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物流制度

2024-09-27

绿色物流制度(精选7篇)

绿色物流制度 篇1

绿色物流在中国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很多问题没有深入到内在层面, 公众和企业对绿色物流意识较淡薄。通过对绿色物流制度进行研究和分析, 可以促进和推动绿色物流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而且有助于绿色物流观念的普及和推广。据调查统计, 如果在推进物流产业的绿色化进程的同时, 构建和完善良好的制度环境, 并在物流合理化方面加以改进, 我国每年就将直接节省约2400亿元的物流成本, 可为企业和社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 如何让我国物流企业有动力构建绿色物流, 促进企业目标和环境目标协调一致;政府如何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来推进绿色物流前行的脚步;政府、企业、消费者在绿色物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该怎样处理等等, 都是目前我国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1 国际视角下绿色物流制度分析

1.1 欧洲绿色物流制度分析

欧洲在较早时就已经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物流, 因此成为世界上绿色物流的先锋, 并且在物流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物流的低碳化和物流技术的进步协调发展。十几年来, 欧洲政府营造了一个鼓励绿色物流发展和实施的大环境。首先, 欧盟诸国共同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 促进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共享化和通用化。物流标准化是实现“绿色物流”的重要技术基础, 它可以帮助实现减少资源浪费, 减少物流时间。欧盟各国政府大力的支持标准化技术组织, 因为物流标准化是欧盟国家标准化工作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其次, 欧盟各国政府还不断从各个方面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发绿色物流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从企业角度看, 欧盟企业在商品整个流通过程中从包装到搬运到配送销售、物流操作的标准化等都以绿色低碳为目标, 同时加大了对运输规划进行研究, 寻求最优路径节约资源, 积极开发和试验绿色包装材料等的投资力度,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

此外, 欧洲各国的物流管理体制基本采取政府监督控制、企业自主经营的市场运作模式, 并以企业做为实现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 政府只进行宏观管理, 为本国物流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由于当前市场趋于自由化, 政府管制比以前放松了许多, 因此大大地促进了欧洲运输业自由市场体系的形成。同时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了宽松的竞争环境, 使得整个欧洲的绩效指数大大提高。

1.2 美国绿色物流制度分析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物流业的国家, 并以其密集而先进的综合交通网络带动了现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美国政府推行自由经济政策, 并采取放宽交通管制的方式, 因此物流业务的数量非常大, 物流活动相当频繁。该国对绿色物流特别重视, 政府从开始就进行了宏观政策上的积极引导, 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绿色物流法律和环保法律。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 美国政府先后通过了《运输安全法》、《清洁空气法》、《清洁水法》、《资源保护和恢复法》、《综合环境责任赔偿和义务法》、《危险品材料运输法》等诸多物流相关的法律, 创造了一个完善的绿色物流制度环境。此外, 美国在其到2025年的《国家运输科技发展战略》中确立以现代物流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并强调“要建立安全、高效、充足和可靠的运输系统”“该运输系统的性质是环境友善的”。因此, 其物流发展的近景远景目标都相当明确, 成功的对该国产业进行了宏观引导。

2 我国绿色物流制度体系分析

绿色物流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该制度的完善和建立可以对人们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一些不合理物流行为设定人为的约束和规范, 促使人的经济活动复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比较和分析欧美发达国际的绿色物流制度得知美国和欧盟在完善绿色物流制度体系时, 注重市场自身的作用, 只需要的时候政府才在宏观上引导市场发展。而我国存在着国民绿色物流意识较淡薄, 政府政策滞后、企业物流技术的应用较落后等典型问题, 因此, 本文认为我国绿色物流制度体系的建设应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 宏观上规范政府对绿色物流的管制, 营造良好的绿色物流环境, 微观上鼓励企业建立绿色物流管理机制, 强化消费者的环保意识, 引导其进行低碳消费。

首先, 规范政府对绿色物流的管制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 在绿色物流的发展阶段, 加强绿色物流环境管制, 建立健全一系列绿色物流法规。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对于物流活动加强环境管制主要从完善有关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开始。如在控制物流污染发生源方面, 政府可从源头上控制物流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控制物流活动中的污染发生源、限制交通量、控制交通流等入手。绿色物流法规则主要包括相关的环境立法、对企业的排污管制和收费制度、许可证制度和企业的绿色物流标准的制定。

Logistics物流商论

(2) 推行绿色物流激励制度。政府可以制定企业物流的补贴政策。如对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绿色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 为绿色物流业的推广和实施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保障, 构建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良性发展环境。

(3) 支持和鼓励绿色物流创新。政府应大力鼓励企业加大开发绿色物流新技术的力度, 鼓励企业运用绿色物流的全新理念来经营物流活动, 促进企业对绿色物流技术的应用和实施, 如对运输规划进行研究, 积极开发和试验绿色包装材料等, 并对于在该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提供相应的扶持。

(4) 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的的建设, 构建先进有效的交通运输网络, 巧妙利用各种运输方式尤其是鼓励多式联运的发展, 实现绿色物流渠道的建立, 减少由于不合理交通、不合理选址等带来的资源浪费, 实现物流的快速、准确运行。

(5) 标准的制定。企业从对欧美国家的绿色物流制度分析可知, 标准化的实施对绿色物流的发展至关重要, 标准是判断、检验企业的物流活动是否达到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的参照物;同时, 引导和规范着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意识, 促使整个物流过程的资源减量、能耗减量、污染减量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其次, 鼓励企业建立绿色物流管理机制和实行流程优化。发展绿色物流也具有系统性、整体性、长远性的特点, 同时又是经济发展、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一体化战略, 因此, 企业要用发展绿色物流的理念来指导企业的总体发展规划, 把发展绿色物流作为一项重要的企业政策, 建立有效可行管理机制。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1) 推行绿色采购。在采购过程中考虑环境因素, 降低材料使用成本、及采购过程中的原材料回收。

(2) 在流通过程中可提倡对流通中的商品进行生产性加工, 以使其成为更加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最终产品, 增强产品的适用性。

(3) 加强绿色包装管理。让产品包装在能经济地满足包装的功能要求, 同时又不污染生态环境, 不损害人的身体健康, 可以回收和再利用, 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要求生产部门采用尽量标准化的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 并在流通过程中, 应采取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

(4) 推行绿色配送管理。选择合适的地址建立配送中心, 优化配送路径, 合理选择运输工具, 推广和提倡包括开展共同配送、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等, 节约能源并建设配送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5) 实行绿色营销策略。把消费需求与企业利益及环保利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加大企业搜集绿色信息、开发绿色产品、设计绿色包装、制定绿色价格、建立绿色销售渠道及开展绿色促销等的力度, 并建立逆向物流体系。

最后, 应对公众及消费者强化环保意识和普及低碳消费。在欧洲国家, 公众的环保意识非常强, 消费者在超市购物从来都是自己的携带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 基本很少使用塑料袋, 日常生活中非常注重资源的分类回收和利用。普及和强化环保意识可营造一个全民提倡实施绿色的大氛围, 直接促进消费者进行低碳消费。低碳消费一方面要求消费者支持绿色产品, 因为消费者对环保绿色产品的偏好可以直接促使企业积极实施全面的绿色管理, 包括:绿色产品的设计、清洁生产、建立绿色供应链、使物流的各个环节绿色化以及逆向物流的建立等。另一方面要求消费者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的逆向物流建设中去, 如果能完善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系统, 那么对于社会上产生的各类二手或废弃的资源就可以进行有效的分类和集中投放, 可更高效的对其所含的有用物质进行分解、提炼和回收循环利用, 大大减少全社会的资源消耗量, 同时更环保的对废弃物进行处理, 真正达到节能减排, 减少环境污染。

3 结语

政府对企业具有宏观的管理权, 因此可以通过法律和政策为企业实施绿色物流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企业是绿色物流的执行者和载体, 是否实施绿色物流, 如何实施, 实施的程度和状况怎样, 都和企业密切相关, 因此企业的积极参与可以给绿色物流提供一个秩序环境;消费者的观念和意识决定了企业是否由传统物流模式向绿色物流模式转型, 因此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能直接影响企业的行为, 并促进社会绿色物流的发展。本文通过借鉴和思考欧美发达国家绿色物流制度的建立过程, 并对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进行分析, 针对如何实现传统的物流模式向绿色物流模式的成功转型, 营造绿色物流大环境, 提出在宏观上应注重政府的引导和管制, 鼓励和惩罚并用, 恩威并施;微观上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 鼓励支持企业发展和应用研究绿色物流新技术, 建立并实施绿色物流管理模式;最后, 加强对消费者绿色意识的灌输, 促使消费者实施低碳消费。通过宏观和微观的管理和调控, 双管齐下, 更好和更有效地推进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和制度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刘荣英.绿色物流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企业活力, 2007 (8) .

[2]蒋国平, 尤大鹏.发达国家发展绿色物流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生态经济, 2008 (4) .

绿色物流制度 篇2

一、包装对绿色物流的影响

1.虚空包装给社会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这种包装的包装物品在整个包装中所占比例很小。它除了欺骗引诱消费者消费外, 也给社会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虚空包装实质上是对资源和能源的一种浪费, 这种包装一旦被消费者发现将会变为一堆废物而一钱不值;虚空包装是城市垃圾和污染的重要来源, 虚空包装被识破真相后, 消费者常常是进行烧毁处置, 在处置过程中会形成大量有害有毒气体。

2.过度包装造成资源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过度包装只强调修饰, 大多数以多层次为特点。过分包装, 不仅让生产者增加生产成本, 让消费者多花冤枉钱, 而且造成了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包装大部分是要被扔进垃圾箱的, 中国城乡每年生产的垃圾有4亿吨, 其中60%的生活垃圾是包装物。过度包装增加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费用。

3.包装涉及到整个物流服务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低。在生产和物流过程中, 包装既处于生产活动的终点, 又处于物流活动的起点。但是包装作为物流活动起点其作用要比作为生产活动终点作用大得多。包装时刻存在于物流活动的每一环节中。物流中装卸、搬运、存储、配送和运输等活动实现的效率和质量都和包装有直接关系。产品包装采用何种材料、容器、技术和结构都会影响到物流活动的质量和效率[2]。

4.包装为其他物流功能的正常发挥提供保证。商品实体经过包装后使运输、装卸、搬运储存活动得以方便和快捷地进行。同时包装能保证物流网络的可控性, 信息管理是现代物流标准化的关键内容, 然而产品的种种信息都能够通过产品的包装反映和体现出来。

5.包装直接影响出口贸易发展。随着各国人民环保和健康意识的提高, 拥有绿色包装的产品才能赢得消费市场。现在出口贸易的环境标准和法规日益严格, 绿色贸易壁垒将成为出口贸易的主要壁垒, 不符合进口国绿色标准的产品要么就是在出口数量和出口市场方面受到限制, 要么就是被课以很高的进口附加税, 要么就出现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紧张, 引发贸易摩擦。中国产品的包装和发达国家环保法规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部分国内企业忽略进口国商品包装的要求和法规, 导致产品无法进入进口国家, 使得出口贸易蒙受巨大损失。

二、发展绿色包装的意义

1.发展绿色包装, 减少流通污染, 优化生存环境。绿色包装有着节省材料、合理运用材料、可回收再生产等特点。绿色包装对包装材料的再生利用有明确规定。绿色包装其内涵要求是:包装减量化方面强调最少废弃物、结构优化、材料消耗降低;包装可再生或可降解方面体现易于回收再利用;包装废弃物方面突出不产生再次污染;包装材料方面做到尽可能采用天然材质或再生资源。这些要求在减少污染优化生存环境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2.加快包装的绿色化建设, 提高国际竞争力。发展绿色包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进入WTO后, 绿色壁垒逐渐取代传统的关税壁垒而兴起。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14000, 它要求企业建立并完善环境管理体系, 使其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实现最小化。

3.实施绿色包装, 促进出口贸易发展。绿色包装, 符合各国人民环境保护的观念, 出口产品时不会因此受到进口国这方面的限制, 节约出口产品成本, 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同时也可以减少贸易磨擦, 促进出口贸易发展。

4.绿色包装策略, 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因为包装的各个环节都不可避免地要使用资源, 难免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 因此为了实现持续发展, 应该采取积极措施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绿色包装强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发展理念, 实施绿色包装实质上是一项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发展绿色包装, 将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 带来更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中国实施绿色包装的障碍

1.观念认识具有片面性。绿色包装发展滞后, 人们对绿色包装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观念水平上。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包装思想还没确立, 更谈不上具有发展的前瞻性了。而且产生了绿色包装上的认识误区, 社会上把易降解材料包装和纸包装看成是绿色包装的代名词。而对绿色包装内涵中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使用后是否再利用这方面的要求往往被忽视了。

2.绿色包装立法薄弱。同西方国家比较, 中国的绿色包装立法工作处于落后状态。尽管颁布了《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相关法规, 但目前尚无专门的包装管理法规。致使包装不规范行为没有相应法律法规制裁, 也无法引导企业为降低环境成本而自觉努力开发、生产、使用绿色包装材料和绿色包装。

3.绿色包装发展受到资金技术人才制约。生产绿色包装需要采用先进技术, 因而绿色包装产品成本往往比传统包装产品高, 在市场上绿色包装产品与传统包装产品竞争时, 失去了价格优势, 致使绿色包装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3]。

绿色包装发展是以高科技为技术支撑的。同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包装行业的技术差距表现在:高精度和大型化产品短缺, 包装产品配套数量少;产品质量性能差, 造型外观落后、寿命不长;生产规模大并且档次高的企业为数不多, 龙头企业更是缺乏;自主开发能力不强, 缺少科研生产试验基地, 基本还停留在仿制阶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宏观调控不力, 致使很多地方在投资和开发新产品方面一哄而起。其次是资金投入不足, 因经费不足, 致使企业无力研发新产品, 从而缺乏市场竞争力。第三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自主开发产品和创新能力薄弱。

4.国内绿色包装需求严重不足。在中国目前绿色消费还未成为一种主流方式。人们对绿色包装还只停留在观念水平上。绿色包装作为绿色产品, 因为其技术含量要求高, 研究开发成本高, 需求量不高, 从而制约了它快速而大面积推广。也影响了企业进行扩大再生产, 无法形成规模经济。

四、实施绿色包装的思路和策略

(一) 政府方面

1. 加强法制建设。

法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强制性手段。健全完备的法律制度, 能够保证绿色包装体系顺利运行, 使绿色包装的生产、流通和使用有法可依, 以法律形式促进和规范绿色包装发展。在绿色包装立法方面中国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积极、及时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 扶持和保护绿色包装企业及其产品, 同时对那些不符合绿色包装发展要求的企业应限期整改。在制定法规时, 既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 又要与国际接轨, 促进绿色包装健康发展。

2. 给予政策扶持。

政府应宏观调控, 建设包装押金、资源回收奖励、绿色补贴等制度, 为绿色包装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市场需求, 增加企业收入, 倡导有利于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使环保观念深入人心;政府应对资源循环运作的包装生产企业大力鼓励, 在项目审批、市场准入、税收、信贷方面给予政策性倾斜;设立专项基金, 增加资金投入, 优化包装产业结构, 提高包装行业素质;对绿色包装材料的进出口给予关税和配额方面的优惠等。

3. 发挥税收杠杆作用。

为减少自然资源的使用, 鼓励再生材料的使用, 可以发挥税收作用开设有关包装方面的新税种。对于使用不同包装材料的包装征收不同的税率。对于绿色包装则应该免税。充分体现税收的效率性。通过包装税的区别征收, 既相对降低那些使用绿色包装的产品价格, 又提高那些包装废弃物需要特别处理或不易回收的包装的产品成本, 激励生产者采用绿色包装, 从而促进绿色包装发展。

(二) 企业方面

1. 强化绿色包装意识。

目前不少企业绿色包装意识淡薄。在“绿色浪潮”的时代, 作为企业应提高绿色包装意识, 树立科学发展观念。企业应该理解, 并非所有限制有害环境的商品进口都是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企业应该知道, 为了社会的持续发展, 约束甚至惩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是必要的;企业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绿色包装既能降低能耗成本、减少污染, 又能提高企业形象, 还能增加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和信任, 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 包装标志实行绿色化。

在绿色浪潮的推动下, 人们购买商品时由更多关注商品的质量、关注包装的精美, 开始转向更多关注商品是否符合环保要求和包装是否具有绿色标志[4]。现在绿色包装成了发展中国家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阻碍。如果产品没有绿色标志, 要么就被发达国家拒绝进口, 要么就在价格和税收上处于劣势。

3. 包装材料使用绿色化。

绿色包装材料强调的是不造成资源浪费并且对人体及环境不造成危害。绿色包装材料对发展绿色包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开发使用绿色包装材料是当前各国关注的重点。企业包装材料使用绿色化要求做到:必须避免使用含有毒性的材料;尽量使用重复再用和再生材料;大力开发动植物包装材料;注意选用可降解的材料。

参考文献

[1]夏春玉, 李健生.绿色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5:83-89.

[2]彭玉兰.绿色物流与环境保护[J].中国环保产业, 2004, (3) :44-45.

[3]郭彦峰.对绿色包装的几点思考[J].印刷世界, 2005, (2) :40-41.

绿色物流渐近 篇3

9月15日, 物流地产商美国安博 (A M B) 置业有限公司发布可持续发展实践报告, 并启动相关主题网站, 以方便公众分享该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创新以及在全球的领先经验。“长期以来, 安博都致力于环境的社会责任, 财务透明, 员工发展和对社区的贡献。”安博董事会主席兼C E O何慕德当天介绍, “我们很热切的希望与公众分享我们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创新, 并努力扩大这些实践对我们的全球业务带来的正面影响。”

“将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特征放入我们的建筑中, 可以提高运营效率, 同时为安博及我们的客户创造竞争优势。”安博高级副总裁、全球环境及发展服务总监Steven Campbell补充说, “同时为客户提供了极佳的机会, 以降低他们的碳排放量, 最大限度地缩减成本。我们聚焦于交通枢纽地段的选址策略使我们的客户距离他们的客户更近, 从而最终降低对环境的冲击, 提高经营效率。”

环顾全球, 物流界对于“绿色物流”的关注程度正在日渐升温。而在国内这一趋势也开始崭露头角, 在今年3月份国务院印发的规划期为2009~2011年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 “鼓励企业加快发展产品与包装物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 促进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鼓励和支持物流业节能减排, 发展绿色物流”已作为一项主要任务被纳入其中。

任重道远

所谓绿色物流, 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 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 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其目标是将环境管理导入物流业的各个系统, 加强物流业中保管、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各个作业环节的环境管理和监督, 有效遏止物流发展造成的污染和能源浪费。具体说来, 绿色物流的目标不同于一般的物流活动, 一般的物流活动主要是为了实现物流企业的赢利, 满足客户需求, 扩大市场占有率等, 这些目标最终均是为了实现某一主体的经济利益。而绿色物流除追求上述经济利益目标之外, 还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一既具经济属性又有社会属性的目标。

当前我国物流行业的节能减排任务不容忽视。如果按照物流量或运输周转量进行统计, 目前在不同运输方式中, 水运所占比重是最大的, 其次是铁路, 公路只占11%, 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的比重都比较小。因此, 公路、铁路、水路运输是我们物流行业节能减排的重点关注领域。如果仅从货运量来看, 公路则占据了绝大多数比重, 大约为72%。这是因为无论哪种运输方式, 最终的“门到门”配送都离不开公路运输, 因此公路又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但我国公路运输同时也是最分散、最混乱的运输方式, 也是与国外差距最大的一种运输方式, 因此公路运输更是节能减排的一个重点领域。

根据专家的测算, 我国整个交通行业能耗占到整个全社会能耗的7%~8%, 而这个数字的全世界平均水平大约为26%, 同时交通行业的碳排放也占到了全世界的14%。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 随着经济的增长, 以及我国物流方式和物流需求的急剧改变, 我国交通行业的能耗比例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因为要提高物流效率。一定会提高运输成本而降低库存成本, 全世界的物流发展规律都是用运输去代替库存, 加快小批量、多批次的运输, 提高运转的速度, 减少库存的成本。

“如果按照这个传统的发展规律, 我国交通行业占全社会能耗的比例也将会大大增加, 这也间接说明了物流行业节能减排的任务相当繁重。”去年10月,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在一次“低碳经济”全球报告发布会上介绍说, “随着经济的增长, 物流市场会不断地扩大, 物流领域里的节能减排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举例来说, 食品在物流过程中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食品进入到冷藏、冷冻的低温物流链条, 因此这方面的节能减排要求也非常突出。

绿色物流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 要求企业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 着眼于长远利益。而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 绿色物流才刚刚兴起, 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因此, 我国要发展绿色物流, 跟上全球物流发展的时代步伐, 首先要提高认识, 加强从业者的绿色物流理念, 减少与发达国家在观念上的差距。不仅如此, 我国还要加强对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业内专家指出, 要实现绿色物流的目标, 培养和造就一批熟悉绿色理论和实务的物流人才是当务之急。

政策协调

勿庸讳言, 除了观念和认识上的差距, 我国在绿色物流的政策研究和创新技术上亦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戴定一认为, 我国对于物流领域的节能减排, 应该“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提高运输组织和管理的水平, 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和有效的衔接”。他提出, 绿色物流可以分三个层次推进, 一是企业通过创新设备和技术应用实现节能减排的微观层次;二是从物流规划和方案的设计上体现节能减排, 这是中观层次;三是从宏观层次上推进整个物流体系的衔接, 以达到整体最优效果。

所谓宏观层次上的推进, 主要是通过国家宏观政策进行协调。换句话说, 绿色物流作为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实施不仅是企业的事情, 更需要政府从宏观政策上进行协调, 如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 构筑绿色物流建立与发展的框架, 做好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建设等。

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在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引导上, 早已制订了诸如控制污染发生源, 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并且还从物流业发展的合理布局上为物流的绿色化铺平道路。以日本为例, 日本早在1966年就制订了《流通业务城市街道整备法》, 以提高大城市的流通机能, 增强城市物流的绿色化功能。

尽管我国自上世纪9 0年代以来, 也一直在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与法规的制订和颁布, 但针对物流行业的并不多见。另外, 由于物流业涉及的部门过多, 而这些部门又都自成体系, 各做各的规划, 各搞各的设计, 各建各的物流基地或中心, 造成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 也为以后物流运作上的环保问题增加了过多的负担。因此, 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的局限, 按照大流通、绿色的思路来进行全国的物流规划整体设计, 是我国发展物流在政策性问题上必须正视的大事。

据了解, 假如我国能够解决“坑口电站”的建设问题, 就能够释放大量的铁路运力, 而且光是通过这一项问题的解决, 就会对铁路货运能力紧张和碳排放问题产生较大改观。“解决这一问题光靠运输方案的优化是不行的, 要从宏观政策调整产业结构, 解决新的布局。”戴定一告诉记者, 目前我国煤碳、粮食、建材、化肥等十种大宗物资占据了火车干线运输80%以上的运力。

不同企业之间的利益割据亦会造成绿色物流的发展障碍。比如港口作业, 经常出现船在港口外积压待港的现象。这是港口出于自身作业效率高而不顾船企运行效率而导致的, 很多船只滞留所需要的能源消耗和排放不在港口的考虑范围内, 而要解决类似物流系统中的整个节能减排问题, 亦需要宏观政策的引导和协调。

戴定一认为, 企业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 其自身利益跟社会利益之间不可能永远一致。国家通过法律、税收、价格等宏观政策杠杆进行调节, 使得使企业在追逐私利的同时, 客观上也能服从社会利益, 实现绿色物流的目标。

大势所趋

在一些发达国家, 已有少数高端企业依据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导向实施绿色物流, 对合作伙伴提出了绿色物流的服务需求, 同时也形成了绿色物流需求和供应的高端市场。尽管目前这个高端市场的范围还很小, 但其所形成的供需机制也开始慢慢扩散到我国, 比如一些国外企业表示愿意将物流业务外包给能够满足其“绿色”要求的中国企业。

目前, 我国只有少数人和少数机构在进行绿色物流方面的超前关注和探索研究, 但戴定一预计, 绿色物流的推进速度将会非常快。“相信在未来一两年内, 我国将出台或被迫出台绿色物流的相关政策及法规。”近期, 中远物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叶伟龙亦提出, 绿色供应链在十年之后一定是衡量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 环境壁垒逐渐兴起。进入WTO后, 我国物流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一席之地, 发展绿色物流已成大势所趋。同时, 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日趋严格的环保法规, 使企业为了持续发展, 必须积极解决经济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改变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产方式, 建立并完善绿色物流体系, 通过绿色物流来追求高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优势。

业内专家呼吁, 我国应尽快开展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建设, 目前物流界是时候开始关注如何制订绿色物流政策;同时, 企业自身亦应对实施绿色物流有所准备, 提前考虑新的应对措施, 比如实施新的运作方式和技术创新, 探索新的商业模式等等。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 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 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 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 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 大气中二氧化碳 (CO2) 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 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 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 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 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 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 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 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低碳经济也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绿色物流 篇4

也许有人会说, 绿色物流方兴未艾, 作为一种新的物流模式, 我们将会追随这个趋向。

是啊, 我们将会追随这个趋向, 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又是碳排放大国, 一种道义, 一个承诺, 让我们实施绿色物流已具有了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在调整产业结构, 企业转型升级的今天, 它作为现代新兴产业, 有赖于社会化大生产的专业分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以改变当前我国物流基本上还是高耗能、高排放的生产方式, 从而实现低碳经济的增长方式。

绿色物流探讨 篇5

►►一、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

1.可持续发展理论

包括:生态持续;经济持续;社会持续。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的可持续, 发展应用于现代物流活动中, 就是要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现代物流进行研究, 形成一种与环境共生的综合物流系统, 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之间的单向作用关系, 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 同时又要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现代物流系统。这就产生了“绿色物流”这一全新概念。

2.生态经济学理论

研究再生产过程中, 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流循环、能量循环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物流过程中不仅有物质循环利用、能源转化, 而且有价值的实现, 因此涉及了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对立统一的。后者是前者的自然基础和物质源泉, 而前者是后者的经济表现形式。

3.生态伦理学理论

生态伦理学是从道德角度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交叉学科, 根据生态学提示的自然与人相互作用的规律性, 以道德为手段, 从整体上协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绿色物流的实施策略

1.树立绿色物流观念

循环经济或绿色经济要求物流企业综合考虑人们的近期需求和长远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有形利益和无形利益。

2.开发绿色物流技术

绿色物流的关键是绿色物流技术, 如物流机械化方面、物流自动化方面、物流的信息化及网络化等方面的应用和开发。

3.制定绿色物流法规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政策法规, 在宏观上对绿色物流进行管理和控制, 尤其是控制物流活动的污染发生源, 比如运输工具的废气排放污染空气, 流通加工的废水排放污染水质, 一次性包装的丢弃污染环境, 等等;制定了诸如污染发生源、限制交通量、控制交通流等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如日本在1966年就制订了《流通业务城市街道整备法》, 以提高大城市的流通机能, 增强城市物流的绿色化功能。而我国针对物流行业的法规并不多;而且, 物流涉及的行业、部门、系统繁多且各自独立。因此, 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的局限, 按照大流通、绿色化的思路来进行全国的物流规划整体设计, 是我国发展物流的政策要点。

►►三、绿色物流在国外的发展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物流业的国家之一。美国政府在物流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环境下, 不断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 确立以现代物流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其近景远景目标十分明确。美国在其到2025年的《国家运输科技发展战略》中, 规定交通产业结构或交通科技进步的总目标“建立安全、高效、充足和可靠的运输系统, 其范围是国际性的, 形式是综合性的, 特点是智能性的, 性质是环境友善的”。一般企业在实际物流活动中, 对物流的运输、配送、包装等方面应用诸多的先进技术, 如电子数据交换 (EDI) 、准时制生产 (JIT) 、配送规划、绿色包装等, 为物流活动的绿色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四、我国绿色物流展望

绿色物流的实施不仅是企业的事情, 还必须从政府约束的角度出发, 对现代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 共同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

(一) 政府的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 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低公害车辆;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

2.对交通量的管理, 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营业用货车运输转化;促进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发展共同配送;政府统筹物流中心的建设;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等, 最终实现物流效益化, 尤其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效率, 以实现减少货流, 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 缓解交通拥挤状况, 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二) 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绿色运输管理

(1) 开展共同配送, 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 可以分为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共同配送两种类型。

(2)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 可以简化配送环节, 进行合理运输, 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 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

2.绿色流通加工, 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 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

3.废弃物物流的管理, 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的物品,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 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摘要:绿色物流是我国新型的一种物流模式, 旨在物流过程中减少由于物流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运输

参考文献

[1]王长琼.《绿色物流的内涵、特征及其战略价值研究》.中国流通经济, 2004;18

绿色物流制度 篇6

绿色物流作为一种低熵型物流, 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把原材料副产品、包装物的再循环、资源再利用和再生用于物流过程中, 实现了物流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存。绿色物流的终极目标是可持续发展, 促进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共同实现。由于我国开展绿色物流的时间尚短, 加之绿色物流成本较高, 使得物流收益比较低。为此, 本文试图找出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成本高昂的原因并提出化解对策。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成本高昂的核心问题

本文沿着“绿色物流发展中成本高昂问题的分析前提———根源和症结———化解逻辑与对策”这样一个思路, 从绿色物流发展中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两个方面探索化解绿色物流发展中成本高昂难题的途径。[1] (见图1)

在解决绿色物流发展中成本高昂的难题过程中, 最大的问题是绿色物流的社会认知困难以及交易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难以化解。这个问题直接导致了绿色物流发展成本难以降低, 使得绿色物流在制度文化、政策等软环境以及行业规则和行业标准方面都难以获得较大的突破, 受到较多的约束。

根源与症结

虽然绿色物流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关注, 但是我国绿色物流发展时间较短, 起步较晚, 起点不高, 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很远。具体差距集中在成本控制、制度文化、人才培养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与规划等方面。

1.制度文化原因

(1) 观念原因。现在社会各界已经一致认为现代物流在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绿色物流的理念尚不完善和系统, 尤其在国内绿色经营和绿色消费的理念尚未得到清晰的认知。这种观念不到位使得绿色物流发展实施的战略导向不明确, 发展缓慢。

(2) 政策原因。绿色物流作为物流企业、政府、制造企业以及消费者等利益主体共同形成的链状体系。在其实施过程中, 发达国家有较多的政策指导和战略规划, 如在清洁原料使用、污染源处理等方面;与此相对的是, 我国尚未有绿色物流发展的法规支持, 这就使得企业实施和发展绿色物流的动力较小, 使得隐形成本和显性成本难以控制。

2.基础设施建设原因

(1) 技术原因。绿色技术是绿色物流得以快速发展和支撑的重要手段。绿色物流循环化技术可以起到降解利用和重复利用物流材料的作用, 这是目前我国最缺和最不成熟的。目前, 我国物流技术绿色化程度比较低, 循环利用的程度比较低, 物质材料的可重用性和可降解性的技术水平比较低, 绿色物流技术水平和技术推广的程度比较低, 带来了较高的绿色物流成本。[2]

(2) 物流基础设施的绿色化水平低。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但是和发达国家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空间还比较大。绿色物流的硬件设施, 其中绿色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和投资强度, 尤其在高效的物流信息网络建设方面, 优化调度和有效配置物流资源, 提升绿色物流系统效率和综合水平, 起到降低绿色物流成本的作用。

(3) 物流标准化低。绿色物流要想得到快速发展, 标准化不可或缺。因为绿色物流标准化是物流资源整合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绿色物流标准化, 具体包括设备设施、网络以及管理模式标准化。由于我国物流标准修订不及时, 不能和国际接轨以及物流标准化多头管理的问题突出, 使得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绿色物流标准化建设不充分制约了物流的协调运作, 缺乏协调, 配套性差, 使得绿色物流链不能形成完整的供应链, 物流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 同时也带来了较高的绿色物流成本, 制约了绿色物流的发展。[3]

3.绿色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快速发展的我国物流产业, 使得管理、规划设计、基础操作等方面的物流专业人才需求急剧增加, 尤其是高层次管理人才。懂信息、会管理、知法律、通晓金融以及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的缺乏, 制约了绿色物流的发展, 难以实现绿色物流成本的控制。[4]

综上所述, 以上各个方面的因素制约了我国绿色物流成本的控制。从这个角度出发, 完善我国物流绿色化的政策和理论体系, 加大绿色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化建设, 能够实现物流系统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整体最优化, 进而促进我国绿色物流管理水平。

化解逻辑与对策

1.加强绿色物流的政策制定和引导

加大基础投入和绿色物流法规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环境立法、排污收费制度、许可证制度以及绿色物流标准等措施, 降低绿色物流成本, 实现绿色物流大发展;与此同时, 还要在政策设计上设计一定的激励措施。[5]例如税收政策、“绿色补贴”政策等, 以此降低绿色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 完善物流企业的发展环境。[6]

2.推行标准管理体系和创新物流技术管理

政府通过制定绿色物流标准, 尤其是最低排放标准、车辆技术标准、装卸工具标准等可以完善绿色物流流程和促进绿色物流的发展;此外还应加快物流领域ISO的标准认证, 尤其是具有“绿色通行证”之称的ISO14000系列国际环境标准, 以期达到节省资源, 降低物流成本和避免环境污染的目的。[7]

创新物流技术管理, 同样可以起到降低绿色物流成本和改善环境的作用。这就需要建设集成化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系统, 优化仓储与配送中心设置, 建立一种符合绿色物流的能优化成本满足客户需求的模式, 实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提高物流效率的作用。这种模式可以实现一体化配送, 即运用物流信息技术实现订单进货、配送运输、仓储保管等一系列的物流过程,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8]

3.加强绿色物流人才培养

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的支撑, 高素质的人才对于绿色物流发展至关重要。绿色物流产业作为一个综合性和操作性都较强的行业, 需要能够全面掌握物流操作流程和管理知识的复合型物流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物流企业可以与科研院所紧密合作, 加快培养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围绕物流企业发展需要, 尽快形成一支熟悉物流运作规律的一流的专业人才队伍;与此同时, 还要加大力度培训企业的一线员工, 尤其是物流知识和业务培训, 提升企业物流人才的人力资本积累和整体素质, 进而实现我国绿色物流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9]

参考文献

[1]刘春宇.从环境角度谈绿色物流体系的构建[J].经济体制改革, 2005 (2) :153-154.

[2]张沈青.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当代经济研究, 2006 (10) :69-71.

[3]孙秀梅, 辛广茜.绿色物流的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 2007 (10) :22-25.

[4]杨国川.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0 (2) :17-23.

[5]李晓霞.发达国家发展绿色物流的制度分析及借鉴[J].生态经济, 2009 (7) :128-130.

[6]陈卫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势在必行[J].统计与决策, 2004 (7) :111-112.

[7]丁小龙.低碳经济下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瓶颈制约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 2011 (26) :6-8.

[8]邬星根.发展绿色物流的战略思考[J].生产力研究, 2007 (22) :62-63.

构筑绿色物流系统 篇7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的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绿色物流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外部成本内部化理论,以及物流绩效评价理论基础之上的物流的新的发展观。它要求从循环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系统。这种物流系统建立在维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传统直线型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采取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态度和全新理念,去设计和建立一个环形的、循环的物流系统,使达到传统物流末端的废旧物资能回流到正常的物流过程中来。

二、发展绿色物流的意义

1. 绿色物流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之一,就是使今天的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不至于影响未来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环境及资源条件。将这一原则应用于现代物流管理活动中,就是要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现代物流体系进行研究,形成一种与环境共生的综合物流系统,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之间的单向作用关系,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同时又要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现代物流系统。

2. 发展绿色物流有利于企业获取新的竞争优势

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日趋严厉的环保法规,使企业为了持续发展,必须积极解决经济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改变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产方式,建立并完善绿色物流体系,通过绿色物流来追求高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优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环境壁垒逐渐兴起,为此,ISO 14000成为众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 14000的两个基本思想是预防污染和持续改进,它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使其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国内企业要参与国际物流市场竞争,必须加快物流的绿色化建设,一旦国外在物流业的绿色化上设置准入壁垒,我国的物流业将遭受打击。绿色物流的实施,将改变传统企业的运作模式并使其在公众中的形象发生极大改观,这必将使企业获得原来没有的竞争优势。

3. 绿色物流代表着21世纪物流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专家分析认为,产品从投产到销出,制造加工时间仅占10%,而几乎90%的时间为储运、装卸、分装、二次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过程。绿色物流不仅重视一般物流的节约和降低成本,更重视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节能高效低污染,它对生产经营成本的节省可以说是不可估量的。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将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放在发展的首位,建立全新的从生产到废弃全过程效率化的、信息流与物质流循环化的绿色物流系统,代表了21世纪新的物流管理发展趋势。

三、我国绿色物流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绿色物流观念尚未形成

一方面,政府的观念仍未转变,绿色物流的思想还没确立,仅有物流的思想而没有绿色化的概念,还缺乏发展的前瞻性;另一方面,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绿色经营消费理念仍很淡薄,绿色物流的思想更少。对连接绿色供给主体和绿色需求主体的绿色通道物流环节,也未有足够的重视和关心;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企业,认为绿色物流只是一种环保理念,不能带来任何经济效益,还会增加企业物流成本。

2. 绿色物流政策滞后

尽管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法规的制定和颁布,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另外,由于物流涉及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过多,而这些部门又都自成体系,各做各的规划,各建各的物流基地,导致物流行业的无序发展,造成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也为以后物流运作上的环保问题增加了过多的负担。

3. 绿色物流技术装备比较落后

绿色物流的关键所在,不仅依赖物流绿色思想的建立、绿色导向的指明和绿色操作的运用,更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而我们的物流技术和绿色要求有较大的差距。物流装备水平仍然较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物流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影响了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以及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企业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服务功能较弱,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4. 绿色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物流产业需要大批人才。相比较而言,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非常落后,从事物流研究的机构还很少,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微乎其微。研究生教育刚刚开始起步,企业的短期培训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

四、构筑实施绿色物流系统的建议

1. 政府对绿色物流的管理和促进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各种基础薄弱的条件下,要想迅速培育、发展绿色物流事业,需要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监督指导以及政策、资金上的扶持,制定政策法规。对于政府来说,首先要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等,并不断完善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在宏观上对物流体制进行管理控制。

2. 企业经营战略与环境保护结合

物流绿色化归根结底就是企业营运的绿色化。绿色企业的创建以及原有企业的改造,必须将其经营战略与环境保护有机联系起来。采取绿色运输策略,实施联合一贯制运输,削减总行车量,包括转向铁路、海上和航空运输,通过有效利用车辆,降低车辆运行,提高配送效率;开展共同配送,减少污染,减少货流,有效地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市内货物运输效率,减少空载率,降低企业库存水平,减少物流成本。实施绿色包装管理,使用绿色包装,采用可降解包装材料,设计简易包装,提高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率。

3. 加强对绿色物流的研究和人才培养

全面开展物流企业的科学技术改造,通过对物流流程、环节以及各设施器械的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和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的能耗和货损,增强环保能力,防止二次污染。长期专业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培养绿色物流人才开设现代物流专业,设置本科和硕士、博士学位,培养现代物流高层次、复合型研究人才;相关协会负责短期培训,重点是物流具体操作、管理和信息技术人员的培训。

参考文献

[1][美]布隆伯格勒·梅汉纳.物流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

上一篇:皮具设计下一篇:信用评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