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框架梁(精选6篇)
高大框架梁 篇1
摘要:对地铁上盖车辆段多斜梁框架结构高大模板设计及施工等作了简要介绍,并对施工过程中采用的一些特殊做法进行了具体阐述,同时结合施工要求对该模板支撑体系作出评价,对类似工程有参考作用。
关键词:地铁上盖车辆段,多斜梁框架结构,高大模板,支撑体系
1 工程概况
东南沿海某地铁上盖车辆段位于软土地区,主体工程为一大型二层框架结构,为多斜梁框架结构,结构层高高,跨度大,最大支模高度达到10 m,盖体最大梁截面尺寸达到1 400 mm×2 500 mm,1 300 mm×2 400 mm,最大跨度达到24 m,属于特殊的高大模板体系,同时支架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必须对以往的常规支架进行改进,保证能满足施工安全,我们主要采用了如下方法,并经过专家论证付诸实施,整体效果不错。
2 模板设计
2.1 模板方案编制原则
1)在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材料力学性能,以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2)通过优化模板支架立柱间距与梁底主楞、次楞截面的关系,尽量采用钢管做主楞,以解决本工程工期紧,材料周转次数少的问题,同时利用钢管可租赁的特点,减少木方购置投入,达到了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
3)木方次楞尽量顺梁跨方向布置,木方次楞垂直梁跨可大大减少木方的锯裁量,避免整根木方被截断为短木方。
4)本工程采用碗扣式脚手架,保证大多数梁跨方向梁底立杆间距与板底立杆间距一致,增强梁底支架的整体稳定性,满足了规范要求支架高宽比小于2的规定。
2.2 板及梁底模荷载标准值取值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按省标0.15 kN/m进行了修正,混凝土梁钢筋自重标准值按工程实际测算2.5 kN/m3进行了修正,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均执行3 kN/m2,风荷载取0.7 kN/m2进行了修正。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t0取6.67 h,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β1取1.2。
各种材料参数按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输入计算。
2.3 工程模板体系
本工程模板面板采用18 mm厚竹胶板,同时根据结构尺寸及工程特点将本工程模板体系进行归纳。
2.3.1 柱模板
柱子分两次浇筑,柱箍采用ϕ48×3双钢管,间距分别为350 mm,500 mm,小楞采用50 mm×100 mm木方,采用ϕ16对拉螺杆。
2.3.2 梁模板
梁立杆间距见表1。
梁底立杆底部敷设22号槽钢或200×50通长木板;梁底主楞采用ϕ48×3双钢管或100×100木方;梁侧主楞采用ϕ48×3双钢管,间距控制在500 mm以内;梁底小楞采用50×100木方,间距控制在120 mm以内;梁侧小楞均采用50×100木方,间距控制在200 mm以内;采用ϕ14,ϕ16对拉螺杆,最大设置5道。
2.3.3 现浇混凝土板模板
板厚为120 mm~250 mm;板底立杆间距为900×900;板底主楞采用ϕ48×3双钢管;板底小楞均采用50×100木方,间距为225 mm。
2.4 地基处理
±0.00以下标段已经对场地地基进行了处理,回填了2 m左右C组及AB组填料,由于承台开挖对填土进行了破坏,处理方法如下:
1)全部模板支架下部(-0.7 m标高以下)浇筑150 mm厚C20混凝土垫层,四周超出模板支架水平投影边线1.5 m;混凝土垫层下部换填500 mm厚塘渣分层压实,保证地基承载力至少达到100 kPa(本工程支架设计按允许地基承载力70 kPa验算)。
2)针对部分大梁底部150 mm厚C20混凝土垫层地基承载力不足的问题,考虑在梁部位局部增加混凝土厚度的方法,施工工序繁杂,所以采用了大梁支架下垫设不小于22号槽钢的方法,满足支架地基承载力要求,也可增加造价将混凝土垫层整体加厚并垫200×200×50木板。
3)垫层设置一定的坡度并设置排水沟,保证场地排水通畅,地基不被水浸。
2.5 主要设计节点图
2.5.1 主要斜梁节点设计
1)对于大梁,通过对立杆位置的科学排布,解决斜梁支架搭设困难问题。
2)对于小梁,通过对梁底增加附加立杆的方法,解决该问题(见图1)。
2.5.2 连柱节点设计
采用钢管扣件与混凝土柱设置抱箍式每步拉结,每处拉结点设置不少于4根水平钢管与架体拉结,每根水平钢管与架体扣结不少于4跨。
2.5.3 不同间距立杆节点设计
采用每步增加水平向斜杆的方法解决不同间距立杆拉结问题。
2.5.4 板悬挑部位节点设计
板悬挑长度大于300 mm搭设附加立杆,解决悬挑长度过大问题。
2.5.5 小梁及其他节点设计
采用板立杆支撑小梁的方法,也解决了部分小斜梁支撑问题,经济合理。由于结构存在坡度,梁要起拱,需要考虑钢管主梁设置方向,有防止钢管滚动措施。
3 模板支架施工
3.1 模板搭设工艺流程
1)柱模。
搭设安装脚手架→沿模板边线贴密封条→立柱子模→安装柱箍→校正柱子方正、垂直和位置→全面检查校正→群体固定→办预检。
2)梁板模。
弹梁轴线并复核→搭支模架→调整托梁→摆梁主梁→安放梁底模并固定→梁底起拱→扎梁筋→安侧模→侧模拉线支撑(梁高加对拉螺栓)→摆板主梁→调整楼板模标高及起拱→铺板模板→复核模尺寸、标高、位置、平整度、支撑牢固情况→与相邻模板连固→办预检。
3.2 模板及支架搭设施工方法
1)梁板模板施工必须待立柱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再进行。
2)现浇梁、板,当跨度大于4 m时,起拱高度为全跨长度的1/1 000~3/1 000。
3)立柱及其他杆件。a.立柱需接长时,支架首层立柱应采用不同的长度交错布置,底层纵、横向横杆作为扫地杆,距地面高度应不大于350 mm 。 b.立柱上端包括可调螺杆伸出顶层水平杆的长度不得大于0.55 m。
4)水平横杆。对超过1.2 m的步距需增设水平横杆,确保水平横杆步距不大于1.2 m。
5)剪刀撑。a.竖向剪刀撑。按规范要求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竖向剪刀撑按间距不大于4.5 m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大梁位置必须设置剪刀撑。竖向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夹角根据现场实际控制在45°~60°之间,斜杆每步与立杆扣接。b.水平剪刀撑。除在顶端和底部第一道水平拉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外,根据支架高度增设中部水平剪刀撑,保证相邻水平剪刀撑间距应不大于4.8 m。水平剪刀撑的斜杆与支架纵横向水平拉杆夹角根据现场实际控制在45°~60°之间,斜杆每跨尽量与立杆扣接。c.其他要求。剪刀撑斜杆接长时,要求搭接长度不小于1 m,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连接。
3.3 混凝土施工
1)混凝土施工要有科学的流水段划分。
2)柱子混凝土分两次浇筑,先浇筑到6 m左右,然后浇筑剩余部分,防止混凝土侧压力过大。
3)梁板按框架顺序浇筑,每框架内先将梁根据高度水平分层浇筑,每次浇筑高度不大于500 mm,浇筑时对称浇筑。
混凝土浇捣设备:采用平板振动器和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3.4 模板拆除
1)拆模的顺序采取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从上而下进行拆除。
2)拆除大于4 m以上跨度的梁下立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对称地分别向两端拆除。
3)本工程模板拆除要求混凝土强度达到100%。
4)后浇带位置相邻支架拆除时,留足至少5 m架体不拆除,待后浇带施工后强度达到100%时拆除。
4 本方法优缺点的评价
1)本方法造价低,木材耗损小,施工方便,应用较广。2)斜梁采用调整立杆位置和增加附加立杆的方法进行设计,方便简单,易于操作。3)碗扣支架立杆间距非常密,工作面较小,要合理组织好施工。4)由于租赁的槽钢有局部变形,应该从材料采购加以注意,并及时将缝隙采用细石混凝土灌实,或整体将混凝土垫层加厚。
综上所述,在地铁上盖车辆段及其他类似工程,该方法应用较广,施工简单,便于操作,造价低廉。
参考文献
[1]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S].
[2]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S].
[3]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S].
[4]JGJ166-2008,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S].
高大框架梁 篇2
坝上街环球中心二期工程地上裙楼5层, 住宅63层, 地下4层现浇框架结构工程, 总建筑面积13.66万m2。住宅建筑物总高度209 m, 位居安徽省剪力墙体系住宅最高楼。主体结构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结构, 10层以下墙柱采用C60混凝土, 梁板采用C30混凝土, 高强度混凝土按设计要求进行递减。
本工程裙楼中庭区域由于地上空间尺寸调整在±0层布置大截面框架柱转换框架梁, 最大截面框架梁1 000 mm×3 150 mm, 集中线荷载大于15 k N/m框架梁共有8条, 跨度均为8.4 m, 板厚18 mm, 层高5.8 m, 属高大模板支撑体系。
2 高大截面梁模板及支撑设计
本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支模架均采用A48的脚手架钢管搭设, 梁底、侧板和现浇板底板采用15 mm厚胶合板及40×80方木龙骨。模板支架搭设于地下室内楼层顶板上, -1层以下顶板原支模架未拆。
根据建质[2009]87号《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条文说明本工程1层中庭区域大截面框架转换梁须组织专家论证, 并编制应急预案。项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综合考虑楼层模板支架整体的稳定性, 决定在本工程超大梁截面部位采用承插型盘扣式钢管作为模板支撑体系, 施工方案并经专家论证审批完成后实施。框架梁支架设计为:框架梁支撑立杆沿跨度方向为0.9 m, 立杆步距1.50 m, 梁两侧立杆间距1 500 mm, 梁底增加5道承重立杆, 承重立杆顶部采用可调托架。梁底水平纵向梁底小横杆采用钢管+双扣件, 水平间距450布置。对于梁底模板支架采用可调U托的, U托座伸出立杆顶层水平杆的悬臂长度严禁超过650 mm, 专家论证意见丝杆外露长度不大于200 mm, 锚入立杆内长度不得小于150 mm。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A48×2.8 (实测尺寸) , 每根立杆底部设置底座, 底座为厚度50 mm, 宽度100 mm×100 mm的木垫板。其他框架梁以及楼板的支模架仍采用A48的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搭设。支模架水平杆的步距1.5 m以内。每个步高均设纵横水平杆, 离地为200 mm设纵横扫地杆。为保证架体的整体稳定, , 对对支支撑体系进行安全计算。
各截面梁经计算梁设计参数满足立杆的稳定性要求, 计算所采用钢管直径均为现场实际实测尺寸。
在立杆稳定性计算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双扣件不仅承受梁自身荷载, 同时承受梁侧一定范围内顶板的叠加荷载。目前市场上各类安全计算软件均未涉及此部位计算, 所以在工程实际编写方案计算过程中均要手工进行计算复核以确保计算无误。另外在模板支架设计、选型时应根据施工实际情况考虑做到承插型脚手架与普通脚手架全面、周到的结合 (见图1, 图2) 。
3 大截面框架梁支架构造要求
1) 现场实际使用钢管材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法定检测单位的复测报告。材料表面不得使用有严重锈蚀、弯曲、压扁及裂纹的钢管。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 不应有孔洞、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有以上缺陷的不得用在立杆上。脚手架采用的扣件, 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 N·m时, 不得发生破坏, 扭力扳手进行检查。如使用旧扣件, 扣件必须取样, 并送有相关国家资质的试验单位, 进行扣件抗滑力等试验, 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在施工中使用。
2) 大截梁位置及整层模板支撑架必须在支撑架的外侧周边和内部支撑架设置剪刀撑, 本工程大截梁位置纵横向剪刀撑每隔四跨设置一道, 且梁两侧必须设置剪刀撑, 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倾角设置为45°~60°。每个步高设纵横水平杆, 离地为200 mm设纵横扫地杆。采用钢管进行扣件式连接作刚性侧向约束。水平杆未连通处沿其轴线方向加设局部水平剪刀撑增加其整体刚度。
3) 大截梁支模架与主体结构的拉结采用支模架水平横钢管在先浇筑完成的区域框架柱上, 采用水平钢管扣件与柱抱紧, 具体位置按照水平剪刀撑间距布置, 满足架体的整体稳定性。
4) 扫地杆、水平杆、剪刀撑在混凝土强度达到75%前不得随意拆除。
5) 按图纸设计要求对梁进行起拱。
6) 主体施工质量必须参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模板分项工程的质量要求进行控制。
7) 模板搭设后, 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施工方案内容进行严格验收, 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并做好验收记录存档工作。
8) 根据结构施工荷载要求:下层楼板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支撑, 因此在大截面梁楼层楼板的混凝土未施工完时, 不能拆除下层楼板的支模架和模板。
9) 楼板下模板次龙骨同样采用40×80的方木, 间距为150 mm, 龙骨搭接长度不少于500 mm, 并且一定要搭接在支点上, 不允许出现悬空现象, 以保证胶合板的刚度, 浇筑混凝土时不会发生弯曲、下沉、变形。梁高在700 mm以上的侧板采用A14螺栓拉结, 纵向间距为350、悬空小于200, 横向间距为900, 并且用双钢管, 蝴蝶卡固定。
4 高大梁模板支架施工过程安全管理
4.1 施工过程检查
1) 项目部每天对支模架的搭设进行日常检查。
2) 检查内容包括现场搭设情况是否与方案相符合, 搭设的情况是否与规范相符合。
3) 在检查过程中, 如发现有不符合方案及规范要求的地方, 应先停工后整改, 经复查符合要求后, 再重新进行施工。
4) 项目部检查,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生产经理带队, 以保证检查的权威性。
5) 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 写清整改要求, 并履行签字责任手续。
4.2 高大梁模板支架验收
高大模板支架安装完毕后由施工单位组织进行验收, 支模架的验收依据为本工程施工方案、相关的规范要求, 验收检查后办理相关手续和验收记录。施工单位验收通过后, 报监理、建设单位及相关监督单位进行验收, 验收通过后, 进行下一步的混凝土浇捣施工。
4.3 高大梁混凝土浇筑
本工程的混凝土梁板支模架大梁断面尺寸较大, 混凝土浇捣时, 必须按先大梁后楼板 (楼板自中向四周) 的原则进行浇捣, 混凝土浇捣顺序:本工程梁、板、柱混凝土为一次性浇筑完成, 所以各大截面梁混凝土浇捣前先行浇筑框架柱, 再进行高大梁两端向中间均匀分层分批进行, 逐步到位, 不得一次浇捣到顶。泵送混凝土送料时, 混凝土不得堆积在泵送管路出口处, 应及时进行振捣整平避免混凝土集中堆载造成模板与支撑架产生偏心, 影响模板支架的稳定性。考虑本工程实际高大截梁多, 浇筑时间长, 施工要求所有大截面梁混凝土浇筑1/2时停止浇筑, 待下层混凝土强度接近初凝时再进行浇筑余下上层混凝土, 以确保施工安全。
4.4 高大梁模板支架的拆除
1) 本专项施工方案的支撑架的拆除必须等预混凝土梁强度达到100%, 有同条件混凝土强度报告并填写模板拆除令, 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及监理单位审批完成手续后方可拆除。拆除时自上而下按先支的后拆, 后支的先拆原则进行有序的拆除。
2) 拆除支撑架前, 应清除支撑架上的材料、工具和杂物等, 然后先拆除上部的可调托座及调整节 (架) , 同时卸下跨梁、木楞、钢管等, 再拆除梁板底模板, 后按顺序要求自上而下逐层拆除整个支撑架, 达到模板与楼板分离的要求。
3) 楼板模板拆除应先拆除水平拉杆, 然后拆除板模板支柱, 每排留1根~2根支柱暂不拆, 操作人员应站在已拆除的空隙, 拆去近旁余下的支柱使木挡自由坠落, 再用钩子将模板钩下。
拆卸连接部件时, 应先将锁座上的锁板与卡钩上的锁片旋转至开启位置, 然后开始拆除, 不得硬拉, 严禁敲击。
4) 拆除支撑架时, 应设置警戒区和警戒标志, 并设专职人员负责警戒。
5) 拆下的钢管与扣件、模板, 必须单件由人工传递至地面, 分类堆放, 严禁高空抛掷。
5 结语
坝上街环球中心二期工程1层结构高大截面框架梁采用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模板支撑架施工, 项目部严格按照相关行业规范, 精心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并通过本地建筑业专家论证, 严格按模板专项方案进行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在高大模板中的使用并结合普通钢管脚手架同样具有速度快、操作简单、节点容易处理等等优点, 同时保证了施工安全,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建质[2009]254号, 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Z].
[2]合建质安[2008]07号, 关于加强合肥市建筑危险性较大工程管理的通知[Z].
[3]合建质安[2008]08号, 关于加强合肥市高大模板支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实施意见[Z].
[4]GB 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011版) [S].
[5]JGJ 59—201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S].
高大框架梁 篇3
一、转换梁高大模板体系的工程概况
某地现有一个高为25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它有25层地上面积,2层地下面积,一层到四层的层高均为4.8米,顶部层高是3.6米到4.0米;负二层的层高是3.45米,负一层的层高是4.6米。总建筑面积是43000平方米。该工程的2层中空门厅位于B到F轴和10到13轴线之间,三层楼面的标高为9.60米。四道大梁位于该区域的三层,它的截面尺寸分别为KL1、KL2、KL3两道。其中,KL1面积为1000mm×3100mm,1300mm为板面下长度,1800mm为板面上长度;KL2面积为700mm×2200mm,KL3面积为1000mm×1200mm; 另外,楼板的厚度为180mm、+9.6m。
二、转换梁高大模板体系设计
1.转换梁高大模板体系的施工难点
KL1、KL2、KL3大梁所对应的自重荷载以及其跨度分别为77.5k N·m、26.2m; 38.5k N·m、26.2m; 30k N·m、25.4m。楼板支模的高度是9.42m。在荷载重量与支模高度都属于高支模施工的前提下,施工的难点就变成了怎样才能在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完成这个区域转换大梁与楼板施工的工作。门厅的主梁KL1是荷重最大的一根梁,这根梁板面以上是1800mm,板面以下是1300mm,对该大梁的施工有两种方案可以选择,分别为一次浇筑和两次浇筑。
这两种不同的方案的难度体现在不同方面。一次性浇筑的浇筑荷载比较大,在模板支撑架体系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并且板面以上的1800mm部分需要采用吊模施工, 这是比较复杂的一种情形,而两次浇筑方案的高要求则体现在施工缝质量方面,但是该大梁的钢筋比较紧密,两次浇筑新老混凝土的接缝质量控制则并不那么容易。通过对这两种方案的比较分析,可以知道两次浇筑的方案是相对比较合理的。因此,对KL1梁便可以采用两次浇筑混凝土的方案进行施工。
2.对转换梁高大模板及其支撑架的设计
要满足结构及施工过程中的荷载要求,必须从模板支撑架体系设计的强度、钢度与稳定性上入手。通过对该工程特点以及现场实际情况的研究,决定将钢管扣件体系采用在+9.60m B~F轴及10~13轴线的转换大梁以及楼面模板支撑上。在支模系统材料的选用上,梁模板板面选择采用厚度大于等于16mm的普通胶合板,而对于内龙骨则采用面积为40mm×90mm的木方,与之对应,外龙骨则选择采用Φ48mm×3.5mm的双钢管。另外,M14对拉螺栓拉结则被应用在侧向模板上,Φ48mm×3.5mm钢管扣件搭设应用在支撑架上。经过一系列的分析研究以及计算,可以得到初步的平面设计图。
对于KL1而言:将五根立杆设在大梁的底部,中间三根之间相距250mm,而两侧间距各为450mm,长宽各为40mm×90mm的十一道梁底支撑木方沿梁长方向立放, 其间的间距则为100mm。布置五道对拉螺栓,断面内的水平间距共为1900mm,梅花布置。
对于KL2而言:设立四根立杆在大量底部并且均匀布置,每排立杆应该按照大梁跨度方向的间距等于小于400mm。六道40mm×90mm的梁底支撑木方沿梁长方向立放,其间的间距为138mm,在之上布置五道对拉螺栓,在断面内水平间距共计1900mm,其间的沿跨度方向的间距为300mm。对拉螺栓梅花布置。
对于KL3而言:设立四根立杆在大梁底部,中间的两根底部间距为333mm,而两侧的距离是522mm,每一排的大梁立杆沿大梁跨度方向的间距小于等于800mm。将11道40mm×90mm的大梁底部支撑木方立放,其间的间距为100mm。布置三道对拉螺栓梅花布置,将断面内的水平间距设置为300mm。
对于楼板模板而言,模板面板采用的是16mm厚的普通胶合板。将40mm×90mm的板底支撑木方立放,其间的间距为250mm。该支撑立杆采用小于等于800mm的纵横间距,梁底同样步距可满足要求。
3. 对KL2大梁模板和它的支撑架的计算
模板支撑材料的计算参数:
面板厚度、抗剪强度、抗弯强度、弹性模量分别对应的计算参数为
δ=16mm、[T]=1.4N/mm^2、[f]=15N/mm^2、 E=6000N/mm^4;
木方、抗剪强度、抗弯强度、弹性模量分别对应的计算参数为
b×h=400mm×900mm(?)、[T]=1.3N/mm^2、 [f]=13N/mm^2、E=9500N/mm^4;
另外,钢管(以壁厚3.0mm计算)Φ48×3.5、W为4490.69mm、I为1.08×10^5mm^4。
之后,工程人员便可以对KL2的梁板模板面板进行验算,包括对荷载、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的计算;对梁底木方进行计算,包括梁底木方按三跨连续梁的计算;对梁底支撑钢管的验算,包括对抗弯强度和挠度的验算;对扣件抗滑移的验算以及立杆稳定性的验算。
4.对转换梁模板系统搭设的具体要求
(1)首先我们对转换梁模板支撑系统搭设的操作流程做简单的介绍:
第一步,应该对模板进行翻样;第二步,完成技术交底的流程;第三步,制作与之相对应的模板;第四步,安装它的支撑体系及模板;第五步,进行详细检查验收;最后一步,认真浇筑混凝土。
(2)首先应满足模板支撑架体搭设的要求。《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2011)中对支撑架的搭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应采用立杆纵横向间距、水平杆步距的设计计算结果。其次,应满足转换梁模板支撑系统的构造要求。同样地,《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也对转换梁及模板支撑架体的构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工程人员应该做到严格遵守。最后,应满足高大模板支撑架体施工质量、安全以及混凝土的浇筑要求。
5.对梁板支撑体系整体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
首先要建立模型以及基本假设,然后计算出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
三、转换梁高大模板体系施工的安全控制措施
1.高大模板体系施工过程中倒塌的原因分析
第一,扣件紧固时螺栓扭矩缺乏了必要的专项检查记录,并且检查的数据超出了它所允许的范围之内。第二, 在工程人员的作业过程中,经常出现架子被临时拆除,但之后却并无专人监视、或者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人对其进行修复的现象,有时就算修复了却没有重新进行验收合格的步骤。第三,高支模支撑系统的间距、步距、高支模系统的支撑方式、支撑间距没有达到安全合理的要求。第四,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管件、扣件、钢筋、砼等材料临时堆载的数量、位置超过限载规定的现象。第五,没有有效的砼管泵送作业时的紧固及减振措施,造成模板支撑架反复晃动而失稳。
2.转换梁高大模板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应该进行的安全控制措施
(1)转换梁高大模板体系应有良好的设计以及正确的搭设
对相关的专家指导工程人员定期组织培训,使其能够通过对规范针对施工特点的研究,编写出具有依据充分、 可指导实际操作、浅显易懂特点的施工专项方案。除此之外,还应该对施工安全的技术交底工作进行强化,对专项施工方案审批制度进行严格执行。在完成模板支架的搭设工作后,应该对立杆垂直度、剪刀撑、附墙及抱柱的布置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并对扣件拧紧力矩进行抽样检查,监测其是否满足拟定的规范要求。
(2)对转换梁高大模板体系施工过程进行监控
浅谈高大梁支模设计及验算 篇4
南方某高层住宅工程,建筑面积142 198 m2,地上33层,地下1层,地下室高5.1 m,首层5.0 m。根据有关规定,层高超过4.5 m的模板支撑体系属高支模系统。本文选择地下室最大框支梁(截面尺寸2 600 mm×2 150 mm)作为验算对象。
2 框支梁高支模系统设计验算
2.1 钢管支撑
2.1.1 荷载计算
新浇钢筋混凝土自重:25 kN/m3;模板自重:0.5 kN/m2;每根钢管支架自重:0.6 kN;施工活荷载:4 kN/m2;静载安全系数取1.2,施工活荷载安全系数取1.4。
2.1.2 最不利梁钢管支撑强度、稳定性及楼面承载力验算
本工程首层顶板梁最大截面尺寸为2 600 mm×2 150 mm,最大板厚300 mm,立杆纵距取400 mm,立杆横距取400 mm,梁钢管支撑同时承担梁及部分板传来的荷载,采用U托顶撑。
1)钢筋混凝土自重:
梁:(2.15-0.3)×2.6×25=120.3 kN/m。
板:0.3×2.6×25=19.5 kN/m。
传给每行立杆荷载=139.8/(2.6/0.4)=21.5 kN。
2)施工荷载:
4×1.2×2.6/(2.6/0.4)=1.92 kN。
3)模板自重:
0.5×1.2×(2.6+2×2.15)/(2.6/0.4)=0.64 kN。
4)每根钢管自重0.6 kN。
中间受力最大钢管受力为:
N=(21.5+0.64+0.6)×1.2+1.92×1.4=29.9 kN。
a.钢管强度验算。N<[σ]A=[N]=30.3 kN,满足钢管承载能力。立杆顶均采用U托,满足受力要求。
b.钢管稳定性验算。钢管截面尺寸:ϕ48×3.5 mm,截面面积:A=489.1 mm2。f=205 N/mm2,E=2.06×105 N/mm2,I=121 990 mm4。回转半径:i=(I/A)1/2=15.78 mm。长细比:λ=L/i=400/15.78=25.35。查《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附录三得ϕ=0.933。σ= N/(ϕA)=29 900/(0.933×489.1)=65.52 N/mm2 <f=205 N/mm2,满足要求。
2.2 梁验算(2 600×2 150梁)
计算简图见图1。
2.2.1 侧模验算
1)荷载设计值。
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0.22×25×6.67×1.2×1.15×11/2=50.63 kN/m2。
F2=25×2.15=53.75 kN/m2。
取F=50.63 kN/m2。
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F=50.63×1.2=60.76 kN/m2。
混凝土施工活荷载(振捣荷载)设计值:F=4×1.4×1.0=5.6 kN/m2。
荷载组合:F′=60.76+5.6=66.36 kN/m2。
2)龙骨验算(方木间距400 mm,净距300 mm)。
化为线荷载(按连续梁考虑):
q=F′×l=66.36×10-3×400=26.54 N/mm。
抗弯强度验算:
满足要求。
穿梁螺杆验算(M14,间距500 mm×500 mm)。
螺杆强度验算:
F=66.36×0.5×0.5=16.59 kN。
σ= F/A=16.59×103/489=33.93 N/mm2<205 N/mm2。
强度满足要求。
2.2.2 底模验算
1)荷载设计值。
a.混凝土压力设计值:F1=25×2.15×2.6×1.2= 167.8 kN/m2。
b.模板荷载设计值:F2=0.5×1.2=0.6 kN/m2。
c.振捣荷载设计值:F3=2.0×1.4=2.8 kN/m2。
d.荷载设计组合:F=167.8+0.6+2.8=171.1 kN/m2。
2)次龙骨验算(方木间距300 mm,净距220 mm)。
化为线荷载(按连续梁考虑):q=F×l=171.1×10-3×220=37.64 N/mm。
抗弯强度验算:
挠度验算:
次龙骨满足要求。
主龙骨验算(采用80×80方木、间距400mm,净距320mm)。
计算简图(按连续梁考虑)见图2。
P=q×l=37.64×320=12 044.8N。
抗弯强度验算:
挠度验算:
主龙骨满足要求。
3高支模系统安全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管理组所有成员除严格按照搭设、拆除方案指导施工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高支模系统搭设及作业与拆除前必须按方案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在高支模系统搭设、作业等过程中必须定专人负责进行对高支模系统全面巡回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确认后再进行下一工序的作业。
对于高支模系统,分段作业中,应严格控制人员集中及重物堆放等不利因素。
参考文献
[1]JG J 130-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S].
高大框架梁 篇5
1 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地上29层, 地下2层, 高92.2m, 建筑总面积61912m2。1~3层主要为商业房, 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4层及其以上为剪力墙结构, 主要是办公和住宅用房。转换层设置在4层楼面上, 转换为梁式转换, 层高4.6m。混凝土强度为C35, 转换梁最大截面为1200mm×1800mm及1000mm×2000mm。转换层大梁由于重要性高, 所以施工要求也很高, 涉及到自重、荷载、强度及稳定性等各个方面。所以, 安全控制问题是施工的重点问题。
2 模板系统方案
经过安全、技术、经济等各方面综合考虑, 制定施工方案。采用δ=18 mm的胶合板为模板, 采用80mm×80 mm的木枋为格栅、横、竖楞。采用M12螺杆为对拉螺栓, 采用[14为托梁。采用扣件式满堂支架, 门架采用Φ48mm×3.5mm钢管。支架底及顶端分别加设可调底座及顶托, 采用[14为立柱垫块。每根梁下及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 由底至顶连续设置。水平剪刀撑每隔2步设置一道。板模支架间距1m, 格栅间距300mm。梁支架与楼板支架水平拉杆连通并与浇筑完成柱子拉结牢固, 以防止支撑系统侧向位移。门架尺寸如图1所示。
梁模板支设如图2所示。
3 板系统安全控制关键点
3.1 模板系统设计计算
模板系统设计计算是确保施工安全的核心, 计算和指数控制的准确合理程度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的安全。模板系统设计计算的主要参数有:荷载、模板系统、楼面承载力等。荷载计算主要内容有:模板、支架、混凝土、钢筋重, 工人、设备、混凝土振捣荷载等。梁模板系统计算需考虑到强度、刚度、稳定性等各个方面。
经精确计算, 得知主要参数如下。标准荷载:混凝土24kN/m3、钢筋1.8kN/m3、模板1.2kN/m3、支架0.15kN/m、施工荷载1kN/m2、振动荷载2kN/m2。在施工过程中, 转换大梁最大荷载是76.26kN/m, 该荷载通过传递到3层楼面时, 发现承载力大于设计允许值, 所以为安全起见, 则要进行适当的加固处理。在完成转换层混凝土前, 不拆除1~2层的支撑体系, 且对应转换大梁的位置, 通过立杆加密到700mm。另外, 需要重新对横立杆、剪刀撑、扫地杆设置情况进行仔细检查, 确保没有松动的情况, 如有需要重新加固和设置, 必须保证各项指标达到要求, 确保荷载能一直传递至首层。此外, 该转换层高支模有较大的荷载, 所以该施工方案报监理审批, 经过专家审核, 通过核算和验证, 符合要求再进行施工。
3.2 模板施工过程控制要点
组织有关专家指导工程人员依据规范制定尽量简便的专项方案, 严格执行专项施工方案审批制度。强化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掌握具体施工程序和工艺。现场施工遇到问题, 技术人员需及时解决, 力求拟定工序顺利实施。对施工人员的上岗资质需严格审查, 确保施工队伍人员专业过硬, 素质高。搭设模板支架完成之后, 需要对立杆垂直度及剪刀撑的分布情况进行仔细检查, 对扣件拧紧力矩需抽样进行检查。
模板及其支架不仅要符合材料、材质的相关规定, 还必须考虑到一些其他方面的要求, 如尺寸、位置、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 构造需简单, 便于装拆。安装模板时通常需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安装前需要对操作人员实施技术交底。依照设计规范要求, 进行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模板的起拱处理。支模采用分层分段手段, 对于支架上层模板和下层楼板的安装, 则需要考虑到对承载上层荷载的能力, 必要时需设置支架进行支撑。上、下层支架的立柱需对准且需要铺上垫板;施工完毕后, 需要严格依照施工图进行轴线、标高、几何尺寸、垂直度等指标的检查, 检查各构件牢固程度。钢管不要悬空放置, 需准确在定位线上放置。对横、立杆、楞木间距需进行严格控制。为确保力的传递垂直度合理, 对接立柱需要采用扣夹固定。对于带有很多节点的枋木或变形、损坏的钢管, 决不能使用。连接构件之间要牢牢扣紧, 通常需要保证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于40~65N·m范围内, 以免构件承受力不足或者损坏构件。
拆模前先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 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拆模首先需要制定专项方案。在拆除模板体系时, 应该加上围挡于架体外围, 以免拆下的物体往外面飘动而伤人。拆模前还要办理审批程序, 还需出台混凝土强度报告, 拆模原则为“先支后拆, 后支先拆, 从上往下拆除”。强度合格后才可以进行拆模。
3.3 高支模安全管理工作要点
施工全过程派遣专门人员进行安全维护, 在安装、拆除模板以及浇筑混凝土之前均需要实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做好钢管、脚手架、配件等的验收工作, 不合格的材料一律禁止使用。脚手架拆除需要请专业人员, 这些人需经《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划》 (GB5036) 考核, 得到合格证后上岗工作。工人在工作是衣装要合格, 如戴安全帽、穿防滑鞋、系安全绳等。完成支模后, 在安装钢筋前还需要由专门人员验收确认合格。模板现场施工人员严禁顺着支撑系统直接往下爬, 而应该由外排栅切入工作面。在安装、拆除模板和浇筑混凝土过程中, 严禁其他人员靠近施工现场。安装支撑系统需要从一头到另一头进行, 架设由下往上, 一层一层顺序进行。防止装卸物料对模板支撑和脚手架产生偏心、振动和冲击而造成对人的伤害。在安装好模板后, 还需要做好验收工作, 合格后在进行钢筋绑扎及砼浇筑。在浇筑砼前重点检查、巡查关键部位, 如杆件连接、地基积水情况、底座、钢管及安全防护部位等。施工现场带电线路, 如无可靠绝缘措施, 一律不准与支架接触。设立支架维护小组, 对拆下来的钢管及配件应及时清除杆件及螺纹的沾污物, 并加油保养, 对受损伤、变形的构件应及时修理, 按品种、规格分类整理存放, 妥善保管。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派专人监管, 严禁闲杂等无关人员进入支撑架内。
3.4 事故防范措施
3.4.1 坍塌事故防范
一般引起坍塌事故主要因素是设计出错、不按方案施工及材料不合要求造成, 根据以往经验, 采取以下措施:
模板作业前, 按设计单位要求, 根据施工工艺、作业条件及周边环境编制施工方案, 经验收合格后签字后方可作业。模板作业时, 指定专人指挥、监护, 出现位移、开裂及渗漏时, 必须立即停止施工, 将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 待险情排队后, 方可作业。板面堆放模板时, 严格控制数量、重量, 防止超载。装钉楼面模板, 在下班时对已铺好而来不及钉牢的定型模板或散板等拿起堆放稳妥, 以防事故发生。拆模间歇时, 应将已活动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牢固, 严防突然掉落、倒塌伤人。
3.4.2 预防高空坠落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对从事高处作业人员要坚持开展经常性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 要做到严格执行安全法规;高处作业人员的身体条件及着装要符合安全要求, 严禁酒后从事高处作业;脚手板要铺严, 板头、排木要绑牢, 不准留探头板;要按规定要求设置安全网。如使用较高的梯子和高凳时, 还应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登高作业前, 必须检查脚踏物是否安全可靠;严禁在石棉瓦、刨花板、三合板顶棚上行走;严禁在六级强风或大雨、雾天气从事露天高处作业。
3.5 施工过程安全监控
安全监控首先选好高支模架典型的一个受力区, 设置电阻应变片于区域各层立杆与横杆交接位置, 在施工过程中, 采用静态电阻应变仪DH3 816采集系统进行连续检测。设置拉压传感器于部分立杆的上下位置, 检测荷载变化情况。在剪刀撑和横杆杆件交接位置也设置应变片进行检测。经分析可见, 在支撑体系中, 剪刀撑作用很关键, 所以对其检测十分重要。在施工中随时检测以判断高支模架的应力及工作状态, 发现异常需立即停工处理。
4 结束语
转换层大结构梁自重和荷载均很大, 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质量。所以, 在施工全过程中均必须进行安全控制。本工程中, 高大模板施工方案严格根据《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中的相关规定, 经过专家研究、论证, 并制定应急预案方案, 严格进行施工和验收工作。本工程施工顺利, 施工效果良好, 保障了施工安全。
摘要:高层建筑中的转换层处于关键地位, 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其施工难度较大, 尤其是对于大结构梁高大模板的施工, 更需要进行严格控制, 确保工程质量。本文结合某工程实例, 围绕安全方面探讨高层建筑设计、施工、质量管理等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转换层,模板,安全控制
参考文献
[1]李韶石.转换层模板系统安全控制要点[J].建筑安全, 2009 (05) .
[2]吴世兴.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工艺和质量保证措施[J].福建建筑, 2010 (08) .
[3]黄伟东.高大模板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分析与对策[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2008 (04) .
高大框架梁 篇6
某射击馆-摔跤、柔道馆工程, 总建筑面积7740m2。地下1层, 地上5层。摔跤、柔道馆分别位于二层、三层, 层高均为6.6m; (1) - (4) 轴×○A-○D轴部位, 中间大跨度主梁截面尺寸为400mm×1000mm, 跨度为18.9m, 采用无粘结预应力后张法技术, 边梁、次梁截面300mm×600mm、200mm×500mm, 板厚120mm, 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
2 高大模板判定
2.1 超跨度高大模板支撑体系
跨度18.9m>18m, 属超跨度高大模板支撑体系。
2.2 集中线荷载验算
现浇混凝土梁的施工荷载主要由新浇混凝土、钢筋、模板和支撑系统的自重, 以及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施工活荷载组成, 通过荷载组合, 作为梁底板木模板及支架的验算依据, 对400mm×1000mm的钢筋混凝土梁 (板厚120mm) 进行施工荷载组合设计值计算。
(1) 新浇筑钢筋混凝土梁自重:
(2) 梁底模和侧模自重:
振捣荷载:2×0.4=0.80 k N/m
(3) 荷载组合如下:
(1)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2)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1.35× (10.2+1.08) +0.8×1.4×0.7=16.0 kN/m<20 kN/m, 集中线荷载没有超限。
3 高大模板支撑架搭设方法
3.1 材料选择
钢管采用Φ48×3.5规格, 应符合《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中规定的Q235普通要求, 并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扣件可锻铸造扣件应符合《钢管支撑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立杆底座采用150mm×150mm×8mm钢板和Φ51钢管套管焊接组成;顶托采用可调U形支托。严格检查钢管、扣件和U形支托质量。
(1) 钢管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 表面应平直光滑, 不能有裂缝、分层、硬弯、锈蚀10%以上等问题。
(2) 扣件必须有生产许可证、检测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等证明材料, 不能有裂缝、变形等问题, 螺栓滑丝的必须更换。
(3) 采用专业加工厂家制造的支托, U形钢托板厚度与螺栓直径应满足要求, 螺栓与U形钢托板应焊接牢固, 焊缝应饱满, 不得有漏焊、夹渣、焊伤现象。
3.2 预应力梁板模板及支架设计方案
(1) 梁侧竖向楞木采用50×100方木, 平放, 间距250mm。
(2) 侧模中间设一道水平主楞, 采用两根Φ48×3.5钢管, 沿主楞纵向每隔500设一道M12对拉螺栓, 端部采用3字扣锁紧。
(3) 梁底横向采用50×100方木次楞支撑, 立放, 间距250mm。
(4) 梁底次楞两侧下方, 纵向采用100×100mm方木主楞支撑。
(5) 主楞下采用钢管可调U形支托支撑, 立杆间距500mm, 次梁、楼板立杆间距1000mm。
(6) 梁底钢管支撑设4道水平拉杆和1道扫地杆, 双向满布, 间距为1500mm;可调U形支托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大于200mm。
(7) 剪刀撑设置。因本工程层高未超过8m, 外侧周圈及 (2) - (3) 轴×B-C轴部位以及四个边角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 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
4 预应力混凝土梁底模及支撑设计验算
4.1 荷载 (荷载标准值见表2)
(1) 梁底模板及其支架参与组合的荷载类别
(1) 计算承载力:G1K+G2K+G3K+Q2K
(2) 验算挠度:G1K+G2K+G3K
4.2 梁底模板验算
按简支梁计算。
(1) 荷载计算
(1) 荷载标准值:SK=γ0 (G1K+G2K+G3K)
(2) 荷载设计值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取最大值S12=33.354kN/m2为设计依据。线荷载q1=S12×B=33.354×0.4=13.34kN/m
(2) 计算简图
(3) 抗弯验算
板底模板抗弯模量:
(4) 抗剪验算
(5) 挠度验算
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 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
4.3 梁底次楞验算:按简支梁计算
(1) 荷载设计值计算
(2) 计算简图
(3) 抗弯验算
梁底次楞抗弯模量:
(4) 抗剪验算
(5) 挠度验算
4.4 梁底主楞验算
按四跨等跨连续梁计算。
(1) 荷载设计值计算
(2) 计算简图
(1) 经查表, 跨中最大弯矩的荷载简图见图6。
(2) 经查表, 支座最大弯矩的荷载简图见图7。
(3) 抗弯验算
比较以上计算, 取最大值Mmax=0.14k N·m为计算依据。梁底主楞抗弯模量:W=bh2/6=100×1002/6=1.67×105mm3=0.14×106/ (1.67×105) =0.84N/mm2<=13N/mm2满足要求。
(4) 抗剪验算
经查表, 第二支座左侧处剪力最大。
(5) 挠度验算
经查表, 边跨跨中挠度最大。
4.5 立杆验算
梁底主楞荷载传递到下部可调U形支托, 横向每处两根, 纵向跨距500mm;荷载通过U型支托传递到下部钢管支撑系统。
(1) 荷载计算
每根立杆板底钢管支架自重标准值:
(2) 立杆稳定性验算
查表得φ=0.389
mm2
(3) 楼板抗冲切验算
钢管体系立杆底板下设置2m长、250宽、50mm厚的木垫板, 直接支撑于钢筋混凝土楼板上, 单根立杆传递荷载代表值 (k N) :N=4.3k N
条件:长度a=1000mm, 宽度b=250mm, 板厚ho=120mm, 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fc=11.9N/mm, ft=1.27N/mm
(1) 局部抗压计算, 如图7、图8所示: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7.8.1-2)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7.8.1-1)
(2) 抗冲切计算:
5 施工过程重点控制
(1) 重点检查立杆接头位置、数量、垂直度, 纵横向杆间距, 剪刀撑等。
(2) 立杆、水平杆、剪刀撑斜杆的接头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在不同步内错开, 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500mm以上;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小于步距的1/3;模板支撑体系杆件、外脚手架、卸料平台等单独搭设。
(3) 所有支撑体系杆件交接处全部设置扣件。
(4) 立杆的垂直偏差、横杆的水平偏差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5) 扣件的拧紧力矩控制在45-60N.m之间。
(6) 根据工程特点制定合理的混凝土浇筑方案, 确保模板支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均衡受载, 本工程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分层浇筑方式。
(7)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期间不能集中堆载。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 如出现过载情况, 应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8) 浇筑过程中, 安排专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 如发现下沉、松动等变形情况, 及时汇报, 立即着手解决。
(9) 上层梁板混凝土未浇筑, 下层模板支撑架不得拆除。预应力梁混凝土构件应达到100%设计强度方可张拉, 张拉前不得拆除模板及支撑。张拉、灌浆完成后方可拆除梁底支撑。
6 监测监控措施
6.1 建立高大模板的监测制度
(1) 施工前, 编制监测方案, 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确认后, 同高大模板专项方案一起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查备案。监测方案应包括支架沉降、位移和变形, 以及地基沉降观测, 监测点布置、监测频率、监测时间、报警值及信息反馈系统等。
(2) 施工过程中, 由业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监测, 每次监测结果必须及时经监测人、项目经理、项目总监签字, 提供给施工、监理、设计、业主等各方。
(3) 监测结果报告包括监测项目及其允许值、报警值、监测数据处理分析、监测结果评述。
(4) 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时, 应立即停止浇筑混凝土, 疏散人员, 并进行加固处理, 处理完善后方可继续施工。
6.2 高大模板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和监测要求
(1) 监测项目:支架沉降、位移和变形, 以及地基稳定性沉降观测。
(2) 测点布设:根据支架规模确定, 一般情况下每10~15m应布设一个监测剖面, 每个监测剖面应布设不少于2个支架水平位移监测点、3个支架沉降观测点及3个地基稳定性沉降观测点。监测仪器精度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 并设变形监测报警值。
(3) 监测频率: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施实时监测, 一般监测频率不宜超过20~30min一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每24h监测一次, 至72h。
7 结语
通过本工程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高大模板支撑架设计、施工与顺利完成, 可以发现, 经过周密的准备部署, 各方专家论证, 采用扣件式钢管满堂架支模方式, 是能满足跨度大、层高高、空间大的建筑物施工质量安全要求的, 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都是可以满足。施工监测过程, 支撑系统在施工过程中整体变形未超预警值。混凝土构件棱角分明, 线条横平竖直, 观感质量较好, 为工程创优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JGJ130-200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2002版)
[2]JGJ162-2008,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3]GB50009-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4]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