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2024-06-17

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精选12篇)

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篇1

明确企业的社会责任意义重大。

企业社会责任的明确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除通过增加投资, 新增项目, 扩大就业外, 最重要的是提倡各企业科学安排劳动力, 扩大就业门路, 创造不减员而能增效的经验, 尽量减少把人员推向社会而加大就业压力。

企业社会责任的明确有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对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通过技术革新可首先减少生产活动各个环节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 同时也可以降低能耗, 节约资源, 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从而使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缓解贫富差距, 消除社会不安定的隐患。一方面, 大中型企业可集中资本优势、管理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对贫困地区的资源进行开发, 既可扩展自己的生产和经营, 获得新的增长点, 又可弥补贫困地区资金的不足, 解决当地劳动力和资源闲置的问题, 帮助当地脱贫致富。

为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我们应当旗帜鲜明地落实企业社会责任。除了明确要求企业“关心与维护企业股东之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还应当设计一套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可行的制度安排。

首先, 企业应该承担并履行好经济责任, 为极大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 为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最直接地说就是盈利, 尽可能扩大销售, 降低成本, 正确决策, 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其次, 企业在遵纪守法方面作出表率, 遵守所有的法律、法规, 包括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法和劳动保护法。完成所有的合同义务, 带头诚信经营, 合法经营, 承兑保修允诺。带动企业的雇员、企业所在的社区等共同遵纪守法, 共建法治社会。

再次, 伦理责任是社会对企业的期望, 企业应努力使社会不遭受自己的运营活动、产品及服务的消极影响。加速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大力发展绿色企业, 增大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 为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定尽职尽责。

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篇2

——消极反应模式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提出差不多有一百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的美国。而自这一问题一提出就伴随着争论,不同的学派各持己见。支持者认为,企业是一个社会性的组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长期的自我利益。反对者则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超越了企业的基本功能,降低了企业的效率,侵犯了股东和投资人的权益。于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模式被大致分为了从消极对抗到积极主动的三种类型,即对抗模式、消极反应模式、统一型责任模式。下面便来具体介绍一下企业的消极反应模式。

消极反应模式的企业缺乏自觉的社会责任意识,对社会责任敬而远之,但迫于压力也能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但是却不能像统一型责任模式下的企业一样自觉地承担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以及对所有利益相关者承担道义上的责任。事实证明,固守在这种模式下的企业只能自食其果。

日本三菱汽车公司早在1917年就作为日本首家批量生产汽车的公司问世独立出来,成为日本汽车行业中最年轻的汽车制造公司,并且以其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生产出的轿车频频获奖。然而发生在2002年的一起交通事故却成为了其逐渐没落的导火索。

2002年1月10日,一辆正在横滨行驶的带拖车的三菱卡车,一个车轮突然离开车体,击中了路边一位29岁的妇女。这位妇女当场死亡,身边的2个孩子也不同程度地受伤。在事故调查的过程中,三菱公司指责事故的原因是不当的车辆保养,但经过仔细的调查,权威机构认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三菱公司重型卡车的车轴存在缺陷,使车在运动中造成车轮脱离。据日本警方调查,三菱高层领导知道自家生产的大型车辆的离合器系统经常出故障,零部件有问题,但依然决定不向主管单位国土交通省报告。只是简单地采取召回免费检修、修理等必要措施。后来,该公司领导担心车辆质量问题隐瞒不报的事件暴露,干脆下令终止了给用户维修的业务。结果三菱公司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警方逮捕了三菱卡车子公司前任董事长以及前任总经理等相关责任人。三菱汽车当天股价也下跌了5.1%。其5月份的新车销售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6.3%,政府也对其进行了“封杀”。

三菱公司不仅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保证质量,而且在问题出现后也没有主动承认错误,反而公布虚假报告,使社会对其信任度降到谷底。虽然三菱在发现汽车零部件有质量问题后自觉对车辆进行免费检修及维修,但是它对生命安全的漠视以及对承担社会责任的忽视仍然导致了其自身的光辉不再。如此可见,企业如果只遵循消极反应模式,到最后只能自食其恶果。

安利日用品有限公司成立10年以来,积极投身于中国的公益事业,参与实施了1100余项公益活动,累计投入人民币1.2亿元;可口可乐自1993年开始,加入了“希望工程”的行列„„像这种积极承担责任的企业必然能带来公司的高绩效。

让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篇3

政府督导企业社会责任

社会问题的管理者当然是各级政府。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没有政府的督导,必将缺乏强而有力的保障。在企业践行社会责任中,政府扮演着倡导、督促、引导的重要角色。必须做好两件大事:

一是制定政策法规。法律法规和各类政策措施是政府管理社会的最重要手段,它集中体现了政府倡导什么?反对什么?是社会所有自然人、法人和全体公民的最低行为底限。企业社会责任理应是法律法规管理的重要范畴。因此,一方面要制定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强制性法律法规和要求,如企业所得税法、环境保护法、公司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保护法以及五险一金政策等等。通过强制性法律法规规范,让企业不良行为“不敢为”。另一方面要制定和完善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激励性政策法规,引导企业提高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让企业不良行为“不愿为”。

但现实中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偷税漏税、短斤少两、事故频发、拖发薪金等行为仍然普遍存在。这一方面说明,法律法规中强制性措施缺少震慑力;另一方面我们在法律法规制定的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缺少很好的逻辑衔接,让企业有空子可钻,为其逃避社会责任提供了条件。我们的政策法规中对于企业强制性社会责任规范多,而激励性政策法规偏少,而且手续繁,降低了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的兴趣。

二是加强监管执法。企业作为经济组织,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本无可厚非,而要履行社会责任总是会有付出,这种付出往往还以看不到回报的方式出现,这必然会增大企业的运行成本。因此,许多企业在成长发展阶段,内心深处总是希望社会责任的付出越少越好。总是希望以最少的代价逃避自己的社会责任。因此,偷税漏税、污水乱排、浪费资源等现象总是禁而不止,有的甚至铤而走险。除此之外,政府监管不力、监管缺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说起来重要、做起次要、利益相关时不要的现象普遍存在,是许多企业逃避社会责任、顶风而行的重要原因。要抓好政府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管工作,首先是各级政府、各级领导要牢固地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强烈意识;其次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第三要建立起科学的有利于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政绩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履行社会责任的权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逐步由强制性向自发性、自觉性方向转变,变要我为,为我要为。

自觉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企业社会责任首先在企业。没有企业的努力,企业社会责任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现实中普遍认为企业只要创造出经济效益,实现了利润最大化的第一要务就实现了它的社会责任。至于其他社会责任,则是有能力就做,没能力就不做,甚至有能力也尽量不做。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企业已经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他们不仅是经济活动中的经营主体,同时更是社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此,企业除了要履行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外,自觉履行其他社会责任也已经成为必然。

企业自觉践行社会责任必须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必须加强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科学发展观的培训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企业作为法人组织、社会公民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充分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对于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把企业社会责任的付出作为一种投资,把责任转化为资本加以珍爱和宏扬,使之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要加强对企业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强化社会责任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普及,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履行社会责任法制观念。三是把企业社会责任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并作为重要内容,同时研究、同时规划、同时部署、同时实施、同时考核。

社会互动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细胞,是社会公民、法人组织,存在于社会之中,企业的言行理应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同时也必然受到来自社会舆论和社会公众的关注。因此,没有社会公众的参与,就无法营造企业社会责任的舆论环境和提供灵活多样的对话帮促机制。

推进社会互动需要加强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大社会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力度,及时褒扬履行社会责任突出的企业、及时曝光企业履责不良行为,并把曝光不良行为作为舆论重中之中,形成强大的舆论环境;二是要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到关注企业社会责任行动中来,建立起鼓励普通群众参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机制,让企业不良行为如过街之鼠,人人喊打;三要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等群众组织或中介组织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要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督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让“三鹿奶粉”这类似的企业感受到不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带来的严重后果,使之不能为。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企业社会责任的任务繁重而紧迫。形成政府督导、企业践行、社会互动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局面,需要我们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

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篇4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都是在20世纪发展起来的企业理论。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在这样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深刻变革中, 传统的主流企业理论受到质疑, 而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都来源于对主流企业理论的挑战和批判。二者具有相同的时代背景和类似的理论背景, 在主要观点的阐述上, 二者也极其地类似, 利益相关者历来坚持企业与雇员、顾客、供应商和所属社区等都存在一定的利害关系, 企业在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其相互利益, 清晰地指明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对象及相关责任;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认为企业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考虑问题, 改变过去那种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增加股东利益的狭隘看法, 两种理论都考虑到了其与整个社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所以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利益相关者理论能够为企业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提供一个很好的视角。

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 可以用企业责任同心圆模型来表述。同心圆内圈:严格按照QS、FGMP、HACCP等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产品, 以及企业必须为此提供的相应的生产条件和环境。同心圆中圈:经营道德、信誉、公众形象等社会责任的承担。同心圆外圈:今后将承担的新出现的和已经存在但目前未明确的责任, 以广泛投入改善社会环境的行动, 如提供就业机会, 解决贫困问题等。具体见图1。

一、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

1.政府监管不力

目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不完善, 主要表现为各部门之间协调性差、部门利益化、监管效率低等问题。尽管我国发布的涉及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很多, 但这些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和协调性都很差。与数量众多的法律规范相比, 相关部门却没有构成一个有规则的系统。相反, 由于当时立法的部门化, 造成了监管权力的分割和监管标准的混乱, 甚至是某些环节上的监管缺位。不难发现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运行的过程中, 不但存在职能交叉的问题, 同时还缺乏一个安全执法的权威主体。目前, 包括工商、卫生、海关、公安、质量监督、环保、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9个部门都对食品安全负有监管职能, 但这些部门都只负责食品生产链条中的某一环节。这种多头管理体制, 就造成了执法的盲点, 不仅增加了监管成本, 还容易给不法分子钻空子, 大大削弱了食品监管的有效性。

2.信息不对称

所谓非对称信息是指从事交易活动的一方和交易对方 (在获得信息方面) 并不是处于同一地位, 而是被忽视或不能得到一些信息, 而通常情况下, 这些信息对签订合同和做出购买决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食品消费市场就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表现为生产商知道自己的产品质量, 却故意对消费者隐瞒不利的信息, 以次充好, 使消费者无法获得全部的商品信息或无法认证所获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以食品包装盒上的标签为例, “无糖产品”不标示糖的含量, 却标出含有的维生素种类和含量, 打着“低脂”、“低糖”和“高钙”旗号的食品, 却并没有标示这些成分的含量到底是多少, 即使厂商将以上列举信息全部提供, 但鉴于国内没有统一认证合格产品标签的专门机构, 标签上的信息是否可靠也没有任何保障。

国内食品相关法律的内容不严密, 而且实行法规不强制施行的推荐性标准, 厂家冲破道德底线的风险很低, 却获利丰厚。使得企业一味追求利润的“经济人”本性充分发挥, 不但危及消费者安全, 甚至在国际市场上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机, 令中国生产出口的大批食品备受质疑, 严重影响了国际贸易。

3.市场的成熟度制约

西方学者在营销学领域已经提出了五大营销哲学:生产理念、产品理念、推销理念、市场营销理念和社会营销理念。这五种理念都是在特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定的营销环境下诞生的, 不同的营销理念决定了企业不同的营销行为。前三种理念都是以企业利润为主导, 忽视了消费者利益, 这些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经营理念正在慢慢被时代所淘汰。在消费者具有绝对选择权的今天, 企业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必然要以市场营销理念为基础, 即以客户利益为中心, 实现双赢。

目前我国国内市场管理混乱, 某些企业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把伪劣商品推销给顾客, 使得整个行业陷入被动、艰难的局面, 不难看出, 国内整个食品行业还处在推销阶段, 或称之为伪营销阶段, 市场的成熟度不够, 使得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营销理念无法在企业中全面贯彻, 那些被利益诱惑的黑心商人, 连最基本的保障客户生命安全都做不到, 更不用谈肩负起振兴中国食品行业的重任。

二、中国食品企业强化社会责任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

中国人常说: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食品, 是人类健康存活, 繁衍生息的最根本保障。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来源于对人类生命权利的尊重, 食品安全状况更是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中国食品企业强化社会责任, 主要有以下几项重大意义:

1.生命权利。食品企业如果不能做到最基本的食品安全, 那么食品安全的负外部性就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健康甚至生命。由于人类赖以生存的食品安全问题无法解决, 可能会因为疾病的传播而造成社会的恐慌, 乃至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 后果十分严重。

2.经济责任。经济责任是企业的基本功能, 大部分研究表明, 企业高度重视社会责任的商业行为和企业商业绩效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的关系。承担社会责任符合公众对食品企业的期望,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并最终给企业带来利益。

3.道德义务。企业不仅是经济人, 更是社会人,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道德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 商业伦理和道德先于利润, 即企业首先需要具备道德人格, 承担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做合格的社会公民。而随着广大社会公民对社会的回馈不断累积, 整个社会条件的进步和改善, 最终会有益于每一位社会成员, 包括作为社会公民的企业。

4.资源约束。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本观点,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 必须倚赖周围每一位投资者各种形式的投资。食品企业也不例外, 在产品的生产经营过程中, 食品企业占有和处置了社会大部分的农产品资源, 作为回报, 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尤其是保持农业生态的环境保护方面的社会责任。食品企业有责任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同步增长。

三、中国食品企业强化社会责任的途径

1.中国食品企业强化社会责任的外部途径简要分析

利益相关者理论把外部定义为那些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群体, 包括政府、社会公众、消费者、其他利益团体等。促进食品企业强化社会责任的外部途径有:

(1) 政府

第一, 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和发布的网络体系。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 各地食品安全监管发展水平不均衡, 建立统一协调的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发布的网络运行体系有利于全面而系统地收集整理食品安全方面的各种信息资料, 公之于众, 有利于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所需信息, 有力于全国食品安全状况的整体监控, 有利于协调解决全国性的食品安全问题。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共享, 不仅可以最有效地召集各部门应对突发状况, 在最快的时间统筹安排工作部署, 将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降至最小, 还能从整体上节约监管成本, 随时了解当前食品领域的安全形势。

第二, 政府应完善统一协调和权责明确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由于我国监管部门众多, 分工过于明细, 各执法部门之间有许多交叉点, 使得执法过程中出现盲点。成立一个独立的、便于整合各方利益、保证独立监管领导地位的监管机构。该机构不可能是独立存在的, 所以要在与其他部门, 如教育部、研究机构、企业、农户、认证机构、行业协会等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中, 明确落实各方责任。实现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后, 由该机构统一发布决策, 使公众视角集中, 对于提高决策受认可和接纳程度, 以及维持政府的信誉至关重要, 同时, 该机构发布决策的公开化和透明化, 有利于保障公众利益, 维持社会公平。

第三, 制定食品分类标签法使市场信息对称。以德国为例, 德国的食品标签法明确规定, 包装的食品只有在具有如下标识的情况下才允许进入商业流通中:商品名称、生产商或包装商的名字, 地址、配料说明、普通食品保质期 (含微生物易腐食品的保质期) 、含酒精饮料 (酒精容量百分比超过1.2%的饮料要标明清楚) 、配料的数量、材料 (配料) 的名称和种类等。这样做增加了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使企业不再有漏洞可钻。

第四, 政府参与市场管理。在共建食品安全体系的过程中, 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 政府适当干预市场, 能更好地引导企业健康地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家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 纷纷打起了价格战, 尤其食品的价格战让商家冲出了道德的底线, 消费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受到了威胁。政府可限定某些食品打折的幅度, 提高食品行业的进入门槛, 尤其在避免由此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时显得尤为重要。

(2) 消费者和媒体

运用公共媒体的力量, 号召公众参与其中, 全民监督。政府的力量毕竟有限, 而社会公众与食品有着切身的利益关系, 所以公众监督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方式。政府在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严格审查、关闭和取缔不具备食品安全生产条件的小企业时, 还必须对公众开通一定的举报途径, 防止某些部门由于一己私利而使被关停的小企业“死灰复燃”, 同时, 面向公众的举报途径还是很好的事前控制方法, 在发生大规模安全事故之前就对危害人民健康的行为制止, 可以将伤害降到最低。当然, 为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水平, 同时也为了节约错误举报造成的成本浪费, 有关部门需要开展食品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工作。

(3) 其他利益团体

构建行业协会, 推动食品安全建设。作为企业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 行业协会的作用非同一般。一方面, 他对业内各企业成员进行不间断的后续的食品安全教育, 树立行业荣誉感, 组织会员进行业务培训, 正确掌握确保食品卫生质量的先进方法。另一方面, 保持与政府部门的联系, 随时提供业内最新的信息数据, 同时负责将最新的政策方针传达给企业。面对行业内突发的食品安全事件, 行业协会也是政府处理问题最好的协助者, 因为行业协会比政府更了解业内的实际状况, 两者合作, 有助于更妥善地处理善后工作, 消除不良影响。作为一个行业的代表, 行业协会也可以定期地与其他组织进行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经验交流与合作, 促使整个行业持续有效地发展壮大。

2.中国食品企业强化社会责任的内部途径分析

除去那些必要的外部措施, 企业也应该加强对生产和安全经营重要性的认识, 树立社会责任感, 加强自律。社会责任的投资属于长期投资, 投资的回报需要时间, 也许短期内无很好的绩效反映, 但从长远看社会责任的长期投资会使企业获得很多利益, 包括降低业务开支、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增加销售额、建立和客户的长期关系、提高用户的重视程度等。从国外经验看一个企业如果把上述措施做好了, 其销售增长率便可以是同类企业的4倍。

四、执行食品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难点

1.企业方主体利益获取机制的不规范

如同中国城乡二元分割结构一样, 中国的食品产业也是以二元结构形式存在的, 既有规模很大、技术先进的大企业, 也有规模较小、技术相对落后的中小企业。而从中小企业转变到大企业的过程是需要时间、资本的不断累积的事实证明, 只有一部分中小企业可以发展壮大, 成功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面对国内中小企业占市场主导的局面, 不难看到:第一, 小企业资本实力弱与实施食品安全控制需支付的高成本之间的冲突;第二, 由于食品业入行门槛低, 造成的小企业数量众多且素质层次不齐与政府部门监管难、管理成本高的冲突;第三, 小企业技术条件差与实施食品安全控制技术要求高之间的冲突;第四, 受小规模生产和发展初级阶段追逐短期效益的影响, 食品企业相对薄弱的社会责任意识与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受到重视和强调的主流发展观之间的冲突。

2.消费者需求关注点的冲突

在消费市场为买方市场的情况下, 消费者享有购买的主导权, 任何企业要想赢利, 必须把消费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只有迎合了消费者的需要, 才能获利。然而, 消费者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层次。一方面, 相当一部分低收入人群甚至贫困人群, 在购买食品时往往更关注数量而非质量, 因而趋向于购买质低价廉的食品。这就为那些不良企业提供了温床。正因为这种需求, 使造假、贩假、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窝点有了生存的空间。另一方面, 虽然大多数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的信息, 但是认知程度不高, 难于辨别产品的优劣。

3.行业协会作用的失灵

行业协会是社会生产专业分工和市场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承担着对内为协会成员服务, 制定行业标准和组织会员的培训, 以提升行业竞争力的功能;对外, 则作为行业的代言人, 成为企业和政府沟通的桥梁, 起着为行业协会谋取合法合理利益的作用。但是从我国所发生的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中可以发现, 只要该行业内发生一起食品安全问题, 就可能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的损害。比如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 整个行业的信用几乎崩塌, 一时间消费者谈奶色变, 整个乳制品行业陷入了恐慌, 甚至有可能使整个行业遭到毁灭性打击, 在一段时间内一蹶不振。在此过程中, 行业协会的作用并未得以充分发挥。更有一些小食品企业掺杂、掺假, 这种危害食品安全的个别行为却往往会影响到行业内其他守法企业的声誉和经济利益, 比如大白兔奶糖含三聚氰胺的消息, 虽然事后证实该奶糖是假冒伪劣产品, 却让该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

五、结论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而食品安全更是关系到国民健康、人类生存发展的大事。食品企业是否承担社会责任, 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议题。食品企业只有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才能获得社会承认, 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目标。

参考文献

[1]蒋冬梅.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食品安全问题探讨[J].中外食品, 2008 (7) :17-20.

[2]赵霞.食品安全与企业社会责任[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8 (3) :30-32.

企业要勇于承担起社会责任 篇5

首先,要提高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的认识.主动承担对国家、对社会、对环境的责任.一要比较全面和理性地看待社会责任.应该看到,社会上对中国石油的`社会责任有着双重标准.做了很多,但认可度不高.对这个问题,我们要从社会责任的内涵、国有企业的性质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三个方面认清作为一个企业必须要承担起的责任.二要更加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应该看到,只有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才能为企业营造更加和谐的发展环境.石油企业也只有更好的发展,才能够承担更大的责任.三要更加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石油应该说已经承担了很大的社会责任.

作 者:凌心强  作者单位:长庆石油勘探局 刊 名: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PETROLEUM MANAGERS TRAINING INSTITUTE 年,卷(期): 14(5) 分类号: 关键词: 

柳宝诚:承担企业“绿色”责任 篇6

柳宝诚——

唐山开元企业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同时任唐山开元集团成员企业唐山松下产业机器有限公司、唐山神钢焊接材料有限公司、唐山开元自动焊接装备有限公司及开元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

全国劳动模范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作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柳宝诚以“国家富强、企业发展、职工富裕”为人生奋斗的目标,倾尽全部智慧和心血,领导唐山开元企业集团在焊接行业走向了世界的前列。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柳宝诚在领导企业迈向经营辉煌的同时,不忘企业的社会责任,争做优秀企业公民,把目光定格于环保事业,在唐山市设立“唐山松下环境保护奖励基金”;支持资助革命老区荒山绿化,修建山路、打水井、修缮烈士纪念地;捐助学校开展环保教育,努力让我们生活的家园天更蓝水更绿……

“环保需要人参与,需要大家长期坚持,是大家的事情。无论是保护环境,还是构建和谐社会,企业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柳宝诚常说和正在履行的诺言。

环境是社会的责任就是企业的义务

作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身为企业负责人的柳宝诚不仅关注企业发展,对企业环境保护也有更高要求,企业获得了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为让更多人参与环保,支持环保,1997年起,他决定公司每年拿出税后利润的 1% 用于公益事业,建立了“唐山松下环境保护奖励基金”,10年来有许多名热心环保的志愿者受到奖励。

1996年春天,柳宝诚去日本大阪出差,途经位于滋贺县的琵琶湖,只见四周山脉环抱,河川纵横,田园相依,湖水清澈、风景绮丽,如诗似画。他不禁想起自己的家乡——山,这座重工业城市污染还比较严重,如何为家乡做些事情?让唐山的天蓝一些,水清一些,让市民的生活环境好一些?他与时任公司总经理的小林诚先生一拍即合:唐山松下应该争做优秀的企业公民,用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公司在获利年度每年拿出税后利润的1%用于公益事业。首先捐资50万元,在唐山市设立“唐山松下环境保护奖励基金”,用于奖励为唐山市的环保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市民,同时唤起全民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意识。

当他们把上述想法和唐山市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说明后,立即得到了高度评价,成立了由市政府和唐山松下共同组成的基金管理委员会。

“唐山松下环境保护奖励基金”于1997年发起设立,主要奖励为唐山环保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市民,该奖励基金每年评选一次。

“唐山松下环境保护奖励基金”成立10年来,在唐山几乎家喻户晓,每年6月5日环境日那天,环境部门都要奖励获奖的市民。柳宝诚说,企业是搞物质财富制造的,是一份社会责任,环境是大家的事情,这个奖励基金不是很大,人数不是很多,但影响着市民,影响着社会,它就在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从2001年起,唐山松下对唐山市荣华道小学给予资助,先后捐资10万元资助该校开展环保教育。目前,唐山市荣华道小学荣获全国绿色学校等殊荣。

2007年6月5日,唐山市举行2007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同时,“唐山 2006年度松下环保奖励基金”评选揭晓,有18人获得2006年度唐山松下环境保护奖励基金。其中,滦县青龙山林场东林区承包人韩玉林获一等奖,唐山市工业经济促进局经济运行处副处长梅民学等4人获二等奖,河北经济日报社驻唐山记者站站长龙全忠等13人获三等奖。

从2007年开始,唐山松下产业机器有限公司又为“唐山松下环境保护奖励基金”捐赠50万元,进一步扩大评选范围,增加获奖名额。

发展企业 夯实回报社会的基础

唐山开元集团目前是焊接行业国内最大企业之一。作为集团的总裁、党委书记,一位优秀的企业家,柳宝诚以“国家富强、企业发展、职工富裕”为人生奋斗的目标,倾尽全部智慧和心血,把企业做大做强。柳宝诚认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又从何谈起实现回报社会的抱负。

柳宝诚做为开元集团的创始人,他付出了超出常人的毅力、执著和心血。

1984年,开元集团的前身唐山市电子设备厂刚刚进入焊机制造领域,就在中国第一家推出了具有国际八十年代水平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产品。

1993年,成功地兼并了唐山市第二无线电厂和电视机厂,首开全国同行业兼并扩张先河。

1994年,唐山市电子设备厂与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合资成立了中国焊接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唐山松下产业机器有限公司,在海内外焊接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1995年,以电子设备厂为核心组成的唐山开元企业集团正式成立,成为全国第一家焊接企业集团。

2002年,唐山开元企业集团与世界五百强的日本神户制钢公司和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合资成立了唐山神钢焊接材料有限公司。

经过多年发展,开元集团已成为包括焊接与切割设备、焊接机器人系统、焊接材料、焊接辅具等在内的中国最大的焊接与切割设备制造基地,而且一直是中国电焊机行业销售额最高、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企业。2006年,1000人的开元集团实现销售8.5亿元,上缴税金近2亿元。

立业报国 用科技推动进步

唐山开元企业集团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推进器,2007年 1月25日,2006年度唐山松下技术成果发表会举行。这是唐山松下技术部第二次技术成果发表。鼓励“人人争做技术骨干,人人争当技术标兵”。推动科技进步,鼓励技术创新,使唐山开元集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006年8月26日零时,世界最大的钢骨结构建筑,2008年北京奥运主场馆鸟巢,开始进行整体结构焊接工程,100多名焊接工人同时挥动焊枪,在鸟巢钢结构顶端进行焊接,而他们正是用唐山松下焊机将巨大的鸟巢合拢。

100多名焊工连续作业15个小时完成了第一次合拢,唐山松下的电焊机也不间断地焊接了15个小时,紧接着又开始进行二次合拢、三次合拢!

唐山松下为奥运工程提供的焊机电源线都是特制的加长电缆,分为50米和70米两种规格,鸟巢合拢时,焊工要在距地面70米的顶端进行焊接,焊机电源放在鸟巢看台五层的地方,焊工要携带送丝机、手拿焊枪到顶端进行作业,因此技术服务人员上到鸟巢顶端对送丝机进行了检修,一位焊工师傅由衷地说:唐山松下的焊机非常好用,服务更是没说的!鸟巢施工前的焊工培训,我们就用唐山松下焊机,直到鸟巢合拢,我们一直用着你们的焊机,确实不错!

唐山松下焊机在鸟巢合拢连续十几个小时的焊接中,没有发生任何问题,送丝流畅,电弧稳定,焊缝漂亮!

在鸟巢合拢的重要时刻,唐山松下的焊机用美丽的焊花向世人证明——唐山松下用先进的焊接技术为奥运助力,松下电焊机用完美的服务为用户创造价值,唐山松下的员工通过亲手制造的焊机参与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诠释着产业人的责任和使命!

公民良心 环保路上再立功

柳宝诚说,设立松下环境保护奖励基金目的是奖励为环境美化、绿化做出贡献的一般市民。环境是靠人参与的,靠长期坚持,环境是大家的事情。

2006年6月5日,“唐山松下环境保护奖励基金”颁奖仪式在唐山宾馆举行,开元集团总裁、唐山松下公司董事长柳宝诚与获得一等奖的郭然相识。当了解到郭然下岗不失志、7年如一日绿化6000亩荒山的先进事迹时,柳宝诚甚为感动。又得知郭然承包的遵化市地北头镇东峪村的上寺山,由于没水没路和不久前发生的一场大火,绿化荒山面临重重困难时,便产生了资助他搞好绿化的想法。仅仅隔一天,6月7日,柳宝诚便来到上寺山实地考察,在亲眼目睹一些新植的树苗因缺水枯死,山下的物资因无路难以运上山的情况后,他越发升腾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无论是保护环境,还是构建和谐社会,企业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随后,他向遵化市领导谈了开元集团的想法,得到了对方的高度评价,同时得到了遵化市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

2006年8月,在经过了1个多月的可行性论证后,开元集团拿出资金200万元,设立了“社会发展贡献基金”,由基金会提供资金对上寺山绿化工程进行资助。这是唐山首个专门设立社会发展贡献基金的企业,也是继“唐山松下环境保护奖励基金”之后,该集团奉献社会的又一大手笔。

2006年8月1日,柳宝诚亲自主持基金会第一次会议,确定了具体资助方案:一是修一条2.8公里长的通山水泥路;二是在山上打一口500米深的深水井;三是修缮山中的抗日烈士洞。9月3日,通山路开工了。柳宝诚不顾一场大病后身体的疲惫,拖着一条病腿,联系购买修路物资,来到现场指导施工。经过1个多月的奋战,目前这条路刚刚竣工,结束了绿化荒山无路可走的历史。开元集团的资助支持使郭然异常感动,他满眼热泪:“在绿化荒山的这7年里,我住过山洞,饥饿难忍时吃过耗子,虽吃了太多的苦,却一直在坚持。但今年我真的感到走投无路了,节骨眼上是开元集团雪中送炭,仅最近这100多天柳宝诚董事长就上山16次,他们的支持坚定了我继续绿化荒山的决心!”

支持着别人更要发展着自己,发展着自己才能更好支持着别人。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因分析 篇7

1899年美国人Andrew Carnegie最早提出了公司社会责任的观点, 他认为公司为社会其他人托管财物, 可以把钱用在社会认为合法的任何用途上, 通过把负责看管的资源进行投资, 就可以实现自身财产和社会财富的增加。1924年Oliver Sheldon首次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人们的需要联系起来。之后, Howard R.Bowen的研究从关注商人个体转向关注企业整体社会责任;1961年Keith Davis认为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回避将导致社会所赋予权力的逐步丧失。1963年James W.Mc Guire强调企业对政治、社会福利、教育等要给予必要的关注。

20世纪70年代以后,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逐步转向多重视野, 涌现出大量的衍生概念和主题, 较为代表性的有社会回应、公共责任和企业社会绩效等。社会回应观点认为, 企业作为整个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必须满足一定的社会期望, 还应针对变化和提升中的社会期望做出回应。公共责任观点突出了对企业经营中内外部社会问题的关注, 而企业社会绩效观点主张社会责任应超出社会义务的范围, 使企业适应现行社会规范价值和绩效期望。

到20世纪80年代,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逐渐转为对社会人因素的重视, 由企业优先转向是否受到消费者拥护, 由地区社会开发转向环境保护、追究公害企业责任的法律要求等。企业社会责任逐步跳出纯理论探索的框架, 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系列性的推广和实践。先是许多知名品牌建立了自己的内部生产守则, 后来演变为“企业生产守则运动”。但由于其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 在劳工组织、人权组织等NGO组织的推动下, 这种跨国公司“自我约束”的“内部生产守则”逐步转变为“社会约束”的“外部生产守则”。归纳起来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通过代表制程序制定的政府及政府间组织的标准, 包括国际劳工组织的有关公约、联合国人权宣言等;二是非政府组织制定的民间标准, 包括联合国全球契约 (GC) 、道德贸易行动 (ETI) 准则、SA8000等;三是各跨国公司制定的供应链行为准则, 如迪斯尼、沃尔玛、耐克、宜家等。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个涉及面广、内涵及外延都极其丰富的概念, 各种具体的责任形式正呈现出相互交织、重叠和融合的趋势。企业往往由最初建立时的被动承担, 转变为发展壮大后的主动参与。从本质上来看,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源泉都是为了其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驱动因素:

社会的压力

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若想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承认, 就必须接受相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 达到规定的标准才能够运营。当前, 全球经济高速发展, 信息的传递也几乎做到了实时化, 人们在关注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 环境意识也日趋强烈,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就面临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

1. 法律法规

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生产方式的变化, 成长中的中国企业要融入全球价值链, 获得世界市场的信任, 就必须遵守SA8000和ISO14000等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不少企业已经感受到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现实的要求”。中国在保护用工条件、规定劳工标准、保护劳工权益等方面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例如, 《中小企业促进法》中第8条规定“不得侵害职工合法权益, 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9条规定“应当遵守职业道德, 遵守诚实信用原则”, 可视为针对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定。中共十六大后新修订的《宪法》更加突出了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和关心, 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提供了指导性作用。这就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不单单是一种社会道德的要求, 更是一种法律要求。企业要想在法治社会中生存, 就必须结合自身情况, 贯彻落实《劳动法》、《环境保护法》和《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中关于社会责任的规定。

2.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具有极强的社会性或公共性, 但在传统的体制安排下, 对它的利用及其产生的利益则是个人的事情。由于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 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与现有的市场体制安排的经济成本和经济收入之间, 存在着比较密切的关系, 在市场竞争的压力和为取得更多个人利益的内在欲望的刺激下, 企业不可避免地或情愿或不情愿地采取用外部不经济的方式, 致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但是随着人们对于生存环境的关注日益增强, 企业若一味贪图成本的降低而无视环境污染, 不仅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而且也会破坏企业形象。法律和消费者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转化为企业的生存压力, 促使企业被动地承担起其应负的社会责任。此外, 在这一压力下, 部分企业或是以绿色生产过程、绿色产品为卖点, 或是热心环境保护等公益事业, 以期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主动地承担起了社会责任。

3.舆论监督

信息经济时代, 通讯工具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得信息的传递几乎做到实时化, 信息的交流全球化, 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最新信息并即刻将它传播出去。这一变化对于企业来说既是巨大的机遇, 也是极大的挑战。企业形象的建立和维护成为企业的重大事项, 借助媒体将企业的良好形象和最新产品传递给潜在消费者, 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价值和无形资产增值。与此同时, 一旦企业发生由于忽略社会责任而产生的问题, 也将带来大范围的负面影响, 造成难以估价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必须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 舆论的监督使得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逐渐增强。

绩效的驱动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 公司是相互依存体系中的一部分, 是一系列明示或隐含契约的结点, 股东只是企业要服务的庞大“选民”集团中很小的一个群体, 财务指标也只是公司全部业绩指标的一类指标。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具有广泛的影响, 根据哈佛大学的约翰·科特在《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一书中阐述:最好的财务绩效是由具有独特价值观的企业实现的, 其前提是企业除了考虑股东价值外, 企业还必须考虑顾客和员工的利益;注重利益相关者价值的公司业绩远远优于只注重传统的股东价值的企业。

1. 员工权利

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不同的是, 职工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 他们作为人力资本所有者, 可以分享企业所有权, 如员工持股制度、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等;另一方面, 他们需要借助企业的社会责任形式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是与公司利益直接相关的利益相关者, 他们的利益是否得到实现, 关系到公司的生产经营是否得以有效运转, 甚至关系到公司的前途和命运。

2. 顾客满意

消费者是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最终接受者与使用者,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程度直接关系到顾客的实际生活水平, 因而顾客必然要求企业至少承担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丰富产品市场, 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保证产品质量, 杜绝制假售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完善售后服务, 及时为消费者排忧解难等等。

3. 股东利益

在公司的经济活动中, 与公司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类利益群体就是公司股东和公司债权人。公司是股东用来进行投资的一种基本形式, 股东享受有限的责任, 将投资风险限定在一定范围内, 实际上是将投资风险消化在公司的外部, 由公司债权人承担, 因而股东和债权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必然促使企业承担相关的社会责任, 如及时准确披露公司信息, 积极主动偿还债务等。企业为了保证资金的顺畅, 就会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发展的需要

1.节约交易成本

科斯把交易成本定义为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需付出的费用, 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交易前的信息搜寻成本就必然会因为交易双方的互相猜忌而增加, 交易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要引入对机会主义行为的监督和约束, 交易复杂性的增加导致交换效益低下, 这又间接提高了交易费用。而诚信正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降低交易费用, 从长期来看符合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 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因之一。

2.提升竞争能力

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会使其赢得社会公众信任, 增加企业的声誉。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对顾客忠诚度有着极大的影响, 可以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从而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此, 企业会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承担起社会责任, 或是加强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或是提升服务的质量, 还有部分有实力的大企业会选择从事一些社会公益活动, 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对于长期竞争优势的渴望会促使企业主动的承担起社会责任, 实现社会和企业的双赢。

3. 获取渠道优势

经济全球化伴随着竞争的全球化, 采购和分销也面临着全球化的趋势, 渠道的建立对于企业的作用日趋明显。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取得供应链各方的信任, 从而达到渠道畅通、周转迅速的目标。渠道优势使得企业将竞争力提升到第一条起跑线上, 是大型企业以及成熟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一环。

中央企业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篇8

一、充分认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有责任才有品牌, 有责任才有竞争力, 有责任才有和谐共赢, 有责任才有基业常青。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中央企业大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与关键领域, 企业规模大, 综合实力强, 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而特殊的社会影响力。切实履行好社会责任, 对转变发展方式, 保护资源和环境, 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中央企业有1000多万职工和400多万离退休人员, 众多的分公司和子公司遍布全国各地。中央企业的特殊性质要求其在维护社会稳定与促进社会和谐方面, 必须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 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为全国企业作出表率。

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增加一定的经营成本, 但能够赢得更高的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 必然会给企业带来长期利益。优秀企业的实践证明,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提高企业竞争力是正相关的关系, 两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了相互依存、彼此互补的产业链, 社会责任不再是某一个企业的单独行为, 而是制造商、供应商、采购商和品牌商共同的责任。中央企业要想在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就必须积极融入世界潮流, 模范履行社会责任, 从而赢得更大的国际市场, 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效和经验

近年来, 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进企业改革发展, 取得了显著成效。2002到2007年,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年均增加1.5万亿元, 销售收入年均增加1.3万亿元, 实现利润年均增加1500亿元, 上缴税金年均增加1000亿元,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44.4%。中央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落实宏观调控政策, 保证市场供应。石油石化企业加强管理, 保证国内成品油的稳定供应。煤炭企业在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 为稳定市场作出了积极贡献。电力企业大力发展农电事业, 全面推进“户户通电”工程。电信企业积极开展“村村通”工程, 在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军工企业深化改革, 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取得积极成效。120多家中央企业参加了“千家重点企业节能行动”,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宝钢集团等企业联合发出了“开展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活动的倡议”。中央企业综合能耗明显下降, 化学需氧量排放持续下降, 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批企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加大研发投入, 创新能力增强。2005-2007年, 中央企业获得国家发明奖17项,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项、二等奖154项。2006年和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部由中央企业获得。2007年, 33家中央企业的49个科研发明项目获得第十届中国专利奖。中央企业为载人航天、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奥运工程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和“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成为我国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的典范。

坚持以人为本, 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中央企业大力实施职工素质工程, 在企业改制、政策性破产、主辅分离等工作中, 较好地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许多中央企业承担了援疆、援藏和定点帮扶老少边穷地区的任务。在社会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和危机时, 中央企业更是发挥了骨干和中坚作用, 特别是在今年的抗震救灾中, 中央企业全力以赴抢救被困群众, 全力以赴保通讯、保供电、保交通、保供应, 共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59.53亿元, 其中职工个人捐款13.37亿元。

中央企业围绕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工作, 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特别是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发布后, 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工作已经迈出了积极的步伐, 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一是建立工作体系, 落实工作责任。大部分中央企业明确社会责任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 建立完善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组织管理体系。比如, 中远集团建立了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了社会责任工作委员会, 中国移动公司成立了企业社会责任指导委员会, 等等。

二是结合企业实际, 融入生产经营。国家电网公司从企业使命、发展战略、日常运营和体制机制上落实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 中化集团通过战略管理流程细化来实现社会责任工作与企业经营发展的有机融合, 中远集团把企业社会责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融入企业管理, 中国五矿集团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战略、投资、人力资源等各个管理体系, 神华集团建立了统一的供应商管理体系来推动上下游企业共同承担社会责任。

三是编制发布报告, 加强沟通交流。今年, 神华集团、南方电网等公司相继发布本企业的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中国华能等电力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 突出了清洁电力、节能减排等内容。长江三峡总公司连续两年发布了环境保护报告, 有针对性地回答了社会上对于环境影响的疑问。截至今年6月底, 已有20家中央企业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

四是加强国际交流, 扩大国际影响。中远集团2005年度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于2007年1月被评为联合国全球契约的典范, 这是中国企业也是世界航运企业首次入选典范榜。国家电网公司参加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社会责任标准制订工作, 积极争取国际社会责任标准制订的话语权。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在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发布国别报告, 向国际投资者、东道国政府和当地社区等利益相关方公布中国石油在国际化经营中的社会责任战略、规划、措施与贡献。

三、把握好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责任问题, 对于推进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 关键是要“把握一个核心, 处理两个关系, 坚持三个原则”。

把握一个核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对于企业来说, 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是要努力提高持续盈利能力, 实现可持续的经济绩效目标;就是要持续加大研究开发投资, 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就是要始终对环境资源承担责任, 努力实现可持续的环境目标;就是要始终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努力保持消费者、员工和社区对企业的持续信任。

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立足国情与国际接轨的关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既要深入研究有关国际标准和规则, 更要立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 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责任标准。二是要处理好刚性约束与自愿原则的关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是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具有刚性约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是企业自愿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是非强制性的行为。中央企业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刚性要求, 同时, 要力所能及地主动承担对社会的其他义务。

坚持三个原则。一要坚持履行社会责任与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相结合原则。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还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没有解决。我们绝不能因为提倡履行社会责任, 而停止、延误分离企业办社会的改革。二要坚持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实际相适应原则。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要选择与自己的业务、能力相关相融的社会问题来解决, 切实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工作落到实处。三要坚持履行社会责任与创建和谐企业相统一原则。要特别重视抓好安全生产和保护好职工权益这两个问题;同时, 还要处理好企业各种形式的临时工、农民工问题, 建设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 实现企业与职工、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全面提升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水平

中央企业要努力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表率,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表率,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的表率, 成为国民经济的栋梁和全社会企业的榜样。当前, 要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创新企业价值理念。牢固树立现代经营理念, 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创造企业和社会共享价值的长期行为, 按照社会责任理念重塑企业的使命和愿景, 形成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经营业务和文化特色的社会责任观。开展社会责任全员培训, 把社会责任理念转化为每一位员工的信念、素质和行动, 转化为企业先进文化。

二是建立健全社会责任工作制度。明确社会责任工作归口管理部门, 把社会责任工作融入企业治理结构、发展战略、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中。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数据支持系统, 制定切合企业实际的履行社会责任的目标、方向和重点, 以及相关的工作流程和标准, 建立和完善各项社会责任管理制度。

三是加强与社会和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交流。建立和完善社会责任报告制度, 定期公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规划和进展, 回应利益相关方的关切, 持续改进社会责任工作。要建立社会责任对话机制, 适时组织开展与利益相关方的对话, 促进企业与各利益相关方相互信任和理解。

四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向国际国内履行社会责任的先进企业看齐, 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 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工作。积极参与国际社会责任标准的制订, 努力争取国际社会责任标准制订的话语权。“走出去”的企业要模范遵守投资所在国法律法规, 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经营的和谐环境。

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篇9

当我国的大多数企业还在被迫承担社会责任时, 世界主要跨国公司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已形成了潮流。杜邦、西门子等公司之所以基业长青, 关键在于它们形成了先进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高尚的企业道德水准。投身公益事业、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 已成为提升品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安利全球总裁说:“几十年来安利热心公益, 只是觉得这是应该做的正确的事, 并没有上升到战略高度。”事实上, 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中, 安利收获了难以估量的品牌信任, 其在我国市场的美誉度高达83%。

跨国公司参与包括公益事业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 是帮助其树立品牌持久美誉度的重要方式。一些富有远见的跨国公司正把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其在华长远发展战略的重要一部分, 通过积极参与公益行动来体现其价值, 如IBM的“无障碍教学”、AMD“为了孩子的微笑”、诺基亚的“与农村儿童手拉手”等。

“全球化思考, 本土化行动”是众多跨国公司力图在我国长期发展的核心战略, 而“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做优秀的中国企业公民”则是“本土化”的重要一环。

我国企业要想走入国际社会, 与这些跨国公司平起平坐, 社会责任是亟需补上的一课。要让公益心和使命感融入企业的血液, 成为企业的灵魂, 否则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会受到制约。

从某种角度看, 企业社会责任与投资相似, 都是先付出承担成本, 后取得回报。只是社会责任的内涵比投资更大, 它更像一种特殊的长期投资:最初目的虽不为获利, 但在企业付出真金白银的同时, 承担社会责任带来的收益不可估量。如何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很好地结合起来, 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篇10

1. 企业文化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对企业文化的概念, 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加以解释, 这些大同小异的解释代表了他们对企业文化概念的主流认识。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很长时期内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它是对人的研究, 将以人为本的研究放在首位, 是一种研究如何重视人的企业管理模式和文化模式。企业文化的内容包涵精神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 它是三者的统一, 且这三者是由里及表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马克思认为,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而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中的主体“人”对社会进步发展应承担的责任。卢代富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 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而企业责任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形成一种阶梯关系, 且社会责任是建立在前三种责任基础之上的。

2. 企业文化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区别

企业文化虽然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引导作用, 但它们之间有一定区别。一方面表现在企业建设的理论落脚点上。企业文化重视人, 强调“以人为本”, 企业建设的理论是从企业内部出发, 同时考虑企业周边环境等影响因素, 就企业价值观、企业伦理道德、企业制度、企业行为规范等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展开讨论, 强调的是企业的过程管理。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则是立足于整个社会, 以社会为中心, 突出的是企业作为“社会公民”的这个主体。它的行为在经济、法律和道德等方面的责任, 强调的是结果管理。另一方面表现在企业建设的出发点上。企业文化在企业建设发展中主要是为了促进企业发展, 在此过程中要调动员工积极性, 激励员工积极努力工作, 使股东、客户和员工共同受益。企业社会责任展示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反映了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决策, 且在企业文化建设面对利益相关者时, 强调两者共同促进企业发展。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实践则要求企业在建设发展中, 必须最大限度考虑员工、客户和股东等利益相关者, 要求企业必须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 强调的是社会对企业在经济、法律特别是伦理上的期望和要求。

3. 企业文化对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引导

企业文化涵盖内容广泛, 企业价值观就是其中一个核心内容, 它起着主导和支配其他企业文化要素的作用。企业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由企业领导者与企业员工共同认同的价值取向, 也是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关于“人”的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看法和评价, 它在价值取向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起着引导作用。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角度看, 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应施行企业和社会互利价值观, 即企业在完成最基本经济责任的同时, 还应进一步承担其他社会责任。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企业内部长期发展形成的“共识”, 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化的功能。包括对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的态度与行为的引导功能、对企业目标和企业经营与价值观的指导、对企业主体进行道德规范的约束功能、对企业主体意识的凝聚功能以及对员工的激励功能、对企业组织内外的协调功能等。企业文化的功能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引导作用, 在企业主体在执行企业文化功能时也同时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例如, 企业文化在对企业主体进行道德规范约束时可规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行为, 凝聚企业主体意识时也可同时调动广大员工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性。

二、官本位思想对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影响

我国传统企业文化受官本位思想影响, 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造成了一系列不利影响。“官本位”思想是一种以“官”为本的价值取向, 它不以个人对社会的实际贡献衡量其价值, 而以官阶高低体现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具备这种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是被“异化”了地忽视人的存在, 这种官僚文化强调等级区分, 具有程序化、结构鲜明的特点, 核心文化价值的缺失对企业的自由活性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前, 企业作为宏观管理的客体, 处于从属地位, 企业的价值与社会价值分割开来, 企业的行政性质极强。很多干部做秀而不做事, 且对民生工程不重视, 造成一届政绩几届包袱。导致我国传统国有企业承担了过多本来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责任, 造成企业积极性越来越低。由于轻视公共服务和民生工程, 市场经济要求政府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产品, 一些干部还在研究怎样扩大自己的既得利益, 严重恶化了经济发展环境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实践。“官本位”制度还造成监督机制的缺乏, 只有体制内的监督而没有体制外的监督, 缺少民众的监督和新闻监督, 导致官场腐败事件层出不穷。

三、企业文化视域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路径

1. 导入社会责任价值观念

目前, 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和社会必须正视的存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中提出, 要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之一, 在企业文化的视域下, 企业为了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首先要导入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念。同时,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其社会责任之间互相完善, 互相补充, 是一个有机统一体。

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看, 企业在实现自己经济利益的同时, 应该将企业社会责任价值理念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企业的愿景与使命, 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价值理念多边共存。同时, 在企业社会责任价值理念深入人心时, 还要与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相适应, 在各阶段各时期采用不同的手段,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建立监督反馈机制

虽然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重视, 但是从我国部分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的得分看, 承担社会责任的程度还不够高。首先, 我们要在企业文化的视域下, 大力发挥新闻媒体等社会性舆论的作用, 形成一个外部监督体系。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使大众舆论在监督社会责任承担的力度上大大增强。同时, 社会各界人士也要增强企业在社会责任承担过程中的监督意识, 加大政府以及社会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监督力度, 建立健全监督反馈机制, 加强监督, 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其次, 要健全企业的内部监督制度, 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和有效评价, 以企业文化的内容为基础, 考核企业承担的各社会责任是否符合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不断调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容, 使企业文化在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时更富有活力。

最后, 还要树立优良的社会风尚。社会责任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企业文化视域下的社会责任以人为本, 其社会属性融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复合体中。我们要争取在全社会范围内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并将这种价值观渗透到各个层面, 使社会各界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达成一个共识, 在人文关注下创造一个全社会共同监督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的氛围。

3. 构建企业文化视域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为了建立和健全企业核心价值观, 企业必须塑造且完善企业文化, 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责任理念导入企业文化责无旁贷。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企业要求企业主体, 即企业领导者和员工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体系, 是企业员工在观念形态和行为准则等方面达成的共识, 是一种价值导向。我们构建企业文化视域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不仅可以提供一种从微观的角度维护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还可以从企业内在的角度规范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构建企业文化视域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 将企业文化导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规制中, 作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石。企业文化内涵中包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可以作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完善企业文化价值理念, 并将其融入到社会责任中, 贯穿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各个方面。例如, 将企业文化中对员工的导向从对员工的责任中体现出来, 将企业文化中对顾客的导向从承担消费者的责任中显现出来。

另一方面, 企业文化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 而企业社会责任体现的是企业文化内涵。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企业内在形成的独特的文化观念、价值准则和道德规范, 它的核心就是建立一种社会责任感, 这种社会责任感正是企业承担其社会责任的基础。我们在强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 要注意企业文化建设, 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 鼓励他们通过培训不断成长, 从价值观念上使企业员工产生一种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在行为标准和规范, 让企业员工本着“这是我应当承担的责任”的信念, 并持有长期承担责任的理念, 从而让他们自觉地按企业共同价值观念所要求的准则从事工作。这种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带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 不仅有利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更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四、结语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 为了企业的内部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 应尽可能承担起社会责任。本文把企业文化引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规制中, 论述了两个不同的概念, 探讨它们之间的不同, 并从官本位思想给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带来的不便, 阐述了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实践中塑造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最后在企业文化视域下从价值理念、外在监督、内在规范三个方面, 阐述了构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卢代福.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法学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

[2]李建升.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关联机制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视角[D].浙江大学, 2008.

[3]秦绍林.基于社会责任的旅行社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08.

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篇11

那么企业对违约员工提出诉请,除了要求支付违约金外,还能额外要求员工继续履行竞业限制协议,甚至能够要求法院判决员工停止为竞争单位工作吗?请看下文本所代理的一起真实案例。

【案例简介】

2005年12月1日,上海某视像设备公司与胡某签订自2005年12月1日始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约定胡某担任应用工程师职位。鉴于胡某掌握了公司的系统技术秘密及一些独家销售信息,双方签订了一份竞业限制协议。协议约定,“雇员同意,在与雇主的聘用终止之后的两年内,不得从事与设备公司及其任何子公司有直接竞争关系的活动,或被雇用于或帮助设立与设备公司及其任何子公司有直接竞争关系的公司。如果雇员未能遵守本协议,则雇主有权,在不影响其享有的其他权利的情况下,要求雇员支付数额为其最近年薪20%的赔偿。在两年竞业禁止期间内,设备公司同意支付雇员离职前本公司最近年薪和其在后续工作中获得的工资(若有)之间的差额,但最多不超过雇员在离职前本公司最近年薪的33%。雇主可随时解除雇员的竞业禁止义务,在此种情况下,雇主不承担支付义务。”

2011年6月20日,胡某辞职离开某视像设备公司。2011年8月18日,胡某委托律师致函某视像设备公司,告知某视像设备公司其与非竞业性的某咨询公司建立劳动关系,并提交了劳动合同复印件和社保缴费凭证,要求视像设备公司支付约定标准的竞业限制补偿金,如果设备公司不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则由此造成的法律后果由视像设备公司承担。

视像设备公司通过知情人得知,胡某前脚离开本公司,后脚就加盟了竞争性的一家同业公司工作。于是设备公司一边回复称,由于前期已经预付了一笔超额奖金,先行折抵竞业限制补偿金,待折抵完后再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另一边又派人在竞争公司周围蹲点拍摄胡某进出竞争单位工作的视频和画面。

经过调查取证,2011年11月1日,设备公司委托本所向上海市某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裁决:

1、双方继续履行竞业限制条款,且胡某立即停止在同业竞争单位任职;

2、支付某视像设备公司违反竞业限制的赔偿金122000元。

胡某也委托律师出庭应诉,同时提起反申请,以视像设备公司三个月未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为由,要求劳动仲裁部门确认其与某视像设备公司之间的竞业限制条款于2011年11月7日解除。

【争议焦点】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1)胡某是否违反了竞业限制协议?(2)对竞业限制补偿金支付存有争议是否导致竞业限制协议解除?(3)胡某是否应当继续履行竞业限制协议?

胡某认为,其已提供与案外非同业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和社保缴纳凭证,其所服务的公司与视像设备公司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视像设备公司未提供充分有效之证据证明其违反了竞业限制义务;其已通过律师函方式向某视像设备公司行使了竞业限制解除权,某视像设备公司已明确收到该解除函,因视像设备公司原因超过三个月未支付补偿金而解除,不应当再继续履行竞业限制协议。

视像设备公司认为,胡某为恶意规避竞业限制协议以及为应付本次诉讼,而补办了与案外非同业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等证据,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但实际上胡某就职于竞争性单位,视像设备公司已经通过拍摄视频等手段固定了证据,胡某违反了竞业限制协议,而且视像设备公司前期额外支付的奖金折抵补偿金,并不导致竞业限制协议自动解除,因此,胡某应当依法赔付违约金,继续履行竞业限制协议,并停止为同业竞争公司工作。

【判决结果】

本案经历劳动仲裁程序,双方一直打到一审,直至二审终审,最终法院判定:

1、某视像设备公司、胡某继续履行竞业限制条款,并支付2011年6月至同年11月7日的竞业限制补偿金43000元,但因某视像设备公司要求胡某停止在B公司任职,因该项请求涉及案外人,故不予处理。

2、胡某支付某视像设备公司违反竞业限制条款的赔偿金135600元。

3、对胡某请求不予支持。

【唐毅律师点评】

该案是本所代理的一件具有典型意义的竞业限制案件,身背竞业限制协议约定的员工离职后,一般与前单位玩起了老鼠与猫的捉迷藏游戏,采取隐蔽的方式就职于同业竞争单位,就像本案中的胡某与案外非同业公司签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以达到规避和应诉竞业限制纠纷的目的。因此,竞业限制纠纷案件的一般特点就是,调查取证难、调查取证成本高、胜诉很艰难,而且争议期间不能限制离职员工为同业竞争单位工作,企业赢得一起竞业限制案件着实不容易,本案也是2013年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施行后,法院依据司法解释判决的案件,对用人单位依法维护竞业限制权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对于本案,我们结合劳动争议司法解释(四)关于竞业限制的最新规定分析下案件的判决结果,再探讨下用人单位应当如何调查取证离职员工的违约行为以及如何追究离职员工的违约责任。

视像设备公司提供的视频和照片中,多次出现了胡某本人出入竞争性单位的画面以及胡某参与竞争性单位商业活动的画面,胡某虽对视频有异议但并未提出反驳证据以及合理解释为何其本人出入竞争单位,且因胡某提供的劳动关系证据与其主张就职于非同业公司的事实不符,故胡某提供的证据不能达到其履行竞业限制条款证明目的,法院根据双方举证情况依法认定胡某就职于视像设备公司的竞争性单位,胡某违反了竞业限制协议,应当依法支付赔偿金,法院酌情确定的赔偿金数额为135600元。

因此,在竞业限制案件中,一般举证离职员工违约的责任在于用人单位,除了举证离职员工新就业单位与本单位存在同业竞争外,还需要实际举证劳动者就职于竞业单位的客观事实。就像本案中的胡某采取与非竞业单位签订形式上的劳动合同以规避违约行为,因此,视像设备公司只能采取连续跟踪拍摄的方式证明胡某实际就业于竞争单位,也采取了向违约员工快递物品的方式取得违约员工的签收记录。

根据《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规定,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后,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按照约定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至本案终审后现胡某仍处于竞业限制期限内,法院依法支持了视像设备公司要求继续履行竞业限制条款的诉讼请求,但要求胡某停止为同业竞争公司任职,因该项请求涉及案外人,法院不予处理。因此,即使违约劳动者支付了违约金,也并不自然免除违约者的竞业限制义务,违约劳动者仍然需要履行竞业限制义务至约定的竞业限制期限届满时为止,但法院无权对违约劳动者与竞争单位的劳动关系,无法做出处理。

根据《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规定,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和经济补偿,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三个月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请求解除竞业限制约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胡某虽主张其已向视像设备公司行使了竞业限制的解除权,但其与某视像设备公司之间就竞业限制补偿是否可与其所得奖金相互抵扣、胡某离职后的工资情况、胡某是否已违反了竞业限制约定等存在争议,并不属于“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三个月未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故胡某要求确认其与某视像设备公司之间的竞业限制协议已解除,法院自然不予支持胡某。

关于竞业限制的问题,在以前虽不属于劳动争议的高发区域,但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的颁布试行,可能会出现相当多的该类纠纷案件。用人单位有必要根据最新规定对已经签订的竞业限制协议进行合规性审查,并依据最新规定审核修订现有的协议文本,以适应法律的最新变化。

(作者为上海唐毅律师事务所主任)

浅议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 篇12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价值,启示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 (简称CSR) 最早由Oliver Sheldon (1924) 提出,他最先把企业社会责任与其经营者满足企业内外各类人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此后人们就相关问题开始进行了广泛探讨和研究。但是直到19世纪5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才被明确定义出来:商人按照社会所期望的目标和价值寻求政策支持,制定决策并进而采取行动的责任 (Bowen, 1953) ,随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也被逐渐拓展,并且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直到Carroll (1979) 提出了一个全面的至今仍广被引用的概念:一是企业社会责任包含了在特定时期内,社会对经济组织经济上的、法律上的、伦理上的和自由裁决的期望。他认为作为经济组织,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是经济责任;二是社会要求企业的经济活动要在法律框架内完成,因此企业肩负着必要的法律责任;三是公众社会期望企业遵循社会公认的伦理规范。最后社会还常常对企业寄予一些额外的期望,这些期望是完全自愿的行为。

随着理论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关于CSR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同时也形成很多争论,直到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能够普遍接受的理论体系。相关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是否有价值?二是企业需要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

二、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以及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是否有价值

关于这两个问题的争论源于两个不同的企业理念。一种是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的古典经济观,该种观点认为企业是属于股东的私有财产,企业的目的就是利润最大化,企业只对股东负责,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给企业带来负担,会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而另一种观点是以“社会人”假设为基础的社会经济观,该观点认为企业虽然是一个经济组织,但是企业也是社会的一部分,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需与社会发生联系,因此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

(一) 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 (Friedman) 是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观点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经营者非法处置股东资产的行为,违背了经营者对股东的义务。企业的运作是企业和各个利益相关者发生作用的结果,各种利益相关者已经通过合同的方式与企业发生过关系,已经得到了利益,企业已经尽了社会义务。F.A.Hayek (1969) 是另一位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认为企业参与社会活动必然会导致政府的干预,从而使企业受到政府权威的影响从而丧失一部分自由。同时他也认为企业以最低廉的价格为社会提供商品就是在履行社会责任。理查德.A.波斯纳认为即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不能使消费者受益,因为CSR的成本可能会通过提高价格或者降低产品质量转嫁到消费者身上。CSR的成本使得股东的收益减少,股东自己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也就减弱了。另外还有一些学者 (如Smith, 1988) 认为CSR的含义本来就很模糊,它的主体和客体都不明确,因此很难判断企业应否承担社会责任。

(二) 赞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

赞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学者一般有两种出发点,一种是从社会出发,认为CSR是企业最主要的目标,而利润是第二位的,是CSR的手段。Andrews (1987) 认为企业应该有一个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确定无疑的战略。Paul Samuelson (1971) 认为一个大企业不仅应该履行社会责任,而且应该尽可能把它做好。70年代兴起的企业公民的理念将企业看作一个社会的公民,既然企业也是社会公民,那么它就必须承担与个人类似的社会公民应有的责任和义务,所以该理念认为CSR是企业应尽的义务。这种出发点体现了高尚的道德境界,但是在目前还难以被大多数企业接受。

另外一种观点是从企业出发,认为履行社会责任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把履行社会责任看作是实现经济责任的手段或一种投资行为,这样就使得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即包含了经济驱动力又包含了道德驱动力。Freeman (1984) 认为企业不仅要为股东负责,也应该平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为利益相关者能够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Blair (1995) 认为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注入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或者分担了一定的专用性风险,或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因此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并给予相应的报酬和补偿。Porter&Linde (1995) 甚至指出对社会和环境负责应该是企业的强烈要求,因为这样可以使企业将社会和环境纳入企业经营战略,帮助企业达到持续竞争优势的目的。Don aldson&Dunfee (1995) 提出的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必须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做出反应,如果企业忽视其社会责任,对利益相关者的合理利益要求不作慎重考虑且尽量满足的话,那么企业长久生存和持续发展就很成问题了。此外,近几年一系列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也显示出CSR可以给企业带来价值。比如Brown&Dacin (1997) 等学者认为CSR能够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图和对公司的评价;Mithasetal (2005) 等学者研究得出CSR能够增加顾客满意度;Fombrun (1990) 等学者认为CSR能够帮助企业吸引人才,进而提高自身竞争力。

三、企业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没有统一,所以它的涵义在不同人的心中并非总是一致的,有些人仅将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与慈善捐赠等而视之,某些人则以为它意指社会良心,还有很多人把它当作正当性的同意语,另有少数人将其看作一种义务 (Votaw1975) 。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企业的社会责任,得出不同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企业以合适的价格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就是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 (Friedman1962) 。第二种观点认为企业应该在各个方面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公民”理念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捐赠行为是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企业必须做到的。Griffin (1989) 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提高本身利润的同时,在保护和增加整个社会福利方面承担责任。第三种观点认为应该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不同的层次。如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 (1971) 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详细的列举,共58种,涉及了经济增长与效率,教育,用工和培训,防治污染等10个方面的领域。对这些社会责任,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又将其区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非自愿的行为,这类行为由政府借助激励机制的引导或通过法律、法规的强行制定而得到落实;二是自愿的行为,这些行为由企业自己决定实施与否。Carroll (1998) 认为企业应该履行的完善的社会责任有四个部分组成,即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这四种责任是有不同顺序的,首先经济责任是企业的最基本责任,其次是法律责任,再次是道德责任,最后是慈善责任。后来有些学者将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称为初级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将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称为高级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

四、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中,还没有建立起来一套完善的CSR管理流程和决策模式,更多的还是一种随意的、目的不明确、过程与效果无法监控,甚至不监控的行为。以至于企业不能有效的利用CSR这把双刃剑为自己创造价值。那么我国企业在履行CSR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1.企业参与社会责任活动要从实际出发,切勿简单模仿。当企业自身的产品质量问题、劳工权益问题等都无法保障的情况下,企业慈善活动的参与非但不能够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反而会形成负面效应。公众会认为企业的这种行为是一种市场销售手段,或者是为了掩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转移公众的注意力。

2.要企业认识到作为“企业公民”的角色,认识到自身社会责任与国际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要让企业明白社会责任与企业营销关系.要让企业明白社会责任形象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把CSR纳入企业管理体系,这才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驱力所在。

3.建立科学全面的社会责任指标体系。一套科学全面的社会责任指标体系是企业管理者对社会责任相关工作进行管理与考核、建立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的前提和依据,也是深入推进社会责任工作的必要条件,为评价社会责任工作绩效和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氛围。

4.将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与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相融合。当前,我国企业对财务风险、产品质量风险等较为重视,对于环境、员工权益等社会责任方面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而公众却对后者的关注程度正在增加,企业面临的风险也大大增加。因此,企业应该将社会责任方面的风险纳入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

参考文献

[1]Bhaiiacharya.C.B., &Sankar Sen.2003.Consumer-Company Identification: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Consumers'Relationships with Companies, Journal of Marketing, 67:76-88.

[2]Brown Tom J.&Peter A.Dacin.1997.The Company and the Product:Corporate Associations and Consumer Product Responses.Journal of Marketing, 61:68-84.

[3]Carroll.1999.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Evolution of aDefinitional Construct.Business and Society, 38:268-294.

[4]Deborah E.Rupp, Ganapathi, Aguilera, &Williams.2006.Employee Reactions to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an Organizational Justice Framework.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7:537-543.

上一篇:普通胃镜检查下一篇:未来的课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