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协助

2024-06-24

银行协助(共9篇)

银行协助 篇1

票据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是流通的信用证券, 尤其对于银行承兑汇票而言, 已由商业信用转为银行信用, 在经济活动中担负着支付、结算和信用功能, 对于加速资金周转, 提高社会资金使用效益, 促进商品流通, 规范商业信用等具有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 银行承兑业务的不断发展也引发了很多急需关注的问题, 票据业务呈现出低信用风险、高操作风险的新特性。特别是近年来, 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 国内实体经济资金链日趋脆弱, 长期游离于监管体系以外的非法票据交易行为被逼浮出水面, 动辄上亿的欠款和诈骗跑路现象时有发生, 受害者索款无望的情况下选择通过法律手段维权, 由此引发大量的经济和刑事犯罪案件。银行作为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人和多数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人不可避免的被卷入其中, 面临的防范操作风险形势非常严峻, 大大影响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正常开展。

一、某商业银行协助公安机关冻结银行承兑汇票案情简介

1. 基本案情介绍

2008年10月27日, 山东省某服饰公司为江苏省江阴市某针织公司签发了金额为1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 该银行承兑汇票由某银行承兑 (下称承兑行) , 汇票到期日是2009年4月16日。随后, 该汇票先后经过11手转让, 涉及山东、山西、河南、江苏、黑龙江5个省份, 最后由吴江市某纺织公司背书给黑龙江某银行 (下称贴现行) 办理贴现。该银行在承兑汇票到期前, 向承兑行寄送了汇票原件和托收凭证提示付款。承兑行以公安机关冻结为由出具退票理由书 (2009年2月27日, 山西某公安机关依据并未在票据上背书的个人报案冻结, 冻结期限自2009年2月27日起至2009年8月26日止, 理由是此银行承兑汇票因涉嫌刑事诈骗) , 拒绝向贴现行支付银行承兑汇票款项。承兑行和贴现行多次通过解冻申请书、律师函等方式向公安机关申请解除冻结, 而公安机关依据案情涉案金额大, 犯罪嫌疑人在逃等原因继续予以续冻。协调无果后, 2010年5月, 贴现行将承兑行告上法院, 请求判令被告承兑行支付票据款项人民币100万元, 并按照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赔偿逾期付款的利息损失。

法院审理认为, 山东省某服饰公司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 符合关于票据制作的法律规定, 为有效票据。经服饰公司申请, 承兑行在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人栏内签章, 表明到期无条件付款, 依法成为该汇票的承兑人, 承兑汇票到期后即成为该汇票的第一付款人, 应当承担到期付款的责任。该银行承兑汇票经数次背书转让, 最后持票人为贴现银行。汇票的历次背书是连续的, 且贴现银行取得汇票是基于真实的基础交易关系, 其取得汇票后应当享有票据权利, 作为该汇票的付款义务人, 应向最后持票人付款。公安机关以该票据涉嫌诈骗并冻结, 但不能成为承兑行拒绝付款的抗辩理由。鉴于票据的无因性特征及承兑人在汇票到期后所负有的无条件付款之义务, 遂依法判决承兑行向贴现行支付银行承兑汇票款及利息。

2. 案件当事人的观点争论

本案的庭审阶段, 原告贴现银行和被告承兑行依据法律法规和案件事实情况各抒己见, 争议非常之大。

(1) 原告贴现行的观点:依据《票据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以背书转让的汇票, 背书应当连续。持票人以背书的连续, 证明其汇票权利;非经背书转让, 而以其他合法方式取得汇票的, 依法举证, 证明其汇票权利”。第四十四条规定:“付款人承兑汇票后, 应当承担到期付款的责任”。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办法》第十八条及《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依法背书转让的票据,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冻结票据款项”。中国人民银行于1998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商业汇票管理促进商业汇票发展的通知》 (银发[1998]229号) 规定:“承兑银行对已承兑的商业汇票, 应当承担到期无条件付款的责任。除下列情况的票据外, 承兑行不得拒绝付款: (一) 持票人以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等手段取得的票据; (二) 持票人明知有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等情形, 出于恶意取得的票据; (三) 持票人明知债务人与出票人或者持票人的前手之间存在抗辩事由而取得的票据; (四) 持票人取得背书不连续的票据”。显然, 根据法律法规规定, 公安机关冻结票据不是法定的退票理由。

而且, 贴现行在办理票据贴现业务过程中, 严格按照《票据法》、《票据实施管理办法》、《支付结算办法》、《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办理贴现业务, 贴现申请人提交买卖合同及增值税发票复印件。依法审慎审查贴现申请人的票据及购销合同和增值税发票复印件, 及时办理票据真伪查询, 经审查票据真实、要素齐全、背书连续, 贴现人将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行为合法有效, 贴现行及时支付相应的对价, 系完全的合法持票人。

(2) 被告承兑行的观点:依法协助人民法院等有权机关的执行工作, 是商业银行的法定义务。《刑事诉讼法》第11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 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协助查询、冻结、扣划工作管理规定》第9条规定:“办理协助冻结业务时, 金融机构经办人员应当核实以下证件和法律文书: (1) 有权机关执法人员的工作证件; (2) 有权机关县团级以上机构签发的协助冻结存款通知书,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有权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字的, 应当由主要负责人签字; (3) 人民法院出具的冻结存款裁定书、其他有权机关出具的冻结存款决定书”。可见, 只要相关的法律文书和身份证明具备, 银行就要配合冻结, 不予付款, 否则银行就要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中国人民银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查询、冻结、扣划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银行存款的通知》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此也明确规定, 银行只是负责形式审查。只要有权机关提供有效的存款冻结通知书及经办人员证件, 程序合法, 手续齐全, 银行必须依法履行协助执行义务。承兑行坚持依法履行协助义务并及时对持票人出示退票理由书, “无过错、无责任”, 不应承担贴现行的任何资金损失和利息费用支出。

虽然法院在本案审理过程中, 从票据的无因性出发, 依据《票据法》等相关规定支持了善意持票人的合法权益, 但对公权力的冲突与碰撞---本案的焦点问题“公安机关冻结银行承兑汇票是否合法?”仍然没有正面评判。

二、商业银行协助冻结银行承兑汇票案例评析

在现行的票据法律体制下, 体外票据交易行为趋利性强, 诚信缺失, 缺乏有效的法律规范予以约束和监督。一旦出现风险, 往往采取虚假报案、恶意挂失等行为将风险传导到银行。本案作为当前票据纠纷的代表性案例, 同目前大多数票据纠纷一样, 焦点在于如何维护票据的无因性特征和对有权机关冻结银行承兑汇票行为的合法性做出准确界定。

1. 票据的无因性界定

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 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均强调票据关系的无因性。根据票据无因性理论, 票据的基础关系独立于票据关系, 票据基础关系 (包括原因关系、资金关系、预约关系) 的效力不影响票据关系的效力。票据行为的无因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票据行为法律效力的无因性。票据的制作交付和背书转让等票据行为只要具备法定要件, 就成立有效的票据关系。即使是票据的原因关系有瑕疵或被撤销, 也不影响合法流通票据的效力;二是行使票据权利的无因性, 票据债权人行使票据权利, 一般只要持有要求齐全、背书连续的票据即可, 无需证明基础交易关系的成立与存续;三是特殊的票据转让切断抗辩制度。《票据法》第十三条规定:“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出票人或者与持票人的前手之间的抗辩事由, 但持票人明知存在抗辩事由而取得票据的除外”。显然, 对抗持票人, 票据基础关系的效力不影响票据关系本身。

基于多方面因素, 在无因性问题上, 我国票据立法是欠科学的。1996年出台的《票据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与票据法配套而出台的《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在票据的无因性上采取了保守的态度和过渡性安排。规范票据行为的部分管理性法条仍然强调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的牵连性, 即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不可分离, 票据行为的效力不仅取决于其是否具备票据行为的有效要件, 而且还取决于是否有票据基础关系及票据基础关系是否真实、合法、有效。例如《票据法》第十条、第二十一条、第八十二条、第八十七条、第八十九条等均有相应的规定。然而, 票据的无因性是票据制度的支柱和灵魂。只有票据法律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互相独立, 作为基础关系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才能不影响独立存在的票据关系的效力。也只有票据关系与基础关系相互分离, 才能够在票据的转让中, 使持票人的交易风险大大降低, 并减轻持票人的审查责任, 从而能够保障持票人、特别是善意持票人的合法权益。票据无因性原则的确立, 使人们乐于接受票据, 发挥了票据的种种功效, 加速物资有序流动, 促进经济高效运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司法实践的不断积累, 我国对票据关系的无因性最终给予法律确认。即2000年2月24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若干总是的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票据债务人以票据法第10条、第21条的规定为由, 对业经背书转让票据的持票人进行抗辩的, 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 公安机关冻结汇票的分析

协助冻结是指金融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有权机关冻结的要求, 在一定时期内禁止单位或者个人提取其存款账户内的全部或者部分存款的行为。冻结银行承兑汇票系指银行应有权机关要求, 协助其对银行承兑、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 非基于票据关系原因而冻结支付票款的行为。对于银行存款的查冻扣权限均为法定, 确定查冻扣权力及权限的最重要依据是《商业银行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税收征收管理法》、《海关法》、《行政监察法》、《审计法》、《证券法》及相关管理条例等。目前, 关于公安机关是否有权冻结银行承兑汇票主要有两种流行观点:

一是有权冻结说。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17条“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 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 该冻结权限是否包含银行承兑汇票冻结止付呢?目前虽未有明文规定, 为维护公共利益, 应从广义上理解, 汇票上也存在着一种付款请求权, 在性质上与存款、汇票一样, 故也可冻结。而且, 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军队保卫部门、监狱、走私犯罪侦查机关等在司法实践中均在实行。《金融机构协助查询、冻结、扣划工作管理规定》第9条规定金融机构的形式审查义务。同时, 《民事诉讼法》一百零二条、一百零三条规定了不协助执行的法律后果。考虑到法律法规和实践执行现状, 多数银行对于冻结银行承兑汇票行为, 选择按规定履行形式审查义务。只要相关的法律文书和身份证明具备, 银行就配合冻结银行承兑汇票, 不予付款。

二是无权冻结说。票据具有文义性、无因性的特点, 为保障票据的合法流通, 维护金融秩序的正常运行, 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不应对《刑事诉讼法》第117条作任何扩大解释。有权机关冻结也并非无条件的, 除了《刑事诉讼法》第117条中的“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这一要求之外, 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权机关冻结原因是持票人的前手涉及刑事案件, 然而如果汇票已经被背书转让, 前手已经不具有相应的权利。因为根据《票据法》的一般规定, 善意持票人的权利优于其前手且可不受票据当事人间债务纠葛的影响。持票人也是善意取得票据, 其权利理应受到保护, 因此公安机关冻结该张汇票的做法有失妥当。

司法实践中, 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在法经【1992】42号文件中明确地阐述了以下意见:如持票人是合法的票据权利人, 则有权持票要求承兑银行兑付, 有关司法 (行政) 机关无权冻结该汇票。1999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庭务会纪要, 针对司法实践中的票据冻结止付问题, 提出以下审判指导意见: (1) 发生票据诈骗或民事欺诈行为时对票据冻结止付的, 因为票据具有流通性, 一旦票据背书转让, 就可能有正当持票人, 在不能控制住票据的情况下对票据的冻结止付, 就可能损害正当持票人的合法权益。因此, 冻结止付只能对仍然在票据基础关系人手中的票据进行, 对已经背书转让出现了正当持票人的票据, 不宜采取冻结止付票据的财产保全措施。 (2) 人民法院在涉及票据的财产保全中, 应尽量控制票据, 如果不能控制票据, 人民法院出于需要可以向金融机构发止付通知书。但查明有票据的正当持票人时, 人民法院应当解除对票据的冻结止付措施, 以保护正当持票人的合法权益。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办法》第十八条和《票据实施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依法背书转让的票据,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冻结票据款项;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通过以上法律法规分析, 笔者更倾向于维护票据的无因性特质, 实践中参照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十条“当事人申请冻结止付票据时, 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关于财产保全的规定审查外, 还应审查票据是否仍在与申请人有基础关系的人手中, 然后才能作出是否准许冻结止付票据的裁定。倘若被申请的票据已转让至与申请人无直接基础关系的人手中, 且持票人无恶意或者重大过失, 则不能再适用冻结止付措施”的规定, 有权机关与金融机构应结合案件实际情况, 有条件的采取冻结银行承兑汇票措施, 而不应一概而论, 依法维护合法持票人的合法权益。

三、商业银行协助冻结银行承兑汇票的法律风险及防控建议

1. 商业银行协助冻结银行承兑汇票面临的法律风险

由上述判例及法律法规分析可见, 司法审判实践中坚持票据无因性, 对于公安部门等的“停止支付通知书”之类的冻结支付, 并不认同, 银行无法以其作为拒付抗辩依据。同时, 对流通中的票据, 接受公安部门等的银行承兑汇票冻结支付, 无论是处在承兑行的角色还是处在贴现行的位置, 银行实际上处在两难之中, 面临诸多风险。

作为承兑银行, 如果协助有权机关冻结银行承兑汇票, 汇票到期拒付后, 在无证据证明持有人取得票据是出于恶意的情况下拒绝向其付款, 将面临被起诉并承担支付票款及赔偿逾期支付利息损失的风险, 也影响其在银行同业间的信誉和在社会上的声誉。如果不协助有权机关冻结票据, 承兑行必然面临罚款等行政处罚。

作为贴现行, 合法持有票据被有权机关冻结止付时, 贴现资金不能及时收回, 不得不通过诉讼途径维权, 耗费大量的人财物力, 往往出现赢了官司拿不回钱的结果, 得不偿失。

2. 法律风险防控建议

(1) 国家应进一步修订完善现有的票据管理法律法规, 明确票据的无因性。同时, 加大调研力度, 对《刑事诉讼法》第117条出台明确司法解释, 对“冻结银行承兑汇票”执法行为出台明确的、规范的、可操作强的指导意见, 从而实现立法、行政和司法的有机统一。

(2) 在现有法律法规规定下, 对于除人民法院以外的有权机关, 要求对已经背书转让且处于流通中的票据冻结止付的, 承兑银行应主动向其告知理由。银行不能擅自冻结流通中的票据银行协助冻结止付, 而只能有条件的对仍然在票据基础关系人手中的票据进行, 对于已经背书转让出现了正当持票人的票据, 原则上不宜采取协助冻结止付票据的措施。对于当时已确定最后持票人为犯罪嫌疑人的, 可根据公安机关等要求在票款划付时协助止付。对于公安机关坚持要求银行协助冻结银行承兑汇票的, 经办人员在解释过程中应注意服务态度, 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严格按照相关要求留存协助执行的资料和证件, 以备应对诉讼。

(3) 贴现银行应对目前复杂的票据纠纷形势有充分的认识, 严格按照既有规定履行审查义务, 规范办理票据贴现业务, 避免在票据被冻结拒付时, 因自身过错形成资金损失。同时, 面对有权机关冻结情形时, 应和承兑银行积极向执行部门或其上级机关申请解冻, 根据进展情况选择采取诉讼方案, 避免出现赢了官司, 由于冻结通知不能解除, 造成法院执行时产生公权力的冲突, 票款实际得不到有效执行。

摘要:依法协助人民法院等有权机关的执行工作, 是商业银行的法定义务, 也是商业银行依法合规经营的必然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违反法定义务, 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然而, 由于实践中存在个别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明确甚至冲突和交叉, 个别有权机关执行依据不明、程序不清等现象, 导致银行在协助执行中无所适从, 给自身造成重大的声誉风险和财务损失。笔者以一件银行协助公安机关冻结银行承兑汇票案例, 从承兑行 (付款人) 和贴现行 (合法持票人) 维权角度进行实务剖析, 进而从票据法理论及法律角度进行客观论证, 最后从立法层面和银行实务操作层面提出建议, 旨在抛砖引玉, 期望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明确的指导意见, 保障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规范运行。

关键词:冻结,银行承兑汇票,法律风险

银行协助 篇2

近年来,人民银行为履行账户管理和征信管理职能,相继开发了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及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两系统投入使用以来,对人民银行履行结算账户管理和信贷征信管理职能起到了切实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两系统中存储着企业和个人的账户、贷款等信息,可以大大节省司法机关及有权机关办理案件和履行管理职能的时间和费用,因此,越来越多的司法机关及有权机关涌向各级人民银行,要求人民银行提供相应的信息查询。由于我国立法对于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协助执行问题一直没有明确规定,人民银行各基层行遇到此类问题只能层层上报至总行。由于法院等部门处于事实上的优势地位,人民银行基层行常常置身于执行总行决定和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的两难境地。2009年2月11日,人民银行总行与最高人民法院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国清理执行积案期间人民法院查询法人被执行人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开户银行名称的通知》(法发[2009]5号,以下简称《通知》),首次就人民银行为法院系统查询账户做出了规定,责成人民银行各省级机构统一受理法院的查询申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行与法院间的矛盾。但是,人民银行是否有义务协助有权机关查询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仍困扰着人民银行的各级分支机构。笔者对近年来人民银行、最高人民法院等机关制定的关于金融机构协助有权机关查询的文件进行了梳理,对法院等部门查询的依据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了人民银行应与其它部门在实现信息共享方面加强合作,从而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政府管理效能的意见建议。

一、法院查询的依据及可行性分析

现行的法律、行政法规中没有关于人民银行协助有权机关查询的直接规定,无论是在人民法院与人民银行之间,还是人民银行内部对人民银行是否有义务协助查询始终存在着不同的观点。《通知》下发之前,人民银行基层行在法院查询时一般提供总行与法院等相关部门联合下发的文件,以文件没有将人民银行纳入协助查询义务机关为由拒绝法院的查询,或者以人民银行关于对外查询方面的禁止性规定为由予以拒绝。法院等单位则或因为缺乏相关知识,常常引用法律、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与商业银行相关的条文要求人民银行履行协助义务,造成双方各执一辞,进一步使问题复杂化。

支持人民银行应予协助法院查询的观点主要法律依据在于《民事诉讼法》第65条和《刑事诉讼法》第45条规定,即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尤其是民诉法第103条规定,对于有关单位或者银行有拒绝协助行为的,人民法院有权采取司法强制措施。法律对人民法院要求人民银行协助查询问题没有直接规定,是因为法律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适性,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逐一列举什么是“有关单位”以及有关单位如何履行提供证据的义务。即使人民银行制定的包括部门规章在内的规范性文件对人民银行不予协助有规定,由于这些规定的法律位阶低于《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其法律效力不能与二者相比,对人民法院也没有约束力。

笔者认为,为构建诚信社会、保护公民权利,从解决法院执行难问题的大局出发,人民银行应协助法院查询。具体原因有四点:

一是政治制度。我国与西方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不同,在我国,司法权与行政权并不完全是对立关系,法院行使司法权和人民银行行使行政权并不是为了部门的自身利益,国家权力在我国更体现了对公共利益的维护,从这一点来说,法院和人民银行在维护金融经济秩序方面有共同的目标。

二是信息共享。《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颁布实施,即使是公民都有权利用政府信息,因此没有必要将国家的司法机关排除在政府信息使用者范围之外。司法和行政本质上都是“执法”,信息共享是当代的大势所趋,无论是政府主导还是商业主导,无论是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还是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共享信息无疑能够减少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早期的相关规范性文件之所以不要求银行营业场所的上级机构和人民银行进行协助查询,与当时银行业务手工操作有很大的关系,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人民银行不协助查询实属“非不为也,是不能也”。2005年后之所以出现法院与其它有权机关来人民银行查询账户信息,这是央行的系统建设先拔头筹造成的别人“搭便车”现象。

三是行政执法。基层人民银行与法院之间有互相协助的需要。当前,人民银行在空头支票处罚、人民币账户许可、贷款卡发放、个人信用报告准确性等方面非常容易发生纠纷,特别是个别地方空头支票处罚罚款主动缴纳率不高,需要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为了维护金融秩序,提高基层央行行政执法的效果,人民银行与法院等有权机关需要长期的沟通与合作。

四是制度保障。人民银行基层行难以承受坚持不协助法院查询的后果。法院可以跨地域执法,从理论上讲,我国的任何一个法院的任何一个法官都可以对任何拒绝提供查询协助的人民银行机构做出强制措施决定。2008年4月1日起执行的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加大了对不履行协助调查、执行义务的行为的惩罚力度,第103条、104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不履行协助调查、执行义务的单位可以罚款,对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可以予以罚款;对仍不履行协助义务的,可以予以拘留;并可以向监察机关或者有关机关提出予以纪律处分的司法建议。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1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1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额度大大高于修订前。基层行因不向法院提供查询协助被处罚后,惟一的法定救济渠道是向做出强制措施决定的法院的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但上级法院为了维护本系统的执法权威,鲜有撤销下级法院的强制措施的。《通知》虽然规定“人民法院对人民银行上述机构及公务人员执行本通知规定,或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不应采取强制措施。如发生争议,双方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争议;直接协商不成的,应及时向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人民银行反映。”,但《通知》仅适用于“印发之日起至清理执行积案活动结束止”,清理执行积案活动结束后《通知》中的免责规定是否仍然有效不无疑问。因此,从维护基层行的稳定,保护单位工作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人民银行应当向法院提供查询协助。

二、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等部门查询的依据及可行性分析

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等部门办理刑事案件时,同样可以依据《刑事诉讼法》第45条规定要求人民银行协助查询相关信息。按照社会大众的一般观念,刑事案件重于民事案件,如果人民银行对法院执行民事案件给予了协助,就没有理由不给予公安机关等部门协助。

与《民事诉讼法》不同,《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拒绝提供协助时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但这并不表示人民银行拒绝提供协助就没有法律风险。曾有某地经侦部门的公安人员威胁要拘留拒绝提供账户查询协助的人民银行工作人员,依据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条:“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首先,人民银行并没有“伪造、隐匿、毁灭”证据,只是“拒不提供”证据;其次,经侦部门办理刑事案件,是刑事侦查机关,不是行政执法机关,因此不能适用此条的规定。但是,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时,如果人民银行相关人员拒绝提供协助,则可能直接面临被拘留的危险。《国家安全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明知他人有间谍犯罪行为,在国家安全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分,或者由国家安全机关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严重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的规定处罚。”《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对此做了进一步的解释:“有证据证明知道他人有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或者经国家安全机关明确告知他人有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在国家安全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的,依照《国家安全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处理。”除了法律风险,人民银行拒绝向侦办刑事案件的公安机关等部门提供查询协助还将承受“包庇犯罪分子”的社会舆论压力,有损于人民银行的社会形象。

虽然法律风险是人民银行决定是否提供查询协助的考虑因素之一,但不应当根据风险的不同而对不同的机关给予不同的对待。需要指出的是,同样是要求人民银行协助查询账户,法院办理民事案件与公安机关等部门办理刑事案件关注的焦点就不一致。法院为保全和执行财产,关注的是现有的账户和存款余额。公安机关等部门从追查犯罪线索的目的出发,关注的是特定阶段的账户的开销户记录和交易记录。他们的许多查询要求超出了账户系统的所能提供的信息范围,只能依靠人民银行工作人员的耐心细致的解释使其放弃不能实现的要求。

三、其它行政机关查询的依据及可行性分析

从现阶段来说,其它行政机关要求人民银行提供查询协助的法律依据尚不充分,在未全面评估法律风险的情况下,不宜贸然提供协助。对于协助行政机关查询,应严格按照依法行政原则进行办理,对于法律没有规定的,坚决不予协助查询,对于法律规定模糊的,建议与相应行政机关进行联合解释,具体划清可以查询、不予查询的范围和界限,严格保护单位、个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基于我国的国情,纪检监察机关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和《行政监察法》办案,具有“准司法”的性质,从坚持党的领导,积极推进党风廉正建设角度,人民银行应当积极配合。

人民银行与其它行政机关,虽然被法律赋予了不同的权能,但从根本上讲都具有行政管理的相同特征,账户系统、征信系统本质上都是通过加强管理来提供公共服务,其它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行为最终也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近几年在人民银行的推动下,有关金融服务的大系统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不仅是法院,社会上也有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希望分享人民银行系统建设所带来的成果。用经济学术语来讲,人民银行的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外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分享需求。从另一方面来说,现代政府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服务型政府,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既要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也要提供微观金融服务,所以,从长远来看,对外提供一定的系统建设服务成果是符合时代发展的大背景的。

熬成“协助调查” 篇3

第二年,政策发生了巨大变化,小杨当初的那种“不合格”就被明确为“合格”。消息公布后,有人为小杨扼腕,但他倒显得淡定、平静,一如既往地在那间单人宿舍里发奋,保持当年寒窗苦读的劲头。

几年之后,小杨再次参加考试,也是一路高歌,闯入最后的公示阶段。就在同事们认为他这次十拿九稳的时候,一封匿名信飞到了有关部门,说他大学期间与一位有夫之妇勾搭,造成极坏影响云云。组织上花了一个多月进行调查,得出结论:“查无此事”,但为时已晚,小杨错过了最后的机会。他后来虽然多次给有关方面去信,但覆水难收,事情还是没有解决。

小杨没死心,又接着参加招考。据说那是个炙手可热的一个职位,报名的人多达数百,其中不乏名校的硕士、博士。但二流本科院校出身的小杨在笔试中居然拔得头筹。在面试环节,小杨对评委们抛出的各类问题条分缕析,应对自如,一举征服了所有考官,获得了全场的最高分。“考察”阶段,有高人指点小杨,让他找找门路,好让贵人帮帮忙,但小杨只会忐忑不安地左等右等,最后等来的是再次被淘汰的消息。

此后,小杨结婚、生子,夫人虽然贤惠,儿子也聪明可爱,但生活上的压力还是让他透不过气来。他一边在一家单位兼职当会计,一边继续在题海中奋战,试图在年龄大限到来之前,再作最后一搏。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前,他终于如愿以偿,成了一家机关的小职员。

在新单位,小杨很快就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做起了贴身秘书。那几年,小杨一扫颓废样,跟随领导在大小会上频频现身,坐飞机、高铁,山南海北地跑。昔日单位的老同事们见到小杨时,也都打心眼里为他高兴。

关于银行协助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篇4

关键词:银行协助,风险,防范

随着我国立法步伐的加快和执法机关执法力度的加大, 因银行协助引发的法律风险有逐渐增长的态势, 并且已开始对银行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 加强对银行协助问题的研究, 已成为银行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 但理论界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尚很鲜见, 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及其法律风险防范作一简要探讨。

一、银行协助的概念及性质

所谓银行协助是指有权机关在案件的查处、审理、执行等执法环节上, 因办案需要依法到银行查询、冻结、扣划当事人 (包括个人和单位) 的有关款项, 查阅与案件有关的会计凭证、帐册、报表等银行资料时, 银行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协助义务。具体来讲, 协助查询是指金融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有权机关查询的要求, 将单位或者个人存款的金额、币种以及其他存款信息告知有权机关的行为;协助冻结是指金融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有权机关冻结的要求, 在一定时期内禁止单位或者个人提取其存款帐户内的全部或者部分存款的行为;协助扣划是指金融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有权机关扣划的要求, 将单位或者个人存款帐户内的全部或者部分存款划拨到指定帐户上的行为。

银行协助根据申请协助机关的不同, 可分为银行的司法协助和行政执法协助。在实践中, 以司法协助居多。

银行协助是银行的一项法定义务, 它是我国银行对客户存款承担法定保密义务的一种例外。因此, 银行能否正确履行这项义务, 将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 由此也造成了一定的法律风险。

二、银行协助法律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现阶段, 我国银行协助的法律风险根据其形成原因可分为三大类:

(一) 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协助义务引发的法律风险

1.因故意不履行协助义务导致的法律风险。随着各类金融机构不断增加, 同业间的竞争日趋加剧, 争市场、争份额成为各家银行工作的重点, 而这就要求银行尽可能地满足客户需求, 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由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信用状况普遍较差, 企业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意识匮乏, 这就使得原本很正常的银行协助成了某些客户衡量一家银行服务质量好坏的标准, 从而使得银行在履行协助义务时陷入两难境地。于是有的银行在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推行起了法律实用主义、利已主义:只想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 不愿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比如有些银行, 每年都有许多的案件起诉到法院, 通过法律的救济也收回了大量的呆滞贷款, 其合法权益应该说得到了维护;然而按法律规定要求其协助法院执行其他案件时, 却又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拒不协助, 为留住客户, 就违法地拒绝或变相拒绝履行协助义务, 最终被法院制裁, 酿成法律风险。这种前后矛盾的做法正是“法律实用主义”的典型写照。

法律对社会的调整, 是采用确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进行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在法律上, 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一方享有权利, 另一方也就必然负有义务;而一方负有义务, 也就意味着另一方享有权利;或者就一方来说, 既享受权利又承担义务。这正如马克思所言: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履行自己应尽的法律义务, 必然要损害国家的、集体的或他人的合法权益, 为法律所不容, 最终也导致无法充分实现自身的权利。

2.当事行因未能正确履行协助义务引发的法律风险。由于我国法律、行政法规关于银行协助的规定大多较为原则, 为增强其现实操作性, 各有关部门即纷纷出台了各种相关操作细则, 而这些细则因为部门限制, 往往不能达到公示公知的程度, 这就为银行正确履行协助义务增添了困难;此外, 由于一些银行对银行协助还未足够重视, 部分基层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这方面的知识还较为贫乏, 以致在协助时不能正确履行协助义务, 致使风险发生。这种风险又可分为两种, 即客户追索因错误协助被错扣的存款和法院追究错误协助的法律责任。福建省厦门市的林女士向业务伙伴王某的银行卡上汇款时, 不慎误将巨款16.3万元汇到南京朱某的账户上。应林女士要求, 银行当即“纠错”, 直接将朱某账户上的钱划给了林女士。朱某认为银行越权划款, 将银行告到法院。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判决银行败诉, 返还朱某16.3万元并承担诉讼费。败诉后, 银行把林女士诉至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 要求其承担败诉损失。8月2日, 集美区法院判决被告林女士败诉。

(二) 执法机关违规办案引发的协助风险

由于我国现有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尤其是法院执行人员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 加之各地地方保护主义较为严重, 某些执法机关为保护本地企业的利益, 滥用权力, 违规办案, 也是银行发生协助法律风险的一个原因。

2005年10月27日, A市建行营业部 (以下简称A市营业部) 应a企业的申请, 承兑了一笔金额为100万元, 收款人为b公司的商业汇票, 后该汇票经两次背书转让后被d公司取得, d公司持该票到D市农行 (简称农行) 申办贴现, 并做了背书, D市农行在汇票到期日向A市营业部提示付款时, 被告知, 该票据已被A市法院裁定停止支付, 故拒绝付款。D市农行遂以票据纠纷为由将b公司、d公司和A市营业部诉至D市法院, 要求上述三被告支付票款及票据到期日至付款日的利息。另由b公司共同承担本案诉讼费。2005年D法院判决A市营业部支付票款及票据到期日至付款日的利息 (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计付) 。后该判决虽被某省高级人民法院撤销, 但至此A市营业部已支付差旅费及诉讼费近2万元。

我们党坚定而又明确地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各级政府也相继提出了“依法治省”、“依法治市”的口号。然而极少数公务人员将其简单地理解为“用法来治”, “用法来治”是把法单纯作为工具和手段, 政府运用“法”这一工具和手段来治理国家、治理老百姓。这种观念令政府以治者自居, 人民被视为消极的被治者。像法治并不否认人的作用一样, 人治也并不否认法的作用;但人治是仅仅把法作为一种治民的工具, 当主人觉得这件工具不顺手甚至碍手时, 可随时弃之不用。这里面既有特权思想在起作用, 更有法律是“专管老百姓”的“工具论”在作祟。

(三) 银行与申请协助的执法机关均无过错的情况下发生的协助风险

受现行体制的束缚, 我国立法体系也存在颇多漏洞, 较为突出的是1995年。7月1日《商业银行法》实施后, 该法第30条规定:“对单位存款, 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查询, 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冻结、扣划, 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也就是说自95年7月1日, 《商业银行法》实施后, 只有法律和行政法规才构成银行协助的有效依据。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既不属于法律 (此处为狭义的法律, 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订的法律) 也不属于行政法规 (国务院为执行法律的规定或履行宪法第89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 而根据宪法和法律依据一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 而该条例第28条第七款却规定:“经县级以上 (含县级) 纪检机关负责人批准, 纪检机关可以对被调查对象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进行查核, 并可以通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暂停支付。”若依规定提供协助一旦被执行人发难, 将使银行和法院处于尴尬境地, 危及司法机关的权威。而且,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外资银行开始大举登陆我国金融市场, 它们也将面临这一问题。此类问题若不解决, 势必对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再有一类并非是体制造成的立法漏洞, 也可能给银行带来协助风险。比如执法机关违规办案引发协助风险的案例中, A市法院依据b公司的申请,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作出停止支付被申请票据票款的裁定并无不当, A市营业部执行该停止支付通知书亦无不妥, 但问题是《票据法》规定:“汇票付款人承兑汇票后, 应当承担到期付款的责任。”这就使承兑银行陷入两难处境, 如不付款, 持票人会发难;付款又会面临被法院制裁的风险。

三、法律救济的乏力, 加大了协助风险

协助风险发生后, 由于法律救济方式较少, 且手段乏力, 又进一步加大了风险。我国现行法律中, 对银行协助规定的最为明确的也是唯一的救济方式是复议, 见《民事诉讼法》第105条, 该条规定:“对罚款、拘留决定不服的, 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由于此类复议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 本质上与行政复议不同, 因此不能适用《行政复议法》, 但同时无论是《民事诉讼法》还是其他司法解释, 均未对此类复议所适用的程序, 复议期间等作出明确规定, 这就使得上一级法院的具有太大的自由裁量权, 使得复议申请人 (即协助银行) 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以建行某二级分行为例, 2004年, 该行发生协助纠纷4起, 其中两起提请复议, 但直到2004年底, 所提起的复议均未收到受理法院的书面决定。致使一些法律关系一直处于不确定状态, 该行的权益也难以得到保障。由于这种情况的大量存在, 使得部分义务人对司法机关的权威产生怀疑, 并开始怠于履行自己的义务, 从而在根本上动摇了法律的权威。

四、关于预防和减少银行协助法律风险的思考

针对银行协助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预防和减少银行协助的法律风险。

(一) 在全社会树立法制观念, 完善立法体系, 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机关执法水平。

1. 完善立法体系, 减少法律漏洞。

虽然我国现在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 但由于受旧体制的影响, 加之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尚处于不断变化的阶段, 法律作为一定经济基础的产物, 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这一阶段的色彩, 各个部门的利益在法律中时有体现, 这就使得不同的法律出于对不同利益的妥协相互出现一些矛盾, 这是立法漏洞产生的一个原因。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立法技术尚不成熟, 专家在立法中的作用还未能充分发挥, 也是立法漏洞产生的原因。因此, 要建立完善的立法体系减少法律漏洞, 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与之配套的政治体制;其次, 充分发挥专家在立法中的作用, 学习国外先进立法技术, 尽快提高我国立法水平。

2. 建立具体的可操作的法律救济制度。

针对银行协助法律风险的法律救济方式单一, 且规定过于原则不易于操作的问题, 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在修订《民事诉讼法》时, 补充有关复议的程序及复议申请人和复议机关的权利与义务等内容, 以增强其可操作性, 同时也增强复议机关的责任感, 减少对复议申请听之任之的现象。其次, 对《民事诉讼法》第十八章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加以严格限制, 同时在实体法中加重对恶意申请公示催告的申请人的责任, 从而避免因协助停止支付发生纠纷而增加银行风险。

3. 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机关执法水平, 减少违规办案的发生。

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它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代表了国家的权威, 执法人员是法律权威的具体实现者。而现在我国执法队伍素质不高, 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出现了大量违规办案的情况, 不仅损害了执法者自身的形象, 也动摇了法律在公民心中的权威。因此, 加强执法机关队伍建设正迫在眉睫, 笔者以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 加强现有人员的培训, 切实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和政治水平, 使其能尽快适应我国法制化的需要;建立淘汰机制, 对确实不适应需要的人员, 应及时淘汰;其次, 建立准入制度, 给新的加入者设定一定的门槛, 学历必须达到一定要求, 这样才能确保新加入者的素质能基本满足工作需要, 不至于造成新的教育资源浪费;第三, 建立完善的后培训机制, 即对执法人员定期培训, 及时更新知识, 满足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需要。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执法人员执法水平, 减少违规现象的发生。

4. 在全社会树立法制观念, 加强对生效法律文书强制执行的力度。

比如, 加重对生效法律文书执行义务对象的处罚力度, 以减少或杜绝其侥幸心理, 树立法律的权威, 也减少不必要的协助执行以及由此产生的纠纷。

5. 协助风险的减少还有赖于良好的社会氛围的形成。

在现代社会, 守法是每个社会主体应尽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个国家的法律如果只是被各自有选择地服从与遵守, 那么, 法律就会成为一堆废纸, 其结果必然是政权动荡、经济萧条、社会混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觉、全面、严格地遵守法律, 一切依法办事, 良好的法律秩序才能真正建立, 权利才会得到有效保障。产生银行协助的根本原因在于整个社会未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均有严重的投机心理, 不重信用, 漠视法律文书的效力, 甚至暴力抗拒执法的现象普遍存在, 而这些不仅导致了银行协助的产生, 在增加了银行协助风险的同时也增加了社会成本。基于上述原因, 要想从根本上避免或减少银行协助风险, 就需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注重信用的氛围。

(二) 加强金融机构内部制度建设, 提高银行工作人员自身的法律素养。

1.加强金融机构内部制度建设, 对内部工作人员的协助行为加以约束。现阶段, 各家金融机构内部制度已较为完备, 但关于银行协助的内部管理却鲜有提及, 如2002年4月1日实施的《中国建设银行工作人员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就没有相关内容, 这就使得金融机构对内部工作人员的协助行为难以进行约束, 即使工作人员的不当协助行为使本级机构遭受损失, 也难以给予惩戒。因此, 笔者以为各家金融机构在内部制度建设时应增设银行协助制度, 比如日常检查、违规处罚等制度。

2.各级银行管理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 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现阶段, 我国各级银行管理人员的法律素养普遍不高, 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银行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某些银行协助纠纷就是因银行管理人员的主观原因引发的。例如某些基层金融机构负责人因不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 所以对银行协助工作不理解, 一味强调搞好银企关系以吸收存款, 当有权机关要求协助时百般推诿, 甚至通风报信, 有时还指使工作人员违规转款, 以致事发后被有权机关处罚。鉴于此, 金融机构应把提高各级机构负责人的法律素养放在首位, 因为市场经济就是制度经济、法制经济, 各级机构负责人法律素养的高低对本级机构的发展将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 培养各级金融机构负责人良好的法律意识势在必行。其次, 应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 明确规定不具备一定法律知识的人不得担任各级机构负责人, 避免法盲领导的错误决策给机构造成损害。

3.一线工作人员应加强银行协助知识的学习, 减少不当协助的发生。由于银行工作人员协助知识欠缺是造成协助法律风险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此, 各级行应充分重视协助风险对本行经营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加强对一线员工的协助知识培训。2000年9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的《关于依法规范人民法院执行和金融机构协助执行的通知》, 取消了查询签字程序, 使得原本由基层管理人员, 即支行行长承担的审查责任, 转而由一线员工承担, 而一线员工的现有素质和知识尚很难满足这一变化的要求, 在一段时期内, 极有可能发生大量的协助风险, 因此, 大力加强对一线员工的培训, 培养其良好的协助意识, 不仅是减少和预防协助法律风险的要求, 也是提高员工素质, 树立银行良好社会形象的要求。

此外, 由于金融机构间的无序竞争在客观上导致金融机构为留住客户而消极地履行协助义务, 以致产生了一些协助风险, 所以, 金融机构间良性竞争的形成也有助于协助风险的减少。

参考文献

[1]《商业银行常用法律问题解析》, 蒋洪,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年。

[2]《最新金融法律适用大全》,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5年。

[3]《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网站, http://www.sjzpc.edu.cn/~jj/zcwj7.htm,

银行协助 篇5

qq远程协助使用方法:

第一步:请求qq远程协助,登录QQ后,打开好友的聊天窗口――>在工具栏菜单中单击“应用”(类似于齿轮的图标)――>弹出的下拉菜单中,点击“远程协助”;

第二步:此时您的好友将会收到由您发出的远程协助请求,当您的好友点击“接受”之后,您的QQ面板中将提示确认信息,点击“确定”之后,您的好友就可以看到您的电脑屏幕中显示的内容了;

第三步:到此,您已经与您的QQ好友实现连接了,您的QQ好友现在正在通过远程协助查看您的电脑屏幕,但目前还无法控制您的电脑,这时您应该在好友聊天窗口中点击“申请控制”,对方才能控制您的电脑帮您解决问题;

第四步:对方聊天窗口中将提示是否确认控制的信息,点击“接受”后,qq远程协助流程完毕,此时对方可以通过远程协助程序对您的电脑实现完全的控制,诸如添加删除程序、系统设置等等操作,

qq远程协助怎么用,教您如何使用QQ远程协助

千里之外,送你协助 篇6

小菜电脑用得一般,不过唱歌是他的长项。这样吧,在我用“远程协助”帮他搞定问题之前,就让他一直唱《千里之外》这首歌,呵呵。

言归正传,远程协助可以让异地的朋友对本地计算机进行控制,帮助我们操作一些不熟悉的软件。Vista与WinXP都提供了这个功能,而Vista系统下的远程协助具有更好的效果、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友好的界面。

WinXP远程协助的实现条件限制比较多,而且在网络速度慢时,会出现许多问题。Vista的远程协助在这些方面都有较大改进,在恶劣、复杂的网络环境中,都可以轻松地实现远程协助功能。

Vista与Vista之间实现远程协助

小菜开启计算机,开始在计算机内寻找远程协助功能。Vista的远程协助不像WinXP那样,隐藏在“帮助和支持中心”下,而是作为一个单独程序出现在开始菜单中。

进入系统,小菜依次单击“开始”→“所有程序”→“维护”→“远程协助”(图1),成功启动“远程协助”程序。

在“您想请求帮助或提供帮助”窗口,有“邀请信任的人帮助你”和“帮助某人”两项。为了寻求远程协助,小菜要选择“邀请信任的人帮助你”(图2)。

在“您想如何邀请某人帮您”窗口,“使用电子邮件发送要求”与“将这个要求保存为文件”两个选项都是为了发送“远程协助”请求。小菜为了方便,选择“将整个要求保存为文件”(图3)。

接下来,小菜在“将邀请保存为文件”窗口,设置好用户名和密码,以及文件保存路径,单击“完成”保存请求文件(图4)。

小菜将保存好的文件通过MSN发送给我,并告诉我用户名和密码。这一步是为了保证远程协助过程中的安全。

上述所有步骤完成后,转入“等待传入连接”。此时,我在自己计算机上,双击“远程协助”请求文件,输入密码。系统会反馈一个信息到小菜的计算机,小菜接受控制请求,开始远程协助(图5)。

进入“远程协助”主界面,小菜选择了屏幕顶端的“请求控制”,我则选择了“获取控制权”。Vista下的“远程协助”主界面比较简洁,但它的功能十分强大。我们可以传输文件,也可以聊天,还可以随时断开连接(图6)。

Vista下的“远程协助”比XP下的传送文件给朋友的方式很多,可以用聊天软件,也可以用电子邮件。“远程协助”少了一些设置,例如语音聊天等,减少这些设置是为了减少占用网络资源,提高它的可靠性。

当Vista遇到WinXP

问题解决后,小菜就开始他的传统提问了:“刚才你也是在Vista下的吧,如果你在WinXP下会怎么样呢?Vista系统能不能可以向XP发送‘远程协助’请求?”

Vista系统在未推出正式版时,不能实现对WinXP的远程协助请求。如今正式版推出后,已经能实现对WinXP系统的远程协助请求。操作的配置步骤与Vista系统间进行协助一样,只要在受控方计算机上将请求发出,控制方答应协助请求即可。

WinXP的远程协助看来被协助后,这种偷懒的方式让小菜有点兴奋了,他还有问题:“WinXP的远程协助怎么用呢?”

1.WinXP请求“远程协助”

首先启动“远程协助”,鼠标右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在“系统属性”窗口切换到“远程”选项卡,勾选“允许从这台计算机发送远程协助邀请”,并单击“高级”按钮设置允许访问计算机的时间(图7)。

完成以上操作后,在“开始”菜单“所有程序”里会出现“远程协助”项,选择了该项进入远程协助请求界面。WinXP请求“远程协助”的配置过程与Vista类似,只是页面提示有所改变,但配置过程基本一样。

2.Vista向WinXP提供“远程协助”

如果在WinXP远程协助过程中,选择保存并发送请求文件,Vista控制方可双击请求文件,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信息将反馈到WinXP受控方,受控方可答应该控制请求。

与Vista“远程协助”不同,在配置过程中,就需要选择是否完全受控于对方,而不像Vista远程协助,在进入主界面后才能请求完全控制(图8)。

不能再回答他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了,再有问题我也招架不住了,赶紧断开,闪人。

如果须要让连接的用户控制你的计算机,勾选“允许此计算机被远程控制”。

启用远程协助功能(打开3398端口)后,计算机很容易受到攻击。所以,在远程协助完成后,建议大家及时关闭远程协助功能。

加强夜查房协助医生诊治 篇7

1 睡眠时的生理变化对疾病的影响。

1.1 由于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相对增加,在入睡阶段交感神经被抑制,迷走神经活动占优势,不少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容易发生变化。如冠心病患者可因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冠状动脉收缩以至痉挛,血流缓慢使附壁血栓易形成,而导致心肌供血急剧减少,甚至中断,而引起心绞痛或心肌梗死[1]。

1.2 夜间由于大脑皮层被抑制,某些症状或体征可被掩盖。如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症状可以不典型。

1.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O)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在睡眠中咽部闭塞,引起进行性窒息和胸腔内负压增加,造成暂时的二氧化碳分压增加,PH值变化和低氧血症。

1.4 睡眠时膈肌上抬,回心血量增多,心脏负荷加重,引起心衰,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2 夜间的临床表现与疾病的关系

2.1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夜间临床主要表现出为睡眠打鼾、气弊、晨起头痛,疲乏感,严重者可出现心脏性猝死。

2.2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尿患者,血红蛋白尿首发症状者占1/4,其特点是早晨较重,下午较轻[2]。

2.3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夜间咳嗽是较早的症状,坐位时可减轻,随着病情进展,可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部分病人可单纯表现为夜间症状而日间可体力劳动。

2.4 肝肾功能不良者,可有睡眠规律明显改变,或者连续几天几夜不能入睡或者睡眠不醒。

2.5 某些药物如:服用洋地黄,?受体阻滞剂等可影响窦房结功能,当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时,可引起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甚至窦性停搏而表现为晕厥或室颤而危及生命等。3.夜间护理观察的特点及意义。

夜间生理变化使某些疾病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及体征,因而能对疾病的诊治提供有力的依据。高血压患者夜间应注意观察有无OSAS的临床表现,国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OSAS与高血压患者有很强的相关性。至少30%的高血压患者并发OSAS, 45%~48%的患者有高血压。再者OSAS也可引起心脏性猝死,因为OSAS患者心肌缺血加重,冠状动脉痉挛狭窄或栓塞,可导致心律失常及心肌梗死,发现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时,在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同时,应注意有无OSAS的临床表现。例如:病例张XX高血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住院护士发现患者有OSAS的临床表现,报告医生后经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后血压很快控制在正常范围;如贫血患者,大夜班护士应特别注意观察患者早晨起床解小便的颜色,因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血红蛋白尿一般在早晨较重,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体征也有利于此病的诊治。通过对某些疾病的相关夜间临床特点可因出某些疾病的病因、用药是否适合等,及早发现采取相应措施。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应熟悉专业知识,掌握各种疾病的特征,注意培养自身良好的观察能力,并且护士长要运用排班技巧(新老配合),以老带新,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同时夜班护士必须熟悉病情,勤巡视,仔细观察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诊疗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协助医生做好诊疗工作。

上述一些例子说明夜间护理观察有重要意义,而护士要完成这任务,必须刻苦钻研业务,精通专业知识,对晚上一些特殊性临床表现与特征作出正确的判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获得较强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才能对突然发生的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判断及时处理。同时为医生提供有诊断意义的临床资料,提高诊治效果。

参考文献

[1]郭继鸿, 张萍, 主编.动态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251.

试论武警协助搜查权 篇8

关键词:武警,协助搜查,权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 (以下简称《武警法》) 第14条规定, “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协助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执行逮捕、追捕任务, 根据所协助机关的决定, 协助搜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的人身和住所以及涉嫌藏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或者违法物品的场所、交通工具等”。这是国家立法对武警协助搜查权的明示, 为武警部队执行协助搜查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 对于武警部队应该怎样行使协助搜查权, 法律并没有给予具体的规定。本文试图对之进行探析, 为武警部队依法履行该项职权提出理论见解。

一、武警部队平时不拥有搜查权

搜查是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寻、检查的一种侦查活动[1]。搜查是发现案件真相和惩罚犯罪必不可少的侦查手段, 可是它的实施又会不可避免地给公民的基本权益带来不可避免的侵害。所以各国都对搜查权行使的主体进行了严格的限定, 我国也不例外。搜查权的行使主体即侦查权的行使主体。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 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军队内部保卫部门和监狱行使侦查权。搜查涉及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 对其立法属于法律绝对保留事项, 只能由法律进行规定。公权力的行使遵循“法无明文无禁止”的要求。据此, 只有以上所列五个机关拥有搜查权。武警部队内部保卫部门的搜查权只能在武警部队内部行使, 不能延伸至社会。所以, 我们说武警部队平时不拥有搜查权, 包括在协助搜查之时。

二、武警协助搜查权行使的条件

搜查是协助搜查的前提, 但是并不是有搜查, 武警部队就可以根据所协助机关的决定, 执行协助搜查任务。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搜查分为两种, 一种是侦查人员按照法律规定, 取得签发的搜查证而进行的搜查。另一种是在执行逮捕、拘留时, 遇有紧急情况, 不另用搜查证而进行的搜查。《武警法》规定, 武警部队只对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等政法机关依法执行逮捕、追捕、押解、押运四项协助任务, 其它任务并不在武警部队协助任务之内。不言而喻, 武警部队只有在协助执行逮捕任务时, 才能应所协助机关的决定协助搜查。而因拘留、或其它非逮捕行为而进行的搜查, 武警部队无权予以协助。我国法律规定, 只有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才有逮捕的执行权。那么, 只有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才能作出要求武警部队协助搜查的决定, 其它机关无决定权。

综上所述, 结论是:只有在协助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执行逮捕任务时, 应所协助机关的决定, 武警部队才能行使协助搜查权。

至于武警部队协助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执行追捕任务时, 其可能对有关地域的人员、住宅或场所进行类似于“搜查”的行为, 但是, 这不是法律定义上的“搜查”, 而只是武警部队为了实现追捕目的而采取的“侦察措施”[2]。除非这种追捕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逮捕行动的继续。

三、武警协助搜查权行使的要求

(一) 协助搜查中的任务内容。

武警部队根据所协助机关的决定, 所进行的协助搜查, 其“法律属性为行政委托”[3]。公安机关作为委托的主体, 可以将其任务中的某些内容委托武警部队执行。但是, 搜查作为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的专项侦查活动, 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 且法律对搜查权的行使主体有明显规定。武警部队不能接受所协作机关的全权委托独立进行搜查, 而是在所协作机关的具体部署和现场侦查人员的指导下, 从事搜查中的辅助性工作。任务一般如下:1.对搜查现场进行外围警戒和防范, 根据现场侦查人员的指示, 对妨害搜查行动的人员采取必要的措施。2.维护搜查现场的秩序, 加强对搜查对象的控制, 保证现场侦查人员的安全。3.根据现场侦查人员的要求, 辅助其完成对人身、物品、场所等的搜寻、检查。4.协助现场侦查人员保存、转移证据, 保护侦查人员安全撤离搜查现场。

(二) 协助搜查中的行动原则。

搜查是一把“双刃剑”, “为了实现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与社会安全这一一般利益, 与之相对的是国家权力可能会干涉、限制到公民享有自由等权利的个体利益”[4]。尽管武警部队担负的只是协助搜查的任务, 但是行动的目的与所协助机关是一致的, 应该遵循最小侵犯公民权利的原则, 在协助搜查行动顺利完成的同时, 尽量减少对公民权利的损害。

四、武警协助搜查权行使的法律责任

武警部队在行使协助搜查权时, 必须依法行使。不得自行采取搜查行动;在协助搜查时, 不得擅自处理现场证物和有关情况。由于武警部队的协助搜查属于行政委托性质, 且武警部队的行为不受司法审查, 所以, 搜查对象不能对武警部队提起行政诉讼, 搜查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由所协助机关承担。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武警官兵无需因在协助搜查时的违法行为而免责。武警部队可以通过自己内部的责任追究体制, 对有违法行为的官兵进行责任追究。对于构成犯罪的行为,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 按照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参考文献

[1]郑旭.《刑事诉讼法学》 (第二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7.

[2]李可人, 李海军.《武警法实施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0.10.

[3]贾超楠, 刘阳.浅议武警部队协助行为的法律定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第14条的分析[J].法制与社会, 2010, (11) 中, 71, 73.

贸协助台商抢滩大陆市场 篇9

过去,大陆台商多以代工起家和习惯于外销市场模式,如今却面临转型升级压力与面对拓展大陆内需市场困惑,随两岸关系朝向合作共荣方向发展,台湾外贸协会为协助台商快速抢滩内需市场,已规划一系列协助台商活动,包括首先对南京商圈等地进行市调,并根据市调结果增辟网络营销管道,开办营销人才,品牌培训课程等,更将增设大陆驻点及扩编人力配置,全力协助台商拓展内需市场与开展品牌营销辅导。

跨海辅导台商

外贸协会信息中心吴立民主任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面对金融海啸的袭击与国际经济环境的演变,政府积极拟定政策及办法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尤其是大陆市场的崛起,很多台商面临转型升级压力及对开拓大陆内需市场的无助感,致使他们对贸协有很高的期待,因此贸协已正式启动市场营销服务团队机制,派遣专业团队担任讲者,于今年2月到3月间在大陆青岛、广州、东莞、厦门、深圳、成都、北京、上海及南京等地,举办9场「大陆内需市场商机系列说明会」,同时发表「南京商圈批发零售市场调查报告」,并在9月举办南京「台湾名品交易会」,全力协助台商进军大陆内销市场。

设点助台商

在贸协服务近30年的吴立民主任,历练过拓展、展览、信息处等部门,更曾在1990~1995年外派到墨西哥、1995

~2000年外派到布达佩斯担任当地办事处主任,累积丰厚的国际市场经验。他介绍说,他在东欧的经验对今天服务台商非常有帮助:我到东欧的时候适逢他们改革开放,需要很多的民生消费品,当时的中国大陆还未有这般景况,台商在东欧市场可以说拥有一大片江山。随着情势转变,现在的大陆也走到购买力上升的阶段,凭借贸协过去积累的经验,完全可以为台商开拓大陆市场推波助澜,当他们的后盾。

细数最早进大陆的第一批台商,已近花甲之年,眼光看得远的企业主,多数已耕耘大陆市场很长时间,如今还在犹豫是否转型的台商们,其实也都看到了情势的改变与商机的存在,他们不是不为,也不是不想为,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贸协正是围绕大陆台商转作内需市场的需求,在2009~2010年间规划了一系列新郑和计划,和台商们一同携手作战。

大陆沿海一线城市发展渐趋饱和且面临激烈竞争,二线城市日渐崛起,消费潜力十足,加上大陆这几年都市规划功能完善,愈来愈适宜人居,间接提高居民可支配的所得,成为未来明星消费市场指日可待,吴立民主任说。他更表示,台商拓展大陆内需市场就是要「天时、地利、人和」,尤其台商多是中小企业,非能全吃,在二线城市布局延伸,更能稳健成长。以本次的南京都市圈为例,南京位处南京都市圈交通枢纽,城市消费力在大陆排行第九位,腹地商圈城市人口1036万人,为江苏省省会和长三角重要城市,更有两岸直航班机航点的便利,预估双方未来的交流程度将日益频繁,台商更应把握此次展览的契机,把握住充分展示自己产品的机会。

政策引领台商

吴立民主任介绍,为协助台商抢滩大陆内需市场,贸协出台了多项辅助政策,用以引领台商发展,其中包括:

一、扩大补助公会前往拓销:补助总额上限由原20%放宽至25%。

二、市场调查与商情提供:建置大陆商情数据库并进行市场调查。

三、市场营销:布建营销通路、争取4兆人民币基础建设商机,2009年计划筹组10个参展团、3个拓销团。

四、网络推广:与大陆大型B2C网站策略联盟、加强营销台湾经贸网,以利台商利用网站拓展内需市场。

五、品牌辅导:辅导建立自有品牌、品牌管理系统及宣扬台湾产业与品牌。

六、增设驻点:增设广州、南京、武汉、大连4驻点及增加现有5驻点人力。

大陆台商迅速从制造业转型纷纷加入消费市场的竞争行列,以扩大经营规模和奠定永续经营为基础。面对如此巨大市场,台商如何转型内销、抢食成功?如何有效建立通路、卡位成功?身兼《国际商情》杂志社社长的吴立民主任强调:「贸协将利用《国际商情》中『贸易机会』专刊加入大陆通路买家名单,更积极为台商找寻有益前进大陆市场的牛肉,今年三月,贸协更邀请全球的买主聚会台湾,贸协出机票、住宿请他们到台湾来对台商产品进行采购,其中也包括一部分大陆买家。」

上一篇:初中科学课堂下一篇:直肠全系膜切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