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风险分析

2024-08-21

协议风险分析(通用5篇)

协议风险分析 篇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国际投资机构越来越多地投资于中国的优秀企业, 尤其是优秀的民营企业。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以接受对赌协议来获得国际资本的注入, 然而其最终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 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对赌协议在投资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对赌协议概述

1、对赌协议的基本概念 (1) 对赌协议的概念

对赌协议是一个来自国外的投融资范畴的概念, 英文名为“Valua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 (VAM) ”, 翻译成中文为“估值调整机制”。是投资方与融资方在达成协议时, 双方对于未来不确定情况的一种约定。如果约定的条件出现, 投资方可以行使一种估值调整协议权利, 用以补偿企业价值被低估的损失;如果约定的条件不出现, 融资方则行使一种权利, 用以补偿高估企业价值的损失。

(2) 对赌协议的性质

对赌协议实际上就是期权的一种形式。期权是指在未来一定时期可以买卖的权力, 期权交易事实上也是这种权利的交易, 这种权利交易的价格都是事先约定的。因此, 从对赌协议的特点来说, 属于一种期权, 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期权。

对赌协议一旦签署, 便具有了法定的效力, 双方必须严格遵守。对于投资方来说, 是锁定投资风险、获得超额收益的一种有效方式, 对于融资方来说, 尤其对于公司的管理层来说, 这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因此, 对赌协议实际上也是一种激励方式, 并在公司的股权激励中得到不同形式的运用。

2、对赌协议的基本要素 (1) 对赌协议的主体

对赌协议的主体一般由投资方、融资方组成。但投资方为了激励管理层, 促使企业快速发展而获得更大的收益, 往往会要求管理层参与。因此, 对赌协议一般是由投资方、融资方 (被投资企业) 及管理层三方参与的协议, 尤其对于创业企业来说, 作为创业者的管理层更会是投资方需要着力加以激励约束的主体之一。

(2) 对赌协议的筹码

对于创业投资来说, 对赌协议的筹码一般会选择股权, 这是因为创业企业本身就是资金缺乏而寻求投资方, 一般无法承担现金的筹码, 而且股权对于投资方来说是较为容易变现的资产。而对于成熟企业的投资来说, 其对赌协议的筹码除了股权外, 还可能是现金补偿、董事会席位、分红比例或者管理层的更换等, 既可以是财务性的, 也可以是非财务性的, 没有统一的标准, 只要是能够对双方利益产生制约影响的均可能成为对赌协议的筹码。

(3) 对赌协议的行权条件

对赌协议的行权条件就是对赌协议约定的标准, 当约定的标准达到时, 就要行使协议, 对赌双方获得 (或失去) 相应的筹码。行权条件的合理设定对于对赌协议主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条件过低, 则无法有效锁定投资方的信息不对称风险, 更无法实现对融资方的激励和约束, 投资方无法最大程度实现自身的投资收益;条件过高, 则融资方无法达到既定的目标, 最终遭受巨大的损失, 同时使投资方也无法最大程度实现自身的投资收益, 对双方均不利。

二、对赌协议的动因及其风险应对

1、对赌协议的动因 (1) 投资方的三个动因

一是由于投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有主观的原因和客观的原因, 主观的原因是融资方为了成功融到资金所进行的刻意包装和隐瞒, 客观的原因是投资方无法通过尽职调查穷尽对被投资企业的了解, 或者无法完全确保尽职调查的准确性, 因此投资方为了规避由此而产生的风险, 通过对赌协议预留对投资估值调整的主动权, 一旦风险因素出现, 则向对自身有利的方向调整估值;

二是投资方为了减少投资决策的风险。投资决策在整个投资过程中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程序, 同时也是风险最大的程序, 为了减少投资决策失误的风险, 投资方往往会利用资金持有方的优势地位, 通过对赌协议来锁定投资决策风险, 变不可控为可控。

三是投资方为了实现自身投资收益的最大化而采取的一种激励工具。投资方投入资金其最大的期望是收益最大化, 因此, 为了有效约束被投资方管理层, 最大程度激发管理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现被投资企业的最大幅度增值和增长, 投资方往往会通过对赌协议来约定一定的业绩标准及相应的奖惩条例, 以实现对管理层的激励。

(2) 融资方的三个动因

一是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的渴求。从资金需求的角度来说, 融资方接受对赌协议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妥协, 因为资金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 资金对于企业就像汽油对于汽车, 制约着企业发展的步伐。因此, 为了获得企业发展所急需的资金, 融资方很多情况下会被动地接受投资方发起的对赌协议, 虽然就协议的内容也会与投资方进行讨价还价, 但这种讨价还价的能力很低, 而且可以说是不对等的。

二是海外上市的需求。国内的企业在沪深上市的难度比较大, 程序很复杂, 很多企业转向海外寻求上市, 希望在难度较小的香港或者纳斯达克上市, 在这些方面, 国际投行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 有能力为企业提供这方面的帮助。

三是提升品牌的需求。现在投资中国的国际投行或者机构, 在国际上大多具有较大的知名度, 获得这些机构的投资将很大程度提升企业的品牌和影响力, 这也就是国内企业所谓的借势。这些价值都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

2、对赌协议的风险

对赌协议运用的好, 能有效防范投资决策的风险, 也能有效实现对融资方管理层的激励, 但如果运用不好, 将给投融资双方带来很大的风险, 尤其是融资方, 其承担的风险将更大。

(1) 对赌协议行权标准失衡的风险

从投资方来说, 出于自身利益的驱动, 可能提出过于苛刻的行权标准, 而融资方出于资金需求的原因, 加上缺乏足够的讨价还价能力, 可能在没有客观估计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及行业发展趋势的情况下, 盲目接受对赌条款, 这样将使得对赌协议的行权标准失衡。最终的结果是过高的行权标准给企业造成过高的经营压力, 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 有违投融资双方实现共赢的初衷, 使得双方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

(2) 滥用对赌协议的风险

作为投资方, 当对赌协议这个工具出现后, 可能会使其放松投资决策前期的工作, 过分依赖对赌协议的应用, 比如在尽职调查中不再严肃认真深入, 滥用对赌协议作为其投资决策的补救。这样, 投资决策就可能面临前期调查不尽职, 对决策过程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对赌协议将投资的风险放大了。

(3) 投、融资方短期行为的风险

对赌协议的签订给融资方会形成一定的经营压力。融资方可能会为了设定的业绩目标采取一些短期行为, 盲目非理性扩张, 甚至虚构利润, 进行一些违背常规甚至是违法的经营运作, 最终使企业受到伤害;而投资方也可能出于短期利益驱动, 在融资方提升业绩的同时, 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股份套利退出, 使得企业因股价下挫, 公信力下降而遭受损失。

3、对赌协议的应对策略

对赌协议对于投资方来说, 几乎一直处于一种较为优势的地位, 其风险相对来说比较低, 而从融资方的角度来说, 应十分慎重地接受对赌协议这种方式, 以免因为对赌协议的签订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融资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对赌协议:

(1) 深入分析自身的发展战略

融资方应深入分析自身的发展战略, 做好未来的发展规划, 分辨目前的融资需求是否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以确定是否需要委曲求全接受对赌协议获得资金。同时也应该结合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仔细规划资金的使用, 使有限的资金产生最大的效用。

(2) 理性分析企业自身的发展能力

融资方应理性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合理评估自身未来发展的能力, 理性考虑是否具备实现对赌协议条款的能力。

(3) 合理设定对赌协议的行权标准及筹码

融资方需要仔细研究投资方提出的对赌条款, 与投资方协商将行权标准确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 对赌的筹码也不应超过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 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对赌协议有可能将企业带入困境甚至遭受巨大的损失。

(4) 灵活设置对赌协议的止损条款

由于对赌条款一般说来较为苛刻, 而且持续时间3-5年甚至更长, 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 这些都可能影响到对赌条款的实现, 融资方应在协议中灵活约定一些柔性的条款, 或者约定一些止损的条款, 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当风险过大时及时中止协议, 止损出局。

(5) 制定应对风险的预案

作为融资方, 应该深入分析对赌协议的风险, 把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充分的估计, 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预案, 以免风险发生时缺乏相应的应对措施, 最终使企业陷入更大的困境。

对赌协议是一柄双刃剑, 其利弊在于双方的合理灵活把握, 对赌协议在投资中的成功运用应该是实现投融资双方的共赢。

只有投融资双方将利益统一起来, 灵活合理地运用对赌协议, 使对赌协议成为投资过程中的导航仪, 共同推动企业健康良性长远发展, 最终才能实现双赢的结局。只有设计完善、实现投融资双方双赢的对赌协议才是真正成功的对赌协议。

协议风险分析 篇2

甲方:

乙方:

乙方在充分了解甲方的汽车涉水辅助装置项目的技术信息和实施计划后,投入资金助甲方顺利实施。经甲、乙双方充分协商后达成如下协议:

一、风险投资的项目

1.甲方已拥有汽车涉水辅助装置的设计开发思路及相关的技术条件,欲进一步完成该项目的产品试样,专利申请,直至投放市场;

2.乙方已充分了解甲方的项目研究计划,并认同其市场前景,拟投入风险资金万。

二、研究开发计划

1、汽车涉水辅助装置的设计,开发,直至完成各种方案的实验装置,同时形成专利技术;

2、将专利技术在国内外进行转让;

三、风险资金的主要去向

乙方所投资金主要用于采购甲方开发汽车涉水辅助装置的实验装置。

四、成果分享

1、甲方申请关于该项目的所有专利乙方享有署名权;

2、专利若能够进行转让,获得转让额的20%归乙方所有;

3、若专利在取得专利权后的三年内未能转让,则甲方将乙方投资用于购买研制的实验装置的资产产权转交给乙方。

五、技术情报和资料的保密

乙方不得将汽车涉水辅助装置的技术信息告诉第三方,更不得在刊物或其它媒体上公开发表该方面的技术信息或技术秘密,否则一切后果均由乙方负责;

六、争议解决办法

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协商未成可向法院诉讼解决;

七、其它

协议附件为甲乙双方身份证复印件和甲方出具的收条;

本协议连同附件一式两份,双方各执壹份。

甲 方:乙 方:

浅谈对赌协议的法律风险及防控 篇3

对赌协议是企业登陆新三板市场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案例中窥见一斑。

皇冠幕墙在定向增发过程中披露了武清国投与公司前两大股东的对赌条款,即附条件进行股份转让;欧迅体育披露的股份公开转让说明书中显示,公司进行第三次增资时,新增股东与欧迅体育实际控制人签署了现金补偿和股权收购条款;易世达披露的股份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易世达完成一轮增资后引入两名机构投资者,新增股东与占股前两位股东签署对赌协议:如未能实现承诺,将对投资方进行现金补偿,如股东现金不足,则要求易世达进行分红以完成补偿。

通过这几个案例可以看出,在符合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可以接受股转公司对赌协议的存在:对赌协议的协议方不能包含挂牌主体,可能损害挂牌主体的条款需要进行清理;由控股股东和投资方所做的对赌协议是被认可的;已存在的对赌协议,在挂牌的同时能解除责任和义务最好,不能解除的,中介机构需要说明触发对赌条款时,协议方履行义务不会对挂牌主体的控制权、持续经营能力等挂牌必要条件产生影响,以确保不损害挂牌主体及其他股东的利益。

但是在股权相对集中的挂牌公司,由于控股股东对公司控制力极大,对赌协议中控股股东承担的责任义务往往也会影响到公司。在此,本文以上述案例为切入点,简要分析其中蕴藏的法律风险。

二、对赌协议的本质考察

对赌协议是典型的舶来品,其英文名称为Valua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简称“VAM”,直译为“估值调整机制”。对赌协议的基本思路是,投资方与融资方在签订投资合同时,首先对企业进行估值,从而确定投资额和持有股权比例。由于对企业估值存在不确定性,双方就在融资协议中约定触发条件,一般以业绩指标(例如销售额、利润率、复合增长率等财务指标)、在规定时间内能否上市或挂牌等为条件。如果约定的负面条件出现,由投资方行使估值调整权利,以弥补高估企业价值的损失;如果约定的负面条件未出现,则由融资方行使权利,以补偿企业价值被低估的损失。双方约定的这种估值调整机制一般被称为“对赌条款”。

对赌协议的理论基础是不完全契约理论,即由于个人的有限理性、外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不完美因素的存在,合约双方不可能详尽准确地将与交易有关的所有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及相应情况下的职责和权利写进合约。

从对赌协议的法律关系来看,对赌协议的主体包括投资方和融资方,其中投资方一般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融资方则根据调整方案的不同会有所变化,可能是股东或公司。除了一般合同所具备的条款,对赌协议内容通常包括估值、投资金额、特定目标、调整方案等。而对赌协议的标的根据调整条款的不同,可能为股权转让行为、金钱给付行为、委任董事行为等。

从合同的角度讲,对赌协议实际上是一种射幸合同,其给付义务内容在合同成立时并未确定,其取决于偶然事件的发生与否。对赌协议的协议双方以目标企业未来某项经营业绩为标的,签订时该标的指标尚不存在,其能否实现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双方的付出与收入也不具有对等性,譬如融资方既可能无偿享有巨额股权收益,也可能由此失去企业控制权。因此,对赌协议符合射幸合同的根本特征。

三、对赌协议的法律风险及防控策略

1. 对赌协议的法律风险

首先,从合法合规性角度来看,作为舶来品,对赌协议在我国现行法律中还是个盲点,法律并未明文规定对赌协议的含义、法律性质等问题,因此导致对赌协议的法律效力不明确,其合法性问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如果协议主体发生纠纷,诉诸于法院时有可能产生与合同约定相悖的结果,或者导致对赌协议被认定无效。

其次,如果触发对赌条款,当约定条件成就或者不成就时,履行对赌协议相当于重新划分公司股权,可能会违反公司资本不变和资本维持原则。而在采用股权转移或回购的对赌模式中,协议履行效果是投资方与公司股东之间的股权转让,这可能导致企业控制权的转移,或企业挂牌成功后募集的资金可能被控股股东用来偿还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而损害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

再次,对赌协议的核心条款是浮动股权比例条款,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其他投资方的股权比例随着企业业绩对赌而进行相应调整,有可能使公司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或存在不确定性,并可能导致公司管理层发生重大变化。

2. 对赌协议法律风险的防控策略

首先,适当选择对赌协议义务履行主体,在协议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合法、有效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协议在实施过程中因被视为投资者变相抽逃出资或获得不正当利益,而违反公司法有关原则及规定。

其次,在采用股权转移或回购的对赌模式中,目标公司在挂牌前应对对赌协议予以清理,或者结合设立对赌条款的根本目标以及财务适当回报原则,设立终止对赌协议的终止条款,同时明确其有效期或由协议双方事先约定好提前履行的规则,目标公司在综合考虑投资人贡献、企业资产价值及经营业绩的基础上,根据原行权标准的一定比例进行补偿。

再次,合理配置对赌协议条款。融资方需综合企业历史业绩、内部经营状况以及行业环境等因素,在能力范围内确定业绩目标。对于浮动股权比例条款,应当限制其股权调整的幅度,从而锁定股权变动的范围,将股权和公司管理层的变化均限制在可控和可预测的范围之内。

四、结语

风险安全协议书 篇4

为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搞好劳动保护工作,提高全体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杜绝事故和违章现象的发生,工厂与部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以资遵守。

一、责任双方

甲方: 乙方:

二、责任目标

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及工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作业,指标如下。

1.重大人身伤害事故 0次/年;

2.轻伤事故 0次/年;

3.微伤事故﹤3次;

4.不发生火灾、爆炸、职业病等事故。

三、甲方权利和义务

1.督促乙方遵章守纪、按章操作,强化现场安全防护工作。乙方若有违反,甲方有权按规章制度进行处罚。

2.对新聘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的三级教育(即所在部门、班组、岗位)才能准其进入操作岗位。对特殊工种人员,必须进行专业安全技术培训,经有关部门考核取得合格操作证后,才准其独立操作。

3.加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工作,使员工树立起“安全第一、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的思想,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规定,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4.教育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多提有助于安全生产的合理化建议。

5.发生人身、设备事故必须按规定的处理原则和程序进行处理。

四、乙方权利与义务

1.乙方应服从工厂领导和现场负责人的指挥和管理,不违章作业。有权制止他人的违章行为,有权拒绝违反安全劳动保护法规、安全操作规程的指令。

2.乙方应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严禁酒后上班或班中饮酒,严禁不经培训或不受安全教育就上岗作业。

3.乙方应按照工厂规定参加岗前培训,培训结束后,经生产班组和车间负责人考核认可并签订相关的劳动合同后才可上岗。

4.乙方应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不得私自串岗作业,工作时不得打闹、开玩笑或从事与工作内容无关的其他事情,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严禁带无关人员进入工厂。

五、奖罚办法

1、乙方根据公司安全风险抵押金缴纳办法缴纳风险抵押金;

2、乙方在全年内完成安全目标公司应退还全额风险抵押金并按100%进行奖励;

3、乙方在工作中凡因个人违章行为发生工伤事故或造成他人伤害的,除对事故负有全部责任外,如发生重大人身伤害事故或轻伤事故3次以上(含3次)扣除全年风险抵押金;发生轻伤事故一次,年终奖励按50%奖励;发生轻伤事故2次,年终不实行奖励;发生微伤事故责任者应承担伤者医疗费的50%;造成财产损失或他人伤害的,视情节给予经济赔偿,情

节特别严重者可追究刑事责任,并解除劳动合同。

4、乙方积极参加各项安全教育活动,对安全工作做得好的班组和个人,由工厂给予适当的奖励。对发现重大安全隐患的员工,工厂予以特别奖励。

5、乙方在生产中因个人过失而造成险情或造成小的事故,公司将对责任者视情节分别给予警告、记过或开除等处罚。

4.乙方因违反工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而造成工厂设备、财产的重大损失,除应承担相应的赔偿外,严重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5.乙方恶意破坏工厂设备、财产的个人,工厂将追究其经济责任及刑事责任。

六、其他

1、本安全责任书一式两份,自签字之日起生效,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 乙方:

协议风险分析 篇5

操作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公布后,便作为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神圣条约”,被全世界10多个国家采用。然而,在其十几年的实施过程中,随着金融风险管理领域时间和研究的发展,该协议的一些局限性逐渐显露出来,同时,十几年中银行业、金融市场及金融监管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也使得1988年资本协议越来越不能适应银行业和监管者的需要。因此,修改资本协议的工作从1998年开始,在1999年6月、2001年1月和2003年4月,巴塞尔委员会分别发布了三个版本的新协议征求意见稿。新协议中一项重要的修改,就是将操作风险纳入风险资本的计算和监管框架。这一做法,引起了金融业、专家学者和各国监管当局对操作风险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讨论不仅包括操作风险对应的资本要求问题,还涉及了与操作风险相关的很多方面。

操作风险可以说是银行面临的最古老的一种风险,然而,对操作风险一般概念的研究却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和对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不同的是,人们对操作风险相当漠视。据统计,美国1979年以来出现问题的163家银行,81%的问题银行缺乏良好的信贷政策或者即便有好政策也形同虚设,63%的问题银行对关键部门及其高管人员内部监管不力,59%的问题银行没有对其贷款逐笔进行有效地事先、事中和事后风险管理。可见和非常技术性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而言,操作风险对银行的影响更为重要。

迄今为止,不同组织提出了对操作风险的不同定义,在1998年9月时,巴塞尔委员会还声称,许多银行其实是将操作风险定义为无法归入市场风险或操作风险。调查显示,过程和程序、人员和人为错误、内部控制、内部和外部事件、直接和间接损失、失误、技术和系统等,都是近年操作风险定义中频繁出现的关键词。几乎所有定义都强调内部操作,但未预期的外部事件也被列入操作风险。并且,很多定义在提到损失时,指的都不只是操作或事件带来的直接损失,还将银行信誉和市场价值变化而导致的间接损失包括在内。总的来说,定义的方式有两大类:直接定义和间接定义。间接方式把操作风险定义为除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以外的所有风险。这种定义虽然简单,但是几乎没有给出任何定义性或描述性的关键词句。因此,在英国银行家协会(BBA)采用直接方式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奉献”之后,这个定义便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从2001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关于操作风险的咨询报告直到上未定稿的新资本协议中,也沿用了这个定义。

这个定义有以下几个特定:1、关注内部操作,内部操作就是银行及其员工的作为或不作为,银行能够也应该对其施加影响。2、重视概念中的过程导向。3、人员和人员失误起着决定性作用,但人员失误不包括出于个人利益和知识不足的失误。4、外部事件是指自然、政治或军事事件,技术设施的缺陷,以及法律、税收和监管方面的变化。5、内部控制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常见的操作风险分类方法将其划分为以下七种事件类型:1、内部欺诈:故意欺骗、盗用财产或违反规则、法律、公司政策的行为。2、外部欺诈:第三方故意欺骗、盗用财产或违反法律的行为。3、雇员活动和工作场所安全:由个人伤害赔偿金支付或差别及歧视事件引起的违反雇员、健康或安全相关法律或协议的行为。4、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无意或由于疏忽没能履行对特定客户的专业职责,或者由于产品的性质或设计产生类似结果。5、实物资产的损坏:自然灾害或其他事件造成的实物资产损失或损坏。6、业务中断和系统错误:业务的意外中断或系统出现错误。7、行政、交付和过程管理:由于与交易对方的关系而产生的交易过程错误或过程管理不善。

也有研究将操作风险分为风险驱动力和风险因素两个系统,操作风险的驱动力包括了人、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外部供应和自然灾害五大驱动力,而导致的风险因素则包括了清算风险、法律风险、名誉风险、舞弊、丢失市场份额或重要客户、战略风险、联盟风险、信息技术风险、环境风险等。

与操作风险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是操作风险损失。操作风险损失是指与操作风险事件相联系,并且按照通用会计准则被反映在银行财务报表上的财务冲击。这里所说的财务冲击包括所有与某一操作风险事件相联系的成本支出,但不包括机会成本、损失的收入和为避免后续操作风险损失实施的措施的相关成本。

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新巴塞尔协议的制定,主要考虑的是十国集团成员国“国际活跃银行”(internationally active banks)的需要,并没有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和金融监管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果实施新协议,不仅难度大,还可能给我国银行业的运行和监管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2003年7月31日致巴塞尔委员会主席卡如纳先生的信中表示,至少在十国集团2006年实施新巴塞尔协议的几年后,我国仍将继续执行1988年的老协议。

尽管如此,新巴塞尔协议中包含的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以及国际上围绕新协议展开的讨论和研究,对如何加强我国银行业的操作风险管理,仍然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1、 确立对风险足够敏感的资本配置观

资本充足率是新巴塞尔协议的第一支柱。不论是提出更加复杂也更加精确的内部计量方法,还是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充足率计算,都反映了巴塞尔委员会对资本充足性一贯的关注。但对资本充足率的意义不能仅仅停留在如何满足巴塞尔协议的角度,而应该理解新巴塞尔协议所作的种种努力,都是试图使得银行对风险更为敏感而已。

总体而言,资本充足率偏低是我国银行长期以来的现实情况。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近年来我国银行资产增长较快,银行处于快速扩张期,资本的动态配置不足;二是银行盈利空间有限,通过自身积累增加资本的能力不足;三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相对不发达,银行缺乏有效的外部注资渠道。就市场、信用和操作等诸多风险中,也许操作风险是仅次于银行官本位的第二大风险因素。仅仅将新巴塞尔协议视为监管要求是不够的,需要从司库、监管、风险管理和股东权益等多方面考虑资本配置的必要性,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框架的确立问题。

2、 关于对操作风险的认识

操作风险包含的范围广泛、种类多样,涉及银行的各种业务领域,管理人员和基层业务人员都担负着控制操作风险的责任。因此必须加强银行全员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建立内部风险控制文化,以营造出良好的操作风险管理和控制环境。

建立风险控制文化需要从诸多方面着手,一是要着手增强人的能力,这是指全体员工在从事业务活动时遵守统一的行为规范,所有员工都清晰了解本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对风险的敏感程度、承受水平、控制手段有足够的理解和掌握;二是要着手完善计算机系统,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利用;三是内控制度的建设,对资产业务的流程进行基于风险管理的再造,在内部风险控制文化的建设中,高级管理层应首先了解本行的主要操作风险所在,在日常的管理中积极倡导建立有力的风险控制文化,将本行的内部控制战略和政策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各个层级的每一位管理者和员工,使操作风险控制成为全体员工日常工作中的一个目标;四是要对外部供应和自然灾难造成的银行失败有足够的预案准备。

3、 关于操作风险的管理框架

虽然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9月发布并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导》,对我国银行建立操作风险管理和控制框架提出了要求,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仍然有很多的问题。内部控制建设滞后,部分制度不切合实际,部分制度针对性差,执行流于形式等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和控制水平的提高。

要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银行拥有适应业务发展水平的有效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并能利用该框架实现操作风险的有效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构建责权明晰的风险管理架构。其中董事会对银行风险管理负有最终责任;风险管理委员会隶属于董事会,向董事会提供独立支持;必要时设立首席风险管理官,使风险管理部门独立于业务部门,对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各部门业务主管和业务经理对所在的业务中的风险事件负责。2、从现代商业银行管理和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的要求出发配置人力资源,形成有效的横向制约机制。有效的横向制约机制对内部人员欺诈和操作疏忽带来的操作风险的控制非常重要。3、人的因素在操作风险的产生方面占有很大的比重,员工的道德水平、有关风险的知识、业务熟练程度等方面的素质,对操作风险的预防和控制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从道德、知识和业务方面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是构建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和控制框架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

上一篇:应用与分析下一篇:人工输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