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规划

2025-01-14

平台规划(共11篇)

平台规划 篇1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已经先后接收和审批的项目数超过100个 (包括子项目) , 这些项目的信息基本是通过“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项目任务书填报管理系统”填写上报的, 其中的数据在现阶段需要查询和分析, 对于在未来将要开发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信息系统”而言, 也是需要延续和利用的, 因此, 对于这些信息 (包括未来系统的信息) 的使用, 不仅需要满足现状的基本业务需求, 也要充分考虑未来对这些数据的挖掘和分析, 以便于尽可能的提高信息使用率。

一、系统功能性分析

在系统的业务申报事项中, 涉及了各个用户层的操作, 其主要操作流程为:申请人在申请相关事项的时候需要填写表单, 提交材料;主管部门或单位做形式审查后, 如果需要再提交给上级部门的, 则再次提交;当主管部门接收到相关的事项申请时, 需要进行审核, 审批过程中, 需要对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等做相应的审查工作, 如果申请事项的材料完整无误, 则依据需要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审核通过后则对申请的事项进行批复工作, 同时将审批的结果在公网上进行公示, 以便于申请用户及公众查询。

基于对这个业务过程的理解, 我们将基本流程中涉及的事项归纳为登录管理、材料申请、材料初审、专家评审、审核审批、结果查询等。

申请用户通过门户网站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系统SSO, 将转入到登录系统界面, 登录系统后, 即可进行材料的填报并提交。在登录管理模块中, 主要包括用户注册信息、用户管理信息、专家注册信息和专家信息管理等数据。

当申请用户提交申请材料后, 主管部门在科技业务网上进行材料的初审, 如果审核通过则依据具体业务的需要, 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然后依据评审结果进行审核审批操作;如果不需要专家评审, 则直接进行审核审批。根据申报、审批和评审等业务操作产生项目申报信息、项目审核信息和项目评审信息分别进行归类存放。

对于上述业务操作产生的大量项目相关信息, 通过规范的数据接口和标准的信息格式来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 纳入到条件平台查询系统, 以便于项目管理层用户进行查询分析。

同时, 在审核审批事项业务处理的过程中, 需要对一些通知、公告通过门户进行发布, 以便于公众及时了解相关信息。

在申请事项批准通过后, 在一定的时间内, 还需要定时的对某些事项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情况进行监管, 包括实际执行情况上报、状态跟踪等, 以便于管理用户及时了解和跟踪相关信息。

因此, 基于以上所述, 预期的平台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可以归纳为:登录管理、申请管理、审核审批管理、专家评审管理等;平台系统查询功能需求包括基础数据查询和统计分析;同时对于系统的使用具有辅助功能的需求有权限管理、系统管理 (信息发布管理、数据接口管理、流程定制管理、日志管理、状态监控管理) 等。

二、系统应用架构

科技信息系统需要考虑与现有结构兼容, 同时具有很好的扩展性。需要提供搭建各种应用、定制各事项业务流程、配置不同的业务处理方式、保证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为了实现这些方面, 条件平台查询系统的架构由五大部分组成:门户、应用层、中间件、数据层、I T支持平台。

三、数据分析体系

数据分析体系通过提供多视角的, 更加完备的查询功能, 方便用户查看项目相关信息, 进行项目信息的多角度分析和统计汇总, 从而满足一般业务用户的日常工作需求、平台管理用户的管理需求及领导关注数据的高级检索等需求, 最终形成满足条件平台的数据模型。

基础数据查询模块提供的查询内容包括从地域、领域和其他选择 (包括学科列表、行业列表、单位性质和主管部门) 等多个角度分析项目的相关数据, 同时提供模糊查询功能, 帮助用户进行灵活地选择;对于领导决策用户, 统计分析模块还提供了高级查询和图形化分析两项功能, 不仅涵盖了其他用户的全部查询功能, 而且可以根据项目基本信息、项目经费信息和人员信息进行多纬度的交叉查询、分析和汇总, 逐步总结项目相关数据的潜在逻辑和规律, 能够在立项总结、风险规避和领导决策方面提供数据支持。

四、安全体系设计

对于条件平台查询系统在实施过程中将需要考虑安全问题, 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是一个重要的工作任务, 因此, 建议条件平台查询系统的安全体系结构如图所示, 基本包括了当前能考虑到的安全因素和技术因素, 具体如下:

1. 基本安全防护系统基本安全防护系统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安全审计、病毒防治、Web信息防篡改、非法拨号监控、过滤控制、物理安全等基础安全技术, 实现ARP项目内部网与公众服务网的逻辑隔离, 防范来自内部、外部的攻击、病毒等安全威胁, 及时发现系统安全的薄弱环节, 强化内部管理, 保证业务稳定、安全、高效运行。

2. 故障恢复及容灾备份系统故障恢复及容灾备份系统的主要要求是保证关键主机系统的集群结构, 使得整个系统不存在单点故障;对于业务数据, 提供磁带或光盘备份和恢复机制, 保证系统能根据备份策略恢复至指定时间的状态;建设灾难恢复中心, 实现异地业务容灾。

3. 认证服务基础设施认证服务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电子政务PKI系统以及以此为基础上建立的授权服务系统、时间戳系统、网络信任域系统及密码服务和密钥管理系统。

4. 可信授权系统可信授权系统采用证书作为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的合法标识。基于证书的权限管理系统 (Privilege Management Infrastructure) , 通过为系统中的用户颁发属性证书 (CA) , 标识用户的身份与操作权限等相关信息, 向应用系统提供与应用相关的授权服务管理, 提供用户身份到应用授权的映射功能。

5. 网络信任域系统网络信任域系统也采用CA颁发的证书作为设备、人员等实体远程接入认证的依据。网络接入设备 (如遵循IPSec的VPN网关) , 可以通过LDAP或其它方式访问CA提供的认证服务。CA为系统中的网络设备和远程接入的人员颁发实体证书, 这样, 远程接入的网络设备或人员就可以使用证书与本地的网络接入设备进行双向的身份认证与密钥协商, 达到“一实体一证”的认证要求, 构建可信的网络信任域。

6. 可信时间戳服务系统可信时间戳服务系统的作用是保证事务处理数据在某一时间 (之前) 的存在性, 为实现事务处理的抗抵赖性提供基础。它通过对证书或数据加上时间标记, 连同数字签名技术来确保时间标记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从而建立证书或数据存在的时效性。通过一个经过认证的、安全的网络连接, 本地的时间戳与国家授时中心的标准时间尺度UTC保持同步, 保证时间戳准确性和有效性。

7. 应用支撑平台应用支撑平台作为业务系统和公众用户交互的中间层, 使得所有用户必须经过可信应用支撑平台服务端的认证与授权才能进入业务系统服务端, 同时建立起以数据交换为核心的体系, 支持不同处理业务、不同软硬平台、不同结构数据的处理的协同工作机制。

基于XML技术的Web服务正是达到上述要求的最佳技术手段。Web服务能够统一地封装信息、行为、数据表现以及政务流程, 而无需考虑应用所在的环境是使用何种系统和设备。

以上是对该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对解决现阶段的科技项目的审批和管理起到了非常好的实用效果, 对以后功能业务的扩充也提供了方便。

摘要:针对网络科研环境平台的建设, 项目信息基本是通过现有的填报管理系统填写上报的, 其中的数据在现阶段需要查询和分析, 需要开发新的系统与原系统接轨, 并且增加新的功能。以J2EE理念为先导, 结合oracle数据库, 以最新的WEB服务器开发技术和先进的软件开发思想, 研究和设计了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科技项目查询系统的开发实例, 同时阐述了该科技平台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关键词:平台系统,应用架构,安全体系

参考文献

[1]高霞.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山东大学.2006.

[2]Mariangiola, Dezani-Ciancaglini.Security types for dynamic web data[J].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2008, 402 (08)

[3]阚君满.吉林省高校社科项目网上申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05.

平台规划 篇2

尊敬的张总您好:

进入21世纪信息化越来越来越高,据了解国家对于互联网进一步规范,相应的法律逐步出台,网速要大幅度提升。足不出户网上购物的趋势已经明显凸显,如现在做的比较好的电子商务网站有淘宝网、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等,种类繁杂,商品齐全。但煤炭行业由于它的特殊性,煤炭销售网站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够健全,如中煤远大,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秦皇岛煤炭网、海运网、等等和煤炭有关的网站目前主要还是以信息共享为主,真正意义上的网上订购,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加快我公司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已刻不容缓。

一、建立煤炭电子商务网站的意义

1、电子商务网站有利于拉近与客户之间的距离,让我公司的煤炭销售不分地域,不分客户大小,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完

成对我公司煤炭的浏览,了解煤种、煤质、存量,对有购

买意向的客户,可以随时随地与我公司进行煤炭交易。

2、电子商务网站是以在线交易和客户服务为核心,可以提高

交易效率、范围、降低人工、经营成本,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亲和力。

3、电子商务网站能够很好的为客户提供在线咨询及反馈,增

强客户与企业的沟通能力,帮助企业更快的了解客户的需

求,带动我公司煤炭在业界的品牌和地位,营造企业生存

与发展环境,加速信息化发展。

二、目标定位

由于电子商务网站工程实施有一定的广度、难度,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有易而难,以逐步扩充与完善的方式进行。煤炭企业网站要精心的设计定位,使之在视觉效果上更美观、而且还要实用,能凸显出我公司的企业形象。同时网站的运营、优化、完善,需要专业的团队,需要时间和过程,不可一簇而就。

三、具体实施方案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结合我公司的实力,网站的软硬件设备、安全技术、网站优化、人员配置、已经都不是问题。最主要的是建一个什么样模式的网站、网站建成后如何运营,如何去推广。

首先、从推广角度来说,我们的网站建成和运营,必定会影响到其他较大煤炭企业和政府煤炭交易平台,或使其对我们的网络平台进行抵制,对此我们可以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是联合游说伊泰、汇能、等大型煤炭企业,共同进行电子商务网站开发运营,但由我公司控股,共同经营联合打造鄂尔多斯煤炭网络平台。还可以收购如“鄂尔多斯煤炭网”等运行比较成熟知名的网站,这种模式起点比较高,被收购的网站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只要我们组建一支专业的团队去维护,经营、改进即可。第二种办法,就是把网站的门槛放低,我们做为第三方,不管是做煤炭的个人还是企业,只要在我们的网站上注册商铺,需我们审核通过,就可以在我们的网站上进行煤炭交易,我公司作为第三方,要保证交易双方的权益,具体细则就是买方要把购煤款先打到我公司的指定账户,等买方收到煤炭,确认无误后,我公司将购煤

款付给卖方。这样一来可以网罗煤炭商,还可提高我们网站的知名度。同时我们还要有自己网站经营团队,不光对网站进行维护,还要实时跟新网站的信息,在线与客户沟通,反馈客户意见,解决客户存在的问题。要加大对网站的宣传力度。后续还可以对煤化工产品进行网上销售。

其次,网站要有三个板块,第一、以我公司的煤炭销售和物流板块(我公司的煤炭和物流信息要及时更新,我公司的外购煤炭要竞价采购)为主;第二、商品和商铺的展示及交易认购板块,有利于外来煤炭经销商经营,能提高网站的点击率和信誉度、知名度;第三、要有物流信息滚动板块(包括信息部信息,物流车队信息等)为买方个人租车运输提供方便。由此形成的网站模式是以我公司煤炭运输销售为主导,其他外来煤炭销售资源为辅的综合性商务平台。

平台规划 篇3

3月初正是各大美术院校的专业考试时间,而在4年前的这个时候,郭锰第3次参加了中央美术学院的专业考试。对于郭锰来说,央美的金字招牌足够吸引他花3年的时间去弥补自己在文化课上的巨大短板。初期萌生考央美的想法,原因其实很简单,自己爱画画,画的也不错,而央美是最顶尖的美术院校。所以,在一种执着的驱使下,除了为玩命补文化课所作的努力,3年备考的漫长时光在郭锰的概括中似乎骤减了长度和分量。“川美、西安美院都来信儿了,都没去,就想来央美。”

如愿进入央美后,因来年要面临择系,这也牵扯出郭锰对将来就业问题的迷茫。他说那时候自己爱折腾,做了很多事,认识不少人,脑子也活了。“不能光靠画画养活自己,得开拓视野,实验艺术系比较自由,没那么条条框框,能表达想法就行。综合考量后,觉得实验艺术系比较合适我。”他觉得多学点东西比啥都强,能解决生存问题。

在上大学之前,郭锰就喜欢钻研网站制作的知识,从那时开始,网站就一直在弄,实验艺术在思维的活跃和知识面的扩展上,也对自己搞网站起到了不小的帮助。大三的时候,为了专心搞网站,郭锰休学1年。“当时就想着休一年,把网站先做起来,结果干了一年,网站黄了。”回校后,网站制作的活计仍然在维持,只是投入的少了,除了平日上課,周末时他还会给少儿班做辅导,教小孩画画。

在这几年里,不论业绩如何,通过做网站和代课辅导,郭锰在北京积累的资源要比在家乡廊坊多得多。这些都为他将来要在北京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做出了铺垫。如果说当初一定要来北京是央美的召唤,那如今,他必须留在北京的原因则不言而喻。

“我也考虑过毕业去其他城市,但到那又是白手起家,还挺难的。一离开,资源都没了。在北京主要还是机会比较多,市场比较大。这的文化气氛其他城市也是很少有的。因为好多朋友都是外地的,从侧面了解,其他地方的文化氛围感觉还是比北京要弱一些。”

在郭锰眼里,在北京定居与否无关紧要,主要在这挣钱。而且北京离家乡近,进可攻退可守,这也成为他在考虑换座城市时的衡量标尺。资源、紧邻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这三点构成了郭锰这个行将毕业的艺术生决定在未来留京的主要原因。

在最近的一个月,郭锰的生活中包括论文、毕业操作和维持网站制作的活计,以及在周末给画班代课。这又让郭锰像4年前参加央美艺术考试时那样,陷入到紧张忙碌之中。 当我们问及他在毕业后更具体更长远的规划时,他说:“毕业后,先在北京弄个工作室,不需要多大,有几个人能接活、持续做这个事就行。这行也赚不了什么钱,就是自己喜欢。如果以后想做大,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像少儿辅导,这个市场非常好。想赚钱,主要做这个就可以。”这些就是郭锰所能想到的最可能实现的长远规划。规划很现实,与当初选择的实验艺术系无关,但是在郭锰综合考量之后,只有北京才是最适合执行这个规划的资源平台。

广播互动集成播出平台探索与规划 篇4

基于移动互联网媒体时代到来, 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媒介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 加上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 智能手机普及度越来越高, 4G发展迅速, 移动网络资费下调。根据市场研究机构国际数据公司 (IDC) 的数据, 中国有近10亿手机用户, 其中大约40% 使用智能手机。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3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4 年6 月底, 中国网民规模达6.32 亿, 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27 亿, 占总网民数的83.4%。

赛立信媒介研究文章指出:2013 年有47.8% 的听众主要通过手机收听广播, 手机成为目前最多听众使用的收听工具。手机之所以能够成为时下广播听众收听广播的主要工具, 缘于其随身携带, 收听方便。普通手机一般配有收音功能, 智能手机可以下载APP收听全国乃至全球的广播电台, 手机比以往任何的收听终端都更加凸显出广播的伴随性和便利性特点。

1 广播直播互动发展现状

1.1 广播直播互动需求日益增加

人们在从广播里获知各类信息的同时, 不仅要求信息的及时、准确, 同时也强烈地想把自己的思想或观点融入到节目中, 不仅仅满足于收听主持人和嘉宾的美丽说词。同时也想走进节目, 参与到节目中。节目互动满足了听众追求新奇、渴望参与的需求, 使听众不再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 使节目样式变得更为活泼, 同时也革新了广播工作者的采、编、播思路和工作方法。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移动网络覆盖率的不断提高, 手机上网也越来越方便, 各种互动方式也日益增加, 直播互动需求越来越大。移动终端的互动将广播媒体与手机媒体有机结合在一起, 在传统广播竞争日渐激烈、不断寻求突破的格局下, 大大拓宽了广播播出的平台, 必将促进广播媒体的进一步发展 (图1) 。

1.2 当前国内广播电台直播互动的主要方式

热线电话、短信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目前还是广播电台互动的主要方式。热线电话由于节目时间有限, 节目中能接入的听众数量也有限, 经常出现大量听众无法参与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 短信平台应运而生, 听众可以通过发送短信表达自己的观点, 解决了听众参与节目互动的需求。但发送短信需要收取短信费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资费的下降, 微博、微信用户快速普及, 广播电台开始引入微博、微信进行互动, 也有电台开发了专用的手机软件, 发展很快。

随着电台引入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互动方式以及微博、微信自身技术的发展, 微博、微信使用人群的增加, 使用移动终端的便捷, 加上使用成本的低廉, 目前它们已成为广播节目重点使用的互动模式。特别是微信公众平台, 受到不少广播媒体的青睐。广播频率、节目借助微信公众账号创新节目内容和形式, 推广节目内容, 与听众进行沟通联系。以深圳电台交通频率为例, 微博和微信粉丝数量已经达到十多万个, 每天的互动数量已经远超热线电话和短信平台。据统计, 深圳电台交通频率的公众平台每天收到反馈消息有10000 以上, 仅《伴你同行》一档节目收到的有内容的回复量每天就有500~1000 条。

1.3 当前广播电台直播互动的主要特点与存在问题

1.3.1 互动内容单一, 听众参与方式繁杂

由于微博和微信开发公司对微博微信的管理较为封闭, 开放的接口有限而且经常变动, 导致针对微博和微信的播出开发难度较大, 时常会受到限制。如果要播出微博和微信中的语音, 很难做到实时互动, 只能通过网页延时播出, 目前国内只有较少的公司在进行试验, 没有成熟的产品, 难以发挥新媒体的特点。

对于听众, 每个频率都有各自的热线电话号码和短信平台号码, 每档节目又有不同的微信和微博, 如果能够不用输入复杂的号码, 直接通过点击就可以打电话, 或者参与节目的各种互动, 则可以更容易与广播主持人交流, 提高听众参与的积极性。

1.3.2 互动编辑人员缺失

广播现有的播出的方式已经运行了几十年, 节目主持人一人采编播全能, 在现在新媒体互动快速发展的情况下, 主持人需要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 难以全部顾及。长此以往, 不利于节目质量及主持人的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大部分主持人对目前在直播室里同时需要操作微博微信短信平台微信公众平台, 信息量太大, 处理听众反馈的信息时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同时主持人既要主持播音还要完成内容编辑的工作, 编辑人员的缺失, 也导致主持人在直播室筛选信息效率低下, 难以处理大量听众反馈的信息, 影响节目质量的提高。

2 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直播互动发展的新趋势

2.1 直播互动对广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2.1.1 互动是广播节目的长期刚性需求

广播的特点是节目主要以直播为主, 主持人和听众的互动需求比较多, 与听众互动是基础的技术手段。随着听众网络使用习惯的改变, 广播的播出方式将越来越明显呈现传统广播和新媒体双平台同时驱动的特点, 建立移动终端应用 (APP) , 可以令听众更方便的了解广播及节目信息, 与主持人及节目交流更加便捷顺畅。在增加听众粘度的同时, 扩大广播的影响力。

2.1.2 互动可以充分发挥广播伴随性媒体的优势

移动互联网可以拓宽广播的传播渠道, 不仅提升了广播的伴随性、渗透性和影响力, 还可以实现广播从单向传播向双向互动传播转变。对于广播媒体而言, 充分发挥伴随性媒体的优势, 借助移动互联网络终端的影响, 强化广播节目的互动功能, 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进一步提升广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特别是汽车、手机和网络的普及, 为中青年听众收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通过互动, 可以使广播的伴随性特点发挥的越来越出色。

2.2 直播互动与电台采编流程紧密关联

直播互动已经触及到电台节目采编流程, 为进一步提升节目互动性, 实现更好的节目互动效果, 需要对电台节目内容制播流程进行变革。广播节目形态多年来变化不大, 应该抓住新媒体发展的契机, 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 打造出新颖有特色的广播节目来。增强节目互动, 实现及时在线收听、点播、互动论坛等多项功能, 更大程度拓展主持人与听众、听众与听众之间的互动交流空间。各类直播节目, 听众可以进行交友、话题讨论、点播自己想要收看的内容等。同时, 听众的评论也能够进行即时播出。个性化节目的设置与融合, 可以丰富活跃广播日常版节目。适应“融媒时代”的变革, 从专业化生产向受众参与 (UGC) 转变, 实现内容产品深度开发和多次增值。优化业务流程。加快推进“采、编、播、存、用”制播流程再造和优化升级, 实现从节目创意到技术制作的内容生产全流程一体化, 进一步推动业务层面实质性的深度融合。

2.3 直播互动的平台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直播互动的平台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从互动方式整合、互动内容统一策划管理的角度来看, 主持人和听众在互动方式的选择上过多, 信息处理筛选不方便。应该建立一个集成的平台, 将各种互动方式整合汇集, 主持人和编辑导播通过统一界面策划管理, 由内容编辑进行信息的筛选后, 提交直播室主持人, 主持人则可以直接把筛选的内容进行播出。在互动信息发布方面, 主持人、导播可以通过单一界面向听众进行多平台发布, 无需到各个平台逐一发布。整合了多种互动方式, 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3 广播互动集成播出平台设计设想

3.1 平台建设意义

目前, 实现传统广电媒体向现代传媒集团转变的关键时刻, 发展新媒体业务, 对广播节目流程进行再造, 是实现“跨越”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 播出互动集成平台的建设和业务的发展对广播频率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1 加强广播节目的互动功能, 简化操作

通过整合广播节目多种互动手段, 为主持人和听众提供便捷的操作方式, 一方面加强了主持人和听众的互动功能, 另一方面听众之间互相也能交流, 有了互动论坛, 在非节目时间的使用, 可以增加节目的黏度, 增加节目传播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3.1.2 推动广播内容制播流程变革

广播媒体要在新媒体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必须在坚持传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 面向新媒体进行流程再造, 以适应新环境下的传播要求和受众需求。传统的采编播流程满足的是广播播出的需要, 但如果要实现面向新媒体整体转型, 那么要在流程上将新媒体需求和任务统筹考虑, 让广播节目生产流程更贴近互联网新闻生产流程。通过广播互动集成播出平台, 逐步改变广播内容制播流程, 具有重要的意义。

3.1.3 实现传统媒体平台的延伸和扩展

广播互动集成播出平台的发展有利于实现传统媒体平台的延伸和扩展, 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双向互动性, 满足听众的互动需求, 与传统的直播播出渠道形成互补, 也使集团丰富的内容资源拥有更为广阔的用户市场, 进一步提高集团内容资源的增值空间。

3.1.4 促进广播电台向全国性媒体的发展

广播互动集成播出平台是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 所以它的业务面对的将是全国乃至世界的用户, 通过移动互联网的传播平台, 将加速实现广播向全国性媒体集团的发展, 实现媒体融合的发展目标。

3.2 广播互动集成播出平台主要功能

广播互动集成播出平台定位为:广播播出的有机组成部分, 充分发挥广播互动功能, 集热线电话、短信平台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互动方式为一体, 简化主持人操作, 并为主持人与听众提供更丰富的交流手段。通过互动平台把听众用户化, 进行数据挖掘, 获取用户收听习惯, 用以改进节目质量。

3.2.1整合多种互动方式

建立主持人和听众之间、听众与听众之间直接交流的渠道, 听众可以及时准确的通过移动终端获取电台节目信息。广播听众大都乐于表达, 有很强的交流互动欲望, 传统广播的互动性具有一定的局限, 而在通过互动平台APP, 用户可以进入直播聊天室, 与主持人及其他听众在线沟通交流, 发表意见或留下评论, 亦可结合微博、微信、空间等方式进行第三方分享。通过整合热线电话、短信平台、微信微博平台, 简化主持人与听众的操作, 提高用户粘度。

播出互动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1. 自动采集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BBS、贴吧等平台的图文及音视频信息, 并能保存到台里专门的互动数据库中, 用于音频直播、节目制作、实时互动、受众数据分析、线下活动辅助、节目或其他信息推送等;

2. 抓取现有短信平台数据并可与微信、微博、BBS等数据统一展现, 短信号码可与微信微博账号等进行关联, 用于受众信息统一处理;

3. 研发以APP和Web方式的更方便快捷的受众互动平台, 提供更强大的双向交互功能;

4. 可对受众发言进行智能分类和标签, 支持受众或通讯员使用社交媒体进行爆料, 并将爆料数据库提供给相关的节目编播人员, 提供对爆料进行数据核实流程标记;

5. 提供直播间与导播之间方便的通讯方式, 而且不局限于电脑以文字方式进行交流, 采用提示灯的方式以明显但又不出声的方式提示可能正忙于其他的直播主持人;

6. 全部平台的数据分析, 为节目的设计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互动集成平台不单是采集, 还包括较多的推送信息服务。提供自动回复、群回复、智能回复等功能, 还具备根据发言内容进行抽奖、有奖问答等功能, 还具备对热心听众推送优惠券等功能。交互平台可跟节目的紧密集成, 以优惠券、门票等方式打通线上线下。

3.2.2 开发移动客户端, 提供节目互动并提供多媒体伴随播出

建立广播手机信息互动系统, 一方面提供广播的在线收听、点播等功能, 另一方面同步提供文章、图片、音频、视频信息, 收听广播的同时APP可以显示多媒体图文数据, 可以在手机上看到正在播出的节目介绍, 主持人是谁, 请了什么嘉宾, 今天的话题是什么等,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音频的不足。

3.2.3建立广播听众信息数据库, 将广播听众用户化

建立广播会员管理体系, 建立听众数据库, 获取收听数据, 为节目的灵活调整提供参考。传统广播收听率调查的方法是抽样, 具有局限性, 而听众会员信息系统完全覆盖传统的收听率调查, 精确度更高, 我们可以知道听众的位置、收听时间段、收听时长、喜欢的节目内容等。精准收集听众的收听习惯, 通过数据挖掘, 科学定位广播受众, 精确设置节目内容。

3.2.4挖掘听众信息数据

用 “贴标签”的方式, 通过节目与听众的的互动以及我们有意识设计的特定题目的问答, 收集听众资料, 进行数据挖掘, 分析听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以及消费水平等个性资料的收集, 完成对每个听众属性贴标签的工作。

通过用户身份属性标识, 我们根据活动或商家的需要提取有价值的用户出来, 自己进行线下营销这部分用户, 或者将特定属性的用户出售给相应的终端客商, 获取除传统广告以外的O2O增量收入。

4 广播互动集成播出平台技术系统搭建与部署

本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的互动软件平台, 该平台提供WEB页面以及智能手机APP供听众与主持人/ 导播进行互动。该平台实际是一个更适合电台节目互动的社交平台, 其性质是类似微信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的。

4.1 主要功能设计

直播间互动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

1. 自动采集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BBS等平台的图文及音视频信息, 并能保存到台里专门的互动数据库中, 用于音频直播、节目制作、实时互动、受众数据分析、线下活动辅助、节目或其他信息推送等;

2. 抓取现有短信平台数据并可与微信、微博、BBS等数据统一展现, 短信号码可与微信微博账号等进行关联, 用于受众信息统一处理;

3. 研发以APP和Web方式的更方便快捷的受众互动平台, 提供更强大的双向交互功能;

4. 可对受众发言进行智能分类和标签, 支持受众或通讯员使用社交媒体进行爆料, 并将爆料数据库提供给相关的节目编播人员, 提供对爆料进行数据核实流程标记;

5. 提供直播间与导播之间方便的通讯方式, 而且不局限于电脑以文字方式进行交流, 采用提示灯的方式以明显但又不出声的方式提示可能正忙于其他的直播主持人;

6. 全部平台的数据分析, 为节目的设计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4.2 微信微博等平台的自动采集与互动

1. 自动采集

从各个主要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将图文及音视频采集到台里的互动数据库中, 而且将发言的受众账户信息的公开部分也采集到该互动数据库中。

这些互动数据都保存在本单位内, 需要发起互动、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都不依赖其他平台, 其中的微信音频只有采集并保存到本台库, 经过审核才可能用于播出, 否则远程音频的播出对播出安全是个问题。

2. 短信平台融合

电台目前使用的短信平台多采用HTML方式显示来信, HTML可以方便地采集并将短信数据也保存在统一的数据库中。直播间仍然可以使用原有的短信平台且功能无丝毫影响, 但也可在统一的软件中显示短信。

3. 双向交互

互动平台不单是采集, 还包括较多的推送信息服务。提供自动回复、群回复、智能回复等功能, 还具备根据发言内容进行抽奖、有奖问答等功能, 还具备对热心听众推送优惠券等功能。

交互平台可跟节目的紧密集成, 以优惠券、门票等方式打通线上线下。

4.3 音频播出

电台的声音播出仍然是最主要的传播介质, 微信音频是很好的与受众进行互动的方式, 但现在缺乏安全、方便、快速的微信音频播出方式, 极大地影响了电台与听众的互动感, 在与互联网媒体的竞争中竞争力受到影响。

如上所述, 微信的音频文件也将与微信文字和图片一样被自动采集并保存到台里的互动平台统一互动库中, 采集自微信的音频文件将被自动转码成可播出的格式 (微信音频是单声道, 也将转成立体声) 。

导播或值班主任将对微信文字及音频进行审核后可推荐给直播间主持人, 可对音频进行备注说明以便于主持人播放前了解大概。

4.4 互动信息管理及数据挖掘

电台积累了大量的互动信息后就可以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 最基本的功能包括统计各个平台的总的互动数, 分析各个频率、各个节目、各个时段的互动情况, 还可以统计热心互动用户的占比, 在某些平台上可以获取受众的简要情况如性别、地区、年龄等, 可以粗略统计不同频率、不同节目、不同时段互动的人群的基本特征。

4.5 广播互动集成播出平台的搭建与部署

广播互动集成播出平台提供WEB页面以及智能手机APP供听众与主持人/ 导播进行互动。该平台实际是一个更适合电台节目互动的社交平台, 其性质是类似微信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的。

平台由于其互联网属性, 将更多地采用互联网应用系统的部署方案, 建议把后台服务器以托管的方式部署在IDC或以租用虚拟机的方式部署在公共云平台上。在前期将考虑华为云、阿里云这样的公共云平台, 而不用过多地考虑服务器机房的维护工作, 且这样的方式其服务器资源和带宽是可以方便地动态扩展的, 比自己购买服务器和固定带宽更符合早期互动平台的应用特点 (图2) 。

由于软件是完全自主掌握的, 所以导播和主播的软件可以对听众互动内容实时看到更新, 主播/ 导播的软件还可以对互动内容进行查阅、对音频可以下载并发送到网闸内的播放站。主播/ 导播可以方便地发布信息、回复听众、发布优惠券等 (图3) 。

5 结束语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简称《意见》) 。习近平强调, 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

广播电台要发展新媒体, 应把广播与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 打破新媒体融合的内外边界, 让节目内容、新媒体平台、业务、技术实现全面相互渗透。发展广播互动集成播出平台是广播针对自身特点应对新媒体竞争的一个切入点, 投入不大, 又能对节目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广播互动集成播出平台通过移动互联网手段, 实现广播节目的互联网化, 提升广播节目的互动性, 统一微博、微信、论坛的手机端入口, 化繁为简, 方便主持人及听众操作。以互动平台获取用户信息, 通过数据挖掘, 科学定位广播受众, 精确设置节目内容, 也为广播电台未来深度开发听众资源打下基础, 将来随着车载智能终端的发展, 还能进入车载智能终端作为终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董菲.广播节目的互动效应[J].活力, 2009 (4) .

平台规划 篇5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对教育现代化具有引领和支撑作用,是解决当前教育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的突破口,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产生巨大的影响,对提高教师能力和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与改革,探索教育理念与模式创新,推动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探索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规划总体部署和省市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关文件精神,制定我校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发展规划。

一、转变发展观念

教育信息化采用云技术,云平台,未来的教育将改变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空间,要转变发展观念。要从“为信息化而信息化”转变为“为教育现代化而信息化”。过去往往把信息化理解为多少台计算机、多少台服务器、多少个多媒体教室、多少兆宽带,这只是信息产品,不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最关键在“融合”上。在发展方向上,从“建设主导”转变为“应用 主导”。其核心理念就是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融合,这才是教育信息化本质。把握核心理念是以应用为导向,而不是以建设为导向,更不是以建设为目的。应用不是简单的使用信息技术,而是要与教育教学活动,教育管理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中,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切入点,更是着力点,要用应用评价来推动应用导向,应用的程度越深入,教育信息化水平就越高。

二、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

什么是“三通两平台”,“三通两平台”:教育部提出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资源云平台,形成资源服务的云模式。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力争实现四个新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新突破。“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实质内容有两个,一是基本解决各级各类 学校的宽带接入条件,二是基本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的基本 教学环境建设。所以“宽带网络校校通”从建设角度讲是要完成两项任务,为学校提供宽带接入条件和在学校内部建成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什么是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一是为学校建设能上网的多媒体教室,二是为教师提供一套基本的软件工具和教学资源,三是一定比例的教师配有计算机并且经过培训能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备课授课。“优质资源班班通”的根本目的是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和教研活动中的普遍应用。不能把它理解成为每个班级安装多媒体设备。所谓 “优质资源班班通”,就是要使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学校的大部分班级的课堂教学能够使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能够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要通过不同的应用模式,把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教研活动以及跨校教学中的应用变成一种常规行为。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还应重点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建设。“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不能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简单理 解成在资源网站开通实名注册的个人空间。“网络学习空间”首先应该是以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教师、学生、家长为服务对象的一个网络化的社交平台,为教师在网络上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的网络互动提供支撑。其次应该是一个具有汇聚优质资源能力“资源超市”,为各类资源提供者提供高效的资源交易服务,使教师和学生有更丰富的优质资源可用。再次还应该是一个使教师尽快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服务平台,平台主动推送资源的功能帮助教师依托空间快捷地获取合适的资源,平台容易使用的开发工具帮助教师提高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最后还应该是一个管理的平台,平台的机构空间帮助助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管理所有的教师空间和学生空间,统计教师利用网络从事教学活动的频率、效果和教师内生的、自己创造的课件资源的数量,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或区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网上教学活动提供技术条件支撑。这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是把教育信息化推进到第三阶段的技术支撑和运行模式,所以我们要提高认识、主动设计。要把“网络学习空间”建成网络条件下从事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基本平台,建成一个实名制的、组织化的、可控可管的体系,为所有想在网上进行教学活动或教研活动的教师提供一个网络阵地,逐步形成网络条件下教学活动管理、组织和服务的基本体系。所以我们强调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要整校推进,资源服务和空间建设要统一到一个平台上,优质资源服务和空间建设服务必须是一体化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最重要的载体,直接影响教育资源的汇聚共享、建设与应用的衔接。现在看来,“教育资源公共服 务平台”的建设实际上是一个云服务体系的建设。利用云计算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实现软、硬件资源的集约共享,降低学校信息化成本和建设难度;推动资源建设与使用良性互动,提高应用水平。“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该是一个运用云计算技术构成的覆盖全国的、多级分布的、互联互通的、为“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 人人通”提供技术支撑和网络服务的云服务体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网络学习空间”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割裂;“网络学习空间”既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组成“细胞”,又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对象。全国师生依托“网络学习空间” 参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共建共享。“网络学习空间”、“班 级集体空间”、“主题资源空间”、“名师空间”、“大师工作室”、“机构 管理空间”等各种空间应用模式,再加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资源中心,共同构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要避免低水平重复投资建设,逐步形成统一的基础逻辑架构,使各地的服务平台及网络学习空间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以保证资源的快速流动和广泛共 享。“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首期目标,是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提供准确的数据。平台建设的基本构思是“两级建设,五级应用”,通过应用系统收集和汇总数据。今、明两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办学条件三个系列的数据通过应用系统完整地建立学校数据库。

三、学校落实“三通两平台”重点工作和实施方案 第一,加快“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建设以“校”为本的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 施的全覆盖,提高我校已有的宽带,为教师和提供基础设施配套的教学资源和软件资源,改善目前的网络教育和学习环境。

第二,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工作,推进以班为本的教育教学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要从班级教学的各个环节的信息化支撑来探讨“班班通”的内涵,包括教师备课、授课与课堂交流、作业与课后交流、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乃至教师之间的教研交流专业化发展等等。要通过不同的应用模式,把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教研活动以及跨校教学中的应用变成一种常规行为。真正改革教育教学评价,通过政策引导扭转当前绩效导向的误导;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与培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建立支撑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良好环境与机制,包括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支撑服务机制,让教师能够方便、安心、顺心地钻研如何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引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立以人为本的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教学与学习。为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一个资源优质、服务优质、管理优质的综合性网络平台。学校要在“网络学习空间”、“班级集体空间”、“主题资源空间”、“名师空间”、“大师工作室”、“机构管理空间”等各种空间应用模式上下功夫,不但要推动教学方式变革,还要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重在应用,建而不用不算“通”,要“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如:个人空间服务、个人知识管理服务、社交网络服务、互动交流服务、自主学习服务等。

第四,推动教师积极参与自治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资源配置与服务集约化。为“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供技术支撑和网络服务的云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以保证资源的快速流动和广泛共享。

第五,大力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学校,积极参与自治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学校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和学生家长信息管理工作综合性一体化。

平台规划 篇6

【关键词】WEB数据库;ARCGIS;地理信息系统

1.总体结构

1.1自动化办公体系

系统采用窗口式办公体系,即所有外部来文都通过窗口收件,然后按不同业务流程通过网络传输到相应的科室,各科室按子系统的流程办完件后,传到信息中心进行图形和表格的输出,最后把办件结果通过窗口发给用户。一般来说,城镇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由以下子系统构成:

规划信息管理子系统

规划详查管理子系统

局长办公管理子系统

建设用地子系统

监察管理子系统

城镇建设规划子系统

地价评估管理信息系统

窗口办公综合查询子系统

综合维护子系统

1.2系统体系结构

随着WEB技术的成熟,网络带宽的不断增加,采用Browse/Server网络结构建立GIS信息系统完全成为可能。采用这种胖服务器,瘦客户端的运行模式,主要的命令执行、数据计算都在服务器完成,应用程序在服务器安装,客户机不用安装应用程序,所有日常办公操作可通过免费的浏览器来完成。采用这种B/S结构,大大的减轻了系统管理员的工作量,而且这种方式对前端的用户数没有限制,城市规划部门可进行公开发布信息,普通市民也可通过浏览器进行查询。

另外,C/S 方式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与B/S方式相比对图形数据具有很强的编辑处理能力,对空间数据的存储效率较高。B/S方式和C/S方式各有优缺点,可以互补。所以我们认为,采取以Browse/Server为主,Client/Server为辅的网络结构模式是当前的最佳选择。

ARCGIS城镇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基于广域网与局域网相结合的运行方式。数据集中存储在市局的服务器上,图形数据的维护在市局局域网内,各区的分局进行土地业务时,通过广域网登录市局网站,进行网上办公。客户端实现零维护,无须安装专用软件,使用IE等通用网络浏览器即可实现任意地域的网上办公。只要有Internet,业务人员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处理局内业务。

1.3数据组织

系统涉及的业务面广、数据复杂,分为基础数据和各种专题数据,其中基础数据主要由数字地图数据和规划数据以及各种专题数据组成。在各个子系统中,数据是共享的,可以实现互相调用,为规划业务的综合管理提供了底层数据支持。

2.技术方案

2.1海量图库高效管理

系统地图库以图幅为单位来管理,采用无缝接边技术、无空白漫游技术、变焦技术等先进的技术使图库检索速度相当快, GIS时间维管理技术规划业务管理的空间数据都是二维或三维数据,如在某种坐标系下,X、Y坐标可以确定唯一一个界址点,多个界址点可以确定一个宗地,本系统加入一个时间维的概念,在时间轴上可以清晰了解地块的变化情况。支持连续时间、整图范围、局部区域的历史查询。

2.2空间数据库引擎(SDE)

目前商用数据库几乎都是基于关系原理建立的,但GIS强调空间性及拓扑关系,这些在数据库中都不能直接表示和查询。

SDE将客户端对空间数据、拓扑数据、属性数据的查询、添加、修改等操作转换成数据库的关系操作。同时SDE对这些表格操作进行优化工作,系统为客户端或系统管理员提供一个GIS的概念模型,通过SDE,使用户脱离了关系数据库中许多繁琐的细节,可以直接以GIS的概念对数据进行维护和权限管理等,SDE还可以实现某些关系数据库层次做不到的数据自动检查维护功能,如拓扑一致性检查等。

2.3强大的变更处理

方便而强大的图形变更管理,只需要提供发生变化的部分图形,系统将根据这些数据自动对系统中的图形进行变更。如在详查年度变更时,只需提供当前年与上一年比较变化的图形,系统通过空间分析,即可自动得到现状图形。

2.4图形分层管理

ARCGIS对图形采取分层管理,用户可以只显示所关心的数据层,对不关心或不必要知道的数据层可以进行屏蔽,这样不仅减少数据流量而且使图形管理更加方便、有序。

2.5符合国家的土地规范

系统在图形样式、属性表格、办理流程、输出标准及各种统计台帐等都是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进行设计的。

2.6WEBGIS实现广域网上办公

3.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规划与设计研究 篇7

1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概述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Public Logistics Information Platform,PLIP)是指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整合行业内外、区域的信息资源,系统化地采集、加工、传送、存储、交换企业内外的物流信息,从而达到整个社会物流信息的高效传递与共享。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可以分成两层,即底层是物流信息基础平台,上层是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由信息资源规划理论可知:“数据是相对稳定的,而数据的处理过程是变化的”,物流信息基础平台则是提供物流基础信息和数据,而物流信息系统平台就是对底层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故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对各个物流需求部门所需物流信息的采集与维护,并为物流信息增值服务提供必要的引导和规范,使得更高层次的各种物流信息系统得以实现。同时,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为中小型企业功能性物流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持,为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提供信息枢纽和宏观决策支持。此外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高级应用是对行业供应链的计划、协同、执行、监控实施有效的同步管理。

2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原则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要紧密结合国家物流产业现状和国家关于物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因此,在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前瞻性原则: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是国家关于物流业发展规划中的目标之一,它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条件与保障,因此平台建设应能适应国家物流业在将来发展的需要。

2)统一规划原则: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范围上它涉及企业、政府等多方主体,在时间跨度上,它是一个地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物流发展规划的一部分,因此应将它作为一个系统统一规划。

3)分步实施原则:目前各企业和政府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需求不一样,资金和力量的投入也不可能一次到位,所以,平台建设不可能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时进行,这就要求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分步实施。

4)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涉及不同的管理部门、工商企业以及物流企业,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需要政府的协调和推动。此外,物流信息平台的经营要实行市场化的运作,积极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的进入,采用主要经营者持股方式,使经营业绩和经营者的利益挂钩,增加信息平台的运行活力。

5)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原则:信息平台的构建,应结合经济发展特点进行,区域间的市场经济的互补性决定了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应有较好的兼容性。同时又要使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6)安全性原则: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安全性不仅是平台本身的需要,也是平台服务电子商务职能的必然要求。

3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功能设计

3.1 信息平台基本功能设计

1)数据交换功能

这是信息平台的核心功能,主要指电子单证的翻译、转换和通信,包括网上报关、报检、许可证申请、结算、缴(退)税、客户与商家的业务往来等与信息平台连接的用户间的信息交换。在数据交换功能中,存证管理很重要,它是将用户在信息平台上产生的单证信息加上附加信息,按一定的格式以文件形式保存下来以备将来发生业务纠纷时查询、举证之用。

2)信息发布服务功能

该功能以Web站点的形式实现,企业只要通过Internet联接到信息平台Web站点上,就可以获取站点上提供的物流信息。这类信息主要有:a、信息平台的基本信息发布,包括平台简介,平台功能导航;b、行业信息发布,包括行业动态,物流政策法规等;c、物流园区信息发布,包括园区情况,招商引资,园区通告等相关情况;d、物流教育、咨询和培训,提供物流知识,物流研究和理论,培训信息等;e、水、陆运输价格,铁路和公路里程查询,货源和运力,航班船期,铁路车次等信息。

3)会员服务功能

为注册会员提供个性化服务,主要包括会员单证管理、会员的货物状态和位置跟踪、交易跟踪、交易统计、会员资信评估等。

4)在线交易功能

交易系统为注册会员提供一个虚拟供求交易市场,双方可在此平台可发布和查询供需信息,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完成物流服务的自动撮合和在线交易。

5)ASP应用服务托管功能

信息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物流功能系统的ASP应用服务托管,如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货代管理系统、合同关系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等。

6)系统管理功能

规定、控制用户访问和使用信息的权限,维护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保证数据安全和系统正常运行。

3.2 信息平台扩展功能设计

在实现信息平台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随着信息平台的进一步发展,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将要实现以下扩展功能。

1)金融服务功能

在相关法律法规和网络安全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后,通过物流信息平台网络为园区内物流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如结算、保险、银行、税务、外汇等。在此类业务中,信息平台起一个信息传递的作用,具体业务在相关企业部门内部处理,处理结果通过信息平台传给客户。

2)商务智能分析功能

建立物流业务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已有数据的分析,帮助管理人员鉴别和比较物流战略和策略上的可选方案。典型分析包括车辆日程安排、物流节点或设施选址、顾客服务分析。

3)智能配送功能

利用物流中心的运输资源、商家的供货信息和消费者的购物信息进行最优化配送,使配送成本最低,在用户要求的时间内将货物送达。通常的解决方法是建立数学模型,由计算机运用数学规划方法给出决策方案,管理人员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智能配送要解决的典型问题包括:路线的选择、配送的发送顺序、配送的车辆类型、客户限制的发送时间。

4)货物跟踪功能

采用GPS/GIS系统跟踪货物的状态和位置。状态和位置数据存放在数据库中,用户可通过Call Center或Web站点获得跟踪信息。

5)库存管理功能

利用物流信息平台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整合,使库存量能在满足客户服务的条件下达到最低库存。最低库存量的获得需要大量历史数据的积累和分析,要考虑客户服务水平、库存成本、运输成本等方面综合因素,最终使总成本达到最小。可解决的典型问题包括:下一轮生产周期应生产的产品数量;补充货物的最佳数量;补充货物的最低库存点(安全库存)。

4 结束语

目前,物流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和数据库的建立,运输网络合理化、销售网络系统化和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建设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和完善。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没有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就没有现代化的物流服务。

参考文献

[1]程国全,张庆华.物流信息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2]彭扬,倪志伟.物流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企业网络通信平台的规划与设计 篇8

1 设计的基本原则与目标分析

基于网络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之上, 为了保证用户有一个良好稳定的网络通信平台, 保证企业内部网络平台结构稳定发展, 需要对网络通信平台进行设计规划, 推动网络基础的发展。目前而言对网络通信平台进行设计规划需要成熟的科学技术作为基础, 从而促进未来网络的发展。对网络设备进行选择时, 要从多方面入手, 选择结构化强, 扩充空间大, 功能多样化的产品。这种选择方式是为了保证网络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运行中, 能够承受信息快速发展的考验, 立于不败之地。另外, 网络通信平台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网络管理分层的特点, 全面准确的掌握网络结构, 便于对其进行管理维护。

2 网络通信平台设计方案

2.1 路由交换技术

企业运营过程中需要良好的网络基础, 在面临突发问题或随机事件时必须能保证及时的对链路信息进行完整性检查, 这是企业内部网络环境必须具备的能力。所以, 在对网络通信平台进行设计时选用增强型内部网关协议。动态路由协议可以供多个路由器使用, 从而使路由器通过不同路径来分担负荷, 实现负载均衡, 并且还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 使用路由重分技术。为了减少宽带使用空间, 企业还可以通过路由修正算法, 取消定期路由更新信息的发送。同时可以使用限制广播流量的方式对网络进行加速, 控制广播流量范围。这一方案的设计原理是将虚拟局域网划分为不同的小区域, 这些小区域就是所谓的广播域。在广播域内可以进行数据传递, 但是传递数据的传输需要在虚拟局域网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这样设计可以增加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减少浪费。同时, 广播域的划分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信息安全性, 避免出现外泄情况。

2.2 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的本质是能够进行互联网接入和传递的宽带局域网, 而局域网是特定区域内, 彼此相互串联的多台计算机, 如学校、公司、机关等, 都可以称为局域网, 都具备以下几点特征:

(1) 便于安装、管理, 局域网可实现内网配置的管理。

(2) 操作方便, 可以连接打印机或相关外设进行操作。

(3) 广阔的工作范围, 能够进行电子邮件邮寄、传真文件接受发送等通讯功能。

2.3 网络设备选择

合理正确的网络设备选择能够保证网络完善建立, 具有重要意义。对网络设备进行选择时, 首要条件是保证该设备能够适应网络环境。基于网络环境的整体条件, 建立网络结构最主要的是如何保证其各项功能的长期无障碍使用。本文中通过核心设备使用虚拟化的方式实现快速交换, 取得了较高的稳定性和交互性, 并保证系统的容错性和可扩展性。综上, 通过在局域网中使用基于SDN等软件定义网的虚拟智能交换机, 可实现灵活划分不同层次, 从而实现性能的提高。

2.4 网络管理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网络技术也得到极大的促进, 使网络通信变得丰富且复杂。基于各项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通信已经成为个人、企业进行沟通的主要手段, 对其进行正确管理也变得极为重要。有效的网络管理能够保证网络环境的通畅和安全, 在进行网络管理时还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妥善处理。针对于本文中的网络通信平台设计, 选取的设备主要是思科设备。

3 方案分析

3.1 边缘层设计

本文的方案中, 主要是通过虚拟路由器来完成对边缘层的设计:进行边缘层配置时要使用到两个功能作用不同的路由器[3], 采用光纤进行不同路由器和网络之间的衔接, 建立路由表。通过对企业内容的转换, 得到完整的路由配置信息。

3.2 核心层设计

想要在网络条件下进行快速交换, 就必须将核心层中的分布层连接。因为本设计中使用的是思科设备, 所以在进行核心层中的分布层链接时使用的是Cisco6500交换机。对核心层进行设计能够对网络和各项配置实现有效管理, 从而降低宽带占用率, 减少网络资源的浪费, 确保网络环境平稳运行。

3.3 分布层设计

局域网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即使是同一地点的两台计算机进行连接也属于局域网, 公司内部成千上万台电脑进行连接形成的网络也称为局域网。同时, 局域网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拓扑结构稳定, 比较常见的拓扑结构包括树形结构、星形结构、闭合环结构和总线结构。虚拟局域网中对分布层进行设计, 主要作用是促进层与层连接, 使路由器作用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 同时将设计过程以及网络运营中涉及到的策略功能显示出来。本设计中通过这种分布层设计, 使网络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减少浪费。

4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 互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一批新技术的产生, 使得网络通信成为各行各业工作、学习的重要基础平台。构建低风险、高效率的平台模式, 实现企业传统交流模式的转变, 为其提供全新的网络沟通平台, 成为必然选择。网络通信平台安全、平稳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冯海祥.计算机网络安全及企业网络安全应用的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 (03) :229.

[2]黎桂兰.网络通信平台的规划与设计[J].煤炭技术, 2013 (01) :198-200.

平台规划 篇9

配电网规划是电力行业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很重视专门的电网规划软件及规划工具的研究及应用[1,2,3]。开发了图形化软件[4]、黑启动仿真软件[5]、能量管理系统[6]以及配电管理系统[7]。上述软件大多采用C++语言[1,8,9]、Visual C++语言[4]。

Selvan M.P.等[6]提出了面向对象的配电系统模型,利用前推回代法计算潮流。曾祥辉等[4]开发的电力系统图形系统,能够绘制各种电力系统常用元件,实现了可视化操作。刘燕等[10]提出的10 kV配电管理系统,通过Web平台和可视化潮流平台进行监控与分析,实现了潮流计算以及数据显示。韩娜等[11]开发了农村低压电网规划设计应用软件,主要完成规划计算和设备选型。

目前,电网规划软件及规划工具不同程度地利用了可视化的技术,实现电力网的拓扑显示、潮流分析、相关数据录入等功能,但是只能实现配电网规划中的部分功能,缺少对现有网络适应度的分析以及分布式电源的规划。

由于各国对于能源和环境的重视,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的应用成为必然,这使得配电网规划内容以及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有必要建立配电网规划的综合平台,在该平台上进行配电网相关内容的规划。

本文旨在建立一种人机界面友好的配电网规划综合平台,在该平台上进行无功规划优化、分布式电源规划、配电网适应度分析以及网架结构规划,并完成相关结果的显示,为配电网的规划提供方法和技术上的支持。

1 规划平台的总体框架

本文采用Visual Basic作为开发工具,构建配电网规划综合平台。该规划平台总体包括用户界面层、计算分析层、数据管理层,如图1所示。

用户界面层:实现网络的构建、相关参数的录入、计算结果的显示、以及警示信息的输出,完成查询、保存、打开等功能。

计算分析层:根据数据库中保存的结构信息、导线和配变参数、负荷大小以及负荷点坐标,进行相应的计算,并将结果保存于相应的数据库中。

数据管理层:实现数据的存储管理,形成数据库,完成线路结构数据、导线参数、配变参数、负荷分布相关数据以及计算结果数据的存取。

2 配电网拓扑结构的形成

根据配电网的实际组成情况,建立形成网架结构的图元库,形成电气接线图。

2.1 图元库的建立

根据配电网的实际情况,确定配电网的元件类型及电源情况,在计算机上形成这些元件和电源的图元库,在这些元件及电源上可以输入参数,并且结合这些元件显示潮流分布。图元库包括发电机、变压器、母线和节点、线路、断路器、电容器及负荷,形成的图元库放置在工具栏中,如图2所示,使用时通过鼠标左键点击工具栏中相应图表即可放置在窗口。

在使用时,图元库中的各元件参数可以在规划平台的主界面中输入,也可以在数据库中直接输入。在图元编辑过程中,实现图元编辑的总思想是通过一系列的鼠标和键盘事件触发各变量间数据的传递和流动,从而完成图元的编辑。

2.2 规划平台的主界面及网络拓扑图的建立

网络拓扑图在规划平台的主界面建立,如图3所示,需要实现的功能包括图元的绘制、控件的添加、电气信息的添加、图元的移动以及删除。

在规划平台的主界面中点击“文件”菜单中“新建”,新建一个文件如图3(a)中“Form1”,然后利用图元库,并结合实际网络,点击工具栏中的相应图标,在计算机上绘制出所需要元件,并输入相关数据,以电容器为例说明,如图3(b)所示,建立规划网络的拓扑结构图。

所录入的参数保存到相应的数据库中,形成与网络相关情况数据库。数据库中包括:节点信息、线路信息、负荷信息、电容器信息及电源信息等。另外,为了保证以后操作配电网拓扑图,需要实现拓扑图的打开、修改功能,所以需要保存各元件在屏幕上的坐标。

3 规划功能的实现

在规划平台上可以实现辐射时配电网的规划,具体功能包括:潮流分析、无功规划优化、分布式电源配置优化、网架的适应度分析以及网架的自动形成。

3.1 潮流分析

配电网的潮流计算是配电网络各种分析的基础,也是配电网规划的重要依据。为了适应配电网的发展,需要考虑线路的充电效应、分布式电源、电容器和负荷变化的影响,同时降低对节点和支路编号的要求。根据文献[12]以网络拓扑技术及KCL(Kirchoff’s current law)为基础,对于纯辐射式网络,设支路电流为ib,节点注入电流为iN,T为支路-道路关联矩阵,则有

对于支路l(i,j),设Zl为支路l的阻抗,Il为支路l的电流,Ui为节点i的电压,则节点j的电压Uj为

3.2 无功规划优化

无功规划优化是配电网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对于辐射式配电网可以根据文献[13]中方法实现配电网的无功优化,对全网的无功的优化范围就可由整个网络缩小到各个独立的树干范围内,实现分区优化,具体步骤如图4所示。

3.3 分布式电源的配置优化

在辐射式配电网中优化配置DG时综合分析了DG对配电网电压分布、降损效果、短路电流的影响程度,并利用节点的优先等级Zi来衡量[14],如式(3)。

按照优先等级的高低排列节点,形成节点集合Ω。并根据Ω中各节点的顺序,分别根据年电能损失ΔA最小、年经济效益最高的原则形成各节点的最大安装容量集合B、最佳安装容量集合D。根据系数λ1、λ2、λ3分别将Ω划分为Ω1和Ω2,将B划分为B1和B2,将D分为D1和D2,可以配置DG的节点集合U=Ω2∩B2∩D2,U中节点优先等级较高、最大安装容量及最佳安装容量较大。

第一个配置DG的节点j选择为

设配置DG的节点集合为ODG。

根据各节点的安装DG的年经济效益C相等的原则确定DG的配置容量,即

在确定配置DG的位置和容量后,可以在规划平台上看到安装位置及容量、以及规划前后的潮流分布。

3.4 网架更新规划

对于正在运行的网络总是需要根据预测的负荷分析网络的适应度,进行网架更新。更新网架意味着更新部分或全部的网架结构。在规划平台上网络更新的步骤如图5所示。

网络的适应度、网络薄弱环节、更新网架方案以及损耗分析参见文献[15]。

3.5 网架自动形成

根据最短路径和最小负荷矩法优化规化配电网的网架,在物理约束、支路电流和节点电压的约束条件下,同时考虑可靠性要求,探索一种自动给出交叉点、自动布线的网架规化的方法,并且实现在虚拟系统主界面上的自动显示。

对于确定的规划区,在规划分析软件上,根据图6所述步骤进行网架规划,自动实现布线优化以及相邻线路的拉手。

4 规划结果的显示

在配电网综合平台上的显示包括:潮流分析、无功规划优化、分布式电源配置优化、网架更新以及网架的自动形成。

显示的具体内容包括节点电压、功率分布、损耗分布、配置容量和位置、网架结构。另外,网架更新以及网架的自动形成的显示还包括线路型号和长度的显示。

潮流计算结果、无功优化以及DG的优化配置结果的显示分为最小负荷情况、中间负荷情况及最大负荷情况。而且,无功优化、DG的优化配置以及网架更新结果还包括优化前后的结果。各功能规划结果的显示形式基本相同,以无功规划优化分析和网架更新为例说明。图7为最大负荷情况时的支路功率分布。更新支路型号的显示如图8所示,该图为更新方案2的显示结果。

5 总结

本文在系统地分析了配电网及其规划工具的发展现状的前提下,提出了配电网规划综合平台的总体框架及实现的功能。并根据配电网的实际组成情况,建立形成网架结构的图元库,并将其放置在工具栏中。利用该工具栏在规划平台的主界面形成电气接线图,并输入相关参数。

借助于本文构建的配电网规划综合平台,用户只需进行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配电网的潮流分析、无功规划优化、DG的配置优化、网架更新以及网架规划功能,并利用显示的结果分析规划网络的性能。

本文给出了综合的、直观的、有效的辐射式配电网规划平台的规划内容以及实现方法,并开发了面向用户的、便于操作的规划平台。

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逐渐应用于多电压等级以及环网,为规划人员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摘要: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配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规划的内容不断增加,计算量和难度也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规划中压配电网,在分析配电网规划工具发展现状的前提下,提出了配电网规划平台的总体框架,建立形成网架结构的图元库,并将其放置在工具栏中。利用该工具栏在规划平台的主界面形成电气接线图,并输入相关参数。借助于所构建的配电网综合规划平台,规划人员只需进行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配电网的潮流分析、无功规划优化、分布式电源的配置优化、网架更新以及网架规划功能,并利用显示的结果分析规划网络的性能。

平台规划 篇10

关键词:物联网,RFID,物流信息化,智能物流

0 引言

物流行业不仅是国家规划的振兴产业,也是物联网应用的重要领域。目前,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RFID、GPS等在物流行业的信息采集、物品追踪、运送监控、可视化管理等,这些技术不仅为企业提升物流效率、控制物流成本,也提高了物流企业以及相关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带动整个产业发展。根据预测,从2010年到2015年物联网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市场规模从150亿元增长到650亿元。

1 陕西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物流信息平台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一个开放的网络平台,实现企业与政府之间、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物流信息和物流功能共享。

1.1 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陕西物流信息化水平低造成陕西物流经营主体分散,产业的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低,物流结点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低,缺乏信息技术支撑等现状,区域物流信息化可以提高物流服务效率,改善物流服务质量,刺激区域经济增长。

1.2 促进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

信息共享会减少物料在供应链上流动的时间,首先是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加速企业内部物流流转;其次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节约投资,增强对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等的支持。

1.3 促进物流资源的整合

物流信息平台能够促进物流信息资源和物流生产资源的整合,物流信息平台可以使企业减少在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投入,把更多的财力放在如何更好地利用专业的物流信息平台,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业务伙伴间协作,优化供应链,整合物流资源,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2 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框架

所谓物联网就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技术涉及多个领域,在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应用需求和技术形态,但总体上来说主要包括感知与标识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计算与服务技术及管理与支撑技术四大体系。其中:感知和标识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础;网络与通信技术是物联网信息传递和服务支撑的基础设施;计算与服务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支撑;管理与支撑技术是保证物联网实现“可运行-可管理-可控制”的关键。

3 基于物联网的陕西物流信息平台技术框架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行业实现智能物流,是未来物流行业信息化的主要趋势。本文依据物联网技术体系,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技术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3.1 感知层

感知层由各种具有感知能力的设备组成,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传感器和M2M终端、传感器网络和传感器网关等设备,在这一层次主要实现感知和识别物体,采集和捕获物流行业的相关信息。

3.2 网络层

网络层将感知层获取的相关数据信息通过现行的通信网络,如3G网络、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再经过各种通信网络,如有线宽带与互联网形成的融合网络,实现信息传递和处理。

3.3 应用技术

应用层通过物联网综合处理平台与行业应用结合,实现广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对采集数据的汇聚、转换、分析,以及用户层呈现的适配和事件触发等。

3.4 公共技术

公共技术不属于物联网技术的某个特定层面,而是与物联网技术架构的三层都有关系,它包括标识与解析、安全技术、网络管理和服务质量(QOS)管理等。

4 基于物联网的陕西物流信息平台功能框架

按照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框架和统一的数据和接口等标准,结合陕西省的物流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需求,陕西物流信息平台由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行业物流信息平台、企业物流信息平台组成的网状结构,四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中心;园区信息平台是局部的信息平台;行业信息平台专业性较强,按照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对陕西产业资源进行整合;企业信息平台是针对某一具体物流企业(本文省略论述),如图2所示。

4.1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功能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基础功能子系统为参与者提供一种信息沟通的平台,建立一套完整的共用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系统。支持政府、企业和客户对物流信息的需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如下:

(1)政府部门服务:通过与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进行互联,沟通政府、企业、用户的信息,网上报关、报检、许可证申请、结算、缴税、退税以及网上报税、交税、网上办理保险业务等。

(2)信息服务:包括市场动态、行业新闻、相关政策法规的发布;运力、运价、航班、空车配载、适箱货源查询;公路货运、航空、铁路等信息的查询;环境、路况和气象信息的发布与查询;物流企业名录和基础资源信息查询、物流园区及仓储设施信息查询、多式联运信息查询等。

(3)电子商务:包括物流服务的电子报价与询价功能;物流运输中的舱位、拖车和仓储等交易撮合功能;物流业务的网上谈判、议价、合同签订与管理功能;CA安全认证功能;电子支付与资金结算功能等。

(4)会员服务:包括会员单证管理、会员的货物状态跟踪、交易跟踪、交易统计、会员资信评估等内容,该功能的实现需要建设接口系统,接入合作伙伴信息、客户信息系统及业务管理系统,实行订单管理,物流查询及物流信息反馈。

(5)金融服务:搭建银企资金供需服务平台,加强银企之间的相互沟通,建立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的银企关系;鼓励物流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收购、兼并和上市加速扩张;鼓励和引导在示范区内设立企业发展担保资金、投资发展风险补偿基金。

(6)多式联运:在全省物流中心布局中,建设一批公路、铁路货运站场、集装箱中心站和中转站,并构建运输集散信息平台,优化综合运输网络配置,促进多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和有效衔接,建立各种运输方式衔接顺畅的运输资源配置中心,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7)知识产权服务:建设完善科技投融资、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信息共享、政策咨询、知识产权、综合配套等功能齐全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8)人才培养:在相关高校加快所需学科专业建设,促进学科资源整合,扩大学位点布局和研究生培养规模;建设科技园、物流园区等,促进优势学科资源汇聚;开展各类技术人才培训,加快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产业人才。

4.2 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功能

陕西重点建设的三大物流园区(新筑物流园区、西安空港物流园区、陈仓物流园区)通过物联网技术打造了集信息发布、电子商务、仓储管理、智能配送、货物跟踪、金融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园区综合信息平台。信息平台以功能集成、效能综合为主要开发理念,以电子商务、网上交易为主要交易形式,建设高标准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并为园区安保、海关报税等功能预留接口,可以为园区客户及管理人员提供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

(1)信息发布:

企业只要通过Internet联接到信息平台Web站点上,就可以获取站点上提供的物流信息。这类信息主要包括铁路、航空、公路的实时运输价格,货源信息、车源信息,新闻和公告、政务指南、职业培训、政策法规等。

(2)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系统以电子数据处理、互联网络、数据交换和资金汇总技术为基础,集信息交流、商谈、订货、发货、运输、报关、保险、商检、动植检和银行结算为一体,可加速业务开展,并规范整个商贸业务的发生、发展和结算过程。

(3)会员服务:

为注册会员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主要包括会员单证管理、会员的货物管理、交易跟踪、交易统计、会员资信评估等。

(4)仓储管理:

在园区内建立大型的立体仓库、冷冻仓库、中转仓库、保税仓库等,实现空间优化利用;采用RFID技术管理仓储中心的货物。

(5)智能配送:

利用物流园区的运输资源,根据商家的供货信息和消费者的购物信息进行最优化配送,使配送成本最低。智能配送解决的典型问题包括:路线的选择、配送的发送顺序、配送的车辆类型、客户限制的发送时间等。

(6)货物跟踪:

采用GPS/GIS系统跟踪货物的状态和位置,状态和位置数据存放在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用户可通过呼叫中心或Web站点获得跟踪信息。

(7)金融服务:

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网络安全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后,通过物流信息平台网络实现金融服务,如办理保险、银行、税务、外汇等业务。

(8)应用托管:

在物流园区信息平台上,统一建设符合中小物流企业运作需求的管理信息系统,如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货代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以应用系统托管的模式向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减免入驻园区中小企业的建置成本,增强园区物流产业的规模效应,提高园区的信息化水平。

(9)决策分析:

建立物流业务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已有数据的分析,帮助管理人员鉴别、评估物流战略和策略上的可选方案,典型分析包括车辆日程安排、设施选址、顾客服务分析等。

(10)人员培训:

物流园区内建立大型的物流咨询服务中心,物流服务培训中心等,为园区的物流企业提供专业技术培训、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等;与各类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4.3 行业物流信息平台功能

陕西省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要想进一步提升其在区域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必须重视主导行业的研究,以物流信息化促进行业发展。陕西物流发展战略规划中提出建设完善若干个果品、蔬菜、畜产品(肉、蛋、奶)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如汉中绿色产品、咸阳农副产品、渭南果品、商洛特色农产品等;围绕汽车及零部件、输变电设备及机床等机电产品建立新型工业品批发市场体系,如中储物流中心、三桥汽车物流中心、北石桥物流中心等;此外,如榆林能源产品、延安石化产品、安康中药材、纺织城纺织品服装物流中心、康复路服装批发市场、大明宫建材城等,为此,本文根据陕西实际情况规划设计了主导行业物流信息平台,拟建立农产品、汽车、电子产品、能源产品、服装、建材、医药化工、出版物等行业信息平台,按照供应链管理的思想,通过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及统一的接口,实现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园区物流信息平台、行业物流信息平台和企业物流信息平台的信息采集、互联互通和智能应用。

5 结束语

目前,陕西物流产业发展水平仍然很低,建设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对推动陕西物流产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技术和管理问题,这就要求各相关环节在整个物流信息平台架构下,在努力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其他相关环节,通过规范流程、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法律法规,建设物流信息平台,推动陕西物流产业协调稳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晓魁,魏超飞.基于增长极理论的怀来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2).

[2]黄涛.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发展的探讨[J].信息通信技术,2010(2).

[3]程玉坤.电子商务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规划与设计[J].现代计算机,2009(11).

交巡警服务平台管辖范围的规划 篇11

为了更有效地贯彻实施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 需要在市区的一些交通要道和重要部位设置交巡警服务平台.由于警务资源是有限的, 如何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合理地设置交巡警服务平台、分配各平台的管辖范围、调度警务资源是警务部门面临的一个实际课题.

本文就第23届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问题一第一小问进行探讨, 详细信息可见相关网站.以达到如下目的:为各交巡警服务平台分配管辖范围, 使其在所管辖的范围内出现突发事件时, 尽量能在3分钟内有交巡警 (警车的时速为60 km/h) 到达事发地.

二、问题分析

交巡警服务平台实质上是应急服务设施, 应急问题中最显著的特点表现在时间的紧迫性, 应急服务设施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进行服务, 因此路径的选择至关重要.运用网络图的最短路径算法理论, 给出基于最短路径的选址问题的Floyd算法, 计算出任意两点的最小距离矩阵, 即可确定最佳路径, 在最小距离矩阵中筛选小于最大距离30的元素, 即可确定交巡警服务平台的管辖范围.

三、模型假设

(1) 突发事件仅在该市各个交通路口发生;

(2) 相邻两个交通路口之间的道路近似认为是直线, 把城市地图抽象成由点和线组成的无向网络赋权图;

(3) 假设交巡警车在到达案发点的途中没有障碍, 即不考虑路况和其他突发事件的影响, 交巡警车按照其行驶速度匀速行驶直至到达案发点;

(4) 不考虑交巡警平台的反应时间, 假设接到报案的瞬间, 交巡警即出警;

(5) 该市交通事务各城区内自行解决, 其他市区不参与交通管辖;

(6) 题目中的数据真实、可靠、全面.

四、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交巡警服务平台实质上是应急服务设施, 应急问题中最显著的特点表现在时间的紧迫性, 应急服务设施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进行服务, 因此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路径的选择至关重要.运用网络图的最短路径算法理论, 给出了基于最短路径的选址问题的Floyd算法, 计算出A区任意两个路口的最小距离矩阵.

1.Floyd算法

直接在A区交通网络中的带权邻接矩阵中用插入顶点的方法依次构造出v个道路距离矩阵D (1) , D (2) , …, D (v) , 使最后得到的矩阵D (v) 成为A区交通网络的距离矩阵, 同时也求出插入点矩阵以便得到两点间的最短路径.

把每个路口之间的带权邻接矩阵W作为距离矩阵的初值, 即

是从路口vi到路口vj的只允许以路口v1作为中间点的路径中最短路的长度.

是从路口vi到路口vj的只允许以路口v1, v2作为中间点的路径中最短路的长度.

……

是从路口vi到路口vj的只允许以路口v1, v2, …, vv作为中间点的路径中最短路的长度, 即是从路口vi到路口vj经过任意中间路口的路径中最短路的长, 因此D (v) 即是A区交通网络的距离矩阵.

在建立距离矩阵的同时可建立A区交通网络路径矩阵R.

R= (rij) v×v, rij的含义是从路口vi到路口vj的最短路要经过编号为rij的道路.

每求得一个D (k) 时, 按下列方式产生相应的新的R (k) :

即当通过路口vk的任意两路口的路径最短时, 被记录在R (k) 中, 依次求D (v) 时求得R (v) , 可由R (v) 来查找任何路口之间最短路的路径.

若=p1, 则路口p1是路口i到点路口j的最短路的中间点.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再分头查找.若:

则由路口i到路口j的最短路路径为:

用MATLAB求解, 可得距离矩阵D, 路径矩阵R.

交巡警服务平台在其所管辖的范围内出现突发事件时, 要使交巡警 (警车的时速为60 km/h) 尽量能在3分钟内到达事发地, 不考虑路况、其他突发事件以及拐弯处对交巡警速度的影响, 交巡警车按照其行驶速度匀速行驶直至到达案发点, 因此, 最大服务距离L=60 km/h×h=3 km.

L在图上的距离为30 mm.

在距离矩阵中筛选小于最大服务距离30 mm (图中) 的元素, 整理后可得交巡警服务平台管辖范围如下:

五、模型优点分析

(1) 可以简单合理地求解出无向带权的选址规划问题.

(2) 定义了工作量gi, 巧妙地将距离和案发率融入到规划模型当中, 使求解更为科学合理.

(3) 约束简洁但有力.

(4) 建立了科学的选址合理性评估参数, 为科学选址提供了评估依据.

六、模型的推广与改进

本模型可以推广到无向赋权图的科学选址及合理性评定的问题中.

摘要:本文基于第23届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C题, 主要研究交巡警服务平台的管辖范围的规划问题, 划分区域研究, 以Floyd算法为基础, 给出了合理性判定参数, 合理地解决了该问题.

关键词:交巡警服务平台,划分区域,Floyd算法

参考文献

[1]李明.详解MATLAB在最优化计算中的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2]傅家良.运筹学方法与模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3]朱晓波, 钱振东, 陆振波, 时幸飞.高速公路紧急救援服务点选址模型的研究.交通工程与信息学报, 第8卷第4期:104-109, 2010年12月.

上一篇:转Bar基因水稻下一篇:建筑安全设计控制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