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环境的生成(共12篇)
课堂环境的生成 篇1
新课标强调: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 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该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 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生成性课堂强调教学的过程性, 突出教学的个性化结构, 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 是一种开放、动态、多元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如果失去了生成性, 它也就失去了弹性和生命力, 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自然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 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 那么, 应如何在实践中科学有效地构建生成性课堂呢?
一、优化教学设计, 为动态生成性课堂的构建创设自由的空间
教学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 具有预设和生成的双重性, 预设是生成的前提, 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 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统一的。著名教育家叶澜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动态生成, 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疆地展开学习, 而是要求教师有效设计, 并预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可见, 新课程非常注重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
教学过程的预设, 可以从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面的扩大和活动量的增加入手, 为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教师在课堂上应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至少1/3的主动活动时间, 用于思考、讨论、课本剧表演、练习等。在教学组织形式上, 实施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小教师上课、情境表演等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并同原有的讲授式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选择和综合运用这些形式时, 则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可能而定, 无固定模式。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扩大了单位时间内学生主动活动的空间, 释放了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 使他们有机会大胆地表达不同的声音, 说出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 还能引发进一步的思考, 甚至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高见”、“高潮”。这样,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真正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调控者、动态生成的推进者和价值的引导者。
如在讲“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时, 安排学生讨论人的本质为什么不是自私的?同学们对此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时, 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人的本质就是自私的, 只要看一看回家时挤公交车的情景就知道了。”这一回答应该是在教师课堂预设之外的, 但又是从生活中观察得出的结论。如果这时教师用“这是个别现象, 课后再探讨”这样的处理方式一带而过, 就只会使学生们疑窦丛生。为此, 教师巧妙地把它作为课堂生成的起点, 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 你对这些挤车不排队的同学是怎样看的? (2) 假如前面是老人和小孩, 这些同学还会挤吗?为什么?通过讨论, 学生不仅水到渠成地得出了结论: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 而且还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了一次有效的自我教育, 一举两得。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建生成性课堂的关键
每个人都可能见到过物体落地, 但没有人能像牛顿那样提出问题: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呢?正是牛顿的这个问题以及由此发明的牛顿定律, 直接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因此,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创建生成性课堂的关键。
问题意识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可以先从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合理想象做起, 不要轻易去打击、约束他们。当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后, 教师再进一步给予激励、启发、点拨, 促进学生学习, 使他们的心灵处于动态发展之中。
如在“商业银行”一目的讲授之后, 笔者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提问并讨论。一名同学突然站起来说:“老师, 我将来可以开一家银行吗?”话音未落, 教室里就传来了一片笑声, 显然, 同学们都认为这是一个很幼稚的问题, 简直是天方夜谭。面对这种场面, 笔者首先对这名同学敢于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的勇气和态度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然后再设计了四个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商业银行的性质是什么?开办股份有限公司需要哪些条件?你开办的银行应由谁来控股?怎样经营好你的股份制银行?经过积极的思考、分析, 学生明确了只要具备条件, 每个人将来都可以开办银行。在这个过程中, 同学们感受到了个性张扬的魅力, 尽情体验到动态生成的生命课堂的乐趣。
三、善于发现和利用生成性教育资源, 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使生成更加有效
叶澜教授说:“不去认真预设, 那是不负责任;不善实时生成, 那是不够优秀。”在课堂教学中,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经常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生成的亮点。其实, 这些亮点都是学生学习的顿悟, 灵感的萌发, 瞬间的创造, 而这些精彩的亮点稍纵即逝, 这就需要教师凭借自己的教育智慧来处理课堂即时生成的信息。
首先, 教师要细心观察, 善于应变, 及时捕捉, 把握课堂生成的契机, 对课堂上随机生成的即时信息要做出迅速反应, 鉴别出生成信息的价值,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提炼出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达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有效价值信息, 使之及时转化为新的课程资源。如果生成的信息资源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 可以加快目标达成的步伐, 那么, 教师就要当机立断, 加以利用, 甚至改变预设的教学思路;相反, 如果没有价值, 或者与“目标”无关, 则应坚决放弃, 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其次, 教师要敏锐洞察课堂的学情, 把握新知的切入点和生成点, 驾驭好整个课堂。问题的呈现要灵活多样, 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与讨论时间, 调节好教学的节奏, 控制好生成的空间, 在情境中提问, 在舒缓中思考, 在关键处激活, 在灵动处生成, 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生成让课堂教学变得更精彩。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上课并不像把预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 问题的全部实质在于, 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布, 而是有血有肉的、有着敏感而娇弱心灵和精神的儿童。”在教学中, 当学生标新立异, 提出一些教师未曾料及的问题或看法时, 教师就应当给予积极的支持与鼓励。即便学生的标新立异打乱了教师原来的授课计划, 也应当如同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 “真正的教学技巧和艺术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 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 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只有这样, 才会使预设脱去僵硬的外衣而显露生机, 才会使教学既胸有成竹又不乏灵活机智的创造, 才会使课堂演绎得更精彩。
课堂环境的生成 篇2
对坪小学
杨富华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如何促使课堂教学有效生成?本文从有效生成的起点、触发点、中心点、延续点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有效生成 预设 关注 驾御 练习
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但在实践中,不少教师却机械的解读了“生成”。信口开河,任意生成。非数学的“节外生枝”,无谓争辩,挤占了学生有效的学习时间,课堂表面的热闹却掩盖不了实质的苍白。我们关注“生成性”,不能仅停留在捕捉到教学实践中即时生成的生动情境,充满童趣的问题,孩子反馈的信息。要进行价值引导,那么数学课堂,如何有效生成呢?
一、精心预设,是有效生成的起点
教学是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那是否意味着不要预设,或者淡化预设?课程专家指出:新课程改革应该把握平衡,在平衡中才能使改革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不是对预设要求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而预设就是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诸因素做分析和策划,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探究并获得发展的一种操作预案。新课程呼唤生成,更关注精心的预设。
1、目标预设从凝固型到渗透型
2、课堂教学是个准备-实施-目标达成的过程,虽然我们在每一次的教学中都会思考: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却很少关注目标的落实。教学设计中,目标虽然能完整地记录三维目标的整合,可在详细的设计中却没有紧密结合起来。教学目标成了一种摆设!因此设立过程性目标,将目标渗透到每一环节中,显得很有必要。预设时要考虑怎样在过程中,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当学生够不着目标时,要考虑过程的再展开。预设的目标并不是不可调整的唯一行为方向、也不是行为检测的唯一标准。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目标需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随着课堂的推进,教学就要合理地删补、升降预设目标,从而即时生成目标。
2.环节的设计从单线型到多线型
这就要求教师在写教案时,要突破对课堂框架进行程序设定-这节课什么时候进行什么环节,这环节到下环节应如何度过等传统备课模式,进行假设性备课,着力对课堂可能发生的情况从多方面进行估计,并设计出多角度、多层次的策略库,以备在课堂中能迅速调用,包括:如何指导学生学?什么情景下适宜采用自主探索?什么情景下适宜教师讲解?同一个问题,如果学生的反馈信息太容易,那该如何调整?如果学生反映太难,有怎样调整?这个问题准备让学生单独回答还是集体回答?答对了应该怎样回应?错了,会是什么原因,又如何纠正?
3.教学时空预设从紧凑型到留白型
叶澜曾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使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 然而我们的在备课时往往把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束缚在周密详尽的一个又一个教学环节中,课堂仿佛成了一条高速运行的“流水线”。如果课前设定过多,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也许就越小。因而我以为教学的预设要通过“删繁就简”学习素材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空间。如在教学“容积和容积单位”我预设理解容积含义时就设置了这三个小环节:①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容积 ②举例中感知物体中,有些是容器,有些不是。③描述身边物体容积。这样的课堂设置,充分削减了许多琐碎的提问,扩大了学生领悟、交流的空间。由于没有纷繁的头绪,没有生硬的环节,给师生活动留有很大空间。
二、重点关注,是有效生成的触发点
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因此,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教师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即时纳入于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样,我们的教学必将在动态生成中踏上充满激情的行程。
课堂环境的生成 篇3
一、激活期待视野,奠定生成基础
阅读教学中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首先就要激活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凡是生活经验较为丰富的学生,阅读到相关的文本时,对文本的形象把握比其他学生更为准确,描绘得更为鲜明细致,更易入境,更易动情。其次,要激活学生的阅读审美经验,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不同,阅读的效果也不相同。再次,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认知水平。因为认知水平的发展为阅读提供认知前提,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同。在学习《月光曲》这一课时,我请学生在预习时查找关于贝多芬的有关的资料,了解贝多芬音乐创作的经历。在课堂上请用一两句话介绍贝多芬,学生有的介绍他的生平,有的介绍他的音乐作品,有的介绍了别人对他的评价,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又在交流中拓宽的学生的阅读视野,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们在学习课文时更能理解贝多芬的创作的动机,真切地感受到贝多芬——这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的形象。从某种程度上看,学生的“期待视野”可以看成是学生阅读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把握学生的“期待视野”,提高阅读效果。在教学课文之前,我们要鼓励学生充分的阅读和文本有关的资料,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和阅读体验,开拓学生的期待视野,在教学中加以融会贯通,为课堂的生成奠定基础。
二、联系生活,智慧生成
课堂与课外是相联系的,但课堂的空间与时间又都是有限的,如何发挥有限的时空来连接学生经历过的无限的生活空间昵?笔者想起了曾听过的《忆江南》一个教学片段独具特色。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结合课后的注释、查找到的资料,学生们自己已经能很好地理解词的意思,背诵后抓住生成点展开:“孩子们,你们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古诗词能独立理解得这么好,那我们也来当一回小词人吧,模仿白居易的词作,填写一首属于你自己的《忆江南》,好吗?”话音刚落同学们就跃跃欲试,用他们的智慧歌颂家乡的美丽风光。这样以生活化的感性表象取代抽象的说教,以生活中相类似的境况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联想、调出生活积累,生成一种源于生活又不同于生活的原貌,甚至高于生活的情感,促成了课内外的联系。
三、在师—生、生—生的对话中“生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跨越时空的对话应当放飞心情,感悟生命的历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关于文本的对话应当是平等、互动的过程。“对话”与我们过去教学中常用的“谈话法”有质的区别:“谈话法”实际上是教师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只是用“谈话”的方式把学生往既定的答案上引,而“对话”则是对话者之间信息的沟通、情感的交融、思想的碰撞。按照建构主义哲学的观点,“对话”应当是一种“消解”——既消解教师在课堂里的中心地位,也消解好学生在课堂中的“话语霸权”,话题也是随着对话者的关注点而转移的。在这样的“对话”中,教师和学生都会有新的思想和语言生成。在课堂“对话”中,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发现他们思想和语言的闪光点。孩子虽然幼小,却常常有让老师心灵震颤的时候。一年级教学《两个鸟蛋》时,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这个小朋友拿了两个鸟蛋玩得那么开心,你想对他说什么?”老师设计的意图只是要求学生像课文写的那样,提醒他鸟妈妈一定在焦急不安了。没想到有位小朋友说:“他要是把蛋打破了,两只小鸟就死了。这是两个小生命。”教师没有料到一年级的小学生也能从生命的高度看待玩鸟蛋事,心头一热,马上说:“我们都爱惜自己的生命。我们也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惜小鸟。”我们看到,正是这种平等的对话使“教学相长”。
四、在创造中“生成”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课堂教学如果能向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无疑是很好的“生长点”。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儿童具有创造的天性,假如老师为学生搭建一个舞台,他们的创造潜能可以极大地得到发挥。课堂教学中大量的事实表明,我们往往对学生的创造潜能估计过低。而我们的种种不放心和不放手,最终将导致学生思想翅膀的退化而永远不能高飞,那将是中国教育的悲哀,也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各种版本的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都相当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少课文给学生留下了创造的空间。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是一种以师生生命为载体的动态性资源,是一种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依据的教学新情景。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拥抱文本,超越文本,返归自我,超越自我。在感性和理性的交融中,有效生成不断唤起形象,撞击思维,催发情感。在这样的课堂里,知识在建构中迁移,能力在迁移中发展,人格在发展中完善。这样的课堂需要教师潜心涵泳,真情演绎,随机导拨,富有灵性的召唤。
基于风环境的建筑形态生成策略 篇4
城市化进程导致各大城市出现大面积的高密度城区,导致了严重的城市气候恶化,热岛效应加剧、雾霾频发。恶劣的气候问题迫使建筑师对于建筑形态与城市气候间的关系进行思考,提出一种可持续的设计方法优化城市气候问题。诚然,建筑作为区域内大体量元素与区域气候尤其是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已有诸多学者在基于风环境的建筑形态生成方面探索,并对多种设计方法进行实践。不同体量的建筑形态设计对于从城市到建筑不同尺度内的风环境有诸多裨益。基于风环境的形态设计可以缓解城市气候问题、减少建筑能耗、优化建筑内小气候等,是设计师应该注意的设计方法。
二、建筑形态生成策略
基于风环境的建筑形态设计有多种类型,根据不同效果将其大致分为以下四种。
2.1群体布局
对建筑群体形态进行推敲也可改善建筑周边风环境,从而创造舒适的活动区域。如下案例是一个位于泰国春武里府的高尔夫活动中心设计(图1),正体现了这一思路。设计师是Achitectkidd建筑师事务所的Jariyawadee Lekawatana等人,曾获2014年亚洲可持续建筑大赛(Holcim Awards)奖项。设计师为了在良好的环境中为使用者创建一个舒适的风环境,力图通过建筑群体的形态塑造,将通风引入到建筑周边和每一个室内空间。他们首先根据使用者的流线与场地高差确定了基本体量。随后,设计者对基础体量进行了CFD模拟,调整了建筑的组合形式,确保场地的良好通风与一定面积的背风活动区域。最后,进行体量细节的调整并且进行精度更高的模拟,通过逐次调整,得到了主体建筑旁一定面积的舒适区与微风区(图2~图4)。
2.2建筑单体
2.2.1文丘里效应
文丘里效应指的是当风穿过狭窄空间时会流速加快的现象。巴林世界贸易中心(图1)是一栋利用风能自行发电的建筑,利用文丘里效应和麦纳麦当地优厚的风力资源形成了特有的建筑形态。建筑的基础体量为两栋弧线形高层建筑和其间的三架风力发电涡轮。为保证良好的通风效果,塔楼设计为坡面流线型的三角大楼,建筑上窄下宽。风帆一样的楼体使得高层之间的狭小空间产生文丘里效应,海风对流,加快风速(图3~图4)。气流通过挤压之后,风速可以提高20%。坡面流线型楼体具有捕风效果,遇到45度斜角吹来的风,气流与楼体相撞,路线变成S型,灌入双塔之间。基于高效利用风能的体量设计使得3台发电风车接受强大且均匀的风力,这3台发电风车每年约能提供1200兆瓦时(120万度)的电力,大约相当于300个家庭的用电量。风力涡轮预计能够支持大厦所需用电的11%-15%。
2.2.2基于CFD模拟的优化策略
加拿大学者Stephanie Fleming将CFD模拟软件与FEA(Finite Element Analysis)软件结合演算场地风环境从而推导建筑的生成。根据这一思路进行了一座体育建筑的设计,其体量生成逻辑如下(图5):(1)项目的基础体量为两个立方体,形成了大面积的底风速区,并且体量之间形成一条通风廊道。(2)将两个体量调整为相同大小,廊道的通风能力得到增强,但是长度变短。(3)将两个体量间的距离增大,使得通风廊道效果增强,背风区产生端流风。(4)将形态弯曲,背风区产生了平稳的风场,通风廊道通风效果减弱但仍满足舒适的风环境要求。(5)拉出迎风向的建筑体量创造迎风向的舒适区域。模拟结果显示舒适区域面积略小,另一体量的背风区面积过大。(6)设计透风的格栅式墙并且改变局部体块使建筑周边的风环境更加舒适。(7)考虑到北风,在北侧增加片墙来创造更多舒适区域。(8)顺风向的体量旋转为迎风向,将原先的顺风通风廊道调整为侧向的高速通风廊道。(9)北侧增加片墙降低西南风对于场地风环境的负面影响。随后根据模拟结果安置功能,完善细节设计。
2.2.3建筑退台和开口
殊舍事务所的深圳阿里巴巴公司设计(图6~图7)根据场地风环境推导出建筑形态,使建筑完美地融于场地风环境中。建筑形态的生成主要基于场地风环境的3点特征。首先,深圳主要盛行偏东风,东北到东南风占风向频率的51.7%,平均风速在2.0-3.0m/s,此外西南风占风向频率的5.4%,平均风速3.1m/s。建筑的平面形体依照深圳当地常年盛行风向偏转角度,设计成向东北、东南微张的喇叭状开口,这样可以有效地导入自然风,使建筑可以自在的呼吸。其次,在没有强天气控制时,受海陆分布影响,深圳地区风的日变化主要表现为海陆风效应,尤其以夏季最强。随着海陆温差昼夜不断改变,白天出现海风,风向主要为东到东南风或西南风,夜间出现的陆风,风向主要为东到东北风。最后,在深圳,出现风速大于17m/s(8级风)的大风日数全年平均为4天左右,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夏、秋季出现的大风主要为热带气旋影响下的大风,多伴有较强降水,沿海风力更强。时常受台风影响。针对台风影响,通过在建筑上开洞形成导风口,在台风来临时通过洞口疏导强风,可以有效缓解台风风力对建筑的不利影响。
2.3通风塔
人类早年就有利用通风塔来加强和改善建筑室内风环境的实例,例如印度次大陆地区及阿拉伯半岛所拥有的独特的“捕风塔”建筑(图8),这种建筑形式主要是利用室内外空气的热压差作为自然风流动的动力。利用风能的循环,捕风塔建筑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空调系统,起到了很好地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的作用。在现代,通过设计建筑形态来促进室内通风的案例更是不胜枚举。台湾东海大学的萧春硕等进行了可持续建筑的设计研究,力图使建筑本身适应气候的变化。该研究根据空气流动绘制的参数,生成了一个矢量场的时区,将时区做为一组生成曲线的基础。随后,用这一生成曲线来指导建筑表皮的设计,使表皮形态适应风环境的变化(图9)。最终研究采取了可随风场变化的曲线为建筑表皮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表皮的运算揭示了双层表皮和通风廊道的特点。风洞实验显示外表皮温度高于内表皮,表皮的不同温差使表皮间产生气流,从而创造较为舒适的室内环境。
2.4参数化表皮
当今建筑界已有众多学者将参数化设计与绿色建筑设计相结合,进行基于风环境的建筑表皮设计。MAD事务所的中钢国际大厦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图10)。建筑体量为两栋方正的塔楼,建筑面临主导风直吹的问题,对建筑能耗及舒适度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设计师对建筑表面的风压进行CFD模拟,将分压分为5个梯度,并且将立面开窗尺寸的大小也分为5种(图11)。而后将不同风压梯度的立面部分与立面开窗尺寸一一对应,风压越大的部分对应面积越小的开窗设计。这种基于立面风压的参数化设计形成了独特韵律的表皮,并且优化的建筑风环境,减少了能耗。
哈尔滨E-14地块的设计亦是一个利用风环境进行立面设计的案例(图12)。该塔楼形态的设计和组合保证了塔楼周边较小的风压和较低的风速,避免了冬季主导风直吹。此外利用基于风环境的参数化表皮设计方法降低了风对建筑室内舒适度的影响。首先,设计师对最终的塔楼布局方案进行全方位的风环境模拟和分析,得到了冬季整个建筑表面和周边环境的风环境情况。随后将风环境分析结果生成图像导入Grasshopper来控制建筑立面的表皮变化,风速高处,立面格栅设计较宽,反之亦然(图13)。最后,再将生成的平面格栅包裹到塔楼对应位置,完成了整个立面的格栅设计。整个格栅系统与冬季建筑表面风压正相关,风压大出立面厚实,风压小处立面轻盈,实现了建筑形态设计对风环境的优化。
三、结论
在我国,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必然产生更多的高密度城区。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大量的能耗与高密度城市带来的气候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合理的建筑形态可以有效缓和区域内的气候问题,并减少建筑本身能耗,符合可持续的设计原则,是一项值得推广的设计思路。由于风环境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既受背景气候也受建筑周边环境的影响,凭经验或风玫瑰等传统方法难以精确判断它对建筑的影响,因此利用CFD工具软件对城市建成环境中的风环境进行量化分析,再利用可视化软件形象表达供建筑师形态生成时的参考,甚至是直接利用各种参数化工具对风环境数据加工并形成形态生成的策略,已经成为当前建筑形态与风环境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摘要:充分考虑场地物理环境特征是建筑适应气候、节约资源和能源的重要前提。研究旨在总结各基于风环境生成建筑形态的设计策略类型。通过分析世界范围内各类经典建筑形态设计案例,发现形态生成策略可分为群体布局、建筑单体、通风塔、参数化表皮设计四种基于风环境的建筑形态生成策略;基于CFD模拟可为设计师提供准确理解复杂风环境的科学方法;利用CFD模拟可视化结果和数据进行优化和生成已成为重要的形态生成逻辑。本研究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利用环境参数进行形态创作设计的参考。
关键词:风环境,建筑形态,数值模拟,可持续设计
参考文献
[1]郭飞,祝陪生,段栋文,王时原,张鹤子.高密度城市气候评估方法与应用[J].西部人居环境的.2016,30(116):19-23.
[2]Architectkidd.golf club.[EB/OL].http://www.architectkidd.com/index.php/2010/08/wind-generated-architecture/00-model-golf-architectkidd,2016-06-20
[3]徐艳文.风能建筑的杰作——巴林世贸中心[J].太阳能.2012,17:50-51.
[4]Stephanie Fleming,Buildings and wind[D].the university of waterloo.
[5]北京殊舍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深圳阿里巴巴大厦[EB/OL].http://www.2hcad.com/projects/public_p9.html,2016-06-20
[6]Hsiao Chunshuo,Liou Shuennren.Generating Architectural Envelope through Mathematica[C].GA2008 11th Generative Art Conference.2008,349-254.
[7]mad.Sinosteel International Plaza[EB/OL].http://www.i-mad.com/work/sinosteel-international-plaza/?cid=4,2016-06-20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定稿) 篇5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问道
■本期对话嘉宾
■陈 茵
上海市徐汇区龙华小学副校长 ■陈华忠 福建省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副校长 ■齐刚山 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教研室教研员
■徐振升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第二中学教科室主任 ■刘春丽
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第一中学教师 ■代安荣 重庆市铜梁县大庙中学教师 ■对话主持:郭瑞 发现高效课堂密码(4)
关于预设与生成,有一个有趣的比喻:预设与生成是课堂上的两张网,学生正像渴求食物的 “鱼”,老师可用预设的网先逮“大鱼”,再用生成的网捕逮住“小鱼”。对于一些不往两张网里钻的“鱼”,老师要善于观察、呵护、引导、点拨,从而催生新的精彩生成。本期“问道”,锁定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技巧和非预设性生成等问题展开多元时话,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概念解读: 预设是有目的的计划,生成是现时的生发课堂教学的生成,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教学发展过程,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多元的新型教学形式。郭瑞:如何理解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
齐刚:预设是指教学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生成是指课堂教学的生长和建构,是指在师生和生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中,现时生发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预设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陈茵:课堂教学的传统思维模式强调预设,而新课程的理念则倡导生成。所谓课堂教学的预设,显然是不言而喻了。课堂教学的生成,强调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需求作出价值判断,调整预设的教学活动,以适应和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课堂教学的生成,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教学发展过程,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多元的新型教学形式。
◎关系解析: 预设生成是对立统一体预设与生成也有其对立的一面:两者体现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不一样,追求的教学目标不一样。郭瑞: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陈茵: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课堂教学不能没有预设,但课堂教学也需要有生成,以持续显现不断发展的生命活力。课堂教学的预设,其特点在于目的性强,教师对教学设计和运作的过程比较熟悉和易于掌握,课堂教学目标较易落实,能够保证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基本发展。课堂教学的生成,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学得更生动、更有效。如能将两者有机结合,在教学预设时,深思熟虑,课堂中抓住机会展开生成时,深入浅出,那样的课堂教学必然是生动活泼、师生互惠了。
陈华忠:预设与生成具有统一的一面,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两者具有互补性。但是,预设与生成也有其对立的一面:两者体现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不一样,追求的教学目标不一样。预设重视的是显性的、结果性的、标准性的目标,生成则关注隐性的、过程性的、个性化的目标。预设过度必然导致对生成的忽视,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生成过多也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实。从实践层面上,不少有价值的生成是对预设的背离、反叛、否定,还有一些则是随机偶发的神来之笔,生成和预设无论从内容、性质还是从时间、空间讲都具有反向性。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特别强调,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
◎做法解答: 实现预设生成的动态平衡预设与生成互为补充,但它们之间却没有一个绝对的比例关系。我们不能说,预设80%、生成20%就是好课,预设60%、生成40%就不是好课,不能绝对化。
郭瑞:教师总是在努力追寻着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动态平衡,以实现重视学习的效率的同时注重学生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那么教师如何把握两者的平衡度呢?
徐振升:预设与生成互为补充,但它们之间却没有一个绝对的比例关系。我们不能说,预设 80%、生成20%就是好课,预设60%、生成40%就不是好课,不能绝对化。课堂上能不能生成,生成什么样,有时不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教师是可以判断的,教师要能够迅速判断学生生成的内容是“奇思妙想”还是“胡思乱想”,是“钻牛角尖”还是“穷根究底”。对“奇思妙想”,教师要善于进行“点石成金”“拨云见日”式的引导;对于“胡思乱想”,教师要善于“拨乱反正”,要让学生“头撞南墙”及时回头,这都需要教师的判断力。
陈华忠: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应该把握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动态平衡。首先,课前精心预设应留有生成空间,要追求开放化和集约化。从教学的全局来看,预设只能是一个教学的准备,真正的有效教学是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给生成留足空间,促进课堂有效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平衡。其次,课中及时调控生成空间。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难免会发生诸多意外,一旦出现“不速之客”,教师要灵活应对,及时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有时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资源”,也许会成为我们课堂中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代安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因此,生成是随意的,是在刻意预设中的随意生成。教师只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预设环节围绕教学目标、任务,围绕自己知识和视野的范围、围绕学生兴趣、需要和认知起点即可。能否生成,还得看学生的素质、课堂情境,以及教师的素质和上课的状态等因素。备课关注教师“教”,预设基于学生“学” 教学预设与传统的备课有质的区别,要关注教和学的平衡发展,关注学生的学,而不是仅仅 立足于教师的教。
郭瑞: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教学这项有计划、有目标的活动,预设就成了基本要求。预设与备课有什么区别?教师在课前应该预设些什么呢?
齐刚:教学预设与传统的备课有质的区别,预设要关注教和学的平衡发展,关注学生的学,而不是仅仅立足于教师的教。预设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学生状态、教师心理状态的预设,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教材、教案为中心。
陈华忠:我赞同齐刚老师的观点。过去,我们备课过多考虑教师是怎么教的,备教师的过渡语言、课堂提问、启发引导以及练习设计等。而实施新课程,预设关键在于考虑学生的学习和需要,确定“以学定教”的原则,教师要把工夫花在钻研教材二次开发、了解学生、设计课堂环节上。因而,教师在预设时,只需预设各环节的安排、活动的组织等大体轮廓,它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留下足够空间,这样才能有效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徐振升:我说一下教师对课程标准的预设问题。教师要判断所学内容这个“部分”对教材这个“整体”的价值。然后是研究教材。教材的重点在哪里?难点在哪里?重点和难点有时是统一的,有时又不是。难点不是重点的要“点到为止”,难点是重点的要“刨根问底”。重点、难点确定之后,才可以据以设计问题,决定答案,这都是预设的内容。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调查研究,不仅要明白学生整体情况,更要明白个体学习差异。对学生感觉难、同时又是重点的问题要充分设计、层层递进、彻底解决;对学生感觉不难的重点问题,教师要灵活处理,减少题目,减少讨论解决的时间。抓住生成点,让思维走向开放教师要对学生的“求异”、“钻牛角尖”甚至是“刁难”小心呵护。正是学生这种可贵的“求异”,才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郭瑞:课堂教学有一些生成的节点。把握这些节点,生成可能更精彩。如何把握这些生成点呢?
陈茵:教师要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深入思考并切实把握课堂教学的生成点。课堂教学的生成,往往是在学生的学习需求中生成,在师生的互动对话中生成,在情境显现和生活实践中生成,在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中生成,在合作探究和拓展活动中生成,在学习反思创造思维中生成。
刘春丽:具体说,我认为生成主要在六点。第一,质疑点。学生对教材观点提出质疑。第二,闪光点。学生在互动中出现的思维亮点,如独特见解、求异思维、创新精神等。第三,失误点。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的知识性错误、思维误区或认识上的偏差。第四,争论点。学生在讨论中针锋相对,对同一问题出现两种或多种彼此不相融的观点。第五,燃烧点。师生在某一情境中实现了情感的共鸣、沟通、升华。第六,意外点。课堂中出现偶发事件,如学生违纪行为。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生成点,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开放。
陈华忠:我补充一点,当学生的表情出现细微变化时,很可能他内心正涌动着不同或新奇的想法。教师应当巧妙地挖掘出来,哪怕学生说出来的想法是错误的。教师要对学生的“求异”、“钻牛角尖”甚至是“刁难”小心呵护。正是学生这种可贵的“求异”,才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善于捕捉非预设性生成资源所谓“预设性生成”,教师还是在扮演着“如来佛”的角色,学生们还是“孙猴子”,怎么跳还是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成,充其量是教师在“导”,学生在“演”。
郭瑞:很多时候学生不满足学习目标而自主探究,达到了非预设性生成的效果,是否可以说这是预设性生成的最高境界?
徐振升:所谓预设性生成,教师还是在扮演着“如来佛”的角色,学生们还是“孙猴子”,怎么跳还是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成,充其量是教师在“导”。学生在“演”。非预设性生成,则是真正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生不仅是在问题的解答上有生成,而且能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齐刚:非预设性生成能够为我所用,达成目标,能够进一步产生更有价值的问题才是最高境界。非预设性生成是教师可遇不可求的,但是能够捕捉和驾驭。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好非预设性生成,会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教师要捕捉非预设性生成必须要注意倾听,随机应变,顺应学情;借机施教,深化生成。
预约生成课堂的精彩 篇6
打造生成性的德育课堂,并不表示可以摈弃“预设”。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教师缺乏对教材内容的精心解读,只是一味强调“生成”,结果只能造成脚踏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和生成不是水火不容,而应该是水乳相融、和谐共生。只有在课前进行精心、科学的预设,才能在德育课堂中生成教学的精彩。
一、教学内容的预设——由“定而不变”向“定中有变”转变
德育教材是师生进行德育教学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不是不可更改的静态文本,更不是9币生德育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因此,作为老师,要学会用好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教师在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从原来的“定而不变”向“定中有变”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教材、重组教材、超越教材:可能是数量上的适度增删,可能是目标上的适度升降,可能是范围上的适度伸缩。比如,在《假期安全真重要》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根据学校地处和合镇人民路东西都有十字路口的实际情况,将“如伺安全地上学、放学”这一书本上没有的、但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引入了教学。于是,为生成课堂的精彩、谋求德育的实效,起到了必要的保驾护航的引领作用。
二、教学流程的预设——由“静态、速成”向“动态、渐进”转变
学生在德育课堂中的学习过程,是获得道德知识、陶冶道德情感、丰富道德体验、培养道德习惯、习得道德行为的过程。这一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不能按部就班。因此,教学流程的预设,就应让学生置身于动态、渐进的过程中:当目标难以达成时,要考虑进程的再展开;当目标有所偏离时,要考虑进程的再调整。例如,在对《神奇的电话》一课进行教学预设时,我设计了如下“动态、渐进”的教学流程。流程一:说一说——我了解的特殊电话号码;流程二:举一举——我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使用时特殊电话号码例子;流程三:议一议——生活中使用特殊电话号码的注意点。这样,就为课堂生成预留了弹性的空间,教师完全可以在渐进性的教学过程中,在预设的教学流程中,根据学生的学情,演绎精彩的生成性教学。
三、问题情境的预设——由“机械、琐碎”向“主题探究”转变
传统的、常规的教学预案,总是提出一个又一个细小、琐碎的问题,将教学过程分解得支离破碎,将每个教学环节安排得井井有条。课堂教学的过程,也就成了师生围绕诸多问题进行“我问你答”的机械的过程。打造生成性的德育课堂,就必须抛弃这些机械、琐碎的道德问答,把教材内容作为整体,根据课时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一个或几个能统领整个德育内容的探究主题,并将课时教学的主要精力聚焦在探究主题上。这样的德育课堂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成就师生间道德认知和交流。例如《学会合作》一课的教学,就可紧紧围绕“遇到困难,人们是怎样处理的”、“如果不这样做,结果会怎样”、“你有过这样的行为吗”等两三个核心道德话题便可。这样,就能保证学生在探究主题的指引下,在课堂中充分思考,自由交流,生成精彩。
四、教学方法的预设——由“单边、单向”向“多边互动”转变
生成性德育课堂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课堂的进程在平等对话中渐进生成的过程:师本对话——教师对文本的深刻解读;生本对话——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师生对话——在对话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产生情感的交流;生生对话——在对话中实现智慧的共享,产生认识的提升。因此,教学预设应改变传统的“师问生答”的单边、单向的对话方式设计,给多边、互动的对话搭建好平台。如在进行《遵守交通法》一课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应预见到关于骑车带人的现象,不同学生会产生异议。教师就可充分利用这一教学内容,设计“想一想”f学生自我思考)、“议一议”(小组合作探究)、“辩一辩”(全班主题辩论)这一系列“多变互动”的环节,预约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学的精彩。
课堂环境的生成 篇7
任何艺术形式的起源与发展都离不开它所依存的文化背景和自然背景, 因为艺术活动的主体是人的活动, 人的活动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背景和自然背景。“特定的地理、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下来并进而发展生产的先决条件, 也是产生和形成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文化面貌的重要基础”可见, 一种艺术文化的生成与其所依存的自然环境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音乐文化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音乐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把对音乐的研究放在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研究和探讨。我国民族音乐学者董维松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研究地方戏曲音乐要结合地方的文化背景进行研究。“戏曲音乐有两个文化背景, 或者叫两个文化环境, 一个是艺术环境, 一个是文化环境。戏曲是综合艺术, 戏曲舞台上的唱念做打, 包括脸谱、服装等是它的艺术环境。整个戏曲艺术又是在中国这个大的文化环境中, 或者是在一个地区的文化背景中 (根据杨红的观点) ……”。董维松对戏曲艺术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无疑对笔者研究地方曲艺艺术是一种有益的借鉴, 那么, 安阳大鼓京腔生成的文化背景与自然背景是怎样的呢?
安阳位于今河南省的最北部, 与河北省南部的临漳、磁县连壤。地处太行山东麓与华北大平原的交接地带, 西部为山冈丘陵, 东部为漳、洹河冲积扇。地势平坦, 气温适中, 水分充足, 土壤肥沃, 宜于家牧。安阳市洹河南岸的后岗遗址是一种十分典型的文化, 它是以代表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和青铜时代商文化的“三叠层”而著称。早在旧石器时代, 安阳就成了我们祖先辛勤劳作、繁衍生息的好地方。在安阳县的小南海, 发现了两万五千年前的原始人洞穴遗址, 出土石器七千多件, 还有动物骨骼化石和灰烬等。这是中原地区发现的第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郭沫若称之为“小南海文化”。经碳十四测定, 小南海洞穴的文化遗存, 上层距今约1.3万年, 下层距今约2-2.5万年, 其历史年代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相近。小南海原始人洞穴遗址, 是河南省境内发现的第一处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也是解放以后在华北地区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这一重大发现, 填补了河南考古研究中由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缺环, 对于研究人类发展史、古生物发展史、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发展、黄河以北地区的地质变化和水文气候等, 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安阳历史悠久, 据史料记载, 商王盘庚十四年 (约公元前十四世纪) 迁都于“殷”, 今安阳市小屯, 安阳被称为“中国第一古都”。安阳是《周易》文化的滥觞之地, 《周易》为儒家的“六经”之一, 又被称为《易经》, 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安阳是七朝古都, 成为历史上诸多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生活在这里的安阳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自殷商以来, 安阳就开始有了曲艺活动。民国八年, 安阳市的内黄县 (位于安阳市东50多公里处) 县城西后街一农民挖出一具商代铜制鬼脸表演面具。1982年3月, 安阳市的林县城郊李家池村发现宋代壁画《宴饮图》, 见下图:
由此《宴饮图》可以看出, 图中右侧为一男一女两主人, 坐于桌子后, 旁边有童男、童女侍者立于左右, 墓主人均目视左方。左方有一朱红饰方形框, 好似屏风。屏风前站立两位女子, 右边的一位头戴白相公巾, 上著翻领黑衣衫, 下系黄色长裙, 面向右侧, 双手捧笙, 用口吹奏。左边一人身着红圆领长衫, 腰间束带, 张口演唱。由此可见, 林县早在北宋时期就有了民间曲艺的表演形式了。
安阳地区的民间曲艺演出的历史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1990年安阳县水冶镇蒋村出土的金代墓舞台模型也是一个有力的佐证。见下图:
由此图可以看到, 其中一人手托类似小鼓的乐器, 五个石雕的戏俑在舞台模型上面部表情各异, 对称排列做表演状, 可见安阳早在金代民间音乐活动就在舞台上表演了。目前, 在安阳所属的区县农村中仍保留着许多供演出的戏台, 这些戏台大部分是砖石结构, 是固定的演出场所。下图是笔者在安阳县的曲沟乡石门村拍摄的乡村戏台:
据《安阳县县志》, 记载, 安阳县目前有十九个乡镇, 523个自然村, 目前保留戏台172座, 这些戏台选址大部分和各个村的土地庙、龙王庙、观音庙、关公庙等相邻, 有的神庙本身也用做表演戏曲的舞台。文革期间, 戏楼和戏台作为封建的对象给破坏了许多, 文革之前安阳县保留戏台317座。改革开放之后, 一些乡村又重新搭建了固定的戏台, 每逢农闲和庙会日, 很多民间戏班和说唱艺人都在戏台上表演。笔者走访了曲沟乡石门村的一些村民, 据他们介绍, 他们村的戏楼已经有好几辈的历史了, 以前曾是龙王庙的庙址, 当地属于丘陵干旱地区, 每年都有给龙王唱大戏的祭祀活动, 祈求龙王护佑村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1973年曾被红卫兵拆除了, 1980年由村民集资在原址上重修了戏楼, 逢年过节和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庙会, 村里都要请说唱艺人和戏班来演出。特别是二月二庙会, 本村村民和附近的村民都要捐资请说书唱戏的民间艺人在戏楼上表演, 根据每年的捐资情况决定请说书人还是请戏班演出, 戏班由于人多, 开销比较大, 一般情况下都是唱三天, 而请说书人开销比较小, 往往在村里表演十天半个月的。据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讲, 当年为了迎接知识青年到他们村里落户, 村里请了林县大鼓京腔艺人到村戏楼演唱, 连续演唱了二十多天。村里人给老人祝寿也有请大鼓京腔演唱的。现在, 农闲时节、春节以及二月二龙王庙会还使用本戏楼表演, 村民有什么集体活动也使用本戏楼, 如村民委员选举、县农科所进行科普宣传、“文化三下乡”活动、当地企业产品促销等。
曲艺艺术植根于民间, 深受广大劳动人民喜爱。特别是说唱艺术, 表演人员少, 活动方便, 便于走街串巷演出, 因此, 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到了清代, 安阳地区的曲艺活动日渐发展完善, 出现了鼓儿词、大鼓京腔、莺歌柳、道情、腿板书等, 后来的河南坠子在安阳迅速发展, 出现了众多的民间艺人。众多的曲艺艺术相互影响、互为吸收, 安阳的地方曲艺流派众多, 异彩纷呈。正是由于安阳地区深厚的文化积淀, 才使得大鼓京腔这一独具安阳地方特色的说唱音乐得以在安阳民众的社会生活中流传, 并深受人们的喜爱。
地理和自然环境影响着不同地区艺术的风格特色和流派。明人王骥德在论及南北曲时曾指出:“北主劲切雄丽, 南主清切柔远, 北字多而调促, 促出见筋;南字少而调缓, 缓出见眼。”苗晶和乔建中也曾提出民间音乐按照地理环境划分色彩区的音乐学理论。“按照种族、地理、文化背景或体裁、风格等, 把大致全世界、小至一个民族的聚居区的音乐文化分成若干区域, 是比较音乐学研究当中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由此可见, 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和制约了该地区的乡土音乐文化的滋生与发展, 因此, 研究安阳大鼓京腔的生存现状, 必须对其所依存的地理自然环境予于观照。
安阳位于河南省的最北部, 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处, 京广铁路贯穿南北, 交通十分便利。安阳西依太行山, 东接华北平原, 发源于太行山东麓的洹河和漳河是安阳的主要水系, 同时还有发源于太行山南麓的淇河和卫河。在地理位置上, 安阳在东经113°37′至114°58′、北纬35°12′和36°22′之间, 面积7354.11平方公里。安阳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日照充足, 雨量集中, 气候宜人。全年平均气温13.6℃, 年平均气压1001.5毫巴。全年降雨量为606.1毫米。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往往是形成开放社会经济环境的物质基础, 而开放的社会经济环境又反作用于自然地理条件使之在自然环境的开发和利用方面速度加快, 手段也更加多样, 这两者都同时影响和作用于此环境中的音乐事象, 使之具有变化迅速的特点或者不断推动、加快某些音乐事象的发展和演变。独特的气候环境也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 加之安阳西部山区、丘陵与东部平原与安阳的四大河流共同作用, 直接影响了安阳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同地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该地区民间曲艺的形成和风格。
世界上古老文化的发祥地全部与江河水系有关, 安阳地区的四大河流对安阳的文化影响也是深远的。由于四通八达的水系, 使得安阳的地方曲艺艺术得以与外界交流、沟通和相互影响。音乐学者乔建中认为:“与山脉相反, 江河水流常常扮演一种“文化通道”的角色, 对于文化起到一种沟通作用”安阳的四大河流对于安阳地方曲艺的对外交流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大鼓京腔就是在吸收北方京韵大鼓唱腔和音调的基础上, 杂糅了安阳当地的鼓儿词、莺歌柳, 以及山东琴书等说唱音乐因素, 使其本身具有北方说唱音乐的共性同时又显示出鲜明的乡土特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水土形成一方音调。安阳西依太行山, 林县、安阳县和汤阴县处在太行山与漳河、洹河的冲击扇平原上面, 山区、丘陵与平原交汇的地理特征, 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作为地域文化最重要的表征就是地方语言, 而地方语言是影响地方曲艺艺术的重要因素。地方语言也称方言, 它是特定民族和地区用于语言交流的工具, 它流行的地域一般比较狭窄, 属于局部性的通用语言。说唱音乐由于念白成份比较戏曲所占的比例较大, 因此其唱腔更是深受地方语言的影响。林县的大鼓京腔深受太行山区方言的影响, 音调较重, 尖团音不分, 鼻音较重, 其唱腔较为硬朗, 与相邻的山西梆子腔的音调有着某些相似之处;而汤阴县的大鼓京腔受到汤阴方言的影响, 方言音调比林县山区的音调较为柔和细腻, 语言音调的四声比较明显, 由于汤阴方言中儿话音比较突出, 致使流行在当地的大鼓京腔其唱腔旋律较为平缓, 旋律很少大跳进行。
大鼓京腔作为一种地方说唱艺术, 它的形成、发展与传承以及自身的文化内涵, 是安阳地域文化、人文精神以及安阳民众的审美情趣的体现。对于它的生成环境进行探讨和研究, 也是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对它进行关注和开展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苗晶, 乔建中.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7:9.
[2].董维松.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中看戏曲音乐.对根的求索[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55.
[3].郭沫若.郭沫若全集—考古篇第一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
[4].张增午.《林县北宋彩绘壁画墓发掘报告》, 林县文化馆内部资料。
[5].[明]王骥德.曲律总论南北曲第二[G]//见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四辑成第四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0:57页。
[6].苗晶, 乔建中.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7.7
[7].杨作龙, 邹文生.中原文化景观[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 2000.2
[8].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3
课堂环境的生成 篇8
关键词: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动态生成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 各种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教育、教师。具体到数学学科, 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身为数学教师, 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吸收各学科的精华, 构建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新课堂教学结构, 将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事先预设”中走出来, 走向“动态生成”, 赋予课堂更多的开放性、动态性、创造性、挑战性、发展性和生成性, 让数学学习充满生命的活力。
教学不应只是忠实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 更是课堂创造与开发的过程。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宰, 而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信息, 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发展数学教学, 使新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异彩纷呈的动态变化, 促进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笔者下面结合协调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的动态生成两者的关系, 如何更好的促进数学课堂动态生成, 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精心的教学预设是有效生成的前提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教学前的预设。精心的教学预设是成功课堂教学的蓝图和先导, 也是有效生成的前提。高质量的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者作用的重要保证, 它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 使教学能有序展开,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活动效率。预设是否有效, 关键在于内容是否有意义, 是否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 是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知识水平。
二、善于捕捉动态生成的亮点, 及时点燃智慧的火花
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 是丰富多彩的课堂, 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情况, 大胆地暴露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情况。教师要及时抓住课堂上即兴生成的亮点, 并以此作为活的教学资源, 运用智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促进教学的动态生成。我们初中新教材中, 由于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很多, 所以通过动手学生会发现很多问题, 同时会有很多不同的表达, 可能有些很华丽, 有些很朴实, 也有可能他平凡的语言中就点穿了数学的本质。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打开动态生成的闸门
动态生成需要有积极的生态环境, 而课堂是学生知识与能力生成的土壤, 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阳光雨露。只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才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从而为课堂提供动态生成和发展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将信任的目光投向学生, 把微笑带进课堂, 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情境中展现自我, 实现个性潜能的发挥, 迸发创新的火花, 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学生淋漓尽致展现个体、突出光彩的舞台。
四、直面课堂意外, 生成精彩
余文森教授指出:课堂中有许多是不可预测的, 因为课堂的这种不可预测性使课堂的生成性更为丰富多彩。课程标准里面虽然没有对课堂生成有过具体的表述, 但“课堂生成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
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 必然使课堂呈现多变性和复杂性, 常常会使教师的预设和实际教学产生差异甚至不同。我们要直面真实的课堂意外, 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具体进程整合课前的各种预设, 使课堂再次走入“柳暗花明又一村”。
五、尊重学生独特体验, 拓展动态生成的空间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地探究, 让他们主动地发现问题, 自主地解决问题, 从而获得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是导致课堂动态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要学生提出问题, 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 并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环节, 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和拓展外延, 让学生不断生成问题;当学生的问题意识被激发后, 他就会主动地对教师进行质疑。这时, 教师就要巧妙地运用学生的疑难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实现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
六、反思: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课堂是师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本来就应该丰富多彩的, 只是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把课堂教学当作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 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动态教学式教学追求真实自然, 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 课堂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教师必须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但又不能一成不变, 必须改变自身的思维定势, 学会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 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促使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 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程专家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无时不刻地在运动变化的, 我们可以深切体验、感受到知识、思维、情感的流动, 知识、能力、情感的生成, 也只有这样的生成, 这才是课程改革后应该有的课堂。经过一年多的课堂研究与教学实践反思, 课堂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如今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现在让我明白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课堂应该这样的。在反思与教学实验的不断轮回中, 我渐渐懂得了真实的情境才有效, 互动的教学才有生成。
参考文献
[1]张玉民《.新课程教师组织合作学习和创设教学情境能力培养和训练》.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12
[2]刘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5
[3]李国富《.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学月刊 (中学版) 》, 2006.6
[4]张忠诚《.生成性只是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J].人民教育, 2004.6
课堂环境的生成 篇9
一、立足全体, 淡化孤立生成
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 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 因此课堂上众多的生成信息也分别代表着不同的认知水平, 当生成信息只是反映班上个别学生的思维和见解时, 我们应立足学生整体, 适当淡化孤立信息, 给绝大多数学生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如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 先让学生观察蝴蝶、树叶、风筝图片 (其中隐含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 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一名学生说他知道这是轴对称图形, 其他同学听后都表现出惊诧的表情, 我随即在全班作调查性地问:还有谁知道轴对称图形的?无人举手.这说明这一生成信息仅代表了一名同学的认知水平, 如果让这名同学继续说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无异于变相地成为了告诉式的讲解, 全班同学很容易沦为充当陪客的角色.这里教师就应该立足全班学生把握到整体的认知水平, 在保护这名同学积极性的同时, 把这一信息作淡化处理,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讨论图形特征, 待全班学生充分认识到这几个图形所隐含的轴对称的特征后揭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 有些学生甚至在我们教学之前就掌握了所学内容, 所以课堂上越位的现象比比皆是, 这时我们不能盲目地跟着“意外生成”跑, 而应冷静分析, 迅速准确地作出判断后再作处理.如果生成的信息, 特别是把握和反映学生认知起点的生成信息只代表个别学生的认知水平时, 适当的淡化才是立足整体, 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的真正体现.
二、转变视角, 引申关联生成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 生成的信息往往在我们的意料之外, 如果我们对这些信息换个角度思考, 你会发现有些生成信息离我们的预设仅一步之遥,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引申, 把意外生成信息迅速纳入课堂教学预设的轨道,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四年级“商不变的性质”教学中, 我先让学生写出一些商是5的除法算式, 让学生从中任选两个算式观察思考在怎样的情况下商不变.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分别得出了“增加、减少”两个商不变的规律, 就是没出现教学预设的“乘、除”的商不变的性质, 但“增加、减少”的商不变的性质与“乘、除”的商不变的性质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于是我在肯定他们思维成果的同时, 鼓励他们换个角度思考, 再找一找商不变的规律.不一会儿他们就突破了加减法在头脑中占优势兴奋的定式, 总结出了“乘、除”的商不变的性质.然后让学生根据24÷8=3写出商是3的算式, 并比一比看谁写得快.引导学生对“加、减、乘、除”四个商不变的性质进行比较, 让其体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0除外) , 商不变”的规律更具有简洁性.这样, 教师及时抓住与教学相关联的生成信息, 随机应变及时延伸, 不仅化解了生成与预设之间的矛盾, 而且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理解了商不变性质的本质内涵, 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深掘内涵, 扩展价值生成
鲜活的课堂资源常常是转瞬即逝的, 课堂上我们一旦发现有价值的生成信息, 就应该善于捕捉, 及时抓住其思维的切入点, 挖掘出内在的教学价值并适当地放大和扩展, 使学生的认识由具体认识上升到一般认识.例如, 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中“封闭曲线中的植树问题”时, 一位教师用“每边都摆5盆——每边都摆16盆———每边都摆106盆”的操作演示, 让学生一次次感受摆的规律和计算一周至少所需花盆数的方法, 然后用“如果摆x盆花, 那么沿正方形边长摆一周至少需要多少盆花”这一问题, 帮助学生概括计算正方形一周所需花盆数的规律, 学生有前面几次练习的启发, 很快地得出了一周所需花盆数为: (x-1) ×4.但就在课堂教学准备按预设进行下一个环节时, 一名学生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如果正方形每边只摆一盆, 那么 (x-1) ×4等于0, 这个算法不对.教师一楞之后, 及时抓住这一极具价值的发现, 让他说出具体的想法.学生边说边画地讲解了每边摆一盆, 有两种摆法, 一种只要2盆, 一种要4盆, 但都不能用 (x-1) ×4算出一周所需花盆数.教师把这一生成信息交给全班学生, 应该怎么算才会不出现这样的矛盾呢?学生在讨论中提出了一个统一的算法:每边盆数×4-角上的盆数.这一教学过程教者敏锐地抓住了与众不同的价值生成, 并扩展到全班, 让全体同学在讨论中感受和体验到新方法的完整性.学生对“在正方形边上摆花的几种情况以及计算一周所需的花盆数”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头脑中会有一个清晰的表象, 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正方形四个角都摆”这种情况的规律, 而且把特殊条件下适用的认识拓展为普遍适用的知识, 既解决了学生所想的问题, 又呵护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也给课堂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精彩.
四、紧扣目标, 舍弃无关生成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常常会生成一些与学习内容关系不大, 或与教学目标相去较远的信息, 这时我们不可贪多求全, 应该舍得放弃.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 学生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出示三角形、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 让学生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判断它们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当说到平行四边形时, 有一名学生说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它是中心对称图形.面对意外生成的“中心对称图形”这一信息, 教师采取了放弃策略, 以“平行四边形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说说你的想法”为话题转移到预设的教学活动中去.教师的这一选择是明智的, 学生刚刚接触到轴对称图形, 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还没有很好的理解, 如果这时再研究中心对称, 会给学生思维造成混乱, 放弃这个看似有价值但却与本课教学目标关系不大的生成信息, 使学生能集中精力辨析平行四边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有助于对本课学习的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课堂环境的生成 篇10
关键词:VS.NET,水晶报表,数据集,推模型
0 引言
Crystal Reports for Visual Studio.NET 是以Crystal Reports9.0 为蓝本,专门为.NET 平台定制的,是VS.NET集成开发环境(IDE)的一部分。在.NET开发平台下开发管理信息系统(MIS)时会经常使用到报表,用户可以在.NET IDE中使用集成的报表设计器来创建修改报表。这里涉及报表的生成与发布问题,本文探讨了.NET中水晶报表的生成方法以及含有水晶报表的工程文件的发布技巧。
1 .NET环境中内置的水晶报表的生成
水晶报表与数据库的连接类型:水晶报表通过数据库驱动程序与数据库连接,每个驱动程序都被编写为可处理的特定数据库类型或数据库访问技术。为了向开发人员提供灵活的数据访问方法,水晶报表数据库驱动程序被设计为可同时提供数据访问的Pull Model(拉模型)和Push Model(推模型)。
在拉模型中,驱动程序将连接到数据库并根据需要将数据“拉”进来。使用这种模型时,与数据的连接和为了获取数据而执行的SQL 命令同时由Crystal Reports 本身处理,不需要开发人员编写代码,就可以将报表集成到应用程序中。模型如图1 所示。
如果在运行时无须编写任何特殊代码,则使用拉模型。
推模型,则需要开发人员编写代码以连接到数据库,执行SQL 命令以创建与报表中的字段匹配的数据集(Dataset) 并且将该对象传递给报表,然后由其进行相应的格式化显示数据。该方法虽然需要开发人员手工编码,但是可以优化SQL语句,并且将数据库连接放入与应用程序共享的数据库配置文件中,在开发项目时常常使用该模型。模型如图2所示。
2 水晶报表的应用实例
本文实例以某石油企业的钻具管理系统为例,该系统要求以报表的形式查看钻具发放到各下属生产队的情况。该系统在VS.NET平台下开发,所要求的报表采取在.NET内置的水晶报表进行开发,并采用推模型(如图2所示)与后台数据库进行连接。步骤介绍如下:
(1)创建数据集。
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右击项目(工程)名“ZJFF”,指向“添加”,然后单击“添加新项”;在“添加新项”对话框中选择“数据集”,名称为DsZJ.xsd。 在数据集DsZJ.xsd中,右击空处指向“添加”,然后单击“DataTable”。添加报表展现时所需要的数据库中数据表与数据字段,添加后的数据集如图3所示。
(2)创建报表模板。
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右击项目(工程)名,指向“添加”,然后单击“添加新项”;在“添加新项”对话框中选择“Crystal 报表”,默认名称CrystalReport1.rpt,即报表模板。在展开的报表模板中,右击“数据库字段”,单击“数据库专家”;在“数据库专家”中展开“项目数据”节点;展开“ADO.NET数据集”节点,选择所需数据集对象“ZJFF.DsZJ”,该对象为步骤(1)所建。在报表区域中利用各种工具设计所需的报表样式。
(3)创建数据库连接。
与数据库的连接采用与工程项目共享的连接方式,即数据库配置文件web.config中的连接方式,形式如下:
<configuration>
<appSettings>
<add key="ZJXT_ConnString" value="data source=127.0.0.1;initial catalog=ZJXT_ZX;user id=sa;password=sa;persist security info=True"/>
</appSettings>
…
</configuration>
(4)设置报表查看器。
在窗体上放置CrystalReportViewer 控件,默认名称为CrystalReportViewer1,并设置其他相关所需属性。
在窗体的源文件中键入如下代码:
CrystalReport1 oRpt= new CrystalReport1(); //实例化对象
string sZJXTCon=""; //设置连接对象
sZJXTCon= ConfigurationManager.AppSettings["ZJXT_ConnString"].ToString();//设置SQL语句,该系统涉及7个表数据如图3所示,所以要7个SQL语句,SQL语句中的字段要与步骤(1)的数据集DsZJ.xsd中的字段一致
DataSet ds = new DataSet();
SqlDataAdapter sqlAd = new SqlDataAdapter();
sqlAd = new SqlDataAdapter("select ZJBGBH,FJRQ from tblZJFFJL", sZJXTCon);
sqlAd.Fill(ds, "tblZJFFJL"); //填充数据集
sqlAd= new SqlDataAdapter ("select ZJBGBH,ZJID,ZJJCID from tblZJFFHSMX", sZJXTCon);
sqlAd.Fill(ds, "tblZJFFHSMX");
sqlAd = new SqlDataAdapter ("select ZJID,GYH,WZZL,WZXL,LWLX from tblZJJBXX", sZJXTCon);
sqlAd.Fill(ds, "tblZJJBXX");
sqlAd= new SqlDataAdapter ("select ZJID,ZJJCID,TSJG,WJ,NJ,CD,ZTPJ from tblZJJCMX", sZJXTCon);
sqlAd.Fill(ds, "tblZJJCMX");
sqlAd = new SqlDataAdapter ("select WZBM,WZMC from tblWZFL", sZJXTCon);
sqlAd.Fill(ds, "tblWZFL");
sqlAd = new SqlDataAdapter ("select WZBM,WZMC from tblWZFL tblWZFL2", sZJXTCon);
sqlAd.Fill(ds, "tblWZFL2");
sqlAd = new SqlDataAdapter ("select LWLXBM,LWLXMC from tblLWLX", sZJXTCon);
sqlAd.Fill(ds, "tblLWLX");
oRpt.SetDataSource(ds); // 使用“报表引擎”对象模型将填充的数据集传递给报表
…
CrystalReportViewer1.ReportSource =oRpt; //将带有数据的报表对象绑定到报表查看器
…
至此,水晶报表的生成过程基本结束。
3 .NET环境中内置的水晶报表的发布
为用户发布集成含有水晶报表的工程文件与发布一般的工程文件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前者除了要安装.NET Framework以外还要安装报表引擎以及设置报表模板文件路径。其中的设置报表模板文件路径有较多的方法,一般有在源文件中编写相对路径的代码方法;或者将模板文件放置在数据库中以便在需要时下载到用户终端上的方法等等。但这些方法在后期维护中无法做到对报表模板文件进行灵活简便地修改更新,以下将介绍一种方法可以轻易的达到该要求。
(1)将模板文件作为资源类文件。
右击含有模板文件的工程,点击“属性”项;然后点击属性中“资源”选择项;点击下拉“添加资源”,选择“添加现有文件”,在弹出的添加文件框中选中模板文件;添加完后可点击“图像”下拉项中,选择“文件”就可以看到刚才所选中的模板文件。
(2)设置模板路径。
在报表查看器的源文件中编写以下代码:
string AppPath, ReportPath;
AppPath=Application.StartupPath; //设置应用程序路径
ReportPath=AppPath + @"CrystalReport1.rpt"; //设置模板文件存放路径
//获取资源文件中的报表模板
ResourceManager resources=new ResourceManager(typeof(ZJFF.Properties.Resources));
byte[]bytes = (byte[])resources.GetObject("CrystalReport1");
if (File.Exists(ReportPath)) //若存放路径下不存在模板文件则加载之,否则,更新之
File.Delete(ReportPath);
FileStream fileStream=new FileStream(ReportPath, FileMode.CreateNew);
BinaryWriter binWriter=new BinaryWriter(fileStream);
binWriter.Write(bytes, 0, bytes.Length);
binWriter.Close();
fileStream.Close();
…
oRpt.Load(ReportPath); //使用“报表引擎”对象加载模板文件路径
…
(3)添加安装报表引擎。
在应用程序工程的属性中,选中“发布”选择项,设置好“发布位置”,“安装URL”后,点击“系统必备”按钮,勾选中“.NET Framework 2.0”与“Crystal Reports for .NET Framework 2.0”两个复选框,后者是报表查看器引擎;然后再勾选“从与我的应用程序相同的位置下载系统必备文件”选择项,点击“确定”按钮。这样设置好发布版本后就可以点击“立即发布”按钮进行发布了。
4 结束语
Visual Studio. NET平台下内置的水晶报表具有性能稳定、操作便捷、功能强大等特点,而且其自身拥有报表设计器,再加上.NET 提供的丰富特性,所以在开发大型复杂的企业级报表时使用Crystal Reports for Visual Studio.NET可以极大地提高开发效率,是一种非常好的报表手段。
参考文献
[1][美]David McAmis.Crystal Reports for Visual Studio.NET高级编程[M].李万红,王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美][菲茨格兰德]Neil FitzGerald,等.Crystal reportsⅪ水晶报表标准指南[M].陈璐,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冯华英.水晶报表Crystal Reports 9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4]蒋铁海.基于1NET技术的报表生成和打印的实现[J].交通与计算机,2004,22(1).
灵动的生成 溢彩的课堂 篇11
一、开放教材,促使课堂动态生成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
1.开放教材,创设新角色。创设新角色是在课文原有角色的基础上,增添新角色,让学生扮演或担任。由学生参与课文中发生的事件,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自主地感受理解。教学《微笑着承受一切》一文时,可让学生担任记者,对主人公桑兰进行采访,学生有话可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2.突破教材,设计新的训练点。这里的“新”,是指有新意,能够启迪学生新的思维、新的想像,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教学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我在教学《槐乡五月》一文时,尝试设计了新的训练,让学生与课文之间进行一次情感交流,开启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打动了学生心灵的感触。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笔优美、且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特别是文章的第一小节,如同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在教学“‘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这部分时,我让学生反复阅读后感受诗的韵味,然后问:“还会有什么也会被吸引来呢?”学生立刻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思维非常活跃。在此基础上,我让他们也学着作者的写法接着写一段诗,学生一改往日作文的头痛惆怅,写起来神采飞扬,妙笔生花。由此看来,学生经过与语文的内在交流后,所产生的丰富的联想和心灵的震撼,是任何一位教师在课堂上精彩的说教所不及的。
3.不拘泥于教材,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语文不仅仅是语文,它蕴含着天文、地理、历史、科学、美学,甚至流淌着音乐。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完全可以打破学科间的隔阂,向邻近学科开放,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感受,促成课堂的动态生成。教学《二泉映月》一课时,我让学生边看课文边听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来感受阿炳的生活际遇、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面对苦难的压力,阿炳对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在悲怆凄凉的音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内心体验。音乐元素的引进,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4.发散教材,拓展阅读。语文课仅仅依靠课本是不行的,必须把书本变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开放必须是有机的、有效的。所谓“有机”,就是课外阅读不仅要与课文相关,而且阅读是由教师引导的,有时间保证,有读后反馈;所谓“有效”,就是学生进行的课外阅读确实丰富了对课文作研究的材料,有助于提高课内阅读的效率。
二、开放教学过程,促进课堂动态生成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应让教学过程走向开放。教师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依据学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识的需要随时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艺术地将教学常式和变式相结合。
1.灵活的板块设计,促进课堂动态生成。在教学中,我们可将教学分为若干板块,每个板块之间没有纷繁的头绪,没有生硬的环节,板块之间可以随机自由调整,这样能有助于课堂的动态生成。教学《揠苗助长》一文时,我根据学情反馈,发现他们对课文内容很熟悉,有的学生还在课外书上听过这个故事,加上课文内容也较简单,语言浅显。因此,上课时,我及时作出调整,把“字词教学”板块挪后,把“读通课文,理清脉络”板块舍去,直奔重点板块,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
2.引导自读自悟,使课堂灵动飞扬。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3.倡导“质疑─探究”学习,促使课堂动态生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篇12
一.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一) 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相对统一的、互补的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 两者相互依存。课堂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需要预设, 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需要生成, 两者缺一不可。语文课堂教学中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 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教师实施教学活动时, 既要尊重文本, 又要尊重学生, 并引导学生与教师、文本进行自主体验性的交流。所以, 预设与生成就如课堂教学的左右两翼, 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二) 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相对矛盾、对立的
课堂教学中的预设重视显性的、标准性的目标, 而生成则关注隐性的、个性化的目标。预设过度必然导致对生成的忽视, 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生成过多也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实。因此,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二.实现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
(一) 充分预设讲述, 促进有效生成
在实施课堂讲述时要注意:一、以学生为主体, 联系学生的生活;二、课堂讲述要生动有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三、课堂讲述要留有空间, 为学生思维和课堂生成留有余地。
以陈会社老师的《<声声慢>教学实录》为例。
整个教学流程分为三个层面:诵读, 探究, 拓展。在教学中, 陈老师先让学生谈自己对诗句的感受, 旨在让学生进行深层次探究学习。学生从梧桐的意象中联想到秋瑾的“秋风秋雨愁煞人”, 并用《红豆曲》“捱不完的更漏”解释李清照的愁绪,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接下来, 教师展示了密集型的梧桐意象, 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维, 使之认识到文学作品中意象和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结。通过合理的预设, 把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就生成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 预设课堂提问, 生成教学智慧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生成的另一途径, 课堂上教师的问题都会或多或少蕴涵着课堂生成的可能。因此, 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恰当地预设提问, 成了生成课堂内容的关键。
1.课堂提问要难度适宜
问题的设置要恰当, 有明确的出发点、针对性, 且问题要有价值, 经得起推敲。太难或太易的课堂提问都会使生成离课堂越来越远, 难以形成。
2.课堂提问要适当延伸
为了使课堂教学生成更加顺利, 需要通过课堂提问了解一下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和能力发展水平, 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3.课堂提问要因势利导
对于课堂上教师的提问, 学生出乎教师意料的回答甚至是错误的回答都是正常现象, 教师应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歪曲、出错的根源, 从而灵活地提出一些针对性更强的新问题, 从而化解疑难。
以步根海的《合欢树》为例。教师根据学生初读体验后的提问及时对大部分问题进行了完善、归纳、概括。如:教师提出“提醒的目的何在?”学生初步回答后, 教师进一步追问、提示:“还有没有?”、“思想背后有感情因素, 感情因素背后隐藏的是什么?这是我们读这篇文章主要想解决的问题”。
(三) 做好讨论预设, 促进教学生成
课堂讨论是课堂教学生成的又一途径, 课堂上同学们激烈的讨论会迸发出意想不到的精彩, 因此, 教师要认真实施课堂讨论的策略。
1.划分小组要合理
课堂讨论首先要有讨论的群体, 如哪些学生一起讨论?多少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进行合理的搭配, 让不同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的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学习。
2.内容选择要恰当
课堂讨论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方式, 因此选择课堂教学内容可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面入手。
3.把握时间要准确
教师要准确掌握讨论的时间, 依照课堂进程及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而定, 让课堂教学紧凑有效、学生讨论落到实处。
4.整个过程要调控
在课堂讨论过程中, 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 对整个过程要进行有效地调控。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教师要给予提示, 使学生能够将讨论进行下去;当学生畏难而退时, 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评价, 使学生能够继续探究;当学生出现偏差时, 教师要及时纠正, 使学生回到正确的学习方向。
【课堂环境的生成】推荐阅读:
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06-03
课堂教学环境06-07
课堂生态环境07-02
创设环境放手课堂08-01
理想课堂心理环境09-22
课堂教学环境09-05
课堂网络自主学习环境09-11
网络环境助推英语课堂11-03
政治课堂教学网络环境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