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梁施工

2024-12-01

框架梁施工(共11篇)

框架梁施工 篇1

1 无粘结预应力框架梁施工

1.1 制备无粘结预应力筋

计算出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各种长度,到厂家定尺加工,按长度、序号在端部贴上标签,接施工部位和进度成捆包装,直接运到施工现场对应使用,也可现场下料,用无齿锯成束切割,严禁无粘结筋导电。在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要保护无粘结筋外皮,避免破皮漏油,凡有破损处,用水密性塑料胶带进行修补,胶带搭压长度不小于带宽的1/2,缠绕数不少于4层。

1.2 安放梁端锚垫板(承压板)

锚垫板根据梁的截面尺寸、梁柱的钢筋排布等具体情况精心设计。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锚垫板处的柱主筋间距、梁的锚筋位置,以不碰撞预应力筋和锚垫板为宜。柱钢筋绑扎完毕,初步安放锚垫板并固定,要求位置准确。浇完柱混凝土后,再校核锚垫板位置,进行微调,正式固定,或先校核锚垫板位置,正式固定后再浇筑混凝土。

1.3 铺放无粘结筋

梁底模铺设时,梁起拱应小于非预应力梁的起拱高度,一般为0.05%L。梁的非预应力筋和箍筋绑扎完毕,按照梁的无粘结筋“矢高控制图”安放矢高控制架。支架所用钢筋,必须用无齿锯定长切割,严格控制尺寸。也可直接把矢高控制架焊在梁箍筋上。支架固定完毕,检查验收,控制水平方向偏差+30mm,矢高+5mm,重点控制反弯点处。

每7根无粘结预应力筋为1束,必须按承压板上的编号顺序从一端向另一端传递铺设,并要穿过螺旋筋。在承压板内侧300mm范围内的无粘结筋应为平直段。梁端铺放顺序为:第一束:4-7-3-2-6-1-5;第二束:14-10-9-13-12-8-11;第三束:21-17-16-20-19-15-18。每穿过1根粘结预应力筋,按其组束位置临时固定在支架上,待穿完1束后,再正式组束。每1.5m绑1道。组束时,折除矢高控制架上的临时绑线,组束后,用18号铅丝将预应力束绑扎固定在支架的U型卡处。预应力筋铺设完毕要对无粘结筋、失高控制点、承压板、固定端锚具进行一次检查验收;混凝土浇筑:应保证不扰动承压板和预应力筋,严禁触碰预应力筋的塑料外皮。不漏振,必须确保承压处混凝土密实。除按规定作标养混凝土试块外,还应增加几组同条件混凝土试块,用来确定混凝土张拉前的强度;张拉:当混凝土强度不低于75%设计强度时,进行预应力张拉;填写张拉记录。高层施工夏季可以利用爬架底部的工作面“一层一拉”,冬季强度增长较慢,可单独搭设脚手架工作平台,数层“顺向张拉”;锚固区防腐蚀处理:预应力筋张拉完毕,经检查合格,用砂轮切割机切除多余部分,然后在承压板涂刷界面处理剂,用自制的塑料盖帽内装防腐润滑脂进行封端,用与结构同强度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封闭穴槽;技术资料:包括无粘结预应力张拉记录,要求签字齐全;钢绞线、钢丝束、锚具的出厂证明及力学性能复试报告;配套油泵、千斤顶标定试验单及检验证明。

2 无粘结预应力屋面大梁施工

2.1 施工顺序

施工顺序:搭设大梁、板支撑架→铺大梁底模→绑扎大梁普通钢筋和敷设无粘结预应力筋→固定端附加螺旋钢筋、安装锚板及夹具→张拉端附加钢筋网片、安装锚垫板→支次梁底模、扎次梁钢筋→支大梁侧模、次梁侧模、板底模→绑扎屋面板钢筋→浇捣梁板砼→大梁砼达到75%设计强度后,张拉钢铰线建立预应力→张拉端锚板、锚具防腐处理、浇砼封闭→张拉端预留张拉口处砼后浇封闭→模板拆除。

2.2 屋面大梁支撑及模板施工

支模体系:双立杆钢管、双扣件支模架体系。双立杆纵横间距不大于800mm,水平横杆间距不大于1200mm,支撑架体纵、横向均开设剪刀撑。

模板材料:为确保模板自身刚度,梁底、侧模均采用20mm厚钢框竹胶合板。

特殊措施:梁底模起拱3‰L,梁底中部加设双立杆顶撑,梁两侧模板设置3道对拉螺杆。立杆底部带钢垫板,一、二层楼板顶撑保留不拆除并垂直对应,使大梁梁板砼及支撑架的重量直接传至地面。屋面梁板砼浇筑时,派专人看模,发现异常情况,停止砼浇筑,待加固支撑体系后再施工。

2.3 屋面大梁无粘结预应力钢铰线施工

钢铰线的下料长度及下料方法:下料长度按钢铰线一端张拉L=L0+2 (L1+100) +L2+L3公式计算。L0为构件内孔道长度,L1为夹片式工作锚厚度,L2为穿心式千斤顶长度,L3为夹片式工具锚厚度。因钢铰线盘重大,盘卷小,弹力大,采用简易铁笼,将钢铰线盘卷装在铁笼内,从盘卷中央逐步抽出,丈量长度后,采用砂轮切割机断料。

钢铰线铺设与固定:在大梁底部普通钢筋铺设后进行,采用人工穿束铺设。先临时固定在模板支撑体系的横杆上,待普通钢筋箍筋绑扎后,根据设计图纸确定的抛物线状标记出钢铰线每距1m的高度位置,用钢筋点焊固定在箍筋上,作为钢胶线就位的支杆。复核支杆高度无误后逐步拆除临时支杆,使其就位。并按设计给定的水平位置将单束钢铰线排列均匀,用八号铁丝绑牢。对预应力筋和普通钢筋分别隐蔽验收。

2.4 钢铰线锚固端、张拉端的特殊处理

预应力大梁钢铰线张拉端可考虑设在C轴柱顶外侧端,固定端则直接锚入J轴柱梁端顶部内。E、G轴大梁钢铰线张拉端考虑设在21轴柱梁端固定端则直接锚入15轴柱梁端内。

钢铰线锚固端的特殊构造处理:钢铰线锚固端处按单根套设直径8mm的螺旋钢筋,螺旋钢筋圈数5圈以上。单孔钢锚垫板设4根螺纹直径14mm的锚筋,锚筋长度大于140mm,直接点焊固定在柱、梁钢筋上。钢铰线末端穿过锚板孔口后,采用单孔15-1P夹片式锚具固定。

钢铰线张拉端的特殊构造处理:钢铰线张拉端处按设计增设5片直径10mm,间距50~80mm的钢筋网片,钢筋网片与柱梁钢筋点焊固定。8根单束钢铰线按设计设二块锚垫板,锚垫板采用Q235材质,厚度14mm,长宽按设计尺寸。锚垫板设直径16的螺纹锚脚,钢筋长度大于160mm。锚脚点焊固定于柱梁钢筋上,并固定于端部模板上,确保锚板位置正确,平整无误。张拉端的钢铰线通过锚板孔,甩头长度确保大于穿心式千斤顶的长度,以便张拉。

2.5 大梁砼浇捣

大梁分三层浇捣,每层分别浇捣密实,特别是锚固端及张拉端部砼必须仔细浇捣,确保密实。大梁一次连续浇捣成型,没有水平、垂直施工缝。大梁浇捣沉实1小时后再浇板砼,以免出现裂缝。为提早张拉时间,大梁砼强度宜提高一级,按C50砼浇捣。

2.6 锚具

固定端采用单孔15-1P夹片式锚具,张拉端采用单孔15-1夹片式锚具。锚具锚环采用45号钢,调直热处理硬度HRC32-35。夹片采用20Cr钢,表面热处理后的齿面硬度为HRC60-62。

2.7 无粘结预应力张拉施工

预应力张拉准备工作:砼浇捣时预留试块,按现场同条件养护,试压检验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时,才进行张拉。张拉端预埋垫块与锚具接触处的焊渣、砼残渣等清理干净。准备四台穿心式YC20D千斤顶,四台ZB0.8-500电动油泵。未张拉前,模板及支撑系统不得拆除。

张拉方法及顺序:采取一端张拉,双控方法,分束分批建立预应力。因四根梁呈井字布置,考虑张拉应力平衡,每根梁端设一套张拉机具,四根大梁同步分束建立预应力。

张拉程序:因钢铰线为曲线布置,以0.2Pj级载量初始伸长值,Pj级或1.03Pj级为伸长终点值。

张拉最大控制应力:最大张拉应力бcon不大于规范和设计要求的75%fPtk,即最大张拉力бcon=0.75×fPtk×AP=0.75×1860×139=19.3905kN。最大张拉力由千斤顶与电动油泵配套标定的压力读数表控制。

伸长值校核:按直线段、曲线段分别计算伸长值后叠加,大梁钢铰线理论伸长值初步计算为180mm。考虑钢铰线为曲线布置,以0.2Pj级载量伸长起点值,以0.6Pj级载量伸长中间值,以1.0Pj或1.03Pj时量伸长终点值。

张拉端锚固区处理:张拉端锚固后,将多余的钢铰线采用手提式砂轮切割机切除,外露长度不少于300mm,并清除锚板及锚具上的油污、杂物,涂刷防锈漆后,采用C40膨胀砼封闭。

张拉端区预留板孔处理:将张拉端锚固处理后,对预先为方便张拉留设的板孔洞支模,按施工缝处理后,后浇C30膨胀砼封闭。

框架梁施工 篇2

北京西站高架候车厅是车站的主要建筑之一,建筑面积74000m2,是连接南、北站房的钮带。建筑物东西长232.8m,南北长2l7m,高23.3m,局部高26.8m(图3-l6-

1、3-l6-2)。

按使用功能,候车厅分为站台层、厅层和夹层。站台层标高为±0.00或-0.60m,厅层标高为+8.00m,夹层标高为+13.00m,厅层是主要结构层,厅层面积为217m×164m,设12个候车厅,横跨10个站台,20条股道路线。结构变形缝设置远远超出建筑规范规定。设计规范规定露天框架设置变形缝的最大距离为35m,约l200m2,而本工程施工整体浇筑面积是规范规定的5倍,并要求一次浇筑不留施工缝,不设后浇带。

梁板结构的特征是大柱、高梁、薄板。梁宽0.6m,梁高1.6~2.2m,梁跨12m~20.4m,板厚9cm,柱径1m。在梁内还埋设有控制温度应力的预应力钢丝束,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

要确保大面积深梁薄板结构的质量正除应满足强度等级,梁、板、柱结合部位的几何尺寸,表面平整、光滑,混凝土密实等常规要求外,关键在于精心计算,严格控制收缩裂缝和施工冷缝。沿梁边、板面的裂缝控制是施工过程中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为此制定以下施工技术措施。

第1章

第1节 外掺剂的选用 UEA抗裂混凝土的配合比

UEA抗裂混凝土的配合比为:UEA:水泥:水:砂:石:粉煤灰:HZ-42型缓凝剂=50:370:185:646:1054:60:4.5(单位:k只)。

第2节 原材料

选用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含泥量小于3%的中砂和含泥量小于1%的碎卵石,粒径0.5~2cm。

第3节 Ⅱ级粉煤灰

掺加Ⅱ级粉煤灰的作用是:(l)提高强度,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和薄厚层间温度差,减少因温度差产生的拉应力。(2)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稳定其坍落度,确保泵送顺利。经较长管道输送到模内,混凝土不松散,不离析,不干固,使振捣后的混凝土内密实、外光洁。

第4节 HZ-42型缓凝剂

选用HZ—42型缓凝剂,可将混凝土初凝时间延缓到8~10h,给现场混凝土接搓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可消除施工冷缝,降低水泥水化热峰值,保证梁、板、柱结合处的质量。

第2章 施工部署

采用商品混凝土,配l4台搅拌运输车。现场用地泵和泵车将混凝土送入模内。经计算需72m3/h,混凝土总量3000m3,计划48h浇筑完毕。

混凝土地泵和泵车布置见图3-16-3,安装4台混凝土泵(1台汽车泵、3台地泵),1号、2号地泵为固定泵,3号、4号泵为移动泵。浇筑北半部混凝土时,将3号、4号泵移到虚线位置,每台泵作业面宽约17m。

第3章 浇筑顺序

.混凝土浇筑采用由南向北平推。每次推进宽度2m,接楼时间控制在4h左右。从南端,连续推向北端。每台泵配4台插入式振捣器。

梁、柱结合部位:先浇筑柱子,分层高度0.5~0.7m,待柱子浇筑高度进入梁内时,按梁的分层(每浇筑层0.5m)进行浇筑,柱梁连续浇筑。

梁、板结合部位:先浇筑梁,停留1.5h,待梁混凝土充分沉降后再浇筑板。

第4章 振捣方法

振捣顺序为:棒振→平板振→找平→压辘压实→覆盖塑料布。

考虑梁、柱配筋密的因素,配备Ø30图3-l6-3混凝土地来相象车布置刁亏意和Ø50振捣棒,两种棒同时使用。Ø 50棒直插,棒距为500~700mm;Ø 30棒直插,棒距为300~450mm,以保证充分振捣,消除漏振和不密实现象。

严格执行直插棒、快插棒、慢提棒的振捣要求。分区分段专人负责振捣,对分层的结合部位要加强振捣。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务必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同时应注意避免因振捣时间过长和重复振捣引起的混凝土浆流失造成的混凝土缺陷。

消除施工冷缝,混凝土接楼时间不得超出终凝时间。入模混凝土流失后,要追踪振捣。现场派专人指挥混凝土人模位置。

板面混凝土用振捣棒振实后,再用平板振捣器拖平。

振捣结合处要求交叉插入一棒。

第5章 板面标高的控制

建立控制标高网。浇筑前先在框架柱钢筋上用红铅油画出板面标高定位标志线及+0.5m标高控制线。标高控制杆间距一般为3~5m,并把各控制标高杆连成控制网络。

第6章 混凝土的收浆压面和养护

1.浇筑后依据控制网的标高线,用长刮杠刮平混凝土表面,然后用抹子压实抹平,反复数遍,使其表面密实,以消除混凝土的沉降裂缝和塑性裂缝。这样做可有效地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减少表面水分的过快散发,促进混凝土的强度增长。

2.针对现场实际情况和气温条件,采取保温保水养护法,指派专人负责养护工作。表面抹压完后,立即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以防水分蒸发并减少混凝土自身的温差。遇雨时可在薄膜上面加盖一层油毡。浇混凝土16h后浇水养护14d。在养护期间梁侧帮不拆除,以起到保水保温的养护作用。

3.混凝土结硬前,禁止人员行走或堆放工具、材料,以确保表面平整光滑。

第7章 混凝土质量控制

1.混凝土的坍落度在搅拌站为18~22cm,人泵坍落度保证在14~16cm。搅拌站和施工现场每班不得少于3次检测,对超出坍落度规定范围的实测结果应及时通报技术负责人作适当调整,将胡坍落度检测作为控制、评定混凝土拌合物质量的依据。

2.原材料一次备齐,每班检查原材料称量不少于1次,以保证配合比正确。

3.现场准备引气型UNF高效减水剂,在坍落度达不到要求或堵泵时添加。其掺加量为总量的0.2%,调成液体使用。

4.梁底柱新旧混凝土接楼处先铺设5~10cm的同强度等级水泥砂浆,以消除施工缝。测试结果及综合分析

该工程用44h全部浇筑完毕,比预计时间提前4h。经多方检查,均未发现通裂和龟裂现象,混凝土质量优良。

1.实践证明,超长超宽超大面积框架梁板结构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或后浇带)是可行的,只要经理论计算,拉伸强度所造成的裂缝是可以控制的。

2.采用双掺法,改善了混凝土的工艺特性,提高了混凝土的可泵性,尤其对超过100m长的泵送效果显著。

浅议悬挑框架梁的结构设计 篇3

【摘要】对建筑结构在抗震设计悬挑梁端部设构造柱,使构造柱与悬挑梁刚性连接,形成超静定刚架,改善悬挑结构的受力性能,降低悬挑梁的截面尺寸,增加悬挑梁跨度,满足建筑功能要求。

【关键词】框架;悬挑梁;根部弯矩;结构措施.

【Abstract】The structure of cantilever beam end column in seismic design,The structural column connection with cantilever beam rigidity,The formation of 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frame,To improv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tructure of cantilever,Reduce the section size of the cantilever beam,The increase of cantilever beam span,To meet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Key words】Frame;Cantilever;Root bending moment;Structure measure

1. 在工程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工程师有时为了立面的造型效果和使用功能考虑,常采用悬挑设计的方案,且悬挑跨度都很大

悬挑梁截面尺寸偏大,降低了建筑层高,既影响使用,又影响建筑美观。如果悬挑梁截面尺寸偏小,将给结构配筋计算及构造带来许多不利因素,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结构设计工程师的一个难题。在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经常在悬挑梁端部设置构造柱,实际在结构计算中往往不考虑该构造柱的作用,该构造柱的作用就可能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在此考虑该构造柱的作用,将使结构悬挑端形成不规则框架,可以大大缩小悬挑梁的截面尺寸,最大程度满足使用。

2.例:

某办公楼工程结构设计就遇到了大荷载,大悬挑的情况, 办公楼按七度抗震设防,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从建筑净空高度和设备管线水平布置考虑,悬挑梁截面不允许太大,否则挑梁根部截面弯矩及剪力过大。在工程设计中采用悬挑梁端头设构造柱的方法,竖向刚接各层的挑梁,与主体结构形成整体,以较小的截面满足建筑设计需要。以下为悬挑梁优化设计过程:取其中一榀框架梁计算简图如<图1>,荷载分布图如<图2>,下面分别对两种情况进行计算:1>挑梁端部无构造柱的情况,2>挑梁端部有构造柱的情况. 构造柱截面为300x300mm,两种情况采用空间计算软件SATWE计算的悬挑梁根部的局部内力见表1. 而从表1数据可知,端部加构造柱后, 悬挑梁根部弯矩急剧降低,挑梁剪力将重新分配,变化很大,但三层总和的剪力基本很接近,同时弯矩的变化也很大,端部加柱后,由于端部柱的抗弯能力,梁根部的弯矩峰值将变小,分配到端头的弯矩相应增大,根部弯矩与端头弯矩越平缓,说明梁的截面利用越合理,同时悬挑部分由于构造柱和悬挑梁刚性连接,使得原为静定结构的悬挑梁和构造柱形成超静定的刚架体系,共同工作,形成一个整体稳定、协同作用的工作格局,即构造柱承担了一部分弯矩,从而迅速降低悬挑梁的弯矩,而构造柱只能降低悬挑梁根部弯矩,悬挑部分的竖向荷载仍由悬挑梁根部的剪力承担,如果按本工程采用第一种情况挑梁端部无构造柱设计,挑梁根部将严重超筋,梁高偏小, 将需要增加梁高。通过采用第二种情况挑梁端部设柱,满足了结构设计需要,无需增大梁高。

3. 根据以上数据的对比分析,有以下体会及要求:

(1)在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认识到,采用构造柱和悬挑梁刚性连接的方法,只是使原为静定结构体系独立工作的各层悬挑梁通过构造柱组成超静定体系共同工作,从而降低悬挑梁根部的总弯矩,而整个悬挑部分的竖向荷载仍由各层悬挑梁根部的剪力共同承担,总剪力不会降低,在截面设计时应注意悬挑梁根部的抗剪验算。

(2)设计时端部构造柱应按框架柱要求进行设计,悬挑梁除按框架梁要求外,还应满足悬挑梁的构造措施要求,全跨箍筋加密处理,根部设置鸭筋以防剪切破坏。

(3)在挑梁设计不落地的端柱,可以使各层挑梁具有共同工作的特性,形成一个稳定的工作机制,提高了结构的可靠度及抗震性能,即采用构造柱和悬挑梁刚性连接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悬挑梁的根部弯矩,减小悬挑梁的截面尺寸,满足了建筑对大跨度悬挑结构的要求。

(4)挑梁设置端部构造柱,可以减小挑梁根部的弯矩,使挑梁截面合理的利用, 但端部构造柱和悬挑梁的构造必须符合抗震规范对框架梁,柱构造的设计规定,梁柱连接的节点设计,应满足抗震规范对节点的构造措施要求。

(5)为保证各层挑梁的共同工作,本工程在施工时,底撑模不能先拆,待各层梁柱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

(6)考虑混凝土温度应力及徐变的影响,本工程在设计中,以每两层为一组,中间取消一层端柱。

参考文献

[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年版).

[文章编号]1619-2737(2016)03-18-100

框架梁施工 篇4

关键词:地铁上盖车辆段,多斜梁框架结构,高大模板,支撑体系

1 工程概况

东南沿海某地铁上盖车辆段位于软土地区,主体工程为一大型二层框架结构,为多斜梁框架结构,结构层高高,跨度大,最大支模高度达到10 m,盖体最大梁截面尺寸达到1 400 mm×2 500 mm,1 300 mm×2 400 mm,最大跨度达到24 m,属于特殊的高大模板体系,同时支架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必须对以往的常规支架进行改进,保证能满足施工安全,我们主要采用了如下方法,并经过专家论证付诸实施,整体效果不错。

2 模板设计

2.1 模板方案编制原则

1)在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材料力学性能,以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2)通过优化模板支架立柱间距与梁底主楞、次楞截面的关系,尽量采用钢管做主楞,以解决本工程工期紧,材料周转次数少的问题,同时利用钢管可租赁的特点,减少木方购置投入,达到了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

3)木方次楞尽量顺梁跨方向布置,木方次楞垂直梁跨可大大减少木方的锯裁量,避免整根木方被截断为短木方。

4)本工程采用碗扣式脚手架,保证大多数梁跨方向梁底立杆间距与板底立杆间距一致,增强梁底支架的整体稳定性,满足了规范要求支架高宽比小于2的规定。

2.2 板及梁底模荷载标准值取值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按省标0.15 kN/m进行了修正,混凝土梁钢筋自重标准值按工程实际测算2.5 kN/m3进行了修正,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均执行3 kN/m2,风荷载取0.7 kN/m2进行了修正。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t0取6.67 h,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β1取1.2。

各种材料参数按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输入计算。

2.3 工程模板体系

本工程模板面板采用18 mm厚竹胶板,同时根据结构尺寸及工程特点将本工程模板体系进行归纳。

2.3.1 柱模板

柱子分两次浇筑,柱箍采用ϕ48×3双钢管,间距分别为350 mm,500 mm,小楞采用50 mm×100 mm木方,采用ϕ16对拉螺杆。

2.3.2 梁模板

梁立杆间距见表1。

梁底立杆底部敷设22号槽钢或200×50通长木板;梁底主楞采用ϕ48×3双钢管或100×100木方;梁侧主楞采用ϕ48×3双钢管,间距控制在500 mm以内;梁底小楞采用50×100木方,间距控制在120 mm以内;梁侧小楞均采用50×100木方,间距控制在200 mm以内;采用ϕ14,ϕ16对拉螺杆,最大设置5道。

2.3.3 现浇混凝土板模板

板厚为120 mm~250 mm;板底立杆间距为900×900;板底主楞采用ϕ48×3双钢管;板底小楞均采用50×100木方,间距为225 mm。

2.4 地基处理

±0.00以下标段已经对场地地基进行了处理,回填了2 m左右C组及AB组填料,由于承台开挖对填土进行了破坏,处理方法如下:

1)全部模板支架下部(-0.7 m标高以下)浇筑150 mm厚C20混凝土垫层,四周超出模板支架水平投影边线1.5 m;混凝土垫层下部换填500 mm厚塘渣分层压实,保证地基承载力至少达到100 kPa(本工程支架设计按允许地基承载力70 kPa验算)。

2)针对部分大梁底部150 mm厚C20混凝土垫层地基承载力不足的问题,考虑在梁部位局部增加混凝土厚度的方法,施工工序繁杂,所以采用了大梁支架下垫设不小于22号槽钢的方法,满足支架地基承载力要求,也可增加造价将混凝土垫层整体加厚并垫200×200×50木板。

3)垫层设置一定的坡度并设置排水沟,保证场地排水通畅,地基不被水浸。

2.5 主要设计节点图

2.5.1 主要斜梁节点设计

1)对于大梁,通过对立杆位置的科学排布,解决斜梁支架搭设困难问题。

2)对于小梁,通过对梁底增加附加立杆的方法,解决该问题(见图1)。

2.5.2 连柱节点设计

采用钢管扣件与混凝土柱设置抱箍式每步拉结,每处拉结点设置不少于4根水平钢管与架体拉结,每根水平钢管与架体扣结不少于4跨。

2.5.3 不同间距立杆节点设计

采用每步增加水平向斜杆的方法解决不同间距立杆拉结问题。

2.5.4 板悬挑部位节点设计

板悬挑长度大于300 mm搭设附加立杆,解决悬挑长度过大问题。

2.5.5 小梁及其他节点设计

采用板立杆支撑小梁的方法,也解决了部分小斜梁支撑问题,经济合理。由于结构存在坡度,梁要起拱,需要考虑钢管主梁设置方向,有防止钢管滚动措施。

3 模板支架施工

3.1 模板搭设工艺流程

1)柱模。

搭设安装脚手架→沿模板边线贴密封条→立柱子模→安装柱箍→校正柱子方正、垂直和位置→全面检查校正→群体固定→办预检。

2)梁板模。

弹梁轴线并复核→搭支模架→调整托梁→摆梁主梁→安放梁底模并固定→梁底起拱→扎梁筋→安侧模→侧模拉线支撑(梁高加对拉螺栓)→摆板主梁→调整楼板模标高及起拱→铺板模板→复核模尺寸、标高、位置、平整度、支撑牢固情况→与相邻模板连固→办预检。

3.2 模板及支架搭设施工方法

1)梁板模板施工必须待立柱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再进行。

2)现浇梁、板,当跨度大于4 m时,起拱高度为全跨长度的1/1 000~3/1 000。

3)立柱及其他杆件。a.立柱需接长时,支架首层立柱应采用不同的长度交错布置,底层纵、横向横杆作为扫地杆,距地面高度应不大于350 mm 。 b.立柱上端包括可调螺杆伸出顶层水平杆的长度不得大于0.55 m。

4)水平横杆。对超过1.2 m的步距需增设水平横杆,确保水平横杆步距不大于1.2 m。

5)剪刀撑。a.竖向剪刀撑。按规范要求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竖向剪刀撑按间距不大于4.5 m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大梁位置必须设置剪刀撑。竖向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夹角根据现场实际控制在45°~60°之间,斜杆每步与立杆扣接。b.水平剪刀撑。除在顶端和底部第一道水平拉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外,根据支架高度增设中部水平剪刀撑,保证相邻水平剪刀撑间距应不大于4.8 m。水平剪刀撑的斜杆与支架纵横向水平拉杆夹角根据现场实际控制在45°~60°之间,斜杆每跨尽量与立杆扣接。c.其他要求。剪刀撑斜杆接长时,要求搭接长度不小于1 m,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连接。

3.3 混凝土施工

1)混凝土施工要有科学的流水段划分。

2)柱子混凝土分两次浇筑,先浇筑到6 m左右,然后浇筑剩余部分,防止混凝土侧压力过大。

3)梁板按框架顺序浇筑,每框架内先将梁根据高度水平分层浇筑,每次浇筑高度不大于500 mm,浇筑时对称浇筑。

混凝土浇捣设备:采用平板振动器和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3.4 模板拆除

1)拆模的顺序采取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从上而下进行拆除。

2)拆除大于4 m以上跨度的梁下立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对称地分别向两端拆除。

3)本工程模板拆除要求混凝土强度达到100%。

4)后浇带位置相邻支架拆除时,留足至少5 m架体不拆除,待后浇带施工后强度达到100%时拆除。

4 本方法优缺点的评价

1)本方法造价低,木材耗损小,施工方便,应用较广。2)斜梁采用调整立杆位置和增加附加立杆的方法进行设计,方便简单,易于操作。3)碗扣支架立杆间距非常密,工作面较小,要合理组织好施工。4)由于租赁的槽钢有局部变形,应该从材料采购加以注意,并及时将缝隙采用细石混凝土灌实,或整体将混凝土垫层加厚。

综上所述,在地铁上盖车辆段及其他类似工程,该方法应用较广,施工简单,便于操作,造价低廉。

参考文献

[1]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S].

[2]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S].

[3]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S].

框架梁施工 篇5

锚杆,框架梁,格构梁,喷锚工程人工报价

1;钻孔及锚杆制安人工费75元/米。(包括钻130孔,32锚杆制作安装及灌浆,含施工放线,定位,及排山脚手架,但不包括清表,砍树,据树头,及材料运输。);捣框架梁,格构梁人工费125元/米。(包模板捣框架梁,格构梁混凝土,包括开线,定位,挖框架梁纵横土坑(入土200mm),绑扎钢筋,及混凝土养护,但不包括钢筋制作及运输。); 喷锚人工费55元/平方。(包括挂网,喷锚,但不包括材料运输。)

备注:以上各项工程人工费以实际发生量结算。

框架梁施工 篇6

关键词:预应力锚索;框架梁;应用

中图分类号:U41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21-0304-01

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是由预应力锚索和框架梁共同构成的一种新型体系。通过成孔把钢绞线固定于地层深部,锚索端部通过张拉产生预应力,从而达到边坡稳定和限制其变形的目的,通过10d高速高边坡的加固浅谈锚索框架梁的施工。

1 工程概况

陕西境白河至安康高速K59+200-K59+315左侧,设计为三级边坡,防护形式为C20混凝土窗孔式护面墙,二级平台顶设置抗滑桩。在二级边坡和三级边坡防护施工完毕后,一级边坡开挖部分高度后,二级边坡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垮塌。

2 治理方案

2.1 原因分析

边坡垮塌主要原因是坡体地层以松散状碎石土和全强风化绢云母石英片岩为主,结构疏松,粘结性低,自稳能力差,山体破碎,施工开挖减少了坡脚支撑,并受降雨的影响,坡体产生了滑塌破坏。

2.2 治理方案

治理施工顺序的安排:先进行未坍塌的边坡加固,然后施工塌方段,塌方段施工时清理出一榀框架梁的位置,立即进行锚索及框架梁的施工,然后清理下一榀框架梁的位置,如此反复施工。

加固措施布设如下:①在未坍塌的二级窗孔护面墙坡脚,边坡中部各增设一道锚索横梁,锚索间距3m,坡脚横梁锚索长度为25m、边坡中部横梁锚索长度为30m,在三级窗孔护面墙坡脚增设一道锚索横梁,锚索位置和二级边坡一二排锚索交错布置,间距3m,长度40m:②一级边坡及二级边坡坍塌部分采用锚索框架梁加固,一级边坡锚索长度为25m、30m,二级边坡锚索长度分别为30m、35m,边坡坍塌部分采用同框架梁同宽度加深至垮塌坡面,加深部分采用同标号混凝土嵌补,有利于锚索框架梁的受力稳定,并在抗滑桩顶向下1m处增设一道钢筋混凝土隐形横梁连接抗滑桩,横梁施做时先凿出抗滑桩钢筋,使横梁钢筋与抗滑桩钢筋连接,其目的是所有抗滑桩成为一受力整体,框架梁中间部分采用编织袋装土码砌,表面种草绿化;③锚索规格:锚索采用8根φ15.24mm钢绞线编束,内锚固长度为10~15m,角度为25°,设计张拉力为800kN;④排水:坡顶设置山坡截水沟,平台顶设置平台截水沟,平台剩余部分采用混凝土封面处理,防止雨水下渗,坡脚设置路基边沟、盲沟,并且在第一、二、三级坡面抗滑桩之间设置三排仰斜式排水孔,每排到坡脚平台的铅垂距离分别为1m、3.5m和6m,每根长20m。

3 施工药店

(1)锚索工程

①施工顺序为:锚索成孔(锚索制作)→锚索安装→锚孔注浆→框架梁的施工→锚索张拉→锚头封闭。

⑦锚索成孔前首先清理场地,测量技术员按照设计位置在边坡坡面准确放出锚索孔的位置,并用喷漆明确标示,顺着边坡搭设水平宽度为2.0m的脚手架,特别在锚索孔位置的水平钢管要精确定位,便于锚索机器准确、方便的定位,在此层脚手架上铺设木板形成工作平台,木板要固定牢靠,成孔机器用倒链或其它起吊设备起吊至平台,先准确定出钻头位置,然后根据设计要求的倾角升降钻架,保证倾角符合設计要求后,开钻钻进(钻头为15cm),钻进过程中宜采用风动钻进。钻孔应加长0.5m沉渣段,钻孔完毕后用高压风清孔。

③锚索成孔后要及时验孔,孔径一般采用直尺量测及钻进前对钻头的量测,孔深采用单根钢绞线穿孔进行量测,最后还要量测孔位及倾角。

④为了保证成孔后能够及时按设锚索,防止塌孔,在钻孔过程中同时(或者提前)加工锚索,锚索按照设计长度增加0.7m进行下料制作(0.7m为张拉时的工作长度),锚索自由端用直径稍大钢绞线直径的软塑料管逐根包裹,确保压浆后自由端能够伸缩,每两米设置一架线环,架线环固定锚索时逐根固定,防止互相缠绕,并且在架线环中间设置一根能抽拔的PVC管,保证锚孔底能够完全注浆,锚索端头设置一导向尖壳,便于穿束,锚索安装就位后,及时进行注浆,用已有的注浆管和原来预留的注浆管进行对接,注浆管管口压力≥0.5MPa,边注浆边缓慢抽出预留的注浆管,砂浆初凝后应及时进行二次补浆,保证钻孔砂浆饱满。

⑤锚索施工完毕后进行框架梁的施工,框架梁施工时重新进行放样,梁体内钢筋安设要横平竖直,便于模板准确定位,伸入框架梁部分的锚索束用PVC管包裹,防止混凝土包裹锚索,混凝土采用吊车浇筑,伸缩缝处加设泡沫板。

⑥锚索张拉应在注浆强度及框架梁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以上进行,采取单根分级张拉,张拉至设计拉力的105%,持荷5min,卸荷至设计拉力100%,进行锁定,最后采用与框架梁同标号的混凝土封锚。

(2)施做锚索横梁、锚索框架梁时,必须先将坡面危石及框架梁与坡面接触地方的虚方清除,同时应注意治理工程与两侧坡体的平顺过渡,保证线型顺直美观。

(3)施工时设置监测点,并且及时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作为现场调整依据。

(4)治理工程施工中,应注意治理段落内的排水系统与原设计平顺衔接,保证排水畅通。

4 结束语

框架梁施工 篇7

坝上街环球中心二期工程地上裙楼5层, 住宅63层, 地下4层现浇框架结构工程, 总建筑面积13.66万m2。住宅建筑物总高度209 m, 位居安徽省剪力墙体系住宅最高楼。主体结构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结构, 10层以下墙柱采用C60混凝土, 梁板采用C30混凝土, 高强度混凝土按设计要求进行递减。

本工程裙楼中庭区域由于地上空间尺寸调整在±0层布置大截面框架柱转换框架梁, 最大截面框架梁1 000 mm×3 150 mm, 集中线荷载大于15 k N/m框架梁共有8条, 跨度均为8.4 m, 板厚18 mm, 层高5.8 m, 属高大模板支撑体系。

2 高大截面梁模板及支撑设计

本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支模架均采用A48的脚手架钢管搭设, 梁底、侧板和现浇板底板采用15 mm厚胶合板及40×80方木龙骨。模板支架搭设于地下室内楼层顶板上, -1层以下顶板原支模架未拆。

根据建质[2009]87号《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条文说明本工程1层中庭区域大截面框架转换梁须组织专家论证, 并编制应急预案。项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综合考虑楼层模板支架整体的稳定性, 决定在本工程超大梁截面部位采用承插型盘扣式钢管作为模板支撑体系, 施工方案并经专家论证审批完成后实施。框架梁支架设计为:框架梁支撑立杆沿跨度方向为0.9 m, 立杆步距1.50 m, 梁两侧立杆间距1 500 mm, 梁底增加5道承重立杆, 承重立杆顶部采用可调托架。梁底水平纵向梁底小横杆采用钢管+双扣件, 水平间距450布置。对于梁底模板支架采用可调U托的, U托座伸出立杆顶层水平杆的悬臂长度严禁超过650 mm, 专家论证意见丝杆外露长度不大于200 mm, 锚入立杆内长度不得小于150 mm。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A48×2.8 (实测尺寸) , 每根立杆底部设置底座, 底座为厚度50 mm, 宽度100 mm×100 mm的木垫板。其他框架梁以及楼板的支模架仍采用A48的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搭设。支模架水平杆的步距1.5 m以内。每个步高均设纵横水平杆, 离地为200 mm设纵横扫地杆。为保证架体的整体稳定, , 对对支支撑体系进行安全计算。

各截面梁经计算梁设计参数满足立杆的稳定性要求, 计算所采用钢管直径均为现场实际实测尺寸。

在立杆稳定性计算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双扣件不仅承受梁自身荷载, 同时承受梁侧一定范围内顶板的叠加荷载。目前市场上各类安全计算软件均未涉及此部位计算, 所以在工程实际编写方案计算过程中均要手工进行计算复核以确保计算无误。另外在模板支架设计、选型时应根据施工实际情况考虑做到承插型脚手架与普通脚手架全面、周到的结合 (见图1, 图2) 。

3 大截面框架梁支架构造要求

1) 现场实际使用钢管材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法定检测单位的复测报告。材料表面不得使用有严重锈蚀、弯曲、压扁及裂纹的钢管。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 不应有孔洞、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有以上缺陷的不得用在立杆上。脚手架采用的扣件, 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 N·m时, 不得发生破坏, 扭力扳手进行检查。如使用旧扣件, 扣件必须取样, 并送有相关国家资质的试验单位, 进行扣件抗滑力等试验, 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在施工中使用。

2) 大截梁位置及整层模板支撑架必须在支撑架的外侧周边和内部支撑架设置剪刀撑, 本工程大截梁位置纵横向剪刀撑每隔四跨设置一道, 且梁两侧必须设置剪刀撑, 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倾角设置为45°~60°。每个步高设纵横水平杆, 离地为200 mm设纵横扫地杆。采用钢管进行扣件式连接作刚性侧向约束。水平杆未连通处沿其轴线方向加设局部水平剪刀撑增加其整体刚度。

3) 大截梁支模架与主体结构的拉结采用支模架水平横钢管在先浇筑完成的区域框架柱上, 采用水平钢管扣件与柱抱紧, 具体位置按照水平剪刀撑间距布置, 满足架体的整体稳定性。

4) 扫地杆、水平杆、剪刀撑在混凝土强度达到75%前不得随意拆除。

5) 按图纸设计要求对梁进行起拱。

6) 主体施工质量必须参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模板分项工程的质量要求进行控制。

7) 模板搭设后, 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施工方案内容进行严格验收, 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并做好验收记录存档工作。

8) 根据结构施工荷载要求:下层楼板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支撑, 因此在大截面梁楼层楼板的混凝土未施工完时, 不能拆除下层楼板的支模架和模板。

9) 楼板下模板次龙骨同样采用40×80的方木, 间距为150 mm, 龙骨搭接长度不少于500 mm, 并且一定要搭接在支点上, 不允许出现悬空现象, 以保证胶合板的刚度, 浇筑混凝土时不会发生弯曲、下沉、变形。梁高在700 mm以上的侧板采用A14螺栓拉结, 纵向间距为350、悬空小于200, 横向间距为900, 并且用双钢管, 蝴蝶卡固定。

4 高大梁模板支架施工过程安全管理

4.1 施工过程检查

1) 项目部每天对支模架的搭设进行日常检查。

2) 检查内容包括现场搭设情况是否与方案相符合, 搭设的情况是否与规范相符合。

3) 在检查过程中, 如发现有不符合方案及规范要求的地方, 应先停工后整改, 经复查符合要求后, 再重新进行施工。

4) 项目部检查,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生产经理带队, 以保证检查的权威性。

5) 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 写清整改要求, 并履行签字责任手续。

4.2 高大梁模板支架验收

高大模板支架安装完毕后由施工单位组织进行验收, 支模架的验收依据为本工程施工方案、相关的规范要求, 验收检查后办理相关手续和验收记录。施工单位验收通过后, 报监理、建设单位及相关监督单位进行验收, 验收通过后, 进行下一步的混凝土浇捣施工。

4.3 高大梁混凝土浇筑

本工程的混凝土梁板支模架大梁断面尺寸较大, 混凝土浇捣时, 必须按先大梁后楼板 (楼板自中向四周) 的原则进行浇捣, 混凝土浇捣顺序:本工程梁、板、柱混凝土为一次性浇筑完成, 所以各大截面梁混凝土浇捣前先行浇筑框架柱, 再进行高大梁两端向中间均匀分层分批进行, 逐步到位, 不得一次浇捣到顶。泵送混凝土送料时, 混凝土不得堆积在泵送管路出口处, 应及时进行振捣整平避免混凝土集中堆载造成模板与支撑架产生偏心, 影响模板支架的稳定性。考虑本工程实际高大截梁多, 浇筑时间长, 施工要求所有大截面梁混凝土浇筑1/2时停止浇筑, 待下层混凝土强度接近初凝时再进行浇筑余下上层混凝土, 以确保施工安全。

4.4 高大梁模板支架的拆除

1) 本专项施工方案的支撑架的拆除必须等预混凝土梁强度达到100%, 有同条件混凝土强度报告并填写模板拆除令, 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及监理单位审批完成手续后方可拆除。拆除时自上而下按先支的后拆, 后支的先拆原则进行有序的拆除。

2) 拆除支撑架前, 应清除支撑架上的材料、工具和杂物等, 然后先拆除上部的可调托座及调整节 (架) , 同时卸下跨梁、木楞、钢管等, 再拆除梁板底模板, 后按顺序要求自上而下逐层拆除整个支撑架, 达到模板与楼板分离的要求。

3) 楼板模板拆除应先拆除水平拉杆, 然后拆除板模板支柱, 每排留1根~2根支柱暂不拆, 操作人员应站在已拆除的空隙, 拆去近旁余下的支柱使木挡自由坠落, 再用钩子将模板钩下。

拆卸连接部件时, 应先将锁座上的锁板与卡钩上的锁片旋转至开启位置, 然后开始拆除, 不得硬拉, 严禁敲击。

4) 拆除支撑架时, 应设置警戒区和警戒标志, 并设专职人员负责警戒。

5) 拆下的钢管与扣件、模板, 必须单件由人工传递至地面, 分类堆放, 严禁高空抛掷。

5 结语

坝上街环球中心二期工程1层结构高大截面框架梁采用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模板支撑架施工, 项目部严格按照相关行业规范, 精心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并通过本地建筑业专家论证, 严格按模板专项方案进行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在高大模板中的使用并结合普通钢管脚手架同样具有速度快、操作简单、节点容易处理等等优点, 同时保证了施工安全,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建质[2009]254号, 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Z].

[2]合建质安[2008]07号, 关于加强合肥市建筑危险性较大工程管理的通知[Z].

[3]合建质安[2008]08号, 关于加强合肥市高大模板支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实施意见[Z].

[4]GB 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011版) [S].

[5]JGJ 59—201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S].

框架梁施工 篇8

关键词: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具,张拉,应力控制

1 工程概况及设计要求

1)本框架梁截面是1.1 m×0.35 m,梁跨22 m,混凝土强度等级C45。2)要求:a.预应力钢绞线布置:2-ϕ15.24,共3排,每榀梁6根。b.预应力钢绞线采用无粘筋。即在预应力筋外表面涂以涂层,用油纸包裹,再套以塑料波纹管。钢绞线fptk=1 860 N/mm2,弹性模量Es=1.95×105 MPa。c.锚具体系:采用三片式QM型。3)张拉强度:按设计要求,需待梁体混凝土达到90%强度后方可张拉。

2 预应力施工方法

2.1 张拉工艺

采用一端超张拉,张拉程序为:0→1.1σcon停2 min→σcon。

张拉设备:YC-20型千斤顶(两套)。

2.2 张拉顺序

从上至下依次进行,对于同排的钢绞线,分别将张拉端置于框架梁两端,同时对称张拉。

2.3 张拉技术指标

张拉控制应力σcon=0.75ftpk=0.75×1 860=1 395 MPa。

每根张拉力为F=1 395×Ap=1 395×140=195.3 kN。

根据预应力施工相关技术规范:0→0.1σcon(量伸长量初读数ΔL1)→1.1σcon停2 min→1.0σcon持荷2 min(量伸长量终读数ΔL2)→校核伸长值(满足)→锚固。

本工程为现浇框架结构,采用无粘结钢绞线原位曲线后张法,一端张拉,另一端固定,张拉端采用夹片式锚具,固定端采用钢绞线“压花”成型。

施工质量控制以应力控制为主,应变控制为辅。

3 应力控制程序

张拉应力控制表见表1。

4 张拉伸长值校核

应变控制作为参考数据,张拉时伸长值满足后方可锚固。如出现超过允许范围,应立即停机检查,查明原因予以调整,直到满足后方可正常施工。

在实行应力控制时,进行伸长值校核,将张拉实际伸长值与理论值差控制在±5%之内。

理论伸长值的计算:

ΔL=PL/Ap·Es,其中,曲线筋长度L=(工具段+AB+BC)×2+CDAP=140 mm2。

则:L上排=(0.5+2.63+2.3)×2+11.95=22.81 m;

L中排=(0.5+1.32+2.3)×2+14.52=22.76 m;

L下排=(0.5+0.8+0.92)×2+18.26=22.70 m。

则:

ΔL上排=214 830×22.81×103/(140×1.95×105)=179.5 mm;

ΔL中排=214 830×22.76×103/(140×1.95×105)=179.1 mm;

ΔL下排=214 830×22.70×103/(140×1.95×105)=178.6 mm。

伸长值必须满足:

ΔL×(1-5%)<ΔL实<ΔL×(1-5%)。

即: 上排:170.5<ΔL实<188.5;

中排:170<ΔL实<188;

下排:169.6<ΔL实<187.5。

经施工现场实际测量,L实均在理论值的±5%之内,满足要求。

5 质量保证措施

5.1 预应力机械

1)本工程主要设备:2台YC-20型千斤顶,切割机1台。2)根据GB 50240-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6.1.2条要求,将用于本工程的YC-20型千斤顶及相应配套设备仪表,定期维护和校验;张拉设备应配套标定,并配套使用。该设备使用期应在标识有效期之内。3)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切割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断,以免损伤钢绞线。4)施工现场应配有专用设备维修人员,以确保设备完好率,从而保证质量工作的连续性。5)张拉机具应有专人负责使用,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以确保施工安全。

5.2 无粘结预应力筋

本工程无粘结钢绞线进场材料应严格按GB/T 5224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本工程钢绞线涂层,采用防锈油脂,其目的是防止预应力筋腐蚀,并使钢绞线与混凝土隔离,减少张拉时的摩阻损失。进场的无粘结预应力筋,应堆放在有遮盖的棚内,以免烈日暴晒后造成涂层流淌。

5.3 锚具质量控制

本工程采用的QM型三夹片式锚具,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 14370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等的规定,按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进行操作。

5.4 张拉质量控制

张拉前对梁板混凝土同样试块进行试压,或测其回弹值推算强度,达到90%fck后方可进行张拉。

张拉过程应严格按规范和专项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进行,由专人统一指挥,责任到位,施工前应对操作人员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及时整理施工资料。

6常见事故处理

1)刮丝:因夹片锚板孔加工精度不够、不配套,使钢绞线在限位板中不能自由伸缩,工作夹片刻伤钢绞线,容易造成断丝和滑丝,所以应适当调整限位板的限位槽深度。2)内缩值过大:本工程质量端采用三夹片锚具,一年锚具以自锁为主,由于夹片持力不均所造成,可将限位板改用机械顶压限位板。3)滑丝:钢绞线在卸荷后,突然造成内缩过大,超过允许范围,应检查分析原因,如夹片硬度不够,更换夹片,钢绞线质量不合格,锚板和夹片锥度不吻合等。4)预埋:在制梁时,要严格保证锚垫板位置的准确性,在梁的浇筑过程中保证不变形、不移位。5)断丝:若出现整根断裂,应立即分析检查原因,重新送检钢绞线并检查张拉应力、油表读数,如超过规范要求应予以更换。6)伸长率过大,应检测计算误差,提高钢绞线弹性模量,控制张拉速度。

7结语

本工程采用无粘结钢绞线后张法施工,借助两端的锚具传递预应力,无需留孔灌浆,施工简单,摩阻损失小,非常适用于现浇框架大梁的后张曲线张拉。该工程施工完毕,使用至今,无任何裂缝等质量问题,受到各方的一致好评,是大跨度框架结构施工的成功范例之一。

参考文献

[1]侯治国.混凝土结构[M].第3版.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应惠清.建筑施工技术[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3]方世康.防水工程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何夕平.建设工程监理[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5]GB 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框架梁施工 篇9

1 工程概况

延吉市少年宫工程项目位于延吉市公园路南侧、园西街西侧, 建筑面积为30 641.69 m2, 是集少年文化、艺术、体育、科普活动中心与教师、工作人员教研办公的综合性建筑。开工日期为2014年4月29日, 竣工日期为2015年12月24日, 工期为605 d。质量目标为创天池杯优质工程奖。本工程为框架结构, 地下1层、地上12层, 地下室层高为5.1 m, 标准层层高为3.5 m, 顶层层高为3.3 m。采用独立基础, 基础、框架梁和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 加强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 框架梁板支模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撑架。

2 框架结构梁板先于柱支模施工工艺

2.1 框架结构梁板先于柱支模施工流程

经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研究决定, 框架结构梁板先于柱支模施工流程, 如图1所示。

2.2 框架结构梁板先于柱支模施工工艺

1)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及柱主筋焊接连接。a.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撑架, 如图2所示。钢管直径为50 mm, 操作面四周铺跳板, 并挂安全网。b.按图纸要求绑扎好竖向受力钢筋后, 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 先将箍筋套在混凝土浇筑层伸出的柱子搭接筋上, 见图3。c.采用电渣压力焊施工工艺, 焊接浇筑层伸出的柱子搭接筋和其上部柱筋。并按图纸要求用粉笔画出箍筋间距线。

2) 框架梁板支模。采用厚度为18 mm的清水复合板作为模板, 按图纸要求确定梁宽、梁高以及楼板厚的尺寸进行切割。框架梁模板两侧采用对拉螺栓固定、楼板模板的支设用铁钉固定。以L-B梁为例, 如图2所示。

3) 框架柱箍筋绑扎。将已套好的箍筋沿粉笔线, 由上往下绑扎。箍筋与主筋要垂直, 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 并绑扎牢固, 柱筋保护层采用与混凝土相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垫块, 卡在柱竖筋外皮上, 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准确, 见图4。

4) 框架柱支模及浇筑柱混凝土。首先, 采用复合清水板和40 mm×60 mm的方木作为立楞, 再外加横钢管和对拉螺栓支模框架柱, 且须加强部分要采用d=50 mm的钢管代替方木立楞;其次校正拉结固定;最后经施工单位自检、互检、专检和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 方可浇筑混凝土。框架柱支模的加强部分钢管立楞示意图如图5所示。

5) 框架梁板钢筋绑扎。先按照图纸的设计要求绑扎框架梁受力筋和箍筋, 绑扎完毕后将梁钢筋骨架落入预留梁模板上, 在梁下部每隔500 mm设置长为b (梁钢筋骨架宽) +2×20 mm, 25的钢筋端头, 保证梁底部保护层的厚度, 并有效避免梁钢筋骨架的变形, 如图6所示。同时, 清理楼板层模板上面的杂物, 按事前用粉笔画好的间距, 先安装受力主筋、后安装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在双向受力板中, 按短方向钢筋在下、长方向钢筋在上原则布置。地下室顶板为双层配筋, 两层钢筋之间设置V形筋, 采用焊接方式固定, 间距为600 mm, 见图7。

6) 浇筑框架梁板混凝土。按照图纸要求, 采用通常施工做法浇筑框架梁板混凝土。

3 加强施工技术措施

3.1 框架柱混凝土先浇筑

本工程框架梁的截面尺寸、跨度种类较多, 为了避免框架柱发生较大的位移和变形, 特别是对于跨度较大, 且梁高较高的柱应先浇筑混凝土, 以此提高结构轴线的精确性和施工质量。柱混凝土浇筑至梁底模板下部, 以便于梁柱节点核心区的钢筋绑扎。

3.2 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

框架梁板钢筋绑扎完后, 浇筑框架梁板混凝土时, 框架节点要先于梁的其他部位浇筑, 保证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强度与柱的混凝土强度相同。

3.3 框架梁钢筋骨架绑扎、预制、安装

以本工程梁跨分别为7.8 m, 8.0 m, 梁尺寸分别为300 mm×600 mm, 300 mm×700 mm的L-A, L-B梁为例。

1) 先绑扎L-B梁。在L-A, L-B梁柱的核心区处, 在距楼板模板的上皮处算起h (梁高) +300 mm位置, 紧贴柱主筋外侧, 用20号铁丝将该侧全部柱主筋与一根d (直径) =28 mm、长度为l (梁宽+200 mm) 的钢筋以相互垂直形式绑扎牢固, 以便预制梁钢筋骨架时梁主筋放置在其上。梁箍筋套装预结束后, 梁下层主筋紧贴梁的箍筋并搭在未绑扎的柱的箍筋上, 距地面300 mm, 流程如图8所示。2) B梁跨度较大, 在梁钢筋骨架的中部相邻箍筋间每隔2 m设一高度为300 mm的模板, 以防止梁主筋下沉变形, 保证梁钢筋骨架绑扎质量符合要求, 如图8所示。3) 在B梁钢筋骨架绑扎、预制并放置于梁模板内时, 在B梁上层主筋下侧、楼板模板的上侧架设60 mm×60 mm的方木, 以便B梁钢筋骨架预制并用吊车安装就位。A梁钢筋骨架的绑扎工艺和A梁相同。因A梁下侧主筋搭在B梁上, 整个梁呈弓状, 钢筋绑扎完毕后要修正钢筋平直度, 如图8所示。

3.4 组织流水施工, 科学合理安排工序, 缩短工期

在支好梁模板, 校正柱钢筋后浇筑柱混凝土。混凝土工和木工组织流水施工, 进而缩短工期;对于框架结构, 先浇筑柱混凝土, 防止结构发生偏移。

4 施工验证

通过以框架结构梁板先于柱支模施工工艺, 并实施强化施工技术措施, 保证了工程质量、缩短了施工周期。经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验收, 模板和钢筋以及混凝土质量均符合现行吉林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与传统的框架结构柱先于梁板支模施工工艺相比, 仅以本工程地下一层楼面的框架梁板水平投影面积7 847.28 m2为例, 地下室工期整体提前了3 d, 以此类推, 显著降低工程造价。

5 结语

通过延吉市少年宫工程的框架结构梁板先于柱支模施工工艺与加强施工技术措施, 组织了无缝和流水施工, 既达到了结构整体化的目的, 又提高了结构的抗渗性能。同时, 简化了施工过程、降低了施工难度, 缩短了工期。其施工质量均符合现行建设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经施工验证可行, 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参考文献

[1]顾学辉.梁模板支撑施工及几个节点问题的分析[J].建筑知识 (学术刊) , 2011 (1) :146-147.

[2]石伟国.钢管扣件式高大模板支撑系统设计探讨[J].建筑技术, 2014, 45 (5) :452-456.

[3]张建良.框架结构施工中梁柱节点质量的控制[N].科技创新导报, 2011-07-11.

框架梁施工 篇10

关键词:既有线,D24型施工便梁,线路加固,中继间法顶进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贵港市仙衣路污水管道工程,Φ1 650 mm污水管于K49+969下穿黎湛铁路,采用1-3.0 m×3.0 m钢筋砼框架护管涵。框架涵与黎湛铁路正交。下穿黎湛铁路的框架涵共6节,其中5节长度为7.5 m,1节长度为8.7 m,总长46.2 m,设计采用中继间法顶进施工。

施工场地内不仅地下水丰富,且地质条件差,从铁路路肩往下依次为:①3.9 m厚回填砾石土层;②4.2 m厚弱膨胀土层;③以下为粉质黏土层。

2 主要施工技术

2.1 线路加固施工

2.1.1 线路加固总体方案

顶进穿越黎湛铁路2股道的情况为:无缝线路;P 50钢轨;枕木每公里1 760根;YⅡ-F型钢筋砼枕、弹条扣件。

地质勘察资料标明该场地地质条件差,而且从工务部门了解到该段路基沉降量大,经常发生病害,因此做好线路加固确保行车安全及顶进施工质量成为施工重点。经多方案技术及经济分析比选,采用如下线路加固方案:框架上部线路主跨采用2组D 24型施工便梁加固,便梁支墩为长18.1 m的Φ1.5 m挖孔桩。便梁两端10 m附跨采用工字钢纵挑横抬梁法加固线路,附跨纵梁为3根Ⅰ56c工字钢,纵梁外端采用Φ1.2 m挖孔桩作支承。在线路轨枕间用I56 b工字钢作为横抬梁,其间距为1 m,用“U”形螺栓把纵、横梁连成整体;附跨在线路上采用4组P43轨1-2扣加固线路以保证线路方向,避免横移。为进一步增加线路整体稳定性,在线路两侧横梁上扣5根P50轨束梁一束,以确保行车和施工安全。以线路加固方案如图1、图2、图3所示。

2.1.2 D 24施工便梁架设

挖孔桩支墩完成后进行便梁架设,架设前将各构件备齐,整齐堆码在线路两侧,接到封锁命令设好防护后开始施工。

首先,将砼枕按工务“隔六抽一”规则的要求抽换为木枕,并将道碴捣固密实。接着将一片纵梁就位,另一片纵梁垫高超出枕木面0.2m左右,以便抽换枕木,待主梁垫稳撑牢后安装联结板S 4和牛腿。然后,安装横梁,横梁的位置与枕木位置一致,需事先将枕木间距作适当调整。抽换横梁也按“隔六抽一”的要求进行,由主梁两端向中心排列抽换。塞入横梁时要对准主梁联结板并定位,同时上好扣件、垫好绝缘橡胶垫。全部横梁就位后,将垫高的纵梁降落就位,并联结纵横梁。最后,安装联结系统,逐段扒除道碴,安装斜杆和所有联结系统,联结板S4及牛腿上Φ23孔均上满螺栓,不能漏装弹簧垫圈。

2.1.3 附跨线路加固施工

附跨每侧纵梁采用3片Ⅰ56 c工字钢,横梁采用Ⅰ56 c工字钢。

(1)铺设吊轨:扣轨采用P43旧轨,组合方式为3-3-3-3,扣轨前先对无缝线路进行应力放散,然后利用列车间隙按“隔六抽一”要求将砼枕换成木枕,并在轨底增设木或胶垫板,防止联结零件超出线路轨面和漏电。在穿上枕木时要把枕木连接吊轨的“U”形螺栓一起安上,抽换后马上回填石碴并加强捣固以保安全。然后把吊轨梁扣好放在钢轨中间和两侧,用道钉固定,防止侵入限界。

(2)铺设横抬梁:采用156。工字钢作横抬梁每1.0 m设置一条。横抬梁顶面顶基本轨底,在横抬梁顶面与基本轨底间放置大胶垫。横抬梁与吊轨梁用“U”形箍联牢。在线路基本轨外侧两横抬梁之间设置1根方木支撑,以便保持横抬梁的间距。横抬梁与线路轨道要保持绝缘,谨防出现红光带。扣轨地段线路每隔一孔枕木设置1根绝缘轨距杆以保持线路间轨距;扣轨地段从开始扣轨工作起,要求全天慢行,控制行驶速度为45 km/h,派专人24 h防护,每趟列车过后立即检查线路的方向及轨距、水平。

2.2 基坑围护及开挖

工作坑设在黎湛铁路左侧,因场地后侧紧邻景泰机电市场,场地相对狭小,故框架预制采用并列式,共设2列,每列预制3节框架。

工作坑两侧边坡采取1:1坡度开挖。因基坑深度达8.3 m,且施工时为雨季,为确保坑壁稳定,在两侧边坡距基底4m高处留设1m宽的平台,并喷厚8 cm的C 20砼进行坡面防护。铁路侧边坡坡度为1:1.5,除了喷射砼防护外还打设P 43钢轨桩和堆码草袋进行防护度汛,以免雨季汛期造成路基滑塌影响铁路行车安全。基坑右侧在基坑顶缘与仙衣路之间留3m宽的护道,并采用围栏防护,确保交通安全。

挖掘机进行基坑土方开挖,挖至坑底标高以上0.2 m时,采用人工开挖清底,清底时一并将防滑锚梁等土方挖出。工作坑底采用打夯机夯密实平整,基底承载力要达到150 kPa,承载力不足时采用级配碎石回填碾压密实。

挖余土方运至弃土场进行丢弃,因施工地点在贵港市市区,所以土石方的装、运均严格遵守贵港市的有关规定,避免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及影响市容。

2.3 底板及后背墙施工

2.3.1 底板

采用C 20砼滑板,滑板砼要有较高平整度,滑板抹砂浆时,用抄平、水平尺控制,误差要求在3 mm以内。滑板与分配梁连接处设间距20 cm,长度1 m的Φ18钢筋,各埋入50 cm。

滑板的润滑层由润滑剂和塑料薄膜组成,厚度约3 mm,在滑板砼干燥后铺设。其做法为:将石蜡加热到150℃左右,掺入10%~25%废机油,搅拌均匀后铺设,浇洒时,在底板长度方向每米挂一道铁丝作为石蜡油厚度的浇洒标准,每浇完一格用木板刮平。铁丝拆出后的槽痕,用喷灯烤平。石蜡凝固后,撒一层0.2~1.0 mm厚的滑石粉,接着铺上一层塑料薄膜,并使接茬口朝顶进方向。

滑板设置0.5%的上坡以控制框架的顶进高程,防止顶进时栽头。为了控制框架在顶进入土前方向准确,在滑板两侧设置P 50轨导向墩,导向墩与框架边缘间的空隙为10 cm。

2.3.2 后背墙

后背墙的结构、形式及尺寸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经计算选定如下方案:利用工作坑后壁的原土做后背支承,砌筑7.5#浆砌片石作后背,最后再打入单排P 43轨钢轨桩作为后背桩,后背桩前浇注1m×2m C 25钢筋砼分配梁,后背墙结构如图4所示。

2.4 框架预制

框架模板采用钢木组合模板。顶板模板预留1 cm的上拱度,模板前端保持正误差模板后端保持负误差以利顶进,避免出现前小后大的倒楔形。

钢筋在现场用胎模进行加工成形,主筋接头采用闪光对焊接头。焊接底板钢筋时在施焊地点铺设一块约0.5 m2的石棉板,并随焊接位置移动以免烧坏薄膜隔离层。

框架分2次进行立模浇注,在边墙施工缝中预埋2次砼浇注的连接短钢筋,以利于承受剪力,两边墙施工缝不能在同一平面上。砼采用输送泵车运送,插入式振捣器捣固。砼采用麻袋覆盖,定时浇水养护14 d以上。

2.5 中继间施工

框架预制时预埋螺栓,预留孔槽,设置钢护套等。

底板钢护套厚10 mm,两侧及顶板厚8 mm,宽度为60 cm,其中固定端为20cm,活动端为40cm,利用Φ20螺栓与钢筋连接牢固。

为增强中继间抗剪能力,在中间框架前后端之间设置抗剪销、传力钢筋及钢搭榫等(如图5所示),使前后2节涵身能互传剪力。两边墙各设置抗剪销1个,每组抗剪销由2根P50旧钢轨组成,长80 cm,固定端50 cm,活动端30 cm,销子盒采用8 mm厚钢板焊接成,与钢插销四周预留3 mm活动量。

中继间接缝处预留缺口,顶进到位后设置橡胶止水带,橡胶止水带采用E 41型,产品规格为32 cm×1 cm×2.5 cm。

2.6 框架顶进

先将位于轴线上的3节框架向前顶进,让出场地后,再将其他管节用千斤顶横移至轴线位置,继续向前顶进,每次顶进顶程不大于30 cm。为减少顶进摩阻力,在框架左右侧及顶部外壁涂改性石蜡减阻。

2.6.1 顶力计算及顶镐布置

本工程的最后一节长8.7 m框架为最大顶力。根据《铁路桥涵设计规范》中顶力计算公式:P=K[N1f1+(N1+N2)f2+2Ef3+RA],计算得最大顶力P=503t。

千斤顶采用TDW 200t卧式油顶及高压泵控制台,传力柱采用顶铁。取千斤顶效率系数0.75,千斤顶台数n=503/(200×0.75)=3.35,取4台。

后背及每个中继间均设置4台200t油顶。千斤顶安设在框架底板处的钢托板上,以框架中心为轴,左右两侧对称布置。液压泵油路布置通过分流阀和三通实现管路串并联,通过止流阀控制泵油量和选择泵油管路,通过换向阀控制送油和回油,最终实现一个液压泵控制多个千斤顶。

2.6.2 框架顶进土石方开挖

顶进挖土石采用人工配合13型小型挖机开挖,脚轮车出土。开挖不宜超挖,每次掘进约0.5m左右,土质不好时,则按千斤顶的顶程进行挖掘,挖土后立即顶进框架,使框架紧贴开挖面。开挖时要严格控制前刃脚的入土深度,以保证开挖面不坍塌。

2.6.3 框架顶进孤石爆破

施工中遇到11个孤石,最大孤石约5 m3,最小孤石约2 m3,无法利用机械挖除,故采取爆破施工,为减少爆破对铁路路基的扰动及产生飞石损坏框架采取如下措施:①采取小孔径造孔,并加大孔网密度;②布孔遵循使炸药均匀分布于孤石内部为原则;③采用不耦合装药和反向起爆;④微差延时爆破。为了进一步减少飞石的产生,还使用废旧轮胎编织的炮被进行覆盖防护,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爆破施工时线路防护、封锁要点等严格按相关规程及规定进行,确保了施工安全。

2.6.4 顶进方向与高程的控制

顶进时要勤于检查以防止出现偏差,在顶进核正核差时每顶进20~30 cm,测量中心线及高程一次,在正常顶进中每顶进40~60 cm测量一次。

在施工中发现框架偏离设计轴线后均及时采取了相应纠偏措施,主要使用了下面几种纠偏方法。

(1)挖土纠偏:一边开挖面保留土体,另一边开挖,顶进时土体正面阻力移向保留土体一侧,框架向该侧偏移。

(2)框架外挖土纠偏:框架内的土被挖净,并挖出刃口,框架外形成洞穴,顶进框架顺着洞穴方向移动,实现纠偏。在纠偏过程中,千斤顶配合进行偏心加压,加快矫正速度。

在框架预制时,在边墙顶部留设高位放置千斤顶,如果顶进出现抬头的情况,利用高位千斤顶施顶,矫正抬头。

3 线路恢复

框架顶进到位,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进行线路恢复。

封锁线路,解散吊出便梁、横抬梁、扣轨梁,抽换木枕成砼枕,补充道碴并捣固,经全面检查合格后正常通车。

4 结语

护管涵从开始顶进至恢复线路正常运营仅为8 d时间,虽然地质条件较差,顶进距离长,但因精心设计、合理施工、措施得当,在顶进施工过程中护管涵无破损、无错台及扎头现象,完工后经验收符合验标要求。施工期间铁路运营正常,无任何不利于行车安全的状况,实现了安全、效益、质量及工期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铁道部.铁路桥涵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2]姜玉松.地下工程施工技术[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梁格法计算斜交框架桥 篇11

框架桥是指由顶板、底板、边板以及多跨结构的中板组成的封闭框架,顶板承受上跨路线恒载及活载,底板承受下穿路线活荷载。对线形要求很高的道路在交叉时,多采用斜交框架桥的形式。就目前情况而言,关于斜交桥的计算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无论是理论解析方法,还是数值解析方法,都处于研究阶段。斜交桥计算中的许多关键问题仍然认识模糊,斜交桥设计理论与方法、力学特点不是很明确,有关规范也没有对此做出明确的条文规定,这种现状给斜交框架桥的设计以及计算带来很大的困难。

本文依托某一大跨斜交框架桥,借助大型有限元程序midas/civil采用空间梁格法和平面框架法分别对斜交框架桥进行计算,在对比分析两种模型计算结果的基础上总结斜交框架桥的受力特性,并将计算结果用于指导框架桥的设计配筋。

2 框架桥计算方法的选择

斜交框架桥计算内力时,一般有以下几种分析法:

1)正交框架桥往往采用简化计算的方法,沿桥正向取单位长度的梁段,按平面框架结构建立模型,恒载、活载以及活载引起的土压力都可以简化为分布荷载作用在结构上。

2)当斜交角在0°~15°(接近正交)时,可以按照正交框架来计算。

3)当斜交角大于15°时,按平面框架计算会产生很大的误差,原因是由于空间效应而产生的内力增大。因此有必要建立斜交框架桥的空间计算模型。对于斜交框架桥的空间分析方法,有几种选择:梁格法、空间板分析、空间实体分析。空间板单元和实体单元能够真实模拟结构的实际情况,但输出的是结构若干点的应力,不能直接用于强度计算;梁格法可以直接输出各主梁的内力,便于利用规范进行强度验算,整体精度又能满足设计要求。因此,从桥梁设计应用的角度考虑,梁格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计算大跨斜交框架桥的方法。

3 梁格模型的建立

梁格模型就是人为的将整体式结构划分为代表横向刚度的横梁和代表纵向刚度的纵梁,这种方法成立的前提就是:

1)在承受相同荷载情况下梁格与实际结构具有相同的挠曲;

2)弯、剪、扭等内力应等于该梁格所代表的实际构件部分内力。为了避免重复计入上部结构的自重,框架桥在跨度方向的纵梁单元计入真实自重,在长度方向上的横梁材料容重定义为0。上部填土及铺装简化为均布荷载来模拟;两侧土压力简化为梯形荷载来计算;框架底面简化为弹性连接。本文以一座净跨径为13 m,斜交角度为38°的框架桥为例来进行计算,计算模型如图1所示。

4 计算结果分析

梁格模型及平面框架计算结果如图2,图3所示。

由上述结果看出:

1)内力分布不均匀主要发生在顶板、底板与侧墙连接处,顶板钝角处负弯矩最大,底板锐角处正弯矩最大。

2)梁格模型顶板负弯矩最大值为-1 186 k N·m,底板正弯矩最大值为861 k N·m;平面框架模型顶板负弯矩最大值为-803 k N·m,底板正弯矩最大值为508 k N·m;平面框架模型正负弯矩最大值均小于梁格模型。

5 结语

斜交框架的受力三维空间分析的结果与二维平面分析有较大的差别,随着斜交角度的增大,其弯矩大小和方向与二维分析的结果差别就越大,采用平面框架来分析,已不能反映斜交框架桥的受力行为,必须采用三维空间模型进行分析。梁格法作为一种既有很强操作性又能满足计算精度的方法用于大斜度框架桥分析是切实可行的。

摘要:在对比分析框架桥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梁格法和平面框架法对斜交框架桥进行了计算,通过分析计算结果,总结了斜交框架桥的受力特性,并指出梁格法用于大斜度框架桥分析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斜交框架桥,梁格法,平面框架法

参考文献

[1]卫星,强士中.铁路斜交框架立交桥的空间分析[J].铁道建筑,2004(5):36-37.

[2]周家新.下穿铁路斜交框架桥的空间结构分析[J].铁道建筑,2005(7):22-23.

上一篇:比特分配算法论文下一篇:在线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