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形物含量

2024-10-20

固形物含量(精选3篇)

固形物含量 篇1

溶解固形物是国家水质标准中监测炉水的一项重要指标之一, 它直接影响到锅炉的结垢、腐蚀和蒸汽品质, 是确定锅炉排污量的重要依据。所以如何既准确又简便地测定溶解固形物, 必须引起锅炉房水质化验人员的重视。

1 背景及意义

由于用水质全分析求得含盐量非常麻烦, 因此有时用溶解固形物来表示含盐量, 有的资料中也以“TDS”来代表。溶解固形物是指分离了悬浮物之后的滤液, 经蒸发、干燥至恒重, 所得到的蒸发残渣, 它包含了水中各种溶解性的无机盐类和不易挥发的有机物等, 单位为ml/L。由于在测定过程中, 水中的碳酸氢盐会因分解而转变成碳酸盐, 以及有些盐类的水分或结晶水不能除尽等原因, 溶解固形物只能近似地表示水中的含盐量。工业锅炉常用锅水中溶解固形物含量来衡量锅炉水的浓缩程度, 以便合理地控制锅炉的排污量。例如当锅炉采用锅内加药的方式时, 其锅水中溶解固形物的指标是RG≤5000mg/L, 如果超出这个指标而未及时排污, 易引起汽水共腾、假水位等, 存在安全隐患, 锅炉也易结生二次水垢。

溶解固形物是国家水质标准中监测炉水的一项重要指标之一, 它直接影响到锅炉的结垢、腐蚀和蒸汽品质, 是确定锅炉排污量的重要依据。所以如何既准确又简便地测定溶解固形物, 必须引起锅炉房水质化验人员的重视。测定溶解固形物比较准确的常用方法是重量法, 即用分离悬浮固形物后的滤液经燕发、干燥所得的残渣称重的方法来近似求出。但由于此方法十分复杂, 对化验设备不齐全、技术力量薄弱的单位来说是有困难, 因此目前普遍在用的是采用测定氯化物的方法间接控制。对于氯化物的测定, 一般的单位采用容量分析法, 这就要求定期配试剂, 定期标定, 并配备相应的滴定设备, 过程繁琐, 而且都只能在实验室中完成检测。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锅水中溶解固形物的含量是直接影响锅炉安全与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之一, 锅水中溶解固形物高, 表明锅水含溶解盐类浓度过大。因此在《低压锅炉水质标准》中, 要求监督该项指标。但是目前国内对如果测定溶解固形物的方法研究很少。

国内外对于测定溶解固形物的研究, 主要是研究重量法和与固氯比的方法。如郭桂华在《电力标准化与计量》上发表的《锅水中溶解固形物含量的直接测定与间接控制应注意的问题》介绍了锅水中溶解固形物含量的直接测定与间接测定方法, 以及在操作上应注意哪些问题。杨凤荣在《应用科技》上发表的《影响锅水固氯比的因素及如何根据固氯比控制锅炉的排污率》介绍了锅水中的浓度, 并根据锅炉使用的水质, 锅炉型号和采用的水处理方法的不同, 通过对锅水固氯比的检测, 控制锅炉的排污率, 从而达到节能减排。除了一些常规的方法, 杨佩英、史佩芬在《离子交换法测定锅炉水的溶解固形物》中介绍了提出采用阴离子树脂交换法来测定锅水中溶解固形物。

因些研究密度法对锅炉水中溶解固形物的含量的测定不仅为溶解固形物的测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并且实现了溶解固形物可以在现场测定的目标。

3 研究开发的内容、技术关键

密度法测定锅炉水中溶解固形物的含量的可行性研究, 如可行, 则可以完成对溶解固形物的现场测定, 并且推广此方法在特检行业中的应用。

技术关键:确定密度与溶解固形物含量的曲线关系, 通过检测水样的密度来直接测定水样的溶解固形物, 采用便携式密度计, 还可以进行现场测定, 减少了成本, 节约了时间。

4 结语

密度法测定锅炉水中溶解固形物的含量是一种全新的方法, 具有测定方便, 效率高, 并且可以进行现场测定的优点, 这就给检测带来了更多的便捷, 提高了工作效率。如果此方法可行, 那么将大大缩短检测溶解固形物的时间, 并且方便检测人员随时对锅炉水质中溶解固形物的进行监测。

参考文献

[1]颜月娥, 锅炉水中溶解固形物与氯离子的质量比.工业水处理, 2007, 12 (27) :65~57.

[2]郭桂华, 锅水中溶解固形物含量的直接测定与间接控制应注意的问题.电力标准化与计量, 2004, 50:21~23.

[3]杨佩英, 史佩芬, 离子交换法测定锅炉水的溶解固形物.35~39.

[4]启蒙, 如何监测锅水中溶解固形物.中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 4 (10) :45.

[5]杨凤荣, 影响锅水固氯比的因素及如何根据固氯比控制锅炉的排污率.应用科技.

固形物含量 篇2

番茄可溶性固形物 (Soluble solids content, SSC或Brix) 指番茄汁液中溶质的百分含量, 主要由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等营养成分组成, 是衡量番茄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也是番茄果实加工特性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1]。

1 番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的重要作用

1.1 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番茄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糖类、有机酸, 以及维生素C、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营养成分。也就是说番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其营养价值成正相关关系。据研究表明, 番茄中较多的苹果酸、柠檬酸等有机酸可以保护维生素C不被破坏, 提高人体对其的吸收利用效率, 还可软化血管、促进钙、铁元素的吸收, 这是其它蔬菜所不及的[2]。

1.2 可以提高番茄果实的加工特性

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高低对番茄果实的实质产量 (营养产量) 也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在番茄产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提高其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大幅度提高番茄的营养成分产出。有关研究表明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每增加1%就相当于总产量增加25%。另据美国有关统计, 番茄可溶性固形物每增加1%, 每年即可减少约7000万美元的加工费用[1]。

1.3 对果实生理活动的作用

可溶性固形物是冷害和冻害条件下细胞内的保护物质, 其含量与多数植物的抗寒性成正相关。王孝宣研究表明, 低温下A BA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番茄品种的耐寒性呈正相关[3]。

另外有人以包括番茄在内的研究表明, 随着蔬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提高, 其冰点温度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关系数r=-0.9007。对蔬菜储藏, 运输销售过程中的防冻等有很好的预见性的帮助[4]。

2 番茄可溶性固形物组成成分的研究现状

番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是糖、酸等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 其各种成分在果实鲜重中的含量和对可溶性固形物的相关性各不相同 (见表1) 。番茄果实中糖、酸的分析是目前品质研究的主要内容, 主要探讨它们同果实品质和风味的关系[5,7]。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番茄品质和番茄红素的研究。吴有为 (1986) 、周永键、徐和金 (1985) 等进行了番茄红素和可溶性固形物的遗传表现研究。

2.1 番茄果实中的糖分

普通栽培番茄果实中糖分占干物质总量的55%左右, 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 很少或基本不含蔗糖。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对果实甜度的贡献不同, 果糖:蔗糖:葡萄糖=220∶145∶100。果糖和葡萄糖的变异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较高的相关性, 红熟时果糖:葡萄糖为14∶11左右。蔗糖在番茄果实中的积累量极少, 而在某些野生种中的含量较高[5]。

2.2 番茄果实中的有机酸

番茄果实中有机酸占干物质总量的12%, 所含的酸主要是柠檬酸, 约占总酸量的40%~90%, 苹果酸含量较少, 此外还有微量的草酸、酒石酸、抗坏血酸、半乳糖醛酸等。Islam试验证明, 有机酸和VC随果实的成熟而增加, 至转色期达最高峰, 但红熟期略有下降, 糖酸比在各成熟期几乎相同, 但在完熟期略有增加, 主要原因是单糖含量增加和有机酸略微下降[5~6]。

2.3 番茄果实中的糖/酸

番茄果实风味除了要求有较高的糖和有机酸的含量外, 合适的糖酸比也尤为重要。实践证明, 良好的风味, 必须在较高的含糖量基础上有合适的糖酸比。酸度过大, 不易被人接受;糖含量高, 酸度过低, 味淡而淡;糖酸均过低, 即使有合适的糖酸比, 也会令人感到淡而无味。合适的糖酸比为6.9~10.8, 但也有人认为糖酸比应为4~6[5~6]。

3 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提高途径

多年来, 众多研究人员对提高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 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目前提高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利用杂交或生物技术手段优化植株的基因组成, 使可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基因与其它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整合在一起, 或者抑制对其有不良影响的基因表达;另外就是通过改变作物的生理生长环境, 如水, 肥, 激素等条件促进番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提高。

3.1 通过基因改良提高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Chetelat等 (1995)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在L.chmielewskii中发现的一种酸性蔗糖缺失基因sucr导入到普通的番茄中, 明显提高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度和番茄酱的产出率[6]。最近, Triano和Clair用多次回交法将L.cheesmanii的高可溶性固形物基因导入到普通番茄中, 得到了2个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的材料[7]。

研究者还对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蔗糖代谢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故许多学者试图从蔗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变化, 来探讨果实糖积累的机理[8]。

目前, 人们对糖分进入果实的途径、果实糖分积累过程中的有关酶活力变化动态、酶和糖在细胞内的分布等信息已较为清晰。但对果实糖分积累起始信号、与糖积累有关的韧皮部后非维管运输的细胞途径、可能存在的糖运输蛋白及果实内部糖代谢的控制步骤都有待阐明。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和反向遗传学手段研究有关酶基因对果实糖分积累的直接作用将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8]。

3.2 亏缺灌溉提高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水分胁迫条件对作物的碳水化合物系统的代谢产生影响。Branthome X等 (1994) 在法国利用滴灌方法, 研究了灌溉水量对加工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表明, 当灌水为1.0MET (最大水分蒸散量) 时, 产量最高, 但番茄果实着色、酸度、可溶性固形物等指标却以0.7MET时为最佳。亏缺灌溉虽增加了果实的品质风味, 但产量有所下降, 生产中可根据需要确定水分灌溉平衡点, 使产量降低适度, 而品质又有较大的增加[9]。国内已有报道指出在第一花序果实已膨大进入果色转白期后再开始亏缺灌溉, 控制其土壤的灌水量在正常灌水量的50%左右, 可以在提高果实的风味品质的同时减少产量降低的幅度[9]。

3.3 施肥

矿质元素磷、钾在促进植物体内光合及ATP合成增加、光合产物运转及其它矿质养分的吸收、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10]。适量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蔬菜产品中可溶性固形物以及含氮物质含量, 但过量施肥却可以降低其非氮源营养成分如Vc、总糖以及可溶性糖等的含量[10]。

3.4 激素调控

当生长中番茄的细胞分裂素合成增加, 可使光合产物在果实中的分配增加, 从而能提高番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通过对柑橘研究表明, 果实发育中后期, 汁囊中的ABA与糖的含量达到极显著地相关关系。在苹果上的研究也表明, ABA可促进糖的卸载和在果实中的积累。高东升等 (1999) 研究表明喷施外源GA3可提高温室盆栽桃果实中淀粉酶、酸性及中性转化酶的活性[11]。另外, 乙烯对成熟期苹果果实碳水化合物代谢具有调控作用, 乙烯利处理后, 淀粉酶、中性转化酶、SS和SPS均受到乙烯处理的显著激活而活性增强。

摘要:本文论述了可溶性固形物在番茄果实的品质特性、加工特性和生理作用方面的作用, 以及番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的主要成分和对风味的影响作用。也对近年来提高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基因重组、水肥调控和激素调控等途径的研究情况做了概述。

关键词:番茄,可溶性固形物,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1]西南农业大学.蔬菜育种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7.

[2]霍建勇, 刘静, 冯辉.番茄果实风味品质研究进展.中国蔬菜, 2005 (2) :34~36.

[3]王孝宣, 李树德, 东惠茹.番茄品种耐寒性与ABA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关系.园艺学报, 1998, 25 (1) :56~60.

[4]王颇, 李里特, 丹阳.蔬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冰点温度的关系[J].中国蔬菜, 2003 (4) :7~9.

[5]齐红岩, 李天来, 邹琳娜.番茄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糖分组成和含量变化的研究初报[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1, 32 (5) :346~348.

[6]Andrew J.Thompson, Mahmut Tor, Cornelius S.Barry, et al.Molecular and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pleio-tropic tomato-ripening mutant.PlantPhysiol, 1999, 120:383~390.

[7]刘静, 冯辉.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配合力分析[J].辽宁农业科学, 2005 (4) :49~50.

[8]Bonnema G, Schipper D, van HeusdenS, Zabel P, Lindhout P.Tomato chro-mosome 1:high resolution genetic andphysical mapping of the short arm inan interspecific Lycopersicon esculentumx L.peruvianum cross.Mol Gen Genet, 1997, 7, 253 (4) :455~62.

[9]刘明池, 刘向莉.亏缺灌溉对番茄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蔬菜, 2005, 1.

[10]计玉妹, 朱祝军, 钱琼秋.磷缺乏对番茄植株中碳水化合物分配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2, 20 (3) :199~202.

固形物含量 篇3

1 测试原理

将试样在 (102±2) ℃的鼓风干燥箱内加热至恒重。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即为总固形物的含量。

2 测试方法

按照SB/T10009-1999标准中《冷冻饮品中总固形物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测定步骤如下:取有代表性的样品至少200g, 置于300 m L烧杯内, 在室温下融化, 充分搅拌均匀。将制备的试样立即倒入广口瓶内, 盖上瓶盖备用。用称量皿称取海砂 (用酸碱处理过已烘干的) 约10 g。将玻璃棒放在称量皿内, 连同皿盖置于 (102±2) ℃鼓风干燥箱内, 加热1 h, 加盖取出, 置于干燥器内冷至室温, 称量, 精确至0.001 g, 重复干燥直至恒重, 称量 (m1) 。用天平称取试样5~10 g, 精确至0.001 g。用玻璃棒将海砂和试样混匀, 并将玻璃棒放入称量皿内, 精密称量得称量皿和样品的质量 (m2) 。将盛有试样、玻璃棒的称量皿置于 (102±2) ℃鼓风干燥箱约2.5 h, 加盖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0.5 h, 称量。重复加热0.5 h, 直至连续两次称量差不超过0.002g, 即为恒重, 得到样品和称量皿干燥后的质量 (m3) 。

3 数学模型

式中:

x-试样中总固形物的含量, %;

m1-海砂、称量皿、皿盖、和玻璃棒的质量, g;

m2-海砂、试样、称量皿、皿盖、和玻璃棒的质量, g;

m3-烘干后称量皿、海砂、残留物、皿盖和玻璃棒的质量, g。

4 分析不确定度来源

冷冻饮品中总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采用称量法, 不确定度的来源涉及测量的人员、环境、方法及器具等。在标准方法规定的条件下, 温度、湿度等影响可忽略;测试过程 (包括人员操作等) 的随机效应、被检样品的非均匀性和称量的变动性等均体现在测量的重复性中;天平校准的不确定度可从检定证书或说明书中找到;恒重主要影响样品干燥后的质量即m3, 可加入到相应的质量分量中。m1、m2、m3皆称量一次而得, 还应考虑方法的重复性。

5 冷冻饮品总固形物测量中各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5.1 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

对待测样品在规定的条件下重复测量五次, 测试结果如下:

算术平均值

单次测量的标准差按贝塞尔公式计算

算术平均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由重复性引起的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5.2 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

质量分量在冷冻饮品总固形物的测定中, 涉及称量有3次, 即m1、m2、m3, 分别为称量皿的质量, 称量皿和样品的质量, 称量皿和样品干燥后的质量。根据前面的分析, m1、m2仅考虑天平的校准;m3除考虑天平的校准外, 还应考虑恒重的问题, 的不确定度应由天平的校准和恒重的不确定度合成。

5.2.1 天平校准产生的不确定度, 按检定证书给定为±0.

1mg, 在置信概率95% (k=1.96) 时, 换算成标准偏差为:

根据标准方法规定, m3要重复干燥至前后2次称量相差不超过2mg才为恒重, 属于矩形分布,

5.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5.3.1 B类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由数学模型可知其中各分量间不相关, m3-m1与m2-m1只涉及差, 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

对而言, 只涉及商, 根据不确定度传播律, 其B类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由上式得到:

因此

5.3.2 A、B类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6 扩展不确定度

取包含因子k=2, (95%置信概率) , 则

7 报告结果

冷冻饮品中总固形物含量为:x= (16.26±0.34) %

8 讨论

冷冻饮品中总固形物含量的测定过程可以看出, 重量分析以称量为主, 不确定的的来源可以从质量因素、样品因素分析入手。质量的测定方法是使用电子分析天平, 影响因素包括天平的校准中线性所带来的不确定度分量、使用环境和其在50内称量的变动性等。天平校准的不确定度可以从检定证书中获得,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震动等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忽略不计, 称量的变动性可并入测量的重复性中 (即A类不确定度) 。样品因素包括取样和制样的均匀性, 取、制样将直接影响测量数据的代表性和测试样品的均匀性, 一般认为取、制样过程的不确定度远大于化学分析的不确定度。取、制样的不确定性同样可并入测量的重复性分析中。由上述实验数据可以看出, A类不确定度对总固形物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贡献要比B类不确定度大, 通过提高样品的均匀性以及增加对样品的测量次数可有效降低A类不确定度, 进而使检测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降低。

摘要:目的对重量法测定冷冻饮品中总固形物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 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 对不确定度进行评估, 给出不确定度报告。方法依据商业部标准SB/T1000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理论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分析影响重量法测定冷冻饮品中总固形物结果的因素和来源, 计算不确定度。结论根据电子分析天平对样品重量的测定数据和已给出相关数据建立数学模型, 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方法直观简明, 能如实反映重量法测量结果的置信度和准确度。

关键词:冷冻饮品,总固形物,不确定度

参考文献

[1]SB/T10009-1999冷冻饮品检验方法

【固形物含量】推荐阅读:

音乐含量07-15

颗粒含量10-15

气体含量05-23

乙烯含量05-23

固体含量05-27

稀土含量06-07

含量分布06-24

信息含量06-25

甲烷含量06-25

含量比较07-06

上一篇:美术课中的理性思维下一篇:教师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