地方特产网络营销思考

2024-06-15

地方特产网络营销思考(通用10篇)

地方特产网络营销思考 篇1

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形势的变化, 各地方高校纷纷积极探索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 提出建立“211”人才培养模式。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凸显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而实践教学恰恰是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软肋。当前学者们对实践教学的研究不少, 但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 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 本文旨在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操作性较强的意见和建议。

一、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 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环境的重大变化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十多年来的扩招, 目前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0年我国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105万人, 其中, 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为2232万人, 当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可见,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阶段, 只有那些研究型名牌大学继续承担培养国家精英的任务。更多的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应该及时转变观念,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办学思路, 转变重学术、轻职业的传统思想, 加强实践教学, 以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己任, 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培养多种类、多层次的人才。

(二) 当前我国大多数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以襄樊学院为例, 与理论教学相比, 实践教学明显薄弱。如毕业集中实习困难, 毕业论文写作质量不高、专业实训也面临着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制约。学校提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已开展几年, 但效果一直不佳。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很多, 不能灰心丧气也不能急于求成, 要逐步、分别突破。

(三) 实践教学改革是地方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需要

目前, 一些地方高校部分本科毕业生在找工作时甚至没有高职生有竞争力, 重要原因就在于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在人才培养中一味偏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 导致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大多数企业在招聘时都要求应聘者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和工作技能, 对于大学生来说工作经历主要的来源渠道就是通过各种实践教学环节, 特别是通过毕业实习获得。但包括襄樊学院在内的很多地方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做得还不够, 因此必须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通过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切实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 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襄樊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襄樊学院市场营销本科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生, 迄今已培养了四届毕业生, 当前企业对营销人才需求比较旺盛, 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较高, 但通过对毕业三年以上的学生调研发现, 其中担任中、高级职位的很少, 这与该院志在培养高级人才的定位还有一定差距。目前本专业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新生入学教育、专业见习、专业实训、毕业教育、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 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比较规范严格, 但实践教学的质量不高, 特别是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差距较大。和其他地方高校一样, 襄樊学院以前也存在着偏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弊病, 虽然近几年有所好转, 但因为惯性和体制的影响, 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还是不够, 实践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 实践教学的管理规定不少, 但执行力度不够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襄樊学院校、院两级出台了不少管理规定, 如关于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的规定, 客观上规范了实践教学过程, 但因为重视不够再加上很多规定操作性不强, 导致执行情况不好。学校对实践教学的奖惩特别是奖励不够。相对于理论教学, 承担实践教学的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但目前学校并没有相应的补偿措施, 使得很多教师不愿意承担实践教学任务, 即使硬性分配下去, 大多也只是勉强完成。

(二) 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不足

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取决于教师实践能力的高低, 但襄樊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大部分教师缺乏在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经历, 也很少有机会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实践能力不足, 这已经成为制约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三) 实践教学经费不足

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费时费力, 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 但很多学校这方面经费明显不足。比如实践教学基地的遴选和维护都需要不少费用, 但学校几乎没有这方面的预算, 教师只能靠个人能力和关系来寻找实践基地, 导致实践基地质量不高和严重老化。

三、对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 领导和专业教师要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

很多教师的观念里教学就等于理论教学, 认为实践教学是额外的补充, 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还有很多人口头上重视实践教学, 但实际上行动力不够。要树立两种教学同样重要的观念。为了转变原来的观念, 首先要从政策上进行引导, 对现有的关于实践教学的各种管理规定进行查漏补缺, 通过制定更科学的和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和规定来引导实践教学改革。

(二) 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团队建设

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不足是制约地方高校实践教学发展最主要的因素。一方面要大力从行业和企业引进一定数量的师资, 包括聘请客座讲授和兼职导师。另一方面, 要加强现有师资的培养, 可以通过到企业挂职、校企联合培养、短期进修、出外考察等各种形式进行培养。同时, 要做到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相对专门化和稳定化, 建立专门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小组, 把一些对实践教学有浓厚兴趣且能胜任的教师吸收进来, 小组成员定期交流和磋商。

(三) 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科学地对实践教学进行考核并进行相应地奖惩是保证实践教学健康发展和提高其质量的基础。对实践教学的评价远比对理论教学的评价困难, 这里面最重要也最棘手的是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应组织专家进行这方面的研讨。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等方法, 集思广益, 同时借鉴其他兄弟院校的经验, 再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评价的方法应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同行、学生和实践基地工作人员;评价的周期包括定期和不定期。根据考核结果奖优惩劣, 以奖为主, 对优秀人员可以授予“实践教学标兵”、“实践教学名师”、“优秀实习生”等等, 并颁发证书和奖金, 并且作为教师在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作为学生在评优评模方面的重要依据。当然, 对于实践教学效果差、影响不好的也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格地处罚。

(四) 加大建设校外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力度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实践和教师开展横向研究的主要平台, 是连接学校和社会的纽带。目前, 很多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现有的实践基地普遍质量不高、部分基地老化, 而高质量的新基地建设困难, 这已经成为制约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一个瓶颈。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学校加大相关投入, 专门安排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预算。另一方面, 要加大产学研合作的力度, 变现有的单向关系为双向互赢, 真正地为企业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

建设校外实践基地的同时应抓紧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襄樊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只有一个电子商务实验室, 而且是和很多专业共用, 这只能勉强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学校和学院应该建立必要的商务实训室, 如商务谈判、产品营销、公共关系、商务礼仪等方面的实训室, 通过各种模拟软件或设置的模拟情景形成仿真的企业经营环境, 锻炼学生的营销实战能力。

参考文献

[1]郭锐.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河南教育, 2011 (3) :10-11.

[2]张海军.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9 (12) :23-24.

[3]陈仕书等.工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经贸, 2010 (20) :35.

[4]刘光乾.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内江科技, 2009 (11) :12.

[5]王开卉.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广西轻工业, 2010 (1) :45-46.

[6]马清学.地方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10) :64.

互联网+地方特产营销建议 篇2

关键词:互联网;地方特产;网络营销;食品流通许可;质量效益

近年来,伴随网络经济的高速发展,具有特色的地方性产品特别是土特产成为网络热销商品。我国现有近7亿网民,伴随人们网络消费习惯的养成和网络信息经济在农村的渗透,个体农户或中小企业合作社开店销售特产的比重日益提升。特产因商品自身的特殊属性在跨地域需求旺盛、农业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呈现良好态势。

山东烟台位于东经119°34′~121°57′,北纬36°16′~38°23′,素有“北方水果之乡”的称号,春秋季节果瓜飘香、蟹肥酒美。经过多年的整合已形成以栖霞、牟平、招远、蓬莱、龙口、福山、海阳等为主的苹果、葡萄、樱桃、梨产业带。此外烟台海岸线长909千米,水产品种类繁多,以新海为代表的零售企业和以京鲁为代表的出口企业所售海参、贝丁、海米蟹、鱿鱼、爬虾等干货和鲜货受到国内外消费者喜爱。阿里研究中心2014年发布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中称,农产品电子商务正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网络卖家达76万余个。自2014微商元年开始,2015年地方特产得到微商高度青睐,通过小众看行业,地方特产的网络经济大时代已经来临。

在外部机遇优良的情况下,目前我国土特产行业的发展现状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平台食品运营管制、地方品牌宣传意识不够、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网络运营手法匮乏、农(水)产品保鲜运输保障不足都是地方特产网络经济所需面临的困境。因此解决以上问题是拉动地方特产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首要任务,综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1 配套便民窗口,解决网络平台入口瓶颈

201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提案通过同期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要求卖家须上传“食品流通许可证”,10月1日前完成准入登记,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按规定上传证件的,将被禁止发布新商品,对于已上架商品,进行下架处理或管控。建议地方工商部门在便民大厅设立网商专门窗口并公告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及食品流通许可证办理流程,方便网络卖家实现开店资质审核,开设个人店铺或者企业店铺。

2 加大地方特产宣传力度,扩大受众范围

落实中央政策,树立福山张格庄、栖霞蛇窝泊、开发区八角等10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村,并拿出专项资金,帮助这些村庄农户或者合作社建立电商孵化基地、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培训农村电商从业人员电子商务基本操作和网络营销技巧,宣传成功网络创业典型事迹,推动水果、水产生产加工户从思想上融网,技术上触网,效益上靠网。利用电视、广播、基础公共设施、大型户外平面媒体、高速公路广告、城市代言、旅游宣传等多种渠道进行城市特产宣传,吸引农(渔)生产加工户参与旅游采摘、旅游季节免费品尝等活动,加大城市形象地方特产比重。

3 强调市场经济质量效益

互联网上买卖双方不见面,交易建立在卖家对买家信任的基础上,而且当前网络平台售后评价公开透明,第三方监督与惩罚体系健全。商品实物与描述不符,性价比低的商品在竞争中势必被清扫出局,要保证各网络平台销售地方特产的质量,这就需要农业局等有关部门,结合当地生态特色,引导农民进行科学的种植(养殖)和加工产生。加强自然灾害防御机制,减少损失。减少农残(抗生素)投放,加工环节要加强监督和质量检查,确保产品质量合格。此外,还应加强创新,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进行技术革新,包装升级,更加凸显特产的特色,使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4 多种营销方式结合

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模式不同在于它更注重于消费者的互动,传统营销手法相对单一,网络营销则可以根据特产的独特属性,吸引目标客户群,通过人文风俗、创业故事、企业文化来加强渲染,塑造品牌魅力,形式新颖多样,达到网络营销效果。

4.1 发挥文案营销魅力

文案营销是通过行文的方式让消费者对商品进行了解,进而达到激发购买欲望、实现销售的目的。文案编辑应秉承“实、新、美、简、情”五字法则。

文案的写作第一要走心,走心其实是要代入,代入你的消费者,换位成消费者,体味消费者所想、所感;

第二要引入,文案是最需要按部就班来引入的,文案的切入是得搞懂产品。明确产品有哪些优势,有哪些好处;

第三要体现差异化,差异化的实质就是给顾客一个购买理由,即为什么买你的而不买别人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品种方面差异化、养料方面差异化、加工工艺方面差异化、渠道方面差异化、功能方面差异化、服务方面差异化、形象方面差异化。文案写好后的推广也是关键,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网站或者阿里巴巴论坛发表是不错的选择。

4.2 适当的价格策略

竞争中如何引导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是关键,网络开放性特点加之消费者搜索能力的提升使得消费者对网络市场中的价格掌握力度大幅提升,消费者通过对比很容易找到最低价格,在这样的情况下卖家通过价格策略获得营销成功应注重强调自己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以及与同行业竞争者相比之下自身产品的特点。除此之外,由于竞争者的冲击,市场风云变化无端,网络营销的价格策略应该适时调整,可根据竞争情况制定不同价格策略。例如,在前期推广阶段可以用低价来吸引消费者,在计算成本基础上,减少利润进而占有用户。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定阶段后,对价格进行调整,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或者提升产品附加价值来适时调整价格策略。

4.3 生动的网络促销手段

网上促销不可能实现人员面对面推荐产品或者现场体验的传统促销效果,取而代之的使用多种形式的网络广告来达到促销效果。这种做法对于特产卖家来说可以节省大量人力、财力支出。通过网络视频、文字链接等形式实现全网营销,挖掘潜在消费者,也可以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与特产相关供应方达成合作联盟,及时发布促销活动信息、新产品信息、经营动态以此促进销售。

4.4 便捷开放的渠道策略

网络营销渠道是本着方便消费者方便为原则构建的,为了满足顾客享受外地正宗地方特产的购物需求,可以采取在网络中吸引消费者关注自家(本公司)的产品,可以根据自家(本公司)的产品联合其他土特产农户(企业)的相关产品为自己的产品外延,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为了方便购买还要提供多种支付方式,让消费者有更加多种地选择,同时利用网站、个人社交平台、购物分享App等多种渠道发布商品,加大销售的可能。

5 冷链物流保鲜技术

根据笔者四年网售水果所面临的问题来,冷库保鲜、快递宅配费用较高,一般占总成本40%以上,如果冷链质量不高,可能会全部货损前功尽弃。冷链的投入不是一般的农产品电商个人或中小企业能够投得起的,连续的资产投入,加之投资回报周期长,这都是一般的生鲜电商个人或者中小企业无法企及的,由此目前我国大部分生鲜物流呈现碎片化、价格居高不下态势。为此,农(渔)村专业化冷库投入、高时效宅配服务、地方性宅配费用优惠是解决目前问题关键所在。

“互联网+地方特产”可以形成集地区美食、人文遗产、生态发展、农业经济为一体的生产模式,有效解决我国地方特产长远健康发展的痛点。搭乘互联网经济潮流,系统改造传统农业(手工)生产,实现资源合理化配置、投入产出精准管理、生产绿色健康、高性价比产品(服务)。借助互联网,还可以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健全从北方到南方、从南方到北方的产品质量安全过程监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绿色与安全”“视觉上的品味与艺术”。

作者简介:

地方特产网络营销思考 篇3

1. 广播电视新闻业的发展

在北京首都这样经济发达的地区, 观众一般可以收看到60多个频道的节目, 频道与节目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越来越挑剔的观众手拿遥控器不停地选择频道。在此种形势面前, 如果你办的节目不精彩、内容陈旧、质量低下、不适合受众的口味与需求, 就会失去市场, 难以生存。那么, 在与央视大台和省级卫视品牌节目, 特别是新闻节目和综艺节目, 争夺观众眼球的大战中, 北京市怀柔区广播电视节目要夺得一席之地, 必须提升北京市怀柔区广播电视节目的核心竞争力。惟有如此, 才能如愿地在收视市场中多分得一杯羹, 进而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拓宽发展空间。

1.1 节目的形态由单一向多元过渡。

广电媒体经过几十年的整合发展, 特别是近几年来的改革推动, 已具备了一定的先进传播设备和先进传播技巧基础, 广电文化科技创新已初步成为广电改革发展的引擎, 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运用, 并已初步形成了传播覆盖优势。以北京市怀柔区广播电视台中心为例, 我台自1991年8月16日正式开播以来, 从最初的简易播音间到如今的数字化播控中心;从最初只有5分钟的《怀柔新闻》到今年播出电视节目6100个小时左右, 怀柔电视台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蜕变, 打造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节目和名牌节目。

目前北京市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用户已达204万户。北京市怀柔区广播电视中心2011年, 共制作播出《怀柔新闻》304套、新闻4093条, 制作播出电视专题500多套。电台播出新闻321套、新闻4495条、专题880期。电视民生新闻因其对提高收视率的贡献和受众本位的定位, 一经出现就受到了业界和受众的拍手欢迎, 提高了电视节目的收视率。

1.2 集中各频道力量差异化竞争发展

北京市怀柔区广播电视中心考虑北京地区观众的收视情况和实际收视需要, 审视自身频道定位, 设置各频道的节目内容。在节目的制作上, 避免雷同、克隆、模仿等浅层次竞争, 采取品牌化发展、差异化竞争的方略, 集中各频道力量, 创办了与央视、省台有区别的栏目、专题片和连续剧, 其中已有多个栏目被评为名优节目。

特别是近几年来, 我们先后制播了《锦绣怀柔党旗红》、《与共和国同行——怀柔60年60事》、《怀柔好人》等几部大型电视系列专题片, 不仅在宣传内容和形式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更在创新管理模式和锻炼队伍方面取得积极的成果。与此同时, 北京市怀柔区电视台还紧密结合区域实际, 与周边区、市城市广播电视媒体之间的交流合作不断增强, 广播联盟、电视城际协作体经常举办各类活动, 宣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北京精神的内涵, 并积极推进外宣报道, 不断提升区域形象;此外, 还大力加强高清化、数字化投入力度, 搭建了高清综合网, 实现了与北京电视台的高清设备接轨, 互利共赢资源共享策略。

1.3 体制改革创新, 取得了一定成效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内涵和品位得到不断提升, 节目质量品牌意识普遍增强。各个地方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阅读和欣赏视角、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等都有一定差异;各个地方的文化底蕴、人文物质和历史延革也不尽相同。地域文化是广电节目宣传报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因此, 围绕本地区优势开办民生新闻栏目, 这是增强广电媒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

近年来, 北京市怀柔区通过实施“村村通”工程, 对已建电视前端子系统10年以上的46个前端进行线路升级改造, 提高1708户4963人电视收视质量;对2个浅山区收看电视差的村进行覆盖, 解决336户770人看不好电视问题;正在兴建不断完善中汤河口南山广播电视转播塔的建设工程, 山区电视覆盖质量迅速提高, 电视覆盖率达到100%。有效地丰富了山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扩大了北京、怀柔调频广播等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范围。一批批名优节目相继出现, 使得观众在耳濡目染中了解、接受本土新闻品牌。广电体制改革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

2. 地方新闻节目的创新与突围

充分发挥地方文化优势, 办出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栏目, 是通向品牌的路径。各个地方的文化底蕴、人文物质和历史延革不尽相同;地域文化是广电节目宣传报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因此, 围绕各地民生新闻做文章, 做好民生新闻报道, 才是未来地方电视台发展的方向。

2.1 媒体传播理念向受众本位转变

民生新闻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每个地区、城市上空都有中央级、省级、地市甚至县级广播频率的的声音, 涵盖了新闻综合、经济、交通、文艺、音乐等多种内容, 并且拥有稳定的受众。这样的格局就某一地区而言, 大致已经固定。观众不希望忙碌一天后坐在餐桌前边吃饭边看《新闻联播》总是看到领导人或正襟危坐商谈国事的场面, 大家希望媒体多关注一下蔬菜和房价的上涨和原因, 关注一下附近马路上的窨井盖。民生新闻一经出现立刻立竿见影地挽救了收视率, 收到一片喝彩之声。

民生新闻要求新闻传播以平民视角关注社会, 将“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传播原则, 反映到电视屏幕上。鉴于此, 2011年以来, 北京市怀柔区广播电视中心在整合节目资源的基础上, 积极开办民生新闻栏目。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先后开办了《周日特别报道》、《行风热线》、《记者观察》、《说事看事》《今日三农》等栏目, 为服务群众搭建宣传平台。同时, 广播电视中心新闻中心加强节目策划, 提高节目质量。中心成立编委会、选题策划组、报道组, 对每期节目实行栏目负责人、科部室主任、中心主管领导三级节目连审制。并发动群众参与, 办活民生节目。《周日特别报道》栏目以弘扬新风正气为主旋律, 为反映最基层百姓的生活, 动员群众利用DV记录身边的喜人事、感人事、烦心事, 采用群众制作的DV节目30多个, 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2.2 打造本土化电视精品节目

网络时代广播电视媒体独特的优势与其它媒体相比逐渐弱化。在这样的情况下, 要提升地方广电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就要在打造品牌节目、品牌频率、品牌频道做足文章。同时, 还要在节目理念、服务功能、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传播渠道和节目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

北京市是全国经济文化的中心, 在中央台、省台、市台等众多频道竞争中抢夺受众, 赢得“眼球经济”和“耳膜经济”, 就必须确立强烈的品牌意识, 努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并迅速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让观众和客户知道, 了解并接受它, 借品牌的影响力, 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此北京市怀柔区广播电视中心围绕品牌设计栏 (节) 目;围绕品牌精心策划、采编每档节目, 通过各种活动强化品牌影响。充分发挥民生新闻优势, 办出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栏 (节) 目, 是通向品牌的路径。北京市怀柔区广播电视中心在节目编排上, 以早、中、晚间三大时段新闻为主线, 打造以时效资讯、民生热线、新闻评论等综合新闻和公共资讯服务为主的栏目带, 以提升新闻频道综合影响力, 通过快速、实时的新闻直播提升频道影响力, 关注北京地区、全国乃至世界的新闻大事件。通过镜头中群众的访谈, 真切地展示了北京市民的生活, 凸显的是时代变迁给北京市带来的不同变化, 报道在展示新北京浓郁民俗风情的同时, 更多的是关注新北京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报道内容可信、可亲, 播出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3. 加强人才建设、提升采编战斗力

媒体核心竞争力要靠人去提升, 社会责任要靠人去担当, 新闻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 直接影响媒体社会责任的现状和竞争力的高低。所以我们城市广电媒体要秉承“对党负责, 对人民负责, 对受众负责”的态度, 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抓责任教育, 强化新闻从业人员责任意识, 不断提升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抓导向教育, 强化新闻从业人员导向意识, 不断提升新闻的引导力;抓新闻观和广电宣传报道业务技能技巧教育培训, 强化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意识, 不断提升电视媒体的新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邓学军;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本土化[J];新闻前哨.2011.071.邓学军;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本土化[J];新闻前哨.2011.07

[2].祝建华;精确化、理论化、本土化:20年受众研究心得谈[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042.祝建华;精确化、理论化、本土化:20年受众研究心得谈[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04

[3].孔罡;中央电视台“教学案例本土化”访谈[J];管理科学文摘;2001年103.孔罡;中央电视台“教学案例本土化”访谈[J];管理科学文摘;2001年10

地方知识产权管理思考 篇4

【关键词】知识产权;管理

学习贯彻国家、省、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围绕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工作,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不断加大知识产权工作力度,协同推动区域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工作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作用。

一、制订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首先,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纲要,细化并落实到地方知识产权工作中,形成上下呼应、相互支撑的战略格局。其次,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找准薄弱环节,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对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第三,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与实施工作,制订并出台符合地方实际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方案。

二、知识产权工作与科技创新融合

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工作紧密相关,科技创新是知识产权创造的动力和源泉,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是科技创新活动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实现科技创新规划与知识产权战略有机结合,要把知识产权工作全面融入科技创新的年度工作目标和日常工作,充分发挥科技计划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对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评估、立项、验收、考核,明确提出知识产权的产出要求,特别把专利作为必需的重要条件之一,增强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

三、开展企业知识产权工作

企业是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的主体,一是进一步完善和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推进计划。把列入知识产权推进计划的企业作为重点联系和服務对象,组织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为他们做好知识产权代理、咨询和策划服务,按照推进计划开展好工作,并带动更多企业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二是进一步开展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引导示范企业设置知识产权工作机构,制订知识产权工作规章制度,开展知识产权知识学习与培训,加强企业专利信息的管理和利用。总结地方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企业和示范企业的经验,加以推广运用,在高新技术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中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推动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向纵深发展。三是重点推进特色产业、特色市场的知识产权工作,支持建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为做大做强提供有效的知识产权支撑。

四、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协调发展

采取措施抓好专利申请量目标管理,挖掘专利申请发展潜力。在保持专利申请量增长的同时,注重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专利申请质量的提升。加大对市场前景好的发明专利、职务专利和PCT专利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发明人在申请专利之前进行专利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努力提高专利拥有量和专利数据库的应用水平。

五、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工作

进一步把宣传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认真制定知识产权宣传培训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充分利用每年的世界知识产权日,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培训活动,大力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浓烈氛围;结合地方各个层面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分层次地开展培训,努力实现知识产权培训由一般性知识培训向专业性知识培训转变,由理论培训向实际应用培训转变。

六、知识产权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

切实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落实办公场所和机构编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并逐年有所递增,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并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将专利申请、授权、专利实施、维权执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等作为目标任务。结合科技创新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发明人的奖励和报酬,调动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积极性。调整扶持结构,加大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企业专利、产业化专利的重点扶持,促进专利数量和质量的同步提高。

七、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

针对企业对知识产权服务的迫切要求,积极引进一批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在地方设立分支机构,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方面的全方位、高水平服务。建设特色行业和重点企业专利数据库,为地方产业和企业提供专利文献检索服务,充分发挥专利信息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对专利技术的应用和保护。组织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定期到基层、重点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现场服务,帮助企业提高知识产权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叶李斐.地方政府如何扮演好知识产权管理的角色[J].无线互联科技,2011,(05):52-54.

[2]宋伟,王智源.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知识产权管理问题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08,(01):63-66.

[3]陈书成.我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体制的现状、问题及思考[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02):77-80.

作者简介

河南地方特产包装设计思考 篇5

中华大地物产丰富,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 各地都有着丰富多彩的地方特产。中国是一个地域宽广且历史悠久的国家, 自然也就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地方文化。地方特产源于民间, 大多数是不同地域、有着不同民族风俗的人民群众历代培育的结果, 凝聚着很多人的智慧、辛劳和汗水, 积淀悠久的历史文化, 呈现出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每个地域的土特产都有属于他们那个地方文化的烙印, 因此特产包装也要和当地的地域文化互相呼应, 才能做出符合人们内心审美的漂亮设计来。

以河南的特产为例, 虽有真材实料却没有获得与其相符的市场地位, 这有很多原因,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特产的包装设计作为产品的推广作用没有获得很好的效果。这些地方特产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知名度, 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各地的地方特产也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主打力量。因此, 如何充分发挥地方特产为其经济服务, 带动地方经济的腾飞, 是摆在人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 河南特产将会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如果在继续完善特产质量的基础上, 加大包装的艺术设计研究力度, 将会对河南地方特产的深度开发与市场拓展有积极的作用。

二、河南地方特产包装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 包装形式单一, 附加值较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各地的地方特产也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主打力量, 河南地方特产的包装设计并没有因为这种趋势的发展而做太多的改变。包装是提升品牌形象的有效手段。虽说产品的质量是第一位, 但是粗糙的包装会让人对品牌的质量产生怀疑。如在包装形式单一方面, 体现在包装材料的选择与产品的特性不适应;包装的色彩、图形、文字及材料的选择和搭配不当;不能代表中原地区特有的浓郁风情及民俗文化等。另外, 如河南盛产优质西瓜、猕猴桃以及苹果等, 多采用的是简易包装或分散包装的销售模式, 因此此类商品的产品附加值往往较低。

(二) 过度包装, 忽视自身价值。

作为商品流通的一个重要环节, 合理新颖的包装对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近年来, 许多商品生产者逐渐开始重视产品的包装, 并且在包装上花费了不少财力、物力以及人力。但是随着商品生产者对包装观念日益重视, 过度包装、模仿包装这一些包装设计上的误区又都出现了。企业认为华丽花哨的包装外观能够对商品销售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所以就不再关心新产品的开发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忽视包装设计定位上的长远规划, 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仅仅只能吸引一小部分消费心理不成熟者的暂时信任, 从长远来看是不可取的行为。

(三) 模仿借鉴比重大, 缺乏创新。

地方特产销售行业进入门槛不高, 特产经营者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显得参差不齐, 很多商品生产者由于缺乏自主的创新意识, 所以没有个性的模仿借鉴的包装现象就显得尤为突出。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不断地去发掘、寻回土特产包装设计中一些耐人寻味的内涵和审美趣味, 一种对地域传统文化的关注和体验, 对艺术品位的追求和探索, 已经成为消费土特产之外的更高追求。所以, 很多消费者喜欢有特色、有创新的包装商品。有些企业为在短时间内能够创造较多的利润, 想方设法对一些名牌产品进行简单的模仿, 从色彩到文字, 从材质到造型都与之相像, 这种一味模仿的包装设计定位终究很难被消费者心理所认可, 甚至有侵权违法的嫌疑。

三、河南地方特产包装设计的出路

(一) 要以消费者的需求来定位。

消费者向来讲究商品的价值与实效, 一分价钱一分货, 价格能够直接反映产品的质量水平, 包装设计者在根据产品的价格来考虑包装设计的同时, 更要学会如何做到适度包装。有些消费者购买商品, 一方面是为了使用;另一方面还要借此显示自己的地位、教养和鉴赏力等, 追求消费品的心理价值。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目的性、针对性都很强, 应根据消费者的具体需求来进行包装设计。如用表格、图形来详细列举产品的营养成分、冲调方法、注意事项以及生产日期等内容, 用这种规范化、专业化的服务, 进一步体现出企业对消费者认真负责的态度, 这种态度可以说是对消费者最好的尊重, 因此也必将赢得消费者对该品牌长期的信赖。

(二) 要提高产品质量, 提升品质。

产品包装与产品本身之间, 包装设计只是辅助销售的手段之一, 产品的内在品质却是最根本的, 是最为关键的。如果产品只是包装精美而质量欠佳,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后, 就会对该产品的质量及信誉产生怀疑, 进而导致不满甚至厌恶的情绪, 以后也很难再产生重复购买的欲望, 甚至会在与其他消费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直接指出该产品的欺诈行为, 这样一旦坏的口碑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心目形成, 最终失去市场就是必然的结局。

(三) 要创建地方特产的包装设计品牌。

品牌的文化内涵是提升品牌本身价值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原动力, 在整个品牌营销体系中, 作为终端利器, 包装设计要直接面对产品的消费者, 从而与消费者进行一对一的直接沟通, 通俗地说, 品牌认同消费者, 广告吸引消费者, 而包装设计打动消费者, 因此可以这样说, 包装设计是品牌文化最终的诠释者。视觉冲击是不可预期的, 它往往让人意想不到。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 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 商家已经充分认识到包装设计作为吸引消费者“第一印象”的重要意义, 特别是地方特产, 虽然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以及风土人情上的特色, 但其在品牌塑造等方面与现代商品制造业相比起步较晚, 较为落后, 如果再不充分注重其包装设计对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性, 则很难在激烈的市场中立足, 同时也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设计者一定要结合河南地域丰富的文化和悠久历史, 使地方特产包装设计扬长避短, 充分体现其地方特色、文化特色以及历史特色, 使更多的人通过更合理、更有效、更吸引人的特产特色包装而喜欢并接受, 从而创建成自身的地方特产包装设计品牌。

四、结语

包装设计是商业活动中最具有可视性文化特征的部分, 在整个商业活动中涉及了许多具有文化性的层面。人类进入21世纪, 商品经济空前的繁荣, 消费市场、消费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特产商品有着自身独特的地理优势与文化内涵。多年来, 产品卖不出好价格, 特产不特的现象普遍存在, 由于生产者对于包装设计的片面理解, 加上低端的价格, 使得生产者不再去提高产品质量, 失去特产的品质也就失去了地方特产, 同时作为特产商品的包装设计也就越来越失去了价值, 使得特产商品的品牌及知名度, 局限性越来越大。河南地处中原, 拥有悠久的华夏历史和丰富的具有特色的地方特产, 如果在继续完善特产质量的基础上, 加大包装的设计研究力度, 将会对河南地方特产的深度开发与市场拓展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包装设计的研究入手,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 这样不仅能充分体现地方特产真正的市场价值, 而且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提高人民的经济收入, 为地方经济服务, 最终实现地方特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麻野.地方特产与包装[J].艺术教育, 2013.3.

[2]曾迪来.现代包装设计[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5.

[3]潘阿芳.谈土特产包装的地域性设计[J].美与时代 (下半月) , 2008.12.

[4]袁恩培.消费心理学在包装实际中的应用与研究[J].包装工程, 2004.25.1.

[5]贡内拉·罗宾·莲达.平面设计的诀窍[M].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 2006.

地方食品特产的营销模式 篇6

一、当前地方食品特产营销中的特点和问题

1、当地消费者和外地消费者对当地特产的消费心态不一样。

当地消费者对地方特产有自豪的情感, 特产存在于其生活之中, 是作为地方特色进行对外交流的媒介, 更是作为礼品来看待。而外地消费者对特产更多是新鲜、新奇的感觉。这就要求特产企业在营销时必须有效区分本地和外地两个市场、本地消费者和外地消费者两个群体。试图一套模式打天下的企业, 必然行不通。

2、外地消费者购买心理导致生产企业的品牌营销观念不强。

消费者在选择和购买地方特产时, 首先看重的是不是这个地方产的, 而不是这个地方的哪个企业生产的。即是说, 消费者对特产只存在模糊的认识, 往往离特产地越远, 这种认识就越模糊, 这种状态导致消费者只看重地域品牌, 不太看重企业品牌。比如, 消费者在购买德州扒鸡时, 首先是考虑这是不是德州扒鸡, 而不是考虑是哪个企业和品牌的德州扒鸡。

3、消费者购买行为不能形成持续消费。

特产一般在其他地方不常见, 因此, 外地消费者多是出于尝鲜的目的去购买, 但是, 这种“尝鲜”的消费心态却不能使顾客形成持续的消费行为。即使消费者在出差或旅游时作为馈赠亲朋的礼品或纪念品来购买时, 一般也不会进行二次购买, 因此, 难以成为日常消费品, 也同样不能形成持续的消费。

二、地方食品特产的依赖优势

一个地方的特产之所以称为特产, 必然是依赖于某一个或多个优势。地方特产必须分析和明晰自身的名气来自于哪里, 有哪些优势可以依赖, 这是特产进行营销的前提。

1、城市地位优势。

德州扒鸡之所以比符离集烧鸡、沟帮子熏鸡名气大, 是因为山东德州地名比安徽符离集、河南道口、辽宁沟帮子地名大。北京烤鸭比德州扒鸡有名, 得益于“北京”二字, 得益于北京的城市地位比德州重要, 北京是我国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如果烤鸭在德州, 扒鸡在北京, 可以推断同样会有北京扒鸡名声大过德州烤鸭的效果。

2、口味特色优势。

食品口味确实有特色, 比如菏泽单县羊汤、德州扒鸡、肥城蜜桃等。

3、资源独有优势。

有些特殊的资源和要素只是当地才能有的, 别处是无法得到的。比如西湖龙井, 当地的茶叶生长环境是别人无法复制的。崂山矿泉水, 那么崂山的水就是其他地方无法复制的。

4、典故历史优势。

如果没有以上这些优势, 还被称为特产, 一定是源于历史悠久或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典故, 比如东坡肉、叫花鸡。

三、地方特产企业品牌与地方特产名称在特产营销上的关系

地方特产名称是地方共有品牌, 通常规定区域内的所有企业都可使用, 大集团必须与小作坊共享地方特产名称。比如龙口粉丝、德州扒鸡、金华火腿等, 这些名称是不能被某个企业独享和排他的, 而是可以被众多企业共同使用的。

那么, 企业品牌与地域品牌在包装的呈现上会遇到一个问题, 即是突出企业品牌, 还是突出地域名称。

以龙口粉丝为例。龙口粉丝是山东特产, 2002年龙口粉丝获得原产地保护。按规定, 在招远、龙口、蓬莱、莱阳、莱州 (上述五市均是烟台下属的县级市地域内的粉丝生产企业, 经审核批准后, 可以使用“龙口粉丝”原产地保护。

于是, 地域名称“龙口粉丝”和品牌名称 (比如龙大) 在包装上的表现就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大地名, 小品牌, 即“龙口粉丝”四个字很大, 而企业和品牌名称很小, 甚至几乎找不到;第二种是小地名, 大品牌, 即“龙口粉丝”四个字很小, 而企业或品牌名称很大;第三种是“龙口粉丝”和企业品牌名称都占据醒目位置。

当然, 这三种包装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第一种是重在借势, 第二种是重在塑造自己的品牌, 第三种是借势和品牌塑造并重。那么这三种包装策略谁优谁劣, 谁对谁错呢?关键是看针对的市场和消费者是谁。本地市场一定要塑造自己的品牌, 外地市场一定要借势, 这是由前文第一部分所述的两个市场的消费者行为特点决定的。这些包装特点同样也在德州扒鸡、金华火腿、北京烤鸭、南京盐水鸭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地方特产食品的营销模式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 地方特产食品的营销模式可以分为三种:礼品模式、旅游品模式、日常食品模式。

1、礼品模式。

目前, 很多特产的大部分销售额来自礼品市场。礼品模式主要是针对特产本地的消费者。作为地方礼品的时候, 当地群众对特产产品是有自豪感的。但是, 当地消费者的这种自豪感不可以在其他地方的消费者身上进行复制。特产作为礼品时, 消费者会重复购买, 以送给不同的亲朋, 企业所面对的更多的是老客户, 其竞争产品可以是一箱牛奶、一提好酒、一盒洋参等。这种模式的关键是赢得顾客的重复购买, 重心是在品牌建设上, 即通过品牌建设, 使企业品牌成为人们送礼的首选。目前许多地方的土特产面临着“信任危机”, 鱼龙混杂, 比如德州扒鸡。山东德州扒鸡, 被誉为“中华第一鸡”。但德州产的扒鸡都可叫德州扒鸡, 像德州禹城傻小二康健食品有限公司出品的十一届全运会指定产品“傻小二”牌德州扒鸡和德州扒鸡总公司出品的德州牌扒鸡都是正宗的德州扒鸡。但是, 德州牌扒鸡、傻小二牌扒鸡和其他上百家的小作坊共享特产品牌, 被消费者混为一谈, 甚至消费者到德州扒鸡总公司购买扒鸡, 竟然不知道购买的是德州牌扒鸡, 显然, 在消费者的意识里, 他买的是“德州扒鸡”, 而不是某个品牌的扒鸡, 不是“德州牌”扒鸡。显然, “傻小二”牌和“德州”牌都应该在品牌建设上进一步加强。

在运用礼品模式时, 企业可以适度的有针对性的扩大特产的地域定义, 从而扩大特产的目标市场群体。比如把龙口粉丝定义为烟台特产, 那么它就是烟台人馈赠其他地区亲朋的礼品;把龙口粉丝定义为山东特产, 那么它就是山东人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把龙口粉丝定位为中国特产, 那么它就是中国人馈赠外国友人的礼品。

2、旅游品模式。

外地人到当地购买特产回去送人, 称为旅游品。在旅游或出差过程中, 旅游购物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人们总是希望购买一些旅游纪念品馈赠亲朋好友。同时, 旅游纪念品能勾起人们的美好回忆。旅游品和礼品都不全是用于自己消费, 送的多, 吃的少。作为旅游品时, 游客更喜欢价格便宜、个头小的产品, 因为这样既便于携带, 也可以把特产分给更多的亲朋, 而购买支出不会太大。旅游品模式的关键点是渠道建设, 要尽量增加特产在渠道的曝光率和上架率。

旅游品模式往往使特产陷入“价格战”与“低档化”运作之中, 市场竞争往往靠价格战取胜。这与企业品牌意识薄弱有关, 更主要的是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有关。旅游品模式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异地购物。对初来乍到的异地消费者来讲, 本地特产的品牌概念还没有形成, 因此, 所有品牌的特产在消费者眼里都是一样的。同时, 消费者第二次到特产地旅游的机会很少, 再次购买特产的几率更小, 对于特产企业来讲, 它面对和接待的永远是“新客户”。所以, “价格战”和“广铺货”是旅游品模式的现实选择。

3、日常食品模式。

我们把日常食品笼统的分为餐桌食品和休闲食品。人们购买之后, 通常是坐在餐桌旁吃的, 称为餐桌食品。作为餐桌食品, 其竞争产品是猪耳拌黄瓜、皮蛋拌花生……人们购买之后, 通常不是坐在餐桌旁吃的, 称为休闲食品。作为休闲食品, 其竞争对手是薯片、火腿肠、瓜子、牛肉干等。日常食品模式, 摘掉了特产标签, 跳出了特产围栏, 进行了重新定位, 把食品由地方特产重新定位成了休闲食品或餐桌食品等日常消费品。王老吉之所以红遍全国, 就是打破了凉茶的广东地域特性, 赋予了产品让更多人接受的败火特性。因此, 日常食品模式的关键, 是新的定位和诉求能否为消费者所认同, 新的定位和诉求必须能够让更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去接受。

参考文献

[1]刘进.重复购买周期与营销战略选择[J].企业管理, 2010, (2) .

地方特产网络营销思考 篇7

多样性的地方文献载体类型、出版方式和著述形式, 使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渠道和工作方式有了很大的突破。互联网和数字化存储介质的方便快捷, 打破了图书馆传统的典藏格局。在当今社会中, 互联网遍布社会各个领域的各行各业, 信息的快速索取备受各行各业的广泛重视。各部门、各行业的年轻一代更习惯于将互联网作为快速索取信息资源的主要手段。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也为未来图书馆的建设和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未来的图书馆应该是数字图书馆, 其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在世界经济和文化产业的个性化及多元化高速发展的同时, 社会各个领域, 各行各业也越来越关注地方文献。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工作的发展壮大将使地方社会各个领域的建设发展工作产生质的飞跃, 并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国家建设作出突出的贡献。

1 传统的地方文献机构的工作性质、服务方式及服务对象

公共图书馆是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的图书馆。作为面向社会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对外文化服务的窗口, 理应由图书馆负责地方文献的原始积累、分类收藏与公共流通。

地方文献机构是有关特定区域实事资料信息的收藏、采集和服务中心, 地方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艺术家, 及专业技术人员和商人是其主要的服务对象。根据用户对地方事物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提出的信息要求, 提供相应的书目索引或文献, 及加工制作和提供适用的信息资料, 则是其基本任务。地方文献内容至少包括三大要素, 即本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地方事物。具体包括人文、自然环境、历史、地理、工业、农业、人物、城乡建设、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社会教育等等。

就阅览服务的方式和收藏的文献品种来说, 地方文献机构一般都收藏有报刊、善本、工具书、档案资料、特藏等, 一般不会外借, 只供在收藏机构内查阅。

广大的公众是地方文献工作的服务对象。不过他们的需求各有不同, 主要体现在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项目上。地方文献读者的专业化信息需求, 使地方文献读者服务工作的专业化特征非常明显。

根据利用信息的方式, 地方文献的读者可大致分为两类, 即研究型和应用型。探索未知领域是研究型读者的目的, 很难准确预见其信息需求, 所以他们通常会自己查阅文献资料。查找资料的过程当中, 其信息需求可能会随时有变化或扩充, 而这些变化对科研课题的发展方向和进程都有直接影响。因此, 提供索引、信息数据库和书目方等二次文献, 则成了文献工作者对这类读者的主要服务方式。有明确的指向性、时效性和目的性是应用型读者需要的信息。他们需要在明确的时间范围内, 获得适用、完整的信息资料, 而不是零散的。因为他们要把这些信息作为生产资料, 直接投入到自己从事的工作中去, 以投入最少的资金和时间, 达到高效率、高回报。

2 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机构工作的性质、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

地方文献信息服务在过去仅限于阵地式服务, 到馆才能阅读。就算是参考咨询服务, 也只能采取电话答询和文献复制等有限的方式, 读者还得到馆获取信息, 因此极大地限制了服务的人次和信息量。鉴于多样化的地方文献著述与载体形式, 在过去的工作中, 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金石拓片、影像, 以及声音资料的使用与开发效率。

公共馆传统的工作格局, 在移动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影响下被打破了。在保留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服务方式的基础上, 图书馆的工作重心也已经从阵地服务向网络服务拓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各种各样的电子书不断出现, 各地方文献网络资源、专业图书非常丰富。而新模式的特点之一, 就是增加了网络环境下网络图书馆信息化的处理工作。而这一工作的特点和目的就是将文献资源数字化, 通过网络环境与祖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相互链接, 实现馆藏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图书馆在网络上将本地相关地方文献信息进行有效的、简便的网页编排和链接, 以利于读者方便地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检索到所需文献信息。

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从原有的传统的地方性服务转向了不分地域的全球性读者服务工作。互联网上的网络图书馆 (或者称作数字图书馆) 提供了主动式服务, 为广大读者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提高了效益。如何为读者提供特色服务和专业化的服务?如何大大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当务之急是满足网络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需要, 对读者服务工作策略积极调整, 培养一批处理地方文献信息的专家, 使图书管理人员成为网络时代新型的图书管理人才。

在建设网络图书馆的过程中, 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一个必然趋势。在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电子化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下,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已转向不分地域、不分肤色的全世界的广大读者。不管地方文献信息是什么媒体形式的, 都可以在图书馆内完成阅览和检索, 还能利用网络、数字化的存储介质 (硬盘、光盘、U盘) ,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方便、快捷、高效地完成索取各种信息资源。其服务领域已由传统的文献借阅、咨询、检索、代译、文字报道、复制等文献信息服务, 拓宽到数据库、互联网等新型读者服务工作领域, 得到了跨跃式的发展。

3 结语

总之, 网络环境下对地方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既是挑战, 也是机遇。网络文献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人员, 以及系统开发、网络维护人员的素质, 直接影响文献信息资源综合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和读者服务的工作质量。更进一步地讲, 无论是传统的地方图书馆, 还是网络图书馆, 在未来的地方文献工作中, 不管是读者服务还是藏书建设, 地方文献工作的业务骨干一定都是专业人才。他们的知识结构应该都是专家型的, 除了要掌握信息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外, 还须掌握本地地方文献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进而强化其专业特性, 设置网络地方文献专页和地方文献专藏库, 成立专业工作机构, 制定专门的操作规范, 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 充分利用网络, 充分发挥地方文献工作对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建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文娟.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与对策[J].情报科学, 2001, 19 (5) :498-500.

[2]陶刚.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图书馆读者工作[J].图书馆论坛, 2000, 20 (4) :58-60.

[3]韩朴.地方文献分类思想研究[J].图书馆学刊, 2000, 22 (2) :3-7.

[4]章丽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探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1 (3) :12-13.

[5]韩朴.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M].北京:文津出版社, 1992.

地方特产网络营销思考 篇8

地方高校图书馆地处地、市中心城市,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 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区域性馆藏体系, 馆员专业人员结构相对合理, 图书购置经费有保障,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快发展。特别是现代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运用, 进一步提高了图书馆服务的质量。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逐渐增多, 搜索、整理、研究、传播地方文化的重任必然地落在了高校图书馆人身上。因此地方高校图书馆应该以地域文化建设为发展契机, 主动参与地方文化建设, 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一、高校图书馆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的必要性

高等学校应当重视地方文化的建设, 因为高等学校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构, 它有着比商业营利更为重要的社会责任。一般来说省、市的国家重点高校应当承担所在省、市的地方特色文化建设;地方的高等学校应该承担所在地、市地方特色文化建设, 这是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更是支持国家建设义不容辞的责任。

1. 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般来说远处省会城市的地方高校, 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信息相对闭塞, 学生对这类院校满意度较差, 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受到影响。如果图书馆能在地方特色文化建设上下工夫, 将本地区的人物、事件、风景名胜、风俗习惯、土特产品甚至饮食习俗等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加工展示给学生, 学生在接触到和学习到这些知识以后, 就会感到这些人物和事件就在离自己学习和生活不远的地方, 就会对这些人物和事件产生一种近距离感, 由此产生亲近感, 进而使自己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感悟得到升华, 从而激发学生对母校的热爱, 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2. 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需要。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人们在获得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的时候, 开始发现本民族本区域传统文化正在缺失, 于是部分仁人志士开始重视抢救、搜集失传的民族文化, 有学者也将研究方向转向地域文化研究上来。地方高等学校也相应地开设了地方文化课程, 教学科研人员也对本地区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历史事件、文化遗产、风景名胜、风俗习惯以及影响本地区经济发展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 常常是地方文化资料在高校图书馆要么没有, 要么不全, 无法保障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因此, 要求图书馆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文献收藏意识, 主动地适应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

3. 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高等学校地处地市, 是本地区各类专业人才汇集最多的机构, 具有一定的科技实力, 所以有责任为本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信息技术等服务。高校不但肩负有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各类建设人才的责任, 还要积极投身到当地的经济建设当中去, 为当地政府、厂矿企业、农村等经济建设提供技术帮助和信息服务, 通过对当地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 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努力。所以地方高校图书馆要广泛地收集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资料, 通过加工、整理建立数据库。一方面为当地政府提供决策服务;另一方面为当地厂矿企业和农村提供技术资料和情报信息服务;再有就是要有效保护当地的文化资源和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 并为本地的文化界人士弘扬本地的特色文化提供平台。

4. 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地方高校由于受地方经济、文化的影响, 在办学规模、办学理念和省会城市的兄弟院校有一定的差距。一方面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每年考生报考人数不足, 直接影响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师资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比较紧缺的学科专业教师容易流向其他省会城市的院校, 也是导致地方院校长期规模上不去、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不多的重要原因。因此, 地方高校应该正确定位, 依托地方优势办出特色, 增强学校文化内涵, 通过对地方文化的挖掘、提炼, 增强师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达到教学人才留得住, 学生愿意学的良好氛围。以人为本, 提供一切条件鼓励、支持教学科研人员积极投身到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中去, 出成果、出效益, 将本校打造成在本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学研究、情报信息中心。通过一代又一代人将当地的文化精华在校园得以发扬, 使校园文化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进一步提高学院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高校图书馆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的可行性

1. 高校图书馆具有一定规模的文献资源优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办学层次的提高, 各高校图书馆馆藏规模也不断扩大, 特别是近年来实施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程, 对本科院校图书馆生均藏书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引起了各高校的足够重视, 加大了图书资料购置经费投入, 图书馆馆藏文献不但增加很快, 而且紧扣教学课程建设, 具有较高的质量。因此在保证本校学科建设需要的情况下, 系统的采集地方文献, 扩大师生的视野, 为各类读者提供文献检索服务, 是一般公共图书馆所无法达到的。

2. 高校图书馆具有较强的科技优势。

长期以来地方高校聚集了一大批本地高级科技人才, 形成了较强的科研队伍, 他们中有些专家教授还长期承担地方重大的科研项目, 各院系的地方文化研究中心也在本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高校图书馆依靠学院的科技实力, 在参与为教学科研人员服务的同时, 积极开展对相关文献信息的搜集、整理, 在专家学者的指导下进行有效开发, 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提供情报信息服务, 也是地方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等信息服务部门所无法比拟的。

3. 高校图书馆具有一定的人才优势。

高校图书馆为适应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服务于师生的需要, 拥有一支专业结构比较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熟悉计算机信息技术、学术氛围浓厚的较高素质的馆员队伍, 图书馆工作人员大都经过专门训练, 有相当部分人员具有中、高级职称, 可以对庞杂的各类信息进行甄别和提炼。在文献信息的收集、加工、流通、阅览等方面有着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 能够利用现代信息设备处理大量的情报信息, 并向用户提供各种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这种优势也是地方公共图书馆无法企及的。

4. 高校图书馆具有比较先进的设施设备优势。

在馆舍建设上, 高校为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和师生学习的需要, 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新建了图书馆大楼;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图书馆管理软件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 加快了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的建设步伐, 在图书馆设施设备投入上, 为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和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 采用了适合本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 实现了运用计算机手段为读者服务和科学管理, 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得到极大的利用。因此, 在情报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 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 服务于地方建设, 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三、高校图书馆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的思路

1. 加强地方文化特藏室建设。

地方高校图书馆很重要的馆藏特色之一就是要能充分体现地方性。为了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地方高校应依托当地的优势资源, 一方面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为地方支柱产业培养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 要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支持鼓励科技人员参与、主持地方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科研攻关项目, 更多地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和企业的支持。图书馆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服务部门, 依托当地文献信息资源优势, 要明确搞好馆藏建设的思路。一方面要搞好本校各专业教学科研所需的图书资料建设, 按照教学评估标准, 切实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要依托本地区地方文献资源优势, 多渠道征集地方文献, 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 搞好地方文化馆藏库建设, 做大、做强、做深, 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科研、服务于地方建设。

2. 建立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

为适应计算机网络条件下读者查找资料的需求, 各种数据库应运而生。地方高校图书馆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发挥自身的设施设备优势, 建立虚拟的信息共享平台, 将收集到的地方文献进行深度开发, 编制二次、三次文献建立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 通过网络为为当地政府、企业、科技推广人员、文化研究者提供信息查询、定题推送等服务, 使馆藏地方特色文献被更多的人查找利用, 为图书馆的发展拓展空间。

3. 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图书馆应经常与院系及社会文化团体和个人联办书画艺术展、摄影作品展等陶冶师生的文化情操, 促进非课堂教育的发展;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利用地方文化特藏库和地方特色文化数据库, 通过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扩大对外宣传, 让外界了解本地的特色文化、特色经济, 依托学院各类地方文化研究室的影响力, 主动承办相关学术会议和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馆讲学, 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在本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文献情报信息中心。

4. 面向社区居民开放, 积极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情报信息服务。

据调查, 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率低, 馆藏利用率只有40﹪左右, 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 地方高校图书馆应该依托自身资源优势, 在服务好本校师生的同时, 应把图书馆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 面向社区居民开放, 为城市文化和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做出应有的贡献。 (1) 积极主动的支持配合当地政府开展的“创文明城市, 做文明市民”活动和“双创”工作; (2) 充分发挥文化辐射功能, 面向社区居民开放。通过办理校外读者借阅证, 提供代查代检、原文传递和科技查新等多种形式, 为社区居民及科技人员、地方文化研究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3) 唱响城市文化主旋律。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才优势, 积极协助当地的文化团体和个人举办书画作品展览、演讲比赛和读书征文评选等活动, 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市民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接受终身教育的重要阵地。

5. 服务“三农”, 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情报信息服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离不开科技信息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地方高等院校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和文献信息中心, 在传播知识、输送信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等方面, 具有独特的作用。它通过对农业知识和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和传播, 能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其具体做法是: (1) 图书馆可将剩余的书架等图书设备, 重点支援对口镇、村的图书馆 (室) 的建设, 赠送农民朋友需要的农业技术、市场信息及果树、蔬菜、养殖等实用技术丛书和其他文化娱乐丛书; (2) 利用图书馆技术人才和文献信息优势, 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建设中遇到的的实际困难; (3) 针对当前农村存在的社会问题, 不失时机的向农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和法制教育。地方高校图书馆只有与“三农”紧密结合, 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 才能赢得当地政府认可和人民的支持, 图书馆事业也才能得到根本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甘亚非.图书馆建设地方特色文化数据库[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4 (6)

[2]刘江华.高师院校图书馆为新农村建设服务[J].图书馆论坛, 2007 (1) .

地方曲艺的传统异化及其思考 篇9

一、地方曲种参赛节目盘点

本届初选的节目几乎涵括了福建的曲艺品种,既有五大曲种,也有以往未曾登台的潮曲,浦城讲古,还有畲族的绍鹊苟。虽然有些曲种在舞台上的表现已经很难有受众群体,但是作为中国曲艺大家庭的一员,能够幸存至今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二、地方曲种的传统异化

地方曲艺是产生于农耕社会的艺术品种,表现传统社会的那种悠闲与人们的喜怒哀乐。随着时代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人们欣赏角度的变化,很多地方曲艺在内容、节奏、以五大曲种为代表的福建地方曲种,深深受到来自戏曲、歌舞、现代音乐等相关艺术的影响,出现了传统特点的异化。

(一)戏曲大乐队编制引发的曲种异化

戏曲大乐队编制引发的曲种异化指的是曲种传统乐队吸收了戏曲乐队编制,造成了曲种音响的异化。

1、福建地方曲种的传统乐队样式。

福建地方曲种的传统乐队,大致有自弹自唱的单人制,一人伴奏一人说唱的两人制,三至五人伴奏,一人说唱的小型编制,很少有十几人至几十人的大乐队。单人制如锦歌的月琴弹唱或大广弦说唱的自弹自唱或自拉自唱,梆鼓咚说唱的一人以鼓和节的演唱,两人制如伬唱的“磨心磨手”坐唱形式,一男一女各执乐器,边唱变奏。三至五人如南音的上四管编制,即琵琶、洞箫、二弦、三弦、拍板。传统社会的曲艺,若是为了谋生,只能自己一个人或是一家人卖艺,所以以精练、简化的乐队为主。除非是筹办庙会的当地经济较好,才有可能请得起由十几人组成的乐队。而且这时候的大乐队,也多以当地材质制成的乐器为主,很少用到外来的乐器。以胡琴为例,漳州锦歌的大广弦、壳仔弦,莆仙十音八乐的伬胡、四胡,南音的二弦,南词的二胡等。即便是大乐队,也是以地方特色乐器结合通用的中国传统乐器。

2、大提琴音响引起的异化

但這次参赛的作品中,多数音乐类曲种采用大乐队伴奏,这种大乐队伴奏显然是现代戏曲乐队编制的模式。现代戏曲乐队编制源自5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的“样板戏”式中西混编乐队。大提琴成了戏曲乐队编制不可或缺的主要低音乐器。无论是专业组的锦歌《凌波情》、伬唱《月白天青》、南词《山乡恋歌》、潮曲《缅怀谷文昌书记》,还是业余组的梆鼓咚《湄洲妈祖颂》、锦歌《一曲弦歌唱厦门》、潮曲《巾帼英豪唐魏妈》、南词《香樟颂》都适用了大提琴。大提琴音响在各曲种的融入,已经极大的产生了曲种音色的异化。试想,如果南音乐队也采用大提琴,那么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在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很多建筑是宋代、明代的历史遗存,每一个朝代都有它的建筑艺术美感与特点,如果用现代建筑材料如水泥去弥补这些建筑的一些残败的地方,那么这些建筑是更美了还是怎样?大提琴在近一百年的引入中国传统音乐,似乎已经被人们所接受。

3、古琴、古筝、扬琴混用引起的异化

古琴是文人音乐的表征,它音响独特,与民间器乐相独立。但现在古琴也被作为民间乐器的一种,被尝试的引入曲艺乐队中。在伬唱《月白天青》的复赛中,古琴被摆放在中间位置,它的音响与乐队极为不协调。伬唱表演者的歌唱是禅和曲,古琴音色夹揉在里面,产生了音响异化。

再者,笔者在诏安调查诏安筝时,诏安古乐中,古筝与扬琴是不可同时出现的。因为二者的音色容易彼此干扰,不相协调。这种古筝与扬琴不相协调的认识与传统是经历了历史检验的,是乐队组合的良好经验,值得借鉴。然而本次比赛中,莆田梆鼓咚《湄洲妈祖颂》与伬唱《月白天青》同时使用古筝与扬琴,所以乐队音响很乱。其实,莆田的十音八乐中,有使用文枕琴。文枕琴是类似于古筝的乐器,是古代轧筝的遗存。但十音八乐的轧筝是艺人用弓敲击,而非现在的拉奏。古筝与扬琴混用产生了音响异化。

4、戏曲大乐队音色引起曲种的异化

地方曲种的个性不仅由方言、曲种曲牌曲调所决定,而且由伴奏乐队音色所决定。不同曲种的乐队音色往往像方言一样具有独特的效果。但是,当南词、锦歌、梆鼓咚、潮曲的乐队都采用相同的编制,曲种特色与彼此间的差异自然的被弱化。如果福建地方曲种也都采用南词那样的普通话演唱,而不是方言说唱,那么曲种的异化则更为彻底了。

(二)感官审美范式转变造成了传统曲艺审美的异化

所谓感官,指的是视觉与听觉;感官审美范式,是指视觉审美与听觉审美习惯。

1、传统曲艺感官范式

传统曲艺强调说书性。所谓曲艺的说书性,指一个(或两三个)说书人说唱“一台大戏”的过程里,他(或他们)说唱书中不同的人物,要经常变化不同角色。说书人需要轮番第创造不相同的、甚至是好几个人物性格的音乐形象。无论是说还是唱,都要求具备用声音来表现“一人多角”,具备说书性特点。对于艺人的表演是为了突出说唱中的人物、行当,而不是演人物、演行当。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影响听众的听觉。听众是通过耳朵听艺人生动的说唱来欣赏人物的悲欢离合,而不是通过视觉看表演者的表演来体验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及其喜怒哀乐,体验说唱中人物的命运。看只是作为陪衬,而非主要审美感官。传统曲艺的感官范式是把曲艺当成纯粹的听觉艺术,听众在聆听中唤起抽象的情景画面。

2、视觉感官审美替代了说书性

当今的舞台,经过了30多年的电视、电影普及,20多年的电脑视频,8年的手机视频,5年的LED舞台大屏幕的映衬,3年的手机美图等现代视觉艺术的融合;全国戏曲舞台上奢华、大歌舞化表演、大乐队伴奏等姊妹艺术的影响;农村演剧市场,正戏开始前来一段歌舞、情趣小品等等,这些强化视觉艺术的做法已经形成一种新传统,已经将人们的审美养成了注重视觉效果的审美习惯,所以曲艺已经被作为一种以视觉为主,听觉为辅的艺术品种。如果舞台上的曲艺没有动感,没有靓丽的服装、灯光,没有歌舞的表演,那么听众是很难叫好的。正如人们请客吃饭一定要到五星级,一定要富丽堂皇的场所,吃的是一种环境,而不是菜品好不好吃。生活中的曲艺实际上是一种自娱自乐的艺术,人们追求纯粹的技艺和自在的情感表达,正如家常便饭一样,虽然装菜的盘子、碟子和煮出来的菜品没那么好看,但是却很有味,很有特色。所以家常便饭是自己吃的,酒店奢华是请客人吃的。以南音为例,在台湾、大陆的民间,人们在社团拍馆时,绝对不会大搞歌舞,而是纯粹的传统上四管编制和下四管编制。每次活动的顺序一定是先指套、然后唱曲,最后煞谱。大家觉得这样才是南音,任何被舞台化的南音形式,老艺人心里面是不认可的。只是因为渐渐习惯了这样的观点,舞台化的南音是给不懂的人看的,不是弦友们自己拍馆交流学习的。所以也可以这样理解,舞台化的曲艺是为了满足政府官员所谓的创新业绩需求,曲种化的曲艺是艺人们之间生活的一种文化自觉。

nlc202309031910

3、声乐观念与美声唱法审美替代了传统声音美感

声乐观念指演唱者用经过美声演唱方法训练过的声音,用唱歌的状态来演唱的观念。事实上,在全国所有音乐院校,大学、学院、艺校、职专的学生,他们所受的歌唱方法,毫无例外的被美声唱法所统治。人们已经习惯于美声唱法那种强调头腔共鸣、歌唱位置的状态。美声唱法的审美无所不在,并被逐渐地融入戏曲唱法,曲艺唱法中。传统的地方曲艺,多有曲种的演唱特色和演绎特点。比如河南坠子、四川清音、传统南音,都是强调本嗓的基础上有各自的要求。然而,现在的曲种,只要在舞台上,就要用美声唱法的样态来唱曲艺。传统曲艺之所以有韵味,有特点,就是演唱用方言,演唱方法或用本嗓,或用头腔等,讲究唇、齿、喉、舌、牙,讲究精、气、神,讲究形神并茂,所以形成了浓厚的曲种韵味,曲种之间的特点鲜明。但是,现在的曲艺如果都选择用声乐观念,用美声唱法的感觉演唱曲艺,只会模糊曲种之间的差异,造成曲种统一化的结果。

4、多声部观念对曲调线性美的异化

曲艺音乐属于中国音乐音乐的一种,它注重曲調进行的单音性,体现着独特的线性思维。 多声部观念源自西方的复音音乐思维,要求和声进行,声部交织,复调对比等等。本次参赛作品中,南词《香樟颂》、梆鼓咚《民俗传承凭古行》都用了多声部观念,尤其突出的是南音《乐趣》,用女声三重唱来改编传统曲调《直入花园》,用现代音乐的配器音响与多声部观念来改造南音,当然也用了美声唱法和声乐观念,而且结合歌舞化的表演,美轮美奂,不失为一个南音音乐作品,但是却与曲艺音乐大相径庭。可以说,《乐趣》是用南音曲调改编创作的合唱作品。由于多声部观念的引入,对传统曲艺单音线性思维有着激烈的冲突,是一种源自曲艺本体的异化。

三、对传统曲艺异化的思考

面对着不同地方曲艺品种的参赛曲目的种种异化做法,笔者不禁深深陷入了思考。我们如何来界定这些随着时代发展的艺术样式?

1、是否需要重新界定曲艺概念

传统曲艺曾经经历了曲种纯化的阶段。最初的形式是人们根据现有的乐器品种,根据所掌握的曲调来进行集体创作,虽然有较为鲜明的特点,但并不纯粹。以锦歌为例,漳州天宝山美庆丰堂的亭派名艺人林廷,他的手抄本中,不仅有锦歌,还有南音和南词。民间艺人所掌握的音乐语言往往是多样化的,并不是学界所规定的那么纯粹。他们是喜欢什么就吸收什么,是很包容的。艺人们往往在不同基因的众多音乐素材的基础上创作出具有生命力和曲种特色的新作品。1950年后,新音乐工作者为了便于区别曲种,与艺人合作,特意将曲种分离纯化,然后进行曲种界定,在薪传时不再杂糅的传授,而是只传授纯化过的曲种。实际上,纯化曲种的概念只是学者的概念,并非民众的概念。

所以,当民众的审美习惯已被电视、电影、电脑、手机、游戏、LED屏幕等现代声光科技审美范式所操控,当民众已不满足于传统曲艺那种纯粹的听觉艺术效果,当视觉审美充斥着传统曲艺舞台,当民众已经习惯于用眼睛替代耳朵的时候,当歌舞化、戏曲化、音乐化,甚至流行化的异化曲艺形式越来越成为新潮流时,曲种进入了新的混乱,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否定之否定阶段。这时,学者眼里的传统曲艺本体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传统曲艺概念是否应该重新界定,值得学界的讨论。

2、西洋乐器可否成为地方曲种的伴奏乐器

中国传统音乐有着兼收并蓄和包容性极强的特点。隋唐的七部伎、九部伎、十部伎就是很好的说明。隋代所制定的七部伎包括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唐代的九部伎、十部伎是在隋代七部伎基础上扩充而来的。它吸收了当时各国的音乐、乐器、乐舞。但是这些音乐是相互独立的,并不相交叉。又如,琵琶本出于西域,但是后来逐渐融进了宫廷音乐,成为不可或缺的中国传统乐器。再以南音为例,在它的生成过程中,曾经吸收了弋阳腔(寡北)、昆腔(《鹅毛雪》)、潮腔(《潮阳春》)等,但是都南音化了。

对于西洋乐器大提琴,现在已经在各地方曲种乐队使用了,而且人们已经渐渐习惯了这样的音响,那么地方曲种的乐队使用大提琴合不合理?这也是值得学界讨论的。

3、如何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曲种

地方曲种中,有些曲种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些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些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面对这些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曲种,应该如何对待它们?“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使中华文化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遗存至今的地方曲种多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它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做法是发展,是做各种各样的尝试。只要保留了文化基因,可以创作出很多新的样式。如南音《乐趣》的音乐很受青年学生的喜欢,无形中传播了南音,让青年人自觉喜欢和学习南音。这种形式应该说是积极的。但是从另一方面而言,它远远背离了传统南音的样式与韵味,误导了青年人对传统南音的认识。因此,如果为了让下一代喜欢,让更多人喜欢曲种,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尝试,但同时不该放弃对传统曲艺样式的保存。因此,在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曲种问题上,该采取什么样的做法值得讨论。

结语

近两年来,福建省曲艺家协会为福建曲艺的宣传、传播做了很多可圈可点的有效工作,不论是2014年“首届福建省‘丹桂奖’少儿曲艺大赛”,还是2015年“福建省首届‘丹桂奖’电视曲艺大赛”,都有力的推动福建地方曲艺的社会普及。尤其是本次比赛中,三明学院与莆田学院两所大学的参与,更加突出了曲艺进大学课堂的急迫性。

本次比赛中,地方曲种产生的诸多本体艺术特点的异化,反映出时代对曲艺异化的需求,也反映出传统曲艺异化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审美共识。舞台美轮美奂的歌舞化、戏曲化演绎,LED屏幕的使用具有了普适性的价值认同。

人们的曲艺实践走在了理论的前面,让学界不得不对一些曲艺艺术的本质问题进行考虑研究,不得不正视异化的结果和后果,不得不对曲艺的文化基因是什么进行深入的探究。

地方特产网络营销思考 篇10

关键词:土特产网络营销,山西省特产营销,网络营销策略

一、前言

土特产相对于很多现代商品而言,销售模式简单很多。随着旅游经济的迅猛发展和近年来人们返璞归真情节的复兴,土特产品经济越来越成为很多地方的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的山西省,悠久的古老文明造就了山西具有人文风情的土特产。

二、土特产网络营销

1、山西省土特产网络营销现状

尽管土特产网络营销服务市场至今仍不完善,但以“土特产网络营销”为主要业务的一批专业服务商开始快速发展。山西省旅游业较发达,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带动旅游产品的开发,其中地方特产又是旅游产品中的重要类别,可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旅游特产的发展,增加不同地域游客对我省土特产品的了解。

2、土特产网络营销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网站的发展,使广大农民的网络经营意识获得了快速提升,这有利于农产品特产的网络营销发展。网上交易平台拉近了土特产在城乡之间销售的时空距离,减少了流通环节,大大降低了购销双方信息搜寻和贸易洽谈的成本。此外,网络营销可以优化销售流程,厂商和消费者可以进行直接交流,促进交易的同时还降低了流通成本。另一方面,土特产具有极强的地域性,进行网络销售突破了对地域的限制。

三、山西省土特产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首先,企业对网络营销理念认识不清。我省大多数特产企业是白手起家,对网络营销缺乏一定的了解。部分开展网络营销的特产企业没有正确认识网络营销的实质和特点,主要把竞争的焦点放在实体市场上,很多网络营销应用方法也不到位,导致网络营销效果不佳。

其次,土特产品网络营销平台建设不够完善。一些农村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相较于城市还比较薄弱,农村在互联网基础信息资源上的发展水平也相对不高,产品信息网站虽已建立了自己的信息资源数据库,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网站分布不均,土特产品信息的针对性、时效性不强。

再次,网络营销推广策略不当。大多数企业对网络营销缺乏系统认识,混淆网站建设与网络推广,沿用过去传统实体市场营销策略。还有一少部分企业的网络营销只仅仅停留在网络广告与网络宣传促销上,而且网络促销也只是将企业的厂名、品名、地址、电话挂在网上而已。

最后,土特产品牌建设不完善。我省土特产品牌产权的模糊性和利益共享性导致对创新的投入力度不足。我省很多未经注册的土特产品牌被一个地区所共有,例如清徐葡萄,没有明确的品牌主体,只凭借一个地名不能说明什么,与品牌有关的一切经济权的归属也不明确。另外,一些特产品牌作为一种公共品牌,带来的机会和利益被区域所有相关企业所共享,产生“搭便车”的现象,不利于品牌形象建设。

四、山西省土特产网络营销发展对策

1、更新网络营销观念,强化网络意识

土特产品销售企业要充分认识网络营销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的潜力,要加大对网络营销的投入,吸引网络营销的专业人才。要把企业网站视为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新平台,把网络营销视为提高营销水平、缩小与大企业差距的利器。

2、制定合理价格策略,提高企业效益

土特产价格是影响市场需求和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山西省土特产企业一般以当期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 在旅游区的实体店中,部分商家会将产品价格提高,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可能会产生“抗拒”购买的心理。特产企业可通过网络营销的方式规定统一价格,在节假日或特定日期进行促销活动,这样既可获得较好的效益,同时也使特产交易市场规范化。

3、优化网络营销环境,加强土特产网络平台建设

土特产品当中农产品占很大比重,政府需加大对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财政投资力度,促进农村网络建设和网络质量提高,并及时将农业科技知识和产品市场信息通过网络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给企业和消费者。特产企业可以根据本土特色来设计网站,清晰的表达所要传递给消费者的信息,如山西晋农土特产有限公司的网站首页有“晋商风采,尽在晋农,携手晋农,辉煌你我”的标语。

4、加强电子商务系统安全体系建设

电子商务的特点是交易的双方相互各不认识,交易时不需要面对面、产品交付无需当面进行。因此有必要与专门从事网络安全保障的公司建立合作,在网站中设置专门的在线交易系统,确保网站的高安全度,并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网络支付安全系数,确保支付安全。

5、注重特产品牌建设,塑造良好网络形象

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好的商标是无形资产,而名牌土特产品则意味着可观的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知名度、可靠地社会信誉、优良的产品品质和良好的企业形象,更重要的是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无形价值。山西省旅游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人文、风土气息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利资源,企业可通过旅游景区的形象来树立地方特色产品的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6、使用新型沟通方式,增加企业特色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快,传播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特产企业可以利用高效快捷的方式传播信息,并使消费者乐于接受。以下介绍几种新兴的营销沟通方式:

(1)特产企业可以在百度或360网页的首页进行引擎营销,设置关键词,同时也可以通过点击量来增加特产的知名度。特产销售商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进行网上销售,成本低廉,传播速度也非常快。

(2)病毒式营销(Viral Marketing)是指利用用户口碑传播原理进行网站、品牌推广。这是一种常用的网络营销方法,传播效果较为明显。土特产的营销具有这种病毒式营销的潜力,利用顾客体验的结果使得消费者自发的进行宣传,是一种不错的销售手段。

(3)微博(Blog)营销。这是一种新型营销方式,一些企业或者销售者通过新浪博客V认证来证明是企业或销售者本人,提高本企业的知名度。目前,一些微博营销通过微博来与消费者进行交流,利用博主个人的知识、兴趣和生活体验等传播商品信息的营销活动。特产企业开通微博既可发布产品信息,又可通过私信的方式与消费者进行交流,拉近了消费者与企业间的距离。同时,信誉度高的企业粉丝较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土特产品的品牌传播与销售。

五、结束语

上一篇:计算机专业专业下一篇:双母线双分段接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