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物流管理机制

2024-10-01

绿色物流管理机制(精选10篇)

绿色物流管理机制 篇1

20世纪90年代,针对粗放的物流模式,学者们提出了绿色物流的概念。国内比较常见的观点认为,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通过先进的物流技术和面向环境管理的理念,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控制、管理和实施的过程。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连接绿色消费和绿色制造的纽带。目前,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来降低成本、实施逆向物流来减少浪费都是绿色物流带来的好处。相比传统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更专业化,综合成本更低,配送效率更高,已经成为国际物流业发展的趋势、社会化分工和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据美国权威机构统计,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服务,一般企业物流成本会下降11.8%,物流资产下降24.6%,办理订单的周转时间从7.1天缩短为3.9天,存货总量下降了8.2%。

杭州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增长势头一直很强劲,人均GDP已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主打产业是服装业、电子业、旅游餐饮业等。杭州虽然经济发达,但与之配套的物流服务、特别是绿色物流却一直发展缓慢。

1 杭州绿色物流不发达的原因分析

虽然近些年来杭州的物流业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绿色物流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杭州,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将近20%,而发达国家这项指标只有10%左右。第三方物流所占市场份额,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已达30%左右,而在杭州相应的比例只有10%左右。即使以占物流业比重最大的制造业物流来看,杭州企业的物流外包比例也只有15%左右。目前在杭州,虽然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巨大,但是除了一些大型企业已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外,中小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并不多。杭州的物流业在降低污染排放、减少资源消耗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物流运作效率普遍偏低。笔者以为,杭州的绿色物流发展受阻是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1.1 第三方物流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杭州的大部分物流企业发展时间不长,自身集约化程度低,规模不大。根据2005年的数据,杭州市物流企业的90%是小规模的运输企业和个体运输户,年营业额在1 000万~3 000万元的企业为15%,3 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为3.94%。企业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不高,营运成本偏高,效率低下。有数据显示,杭州只有30%的企业运输车辆回程利用率在90%以上。企业的管理水平较低。订单处理周期在1天以上的企业仍占50%,有近10%的企业配送作业差错率达到1%以上。

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由于拥有强大的购买力和货物配载能力,一家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从运输公司或者其他物流服务商那里得到比他的客户更为低廉的运输报价,可以从运输商那里大批量购买运输能力,然后集中配载很多客户的货物,大幅度地降低单位运输成本。把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使得公司的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公司通过向第三方支付服务费用,而不需要自己内部维持物流基础设施来满足这些需求。尤其对于那些业务量呈现季节性变化的公司来讲,外包物流对公司盈利的影响就更为明显。

但是从杭州的市场来看,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物流服务商的收益80%左右来自基础性服务,如运输管理(占50%)和仓储管理(占30%),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的收益只占20%左右。物流企业服务网络较小,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系统的应用还大多局限在财务和仓库管理等基础信息化层面,高层次的应用如流程改造和优化、客户关系管理与数据挖掘、支持决策等不多。

调查显示,使用第三方物流的客户中,有超过30%的客户对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满意。不满意最多的几个原因是物流供应商的信息技术系统很差,信息反馈有限;互相之间沟通不顺畅,供方不了解需方的变化情况;缺乏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导致各地区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等。国内的物流企业价格高、效率低、专业服务水平差,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甚至有的企业反映,专业物流企业的营运效率还不如自营的物流系统。

1.2 企业物流外包的动力不强

在杭州,许多中小企业的老板认为,公司订单不多,物流业务简单,一个部门、几部车、几个人员就能满足要求,没必要将物流业务外包。但实际上,对中小企业而言,用第三方物流会比自营物流更省、更有效率。比如某服装厂,原先采购布料是用厂车到绍兴轻纺城进货,每次的进货量最少以一个订单为单位,成品送货是厂车每隔一两天往四季青服装城送货。现在该厂把布料的采购与成品配送都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去做,原先采购的数量是以订单为单位,现在则以每天布料的用量为单位。这样不仅减少了运输费用,减小了库存,也大大减少了资金占用。虽然大多数已经进行了物流外包的公司表示,他们通过和第三方物流的合作,实际上改善了信息流动,增强了控制力,改善了公司管理其业务的能力。不过即使有着这样一些好处,在目前信用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还是有相当多的企业对库存、销量、配送的物流信息共享持谨慎态度,担心给企业的经营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许多公司都宁愿有一个“小而全”的物流部门,也不情愿把对这些功能的控制交给别人。

另外,在一些国有企业里,企业领导也倾向于物流业务自己来做。笔者以为,这主要是由于剩余控制权的激励机制导致企业管理层缺乏物流外包的动力。国有企业收益分配的现状是,高层经营者基本上不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但是享有相当充分的企业剩余控制权。所以,在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看来,在企业的做大和做强之间,他们会更看重前者而不是后者。同时,货主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企业的行为要受到合同、信誉以及商业惯例的约束,而在企业内部,管理层与企业内部物流职能部门的关系是上下级的关系,处理事情会比较便利。还有,原来自营物流的企业如果简单地将物流业务外包,将会使现有的物流设施闲置或转让,相应的员工失业,带来不小的麻烦。

1.3 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交易费用过高

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与市场是两种不同但又可以相互替代的交易制度。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其费用除了商品的成交价格之外,还有必须为此付出的交易费用,如搜寻交易对象及其信用状况的信息成本、保证契约执行的监督成本以及对方违约所承受的商业风险等。杭州大部分企业宁愿将物流职能“内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市场上购买“物流”的交易费用太高。

交易费用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搜寻有关商品的价格、质量信息及潜在买者或卖者行为方面信息所花费的成本。目前杭州一般通过互联网、电话号码簿或者中介公司等寻找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及其服务产品并不困难,但是,如果不是多次交易的亲身体验,欲获得这些企业服务质量、履约记录、信用状况等方面的信息则可以说是基本上没有可能的。企业的信用状况大部分表现为海关、商检、银行和税务等国家机关的业务信息,这些公共职能部门常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对社会公开这些信息。因此,货主企业要想与一家陌生的物流企业打交道,必须做好“交学费”的思想准备。另外,企业签定合同的成本以及在对方违约后寻求法律救济索求赔偿的成本也偏高。在杭州,企业在将物流业务外包时,常常遭受时间延宕、货物受损等方面违约的困扰。而由于司法裁判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和司法执行的困难,受害企业利益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在一般物流设施的投资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自营物流就成了企业的理性选择。

1.4 逆向物流运作的成本过高

在许多企业经营者看来,逆向物流是负面的,不创造价值。因为逆向物流主要涉及对产品的退货,不合格材料和残次品的退回,包装品的循环复用,废弃物的处理,有害物品的回收等。他们更乐于在正向物流上投入资金、下大功夫。据调查,在国内计算机和电子产品的销售中,约有10%~20%的产品要进入逆向物流过程。对传统的为零售商服务的配送中心来说,产品的返回率约为2%~6%,对目录销售和网上零售商来说,售出商品的返回率高达30%~60%。企业严格的退货政策不仅不能解决居高不下的退货率,还会导致供应链系统中存货水平的提高和企业市场份额的下降。

而居民在日用品回收利用上涉及的逆向物流运行也不流畅。根据我们的调查,70%的杭州居民将废旧物品卖给废品回收商的比重不到40%,其它的要么送人、要么扔掉了。日常生活中,只有11.3%的居民会自觉得将生活垃圾分类,44.1%的人认为要实行处罚措施才会将垃圾分类。相对而言,旧家电、旧家具的回收比率较高,占到近50%,而旧手机、旧衣服、旧电池等物品的回收率很低,不到20%。有62.6%的人认为礼品的包装浪费严重,且不易回收利用。看得出来,目前废旧日用品的回收利用率不高,而回收也主要是通过走街串巷的收废品的人来完成,方式陈旧。由于技术的不专业,使得部分可再利用的资源被浪费了。而如果要厂方出面来回收这些物品,进行专业化的处理,他们又觉得成本太高,不划算。

根据以上的分析,杭州地区目前绿色物流运作状况还比较落后,不少困难在现有条件下难以克服。因此,笔者认为只有通过机制创新,才能实现该地区绿色物流的突破性发展,调动起企业和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2 通过机制创新快速发展杭州绿色物流

所谓机制创新,是指为优化各生产经营要素之间的组合,提高效率,增强整个行业的竞争能力而在各种运营机制方面进行的创新活动。笔者认为,机制创新能从根本上解决行业普遍存在而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要实现杭州绿色物流的快速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

2.1 通过与优秀的国内外物流供应商合作,促进本地物流企业快速成长

有人担心,国际物流供应商喜欢通过并购国内企业的方式迅速进入国内市场,而众多的国内物流供应商恰恰不愿意以出让资产所有权和管理权的方式来合作,从而阻碍国际知名物流企业的进入。笔者倒以为,杭州经济发达,物流市场很大,对国际物流供应商有相当的吸引力。倒是地方政府不应害怕其对国内企业造成的冲击,而应给予它们相应的优惠政策,并鼓励货主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它们。从历史经验看,杭州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学习能力强,对手越强,其自身进步越快。在物流行业里,第三方物流是企业规模越大,越易形成规模经济。根据国际经验,众多小型物流公司被淘汰是很自然的事情,过多地对它们进行保护并不可取,而且还会使得当地企业的物流成本长期居高不下。同时,国内一些实力雄厚的物流公司也希望通过联合与兼并来扩展服务领域和地区覆盖面。通过与这些公司的合作,可以实现企业内部的有机增长。通过让出市场,实现物流企业的共同成长,有利于发展杭州的第三方物流,从而推动绿色物流前进的步伐。

物流专家何明珂认为,第三方物流一定要重视走服务增加值更高的物流集成之路。对于广大的中小型物流公司来说,不要动不动就找大企业,应从中小企业下手,把若干个中小企业的物流业务整合起来,提出更有价值含量、更有吸引力的物流方案,也是一条促进自身发展的途径。当杭州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以更低的价格提供更好的服务时,广大货主企业的物流外包动力自然就会增强。

2.2 改革针对国有企业高层经营者的激励机制

第三方物流存在的合理性在于,它能为第三方物流的使用者带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好处。如果国有企业的下一步改革注重企业剩余索取权的重新安排,即让企业的高层经营者也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那使用第三方物流的国有企业应该会迅速多起来。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强调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信托责任。即真正落实对企业经营者“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制度,以企业的利润实现为首要考核指标,增加管理者的经营压力,推动他们在物流方面积极改革,减少物流方面的浪费。其实,当这些企业通过外包物流业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同时,它们的核心业务自然也就会有相应的增长,这也需要增加一定的员工。这时,如果对原来从事企业内物流操作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其适应新岗位的工作,自然就不用害怕物流外包所带来的员工失业问题了。

2.3 政府引导,完善企业供应链的建设

现代企业通过改善供应链管理来实现产能提高的机会是相当大的。据了解,世界级的供应链管理在分销渠道中的库存水平要比同行业不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对手低50%。良好的供应链管理有助于企业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据统计世界上已有80%的企业实施了供应链管理,并带来了竞争优势: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通过构建供应链整合利用外部资源,保证和提升了企业的核心能力,分散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只有在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的条件下,各企业才能实现收入最大化,而供应链管理使企业间的关系由原来的纯粹竞争变为竞合的战略联盟关系。实践证明,供应链管理做得好的公司比一般公司的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要低3~7个百分点,企业的总成本降低10%,按时交货率提高15%以上,订货—生产的周期缩短25%~35%,生产率提高10%以上。供应链优势的产生是建立在各企业互相信任、互相协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基础上的。要获得供应链的竞争优势,供应链联盟企业必须共同建立对供应链的整合与管理机制。根据博弈论的分析,在上下游企业无数次博弈的前提下,若博弈双方互相合作,则双方获得的收益都是最大的。

要解决物流业务外包的交易费用过高的问题,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一方面,政府应引入国际知名物流商参与供应链的整合。这些企业擅于照章办事,多年的经验已经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与这样的企业合作,事先签订详细的合同,违约风险能够控制,成功的可能性大。另一方面,政府应尽快组织有关部门建立企业的信用体系,定期地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不守规则的“企业黑名单”。如果企业能够方便地掌握这些信息,则有利于快速地构建起供应链的信任机制,从而加快企业供应链建设的进程。

2.4 通过地方法规引导逆向物流的实施

从微观上看,逆向物流具有提高顾客价值、增强竞争优势、降低物料成本、增加企业效益、改善环境行为、塑造企业形象等显性和隐性作用。从宏观上看,逆向物流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不过,杭州逆向物流实施的情况并不理想。一项针对物流经理的调查显示,40%的人认为导致逆向物流失败的首要因素是管理阶层觉得其相对不重要;35%的人认为是缺乏相关政策和处理系统;其余的则认为是疏忽管理和缺乏人力资源。另外,逆向物流业务是由供应链上各个企业共同运作的,因而企业开展逆向物流需要与供应链上其他企业充分合作、协商,并结合整个供应链的业务能力集体做出决策,这对供应链整合能力比较差、又缺乏相应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杭州企业而言是比较困难的。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逆向物流正在被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人士所认识和重视。发展逆向物流,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面的共同配合。政府应通过地方法规,强制企业和普通居民去实施逆向物流,对做得好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违规不做的相应给予惩罚。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逆向物流的实施也有一个从强制到自觉的过程。在企业具体实施时,也可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比如,商贸企业可以设立返品中心。据分析,由于采用了返品的集中配送、返品票据的统一处理、发掘废弃商品残值等方式,逆向物流管理每年可为商家降低销售总成本的0.1%~0.3%,以沃尔玛公司为例,通过逆向物流管理每年平均就可节约资金7.3亿多美元。另外,也可由政府有关部门引导成立以逆向物流管理为主的专业化公司。以美国知名的Genco公司为例,其2002年已在美国各地拥有104个返品处理分中心,年处理返品约达400万件。委托该公司处理返品业务的签约商业伙伴超过1 500家。这些新型逆向物流管理企业的专业分工更细,集约化与效率化程度更高;能同时为多个商家和厂家提供返品处理服务,使得逆向物流管理的规模化效应更加突出。

摘要:绿色物流是一个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由于实施技术不成熟、成本偏高,国内许多城市的绿色物流运作情况欠佳。文中以杭州为例,分析了目前绿色物流开展不力的原因,提出只有通过机制创新,才能实现绿色物流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绿色物流,第三方物流,逆向物流,机制创新

参考文献

[1]王长琼.绿色物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王佐.发展绿色物流的思考[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14):65.

[4]刘晖.绿色物流及其在国外的实践[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7(7):69.

[5]阎兆万.基于环保化的绿色物流产业发展对策探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7(5):25.

绿色理念、产业协同和动力机制 篇2

一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巨各庄镇党委、政府正确地处理了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的关系,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既要抓经济建设,更要抓环境建设;“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这几年,他们狠抓种树绿化,全镇绿化覆盖率100%。为节省绿化成本,镇领导亲自带领群众上山将过期的花枝剪裁下来并自己培植。现在,全镇到处鲜花遍野,绿草茵茵,树木成林,为招商引资、产业转型和提升打下了坚实的环境基础。

二是坚持产业协同战略。为适应环境建设的要求,巨各庄镇主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重点工业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同时对传统的农业和工业进行升级、改造、整合和提升。为此,他们引进了葡萄种植和加工产业及葡萄酒文化,以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为龙头,打造葡萄经济特色产业带;建立了400亩休闲观光工业园,为都市人们提供休闲旅游服务;将原来的矿山开采业提升为国家级矿山公园,将绿色产业融入传统的采矿业;主动关停传统的制砖企业,走绿色发展、生态发展之路。

三是强化动力机制保障。巨各庄镇的优美环境,整洁的村容村貌,与其合理的机制设置密切相关。在巨各庄镇,保洁员不仅仅是负责打扫卫生的工人,而是环境建设员。环境建设员的职责不仅仅是打扫卫生、从事保洁工作,而是所在网络区域环境责任人,对所在网络区域环境建设全部工作负有管理、监督等职责,从而实现了环境建设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环境建设员的工作成效与其物质待遇直接挂钩,奖罚分明。这种机制强化了环境建设员的责任意识、网格意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摄影:王新)

(责任编辑:李利)

绿色物流管理机制 篇3

银川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具备利用区位优势条件,通过发展现代物流,吸引和拉动周边地区经济要素和经济活动聚集,发挥银川市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极的作用,进而通过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管理、技术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最终促进全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的良好条件。随着《银川市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规划》逐步实施,银川市现代物流的发展已经开始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1银川市物流发展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

物流是一个跨地域、跨时域的复杂大系统,随着物流量和物流速度的增加、物流设施和工具的大型化,物流系统中的功能要素以及物流设施对环境的影响也会日益显著。

物流过程中不但会消耗大量资源,还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产生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水域污染、噪音污染等各种污染,改变人类的生活环境质量、甚至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而物流网络节点布局的不合理、运输系统规划与运输决策的不合理、运输需求信息的不共享以及物流管理理念的落后都会导致运输工具的使用效率不能充分发挥出来、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在增加资源消耗的同时,加剧环境污染。

银川市建设宜于生活、宜于创业城市的目标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都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举措,作为推动银川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物流业也必须走一条绿色物流之路。

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通过先进的物流技术和面向环境管理的理念,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控制、管理和实施的过程。绿色物流建立在维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强调在物流活动的全过程采取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理念和措施,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危害,避免资源浪费,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发展绿色物流必须构建有利外部环境

发展绿色物流关键是要根据物流活动的外部性特点,营造有利于物流绿色化发展的外部环境,促进物流主体自觉实现物流的绿色化。所谓外部性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的外部影响,或称“溢出效应”,这种效应是在有关各方不发生交换的意义上产生的。也就是说,在没有管制的情况下,某主体的生产或消费行为对其他主体的福利造成了影响,但又无需进行补偿。物流活动具有典型的外部性特征。

校正环境外部性的主要思路是外部性的内部化,就是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产生的外部费用进人它们的生产和消费决策,由它们自己承担或“内部消化”,从而弥补外部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差额,以解决污染外部性问题。具体措施可分为三类:一是基于政府干预的“庇古手段”,主要是指税收或收费、补贴、押金退款;二是基于市场机制的“科斯手段”,主要是指自愿协商、排污权交易;三是基于社会准则或良心效应的“教育手段”。各类手段的使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校正外部性,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物流业的外部性校正,应主要采取政府干预手段,辅之以市场机制手段和教育手段。正是由于物流业的绿色化并非是企业自身的自觉行为,而是其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的理性选择,所以物流业要健康发展、公平竞争就离不开政策法规的制约和指导,这些政策和法规的制定理所当然应由政府来完成。因此政府在发展绿色物流中起着引导、培育、管理和调控的作用,规范物流行为主体的市场行为,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从而推动绿色物流的有序发展。

政府发展绿色物流的手段有政府规制和政策激励。政府规制是指政府依据一定的规则对构成特定社会的个人和构成特定经济的经济主体的活动进行限制的行为。发展绿色物流的政府规制目的在于对物流企业或制造企业的非绿色物流行为予以限制或禁止,是对企业物流活动外部不经济性的约束和干预。政府规制具有目标明确性、执行强制性以及效果直接性的优点,可以弥补激励机制约束了不足的缺点。发展绿色物流的政府规制主要包括:环境立法、排污收费制度、许可证制度和绿色物流标准。政府规制虽然具有严肃性、可操作性的优点,但缺乏刺激企业自觉控制污染、实行绿色化经营的动力,对已达到环保标准的企业的作用减弱甚至失去作用。因此,为了促进绿色物流的发展,政府还需建立有效的绿色激励政策,重要通过经济杠杆来激励和引导物流主体的行为,使其在经营活动中向绿色化方向发展。激励政策重要包括“绿色补贴”政策、税收政策、政府采购和产业引导。发展银川市的绿色物流,应当从物流管理体制上着手变革,并在机制上为绿色物流的健康发展构建有利的外部环境。

3发展银川市绿色物流需要创新管理体制

3.1 建立统一的物流管理组织机构

目前,我国涉及物流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等都自成体系,由于部门分割、行业垄断,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协调,物流系统效率难以提高。与银川市物流发展相关的部门涉及到商务局、发改委、经委、交通局等部门,如果考虑到发展绿色物流还将涉及到环保局和交管部门。发展银川市的绿色物流,即需要以政府的宏观优势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对物流的发展全面统筹,整体布局,制定城市物流系统发展规划方案,而且需要针对物流行业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控制其运行,并协调各有关部门,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的限制,促进城市物流的优化发展。实施这些管理职能需要建立跨部门的物流管理组织机构以更好的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3.2 建立绿色协同管理的组织机构

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对整个社会系统的一个要求,需要全系统的共同努力和协同配合来实现的,客观要求有一个跨系统的协调机构,依据全社会系统的绿色目标和规划,实施分系统的指导和协调,其中就包括对物流系统实施绿色化战略管理的绿色物流管理机构。

物流系统是特定的行业系统,其主要目标是经济目标,其经济目标的实现与环保和资源节约等目标的实现既有一致之处,又有背离之处。绿色物流管理机构与物流管理机构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一方面它起着引导和约束物流向绿色化方向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协同绿色物流与生产、消费等其他绿色活动之间保持密切的协调配合,以共同推进全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3.3 建立完善的绿色物理管理程序

绿色物流管理机构的任务包括:依据银川市总体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目标,制订物流业绿色发展目标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绿色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监控物流绿色水平;创新和调整绿色发展政策和机制;开展绿色物流教育培训;组织绿色物流技术研发、推广绿色物流材料、装备和方法的应用;制定物流企业绿色标准,实施物流企业绿色水平认证考核。

4发展银川市绿色物流需要完善机制环境

绿色物流的建设要实现经济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多重目标,就需要在政策、法规、制度环境上营造既有针对性、又有系统性的绿色物流发展机制环境,这种机制环境的具体构建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考虑:

4.1 建立物流规划、布局绿色审核制度

依据绿色物流发展规划对物流发展规划和布局方案进行绿色审核,以减少因规划、布局中的无效物流业务量和城市环境污染隐患。

4.2 促进物流社会化发展

通过物流社会化,走物流的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到路,提高社会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此从政策上既要支持大型骨干物流企业的培育,又要支持中小物流企业的健康发展,构建物流行业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要支持物流企业深化物流服务,发展针对特种物流对象的绿色物流服务,更好的满足各种物流需要,以高质量、全方位的物流社会服务,吸引企业减少自营物流,避免其他行业中企业自营物流带来的资源重复购置和低效应用。

4.3 促进物流企业高级人力资源建设

物流企业的运作水平取决于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而管理水平的决定因素是物流管理人才。银川市现代物流的发展以及物流的绿色化发展都迫切需要在物流企业中引入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在物流行业准入、物流绿色水平评估认证中都可以以高级人才比例要求等促进高级人才的引入。

4.4 促进物流企业信息化管理决策手段应用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物流运作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决策支持对减少无效物流活动、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既需要一定投资,又需要一定的教育培养,特别是对物流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和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都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通过教育培训和税收、信贷等手段的引导、支持和帮助。

4.5 促进先进物流装备应用

先进物流装备的应用对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减少物流中货物的毁损、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水平都有直接和重要的影响。政府应通过法律、信贷优惠、税收减免等政策,规定某些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设备尽快提前退出使用,鼓励物流企业积极采用高效、环保的先进设备。

4.6 促进物流标准化推广应用

物流标准化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现在我国已完成《联运通用平托盘尺寸公尺》等基础性标准的制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也强调要建立技术标准,推进一体化运作。银川市发展现代绿色物流必须紧盯各种国家物流标准、甚至国际物流标准,建立起有利于物流标准化推广应用的机制。

4.7 抑制物流环境污染

要对现有的物流体制进行强制性环境管理,如抑制物流车辆尾气排放,一是要通过立法规定机动车的环保检验、环保标示和环保上路规则,为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提供法律依据。二是在机动车检验环节,环保部门应加强检验,实行分级环保标示制度,为交管部门配合环保的执法提供信息支持,甚至强制规定不达标车辆禁止上路,以便在源头上进行严格控制。三是环保部门应充分发挥尾气排放和辐射监测车等先进设备的作用,加强道路中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环保检查力度。四是立法确定中心城区分级绿色物流管理规定,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在中心城区使用无污染的环保车型等。

4.8 物流市场绿色准入与退出机制

为规范物流市场竞争秩序,促进物流企业的绿色发展,应通过立法确定物流市场的准入与退出机制,制定适当的准入绿色条件,维护绿色要求下的公平市场竞争,对达不到绿色标准或者扰乱绿色要求下公平市场竞争秩序或存在一定绿色违纪记录的应依据相应的法规进行处罚甚至清退出市场。

4.9 鼓励企业建立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是指物料从消费者向生产企业流动的物流。发展逆向物流体系,与正向物流相互协调、相互融合,成为一个闭环的物流体系,可以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实现循环经济。政府通过绿色认证、信贷等方式鼓励典型企业、典型行业积极建立逆向物流系统。

4.10 鼓励绿色制造、绿色包装

鼓励企业在生产产品时,从产品设计开始就考虑到绿色环保和资源的可得性和回收性能,减少生产中的废弃物料的产生,实现资源最佳利用,能源消耗最小,零污染等。同时,要根据制造系统的实际,探求物料和能源消耗少、废弃物少、对环境污染小的工艺方案和工艺路线,追求企业内供应链的优化。鼓励企业对产品适度包装,降低包装成本,减少拆装和处理费用;鼓励企业选择环保包装材料,并在包装物的标识图案和文字体现绿色化,注明包装物的材料、用法以及回收处理方法。

摘要:随着银川市经济的发展,物流发展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将会变的日益突出。银川市建设两宜城市和两型社会的发展目标要求物流业必须走绿色物流的发展道路。文中依据绿色物流理论,结合银川市物流发展、管理现状,参考国外绿色物流发展的经验,从物流活动的负外部性特点出发,着重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公共管理职能,提出发展银川市的绿色物流需要政府变革管理体制,并应用政府规制和政策激励手段从十个方面构筑有利绿色物流发展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物流,绿色物流,银川

参考文献

[1]王长琼.绿色物流的内涵、特征及其战略价值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4,(3):12-14.

[2]蒋国平,尤大鹏.发达国家发展绿色物流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生态经济,2008,(4):102-104.

[3]于傑.日本物流政策的启示[J].运输经理世界,2007,(7):78-80.

[4]袁伯友.国外城市物流绿色化的实践及经验借鉴[J].生态经济,2009,(8):154-157.

[5]李晓霞.发达国家发展绿色物流的制度分析及借鉴[J].生态经济,2009,(7):128-130.

绿色物流管理机制 篇4

摘要:绿色消费理念的培养是构建两型社会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全融入社会面发展的需要。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了应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挑战,绿色消费便应运而生了。绿色消费是一个新的消费方式,新的消费理念。要求人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消费,反对奢侈浪费,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以及对资源的循环利用,旨在建立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绿色消费理念;培育

【中图分类号】F205

由于大学是各种精英的汇集地,消费也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大学生消费在整个消费比例中占很大一部分,所以,我们抓住了大学生这一群体,通过培养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观来带动整个社会进行绿色消费,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校学生的绿色消费理念的培养,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清洁、美丽、少污染、可持续发展,这是社会的期待,也是每个大学生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

一、大学生消费意识和行为现状

在当前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越来越受人们关注。为了真实了解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情况,针对某些大学生消费观念超前和消费实力滞后的现状,更好地推行绿色消费观,根据查找的资料与调查得出,每月费用1000元以上的大学生占11%,每月费用700--1000元的大学生,占29%左右,每月500--700元的大学生占42%,每月费用50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18%。在这些学生当中,一部分学生在网络和通讯方面的费用占主要开支[1]。经过对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的消费是明智的,他们能从艰苦朴素传统、勤俭节约出发,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感,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健康合理。

第一,大学生的人情消费流行。据调查,在人情应酬(包括同学、朋友、恋人等)方面,每月消费100元以下的占70.5%,100-150元的占19.5%,150元以上的占10.0%。如今在大学校园里最流行的人情消费是请客吃饭送礼物,从过生日、过节、入党、评三好、比赛获奖、获奖学金等,都可以成为请客吃饭的理由[2]。

第二,存在“享受主义”的趋势。信息时代造就了现在的学生基本上人人都有手机、电脑等,更奢侈的是有极少部分学生竟然带着宠物、开着名车来上学。调查统计数据表明,在通讯消费方面,每月消费100元以下的仅占13.0%,在100-150元的占41.0%,150元以上的占46.0%。此外,旅游、运动、影音耗材等成为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

第三,存在攀比、图虚荣消费趋势。调查显示,有些大学生已经具有明显的品牌偏好,一定程度上存在攀比、虚荣心理。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拥有1-3件中高档名牌产品的占29%,拥有3-5件的占59%,一件也没有仅占12%;调查中还有少数同学表明,为了讲究时尚想买一款手机如Iphone或为了Ipad等高端数码产品,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学习开支;有些女生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时尚衣服,不惜透支办信用卡或者找同学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愿望,这反映出一些学生的消费行为因为虚荣心自不量力[3]。

二、培育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的意义

绿色消费作为一种全新的消费观,是一种健康、科学的消费观念。当代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接受者,是新思想新观念的宣传者,更是推动国家发展的主力军,因此他们有责任树立绿色消费观,通过自己的科学消费行为来宣传、带动其他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对于普及绿色消费观念,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提高人民的消费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改善不良消费习惯,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消费

绿色消费主张消费无害化,鼓励人们在进行消费活动时尽量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主张科学处理生活垃圾,努力创造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更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擯弃不健康的消费习惯,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形成正确的消费心理。

(二)有利于我国和谐校园的建设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高校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和谐校园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部分。和谐校园的建设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这就需要指导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帮助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消费和环保理念,通过引导大学生理性、健康消费来平衡大学生之间的消费差距,减少奢侈性、攀比性消费的出现,加强大学生彼此之间的信用度,也可以减少校园矛盾的发生。

三、培养大学生绿色消费理念的路径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积极反作用。培养大学生绿色消费理念是建设绿色地球的必要前提。如何培养大学生绿色消费理念呢?

(一)正确的绿色消费观是培养大学生绿色消费理念的前提

绿色消费是一种新的理性消费模式,是科学消费的重要内涵之一。中国消费者协会会长曹天玷先生认为,所谓绿色消费,是指在社会消费中,不仅要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还要满足子孙万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绿色消费行为来源于消费者的绿色意识,绿色消费的实现离不开绿色消费理念的确立。

(二)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绿色消费理念的有效途径

组织学生参与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参观采访绿色产业,推广绿色产品,开展绿色旅游,开办绿色消费讲座,组织环保兴趣小组,进行有关消费的社会调查和研究,结合地球日、环境日等开展绿色消费专题纪念活动等等,在活动中突出绿色消费主题,让大学生感受到绿色消费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追求绿色消费时尚,带动绿色消费行为。

(三)发挥绿色消费辐射作用是培养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的重要措施[5]

大学生生活在社会群体中,身边有父母、同学、朋友,也有社会公民、企业、政府的言行的影响。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生力军,他们的绿色消费理念教育和行为训练一定会产生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会在一定范围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家庭、社区、城市以至整个社会。倡导绿色消费观念,必须克服自工业化以来形成的消费至上理念,戒除“奢侈消费”、“面子消费”,养成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展绿色消费实践活动,宣传如随手关灯关龙头、步行上班、减少电梯使用、购买小排量汽车、使用环保购物袋、教材循环利用、废物再利用等行为成为众多城市居民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李鸿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宁.消费心理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3]潘家耕.论绿色消费方式的形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绿色物流管理机制 篇5

1.1 畜产品出口受到药物残留的不利影响

虽然我国是畜牧业生产大国, 但是肉蛋产品的年出口量为60万吨, 只占到总产量的1%[1]。影响我国畜牧产品出口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它同时也制约了我国畜牧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畜产品质量安全中, 药物残留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近年来, 虽然我国出口的畜产品因药物残留问题被退货的现象逐渐减少, 但是无法得到根除, 严重影响了我国畜牧经济的发展。

1.2 畜牧经济发展受到疫病的消极影响

近年来, 世界范围内爆发了禽流感、猪链球菌病、口蹄疫和炭疽等疫病, 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我国也没能例外。这一系列疫病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消极影响, 疫情一旦发生, 人们立刻拒绝使用相关畜产品, 导致畜产品价格暴跌, 给畜牧业带来巨大损失, 严重阻碍了我国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2 完善畜产品安全管理监督机制, 发展绿色畜牧经济的对策

2.1 完善食品安全检验监管机制, 提高我国畜禽产品出口质量

我国检验检疫部门应及时制定出与国际接轨的畜产品监督检验及检疫的标准和管理制度, 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及职能部门交叉, 尤其要加大对畜禽养殖场、饲料生产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等食品安全隐患多、环境污染大的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 确保畜产品在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实现安全生产, 以有效提高畜产品质量, 为我国生产绿色畜产品提供条件[2]。与此同时, 我们还应当积极加大监督检查畜产品安全的力度, 针对各级检验及检疫部门实施畜产品检查质量认证, 促使监督检查机构的权威性得到保障。此外, 各级检验及检疫部门要及时配备相关仪器设备, 努力提升监督管理能力, 改进畜产品检验手段。

2.2加强动物疫病检验工作, 使畜禽产品的卫生安全得到保障

畜禽产品包括屠宰、加工以及冷藏、包装运输等一系列环节, 而屠宰场通常都建在比较偏僻的地方, 多选在深夜进行畜禽产品加工, 所以各级动物检疫机构不仅要加强检疫监督各个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力度, 还要重点针对屠宰场和加工作坊等进行监督检查, 严禁委托他人检查, 更不能漏检漏查。同时, 动物检疫机构要随机抽查畜禽产品, 并定期复检, 加强检验检疫畜禽产品流通环节, 尤其要加大对出口畜产品的检疫力度。此外, 动物检验检疫机构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本着对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负责任的精神, 通过组织宣传教育活动的方式提高检疫人员思想素质及业务能力、执法力度, 督促他们全力搞好检疫监督工作, 提高检疫队伍的战斗力, 为畜牧经济的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2.3 加大建设生态养殖场的力度, 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绿色畜牧经济

绿色食品的源头是畜禽生产净化, 因而我国要加强建设绿色畜牧产品生产体系, 提高畜禽生产力, 加大建设生态养殖场的力度, 形成绿色畜牧产业链, 进一步发展绿色畜牧经济。

首先, 对畜禽养殖场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 严格以农业部食品生产无公害、零药物使用等准则为依据完成畜禽产品生产, 统一落实无公害食品标准化管理制度。其一, 建设畜禽饲养绿色基地, 全程控制畜禽饲养, 实施科学化管理措施;畜禽饲料必须要经过检验, 确认符合标准之后才能投入使用, 确保畜产品无残留、无污染和无公害, 达到国家饲料卫生标准。其二, 在中小型饲养场实行休药期生产, 具体是指在宰杀畜禽前的一段时间里, 所有药物及添加剂等都要停止使用;对于各项环境指标都没有问题的区域实行自然放养, 加强监督和控制, 鼓励人们规模化生产安全、绿色的畜禽产品。其三, 行业的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畜禽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督和指导, 培训高素质、高技能的生产人员, 督促他们掌握先进的绿色畜禽产品生产技术和技能, 确保食品生产能够在统一的无公害标准下进行。

其次, 相关部门要加大查处使用违禁药物的力度, 严厉打击违禁药物及高残留畜禽产品生产, 尽量降低药品的使用量, 促使动物疫情得到严格控制。同时, 养殖场要加强卫生管理工作, 为动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尽量降低它们感染病毒和细菌的机会, 从而有效切断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 确保畜禽能够健康成长。饲养动物使用的药物务必是绿色的兽药, 要保持没有药物残留和无污染。另外, 各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将监督管理机制、措施等落到实处, 严厉查处并打击各种违规违法行为, 为畜禽产品的绿色生产提供保障。

3 结语

畜牧业将改变人们的膳食结构, 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方面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且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为农牧民致富提供途径。因此, 在生产生活实践中, 要坚持改革和创新精神, 加强完善食品安全管理监督机制, 促使我国绿色畜牧经济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

摘要:在我国的农业总产值中, 畜牧业总产值占据的比例持续提高, 一些地方已超过50%, 而且发展步伐还在不断加快, 成为我国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 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畜禽产品检验检疫力度不够等因素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畜牧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 如何完善食品安全管理监督机制, 以加快发展我国绿色畜牧经济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畜牧经济,食品安全,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军华.浅谈如何加快发展现代畜牧经济[J].当代畜牧, 2013 (32) :15-16.

绿色物流管理机制 篇6

现代物流活动在沟通生产与消费、满足社会需求、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外部负效应,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上存在诸多负面作用。绿色物流强调了全局和长远利益,体现了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产品从原材料的采购到生产加工、仓储、配送运输、销售、消费直至废物回收的全过程,绿色物流都参与进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1]。在如何引导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问题上,政府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政府作为委托人,企业作为代理人。政府追求社会、经济和生态三者协调发展和总体效益最大化,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两者的利益目标不一致。为了解决这些利益冲突,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契约来达到各方目标的实现[2]。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具体研究了绿色物流实施的激励机制的设计问题,构建了风险厌恶和风险中性两种风险态度的激励模型,对其最优解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其它契约变量对政府效用和企业努力程度的影响。

2 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Green Logistics)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的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绿色物流改变了传统物流以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只注重物流经济效益的做法,更加关注经济发展与物流之间的双向作用,减少了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谋求环境与经济共存共生、协调发展[7]。

绿色物流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绿色交通运输,为了减少物流活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大力发展有利于城市环境的低污染的多元化交通工具,并为了最大限度地缓解交通拥挤而对交通源、交通量和交通流进行科学规划,以此来完善、改进物流活动的交通运输系统;(2)绿色仓储与保管,在整个物流仓储与保管过程中运用最先进的保质保鲜技术,保障存货的数量和质量,在无货损的同时降低污染,尤其要注意防止有毒化学品、放射性商品、易燃易爆物品的泄露和污染。(3)绿色装卸搬运,采取现代化的装卸搬运手段与技术,尽可能减少装卸搬运环节产生的烟尘、烟雾等污染物,消除无效搬运,提高搬运纯度,减少无效负荷,提高装载效率等;(4)绿色包装,使用能够循环使用、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的包装材料,以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尽量做到适度包装,避免过度包装;(5)绿色流通加工,变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集中处理边角废料,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气物污染[6]。上述五项物流基本功能贯穿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以及逆向物流的一系列过程,凭借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通过科学规划和实施使得绿色物流得以有效开展和运行(绿色物流的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从而减少传统物流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能源消耗、噪音、废气以及有毒物质对环境的污染[8]。

3 绿色物流实施的委托代理模型

3.1 模型的基本假设

假设1:假设企业可选择的努力水平集合为A,a∋A表示企业的一个特定努力水平。a是一维的连续变量,a越大,企业越努力。θ是不受政府和企业影响的由外界不确定因素决定的随机变量,且θ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δ2的正态分布。π是企业行动所创造的社会综合效用(保护环境、回收利用等经济和社会效用),它由a和θ决定,π取如下线性形式:π=λa+θ。其中λ(0<λ<1)是努力程度对产出变量的影响系数,即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能力系数,一般由其企业规模、运营状况、管理水平等决定。

假设2:政府给企业的线性补贴合同为:s(π)=α+βπ,其中α是政府给予企业的固定补贴(与企业业绩无关),只要企业推行绿色物流,政府就给企业α补贴作为鼓励和支持;β是企业分享的社会综合效用的份额,即社会综合效用π每增加一个单位,企业的补贴就增加β单位,β=0意味着企业不承担任何风险,β=1意味着企业要承担全部的风险。

假设3:企业的努力负效用等价于货币成本,企业的努力成本,b>0代表努力成本系数,b越大,同样的努力水平下带来的负效用越大,它与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能力负相关,即企业实施能力越强,行动成本C(a)越低。

3.2 风险厌恶条件下的最优激励机制

3.3 风险中性条件下的最优激励机制

当企业实施绿色物流时,不仅没有获得政府的固定补贴,而且企业还要向政府支付固定的费用。这种情况与现实也是相符的,可以作以下理解:在征得政府的准许后,一个或几个企业承担起一个区域内绿色物流的相关业务,同时向其它未推行绿色物流的企业收取一定的费用,并将由此得到的利润中的一部分交纳给政府。其实,就类似经济体制中的租赁制(或承包制),需要向政府交纳固定的利润(租金)。也就是说,代理人为风险中性时,最优的激励合同是租赁制,委托人并不承担风险,而代理人要承担全部风险。

4 结语

本文建立了不同风险态度下的博弈委托代理模型,对得到的最优解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在风险厌恶条件下,企业不可能分享全部的社会综合效用,也就是说企业必须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但不是承担全部风险。对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企业的能力系数(努力程度对产出的影响)越大,企业所承担的风险越大;企业付出努力的成本越高、风险厌恶度越高、外生随机变量的变化程度越大,则企业承担的风险越小。(2)在风险中性条件下,企业愿意主动实施绿色物流,从而承担全部的风险,而政府不用承担任何风险。此时,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契约形式就表现为租赁制(或承包制),即政府将一个区域内的保护环境的业务委托给少数企业,而企业支付收益中的一部分作为固定租金。企业保留收入越高(或机会成本越高)、企业努力成本越大,交纳的租金越多;企业的能力系数和平方越大,交纳的租金越少。

现实中考虑到绿色物流作为准公共产品,具有正外部性的特征,政府在引导企业实施绿色物流时,应给予企业一些优惠政策(运用价格、税收、信贷和保险等),鼓励企业自愿承担实施绿色物流的风险,以保证最优解的实现。

摘要:现代物流活动的开展,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存在诸多负面影响,政府应引导、激励企业实施绿色物流。论述了绿色物流的主要构成要素,研究了考虑风险态度的政府引导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激励机制。通过建立风险规避和风险中性条件下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了企业承担风险和补偿系数的影响因素。引入了基于其它契约变量的激励函数,提高了政府效用和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努力程度。

绿色信贷激励机制分析 篇7

关键词:绿色信贷,激励机制,分析

2007年7月, 国家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1], 这份被称为“我国现阶段绿色信贷的基础文件”, 要求各金融机构必须将企业环保守法作为审批贷款的必备条件, 对未通过环评审批的新建项目, 金融机构不得新增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同时规定对环保部门查处的超标排污、未取得许可证排污或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已建项目, 金融机构在审查所属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申请时, 应严格控制贷款。

一、绿色信贷激励机制的理论分析

1.绿色信贷激励机制的主体

由于我国社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还没有那么强烈, 以至于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绿色信贷的主动性也没有国外相关监管部门那么大, 但是来自于国际压力和社会环境污染的压力, 还是不得不迫使我国的相关部门推行绿色信贷。但是由于信息透明度低, 相关部门如果严厉监管银行成本过高, 同时也无法确切的了解银行的信贷真正的实际情况。因此需要建立合适的绿色信贷激励机制, 从经济和文化上推动银行更加自觉的开展绿色信贷。绿色信贷的主体必然是各商业银行, 我国直接融资的金融市场尚未完善的情况下, 企业主要的融资方式是间接融资, 国家主要是通过银行的信贷来进行资源的配置, 进而影响产业的发展。因此, 银行就成为绿色信贷激励的主体。

2.绿色信贷激励机制的依据

2008年10月31日, 兴业银行正式公开承诺采纳赤道原则, 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 此举标志着该行在引入国际先进模式, 加强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 推进科学、可持续发展方面走在了国内商业银行的前列[2]。

据了解, 赤道原则是参照国际金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指南建立的一套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自愿性金融行业基准。该原则倡导金融机构对于项目融资中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尽到审慎性核查义务, 确立项目融资的环境与社会最低行业标准, 并将其应用于国际融资实践中, 成为各国银行可持续金融运作的行动指南。截至目前, 全球已有68家金融机构宣布采纳赤道原则, 项目融资额约占全球融资总额的85%。

作为中国银行业首个“吃螃蟹者”, 兴业银行利用一年过渡期, 加紧内部制度体系构建, 建立起包括基本制度、管理办法、操作规程, 以及一系列操作工具在内的赤道原则实施体系, 并加强内部培训, 提升内部理念与操作能力, 从而在软硬件方面为赤道原则项目落地奠定了基础。

3.绿色信贷激励机制的方式

从国外绿色信贷的激励方式可以看出, 国外的绿色信贷法律地位较为明确, 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实施信贷中加入环境的评估有严格的规定, 这样使得银行和企业在融资时不得不考虑环境因素, 避免受到环境风险影响。同时, 绿色信贷激励除了法律进行较为强硬的要求外, 还应该从财政上进行一定的优惠补贴, 从利益上诱使银行自觉实施和遵守绿色信贷。

二、绿色信贷实施的现状

相对于国外绿色信贷的发展趋于成熟, 我国的绿色信贷由于法律、金融体制等各方面还未完善, 无法充分调动银行开展绿色信贷的积极性。而外部的压力, 即如何通过各种手段的激励去促使银行自发开展绿色信贷, 解决绿色信贷发展与银行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矛盾, 就成为开展绿色信贷的主要问题。

1.相关政策和激励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 大部分省份和金融机构虽然接受了绿色信贷的概念, 大多还停留在传达精神和纲领的阶段上, 部分还处于观望状态, 这主要是因为绿色信贷刚刚起步, 还没有在银行内部形成完善的机制。中国银行业对推动企业社会责任了解不深, 甚至将其看成是一种公益活动或政策, 而非核心商业元素。现阶段, 银行业仍过度依赖环保部门输送的相关信息, 认为绿色信贷中的“绿色度”应由环保部门来界定, 缺乏主动识别、跟踪、监督企业的环境污染状况和风险级别的意识。另外, 对于环境保护做得好或从事有利于环境行为的企业, 如新能源、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等行业的企业, 银行缺乏相应激励性政策[3]。

2.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不到位

中国银行业虽然对环境风险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在具体的风险管理能力、力度和体系建设上还有待发展。各家银行绿色信贷的标准多是综合性、原则性的, 缺少具体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及环境风险评级标准。如最早出台绿色信贷推进意见的工行, 虽然将环境风险分为4类9项, 但其分类依据更多地依赖于环保部门提供信息即环保是否达标等, 对生产工艺、能耗及循环利用能力等甚少关注也难以把握, 绿色信贷事实上成了事后惩罚而非事前防范措施, 其可操作性及有效性大打折扣。由于目前对绿色信贷中涉及到的准入、技术、排放、能源消耗、循环利用能力等标准, 国家都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 银行针对各个行业细化绿色信贷标准短时间不能完成[4]。

3.相关的技术、人才不充足

由于绿色信贷刚刚兴起, 中国银行业缺乏专门的绿色信贷人才, 银行现有人士不了解绿色信贷的操作流程。

三、建立绿色信贷激励机制的政策建议

1.建立配套的财税制度

国外的绿色信贷受到政府的支持, 政府在财政上也给予一定的补贴和优惠。我国也应该尽快建立与绿色信贷相配套的财税制度, 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即税后优惠和财政补贴[5]。首先, 银行可以对从事循环经济生产, 绿色制造等企业, 或是“两高企业”愿意用于替代能源、高能效和低排放新能源开放项目的提供绿色信贷, 其贷款利息可按一定比例减征或者在一定期限内免征营业税, 而减征的比例或期限, 应当视具体情况而定。其次, 由于银行推行绿色贷款, 提高了贷款审查的标准, 一定程度上会减少银行的利润, 从而降低银行参与绿色信贷的积极性, 而财政补贴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部分的损失。银行给符合绿色信贷的企业提供优惠利率, 国家财政可以按照市场利率计算的利息额与实际贷款收到的利息之间的差额给予补贴, 保证银行的正常盈利水平, 同时对于银行提供绿色信贷产生的风险在贷款资金无法收回时, 国际财政对银行的这部分资金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补贴。这样能够在绿色信贷刚起步时, 由国家、银行业企业共同承担绿色信贷的风险, 降低了银行的负担, 推动绿色信贷的推行。

2.鼓励地方政府配合支持绿色信贷

绿色信贷的推行与银行、企业和地方政府存在一定的矛盾。以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状况来看, 我国的中西部地区正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东部地区的“两高”产业正逐渐向中西部转移, 而中西部也同时希望以此来加快自身的发展。目前政府仍然注重GDP发展数据, 这样必然会造成对企业的能耗和污染的忽视。因此在这些地区, 绿色信贷的推行必然会受到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6], 如果强行推行绿色信贷, 那么许多以“两高”行业为支柱产业的地区, 在突然失去信贷支持的情况下, 经济发展可能会面临严峻的局面。因此, 我国应当制定与绿色信贷相关的法律法规, 约束地方政府对于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干预, 同时要考虑地方政府推行绿色信贷的难处, 进行一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 又或者在考核地方政府官员的制度中, 将环保指标纳入其考核指标体系, 以此恩威并施的鼓励地方政府配合绿色信贷的发展和推行。

3.制定相应的绿色信贷法律制度

法律制度是确保商业银行承担法定社会责任的根本保障, 国家应该尽早制定有关绿色信贷的相关法律, 确认绿色信贷的法律地位。我国应该将社会责任明确写入法律责任内容, 使银行和企业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 明确其经营的目的都是盈利和社会责任的双赢[7]。当然, 在制定相关法律的时候, 可以适当的增加道义责任、社会责任的强化, 而法律责任相对弱化, 法律中多增加指导性规范、自愿性规范, 强制性规范相对少些。这样, 法律能够对银行业全力开展绿色信贷, 支持节能减排起到引导作用的同时, 对于无视社会责任和环境污染的企业和银行起到制约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低碳经济下的银行信贷战略调整[J].2007, (8) .

[2]赵红岩.论银行信贷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J].京华大学学报, 2001, (6) .

[3]李瑞红.金融机构推行“绿色信贷”难在何处?[J].环境经济, 2009, (11) :45-47.

[4]刘美彦.发达国家政府激励机制的经验及启示[J].中国发展观察, 2007, (3) .

[5]潘爱建.构建财税对绿色信贷的激励机制[J].地方财政研究, 2008, (5) :26-29.

[6]刘晓.浅析商业银行内在约束机制[J].金融与保险, 2008, (2) :88-89.

绿色物流管理机制 篇8

在这股绿色浪潮的冲击下我国企业界,也纷纷制定绿色营销计划。如家电行业中的“新飞”和“海尔”旱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就已经实施绿色工程。目前,从百货商店到连锁超市,从快餐店到宾馆旅店,绿色营销已热遍全国各地。针对当前绿色营销市场的扩大与发展,笔者经过几年的调查分析,提出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我国市场营销活动中绿色营销的现状

绿色营销的发展增强了消费者绿色消费的意识,更推动了绿色消费的热潮。绿色营销的内容很多,在营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少,主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指经过有关部门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优质营养类食品。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三餐不离的“菜篮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严重的食品污染问题的挑战。在国内的食品市场上,不安全隐患很多,有许多生产企业或经销商抓住消费者对绿色产品鉴别能力不强的特点,为了促销产品谋取利润都标榜自己的产品为“绿色产品”、“环保先锋”有更甚者为了蒙骗消费者,大米用矿物油“抛光”,面粉掺用“甲醛”,银耳用硫磺薰制增白,豆制品掺入工业用滑石粉,猕猴桃施用“膨大剂”增大,蔬菜农药残留严重超标,更为严重的是名牌奶粉中掺有大量三聚氰胺。其手段真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假冒绿色的食品的充斥市场,名牌企业的不法经营,不仅严重阻碍了绿色消费的健康发展,还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2、绿色服装

绿色服装代表着当代服装的发展趋势和主导潮流。时下,人们对服装的要求,更加注重舒适和健康。纯棉、纯麻、真丝等面料制成的服装满足了人们生活需求,尽管其价格偏高,但仍为广大消费者所瞩目。当今服装业中最突出的代表是以纯天然大豆纤维为代表的绿色服装。这种服装引领了绿色服装的主潮流,他的纯天然特性和高技术含量以及所具有的丝一种的光泽,棉一种吸湿性,羊绒一种的柔软,是当代绿色服装市场上最具有发展潜力和竞争能力的产品。

但是,由于消费者都是非专家的购买,对商品真假的辨别能力较差,无法准确识别出正品的服装,因此,有些生产企业和经销商便利用这一机会,对一些质量较差的服装或布料,甚至对一些有毒的布料也都用上了“绿色产品”、“环保先锋”等标志,使消费者的权益和身心安全受到严重的侵害。

3、绿色家电

绿色家电是在绿色浪潮冲击下促进家电业的一场革命化变革。它突出地表现在空调和冰箱等家电的制造上。为了适应保护臭氧层,无氟冰箱的出现及以ARS材料的选用使绿色冰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保境界。绿色空调除尘除臭,净化空气的职能的提高也显示了绿色空调在绿色浪潮中的进步。紧接着,环保型微波炉、水处理机、防幅射手机、附带有视屏保的电脑等一系列家电产品,广泛采用了适合环保要求和保障人类健康的新技术,也成了顾客争抢的宠儿。可是,多数消费者对“绿色”概念仍不太了解,这就给市场上一些用心不良的生产商和经销商有了可乘之机,他们随意在商品包装上贴了“环保商品”、“环保先锋”等标志,造成消费者在购买时的错误判断,特别是一些安全性能不高的家用电器更是直接影响了千家百姓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4、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是在绿色浪潮冲击下对包装行业实施的一种革命性的变革,它不仅要求对现有包装的不乱丢、乱弃。而且要求对现有包装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要进行回收和处理,更要求按照绿色环保要求采用新包装和新技术。美国等一些国家还为此纷纷制定了关于产品包装的绿色要求。我国市场由于管理不严、标准不高,这就给一些“善良”的商家有了很大的机会,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曝光,有许多食品包装外观相当精细,印着“绿色食品”或“环保食品”的标志,可是经检查发现包装材料里有超出国家标准几十倍的甲醛含量。在文具中有一些包装精美而且印有“环保产品”标志,还带有香味的橡皮擦和涂改液等商品里,都带有对学生成长不利的有毒原料,商家的这些不良行为严重损坏了消费者的利益,坑害了我们青少年一代。

5、绿色家居

绿色家居概念是绿色浪潮冲击下崛起的新概念。它要求家居所用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要选择经过放射性试验的石材,和不含甲醛的环保型涂料及复合型环保型地板等新型装饰材料,在居室设计中,色彩要有纯天然的绿色创意和一种大自然的美感,使人们居室内和居室外的绿地覆盖环境溶为一体,形成一种与大自然的合谐美。当前,大量建材企业正在为适应绿色环保的要求。实现由传统型向绿色型的转化。然而在这种转化中,由于市场管理的力度不大,消费者对家居装饰材料鉴别能力欠缺,国家对建筑材料没有具体明确的标准,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以次充好的伪劣商品,扰乱整个市场的正常运转,如现在市场上有许多家居装饰材料都打着无放射性材料、抗菌釉料以及纳米材料等标志。值得重视的是,在抽检中发现,有1/4的陶瓷地砖(瓷质抛光砖、彩釉砖类)放射性水平超标,在家居装修中如果不慎选用了这类不合格产品,对人身健康将造成巨大危害。

二、建立健全绿色营销机制

当前,绿色制造将愈来愈体现全球化的特征和趋势,那么如何改变我国市场的混乱现状,使绿色产品、环保产品的营销得到正常健康的发展,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护,笔者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绿色营销宣传

近几年,绿色营销已热遍全国各地,但是真正了解其实质意义的消费者并不多,绝大多数的人对此还是迷迷糊糊模棱两可。为了使所有消费者都明白什么是绿色产品和使用绿色产品的好处等方面的知识,那就必须由政府主管部门通过电视、报纸、电台、杂志等媒体把绿色营销的标准和要求具体化,大力的向全社会宣传推广绿色产品的意义,并且深入到农村山区进行普及,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建立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为了保证绿色营销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我国也可参照国际上某些先进国家的做法,建立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虽然这准入制度在我国给生产商和经营商增加了很多限制,但从长远看是有利的。因为消费者对食品或其他产品不放心,就会少买或不买;反之,消费者一旦建立了消费的信心,食品或其他产品的总消费量肯定会扩大。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能够促使生产企业抓好产品质量管理,还能够促进产品的出口,提高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竟争力。

3、建立健全的市场管理机制

目前,由于我国市场管理力度不强,因而对市场一些违规现象只是在电视和报纸上进行曝光,政府管理部门却没有对此做出更有效的措施,如3、15活动中检查到有些单位生产或经营的产品质量有问题,甚至在产品里已查出含有危及生命安全的原料,最后也是不了了之没有受到应有的制裁甚至仍然让其继续生产和经营,为了保证市场良好营销秩序,使消费者权益得到保障,政府管理部门在加强市场管理有了新措施,如取消名牌食品的免检制度,但力度不够,应该取消所有名牌企业的免检制度,制定出保障市场公平竞争机制,做到奖罚分明,对检查有质量问题的要马上照章处理,除了曝光之外,要没收产品并勒令其停业整顿,对于遵守市场营销纪律文明经商的要给予奖励,并在电视、报纸上通报表扬。

绿色包装与绿色物流发展研究 篇9

【关键词】 绿色包装 绿色物流

引言

在新的形势下来研究绿色物流,将为我国政府和企业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制定物流发展规划、促进物流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对于促进绿色物流理念在全社会的传播、促进绿色物流理的绿色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绿色物流不仅在经济效益还是环境效益对我们今天的经济生活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这也是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性发展,实现该目标的准则是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

1. 绿色包装

什么才是绿色包装?所谓“绿色包装”是指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或恶化的商品包装。但是我们不能只是浅层次的对这个概念认知,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包装不仅仅指商品包装而且还包括物流中的运输包装。

事实上绿色包装的概念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提出来的,现在至今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绿色包装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定义和解释:美国人认为:绿色包装是指通过使用适当的材料和容器,然后施与相应的技术,从而来使产品安全地达到目的地-在产品输送过程的每一个阶段,无论遇到怎样的外来影响皆能保护其内容物的安全,从而不影响产品的价值,不对环境和人类产生相应的危害。日本人认为:所谓绿色包装是指在运输和保管物品的过程中,为了保护物品的价值和原有状态,通过使用适当的材料、容器和包装技术包裹起来的状态的同时尽所用包装产生的不产生一系列环境污染,让回将所使用的材料进行回收利用。欧洲人认为:绿色包装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方法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所产生的问题均不能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类的自身健康。

所谓绿色包装是指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包装都要符合生态环保的相关要求,所用的包装都是对环境无公害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式和方法。绿色包装的实质内涵也就是包装产品从原料的选则、 加工、制造、使用直到回收和废弃处理的全过程均不能对环境造成相应的污染。

绿色包装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因为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原高我们面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我们的产品和物流不具备绿色性,那么我们将很容易的被国外的一些所谓的绿色要求所阻拦。当前世界各国对环保的意识日渐增强,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出于对环保的重视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包装也列入限制进口之列,而成为非关税壁垒的手段之一。

2. 绿色物流中该如何选择绿色包装材料

在整个物流中消耗了大量的包装材料,并且造成了令整个世界都头疼的废弃物的问题。因此材料的选择在整个绿色物流中具有相当的分量。我们在选择包装材料时候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包装减量(Reduce):包装在满足保护、方便、销售等功能的条件下,应是用量最少。重复使用(Reuse):包装应易于重复利用。回收利用(Recycle):包装应易于回收。再生(Recycle):包装应该是可以再生的。可降解(Degradable):不形成永久垃圾,进而达到改善土壤的目的。

Reduce、Reuse、Recycle、Reuse和Degradable即当今世界公认的发展绿色包装的4R+1R原则。在围绕着4R+1R原则下我们尽可能的选择包装材料与环境相兼容,少产生甚至不产生环境污染,实现零破坏。包装的性能和功能也围绕着少量化和先进的功能性。例如质量轻、便于卸载、运输、方便管理、性能又良好满足保护产品的要求。又如质量轻的不但可以减轻车量的运输效率,还可以减轻汽车尾气排放,减轻对环境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包装材料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全程绿色化。在原材料的获取,制备、加工、使用、废弃直至最后循环再生都具有良好的环保性即全程无污染。

3. 绿色包装推动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的关键所在,不仅依赖物流绿色思想的建立,物流政策的制订和遵循,更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而绿色包装更是其中一个方面。加强绿色包装工程的科研对促进绿色物流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除此之外绿色包装是一项系统工程, 除了政策、法规等宏观条件的支持外,更有赖于绿色包装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因此, 加强绿色包装科学、绿色物流的技术创新的研究, 是实施绿色包装工程的重要保证。

绿色包装技术的研究既要考虑包装方式、包装材料的选用和包装废弃物的处置。又要考虑绿色包装设计的商品保护、运输便利、货架陈列、环境保护和吸引消费者的功能。同时又要使设计的包装在物流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环节上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绿色物流。

重要的是开发行的绿色包装材料,在整个绿色物流中从根本下手。例如改进塑料包装材料,发展可降解腐化的新型包装材料。同时也要组织有关部门联合攻关,积极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发展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和资源可以再生利用的新型包装材料。还有为了发展绿色包装, 还需加快绿色包装人才培养。

结语

中国的绿色物流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物流绿色化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但是他还有相当漫长的一段路途。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无论从适应WTO要求以应对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还是提高中国物流企业自身竞争力来说,绿色物流是未来物流业需求。要想发展绿色物流就要大力绿色包装。绿色包装是实现物流绿色化的必要条件之一。要想加快物流的绿色化建设,那么首先应该加强绿色包装的建设。只有绿色包装才能促进物流绿色的最大化。因为减少包装废弃物污染,推动绿色包装产业化,促进绿色物流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根本上促进整个物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偉民.论绿色包装与包装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 包装工程, 2002,23(4):40- 41.

[2] 林敬松,钟唯希:对发展绿色物流的思考[J].物流,2002.

[3] 王之泰: 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

[4] 邓全成:运输与包装北京[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08~110.

[5] 盛忠谊:实现绿色包装[J].包装工程,2005.25(3):234~235.

论绿色建筑产业化及其运行机制 篇10

1.1 二者内涵

绿色建筑和传统建筑最大的区别于更加注重人的需求, 最大限度的利用和节约资源, 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所谓绿色建筑就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水、节地、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实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即“四节一环保”的建筑[1]。这项定义是目前来看相对比较准确的。

从一个建筑产业开发商的角度来分析, 目前国内绿色建筑在一些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比如过高的成本无法调动开发商的积极性、人们与绿色建筑的距离还很大以及对其有很多的理解误区、绿色建筑还不能普遍到人们的生活当中[2]。为此绿色建筑应在逐步发展起来的规模上尽快的形成一个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链, 相信如此一来能够带动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 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绿色建筑产业化是一个涉及项目全过程的概念。实现产业化就是涵盖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规划、项目融资、研究开发等, 再到建筑材料、设备、建筑产品等的生产, 项目施工与安装过程以及项目后期运营管理和服务。它是一个产业体系层面的范畴[3]。

1.2 绿色建筑产业化的必要性

(1) 绿色建筑产业化吸引更多投资, 促进经济的增长。绿色建筑一旦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势必会有更多的开发商加盟, 就会吸引更多的国内甚至国外的资金, 产业链中的资金流周转更加快速, 这与行业的发展是成正相关的, 从而以整个产业的发展拉动整个宏观经济的增长。

(2) 绿色建筑产业化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 国内普通建筑的发展已经似乎在经历一个低靡的时期, 房地产市场似乎达到了饱和, 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复杂的。它与国际建筑市场以及国家政策有很大关系。此时绿色建筑的迅猛发展给广大开发商带来了一个很大的启发:建筑市场的暂时饱和亟需开发新的建筑市场, 应该将绿色建筑的发展推向一个更深的层次, 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一个单体项目。绿色建筑产业化的形成势必会给中国的建筑市场带来新的动力[4]。

1.3 绿色建筑产业化构建的原则

(1) 经济理论为基础。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 (David W Pearce) 和凯利·特纳 (R Kerry Turner) 在《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一书中才正式提出了“循环经济” (Circular Economy) 一词, 他们在该书中建立了“循环经济”分析模型。一方面明示减少资源的投入, 注重资源的回收利用, 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求减少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注重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5]。

(2) 与传统建筑产业链有明显区别。传统的建筑产业链发展至今并没有涉及建筑垃圾处理和建筑物废弃物回收利用[6]。人们随意地对建筑垃圾进行填盖和掩埋, 而且传统的施工方法也没有考虑到环境问题, 一些建筑材料的使用也不合理, 没有做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绿色建筑产业链的构建就是要解决这些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一个项目的立项规划到建成运营以及后期的物业管理都包括在内。

(3) 政府与市场应发挥一定的指引和驱动作用。1产业链的构建离不开政府的宏观控制, 政府可以通过行驶权力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推动产业链的构建, 比如现有的对于绿色建筑评价的一些法律文件要不断进行完善, 同时要补充一些新的法律文件[7];2发挥市场的驱动作用, 市场在无形之中将各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所以每个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效益将不断进行技术改革和创新, 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员工的素质, 从而促使产业链高效运行。

2 绿色建筑产业化的运行机制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与之相关的一些原理方法或者工作机制, 具备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能够保障产业的顺利发展。

2.1 运行机制的标准内涵

运行机制的广义定义是指在人类社会有规律的运动中, 影响这种运动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过程和作用原理及其运行方式。涉及到绿色建筑产业化的运行机制就是影响绿色建筑产业化实施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以及这些因素对于绿色建筑产业化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8]。

2.2 产业化运行机制的研究内容

目前在该领域研究的学者提出的机制内容主要包括合作机制 (寻求合作和半的加盟) 、利益分配机制 (主要对剩余利润再分配问题的研究) 、竞争机制 (含有一定的监督机制) [9]。这三种运行机制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同时又相互制约, 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保证了绿色建筑产业链高效、稳定的运行。当前运用较为广泛的机制是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

(1) 激励机制。现如今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正在逐步受到政府和国人的重视, 但是对于广大开发商来说吸引不足, 原因是多方面的。为此政府和企业必须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来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10]。涉及到绿色建筑产业化中的激励机制应该是指政府的激励措施和企业的激励措施。我国政府的激励措施主要是指补助补偿措施,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我国住建部、财政部补助措施。2012年4月, 颁布《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2012年奖励标准为: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m², 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m²。绿色生态城区给予资金定额补助5000万元;2012年4月,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地区补助基准:东部地区15元/m2中部地区20元/m²、西部地区25元/m²;2个别省份补助措施。陕西:对一、二、三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奖励标准分别为10元/m²、15元/m²、20元/m²;对公益建筑、商业性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等奖励资金兑付给建设单位或投资方:对商业性住宅项目, 奖励资金兑付30%给建设单位或投资方, 70%兑付给购房者。青海省《关于加快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意见》:对取得一、二、三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城市配套费返还分别为70%、50%、30%。由以上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在不断地努力, 但是据统计一般绿色建筑每平米的成本大约在300~400元, 政府的补助微乎其微, 所以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补助, 关键的是企业的一些激励措施。它主要就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和管理体系, 使处于产业链中的企业乃至员工对整个组织或工作的承诺实现最大化。加薪是很多企业提到的方法, 但真正重视员工积极性的企业其实并不多, (下转第95页) (上接第69页) 懂得运用管理学的思想管理企业员工是很必要的。另外就是晋升的机会, 这一点必须以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严格的绩效制度和人事制度, 切实考核每一个员工的业绩。

(2) 管理机制。任何组织机构都离不开有效地管理模式, 但是提及“管理”它是一个很广范畴很大的知识体系, 在研究时应尽力做到全面。绿色建筑产业链中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应该不同于普通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机制应从项目的前期规划开始贯穿项目的建设, 包括建筑产品的生产、建筑材料的使用、建筑垃圾的回收处理等甚至到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尤其要做好物业管理。1上游产业管理。此阶段主要包括前期规划、勘察设计、投融资等内容。这是一个大方向, 也是很关键的阶段, 业主和高级管理人员应亲自监督各项内容, 同时可咨询专业的咨询团队, 寻求良好建议, 确保该项工作的完成, 也为后面的开展工作打下基础。2中游产业管理。此阶段是具体的建造阶段, 那么根据前期的基础这一时期的管理重心放在项目的组织实施上, 应合理控制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合理安排组织施工计划;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利用率。务必将“节水、节地、节材、节能、保护环境”的理念贯穿进去。此外对绿色建筑的验收要严格把关。3下游产业管理。它主要是指建成后的运行管理、物业管理等一些建筑配套体系。这一阶段与消费主体密切相关, 应该更加重视。比如本公司内部成立下属的物业子公司, 挑选有责任心的员工专门做好物业管理。

3 结束语

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 合作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这几块儿内容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只有将它们配合使用应用到绿色建筑产业化当中才可以确保整个体系的稳定、健康发展。未来是绿色建筑的时代, 希望政府、开发商和消费主体三者之间明确各自的立场和责任, 共同促进绿色建筑产业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刘玉明.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11 (2) :48-49.

[2]梁娟.基于微笑曲线的绿色建筑产业化发展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 2014, 33 (17) :55-56.

[3]刘戈, 菅卿珍.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建筑产业链构建及发展研究[J].绿色经济, 2013:254-255.

[4]菅卿珍.绿色建筑产业链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论文, 2013, (12) :19-40.

[5]聂瑞.绿色建筑产业链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 13 (24) :117.

[6]陈宝胜, 张陆洋.绿色建筑产业链投资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广东社会科学, 2015, (2) :32.

[7]张建国, 谷立静.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挑战及政策建议[J].专家建议, 2012, 34 (12) :22-23.

[8]关小燕.我国绿色建筑及发展探讨[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23 (4) :74.

[9]梁浩, 张峰, 梁俊强.中国经济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引擎[J].绿色建筑产业规划与发展, 2012, 10 (21) :13-14.

上一篇:讲故事教学法下一篇:医院出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