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种植业的发展现状

2024-10-12

油茶种植业的发展现状(共11篇)

油茶种植业的发展现状 篇1

油茶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面对目前我国油茶生产呈现的机遇和强大的发展势头, 回顾建国以来我国油茶的展进程和成就, 综合分析当前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各要素与形势, 找出解决我县地域内油茶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差距, 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1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分布

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茶产地, 全国现有油茶林面积约400万hm2, 占我国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栽培面积的80%以上, 年产茶籽约6亿kg, 产茶油1.5亿kg。油茶在我国已有2 300多年的栽培历史, 广泛分布于我国亚热带的南、中、北3个地带, 按面积大小依次排列为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等17个省 (区) , 1 100多个县市。其中, 油茶林面积在2万hm2以上的县有37个, 3.3万hm2以上的县有17个。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我国油茶主产区实行了企业连农户建基地、户户联营上规模的经营方式。经过林业产业化实践的发展, 我国一些油茶主产区在实行油茶产业化经营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 各地茶油龙头生产企业的重组和改造已基本完成。茶油产品的换代升级, 国内国际贸易市场的进一步开拓, “公司+农户连基地”现代企业模式的延伸等, 均为我国油茶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发展平台。油茶主产区的各级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 从政策和资金上扶持油茶产业的发展。2009年以来, 湖南、广西、广东、浙江、云南、重庆、贵州等省 (区、市) 政府出台了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文件, 明确了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2 分析荔波县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当地群众对油茶认识不够, 原有部分零星栽培的茶林, 未形成产业化, 无龙头企业带动, 经济效益差, 使得许多本土油茶被采伐, 浪费了资源;二是农民缺乏油茶种植技术;三是油茶种植周期长, 投入高, 群众主观能动性不高;四是惠农贷款、扶持政策还不完善, 农民抗风险意识弱, 只要遇上不可抗力灾害, 便损失惨重。

3 荔波县油茶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3.1 技术扶持

一是常年派专业技术人员进村给每家每户作指导, 从选苗、补苗、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给种植大户进行现场指导, 及时处理他们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二是举办各种油茶种植技术培训讲座, 或开展现场技术咨询会, 对农户适时种植、规范管理、适时采果等实行科学引导, 提高油茶种植户的种植技能。三是大力推行良种良法, 对油茶良种种苗生产实行定点生产、统一调剂, 从源头上严把种苗质量关, 科学地管理油茶基地。

3.2 正确引导, 强化管理, 部门协调, 干群互动

油茶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是领导, 主力军是广大林农。政府部门不仅要正确引导搞产业、走市场, 而且还要出台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 充分调动油茶生产的积极性。要改变过去的粗放管理模式, 从传统的小农经济经营转变为产业化集约模式经营。以生产基地为依托, 以加工企业为龙头, 实现产、供、销一体化, 多渠道筹集资金, 并在征收油茶农业特种税方面给予优惠政策。种植油茶及其精深加工, 涉及到产业结构的调整, 涉及到国家、企业和农民的利益分配, 涉及到科技、林业、农业、土地、财政、税务等很多部门, 从育苗、栽种到收购、加工、综合利用, 产业链很长, 发展空间巨大。在搞清当地自然条件的前提下, 选择好品种 (这一点笔者认为至关重要) 。根据可栽种面积和农民的种植习惯, 准确评估该项目的综合效益 (包括种植效益、加工效益、深加工效益、生态效益等) 。在实施步骤上, 要明确是一步实施, 还是分期实施。在实施的方法上, 要具体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主体, 必要时成立强有力的组织, 加强领导, 直接指挥, 真抓实干, 把油茶项目论证好, 规划好, 建设好。真正把它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来抓。

3.3 良种与良法的配套研究

由于长期采用自然种实生繁殖, 油茶林的分化大, 整体产量很低, 所以, 要提高产量、需要走良种化和集约化的道路。在有机食品愈来愈受到消费者青睐的今天, 一套能够确保油茶种性不断改良的良种繁育体系, 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油茶有机栽培关键技术和有机茶油的生产标准的研究必须加快加强。不同品系间油脂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与地理环境也存在相关性;这也要进一步研究。目前我国油茶大面积低产低值的面貌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所以, 油茶低产林改造仍然是发展我国油茶生产的首要任务。为了确保油茶良种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必须努力研究和寻找适合于广大山地的、以生物肥料为中心的油茶林配方施肥技术及系列高效经营技术, 深入开展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生态经济型油茶有机栽培技术及可持续经营模式的研究。

3.4 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 拓宽油茶产业投入渠道, 壮大油茶产业整体规模

加大对油茶产业建设扶持力度。一是政府每年应从财政中安排专项资金, 用于扶持油茶基地建设, 以发挥财政资金投入导向作用, 吸引农民群众参与油茶产业开发。二是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 吸引外地资金利用该县山地资源建设高产油茶基地。三是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契机, 尽量将油茶产业发展纳入到工程建设中去, 走多轮驱动的路子。

总之, 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 如能对我国油茶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营造产业化经营环境, 实行产业化经营, 有望实现我国油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摘要:介绍了关于加快油茶规模化生产、促进油茶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内容, 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以期为油茶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茶,产业化发展,主要内容,对策

参考文献

[1]奚如春, 邓小梅.我国油茶产业化发展中的现状、要素及其优化[J].经济林研究, 2015, 23 (1) :83-87.

[2]刘世鹏, 周伯川.油茶籽的开发利用[J].中国油脂, 2013, 21 (4) :39-42.

[3]钟海雁, 谢碧霞, 王承南.茶油加工研究进展[J].经济林研究, 2014, 17 (2) :44-47.

[4]朱小毛.北湖区油茶产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林业, 2012 (7) :45.

油茶种植业的发展现状 篇2

油茶,别名茶子树,又名木子树。盛产于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油茶是我国主要的木本油料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油茶林面积6000万亩,常年茶籽产量56万吨,产茶油15万吨,其产量占全国木本油料作物的80%以上。

一、茶油的主要成分与用途

1、茶油的主要成分 茶油是用油茶籽经加工后所获得的油脂。我国自古就有“一猪二茶”之说。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讲求膳食比例均衡的今天,茶油更是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由于茶油中90%以上是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因而明显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动物油脂。与菜籽油相比,茶油中不含芥酸。与橄榄油等其他植物油相比,茶油中不皂化物和生物酚的含量很少。与花生油和豆油相比,茶油不含黄曲霉素。因此,茶油是一种高级优质食用植物油。

2、茶油的用途和综合利用 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常食茶油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并且具有抑制肿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是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脂等患者的理想保健油脂。茶油还是重要医药原料,在民间用于调制各种药膏治疗烫伤、烧伤及体癣等皮肤病。茶油通过氢化可以得到生产肥皂和凡士林的硬化油。茶油还能乌黑头发和润泽肌肤,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短波紫外线(UVB)。茶枯可以提取皂素。从茶壳中可以水解糠醛。皂素和糠醛都是重要的医药和化工原料。茶壳中含有大量的木质素等,可用于提取木糖醇,制作活性炭等。茶枯去除皂甙后也是很好的植物饲料。

二、油茶的生物学特性

1、油茶树的形态特征 油茶为多年生常绿灌木或乔木,多分枝,冠幅大,树龄50—80年,甚至长达百年以上。是以采收果实为主的木本油料树种。每年10月开花,次年结果,果实球形,直径2—3.5厘米。单果重9.3—31.5克,每果内含油茶籽1—8粒,籽粒多少视品种而定。有早、中、晚熟品种之分。

2、油茶的生长习性 油茶是多年生木本油料植物,种后 3—4年后即可开花,一生为“抱子怀胎”,即每年10月份开花至翌年10月份收获。收获标准以80%以上的茶果变红为佳。或有10%的茶果开裂时采摘最为适宜。采摘后7—10天即开花。

(1)油茶喜旱怕水

油茶在红壤、黄壤和石灰岩发育的泡红粘土上均适宜种植栽培,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PH值5.5—6.5的砂质壤土最为适宜,一般在海拔50—1100米的山地均可栽培。油茶为直根系植物,适宜于旱坡地和低山林地种植。

(2)油茶喜光怕阴 油茶幼苗喜荫,有利生长成活,成林后则喜阳。一方面需要有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保证营养生长,使其树冠迅速扩展,根深叶茂。另一方面需要进行生殖生长,使果实充分积累营养,增加含油量,若缺乏光照,则会生长不良,少花、少果,甚至绝收。油茶树为常绿灌木或乔木,一年栽植,百年受益。油茶树适合我区经济林开发。特别是我区现有5万亩低山丘陵岗地适宜种植,是退耕还林、绿化荒山、涵养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的良好树种之一。也是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理想选择。

3油茶的经济性状

油茶籽的果大、产量高等特点是其他油料作物所不及。油茶籽平均千粒重716克,最小(多粒果)的籽粒千粒重有351克,最大(单果品种)籽粒平均千粒重1670 克,单粒重达1.91克。与目前的主要油料作物油菜籽相比,一粒油茶籽相当于100—545粒油菜籽,一株盛产期的油茶树每年可摘油茶果1000—3000个,最高可达1万个以上,幼林期平均每株收油茶果5-15公斤,大龄茶树单株采摘油茶果最高可达100公斤以上。一般可收油茶果8325—30000公斤//hm²,按油茶出籽率40%计,折合收油茶籽约3330—12000公斤/hm²。丰产的油茶林每年收获的油茶籽产量是同面积的高产油菜籽产量的2—8倍,油茶种仁含油率达51%左右,种籽出油率一般在29—32%之间,与油菜籽的出油率接近。因此,油茶是一种经济产量较高的油料作物。

三、油茶的经济效益分析

1、不与粮油作物争面积 油茶适应性广,耐寒耐瘠,适于荒坡荒地栽培,也可用于改造低产林地。与油菜、芝麻、花生、大豆等油料作物相比,油茶不与粮食和油料作物争面积。每年可为我区节约油料用地约20万亩,增加产值1亿元以上。

2、高产、稳产性好 油茶一经播种(移栽),第三年即可开花,第四年挂果。挂果第一年单株茶果很少,一般3—5粒,从挂果的第二年开始,挂果量成倍递增,15年以后可进入一个相当长的高产、稳产时期。油茶籽产量是油菜籽产量的2—8倍,每公顷每年可产油茶籽3330—12000公斤,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十分可观。

3、收益时间长 油茶除了在幼林期前三年无经济效益外,从第四年挂果开始,以后逐年成几何级的产量递增,这一递增速度可以持续30—50年,因此,种植油茶是一代人栽种,几代人受益。

4、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食用茶油的市场价格一般在40元/公斤,是菜籽油的3—5倍,出口贸易价格不菲。在日本,茶油是菜籽油的7.5倍,在美国市场达到12美元/ kg,价格高于橄榄油。茶油经过精加工制成高级凉拌油、人造奶油、起酥油、蛋黄酱等多种用途的油脂食品,倍受商家和消费者的青睐。

5、节省投资 油茶一般每公顷种植1665—3000株,种苗、肥料和人工总投入166.5-300元,平均单株成本仅1.5元,以后的抗旱和病、虫害防治及肥水管理等投入,成本也不高。虽然在前期的3年内无收益,但是一旦进入丰产期,基本上就不用再投入,可谓“一劳永逸”。而且幼林期还可套种其它农作物,以耕代抚,增加收入。

四、油茶的生态效益分析

发展油茶除了能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解放农村生产力外,由于其高大的植株、厚厚的冠盖和深深的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分解和吸收能力强,在用地养地、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自然环境以及提高土肥供养能力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保土保肥能力增强 油茶林地在成林后,一方面有大量的枯枝落叶覆盖,另一方面因减少了耕作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可以起到保水、保土和保肥作用。使林地的蓄水保土能力大为增强。按土壤蚀模数(t/ km²·a即每平方公里面积每年流失土壤量)计算,相当于每年保住2cm厚的土层。每平方公里林地每年可以减少土壤流失量达2万m³,也相应减少了有机肥的流失,这表土层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油茶林的保土价值如果按拦阻流失土壤量10元/m³计算,则油茶林每平方公里年保土价值达20万元。

2、释放氧气多 油茶树冠盖厚、叶片多,表面积较针叶树大,其光合作用制造出的氧气也多。据专家测定:阔叶林制氧量为70 kg / hm²/日,油茶林叶片制纯氧达40 kg / hm²/日,由此推算,每公倾油茶林制氧量可供600人吸用,从而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3、调节生态气候,降低环境温度 油茶为常绿树种,其茂盛的枝叶覆盖着土地,有效地吸收和利用了大量的太阳热能。据测定,夏日正午油茶林地的气温一般比荒地环境的气温低1—3 ºc。

4、改善生态环境,增加蜂产品效益 油茶每年秋后开花,其花郁香,是蜜蜂喜食的花蜜。平均每平方公里油茶林可供蜜蜂采蜜10-20天,每箱可产蜜10-15公斤。

油茶栽培技术要点

一、新造林

新造林八大技术措施:

1、林地选择

当岗松,背阴杉,向阳山坡种油茶。乌土油笃笃,石壳山上果要落。

1米土层,排水良好,酸性土壤。缓坡中下部的阳坡、半阳坡。

2、良种壮苗

劣种换良种,三年换个大油桶。种好、苗壮、树丰产。

采用审定良种,科学配比栽培,优质苗木造林。容器杯苗高10cm,一年优良家系苗高20cm,二年生嫁接苗高25cm,基径粗0.4cm,根系完整、无病虫害。

3、科学整地

上挖下填,削高填低,大弯顺势,小弯取直。陡山梯垦保水土,平山全垦间作物。小雨不出带,大雨难下山。

秋季整地,冬季造林;冬季整地,来春造林;夏伏整地,秋季造林。小于15°缓坡全垦或带状整地,陡坡撩壕成梯或水保鱼鳞坑整地方式。

4、合理密度

种植密度70-120株左右,适宜的行距为2.5-3.0m,株距为2.0-3.0m。

5、科学栽植

拌匀基肥复表土、扶正苗株,细土回填,分层压实。嫁接口与地面平,做到根舒、苗正、土实。

6、强化抚育

一年不垦草成行,两年不垦减产量,三年不垦叶子黄,四年不垦茶山荒。油菜怕浆,油茶怕荒。

造林后,每年抚育2-3次。第一次抚育在5-6月;第二次抚育一般在8-9月;冬季结合施肥进行深垦。前3年需摘掉花蕾,加快树冠成形。

七挖金,八挖银,冬季深挖赛黄金。荒山伏天挖得深,三年丰收拿得稳。挖山三年,本利周全。

盛果期每年抚育1-2次。第一次抚育在5-6月,冬季结合土壤改良进行深垦施肥。

以山养山,种肥养林,茶枯还山,落叶归根。

利用林地间隙种植花生、黄豆、苜蓿、紫云英、绿豆、芝麻、豌豆类豆科等矮杆作物,以耕代抚,间作距树蔸的距离在50cm以上,并及时施肥。

7、控形修剪

冬剪大枝夏摘梢,春秋两季整侧边。修剪时间以11月至次年2月为好,定植后在50cm处定干;第二年在保留2-3个强壮分枝作为主枝;第3-4年,在继续培养主枝的基础上,将其上的强壮春梢培养为侧枝群,均匀分布。

大空小不空,内空外不空,打阴不打阳,剪横不剪顺。剪去脚枝不伤皮,锯去残柱不藏蚁,病虫枯枝全剪去,上控下促树冠齐。小枝多,大枝少,合理分布不拥挤,内膛通风光照好,上下内外都开花,立体结果产量高。

在采果后至春梢萌动前进行。将位置不适的枝疏去,尽量保留内膛结果枝。连续挂果枝适当回缩修剪或从基部全部剪去,在旁边再另外选择强壮枝进行培养。对于过分郁闭的树型,应剪除少量枝径2-4cm左右的直立大枝,开好“天窗”,提高内膛结果能力。

8、合理施肥

土是根,肥是劲,种是本。幼林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定植当年6-7月树苗恢复后,适当施薄肥,距离30公分,一株半两,避免肥害。第二年3月份新梢萌动前施速效氮肥,每株0.1-0.5公斤,12月上旬以每株5-10公斤土杂肥或粪肥为越冬肥,随树体增长,逐年递增。

盛果期施肥要氮磷钾合理配比。3月份施速效肥,每株1-2公斤;11月份施土杂肥,每株15-20公斤。

二、油茶低产林改造

1、低产林分类及改造措施

一类林立地条件好,林相整齐,无乔、灌木混生,适宜抚育改造;

二类林立地条件较好,林相一般,有杂灌木混生,产量较低,有选择地进行抚育改造;

三类林立地条件较好,林龄老化、林相不齐,与乔、灌木混生,适宜更新改造。

2、油茶低产林抚育改造的八大技术措施:

(1)清理林地。将林中的高大林木、杂灌木和有害杂草等清除。

(2)密度调整。将过密的疏伐、过稀的适当以良种壮苗补植,每亩保留60-110株。

(3)整枝修剪。通过修枝整形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剪去过密的交叉枝、重叠枝、过弱的营养枝、病虫枝等,培养良好的树体结构。

(4)垦复深挖。冬天深垦,夏天结合除草浅垦培蔸。

(5)蓄水保土。坡度陡的林地,尽可能整土成梯,或者按环山水平开挖1-1.5m的竹节沟。

(6)合理施肥。结合冬垦时施土杂肥,春季适当施以N、P为主的复合肥。

(7)病虫防治。以综合治理和预防为主,结合树体管理,在4-7月份定期喷洒波尔多液等杀菌剂。(8)劣株改造。在立地条件较好的中幼龄林中,将部分不结果或结果不多的植株,采用大树换冠的方法改造成良种株,从而提高林分的整体产量。

三、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炭疽病。冬前防治,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夏季防治50%退菌特可湿性粉3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

软腐病。50%多菌灵300--5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50%退菌特1000--1500倍液,1/100波尔多液。

根腐病。1%硫酸铜或敌克松等消毒病苗。

蓝翅天牛。成虫羽化高峰期,可喷洒20%果乳剂500倍液、90%敌百虫1000倍液,幼虫期可喷洒90%敌百虫500倍液

象虫。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1兑水1000倍

四、果实采收

10月采收。树上5%的茶果微裂,容易剥开,种子乌黑有光泽或呈深棕色。

五、果实处理

浅谈油茶的种植与管理 篇3

关键词:油茶树;茶油;种植;管理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222-2

油茶树产出的茶油是高级的食用油,在使用后很容易吸收和消化,而且还可以达到一定的药用效果,因此对于油茶树的种植最近几年非常的火热,但是在种植油茶树时,很少有人重视对油茶树的选种和种植后的管理,本文就从油茶樹种植的选地、选种、播种和油茶树的嫁接、对油茶树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一些分析。

1 油茶树的种植

油茶树的种植应该从选择种植地和选择优良的种子做起,同大部分的茶树一样,油茶树是以种子和嫁接等方式进行繁殖,而为了延续油茶树的优良的性质,大多采用嫁接的方式进行育苗,然后进行栽植,最适合对油茶树进行造林的时间是立春到惊蛰,但是对于油茶树的播种最适合在冬季。

油茶树种植的土地应该选择在一些海拔较低的(500m以下最佳)地区进行种植,种植在山的阳面并且坡度不宜过大,最好选择在土质肥沃的偏酸性的土地上进行种植,通过分析发现在红壤、红黄壤丘岗山地上油茶树能更好的生长。在对油茶树的种子进行选择时,应该遵循普通种子的筛选原则,对于种子进行片选、株选、果选、籽选,筛选出一些新鲜优质的油茶树种子,在选择好种子之后还要注意种子的存放,种子不能进行暴晒等对种子伤害很大的操作,应该堆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或用细砂覆盖备用。

茶油树种植的选地和对地的整理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如果种植的地方不对,将会对茶油树的茶油产量造成巨大的影响,在茶油树的种植地方选好了之后,应该在秋季和冬季对土地进行挖坑,对于在山区种植的茶油树,在对土地进行整理之前要注意先清山和炼山,在整理土地的时候要注意对土地采取因地制宜的全面整地,后挖好树坑,放基肥,再回填好土等工作。

2 油茶树的种植管理

在油茶树的种植之后要进行抚育处理,争取创建一个适合油茶树幼苗生长的成长,为了保证幼苗可以良好的生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2.1 松地除草

在油茶树的幼苗期要进行松地,最好的松土次数是每年进行两次,最适宜的松土深度是4cm左右,而且要注意不要选在特别热的天气松土比较好,最佳的松土月份是在5月或者9月份,所以一年的两次松土分别在这两个月份内进行最佳,在对土地进行松土的同时,还应该定期对土地进行除草的处理,杂草的生长对于茶油树的树苗的生长有很大的阻碍作用,甚至对于油茶树的幼苗的生长有毁灭性的作用。

2.2 灌溉和施肥

油茶树种苗的良好生长离不开合理的灌溉和合理的施肥,在对油茶树的幼苗进行灌溉时,应该对油茶树幼苗生长时土地的湿润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查,特别是在干旱的季节,如果发现了油茶树的幼苗缺水,应该及时进行灌溉。在对油茶树的幼苗进行施肥时,应该区分幼林的施肥和成年的油茶树的施肥,对于幼苗的施肥不宜过于频繁,最适合的施肥次数是一年2-3次,用农家水肥淋施,对于成年的油茶树林进行施肥时,应该以磷钾肥和有机肥为主。

2.3 整修修剪

为了使油茶树成年后可以产出更多的茶油,一定要对油茶树进行合理的整形和修剪,在对油茶树的幼苗进行整形修剪时,应该注意控制长速过快,对高度进行一定的修剪可以促进侧枝的发育,使树顶可以形成一个冠状,正常的做法是形成一杆三枝九条梢,对于成年的油茶树进行整形修剪时,要注意选在采果后到春梢萌发前修剪为宜。

2.4 病虫害防治

对于油茶树的病虫害的防治也是增加油茶树油茶产量的一个重要方式,一般情况下,油茶树的主要病害有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苗木菌核性根腐病等,对于这些病虫害应该采取预防为主,应该注意在油茶树的病虫害的高发期进行撒药处理,可以达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如果油茶树不幸得上了一些病虫害,应该及时的对油茶树进行处理,防止这些病虫害扩散。

3 油茶树的嫁接

油茶树的嫁接是油茶树的主要繁殖方式之一,采用嫁接的方式能良好地保持好上代的优良品质,因此在实际的生产中,都提倡采用油茶树的嫁接进行繁殖,一般来说油茶树芽接或小苗的嫁接要选择在1-4月或11-12月之间,在种幼芽刚出土5cm左右将要展开叶子、接穗进入半木质化时进行嫁接最佳,对于油茶树的嫁接工具最好采用锋利的嫁接刀。

在对油茶树嫁接时,应该先切掉穗1/3-1/2的叶片,对气温较高的地区要留全叶,然后将接穗倒拿在左手拇指与中指之间,一面紧贴食指尖上,在距芽的基部0.2cm处开始斜削一刀,斜面成30度,削面长1.2cm;再翻转接穗与第一刀对称斜削一刀,使接穗成薄楔形。削面一定要平整光滑。最后在芽尖上方0.3cm处斜切一刀,切断接穗,然后要进行削苗砧的处理,之后就可以进行嵌入接穗了,嫁接好以后要注意用前面准备好的牙膏皮包裹处理。

4 油茶树嫁接后种植的管理

在芽苗嫁接后移到苗床上,应该注意栽植的密度不宜过密或者过疏远,在栽苗时,应该先挖开一个10cm左右的浅沟,芽苗摆在浅沟的一边,然后覆土,露出来的深度应该以包裹的牙膏筒为标准,小苗嫁接每畦以18株×400株最佳。在栽植后还要对芽苗保持湿润的处理,最好对栽植的芽苗进行保温处理,对芽苗盖上一层薄膜。

在嫁接后的20天左右,要注意检查栽植的成活率,及时把死亡的茶树苗和萌芽除掉,这项工作应该伴随着油茶树的成长一直进行,因为在油茶树的成长中,接穗的花芽和腋芽都会吸收油茶树的营养,这样会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应该在油茶树苗的成长中注意摘除花芽部分,在油茶树嫁接之初,幼苗成长时应该调整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而且嫁接后的第一个月是嫁接能否成功的关键,如果这个时候幼苗遭遇高温或者干旱,就很容易对油茶树的幼苗造成损伤,甚至造成油茶树幼苗的死亡,如果遇到长期的阴雨天气,也很容易造成树苗根部的腐烂,在幼苗的成长初期应该注意以上情况的发生。在对油茶树进行嫁接后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幼苗病害的防治,通过分析发现,在油茶树嫁接后的第一年主要会发生菌核根病等,如果发生菌核根病应该立刻连根拔除,然后把发病的幼苗生长附近的土地进行消菌处理,对拔除的发病的幼苗可以进行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浸泡进行处理。

油茶树嫁接培育的幼苗在第二年就可以进行栽植了,而且在春季1-3月份左右进行栽植最佳,在这个阶段可以每亩栽植110株左右,在进行栽植以后,要注意对栽植的土地进行除草和施肥处理,如果这个时候树苗出现了一些病状,应该注意对症施药,最好定期的进行喷洒一些农药等,如果芽砧苗的嫁接口愈合良好,无萌芽,有较多的须根和4-5个分布均匀的侧根,栽植后3年普遍有收,4年可获得一定产量,5年以后可以达到高产稳产。

参考文献

[1] 张小石,曾祥标.丰顺县油茶种植的气候适应性[J].广东气象,2009,(04).

[2] 赖英度,陈锡勤,黄子芹.巴马县油茶种植的气候条件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9,(03).

[3] 袁鸿文.富宁县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09,(03).

[4] 李青建,王勃,江声荣,褚丽君.平塘县种植油茶的气候条件及主要气象灾害[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

[5] 何应会.油茶优良无性系果实油脂转化期光合特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油茶种植业的发展现状 篇4

发展现代林业,其三大效益不可忽视,而利益是驱动林业生产发展的根本动力。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在2009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提到:要加强种苗基础建设。突出主要造林树种、粮油树种、珍稀树种等良种培育,提高良种壮苗生产能力。生产的直接目的是销售,而只有品质优良的产品,才能占领市场。2009年6月15日国家林业局李育材副局长又到江西考察并计划在江西建设一流的国家级油茶种质基因库,并规划将该基因库建设成中国的油茶种质基因库、油茶育种中心、油茶良种扩繁中心、油茶科技研发交流中心、油茶文化旅游中心。由此可见,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和油茶等经济林作物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外部环境,为实行高产油茶的推广提供优惠的政策、必要的资金和技术资助。

油茶(Camellia oleifera)又名茶子树,系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植物,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也是我国基本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Editoral Board of China Herbal,1999)[1],遍布我国16个省区及越南等国[2]。油茶在赣南已有2 300多年[3]的栽培历史,油茶分布区域广,自然分布是北纬18°21′~34°34′,东经98°40′~121°40′[4],赣南地区是适合油茶种植的主要区域之一。据雷进声(2005)[5]报道:我国目前的油茶总面积达400万hm2。

据胡加林等[6]对江西油茶栽培区的调查发现:赣南地区赣县、南康等9个县市属于油茶优先发展区域,还有9个县市属于次优发展区域。随着赣南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油茶这个古老传统的产业得到新的迅猛发展。栽植的品种不断更新,栽种的面积不断扩大,基地化造林越来越被广大林农和企业看中,经济效益越来越显示它的强劲之势,油茶产业是一个发展前景不可估量的朝阳产业。据1980年代调查,全区油茶面积达26.67万hm2,占当时林业用地面积(301.33万hm2)的8.84%,人均333 m2茶山,1.1 kg茶油,年平均产油774.16万kg,茶油在人们食用油中所占的比例平均为56%。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油茶及其产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得到提升,种植的面积越来越少,据1999年全市第三次资源清查,赣南油茶保存面积为15.73万hm2;从以上统计的数据中可知,赣南油茶栽培面积较大,但由于产量低,故有逐年递减现象,其主要原因为:(1)林相衰老,品种退化,管理粗放;(2)油茶产业的效益低下,产品的综合利用率低,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3)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外出,过去投入到油茶生产经营的大部分强劳力都转移到工业、商业、服务性行业和果业开发上,造成农村剩余劳力价格上扬,许多农户和家庭根本无力从事山上油茶产业的经营生产,是造成大量现有油茶山林荒芜的原因。要振兴赣南油茶产业,就必须建立多种发展模式的油茶生产基地。本文在冯纪福[7]的研究基础上根据赣南地区的特色提出以下几种油茶种植模式供大家参考。

1赣南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1)千家万户经营模式:当前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特别是通过林权制度改革,山地林权落实到户,油茶块状小范围的栽植,适合以农户为主的经营模式。种植油茶是赣南农民的传统产业,经营生产具有丰富的经验;它既可以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又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山地和劳动力资源。但此种类型经营的油茶林区一般规模小,产量低,抗风险能力差,不利于现代油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专业大户种植模式:江西省通过林权制度的改革,涌现出了一大批造林专业户,通过长期租赁山地(30~50 a)开发油茶种植产业,营造油茶基地林。这批造林大户,一般具有资金、管理或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租赁一方土地(10~100 hm2不等),营建原料基地林,兴办小型加工厂,产供销于一体,建成私营企业。他们清山整地具一定的规模,造林实行良种化,抚育施肥标准化,加工基本半自动化,吃住管理农庄化。这种发展模式可以对油茶进行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油茶产量高,成本低,效益好。此种种植方式在江西新余和宜春有一定的发展规模且运作良好,在赣州的石城、兴国和南康也开始有少量的分布。

3)油茶专业合作社模式:随着我国油茶产业相关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和农村市场发育的日趋成熟,油茶专业合作社作为适应油茶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体现广大茶农首创精神的新生事物已在我国南方各油茶产区广大农村蓬勃兴起,并成为新阶段广大茶农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油茶专业合作社模式是指为大力发展油茶产业,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林农收入,在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关心下,由农民自发组织起来,通过出资、出地、出管理等各种方式来参与共同组建的一种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省内运作比较成功的典型有:宜春丰城白土镇岗霞村油茶专业合作社。目前赣南地区成立的油茶专业合作社主要有:兴国县红土地油茶专业合作社,崇义县杰坝传禄油茶专业合作社,赣县茅店镇西坑油茶专业合作社等。

4)公司+农户合作模式:要壮大油茶产业,必须具有现代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目前赣南已建有3家规模比较大的油茶加工企业,而这种发展模式是油茶加工企业与农户的相互合作。农户以土地入股形式参与公司油茶基地的建设,并根据产量获得一定的股东分红。具体劳作由农户负责,生产费用由公司支付给农户,各生产管理环节工作,由各村委会干部负责组织发动、具体落实,公司按进度拨款,增加提成奖励工资。

5)公司+农户+科技股份制经营模式:要使油茶产业做强做大,必须发挥公司资金雄厚,信息灵通,管理先进、市场广阔、技术设备优越,产品开发优先的龙头作用。而农户以其山地资源丰富,造林、管理、技术熟练、劳力、生产资源方便配套,起到原料的保障作用;科研院所(在赣州主要有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和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等单位)以其良种、技术资源、信息优势,组装和创新栽培丰产技术措施,即提供良种良法、科学管理技术支撑;加上政府的政策支持,集“四股”力量,做大做强油茶产业不是不能实现的。

6)公司+农户+科技服务公司经营模式:与“公司+农户+科技股份制经营模式”基本相同,都是利用公司的雄厚资金和农户丰富的山地资源、劳力、和配套的生产资源。但是,此种经营模式共有3个主体,即:投资公司、农户、负责科技和管理的服务公司;农户负责具体劳作,科技服务公司主要负责技术指导、种植基地的管理和对工人的培训等,公司主要负责生产费用和管理费的支付。这样,可以减少企业与农民之间因土地使用权引起的摩擦和纠纷,有利于开展合作;由专门的科技服务公司来经营种植基地和油茶的相关加工,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成本,但同时也会减少企业的风险。

7)公司+科技服务公司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与“公司+农户+科技服务公司经营模式”相比主要是经营的主体少了农户,只有投资公司和科技服务公司。两者之间的合作模式比较灵活,可以是股份合作共同经营,也可以是投资公司单方出资并委托科技服务公司来具体负责经营。此种经营方式最大的不足就是不能很好地调动当地农户(基地的主要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赣南油茶产业发展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据统计:“千家万户经营模式”仍是赣南地区的主要运作模式,赣南油茶现有的15.73万hm2面积中属于这种模式的占90%以上,同时此种模式经营的油茶林区基本属低产林,是今后低改和换代的对象。这种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产权清晰,但经营规模小且资金不足,也很难获取先进技术,产量低,抗风险能力很差,不利于油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不值得提倡,势必将被其他模式所取代。

在林权制度改革和国家相关资金的带动下,“专业大户种植模式”运作的油茶种植基地在赣州市有一定的分布,这批造林大户,一般具有资金、管理或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他们注重油茶新品种的应用和先进管理技术的推广,在现阶段有利用油茶产业(尤其是油茶高产新品系)的发展。但是,这种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信息不通畅,经营规模小,一般都集中在油茶的种植端且比较单一,抗风险能力很差,也很难获取更先进的技术,无法融入真正的市场化经营洪流中。

油茶企业要发展做大,建设优质高产油茶基地是必然。虽然社会和企业都意识到扩大种植面积、推广高产油茶新品系、提高产量是大势所趋,但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却没有太多的企业和个人投资进行油茶林种植。周期长、融资难、风险大、效益低是投资高产油茶林种植的制约因素。近几年,在国家政策、资金的支持下,省内有部分油茶加工企业的种植热情逐渐提高(如:江西宜春的青龙高科,江西赣州的仰山正茶油等),一般采取的模式有:“公司+农户合作模式”和“公司+农户+科技股份制经营模式”。这两种模式中企业都是居于主体位置,为了实现油茶种植的标准化和规模化,企业都需要为组建庞大的科技服务队伍而支付较高的费用,单位产出的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效益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千家万户经营的模式和专业大户种植模式难以适应大市场的需要。适度规模“公司+农户+科技股份制经营模式”和“公司+农户合作模式”等经营模式已初步形成,广大种植户、专业大户和种植企业要想扩大经营规模,而自身的科技能力有限,就迫切要求社会上有油茶、脐橙等经济林科技服务行业为其提供科技服务,使其无后顾之忧。

林业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以支撑和促进创新活动,是为人才、成果、资金、市场等创新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专业科技服务的新兴产业。在赣南以油茶、脐橙等现代林(农)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林业科技服务业尚显薄弱,科学技术研究与成果推广应用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在油茶产业上表现得尤为明显[8],为大力培育和发展林业科技服务业,促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可以组建一些专门的油茶科技服务公司来和相关公司合作进行油茶种植管抚、茶油的精细加工和其他副产品的开发研究等。

现代油茶产业发展必须从分散经营走向林业产业化,使油茶生产实现市场化、社会化和集约化,延长产业链,提高林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这就需要林业和工业及第三产业结合发展,充分利用林地、资金、劳动力资源,附以技术、信息、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经验,通过统筹城乡规划,引进产业龙头企业,建立产业集群,实现政府、企业和农户的多赢。笔者认为“公司+农户+科技服务公司经营模式”和“公司+科技服务公司经营模式”这两种模式可以很好地将资金和技术结合起来,适应现代油茶产业发展的需要,值得社会、政府和企业去探讨和尝试并促进他发展。

产业集群及其配套设施和服务的建设能够使企业和农户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最终促进地方经济的整体发展。因此,现代农业的发展要依靠政府、企业、农户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充分利用各方资源,相互协调配合,扩展更大的利润空间,注重可持续发展,实现多赢,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统筹城乡的产业协调发展目标,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油茶生产企业、科技服务企业、农户等多方的合作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利润率,也使得油茶产业生产更能满足市场需求,政府统一规划、资金和政策支持以及必要的协调监管措施可以使这种行为更加合理有序,也更有利于科学技术和先进工具推广。我们的政府是导航的明灯,应给予农户更多的惠民政策和扶助政策。支持种植油茶使用良种良法,大力推进油茶低产林改造更新。支持企业研制加工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形成产业规模化、品牌化。

摘要:油茶种植是发展油茶产业的基础,其运作模式不是千篇一律,而应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探索不同的油茶种植发展模式。本文针对赣南油茶种植现状、农村经济特点、资源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在国内现有油茶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赣南油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可能运作的几种模式,并对不同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赣南油茶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油茶,赣南,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Editoral Board of China Herbal.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China.China Herbal(中华本草)[M].Shanghai: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er.1999.

[2]庄瑞林,王劲风.油茶花的生物学和人工授粉效果的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1965(8):21-22.

[3]梁凌林.发展油茶生产正当时[J].广西林业,2005(6):46.

[4]龙光生.油茶无性系育种方略[J].经济林研究,2002,20(3):59-60.

[5]雷进声.油茶扦插育苗试验[J].林业调查规划,2005,30(5):123-125.

[6]胡加林,邓绍平,楼浙辉.江西油茶栽培区划初探[J].江西林业科技,2009(3):6-8.

[7]冯纪福.油茶产业发展主要模式选择[J].安徽林业,2009(1):30.

油茶种植技术1 篇5

中国是油茶的原产地,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属山茶科是我国主要的和特有的木本油料树。油茶树寿命长,适应性强,丘陵、山地、沟边、路旁均能生长,不与粮、棉争地。油茶不仅能绿化荒山,保持水土,同时是一种常绿阔叶树,叶厚革质,且树干光滑能起防火作用,因此,也是防火林带的优良树种。

一、分布和栽培

油茶适宜栽培区域是指以油料生产为经营目标的油茶适生区域。我国油茶分布界线是:北纬23°30′~31°00′,东经104°30'~121°25′,主要栽培分布区在北纬23°~30°。在分布区范围内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丰富。

我省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各县均可栽培,我市油茶栽培垂直分布以400m以下的低山、相对高200米以下,坡度25度以下,丘陵及盆地周围较适宜栽培。在岗脊及阴坡日照时间短,冷得早,易遭霜冻和北风为害,会使油茶向高生长,侧枝短,果枝少,产量低。不适宜油茶大面积生产。

二、特征和特性

1、特征

油茶为常绿小乔木,高达4—6米,矮的2—3米。花两性,无柄,10月中、下旬开花,开花以后直到次年10月间果实方能成熟,因此,油茶树上花与果同时俱在。

2、适生条件

油茶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要求年平均温度14—21℃,最低月平均温度不得低于0℃,最高月平均温度为31℃,相对湿度在74—85%之间,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且四季分配均匀,日照1,800—2,200小时。

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很强,能耐较瘠薄的土壤,一般以PH值5—6的酸性黄壤为最适宜。但疏松、深厚、排水良好、较肥沃的沙质土壤对油茶生长发育特别有利。生长在向南或东南、西南的向阳山地的油茶,树干粗壮,树冠卵形,结实多,产量高。油茶是深根性树种,主根发达,向下深扎1.5米以上。油茶具有萌蘖性,再生能力强,利用这个特性,可

进行老残林更新改造,伐后萌发新枝抚育成林。

3、生长发育过程

新梢:油茶有春梢、夏梢和秋梢。绝大部分花蕾在春梢上分化,春梢在新梢中占98%以上。盛果期前春梢生长旺盛,盛果期后,春梢生长比较缓慢。

花:4月份开始在当年春梢上分化花芽,10月上、中旬为初花期,10月下旬进入盛花期,11月下旬至12月为末花期。每朵花从开放到凋谢为5—6天左右。开花的第1—2天柱头正常,第3—4天开始枯萎,花粉在柱头上第1—2天发芽率最高,生活力最强,最容易受精。油茶一般为虫媒授粉,以异花尤其是异株授粉效果好。盛花期温暖晴朗,昆虫活跃,开花的成果率高。自花授粉和始花、末花期成果率低。因此,在林内应保护和引放土蜂,以提高授粉率和结实量。

根系:根系在2月中旬开始活动,3月下旬至4月中旬为生长最迅速时期,6—7月生长也快,持续时间较长。12月下旬至次年2月初根系生长甚慢。

三、造林技术

1、苗木培育 1.1 实生育苗

以条播法为宜。冬春季均可播种。冬播在l1月,春播在2~3月。冬播的沟宽10~12cm,沟距18~21cm,深4~5cm,每亩播种量100~125千克。播前种子要水选和消毒,播后覆土3~4cm,再薄薄盖一层稻草,在4月下旬应揭草。当苗高10cm左右时可施速效氮肥;3-5片真叶时,再施复合肥。容器育苗法种子经催芽后直接播在容器袋的营养土中,造林不受季节限制,成活率高,生长发育快,是一种高效的育苗方法。对于用油茶种子直接繁殖苗木,由于实生苗存在后代分化大、品种退化严重、林相不整齐、茶果成熟期不一致、挂果时间晚、盛果期迟等缺点,不要使用实生苗造林。1.2 无性育苗 1.2.1 扦插育苗

用于扦插的育苗圃土壤分两层,表层为1:1或2:1的黄心土加沙混合(比例视黄心土粘度而定),厚6~10cm;下层为肥沃土壤,疏松层约10cm,扦插土壤的pH值不超过6。插

条应取自优良品种的单株或优良无性系的,要求粗壮通直、腋芽健全、叶片完整的一年生木质化的春梢。剪下的枝条放在阴凉处,喷水保湿,防止挤压发热。视枝条节间长短,剪成长穗或短穗,以短穗为好。短穗每穗带1~2片叶,长3~5cm。剪好(削)穗条每2O支1捆,切口放在200~400毫克/千克萘乙酸液中浸12~16小时,扦插后要有荫棚,棚内温度不得超过3O摄氏度,过高时揭棚通风降温,经常浇水,成活率一般在80%以上。条件好的采用封闭式或自动喷雾装置,扦插的效果更好,但繁殖的油茶苗,由于其根系不发达、抗旱能力差,导致造林成活率低,应慎重使用,不宜提倡扦插育苗。

1.2.2 嫁接育苗

主要是以芽苗砧嫁接为主,以普通油茶实生芽苗作砧木,在嫁接前35天至45天浸种后播种,即播于沙床或营养土上,深约3cm,覆沙后稍加压实,沙厚1Ocm左右,沙太薄苗茎早出地面变细老化,对嫁接不利。待苗木出沙(土)后2~3片叶时进行嫁接。芽苗砧嫁接一般用劈接法,其程序如下:首先是将沙床中的裸根苗取出洗净,盖上湿布放在室内操作台(桌)上备用。第二步是用刀片(单面刀片)在芽苗上方1~1.5cm处切断,随即从砧木正中髓心处劈开,开口1cm左右,胚根保留5-6cm,切除多余部分。第三步套砧,即用口径略大于砧木直径的薄铝片(或牙膏皮)将砧木套住。先将裁成长约3cm、宽约1cm的薄铝片做成圆筒(口径可大可小),便于套砧。第四步是削穗,在接穗下端离叶柄1~2cm处的两侧,各削1个15度、长约1cm双斜的楔形,再从叶柄上方2~3毫米处截断,成1芽1叶的接穗。置清水中待用。最后把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叶柄一侧的皮层要对齐,将套筒轻轻一提一捏使砧穗紧接。栽植深度以基部种壳刚入土为宜,栽实压紧,不呆根,栽后淋水保湿,并随即栽于用遮阳网遮阴80%透光20%保湿棚内。密封材料一般用塑料薄膜,既透光又保湿保温,罩内湿度为85%~9O%,温度25-28℃,不得超过33℃,过高时将薄膜适当揭开通风透气降温,浇水保湿。大部分接穗萌芽开叶时(约一个半月),便可拆除保湿罩,遮阴直至秋季,以后根据情况及时进行除萌、施肥、除草等管理。

2、整地造林 2.1整地

油茶对造林地要求不严,但为了高产稳产,造林地宜选择土壤深厚(土壤厚度60cm以上,至少要超过40cm,)、排水良好、肥力较好,湿润、透气性好、微酸性(pH值范围:5.5—6.5)的砂质壤土、轻粘壤土,(石灰岩山地不能栽植)。但尽量避免在山顶砂粒含量高的不保水的砂性土和排水不良地种植,并且在造林前一年秋、冬季要进行整地。

(1)全垦整地:在平坦或缓坡地可采用全垦整地(坡度在15°以内),可在9月份左右,进行整地,深度:山区20--25cm,丘陵25--30cm。,清除石块、树根等杂物,让土壤暴晒熟化,到11月耙平后环山定点挖穴,穴6O×60×60 cm。

(2)带状整地:超过15°的要水平带状整地。按行距开环山水平带,外高内低,带宽视坡度而定,坡小带宽,坡大带窄,带上按株距定点挖穴,规格同全垦。

(3)块状整地:超过20°小于25°的坡度较大的地类,或水土保持要求高的山塘、水库和交通沿线等地段,应采用块状穴垦,按环山水平“品”字形排列定点挖穴,穴大一般5O×50×50 cm,并增加水土保持措施。2.2造林

初植密度,纯林初植密度以2.5m×2.5m、2.5m×3m、3m×3m株行距比较合适。种植密度应根据地类条件、品种特性、经营目的而定。土壤肥厚的山脚及较平坦的地类,采用2.5-3×3米,即每亩种植74-89株;土壤肥力较差及坡度较大的地类,采用株行距2-2.5×3米,即每亩种植89-111株。总之,要因地制宜确定合理密植,要求油茶进入结果盛产期的覆盖密度不低于0.6,不超过0.8。

油茶造林有植苗和直播两种方法。植苗造林在冬春进行,以春季为好。其要领是:表土入穴,穴土细碎,有条件的地方定植前在穴中施放一定有机肥或土杂肥。苗干端正,略微深栽,根系舒展,分层踩紧,使根土密接,上覆松土。一年生苗的栽植深度以油茶苗嫁接口上端1cm为佳。

根颈要低于地面2cm~3cm。为保证成活,不栽隔夜苗,栽种前茶苗根部要全部均匀沾浆,泥浆最好用水田或水塘中较肥的田泥和塘泥。造林用苗应选一级苗或两年生的苗,以利成活成林。在油茶造林时要注意品种配置,面积在15亩以上的要有2个以上品种,在75亩以上的要有5个以上品种苗木配置造林,品种的花期、成熟期须吻合,造林最适时期是2月上旬至下旬,最迟要在3月中旬完成。容器苗还可在梅雨季节开展造林或秋冬季节栽植。

直播造林在冬春进行,冬播在l1—12月,春播在2~3月,以冬播为好。冬播具有早发根、快出芽、苗木壮、抗旱力强的优点,还可省去种子贮藏。冬播每穴播种3粒,呈三角形,播后覆土厚4—5cm;春播覆土3cm左右。

3、抚育管理

3.1油茶幼林抚育技术

幼林抚育期限为油茶4年生前。抚育内容包括中耕除草,扶苗培蔸,间苗补植,除虫灭病,整形修枝和施肥等技术措施。

(1)松土除草:造林当年除草松土1次,以后每年松土除草2次,第一次在5-6月间,第二次在8月下旬至9月不同地区有所不同。三伏天地表炽热,不宜松土除草。松土深度,一般以3~5cm为宜。造林当年宜浅,以后逐年加深;幼树兜边宜浅,向外可逐渐加深;壤土宜浅,粘土宜深。

(2)幼林施肥:施足基肥的林地,第一年不要再施肥。施肥一年两次,冬施迟效肥,如火土灰或其他腐熟有机肥;春施速效肥,如尿素等。早春优于夏秋,每株一年的施肥量不要超过25克,最好多次施用,每株每次施肥量不超过10克。方法有撒施和环状沟施等。撒施即将肥料均匀地撒布在树冠周围,结合中耕翻入土中;环状沟施,即在树冠外沿,挖宽深各20~30cm的圆形或半圆形沟施入。

(3)幼树整形:油茶幼树整形方法分两步:首先是养干。造林后第1~2年内,顶芽萌发的春梢,应全部保留,使其迅速形成主干;第二步是定形。主干高60cm在主干四周选留3-4个强壮主枝,每一主枝上的副主枝数目,以树体大小和二主枝间距离而定。修剪最适时期是早春。修剪后及时除萌。幼树修枝宜轻不宜重。

(4)林地间作:在幼林地间种收获期短的农作物、药材、绿肥等,以耕代抚,有利油茶生长并有短期收获,提高经济效益。间种作物种类的选择,均以不与油茶争光、争肥、争水为原则,间作要求留1平方米面积给油茶树。油茶林地宜间种花生、豆类等作物和一些绿肥植物,而不能选用高秆、藤本和旱季耗水量大的作物。3.2 油茶成林经营技术

(1)垦复:油茶进入盛果期后,根据立地条件、品种类型,每年至少浅锄一次,3年深挖一次。一般在每年雨季过后和旱季到来之前进行。深度在10cm左右。深挖应在采果后至翌年树液流动前深度在15~20cm。垦复一定要注意林地水土保持。地势平缓,坡度在15。以下的油茶林地,可全垦,但视坡面的长短,在山顶、山腰和山脚留水保带。坡度在15。以上,特别是砂岩、花岗岩发育的土壤,宜采用带垦,挖一带留一带,隔年轮换。

(2)施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油茶生长状况、以及生长的不同时期,施以不同类型的肥料。大年以磷钾肥、有机肥为主;小年以磷氮肥为主。每年每亩施复合肥15kg以上,并与有机肥并重施用。

(3)修剪:油茶以疏剪为主,大年重剪,小年轻剪。在每年果实采收后至翌年树液流动前,剪除枯枝、病虫枝、交叉枝、细弱内膛枝、脚枝、徒长枝等。

(4)调整密度:密植林地,一般在10~12年,枝叶互相覆盖时。此时应视林地情况,在2~3年内,分1~2次进行密度调整,稀林补植、劣林换种。

(5)高接换冠:对于成林中的部分劣株,经两年观察标定,用优树穗条,采用皮下枝接方法,具体操作断砧,选择干径3-4 cm砧木在干高40-80 cm处锯断,断砧时防止砧木皮层撕裂,每株留2-3个主枝作营养枝和遮阴,其余全部清除;用清水清洗砧木断口并擦干,用嫁接刀削平锯口,削面里高外低,略有斜度;切砧拉皮,用单面刀片将干皮切开,深达木质部,撕皮朝一个方向,以便接后包扎;切接穗,用单面刀片在穗条叶芽反面从芽基稍下方,平直往下斜切,长2左右,切面稍见木质部,基部可见髓心,在叶芽下方斜切

一短切口, 再从叶柄上方2~3毫米处截断,成1芽1叶的接穗,置清水中待用,插入接穗,接穗长切面朝内,紧靠一边插入,接穗切面稍高于砧木断口便于接穗砧木愈合,包扎时下面稍留点撕皮,因大树营养旺盛,方便过多营养排出;用水浸过的塑料袋保湿,套袋时将袋外朝里,将水分留在袋里,保湿,将支撑的竹篾留在袋外,便于袋内过多水分流出,用报纸(笋衣)按东西方向扎在塑料袋外层遮阴,40天后去保湿袋但还需遮阴。嫁接时间,我市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为好。同一片林地必须在1年~2年内完成。

四、茶果的采收和处理

果实成熟标志:果皮光滑,色泽变亮。红皮类型的果实成熟时果皮红中带黄,青皮类型青中带白。种壳呈深黑色或黄褐色,有光泽,种仁白中带黄,呈现油亮。

采收完全成熟的种子,不仅提高产油量,同时是降低茶油酸价的原始保证。适宜的采收期是在果实成熟期前3天开始到后7天完成。寒露籽10月中旬采收。霜降类籽在10月底采收,立冬籽11月上旬采收。严禁提早采摘。

采收方法采收果实时正是油茶含苞待放时期,严禁折枝取果。果实处理果实采回后,堆放时间不得超过5-6天,要摊晒,一天中要翻动数次,促进果实开裂,将杂物除净,收籽进仓待榨。

五、主要病虫害防治

油茶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软腐病、烟煤病等。主要虫害有蛀茎虫、茶梢蛾、天牛、象鼻虫、蚁蟆、茶毛虫、金龟子、叶蜂等。

油茶病虫害的防治必须贯彻“防重于治”、以营林技术为基础,与生物、药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在进行垦复、间作施肥时要注意深埋病枝、病叶和病果,杀死虫卵和虫蛹,砍除历史病株。还要保护利用天敌,如保护和培育黑缘瓢虫、大红瓢虫等天敌和寄生蜂、寄生蝇、菌类等,进行生物防治。

油茶基地建设单位面积投资成本测算表

成本项目 单位

(元/亩)新造林 低产林改造 备注

补植 抚育

1、材料及农资费

450 350 250(1)种 苗 元/亩 200 100

(2)肥料农药 元/亩 250 250 250

2、人工费 元/亩 820 250 350(1)林地清理 元/亩 100

(2)整 地 元/亩 400

(3)挖穴植栽 元/亩 200

(4)抚育管理 元/亩 120 250 350 合 计 1270 600 600 油茶的需肥特点和施肥技术

1.1 油茶幼林

幼林期是指从定植后到进入盛果前期的阶段,油茶嫁接苗一般为 6~9a。此时期的管理特点是促使树冠迅速扩展,培养良好的树体结构,促进树体养分积累,为进入盛果期打下基础。幼树期以营养生长为主,施肥则主要以氮肥,配合磷钾肥,主攻春、夏、秋三次梢,随树龄大小使施肥量从少到多,逐年提高。

1.2 油茶成林

良种油茶进入盛果期一般为 8~10a,经济收益期限长达 30~50a。在盛果期内,每年开花结实量大,需消耗大量的营养成份,所以成林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加强林地土、肥、水管理,恢复树势,防治病虫害。

据研究,油茶林每抽发 100kg 枝叶,需氮素 0.9kg,磷素 0.22kg,钾素 0.28kg;每生产 100kg 鲜果需氮素 11.1kg,磷素 0.85kg,钾素 3.4kg; 每生产 100kg 茶油(1430kg 鲜果)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 158.7kg,磷素 12.0kg,钾素 48.6kg。盛果期为了适应树体营养生长和大量结实的需要,施肥要氮磷钾合理配比,一般 N:P2O5:K2O=10:6:8。每年每株施速效肥总量 1~2kg,有机肥 15~20kg。增施有机肥不但能有效改良土壤理化特性,培肥地力,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延长化肥肥效,而且还能提高果实含油量。力源油茶专用复合肥特点

南宁力源农资有限公司根据油茶的生长特性及不同时期对养分的需求特点,开发了三种油茶专用肥,以满足油茶从定植

到盛果期对养分的需求。

油茶专用肥 品种 含量 用途 油茶油茶专用肥(Ⅰ)

氮磷钾≥20%(7-10-3),有机质(氨基酸、腐殖酸)

≥20%,中微量元素+核心料≥4%。果后施肥或新植底肥,改良土质,促

使作物根系生长。

油茶专用肥(Ⅱ)

氮磷钾≥28%(20-4-4),有机质(氨基酸、腐殖酸)+中微量元素+核心料≥15%。

1~3年期幼林期及挂果期春天追肥。

油茶专用肥(Ⅲ)

氮磷钾≥33%(13-9-11),有机质(氨基酸、腐殖酸)+中微量元素+核心料≥15%。

盛果期追肥,壮果保果。油茶新植林(幼林)、成林(低改林)施肥技术

3.1 新植林(或幼林)

基肥:在挖好的种植穴(50 ㎝×50 ㎝×40 ㎝)内,每穴施油茶专用肥(Ⅰ)0.5~1kg 与回填表土充分拌匀,然后填满待

土稍沉降后栽植。

追肥:定植当年可以不施肥,也可在 7~8 月施每株 50g 左右的油茶专用肥(Ⅱ)。从第二年起,3 月份新梢萌动前半月左右施油茶专用肥(Ⅱ),每株 0.25~0.75kg,施用量随树龄从少到多,逐年提高。

施肥方法,采用开沟施肥,在油茶树树冠投影的坡上沿开 1 条 15 ㎝,长 60~80 ㎝左右的弧形沟,将肥料均匀施入后并

覆土。

2.1 成林(或低改林)

每年的 3~4 月和 10~11 月各施肥一次,3~4 月每次每株施用油茶专用肥(Ⅲ)0.5~0.75kg;10~11月每次每株施用油茶专用肥(Ⅰ)1kg。施肥方法,采用开沟施肥,在油茶树树冠投影的坡上沿开 1 条20 ㎝,长 1m左右的弧形沟,将肥料均匀施

入后并覆土。低改林地施肥时要求深挖松土。

ICS DB45 备案号: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浅析油茶种植技术 篇6

关键词:油茶栽培;良种选用;抚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S79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18-0165-02

油茶是山茶属植物,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区域广、栽培面积大、用途多等特点。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等省是主产区。用种子榨取的茶油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优质食用油,长期食用可降低血清胆固醇,有预防和治疗常见心血管病的作用。茶油还能通过油脂的深加工生产高级保健食用油和高级天然护肤化妆品等,茶油的副产品茶枯饼可提取皂素、制刨光粉和复合饲料,茶壳可提糠醛、鞣料和制活性炭等。通过综合利用可提高油茶经济效益。

1选用良种壮苗

良种是达到丰产的基本要素之一,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的良种是优良无性系和优良家系,还有少量的杂交子代。其中优良家系和杂交子代是一年生实生苗;优良无性系是芽砧嫁接二年生裸根苗。苗木规格达二级苗以上(一年实生苗高20 cm以上,二年生嫁接苗高25 cm以上,地径粗0.3 cm以上,根系完整、无病虫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步推广一年生营养杯嫁接苗造林,以提高造林成效。

2选地整地

油茶既可在房前屋后零星栽植,也可大面积栽植集约化经营。造林地立地环境必须与油茶造林学、生物学特性相一致,达到适地适树,发挥油茶的优良特性,实现高产稳产的目的。造林地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pH值为4.5~6.0的阳坡,要求坡地较平缓,坡度在20 °以下;低凹地、阴坡水湿地不宜油茶生长。

3定植

油茶栽植在冬季11月下旬至翌年春季的3月上旬均可,但应避开严寒干燥时段,且以春季定植较好。海拔高400 m以下

地段可在冬季栽植,但在干旱的冬季不能栽植油茶。定植宜选阴天或晴天进行,定植时在根蔸处加焦泥灰250 g/株、钙镁磷肥5 g/株。将苗木根系自然舒展开,加土分层压实,栽植嫁接苗时嫁接口与地面平,做到根舒、苗正、土实,栽后浇透定根水,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随着营养杯苗木推广应用,栽植时应将营养杯剪开剥除,以利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株行距2.0 m×3.0 m或2.5 m×3.0 m,初植密度为1 650株/hm2或1 320株/hm2,平缓地段造林密度可大些,坡度较大处造林密度可小些。

4幼林管理

4.1抚育管理

油茶忌渍水和干旱,雨季要注意排水,夏秋干旱时及时做好抗旱保苗工作。夏季旱季来临前除草抚育1次,并将铲下的草皮覆于树蔸周围的地表,给幼树培蔸,减轻地表高温对幼树的烧伤,同时起到保湿作用。冬季结合施有机肥进行块状松土除草抚育。林地土壤条件较好的套种绿肥或豆科植物,实行以耕代抚增加收入。油茶幼树由于抽梢量大、组织幼嫩,易受冻害,多施磷、钾肥,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增强抗逆性。

4.2施肥

油茶幼林期以营养生长为主,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主攻春、夏、秋三次梢,施肥量逐年增加。定植当年通常不施肥,有条件的可在6~7月幼树恢复后适当浇些稀薄的人粪尿或尿素10 g/株左右。从第2年起,3月新梢萌动前15 d施速效氮肥50 g/株,采用开沟施肥法,在距幼树30 cm以上开沟,投肥后覆土。以后采用看苗施肥法,当油茶幼树叶片由绿转为淡黄色时再施肥,施尿素约20 g/株左右,保证幼树生长所需的养分,促进快速稳定生长,提前进入投产期。10月下旬喷施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喷遍幼树茎叶,加速木质化以利越冬。粪肥作为越冬肥,施1~2 kg/株,距幼树40 cm以上处施入,随着树冠的不断扩展,施肥量逐年递增。

4.3培育树型

幼树长到40 cm高时,在距接口30~40 cm处定干,适当保留主干。第1年在30 cm处选留3~4个生长强壮、方位合理的侧枝培养为主枝;第2年在每个主枝上保留2~3个强壮分枝作为副主枝;第3~4年,在继续培养正副主枝的基础上,将其上的强壮春梢培养为侧枝群,使三者之间比例合理,分布均匀。油茶树具有内膛结果习性,但要注意在树冠内多保留枝组以培养树冠紧凑、树形开张的丰产树型。要注意摘心,控制枝梢徒长,并及时剪除扰乱树形的徒长枝、病虫枝、重叠枝和枯枝等。幼树前3年摘掉花蕾,不挂果,维持树体营养生长,加快树冠成形。

5成林管理

5.1深挖林地

为了促进土壤熟化,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满足树体对养分的需求,改善油茶根系环境,扩大根系分布范围,提高抗旱、防冻能力,保持丰产稳产。隔年对林地进行深翻,一般在3~4月或秋冬11月结合施肥时进行。在树冠投影外侧深翻15~20 cm,为避免过量伤根,分年度对角轮换进行,以2~3年完成1周期。深翻时要注意保护粗根。

5.2化学除草

成年油茶林地,在水源可解决的情况下宜采用化学除草。化学除草省工、省时、节约费用,同时可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矛盾。在每年5~6月的晴天,采用草甘膦为主要药剂,按每背包式喷雾器桶10 kg清水+10%草甘膦商品量250~300 g+适量洗衣粉摇匀后(水溶液含10%草甘膦商品量为2.5%~3.0%),作定向低位喷雾,避免喷到油茶的茎叶,若误喷用清水淋去药液即可。喷遍杂草茎叶,以不下滴药液为好,过15 d检查1次,如发现有未枯黄的杂草再补喷1次,能起到较佳的除草效果,尤其对白茅等多年生恶性杂草起到杀灭作用。

5.3林地放蜂

成年油茶林地在开花前1~2月内不施有机磷农药,在开花初期运入土蜂或洋蜂进行放蜂采蜜,以提高授粉率,提升油茶产量。

5.4施肥

据研究,油茶抽发100 kg枝叶,需纯氮0.9 kg、五氧化二磷0.22 kg、氧化钾0.28 kg;生产100 kg鲜果需纯氮11.1 kg、五氧化二磷0.85 kg、氧化钾3.4 kg;生产100 kg茶油(1 430 kg鲜果)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158.7 kg、五氧化二磷12.0 kg、氧化钾48.6 kg。盛产期为了适应树体营养生长和大量结实的需要,施肥要合理配比,即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为10∶6∶8。油茶树施速效肥总量为1~2 kg/株、有机肥15~20 kg/株。增施有机肥不但能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延长化肥肥效,而且还能提高果实含油量。还可根据年情、土壤条件和树体挂果量增施适量的叶面肥,以利于促花保果、调节树势、改善品质和提高抗逆性。叶面施肥多以各种微量元素、磷酸二氢钾、尿素和各种生长调节剂为主,宜于早晨或傍晚进行,着重喷施叶背面。

5.5修剪

油茶修剪多在采果后或春季萌动前进行。油茶成年树多只抽发春梢为主,夏秋梢较少,果梢矛盾不突出。春梢是结果枝的主要来源,要尽量保留,一般只将位置不适当的徒长枝、重叠交叉枝和病虫枝等除去,尽量保留内膛结果枝。油茶挂果数年后,一些枝组有衰老的倾向,或因位置过低或过密而变弱,且易于感病,应及时进行回缩修剪或从基部全部剪去,在旁边再另选适当部位的强壮枝进行培养补充,保持旺盛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对于过分郁蔽的树型,应剪除少量枝径2~4 cm的直立大枝,提高内膛结果能力。通过合理修剪可使产量增长39%以上,枝感病率降低70%左右。

6病虫害的防治

所有的生物都会生病,油茶也不例外,主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生物防治为主。影响油茶生长的主要病虫害有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油茶尺蠖、茶毒蛾等,它们对油茶的危害是毁灭性的,因此要随时观察油茶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一旦发生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6.1茶炭疽病

4~10月容易发生此病,但7~9月蔓延的速度最快。在发病高峰期,可用1%波尔多液进行喷洒,每月两次,连喷3~4次。

6.2油茶软腐病

发病时易造成油茶大量落叶、落果,以致产生严重的后果,一般4~5月下雨之后迅速蔓延,6月份以后到8月最为强烈。喷洒75%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就能得到有效的缓解。

6.3油茶毒蛾

幼虫吃叶和嫩枝、花芽和幼果。药物防治应掌握在幼虫3龄之前进行为最佳。药剂可用合成洗衣粉50~100倍液或100~200倍肥皂液进行有效灭虫。

6.4油茶尺蠖

吃油茶叶的害虫,一年产卵一次。对幼虫喷洒50%二溴乳剂1 000倍液或90%的晶体敌百虫1 500倍液。

7结束语

总之,种植油茶是一个高效、长效的产业。种植好油茶,不仅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没有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效”俱佳的特点。因此,我们应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提高认识,这对未来油茶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冯维华.有机油茶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08(05).

2 周如君.油茶栽培技术要点[J].林业实用技术,2002(10).

Analysis of Oil-tea Camellia Cultivation Technology

Kuang Qijin

Abstract: Oil-tea camellia is a plant of oil producer, and good species of firefighting for forest culture and management. To further improve the output of oil-tea camellia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forest farmers,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seed selection of oil-tea camellia for sound seedlings, site selection and preparation, planting, young forest management and forest management, etc., so as to provide technical information for the high yield cultivation of oil-tea camellia.

油茶种植业的发展现状 篇7

广西三江县山多地少, 但种植油茶却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发展油茶种植适时适地, 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虽然现实种植过程中问题多多, 但发展机遇也是千载难逢。因为市场需要, 三江县种植油茶迎来大好商机, 大力发展油茶种植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也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大趋势。

1 三江县油茶种植现状

三江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 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土地资源极少。因此, 林业是这里的主产业, 而油茶又是林业中的主打产品。油茶是三江县的乡土树种, 种植历史悠久, 。三江县号称“中国油茶之乡”, 油茶种植已经成为三江县3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4.98万hm2, 占林地面积的26.48%, 为全国第2大油茶种植县。

2 三江县油茶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三江县是广西最大的油茶基地, 而且种植历史悠久, 有雄厚的科技做支撑, 但是由于品种改造滞后, 管理粗放, 导致单产总产低下, 阻碍了油茶产业的正常发展。

2.1 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 苗木更新换代较慢

三江县油茶良种培育有辉煌的过去, 早在20世纪60年代, 国家林业局就在广西进行油茶良种培育试验研究, 推出了一批油茶优良品质。“三江孟江油茶”成为知名优良品种。到了1994年以后, 大批良种培育基地遭到破坏, 最近几年, 国家鼓励发展油茶种植, 一些良种基地开始建设起来, 但由于缺少良种认定, 推广工作停滞不前, 培育体系不健全, 良种苗木更新换代较慢, 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油茶生产能力受到一定限制。

2.2 单位面积产量比较低, 抚育管理方式落后

三江县现有油茶中有相当部分是20世纪60、70年代种植的普通油茶。因为当时培育良种的意识不够, 林农没有选择余地, 有种就种, 见苗就栽, 品种良莠不齐, 优良品种比较少, 单产总产都不理想。用现有油茶进行比较, 低产油茶和高产油茶产量比是1∶4, 产量差距惊人。

油茶前期投入比较大, 一般农户无力承受, 加上油茶生产周期比较长, 一般种植到盛产期需要8a, 抚育管理成本较大, 所以农户大多采用粗放式管理, 人种天养现象普遍, 大多沦为残次低产林。由于抚育管理方式落后, 大多油茶处于半野生状态, 经营效益自然不高, 造成有限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

2.3 经营管理方式不规范, 产业化水平比较低

油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种植、采收、加工、销售等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 但现实是, 三江县和周边地区缺乏大型油茶龙头企业介入, 市场风险较大。油茶丰收时, 林农未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的丰收, 产业化经营水平普遍较低。因为缺少龙头企业, 油茶副产品开发受到严重影响, 产品结构单一, 产业链条链接不好, 导致油茶的商品率下降, 油茶产业化水平在低层次上徘徊。

2.4 种植服务体系不完善, 科技含量水平不高

油茶市场需求不够稳定, 也导致油茶价格出现较大波动, 而对油茶种植加工等方面的科技研究难以形成成果加以推广, 油茶种植科技含量较低, 种植服务体系不完善。油茶种植还处在广种薄收的状态, 加上长期不能对油茶品种进行更新换代, 林农长期使用实苗栽植, 导致油茶品种严重退化, 产量和品质呈下滑趋势。

3 三江县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近年来, 我国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扶持油茶生产, 油茶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三江县已经把发展油茶产业列为重要经济增长点, 鼓励广大林农生产经营油茶。在三江县, 油茶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相关部门正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油茶产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促进油茶产业的升级换代。

3.1 加快建设良种培育基地, 克服先天不足问题

油茶要实现高产稳产, 离不开良种繁育。针对良种紧缺的状况, 大力发展油茶良种繁育基地, 为林农提供充足的高品质的苗木, 已经成为眼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 三江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分别在斗江乡、良口乡建立了广西最大的油茶苗圃繁殖基地, 1a可以为林农提供10000株以上优良苗木, 加快油茶品种的升级换代。“岑溪软枝”、“湘林系列”等一批油茶新品种, 不仅挂果早盛产期长, 而且出油率高。大力推广种植油茶良种种植, 在提高油茶产量的同时, 也提升了油茶品质, 为林农增产增收。

3.2 大面积实施低产林改造, 大幅提升单位产量

大面积实施低产林改造, 对大幅提升油茶产量至关重要。早在2005~2007年, 三江县就实施过低产油茶林的改造工程, 在11个乡镇设置试验样点油茶园。经过连续3a的跟踪测产, 低改前, 油茶平均单产为34.2 kg/hm2, 低改后油茶平均单产达到121.1kg/hm2, 增产效果非常显著, 提高空间巨大。这说明实施低产林改造已经是刻不容缓。

油茶低产林改造不仅是品种的更新换代, 也包括抚育管理的改造, 进行密度调整, 复垦施肥复壮, 还有嫁接换冠等。低产林改造应该是全方位的, 效果当然也会更加明显。所以, 在油茶产业发展中, 低产林改造是重要环节, 必须加以重视。这对提高油茶产量和品质意义重大。

3.3 加大投入实施科技攻关, 提高产业科技含量

油茶产业科技含量主要体现在良种培育、抚育管理、采收、加工、销售等环节, 良种培育可以通过建立繁育基地解决苗木供应的问题。在抚育管理方面, 应该组织科技力量为林农做好林间指导, 利用丰产林对低产林进行改造, 更新残次林等, 都需要技术人员给予及时的技术支持。在良种培育改良方面, 还可以和科技院校联姻, 借助科研院校的技术实力, 对油茶品种品质进行改造。要组织科技人员对林农分批分级进行油茶种植技术培训, 提高林农种植水平。建立油茶产学研相结合的生产技术服务体系, 全程为林农种植油茶提供技术服务。

3.4 建立高产油茶示范基地, 推广种植管理新模式

油茶高产稳产是良种种植、科学抚育管理等多方面作用的结果, 单纯进行良种的更新换代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油茶产业现状的。各个乡镇村, 要组织力量建立一批油茶高产示范基地, 通过科技力量的重点扶持, 对油茶的种植、管理, 以及低改林、残次林更新等方面, 进行针对性指导, 用示范基地树立典型, 让林农通过示范基地学习油茶种植管理新技术、新标准、新的种植管理模式, 以点带面, 对推动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定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3.5 整合优化管理经营方式, 提升油茶产业化水平

油茶产业已经形成种植、采收、加工、销售产业链。随着形势的发展, 油茶产业内驱力需要激活, 产业链条需要延伸, 只有用高品质的产品占领市场, 油茶产业才能健康成长。因此, 政府不仅要给予政策支持, 相关部门还应该积极为林农开辟市场, 通过招商引资, 让更多的油茶龙头企业介入, 带动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科技部门要加强技术支持, 开发更多品质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大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油茶品牌产品。油茶产业走集约化生产、科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之路是大势所趋, 像各类油茶专业合作社的成立, 就是市场需求的产物。

4 结语

三江县油茶产业有悠久的种植历史, 已经积累丰厚的种植技术。虽然在发展中还有一些问题和困难, 但在县委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三江县油茶产业一定可以做大做强, 为全县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为全县林农带来福祉。

摘要:油茶种植已经成为三江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解决目前油茶种植中的问题和困难, 是相关部门和广大林农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本文列举了三江县油茶种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有针对性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三江县,油茶,种植,现状,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唐星民, 苏永安.油茶种植推广存在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16) .

[2]覃贤忠, 文祥凤.三江县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6) .

油茶种植业的发展现状 篇8

关键词:油茶,现状,栽培,丽水市莲都区

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Abel.) , 又名油茶树、茶仔树, 属于山茶科植物, 是我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其种子含油率20%~40%, 用茶籽榨出的茶油是优质食用油, 具有很高的营养及保健价值, 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5%以上, 以油酸 (65%~75%) 和亚油酸 (10%~20%) 为主, 还含有少量的亚麻酸等高价不饱和脂肪酸, 深受人们喜爱。茶油色清味香, 耐贮藏, 可作为生产高级天然化妆品、肥皂、凡士林、生发油、机械润滑油、机械防锈油及医药上制作青霉素、链霉素油剂的原料。同时, 油茶树形美观, 花期长, 是园林绿化的常用树种, 也是一种优良的荒山荒地绿化树种, 尤其是对于维护我国南方丘陵红壤地区的生态稳定性, 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兼具绿化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多种生态效益。

1莲都区自然概况

莲都区地处浙西南腹地, 位于丽水生态示范区的西南部, 瓯江中游, 119°38′~120°08′E, 28°06′~28°44′N。总面积15.0×104hm2, 其中林业用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0.5%。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暖湿润, 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8.1℃, 年平均无霜期256d, 年平均降水量1427.0mm。地带性植被类型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垂直分布带谱明显, 森林覆盖率80.0%。土壤类型繁多, 主要有红壤 、黄壤、岩性土 、潮土、水稻土5个土类。复杂的地形和温暖湿润的气候, 非常适合油茶的生长。

2莲都区油茶分布现状

莲都区是浙江省三大油茶产区之一, 素有“浙南油库”之美誉。自2009年油茶产业转型升级以来, 莲都区通过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 提升油茶种植效益, 不断扩大油茶种植面积, 通过调查并查阅资料, 莲都区现有油茶面积13933.3hm2, 占林业用地的11%。全区18个乡镇均有天然油茶林分布, 主要雅溪、黄村、老竹、太平、大港头、碧湖、高溪、联城、仙渡、丽新、水阁、紫金等乡镇, 其中油茶林面积在666.7hm2以上的有碧湖、大港头、老竹、太平、联城、巨溪、黄村、高溪等8个乡镇, 333.3hm2以上的有城区、水阁、仙渡、丽新、双溪等5个乡镇, 上述乡镇的油茶林面积占油茶总面积的98%。油茶面积超过66.7hm2的有59个行政村, 其中266.7hm2以上的有碧湖镇的中坳村、联济村、中溪村和黄村乡的戈劄村等。

3分析油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通过产地调查, 根据油茶分布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适应性, 对油茶的生长发育、开花结实有一定的影响。油茶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 也形成了对环境条件的特定要求, 具体分析如下。

3.1 油茶气候条件

油茶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 特别是忌长期霜冻等恶劣的气候条件, 以莲都区为例, 一般要求年平均气温16~20℃, 1月平均气温3℃以上, 7月平均气温28℃以下 , 极端最低 气温 -10℃ , ≥10℃ 年活动积 温4500~5000℃;年降水量1000~2200mm, 降水集中于4~8月;年日照1800~2200h, 无霜期200天以上。

上述众多气候因子中, 以光在油茶的生命活动中起的作用最大。油茶苗期在一定庇荫条件下生长很好, 成活率也高, 但随着树龄的增加, 对光的要求逐渐增强, 若光照条件差, 会导致油茶的生理机能下降, 结果少。因而, 阳坡的油茶较阴坡的产量高, 含油率高。所以, 在选择造林地以及决定栽培密度结构时, 一定要首先满足光照条件。

温度对油茶的生长发育也有多方面的影响,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花芽分化和开花坐果。油茶花芽分化的最适温度是27~29℃, 花期最适温度是14~18℃。若温度不适宜, 会降低花芽分化率和坐果率。特别是花期若遇低温阴雨, 授粉昆虫的活动受抑制, 花粉囊开裂和花粉发芽受阻, 不利于授粉受精。

水分对油茶的影响不大, 但在8~9月果实生长发育期间, 雨量充沛、均匀, 立地水分充足, 有利于果实生长和油脂转化, 可使果实和种子饱满, 提高种仁含油率;而在10月开花期间降水过多, 则不利于传粉受精, 加剧落花落果。民谚“七月干果, 八月干油”, 正是这个道理。

3.2 油茶土壤条件

油茶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 可为红壤、黄壤和山地黄棕壤等, 母岩为酸性基岩, p H值4.5~6.5的土壤上皆可正常生长发育, 但应该在疏松、深厚、肥沃、排水良好、保肥保水力强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条件下栽培。油茶是嫌钙植物, 不能在中性土和钙质土上生长, 碱性土壤也不宜。

3.3 油茶地形地貌条件

海拔、坡位、坡向、坡度等条件, 对油茶的生长发育有间接的影响。山地阳坡油茶林的生长量、产果量、含油率等性状均较阴坡的油茶林要高, 且花期提前, 果熟期早;下坡的油茶林长势、产量等均优于上坡;坡度宜缓, 超过25°则生长不良。一般随着海拔升高, 枝叶生长量和产果量逐渐降低, 但不同种类或在不同栽培区, 其适宜的海拔高度有很大差异。

4油茶的栽培技术

4.1种植地选择与整地

油茶是属 于半阴半 阳树种 , 选择海拔 高度100~500m, 坡向南坡或东南坡, 坡度25°以下的中下坡土壤为红壤、黄壤, 酸性、微酸性土壤, 土层要求深厚, 整地是油茶造林的重要环节, 一般在栽植前1个多月进行, 改良土壤结构, 提高通气状况, 使土壤充分熟化, 整地后按种植密度挖好栽植穴, 施足底肥。

4.2 油茶栽培种植技术

应选择1~2年生优良品种或优良无性系嫁接壮苗, 不用实生苗造林。种植一般在“立春”至“惊蛰”之间, 种植方法为1穴1株, 将苗栽其中, 舒展根系, 栽紧踩实, 栽后覆一层松土, 可适当密植, 一般要求107~167株 /667m2, 株行距2.3 m×2.7m或2m×2m。

4.3 油茶抚育管理技术

幼树 (1~5年) 追肥管理:以追施氮肥为主。每株每年需尿素100g左右, 分4~5次施肥, 进入丰产期 (6~9年) 管理:主要施氮、磷、钾肥, 比例为3:2:1, 每株每年需肥量在250g左右, 分2~3次施肥。土壤管理:进入冬季, 对油茶林进行全部翻挖, 捡出大块石头和恶性草根, 杂草铺在树塘内。全年应除草2~3次, 让其在地里自然腐烂, 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倡林粮间种, 以耕代抚。

参考文献

[1]胡国华.油茶苗木培育及栽培管理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3 (16) :229-230.

[2]俞秀兰.油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 2006, 33 (1) :232-234.

油茶林种植中的施肥措施 篇9

1 油茶施肥概述

1.1 施肥种类

肥料可以直接用于土壤中, 也可以适用于植物上, 肥料的食用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也可以改善土壤性质。本文根据肥料性质, 将肥料分为有机肥、无机肥及生物菌肥料, 详见表1[1]。

1.2 施肥方式

油茶林的主要施肥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环装沟施, 二是叶面喷施。当前, 在油茶林地应用最广的施肥方式还是沟施。林农沿着树冠正投影外援, 挖出一个圆形的施肥沟, 施肥沟深度在20~25 cm以内, 沟宽则控制在30 cm以内, 沟挖好后, 选择合理的肥料均匀撒入沟中, 最后用土填平。另一种叶面施肥, 是在追肥的基础上进行, 一般施肥时间在早晨或傍晚, 林农在叶背面进行肥料喷施。采用叶面施肥的方式, 可以突破植物对土壤养分吸收的限制, 让植物可以长时间吸收自身需要的养分[1]。

1.3 施肥时间

针对油茶林种植的施肥时间, 通常是春季和初夏季节, 这个时间段, 油茶铃木生长旺盛, 需要较多养分, 这个时间段进行施肥, 可以促进植物根系的养分吸收。有油茶林木的生长阶段不同, 所需养分量也不同, 林农应该根据树木的生长阶段, 选择合理的肥料, 采用科学的施肥方式进行施肥[2]在7-8月, 油茶苗木存活率较低, 生长和发育情况较差, 先不管施肥能否得到好的效果, 导致植物生长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是薄膜内苗床温度和湿度较高, 因此, 在7-8月内, 不宜使用浓度过高的肥料, 同时注意林木灌溉次数。

2 施肥对油茶产生的影响

2.1 对生理特征的影响

施肥可以提高油茶的蒸腾速度和叶绿素含量, 有利于积累植物淀粉和可溶性糖分。总的来说, 施肥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油茶健康生长, 提高油茶产量和品质。施肥对油茶生理特性的主要影响见表2。

2.2 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施肥对油茶果的体积和质量会有一定的影响。首先, 适时适量的施肥可以提升油茶果出籽率和出油率, 尤其是钾肥的施用, 对于油茶果实的生长大有好处。但在施肥过程中, 必须注意适时适量, 过量使用肥料, 如氮肥施用过量就会降低油茶干出仁率, 但茶果的出油率油茶林木充足的营销概念股。但林农在使用氮肥过程中应该注意用量, 过多的氮肥, 会延缓种子成熟速度, 降低油茶的干出仁率。

2.3 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施肥可以改善土壤肥力, 可以起到抚育林地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 不同的肥料施入, 土壤中的有机质及营养元素会随之增加。之前的粗放式经营模式, 大幅度降低了土壤的肥力, 增加了土壤的酸性, 土壤有效养分流失, 通过施肥, 可以降低土壤的活性酸含量, 提升土壤的p H值, 因此, 肥料施入后, 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 随后栽入植物后, 有机质下降, 这是因为肥料施入后, 林地土壤养分条件得以改善, 促进油茶生长和早期成熟, 在油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土壤养分, 又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大量损失。尤其是在油茶林地果实盛产时期, 林地土壤中国的矿质营养元素, 虽然氮元素含量有所上升, 但磷元素、钾元素、钙元素等都处于流失状况,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 主要是施肥后, 油茶吸收了磷、钾、钙和镁等元素。这也说明, 油茶林生产果实时对以上矿质元素需求量大, 则在施肥过程中, 应该相对提高肥料中的有机质含量[3]。

3 结语

当前存在肥料利用有效率低, 缺乏系统性管理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应该明确油茶施肥营养标准, 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 提升施肥技术的自动化程度和信息化程度。为此, 首先应研制油茶容器苗专用肥和缓控释肥, 减少施肥次数, 降低种植成本, 保证种植和经营的经济效益。其次, 要采用科技手段, 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自动化施肥管理, 提高施肥的有效性, 并同时保证油茶的产量和质量。

摘要:油茶是一种原产于我国的油料作物, 分布广, 且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 我国开始重视起油茶林的经营管理, 改变了其经营管理方式, 想要引导其由粗放式管理经营模式转变为高效经营管理模式。在油茶林的管理措施中, 施肥措施十分重要, 施肥对于油茶的产量和质量有直接关系。主要分析油茶林种植措施, 以期为油茶科学施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油茶,施肥,土壤,方法,效应

参考文献

[1]俞元春, 白玉杰, 俞小鹏, 等.油茶林施肥效应研究概述[J].林业科技开发, 2013, 2 (2) :1-4.

[2]王华, 牛德奎, 胡冬南, 等.不同肥料对油茶林土壤氮素含量、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 6 (6) :1468-1476.

油茶种植中育苗技术与后期管理 篇10

1 茶油树育苗技术

1.1 播种育苗

2月下旬, 将油茶种子撒入温床中, 在种子上面覆盖2~3㎝厚的沙子, 用0.1%甲基托布津溶液充分浇透沙层。温床两端挂温度计, 温度控制在38℃用农膜四周密封, 以利于沙层保湿。1个月左右, 油茶种子开始萌动。3月中下旬, 将温床中萌动的种子选出, 播于容器育苗袋中, 胚根过长的可剪至2㎝, 每袋1粒, 盖土1~2㎝, 用2%代森锰锌溶液浇透, 隔3~5天选1次, 反复4次。播种后的苗床, 10天后喷1次农达除草剂, 将农膜压紧防风, 保持土壤湿润。15天后发现有少量种子出芽, 及时掀去农膜, 由于容器苗的密度大, 播种面积是常规育苗面积的1/4~1/3, 便于管理。因为水、光照因子受到人为控制, 所以, 苗木发芽整齐[1]。

1.2 插叶育苗

插叶前选择地势向阳、排水良好、中等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好。圃地要深耕, 土块要打碎, 床面整平, 垫1层7~8㎝厚的疏松混合土, 床面用福尔马林或高锰酸钾消毒处理。然后选择树龄10~15年、长势优良、产果丰富、无病虫害的健壮母树, 宜摘取树冠1/3处的叶片 (春插要摘过冬老叶, 夏、秋2季要选择当年生的基部叶。) 摘叶时要剥离每个叶片并带腋芽。摘取叶片时可能会附带枝皮, 必须剪去。摘好的叶片用水冲洗1次, 然后用生根剂处理。插叶时间在春、夏、秋3季均可, 秋季插最迟不能超过“秋分”时节。扦插前床面浇少量水, 并松动插壤。插叶要求斜插, 使叶片连腋芽埋入土中1/3, 露出2/3, 春、秋季插叶面向南, 夏插叶面向北。株距3.5~7.0㎝, 插后用手按紧, 浇1次透水。插后及时搭荫棚遮荫, 透光度30%左右, 1个月后, 叶片开始萌动, 50天后长出须根, 新株长到7㎝左右, 可施少量稀薄腐熟人畜肥或叶面喷洒0.1%尿素溶液1~2次。油茶插叶育苗能使母本提纯复壮, 增强抗性, 提早开花结果, 插叶育苗成活率可达85%以上[2]。

1.3 苗木嫁接育苗

5月上中旬种子发芽长至6~10㎝时进行嫁接, 选择优良无性系半木质化的当年生枝条作接穗, 选沙藏矮壮油茶苗作砧木。嫁接方法:用双面刀将芽苗切短, 从中部往下部开深1.5~2.5㎝。选取带有1~2个健壮饱满芽的枝条作接穗, 用单面刀在其下端削成长1.5~2.5㎝的平滑斜面, 在背部削近1㎝长的短斜面, 将接穗的长斜面向里插入接口, 使形成层完全吻合紧密, 用泊铝皮 (牙膏皮) 包扎捏紧固定。待嫁接好一定数量的苗木后统一移栽, 按5㎝间距均匀栽植, 并浇透水, 盖好薄膜及遮荫网防护。油茶芽苗嫁接成活率可达90%, 成苗较快, 2年出圃, 苗木品质优良, 造林成活率高。

2 茶油树后期的管理

2.1 幼林抚育管理

新造油茶林可采用林地间作, 以耕代抚, 前3年每年抚育2次, 促进油茶林生长。间种的农作物以豆科植物为好, 不要间种藤本植物和高杆作物。确保幼林的早实丰产, 应适当施肥, 油茶林施肥要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则, 宜用1%进口复合肥液浇施, 1年5次, 可以采用环沟施有机肥。油茶林萌芽力强, 枝叶繁茂, 不利通风透光, 应及时修剪, 修剪时间宜在春季和秋冬之际进行, 要适时抹去不定芽, 疏摘过多的花蕾。花期过后, 要及时摘去残花, 修除病枝、徒长枝等,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形成伞状冠形。

2.2 病虫害防治

油茶的主要病虫害有油茶炭疽病、油茶烟煤病、油茶毛虫、油茶尺蠖等。油茶炭疽病可用波尔多液、退菌特、百菌清等进行防治;油茶烟煤病可用1°Be石硫合剂等杀菌剂进行防治;油茶毛虫可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倍液等进行防治;油茶尺蠖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50%二溴磷乳油1000倍液等进行防治。

2.3 采收

果实采收与种子处理直接关系到油茶的产量和质量, 须严格掌握。油茶种子采收宜在茶果表皮茸毛脱尽, 部分茶果开始开裂时采收, 过早采收则出油率低, 油质也受影响, 太迟则会茶果开裂茶籽脱落导致减产。采下的茶果放在晒场晾晒至茶果全部开裂时捻出茶籽, 便可放于通风处贮存或进行调运加工。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食用物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天然茶油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首选, 致使茶油的需求量越来越高, 产能不足。本人主要通过茶油种植的技术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茶油产量。

关键词:油茶种植,技术,管理

参考文献

[1] 苏莲花.油茶育苗与栽培技术[J].热带林业, 2006 (4)

[2] 陈永忠.油茶新造林丰产栽培技术[J].林科技开发, 2006 (3)

[3] 阙龙善.茶造林的关键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 2007 (4)

油茶种植业的发展现状 篇11

遂川种植油茶的历史较长, 多年来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 但面积多、产量低, 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发展。油茶是多年生的常绿木本油料植物, 它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1]。影响油茶生产的因素很多, 尤以气候、土壤条件对油茶生长的影响最明显, 遂川县世银办和气象局历经1年多的时间, 对影响油茶生产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 本着最优原则重点就全县油茶的种植区域进行了较为可行的、直观的划分, 供各地在发展油茶中参考。

1 油茶对气候条件的要求

1.1 温度

油茶是多年生的常绿木本科油料植物, 性喜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要求年平均气温在14~21℃之间[2]。遂川县油茶花芽分化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 适宜气温在24~26℃之间;中心幼果伸长在5月, 适宜气温在21~24℃之间;中心幼果横径增大期在7月上旬至9月上旬, 适宜温度27~29℃;油脂转化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 适宜温度18~23℃;开花期在11月上、下旬, 适宜温度在14~16℃;日平均气温≤10℃时进入休眠;油茶生存的最低下限温度因品种差异不同, 为-10~-7℃。

1.2 水分

水是油茶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 要求年降水量>1 000mm, 在花芽分化和幼果纵径增长期旬雨量>60mm, 幼果横径增长期降水的多少决定油茶产量的多少[3]。

1.3 光照

油茶有机体中90%~95%的干物质是靠光合作用合成的, 油茶花芽分化期要求平均日照时数5h以上[4]。花芽分化进行的是否顺利, 决定油茶开花数的多少, 开花期和育果期要求平均日照时数4h以上。

1.4 灾害性天气

干旱、霜冻、大风都会影响油茶的产量和质量, 雨淞、冰雹等灾害性天气, 也会影响油茶产量, 但不及干旱、霜冻、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影响明显。

2 遂川县油茶生长气候条件利弊分析

遂川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丰沛、阳光充足, 冬夏长、春秋短、无霜期长、灾害少、境内气候差异大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8.5℃, 历年最高气温为41.1℃, 最低气温-6.6℃;年降水量为1 446.6mm, 除当年10月至翌年2月期间日平均降雨量少于100mm, 其余各月平均降雨量都在100mm以上;年日照时数为1 662.9h。

2.1 有利气候因素

5月下旬至6月中旬的旬平均气温在24.4~26.2℃之间, 旬雨量大于60mm, 日照在4~5h之间, 有利花芽分化;5月日平均气温在21~24℃之间, 旬雨量大于60mm, 日照4~5h, 有利于幼果纵径增长;9月下旬至10月中旬, 旬平均气温在20~23℃, 日照充足, 气温日较差明显, 有利于油茶的油脂转化;11月上、中旬日平均气温为14.1~16.8℃, 日夜温差为8.2℃, 日照充足, 降水量少, 天气晴朗, 十分有利油茶开花授粉。

2.2 不利气候因素

“7月干球, 8月干油”, 意思是7月 (农历) 干旱影响茶果的增大, 8月 (农历) 干旱将影响油脂转化。7、8月是遂川县夏、秋交替时期, 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 天气炎热少雨, 易出现伏秋干旱。历年以来, 遂川县出现严重的伏旱加秋旱3次, 尤其是1956年和1966年, 干旱时间长达66~93d, 严重地影响了茶油产量, 分别比前一年减产30%、25%。

霜冻主要影响油茶开花授粉和幼果着落 (终霜) 。初霜来的早、终霜来的晚、有霜期, 长不利于油茶产量的提高。遂川县平原、丘陵地区初霜一般在12月初, 终霜为2月中旬中, 有霜期80d左右。有的年份有霜期达100d, 如1962年初霜日为11月24日, 终霜日为1963年3月3日, 致使当年油茶大量落花、落果, 成为遂川县油茶产量最低年份 (仅30.5万kg) 。

大风会使油茶落果, 特别是7~9月, 此时正值果实横径增长末期, 果实大而重, 离层形成, 容易脱落, 若遇大风更容易脱落, 遂川县7~9月大风平均为2.4次, 若大于3次将严重影响油茶产量, 如1975、1976、1964年, 分别达6、5、3次, 致使这3年产量较前年减产34%~54%。

3 油茶生产关键气候指标

3.1 有利油茶生产气候指标

5~6月旬平均气温在21~26℃之间, 旬雨量大于60mm, 平均日照时数4~5h;9月上旬至10月中旬, 气温在20~23℃之间, 日照5h以上, 气温日较差5℃以上;11月上旬至中旬气温在14~16℃之间, 雨量小于30mm, 日照5h以上。

3.2 不利油茶生产的气候指标

伏、秋期间干旱时长≥50d;终霜出现在翌年2月下旬中以后, 初霜出现在12月以前;7~9月大风日数≥3d。

4 气候分区指标的确定

(1) 5月下旬至6月中旬 (指标A) :T1—旬平均气温;R1—旬降水量;S1—旬日照时数。

(2) 5月上、中旬 (指标B) :T2—旬平均气温;R2—旬降水量;S2—旬日照时数。

(3) 7月上旬至9月上旬 (指标C) :T35—大于35℃天数;R7~9—7~9月总雨量。

(4) 9月下旬至10月中旬 (指标D) :T4—旬平均气温;T41—气温日较差。

(5) 11月上、中旬 (指标E) :T5—旬平均气温;S5—总日照时数;R5—总降水量。

5 气候分区及应用

以农业气候相似理论和小气候学原理为基础, 遂川县气象局对建站50多年以来的气象资料进行了检索、计算, 以100m为垂直格距对不同海拔高度的气候要素值进行推算。采用“3S”技术并运行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 (GIS) 工具软件Arc View对遂川县油茶种植区域进行区划和分区 (表1) , 同时结合遂川县当前生产实际对分区评述如下。

适宜区:该区由南北2区组成, 南区有南江、草林、西溪、大坑、大汾、左安、堆子前、禾源大部和于田、泉江、珠田、汤湖、巾石部分海拔低于300m的丘陵山区 (以下简称南区) 。北区有五斗江、新江、双桥、衙前大部海拔低于300m的丘陵山区 (以下简称北区) , 区域内土壤、气候条件优良。在实际运用中北区由于林业发展较好, 区内大部分地方乔、灌木占优, 受植被条件限制不适宜发展油茶生产;南区内有遂川县主要经济作物金桔主产区, 金桔主产区以外地方目前油茶生产已基本成型, 可以大力发展油茶产业。

注:垂直高度按0.65℃/100m确定。

次适宜区:该区分布在遂川县的东部冲击平原地区和北部山区, 主要有泉江、于田、枚江、碧洲、巾石、新江、双桥、五斗江、珠田、禾源大部及衙前、大坑、堆前、大汾、汤湖、左安、戴家埔、高坪海拔500m以下、300m以上丘陵山区和东部冲击平原地区, 该区内气候条件略差于适宜区, 但受小气候影响巾石、禾源大部分地方长期种植的优良品种“巾石籽”十分适合在该区内生长, 应大力发展, 可形成以遂桂公路为主带, 巾石、禾源为特色区的油茶生产格局。

不适宜区:一般为海拔大于500m的地区, 该区内气候条件较差, 不适宜油茶种植。

6 生产建议

油茶的主要产品是茶油, 茶油在所有食用植物油中品质最好,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 超出欧洲人所青睐的橄榄油, 而且无化肥、农药残留, 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 发展油茶产业潜力巨大。

(1) 按照最优原则, 综合考虑遂川县各经济作物的生产布局和油茶生产的历史条件, 油茶生产的重点是对遂桂公路和巾石、禾源等茶区林进行垦复和发展新茶林, 逐步实现苗木良种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科学化, 形成遂川县油茶生产的规模效益。

(2)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模式, 逐步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 注册自己的商标, 形成品牌效应, 由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这是老区农民增收的一条好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小石, 曾祥标.丰顺县油茶种植的气候适应性[J].广东气象, 2009, 31 (4) :31-32.

[2]袁鸿文.富宁县油茶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 2009, 34 (30) :76-79.

[3]黄蓉.上饶县油茶种植的气候条件及高产措施[J].农家之友, 2009 (20) :55-56.

上一篇:油气储运的设施安全下一篇:临床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