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期望(精选11篇)
教学期望 篇1
教师的不同期望能通过言语与非言语方式传递给学生, 经学生感知并最终使“自我实现效应”应验, 那么教师期望到底是如何影响课堂教学的呢?学生的性别、种族、外貌、成绩、职务、年级及师生个性特征等因素都是影响教师期望的重要因素, 教师对不同特征学生的不同期望直接对课堂教学的各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是造成课堂教学机会不均等的“罪魁祸首”。本文由于篇幅有限, 仅从性别、职务和成绩三个方面来探讨教师期望的差异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1 教师期望因性别不同而影响英语课堂学生参与度
由于我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加之对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 总体来说, 男生受到教师的关注要比女生多。我国学者宋广文和王立军的研究就发现, 受社会文化的影响我国教师对男生有更高的期望, 在课堂教学中也给予男生更多的积极反馈和参与机会, 更能接受他们个性的自我表露。
但是在近一学年的中学课堂观察中发现, 并非所有学科教师的期望值都是男生高于女生。在理科性质 (数学、物理等) 的课堂教学中, 确实如上所述, 教师更多的关注男生, 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思维并给予他们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和更多的情感支持与鼓励。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情况恰恰相反。这可能与两性在语言能力发展方面的差异有关——与男生相比, 女生语言能力更强, 女生在背诵、记忆等语言习得能力较之男生更有优势, 而且善于管理。
2 教师期望因学生职务不同而影响英语课堂师生交往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 班干部与普通同学在感知教师期望时是有明显差异的。担任班干部的同学在感知教师的积极期望水平明显高于没有担任班干部的同学。在多次的课堂观察中会发现, 教师对不同角色的同学会给予不同的互动机会。而且教师在选择互动对象时, 有时会有很明显的功利倾向。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前面的同学无法回答问题时, 老师又不想把时间浪费在其他学生身上, 就会直接转向班干部, “monitor, Could you give me an example? (班长, 可以为我们举个例子吗?) , monitor, Could you tell me why? (班长, 可以告诉我们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吗?) , 教师直接跳过其他学生而把班干部作为学生的榜样, 这种师生交往的功利性会人为地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 而且也会导致学生间关系的恶化。当对部分学生的访谈中提及为什么在上英语课时的反应如此消极时, 80%的学生都对教师的“偏心”现象极为不满, 他们认为在课堂互动过程中教师的眼光基本就没有扫视过这些普通学生, 更不用说有什么眼神交流或是互动偏向, 他们觉得普通学生在教师眼中就像是“透明人”一般, 所以才会导致学生的消极怠工。因此, 作为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消除学生间的“等级差异”, 公平对待所有学生, 给予他们合理的期望、均等的机会, 铸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3 教师期望因学生成绩不同而影响课堂师生互动
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而学生的学业成绩是教师形成不同期望的最重要的因素。教师对不同学习成绩学生的不同期望直接影响课堂师生互动的数量与质量。无论是互动的内容、互动的时间或是互动的性质都有质的差别。教师在课堂选择互动对象无疑是较偏爱成绩好的学生, 在课堂互动的其他方面也同时表露出明显的倾向性。
教师在对待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的方式和态度是迥异的, 从此实例可以看出, 教师会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论证性强、需要逻辑思维成分较多的复杂问题, 等候学生回答的时间也较长。而让成绩差的学生大都回答较为简单的、不需要进行思考的问题, 等待其回答问题的时间也较短, 常是立即给出答案或是叫其他同学回答。教师对给出正确答案的学生的回馈也是迥异的, 可以看出教师对高成就的学生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非言语行为支持 (点头、微笑等) , 而对成绩差的学生要不就是很少表扬更有甚者就是不予反馈。
总之, 教师与学生互动过程中, 对成绩好的学生更多倾向于实行民主的、肯定的、考虑学生个性的言语方式来传达教师的期望。而对于成绩差的学生, 教师更倾向于实行专制的、否定的、控制的言语方式, 这就直接导致了课堂互动机会不均等现象。
参考文献
[1]刘丽红, 姚清如.教师期望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J].心理科学, 1996 (19) :348-350.
[2]蒋京川.论教师期望效应的实现过程[J].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9 (2) :44一46.
教学期望 篇2
【关键词】普通高校 成人教育 教学期望
一、引言
教学期望强调了教育主体间的互动性、平等交往和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深入的交往和平等的对话,真切感受学生的期望,有利于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思维品质等。因此,从教学期望发展角度研究普通高校内的成人教育,可以使师生更富有人性,促进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也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鲜活、具体,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二、普通高校成教学生的学习特点
首先,成人学习的经验性。成人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其学习过程是:经验—学习—总结—应用—经验。成人能从经验中自我总结、自我否定、自我超越。另外,成人学生有实践的经历,生活阅历也较长,在长期的工作和生活中,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难以解决的问题。社会的不断变迁,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迫使他们开动脑筋,学会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成人的经验使得自身的理解力、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其次,成人学习的自主性。成人学习的目的性明确,自觉性较强。成人学生一般处于相对成熟而能够负责的年龄段。学习过程中不是简单地接受老师的观点,而是用批判思维和审视的眼光来看待,善于对那些结论提出质疑。第三,成人学习的动机多样性。成人学习的动机与他们的年龄、教育程度、职业水准、收入、性别、婚姻状况以及居住地区等相关,可分为认识需要、自我提高需要、附属需要三类,也可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第四,成人学习的矛盾性。成人学习受制于许多主客观因素,常处于矛盾之中,主观愿望与现实生活中存在矛盾;较强的实践能力与较薄弱的理论基础之间存有矛盾;理解力与记忆力的不同步也形成矛盾;自我意识对学习过程也会产生影响。
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认真研究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生对教学的期望,基于成教学生本身的学习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审视今天的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探讨,以利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三、普通高校成教学生教学期望的发展制约
在目前成人高等教学中,确实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教学效果和教学评价存在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真正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人为本
教学与成教大学生对教学的期望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方面甚至相左。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从成教大学生本身的特点出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此外,成人高等教学中常常忽略学生的经验水平和接受能力,仅少数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以培养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职业能力为基础。大部分学生同样期望教师能考虑到他们的实际和需求,很多学生都谈到,他们精力有限,时间有限,他们只能靠挤时间来读书,他们不期望老师仅仅把课本读一遍,他们的识字能力没有问题,需要的是如何运用这些书本上东西,需要的是引导他们理解的案例。这些情况反映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自己为中心、以考试为导向、以教材为本本,没有关注学生的需要,脱离从学生实际出发,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
2.教学过分模式化,主体性教学缺失
成人高等课堂满堂灌,教学主要以知识灌输为形态,忽视成教大学生实践能力、创业能力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将教学简化为单一的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成人高等教学中,主要依据知识的逻辑性和教学选取教学内容,原原本本地讲授指定的内容,没有考虑成教学生的学习特点,他们已不在倚重书本知识,他们期望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方法以及提高现有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期望更多的交流和探讨。
3.师生关系僵化,缺乏人性成分
成人高等教学形式多样,但教师与学生则彼此陌生,上课时彼此背课本进教室,下课则匆忙离去,彼此“漠然行如路人”。师生关系冷漠、僵化、缺乏民主、理解、沟通、交流、信任的成分。成人高等教学中,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纽带,学生对教学的期望只有在教师的交往过程中才可以传递,没有彼此的尊重、信任、理解和交流,其教学期望就失去传递的通道,不利于彼此期望的整合以及彼此的交往也会缺少人情味,人性成分就会散失,更不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4.评价机制不健全,脱离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宗旨
实质上,成人高等教育的评价主要采用考试方法进行教学评价,考试形式具备封闭性和绝对性,留给学生的自由度不够,检测学生能力的效果相当有限,不能正确诊断学生的不足和进步。尤其成人教育的考试多以书本的死记硬背为主,整个评价只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内化学习所取得的进步。
四、忽视普通高校成教学生教学期望发展研究的弊端
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且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并不是带有功利性的学习。教学对学生本身期望的忽略,导致以下几方面问题的存在: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退缩与从众
高校成人学生首先就给自己一个定势,觉得自己基础差,时间又不够,并且学到的知识不一定就有用,今天和明天的学习都是由于形势的逼迫。同时,学生认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学到真知识是不现实的,一门课能触及到一两个共鸣点就很不错了。学生感觉学习的前沿总是有只拦路虎,不敢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总是随大流选择万金油式的专业,学习起来轻松且容易毕业。
2.课堂教学中存在异化教学的现象
成人教学授课时间短,课堂教学主要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很少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和体验,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中,比较偏重理论教学,注重知识的记忆,侧重书本教学,联系实际不够;理论教学内容多,强化职业技能教学不足,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
3.师生对教学存在误解
教师不太注重课堂教学的改进,主要倚重书本,认为讲得太多学生不能接受且授课时间也不允许,学生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知识,主要是为了文凭的获得。部分学生对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认识也存在一些偏差,他们认为学科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式以至考试都只留于形式,因此学生旷课、考试作弊甚至通过送礼的方式达到目的。
五、普通高校成教学生教学期望的发展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
成教应该尽早摆脱应试教育,教与学的全过程中诸环节都应注意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成教应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且具有明显的职业特色,按市场实际需要设计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首先,教学以学历教育为主,转向以终身教育为目标的多元化、系统化、个性化教育;其次,教学课程设置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运用各种教学媒介,利用实践课、实验课,直观教学;第三,教学内容紧跟行业、当前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反映学科动态。
2.合理地选取和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载体,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至少根据两个方面来选取和组织教学内容,一是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消化所学内容;二是教学内容的适切性,即教学内容既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又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动态。成人学生学习不在只是知识的储存,而是努力寻求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上,在关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基础上,应更加关注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指导和培养。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应以应用强,联系实际,活生生的事例为教学内容,代替生硬的理论知识;根据成教学生本身的特点,一些规律性强、涵盖面广、迁移和应用范围大的知识应当首选;选取富含大量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学生能够多方面介入且能够为学生探究提供较大的空间作为教学内容;同时教学内容的组织要以生活为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为前提,教学真正反映学科动态为目标。
3.改革教学方法
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应坚持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向导,满足学生本身对教学的期望和需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首先,要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其次,成人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成人教育教学模式的确立、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实施、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必须考虑到成人学习的特点,采取适切的方法,以期到达教学的最优效果。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先进教学技术,创设各种情景,以改进教学的单一化现状,以期使成人高等教学走向立体化、生活化、生动化和多样化、充满趣味性和吸引力。
4.建立人性化的师生关系
成人高教教师首先应真诚对待和信任学生。成教学生期望教师信任、理解和宽容他们,不歧视他们是成教生源,能把他们当作知心朋友经常一起交流,能得到老师及时的帮助和辅导。其次,应在师生交往中体现民主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在这种没有民主的课堂里,学生除了获取一定的书本知识外,其它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总结反思能力以及创业能力都得不到提高,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尊重学生的人格,理想的教师不仅具备精深的学科知识和娴熟的教学实践能力,而且还应当显示出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谈论和思考的内容格外感兴趣和好奇以及对学生基于职业上的关心和关怀。
5.改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学生进步与不足的检测手段,对教学具有重要的反馈意义。根据经验,笔者认为当前普通高校对成教学生的评价存在着许多问题,“评价形式单一”、“评价机制不完善”、“只重结果,不看过程”、“不顾学生需要,只为教学考核和学校管理”、“未能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等。建立符合成教大学生期望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为此,从总的方面讲,必须改进成人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形式,使其既能促进学生的进步,又能诊断学生的不足。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谁优谁劣,而是为了促进和改进。良好的评价机制会激励学生的学习,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
参考文献:
[1]朱德全,易连云.教育学概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55-159.
[2]张天宝.走向交往实践的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77.
[3]刘金元.略论成人教育观念的变革与发展[J].成人教育,2008,(9).
[4]姚小蓉.期望理论与学习行为[J].集宁师专学报,2008,(9).
[5]刘存则.成人教育与项目教学法[J].中国成人教育,2007,(8).
[6]王其平.“期望理论”与教学[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3):13.
期望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3
一、期望教育理论
期望教育又称“罗森塔尔效应” (the Rosenthal Effect) , 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 (The Pygmalion Effect) , 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关于教师期待作用的一项研究结果。1968年,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 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级, 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发展预测, 然后以赞赏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名单中的这些学生, 有的在教师的意料之中, 有的却不然。罗森塔尔说:“我讲的是他们的发展, 而不是现在的基础。”叮咛不要把名单外传。
8个月后, 奇迹出现了, 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 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实际上,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所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机的, 但是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却发生了作用。因为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 影响了老师对名单上学生能力的评价, 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递给学生, 对这些学生另眼相待, 态度发生了改变, 不由自主地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关心和爱。这些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热爱和期望, 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从而各方面都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罗森塔尔效应”的教育哲学基础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和现代的存在主义。其基本观点认为, 人的本性是善的、积极的、可信赖的, 其潜能是很大的;人的本质是自由的、能动的, 其行为受自己意志、价值观的驱动和维持;人的潜能和价值观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潜能是主导因素, 是价值的基础, 环境则是促进或限制潜能发展的条件。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转变对学生个体的消极看法, 积极地看待学生自身的能动力量。这既是“罗森塔尔效应”教育应用的副产品, 又是“罗森塔尔效应”发挥作用的前提基础。
二、期望教育的形式
1. 在实际教学中, 期望教育的形式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积极的期望教育包含着赏识、认可, 以及对人性最本初的感动, 是建立在民主、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的一种信任、一种责任、一种爱与关怀。教师践行积极的期望教育, 就需要在教育过程中, 以亲切、和蔼的态度、言语和行为为学生创造温暖的心理气氛, 而不应以冷漠、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就需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善于运用各种言语的和非言语线索强化理想行为, 把自己对学生的积极期待用适当的行为 (眼神、手势、态度等) 及时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有充分地被重视和被关怀的感觉,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还应该对学生正确、合理的意见及良好的行为及时予以表扬, 特别是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加以肯定和表扬, 对不良行为予以批评, 但批评不可过度。一般来讲, 教师可以先对学生加以肯定, 然后提出一些需要他们改进的方面, 或指出他们不对的地方, 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老师指出的错误, 有一种似贬实褒的感觉, 并且很快就改正错误了。
实施积极期望教育时, 教师自身也应具有正直、踏实、胸有成竹的品质, 对生活和学习也应充满积极上进的态度。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自身的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例如:对于个别比较聪明但又不认真学习的油腔滑调的男生, 当其不认真听讲时, 我常常批得他抬不起头, 然后当着全班人的面对他说:“其实你的脸形是聪明人的脸, 打个赌, 只要你听我的话, 你肯定期末考出高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 他虽然还调皮, 但从他看我的眼神和上课的表现来看, 这个学生已有了很大的进步。我知道他信我的话了, 骨子里他还是希望自己进步的, 还是期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学生的崇拜。
消极的期望教育则包含着失望、无奈、不信任, 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 教师会无意中对学生作出定势性的评价, 如:“你的英语怎么这么差呢?”“语法是你的弱点。”就是这些不经意的消极评价, 使学生脑海里产生根深蒂固的观念:我上课注意力是不能集中的;我的语法是不好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会发现学生有时就是用这种句子来回答的。他们认为不是我不努力学习英语, 而是因为我本来就不好, 接着这就会变成他们不用功的理由。
2. 期望教育的形式还有整体和个别之分。
整体的期望教育主要是教师对整个班级或团队提出积极的期望, 强调班级整体的进步目标, 并期望每个个体为之努力的教育过程。我常常对全班同学说我们是一个好班级, 而且要力争成为学校的优秀班集体。我尽力看到班集体中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力争在全班面前表扬他们。这种观念在学生心中扎了根, 每个学生都认为自己在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中, 时刻自我提醒遵守班级班规, 为班级争光, 不给班级抹黑, 时间久了, 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就提高了。学习上他们也能互帮互助, 不让一个同学掉队, 他们知道优秀的班集体是不允许同学掉队的, 班级成绩不理想也不能成为优秀班集体。
个别的期望教育是教师对单个学生实施的期望教育, 是唤醒学生内心的自我意识, 从新认识自我, 激发他们成就一个崭新的自我教育。教师始终用发展的、变化的、一分为二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善于相信他们潜在的能力, 设想他们美好的未来。让他们明白, 只要他们采取科学的学习英语的方法, 持之以恒, 就都可以成为学习英语的成功者;让他们明白, 初中的英语学习只能代表过去, 人是在成长的, 也是在不断发展的, 重要的是把握好现在, 努力把现在所学的内容掌握, 以前没学好的可以一点一点补回来。
3. 阶段性期望。
阶段性期望就是将一个具体的期望分散开来, 分别落实于各个教学环节, 做到环环有目的, 节节有期望, 针对不同的学习重点提出即时的不同期望, 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实际上是一个用小期望来引导学生产生求知欲的过程。例如, 默写是学生尤其男生最头疼的事情, 本身基础薄弱, 又不懂背单词的技巧, 有的光写序列号, 有的只默几个。我会找个机会单独找他们聊, 鼓励他们每次默几个, 尽量不空, 等他们做到了, 及时真心实意地表扬他们的进步。然后提出下阶段的期望:“争取每次默写都比前一次多默出几个单词, 你就在进步。”同时我会教他们一些构词方法, 教他们如何背单词, 上课多提问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 课后挤出时间进行个别辅导, 看着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 成功就在眼前。
英语教学中教师如能巧妙地运用各种形式的期望教育, 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内心深处都期望得到老师认可甚至受到老师表扬, 教师应该满足他们的需求, 唤醒他们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摘要:教师期望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 是教师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所形成的一种期待与关注, 通过自我实现预言的方式干预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期望的形式多样, 期望值有高有低, 多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期望教育, 旨在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期望教育,英语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邱瑞君.英语教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4.
[2]范丽恒.国外教师期望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 2006.3.
教学期望 篇4
(辽宁省丹东市东港二中 谷运艳)
期望教育就是教育者给受教育者确定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并以此不断地鼓励和暗示受教育者,使其增强 自信心并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最终实现目标的教育过程。在哲学上体现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 用来实现激发个体最大潜力的实施过程;在教育学心理学上则体现为从学习动机的形成到学习目标实现的一个 完整过程。
一、期望教育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提出期望,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提出期望首先要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学习目的的教育是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是与学校政治思想 教育及学生的世界观培养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英语的.社会意义, 把当前的英语学习与祖国的需要和未来的建设事业联系起来,与个人的远大理想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联系起 来,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长远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英语的热情和自觉性。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对 学生提出大期望,使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大目的。这个大期望就是:“每个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最终都能成为社 会的有用人才。”大期望提出之后,把学生按英语学习成绩分为优、中、低三个档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 不同的期望。
优等生类学习动机较明确,学习劲头足,自信心强而持久,对他们的期望要定得偏高一些,即属于“跳一 跳才能摘到桃子”的类型。经过一段时间,有的学生达到了预期目的,有的没有达到,这时要及时总结评价。 对达目的者应再提出新期望,对没达目的者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寻找差距,对其获得的成功及时予以鼓励, 这种方法要做到“润物细无声”。最后,当他们达到目的时,回头一望,自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对中等生类,在分析他们英语学习成绩稍差的原因的基础上,帮助他们确定学习目的(即提出大期望), 主要采取“最优等生战略”,把他们的英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有一些他们各自的强项与优等生比较,会使 他们突然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我”,顿生赶超优等生的心理,这时再趁热打铁,提出期望(包括长、短期) 。期望确定之后,就要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分析,而不能像对待优等生那样,进行最终的成果分析,因为那样 可能太迟,起不到好效果。只有及时帮助其校正学习方法上的偏差,才能使“五分钟热度”变成长期的动力, 才能使中等生树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赶超优等生,最终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以此为动力,增 强实现大期望的信心。
差等生是英语教学中实施期望教育的最佳人选,因为差等生在学生群体中常被忽视,因而他们都具有羞怯 、懦弱、自我放弃、破罐破摔的外部心理表现。而通过悉心的交谈会发现,他们往往都具有强烈要求学习好的 愿望,而且智力并不差,有的由于英语基础差,有的苦于方法不当,有的苦于不被理解等诸多原
教学期望 篇5
古希腊神话中有位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对一尊美貌的少女雕像产生了爱慕之情,他如痴如狂的热情竟然使这尊少女像复活了,后来,他俩结成了一对夫妻。
心理学家对一批学生进行预测,然后告诉任课老师,说其中有某某等人非常聪明,日后会有大成就,实际上这几位学生的情况与其他同学差不多,并无过人之处,然而,老师听了心理学家的话后,对被称为“非常聪明”的学生都有特殊印象,在教学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给这几位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辅导,这几位学生在老师的激励下也自然对学习增强了信心和兴趣,学习成绩有大幅度提高,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做“皮格马利翁效应”。有一位哲人说过:想到明天有愉快,今天就会高兴起来。
为什么有以上情况,或者说为什么教师对学生的良好期望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呢?
首先,它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看,中小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对于别人或对自己的评价寄予新的期望和要求,就会使学生的精神需要得到一定的满足,产生一种成功的情绪体验,会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
其次,它符合教与学,师与生相互统一的原则
一般来说,教师对学生给予好的期望,他就会赋予学生真挚和信任的感情,对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细致观察和分析,不断地创造性地调节教育教学方法,直到达到期望的结果,而学生也产生相应的反馈,热爱教师,积极学习。相反,教师对学生给予不佳的期望,他对学生也必然是漠不关心,甚至讨厌,讽刺,他也就不可能不断地改进和调节教育教学方法,同样,学生必然要出现相应的反馈,产生对教师的厌恶,对学习丧失信心,久而久之,教与学,师与生形成恶性循环。
在2000年会考中,我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考得不好总是责怪学生无用,讨厌学生,不愿意看见学生,越是这样,学生就越有抵触情绪,因而成绩也就上不去,经过这次训练要,我逐步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虚心向在这方面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积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教师期望。2003年考取衡阳财会学校的罗荣,他数理化、英语成绩一直不错,但政治成绩不稳定,起伏较大,在初三上学期两次考试中刚好及格,在班上排在40名以后,这时我并没有责怪他,而是帮他分析原因,发现考得不好都是因为粗心和答题不规范造成的,我对他说,你的基础扎实,只要注意解决这两个问题,我相信你在会考中能取得高分。果然在当年中考中得了满分。
怎样才能达到教师对学生良好期望,下面谈三点体会。
一、要热爱学生
执爱学生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学生的关怀、热情、信任和指导的师德行为,对每一个学生的爱没有偏见,对每一个学生能一视同仁。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师生之间的感情融洽,就为学生接受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提出的要求,学生从情感上知道这是对他们的爱护,帮助,学生就乐于接受,就能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反之,情感对立,教师的要求学生不能体现,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意义障碍。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尊重和爱护学生,从不对学生发脾气,师生关系融洽,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心理学告诉我们,“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激发活动,人们在活动中创造世界,创造自身,“需要”是人发展的根本原因。明确学习目标就构成了社会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和人的立场、观点、信念,情感融合在一起时,它就构成了学习的根本,稳定、持久的动力和智慧的源泉。因此,新学期第一节课,除了教育学生树立振兴中华,为四化而努力学习外,还给每位学生提出了具体的奋斗目标。如去年下学期初三第一节课,我在提出会考奋斗目标后,要求每位学生在期末统考中达到优秀水平。科学的目标确定有巨大的激励作用,这个目标提出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调动,编者结果参加统考的102名学生,除了一名成绩不佳,其他均为优秀或优秀以上,并且在全县都是高分。
三、正确运用表扬这个“法宝”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期望教育 篇6
(一) 树立期望, 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外语学习态度是学生的认知、情感等在外语学习上所产生的倾向。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直接的影响。大家知道, 渴望获得更多知识的学生会通过自身的努力, 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一些态度消极、自主学习性不强的学生会降低他们在学习中的动机, 也减少了英语语言的学习。因此,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学习态度极其重要。作为一名教师, 首先就是要提出期望, 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2]。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让学生把英语学习与社会的繁荣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 来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 建立学习的信心以便提高其学习的热情和自主性。可以根据学生们的成绩, 把他们分为学习成绩好、学习中等、学习较差三个等级, 对学习成绩等次不同的学生制定的期望教育也有相应的不同。
对于优等生, 教师的期望应偏高些。他们的自信心强, 学习劲头足而持久, 学习动机也比较明确。在一段的学习时间之后, 有些优等生达到了教师的期望, 而有些却没有达到学习的目的, 这就需要教师们总结经验。对完成实现目标的学生重新制定一个更高的教育期望, 对没有期望的学生要分析他们的原因, 寻找学习中的差距, 给予及时的鼓励, 让其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对于学习中等的学生, 教师们要找出他们学习差的原因, 总结并分析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对他们提出一个可以实现的教育期望, 重新树立他们的学习目的。教师要让中等生明白与优等生的差距, 从外语的基础词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 以及学生们自身的优点, 方方面面, 与学习好的学生进行对比, 让他们产生超越优等生的心理, 这时再提出对他们的期望[3]。等全新的教育期望实施后, 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观察、分析, 不可像对学习好的学生一样, 直接分析他们的学习成果。
学习较差者则是英语教学中教师采用期望教育的最佳对象。由于成绩差的学生在学校中经常被忽视, 因此他们一般都有消极、胆小、自暴自弃的心理。但通过与他们的悉心交流, 你就会发现, 他们往往都具有很强烈的学习愿望, 想要学习好的意念非常坚定[4]。并且他们的智力与其他同学比较都不差, 只是有些学生的英语基础会差一些, 一些学生的学习方法也不得当, 还有的学生会认为自己的成绩上不去了, 不再努力。但他们都很想取得成功, 渴求他人的信任、理解, 所以, 他们对教师话语都十分敏感。那么只要在适当的时候, 在课上或课下理解他们, 对他们的期望不要过高, 给他们充足的信心, 那学生们就会感动, 努力学习。
(二) 强化教育期望, 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影响语言学习最根本的情感因素, 也是生成学习目标的内驱力和产生语言学习的愉悦态度的联合体[5]。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意愿、情感需要, 重视与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形成气氛适宜的良好学习环境, 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增强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动机。强化教育期望, 即利用学生已实现的教育期望, 加强学生们实现更高期望的信心, 强化了的期望是最好的学习动机。这实质上是利用迁移规律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利用期望教育, 结合迁移规律, 用学习态度来影响学生们现阶段英语的学习情况。
(三) 完成期望, 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完成期望就是要将明确的教育期望分解, 使之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的环节中, 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的学习重点, 提出不同的相应的教育期望, 让学生们产生求知的欲望。实际上是用一个小的期望来促使他们产生求知欲的教育过程, 加强学习的自信心[6]。教师运用适当的表扬与鼓励, 既增强了信心, 又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教师应在掌握并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前提下, 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的学习发展空间, 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
二、在英语教学中期望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英语教学中期望教育有很多的优点, 但如果采用不当, 会有消极的影响。因此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 期望教育值不能太高或太低
英语教学中, 提出的教育期望要建立在学生的实际水平、自身的运用能力上, 教师不能对学生的教育期望设定太高, 那样就会犯下不切合实际的错误。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毕竟有待加强, 教师若是过分强调教育的期望目标, 会导致学生们实现不了既定的目标, 产生很强的逆反心理, 也会有挫折感。而且, 期望值的设定也不可过低, 太容易达到也会让学生产生放松心理, 无论在学习还是在自身的思想认识上, 都不利于学生们的进步与提高。
(二) 期望的质量要适中
在英语教学中采用教育期望, 应具有一定的政治高度, 要顾全大局, 有宏观的思想觉悟。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实现高质量的教育期望, 从而达到全面发展。
(三) 期望的时间要合理
能够实现的教育期望是教师的教育过程, 这就要求师生们共同努力, 通过合作进步, 使期望实现。教学的过程不宜太长, 那样会使学生没有压力、紧张感;但教学的时间也不能太短, 内容繁多, 让学生感到很大的压力。教师在英语的教学中, 根据所教学生的学习成绩、智力、学习技能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教育期望, 对他们的期望进行分段调整, 来使之达到预期效果。
(四) 使用期望教育的方法要灵活
进行教育期望的形式多种多样, 不仅仅在于英语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个部分。教育期望应具备动态的发展性, 既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设置的期望目标, 须随着学生内在的水平和现有的水平变化而变化, 以其动态的目标达到期望教育的效应。
三、英语教学中的期望教育效果检验
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教育方法来检测学生们实现的期望效果。首先, 可以挑选出学习成绩和智商上相等的学生, 他们的成绩在班级上的整体排名应在中等。把他们分为两组, 对这两组的学生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A组进行期望教育, 给予及时鼓励、多在课堂上问他们问题[7]。在课下, 多对他们进行辅导, 关心重视;对B组同学, 教师不采用期望教育, 而是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进行。不久, A组的平均成绩明显比B组的要高。通过这样的对比, 能够了解在英语教学中, 期望教育所起的重要作用。而且期望教育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目标明确, 心情也很好, 因此对于新知识的掌握要更为快些。
教育是科学, 需要缜密的思维;教育是艺术, 需要独具匠心的创新意识。愿每一位教师, 通过期望教育, 把学生当作课堂的对话者、平等的参与者,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充分调动、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把成功的机会奉献给学生, 让他们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轻轻松松地学习, 从而享受英语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摘要:期望教育就是教授的人让学习者制定一个能够完成的目标, 鼓舞并教授他们, 使之有信心达到、完成目标。让学习者尽最大的努力, 自主地学习, 能够自愿地实现既定的学习计划。在现今的教育教学中, 普遍存在着教育观念的偏差。因此, 要在日常的工作中有公平的心态, 用爱心、公正的心去关怀、爱护学生, 把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准确清楚地展现, 让他们知道,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 都是出色的。只要学生们脚踏实地地学习, 勤勤恳恳, 前途必定光明无限。在教师的长期鼓励下, 学生们会把志向化作动力, 朝着目标而努力, 按照教师的期望方向而发展[1]。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会完全地受制于他们的智商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教师也有能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应用期望教育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都将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期望教育,主观能动性,英语教学,学生
参考文献
[1]Ellis, Rod.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2]束定芳, 庄智象.1996.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Gardner, R.C.&Lambert, W.E.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Newbury House, Rowley, Mass, 1972:163-164.
[4]Marion Wills&Robert L.Burden,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CUP, 2000.
[5]闫传海, 张梅娟.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介入[J].外语界, 2002 (5) .
[6]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J].外语界, 2002 (6) .
教学期望 篇7
一、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端正中职生数学学习态度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只有先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他们才会认同数学并主动地改善学习。教育者要让学生首先感受到被尊重,他们才会打开心结,主动认知,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成功迈向现实期望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如,在讲“集合”一课时,对于集合与元素的概念怎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可以给学生举以下几个例子:“如果将我们班看作一个整体,班内所有学生就形成了一个集合,而每个学生就是这个集合中的一个元素。同样的,如果我国的直辖市是一个集合的话,那么构成这个集合的元素都有哪些?”简单的一个问题,让学生对“整体”与“个体”有了明确的认识,而这个“地理化”的数学问题则更让他们感兴趣。所以当教师尝试着让学生总结集合与元素的特点时,他们就会结合“班级”“直辖市”这些熟悉的事物进行分析,很快就能够得出正确结论。
二、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目标与方法,促进中职生达成期望值
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下一步就是要为他们量身定做切实可行的具体目标,并帮助、引导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新课改之后,教育者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很多类似于“任务驱动”“情境创建”“教学文化”等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也开拓了学生视野,但无论是哪种方法与形式,都需要数学教师以教学实际为基础,结合中职生的认知现状为学生确定目标,并选择适合他们发展的教学方法。
从实践中,笔者认为,“制订目标+自主学习”的模式有利于促进中职生从数学能力到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具体实施方法就是师生共同明确某节课或者某一个阶段课程的目标,即学习期望,然后学生在此期望的引导下,开展自主学习,主动承担起学习任务,最终独立达成目标,实现期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一要帮助学生梳理预备知识;二要提出核心问题;三要“零距离”进行个体指导;四是集体讨论核心问题。事实证明,只要教师能够表现出应有的耐心,就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获取新知的期望值,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三、注重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的渗透,提升中职生思维品质
中职生数学成绩一团糟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仅仅是因为他们基础差、能力低的原因吗?教师只有认真剖析这些问题的背景,深入中职生的内心,去考虑学生对待数学学习有着怎样的心理与心态,才能够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尽快达成目标,实现期望,让他们用强大的知识做后盾,无所畏惧地迎接未来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哈建宁.基于现实期望的中职数学教学之管见[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20(1):54-56.
教学期望 篇8
关键词:期望教育法,大学体育教学,期望值
期望教育就是教育者给受教育者确定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 并以此不断地鼓励和暗示受教育者, 使其增强自信心并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最终实现目标的教育过程。期望教育法是本人在从事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自己的体会而进行尝试的一种教育手段, 经过实践, 效果颇为明显。本人理解的所谓期望教育法就是将心理学上的期望效应通过教育手段, 使之成为有效应用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一种方法。为了能够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心去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压力, 本人就期望教育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注意问题进行的论述, 希望能够对中学体育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1 期望教育法的实验效果
本人在大学体育授课班级里选出两个在智力上和身体素质方面相当的班级学生进行试验, 本实验的时间在六次教学课中完成。在最初的三次课里, 对实验和对照两个班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实验班课堂教学进行期望教育, 并结合成功教育及时鼓励、不断暗示, 在课堂上对体育动作辅导时多关心; 但对对照班则不进行期望教育, 按正常的教学秩序、方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 但从实验的第四次课开始, 对对照班重复以前对实验班的做法, 而对实验班学生不再进行期望教育, 结果发现实验班学生平均成绩显著下降, 而对照班学生的成绩却直线上升, 并超过了实验班。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看出期望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巨大作用。试验中还发现, 对学生进行期望教育时, 学生普遍心情较好, 学习热情高, 学习目的明确, 对新知识掌握快, 运用熟练, 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都有质的飞跃; 而不再对其进行期望教育时, 学生则大多数表现郁闷、困惑、学习兴趣下降、脾气暴躁等, 因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对其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
2 期望教育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 1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期望教育法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目的。学习目的的教育是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 是与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及学生的世界观培养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 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意义, 把当前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学习与祖国的需要和未来的建设事业联系起来, 与个人的远大理想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联系起来, 从而端正学习态度, 形成正确的长远的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热情和自觉性。本人在教学中, 首先对学生提出大期望, 使学生树立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大目的。之后, 把学生按身体素质的高低和接受能力的强弱分为优、中、低三个档次,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期望。对于优等生而言, 他们的身体素质很好,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 对他们的期望要定得偏高一些, 经过一段时间, 有的学生达到了预期目的, 有的没有达到, 这时要及时总结评价。对达到目的者应再提出新期望, 对没达目的者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 寻找差距, 对其获得的成功及时予以鼓励。对于中等生而言, 他们的身体素质一般,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是一般的前提下, 帮助他们确定学习目的, 把他们的各自的强项与优等生比较来确定期望, 就要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分析, 才能使中等生树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赶超优等生, 最终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并以此为动力, 增强实现大期望的信心。其次对于差等生是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期望教育法的最佳人选, 因为差等生在学生群体中常被忽视, 因而他们都具有羞怯、懦弱、自我放弃、破罐破摔的外部心理表现。而通过悉心的交谈会发现, 他们往往都具有强烈要求学习好的愿望, 只是身体素质相对较差,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相对弱了一些, 而智力并不差, 他们渴求理解、帮助和信任。根据他们对老师的一个眼神、一种语气都十分敏感的特点, 在适当的时候当众或私下给予期望, 他们会牢记于心, 发愤努力。这时再找其谈心, 询问学习上的难题, 帮助解开心中迷惑, 并及时鼓励其取得的点滴成绩。
2. 2 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期望教育法其实就是及时利用已实现的短期期望来强化学生对实现中、长期期望的信心, 实质上是利用迁移规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的学生中学体育成绩较好, 而其他学科较差; 也有的学生初中成绩较好, 而高中较差, 对这样的个体, 最好的方法是利用期望教育, 结合迁移规律, 用其他学科的成功经验或其他时间段的成绩来影响其现阶段中学体育的学习情况。这种触类旁通的效果可以增强学生实现期望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巩固学生原有的学习动机。
2. 3 使学生产生求知欲
期望教育法最后将一个具体的期望分散开来, 分别落实于各个教学环节, 做到环环有目的, 节节有期望, 针对不同的学习重点提出即时的不同期望, 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实际上是一个用小期望来引导学生产生求知欲的过程。本人采用的方法是在课堂上或个别辅导时即时提问, 同时暗示你能行; 使学生产生急切的求知欲, 并增强自信心。通过把具体的期望分散化, 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教师再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予以暗示、鼓励, 促使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概括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等, 这样更能提高他们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积极性。学生克服的困难愈大愈多, 学习的效果也愈好。
3 大学体育教学中应用期望教育法应注意的问题
3. 1 正确把握期望值的定位
期望效应作为心理学的一种现象, 是为大家所肯定的, 但把期望效应有意识地运用到教育管理中去, 使期望产生效应, 正确把握期望值的定位至关重要, 期望值偏高或偏低均达不到教育的要求。例如班中有一个同学自述曾被篮球击中过头部, 脑部受过伤。但是笔者发现她对新动作的接受能力很强, 大脑其他反应都很正常, 不可能产生后遗症, 估计是心理障碍。为此, 笔者明确告诉她, 你的大脑根本就不可能受伤, 此后笔者对她的学习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 而且还在各种场合暗示其肯定能达标, 由于期望值合适, 在这次期末考中, 她的体育考试成绩达到了优秀的标准, 从此她对自己也有了自信和信心。
3. 2 把握好期望值的效力变迁, 适时提升新的期望层次
期望教育法注重的是学生内动力的调整和提升。这就要求教师透过技术动作的掌握等外在表现的东西来洞察学生的内动力变迁。学生的细微变化是从与老师交谈的态度中表现出来的, 而学生的期望层次实质是从教师信任中确立的, 诸如学习方面、人格方面等。只有适时的调整才能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内动力, 达到期望教育法应有的效果。
3. 3 提出期望的方法亦需灵活
提出期望有多种形式, 不仅限于大学体育教学的某一环节。对全体学生的期望可以结合参与学校、地区和国家等大型活动以及组织班会、集体讨论等形式进行。对个别学生的期望可以在集体场合, 也可在个别谈心时进行。具体方法可以用语言、文字, 也可以用诸如面部表情等体态语言。需要注意的是, 反期望的提出一定要审慎。所谓反期望是针对个别特殊的学生, 他们智力较好但不用心学习, 应在充分了解使其学习差的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反期望, 使其对老师的反期望产生对抗情绪, 形成一定要扭转老师这种印象的心态, 并能在这种心态的激励下发奋学习, 取得好成绩。这样就是成功的反期望, 不然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师生间感情的培养, 所以在运用时一定要慎之又慎。
4 结 论
实现期望是一个教育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 最终使这个期望落到实处。这个过程不能太长, 使人感到遥遥无期而无紧迫感; 也不能太短, 使人感到太仓促, 压力太大。应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和学习实际合理确定, 并结合期望值分段调整, 以求完美。以上是本人在大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期望教育法的探索, 产生了一些效益, 如何使之成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还有待专家同人的共同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洁, 冯伟强, 李云峰.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223-230.
[2]燕良轼.高等教育心理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5:253-255.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432-435.
[4]李响.高校体育创新教学初探[J].中国市场, 2014 (18) .
教学期望 篇9
罗森塔尔的实验来自于一个普通的中学, 但揭示的心理暗示作用, 表现在各个阶段、各个性质的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身上, 都是通用的。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如何发挥教师期望效应呢?
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其生源特点, 大多数学生曾在小学以及初中时代学习成绩处于中下等, 甚至部分学生被看做问题学生, 他们数学基础薄弱, 学习热情不够, 学习程度参差不齐, 但是此阶段的他们性格活泼, 积极性高, 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进入中职学校的目的是学习专业技能, 走出校门, 成为一名技工。有极少数学生有毕业后继续深造之后再进入社会的打算。
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在我校高一年级的新生中, 我随意选取了10 名学生, 跟他们讲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以及他们今后有可能的去向, 并让他们知道自己对他们的期望和欣赏。
针对以上情况, 我做了一下分析谈谈我对教师期望效应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解。
(1) 期望要符合情理。合情就是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经历和情况。中职数学学习的都是比较基础的知识, 难度较低, 注重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 注重学生动手练习。合理就是要从学生自身出发, 让学生在发展的道路上, 既满足学校和社会的需要, 又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 对未来具有积极的作用。
(2) 期望要具有可行性。期望应符合各方面的条件, 也就是说, 是基于现实的, 有实现的可能。如果说客观上是合理的, 但在主观方面, 对于学生而言, 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 那么这种期望就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没有了学习动力, 目标便不能实现。
(3) 期望应该具有挑战性。只有超出原有的水平, 学生才会觉得有挑战性, 有吸引力, 有激励性, 通过自己的努力可能达到期望的目的。
(4) 期望要内隐。教师的期待应当是温情脉脉的感化, 是与学生产生心灵上的感应,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顺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不能只是口头上的说教, 压制性的语言只会重伤学生的心灵, 造成逆反心理。
(5) 期望要持久。期望要有信心和耐心, 当我们把这种期望传递给学生之后, 在一段时间内, 或许并没有出现预期的变化, 但我们此时不能灰心。
在中职数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期望效应的主要观点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 鼓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应多表扬, 哪怕学生的进步只有一点点, 我们也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他们进一步努力, 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老师的表扬, 学习热情便会提高, 同时, 我们也应让学生明白, 教师对他们的严格要求正是对他们前途的关怀与负责, 是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的对他们真正的爱。
(2) 心理暗示是教学的必要手段。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者,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以亮丽的期望, 鼓励学生追求更加美好, 发生与期望相一致的变化, 是责无旁贷的。
(3) 需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暗示。我国有句俗话: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论证了这一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发展领域, 没有差生, 也不可能有差生, 学生在这个方面表现的不好, 在其他方面肯定有表现优秀的情况。只要我们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 进而提供合适的环境和训练, 每一个学生都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4) 心理开发同时就是智力开发。从教学实践可以看到, 罗森塔尔名单上的“非常聪明的孩子”, 不但在心理上变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而且在学习上也都有较大进步, 这就是心理与智力同时开发的实例, 心理积极促进智力发展, 智力发展也促进心理的发展。
在教学工作中, 保证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前提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要学会与学生做朋友, 从内心把每一个学生都看做祖国的未来, 肯定他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态度要平等, 扮演好学生朋友的角色,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不能像传统教育中那样把自己放在高高的位置上, 使学生敬而远之;宽宏大度, 尊重学生个性和兴趣爱好, 赢得学生的信任, 将生活中的事物数学联系起来,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中职学校数学教育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给予恰当的目标, 寄予学生较高的期望, 提供适当的环境领域, 热忱的对待学生, 换位思考, 设身处地为学生, 保护学生自尊心, 切实尊重学生的人格, 学生就会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和习惯,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期望效应给了我们重要的教育启示, 我们的教学实际中应有效合理的利用这种积极的情感因素开展数学教学工作, 使教学效果将会明显改善。
摘要:教师期望效应是指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从而对其学习效果产生的影响。在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如能恰当运用这种效应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使学习成绩有所提高。结合实际工作, 就如何在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发挥教师期望效应, 帮助中职学生对于爱上学数学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教师期望效应,职业学校,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纪筠.试谈“罗森塔尔效应”[J].心理世界, 2005 (4) .
[2]刘高海.成功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3]任其平.教师非言语评价的心理效应[J].教育评论, 2000 (03) .
[4]刘刚.对教育中“皮革马利翁效应”的反思[J].昌吉学院学报, 2008.
教学期望 篇10
关键词:教师期望效应;职业学校;数学教学
在教育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设计完成的。罗森塔尔来到一所普通的学校,随机走进一个班里,在班里转了一圈,然后在班级的花名册上随机圈了几个学生的名字,告诉这个班级的老师,这些孩子是非常聪明的,将来一定能成就大的事业。几个月后,他再次来到这个学校,向老师了解那些被圈中的学生,果然,那些学生的成绩在这几个月里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都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这时,罗森塔尔才告诉他们的老师,这些被选出来的学生他并不了解,只是随机圈中的,这让老师感到很意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这样的变化,在罗森塔尔教授告诉教师他对学生的看法后,教师对这位心理学家的话深信不疑,因此便对所圈出的学生或明或暗的表达出很高的期望,学生在接受这种期望后,提高了自信,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有了很大的进步,成为优秀的学生。这就是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的实验来自于一个普通的中学,但揭示的心理暗示作用,表现在各个阶段、各个性质的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身上,都是通用的。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如何发挥教师期望效应呢?
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其生源特点,大多数学生曾在小学以及初中时代学习成绩处于中下等,甚至部分学生被看做问题学生,他们数学基础薄弱,学习热情不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但是此阶段的他们性格活泼,积极性高,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进入中职学校的目的是学习专业技能,走出校门,成为一名技工。有极少数学生有毕业后继续深造之后再进入社会的打算。
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在我校高一年级的新生中,我随意选取了10名学生,跟他们讲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以及他们今后有可能的去向,并让他们知道自己对他们的期望和欣赏。
针对以上情况,我做了一下分析谈谈我对教师期望效应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解。
①期望要符合情理。合情就是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经历和情况。中职数学学习的都是比较基础的知识,难度较低,注重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注重学生动手练习。合理就是要从学生自身出发,让学生在发展的道路上,既满足学校和社会的需要,又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对未来具有积极的作用。
②期望要具有可行性。期望应符合各方面的条件,也就是说,是基于现实的,有实现的可能。如果说客观上是合理的,但在主观方面,对于学生而言,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那么这种期望就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没有了学习动力,目标便不能实现。
③期望应该具有挑战性。只有超出原有的水平,学生才会觉得有挑战性,有吸引力,有激励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可能达到期望的目的。
④期望要内隐。教师的期待应当是温情脉脉的感化,是与学生产生心灵上的感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顺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不能只是口头上的说教,压制性的语言只会重伤学生的心灵,造成逆反心理。
⑤期望要持久。期望要有信心和耐心,当我们把这种期望传递给学生之后,在一段时间内,或许并没有出现预期的变化,但我们此时不能灰心。
在中职数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期望效应的主要观点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①鼓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应多表扬,哪怕学生的进步只有一点点,我们也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进一步努力,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老师的表扬,学习热情便会提高,同时,我们也应让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严格要求正是对他们前途的关怀与负责,是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的对他们真正的爱。
②心理暗示是教学的必要手段。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者,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亮丽的期望,鼓励学生追求更加美好,发生与期望相一致的变化,是责无旁贷的。
③需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暗示。我国有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论证了这一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发展领域,没有差生,也不可能有差生,学生在这个方面表现的不好,在其他方面肯定有表现优秀的情况。只要我们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进而提供合适的环境和训练,每一个学生都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④心理开发同时就是智力开发。从教学实践可以看到,罗森塔尔名单上的“非常聪明的孩子”,不但在心理上变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而且在学习上也都有较大进步,这就是心理与智力同时开发的实例,心理积极促进智力发展,智力发展也促进心理的发展。
在教学工作中,保证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前提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要学会与学生做朋友,从内心把每一个学生都看做祖国的未来,肯定他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态度要平等,扮演好学生朋友的角色,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像传统教育中那样把自己放在高高的位置上,使学生敬而远之;宽宏大度,尊重学生个性和兴趣爱好,赢得学生的信任,将生活中的事物数学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中职学校数学教育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恰当的目标,寄予学生较高的期望,提供适当的环境领域,热忱的对待学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保护学生自尊心,切实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就会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和习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期望效应给了我们重要的教育启示,我们的教学实际中应有效合理的利用这种积极的情感因素开展数学教学工作,使教学效果将会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纪筠.试谈“罗森塔尔效应”[J].心理世界,2005(4).
[2]刘高海.成功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3]任其平.教师非言语评价的心理效应[J].教育评论,2000(03).
[4]刘刚.对教育中“皮革马利翁效应”的反思[J].昌吉学院学报,2008.
教学期望 篇11
1 医院带教情况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共13个手术间, 其中5个层流手术间。2008年8月—2010年8月手术室共带教护生240人, 其中本科学历50人, 占20.8%;大专学历160人, 占66.6%;中专学历30人, 占12.5%;实习时间为3周~6周。
2 理论依据
期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的[1]。其基本观点为: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为将会有助于达到某个目标的情况下, 才会被激励起来做某些事情以达到目标。他认为, 一个人从事某一行动的动力, 于他对行动之全部结果的期望值乘以他预期这种结果将会达到所要求目标的程度。换言之, 激励是一个人某一行动的期望价值和那个人认为将会达到目标的概率之乘积, 用公式可表示为:动力=效价×期望值。
3 应用
3.1 明确目标
按照学校制定的教学实习总纲, 通过3周~6周的实习, 加深学校中所学理论, 熟悉手术室布局、分区、工作制度及规范化管理要求。熟悉手术室工作特点及各级人员职责, 掌握手术器械的一般处理原则及手术无菌技术要求。通过手术室的实习, 能单独配合一些小手术, 如活检、清创术的配合工作, 具备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一般素质和工作能力。
3.2 提高目标效价
每当人们把目标价值看得越大时, 对他们的吸引力就会越大, 积极性也会越高。对实习的护生而言, 最大的目标价值是获得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 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在实习过程中, 带教老师与护生沟通交流, 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学生个人目标得以实现, 提高护生在实习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圆满完成临床实习任务。
3.3 期望值
即护生对自己的目标价值得以实现的可能性的大小, 估计达到目标的可能性, 这种主观概率受到每个学生个人素质、能力、性格以及认识、态度信仰等主观因素的影响[2]。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引导学生设定合理的期望值, 期望值过高, 容易引起挫折;期望值过低, 又会减少激励力量, 过低、过高的期望值都不能起到调动积极性的作用。
4 具体实施
根据护生实习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和要求, 结合期望理论进行带教。
4.1 前期
学生刚进入手术室, 陌生的环境会让他们感觉像进入迷宫一样, 不知所措, 期间产生困惑、浮躁、焦虑、自负等心理都是正常的, 一方面迫切想证明自己的能力, 一方面又不知怎样去做。临床总带教按照学生不同学历分配给不同职称的带教老师, 带教老师应以优良端庄的外在形象、真诚和蔼的语气建立信赖的第一步, 向他们介绍手术室的布局和工作制度, 三区划分, 无菌技术原则, 洗手、巡回护士工作流程, 使护生对手术室工作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热情、友好、宽容、和善的态度对待护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注护生的心理健康, 深入研究护生的心理状态, 把护生当朋友, 使其感到易于接近, 并可获得支持帮助。倾听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最期望达到的目标, 并对他们的期望给予肯定, 同时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用人单位的期望是需要理论扎实、技术水平高的护理人才;带教老师的期望是护生积极主动, 护理技术扎实过硬, 责任心强, 富有爱心。我们在带教中, 让护生明白三种期望内涵的一致性, 强调护理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的要求及竞争性, 以提高他们对认真掌握临床知识的重要性的认识与重视, 激励学习动力, 树立完成任务的信心并保持平衡的心理发展及年轻人的自信和勇气。
4.2 中期
此期, 护生对手术室的环境及常规工作已经比较熟悉, 带教老师可讲解一些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手术间内的布局及物品摆放, 可带领学生参与日常手术配合工作, 如洗手、巡回、器械物品准备等, 了解工作程序、常见体位的摆放。每做一项操作, 老师都会示范, 边操作边讲解要点, 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手术配合程序和操作。
在这一阶段要注重培养护生踏实的工作作风和眼疾手快、忙而不乱、正确判断处理的工作能力, 鼓励护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临床工作, 巩固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3]。带教老师需了解学生此时的真实需要, 选择学生最迫切、最关键的需要予以满足, 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结合起来, 不懂之处从书本寻找正确答案, 避免学习的盲目性。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如期完成设定的组织目标。
4.3 后期
此期护生对环境已十分熟悉, 各项基础操作已基本掌握, 具备了一定的工作能力。带教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 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具有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经常表扬学生不耻下问、勤奋好学的精神, 对他们的点滴进步, 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 委婉提出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对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要有耐心, 要给予激励, 使他们放松, 减轻压力, 树立信心, 并根据学生的能力, 选择一些优秀护生最先单独承担一些小手术的台上配合, 以促进护生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 严防差错事故发生[4], 并随时注意观察手术的进展情况, 使护生有章可循, 避免工作的盲目性, 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 讨论
5.1期望理论的应用使带教老师树立了勤奋进取、爱岗敬业的精神。手术室护生带教工作质量的高低, 与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息息相关, 在职老师90%以上为专科学历, 本科人员极少, 因此在教与学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和谐性, 即低学历人员培养高学历人员。这就要求带教老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尤其是人文知识的学习, 积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提高学历层次, 以适应临床高学历护生的培养与带教工作。
5.2期望理论的应用密切了带教老师与护生的关系。临床带教老师不仅担当知识的传播者、学生的楷模和管理者, 更是护生值得信赖的朋友、知己, 只有尊重护生人格, 倾听护生心声, 师生才能顺畅地交流知识、技能以及情感和价值观, 使过去简单的教学变成教学相长, 共同进步。
5.3期望理论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护生在手术室实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使护生在最短时间熟悉工作环境, 掌握严格的无菌技术, 台上台下的手术配合要领, 顺利地完成临床实习任务, 培养成为一名工作认真负责、技术过硬、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手术室护士。
参考文献
[1]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180.
[2]叶龙, 史振勇.组织行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134.
[3]宋良翠.改进实习护生临床带教方法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05, 11 (4) :367.
【教学期望】推荐阅读: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教学计划11-16
领导者的期望与被期望01-21
员工期望05-18
期望分析05-21
期望差距08-23
期望护理09-12
责任期望10-03
期望目标10-13
市场期望11-27
职业期望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