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标准(精选12篇)
实施标准 篇1
1 标准化原理研究综述
1.1 国外标准化原理研究概况
系统地开展标准化原理的研究, 始于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1952年成立标准化原理委员会 (ACO) 。标准化原理研究较为突出的有英国的桑德斯和日本的松浦四郎。
桑德斯的七项原理:英国标准化专家T.R.B.桑德斯在1972年出版的《标准化的目的与原理》认真总结了标准化活动过程, 提出了关于简化、协商一致、稳定性、有序性、可检测检验、分级以及标准的制修订与复审等方面内容的七项原理。
松浦四郎的十九项原则:松浦四郎在1972年出版的《工业标准化原理》一书中, 全面系统地研究和阐述了标准化活动过程的基本规律, 提出了有关简化、超前预防、协商一致、统一性、稳定性、标准化效益与分析等内容的十九项原则。
1.2 我国标准化原理研究概况
陈文祥20世纪80年代在《标准化原理与方法》中提出了标准化管理中应实施优化原则 (包括功能结构优化和参数系列优化) 、动态原则、超前原则、系统原则、反馈原则、宏观控制和微观自由结合原则。
王征在1981年发表的《标准化基础概论》中提出了五项标准化基本原理, 即统一原理、简化原理、互换性原理、协调原理、阶梯原理。
常捷在1982年提出了标准化“统一、简化、协调、选优”的“八字”原理。
洪生伟总结出标准化活动八项原则, 即超前预防原则、系统优化原则、协商一致原则、统一有度原则、动变有序原则、互换兼容原则、阶梯发展原则、滞阻即废原则。
1982年, 李春田在《标准化概论》中提出“简化、统一、协调、最优化”四项原理;在1987年4月又在《标准化概论》 (修订本) 中提出了系统效应原理、结构优化原理、有序原理和反馈控制原理四项标准系统的管理原则。
1.3 标准化基本原理
2010年10年16日, 张国庆在科学网博客上发表的《论标准化原理》, 以及随后发表的《标准学概论》与《林业标准学》, 以及在《现代农业科技》上发表的《论标准化基本原理》《标准的分类及命名》等文章中, 首先分析标准化的地位与作用, 标准化行为是法律行为的延伸, 其主要作用是就是维护生态平衡与社会公平, 促进经济有序发展, 实现社会和谐与繁荣。然后在分析传统标准化理论基础上, 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标准化和谐原理、法治原理、系统原理等标准化基本原理以及标准的分类与命名理论、建立全球标准信息系统理论, 然后引入系统理论与技术, 提出了标准化的系统工程方法、标准化系统评价技术以及林业标准化评价技术与方法, 最后论述了标准的制定、实施与合格评定。
标准化和谐原理:旨在维护社会公平, 保障生态安全, 促进经济有序发展。标准化法治原理:依据法律规定制定标准, 以法治作为保障开展标准化活动。标准化系统原理:为了充分发挥标准化功能, 实现标准化目标, 运用系统理论与技术, 采取相应的手段 (如计划、组织、监督、控制、调节等) 协调标准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关系以及与外部环境间的关系[1,2,3,4,5]。2010年, 张国庆对现有标准化理论进行了对比, 具体见表1。
2 林业标准化原理
2010年10年23日, 张国庆在科学网博客上发表的《林业的特点与林业标准化原理研究》, 以及随后发表的《林业标准学》, 以及在《现代农业科技》上发表的《林业标准化原理研究》, 在分析介绍林业的公益性、文化性、经济低效性、广域性的特点以及农业标准化原理的基础上, 论述了林业标准化的生态优先原理、功能多样性原理、生物性原理和生态补偿原理, 系统介绍了林业标准化方法、实施与监督措施、林业标准化效益评价原理与数据处理方法、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森林认证等内容。
生态优先原理:在林业标准化过程中, 要努力改善系统生态功能, 规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 制定促进人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调控政策。
功能多样性原理:要使森林能发挥多功能效益, 林业标准化就得充分利用森林的地域和经济条件的多样性, 构建一个稳定健康的森林生态体系, 实现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生物性原理:林业的经营管理对象是生物, 林业标准化就要在诸多影响林业生产的环境因子中, 在可适用性范围内, 因地因时制宜, 选择安全的、稳定的、可操控的因子对其实施科学控制, 促进森林资源增长、森林资源质量和生态健康水平的提高。
生态补偿原理:通过林业标准化, 理顺和拓宽森林生态建设投入渠道, 提高林业生态体系规范化建设水平, 引导民众转变生产生活方式, 降低人类发展对自然的压力, 补偿生态建设给林农带来的经济损失[5,6,7]。
3 林业标准实施基本策略
林业标准实施是指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地贯彻执行标准的活动, 是林业标准制定部门、使用部门或林业企业、林农将标准规定的内容贯彻到生产、管理、流通等领域中的过程。林业标准的实施是整个林业标准化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 也是标准化是否取得成效、实现其预期目标的关键。
林业标准的实施, 应遵循服从长远利益原则, 既要照顾到眼前, 更要考虑到长远, 眼前利益应服从长远利益;要遵循顾全大局原则, 要局部服从整体, 顾全大局;要遵循区别对待原则, 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实施区域和实施单位要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但有关社会、生态、经济安全等强制性标准则应无条件坚持贯彻;要遵循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对于一些基础标准或强制性标准应该严格贯彻执行, 对于推荐性标准可以因地因时制宜做出调整, 必要时制定地方标准。
林业标准的实施, 一是要加强领导, 建立林业标准化责任制, 促进林业标准的实施;二是要完善林业标准化机构, 保证林业标准化工作有序推进;三是要提高林业标准化意识, 尤其是基层一线林业管理工作者的标准化意识, 更好地指导、监督林业标准的实施;四是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林业标准化发展规划, 按照规划稳步推进。
4 我国林业标准实施中的障碍
首先, 林业标准实施力度不够。目前, 我国林业标准化支撑体系不完善, 基层林业标准化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其次, 制定林业标准时未广泛征求基层实施单位的意见;标准实施中缺乏反馈, 无法及时修订林业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再次, 林业标准化监管不力, 有关单位实施不积极, 致使林业标准化工作进展缓慢[8,9]。
5 我国林业标准实施对策
(1) 国务院、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专职林业标准化管理机构, 负责全国林业标准化管理工作;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将林业标准实施工作作为林业技术推广和行业管理的工作重点, 融入日常林业工作中, 由专人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林业标准化日常事务。
(2) 结合县级林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 把县级林业科技推广队伍建成为推进林业标准化工作基础力量。
(3)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工具, 加强林业标准化宣传推广工作。
(4) 将各种林业项目工程建设以及其他行业的涉林项目工程, 纳入林业标准化管理。
(5) 结合林业标准化体系和林业工程项目建设以及林业行政管理, 加强对林业标准化实施的监督。
(6) 开展林业标准化的试点与示范, 逐步积累相关经验, 完善林业标准, 从而将林业标准化试点与示范区经验与成果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应用[10,11]。
摘要:首先对标准化理论研究情况进行了综合性论述, 然后依据标准化基本原理和林业标准化原理, 论述了林业标准实施基本策略, 分析了我国林业标准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从林业标准化组织建设、体系建设、宣传、项目管理和标准化监督体系完善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林业,标准化,原理,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国庆.林业标准化基本原理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1) :223-224.
[2]张国庆.论标准化基本原理[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1) :35.
[3]张国庆.标准的分类及命名[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1) :28-30.
[4]张国庆.标准学[EB/OL]. (2011-07-08) [2012-11-07].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462993,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469416.
[5]张国庆.林业标准学[EB/OL]. (2011-02-20) [2012-11-07].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414776,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469414.
[6]张国庆.林业的特点与林业标准化原理研究[EB/OL]. (2010-10-23日) [2012-11-07日].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6252.
[7]张国庆.论标准化原理[EB/OL]. (2010-10-16) [2012-11-07].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3878.
[8]麦绿波.标准化原理的评论[J].中国标准化, 2011 (6) :40-45.
[9]李鑫, 张灵光, 杨继涛, 等.农业标准化原理研究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 2003, 19 (5) :110-114, 121.
[10]荆光, 荆悦, 荆弘明.标准化基本原理新探[J].大众标准化, 2006 (8) :45-47.
[11]李鑫, 张灵光, 李文.农业标准化基本原理再探索[J].中国标准化, 2005 (4) :63-65, 67.
实施标准 篇2
一、开好主题班会的基本要求
(一)全程“三步走”
1、选好主题
(1)主题要有针对性
班主任 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及班上存在的主要问题,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启发性、对学生思想情感、行为习惯起潜移默化作用的主题开展班会活动。
(2)主题要小,以小见大
设计班会主题要尽量从小处着眼,在一个侧面或一个点上深化,达到反映比较丰富的内涵。
(3)主题要有新意,具有时代感
设计的主题要有新意,要反映时代的气息,使学生喜闻乐见。班主任选好主题向班委会提出主题班会的设想后,应征求他们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拟好主题班会计划,师生分头准备。
2、做好准备(筹划班会)
(1)宣告班会主题,提出要求
班主任向全班学生宣布班会主题、目的、内容及形式,并提出主题班会的具体要求。
(2)围绕班会主题,做好内容准备
班会的主题确定后,师生要围绕班会主题收集相关素材和资料。
(3)精心设计班会活动形式
主题班会采用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讲演、谈话、讲故事、文艺表演、诗歌朗诵、游戏、影视图片、小记者采访等形式。
活动形式,要适合主题和学生年龄特征的需要,注重实效性。此外,还可精心布置会场,使之与班会的主题相协调。在准备主题班会的过程中,要推荐班会主持人。
3、开好班会(举行班会活动)
在整个主题班会过程中,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
班主任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随时注意活动进行的情况并给予必要调控。
(二)活动设计“五结构”
主题班会活动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一般为“五结构”。
1、活动设计说明
简要说明为什么要召开本次主题班会,根据什么确立班会主题。
2、班会的目的本次班会要进行什么教育,达到什么目的。
3、班会的准备
做好召开班会的各种准备,如教师方面的准备、学生方面的准备和其它准备等。
4、班会活动过程
设计好班会的内容和进行的步骤,由主持人(学生)负责主持进行,班主任要参与其中。
5、班会总结
教师根据本次班会的主题和活动的情况进行简要的总结,以深化主题。
二、主题班会的评价标准
(一)班会主题鲜明,重点突出。
(二)活动设计合理,形式多样新颖,富有特色。
(三)时间把握得恰当。
(四)主题班会的效果明显。
1、50%以上的学生重视主题当中的活动内容,积极参与或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
2、学生通过班会活动,能在知识、情感、道德等方面有体验、启迪和感悟。
从“标准研制”到“教学实施” 篇3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学实施;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016-04
【作者简介】袁丽英,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江苏常州,213001)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课程标准是对一门科目课程结束后的学习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标准是按照特定职业领域内一定学段的课程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形成为重点,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所规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做出的标准化规定。它是落实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最基本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开发课程内容、编写和选用教材的重要依据,也是开展教学评价、质量考核等教学管理活动的指导性文件。新世纪以来,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教育部和我省职业教育管理部门都把专业课程标准的开发和建设工作放到了重要位置。目前,教育部和我省制定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标准陆续颁布,这标志着新一轮基于课程标准的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拉开了序幕。由此,课程标准的可实施性及其价值怎样,如何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缩短从“标准研制”到“教学实施”的距离,使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精神能在教学实践中开花结果,成为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我省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
(一)世界各国“基于标准的改革”运动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各国掀起了一场“基于标准的改革”运动。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于课程标准,形成了一场以编制课程标准为起点,依据课程标准开展课程、教学、评价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国际性运动。我国也顺应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于2001年6月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用“课程标准”取代了原来的“教学大纲”,由此,开始了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我国基础教育第八次课程改革运动。
(二)我国国家层面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
1998年,原国家教委在《关于印发〈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的通知》中正式提出要“建立健全课程标准,优化课程结构”。
2000年,教育部相继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等系列文件,并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确定了83个专业为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由教育部组织相关行业的专家开发完成了83个重点建设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同时,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按照《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项目的要求,教育部组织有关出版单位,以83个重点建设专业确定的培养目标和主干专业课程基本要求为依据,开发编写了1000种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点,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国家规划教材和100种多媒体课件。
2003年开始,针对劳动力市场对数控、汽车、护理等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教育部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职业院校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该方案是新世纪在就业导向的指导思想下开发的一揽子教学改革方案。与以往的教学改革文件相比,该方案在引进先进理念和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实践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并试图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模式。
2010年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修订)》,从宏观上规定了中职的专业划分、名称、所属职业技术门类。新目录专业类由原来的13个增加到19个,专业数由原来的270个增加到321个,其中保留专业126个,占总数的39%;通过更名、合并或拆分等衍生的专业110个,占总数的34%;新增专业85个,占总数的27%;从原目录删除专业22个。
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正式启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意见明确了制订专业教学标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专业教学标准内容,并对专业教学标准编写框架和专业教学标准调研方案及要求进行了统一规范。与此同时,2012年6月,教育部要求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上海市和天津市,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展职业教育部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试点工作。经过3年的开发与实践,两市共完成101个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任务,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的试点工作也得到稳步推进。
在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试点的基础上,教育部于2014年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教职成厅函〔2014〕11号),颁布首批14个专业类的95个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条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015年7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特别强调,要“完善教学标准体系。教育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定期修订发布中、高职专业目录,组织制订公共基础必修课和部分选修课的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发布的相关标准,组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积极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鼓励职业院校结合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借鉴、引入企业岗位规范,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三)我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研制
2012年12月,江苏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苏教职〔2012〕36号),对制定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方案基本内容等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
2013年9月,省教育厅印发《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试行)》(苏教职〔2013〕34号),发布了中等职业教育36个专业、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44个专业的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试行)。
2016年5月,省教育厅印发《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标准(试行稿)》(苏教职〔2016〕14号),江苏首批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农艺技术等36个专业共147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颁布。
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其内涵与特征
(一)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内涵
课程标准反映了教育部门对学生一定学段内应达到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规定。但这一规定只是政策规定,而不是教师的自觉意识。实际上,并不是只要国家和省制定了课程标准,教师的课程实践和日常教学就会自然而然地依据课程标准来执行。所谓“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规定的学习结果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评价、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改进教学等一系列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1]对教师来说,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具有两层关键内涵:一是要具有课程标准意识;二是要在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基于标准去设计课程和实施教学。
从课程的视角来考察当前实践一线教师的教学情况,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2]第一种是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教师主要凭借自身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开展教学,根据自身经验选择教学内容,教师的素养决定着教育教学的质量。这种类型的教学随意性很大,教学质量随着教师素质的高低而不同。第二种是基于教材的课程实施,就是通常所说的“教教材”。这种课程实施的特征在于:将“课程”几乎等同于教材,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的教学内容几乎完全取决于教材,教学成为教师“教教材”的过程。第三种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限定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非教学内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教师整体思考课程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应成为今后职业教育教学的新取向。
(二)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特征
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是由教育专家、行业专家、资深教师等共同完成的。新制定的课程标准总是蕴含了许多新的课程理念与课程改革要求。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标准(试行稿)的通知》中就明确强调: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制定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围绕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突出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培养,积极反映职业岗位规范和最前沿的技术要求,体现了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反映了“以生为本,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做中学、做中教”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最新精神,呈现了江苏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在教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其前提就是教师要能深入、完整地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像制定课程标准的专家一样整体而一致地思考职业教育教学的四个问题,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从这四个问题出发,可以概括出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三个特征:[3]一是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教师需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把握对学生的总体期望,将课程标准具体化为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并据此来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二是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中,教学是为了去证明“学到什么程度”,评估是为了证明“教到什么程度”。三是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否成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来判断。如果证据表明学生没有适当的表现,教师就应当提供额外的教学。
三、对基于课程标准的职业教育教学实施的思考
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实施是课程建设的两个方面。与课程标准开发相比,具体情境下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更加艰巨与复杂,也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阻力和困难。为此,促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需要花大力气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教师课程执行力
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是指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有效实现课程目标的能力。根据省颁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精神,职业教育专业教师不仅要成为“知行合一”的双师型教师,要了解本专业课程所面向的职业技术发展前沿,以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更要具备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教学过程设计能力、教学结果评价能力,以及使每位学生都达到课程标准的教学管理能力等综合化能力。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提高,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是通过专家引领。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欠缺,又常常忙于教学事务,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投身于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这必然会影响他们对课程设计理念的理解。专家引领的主要形式有学术报告、现场指导、专题培训、结对帮扶等。
二是鼓励教师参与。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应是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引导和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可以培养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以及教学研究能力,而且可以使教师对教学内容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促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
三是提倡同伴合作。职业学校教师的同伴合作一方面可以在学校层面开展,让教师在外部强有力的专业引领下,就理解课程标准、确定关键目标、设计表现标准、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策略等进行广泛的协商,达成最大的共识。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可以专业为核心,采取建立跨校策略联盟的合作方式,与兄弟学校、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组成课程教学策略联盟,优势互补开发课程资源,如教材、教具、网络学习资源以及实习实训设施建设与配置等,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四是开展教学反思。反思是基于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的动力。基于标准的教学反思既可以是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思,也可以是对学期教学计划的整体反思,同时还可以是对课程标准本身进行的反思。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力量,也是完善教学行为的内在动力。基于标准的教学应该是在反思中应用标准和完善标准。
(二)提供多方面的专业支持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实施范式,如果在实施初期不给教师提供理论基础和操作程序,很多教师必然会感到茫然与不知所措,从而导致基于“个人标准”(人人都有自己理解的课程标准)教学的盛行。所以,要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必须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支持。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和专家要提供对课程标准的权威解释,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二是要为教师提供分析课程标准的方法、工具和资源,通过教育研究机构开发基于标准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和步骤,提供基于标准的教学计划模板和教学实践活动案例,编制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操作手册等,为教师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实施提供一定的程序参考。
(三)开发适合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以及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得以落实的重要因素。在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相适应的教学资源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针对课程标准开发系列学习资源,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选择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其二,教研部门有针对性地收集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案例,进行编辑、整理,供教师参考和借鉴。这样可帮助教师选择与自己教学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借鉴其中的教学经验,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思考。其三,教学资源开发要多样。教学资源有着丰富的内涵,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与形成课程的因素都属于教学资源的范畴。教学资源的开发不仅要利用校内资源,也要开发校外的教育资源。
(四)完善课程标准体系
课程标准本身的科学完善是基于标准教学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当前,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标准由于编制的时间较短,编制的经验缺乏,标准研究的基础不厚,使得专业课程标准可能会存在种种的不足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应继续加强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建设工作。[4]一要形成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体系。职业教育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都存在着一定(或较大)的差异,用同一标准要求,不仅不能使课程标准的内容具有普适性,而且会降低整体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针对此,可借鉴域外经验,积极开发适合不同层次和不同需要的系列化标准体系,如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资源开发标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设备设施配置标准、职业教育专业实习实训课程标准等,从而为教师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提供更多依据。二要建立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反馈与修正机制。职业教育课程具有与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带来的劳动力市场变化密切相关的特征,为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必须及时更新调整。为此,有必要形成一个不断修改和更新课程标准的长效机制,可常设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组织,加强与课程标准相配套的有关数据库的建设,持续跟踪实践一线的课程教学情况,及时总结课程实施中的经验教训,对课程标准进行完善、修正与发布。
总而言之,要消除从“标准研制”到“教学实施”的落差并非轻而易举,它既需要一线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提高,需要专家学者强有力的专业支持,也需要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提供配套的教学实施环境,以及需要课程标准自身的科学完善。可以期待的是,当职业教育的所有课程主体都能面对课程标准实施中的问题,共同探讨课程标准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时,课程标准与教学实施的一致性就能有效地实现。
【参考文献】
[1]崔允漷.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J].教育研究,2009(1).
[2]李锋.我国课程标准与教学实施一致性的现状、反思及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2(8).
[3]夏雪梅,崔允漷.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历史考察与现实追问[J].全球教育展望,2006(3).
实施标准 篇4
本次试点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 以强化标准实施补齐标准化全过程管理短板为目标, 在儿童家具、新材料等重点领域, 选择已发布实施3年以上的11项国家标准开展实施效果评价试点。通过试点, 一方面对具体标准的整体执行情况、技术内容、实施效果开展评价, 另一方面为研究建立评价方法、评价机制, 全面推进标准实施效果评价积累经验。
根据工作安排, 试点工作在国家标准委的统一部署下, 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承担具体组织工作。
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 篇5
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
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有一个名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这就是事关农业出路的“农业标准化”.加入WTO后,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一个焦点,就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可以说,农产品的标准就是打入国际市场的“金钥匙”、“通行证”.
作 者:剑良 向军 作者单位:刊 名:江苏农村经济英文刊名:JIANGSU RURAL ECONOMY年,卷(期):“”(8)分类号:F3关键词:
大学英语口试评价标准的实施 篇6
[关键词] 英语教学;口试测试;评价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213-1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口语测试与评价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学生虽然学习多年英语,但见到外国人却无法交流。然而,口试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是交流和沟通,而英语口试正是考查受试者运用英语作为一种交流思想的口头工具的效率和效果。
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了全面衡量学生的外语能力,进行口语能力测试与评价完全必要。基于此,本文拟从英语口语测试的分析为出发点,探讨英语口语评价标准的实施。口语评价的指导原则是评价活动应该是有计划的和持续性的,既与教学大纲目的相吻合,又与指导学习策略一致。
一、口试的特点
1.有一定的交际真实性,测试的内容和性是必须贴近真实生活的语言情景;2.评分更全面,教师除了可以听到语言外,其他非语言因素;3.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考官可以根據实际情况,适当增减问题;4.具有互动性和直接性。
二、口语测试的环境
轻松的环境是提高考试信度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口试时创造宽松的考试环境、创设和悦的考场气氛,以扫除他们的心理不安状态,鼓励他们大胆开口、引导考生答题。为了防止学生紧张和注意力分散,不要让学生看到教师所作的任何记录。老师在口试时始终保持赞同的表情有利于学生正常发挥水平。
三、英语口试的题型设计
口语测试的是使用外语的能力,实际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而非对问题看法的深度,因此口试试题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听力水平,在听力水平未充分发展前,口试试题还应做到尽量让每个人都有话可说,根据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设计合适的问题。常用的直接口试的题型有:
(一)提供材料让学生朗读。此测试项目目的在于检测学生的语音、语调,准确的语音和语调是熟练表达不可缺少的因素。
(二)描述。这种口试常用来测试考生组织概念,表达思想的能力,要求考生利用所提供的图片,中英文提示词,组织连贯合理的语段描述或叙述事物、人物或物件等。
(三)对话、讨论。教师事先设定场景,让两个以上学生配合完成对话或讨论,这种类型的考题要求考生尽可能是同一组的水平相当,避免因其中一人回答不上使考试无法继续,从而影响同伴的成绩。
(四)口头作文。根据日常生活或简单的社会问题提出一个可供考生自由发挥的话题,它主要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反应能力。
口试的评分方法包括两种:整体评分法和分项评分法。整体评分法又是指考官根据考生表现的整体情况或印象进行评分。分项评分法是指根据口头交际能力的构成把考生的表现分解成若干项,然后逐项评价考生的表现。英语口试的计分方法分五档。优秀:100-90分,良好89-90分,中等79-70分,及格69-60分,不及格59分以下,并以英语卷的20%记入总分。
整体评价法是根据老师对考生口语表达的内容和能力的总体印象,给一个等级或分数,这种方法主观因素相对大些,但效率高,口语测试要确保口试评分的信度,可以采取两名或两名以上老师共同评分,尽量降低单个老师可能出现的误差。
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测评也应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参与的背诵、朗读、对话、表演短剧、演唱等口语实践活动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一部分,使它们在学生学业评价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对学生语言学习起激励推动作用。形成性评价通过平时记录、评估表、等手段反馈学习的信息,以便教师调整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它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的教学格局,促进了学生与教师间的沟通和合作,极大的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
“口语交际能力测试方法与评价”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整体提高学生的口试、笔试成绩,其中最大的优点就是能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它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综合和分析学生日常的学习,了解学生的兴趣、知识、需求和能力。它不仅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而且也注重学生情感及行为能力的评价。使学生从日常的口语交际、从平时的学习中看到提高,从提高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英语口语交际等综合能力,使口试以及各级英语口试走向一条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并对大学英语教学起到积极的反拨作用,从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口语测试效度、信度和可操作性研究[J].外语界,2005,(4):66-76.
[2]韩宝成.语言测试:理论、实践与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47-52.
[3]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4]刘润清.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5]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我国物流标准化实施研究 篇7
物流标准化是整个物流发展的大趋势, 在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过程中, 开展物流标准化有助于更好地促进物流行业得以完善的基础, 我国开展物流标准化有着一定的必要性。首先, 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 社会各个部门的职能也在发生逐渐地变化, 每一个社会部门都承担起了社会发展所应该具有的职能, 且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了标准化的趋势。物流行业的标准化发展是适应社会分工精细化的重要表现。例如我国东北的金正物流和湖北的大道、山东的奔腾、四川金桥、山西三毛、西北卓昊共同联手建立上海壹米滴答供应管理有限公司, 将不同地区的物流行业规范化、标准化, 促进了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其次, 物流行业的标准化执行有助于更好地提升物流行业的质量, 将物流行业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都精细化、标准化进行处理, 更好地提升了整个物流行业的管理和服务质量;最后, 物流管理的标准化更好地降低了物流管理的成本, 减少了物流管理工作的损耗, 在执行标准化的管理工程中更好地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 减少管理成本。
二、物流标准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我国的物流行业一直呈现出一种零散管理的状态, 物流标准化管理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技术更新速度慢。
物流管理的标准化执行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 随着标准化工作的逐渐深入, 其要求的技术支持也需要不断的深入, 同样以壹米滴答为例子, 在2015年3月成立便开始了对各个系统的改造和升级, 在2015年10月开始了部分系统的试用阶段, 在试用之初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无疑是对标准化物流管理体系的一种挑战。在我国其他的物流行业中, 其在执行物流标准化的管理过程中都存在着这种技术壁垒的情况, 技术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物流管理的标准化执行。
(二) 我国物流标准化实行时间较晚。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对比, 我国物流行业的标准化执行时间相对较晚, 一些企业通过借鉴其他国家的物流标准化执行方案来进行我国物流的标准化管理。但是, 由于我国物流基础相对薄弱, 发展较晚, 企业内部的员工对于标准化的适应能力和运用能力不强, 这些问题在客观上阻碍了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开展。
(三) 现阶段物流标准化管理水平不高。
近年来, 我国的各个物流企业都在逐渐地向标准化靠拢, 或是几个大的物流企业联手打造标准化管理, 或是单个企业进行物流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研究。但是, 从实际情况来看, 物流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并不高, 尤其是在物流企业的内部管理上, 对于企业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管理、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管理等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使得物流行业标准化管理力度不到位, 体制不完善, 影响了物流标准化发展的脚步。
(四) 物流管理标准有待统一。
受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不同, 各个地区的标准化也需要加以区分, 但是在整个物流行业的管理上需要建立统一且有差异的管理模式, 彻底打破我国物流行业一盘散沙的状态。
三、物流标准化在我国实施的措施
为了更好地提升我国物流标准化的管理水平, 保证物流管理更加的标准化、规范化, 需要针对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 并给予改革意见, 对于一些优秀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要积极的借鉴, 更好地推动物流管理工作的标准化。
(一) 发挥既有优势。
对于我国的物流行业来说, 物流行业的标准化发展工作在存在问题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的优势, 我国物流行业要积极地利用这些优势, 进行更好的标准化管理。比如我国物流行业不仅仅注重内部的规范和标准化管理, 同时还在进行相应的外部联合管理, 一些物流企业还从其他国家或者是地区借鉴优秀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 展现了标准化管理的能力。针对这些物流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研究, 我国应该继续发挥这些优势, 展现出强烈的洞察力。
(二) 实现信息技术革新。
在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地体现出技术更新的重要性, 即在开展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将技术的更新放在首位, 以技术更新支持带动物流管理的标准化管理, 比如可以建立标准化的技术管理模式, 在发货、返货、付货等各种货物的管理上集中体现出技术支持。
(三) 建立高标准的管理模式。
在我国的物流标准化管理起步相对晚的前提下, 要集中体现出高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标准。比如, 企业可以依据当地或者是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 开展标准化管理, 在不同的部分进行不同程度的管理, 进行有效的分层、分区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建立。
(四) 建立统一化的衡量标准。
结合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 建立服务质量高、发货速度快、货物损坏程度低等管理标准, 将这些标准有效地运用到不同的物流公司中, 进而展现出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标准性。
(五) 加强物流人员管理, 优化内部监督。
物流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管理不仅仅体现着对于制度和体制的管理, 更体现出对人的管理, 要强化内部监督, 完善内部管理体制, 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将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融入各个部门中, 以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为基础。例如, 我国在物流管理的时候要积极地推进人才战略, 引进相应的物流管理和服务人才, 并对人才进行监督和管理, 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建立良好的服务管理体制, 等等。
四、总结
在物流标准化管理优化的过程中, 要积极地进行改革和转变, 提升物流管理工作的工作能力, 建立完善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 积极提升我国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 更好地发挥物流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优势。
摘要:所谓物流的标准化是指我国物流行业所涉及到的运输、存储及相关装卸等内容为基础而进行的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模式运用。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 物流行业的标准化措施正在执行, 一系列行业标准化规则在不断的运用, 但从目前我国物流标准化实施情况来说, 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需要结合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实际情况进行解决, 进而更好地优化物流行业。
关键词:物流标准化,物流行业,运输方式
参考文献
[1]吴潇.我国物流标准化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 2014.11.
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研究 篇8
1 南宁市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现状
1.1 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成效显著
1.1.1 参与标准研制成果丰硕
近年来,南宁市的企业参与制(修)订标准数量不断提高(见表1),优势产业产品采标率达88.9%。其中:由企业主导编写的2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和3项广西地方标准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重要技术标准奖励。
1.1.2 品牌兴企工作成效显著
技术标准战略是企业打造品牌的最基础性工作,并成为衡量其品牌价值的核心因素。近几年来,南宁市拥有的名牌产品数量逐年提升(见表2),约占全区名牌产品总量的20%。名牌企业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其中2010年达到15%。
1.1.3 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得到有效夯实
目前,南宁市企业实施重点发展产业的技术创新项目达109项。全市共有6家企业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1家企业通过良好农业规范(GAP)确认。建成了11个国家、自治区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公司+基地+标准化养殖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得到普遍推广,示范效益显著(以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良圻原种猪场为例,良圻猪场与其他公司的生产效率比较见表3)。
1.1.4 技术标准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南宁市按照《南宁市技术标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案》,共培训政府部门干部、企业管理人员、企业技术人员和标准工作人员8 000多人次,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充实到企业技术标准人才队伍当中。特别是通过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编印培训专用书、采用技术标准远程教育培训等方式,为企业培训技术标准骨干2 000多人,有效地提高了企业标准人才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1.2 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1.2.1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主体。但目前南宁市的企业未能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缺乏参与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的主动性和参加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
1.2.1. 1 企业对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认识不足
首先,南宁市相当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未能充分认识到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重要性,特别是受“政府包办”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方式的影响,认为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是国家的事,是大企业的事,因此参与标准化活动的主动性和实际投入很有限,参与制定地方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热情低,能力差。其次,一些企业忽略了技术标准在实施名牌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意识到企业标准化是名牌战略的重要支撑,因而往往把技术标准排斥于品牌战略之外。再次,一些企业未设有企业标准化管理机构,兼职标准化管理人员缺乏,专职标准化管理人员更是少之甚少。第四,未能建立和完善以技术标准为主,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没能建立以科技研发、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技术标准体系,更是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标准领军企业。“不按标准生产”和“无标生产”的现象仍然一定程度地存在。
1.2.1. 2 企业标准化人才相对匮乏
南宁市的中小企业量大面广,企业规模小,档次低,发展慢,难以依靠提供高薪、高福利来吸引人才,使企业内部懂标准、用标准、制定标准的人才少之又少。同时,企业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从管理人员到员工整体素质偏低,特别是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企业标准化人才更是少之甚少。
1.2.2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机制不完善
2004年,南宁市出台了《南宁市标准化工作扶持办法(暂行)》,制定了对参与标准化工作企业的优惠及奖励政策。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操作规范,政府制定的政策引导机制无法落到实处,从而制约了企业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积极性。另外,南宁市的企业在标准研制推广方面往往采取单打独斗的方式,企业间缺乏沟通协作,以致没有建立技术标准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没有形成技术标准联盟建设。
1.2.3 缺乏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专项工作经费
制定标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每个阶段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费的匮乏直接影响标准质量水平,影响技术标准战略实施进程。目前,南宁市财政尚未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技术标准战略工作,以致此项工程向纵深推进的难度很大;企业对标准化工作的投入偏少,多数企业没有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技术创新、标准研制和标准修订等工作。
2 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对策探讨
2.1 强化主体意识,发挥企业实施标准技术战略的主体作用
2.1.1 增强标准化意识,确立主导地位
首先,企业领导要增强标准化意识,充分认识到技术实力才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重视和支持企业标准化工作。其次,要提高全体员工的标准化意识,营造良好的标准化氛围。要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将技术标准战略纳入企业品牌战略中,并确立主导地位,发挥技术标准战略推动品牌向上长久发展的作用。
2.1.2 完善组织机构,实现科学管理
由企业最高领导者牵头,设立具有高度领导地位的技术标准化管理组织,切实做到管理机构高效化,管理工作计划化,管理技术标准化,建立一整套符合生产活动规律的科学管理制度,制定一系列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要设立标准化专(兼)职机构,配备专(兼)职标准化人员,努力做好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考核检查等工作,使标准化工作在组织机构上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
2.1.3 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技术水平
企业要加大技术和标准研发方面的投入,借助技术标准战略实施过程中对企业提供的各项支持,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要鼓励企业特别是技术创新优势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标准研制的技术基础。要加大对标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一批与企业标准化工作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为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提供智力支持。要加大对实施标准技术战略的资金投入,特别是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标准化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出资制(修)订各级各类标准,不断提高技术标准研发的投入在企业研发投入中的比例。
2.2 注重人才培养,提供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人才保证
2.2.1 加大全员培训力度
企业要加大对人才培训经费的投入,为培养标准化人才提供最便利的条件。制定系统的标准化人才培训规划,定期针对全体员工开展技术标准化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特别是要提高企业标准化人员、产品质量检验人员和企业标准体系内审员参加培训的覆盖率。
2.2.2 为人才成长提供平台
企业要努力为人才提供展示能力的平台,积极创建吸引标准化人才的有利环境,注重配备熟悉技术、业务的高中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承担企业的标准化工作。要让标准化人员投身于企业的重要和关键技术工作中去锻炼,积极参与企业标准的制定。
2.2.3 优化企业人才结构
标准化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既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又要掌握横向的标准化知识。企业要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市场开拓创新能力、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优秀企业人才,充实到企业标准化人才队伍当中。同时,应鼓励企业标准化岗位人员积极参加继续学历教育和专业资格考试及职称晋升,提升其学历和职业(执业)层次。
2.3 完善标准体系,夯实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技术基础
2.3.1 主动加强企业标准化建设
企业要主动加强标准化建设,从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实现全过程的标准化,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要自觉遵守相关标准化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积极参与各类标准的制定,特别是制定高于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争取更多的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话语权和主动权。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全面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要以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榜样企业的典型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广应用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经营效率的标准化技术,并逐步建立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
2.3.2 提升企业标准研制能力
企业要加大技术标准创新和先进技术标准的研制力度,全面提升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水平。中小型企业虽然一开始很难直接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但也应该积极参与,这样既可以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和标准的要求,还可以使自身具有独创性的技术专利有机会被制定为标准。同时,企业应借助南宁市人民政府重点扶持铝加工、机械与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业等重点发展产业的机会,多与政府标准化部门和行业协会沟通,及时了解这些重点产业标准化的信息,争取在第一时间加入到标准制(修)订队伍中来,加快建立以氧化铝、电解铝、氧化锑、蔗糖深加工与甘蔗收割机械等产品为主导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技术标准体系,使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能更多地反映出广西首府主要产业的技术优势和特点,从而建立适应地域经济、产业发展要求的标准研究机制,在主要产业中拥有一批技术领先的并具有核心技术的技术标准,增强全市主导特色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2.3.3 提高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的水平
企业应该加强对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研究,积极跟踪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结合实际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具备技术优势的大中型企业应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活动,参加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把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我知识产权糅合到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中,使自己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标准领军企业,掌握行业话语权,抢占行业发展的制高点。
2.4 加强交流合作,拓宽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有效途径
企业要不断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多渠道运用技术资源的能力。要依托南宁市每年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商贸洽谈会的契机,加大与东盟各国的技术标准的交流与合作,并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的科技力量和企业间的合作,加强技术标准联盟建设,形成资源整合和优化升级,推动技术标准战略实施。通过依靠合作与联盟,提高行业技术标准水平,增强技术竞争力,减少制定和推广标准的阻碍。
2.5 充分利用资源,激发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包括政策倾斜、技术引导、资金扶持、产业联盟、标准组织等一系列措施,借用公共资源,弥补企业自身投入经费不足的缺陷。争取参与国家组织实施的重大科技项目,丰富其技术经验,提升其技术水平,形成优势产业和重点领域的具有竞争力的技术标准。同时,要紧密结合“质量兴市”战略的实施,有效运用政府部门建立的技术标准工作激励机制,争取政府资助、奖励和表彰,有力激发企业开展技术标准研究及将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工作热情。
3 结语
技术标准战略是企业科学管理和发展的基石,关系到南宁市科技、产业、贸易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及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成败。通过实施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参与的技术标准战略,必将促使企业的自主创新成果纳入标准体系,促进全市科技成果的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使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更多体现首府技术特点和优势,以技术触动市场脉搏,促进企业品牌建设,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长远发展,从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中争取一个有利的位置。
参考文献
[1]南宁市人民政府.南宁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方案(2009—2012年) [Z].2009.
实施标准 篇9
据《中国食品质量报》报道,近日,重庆市质监局传出消息,经过长时间的公开征求意见,重庆市《泡椒凤爪(翅)》地方标准正式出台实施。
该标准重点规范了凡是以鸡爪(翅)为主要原料的泡椒凤爪,鸡爪净含量不能低于产品包装总质量的80%。同时对控制卫生、加大食品安全管理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在制作流程上至少要经过分割处理、煮制、泡制、包装等4道工序。该标准还规定,泡椒凤爪的食盐含量应低于总质量的5%;在符合本标准规定的贮存条件下,包装完好的产品保质期最长为6个月;在外包装上,必须注明产品名称、制造者名称和地址、产品标准号、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等。
首个美丽乡村地方标准将实施 篇10
在总结提炼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中国首个美丽乡村省级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将于4月6日起正式实施。该《规范》由安吉县政府、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等6家单位共同起草, 省质监局批准发布, 旨在将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成果进行标准转化和推广。
《美丽乡村建设规范》规范性引用了新农村建设现有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21项, 并对经济、环境保护、安全等基本指标进行统一规范和量化, 共涉及相关指标36项。规范共有11个章节, 主要框架分成基本要求、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社会精神文化建设、组织建设与常态化管理7个部分, 使得美丽乡村建设从一个宏观的方向性概念转化为可操作性的工作实践, 确保美丽乡村建有方向、评有标准、管有办法。
实施运行系统分析探索标准化模式 篇11
近几年来,很多企业在现场安全管理方面推行"5S"活动、"定置管理"、挂牌管理、日常安检考核等一系列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但在实施运行过程中,仍有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事故,为防止事故的发生,推进车间现场文明生产水平及整洁度,规范班组的安全考核,细化考核标准,用"标准化作业"说话,减少考核管理的随意性,促进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业不刻意追求某种模式,应坚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立足于如何规范人的日常作业行为,并注重效果,探索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标准化作业模式。
推行标准化作业,减少违章现象,应编制并印发《安全文明生产现场管理标准》学习小册子,标准的内容应有如下9个内容:"5S"标准、"定置管理"标准、劳动保护工具穿戴标准、班组管理标准、定员定量标准、作业操作程序标准、电气设备维护管理标准、责任区卫生标准、定置管理图表标准。对每个车间班、组长以上人员进行广泛的准化作业的主要内容及编制,标准化作业的推进方法和手段,前五项标准可编为通用标准,后四项标准应根据各班组工序的实际来编制。先试点一个车间后,成功地摸索出标准化作业的经验,为其它车间提供良好的借鉴样板,通用标准有:1、"5S"标准内容:整理———与生产无关物品一律不放现场;整顿———生产所需物品以当班生产所需定量,物品、工具按分类排放,按定置管理执行;清扫———对工作场所的物品、设备、地面勤打扫,现场无拉圾,工房内外及设施设备干净整洁,地面、门窗、墙面、物品干净,达到无蜘蛛网、粉尘、油污、脏物;清洁———生产过程中保持维护前三项;素养———熟悉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无"三违"。设备管理做到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懂设备结构、懂设备原理、懂设备性能、懂工艺流程,熟知消防知识,会报警、会灭火。2、"定置管理"标准:A区放与生产操作最紧密的物品,直接使用的工具物料;B区放与生产操作较紧密的物品,原材料、待用品;C区放辅助物品、清洁工具;D区放与生产操作不紧密的物品、工具柜。并要有划分区域,有区域标志和区域线,定置图上墙规范清楚。3、劳动护具穿戴标准;上班须正确整齐穿戴工厂发放的劳动保护具;劳动护具无破损,如破损须及时缝补或更换;保持劳保护具的整洁。4、班组管理标准:①班组安全机构,有考核管理制度。②有"5S"、定置管理制度、设备保养制度。③安全、质量活动原始记录、台帐及《设备检点表》等记录规范,不提前或推迟记录。5、定员定量标准:应有工序名称、危险等级、三级巡回检查等操作程序标准。6、作业操作程序标准。7、电气设备维护保养标准。8、责任区卫生标准。9、定置管理图表标准。9项标准按班组不同分别制定,适用于本班组及职工。推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两个方面的难点:一是如何把现场管理中的"5S"活动、定置管理、电气设备巡检表记录、安全优秀班组考核、累进计奖等一系列做法纳入到标准化作业,落实到人。在作业标准中引入"工艺管理制度"和"一图两表三点"(定置管理图、三级巡回检查表、安全检查表、事故危险点、尘毒危险点、安全第一监控点),来确定标准化作业的模式。新的模式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以产品标准为核心,以技术标准为主体,让职工知道按什么标准来做,做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在过程控制中按标准须知些什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当发现产品、工作质量不合格准时,能主动采取措施中止或高速所做的工作,使职工能够始终处于"自我控制"状态,规范职工行为,杜绝违章作业,从而也满足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对环境过程控制的要求。
标准化作业模式是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方法,推出班组的自主管理,可避免诱发事故的人为因素,抑制违章,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切实清除各种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我们有理由相信,推行安全标准化管理,必将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
《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实施 篇12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 2010年4月15日, 《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正式施行。这不仅填补了我国消防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空白, 同时也对保护消防员的安全与健康给予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对于促进消防队伍健康持续发展, 提高战斗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的特点
在贯彻实施这一标准前, 我们应首先对于它的特点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对于此标准的贯彻施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适用范围广。标准在制定过程中, 充分考虑了消防员这个特殊职业人群与一般职业人员的共性及其自身特点和我国消防队伍的体制特点, 同时引用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等18个现行职业安全与健康方面的标准, 不但对现役消防部队官兵适用, 对地方政府专职消防队、企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的消防员、合同制消防员和志愿者消防员也适用, 可以说, 这个标准适用于所有从事消防员职业的人。
系统性强。首先, 标准规定了消防员职业健康条件、监护、管理、保障、促进、评估, 以及对消防员的体格标准, 健康检查的种类、指标和方法, 防护装备的配备、管理和使用, 医疗卫生服务内容、环境及设施, 各种职业伤害和疾病的预防, 健康评估的形式和内容等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其次, 该标准强调了消防职业健康管理机构的系统性, 国家、省、市等各级消防组织都要设立职业健康管理机构, 由消防组织的最高管理者统一负责职业健康的管理工作, 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部门领导、高层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和消防员等6个层面的人员共同组成管理机构并各司其职, 确保对消防员职业健康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控制。
再次, 消防员职业健康实行的是计划性、程序化管理, 各级消防组织要有针对性地设立健康管理目标和指标, 按照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检查、监督、评价计划进行分阶段实施。健康档案等文件的归档、入库、移出、销毁、借阅利用等都要严格按照病案管理的要求和程序执行。
科学程度高。标准强调了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的双重重要性。在职业健康条件中, 除符合《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外, 还针对消防员的职业特点规定了头颈部及人体外形适于穿着和有效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呼吸面罩吻合试验合格2项专项检查内容, 并详细列出了不适合消防员工作的各种情况。该标准针对我国消防投入相对不足, 需要依靠消防员的年轻化弥补总体装备水平不高的实际, 在体格方面的要求相对严格, 基本高于国外同类标准。在运行模式上体现了持续改进的思想, 通过评估、干预、再评估的螺旋式上升运行模式, 在定期评估或事故评估中发现问题, 进而提出响应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干预, 对干预效果进行再评估, 并进一步改善干预措施, 实现各级消防组织对职业危害控制措施的持续改进。
实施《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的意义
有助于促进消防队伍训练和灭火救援的科学化
标准中规定的体能测试包括了6大类、15个项目的基础指标测试和体能测试。基础指标测试项目可以有效检验消防员的力量、柔韧性、爆发力、平衡能力和心肺功能, 体能测试可以全面了解消防员身体机能和健康状况, 通过这些测试不但可以判断受试人员是否可以从事消防员职业, 也可以指导消防队伍调整消防员营养结构、训练重点和训练强度, 科学地提高消防员的体质水平。基础指标的测试方法包含了运动生理学的内容, 对科学地开展训练、避免训练损伤有积极促进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另外, 常见有毒气体检测方法对科学实施抢险救援、防化洗消都有指导作用。
有助于促进消防队伍个人防护装备建设
标准规定了侦检装备、洗消装备、基本个人防护装备和个人特种防护装备4大类、60种消防职业危害防护装备的配备和使用, 对防护装备的性能和应达到的标准都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测氧仪、气体检测管装置、便携式气相色谱仪等侦检器材是目前消防装备配备标准中所没有的, 这对完善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标准, 优化消防装备建设, 指导消防员更好地做好安全防护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 在实际工作中, 个人防护装备的领用登记和报废还存在制度不健全、落实不严格等问题, 防护装备使用时间和次数记录不清, 甚至一些长期不检测标定或超过使用年限, 达不到防护要求的装备仍在服役使用。标准中明确要求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护装备的领用登记、清查、使用、维护、保养、报废等管理制度, 可以有效推动消防员防护装备的补入退出, 保证防护装备的防护性能。
有助于提高消防员的健康水平
标准充分地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在上岗前实施健康准入制度, 体格、心理、体能均合格且没有消防职业禁忌症的人员才能从事消防员职业;在灭火救援行动中做好各项安全防护, 要求对作业场所进行侦察检测, 并做好个人安全防护, 以减少接触职业危害的机会和程度;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促进, 促使消防员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消防员在岗期间, 要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应急健康检查、心理测验、体能测试、职业健康定期评估、职业危害事故评估, 以达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及时消除职业病的目的;在消防员发生职业健康损害后, 要安排诊治, 组织休假和疗养, 实施心理咨询、疏导和诊治, 通过积极的治疗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健康危害。通过有效实施多级预防措施, 实现对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传染病、心理与精神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体现了“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理念, 有助于提高消防员的健康水平。
有助于提高消防员的工作积极性
我国消防队伍是公安现役消防队、地方政府专职消防队、单位专职消防队、合同制消防队、志愿者消防队等多种形式并存的消防队伍, 装备水平、保障方式和标准不一, 特别是消防员离岗后显现出的职业病在治疗中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首次将消防员作为重点人群纳入职业健康保护的范畴, 统一了各种形式消防队伍职业危害的保障标准。它的贯彻实施可以有效消除消防员的后顾之忧, 提高消防员的工作积极性, 保持消防员队伍特别是专职消防队、合同制消防队、志愿者消防队的稳定。标准中提出的消防员职业健康、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危害防护装备、职业健康档案等概念性术语, 也会随着标准的贯彻实施变为政府、社会关爱消防员的实际行动和措施, 从而带动中国消防事业、消防员队伍的和谐、健康发展。
贯彻落实《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应把握要点
加大宣贯力度
贯彻落实好《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 必须在各消防队伍和全社会建立一套完善的消防员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体系中涉及到各级消防组织的有关职能部门, 全体消防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和参加一线灭火救援的消防员, 各级地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 以及社会医疗单位等。必须让体系中所有单位和人员都了解标准、掌握标准, 熟悉自己的职能任务、工作程序和方法, 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协作机制, 完善装备配备标准、改进训练方法、规范灭火救援程序、增强消防员安全健康意识。因此, 要加大《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的宣贯力度, 通过全方位、多形式的宣传, 让标准深入人心, 并转化为贯彻执行标准的自觉行动。
加快试点进度
美国于1970年12月颁布了《职业安全与健康法》, 设立了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经过了近40年的努力, 才逐步完善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 企业和职工安全健康意识逐渐增强, 职业场所伤亡率降低了65%, 职业伤害和疾病率减少了42%。而我国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化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刚刚起步, 消防员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更处于摸索试行的初级阶段。要使《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尽早尽快地发挥作用, 最大限度地减少消防员伤亡率, 有效控制职业危害和职业病人数, 就必须采取以点带面的形式寻求跨越式发展。因此, 必须加快标准贯彻实施的试点进度, 通过不同形式、不同侧重的试点, 不断总结经验、健全制度、完善机制, 从而带动消防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全面展开。
加强指导交流
消防员所受到的职业危害是综合性的职业危害, 主要是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和烟雾粉尘的危害, 噪声、高温、寒冷等有害物理因素危害, 大运动量导致的肌肉、骨骼损害, 以及黑暗、高空、恐惧等造成的心理损害, 是多种职业劳动者所受危害的集合。其他职业的健康安全管理已经开展了很多年, 积累了一些经验, 加强与各行业的相互交流, 借鉴其他行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 可以有效提高贯彻落实《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的针对性和工作效率。
注重体系建立
消防员职业健康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贯彻实施《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应注重管理体系的建立。主要包括制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规定工作原则、安全责任和绩效目标等;完善所适用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建立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健康检查机构和健康安全委员会等协商机构, 明确工作方案和程序;加强安全防护装备配备并达到标准要求, 在事故灾害现场正确使用各种防护装备;开展职业健康安全教育与培训, 提高消防员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和能力;加强灭火救援现场的安全指导, 确保消防员能及时获得建筑图纸或信息、生产工艺流程、危险物质数据资料等;妥善管理消防员职业健康检查记录、评估报告等资料, 保证其真实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实施标准】推荐阅读:
实施标准化10-16
实施方案标准文本07-12
安全检查实施量化标准07-14
六个标准实施方案08-19
标准规范实施方案08-23
标准化机务实施方案07-03
安全管理标准实施方案10-17
标准化推进年实施方案05-15
隧道洞口标准化管理实施办法08-16
关于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