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企业

2024-10-01

社区企业(精选12篇)

社区企业 篇1

8月19日, 北京特色商业消夏节特色企业进社区活动在朝阳区麦子店街道枣营北里社区举办;8月24日, 特色商业消夏京郊行进入门头沟大峪街道滨河西区……这两项活动都是“2011北京特色商业消夏节”的一部分。这个由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主办, 相关区县商务委、北京WTO事务中心和北京品牌协会承办的北京特色商业消夏节, 目的是为百姓搭建一个便民利民的服务平台, 同时也为品牌企业提供一个深入消费者展示自己的机会。中粮集团、交通银行、苏宁电器、吴裕泰、王致和、鹤年堂、六必居、稻香村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企业纷纷走进社区, 和社区居民零距离接触。展销商品从家用电器到日常百货、从医药保健到特色小吃、从金融服务到中华茶道……品种丰富、体贴周到, 为社区百姓带来了值得信赖的品牌商品。

便民利民惠及百姓

“柴米油盐酱醋茶, 家家户户难离它”。即使你再有本事, 也不能不吃不喝不是?这些产品本来就是居家过日子必不可缺的东西, 在食品质量信任危机的年代, 花钱坐车跑老远买东西, 跑细了腿儿不说, 还得提心吊胆担心产品的质量, 还得考察考察、推敲推敲是不是名符其实的真货。虽说咱希望产品越便宜越好, 可这质量还得优先保证。老百姓过日子都不容易。这回方便了, 京城著名的老字号、大品牌送上门儿来, 再加上政府的保障, 悬着的心自然可以安然地放在肚子里。举家老小悠然自得地逛着社区里的特色商业街, 也很是惬意。再加上喜欢人多凑热闹的小孩儿, 见这光景就撒开了欢, 看得大人家长美在心里, 惹得整个社区一片欢声笑语。

说起这些老字号、大品牌的品质, 还真不是吹出来的。就笔者自己接触过的几家来说, 可以说是货真价实!在诚信缺失的年代, 能够坚持这么做下来的企业又是有着多么质朴的商业美德。

市场也同样印证了这一朴素的道理, 许多知名商家的摊位前, 顾客络绎不绝。百年信誉换来的金字招牌是良好的质量保障, 优质的服务态度也为顾客心头增添了温暖, 而这些品牌也会越陈越香、发扬光大。

像天源酱园的小咸菜, 摊位周围就始终没留出过空儿来。咱看着一堆堆都是咸菜, 没啥不同, 在会“品”的人眼里可就不一样了, 再加上物美价廉, 小区居民把摊位围了个严严实实。售货人员忙的不亦乐乎, 笔者想进去采访那叫一个难。

推广品牌提升企业形象

不少企业的销售人员表示每次参展都能取得不错的销售成绩。享誉北京的老字号老品牌自不必说, 一些新生特色企业也很受欢迎, 收获颇丰, 既获得不错的销量, 又学习了先进企业的经验, 同时也扩大了品牌影响。

贴近消费市场增强企业服务意识

对于老百姓来说, 这也是新鲜事。往常都是咱挤在这些老字号、大品牌门脸儿下面排队, 今儿个可算真是服务到家了。这推着小车扛着扁担走街串巷的小贩儿如今已经是老黄历了, “磨剪子来——锵菜刀”的吆喝声也是好久没听见了, 可这传统的营销方式也有它的好处, 不用说首先它带给顾客的就是良好的服务, 这可是真正的“宾至如归”呀。其实对企业呢, 这也不只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为啥人家国外的大企业花那么多钱雇专业的公司去做市场调研?为啥人家的产品更新换代那么快?做生意可不只是闭门造车的买卖, 没有什么比消费者在他们自己的地盘儿更能表达出他们的需求和心声了。

不少企业对参加这种社区的活动也是颇有经验, 比如多带一些散装、大瓶经济装的商品, 因为这样更符合社区居民的购买习惯。有些企业也拿出了自己研制的新产品。比如吴裕泰的茶爽无胶口香糖和一些针对现代人生活习惯研发的茶品, 结合了传统技艺和现代制造技术, 新颖有趣, 很受居民的欢迎。

俗话说:万丈高楼从地起。无论是刚刚起步的民族品牌还是久经沙场的响当当的北京老字号, 转变经营理念、扎扎实实的做好市场调查, 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改良产品和服务, 保证一流的品质和服务, 才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这次北京品牌企业配合政府下社区、进郊区活动, 既促进了消费、发展了商贸、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也扩大了品牌影响, 又为居民提供了便利服务, 可谓一举三得, 深受领导、企业和市民的好评。参展的企业和社区居民一致表示, 支持并且希望举办更多类似的活动。

社区企业 篇2

我区现有22个党(工)委,14000多名党员。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探索社区、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建设和企业发展。

一、社区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及做法

我区有4个街道党工委,60个社区党支部,市区有41万多人口,3万多名党员。今年来,我们按照做大、做优、做美、做强城市的要求,确立“抓基础、育典型、创特色、促提高”的社区党建工作思路,初步形成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支部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其他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我们的做法是:

1、创新工作机制,构建开放式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一是与社区组织体制调整同步建立社区党组织。今年3月,我们将原有的103个居委会整合为60个社区,建立了60个社区党支部,实现了“一社区一支部”的目标。并把社区党支部班子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注重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按照“交叉兼职、双向进入”的原则,实行党支部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一肩挑,采用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一批,从街道机关选派一批,从原有居委会留用一批等方式,建立了一支政治素质较好、文化程度较高、热心社区工作、奉献精神较强的新的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目前,60个社区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为41.5岁,比过去下降了4.5岁;高中以上文化的达100%,其中大专文化的占33%。二是整合社区资源,初步形成兜边盖底的社区党建的组织网络。区委于7月份成立了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和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强化了全区面上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在加强对街道党工委及其所属社区党支部党建工作实施纵向领导的同时,根据“自愿、协商”的原则,加强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的横向联系,建立了“点、线、面”三个层次的社区党建载体。“点”:在居民小组、小区、单元、楼道中明确党员负责人,落实“党员责任区”,使在职党员在社区中亮出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线”:以社区区域为单位,在社区成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根据区域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共建活动,目前已有11个社区建立,年底前将全部建立。“面”:以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为覆盖面,街道建立了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目前已在城东、亭湖建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主任,每季召开一次碰头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列会,每年召开一次经验交流会,确保社区党建工作的经常化,9月份,文峰、先锋也将相继建立协调委员会。形成以“三会”为龙头的新的社区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组织网络,跳出封闭的“小天地”,形成开放的社区党建“大循环”工作格局。

2、创新管理方法,全方位发挥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切实加强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在部分社区建立在职党员联络站、流动党员活动站,针对社区不同类型的党员实行分类管理,落实社区党员责任区。按照“社区支部党员,居住社区的在职党员,下岗、外来流动党员”三种类型,对社区党员实行“三证”管理,印发了《社区支部党员参与社区活动情况登记证》、《社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情况登记证》、《社区下岗、流动党员参与社区活动情况登记证》和《社区党员登记表》各2万多份。对社区在职党员实行双向管理,要求每名社区在职党员要积极参与社区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认领一个社区党员责任区,每年参与社区志愿活动不少于16小时、为社区办1—2件实事。社区党支部对党员参与社区活动情况进行记载,每季度向所在单位反馈一次,每年组织一次评议。“七一”前,60个社区党支部向社区3万多名党员发出一封公开信,号召大家积极参与正在开展的社区党员责任区认领活动,在广大社区党员中形成居住在社区,服务在社区,奉献在社区的浓厚氛围。目前,全区已有8000多名社区党员签订了认领责任区协议。亭湖街道各社区根据党员认领责任区情况,将在职党员分为社区服务、社区治安、城市管理、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等9支党员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活动。同时,各社区还对社区内新经济组织和各类社会团体的进行调查摸底,对符合条件的建立党组织或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实现有党员的地方就党的组织领导。目前,全区在社区各类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18个。

3、创新服务载体,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物质文化需求。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便民利民活动。坚持民思我想,民需我办,民困我帮,民忧我解的服务宗旨,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便民利民服务。目前,全区建立了4个社区服务中心,60个社区服务站,3000多个社区服务网点,方便了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城东街道雅和社区创立了“社区服务’110’”,服务站聘用了40多名兼职技术工人,开通热线电话,为居民群众提供清洁、维修等7大类30多种服务项目,服务对象覆盖市区,深受居民的广泛好评和欢迎。二是开展“四进社区”活动。各街道、社区以“同在一个社区,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广泛开展“科技、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共驻共建活动。定期开展各类寓教于乐的时事政治、道德法规、科普文明、健康卫生的教育活动。社区创办的老年公寓“银发俱乐部”、“老少同乐室”等,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了养老、健身、娱乐的活动场所。三是实施“凝聚力工程”。“七一”前,区四套班子领导深入社区,开展察民情,听民意活动,每人联系帮扶一名社区贫困居民;机关党组织开展了“机关党员干部进社区”活动,机关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进行了结对共建、机关党员干部与社区特困户结对帮扶,帮扶城市贫困户和特困下岗职工650多户。各社区还设立了再就业指导站、援助站,为下岗职工提供就业信息,培训就业技能,组织就业洽谈活动,先后为1000多名下岗职工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帮助300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城东街道党工委大力实施“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三心”工程,组织党员干部进百家门、知百家难、解百家愁,积极帮助社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先后帮助社区60多户居民解决了就业难、生活难、子女上学难等问题。

4、创新工作方式,全面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水平。一是规范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总结我区已有做法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社区党的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工作措施等。在社区组织体制改革中,下发了《关于在社区体制改革中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社区党组织建设要做到“三有四统一”。在规范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突出以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队伍建设这一重点,选好配强管活社区领导班子,建立与党管干部原则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充满活力的社区干部选拔、培训、监督、激励机制,提高社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二是大力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为了培植典型,推动全区面上的党建工作,今年初,提出了创建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活动,围绕“组织机构健全,领导班子作用好;分类管理到位,党员队伍建设好;服务体系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好;创建工作规范,社区文明风气好;基础工作扎实,管理制度执行好”的“五好”目标要求,明确创建标准、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

法和细则,细化各项创建目标要求,落实了创建工作责任

制。还带领街道、社区干部到南通、扬州等地学习考察,指导、帮助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创建工作水平。今年“七一”,区委对朝阳、雅和等6个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进行了命名,每个点发放了1000元奖金。

贯彻落实市社区党建暨市区结对帮扶特困家庭工作会议精神情况:

企业社区营销破局 篇3

“网络世界和现实社会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作为天涯社区的资深用户,老白对这句话深有感触。不久前,他刚刚通过天涯上的三亚阳光大酒店专区,为全家预定了春节去三亚的海景房。“在社区里,企业不再是冷冰冰的面孔,而是通过虚拟社会一员的身份和网友平等交流、互动,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老白说。

事实上,这一行之有效的互动背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社交媒体营销的重视和投入。一项数据显示,在财富100强企业中,有54%拥有Twitter账号,32%拥有官方博客,29%拥有活跃的Facebook主页,而未来中国社区网站将借此创造上千亿的市场。

正是看准这一趋势,国内老牌社区网站天涯没有在传统方案式营销竞争中恋战,也没有沉迷于探索新兴的SNS植入广告,而是高调发布了其最新的企业空间产品和ADTOP广告系统。这一全新的广告体系,集成了天涯的核心优势,能够使企业直接面对目标受众,真正实现自助式、精准的互动营销。

注册用户超过3000万,每日活跃用户超过近100万,月覆盖用户1亿,400多个栏目和版块,每天产生近100万发帖量,其中主帖数超过10万,80%的社会热点话题出自于此……这些都是天涯这家全球最具影响力中文网络社区的雄厚资本,也是吸引企业入驻的重要原因。基于这些优势,天涯的企业空间产品,能够帮助企业在天涯这一独一无二的虚拟社区平台构建自己的品牌、商业价值网络,摆脱与用户对立的买卖关系,让企业话题匹配公众话题,真正做到精准的互动营销,将网友直接转化为用户或合作伙伴。而企业空间是构建在ADTOP基础上的,该广告系统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社区营销能力。

与通常方案式的社区营销产品所不同,天涯企业空间针对大、中、小企业分别提供了不同级别标准化的套件和应用模块,在企业与天涯3000万品质用户之间建立6大传播渠道,供企业自主按需取用,并实现成交分享。这种高度产品化的营销工具包,有效地帮助企业突破了社区营销产品标准化不足的瓶颈。

例如,“互动空间”是针对中小企业推出的社区营销标准化工具包,可以帮助它们用最低的成本获得商机和收益。除了标准化套件外,“品牌空间”针对大企业更高的品牌诉求,特别提供了品牌活动、市场调查、产品问答、新品体验等专属功能。而“商务空间”是为了满足企业电子商务的需求,提供了竞拍抢购、折扣券、团购、新品试用等直接催销手段,并支持实现一站式的成交分享。可以说,天涯空间海量传播工具,使企业能够自主、及时、创造性地与目标受众进行深度互动、实现有效的营销传播,并通过社区平台实现了有效的商业引导和转化。

社区公关:企业的“好居民”角色 篇4

企业协调好与社区公众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 它有利于为组织的稳定、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另一方面, 它有利于为组织赢得公众的好感、支持提供可靠的保证。社区与企业的具体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为社区提供就业机会, 而社区为组织提供劳动力来源。所以, 企业中的一些员工, 也就是从当地社区中吸收的那部分人员, 既代表着当地社区的利益, 又体现为组织的内部公众, 在处理这种关系时, 稍有不慎, 不但影响社区关系, 而且也会在内部员工中造成不良影响。 (2) 对于一家工商组织机构而言, 社区公众是较为固定的消费者, 是企业所依靠的衣食父母, 其社区关系影响着本企业的声誉和经济效益。 (3) 社区给企业提供部分服务, 如交通、能源、邮政、治安保卫、孩子上学及幼儿托保服务等等。总之, 企业的利益与社区的利益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企业必须与社区公众形成良好的公关状态, 从而为自身的发展壮大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 搞好邻里关系, 能为社会组织创造一个和谐的生存发展环境。一个企业与社区保持良好的关系, 通常能使该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及其员工参与到当地其他组织的活动之中得到其他组织和社区公众的认同和支持, 是一个企业最想实现的社区关系的目标。那么, 如何才能处理好社区关系呢?

处理社会公共关系的核心是使企业成为当地社区所接受的, 为舆论所赞誉的, 为居民引为自豪的“好公民”, 这就要求企业加强与社区各阶层的联系, 通过开展多方位活动为社区居民服务。要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 最好是实现企业自身的“社区化”。所谓社区化, 是指企业通过接受、吸收社区文化并以自己的行为反作用于社区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从而使自己的行为逐渐为社区公众所承认和接纳成为社区公众的一员, 并通过进一步沟通, 达到与社区公众相互同化, 融为一体。实际上, 企业成功的建立和维护良好社区关系的过程, 就是企业逐渐“社区化”的过程。

1. 树立扎根社区、为社区做贡献的理念。

企业不仅仅承担着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 也担负着为社会创造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使命。企业应从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 维护社区的利益。

2. 服务社区。

要把本组织看成是一个普通的社区“居民”, 时时处处关心社区利益, 遵守社区各项规定, 支持社区的各种活动, 尽到一个社区“居民”的责任和义务, 尤其是要克服“各人自扫门前雪, 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狭隘思想。一是多为社区提供无偿的服务, 这是一些组织与社区公众搞好关系常用的一个策略。如美国安塞尔公司专门成立了一个由员工自愿组成的“抢救小组”, 每天24小时值班。社区内发生了火灾、车祸、急诊、老人或儿童走失等等, 都随叫随到, 免费服务。这个“抢救小组”20年如一日地工作, 几乎每天都要赶赴某一个事故现场。安塞尔公司的这种做法使它在社区内有口皆碑, 并通过社区公众的舆论传播到整个社会。二是向社区提供众多福利设施。企业的各种服务设施和娱乐场所, 以适当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开放, 必定会受到所在社区公众的欢迎。三是实施社区公众优先原则。一个企业在特定社区中生存发展, 需要社区公众的支持和协助, 那么, 企业在提供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方面, 理应实施社区公众优先原则, 即在同等竞争条件下, 优先录用本社区的公众为本公司员工, 在为社会大众提供各种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时, 优先提供给社区公众。实施社区公众优先原则体现了企业对本社区公众的知恩图报, 社区公众也必然会以更大的热情对企业的厚爱予以回报。四是当社区中出现特殊情况, 如火灾、水灾、车祸、疾病、失窃时, 要尽力为社区居民提供应急支持。

3. 增进相互了解, 开展联谊活动。

企业要获得社区公众的支持, 必须让社区公众了解自己。要同社区地方政府的各级领导保持经常性接触, 让他们了解本企业产品的市场地位, 本企业对社区的重大贡献, 让政府领导在了解企业情况和企业领导人情况的基础上, 对企业产生信任感并支持企业工作。可实行“门户开放”, 定期或不定期邀请社区各阶层人士到组织内来参观、座谈、联欢, 或在社区内开辟宣传橱窗、散发资料、征求意见等。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罗格公司等在这方面都做得十分出色。为了联络与社区公众的感情, 企事业单位的公共关系部应经常地有计划地举办一些有社区公众参加的联谊活动, 联谊活动的名称和主题可以灵活多样, 如在节假日举办的联谊会可以称之为春节联欢会、元旦联欢会、中秋联欢会等;平时举办的联欢会可根据主题内容或参加者命名, 如社区共建联谊会、美好家园联谊会、青年联谊会、老年联谊会、妇女联谊会等。各种类型的联谊会可以是参加者自娱自乐, 也可以邀请文艺界专业人士参加。另外, 联谊会如果能穿插各种活动, 如电影招待会、舞会、聚餐会、文艺演出、知识竞赛、体育比赛、特技比赛、游艺活动等就会显得更加有吸引力。社区联谊会丰富多彩、活泼欢快、轻松自如, 而且花费不多、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各种类型的联谊会对于社会组织与社区公众之间的良好沟通, 加强与他们之间的联系, 改善双方的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服务性行业, 如商场、酒店、银行等, 如果能把社区公众与消费者公众统一起来, 经常举办一些联谊活动, 这不仅对维系社区公众关系有好处, 而且对开拓市场、赢得顾客大有裨益。在联谊会上, 举办者很自然地向顾客传递“优质服务新举措”、“感谢社区公众支持”等信息, 并征求客户的意见、建议。这种社区公众联谊会很巧妙地把社区公众和消费者统一起来, 把联谊活动和开拓市场结合起来, 从而使公共关系专题活动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4. 要为社区的公益事业提供支持和赞助。

以提供资金等方式, 促进所在社区文化生活的丰富和发展。如举办展览会, 放映电影和录像, 举办音乐会和舞会, 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区域环保事业, 保护社区的空气、土壤和水源不受污染, 绿化社区环境, 修路筑桥改善交通状况, 赞助福利事业等。青岛海尔集团有个分厂所在社区有条路又窄又破, 海尔集团出资修起了宽阔平坦的“海尔大道”, 既改变了路况, 方便了社区居民, 又树起了海尔的良好企业形象。美国密西根州咸尔顿化学公司不仅做到以上几点, 还为社区居民开设了新商场, 增加了销售网点和项目, 深受社区公众的欢迎。赞助属于信誉投资, 是通过为公益事业捐款捐物等形式培养广大公众与企业的良好感情。常见的赞助类型有体育活动赞助、文化活动赞助、社会福利事业赞助、教育赞助、学术活动赞助、某一职业性奖励基金赞助、宣传品制作赞助等。赞助比较适合于有经济实力的企业。一般情况下, 赞助活动能够在公众中形成良好口碑。例如, 有的企业赞助社区举办的文化周、艺术节、旅游节、音乐会、歌咏比赛、体育比赛、书画展览、节日游园、灯会等, 花钱不多, 效果很好。也有的企业有针对性地长期扶植赞助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项目, 就更有价值。还有的企业协助地方发展教育事业, 如设立奖学金、奖教金, 以鼓励学生好学, 教师治学;捐献教育设施, 以改善地方办学条件;提供专项教学经费, 如专项的美育教育经费、体育教育经费等, 以填补教育内容的不足。赞助教育不仅能够扩大企业在教育界的影响, 而且能够赢得方方面面社会公众的赞誉;不仅能够对成年人产生影响, 而且能够在青少年学生中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社区企业 篇5

社区教育服务平台的协议

甲方:松江区社区学院

乙方:

为了进一步提升社区学院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的能力,提升企业员工职业素养,松江社区学院与贵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与建设社区教育服务平台,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协议如下:

一、甲方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了解乙方对社区教育的需求情况,乙方积极提供员工培训需求信息。

二、甲方无偿为乙方提供现有的适合企业管理和发展需求的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并合作开发一批校企合作社区教育培训课程。双方共享这些课程资源。

三、根据乙方需求,甲方派培训师或志愿者讲师为乙方员工开展社区教育培训,不收取费用(不包括学历教育)。乙方做好学员培训时的组织管理工作。

四、乙方自有的培训师在不影响本企业工作并征得其上级领导同意的前提下,经甲方调配能为其他企业员工授课。

五、双方共同努力搭建一个稳固的校企合作社区教育平台,并逐步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

六、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松江区社区学院(公章)

代表人:代表人:

建和谐社区 促企业发展 篇6

党建工程进社区——“一个党员一面旗”

内蒙古一机集团离退休职工中有党员3600多人。公司党委针对离退休党员退休后分布散、流动性大、个别党员党性意识逐渐淡薄的现状,首先,按照有利于离退休职工中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地就近的原则,建立了35个党支部、174个党小组,由公司工会党委和老干部党委负责检查和考核。其次,对党员人数进行认真核对,做到底数清楚,党员的基本情况、居住分布情况清楚,建立了党员外出管理信息台账和数据库,成立了党组织活动监督检查小组。第三,建立了以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片长、行政组长为骨干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以居民区的每一栋为一个单元区,作为住在本栋的退休职工党员的责任区,负责做好所在责任区退休职工的思想教育、谈心走访和有关服务工作。第四,公司工会和老干部党组织在广大党员中广泛开展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党员责任区”、“读一本好书”等贴近实际、生动活泼、富有创意的党性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了“企业与我同发展,我与企业共命运”三讲三看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即:讲党的温暖,看退休养老金的提高;讲公司的关心,看共享企业发展成果;讲社会的进步,看家庭生活水平的变化,使广大党员从中受到生动形象的党性教育。各级党组织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一中心任务和大局,把党建工作目标和社区建设结合起来,在离退休职工中广泛开展了建大后方、建大后勤、奉献余热的“两建一献”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形象工程进社会——“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近年来,一机集团以提高社区居民基本素质为主旨,坚持以人为本,在职工家属中广泛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宣传教育,开展“文明学生”、“文明职工”、“五好家庭”、“模范家庭”的评选活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关心下一代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和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在职工家属中得到进一步地传承和发扬。与此同时,公司把社会公德教育扩展到科学知识、法制宣传、健康卫生等各个方面。由科协、医院、计生办组成专门的科教文化宣讲队,深入社区充分利用宣传画廊开展“依靠科学、倡导文明”、“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科普宣传活动;组织科普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社区内开展“革除陋习、三讲一树”、“心理和生殖健康知识”科普讲座、创建科普文明社区、科普知识进家庭活动。同时,公司还会同各居委会在职工家属中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法律咨询,普法宣传展览、法律援助等普法教育活动,实现了居民由提高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的转变。公司还投资500余万元在周边居民区建设9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围绕社区卫生服务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等内容,深入社区居民家中进行入户健康普查,为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并输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定期组织健康讲座,聘请专家深入社区开展健康咨询和义诊活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专门大夫和护士负责出诊,完善家庭病床服务,建立家庭病床,并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北新街和都兰站设立两个计生服务网点,为育龄妇女提供计划生育指导。

环境工程进社区——“整洁,优美,安全、文明”

环境状况是企业实力和社区管理水平最直观的反映。公司在努力搞好生产经营和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着力加强社区环境整治美化工作,以建设花园式文明小区和人居环境为目标,按照公司环境工程“九五”、“十五”规划的安排和部署,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九五”期间,以社区改造为重点,在?9个住宅小区全面开展了拆除违章、硬化道路、栽树种草、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的整治活动。从2000年开始,公司本着改造与新建相结合、建设与管理并举、普遍提高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又开展了建厂以来力度最大、效果最显著的社区环境整治美化工作。实施了职工生活区一二三期工程改造,以建设花园式小区为目标,在“三亮一白”(小区路灯明亮、单元楼声控灯明亮、玻璃明亮、楼道刮白)的基础上,实施小区全封闭管理,粉刷邻街建筑4.8万平方米,完成了13个街坊375个单元2340平方米的窗扇改造,新铺设北新街、六合城两个街坊1800多米的排水外线管道,改变了以往污水横流的状况。分期分批实施分质供水工程,改造改建单身公寓和洗浴中心,并增设健身设施、休闲娱乐景点等,使职工家属充分享受到公司持续发展的成果。近年来,公司还植树10万多株,铺种草坪2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1.2%;投资300多万元彻底封闭治理了厂前工业废水排污沟;在昔日废弃的粉煤灰集散地上,建起了占地27万平方米的3个公园和人工湖,使这片过去的荒滩野地,变成了生态环境优美、职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和竞相购买住房的黄金地段。职工发自内心地称之为“民心工程”。

凝聚工程进社区——“寓理于情、寓教于乐、寓教于美”

近年来,一机集团在全面深化企业改革的同时,围绕企业持续快速发展、职工收入稳步提高两大主题,提升民气,凝聚力量,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公司从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出发,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艺、体育、娱乐等社区文化活动,“寓理于情、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质量。公司每年元宵节都举办大型焰火晚会,并组织大规模的文艺队伍,深入到各社区进行表演,从2001年开始连续5年举办职工文化艺术节,演出各种形式的文艺节目,深入社区放映露天电影,观众达60多万人次。公司机关工委、各二级单位以及办事处党工委和街道党支部共同联手成功举办了“社区之光”、“民族团结颂”两场大型演出,活跃了社区文化。离退休职工自发组建的秧歌队、腰鼓队、民乐队、太极队、老年合唱团,常年活跃在居民区,形成了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在2004年8月公司举办的庆祝建厂5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中,588名大多已是年过花甲的退休职工表演的《美好家园》大型团体操,尽情展现了1万余名离退休职工与集团公司同心共建秀丽家园、同力共创美好明天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弘扬和升华了公司同心协力、忠诚事业的团队精神团结实干、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顾全大局、勇挑重担的使命精神品质立业、永争第一的敬业精神。充分展示了公司“第一机械”品牌的良好形象。

公司把凝聚民心和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坚持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常年开展“送温暖”活动。建立健全了困难职工帮扶救助机制,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党员干部带头捐款,筹集了500余万元的救助基金,使帮扶救助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公司定期深入社区走访和慰问伤病和困难职工,切实解决与他们利益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几年来,走访伤病和生活困难职工11300人次,发放困难补助200多万元。公司还先后多次为退休职工发放各种生活补贴、进行免费体检,使他们充分享受到企业持续发展带来的成果。

稳定社区治安秩序,既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又是创建文明社区的前提条件。针对职工福利区占地面积大、居民多、有些地方还处在城乡结合部、治安情况十分复杂的情况,公司把确保居民平安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与街道办事处密切配合,依靠和发动群众对住宅区实施群防群治,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形成打防一体化的安全网络。在此基础上,公司从退休职工党员中挑选近200名身体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巡逻值勤工作,使社区内的盗窃发案率明显下降,解除了广大职工的后顾之忧。

实践证明,内蒙古一机集团紧密结合企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开展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和谐社区,为企业营造了一个团结、和谐、稳定的大环境,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由发展型向良性发展型的现代化重型车辆制造集团目标奋勇迈进。

社区企业 篇7

油田企业点多、面广、线长, 由于历史原因导致退休人员众多。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同志进入“双高期”, 越来越多的老年家庭成为“空巢”, 他们的生活状况无疑影响着大局, 牵动着中心, 继而对油田企业持续有效和谐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中原油田现有职工家属23万余人, 其中离退休人员5.7万人, 占总人口的24.8%, 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2.8万, 占总人口的12.2%, 超出了国际人口老龄化标准2个百分点, 且还在以每年1000人左右的速度递增, 这标志着中原油田已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的行列。如何让油田离退休职工安度晚年, 让进入“双高期”的老同志得到更好的照顾, 是摆在油田企业离退休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家庭养老, 因为“方便自由、经济实惠”, 最容易被老人们接受, 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首选的养老模式, 油田作为一个独立的工矿区也不例外。随着油田所在地城市化和人员社会流动的加快、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 造成的少子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家庭结构日趋“简单化”, 家庭养老人力资源普遍不足, 养老功能逐渐弱化。从目前油田大多数离退休职工家庭来看, 子女成家就业后大都另寻居所, 只在节假日、双休日回家探望。如果子女在生产一线或国内、外市场工作, 与老人相聚的时间就更少。对于油田子女来说, 繁重的工作之余既要养育子女, 还要照料老人, 在经济、精力上都显得力不从心。老人们也大都不愿给子女增加负担, 宁可自己面对生活的难题, 不到万不得已不向子女提出照顾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 老人往往最容易被忽视、被淡忘。

机构养老, 即老人们支出一部分费用, 在养老院、老年公寓安度晚年, 享受养老机构提供的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的服务。一是资金、场地、护理人员短缺等限制了油田养老机构的发展;二是油田离退休职工的养老理念与机构养老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受传统养老观念影响, 许多老人不愿到敬老院去养老, 相当一部分老人的子女也认为把老人送到敬托院就是“不孝”。三是由于长时期在社区的小圈子生活人缘地缘环境比较熟悉来到养老机构生活普遍感到不适应。在这些因素影响下, 油田大规模发展机构养老时机还不成熟, 到敬老院养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只能是家庭养老的补充。由此可见, 在油田企业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是大势所趋。

2 油田企业已具备开展社区养老服务的良好条件

近年来, 油田企业大都已进行了深层次改革, 社区服务机构设置日趋合理, 设施配备逐步完善, 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社会化服务功能显著增强, 这些都为油田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1 一是机构网络健全高效

中原油田从2002年开始成立了十个社区, 共设置32个离退休职工服务管理站, 配备525名专职工作人员, 老年活动场所达5.6万平方米。从政策咨询、支部活动、文化娱乐、家事协办、发挥作用等多方面为老同志提供服务。社区建有较为完善配套的水、电、气、暖、通讯、医疗、环卫、保安等服务机构, 离退休职工在居住小区内可以享受到质优价廉的服务。覆盖全油田的“440”服务热线电话, 由工作人员全天24小时值班, 居民有了困难只要拨打热线电话, 就会有人上门服务, 基本做到了“时时灵, 事事灵”。

2.2 二是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老人们在油田各小区生活了一辈子, 熟悉的环境, 熟悉的邻里, 熟悉的一切, 已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他们对油田有着深厚的情感, 这份特殊的情感其它地方无法替代。中原油田各级组织非常注重丰富老人们业余文化生活, 先后创办了1所老年大学总校, 4所分校, 每年开设近30个专业课程, 可供5000余人同时学习。老年大学已成为油田老年人最大的精神乐园。各社区居民小区普遍成立了老年文体协会、老年活动团体, 建立了晨晚练活动点、健身广场, 使广大老同志乐在其中, 为丰富老同志晚年生活创造了良好条件。

2.3 三是服务管理彰显亲情

各社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开展工作, 使社区养老功能进一步提高, 在为老服务方面已经初步形成各自的特色。第九社区医院通过开设家庭病床、电话出诊等方式推进医疗进家庭服务, 为高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第八社区兴隆离退休职工管理站为“空巢”老人家庭建立服务档案, 开展了“一天一个问候、一周一次聊天、一月一次健康咨询、一季一次家庭保洁”的“关爱一线通”服务。添运社区离退休职工管理站成立的“为老服务队”, 把辖区内的社会化服务单位组织起来, 针对老人的日常生活难题, 定期上门为老同志开展多方面服务。第五社区以便民服务站为依托, 在帮助低保、特困家庭的同时, 号召被救助者与老同志结对服务;第三社区卫城小区内有许多卖早点的家庭餐桌, 老同志如果不想做饭, 不出院就可以吃上廉价、卫生、可口的早餐。这些都为老年人日常生活提供了良好保证。

2.4 四是互助组织蓬勃发展

在中原油田, “互帮互助”是老同志最热衷的事情, 大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不为名不图利地热心参与, 在温暖他人的同时也温暖着自己老同志以离退休职工党支部为依托, 组织起来开展互助服务, 大大缓解了服务管理人员的压力。第十社区皇甫小区的“乐乐”骑游队, 无论哪个队员家里有事, 其他队员都会到家里热心相助。第八社区盟城小区的老同志比较集中, 工作人员就引导老同志建立“爱心银行”, 推行“爱心储蓄”, 发动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 低龄老人进入高龄后, 再由新加入的低龄老人为他们服务;该小区的退休老党员杨志峰为本楼的高龄老人家中全部安装了紧急救助铃, 铃声一响, 他就知道是谁家在求助, 多次为本楼的高龄老人提供帮助, 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楼道的“爱心铃”。以上事例充分说明, 油田在发展社区养老方面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条件。

3 对油田企业开展社区养老服务的几点建议

虽然油田企业在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由于受养老、医疗等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 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3.1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 增强做好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责任感

各级组织应加大对开展社区养老服务的投入, 建立更为完善的服务支持网络, 积极应对老龄高峰的到来。离退休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在解决老龄化所带来一系列问题方面的重要意义, 常怀敬老之情, 大力创造尊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环境;多做利老之事, 真正做到政治上尊重老同志、思想上关心老同志、生活上照顾老同志;凝聚众老之力, 鼓励老同志广泛开展自我服务管理活动, 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关心下一代等活动, 发挥广大老同志在油田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推动作用、参谋作用、示范作用和促进作用;恪守为老之责, 完善落实离退休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确保有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3.2 二是进一步贴近实际, 体现日常化和亲情化

由油田企业提供资金扶持, 在老同志居住相对集中的区域尝试设立社区老年购物中心、服务中心、家庭托老所等, 让老同志既能享受到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等全面的网络服务, 还能享受到日托、午托等托老服务。待取得成功的经验后再统筹安排, 全面实施。

3.3 三是进一步完善制度, 储备志愿者和人才库

目前, 许多人在选择职业时一听说是为老年人服务就会望而却步, 总认为没有什么前途, 导致从事老年工作的年轻人极度匮乏。油田企业各级组织要切实关心离退休工作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做到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 以适当的待遇留人, 从制度和政策上吸引更多有爱心的年轻人从事为老服务工作。

社区企业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篇8

健康体检是保健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广大企业职工对健康保健的意识有明显的提高, 现在基本每年一次进行健康体检, 因而使部分企业职工能在体检中尽早发现某些疾病而得到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的效果。2009年9~12月, 我院对我社区内某企业全体职工进行健康体检。从此次体检结果来看, 我社区企业职工的健康状况不可乐观, 现对此次体检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社区造船企业职工1001人, 其中男608人, 约占60.74%, 女性393人, 约占39.26%;体检率为97.37%, 年龄为18~55岁, 平均年龄35.8岁。

1.2 体检项目

主要有一般体格检查、空腹血糖、血脂、肾功能、肝功能、两对半、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等

1.3 诊断标准

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血糖异常、肥胖的诊断标准均符合内科学 (第六版) 的诊断标准[1]。既往确诊高血压病、糖尿病及血压、血糖异常升高的列表时放同一项目。

2 结果

2.1 指标异常检出率

在1001名体检者中各项体检结果正常者为293人, 占体检总人数29.27%, 男142人, 占男性体检总人数的23.36%;女151人, 占女性体检总人数的38.42%。有1项及以上多项检查指标异常708人, 总检出率为70.73%。 (表1)

2.2 各种异常指标的检出率

见表2、表3。

3 讨论与分析

从表1中得知社区企业职工指标异常检出率合计高达70.73%, 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从表2、表3统计中得知此次健康体检各种异常指标中血脂异常的检出率最高, 其次为心电图异常和高血压;其中中层干部中血脂异常的检出率亦最高, 其次是心电图异常和空腹血糖升高。

此次体检的企业属高强度重体力劳动为主的造船企业, 近几年随着企业效益的提高, 工人们的生活也随之改善, 但健康知识贫乏、健康意识落后、工作强度大、不良的生活方式普遍存在是其各项指标异常检出率高的原因;中层干部的异常检出率高与缺乏运动和应酬过多有关。

血脂异常最重要的也是直接的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 因为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动脉供血、供氧, 一旦动脉被粥样斑块堵塞, 就会导致严重后果;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等的危险因素;也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高尿酸血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危害很大。

故本社区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加大对血脂异常、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力度, 纠正不良的行为、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具体干预措施除定时、定期进行体检与复查外, 行为干预:一般职工人群应限制高脂肪食物、改变做菜方式少放油盐、避免过度紧张劳累, 适当放松和休闲等;中层干部还应限制甜食、加强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等以降低慢性病的诱发因素, 提高身体健康。

摘要:目的 了解社区企业职工的健康状况, 使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方法 针对健康体检指标中最多见的血脂、心电图、血压等9个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001名企业职工健康体检中发现指标异常检出率高达70.73%, 血脂异常者占36.06%, 心电图异常占19.68%, 高血压占17.48%为检出率最高的三项。而干部体检中血脂异常、心电图异常、空腹血糖升高为突出。结论 社区企业职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应针对不同人群加强健康教育和具体的干预措施以改变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 提高职工健康水平。

关键词:企业,体检,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社区企业 篇9

一、胜利油田物业企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胜利油田勘探开发初期,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服务社会化程度较低, 油田在大力发展的同时, 从解决职工家属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出发, 建设了一大批居民生活点, 由油田各二级单位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能, 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生活服务、供应网点, 物业企业的雏形已经形成。1997年, 胜利油田按照建立以“油公司”为核心的企业集团的总体框架, 解体“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 积极稳妥地推行矿区物业管理改革, 成立10个社区管理中心, 下辖31个物业公司, 105个物业管理站, 负责对油田178个居民小区实施属地区域化管理。物业公司成立的十余年来, 在保障油田职工的生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减轻了主业单位办社会的负担, 提高了职工对于油田的归属感, 也培育了优秀的服务队伍。但是, 由于物业企业脱胎于国有企业, 其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还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在经济关系上, 油田物业服务单位是胜利油田“主辅分流”形成的“非主业”单位, 不是按市场经济规律组建的物业公司。实际运行上, 胜利石油管理局每年给物业公司下达经济和社会责任指标, 并按照责任制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兑现, 物业公司所有人员工资有保证, 沿袭的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模式。在经营模式上, 油田物业企业收取的物业管理费不能满足其运转需要, 物业公司的环卫清扫、绿化养护、道路维护、路灯维护、治安管理等服务项目的经费主要由管理局承担。即使是承诺服务、液化气送气上门、自行车棚管理等极少数服务项目也实行补贴性有偿服务。因此, 物业经营基本上属于福利型。在管理对象上, 油田住宅小区大多数是根据工作需要以厂处为依托, 由胜利石油管理局统一规划建设的自然小区, 住宅及配套设施的产权全部归管理局所有, 小区成立时间早、规模小, 基础设施不配套。

二、新时期胜利油田物业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胜利油田物业企业成立时间相对较短, 在内部管理、基础投入等方面存在不足, 加上受油田职工固有观念的影响, 物业公司的发展受到诸多制约。

1、物业管理运行机制尚不规范

首先, 油田物业企业的运行方式都明显带有行政命令的特点, 没有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 胜利石油管理局作为出资人而非开发商, 投资建设福利型住宅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职工的需求而非获得收益, 不便于形成良性循环的机制。其次, 由于某社区所辖范围内的物业自然归属某社区管理, 没有进行招投标, 运作不够规范, 不便于形成平等竞争的机制。最后, 油田没有按照小区设置物业管理, 而是实施上下游一体化的条化管理, 各小区的环卫工作从拉运、清扫到保洁等是一个单位管理, 而绿化从种植到管理是另一个单位管理, 不利于各小区之间相互比较、相互竞争。

2、没有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 难以实现长效发展

油田物业企业收取的物业管理费不足以弥补物业企业开支, 严重依赖企业补贴, 物业内部营利性组织创收能力低, 没有形成自身造血机制, 经营效益没有保障。随着油气主业的逐步改制到位, 油田对社区的补贴逐年减少, 物业企业的补贴随之减少, 地方政府的公共财政又覆盖不到位, 加上过高的人工成本, 严重制约着物业企业的科学长效发展。

3、用工和薪酬制度难以适应物业管理的需要

从一些先进城市的物业管理来看, 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是有效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 而油田物业企业在人事上没有聘用和解聘员工的自主权, 加之机构臃肿, 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现象十分严重, 而且分配机制和奖励机制不健全, 用工性质复杂, 不同性质同工种之间同工不同酬;不同岗位之间收入差距又没有拉开, 基本上还是在吃大锅饭, 无法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4、油区职工对物业管理存在认识误区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油田职工对物业管理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一是居民对有偿服务的不适应。相当多的居民还习惯于行政型、福利型的封闭式房屋管理模式, 对花钱买服务的现代市场消费观念难以适应。二是个别居民对“小家”看的很重, 装修的富丽堂皇, 而对社区这个大家却关心不够。三是个别居民的道德水平也阻碍了物业管理的规范发展, 乱丢垃圾, 乱停乱放, 不缴费等现象时有发生, 直接增加了物业管理的成本。

三、新形势下胜利油田物业企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

在新形势下, 合理定位是物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物业企业的社会化服务性质与服务油田内部相对独立市场的双重属性, 决定了油田物业服务单位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依托油田求生存, 面向市场求发展”, 即:以油田为依托, 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为中心, 走一业为主、多元化发展道路, 实行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市场化经营, 努力将各物业公司建设成为油田职工群众满意的, 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物业服务公司。

1、油田物业单位现状决定了必须“依托油田求生存”

目前, 胜利油田物业企业管理摊子过大, 人员过多, 在短期内还难以市场化。物业企业服务于油田的总体格局不会改变, 生存空间和市场份额相对完整和固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油田是物业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源和主阵地, 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油田物业服务市场尚未形成规模, 物业服务基本上是福利型, 培育油田物业市场任重而道远;二是油田物业服务单位人工成本高, 服务意识不强, 缺乏市场竞争力, 降低人工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油田的改革和发展。

2、全国物业宏观环境决定了必须“面向市场求发展”

走市场化发展道路是物业宏观环境决定的, 是油田物业服务单位的必由之路。油田物业服务工作量相对较小, 油田物业服务单位必须“立足油田, 辐射全省, 面向全国”, 参与城市物业市场竞争, 拓展生存空间, 走内外结合的发展道路。其次, 油田主辅分流改革最终将把物业服务单位彻底推向市场。因此, 油田物业服务单位必须转变观念, 逐步面向市场求发展。

四、胜利油田物业企业改革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物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要求, 胜利油田社区物业企业必须贯彻落实“依托油田求生存, 面向市场求发展”总体思路, 深入研究物业企业的工作特点和规律, 勇于探索实践, 通过理顺体制机制实现物业企业的科学长效发展。

1、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立规范的物业管理体制和科学的运行机制是搞好物业管理的基础。油田应在建章立制, 明晰权责方面做好基础工作, 实现物业企业的规范管理。

(1) 加快研究建立物业费用分担机制, 按照上市与非上市共同分担的原则, 明确社区运行费用和建设资金来源。

(2) 制订完善的物业管理制度。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明确居民和物业管理单位的关系, 对居民、居民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权利义务做出明确规定, 使油田的物业管理工作步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健康发展的轨道。

(3) 将物业公司内部的文化、离退休、多种经营等非物业管理项目与物业管理项目彻底分开, 明晰物业管理的成本费用构成, 让物业管理公司按照法人或模拟法人模式运行。

(4) 充分发挥居民委员会的作用, 可代理居民签订物业管理合同, 监督物业管理公司职责履行情况等。

2、进一步完善小区配套设施与服务标准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搞好物业管理的前提。油田应使物业管理单位逐步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是继续加大对小区配套设施的投入, 对配套不完善、老化严重、职工意见较大的部分小区逐步实施维修改造。二是要制定合理的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在制订服务标准时, 要充分考虑各小区之间的差异, 考虑硬件设施的完备情况和居民对于物业管理费的负担能力, 要着力提高居民收入, 变福利型的“暗补”为消费型的“明补”, 使其能够承受物业消费。三是要给予物业管理公司一定的优惠政策, 比如商品房的开发权和使用权等, 使其能够以多种经营收入弥补物业管理经营的不足。

3、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

合理的用人机制是物业管理生存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深化劳动机制改革, 一是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给与物业企业一定的自主权, 使他们能够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相应的机构或聘用、解聘工作人员, 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和业绩考核制度。二是在分配机制以及奖励机制上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实行浮动工资。对一些关键性岗位和苦、脏、累、险工种以及对劳动技能要求较高的岗位, 实行倾斜政策, 适当拉开、拉大收入分配档次。

4、兼并重组、优势互补, 实现规模化经营

针对目前油田物业企业普遍存在的区域分割明显, 规模小, 专业人才少而分散的实际, 建议打破地域限制, 通过物业企业的联合、改造、改组等多种方式促进企业间的重组, 推进企业规模化与集约化经营, 提高物业企业的区域资源调配能力, 从而扩大企业的发展空间, 提高企业的总体盈利能力。

5、进一步提高物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一是在物业企业与专业化公司之间建立维修协调服务机制, 解决小区维修水、电、气、暖和物业相互交叉施工问题, 促进工作效率不断提升。二是努力提高物业服务质量, 从居民的需要出发, 高质量的提供绿化、卫生、家教、治安等常规项目, 不断改善居民的居住和工作条件, 积极开展各种个性特色服务。三是把职工队伍的培训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对待, 重点抓好职工物业管理法规知识、岗位技能知识、消防知识、服务意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

综上所述, 加强胜利油田物业企业建设, 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油田的必然要求。物业企业只要能够紧紧围绕满足职工群众需求这一中心, 加强内部管理, 深化用工改革, 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就一定能将油田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 服务完善, 环境优美, 文明祥和的大本营。

摘要:胜利油田社区板块是油田勘探开发的大本营, 物业服务作为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构建和谐油田的重要力量。本文系统回顾了油田物业的改革发展历程, 分析了现阶段制约物业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物业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胜利油田,物业,制约因素,基本思路

参考文献

[1]池寒枫:物业企业的品牌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王宵:现代物业管理与经营[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3]谢家谨:物业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6.

[4]司盛华:浅谈创新服务理念对提升物业管理水平的作[J].中国物业管理, 2008 (6) .

企业医院办社区卫生服务的探讨 篇10

辽河油田中心医院创建于1970年, 1994年通过国家等级医院评审, 成为盘锦市第一家国家“三级甲等医院”。2000年被辽宁省卫生厅评为“十佳爱婴医院”和“辽宁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基地”;2002年通过了省“十佳爱婴医院”复审;承担锦州医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工作;是中国医科大学的实习基地;是辽河油田全科医师的培训实习基地;是集科研、教学、医疗、急救、预防、保健、康复、社区卫生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

辽河油田中心医院地处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振兴街, 占地面积12.5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67670平方米;床位600张, 年门诊量35万人次;年出院人数约1.1万余人;2007年收入为1.7亿元。

该院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 现有职工1200人, 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56人, 具有正高级职称7人;副高级职称77人;中级职称470人, 博士生1人;研究生毕业24人;硕士研究生21人;研究生导师3人。

该院拥有先进的诊疗设备, 有美国GE公司生产的DSA数字血管造影机、D94-1200mA大型X光机、64排CT;以色列生产的PRIVILEGE型核磁共振仪;日立7180、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强生750XRC、250 XRC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美国产全自动细菌培养鉴定系统, 美国产Sarns8000体外循环机、HDI3000彩色多普勒、可视人流系统等, 固定资产原值2.8亿元。

2004年引入ISO9001:2000国际质量认证体系, 2005年3月份试运行, 2005年10月通过了华夏认证中心的质量认证, 2006年度、2007年度通过了两轮的复审, 不断完善中心医院的管理体系。

辽河油田中心医院无论在人才、技术、仪器设备等方面, 还是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在盘锦地区是首屈一指的。

2 辽河油田中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的做法

2.1 企业医院办社区卫生服务的产生

盘锦市是因油而生的城市, 兴隆台区是油田和地方共建的市区。油田25万职工家属的医疗服务任务就大部分落在中心医院的肩上。2002年十一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 兴隆台区政府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办社区。油田矿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可以由辽河油田卫生事业管理部进行统一规划。中心医院座落在振兴街道, 作为“三级甲等医院”完全可以不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当时大部分人认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赔本的买卖。但辽河油田中心医院的领导具有高度的前瞻性, 充分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本着有利于中心医院的长远发展和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的宗旨。在2003年底, 在政府不拿一分钱的情况下, 开始组建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应当强化政府主导、完善和落实政策, 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 建立规范和全科人才培养体系[1]。振兴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由辽河油田中心医院承担并进行管理, 走出了一条企业医院办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道路。

2.2 振兴街道的人口资源情况

振兴街是油田机关的所在地, 大多数居民为油田职工家属。共有人口95966人, 其中, 60岁以上老年人18622人, 他们是开发油田的排头兵;为油田的建设立下汉马功劳, 大部分人也留下了许多的疾患, 能为他们后半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提高做些工作, 这也是中心医院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再有, 科研机构占大部分, 知识分子比较多, 繁忙的科研与管理工作是局机关地区居民的真实写照。为建设油田的中间力量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这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也算是为油田的经济建设做一些贡献。

2.3 依据人口情况, 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在组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过程中, 充分考虑各社区居民的人口构成情况。将原来的四个门诊部转型为四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分别是振兴、迎宾、胜利和幸福社区卫生服务站。同时, 还聘请两位高年资的退休医师担任科研和河畔社区卫生服务的负责人。在医务人员的分配上, 考虑幸福社区、科研社区、迎宾社区的老年人口比例较大, 就选派较年长的、临床经验比较丰富的主治医师为负责人开展工作, 便于与老年人沟通;相对比较胜利社区、振兴社区、河畔社区的居民都比较年轻化, 因此选派的负责人也年富力强, 便于与年轻人沟通。六个社区的15名医师全部参加了辽宁省举办的全科医师培训班, 并通过了考核。同时, 护理人员也在逐步的培训中。精简了人员, 改变以前人浮于事的状况。按照上级的要求, 还为各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了一系列的医疗设备、小型的康复设备以及健康教育的设备及各种资料一应据全。本着双赢的原则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服务于社区居民。在2004年的9月六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取得了执业许可。

2.4 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 带动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水平的提高

辽河油田中心医院为医院的管理上水平、上台阶, 从2004年6月引入ISO9001:2000国际质量认证体系。2005年3月份运行, 不断完善各项制度与措施, 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作为中心医院的一个窗口单位——社区卫生服务站, 无论从环境、设备、服务项目及功能上, 都有所提升。而且每个服务站都有自己的特色。如:外科、儿科、康复、中医针灸、慢性病治疗等, 让社区居民体会到:只要有问题找到社区服务站, 就有医务人员为他们服务, 而且让他们满意而归。

让服务带动需求消费。为方便居民看病, 免除挂号的费用。不管居民开多少药, 哪怕是几片扑热息痛, 医师也会微笑的为居民服务, 完全打破无回扣的药品不给开;不挣钱的药品不给进的格局。就是要通过这小小的处方联系着医患双方的感情, 拉近了医患的距离。

为方便社区居民就医, 充分体现“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疗水平, 中心医院指派全院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专家定期到各服务站坐诊和健康教育讲座, 并利用媒介向社会公示, 满足居民对医疗和健康知识的需求。每个社区服务站每周都能有一名专家坐诊, 不收取专家挂号费。同时, 每个社区服务站在每个季度都能开展专家健康知识讲座, 让更多的居民接受预防疾病的知识。打破85%的医疗资源消耗在15%的重症病人身上, 仅剩15%的医疗资源用于大多数人的基本医疗服务[2]格局。不仅让社区居民得到了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也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 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在社区服务站就医, 如果进行医学检查, 可以在服务站交钱后, 直接到中心医院进行各项功能检查和化验, 免除了挂号、交钱排队之苦, 极大地方便居民就医, 得到居民的认可。

建立双向转诊制度, 社区转至中心医院的患者可优先得到诊治。中心医院下设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在服务站不能看的病, 就直接转到中心医院;中心医院治疗后的病人需要康复治疗和家庭服务就可以转到社区服务站。不管是在医院或是在社区, 还是在家, 都能体会到有医师在关注他的健康。全科医师在社区可以处理80%的“社区病”。在社区服务站有95%的慢性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 通过纠正病人的不良行为、生活方式, 通过健康教育指导和药物治疗,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降低致残率。建立起了“以人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 以家庭为单位”的医学模式。

2.5 参加星级评比, 树立品牌意识

2004——2007年, 辽河油田卫生事业管理部对油田矿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星级管理。从服务水平、服务项目及功能、服务内容、服务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标准量化考核。真正做到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服务六位一体的服务。在中心医院的六个服务站中就有胜利和科研两个服务站是三星级 (最高级) ;迎宾和河畔是二星级;幸福和振兴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得了一星级。

3 体会

3.1 三级医院办社区的优势

作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 有人才、技术、培训、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作为企业医院, 辽河油田的经济在发展, 每年为医院投资, 又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社区居民都是油田的职工, 对医院的满意度高、信任度高。

3.2 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三年的运行中, 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并得到社区居民的首肯。

通过开展专家进社区的活动, 不仅给服务站带来经济效益, 同时全科医师的水平得到了提高;进而扩大了医院和社区服务站的知名度。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 让更多的人接受健康知识, 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减少疾病的发生和降低慢性病导致的致残率, 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实行双向转诊, 既保证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更重要的是缩短病人的住院日, 居民得到了实惠, 为国家节省了医疗费用支出。据国外统计:设立家庭病床比大医院住院节省40%的费用。

通过推出一系列的便民措施, 形成“小病在社区, 大病在医院”的格局, 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全面、连续、优质的服务。

4 探讨

4.1 基于上述原因, 2007年末中心医院正在筹建生态园社区卫生服务站, 扩大我们的服务范围。

4.2 在资源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房源充足的情况下, 以需求创消费, 开展一些新项目:疼痛门诊、康复中心、临终关怀、家庭保健、家庭特护、家庭优生、优育、优教等, 延伸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4.3 开展社区首诊制, 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方便同时, 体现三级医院对急、危、重病人的治疗功能, 充分发挥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的职责。

4.4 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制度, 居民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全科医师直接与专科医师沟通, 取得更快捷的服务。

4.5 充分利用三级医院的优势, 培养社区卫生人才,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

4.6 创建社区健康指导公益网站, 把最新的保健知识传播给社区居民, 以满足社区居民对医疗、保健的需求, 为建设和谐矿区、和谐社会贡献中心医院人的一份力量。

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医学模式也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疾病谱和死亡谱也发生了变化;人口趋于老龄化;医疗费用的高涨与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医疗保健机构的功能分化等多种原因促成了全科医学的产生, 进而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国家“三级甲等”医院以其先进的仪器设备、高超的诊疗技术水平、完善的管理系统、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高水平的人才优势组建社区卫生服务站, 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综合性、连续性、可及性、人格性的服务, 创造社会效益和长远效益。依据居民的需求将进一步延伸社区服务的功能, 开展既能为社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 又能让居民乐于掏钱购买的服务, 创造经济效益。

关键词:企业,“三级甲等医院”,社区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仇元峰, 张鹭鹭, 田伟, 等.国内外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模式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 2006, 17:1397.

企业要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篇11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文明应从社区开始,和谐应从社区做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把构建和谐社区作为其基础组成部分和重要切入点。

今天,社区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点。如外来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贫困群体、老年人和移交社区管理的企业离退休人员、未成年人群体、部分先富群体。当前生活在社区中的各种人群都会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社区居民分化的多样性和需求的差异性是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只有高度重视保护困难群体的利益,重视不同群体的需求,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通过社区建设,努力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缓和不同群体的矛盾,引导不同类型群体和谐相处,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由于目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各类矛盾出现多发现象。社区作为区域性的社会共同体,集中反映了社会发展改革中的许多矛盾。如国企改革的“4050”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的去向以及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涌向城市等交织在一起引起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矛盾;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区面积日益扩大,不少城郊结合部的土地被征用,世代以土地为生的农民也随之转化为市民,但这些新市民以往养成的生活习性难以立即适应现代城市的节奏和管理,由此引发了不少矛盾;改革深化带来利益的深层次调整,但与之相适应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尚不完善,一些群体的利益要求难以充分满足,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日益复杂,贫富差距现象越来越成为热点,极易诱发社会矛盾;旧楼区的综合整修,安居已成为群众的重要愿望,但一些城区动迁,又往往因不能满足动迁户的期望值而发生矛盾,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一些地方治安状况不好,黄、赌、毒屡禁不止;一些人道德失范、家庭失和、行为越轨,引发一些家庭内部、邻里之间的矛盾。通过社区建设,努力使社区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引导居民顾大局、重法治、讲道德、守秩序,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需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企业同样是社会的一个细胞,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如果企业搞不好,破产关闭,工人下岗失业,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作为中国的企业,必须体现国家的意志,在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一定要和承担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国有企业尤其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导力量,更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有效拉近企业与社区的距离,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因此,企业在构建和谐社区中大有可为。企业不仅工作上要依靠社区,更要建设社区、帮助社区、爱护社区,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和谐社区工作扎扎实实地推向前进。当前和今后社区建设工作总的方向和要求是:不断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主题,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奠定坚实基础。

社区企业 篇12

一、非在职群体不稳定因素原因分析

由于矿山、石油等矿产企业“点多、线长、面广”等行业特殊性, 其所属社区大多地处偏远, 矿区居民绝大多数是企业离退休职工及其子女, 还有相当多的工伤工亡职工家属, 具有既不同于城市社区, 也不同于农村的显著特点。这些职工在计划经济年代曾在艰苦的条件下为企业建设出过力、流过汗。各级组织应当通过创建和谐企业社区, 让他们过上安全、文明、和谐的幸福生活。

通过调查分析, 非在职人员群体中, 生活真正困难的家庭仅占很小的比例, 而在已经暴露出来的、制造不稳定因素的重点、活跃人员中却没有一个属于真正的困难户。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考虑, 影响非在职群体稳定的根本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一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变化, 矿产企业各群体间的利益差别不断扩大。在心理上突破了一部分人的承受底线, 使获得利益较少的非在职群体产生严重的失落感, 导致心理失衡。

二是国家现阶段有关方针、政策的调整以及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形势, 也诱发了部分非在职群体对现状不满情绪。并把这些情绪转嫁、发泄到企业和政府身上。

三是生存环境条件的变化, 导致部分非在职群体的心态发生变化。无论是协解人员、提前退休职工, 职工家属、子弟对当时的政策都是认为合适的, 心态也是比较平衡的。但是随着形势任务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 他们的心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四是不同非在职群体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 导致各类群体的思想动态越发复杂。从各种群体非在职人员的情况来看, 各个群体各有各的情况, 各有各的利益, 矿产企业力所能及地解决一个非在职群体的利益诉求, 往往膨胀另外一些非在职群体的欲望, 产生新的诉求动机, 导致“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 因此难以从根本上铲除影响稳定的“病灶”。

二、非在职群体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非在职群体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棘手和艰辛的工作。在保持非在职群体稳定的工作中, 矿产企业社区不仅面临着同类企业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而且还存在一些比较特殊的难题。

一是社区非在职群体人员队伍非常庞大, 做过多过细的思想工作比较困难。如前文所述, 矿产企业居民成分比较复杂, 伴随我国老龄化的社会发展现状, 离退休人员会越来越多地转移到社区居住。面对如此庞大的非在职群体, 矿产企业社区的稳定工作呈现出了稳定群体小而不稳定群体大、少数人做多数人的稳控工作、一个人包一些人思想稳定的被动局面。在社区自身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工作繁重的情况下, 尽管严格实行了稳定工作责任承包制度, 但是在职人员做非在职人员过多、过细工作的要求和标准很难完全落实到位。尤其是在群体性事件和稳定突发事件中, 矿产企业社区要集中很大力量、拿出很大精力协助做好整个辖区的稳定工作, 因此对社区非在职群体教育疏导的效果难以达到期望值。

二是矿产企业改制单位移交非在职人员对社区缺乏归属感, 社区做其思想稳定工作的感情基础很差。在实施企业改制的矿产企业中, 影响大局稳定的问题主要出在企业改制单位向社区移交的非在职人员中。一些单位改制后, 当前的经营效益水平相对比较好, 员工的收入都不同程度地提高, 与被移交人员、尤其是被移交非在职人员的经济生活状况形成强烈的反差, 被移交人员不平衡心理非常严重。加之一些单位改制后对移交人员缺乏应有的关心, 使被移交人员、尤其是非在职人员产生严重的失落感。而改制单位移交非在职人员被社区接收后, 与社区管理中心没有感情基础, 对社区管理中心缺乏认同, 社区做其思想工作的效果很差, 即使诚心诚意去做工作, 也难以得到他们的理解。更无奈的是, 一些移交接收人员不了解社区的情况、不理解社区的困难, 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得不到满足, 便把一些不满情绪转嫁发泄到社区身上。可以预见, 在近一个时期内, 社区很难赢得移交接收非在职人员的充分理解, 维护稳定的压力依然沉重。

三是稳控工作的关键是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但有些事情社区有心无力。大部分群众是通情达理的, 也是现实的, 做非在职群体的稳定工作, 只讲大道理不够, 关键是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对部分有再就业愿望的非在职群体, 社区充分挖掘社会劳动就业安置岗位, 一般情况下基本能够满足需求。但是不少再就业人员只要组织照顾, 不要组织纪律, 只想收获, 不想付出, 挑剔岗位、不劳而获的思想较突出。目前, 也有部分已经再就业的非在职人员, 责任心较差、工作效率和质量也较低, 且不服从管理, 对加强队伍建设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比较消极的影响, 社区要落实企业有关协解人员再就业的政策就比较困难。对少数非在职人员生活中的实际苦难, 社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了最大的努力, 但是要解决多个困难家庭、长期困难家庭的根本问题, 却还是力不从心。

三、积极构建非在职群体稳定长效机制的建议

非在职群体的管理工作重点就是抓好信访稳定和再就业两项内容, 可从以下几点入手构建非在职群体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是设立非在职人员管理岗, 负责非在职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移交社区的非在职人员可以按照居住区域划分到各物业公司老年站和物业站管理, 并设立专职非在职管理服务人员。专职管理服务人员定期对非在职人员进行走访, 及时掌握每名非在职人员的家庭状况、经济状况、身体状况以及社会关系和思想动态, 经常与非在职人员交流思想, 宣传讲解社区的各项政策, 对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积极向上级反映, 畅通信息渠道, 理顺思想情绪。对困难家庭, 制订不同的帮扶措施。真正做到让非在职人员“生活有人问, 困难有人帮, 诉求有人听, 情绪有人顺”, 切实增强非在职人员对社区的归属感, 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二是建立健全家属工作基础资料和稳定帮扶网络。管理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是对非在职人员各类信息的充分掌握。社区要对各站家属人员的情况进行详尽的摸底、建档, 尤其是家属人员本人及其家庭的信息一定要全面、准确, 这样便于扩大工作对象, 也容易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同时还要从稳定和生活困难两个方面进行类别划分, 做到真困难真帮助。为了保证一对一的管理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还要制定严格的稳定工作承包网络, 承包人签订承诺书。并及时健全信访责任追究办法, 明确接访制度。完善的管理体系能够确保非在职群体的科学有效管理。

三是实行信访工作责任制, 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要切实发挥好信访办的信访接待和协调职能, 保证群众有方便的说话地方, 有畅快的诉苦之处。要根据环境条件变化, 不断改进信访部门接防和处理问题的工作流程, 建立“二级领导轮流接待来访群众、三级领导积极处置信访案件、四级信息员及时上报信访动态”的信访工作体系, 使其“横到边, 纵到底”。同时, 要严格落实信访责任追究。集体上访事件, 一般都是由于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造成的, 因此, 要努力提高日常信访案件的处结率和上访群众的满意率, 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重视、解决问题不及时、矛盾积累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 要给予严格的责任追究, 减少或消除“大闹快解决、小闹能解决, 不闹不解决”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四是以社区党员活动中心为龙头, 建立“支部加协会”非在职人员管理新模式。社区党员活动中心的主要职能是实现对非在职党员尤其是社区中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和服务, 可以充分利用活动中心的功能和作用, 把以非在职党员为首的社区各类“特长团体”“兴趣小组”扶持起来, 组建成居民协会——原则上实行支部、协会双重任职:即支部书记兼任会长——在社区的统一领导下, 各协会按照章程, 自行组织活动, 参与小区建设。“支部加协会”的管理模式为非在职党支部和非在职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有效载体;过去非在职党支部难有作为, 现在可以有所作为, 大有作为。同时, 这一模式也进一步畅通了非在职群众参与社会活动和小区管理的渠道, 拓展了他们愉悦身心、展示一技之长的舞台。支部、协会互动, 非在职党支部组织党员围绕社区中心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很好地发挥了他们贴近非在职群众的天然优势;文化广场及各项活动, 既愉悦了身心, 又活跃了生活, 非在职群众在“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 文明素质明显提高。

五是积极与地方联系沟通在建立包括企业“劳动力市场”和“人才交流市场”在内的再就业工作网络体系的基础上, 推动有就业能力且愿意就业人员的就业。非在职群体中的“协解”及其他非在职人员的管理重点是帮助他们实现二次就业。矿产企业应该积极配合地方政府采取积极措施, 推动实现这部分非在职群体的再就业。社区要通过政策扶持, 发展“协解”人员社区就业, 引导“协解”人员餐饮、早点、夜市等非全日制就业, 提倡超市促销、保险、旅游等阶段性就业;促进小编织、小饭桌、小制作等家庭就业;推广代买、代送、托管等应需就业。发展劳务派遣就业。根据市场需求, 派遣到用人单位和居民家庭, 从事季节性、阶段性就业, 既减轻了用人单位的社会负担, 又消除了“协解”人员就业不稳定、工作没单位、收入没保障的不稳定感。

摘要:国有矿产企业建厂历史悠久, 在社区中存在着较为庞大的非在职职工队伍。这部分非在职群体的和谐稳定, 关系到地方的和谐稳定。怎样解决和处理好矿产企业非在职群体的和谐稳定问题是当前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本文从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的角度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矿产企业,非在职群体,社区

参考文献

上一篇:统计控制图下一篇:海外公司资金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