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武术文化

2024-10-07

水浒武术文化(共11篇)

水浒武术文化 篇1

作为一部鸿篇巨著, 《水浒传》是以讲史和小说的形式写成。讲述的是发生在北宋末年的故事。当时朝廷腐败荒淫、朝纲被奸佞之类败坏、可谓是奸臣当道, 无数有志之士和忠良横遭陷害、无处藏身、被逼上绝境。群英聚集在水泊梁山揭竿起义, 成为最坚实的农民起义军力量。随着逐步扩大的梁山势力, 有越来越多的好汉聚集在梁山, 最后发展成为著名的一百零八位好汉。而这些人各个武艺高强、身怀绝技, 他们所拥有的武术套路, 诠释着中华民族的武术精神, 传承着中国传统的武术文化, 弘扬了几千年的民族文化, 支撑着中华民族从文明走向了今天。《水浒传》书中所描绘的十八般武艺, 构成了中华民族绚烂多姿的武术文化, 水浒武术文化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

《水浒传》中的武术名称

“武术”是由武艺演变而成, 具有娱乐、健身、防身和战斗的功能。在《水浒传》中, 栩栩如生地描写了众多的江湖好汉的练武活动, 对“武艺”和“武术”的关系, 进行了形象的说明。在《水浒传》中, 有很多关于“武术”的名称, 但却始终没有出现“武术”一词, 多数都是用“武艺”来指代, 用“好武艺”来形容梁山将领的武艺高强, 写宋江也是“学得武艺多般”, 由此可见, 当时武术的正式称谓就是“武艺”。而《水浒》中, 除了使用“武术”一词, 还很多次地使用了“本事”。如写蒋门神“原有一身好本事, 使得好枪棒”, 这里的“本事”指的是相扑武术、拳脚和枪棒等。在介绍浪子燕青的时候说“舞的、唱的、弹得、吹的无有不会、无有不能, 一身本事、无人比的”。接下来, 小说对燕青的“本事”进行了详细的例举, 这里的“本事”, 并非是指才艺, 而是当时诸种武术的习惯称谓。在《水浒传》一书中, 除了“武艺”和“本事”之外, 另外一个常用的词是“手段”, 如第十七回曹正对杨志说:“却才小人和制使交手, 见制使手段和小人师父林教师 (林冲) 一般。”这里的“手段”就是指“武术”, 是指曹正认为杨志的武艺丝毫不逊色于其师傅林冲。

《水浒传》中的武术体系

纵观宋元时期的武术, 在不断的演进和变化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成熟的武术体系。具体包括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是由不同的流派和门派形成众多的派系;第二阶段是具体化和详细化了十八般武艺;第三阶段是形成了武术技巧和武功套路的成熟阶段。而《水浒传》中, 正是形成武术体系过程的展示。同时, 在小说中, 还有许多的师承关系, 那是弘扬和传授自身的技艺和武术体系。例如, 王进和李忠是史进的师傅, 林冲是曹正的师傅, 卢俊义是燕青的师傅, 公孙胜是樊瑞的师傅。而这些师承关系在发扬和流传中国武术套路的同时, 也传诵了武术文化。

在《水浒传》中, 明确界定了“十八般武艺”的说法。成熟的武术套路, 在宋朝初期, 就已经初步形成。因此, 在《水浒传》中, 既有成熟的武功套路, 也有毫无章法的武功。例如, 在揭阳镇, 宋江所见到的拳脚和强棒, 并非是整个套路的演变, 而在饮马川上, 裴宣的练武确是一整套的剑术。

《水浒传》中武术文化的精髓

在武术文化中, 道义和侠义是精髓, 是武术能够得以发展和传承并被众多人所敬重和景仰的重要思想。在北宋末年, 社会腐败、黑暗, 黎民百姓备受剥削和压迫。而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 许多有志之士因不满黑暗的社会现状, 满怀社会道义和责任感, 纷纷揭竿而起, 为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开始了正义之战。作为四大名著之一, 《水浒传》正是取材于描写征战和农民起义, 情节更多的是侧重于战争和打斗场面, 军事练武项目是相关武术的主要表现。而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 “水浒武术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它是以武术为载体, 将表演、健身和军事格斗融于一体的文化形式。水浒武术主要是在我国鲁西南一带流行, 作为传统的体育项目, 一直以来长盛不衰, 有着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而作为四大门派之一的“梁山武术”, 至今在梁山一带, 仍旧流传和延续着秘功绝技。“豪爽义气”和“崇文尚武”, 是水浒英雄最大的特点和水浒独特的文化特色。当年的水泊梁山, 既是梁山武术的传授地, 同时也是武林高手的聚集地, 而每一位水浒英雄的行侠方式, 也是不尽相同, 可谓是独有风味、各自彰显, 然而他们却诠释着共同的精神, 将“义”付诸于江湖活动中去, 并将之作为人生的追求, 甚至不顾个人的安危和死亡。在好汉中, “义气”凌驾于一切之上, 而这种义气观, 被称为是“绿林道德观”。

在《水浒传》中, 鲁智深抱打不平, 将讹人钱财、强抢民女的恶霸镇关西三拳打死, 他也因此从无限风光的“经略府提辖”沦为“犯人”。遭遇这一生变故, 他对个人的得失从不计较, 也从无任何怨言, 而是继续行侠仗义、扶危救困、锄强扶弱。在桃花村他将强抢民女的周通痛打, 和史进在瓦罐寺将欺压村民、毁坏寺庙的邱小乙和崔道成铲除。其后, 又救出被高俅陷害的林冲、“大闹野猪林”后, 又千里护送。这一义举, 将奸臣高俅得罪, 鲁智深不得不再次亡命天涯。被官府缉拿走投无路的晁盖七兄弟, 被林冲义留, 可谓是好汉惜好汉、惺惺惜惺惺, 林冲以重豪杰义气为重, 将嫉贤妒能的王伦火并, 并不计个人得失, 推举晁盖为梁山首领, 从此迎来了水泊梁山的鼎盛时期。尽管武松非常清贫, 却坚决拒绝打虎的巨额赏银一千贯:“小人闻知这众猎户因这个大虫受了相公责罚, 何不把这一千贯散与众人去用?”由此表现出他的大仁大义和忠厚仁德。

而在水浒诸路英雄中, 武松的“士为知己者死”、“磨剑问不平”的义气诚信, 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肝义胆, 鲁智深“救人须救彻、杀人需见血”的见义勇为的品格, 黑旋风李逵的一身豪爽和正气等, 每一名梁山好汉, 都是那样守信誉、讲义气、重人情、性格豪爽而又心直口快, 这一系列良好的做人风格, 折射出水浒文化的英雄风度和道义及侠义精神。

结语

《水浒传》是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而作为一部经典名著, 《水浒传》中诸家武术构成了绚烂的武术文化。其影响之深远、内涵之丰富, 在人类历史文化的长河中, 闪耀着璀璨而夺目的光芒。水浒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承的重要原因, 是它所蕴含的武术文化。水浒武术又称做梁山武术, “豪爽义气”和“崇文尚武”, 是其武术文化的精髓。《水浒传》中的武艺的主要名称就是武术, 诠释了梁山好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武术精神。《水浒传》中所蕴含的武术文化和武术精神, 对后世武术文化的发扬光大,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侯晓静.《水浒传》中武打描写与中国古代武侠小说的发展[J].大众文艺, 2011, (03) .

[2]张志雷.《水浒传》与宋代武术[J].名作欣赏, 2011, (11) .

[3]吴舒洁.革命与正义之间——《水浒传》的文化政治[J].粤海风, 2011, (03) .

[4]张春玲.论《水浒传》叙事概念[J].学术交流, 2011, (06) .

[5]李吉远.太平天国运动早期武术文化探骊[J].浙江体育科学, 2011, (04) .

[6]张志雷.《水浒传》与宋代武术[J].名作欣赏, 2011, (11) .

[7]张志雷.《水浒传》中的武艺解读[J].兰台世界, 2011, (22) .

水浒武术文化 篇2

摘要:酒是一种文化的载体,特别是在历史悠久的中国。中国的酒在古代就已经 是闻名世界了,在今天著名的茅台、杜康酒、女儿红等酒类,在古代已经是十分出名 的了。而在品酒的同时,更是诞生了集当地文化、思想、道德于一体的酒文化。同样 的,在今天的中国,酒类企业的迅速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但在酒类企业的高利润的影 响下,酒文化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受人类重视。先是早年的加工业酒精混入茅台、再到 如今的塑化剂茅台。各种各样的诚信危机冲击着中国的酒企业。一时间,各种酒类产 品的销售更是因为信誉缺失而遭受到严重的冲击。中国酒企业的问题迫在眉睫。

关键词: 水浒传 酒文化 品种 审美 引言:

《诗三百》、《水浒传》都谈到了酒,可见酒与文学是有很深的渊源的,尤其是《水浒传》是更是完美无瑕的把酒与文学结合在了一起,酒中审美价值事很高的,可以带来了无限的灵光给古代文学艺术。人们从那里面看到一个丰富、灿烂的酒文化世界。

在人类的文化历史长河中, 酒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和特殊的文化形式, 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 的各个领域。《粤西偶记》中有云“平乐等府山中, 猿猴极多, 善采百花酿酒。樵子人山得共巢穴, 其酒多到数石。饮之香美异常, 曰猿酒。” 在人类之前, 人类之祖先类人猿已学会了造酒。酒的产 生, 乃自然现象。酒, 是为人所创造。中国, 在夏代就已经开始以谷物造酒了, 历史上流传的夏代 仪狄, 后来的杜康, 是造酒能手或造酒专家。酒之所以是文化, 因为它是人创造, 是人化的自然物, 其本意在人为、为人酒文化的内涵, 首先源于酿酒的技术工具和人的生活欲求, 其中有科学, 也有文化其次, 因为酒对社会有调协作用, 人们广泛用于诸多领域, 如奖将士, 婚丧喜庆, 对酒当歌等, 构成了丰富多采的酒礼、酒俗。

一、《水浒传》中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水浒传》每个章节都描写到酒,他的身影随处可见。《水浒传》中六百多次提到饮酒的场合,酒的种类、酒业、饮酒器具、饮酒风俗等内容更是很多,酒的种类、酒业、饮酒器具、饮酒风俗等许多文学家都在研究,可见《水浒传》描写酒文化是多么丰富多彩,涵盖广阔。中国文学史上的酒文化都在这里基本表现出来了。有文者认为“阅读水浒三天醉,章章节节酒味浓”这句话也不是空穴来风的。

1.1品种丰富的酒类

《水浒传》中所描写了很多的酒类品种,皇帝专用的御酒、百姓常喝的薄酒都一一记载了下来。在第三十八回,宋江在琵琶亭宴请戴宗、李逵,那酒保取过江州有名的上色好酒两樽玉壶春酒。在第三十九回,宋江浔阳楼醉酒题反诗所喝的则是一樽蓝桥风月美酒。可见酒如玉壶春、蓝桥风月、青花瓷酒等他们也经常喝到。乡间百姓喝不到这样的好酒,他们经常喝的有素酒、黄米酒、老酒、村酒、社酿、荤酒、浑白酒、村醪等,质量没有玉壶春、蓝桥风月、青花瓷酒好,酒精度数也没有它们高。如第四回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写到智深把那两桶酒都提在亭子上,地下拾起镟子,开了桶盖,只顾舀冷酒吃。无移时,两桶酒吃了一桶。智深道:“汉子,明日来寺里讨钱。”当时还很吃惊一桶这么多才醉,觉得古代人酒量真是大,可是现在才知道是酒精度数较低的缘故。1.2繁荣兴盛的酒业

在《水浒传》中,酒业景象非常繁荣。在繁华的城镇,酒店都是规模宏大,酒楼就有浔阳江楼、鸳鸯楼、狮子楼、琵琶亭、快活林酒店、翠云楼等等,例如第六十六回时迁火烧翠云楼,从时迁口中得知小弟幼年间曾到大名,城内有楼,唤做翠云楼,楼上楼下大小有百十个阁子。一个酒楼就有百十个房间,就是今天的五星级酒店业比不上。县城一级的酒店比州府一级的酒楼在规模上就小一些。如在第二十九回武松醉打蒋门神中描述,这快活林离东门去有十四五里田地,算来卖酒的人家也有十二三家,若要每店吃三碗时,恰好有三十五六碗酒,才到得那里。十二三家酒店在十几里地之内,书上说规模不大,但数量也不少了,可见酒业兴盛程度是很繁荣的。就连乡村市井酒店也随处可见,数量之多更是我们都没有见过的。如第四回鲁智深下山来到一个有六七百户人家的市井,就描述了许多酒店。智深离了铁匠人家,行不到三二十步,见一个酒望子挑出在房檐上。出得店门,行了几步,又望见一家酒旗儿直挑出在门前。起身从这里出来,连走了三五家酒店,都不肯卖给鲁智深酒。远远地杏花深处,市梢尽头,一家挑出个草帚儿来。智深走到那里看时,却是个傍村小酒店。酒店的数量如此之多但是书里写的是一个几百户人家的小市井,可见酒业在当时的红火程度。孙二娘与张青所开设的酒店等说明就连偏僻的荒野之地也有酒店的存在。从《水浒传》中所描述的酒店规模与数量可以看出,酒业在当时是很繁荣的。1.3 多样的卖酒器具

在书中描绘酒的买卖器具,也就是卖酒的计量单位,更是我们完全没有听过的角计、碗计、瓶计、壶计、镟计、桶计等都是酒的买卖器具。比如: 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十回);众军道:多少钱一桶?那汉子道:五贯足钱。(十五回);武松道:打两角

酒。先把些来尝看。(二十九回);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付担桶,唱上山来,上盖着桶盖。那汉子手里拿着一个镟子。(四回)只见店主人把三只碗,一双箸,一碟热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一碗酒来。武松拿起碗一饮而尽等等。样数繁多的计酒方式,说明了酒文化的繁荣,那么也推动了酒市场的的经济。1.4豪爽的饮酒方式

《水浒传》中英雄们喝起酒来都是大碗饮酒。例如鲁智深第一次大闹五台山时,足足喝了一桶酒,智深把那两桶酒都提在亭子上,地下拾起镟子,开了桶盖,只顾舀冷酒吃。无移时,两桶酒吃了一桶(四回);第二次大闹时,先豪饮十来碗酒后又喝下一桶酒。智深大喜,用手扯那狗肉蘸着蒜泥吃,一连又吃了十来碗酒; 店家只得又舀一桶来,又吃了这桶酒(四回)在男性的世界里这种饮酒的方式是男性豪爽性格魅力的展示,也是草莽英豪的最爱。鲁达鲁莽豁达的性格,豪气万丈,酷爱豪饮的方式就不觉得惊讶了。书中另一位喜爱豪饮方式的代表当然是行者武松了,在三碗不过岗酒店,一口气喝下十八碗酒。其他英雄好汉上梁山最想追求的生活方式当然也是大碗喝酒。1.5酒店的宣传手段

《水浒传》中的常用的手段酒就是幌子招牌,什么是幌子招牌呢?就是挂在望竿的上端裁制好相应大小的布料,过路客人能够远远看见,来到这里歇脚、饮酒吃饭,这样就可以赚到很多的钱,这样就和我们现在的广告牌差不多。如宋江信步再出城外来,看见那一派江景非常,观之不足。正行到一座酒楼前过,仰面看时,傍边竖着一银望竿,悬挂着一个青布酒旆子(三十九回);三个人转弯抹角,来到州桥之下一个潘家有名的酒店,门前挑出望竿,挂着酒旗,漾在空史飘荡(三回)。一把草帚儿也是一种酒幌子,一些小酒店经常用这宣传。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迳到店里(十回)。通过文字做文章是另外一种宣传方法。例如武松在景阳冈下喝酒的酒店,三碗不过岗就写在了酒幌子上告诉行人他的酒质量很好高。又如宋江来到楼前,看时,只见门边朱红华表柱上两面白粉牌,各有五个大字,写道: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三十九回);早见丁字路口一个大酒店,檐前立着望竿,上面挂着一个酒望子,写着四个大字,道:河阳风月。转过来看时,门前一带绿油栏杆,插着两把销金旗;每把上五个金字,写道: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二十九回)。可见那时候酒店宣传自己、吸引顾客方法很重视,他们也很有经济头脑,现在也沿用了很多那时候的宣传方式。这样,不仅顾客招揽来了了,天下英雄豪杰也来光顾了,酒店的品味也得到了提升。

二、《水浒传》酒文化描写的审美价值

酒有别肠,唯文者近。在《水浒传》中,酒与文人有了关联,酒文化在诸于小说、诗词、散文、戏曲等文学作品之中更是广泛见到,因此中国文苑中一道亮丽风景。2.1展示神秘的江湖社会

在《水浒传》中,到处都可以见到酒,水泊梁上好汉们在日常行事中几乎每天都见到酒。英雄好汉们豪爽畅快的饮酒方式我们刚才已经提到过,有关英雄好汉们的一些场合中,见到酒的身影也是不少,如在酒宴座次、结拜、庆功会、接风送行等方面。通过对酒文化的描绘,读者可以看到一个神秘的江湖社会。如在第三十八回,戴宗、宋江与李逵三人饮酒的场面是:琵琶亭上有十来副座头。戴宗便拣一副干净座头,让宋江坐了头位,戴宗坐在对席,肩下便是李逵。可见在江湖社会的酒宴座次上要有尊卑之分,主客之别,江湖名头大小。排在上位的人当然名气大,受人敬重,排在下位的当然名气小的,或无名之辈。在江湖社会规矩是不能乱的,否则就违背了江湖尚义气的宗旨。此时,宋江是戴罪之人,戴宗是管犯人的官人,但坐在上首的却是赫赫有名的江湖大哥呼保义宋江,是什么原因呢?江湖上的一条重要规则是大哥在江湖中享有极高的权威,官方的以官职和家族中以辈分事不一样的,所有进入江湖圈子的兄弟服从大哥。这样就不难理解性格暴烈的李逵最后在宋江的授意下为什么还要喝毒酒。因为自从认了宋江当大哥,他就把命交给了宋江。再如第十五回七星聚义结拜,晁盖只得坐了第一位。吴用坐了第二位,公孙胜坐了第三位,刘唐坐了第四位,阮小二坐了第五位,阮小五坐了第六位。阮小七坐了第七位,却才聚义饮酒,重整杯盘,再备酒肴,众人饮酌。这与古代订立盟约时的歃血仪式是相同的,割破手指,滴血入酒中同饮,就表示从此之后彼此情同手足,生死与共。这也是江湖上的游戏规则,在共同谋求和维护兄弟们的利益,最被看重的是不可以伤害和背叛兄弟之间的感情,就如石秀一样,为了兄弟的感情,说过的话一定要兑现,必须要履行诺言,要不然江湖就会把他抛弃,以致惹出杀身之祸。“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在他们看来兄弟的情分高于个人的利益,只要是江湖中人都要这样做。2.2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回景阳冈武松打虎,武松大量饮酒之后,喝了酒之后胆子就很大,也不听店家的劝告,自己走上景阳冈,令人钦佩的赤手空拳打死吊睛白额大虫的故事才能被演绎的淋漓尽致,酒在此处也起到了对故事情节推动发展的作用。此外,第十六回吴用智取生辰纲,杨志等人喝了放有蒙汗药的酒而丢了生辰纲,晁盖等人劫财一事的成功,杨志彻底放弃了从官的希望。这也是有酒的原因,有了酒才有了这样的结果,英雄们原有的人生道路也得到了改变。再如有关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等精彩片段,也都有酒的出现。《水浒传》能够吸引读者,除了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外,酒的加入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这也是这本书为什么到处都

是酒的身影的原因吧。2.3丰富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二十九回武松醉打蒋门神一节,我说与你,你要打蒋门神时,出得城去,但遇着一个酒店便请我吃三碗酒,若无三碗时便不过望子去,这个唤做无三不过望。这里酒增加了英雄的豪气,除恶的洒脱也显示出来了,人物的魅力也显得很有魅力。酒的力量也很全面,这也说明英雄传奇小说为什么不能没有酒存在的原因。英雄就要重情义,一定要比亲兄弟还要亲,因为这些临别酒也在《水浒传》中经常见到。第二十三回,武松缚了包裹,拴了哨棒要行,柴进又治酒食送路。宋江指着道:容我再行几步。兀那官道上有个小酒店,我们吃三锺了作别。酒彰显了英雄们的豪气,也显示了豪杰们都是有情有义之人。酒使英雄们的人物性格显的丰富多彩,也使英雄们有血有肉,酒也使英雄们人见人爱。梁山好汉们的共有性格特征扬善除恶,抱打不平,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一性格的彰显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4深化主题的悲壮意蕴

大家一致认同《水浒传》的主题是悲剧的,不仅是因为梁山好汉事业的结局,英雄们的种种遭遇也使一方面的原因。第十一回中,林冲又吃了几碗酒,闷上心来,蓦然想起:我先在京师做教头,每日六街三市游玩吃酒;谁想今日被高俅这贼坑陷了我这一场,文了面,直断送到这里,闪得我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受此寂寞!因感伤怀抱,问酒保借笔砚来,乘着一时酒兴,向那白粉壁上写下八句道: 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誉望,京国颢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酒后吐真情,名损官丢,家破妻亡,英雄末路,其悲可见之深。第一百回宋公明神聚蓼儿洼,卢俊义其夜因醉,要立在船头上消遣,不想水银坠下腰胯并骨髓里去,册立不牢,亦且酒后失脚,落于淮河深处而死。宋江自饮御酒之后,觉道肚腹疼痛,心中疑虑,想被下药在酒里。却自急令从人打听那来使时,于路馆驿,却又饮酒。宋江已知中了奸计,必是贼臣们下了药酒。原来那接风酒内,已下了慢药。当夜李逵饮酒了。酒使三人的结局这名的悲剧。酒在此处扮演的角色虽然不光彩,但起到了的作用却很重要,它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英雄非常喜欢美酒,美酒也可以增加英雄气概,酒与英雄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因为二者这样的结合,才演绎出一个个动人心魄、荡气回肠的英雄传奇故事。

三、小结

综上所述:这就是为什么谈《水浒传》,离不开其中酒文化的原因吧。我们应该看到,《水浒传》小说创作的主要意图是张扬草莽英雄,传奇好汉的阳刚豪爽、英勇悲壮、尚义除暴的慷慨壮举。是一部英雄传奇类小说开山之作。因此小说中增添了大量的酒文化内容,酒的审美意图

得到很好的体现,氛围也营造得很浓厚,催化了小说的创作的成功。同时,我们也清楚知道,描写大量酒文化,小说文本的内容得到了丰富,更为可贵的是,一定的社会面貌在酒的作用下展示的淋漓尽致,人物性格也彰显得很精彩,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小说的悲剧主题也得到了深化。所以,酒文化的存在使《水浒传》更加美,更加艺术,世人更加喜爱。所以,紧随其后描绘英雄豪杰,传奇好汉的文学作品多半增加了酒文化,也是由于《水浒传》的酒文化的成功描写,《水浒传》和以后的许多文学作品极力渲染酒的文学魅力,使酒文化成为文学艺术成功的主要力量。

参考文献:

【1】程起骏;;酒中存大道——湟源酒文化漫谈[J];群文天地;2011年13期

【2】孙中林;;酒驾醉驾屡禁不止的缘由和解决办法——兼答《可怕的“酒文化”》一文[J];酿酒;2011年04期

【3】黄玉凤;;晚唐至宋初佛教的茶酒文化研究——以敦煌写本《茶酒论》为例[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8期

【4】陈科屹;甘彩红;刘群;;产业化视角下宜宾酒文化资源开发问题初探[J];内江科技;2011年07期

【5】陈强;付娜;;酒文化的地域性诠释——四川古蔺郎酒陶坛库及酒文化体验中心创作[J];城市建筑;2011年07期 1 朱英雄;;王宝和的蟹文化与酒文化[A];上海食文化论文集萃(1996年—2006年)[C];2006年

【6】彭榕华;;浅谈医源于酒与医促酒俗[A];全国医史文献学科建设发展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毛照显;;振兴民族酿酒工业 弘扬中华酒文化[A];上海食文化论文集萃(1996年—2006年)[C];2006年

【8】金芷君;;中国古代茶事、酒事文物及著作一览[A];全国医史文献学科建设发展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张吉焕;;太白酒文化探源[A];用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陕西省首届企业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郓城:力推水浒文化旅游品牌 篇3

建造水浒文化旅游城

水浒文化旅游城是由宋江武校一期投资1.27亿元建设的一处集宋江武校的武术交流、水浒文化街的风情展示和狗娃艺术团精彩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景观,已于2007年五一开始接待游客,二期工程正在投资兴建中。水浒文化旅游城已经形成了山东省唯一的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建民居群落,传统的建筑格局,星罗棋布于街巷,风格迥异的建筑和巧夺天工的雕刻,集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鳞次栉比的水浒遗迹,使游客仿佛置身于水浒英雄的历史时空,感受到水浒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个景区既有彰显江南水乡空灵纯净、绿水迢迢的江浙建筑,也有粗狂豪放、高大气派的晋陕风格的北方建筑,还有虽无官宦商贾之气但具恪守传家古训数代同堂的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这座集晋陕风格和江南风情于一体的水浒文化城,内设水浒文化博物馆、宋江武馆、朱贵酒店、宋江杀惜处的乌龙院、鲁锦作坊、天王祠、银号、戏楼等二十多个景点,集中展示了水浒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这一水浒英雄故里的遗风。

名扬中外的宋江武校

宋江武校始建于1985年,是一所亦文亦武的民办学校。目前学校占地面积 18万平方米 ,拥有88000平方米古朴典雅的建筑群,固定资产一亿五千万元。学校现有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和美、奥、韩等国外学生3600余名,设有从小学到高中50个文科班,散打、拳击、跆拳道、柔道、武术套路、狗娃影视等 70个武科班。

二十多年来,宋江武校文武两科均取得显著成绩,先后向国家队、省专业队、北京体育大学等院校输送学员3800 多名,进入国家武英级和运动健将行列的百余名。学校为各武术馆校培养教练员千余名,为各大企业培养输送保安人员3600余名,先后有30000多名文武兼备的人才从这里走向社会。在国际.全国及省级重大比赛中,获奖牌1260枚。

培养影视新秀的狗娃艺术团

狗娃艺术团成立于1993年,现有团员30人,校长樊庆斌兼任该团团长,全国著名导演朱践为、尚铁龙为该团导演,罗衍海为执行导演,李元帅为教练。该团团员全是学生,因毕业后要输送到高一级学校和上级运动队,因此这个团的人员是流动的,经常有新的血液补充进来,所以,狗娃艺术团的演技水平是较高的。

狗娃艺术团不仅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武术、体育人才,还培养出一批文艺新秀。十八集电视剧《水浒少年》及其十六集的续集是以狗娃艺术团成员为主要演员摄制的,他们的动人形象,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荣获21届电视“飞天”一等奖。狗娃艺术团还多次出国演出,每次均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国内外各界的赞誉。狗娃艺术团和影视班“强强联合”以后,实力更强大,培养出一批批能现场拍摄的文武演员,他们参加了电视连续剧《微服私访》、《丝路豪侠》、《铁拳浪子》、《抗战狙击手》等多部影视片的摄制工作。

“狗娃”北京奥运会上展风采

199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上,由宋江武校狗娃艺术团学生表演的《狗娃闹春》一举轰动京城,此后这座以水浒好汉宋江命名的民办学校在国内外舞台上频频亮相,2001年7月13日,由该校700多名学生表演的《中国船》作为张艺谋申奥宣传片中重要的武术镜头,成为中国申奥的一个秘密武器。为实现中国百年梦想,进一步展现水浒故里武术少年的风采,郓城县把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从人力物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2007年举办的第六届全国武术之乡比赛期间,邀请了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李炳华来郓城实地考察,就赴京参加奥运会开幕式演出达成初步意向。经过北京奥组委的层层选拔,宋江武校共有350多名学生参加奥运会开闭幕式的演出。为了保证训练效果,县委县政府为参加演出的教练和学生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外部环境,有关领导还多次进京同奥组委官员进行协商,并邀请导演前来现场指导。企盼已久的一天终于来到了,2008年8月8日晚,可容纳10万余名观众的北京“鸟巢”国家体育场座无虚席,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在这里进行,由郓城县宋江武校等1000名学生表演的《星光》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深厚的武术底蕴震撼了亿万观众,当美轮美奂的“人体鸟巢”造型呈现在观众面前时,演出现场沸腾了,如雷的掌声和频频闪烁的镁光灯将开幕式演出推向高潮。另外,宋江武校还有10名学生在奥运会开幕式上与中国著名歌手刘欢和英国著名歌手莎拉·布莱曼同台演出了压轴大戏——奥运主题歌《我和你》。还有22名学生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和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参加了维亚(空中飞人)表演。

水浒旅游港湾——宋江湖

论《水浒传》中的英雄侠义文化 篇4

一、替天行道、天下为公

梁山聚义厅前有一面杏黄大旗悬在空中, 上书“替天行道”四个大字。梁山好汉除了以自身的力量抗争天命外, 还懂得借助上天和神明的力量。书中几次写到梁山好汉祈祷神灵佑护, 还几次写到呼风唤雨的战法, 特别是宋江在还道村接受九天玄女赐书并面授机宜一节, 形象地写出宋江起义与天神佑护之间的依存关系, 很有一点象征的意味。小说在第四十二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中写还道村第一次出面就救了宋江, 又接着写道:娘娘法旨道:“宋星主, 传汝三卷天书, 汝可替天行道, 为主全忠仗义, 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 他日功成果满, 作为上卿。吴有四句受天言, 臣不敢轻泄于世人。”娘娘法旨道:“遇宿重重喜, 逢高不是凶。北幽南至睦, 两处见奇功。”宋江听毕, 再拜谨受。娘娘法旨道:“玉帝因为星主魔心未断, 道行未完, 暂罚下方, 不久重登紫府, 切不可分毫失忘。若是他日最下酆都, 吾亦不能救汝。此三卷之书, 可以善观熟视。只可与天机星同观, 其他皆不可见、功成之后, 便可焚之, 毋留在世。所嘱之言, 汝当记取。目今天凡相隔, 难以久留, 汝当速回。”。梁山好汉理直气壮提出“兀自要和大宋皇帝做个对头”、“杀去东京, 夺了鸟位”等口号, 因为他们感到有天意、神明和抗争精神在给自己撑腰。

替天行道代表的正是墨家天罚的思想。墨子对代表国家权力的天子并不盲从, 他认为评价天子好坏的标准, 是看他是否顺应天意。顺应者便可受到奖赏, 忤逆者便会受到惩罚。墨子虽然未明确提出用人力去教训天子, 但他的思想已经隐含这样的意思。与儒家“畏天命”的说法相反, 墨子提出“非命”的主张, 认为贫穷、贵贱、寿夭等都非命所决定, 可以人力改变。这就是古代墨侠集团扶弱除暴之举的动因所在。而替天行道的“道”就是墨子所提倡的“兼爱”、“尚同”等乌托邦理想。小说《水浒传》在第七十一回里, 描绘了“八方共域, 异姓一家”的社会理想:八方共域, 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煞之精, 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 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语言, 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 忠诚信义并无差。其人则有帝子神孙, 富豪将吏, 并三教九流, 乃至猎户渔人, 屠儿刽子, 都一般儿哥弟称呼, 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 捉对夫妻, 与叔侄郎舅, 以及跟随主仆, 争斗冤仇, 皆一样的酒筵欢乐, 无问亲疏。这是封建社会里农民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这种天下为公的在政治上要求一律平等和经济上的平均主义理想, 同墨子设计的乌托邦极为相似, 但是在封建社会里只是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

二、英雄发迹、仗义疏财

《水浒传》中充满着一夜发迹的冒险精神, 平均分配财富至关重要。仗义疏财不仅解决了下层民众的温饱和生存问题, 更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光明和希望, 使人们不仅为梁山好汉的侠义所感动, 而且也十分乐意过上这种生活。在第十五回里, 有这样几句对话:阮小七道:“我虽不打得大鱼, 也省了若干科差。”吴用道:“恁地时, 那厮们倒快活。”阮小五道:“他们不怕天, 不怕地, 不怕官司, 论秤分金银, 异样穿绸锦, 成瓮吃酒, 大块吃肉, 如何不快活!我们弟兄三个空有一身本事, 怎地学得他们。”吴用听了, 暗暗地欢喜道:“正好用计了。”能够仗义疏财、振人不赡的侠客, 不是拥有自己的庄园就是在官府担任着一官半职。宋江不仅有着自己的庄园, 而且还担任郓城的押司, 柴进有着自己的庄园等。这就使得他们能够不时拿出银子来救济那些处于困境中的江湖朋友, 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宋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一出场, 作者就交待了他仗义疏财的性情。宋江在江湖上有好几个绰号, 如孝义黑三郎、呼保义、及时雨等, 但是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及时雨”, 原因就在于宋江不仅能疏财于那些落魄江湖而来投奔的江湖人士, 而且他还经常帮助那些生活困苦的群众。

第三十八回里, 写“黑旋风”李逵赌博输了, 宋江听说之后当即给了李逵十两银子, 让他还赌账。李逵深受感动:且不说两个再饮酒, 只是李逵得到了这个银子, 寻思道:“难得宋江哥哥, 又不曾和我深交, 便借我十两银子, 果然仗义疏财, 名不虚传。如今来到这里, 却恨我这几日赌输了, 没一文做好汉请他。如今得他这十两银子, 且将去赌一赌, 倘或赢得几贯钱来, 请他一请也好看。”同样, “小旋风”柴进也是仗义疏财的人, 在第九回里有相关描述。店主人称颂柴进:“你不知, 俺这村中有个大财主, 姓柴名进, 此间称为柴大官人, 江湖上都唤做小旋风。他是大周柴世宗嫡派子孙, 自陈桥让位有德, 太祖武德皇帝赦赐与他誓书铁券在家中, 谁敢欺负他。专一招待天下往来的好汉, 三五十个养在家中。常常嘱咐我们:‘酒店里如有流配来的犯人, 可叫他投我庄上来, 我自资助他。’”除了他们之外, 还有晁盖等人。仗义疏财也是侠义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快意复仇、忠肝义胆

小说在第二十六回里, 充满着血腥暴力的复仇气息:西门庆见来得凶, 便把手虚指一指, 早飞起右脚来。武松只顾奔入去, 见他脚起, 略闪一闪, 恰好那一脚正踢中武松右手, 那口刀踢将起来, 直落下街心里去了。西门庆见踢去了刀, 心里便不怕他, 右手虚照一照, 左手一拳, 照着武松心窝里打来。却被武松略躲个过, 就势里从肋下钻入来, 左手带住头, 连肩胛只一提, 右手早捽住西门庆左脚, 叫声:“下去!”那西门庆一者冤魂缠定, 二乃天理难容, 三来怎当武松勇力, 只见头在下, 脚在上, 倒撞落在当街心里去了。街上两边人都吃了一惊。武松伸手去凳子边提了淫妇的头, 也钻出窗子外, 涌身望下一跳, 跳在当街上, 先抢了那口刀在手里。看这西门庆已跌得半死, 直挺挺在地下, 只把眼来动, 武松按住, 只一刀, 割下西门庆的头来。而下文对此复仇的评语是“古今壮士谈英勇, 猛烈强人仗义忠”。显然对此持肯定态度。

而宋江怒杀黄文炳, 鲁达拳打镇关西等情节, 同样是充满着暴力与快意。快意恩仇作为侠义文化的一部分在小说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但是暴力在小说里是双刃剑, 过分的宣扬暴力, 一方面烘托了英雄气概, 另一方面不合于人情。但是如果进入阅读语境, 便会觉得痛快。梁山好汉复仇是民间权力干预政治干预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当社会不公、天道沦丧时, 民间权力起来干预, 反对迫害。小说细致而生动地描写了农民起义如何由零碎的复仇星火发展到燎原之势的过程, 快意复仇、忠肝义胆不容忽视。

四、结语

《水浒传》作为一部英雄传奇小说, 对历史演义小说和公案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小说里对市井生活生动的描写对于后来的人情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金瓶梅》。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首次概括了游侠的精神特征:“今游侠, 其行虽不轨于正义, 然其言必信, 其行必果, 几诺必诚, 不爱其躯, 赴士之厄困, 既已存亡死生焉, 而不矜其能, 羞伐其得, 盖亦有足多者焉。”游侠精神经过历代演变, 到了明初长篇小说《水浒传》里, 演变成了英雄侠义文化, 它同时也是小说的主要精神所在, 因而对于解读小说意义十分重要。

摘要:《水浒传》作为一部英雄传奇小说, 使众多“英雄好汉”的出身经历和聚义故事成为这一鸿篇巨制的主题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源自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元末明初农民起义、以及英雄文化。《水浒传》中的人物都以“好汉”自居, 他们不仅爱好武艺而且还十分推崇“义气”, 而这种追求正好与先秦以来“侠”的精神气质相符。英雄侠义文化是《水浒传》的内涵所在, 它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

关键词:《水浒传》,英雄传奇,侠义,文化

参考文献

[1]施耐庵, 《水浒传》,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5年10月。

[2]宁稼雨, 《<水浒传>与中国绿林文化》, 《文学遗产》期刊1995年第2期。

[3]蔡东藩, 《元史演义》, 华夏出版社, 2007年1月。

[4]史仲文, 《中国六大名著的现代阅读》,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4年5月。

[5]张加辉, 《<水浒传>之“侠”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7年4月。

[6]罗德荣, 《英雄传奇的开山之作》, 贵州文史丛刊, 1984年4月。

小评水浒 水浒人物 篇5

晚餐 后太太整理书柜,咱也漫无目地的随手翻看,《水浒传》映入眼帘,拿在手中浏览,当年一段往事涌入心头!七五年已经在黑土地生活六年的我从当时的政治空气中似乎又嗅到些什么!广播、报纸开始对《水浒传》感兴趣了!伟大领袖引用鲁迅的话:“一部水浒说的很明白,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即便招安,替皇帝去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最高指示道:《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哎!不知道那个大员又要倒霉了!”这是咱内心里的话。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国家重印全版《水浒传》是个好消息!小时候受历史学家林汉达老先生影响颇深,六七岁就看他编著的通俗读物《春秋战国故事》等一系列读物,十二三岁时已经不满足只读《三国》《红楼梦》《儒林外史》了,而《水浒传》只读过金圣叹腰斩的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想看没机会!只要能看到全版,甭管批谁?那与咱无关!

那日王连长对咱说:“团政治部要从几个连队抽调若干名曾读过《水浒传》且小有文采的知青,成立写作班子,而且要在全团巡回评论演讲!你去合适!”。哈哈!天上掉下大馅饼!终于可以看到施耐庵老先生那全须全尾的著作了!在写作班子驻地--团招待所咱终于如愿以偿,批也好!评也罢!放放再说!别人都从第一本看,咱从第三本看,说实话!比毛选耐看!看完后也甭闲着了,着手写评论稿!挺幸运的,让咱写第一部:内容梗概,故事多评论少。胡侃是咱强项,只要不出圈儿,怎么写都不为过。洋洋洒洒三十篇稿纸!一审就过关了!紧跟着就是在全团范围内宣讲,每到一地,照本宣科,咱讲的那部分大家都听爱听,可到后面评论部分听众就坐不住了,谁爱听说教呢?讲归讲,各连招待挺好,吃的不错!其实评水浒是一场政治斗争序幕,当时咱不懂,也不想去懂,因为那会徒曾烦恼,谁让咱根儿不正苗不红呢?巡讲过后,那位写评论的老兄调到团报道组,咱依旧回连队该干嘛干嘛!对咱来说最大的收获是读到了咱想读到的东西,这就够了!

三十年过后重读《水浒传》已经完全颠覆了当年的读后感,有时在想:鲁迅真是吃饱了撑的,您就没想到您的牢骚会引发那么大的政治运动?您老人家也就是死的其时,否则中国第一右派非您莫属!老人们说:老不看水浒,少不看三国!这话有失偏颇,如今的年轻人有谁还看水浒和三国呢?咱的孩子从小就看日本卡通漫画,人家看的如醉如痴,咱看的全让不知所云。文学四大名著在如今的年轻人面前会哭泣吗?

水浒武术文化 篇6

邓飞道:“不瞒兄长说……遇着一个直哥哥,姓裴名宣,……都称他铁面孔目。亦会拈枪使棒,舞剑轮刀,智勇足备……使得好双剑……。”……戴宗、杨林看裴宣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肉白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喜。……五筹好汉,吃得大醉。裴宣起身舞剑饮酒。戴宗称赞不已。

【品酌】

裴宣舞双剑,看着很是厉害,但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却是他的一身白肉,恰似中国武术,听着十分厉害,但是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影视剧。

裴宣自打舞过这一回剑以后,再也没舞过。上梁山后,做了个执法官,然后就悄无声息。梁山泊有大刀、蛇矛、画戟、板斧、禅杖、戒刀、朴刀、铁铲等等武器,偏就不见他的双剑到阵上走走。梁山上还有个使双剑的,叫黄信,虽说武艺不是很高,可至少时不时地总飘过一下,让人知道他这两把剑还是有用的,唯独这个肉体十分好看的裴宣,死不上战场,只见他舞剑,不见他砍人。

这就好比神秘莫测的中国武术,只闻名声,不见真章。

中国武术到底能不能打人啊?

这个问题,自打我的系列文章开始写,就一直在讲,一直在讲,一直在讲,而且我的意思很明确——能打人的。可为什么我说得这么明白了,到如今还要再说一次呢?因为中国武术里面玄玄乎乎的东西太多了,太多太多了,实在是太多了!我在这篇文中本来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但是面对观众们的问题,我突然意识到,还是有很多东西要说的,而且说一次不够,多说几次才能把他人的疑问给解释清楚一点儿。

注意,是清楚一点儿,不是完全清楚。说实话,我是没这个把握将中国武术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完全解释清楚的,因为我刚一解释完毕,人们就立刻被一些武术团体的花里胡哨的宣传又给搞蒙了。唉,说起来,不胜其烦,但还是再说一次吧。

说到中国武术,许多人就要提起外家拳和内家拳了。有某些个装大师的,就说了,说外家拳快,内家拳慢;还有的说外家拳简单,内家拳难;还有的说外家拳层次浅,内家拳层次深;还有的说外家拳走直线儿,内家拳画圈圈儿。总之,说什么的都有,无外乎就是说,外家拳原理简单,内家拳层次很深。所以得出一个推论——这内家拳可了不得!中国武术的神秘所在,全在内家拳,能否弘扬,全在内家拳,能否将浑身“内力”用出,全在内家拳。

事实上,武术分什么内外家啊,武术就是武术,什么外家内家的!所谓的外家内家,那是前人的一种宣传而已。都说内家拳起源于外家拳,但是有没有想过,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中国武术,最要命的就是某位拳师一有些本事,便立刻要开宗立派,自立一家,偏要与前人区别开来,否则他就怕名气不大,不独树一帜,徒弟招不上来。所谓的内家拳,就是在前辈拳法的基础上有了些创新的东西,却非要取个“内家”的名字,以区别于前面的拳法,以至于代代吹、辈辈吹,越吹越神,越吹越神乎其神,越吹越不像个拳法,到最后几乎把前代祖师爷吹成个大神棍。

这是爱武术吗?这是害了武术。更有那些个武侠小说作者,一个个打拳都不会,耍嘴最能耐,写的那玩意把人看得七荤八素、五迷三道,还真就有嘴大师以此为蓝本,大谈什么内家拳自民国后风靡中国,外家拳从此不见踪影呢。

武术,不分内外。

有人说那不是,少林派拳法刚猛无比,那就是外家的,太极拳阴柔,那就是内家的。能这么分吗?唉,说来说去都是嘴把式,且看我举例说明!

少林派的拳法,以少林罗汉十八手及少年登台拳为例;太极派的拳法,以杨氏太极拳为例。我这就开说了。

少年登台拳中,有一招叫做“横渡过江”,这一招在我过往文里已经五次三番提到过了。怎么用呢?就是你右拳打来,我探右手拦住你的拳,同时借力向左一个转马,身体到了你的侧后方,我的腿,在你的腿后面,同时我左腿的膝盖,正好离你左腿的膝盖窝很近,此时我突然探出左臂,伸到你胸前,往后猛力一别,你后仰的时候刚好膝盖窝被我的膝盖拦住,加上我这一股猛力,你就飞出去了。双脚离地一个大仰八叉,摔得你哭爹喊娘。这就是“横渡过江”。

我问你,如果说少林拳是外家拳的话,这招是内家还是外家?

无独有偶,太极也有这个打法。我们最常见的太极拳中的“云手”,就这么用。你看那公园里打太极的老大妈老大爷们,十有八九都不知道这个云手是干什么的。很简单,你右拳打来,我以右手,手背向外,小臂竖直,自左向右拨你的拳,这就是云手。拨的同时,我左脚借力向前迈步,就到了你的侧面,此时你力在前,我力在侧,我怎么打你都可以。

这和少林派的“横渡过江”是一个道理啊!你说是外家还是内家?

有人说你举这个例子不典型,那少林拳法不是有许多硬打硬冲的吗?太极拳法里就没有。是吗?我们看看。

少林罗汉十八手里,有个硬打硬冲的招式,叫做“僧敲钟”,怎么用呢?你一拳打来,不管你用的是哪个拳头,我都把左臂自上而下猛然一捋,这一捋,就把你的拳头捋在下面了,同时我右小臂竖起,握拳,拳背向外,猛往前一个反背拳敲击,正敲在你的面门上。这一招如何?够硬打硬冲的了吧?我们再看看太极。

太极中有“进步搬拦捶”,就是对方进攻的时候,我拦截对方的拳,同时出拳打击对方。这在原理上,与少林派的“僧敲钟”有什么不同?太极没有硬打硬冲吗?除了“搬拦捶”以外,“野马分鬃”是干什么的?“■捋挤按”中的“■”是干什么的?不要以为它打得慢,就是温柔的象征。

有人说外家拳练筋骨皮,内家拳练一口气,这也是扯。

外家拳不练一口气吗?

少林易筋经是干什么的?练筋骨皮的吗?太极拳有抱球训练,有穿铁鞋训练,有抖大杆子训练,是干什么的?是单纯在练一口气吗?少林拳每一拳都要求吐气开声,发力讲究浑然一体,发出整力;太极拳也讲究每拳都要吐气,浑身力达于一点。这都是干什么?难道有本质区别吗?

我最看不惯的,就是练武术的由于门派不同,互相瞧不起。练所谓的内家拳的嘲笑练所谓的外家拳的,说什么外家拳会练坏身体;然后那个所谓外家拳的练习者嘲笑练所谓的内家拳的,说什么内家拳不能打人。什么内家外家,都是一家!其实只要大家站在一起那么一研究就会发现,拳理是互通的,甚至是一样的。那么,博采众长不好吗?怎么就非得把中国武术搞得四分五裂呢?

还有那个别装大师的,说什么内家拳要靠“气”打人,不能靠肌肉,所以呢,没必要练习肌肉的力量,否则就是偏了。

这一番讲话才是真的偏了!我们哪里见过“气”打人!

意拳,是中国典型的打着内家旗号的拳种,结果呢?练到某一个层次,还得靠跳绳来增加耐力,活跃步法。那些个大师们,我就不明白了,你们怎么不让练意拳的运气呢?运气多好啊!内力一来,跟那个黄药师似的,日行千里夜走八百,还需要跳绳啊?合着你们也知道,不练肌肉耐力不行啊!

今儿我就说说少林易筋经。

易筋经十三个动作,每一个动作均要呼气吸气九次,气沉丹田,手掌随呼吸下压,手指随呼吸上抬,将身上的“阳力”提升至最高,直到精疲力竭方可。若能连续呼吸十八次,则达到小周天,若能连续呼吸三十六次,即达到大周天,此刻易筋经为圆满。神秘么?一点也不神秘,过去是秘不外传,今日我就这么写出来了。你说易筋经练的是气啊,还是力啊?你能完全区分么?你能把肌肉力量的增长与功力的提升分开么?

再说形意拳的三体式,站桩的时候,练习者手掌掌心向外用力,而手指向反方向用力,与易筋经一模一样的,形意拳可是标准的所谓的内家拳啊,如何啊?是否练气不练力啊?

我就搞不明白了,在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何有些人就是非得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的锻炼方式分割开!难道就不能相辅相成吗?为什么非要泾渭分明,那就是所谓的保护传统吗?传统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就算是没糟粕吧,总还有与现代文明相通的地方吧?为什么就非要将现代观念拒之千里,而后却又无法将传统发扬光大?这就是所谓的“保护遗产”?就拿这个“力”和“气”来说,我就不明白,就算你练“气”,难道就不能同时练“力”?这二者有矛盾吗?就算你练习吐纳之法,难道就不能按照老美的MMA方式拉几个单杠?莫非你拉了那个,“气儿”就飞了吗?

拒绝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思路,是一种固步自封的思路,为什么有那么一些人非得抓着这个思路不放呢?因为他们想赚钱,想忽悠大批的不懂行的人来学习他这个所谓的“神功”,他们在故意神秘化这些本不该神秘的文化遗产!

我们继续说外家内家。

有人说外家拳走直线,内家拳画圆圈,这岂不可笑?

我给大家说一个少林拳单手破白刃的招数。对方右手持刀,一刀刺来,我向左一扭腰,同时迈左腿进一步,右手手指向上,掌心向外,以右手拨对方持刀手的手腕,随后捉住对方手腕,之后继续向左转腰,同时左手托住对方持刀的右手的胳膊肘,然后继续向左拧腰,变成我背部向着敌人正面,同时右手握敌手腕,向下猛拉,左手托敌肘部,向上猛力那么一抬!敌臂立刻就断。

如果说少林拳是所谓的外家拳的话,你说这是画圆圈啊,还是走直线啊?分不明白了吧?

再说说太极。还是对方一刀刺来,我向左一扭腰,同时迈左腿进一步,右手手指向上,掌心向外,以右手拨对方的持刀手的手腕,随后捉住对方手腕,之后左手托住对方肘部那么一抖,导致敌肘部脱臼。

按原理,这不一样么?除了断敌臂的发力方式略不同,还有什么不同呢?那你说太极是内家还是外家?

不能这么分的!武术就是武术,武术是一体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开了对弘扬武术没好处的。

中国武术能不能打?能,问题是不好练。

中国武术与西方武术完全不同,讲究的是近身缠打,短距离发力。非常讲究搭手,什么叫搭手?也就是手与手相碰,臂与臂相接。对于武术高手来说,只要一搭手,后面的事情就容易解决了。因为中国武术对于手臂间的缠、绞、压、伏十分钟爱,只要手臂一接上,立刻就会揉身而上,同时配合脚下步伐,在敌人的空当处进行攻击。

比如咏春,你一拳打来,我立刻一个拍手,将你的手臂打歪,随后趁你一时失力,进步跟身,一个伏手控制你的胳膊,然后伏手立刻变成拉手,捉着你的手腕横着一拉,别住你的另一只胳膊,此谓“一伏二”的一种,使你一时无法抽出手臂反击,而后我的日字拳不断接二连三打向你的面颊。

你看,这套打法,完全是贴身靠打,对拳手的要求十分之高,不但要有力,还要会听劲儿,也就是判断对方的力道,还要有反应,否则拍不上、伏不住、拉不到,什么也是白扯,还要有协调性,手一上,脚立刻跟上,同时浑身都要跟上,还要出拳快,对方被你控制住就那么一瞬,你必须趁这一瞬出拳猛攻,否则机会一失,后面的事儿就不好说了。这种打法,比西洋拳的直来直去的攻击方式要复杂得多,当然,一旦得手,打人也有效得多,可问题就是,有几个能练到这个程度呢?普及率有多高呢?因此也怪不得如今练散打的多了。

少林拳也是。比如少林十八手中的“挎篮式”,要用好这一招,你必须得苦练眼力、身法、抓法,如果你练好了这些,那么有人出拳攻击你,或者拿刀刺你,你就可以一招之下断其臂,但是,眼力、身法、抓法这些结合起来,要付出多大的功夫啊!更何况,还要有力道训练。少林拳中,我最头疼的,就是转马。相信不少武术爱好者看过释德建的习武视频,他最厉害的就是身法,而身法中用得最普遍的,就是转马,可转马虽然是基本功,却没那么好练。对方一拳击出,我探手拦住借力一转,到了他的侧面,说着容易,这得练多久才能练出来!我练这个的时候,有人和我对练,我巴不得,可平时一上班,哪有时间找那么多人和你对练?那怎么办?总不能不练吧!就只有对着大树练。左一个转马,右一个转马,绕着大树转圈圈,时间长了头昏不说,你一个转不好,头或身子还撞到树上,疼得你吸冷气,又不能吭声。如果遇到个把闲汉,在旁边看笑话说你神经病的也有,你还不能因此和他急。如果此时能遇到武道中人,答应和我一起练练,我对人家千恩万谢还来不及呢。

中国武术的转马和西洋拳的侧步不同,侧步是一个步子到了你的侧面,但方向上,还是和你面对面,而转马是一下子到了你的侧面,我的正面正对着你的侧面。特别是少林派的转马,要求一下子到了对方的侧后方,如果你下盘功夫不稳,就这一下,你根本站不住,更别提打人了。

太极拳更是难练。

太极比少林、咏春都难练,难度很大,吃功夫的时间特别长,所以多数人不识太极真面目也很正常。许多人都见过打太极的,什么杨式、陈式、吴式、武式的,打的是慢慢悠悠,多数人就说了,就这个,还打人啊?

其实说太极拳不能打人的,除了对太极不懂之外,还真没什么可以责怪的,本来嘛,任是谁看着那么慢的打法,一点力道也没有,自然有这个感觉。所以国人对太极拳的不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什么呢?可怕的是有些人他不懂却瞎歪歪,混淆视听,胡扯八道。有人就说了,说你别看太极慢,打起来可快着呢,特别快,这不是胡扯吗!打得慢就是打得慢,平时打得就慢,实战时候能快吗?莫非还是圣斗士,关键时刻小宇宙爆发?

我告诉你,太极在练习实战的时候,是不能慢的。推手可以慢,套路可以慢,但实战时却不能慢,哪些个真正的太极拳实战高手都不是慢手,个个都是快手。太极拳在推手练习的时候,练的是听劲儿,也就是判断对方的力从哪里来,以及如何封住这个力。这期间,当然得慢,因为你快了学不来。但是一旦学好了之后,就要快了,必须得一搭手便马上知道对方的力道方向,并迅速实施引导。这就是太极高手一碰人手便立刻能将对方摔出去的原因。

太极拳的所谓的特点,绝不是慢。金庸由于不懂太极,在《倚天屠龙记》里狠狠胡说了一把,误导不小。拳法就没有慢的,快、狠、准永远是真理,慢的话早被淘汰了。太极的特点是什么?是“封力”。什么叫封力?你力来,我力不强顶,而是顺着你的力,将你力引致一边,你如果中途改变发力的方向,我再引,你一变,我就是一引,你有百变,我有百引,我的力总是压制着你的力,你的力总是顺着我的力在走,我的力好比是河床,你的力好比是河水,你力虽然滔滔,却无法出我河床。这就是封力。你力不发,我力不断,所以我总有机会打你,而你无机会打我,这就是太极的打斗要素。

太极拳的这种打法,最可怕的是什么?但凡拳法,无论中外,必有发力收力。你一拳打出,就是发力,打出后收回,便是收力。发力如火山爆发,收力如弹簧返回。这里面的弱处就在于,你一发一收的瞬间,是无力的。也就是你收力之后那一瞬,无力。这一瞬正是打你的最好时机,因此这个弱处,无论中外各拳种,都很强调对它的把握。

可是太极例外。太极发力绵绵不绝,你力发,他力就发,你力收,他力还是发,你力尽,他力还是发。相信不少与太极推手交流过的朋友都有这个感觉,那就是你累了,他还不累。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的力是随着你的力而动的,他力绵,你力直,你力直的话,必须得经历发力——收力这个阶段,而他呢,他每随着你的力变换一个角度,就等于再重新发力了。一个是不断发力——收力,一个是不断变换角度发力,哪个发力的轨迹更长?正因为太极发力的轨迹很短,因此它能给人以连绵不断的感觉。

一旦对方的力被引开,太极者便可陡然发出猛力,猛击对方要害使其受伤。

我们日常所有见到的太极拳套路,那都不是真的太极。真的太极首先讲究的是对力的把握,而非对招式的投入,那些个招式,其实都是把握住力以后才用的,力都不会封,而直接用这些个招式,不能打人也就很正常。当初太极拳师祖们为了不让太极技击流入民间,便创立了这套健身拳法,其拿掉的,正是对力的把握方法。这直接导致了数百年后太极习练者最多,而懂太极者最少,不知是悲是喜。

不少人喜欢拿香港上世纪五十年代那个太极与白鹤门的交手说事儿,我告诉你,这两个人已经打出了相当的水准,徒手搏击,在没有规则、不计点数只看最终胜负的情况下,就是这么打的。这两个人进退有法,攻击有度,手法、身法、距离感都用上了,凡是嘲笑他们的,都不是行内人。他们俩的问题也很突出,一个就是打击力度不强。明明打上了,不能给对方造成实质性伤害,再一个就是二人都给对方留了面子,没有真的去打。第三个,实战能力都不强。我说他们进退有法、攻击有度,不等于是说他们的实战能力就强,只是说他们的打法有值得看的地方,比起普通人来,要好得多。我刚习武时看这个视频,也嘲笑了一通,后来自己真的练起来了,才知道这个嘲笑是多么的无知。他们在比武中用到的劈手,如果是普通人,早被打了。

许多人研究太极,只研究其推手、摔法,却不在短打上下功夫,那么只能推人、摔人,不能打人也就再正常不过了,时间久了,太极不能打人只能健身的说法肯定甚嚣尘上。连吴公仪这类人物,都只是把太极当做混饭的本事而已,可见能将太极真正发挥出来的人是多么寥寥无几。从中也可看出,中国武术要想发扬光大,就单单在实战这一块儿,路就很漫长啊!

王阳明说知易行难,我说中国武术知难行更难。不少习武者,说得头头是道,一动手,白给。我就曾遇到过一个练习太极拳几十年的,说得有道理,一动手,根本无法听我的劲儿,更无法封我的力,让我左右两个转马就给闹蒙了,接下来的进步冲拳他一个也没躲开。当然高手也有,我也见过太极用短促发力打人的,实力还可以,一下子就把人家的牙齿打落了。

最后说一下什么是先发制人,什么是后发制人。

所谓先发制人,许多情况下是凭速度取胜。我快你慢,我有备你无备,即先发制人。有人说我动作慢,能否先发制人?不可能的。动作慢,你一动人家就知道,你制什么人呢?

那后发制人是什么呢?其实,后发制人有个前提,就是后发先至。而后发先至也有个前提,就是手法、身法很好、很快。

中国武术,基本都是后发制人,无论少林的、武当的、太极的、八极的、咏春的等等,都是你一来,我有一往,很少有我先出手的情况。即便是先出手,也是试探性的,少有一开始就猛击要人命的。各门派里的拳法,都是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混合的打法,没有哪个门派是一向先发制人的。

先发制人分两种,一种是全凭速度,一种是凭虚招。比如截拳道的先发制人,就是全凭速度。二人对阵,我一拳猛击过来,快得要你看不明白,只需一拳,你就翘了,这就是典型的速度型先发制人。李小龙在他的影视剧里经常这么打,比如《精武门》里面挑战日本武馆时,突然发拳打日本浪人那一节。而咏春中的先发制人,则凭虚招。二人对阵,我突然一拳打向你的腹部,你一防守,我抽拳回来,另一手猛拍你防守的手臂,同时抽回的拳头猛打你的眼睛。这是典型的虚招式先发制人。

哪种打法最有效呢?你习惯哪类,哪类就有效。

后发制人也分两种,一种是凭身法速度后发制人,一种是借势后发制人。比如散打,你一拳过来,我一闪一进步,快速一拳打你的头,这就是凭速度、身法后发制人。我闪身一个身法,快速反击。而太极拳的云手,就是借势后发制人。你一拳,我一拦,借着一拦之势,我以你的力量为依托,转到你的侧面,同时猛击你的要害。中国拳法里,这类的后发制人占了大多数。

那么,什么时候先发制人、什么时候后发制人呢?我的意见是,面对突然爆发的暴力行为,立刻先发制人,不要犹豫,而面对一个好整以暇的对手时,要端正心态,量力而行,在探明对方的实力的前提下,后发制人。

水浒武术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篇7

1 水浒武术旅游开发的意义

1.1 旅游开发的含义

水浒武术旅游开发是水浒武术文化与所处的地域自然环境发展的一个机遇, 将武术拳种及训练形式、方法、历史遗迹进行整理、挖掘, 进行加工, 以富有传统特色的武术资源推荐给国外习武爱好者和仰慕者, 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 使其转化为更大的经济效益。它主要包括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产品和相关的政策保障等。

1.2 保护文化遗产, 确保持续发展

传统武术源于民间, 大多数的传承人也都在民间, 是处于一种自我发展和自生自灭的状态,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武术, 其教育传承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过程, 其教育传承的质量及创新受很大因素的影响, 如:社会环境因素、经济环境因素、个人爱好程度等影响。同时习练者也要有较好的物质基础做保障, 才能保障传承者潜心专研, 教育传承。因此, 在进行旅游开发的同时, 当地政府应加强对传承人的重视, 提高经济收入, 使其专心授艺, 确保水浒武术的可持续发展。

1.3 增强经济意识, 提高生活水平

要发展旅游业, 首先应具有其独特的旅游资源, 水浒武术独特的历史情感及自然环境, 能使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满足多重需求, 俗话说“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水浒武术旅游的开发也应合理规划、提前布局, 应从交通、餐饮、住宿、娱乐、历史遗迹及景点的建设入手, 实现当地的自主产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 吸引当地多余的劳动力, 加快新农村的改革, 注入新的富有激情的经济活力, 只有这样, 水浒武术旅游才会蓬勃发展, 当地经济面貌才会日新月异, 人民的生活水平才会大大提高。

2 水浒武术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2.1 呈多元化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告诉我们, 供求关系是市场有机发展的原动力, 是有无市场的重要影响因素, 旅游经济的发展是多元化的, 水浒武术旅游的发展要扎根水浒武术独特的历史情愫, 历史事件、历史遗迹及深受孔孟思想影响的热情、淳朴的人文风情。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民的健身休闲意识也要了很大提高, 人民对旅游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欣赏风景、游山玩水的层面上, 而在精神成面上也有了独特的要求, 根据自己的爱好程度与实际情况寻求适合自己的、家庭的及社会团体的旅游项目。而社会原生态旅游、极限运动旅游、体育 (武术) 旅游和时代商务旅游等形式的出现, 正是满足了旅游者的娱乐性、体验性、享受性的心理。

2.2 呈个性化发展

水泊梁山坐落在山东省的西南部, 有着独特的人文环境及浓厚的历史渊源, 是水浒众将士的栖息地, 也是习文练武的地方, 深受孔孟思想的熏陶, 水浒英雄“质朴豪放, 除暴安良”, 素有“山东响马、梁山好汉”之称。是感受孔孟思想、谈论水浒英雄的绝佳之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民的消费观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消费需求进入了个性化需求时代。于是, 水浒武术旅游这种具有独特的历史气息及礼仪之帮的区域文化必将深受旅游者的青睐, 同时具有特色的水浒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反应。

2.3 市场需求的主动化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 竞争的压力无处不在, 但最使人精神崩溃的是工作的压力、家庭的压力, 生活的压力。众多的高压下人民的精神势必受到很大的影响, 时刻感到空虚无聊、同学朋友间缺少交往, 使自己处在设计的圆圈中。为了缓解这种不健康的现实状态, 人民就会不自觉的寻求自己的减压方式, 寻求适合自己的精神方松方式, 特别是对那些武术爱好者来说, 通过对练、散打、观看比赛就能使自己的压力发泄出去, 排除心中的压抑, 因此水浒武术旅游的开发符合旅游市场的时代发展要求。

3 水浒武术旅游开发的建议

3.1 实施全民动员, 共同参与

任何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发展都离不开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保障, 水浒武术旅游的发展也是如此, 在实施“政府主导型扶持”战略的同时, 也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因素与质朴豪放的人文特征, 倡导全民动员及社会团体的支持与帮助, 一方面要把握市场规律进行发展, 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法律、法规、政策等引导和规范来实现, 首先当地政府切实把武术旅游业列入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其次要有一系列政策出台, 引导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2 倡导绿色环保旅游

梁山泊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区域, 处在黄河中下游, 资源丰富, 土地肥沃, 自古以来当地居民都是以农耕经济为主, 具有独特的历史遗迹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因此在开发时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情感, 做到用地的合理性, 例如, 水泊梁山文化园区的修建、历史遗迹的完善及景区的修复首先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不能滥用土地资源, 侵害居民的利益。其次, 开发要以市场为导向, 选择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 避免过度开发与无效开发。例如针对对外交流, 加大宋江武术学校的投入力度, 增加水泊梁山历史遗迹的开发投资。

3.3 突出梁山历史遗迹, 提升文化层次

在进行开发利用时, 应对当地武术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有一个准确定位, 人与自然的结合。作为水浒武术文化的发源地水泊梁山本身的最大特点就是淳朴、优雅、安静, 与大自然混为一体, 如果脱离了这样的自然环境就不可能形成梁山武术的精髓——子午门功夫。所以在进行旅游开发时就要突出其历史遗迹、生态环境和武术特色。“崇文尚武、义气豪爽”是其独特的文化艺术品质, 梁山好汉的侠义精神、武德教育, 拜师观和水浒武术形成的历史及民俗文化、人文精神等特色是武术旅游点形成吸引力的关键, 它可以让武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不但能够体验武术运动的魅力, 更能了解水浒武术文化的精华。

3.4 准确把握开发定位和发展目标

定位理论的创始人Arise (艾·里斯) 和Jack Trout (杰克·特劳特) 对市场定位理论解释为:定位以自己的产品为出发点, 为产品在预期客户的大脑中形成一个确定的位置。并且指出定位要立足于自己的产品。对旅游地来说, 正确的定位可以在市场上为旅游产品创造出特有的竞争优势, 可以通过自己的优势或长处吸引更多对其感兴趣的市场。水泊梁山作为水浒武术文化的发源地, 要发展旅游就要立足于“水泊梁山”历史遗风、“水浒英雄”和“子午门功夫”的特点进行开发。只有了解自己产品的性能, 确定了自己的发展定位, 才能将自己的产品发挥更大的价值。

3.5 加强人才合作和培养

培养专业旅游人员队伍, 是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体育导游服务和人员专业素质赋分值为0.6375和0.6563, 得分较低, 说明从事导游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与从业导向存在欠缺, 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水浒武术”旅游事业的发展。“水浒武术”旅游活动的特殊性表现在, 它是一种武术文化与旅游事业相结合的新型旅游项目, 从事该行业的人员必须是具备体育专业和旅游专业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才能胜任工作。在武术旅游人才的培养上, 首先应在专业体育院校进行体育旅游专业的学习与培养, 结业后进入专业旅游公司进行实习与体验, 要求学员必须具有较强的武术专业知识与深刻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然后在进行专业岗位技能培训, 这样才能多渠道、多层次地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 才能满足武术旅游的需要。

4 结语

水浒武术旅游是在具有深厚的水浒武术文化底蕴及独特的区域开展的旅游活动。把武术的个性与旅游的共性有机结合的产物, 通过开发利用, 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 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也为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增加新的活力, 是武术进入市场化运作的可行之路。加强“水浒武术”的研究、整合和推广, 与社会互动、与旅游结合、与地方经济相融合等手段, 合理有效的继承与发展水浒武术文化, 加大武术旅游事业的投入, 谋求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守敬.齐鲁武术文化研究[M].2007, 3.

[2]石真.山东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8 (4) :420~44.

[3]卫志强.中华武术与旅游业发展的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3 (2) :28~31.

水浒武术文化 篇8

关键词:女性主义,显文本,潜文本,文化意蕴

在“四大名著”影视翻拍的热潮中, 2011版电视剧《新水浒传》在忠义主题演绎以及英雄形象塑造等方面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尤其是女性形象的改编更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水浒传》原著因对女性形象的漠视与丑化而备受讥议, 其两性观念已经不符合当前的社会文化思潮。电视剧《新水浒传》的编导在女性角色的把握上, 取得了较大突破。本文主要考察《新水浒传》女性形象改编的基本原则, 借此探讨新时代女性文化的生成与建构。

一、显文本:女性形象改编的几个基本原则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宋江等梁山好汉“造反”故事的英雄传奇小说, 其男性英雄主义立场毋庸置疑。在这部小说中, 女性形象具有明显的类型化倾向, 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妖冶淫荡的坏女人形象, 她们作为社会黑暗势力的一部分, 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某些好汉被逼上梁山的命运;一类是女英雄形象, 她们作为梁山好汉中的一部分, 女性特征不鲜明, 具有男性化的倾向;一类是良家妇女形象, 她们饱受欺凌、迫害, 但只是英雄好汉故事的穿插和点缀, 着墨较少。电视剧《新水浒传》的编导突出了女性形象的塑造, 将她们的形象时尚化, 性格个性化, 并将其生平中的情节素材充分加工润色。总体说来, 编导努力开掘和表现了女性的情感世界, 将女性形象塑造得更加血肉丰满。从具体的操作手法来看, 编导对不同类型女性形象的改编主要遵循了以下三个原则:

(一) 以情感的回归诠释身体的出轨

在《水浒传》中, 美貌妇人大多淫邪, 不忠于婚姻, 结局通常都是被英雄好汉们剜心剖腹。《新水浒传》的编导没有改变她们出轨的行为, 却竭力寻找她们出轨的内在动机, 试图借助这类女性, 引导观众探讨婚姻生活中的两性关系问题。

《水浒传》刻画了三个最著名的“淫妇”形象, 即阎婆惜 (《新水浒传》中改名阎惜娇) 、潘金莲和潘巧云, 逐层深入地表达了对女性的仇视与绝望:阎婆惜是宋江的外室, 因宋江忙于公务受到冷落而出轨;潘金莲则身为正室, 因旺盛的情欲而出轨;潘巧云不但是杨雄的正室, 还深受杨雄的宠爱, 却同样不守妇道, 与裴如海通奸。《新水浒传》的编导在不违背原著总体情节走向的基础上, 摒弃了原著对这类女性的仇视观念, 平行地描述了三种不同的婚姻状态, 铺垫了几个女性不同的出轨理由。阎惜娇仰慕宋江, 想尽办法嫁给宋江, 婚后却变成了倚门而望的怨妇, 这也折射了当下某些嫁给“成功人士”的女性。她们虽然衣食无忧, 却难免独守空房的寂寞。这是女性在婚姻中出轨的第一个理由。青春貌美的潘金莲嫁给了容貌丑陋、以卖炊饼为生的武大, 在世人眼中是极其不般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 武松启蒙了她的情感。潘金莲屡次向武松调情, 受挫之后, 绝望的情感导致欲望的放纵, 最终以通奸的形式在与西门庆的关系上得以释放。编导借此探讨了生活在不幸婚姻中女性的无奈与绝望, 挣扎与反抗。这是女性在婚姻中出轨的第二个理由。在潘巧云这个形象的设置上, 编导给了女性出轨的第三个理由:裴如海与潘巧云真心相爱。裴如海为潘巧云出家为僧, 潘巧云在两段婚姻中都不曾忘记了这个“义兄”。应该说, 这三个理由都已经偏离了原著的轨迹, 具有现代意义。

在身体的背叛之后, 编导刻意强调了她们情感的回归。阎惜娇与张文远通奸, 不再是生性淫荡, 而只是为了引起宋江的关注。因此阎惜娇被宋江杀死之后, 最后一句话是:“不要管我, 你快走!”潘金莲在武松动了杀机时, 主动以身赴死;潘巧云在被杨雄杀死前, 依然深深眷恋着裴如海:“师兄死了, 我活着还有什么用?”由此可见, 阎惜娇之于宋江、潘金莲之于武松, 潘巧云之于裴如海, 感情发生、发展的轨迹清晰可见。她们的行为迥然有异, 但情感的追求却如出一辙。

(二) 以形象的美化提升性别的意识

《水浒传》中出场较多的第二类女性形象, 就是具有男性化倾向的梁山女英雄形象, 代表人物为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等。她们参与到梁山的事业中来, 是以丧失自身的性别属性为代价的。《新水浒传》弱化了她们的暴力色彩, 渲染了她们的外形、情感和品格之美。通过这种消解与强化的双向改编, 梁山女英雄摆脱了原著中自身性别角色、性别意识模糊不清的状态, 以具有鲜明女性意识的形象走进了当代观众的审美视野。

电视剧《新水浒传》对梁山女性外形的美化应该被视为情理之中。“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都不再凶神恶煞, 而是在美丽清秀之外, 又多了几分侠骨柔情。在原著中, “母夜叉”孙二娘的外形是“眉横杀气, 眼露凶光。辘轴般蠢坌腰肢, 棒锤似粗莽手脚, 厚铺着一层腻粉, 遮掩顽皮;浓搽就两晕胭脂, 直侵乱发。金钏手笼魔女臂, 红衫照映夜叉精”[1]。孙二娘不但样貌丑陋, 而且行事凶狠, 以卖人肉包子为生。《新水浒传》对孙二娘的形象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一是编导不断通过张青、武松、押解差人的眼光, 强调孙二娘容颜秀美、风情万种;二是为孙二娘赋予了悲惨的身世, 从而解释了她杀人劫财的原因;三是将卖人肉包子的桥段改编成一个谣言, 孙二娘只是借助这个谣言避免不必要的骚扰。显然, 孙二娘的形象借鉴了《新龙门客栈》等影视作品中的老板娘形象, 从外形到内在情感全都发生了改变, 具有鲜明的女性特征。

如果说编导在阎惜娇、潘金莲、潘巧云等人身上探讨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困境, 那么在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身上寄托的则是女性社会身份的问题。在原著中, 女性显然是失去性别身份之后, 才拥有了社会身份, 得以与梁山好汉并列。例如“天然美貌海棠花”的扈三娘在全家被杀之后, 又被宋江嫁给丑陋好色的王矮虎。读者对此非议颇多, 多以为不近人情。其实, 扈三娘的行为逻辑完全是按照男性的标准来设置的。对比一下秦明入伙的经历, 就会发现扈三娘的境遇并非不可理解。秦明在清风山入伙前, 宋江使用反间计, 使得秦明的妻小被杀。秦明入伙后竟也全然不以为意, 两天后就娶了花荣的妹妹。尽管性别不同, 但两人的命运轨迹却惊人相似。可以说, 在漠视血亲仇恨这个问题上, 《水浒传》的作者并无性别之轩轾, 是把扈三娘视作男性好汉来写的。为了回归扈三娘的女性身份, 《新水浒传》的编导创造性地转移了扈三娘与梁山好汉的血亲之仇, 也把她的丈夫矮脚虎王英进行了提升, 使原本充满着屈辱、不协调的婚姻被改造得富有喜剧色彩。这个改编, 激活了原本沉默得终篇只有一句台词的形象, 赋予了梁山第一美女以人的生命, 而不再只是一个武功高强、全无个性的点缀。女性英雄形象的改编, 为女性在梁山团队中创造出了生存和活动的空间, 其实也是对现实社会女性职场身份的一种拓展。

(三) 以情节的延展深化悲剧的内蕴

“打熬身体”、“不亲女色”是梁山好汉的基本素质。宋江在清风山劝导王矮虎时就说:“但凡好汉犯了‘溜骨随’三个字, 好生惹人耻笑。”[2]他们很少将男女感情、妻子儿女挂念为怀。《水浒传》中也描写了良家妇女, 但通常都是寥寥几笔匆匆带过。《新水浒传》的编导将原著中为数不多的女性形象充分开掘出来。

原著中固有的情感线索在《新水浒传》中被浓墨重彩地予以叙写, 这些温情的场景更加衬托出梁山好汉的悲剧命运。原著也交代了林冲夫妻的伉俪情深, 但从“刺配沧州道”、“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到“梁山泊落草”十二回, 都没有描写林冲思念妻子的文字。直到他在梁山安定下来, 看到晁盖“安顿各家老小在山”, 才“蓦然思念妻子在京师, 存亡未保”, [3]于是派人下山去接娘子。得知娘子已经自缢身亡后, 也就作罢。在《新水浒传》中, 林娘子成为林冲的精神支柱和生命寄托。他反复嘱咐鲁智深照顾林娘子, 在柴进府上也拜托柴进照顾妻子, 甚至增加了山神庙内梦会妻子的场景。可以说, 在林冲所有的行为中, 都贯穿了林娘子的影子。他们的感情越是深厚, 其结局的悲剧意味就越是浓厚。

《新水浒传》中增添了一些原著中没有的情感线。鲁智深出于一种人性的同情来扶助金翠莲父女, 而反过来, 金翠莲也回馈了鲁智深最深沉又实用的爱情, 帮助鲁智深从逃犯变成僧人。金翠莲随夫远去后, 鲁智深也怅然若失。玉兰从一个陷害武松的帮凶, 被改编成武松的仰慕者, 并为武松而惨死, 增强了武松复仇的信念。董平反入东平府, 《新水浒传》的改编颇似《赵氏孤儿》的翻版, 程小姐从原著中并未直接出场的背景, 变成了在父亲与董平斗争漩涡中自尽的真实女子。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温柔良善的女性, 已经开始表现出女性的自觉意识, 主动地表达出对爱情的诉求。她们的命运, 不论是远嫁, 还是死亡, 都是在男权社会中的必然结局。编导提示着观众, 这些在《水浒传》原著中被忽视的平凡女性, 也应是有血有肉的鲜活生命, 其爱恨情仇也应为男性英雄所感动和回应。

二、潜文本:女性形象背后的男性想象

整体而言, 《新水浒传》强化了女性的戏份, 对原著中的女性形象加以重构, 甚至颠覆, 探索了女性的情感世界, 表达了对各类女性形象的同情与理解。于是, 人们纷纷以现代性、进步性对这种改编加以肯定。但是, 如果我们从女性批评的角度来观察, 便会发现这种改编依然基于男性视角对女性形象的设定与想象, 在讨好女性观众的同时, 依然是男性自我意识在女性形象上的投射。总体说来, 《新水浒传》仍然是一部男性主义文本。

《新水浒传》强化了女性对男性情感上的依赖, 对男性的情感成为女性唯一的生存追求。女性在生命结局都对男性做了情感的奉献, 没有人是带着对梁山好汉的怨恨退出观众的视线。面对情人举向自己的屠刀, 依然可以微笑着自赴九泉;在嗜血的战场, 殉情成了她们自主的必然选择。《水浒传》中固然存在女性对于男性的在身体和婚姻方面的屈从, 但情感语言的沉默让她们依旧保存着内心世界的神秘和尊严。在《新水浒传》中, 伴随着与男性情人血仇的消融, 她们自身的情感屈从却也流露了出来。即使在最不可能发生感情的扈三娘与王矮虎之间, 也发生了最为和谐欢愉的爱情。可以说, 原著中的女性对男人付出的是“生”, 而改编后的女性对男性付出的是“死”。“为爱而死”成了电视剧女性命运改编的总体指向, 而反观男性, 却无一人有这样的义举。

在《新水浒传》中, 女性不仅在情感上成为男性的附庸, 在精神上也依然受者男性的引领。在女性的精神世界和信仰空间, 我们在《新水浒传》中依旧找不到独立的存在。她们的精神地域是一个被男性文化殖民化的空间, “女人们一般都被迫接受各种极其严格的限制 (除非像妓女可以凭自身的身份获得自由) , 这一道德是男人的道德, 一种显然是由男人想出、写出、传授并且针对男人的道德, 因此在这种男性道德中, 女人只是以对象的名义出现的, 或者至多只是伴侣而已。”[4]即使貌似占据主动地位的梁山女性, 也无不是用外表的强悍来掩藏内心的软弱, 因此才会出现菜园子张青之于孙二娘的精神救赎。就连原著中被利用的名妓李师师, 也变成了出于对燕青和宋江的爱慕, 而甘冒风险为其引荐君王的侠义女子。她劝导宋徽宗不要沉湎女色, 不惧奸臣的威胁, 散尽家财支持宋军, 这些都是宋江起义军精神世界的外化。就连原本坚决抵抗梁山军队、精神信念相对独立的琼英郡主, 最终也丧失了自我的信仰。琼英郡主的宗族意识是最强的, 但随着情感天平向张清的倾斜, 她也接受了张清对山寨务实的考虑, 听从了张清的事实分剖, 被动地作出决断, 放弃了山寨被破的仇恨。可以说, 女性的精神世界, 历来是一个被忽视的空间, 传统的生殖信仰和家庭信仰在《水浒传》中被忽视, 她们没有生育的追求, 也隔断了女性与社会的血缘关系。《新水浒传》赋予了一些女性以男性化的追求, 但在精神层面, 她们依然是男性的追随者。

在两千年的历史中, 男性拥有话语权, “女性只不过是被谈论、被规定的客体对象, 男性话语权操纵着整个语义系统”, “再没有哪种角度比男性如何想象女性, 如何塑造虚构或描写女性更能体现性别关系之历史文化内涵了”。[5]在当代社会中, 女性文化的建构, 首先是基于性别平等的观念, 其次则是在社会分工和家庭分工基础上性别意识的区别, 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寻求区别的原则, 但还需要进行开拓和创新。女性也需要参与到文化想象的视域之中, 发出自己的声音, 而不仅仅是身体和情感的参与。

三、《新水浒传》重塑女性形象的文化解析

《新水浒传》对女性文化的表现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在女性文化迅速变革的当下, 它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文本。通过研究《新水浒传》对这些女性形象的解构和重构, 有助于我们对当前的女性文化进行审视和反思。

(一) 迎合了当前女性情感表达的需求

纵观整个文学史, 女性情感的表达是受到文化压抑的。她们要么沉默, 要么是代言男性对她们情感世界的想象。时间一久, 她们自身也会被男性对她们的情感想象同化。《新水浒传》细腻地刻画了女性的情感世界, 反映了女性文化在新时代值得注意的延伸。随着物质生活的普遍提升和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 内心空虚的时代心理现象在女性群体中表现得更加突出, 向爱人、情人寻求情感慰藉这个主题是非常具有时代感的。

《新水浒传》中的两性情感表达, 趋向于和谐浪漫, 这反映了两性关系文化的整体走向。扈三娘武艺超群, 是职场女强人的类型, 女强男弱式的婚姻, 在当前的文化氛围下少了几分龃龉, 而多了几分搞笑的成分。琼英与张清因飞石而结缘, 李师师与燕青的美女英雄的惺惺相惜, 无不谱写了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情爱传奇。这里没有长篇的爱情故事, 但单个故事的创意还是极具时代感和冲击力的。

编导们对情感的强化有强烈的现实动因, 那就是电视剧消费中不容忽视的女性观众群体, 以及她们的情感审美取向。在现实生活中, 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是女性的生活, 她们显得更加务实;但在内心世界, 女性的艺术空间显得更加宽广。她们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 也是艺术消费的主体——尽管她们所消费的, 往往只是男性意识的艺术想象。“大众媒介传达的主流意识形态让妇女安于从属的地位, 所以识别这些嵌入流行文化中的意识形态, 并戒除对它们的消费正是女人自己的权利。”[6]在这样的消费语境之下, 女性观众不能不审慎地对待艺术作品对自身的迎合, 这种迎合究竟是对女性意识的发展, 还是换个角度依然要求女性的献祭, 只不过是由身体转向情感而已?这种情感的奉献, 是她们自身的价值选择, 还是被男性在新的时代重新要求的价值选择, 恐怕是值得思考的。在另一个层面上, 情感献祭者——男性的情感回馈如何?这也应该是我们着重审视的方面。

(二) 凸显了女性文化张扬中的性别冲突

为了迎合女性情感的表达, 编导不惜牺牲对原有英雄形象的刻画。例如, 《新水浒传》赋予“淫妇”以情理化的叙事, 力图引起人们对女性的同情与理解。这种取悦女性观众的做法, 无形中转移了原著的主题, 削弱了英雄们反抗的力度。宋江与阎惜娇之间的冷暴力婚姻, 武大与潘金莲之间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 以及杨雄与潘巧云之间毫无共同语言的婚姻, 使得女性的出轨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不合理却合情。因此, 英雄人物对她们的报复甚至是迫害则失去了依托。武松杀嫂的时候, 已没了正义张扬的激情, 而多少带了一丝惆怅和遗憾。杨雄杀妻之事在原著中本就显得残忍, 再加上电视剧中潘巧云与裴如海的情感铺垫, 更是令人不能接受。

在《水浒传》原著中, 两性之间的悲剧更多地折射了社会的悲剧。即使没有这些女性, 黑暗的社会现实也终会将好汉“逼上梁山”。应该说, 在林冲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中, 高衙内调戏林娘子只是诱因, 黑暗的社会现实逼得林冲走投无路才是主因。他和高太尉的对抗是社会性的, 而绝非一己之仇。编导刻意强调了林冲与林娘子之间的戏份, 导致林冲在梁山的复仇, 更多出于个人的家仇, 而非大义, 甚至他对朝廷、对贪官的仇恨, 被更多地聚焦在高俅一人身上, 这种改编无形中对林冲的形象有所折损。再如凭空设置的鲁智深与金翠莲之间的感情戏份, 更削弱了鲁智深锄强扶弱、见义勇为的性格特征。鲁智深是《水浒传》中最为光明磊落的好汉, 他救助金翠莲妇女的义举是出于天性的嫉恶和悲悯, 这才是原著中他的形象的精髓。

随着《新水浒传》对女性情感的张扬, 男性的形象则相应受损, 男性、女性的内在张力呈现出一种此消彼长的状况。在两性之间文化空间的争夺中, 我们需要探求的是被剥落的男性光辉, 究竟是有生命力的精神内核, 抑或仅仅是过时的父权观念?事实上, 女性文化空间的建构也在促使男性文化的革新和重构。

(三) 呼唤当前社会环境下女性文化空间的建构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 男性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甚至是过度的建构, “男性对待环境或自然的方式与其对待女性的方式有相似之处, 即把二者皆视为可掠夺、占有的资源。”[7]女性文化因此一直在男性文化的控制和引导之下在古代女子成长的文化教课书中, 固然包含有在今天的社会里极端匮乏的健康女性价值观资源, 但是, 从男性的角度对女性束缚还是绝对的主导。女性文化的另一个来源是口传和戏曲、小说等素材, 俗文化中倒是包含着很多对女性身体、情感以及人性各个方面的解放因子, 但这些观念一直都被男性的雅文化所压抑。百年以来, 中国的女性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上承戏曲, 电视剧也成为女性文化建构和传播的重要渠道。作为正在生成期的女性文化, 如何迅速走向两性文化的健康平衡, 是一个直接影响当代人生存质量的紧要课题。在这个理论前提下审视当前的电视剧女性形象, 会发现既有琼瑶式爱情剧对女性爱情文化的过度建构, 也有职场励志剧对女性性别意识的淡化模糊, 更有《新水浒传》这样表面迎合而实际上创新功能乏力的作品。

应该指出, 《新水浒传》对女性文化空间的建构, 受制于故事的自身属性、当时的历史文化氛围, 乃至于当前的时代意识。应该说, 《新水浒传》第一次建构起水浒女性形象波澜壮阔的情感世界, 这是《水浒传》改编史上最值得注目的一个现象。女性身体、情感的价值究竟该怎样论定?它们的空间还应如何拓展?在身体与情感之外, 女性的文化属性以及两性关系的相互融合、相互诠释会走向何方?这些都是充满时代气息和神秘色彩的课题。

总体说来, 《新水浒传》塑造的女性形象体现了编导们向情感世界的回归、反抗精神的弱化与主题的偏移, 是值得深入探析的当代女性文化文本。女性文化从失语或代言男性文化, 到实现了自身的真正意义上“表达”, 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随着女性情感世界的建构, 基于身体、语言、思维、信仰等层次的体系也将不断完善和拓展, 女性的精神世界将不断向前推进, 这将是本世纪社会文化发展中的焦点事件之一。文学艺术, 尤其是影视艺术中所透露的信息, 需要我们赋以特别的敏感和关注。

参考文献

[1][2][3]施耐庵、罗贯中著, 金圣叹、李卓吾点评:《水浒传》, 中华书局2009年版, 第26回, 第31回, 第19回。

[4]福柯.性经验史[M].余碧平,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120.

[5]孟悦.两千年:女性作为历史的盲点[J].上海文论, 1989 (2) .

[6]凡.祖伦.女性主义媒介研究[M].曹晋, 曹茂, 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43.

水浒武术文化 篇9

作为一名翻译家, 赛珍珠还是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推向世界的第一人。从1928年至1932年, 她花了五年时间来翻译《水浒传》。当时市面上流通的《水浒传》有几个版本, 有七十回的, 也有长达一百二十回的。赛珍珠选择的是七十回本, 因为此版本贯穿着与官府反抗到底的梁山好汉精神。据《南大逸事》记载:“这是《水浒传》的第一个英文全译本, 在美国很是畅销。从中国杀将过去的这批‘梁山好汉’, 一子就‘蹿’上了美国权威的‘每月图书俱乐部’的排行榜。” (1) 由此可见此书在美国的受欢迎程度。迄今为止, 赛译《水浒传》仅在新世纪就再版三次, 另据相关统计, “如今在美国所能见到的《水浒传》英译本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赛译, 该译本甚至已经成了美国各大院校中国文学课的指定教科书”。 (2)

但是, 在国外热销并得到盛名赞誉的赛译《水浒传》却在很长一段历史中饱受来自国内的非议之声, 胡适、鲁迅、张培基、钱歌川、崔永禄等学者对其所持的否定态度一度使赛译成了“文化陷阱”、“误译”、“歪译”等的代名词。该文拟从文化意象传递方面浅析赛译在国内外接受评价的巨大差别。

1 文化意象的含义

文化意象指的是“凝聚着各个民族的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晶, 其中相当一部分文化意象还与各个民族的传说、以及各个民族初民时期的图腾崇拜有密切的关系。在各个民族漫长的历史岁月里, 它们慢慢形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具有了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 有的还带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 人们只要一提到它们, 彼此间立刻心领神会, 很容易达到思想的沟通。” (3) 文化意象有多种形式, 它可以是一种植物、动物, 还可以是一句成语、谚语或者典故等, 如欧美文化中“条条大路通罗马”中的“罗马”。

不同的民族由于生存环境、文化传统的不同, 其各自的文化意象也不尽相同。如“龙”在汉语中是皇权、神圣、威武的象征, 但在英语中却是残虐、邪恶的象征, 是歌颂英雄的史诗中应该被消灭的对象。这种文化意象上的错位现象, 给翻译工作者、尤其是文学翻译工作者带来了值得深思的问题:到底是应该把“龙”翻译成“dragon”, 给西方人一个容易接受却很可能被误解的意象;还是应该把“龙”翻译成“Long”, 虽然短期内不易被西方人接受, 但是就长期而言却有助于汉语文化的推广?

《水浒传》植根于民间的说书艺术, 因此其中保留了大量的文化意象, 在翻译这部小说的时候, 赛珍珠选择了尽量直译以期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中文的风格和中国的传统文化。

2 俗语的文化意象传递

国内对于赛译的负面评论主要源于被人一再引用的“放屁”一词的译法, 在笔者看来, 赛珍珠为保留文化意象而选择的异化方法成为了其“误译”的佐证。

第15回:杨志道:“你这般说话, 却似放屁!……”

Yang Chi said, “You two who speak thus are simply passing forth wind...” (P.255)

第20回:闽婆道:“放你娘狗屁!”

But the old woman cursed him.saying, “Let your mother pass her dog’s wind!...” (p.347)

第3l回:武行者心中要吃, 那里听他分说, 一片声喝道:“放屁!放屁!”

Now Wu the priest longed much in his heart to eat, and so how could he be willing to listen to this explanation?He bellowed forth, ”Pass your wind—pass your wind!” (p.544)

以上三处译文中, 赛珍珠都将“放屁”照直译为“pass your wind”。纵观赛珍珠的生平, 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深谙中国文化的译者不可能不理解“放屁”的中文含义, 因此她将“放屁”一再译为“pass your wind”实是故意为之, 其目的就是为了重现该词在中国文化中的意象。

西方读者在类似语境中屡次遇到“pass your wind”, 试问他们还会将其理解成某种生理现象而非中国文化中的所指含义?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马红军曾经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检索发现, 1995年至2002年期间, 论及赛珍珠“放屁”译文的文章高达21篇, 赛译因此被冠以各种误译的头衔, 实在是冤枉。

3 成语的文化意象传递

周秀凤、张启荣在分析列宁著作中的典故翻译时曾指出:“在翻译外国典故时, 是大可不必换上中国牌号, 改装成‘国货’的。否则, 把‘朱庇特’译成‘玉皇大帝’, 把‘农夫与蛇’改写为‘东郭先生与狼’, 岂不是帮了倒忙!这样的民族化实际上成了化民族—把人家的东西都给化掉了。” (4) 同理可得, 将中文著作译入英语时也应该保留其中的中文文化意象。

第23回:西门庆笑起来道:“干娘, 你端的智赛隋何, 机强陆贾!……”

His Men Ch’ing laughed and said, ”Godd aunt, your cleverness is as great as that of the two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Han Dynasty who helped the Emporor to his throne...” (p.412)

这段话是西门庆夸王婆有洞察力的时候所引用的历史典故, 西门庆将王婆比喻成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手下的名辩隋何和谋士陆贾。在翻译这两个历史人物的时候, 赛珍珠省略掉人物的具体姓名, 用后置定语解释了这两个人的功绩是“帮助汉朝初期皇帝刘邦登基”, 她既考虑到西方读者的接受能力, 也尽可能的保留了原文的文化意象。

对比而言, 另一位《水浒传》的译者沙博理将这段话译为“Godmother, you’re a shrewd woman...” (5) 虽然译出了原文的实际含义, 但却抹杀了原文的文化意象, 读起来甚是无趣。

4 从译者的翻译目的探究其文化意象传递的初衷

赛珍珠出生于弗吉尼亚州西部, 才4个月的时候就随着传教士父母来到中国。她先后在清江浦、镇江、宿州、南京、庐山等地生活和工作了近40年。虽生为美国人, 赛珍珠却满足于当时中国农村的简朴生活。她生活在中国、了解中国、热爱中国, 因此乐于向西方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

除了热爱中国和中国劳动人民, 赛珍珠之所以选择翻译《水浒传》也有政治上的因素。当时中国正值内忧外患的时刻, 她感受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 并经历了两次排外运动: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和1927年的北伐战争期间的南京事件。她意识到白人和华人之间的不平等, 也感受到中国人民强烈的反抗意识。1927年赛珍珠在给朋友的信件中提及选择翻译《水浒传》的原因:“我个人感到, 如果这种局面再不改变, 我们则赞同来一场真正的革命。没有知识的穷人将真正起来暴动, 反抗那些拥有一切的人。” (6) 由此可见, 赛珍珠对中国底层的劳动人民所怀的深切同情心导致她选择将“造反”题材的《水浒传》翻译推荐给西方读者, 以期在当时妖魔化中国的西方世界还原一个原本的中国和中国人民。

在书的译序中, 她道出了翻译《水浒传》的初衷:“这本中国最著名的小说《水浒传》的译本, 并不试图从学术上作什么探讨, 也不在解释和考证方面过多下功夫。翻译这部小说时, 我们根本没有任何学术上的兴趣, 只是因为它生动地讲述了美妙的民间传说—我觉得中文的语言风格与该书的题材极为相称, 因此我希望不懂中文的读者至少能产生一种幻觉, 即他们感到自己是在读原本。”

5 结束语:文化意象的传递原则

传递文化意象的问题, 其实就是如何处理原作中形式与内容矛盾的问题。翻译界一直强调形式为内容服务, 而忽视了形式本身所具有的含义。因此在翻译的时候, 译者倾向用归化的翻译方法让译本变得更容易为译入语文化所接受, 同时却也把我们民族东西给抹杀了。

正如著名学者谢天振教授所言:“传达文化意象的方法同样也是多种多样的, 这跟翻译的再创造性质是一致的。但是有两条原则有必要一提:一是译者的职责, 即译者不应满足于传达原文文化意象的一般意义, 而应把尽最大可能传达原文的文化意象也视为自己的一种职责;二是对读者的信任, 即译者应该相信读者随着民族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 随着读者接触到的外来文化日益增多, 今日的读者有能力接受带有外来文化印记的各种文化意象。” (7)

这就是赛译《水浒传》之所以在国内毁誉参半, 却在国外一直保持着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原因!赛珍珠确切的把握了西方读者的审美趣味, 恰如其分的将中国的草莽英雄形象和中国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作为一种文化意象展现给西方读者, 使得中国这一古典著作走向了世界, 并对当时西方人消除对中国人的误解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

[1]龚放, 王运来, 袁李来.南大逸事[M].沈阳:辽海出版社, 2000.

[2]赛珍珠.我的中国世界[M].尚营林, 等, 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1.

[3]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4]周秀凤, 张启荣.谈列宁著作中典故的翻译[J].翻译通讯, 1983 (12) .

[5]朱文武, 娄凌云语用等效与文化信息传递的矛盾——对赛珍珠《水浒传》英译本评价的思考[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7 (1) .

[6]Buck, Pearl S.All Men Are Brothers[M].New York:The George Macy Companies, Inc., 1937.

水浒武术文化 篇10

一、女性代表形象分析

(一) 貌美侠义的女英雄——扈三娘

扈三娘初次出场就很美, 《水浒传》第四十八回写道:“天然美貌海棠花, 一丈青当先出马。”[1]然后我们看到, 后来扈三娘无论是作为主将身份迎战北京大名府两大将之一的李天王李成, 还是撒出她的红棉套索, 一个回合就把关胜的副将郝思文擒拿捉等行为, 她都为梁山立下了赫赫战功。

她是在三位女英雄中唯一美丽与英勇并存的人。然我们却清楚看到扈三娘的“委屈”。“委屈”有二:首先, 梁山排座次竟把她排在地煞星第23位, 丈夫王英——她的手下败将, 也竟在她前面。为什么扈三娘比她丈夫厉害, 排名却在后面呢?其次我们看, 她的婚姻也是极其不幸的。“本来是扈家庄的千金大小姐, 原许配对象祝彪也勇武年轻, 最终的结局竟被宋江极“仗义”地分配给了色狼“好汉”王矮虎。”[2]

我们说扈三娘的不幸在于她的婚姻悲剧, 她自己没有独立人格, 婚姻也可以说是宋江收买人心的交易, 是牺牲品。我们看到的扈三娘, 是美丽勇猛的巾帼英雄, 书中结局却是死的惨烈。对于这样一个女人, 我们怎能不心生同情呢?

(二) 貌美贞洁的好妻子——林娘子

林娘子虽在书中分量小, 其命运却是中国古代恪守妇道女性们的悲剧命运典型。她长得美, 被高太尉之子高衙内调戏, 有好事之徒设计想让高衙内强占林冲娘子, 结果却被林冲救了下来。这样林冲就与高衙内有了过节, 高太尉设计陷害林冲, 将他发配沧州牢城。从此, 林冲受尽折磨, 很快从八十万禁军教头成为刺配沧州的“贼人”, 再沦落为梁山草寇, 几个月内经历了人生的“乾坤大挪移”。[3]林刺配沧州后, 林娘子受不了恶人威逼而悬梁自尽。

中国传统礼教对于女性的基本要求为“三从”“四德”, 被高衙内父子逼上绝路的林娘子遵守妇道, 恪守礼教, 却没有一个美好结局。[4]她确实是个符合封建社会女性标准的贞洁女子, 在我们看来也算是嫁得好 (林冲为八十万禁军的头, 两人感情好) , 但最后却是自缢而亡。她的死是悲哀的, 是封建社会礼教制度杀死了她。

(三) 貌美恶毒的荡淫妇——潘金莲

潘金莲颇有姿色, “纤腰袅娜, 拘束的燕懒莺慵, 檀口轻盈, 勾引得蜂狂蝶乱”。西门庆一见潘金莲, 便“先自酥了半边”。张大户想占有她未成, 恼羞成怒, 便把她嫁给“面目生得狰狞”的三寸丁谷树皮武大郎。她的劣行广为人知, 经王婆搓合与西门庆成奸, 并毒死了亲夫武大郎。后事情败露, 被武松“双手去斡开胸脯, 取出心肝五脏, 供养在灵前, 胳查一刀, 便割下那妇人头来, 死状惨不忍睹。

潘金莲放纵情欲, 追求性爱, 这就违背了封建礼教强调的妇德。我国自古有“红颜祸水”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说, 作为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妇女, 在身心双重煎熬下, 不得不走上邪恶的道路, 不得不说其命运是悲惨的。

(四) 貌美多才的名妓女——李师师

李师师是一个侠肝义胆、高雅有才, 有着强烈爱国之情的名妓。书里写她是:“芳容丽质更妖娆, 秋水精神瑞雪标。凤眼半弯藏琥珀, 朱唇一颗点樱桃。” (第七十二回) 此处可知, 师师长的很美。

因她在当时名气大, 所以在她帮助下, 梁山好汉接受了朝廷招安, 宋江完成一生心愿, 这里显出她过人智慧、优雅形象。然我们看到师师心里对于自身处境其实不情愿, 她心里是寂寞的。对于皇帝, 她并没太多倾心, 对于浪子燕青倒是钟情一些。事实上她出身名妓, 对于自己幸福婚姻是没资格提要求的。她的悲剧在于社会约定俗成的“规矩”, 没有转身的可能, 也自然就没有幸福的可能。

二、悲剧命运的直接因素

有人曾总结过《水浒传》中英雄好汉对女性的态度, 即对母亲:尊敬, 欲报母亲生养之恩;对女神:敬重, 把它看作梁山事业的领路者和守护神;对女色:漠视, 认为女人是祸水。我对此持认同态度。[5]

漠视女色在梁山泊三个头领身上表现得十分突出。以宋江为例, 书里说“宋江是个好汉, 只爱学使枪棒, 于女色上并不十分打紧”, 所以书中才会有了阎婆惜勾搭张文远的情节。[5]扈三娘“一丈青”美貌与战功并举, 赫赫威名, 其婚姻也不过是被安排, 被利用。林冲的娘子美貌, 却是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源头, 冥冥中仿佛认定了“女人祸水”的说法。而行者武松杀“淫妇”潘金莲的场景如此凄惨, 却依然受到人们的敬仰, 可见不近女色的品质在当时社会盛行。李师师面上是得到了好汉们的认可, 可风尘女子, 找个真正的心上人结婚, 在当时是要备受舆论压力考验的。

因此我们认定, 梁山好汉的这种“红颜祸水”观念, 就导致了他们“不近女色”的行为, 从而形成对身边女性普遍的“漠视心理”, 这种态度是导致女性悲剧命运的最直接原因。

三、悲剧命运的自身因素与社会因素

西蒙娜·德·波伏瓦说:“有时, 女性世界被用来和男人的宇宙相对照, 但我必须再次强调, 妇女从未构成一个和外界隔绝的独立社会, 她们是团体的一部分, 被男性统治着, 处于从属的地位。”[6]长期的“男尊女卑”的观念使得女性自身地位一直低下, 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 女人却必须在婚姻中严守“三从四德”, 否则就会被休掉。这样就使得女性丧失了自己追求幸福自主, 独立自由的意识, 而这是酿成她们悲剧的自身原因。。

一旦谈婚论嫁须有“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自己以“孝” (或者扈三娘以“义”) 为先要听从。一旦失去名誉受损或贞洁失去, 必须为了贞洁像林娘子一样选择死亡。一旦为自身追求情欲便为社会所不齿, 其下场必是如潘金莲一样凄惨, 书中其他女性像潘巧云等亦是如此结局。一旦陷入风月场中, 尽管有天子的宠爱也未必幸福, 杜绝了“走正道”的可能。

封建文化下的明清社会, 对于女性的态度是不宽容的。儒家的伦理道德深入人心, 《水浒传》作者所反映的女性命运也只是整体中国女性命运的一个缩影。此时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下, 依然在男权的压制之下, 控制之下, 没有独立人格与操守, 所以造成命运的不幸和悲剧。

综上分析, 我们了解到水浒女性的美丽与哀愁。这里折射出明清时代, 中国女性仍生活在男权之下, 依然是男人的附属品, 没有独立人格的社会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红颜祸水”观下的好汉们的女色漠视, 另一方面是女性本身女性意识的缺失。再者是封建礼教的束缚使人丧失对个性和自由的追求。《水浒传》作者的笔下女性悲剧命运的探讨, 对于今天社会的女性观有一定史鉴意义。

摘要: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塑造了一大批耳熟能详的绿林好汉形象, 如豹子头林冲, 行者武松等。长期以来, 人们关注豪侠们行侠仗义, 劫富济贫的行为, 然而对其女性人物形象的关注却不多。本文着重探讨美丽女性悲剧命运, 从绿林好汉们对女性的态度 (直接因素) 、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 (自身因素) 、小说创作社会背景的角度 (社会因素) 来探讨书中美丽女性形象, 寻找造成她们命运悲剧的原因, 挖掘其深层的社会文化内涵。

关键词:《水浒传》,美丽女性,悲剧命运

参考文献

[1]施耐庵, 罗贯中《水浒全传》[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2]陈洪、孙勇进.《漫谈水浒》.[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3]李秋晨.《男权视野下的&lt;水浒传&gt;女性形象》.[J].菏泽学院学报, 2009 (4) .

[4]王同舟、陈文新.《水浒传:豪侠人生》.[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5

[5]杨广岳.论《水浒传》梁山英雄对女性态度及其原因.[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4)

读《水浒传》随感 篇11

关键词:《水浒传》,结局,英雄悲歌

《水浒传》这部小说, 从头至尾绘声绘色的描写了梁山起义从酝酿、爆发到失败的全过程, 其内容极为矛盾复杂。从它的结构可分为两大段。前七十回是第一大段。主要抨击统治阶级的腐朽无能、残忍暴虐 (主要是高俅、蔡京、童贯等高官以及镇关西、西门庆等恶霸, 皇帝的过失则极力回避) 和歌颂起义英雄的反抗行动。七十一回以后, 写宋江带领梁山全体英雄接受招安、出征辽国、南征方腊, 是另一大段。宋江被招安以后, 梁山英雄们始终受奸臣排挤、打击和陷害, 虽赖宿太尉从中保护、斡旋, 最终在“剿贼”战争胜利后, 宋江等幸存的梁山好汉未主动离职归隐的, 均被奸臣害死。这样的悲剧结局, 非常鲜明地指出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忠臣与权奸矛盾的难以调和性, 这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欲报君为国的忠义之士的感情。

一.对“谗臣奸相”谴责与批判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在其《第五才子书·序》中直言:“开书未写一百八人, 而先写高俅者, ……则是乱自上作也。”可以说, 官逼民反, 奸逼民反, 真正的忠臣义士在“水浒”, 而权奸却在“中央”, 把持朝政, 为所欲为;以宿太尉、宋江等为代表的忠良之士与以高俅为代表的四大奸臣的斗争, 是全书描写的一个重点;揭露赃官奸臣害国误民, 从而劝谕皇帝开张圣听, 亲贤臣, 远小人, 很明显也是全书所要表达的思想。小说处处反奸臣而不反皇帝, 这说明这部书是建立在封建道统观基础之上的。这个观点与本文“弘扬忠良”的观点是一致的。

《水浒传》第一百回这段故事开始之前, 作者告诉我们, 宋江等一百零八人接受招安, 经过征方腊之后, 已经“十损七八”, 到了“朝觐”时只剩下27人。朝觐完毕, “各授名爵”。但燕清曾对卢俊义说:“主人岂不闻韩信立下十大功劳, 只落得未央宫前斩首。彭越醢为肉酱, 英布弓弦药酒。主人, 你可寻思, 临祸到头难走。”自己“收拾了一担金珠宝贝挑着, 径不知投何处去了。”很显然, 这些北破辽兵、南擒方腊的朝廷功臣, 之所以一个一个“不愿”接受“恩赐”, “情愿自将官诰纳”, 完全是为了躲避专权奸臣的谗害。对此, 作者感慨万端, 曾经情不自禁地哀叹说:“若燕青, 可谓知进退存亡之机矣。”“果然, 未及数月”, 自认为“我不曾存半点异心, 朝廷如何负我”的卢俊义, 便被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大奸贼设下圈套, “赚来京师”, 用下了水银的“御膳”害死。一贯坚守“宁可朝廷负我, 我忠心不负朝廷”的宋江, 也被四大奸贼按照先卢俊义后宋江的“妙计”, 用下了慢药的御酒毒害致死。面对卢俊义、宋江的惨遭毒害和吴用、花荣的被迫自缢, 《水浒传》的作者义愤填膺, 怒火难耐:“奸贼阴谋害忠良, 共为谗语惑徽皇。潜将鸩毒安中膳, 俊义何辜一命亡。”“受命为臣赐锦袍, 南征北战有功劳。可怜忠义难容世, 鸩酒奸谗竟莫逃。”这种鲜明而强烈的爱憎, 显然是呼应了《水浒传》责上反奸的开头, 再一次点明和归结了全书批判、谴责奸臣恶吏这个创作主旨的。

二.李逵之死所暴露出的忠义局限

如上所述, 卢俊义、宋江是直接死在谗臣贼相手里的。至于李逵, 情况却有些不同。

李逵从第三十八回登场起, 就一直活跃在作品之中, 且始终保持其独特鲜明的性格。在后半部中, 李逵鲁莽而又天真烂漫的性格, 更加显得丰满起来。当他在荆门镇投宿, 听刘太公说宋江强夺了他的女儿, 回到山寨, 便拔出板斧, 砍倒了忠义堂前杏黄旗, 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得粉碎, 又抢上堂来, 径奔宋江道:“我闲常把你做好汉, 你原来却是畜生!”“你不要赖!早早把女儿送还老刘, 倒有个商量;你若不把女儿还他时, 我早做早杀了你, 晚做晚杀了你。”须知李逵是最听宋江的话的, 他不久前还说过“我梦里也不敢骂他, 他要杀我时, 便由他杀了罢”的话, 但此时却要与他动真格的, 说明在李逵心目中, 对平民百姓的同情, 已超过哥们义气之上了。李逵是反对招安的, 下半部关于招安与反招安的冲突中, 李逵始终是反对派的代表。他凭自己的直觉感到招安没有出路, 他对宋江道:“哥哥好没寻思!当初在梁山泊里, 不受一个的气, 却今日也要招安, 明日也要招安, 讨得招安了, 却惹烦恼。放着弟兄们都在这里, 再上梁山泊去, 却不快活!”一语道出了问题的实质。但从小说的构思来看, 写李逵之反对招安, 不过是小说家的故添波澜, 到最后还是让李逵在宋江所谓“忠义”的旗帜下接受了招安, 并以自己的死来殉宋江的“义”。

《水浒传》第一百回文中写到, 宋江察觉自己饮了药酒后, 便“连夜使人往润州唤取李逵星夜到楚州, ”说是“别有商议”。其实早在当晚的接风酒内下了慢药, 次日送别时才告诉李逵:“兄弟, 你休怪我!前日朝廷差天使赐药酒与我服了, 死在旦夕。我为人一世, 只主张忠义二字, 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 宁可朝廷负我, 我忠心不负朝廷。我死之后, 恐怕你造反, 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 因此请将你来, 相见一面。昨日酒中已与了你慢药服了, 回至润州必死。”李逵居然“垂泪”答道:“生时服侍哥哥, 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对于李逵之死, 无论如何说, 他确确实实是直接死在“哥哥”宋江手里。就他本人而言却是为了“魂魄与仁兄同聚一处, 以表忠义之心”。

在我们看来, 《水浒传》中所宣扬的“忠义”, 宋江、李逵等人身上的“忠义”思想, 宋江这样“宁可朝廷负我, 我忠心不负朝廷”, 明知无辜被害, 不但心甘情愿, “我死不争”, 还“恐怕”李逵再去造反上山, “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 骗来赠之一死, 确是地地道道的格调不高、危害甚大的封建主义的“忠义”观念。尽管《水浒传》作者对这些不值得肯定的“忠义”之举, 给予了不适当的颂扬, 但是我们今天的读者却从中看到了《水浒传》“忠义”思想的消极面, 看到了封建的“忠义”观念对劳动人民和他们正义事业的危害, 并进而感受到没有一个与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的全新思想作指导, 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的解放事业永远也不可能取得辉煌的战果和最后的胜利。

三.一众英雄的悲剧收场, 实是对“招安”的极大否定

近50年来, 对《水浒传》的评论与研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招安”问题。“招安”是指统治者以和平手段处理武装反叛者的专用术语, 是专制统治者对待民间武装反抗的政策, 或者说是统治者残酷镇压的另一种形态。《水浒传》中的“招安”是很令读者瞩目的故事, 也是《水浒传》精彩篇章的终结, 读到这里, 仿佛是看《三国志通俗演义》读到“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或者《红楼梦》读到“林黛玉焚稿断痴情”。其实从传统审美习惯来看, 国人是喜欢大团圆结局的。但宋代以后的通俗文艺作品中, 大团圆倾向却十分明显。而《水浒传》却是刻意渲染了招安的悲剧结局。

《水浒传》第一百回“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写到:“有诗为证:百八英雄聚义间, 东征西讨日无闲。甫能待得功成后, 死别生离意没还。”“始为放火图财贼, 终作投降受命人。千古英雄两坯土, 暮云衰草倍伤神。”事实确乎如此。本来结尾就是一个令人寒心酸鼻的大悲剧, 又兼作者在具体描写宋江等人之惨死时, 不惜笔墨详叙宋江、李逵如何“垂泪”拜别, 吴用、花荣如何得梦“悲伤”, “哭祭”宋江, 如何忍痛抛下幼子娇妻, “以死避死”, 如何大哭一场, 双双自缢;还不时流露出极度的的惋惜与哀怨之情:“可怜河北玉麒麟, 屈作水中冤抑鬼。”“可怜忠义难容世, 鸩酒奸谗竟莫逃。”……这就更使这出悲剧具有一种“凄凉悲壮之至, 令人不忍卒读”的悲剧气氛。当然, 作者本意, 原不过是要借“忠良”惨死作话头, 来暴露“煞曜罡星今已矣, 谗臣贼相尚依然”的黑暗现实, 鼓励人们奋起铲除那些罪大当诛但却依然逍遥法外的“谗臣贼相”。但它却无意中给了人们一个重要启示:招安归顺, 是死路一条!

参考文献

[1]谭景舜.论金圣叹对《水浒传》结局的修改[J].广东社会科学.1997 (06

[2]孟隋.《水浒传》中的政治绝望?[J].杂文月刊 (原创版) .2008 (10)

[3]时红明.明清《水浒》戏与小说《水浒传》[J].四川戏剧.2009 (02)

[4]张同胜.《水浒传》主题思想辨析[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 (02)

上一篇:植入广告的青春期下一篇:航空工业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