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稠度

2024-10-07

标准稠度(精选8篇)

标准稠度 篇1

1 熟料用水量高低对混凝土施工的意义

标准稠度用水量是衡量水泥是否容易使用的一个重要指标。水泥是配制砂浆或混凝土必不可少的材料, 水泥的标准稠度对砂浆或混凝土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在水灰比恒定条件下,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低, 配制的砂浆或混凝土的工作性 (和易性、流动度、塌落度等) 就越好, 越容易施工, 反之则反;在砂浆流动度或混凝土塌落度恒定条件下, 使用标准稠度用水量低的水泥, 则水灰比就低, 砂浆或混凝土强度高。熟料是水泥的重要原料, 所以控制好熟料的标准稠度用水量是水泥企业的重要指标。

2 生产现状及问题提出

我公司一条Ф4.2×60m的窑外分解窑生产线, 带鹅颈管的YcF·S分解炉, 有效内径5200mm, 高温风机风量520000m3/h, 全压8500Pa。青岛史密斯DBC-220-450-6.5燃烧器, 设计能力2500t/d。2011年9月份技改以后, 实际能力可达3250t/d。生产线采用石灰石、砂岩、硫酸渣、粉煤灰四组份配料, 三率值控制指标为KH=0.895±0.015, n=2.85±0.10, P=1.5±0.10。熟料fCaO一般在0.5%~1.3%左右, 升重1.33~1.38kg/L, 熟料外观颜色略深, 少有内部带白点的夹生料和黄心料, 比较容易控制。但是从2013年7月下旬开始, 熟料开始出现包壳现象, 标准稠度用水量有所增加, 从120~125ml上升, 8月上旬最严重时达到160~165ml, 严重超出市场预期和影响了产品质量。

3 原因分析

3.1 熟料质量分析

从7月19日起, 发现熟料出现严重包壳现象。通过观察发现, 标准稠度用水量大的熟料, 包壳现象明显而且颗粒较多, 熟料壳与核颜色明显不同, 壳的颜色比较深、黑稍亮, 内核颜色发黄, 无光泽。如图1所示。将熟料外壳与内核分别进行化学分析与物理检验发现:内核比外壳烧失量高, 标准稠度用水量大, 强度低。通过岩相分析发现:断面中圆形内核和环形外壳轮廓清晰分明, 外壳A矿较多, 晶体发育较好, 内核部分几乎无A矿, 只有结晶细小的B矿, 孔洞较多。

3.2 窑况表现

预热器一级筒出口温度315±5℃、负压-6166±100Pa, 二次风温1130±30℃, 烟室负压-200~-300Pa, 篦冷机二室压力2800~3000Pa, 窑速4.0r/min, 和正常操作没有多大变化, 但是窑皮长度变化明显, 窑皮由18~19米延长到21~22米。

4 应对措施

4.1 煅烧调整

从7月25日起, 用水量一天比一天高, 也真正引起了工艺和配料、水泥相关人员的重视, 送熟料外检, 用水量数据基本和我们检验数据一致, 排除了检验方面的错误。根据熟料黄心和C3S的发育不是很完善现象, 首先解决窑内通风问题, 一级筒出口负压提高到-6500Pa, 窑头煤粉由7.1t/h减少到6.8t/h。同时调整窑头燃烧器位置和内外风开度, 增大燃烧空间来加强煅烧。配料方案不变, 至30日熟料用水量还是向上趋势, 但是熟料黄心现象基本杜绝, 敲开后整体黑色, 稍亮, 在阳光下观察不到亮晶晶的闪光体, 如图2。从窑筒体温度上测量, 窑皮基本看不出变化, 厚薄均匀, 长度仍是23~24m, 控制篦冷机二室压力2800Pa左右, 并且经多次调整窑头煤管各个参数, 基本没有效果。用水量143ml上下, 还远远超出正常范围, 熟料3天抗压强度32MPa左右, 也没有大的变化。从结果来看, 采取的应对措施对扭转用水量上升趋势没有效果。

4.2 工艺配方调整

于是我们从使用的原材料入手, 分析使用的原材料中有害成分, 和2012年3月份平均样做对比。对比结果如表1。

%

由表1可以看出, 砂岩和硫酸渣中K2O、Na2O、R2O含量明显升高, 传导入熟料中。是不是由于熟料中有害成分高造成用水量升高?由于我公司对熟料中硫碱没有做日常检测, 就对照附近使用原料相近的其他公司熟料硫碱记录, 可以系统地看出硫碱有害成分含量与熟料标准稠度用水量有密切的相关性。当熟料中碱当量值在0.9%以下时, 碱对熟料标准稠度用水量的影响还不明显:当碱当量值超过1.0%时, 特别是K2O含量超过1.2%时, 熟料标准稠度用水量以及其他各项物理指标均会受到较大影响。虽然我公司碱含量没有太大影响, 但是K2O已经处于危险的边缘, 原料中硫酸渣K2O含量2.98%, 升高的幅度达到39.9%, 并且硫酸渣碱含量比以往高41.7%, 砂岩高30.3%, 是导致熟料碱含量高的主要原因。据此对原材料供应提出控制硫碱含量要求。8月4日熟料用水量突破140, 达到143, 分析原因, 发现生料中石灰石配比高于90%, 粉煤灰也停用, 熟料中Al2O3含量大于4.6%, 硅率也偏低, 导致熟料结粒明显偏大, 于是又对原材料供应提出控制CaO大于48.5%的含量要求。从4日到9日随着熟料中Al2O3值偏大、硅率降低, 熟料结粒偏大, 入窑头电收尘气体温度临近报警值, 只有降低篦速加厚料层, 二次风温从1080℃提高到1150℃左右, 用水量直线上升, 达到160ml。我们立即采取减产到3100t/d, 推快篦床, 保持较低的二次风温, 加强熟料冷却速度, 才有效控制用水量在130~140ml, 但是没有恢复到正常值。可是我们很快发现熟料3天强度没有降低, P.O42.5水泥用水量没有明显升高。8月10日终于把熟料中铝降至4.6%以下, 硅率提高至2.9以上, 熟料结粒变小, 冷却速度加快用水量呈下降趋势, 20日以后都在128ml以下。

5 问题探讨

虽然我公司熟料用水量高, 但用该熟料生产的P.O42.5水泥用水量并不高。用小磨试验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用P.O42.5水泥原料进行小磨实验。把生产用水泥原料烘干后按P.O42.5水泥配比在化验室小磨进行粉磨, 所得水泥用水量是155.0ml, 与所用熟料用水量159.0ml相差不大。但用相同的配比在水泥大磨磨出的P.O42.5水泥用水量却只有138.5ml。两个实验结果差别之大, 超出我们的预料, 这还有待行业同仁共同探讨原因。

6 结束语

降低熟料标准稠度用水量既要有合格的原材料, 又要有恰当的配方和煅烧工艺。当物料有害成分接近某一边缘限度时, 采用小结粒、快速冷却的措施, 可以弥补有害成分带来的副作用, 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和原始数据积累才能为迅速扭转被动局面提供技术支持。

摘要:某2500t/d新型干法生产线, 在生产过程中曾出现熟料标准稠度用水量由正常的120125ml逐渐升高到160ml左右的情况, 针对此现象, 通过生产过程的优化配料及调整煅烧方案, 有效控制了熟料用水量, 从而保证了水泥的质量。

关键词:标准稠度用水量,硫碱,热工制度

标准稠度 篇2

①多饮水:饮水要注意时机,如早晨起床前,每餐吃饭前(1小时)和就寝前。每天最好不少于毫升。

②选用能稀释血液的食物:这些食物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山楂、黑木耳、大蒜、洋葱、青葱

③合理的饮食搭配:少食动物内脏及动物脂肪,少吃油炸食物,晚餐不宜多食荤腥厚味食物,少食甜食。平时宜吃清淡的食物,以素为主,粗细粮搭配。

④多食富含卵磷脂的食物:多食大豆及豆制品、禽蛋、鱼类。有利于改善血液粘稠度,是血栓不易形成。

⑤多食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维生素C有调节血脂的作用;蔬菜中的纤维在肠道能阻止胆固醇的吸收可降低血液粘稠度。

⑥坚持锻炼身体: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打羽毛球、爬山、游泳等,可促进血液循环。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方法探析 篇3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是指水泥净浆达到一种特定的可塑状态时所需的用水量, 以水的质量占水泥质量的百分数来表示。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是水泥需水性的反映, 是水泥的建筑性质之一, 它与水泥的3个重要品质指标——凝结时间、安定性及强度有密切关系, 特别是对水泥安定性的判定结果影响较大。当拌制的水泥净浆稠度大于标准稠度时, 安定性可能由合格变为不合格;而当水泥净浆稠度小于标准稠度时, 安定性可能由不合格变为合格。因此, 严格按照标准检验方法来准确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 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GB/T 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已于2012年3月1日开始实施, 原标准GB/T 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同时废止。按新标准GB/T 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的规定,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可采用标准法 (试杆法) 或代用法 (试锥法) 测定。其测定原理是:水泥标准稠度净浆对标准试杆 (或试锥) 的沉入具有一定的阻力, 通过测定试杆 (或试锥) 在不同含水量水泥净浆中的穿透性, 来确定标准稠度净浆所需的用水量。其中, 试杆法是通过标准试杆在含水量不同的水泥净浆中的沉入深度来判断净浆是否达到标准稠度, 当标准试杆沉入净浆并距离底板 (6±1) mm时, 净浆达到标准稠度, 此时的用水量即为标准稠度用水量。

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试杆法测定对净浆含水量比较敏感, 灵敏度较高, 对于初学者来讲, 一旦遇到品种不熟悉的水泥, 其结果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测定。GB/T 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较为详细地规定了操作细节, 手法统一, 为快速准确地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提供了依据。通过多年来的实践, 笔者认为, 要准确测定标准稠度用水量, 其关键是水泥净浆的拌制、试件的制备及测定过程。

1 水泥净浆的拌制

1.1 搅拌机的选择及参数设定

水泥净浆搅拌机选用符合JC/T 729—2005《水泥净浆搅拌机》要求的行星式搅拌机。该搅拌机采用公转与自转相结合的行星轨迹运动, 叶片公转与自转皆采用快速与慢速两种速度, 即双转双速。搅拌机拌制程序为:慢转120 s, 停机15 s, 快转120 s。搅拌时, 叶片与锅底、锅壁的间隙为 (2±1) mm。

拌和前, 先检查叶片与锅底的间隙是否满足 (2±1) mm。如果间隙过大, 锅内底部与边缘的泥浆搅拌不到, 拌制的净浆就会不均匀, 将对测定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实验表明, 若叶片与锅壁、锅底的间隙过大, 测定结果就会偏大;若间隙过小, 则会增加拌制时的阻力, 影响拌制效果。因此, 要对搅拌机定期检定, 并进行自校检验, 以减少因仪器设备引起的误差。

1.2 拌制过程

拌制净浆时, 先用湿毛巾擦拭搅拌锅及搅拌叶片, 将拌和水倒入搅拌锅内, 再加入水泥开始搅拌。净浆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规定拌制, 不可随意增加或缩短拌制时间, 若搅拌时间不够, 会造成水泥净浆搅拌不充分, 最终影响到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同时, 在拌制过程中, 要注意观察采用不同加水量时泥浆的状态。初次加水量可结合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及企业具体情况等确定, 随后不断进行调整。采用不同加水量拌制时, 应注重比较, 不断总结、积累经验, 提高工作效率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实验证实, 当水泥净浆接近标准稠度时, 可观察到净浆不粘连搅拌锅壁及叶片, 随着叶片的转动, 翻腾为花瓣形 (橘子瓣形) , 搅拌结束后用勺子拌制, 感觉不软不硬, 手感好。

2 试件的制备

净浆搅拌后装模时, 由于不同操作人员的手法存在较大差异, 因而对标准稠度用水量和凝结时间的测定结果有一定影响, 特别是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差异更大。原标准GB/T 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的描述较为简单, 操作人员不易理解。而新标准GB/T 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则对装模捣实方法作了详细规定, 手法统一, 减小了操作误差。

具体的装模捣实操作方法为:拌和结束后, 立即取适量水泥浆一次性将其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 浆体超过试模上端, 用宽约25 mm的直边刀轻轻拍打超出试模部分的浆体5次, 以排除浆体中的空隙, 然后在试模上表面约1/3处, 略倾斜于试模分别向外轻轻锯掉多余净浆, 再从试模边沿轻抹顶部1次, 使净浆表面光滑。在锯掉多余净浆和抹平的操作过程中, 注意不要压实净浆, 抹平为一刀抹平, 最多不超过两刀。

3 测试过程

试件装好后, 立即进行测试。测试时, 要保证滑动杆滑动自如, 先将圆模移至试杆下, 并使试杆对准圆模中心, 降至表面, 然后突然松开螺丝, 使滑动杆垂直自由下沉到净浆中, 当滑动杆停止下沉后, 记录下沉深度。需要注意的是, 在测试时一定要将试杆对准圆模中心。如果偏离中心, 会使滑动杆下沉的阻力不均匀。同时, 放松螺丝的力度、速度也要掌握好, 尽可能做到每次操作相同。整个测试过程要在搅拌结束后1.5 min内完成。如果时间过长, 净浆稠度变大, 会影响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 因操作不规范造成误差。

4 标准稠度状态的判断

对于标准稠度状态的判断, 要遵循“每次实验判断标准一致”的原则。GB/T 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规定, 当标准试杆自由沉入净浆并距离底板 (6±1) mm时, 净浆达到标准稠度状态。因此, 在进行判断时, 要统一以标准试杆距离底板6 mm为依据, 不能在两次实验中出现一次以5 mm为依据, 而另一次以7 mm为依据的现象, 否则二者之间必然会出现误差。

5 结语

在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新标准的实施中, 一定要充分掌握该标准的技术要求。只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操作, 动作连贯有序, 及时总结测试中的重点、难点, 注重细节, 强化训练, 不断积累经验, 同时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 才能准确地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 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可靠。

摘要:GB/T 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已于2012年3月1日开始实施。结合操作经验和对新标准的理解, 就检测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试杆法

参考文献

[1]GB/T1346—201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的测定方法[S].

标准稠度 篇4

路基回弹模量、含水量及稠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讨

进行了公路路基回弹模量、含水量和稠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讨,并且通过工程实例来回归路基回弹模量与含水量、路基回弹模量与时间、含水量与时间的相关关系式,为路基回弹模量的`取值提供参考.

作 者:覃绮平作者单位: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29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0)分类号:U4关键词:路基回弹模量 含水量 变化规律

标准稠度 篇5

1. 水泥需水性

水泥需水性是指水泥净浆、砂浆和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可塑性和流动度时所需的水量的性质。相应有三种表示方法:

(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

(2) 水泥胶砂流动度;

(3) 混凝土塌落度或工作度。

2.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 是按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和指定的仪器, 将水泥调制成具有标准稠度的净浆所需的用水量。水泥标准稠度是以用水量与水泥质量的百分数来表示的。

(1) 基本原理

标准稠度测定有调整水量和固定水量两种方法, 如有争议时以调整水量方法为准。

固定水量法:是将不同种类水泥, 按相同的需水量142.5m水, 调制好500g的水泥净浆, 测其试锥下沉深度, 此时测出的百分数即为水泥的标准稠度, 以P固表示。

调整水量法:是改变拌和用水量, 找出使拌制成的水泥净浆达到特定塑性状态时所需要的数量。当一定质量的标准试锥, 在规定时间内, 在净浆中自由沉落时, 以试锥下沉深度S (mm) 的大小, 反映水泥净浆稠度 (%) 的大小, 以试锥下沉净浆深度规定值S=28±2mm时的稠度为标准稠度, 以P调 (%) 表示。标准稠度净浆可用来测定水泥凝结时间和安定性。

(2) 仪器设备

水泥标准稠度、凝结时间测定仪

水泥净浆搅拌机:

3. 水泥标准稠度的测定方法

(1) 水泥净浆的拌制

用符合GB3350.8的水泥净浆搅拌机, 搅拌锅和搅拌叶用湿布擦过。称取500g水泥倒入锅内, 将锅放到搅拌机锅座上, 升至搅拌位置, 开动机器, 同时徐徐加入拌和水, 慢速搅拌120S, 停15S, 再快速搅拌120S后停机。

当采用调整水量方法时, 拌和水量按经验找水。采用固定水量时, 拌和水量为142.5m I, 精确至0.5m I。

(2) 标准稠度的测定

将上述拌和好的水泥净浆立即装入锥模内, 用小刀插捣, 振动多次, 刮去多余净浆, 抹平后迅速放到试锥下面固定位置上, 将试锥尖端降至净浆表面, 立即拧紧螺丝, 然后突然放松, 让试锥靠自重自由下降沉入净浆中, 观察在1.5min内试锥下沉深度 (整个操作过程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 。

用固定水量法测定的标准稠度P固, 按下面经验公式计算或看仪器上标尺读数。

式中:P固——用固定水量法测定的水泥净浆标准稠度 (%)

33.4——经验公式中的截距

0.185——经验公式中的斜率

S——试锥下沉深度 (mm)

当试锥下沉深度小于13mm时应改用调整水量法测定。

用调整水量法测定时, 以试锥下沉深度S=28±2mm时的净浆拌和用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如试锥下沉深度大于或小于上述值时, 应调整水量重新试验, 以达到上述值时为止。

用调整水量法测定的标准稠度P按下式计算:

式中:P调——用调整水量法测定的水泥标准稠度 (%)

m——测定标准稠度时拌和水的质量 (g)

500——国家规定称量水泥的质量 (g)

二、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

水泥和水后, 发生一系列物理与化学变化, 随着水泥水化反应的进行, 水泥浆体逐渐失去流动性、可塑性, 进而凝固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硬化体, 这一过程称为水泥的凝结。

凝结时间是水泥的重要性质之一, 对于工程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 水泥凝结过程的控制十分重要, 为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并使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强度, 要求水泥凝结时间不能太快或太慢。

影响凝结时间的因素

矿物组成、石膏、混合材的种类及掺加量、细度、水灰比、养护条件、储存时间及外加剂等。

1. 矿物组成。2.石膏。3.混合材。4.细度。5.水灰比。6.养护条件。7.储存时间。8外加剂。

水泥的假凝和瞬凝

1.假凝的特征:水泥用水调和几分钟后发生的一种不正常的早期固化或过早变硬现象。假凝时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 且经剧烈搅拌后浆体又可恢复塑性, 并达到正常凝结, 对强度影响不大。一般认为假凝是由于水泥粉磨时过热, 使二水石膏脱水成半水石膏, 当水泥和水后, 立即形成硫酸钙的过饱和溶液, 使石膏析晶, 形成假凝。

2. 瞬凝的特征:水泥和水后立即发生的一种不正常的凝固现象。瞬凝时放出大量的热, 浆体迅速结硬, 再搅拌时不会恢复塑性。瞬凝的发生是由于水泥中未掺石膏缓凝剂;或水泥中的铝酸三钙含量过高, 铁铝酸四钙含量过低, 加水后迅速形成铝酸盐水化物所致。瞬凝会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凝结时间的测定

1.仪器

水泥凝结时间测定仪, 应符合GB3350.6的规定。

2.凝结时间的测定方法

测定凝结时间的试针由钢制成, 其有效长度初凝针为50mm±1mm、终凝针为30mm±1mm、直径为1.13mm±0.05mm的圆柱体。仪器滑动部分总质量300±1g。装净浆的圆模上口内径65mm±0.5mm, 下口内径75mm±0.5mm, 高40mm±0.2mm。平板玻璃厚≥2.5mm。

(1) 将圆模放在玻璃板上, 在内侧涂上一层机油。调整试针接触玻璃板时, 指针应对准标尺的零点。

(2) 按规定方法制成水泥标准稠度净浆后, 一次装入圆模振动数次刮平, 放入养护箱内养护。记录加水时间, 作为凝结时间的开始时间。

(3) 初凝时间的测定:

从加水后30min进行第一次测定, 取出圆模放到试针下, 使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 拧紧螺丝, 然后突然放松, 试针自由沉入净浆, 当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针30s时指针的读数。当试针下沉到距底板4±1mm时, 即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 由开始加水至初凝的时间为水泥的初凝时间, 用min表示。

(4) 終凝时间的测定:

为了准确观测试针沉入的状况, 在終凝针上了一个环形附件。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 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取下翻转180°, 直径大端向上, 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 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 临近終凝时间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 当试针沉入试体深度在0.5mm时, 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 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 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終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終凝时间, 用min表示。

4. 注意事项

1.在最初测定时应扶持金属棒, 使其徐徐下降, 以免试针撞弯, 测定结果仍以自由下落为准。

2.试针插入的位置至少距圆模内壁10mm。

3.临近初凝时, 每隔5min测定一次, 临近终凝时, 每隔15min测定一次。到达初凝或终凝状态时应立即重复测定一次, 当两次测定结果相同时, 才能定为到达初凝或终凝状态。

4、每次测定不得让试针插入原针孔内。

5、每次测定完后, 应将试针擦净, 将圆模放回养护箱内。

6、在翻转圆模时, 圆模要平移脱离玻璃板后再翻转。

三、实训教学的应用探讨

1. 课程实训教学方法

本人从事中职教育时间比较长, 从职业道德教育、动手实验教学及应知应会的教学当中,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做人, 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 学习知识是服务社会的手段。

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与现场实训基地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 组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参观法、实训教学法、案例法、模拟实训教学法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专业教师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按照材料类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架构, 突出现场工程实践需要这一主题来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在少而精上突出特色。在加强文化知识和技能教育的同时, 从单纯的“职业能力”培养转变为“综合素质”的培养, 把发展“人才”作为教育的出发点, 把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格完善有机统一起来。

2. 成效与体会

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水泥物理检验的国家标准的检测方法、提高学生在整个操作过程中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能力、同时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始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实际能力培养, 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 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经过与企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的讨论分析, 本课程最终确定了以六个项目, 循序渐进, 内容详实。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 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通过对各个项目的学习, 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水泥工艺实验》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王红.开放条件下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研究——以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04) .

[3]《水泥质量控制》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标准稠度 篇6

1 主要修订内容

1.1 4.2条标准法维卡仪

1.1.1 标尺刻度

原标准法维卡仪等同采用ISO法, 但目前我国使用的维卡仪标尺刻度在加工时没有按ISO法加工, 仍按代用法维卡仪 (锥度仪) 规定的刻度, 因此标准法维卡仪标尺刻度有误, 标尺刻度修改前后对比见图1。

1.1.2 玻璃或金属底板厚度

原标准试模用“厚度≥2.5mm的平板玻璃底板”, 新标准改为“边长或直径约100mm、厚度4mm~5mm的平板玻璃底板或金属底板”。

说明:通过意见反馈和近年来的实际使用, 试模配备的玻璃板或金属板的厚度在4~5mm比较适宜, 同时规定边长或直径, 便于统一加工。

1.2 4.7条量筒或滴定管

原标准规定量筒“最小刻度0.1mL, 精度1%”, 新标准改为“精度±0.5mL”。

说明:量筒的最小刻度0.1mL, 市场买不到该精度要求的量水器, 只能使用化学分析用滴定管, 并专门定制最小刻度为0.1 mL。根据多年来的实际操作和试验验证, 试杆法稠度试验虽然对水量比较敏感, 但误差在1mL以内对试验结果影响不大, 因此本次修订将量筒或滴定管的精度规定在±0.5mL以内。

1.3 第7章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方法 (标准法)

原标准规定:“拌和结束后, 立即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 用小刀插捣, 轻轻振动数次, 刮去多余的净浆。”新标准改为:“拌和结束后, 立即取适量水泥净浆一次性将其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 浆体超过试模上端, 用宽约25mm的直边刀轻轻拍打超出试模部分的浆体5次以排除浆体中的孔隙, 然后在试模上表面约1/3处, 略倾斜于试模分别向外轻轻锯掉多余净浆, 再从试模边沿轻抹顶部一次, 使净浆表面光滑。在锯掉多余净浆和抹平的操作过程中, 注意不要压实净浆。”

说明:不同实验室在净浆搅拌后进行装模时, 手法有较大差别, 对标准稠度用水量和凝结时间测定结果有一定影响, 特别是不同实验室的影响更大。原标准描述较为简单, 操作人员不易掌握。经征求意见和多次试验操作, 并结合ISO9597:2008、ASTMC187—04和ASTMC191—07装模方法, 对以上操作步骤进行了详细规定, 以此统一手法, 减少操作误差。

1.4 第8章凝结时间测定方法

1.4.1 8.2条试件的制备

将“以标准稠度用水量按7.2条制成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试模, 振动数次刮平, 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改为“以标准稠度用水量按7.2条制成标准稠度净浆, 按7.3条装模和刮平后, 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

说明:7.3条标准稠度测定方法的装模步骤已修改, 凝结时间的装模步骤也相应修改, 前后一致。

1.4.2 8.5条测定注意事项

将“临近初凝时, 每隔5min测定一次, 临近终凝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 到达初凝或终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 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到达初凝或终凝状态。”改为“临近初凝时, 每隔5min (或更短时间) 测定一次, 临近终凝时每隔15min (或更短时间) 测定一次, 到达初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 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确定到达初凝状态, 到达终凝时, 需要在试体另外两个不同点测试, 确认结论相同才能确定到达终凝状态。”

说明:原标准初凝和终凝时间的测试方法与ISO9597:1989相同, 标准实施后, 有部分单位反应, 翻转测定底部, 由于底部浆体较为密实, 底部达到终凝时, 顶部小端面尚未达到, 下降深度可达4mm左右, 尤其是复合水泥和矿渣水泥比较明显。但经过讨论, 本次修订测试方法和判定仍采用原标准规定 (同ISO9597:2008是一致的) , 只是在临界点增加更详细的描述, 确认到达初凝或终凝状态。

1.5 第9章安定性测定方法 (标准法)

1.5.1 9.1条试验前准备工作

9.1条中, 将“每个雷氏夹需配备质量约75g~85g的玻璃板两块, 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内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改为“每个雷氏夹需配备两个边长或直径约80mm、厚度4mm~5mm的玻璃板, 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内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另外, 对涂油加注解:“有些油会影响凝结时间, 矿物油比较合适。”

1.5.2 9.2条雷氏夹试件的成型

9.2条中, 将“另一只手用宽约20mm的小刀插捣数次, 然后抹平”改为“另一只手用宽约25mm的直边刀在浆体表面轻轻插捣3次, 然后抹平”。

说明:详细规定操作细节, 可以减少试验误差, 尤其是对需水量较大的水泥, 同时统一操作可以避免水泥浆体泌水程度不同对试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另外, 试验中涉及的直边刀尺寸与7.3条标准稠度统一, 简化操作用具, 使其具有通用性。

1.6第10章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方法 (代用法)

1 0.3.2 条修改部分同1.3节。

2新标准与原标准和国际标准的指标对比

新标准与原标准和国际标准的指标对比见表1。

从表1中可知, 新标准在操作方法上与ISO9597:2008基本一致, 其中凝结时间的试件养护方式等同采用ISO9597:2008中附录A代用法, 终凝时间的判定等同采用ISO9597:2008。新标准的试杆法标准稠度和初凝时间的判定精度要求严于ISO9597:2008。

标准稠度 篇7

由于湿拌砂浆存放时间长, 使用湿拌砂浆的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一般都设有专用的砂浆存放池, 用于储存运到施工现场后因为施工实际情况不能直接使用的预拌砂浆。砂浆稠度随时间的变化而损失, 当砂浆稠度损失后, 其性能亦可能发生变化。本文仅就通过讨论掺入缓凝剂与引气剂的湿拌砂浆不同稠度时的性能变化, 了解砂浆稠度损失对砂浆性能的影响。

1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1.1 试验原材料

⑴水泥:使用东莞华润水泥厂“华润”牌P.O 42.5R水泥, 其物理性能检测结果见表1。

⑵粉煤灰:深圳妈湾电厂F类II级粉煤灰, 其物理性能检测结果见表2。

⑶细集料:东江河砂, 过5mm筛, 过筛后细度模数2.4, II区, 含泥量0.5%。

⑷外加剂:砂浆专用缓凝剂, 引气剂。

⑸水:砂浆的拌合用水采用可饮用的自来水。

1.2 试验方案

进行两组对比试验, 引气剂掺量分别为0.08% (试验A) 与0.10% (试验B) , 其它材料配合比相同。分别测试砂浆在初始稠度时, 稠度为初始稠度的80%、65%时与低于初始稠度50%时加水重塑时的砂浆各项性能。砂浆粘结拉伸强度试验基体材料采用混凝土板 (符合JC/547-2005要求) , 且试验时基体分为不预湿处理与预湿处理。

使用砂浆搅拌机进行搅拌, 首先将干粉物料 (胶凝材料、砂) 加入到搅拌机中干拌30s, 然后加入拌合用水与外加剂再搅拌至3min。砂浆搅拌完成后置于不吸水的塑料桶中, 并加盖密封, 所有塑料桶均置于温度20℃±2℃, 相对湿度60%~80%的环境中, 消除温度因素对砂浆性能的影响。

砂浆的稠度、保水性、抗压强度、收缩率试验方法按《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70-2009进行试验, 粘结强度试验方法参照《陶瓷墙地砖胶粘剂》JC/T547-2005进行试验。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稠度是反映砂浆和易性与工作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时间的延长, 水泥颗粒中矿物组分C3A和C3S与水发生水化反应, 生成钙矾石和C-S-H凝胶, 从而大量消耗自由水, 使水泥浆的流动性降低, 砂浆的稠度变小。同时, 水泥水化产物成核长大, 从而引起了水泥颗粒的凝聚, 导致水泥浆体流动性降低, 砂浆的稠度也就随着降低[2]。

2.1 稠度损失对砂浆拌合物性能的影响

砂浆稠度损失到一定程度时的砂浆拌合物性能检测数据见表3和表4。

由表3和表4中数据可知, 随着砂浆拌合物稠度下降, 保水性略有提高, 即使加水重塑后, 保水性也高于初始状态。砂浆初始含气量在15%~22%, 含气量随着砂浆稠度的下降略有降低, 在存放时间内含气量降低值在3%以内, 加水重塑后含气量降低值在4%以内, 说明拌合物含气量比较稳定。由于含气量变化不大, 所以砂浆的表观密度变化相对较小。

掺入引气剂使得砂浆中含有大量的微小乳化空气泡, 可以大大降低拌合物中颗粒问原来相互接触时固有的粗糙性, 使离析现象大为减少;其次, 吸附在水泥颗粒和砂粒上的气泡可以减少砂浆的沉降速度, 使砂浆的粘滞性增加, 拌合物不易松散、离析;另外, 大量微小气泡的巨大比表面积, 也有效地降低了水分从砂浆中离析出来的速度。此外, 由于减少了砂浆中的体积含水率, 以及减少了单位体积的重量 (表现密度) , 这也是减少析水的重要原因[3]。

虽然引气剂改善了砂浆的拌合物性能, 但是由表3和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 砂浆的存放时间和表观密度在不同的引气剂掺量条件下是相差较大, 所以在对湿拌砂浆进行配合比设计时选择合适的引气剂掺量是很重要的。

(引气剂掺量0.08%)

(引气剂掺量0.10%)

2.2 稠度变化对砂浆硬化后性能的影响

加入引气剂后, 砂浆内存在大量封闭的微气泡, 堵塞和隔断了砂浆中的毛细管通道, 改变了砂浆的孔结构[4], 从而对砂浆的硬化后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砂浆稠度损失到一定程度时的砂浆硬化后性能检测数据见表5和表6。

(引气剂掺量0.08%)

(引气剂掺量0.10%)

随着砂浆稠度的降低, 水泥逐渐水化并开始形成水泥石的结构框架, 加水重塑搅拌过后势必破坏已形成的这种结构框架。因为水化反应是不可逆的, 这种破坏从而对砂浆硬化后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表5和表6中数据可知, 在存放时间内, 抗压强度的变化不大, 加水重塑后, 由于水胶比的增大以及砂浆密实性变差, 强度下降较为明显, 下降幅度在10%~25%。

无论是稠度下降的情况下, 还是经过加水重塑, 砂浆的粘结强度虽然随着稠度的降低有所下降, 但变化较小。预湿基体相对吸水较少, 所以使用的预湿基体的砂浆拉伸粘结强度要比不预湿基面拉伸粘结强度稍高。

随着砂浆的稠度的下降, 砂浆的收缩有所增大, 且加水重塑后收缩进一步增大。由表3与表4可知, 砂浆的含气量随着稠度损失而降低, 则说明砂浆的收缩是随着含气量的减少而增大的, 由于水泥基材料的收缩主要为干燥收缩, 砂浆含气量的降低使得单位体积内的水泥用量增加, 从而增大了砂浆的干燥收缩。

3 结论

⑴掺入缓凝剂与引气剂的湿拌砂浆的拌合物性能和硬化后性能随着砂浆稠度的降低, 但在一定的存放时间内变化不大。

⑵引气剂的掺量对湿拌砂浆的存放时间、表观密度、抗压强度等性能影响较大。

⑶砂浆在存放过程中, 为使砂浆得到良好的施工性能, 而对稠度下降较大的砂浆二次加水搅拌, 但重塑后的砂浆的性能下降较大, 尤其是对抗压强度, 其强度损失往往会超过30%以上, 所以实际施工过程中, 应尽量在规定时间内将砂浆使用完毕, 避免因稠度损失二次加水重塑搅拌。

参考文献

[1]JG/T230-2007《预拌砂浆》

[2]毛永琳, 黄周强, 刘加平.存放时间对预拌砂浆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与水泥, 2007 (4) , 57~59

[3]阎坤, 毛永琳, 刘加平, 缪昌文。含气量对普通预拌砂浆性能的影响, 江苏建筑, 2007 (增刊) , 55~56, 78

标准稠度 篇8

网络社区是一个将传统物业与现代化数据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获取技术、智能接入技术等多学科高新技术相结合的, 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传输媒体为一体的, 有广泛信息服务内容的综合系统。一个社区网站的注册会员在数量、职业、性别、年龄层次和社会地位等变量能够影响这个社区的人气, 除此之外, 网站的会员对网站的忠诚度, 兴趣的偏好程度, 使用的持久度, 介绍新会员的能愿程度等行为的可测指标也同样可以检验一个社区网站的运营状况。目前, 国内外对于网络社区的研究, 集中在对于用户网络社区参与动机的了解和发现。对于网络社区基础建设对网络社区会员粘性因素的影响没有做过系统研究, 本研究基于在网络社区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 结合战略管理学的理论, 分析网络社区的会员粘稠度构成要素及其对于会员粘稠度的影响, 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以期更加明确网络社区建设的方向性, 为网络社区系统管理和社区网站的经营提供依据。

二、文献综述

网络社区的概念最早是由Howard Rheingold在他的著作《The Virtual Community》中提出的, 他指出--People who use computers to communicate, form friendships that sometimes form the basis of communities, but you have to be careful to not mistake the tool for the task and think that just writing words on a screen is the same thing as real community。

Catherine M.Ridings等学者从虚拟社区吸引人们长时间挂在网上的原因的角度对网络社区进行了研究, 他们认为, 网络社区吸引网民的第一个原因是most sought either friendship or exchange of information;第二个原因是social support;第三个原因是dealing with personal interests/hobbies, pets, or recreation, 并重点指出virtual community managers should emphasize not only the content but also encourage the friendship and social support aspects as well if they wish to increase the success of their virtual community。另外, Pamela J.Ludford等人从网络社区通过创造独特型和进行成员分组的方式来增加用户参与度的视角提出了similarity and uniqueness are the two important factors thatpositively influenced participation.

在国内方面, 张敏从公共服务的角度研究了社会支持网络的产生和构成, 证明了在后福利时代社会保障发展取向上, 注重多元主体的、网络性的、社区化的、福利倾向的社会保障制度更适合我国国情。许博等学者则同样站在用户参与的社会因素角度得出了用户的“社区认同感”和“社区义务感”对于社区参与有着显著影响, 社区中“共同愿景”、信任和领导一成员交互全部或部分地对社区认同和义务的产生发生作用的结论。郭玉锦等学者也从成员社会联系的角度指出了网络社区通过电脑连线的沟通方式, 基本上是较少道德束缚或社会规范的, 而且是比较具有创意的的优势。

三、研究模型与假设

为了能够深入解释和有效说明各个影响因素与网络社区的会员粘稠度的相关性, 本研究考虑了网络社区系统及其用户群体的特点, 分析网络社区用户会员粘性的产生及对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一) 一级指标体系的构成

1.会员因素

所谓会员, 就是在网络社区中, 通过注册在社区内享有一定程度的使用权限, 并能够利用所享有的权限来从事社区活动的成员。会员是构成网络社区的主体,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联系社区和非会员的纽带, 会员粘稠度的概念就解释了会员因素是影响会员粘稠度的第一要素。与会员相关的一系列指标是影响会员粘稠度的重要指标, 也是衡量网络社区人气的直接标准。

假设1:网络社区对会员因素的重视程度与会员粘稠度的大小正相关。

2.社区因素

除了在会员方面引起重视之外, 网络社区在建设过程中, 也需要注重自身的各方面因素, 尤其是一个新建的网络社区, 在会员数量还不够充足的情况下, 能够吸引非会员成为会员, 并且留住会员的方法, 重点就在社区本身的建设和维护上。根据笔者对各网络社区的调查, 社区因素一直都是网络社区运营商们重点考虑的要素, 各大网络社区之间的竞争, 也一直都是社区因素各方面之间的竞争。

假设2:对网络社区建设和维护的投入程度与会员粘稠度的大小正相关。

3.环境因素

以往的文献中尚无学者将网络社区本身放在某个环境中来进行考虑和研究, 最大的原因在于网络社区对于身处其中的成员来讲本身就是一个环境。另外, 由于网络社区内部交流的独立性, 使得网络社区对周围环境的依赖性并不明显。但是, 由于商业活动对搜索引擎的依赖日益增强, 以及其他因素, 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的影响, 使得在网络社区的研究中不得不考虑环境因素带来的作用。

假设3:网络社区环境的质量与会员粘稠度的大小正相关。

(二) 二级指标体系的构成

1.会员因素的构成

会员因素之所以能够影响到网络社区的会员粘稠度大小, 是因为构成会员因素的各个二级指标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这其中包括网络社区的会员数量、网络社区的会员素质高低、会员中的成员领袖的号召力大小, 以及担任版主的会员做好自身在社区中的工作的能力。

假设4:成员数量和素质、成员领袖的号召力和版主的工作能力与会员因素的作用大小正相关。

2.社区因素的构成

社区因素是网络社区运营商们可以直接进行计划和控制的因素, 因此调查中发现, 构成这类因素的二级指标非常多, 笔者通过总结将其归纳为了三个主要的二级指标, 他们分别是社区功能的完备性、社区服务的舒适性和帖子内容的数量大小以及它们的新奇性。社区功能的完备性包括站内搜索引擎功能的大小、社区娱乐功能的多少、会员成长的激励程度、社区中社交功能的大小和会员 (非会员) 操作的权限大小;社区服务的舒适性包括网站的美观度、操作平台的兼容性 (如手机等) 、对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帖子信息的归类以及发帖的归属性大小、发言的自由度和规范性、敏感词汇的处理方式、删帖的透明度、注册成为会员的难易程度以及挽留高质量用户的主动性等;帖子内容的数量大小及新奇性包括社区的定位以及专业性强弱、社区网站的特色大小、社区的日发帖量和每帖回复数量。

假设5:社区功能的完备性、社区服务的舒适性和帖子内容的数量大小及新奇性与社区因素功能的大小正相关。

3.按照不同标准分成不同大类

由于网络社区所处的环境可以按照不同标准分成不同大类, 它们对网络社区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前文所提及的各种环境对于网络社区会员粘稠度的影响在目前看来还无法进行直观测量, 但是有两个环境因素却对会员粘稠度影响显著, 一个是搜索引擎, 另一个是导航网站。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高低可以影响非会员寻找一个社区网站的时间和心情, 而在导航网站中出现的链接数量多少也可以影响从未进入一个网络社区网站的随机游客数量。

假设6:社区网站对搜索引擎的友好程度和网络社区同导航网站的合作程度与环境因素的功能大小正相关。

四、样本分布

本研究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 为得到一定数量的标准用户数据,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问卷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设计, 并参考文献中所提供的文体样式分别考察会员因素、社区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这三个因素的构成要素。同时, 问卷中也包括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情况及网络使用习惯等信息。在问卷初步设计完成后, 首先进行了试测来检验其测试效果。

1. 数据采集

本次调查选取目前国内会员粘性最高的即时通讯软件之一:腾迅QQ进行数据收集。腾迅网成立于1998年11月, 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之一。截止到2011年3月, QQ即时通讯的活跃账户数达到了6.743亿。问卷发放对象为国内某城市各大高校已申请并使用一段时间QQ号的本科生和专科生, 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 其中回收数量为433份。其中有效问卷325份。样本特征如表l所示。

2. 数据分析和结果

本研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 (Partial Least Squares) 进行数据分析。偏最小二乘法是一种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 能够在数据样本较小的情况下, 对测量指标的信度、效度, 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测试。

依据结构方程模型, 首先评估测量指标的信度和效度。信度通过Composite Reliability (CR) 反映, 效度通过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AVE) 和因子负载反映。如表2所示。

由表中看出, 所有的CR均大于临界值0.7, 说明测量指标具有较好的信度。所有因子负载均大于0.7, AVE均大于临界值0.5, 说明测量指标具有较好的效度。采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假设检验, 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发现, 所有假设均通过了检验, 可以认定, 会员因素和社区因素对网络社区的会员粘稠度都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 其中社区因素的影响更为显著, 而环境因素对与会员粘稠度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只是这个影响不如会员因素和社区因素显著。成员的各种指标, 社区功能、服务和内容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及两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分别对会员因素、社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也较为显著。很明显, 网络社区如果在会员质量和社区质量上做好工作, 对于维持和提高它的会员粘稠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研究结论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索和发现影响网络社区会员粘稠度, 即网站的人气的主要影响因素。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社会组织结构, 网络社区的自身建设和维护的因素对留住和吸引会员、营造网站人气有着显著影响, 基于对管理学中管理环境因素的承诺和分析, 本研究引入环境因素, 建立了解释和说明会员粘稠度评价指标的理论模型, 并且该研究模型与收集到的数据具有较好的吻合度。

本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首先, 证实了会员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在网络社区的运营中的重要作用, 这是前人研究成果中较少注重的一大因素。而由于会员粘稠度的竞争同时也是社区建设和维护的竞争, 社区的功能、服务和内容也是会员粘稠度提升中不可或缺的考虑因素。其次, 本研究将管理学的理论应用于网络社区环境, 对于拓展传统理论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不足之处在于, 在网络社区的实际运营中, 会员因素、社区因素和环境因素与会员粘稠度的关系可能不仅仅是单纯的线性关系, 而是会员因素和社区因素二者之间本身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 他们的作用结果可能对会员粘稠度带来新的影响, 这将在以后的研究中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摘要:从网络社区运营商的角度分析网络社区会员粘稠度的影响因素, 通过发放网络问卷采集相关因子的数据, 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问卷进行分析:研究证明, 网络社区运营商对会员因素、社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重视程度与网络社区的会员粘稠度成正相关。构建网络社区会员粘稠度影响因子的结构方程模型, 对研究模型与收集到的数据具有较好的吻合度。

关键词:网络社区,会员粘稠度,指标体系,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1]Howard Rheingold.The Virtual Community (M) .美国:AWilliam Book Press, 1993

[2]Catherine M.Ridings, David Gefen.Virtual Community At-traction:Why People Hang Out Online[J].JCMC 10 (1) , Ar-ticle 4, November 2004

[3]Pamela J.Ludford, Dan Cosley, Dan Frankowski, LorenTerveen.Think Different:Increasing Online CommunityParticipation Using Uniqueness and Group Dissimilarity[J].CHI 2004, April 24-29, 2004, Vienna, Austria

[4]张敏.社会支持网络研究——对大连社区公共服务社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 2007 (12) :48-57

[5]许博, 胥正川, 邵兵家.影响网络社区用户参与的社会因素及其实证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10 (3) :8-10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