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管理工作的意义

2024-06-09

商品管理工作的意义(共4篇)

商品管理工作的意义 篇1

28年前,时任商业部长的胡平同志首创创建中国商品文化学,这个在商业、经济界回响绵绵不绝,一大批经济学家、文化学者,包括一些有影响的企业家积极投入了商品文化的研究和实践。

在大家的积极关注参与下,商品文化已经成为新时期的一大主题,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商品文化的氛围,商品、商人、商店,都弥漫着一种新的商品精神和文化格调。胡部长在退休前写了五本书说商品文化,当然这五本细细数读起来不是容易的事,但是有一句话值得大家记忆:“商品是个载体,文化附加形象,商品因文化增值,文化因商品的流通而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这个判断应该说非常准确,我个人认为他是商品文化的第一定义,既有经济学的意义,明确指出商品因文化的附加而增值,同时又具有文化的意义,商品成为文化的载体。商品实现跨越交换的同时地文化也能风靡全球,软实力很多人觉得在自家门口载歌载舞,但是形成全球文化影响力差的很远。

美国形成文化大权,美国从来不对中国发红头文件,主要通过他的企业家在全球行走,把美国的精神带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商品文化的内涵很丰富,简要谈一谈商品文化对供给侧改革的几点意义。

现在党中央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的本质,是内涵通过品质提升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加快商品的流动速度,实现总体目标。供给侧改革不能只是商品部门的事情,生产、流通共同构成供给侧。

商品文化对于供给侧改革的意义可以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就是作为一种人文价值、附加值,商品文化让商品整体增值。

什么是商品文化?它是凝集在商品和服务中的人文精神、审美素质和民族自信、文化特征。商品文化让商品价值更完整,让这个东西看上去更美,因此就能够卖的更好,卖出更好的价值。马克斯讲物的实用性构成物的商品价值,商品作为价值实现之前,必须证明自己是使用价值,这是很深刻的论述,过去我们大家有用的就是吃穿住行,现在还要对未来各种情景展开联想,还要关怀,这种在消费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需求在当今时代很显著。

那么实用需求是由实用价值满足。同样的道理,文化需求就必须由文化价值满足。人文价值满足了消费者的深层精神需求,我刚才讲的历史、传统、情调、趣味,美感、身份、地位、气派、心情等等。这就是让他们在消费价值的同时,在心理上、精神上获得了超额享受。因而极大的提升了商品的效用。因此,商品文化在追加商品使用价值的同时,追加了商品的价值。

文化价值是一种附加值。但是有些时候附加值它会变为主流价值,我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西方有一个经济学家画了需求曲线,反映需求与价格的关系,价格上升了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了需求增加。但是由于商品文化的注入,西方经济学家绘制的需求曲线有时候出现变态,价格上升了,需求量不一定减少。价格下降了需求量不一定增加。

现在有的电商在有的时候偶尔卖假冒品,一味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就会降低商品的品质。格林斯潘前梅林主席写了一本书叫《动荡的世界》,叫CDP的重量,美国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GDP都在上升,但是构成美国GDP的重量在下降,因为它的文化含量一直在提高,那么我们现在讲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有两类,一种垂直分工。现在调结构、转方式、供给侧改革也好,就是降低GDP重量,争取与发达国家实现水平分工的过程。

总书记讲库存大,去库存。我们的商品和服务不能很好的满足需求。总书记举例子,现在每年有2万亿的海外购买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更深层次的可能文化需求没有被发现,被满足。可以断言,以商品文化改善供给侧改革不是空话,一定大有可为。

第二,商品文化促进了商品的升级换代,加快了商品的流动速度。文化需求它是活跃、多变、弹性,而实用需求是黏性相对稳定,吃饭除了追究营养、滋味和美感,你再追究其他东西过分了。一个东西好吃,你也不能比平时多吃三倍。所以实用需求比文化需求是比较稳定的。

文化价值,不仅满足而且唤起需求,拉动消费,基于实用消费创新,见效慢,基于文化的文化创新,见效快,文化价值的创新成为推动商品更新换代开拓市场的主动力。文化创新主要有三个方面:

1、按照美的规律,巧妙将民族、大众所熟悉的这种文化元素移植到自己创造的对象中。

2、通过科技创新升成更美的产品,共性的技术与传统的产品结合,体现传统的个性。像3D打印机这些精密制造,再加上我们国家的工匠精神加在一起,完全有能力推出新的更美,更有品质的产品。

3、通过营销和服务灌输文化意义。我们通过富有意义的阐释,让消费者在消费过程联想,借助消费者的经验、知识、想象力创新商品的独特文化价值。在消费者的想象空间当中,商品不是一个孤立的产品。他与传统以及未来、以及一切美好事物产生联系。

三,商品文化抓住了服务增值。现在做来做去服务增值这一块重视不够。所以通过商品文化建设一定要重视服务增值这个重要环节。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发生了剧变,从过去的小门脸、百货店到现在崛起的网购的巨无霸,像阿里巴巴这样的龙头电商。老百姓每花100块钱,有16块从网上走。现在所有的大型著名商场都实现了网上、网下的融合,严格来讲所有的商品都数据化了,消费者无论走网店还是实体店,都可以从网上来查询、浏览、下单、结算。另一方面,无论你是电商时代你所有商品流通都是走的线下,流通的辅助手段通过网上完成,但是流通从工厂到手里,依然靠的线下和物流配送体系。

现在北京城大街小巷穿梭的快递哥10万人。每天递送的货物600到800万件,到了双十一,1300到1500万件。很方便了,省掉了很多中间环节,但是大家的普遍感觉是电商在省略流通中间环节同时,部分省略了商品和服务的文化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流通环节就是服务增值的问题。因为现在定义有形象层、服务层等,没有服务就是半成品,就是没有完成的商品。向消费者卖不完整的商品,不仅剥夺了消费者享受的权利,也剥夺了生产者、流通者的价值。

苏宁跟我介绍他们现在全国零售排名第一,一年的O2O的零售额达到1300多亿。我参观了物流中心,每天派送30万件,全苏宁所出售的货品种类1000多万SKU,苏宁只卖一种产品,就是服务,不知道他们做到没有,这个理念我非常振奋。我采访他,我说你怎么服务?他说有售前、售中、售后。

售前怎么服务?让消费者体验,培训消费者,全国有2万会员,从网上采集他们对商品的需求,同时反馈给生产商,这是售前。所以我感觉到体验非常重要。既使有VR虚拟现实,但是我觉得身临其境的体验是消费者与生俱来的权利,也是我们城市繁荣的基点。

售中。微笑服务,主动热情,这是我们传统的概念。同时,还有网上答疑,专业的工程师给你解答。

售后,回访使用情况。帮你清洗空调、看看电源有没有漏电等等,充满人性关怀,服务是一个烦恼工程,也是暖人心工程。

首旅集团创办了一个酒店叫金诺酒店,很多人不知道这个酒店,他们的董事长跟我介绍,他们就想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打造一个国际化的中国服务品牌。酒店所有的空间都是明代文化元素,还有其他的一些明代,文化名人的作品。

红星美凯龙在浦东有1号店,他们的店面达到了40万平米,一年卖70亿。但是他其中有个空间,叫2050体验馆,这个跟商业一点关系没有。8000平米投入2个亿,从过去的农业社会一直到现在的网络社会,从2050联想2500,非常震撼,很有想象力,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大人也会很喜欢。所以我感觉到过去我们经济跟文化的结合是浅层次结合。文化大海、经济创新,是一种低参差的撮合。现在我觉得层次更深了,由环境而内化为一种生命状况,由文化素材到文化环境,到文化品格,文化追求内在成为商业精神,而商业行为已经逐步升华为文化载体。

基本概括一下:

第一,商品文化是商业文化的基础要素,第一要素。

第二,商品文化由于提供了满足文化需求的新价值而使商品更加有用,更好看,卖的更快、更好。

第三,由于文化需求的多样化、多变性,文化价值比实用价值更容易推陈出新,成为拉动消费,驱动经济的重要动力。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行为需要商品文化。就是以商品文化为核心的来贯通、生产、流通消费之间价值链条的文化脉络。

商家在提供包括人文服务在内的完整商品的同时,还必须延续我们商业文明传统。

商品管理工作的意义 篇2

广告通过文字、音频、图像等元素的巧妙结合来吸引消费者。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文字广告时代已经悄然发生变化, 图像以生动形象的特点迅速成为广告最重要的构成元素之一。可以说, 我们已经进入了图像狂欢的时代, 而此时, 电视媒介则成为广告投放的重要的平台, 所以电视广告应运而生。

商品的意义除了其自身的使用价值外, 还包括广告等营销手段对其包装所赋予的特殊意义, 有的与商品的现实意义不同, 有的甚至相反。正如李德团所说:“电视媒介上的广告图像对现实的反映是矛盾的:它一方面通过创意、策划, 以包装的形式为普通商品人为地附加某种身份、价值, 试图脱离本来的真实;另一方面却想通过这种附加值的虚拟表达, 诱劝人们消费现实中的商品。”[1]

二、电视广告的特点

(一) 技术性

现代意义上的广告与媒介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早期的报纸广告到广播电视广告, 再到如今的网络广告、手机广告等, 都是伴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出现。如今, 广告已呈现出多媒体的状态。电视广告伴随着电视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兴起, 电视广告的发展一切都源于电视媒体技术与影音技术的发展, 所以如今的电视广告有着一定的技术性特点。

(二) 短暂性

图像广告在制作完成后往往画面时间很长, 有的多达十几分钟, 画面往往具有完整的故事性, 但由于经济及播放效果等原因, 致使广告在电视媒体上所呈现的画面只有几十秒, 有的甚至只有几秒。图像广告本身是不具有短暂性的, 但电视广告由于诸多因素, 而具有明显的短暂性。

(三) 图文结合性

丁敏玲、成毅涛在文章《广告图像的叙事特征》中提出, 广告图像具有叙事的特征, 并且这种叙事特征之一就是图文互文性, 即图像叙事与文字的互文性, 广告图像叙事是以图像为主、文字为辅的叙事形态。[2]在电视广告中, 使图像与文字巧妙结合, 让广告画面不仅具有生动性, 又能让观众清晰地了解到广告的含义。

(四) 显现性与隐匿性并存

电视作为广告投放的主要媒体平台之一, 电视广告具有短暂性的特征, 为了在较短的时间里使商品或者品牌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广告制作者往往会通过别样的设计, 故意隐匿广告的本意, 一开始观众并不明白该电视广告想表达什么, 但好奇心使然, 就会让观众更加专注地看下去, 最后突然以最浅显最直白的方式进行商品或品牌的宣传, 这种隐匿与显现的反差, 让观众能更加深刻的对显现的部分, 对商品或品牌留下印象。例如, 香烟品牌“利群”的广告, 一开始以几句人生感悟的话语开始, 观众似乎并不懂得其想表达什么, 而当观众正专注往下看时, 最后却以最直白的方式道出自己的广告词“利群, 让心灵去旅行”。了解该品牌的观众则会突然明白, 这只是香烟品牌“利群”的广告而已, 不了解的观众则也会因为好奇心去了解“利群”是什么, 最终形成对该品牌的认知。

三、电视广告对商品特殊意义的建构

(一) 孝老敬老意义

商品本身并不具备任何孝老敬老的意义, 但通过电视广告的包装, 通过图像生动的描绘, 如今许多商品已经在人们心中深深地烙下了孝老敬老的意义。此类的代表商品以各类保健品为主, 诸如营养保健品牌“脑白金”、“富硒康”等。这些商品本身只是普通的保健产品, 与敬老敬孝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但通过广告的包装, 通过动态广告图像的展示, 广告里面老年人接到此类商品时的喜悦表情以及使用此商品后更好的精神面貌等, 在人们心中深深烙下了孝老敬老的意义。现如今, 这类商品已成为年轻人对老一辈人敬孝的主要礼品, 商品本身也不再只是普通的保健品, 贴上了“孝老敬老”的标签。

(二) 祝福意义

祝福, 原泛指祝人顺遂幸福, 祝福康复。如今, “祝福”已被广泛用于一切美好的祝愿。商品则是人们向亲朋好友表达祝福的一种物质符号, 所以起初商品本身并不具有任何祝福的含义, 如今许多商品由于广告的大肆宣传, 已经被贴上了祝福的标签, 人们想到或者看到此类商品就会联想到祝福与祝愿。例如, 旺旺集团下的产品, 其通过精致的广告包装, 以夸张甚至浮夸的广告图像形式出现在电视荧屏, 给观众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如今, 旺旺产品已经与“祝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 爱情意义

爱情, 泛指两个人之间相爱的感情、情谊, 也指爱的感情。而一个人去向另一个人表达爱意的时候往往会通过赠送礼物来表现, 所以某些商品就成为人们表达爱情的物质符号, 如巧克力产品。巧克力, 原产中南美洲, 意为“苦水”, 其主要成分是可可液块, 因为可可含有苯乙胺, 坊间流传着能够使人有恋爱的感觉, 商家也就以此大肆进行广告宣传, 电视广告也都是基于爱情来设计的。如今, 在众多消费者心里, 巧克力已然成为爱情的一种象征。

四、结语

随着物质逐渐丰富, 商品琳琅满目, 人们都带有目的地选择商品, 商家间的竞争异常激烈, 广告市场也越来越广阔。可以说, 人们被广告包围着, 报纸、杂志、电视、手机、电脑等都有广告的踪影, 无处不在。而读图时代的到来, 使得人们淹没在图像的世界里, 电视媒体技术与影音技术的发展, 使得广告与电视图像有机结合, 让广告更加具有竞争力, 一大批电视广告应运而生。电视广告在展示现实商品的同时, 也使得现实商品的意义丰富化, 从而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对某商品的看法, 这也是电视广告的竞争力及魅力所在。

摘要:如今, 社会已然步入消费时代, 媒介的营销功能也越来越突出。广告作为最主要的营销手段之一, 被众多商家所运用, 但媒介上出现的广告更多的是对商品的又一次包装, 赋予商品新的意义, 来诱导人们消费。通过这种形式来构建商品在现实中的特殊意义, 已超越了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本文以此为起点, 以电视媒介为研究平台, 来探讨电视广告对商品特殊意义的建构。

关键词:电视广告,商品意义,意义构建

参考文献

[1]李德团.图像传播对现实的建构[J].青年记者, 2008 (26) :7.

商品管理工作的意义 篇3

一、马克思商品流通费用理论

马克思流通费用理论包括纯粹流通费用、保管费用和运输费用三部分。对于节约运输成本最具有指导意义的是运输费用。

在流通领域, 资本有两个流通过程, 即W———G的出售和G———W的购买。在G———W阶段, 资本价值转化为生产要素;在W———G阶段, 实现了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W———G, 即“卖”是最困难的部分, 它是资本能否实现循环最重要的因素, 商品只有出售了生产才算最终完成, 资金才能回收。而物品的出售是物品位置上的改变, 这就需要运输的保证。投在运输上的费用, 其不变部分 (C) 会转移或追加到被运输的产品中, 其可变部分 (V) 会创造新的价值追加到被运输的产品中去。

马克思流通费用理论认为, 在一定距离内, 运输费用与其运输一定数量的商品所需要的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运输费用和运输业整体的生产能力成反比, 与运输距离成正比。

二、我国运输业现状及成因分析

运输成本是单位运输产品分摊的运输费用的支出, 包括固定设施成本、移动设备成本和运营成本三部分。数据显示, 我国运输成本约占GDP的30%, 而发达国家却占10%左右。究其原因, 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流通环节过多致使运输成本上升

以蔬菜为例, 蔬菜产地“菜贱伤农”, 销地“菜价倍增”, 出现了“两头叫”、“中间笑”的不合理模式。小小蔬菜生产价格并不高, 但市场价格却高居不下。在北京, 有些蔬菜价格竟然是收购价的四倍。欲究其因, 与蔬菜运输过程密切相关。

下图为寿光蔬菜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

村民将自家蔬菜运到村办蔬菜市场, 交纳每斤0.01元的管理费, 寿光金民果蔬合作社 (以下简称寿光) 到该市场采购蔬菜, 交纳每斤0.02元的采购费, 采购完成, 寿光将蔬菜运到公司院内包装, 换乘大货车, 每斤0.2元包装费, 0.15元人工费和运输费, 进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交纳进门费, 再加上运费和卸车费, 均摊在每斤蔬菜上的成本是0.15元。这样, 当蔬菜到新发地时, 每斤蔬菜的成本上涨了0.5元。菜贩从新发地拉菜需要交拉菜费, 出门交出门费, 然后将蔬菜运输到便民市场, 完成最后一公里的运输。这些费用加起来均摊到蔬菜上, 再加上先前从寿光到北京新发地上涨的0.5元、各个市场的摊位费等, 部分蔬菜的价格到消费者手中涨了四倍。

从运输的过程中可以看出, 这种“送奶式”的运输方式大大提高了运输成本。其中, 寿光空车拉菜, 白白花费一部分运输费用;采购完成后拉回院内包装换车, 造成重复运输, 并产生包装费、人工费、运输费等;运往北京后, 商贩拉菜需要一定的费用和运输费。这些费用都分摊到蔬菜上, 转嫁给消费者。小小蔬菜“过五关、斩六将”, 最终沉甸甸地进入居民的菜篮子, 大大加重了居民的负担。

2. 我国运输行业生产能力不高, 基础设施水平低, 装备落后

我国的高速公路总长跃居世界第三;铁路运力跃居亚洲第一;港口的吞吐能力列世界第五;民用航空也有了长足进步。从总量的角度, 我国基础设施存量已大幅度提高, 但人均存量不足, 且区域差异显著。长三角、珠三角人均存量最高, 最低的是中部六省, 环渤海和西部资源带地区的存量相当。但即便是长三角地区, 尚不及OECD国家1990年的水平, 仅与1972年的美国、1979年的加拿大以及1976年的日本水平相当。人均存量差距较大。而且, 我国运输行业整体装备落后。在搬运过程中, 一半以上的工具是人工搬运车, 手推叉车和普通起重设备, 很少使用效率高的现代化的搬运工具。运输的车辆70%是普通车辆, 现代化的箱式货柜和集装箱拖头运输车辆很少, 难以与发达国家匹敌。

3. 我国运输企业生产能力低

我国企业运输主要有两种形式:企业自营和企业外包。我国大多数企业采用自营方式。自营由于没有专业培养的运输人才, 运输效率低, 企业自身也浪费了宝贵资源。在美国, 企业早就开始趋向物流服务的外部化。因为使用外部物流合同可以节约在物流设施上的投资, 并使这些节约的资金用在更有效率的地方。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 不仅使自己获得物流公司的专业技能, 而且克服了内部劳动力效率不高的问题。然而,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不高, 尚未达到现代物流水平。常常伴随着返程或启程空驶、迂回运输、重复运输、运力选择不当等问题。究其根本原因, 是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以致运输决策欠缺科学性。管理人才的缺乏和运输队伍技能的低下使得我国运输企业的生产能力不高。

三、马克思商品流通费用理论对节约运输成本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认为, 即使是生产性流通费用, 也不创造使用价值, 不增加社会财富。因此, 合理组织商品流通, 不断节约流通费用,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通过对马克思商品流通费用理论的分析, 笔者认为, 节约运输成本, 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 就近销售商品, 鼓励发展直销形式

马克思流通费用理论认为, 商品的运输费用与运输距离成正比。因此, 企业生产出来的商品应该就近销售, 即销售地距离生产地越近越好。同时, 要鼓励发展直销形式, 减少流通环节。直销实现了从生产地到销售地的直接运输, 避免了迂回运输, 相对缩短了运输距离, 降低了运输成本。数据显示, 2011年日本蔬菜水果的零售价格中, 批发商、中间商环节的流通成本合计只有13.4%, 这与长期以来推动广泛、完善的农超对接模式有着很大关联。日本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接近80%, 目前在东京的各大超市内, 还有部分蔬菜品种实现了产地直销, 在各地农业协会的协调下, 超市方面直接和当地农户签约销售, 大大节约了流通费用。因此, 我国可以通过农超对接方式, 减少中间环节。而且, 北京也有成功的试点。为解决菜价贵问题, 西城区与河北永清县进行直销试点。永清蔬菜直接运进超市, 菜农与消费者直销对接, 上午采摘, 下午就能摆进柜台。不仅价格便宜, 而且都是精包装, 市民可以花“早市的钱”买到“超市品质”的蔬菜, 取得了很好效果。

2. 发展联合运输和集装箱运输, 提高运输业生产能力

马克思流通费用理论认为, 商品的运输费用与运输业整体的生产能力成反比。因此, 可以在现有基础设施的情况下, 采用联合运输和集装箱运输的方法, 提高运输业效率。

联合运输是采用一种以上运输方式将货物运送到目的地的综合运输方式。它将传统单一的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具有单一运输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且联合运输只订立一份合同, 一次性付费, 通过一张单证即可完成全程运输, 既方便又快捷。联合运输发挥了综合运输的优势, 丰富综合运输网络, 是提高运输效率的不错选择。

集装箱运输是利用集装箱运输货物的方式。集装箱运输可以在发货人的“门口”装箱, 通过海、陆等多种方式, 到收货人的“门口”掏箱, 既可以保证运输质量, 又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同时, 集装箱可以保证货物不会发生丢失、盗损的现象, 而且还具有抵抗风雨、避免阳光直射等优点。因此, 集装箱业务深受欢迎。

3. 培养专业化的管理人才, 建设高素质的运输队伍, 提高第三

方物流的现代化水平马克思流通费用理论认为, 运输费用与其运输一定数量的商品所需要的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因此, 必须提高运输人员的生产能力, 提高运输决策的科学性。在美国企业中, 对物流的认识及物流的地位已经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在美国, 物流管理者必须接受物流职业教育, 经过考试获得相应的工程师资格。据美国奥尔良州立大学调查, 物流管理者中大约92%拥有学士学位, 41%的人有硕士学位, 22%的人有专业的资格证书。因此, 我国要提高物流管理者的水平, 尤其是第三方物流的决策水平, 同时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 建立一支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使我国物流朝着科学化、系统化、准时化、专业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物流的现代化水平提高了, 就会有更多的企业外包, 劳动者的生产能力较之前相对提高, 我国整个运输行业的成本就会降低。

摘要:流通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 流通费用, 尤其是运输费用的节约直接影响着商品的价格。本文旨在通过对马克思商品流通理论的分析, 结合我国运输业现状, 提出节约运输成本的措施。

关键词:商品流通费用,运输成本

参考文献

[1]王珏, 刘炳瑛, 鲁从明《.<资本论>节选本学习纲要》.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4.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基础设施尚有较大投资空间.http://www.drc.gov.cn/xslw/20130523/182-473-2875023.htm.-2013-5-23

商品管理工作的意义 篇4

1 机械化商品化育苗的必要性

1.1 机械化商品化育苗是加快南京市蔬菜产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机械化商品化育苗以其集约、高效的特点,被业内公认为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发达国家机械化商品化育苗从设施建设、技术管理到市场运作,已经有成功的模式和经验。目前美国100%的芹菜、鲜食番茄,90%的青椒均采用穴盘育苗;韩国设施种苗覆盖率达到80%;山东寿光经过10年的发展,年产蔬菜商品种苗超过6亿株。“苗好五成收”,机械化商品化育苗覆盖率的提高,对推进设施蔬菜产业提档升级起着明显的推进作用。南京市年种植蔬菜复种面积l0万hm2,每年需要各类蔬菜种苗6.6亿株,而目前南京市真正意义上的机械化商品化育苗才刚刚起步,因此实行机械化商品化育苗的跨跃式发展,是加快南京市蔬菜产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环节。

1.2 机械化商品化育苗有利于蔬菜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南京市蔬菜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1/3。然而全市蔬菜仍以分散的农户自主生产、经营为主,即使蔬菜生产相对集中的村组,大多也存在蔬菜种类繁多、茬口布局杂乱等问题。零散的蔬菜生产格局,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机械化商品化育苗的发展,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能加速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蔬菜“一村一品”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虽然机械化商品化育苗不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但借助于机械化商品化育苗,实行统一集中供苗,能更好地优化品种布局,开展农技服务,从而推动蔬菜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进而形成“西红柿村”、“辣椒村”等专业村。

1.3 机械化商品化育苗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有效载体

在蔬菜种植的发达地区,机械化商品化培育的种苗,因其质量远远优于农户自育苗,而备受消费者的欢迎。农技推广部门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把技术“物化”,由过去的供种变成供苗,提供配套的技术服务,提高农户的种植水平和种植效益。从而把工厂化育苗提供的种苗种植技术服务,变成农民学习新知识,应用新品种,掌握新技术的平台,进而把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变成农民的自觉行为。

1.4 机械化商品化育苗顺应了富民工程建设的要求

机械化商品化育苗是一种综合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方法的技术、资金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标准化的连续作业,大大降低了自然灾害影响,提高了种苗抗逆能力。机械化商品化育苗对“家家种菜、户户育苗”的农民,尤其是对育苗经验缺乏的农民来说,可完全避免个人育苗的经济风险。传统的农户育苗,不仅用种量大,生产成本高,且受光、温、水、气等自然条件以及施肥、用药误差的影响,极易导致种苗成活率低、病虫害严重、种苗质量差等问题,从而给农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机械化商品化育苗与传统的育苗方式相比,占地面积小,育苗生产效率高,更利于农民节本增收。据有关资料介绍,江苏省若采用蔬菜机械化商品化育苗,每年可节约育苗的耕地600多hm2和育苗取土的园地500多hm2。按蔬菜每1hm2平均效益4万元计,年纯收入可增加4400多万元。此外,机械化商品化育苗可以有效地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假冒伪劣种子坑农、害农现象,更好地保障农民利益。

2 机械化商品化育苗的现实意义

2.1 机械化商品化育苗具备可持续发展内涵

机械化商品化育苗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环境控制技术和现代新材料在农业上集成应用的结果。由传统的分散育苗,变为统一、集中的机械化商品化育苗,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有利于从播种到定植全过程的用药和施肥控制,有效地减少了有害物残留和病虫害发生,为大田无公害生产打下了基础。传统育苗大部分采用冷床或大棚营养钵育苗,需要大量的熟化土壤配制营养土。按每育1000株苗用土0.5m3估算,南京市一年约需消耗1l0hm2的耕作层土壤,严重威胁了土壤生态。

南京市的蔬菜机械化商品化育苗与全国相比起步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广蔬菜机械化商品化育苗,利用“小棚+大棚+电热线”和简易的玻璃温室等设施,采用营养土钵、营养土块等方式,通过科技站、队集中育苗,统一供苗,但规模很小。到了2000年,成立蔬菜机械化商品化育苗技术攻关组,对蔬菜机械化商品化育苗的技术进行攻关,建成小规模机械化商品化育苗中心,并扶植育苗企业以“中心+企业+农户”的形式,推广蔬菜机械化商品化育苗技术经过10年的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就目前来讲,南京市蔬菜育苗主要还是通过育苗企业、育苗大户、种植户自育等3种形式,采用的设施及方式依然还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育苗水平,这样传统的分散式的育苗,风险大、种苗质量差,与南京蔬菜产业的发展速度极不相符,已成为南京市蔬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一大障碍因素。

2.2 可有效抵御灾害天气,保证蔬菜产量和品质

南京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灾害性天气特别明显,冬季连续的低温寡照多雨雪,夏季高温暴雨,这样的灾害性天气给蔬菜育苗特别是冬季蔬菜育苗增加了难度。传统育苗采用的大棚+小棚+地热线(加温)+电灯(补光排湿),这样的设施条件,短时间的低温和阴雨还能解决,若连续10d以上,无法满足蔬菜苗正常的生长条件。长时间的低温、高湿、弱光,导致蔬菜苗生长缓慢,病害严重,成苗率极低;使用各种生长促进剂和农药,易造成各种生理障碍和药害,秧苗质量差。以江宁区横溪嫁接西瓜苗为例,2008~2009年这2年均出现了连续15天左右的低温阴雨雪天气,在10个育苗大户中(5万~20万苗),仅有3户的成苗率能达到90%,病害控制得比较好,有7户的成苗率不到70%,且根腐病、茎腐病等病理病害和黄苗、皱叶、僵苗等生理病害以及药害比较重,散户的育苗就更不理想,成苗率达不到50%。这样的苗往往苗龄偏长,生理代谢弱,定植后发棵缓慢,容易早衰,结瓜延迟,产量和品质均受到影响。

3 示范推广适用的育苗播种机和嫁接机势在必行

机械化商品化育苗采用先进的温室和工程设备装备种苗生产车间,以现代生物技术、环境调控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信息管理技术贯穿种苗生产过程,通过优质种苗的供应、推广和使用蔬菜作物良种、节约种苗生产成本、降低种苗生产风险和劳动强度,为蔬菜作物的优质高产打下基础。

设施育苗播种机的播种质量也直接影响着育苗的质量,因此研制播种质量高、运行稳定的育苗播种机械是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我国的设施育苗产业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采用机械化育苗播种的育苗场并不多,传统育苗播种方法仍然比较常见。由于现有大多数育苗播种机漏播和重播现象比较严重、播种定位精度低、工作不稳定,导致出苗率低、出苗参差不齐、后续的间苗工作繁重,使得育苗的成本增加;同时,进口国外的稳定育苗播种机械成本很高,能够承受高昂价格的育苗场很少。因此限制了机械化育苗播种的推广和应用,所以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寻找适应现实需要、工作稳定可靠的育苗播种机械。

设施园艺生产存在连作障碍问题,即连续种植造成土壤中病虫基数积累,形成土壤传播病害,最终导致蔬菜生产质量的下降。蔬菜嫁接育苗可以有效地防治土壤传播的病害,并且嫁接后的秧苗抗逆性和产量都得到提高,对蔬菜品质基本没有不良影响。因此,蔬菜嫁接技术已成为一项无公害、增产节能的创收技术,得到广泛推广,特别是对耕地面积小难以实现轮作的地区和设施栽培地更为适合。蔬菜嫁接技术性非常强,但目前我省蔬菜嫁接作业还停留在手工作业方式,存在嫁接育苗作业率低、嫁接苗成活率不高、出苗不均匀等问题。另外,嫁接后的秧苗有伤虚弱,在愈合养生期间对于光、热和湿度有很高的要求,并且随秧苗的愈合进程,各项环境条件也有不同的要求。国内蔬菜嫁接苗的愈合养生都是在温室内土制的拱棚里进行,存在愈合环境条件控制困难、嫁接苗成活率低、生产出的秧苗体弱、难以实现丰产等问题。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蔬菜嫁接育苗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上一篇:音乐思维模式下一篇:储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