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的归宿与污染

2024-08-11

电子垃圾的归宿与污染(精选7篇)

电子垃圾的归宿与污染 篇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生活垃圾已成为社会公害。垃圾焚烧处理作为一种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 充分体现了垃圾处理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原则, 因此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然而, 垃圾焚烧烟气中有毒有害物质排放造成的二次污染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出外考察和延安看到的一些垃圾焚烧厂的工作实践, 对相应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讨论。

1 垃圾焚烧产生的气体污染物

1.1 臭气

进厂垃圾在垃圾储存坑内堆放过程中, 垃圾中的有机物逐渐腐烂变臭, 产生难闻的臭气, 且臭气的强度随着堆放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1.2 焚烧炉排放的其他有害气体

垃圾焚烧炉排出的气体污染物一般有以下几类:

1) 飞灰:焚烧过程中产生的飞灰一般为无机物质, 主要是金属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碳酸盐、磷酸盐及硅酸盐, 来源于垃圾中的不熔氧化物、不挥发金属及不完全燃烧的有机物等。

2) 酸性气体:包括HCl、NOx、SOx 等, 主要由垃圾中的含氯、含氟与含硫等化合物高温燃烧时生成[6]。

3) 金属化合物 (重金属) :烟气中的金属化合物一般由垃圾中所含的金属氧化物和盐类等反应生成[7,8]。

这些金属氧化物主要来源于垃圾中油漆、电池、灯管、化学溶剂、废油、油墨等。所含的金属元素按照性质基本可分为三类:

非挥发性元素 (沸点大于1200℃) :包括铝、钡、铍、钴、镁、铁、钾、硅、钛等, 一般存在于飞灰和炉渣之中;

挥发性金属:包括锑、砷、铜、铅、锌等, 一般与飞灰凝结在一起;

挥发性汞 (700℃) :在垃圾焚烧高温烟气中仍是气态。

4) 未完全燃烧产物:主要为一氧化碳、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和氯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现已证实, 其中某些芳烃化合物有致癌作用, 如3-4苯并[a]芘, 是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剧毒物质。保证垃圾焚烧炉内完全燃烧是防止该类有毒物质产生的有效手段。

5) 微量有机化合物:主要有多环芳烃 (PAHs) 、多氯联苯 (PCBs) 、甲醛、二恶英 (PCDD) 及多氯二苯呋喃 (PCDF) 等。其中PCDD/ PCDF是强致癌、致畸的危险性有毒物质。当垃圾焚烧炉内燃烧温度高于200℃时开始生成, 高于700℃开始转向分解, 当烟气温度高于850℃才能分解完全。

2 控制污染气体的几种对策

2.1 防臭

垃圾由垃圾车运到垃圾处理厂区后, 通常先进入垃圾卸料大厅, 垃圾卸料大厅为密闭式布置, 可防止臭气外溢和苍蝇蚊虫的进入。采用密闭的垃圾存储坑, 并在垃圾坑上方安装机械抽风设备, 用二次风机在坑上方抽取二次风, 形成垃圾坑内轻微负压的结构, 可有效防止臭气外溢影响车间环境卫生。

2.2 控制燃烧

为减少垃圾焚烧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 需严格控制燃烧条件, 具体措施如下:

1) 提高炉内燃烧温度, 并延长烟气在燃烧高温区的停留时间, 使二恶英分解。当垃圾热值低于正常燃烧值时, 可采用投助燃油等方法, 使燃烧区温度高于900℃;烟气在高温区停留2s以上。

2) 使烟气尽快排出炉膛, 缩短烟气在低温区 (300~400℃) 的停留, 避免重新生成二恶英。

3) 协调炉内一、二次风的配风情况, 为一、二级再燃烧室中未完全燃烧的烟气提供不同比例的空气, 改善炉内燃烧条件, 使垃圾充分燃烧, 降低烟气中CO等有害气体含量。

4) 控制炉内过剩空气量, 减少NOx产生量。

5) 在炉内喷入固硫固氯剂CaCO3或CaO, 可降低氯化物和硫化物对高温受热面的高温腐蚀及对大气的二次污染。

2.3 烟气净化

烟气净化工艺设备由酸性气体脱除设备和除尘设备组成, 本项目采用半干式吸收塔和袋式除尘器。烟气中的酸性气体通过石灰浆溶液中和。布袋式除尘器可以吸收去除灰尘, 烟尘中的二恶英和挥发性重金属通过活性炭进行吸附。

2.3.1 控制酸性气体排放

对于烟气中氯化氢、氟化氢等酸性气体, 可以采用干式喷射吸收法、半干式喷雾干燥吸收法和洗涤式吸收法三种方法进行处理。本项目采用的MHGT (多组分有毒废气处理) 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半干式反应剂CaO或熟石灰粉Ca (OH) 2吸收烟气中的SO2、HCl等酸性组分。

吸收反应式为:CaO+H2O→Ca (OH) 2

CaSO2·1/2H2O+1/2H2O+1/2O2→CaSO4·2H2O

Ca (OH) 2+2HC1→CaCl2+H2O

根据大量工程经验可知, 在高浓度碱基环境的反应器中, 只要保证1s左右的反应时间, 几乎所有的HCl、HF都能有效去除。该厂的烟气监控系统随时对烟气成分进行监测记录, 如发现SOx、HCl超标, 将自动增加添加剂Ca (OH) 2及活性炭的量, 以降低其含量, 使烟气中的各污染物排放浓度在标准规定值以下。

2.3.2 控制飞灰含量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 18485-2001) 规定, 垃圾焚烧厂的烟尘处理装置必须安装布袋除尘器。该垃圾焚烧厂焚烧后的烟气在200℃温度下离开锅炉, 在半干式反应器中与喷入的细雾状石灰浆溶液接触, 重金属和有害气体成分 (SO2、HCl等) 与石灰发生反应, 然后在反应器中得到冷却。产生的反应产物 (固态) —灰尘和未反应的石灰, 一部分被移到反应器的底部, 另一部分被布袋除尘器捕获。布袋除尘器内装有圆柱形纤维袋, 不仅能清除大粒径烟尘, 而且对微小灰尘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2.3.3 控制二恶英类物质排放

布袋除尘器的纤维袋上的灰尘能对烟气中的二恶英和重金属、SO2等有害物质有很好的吸附作用。运行过程中还会在布袋除尘器的布袋外壁形成一层薄的灰烬和化学反应剂[Ca (OH) 2]的混合物, 这层混合物形成吸收污染物的次级反应区, 并非常有效地提高整个烟气处理系统的效率。

此外, 在烟气进入布袋除尘器之前喷入活性炭, 可更好地除去二恶英和挥发性重金属汞、镉等。

参考文献

[1]吴玉萍, 董锁成.当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与展望[J].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2001, 20 (1) :15-17.

[2]席俊清, 蒋火华, 汪志国, 等.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 2003, 19 (12) :21-23.

[3]姜凡, 刘石, 王海刚, 等.循环流化床中垃圾的运动特性实验研究[J].锅炉技术, 2003, 34 (1) :31-44.

[4]岳鹏, 施惠生, 袁玲.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灰渣制备建筑材料的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 2003, 20 (1) :28-30.

[5]祝建中, 蔡明招, 陈烈强, 等.垃圾焚烧过程中NOx的生成特性研究[J].环境工程, 2003, 21 (3) :55-57.

[6]章骅, 何品晶.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灰渣及其性质分析[J].上海环境科学, 2002, 212 (6) :356-360.

[7]王伟, 万晓.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存在方式及形成机理[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 15 (16) :7-9.

[8]朱廷银, 肖云汉, 陈凡, 等.循环流化床脱除氢化氢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 2001, 21 (2) :194-197.

[9]金宜英, 聂永丰, 田洪海等.布袋除尘器和活性炭滤布对烟气中二恶英类的去除效果[J].环境科学, 2003, 24 (2) :143-146.

[10]沈伯雄, 姚强.垃圾焚烧中二恶英的形成和控制[J].电站系统工程, 2002, 18 (5) :8-10.

垃圾焚烧锅炉污染物的形成与防护 篇2

垃圾焚烧技术主要是利用生活垃圾代替煤作为燃料, 在锅炉内进行燃烧, 加热水产生蒸气, 用来发电或者供热。目前垃圾焚烧炉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机械炉排锅炉, 二是循环流化床锅炉, 我国主要采用机械炉排锅炉。

1 垃圾焚烧炉污染物的形成和危害

1.1 二恶英的形成与危害

垃圾焚烧炉所产生的二恶英是对环境的首要危害, 二恶英如果被吸入, 将对人体产生较大的影响, 人体自身系统无法降解二恶英, 也不能将其排出, 二恶英将会在人体中沉积, 对健康产生极大影响, 严重的将会致癌, 研究表明, 二恶英也能造成器官的病变、畸形, 另外还能影响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

二恶英是一种性质非常稳定的化合物, 具有较高的熔点, 而且几乎不溶解于水,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剧毒化合物, 由于其难溶于水的性质, 因此在进入人体后, 就会在人体内沉积, 垃圾焚烧炉在运行中, 垃圾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恶英。二恶英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在垃圾焚烧过程中, 垃圾本身含有的二恶英在燃烧过程中被高温分解掉, 残留未被高温分解和未完全分解的部分会随着废气排出炉外, 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垃圾焚烧锅炉燃料中的塑料制品、皮革制品、纺织制品等材料在燃烧过程中, 经高温催化分解重新合成后会重新合成二恶英。另外在垃圾焚烧过程中, 受外界因素影响, 如供氧不足导致燃烧不充分, 就会导致已被高温分解的部分二恶英在300℃~500℃, 在合适催化剂的作用下重新合成新的二恶英[2]。

1.2 废气废渣的形成与危害

垃圾焚烧后产生的废气和废渣是垃圾焚烧电厂对环境污染的另外两个重要方面, 废气中含有大量的粉尘、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发废气、有机物的残渣其中包含大量的二恶英, 另外还有一部分重金属。垃圾焚烧锅炉产生的废渣主要来自于生活垃圾在充分燃烧后的残留物, 其中主要包括熔渣、玻璃、陶瓷类等物质碎片、铁和其他金属、及其他一些不可燃物以及没有燃烧完全的有机物所组成的不均匀混合物。另外炉渣中还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硅 (Si O2) 等金属氧化物, 以及未完全燃烧的塑料制品等残渣[3]。

1.3 飞灰的形成与危害

飞灰指在固体微粒在随着烟气流出的过程中, 部分沉积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等设备内部表面, 约占灰渣总量的20%左右。垃圾焚烧炉产生的废气主要来自于焚烧垃圾产生的细微粉尘, 其中含有二恶英及重金属等有害物。

2 垃圾焚烧炉污染物的应对措施

2.1 二恶英的防护措施

研究表明, 垃圾焚烧锅炉在运行中, 二恶英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其形成因素进行分析, 加以严格控制, 会大大降低二恶英的产生, 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抑制二恶英形成的机制有改变垃圾焚烧锅炉的结构、控制运行工况、燃料中加入阻止二恶英生成的试剂等方面。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改进垃圾焚烧炉的结构形式, 控制炉膛温度在800℃以上, 使生成的二恶英被完全燃烧掉, 另外通过在垃圾燃料中混合硫及硫化物等化学试剂, 用来降低二恶英的形成, 达到从源头上控制二恶英生产的目的, 200℃~500℃的烟气中二恶英的反应最为剧烈, 短时间内就会生成大量的二恶英, 在200℃~500℃范围内烟气的停留时间越短, 越能显著减少二恶英的生成[4]。在锅炉大修及停炉期间定期对垃圾焚烧炉内部清理, 减少二恶英的形成条件, 也能有效减少燃烧后区域二恶英的合成。

2.2 废气废渣的处理

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 不仅含有二恶英等有机物, 还含有多种酸性气体和重金属附着重金属的烟气颗粒。因此, 对烟气处理进行无害化处理也是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大部分垃圾电厂都采用半干法加布袋除尘工艺, 利用添加石灰粉和活性炭来吸附烟气中残存的二恶英以及中和酸性物质, 即将石灰粉喷入半干反应塔, 与酸性气体充分反应, 进一步减少二恶英的含量。

二恶英是以固态形式附着在飞灰表面, 通过活性炭吸收塔能很好地控制其污染, 同时烟气中的重金属在烟气温度降低时部分易挥发的重金属会产生冷凝, 通过吸附作用除去。

废渣中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等残留物, 如果不经过严格处理, 随意堆放, 其中的重金属等物质将会对土壤和地下水源以及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国内部分垃圾焚烧工厂已开展了炉渣分拣工程, 主要是将焚烧后的炉渣冷却后经过多级金属分拣过程, 将铁、铜等金属取出后重新利用, 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另外炉渣的性质炉渣粒径分布主要集中在2mm~50mm的范围内, 而且溶解的盐分含量较低, 符合道路建材的原料要求[5]。如果将炉渣中的有害成分合理去除, 剩下的部分加以合理利用, 不但可以做到环保资源化利用, 也可以做到变废为宝, 化害为利。

2.3 飞灰的处理

目前国内外开发应用于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主要有高温处理、化学处理和物理固定等三种方式, 另外最近还有人提出利用生物浸出提取技术、高温分离技术等研究方向。目前国内对垃圾焚烧锅炉飞灰的处理应用最多是螯合稳定化方法。该方法水泥固定的有点, 在固定过程中, 加入一定量的水泥和螯合剂, 能够有效固定二恶英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处理的成本, 经济适用且效果较好, 国内很多垃圾焚烧企业都采用此方法,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6]。而飞灰的无害化利用研究技术目前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科技研究方向, 新的解决方法已在不同地方使用, 效果明显。

3 结语

目前我国正大力投资建设垃圾焚烧项目, 在垃圾焚烧处理越来越普遍的大环境下, 炉渣和飞灰等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也受到了普遍关注, 从减量化、无害化和合理再利用的角度处理炉渣和飞灰等废弃物, 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摘要:垃圾焚烧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 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对垃圾焚烧处理过程中产生废弃物的种类、形成因素应加以认识, 并从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污染物危害及排放物的再利用等方面找到解决措施。

关键词:垃圾焚烧炉,污染,防护

参考文献

[1]张辉, 冯昌月.浅谈生活垃圾焚烧与灰渣处理[J].科技视界, 2015 (23) .23-24.

[2]贺毅.生活垃圾焚烧二恶英的形成及控制[J].能源与节能, 2014 (04) .59-62.2014.25-27.

[3]张晓秋.浅谈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灰渣处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 (12) .2012.18-21.

[4]郭恩明.浅谈城市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二恶英的产生与控制.江苏锅炉, 2011 (4) :27-29.

[5]何晶晶, 宋立群, 等.垃圾焚烧炉渣的性质及利用前景.中国环境科学, 2003, 23.395-398.

电子垃圾的归宿与污染 篇3

现阶段,在人类社会化的进程中,生态文明遵守人与大自然发展的共同规律,与此同时也与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等相协调。生态文明包括了人与人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等复杂关系的和谐共生,生态文明的基本指导思想主要人与大自然共同繁荣,人与大自然共同发展。由此可见,生态文明不仅是人类在得到了物质基础的同时然后对大自然的思考,同时也是对人和大自然二者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因此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提高整个民族生态道德与文化素质。目前我国环境恶化情况加剧,而且迟迟没有得到好转,这和人们的生态道德文化缺失是分不开的。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态意识与环保意识逐渐提高,更多的人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生态治理的活动中,居民的环境保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比之前虽然有提高,但其生态道德文化普遍缺乏。许多居民的生态道德文化素质底下,基本置于处于“文盲和半文盲”的状态。

我国的生态道德文化与道德伦理由来已久,我国传统文化中就包含了朴素但是丰富的生态道德文化传统,尤其是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理念就代表了我国追求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最高的精神境界。

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生态文明仍然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一旦我国率先跨入生态文明社会,这不仅仅会使我国的经济、文化、生态、社会、人文、民生面貌焕然一新,同时还会提高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速度。

二、家乡河流水污染和街道的垃圾分类

(一)基本情况与分析

1. 河流污染总况

现阶段我国水污染导致的环境污染主要源流就是工厂工业废水和未经过加工和处理的生活污水。

(1)死亡有机污染

死亡有机污染,它主要来源于工厂工业废水、未经过加工和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农业农场污水以及都市生活垃圾。这些微生物能够很容易分解成有机的化合物,但随之而来带来的结果就是:河流和溪水都会变黑、发臭、长期死亡微生物的累积,会导致毒素增多,从而污染水源。

(2)有机和无机化学药品污染

这些有机和无机的化学药物主要源于附近的化工厂、制药厂、生产造纸厂、皮革厂、印刷厂和化学洗涤剂、农业的杀虫剂、洗涤行业以及杀虫剂、除草剂等。很多的有机物会长期累积在水生中,污染水生生物,当人误食用之后就会中毒。而且水资源一旦被有机或者是无机化学药品污染,就很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洗涤和净化。

2. 生活垃圾污染类型

(1)占用生活空间

废物垃圾挤占了大量的宝贵的土地资源和生存空间,这不仅会严重感染正常的生产,同时还会降低人们生活质量。垃圾过多还会破坏地球表面的植被,这不但会影响整体的环境,降低其美观程度,严重者还会破坏整个大自然的平衡。

(2)环境污染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有很多,固体废物就是一种,它自身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果一旦处理不当就会直接导致土壤污染、空气和水源污染,而且还会对各种生物包括人类自身造成危害。

(3)疾病蔓延

生活和生产的垃圾含有很多微生物,同时也是真菌、病菌、病毒以及各种害虫等的滋生地和繁衍地,这会严重影响人类居住的环境。

(4)水体和土壤污染

大量的垃圾渗出地表,其液体会直接改变土壤的成分以及土壤的结构,尤其是有毒的生活生产垃圾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从而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下降。生活和生产垃圾同时还改变了土地土壤的内部结构和化学性质,导致土壤保肥与提让保水能力降低。生产和生活垃圾中含有丰富的病原微生物、有毒的重金属等,这些物质会在雨水的冲洗下,融入到水体中,严重者则会造成地表水或地下水受到污染。

(5)大气污染

污染物除了固体污染外还有一些细小固体废物会漫天飞舞,从而加重大气污染的程度。在大量垃圾露天堆放的垃圾场区其臭味巨大,老鼠成灾,蚊蝇孳生,其中含有很多致癌或者导致畸物的物质。

3. 原因分析

(1)平林开扩土地,绿地遭到严重破坏,由于目前人口增多,土地资源缺乏,为了开扩更多土地空间,从而进行了平山伐林,导致了更多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大批树木被伐,绿地呈现指数上升减少。

(2)人口的增多同时也使得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多,国家在很早之前就颁布了保护环境条令,同时也实施了许多措施,禁止人们随地扔垃圾,废品回收利用,城市还设有专门的收垃圾场所,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清理垃圾,然而在农村,没有专门的回收垃圾场所,人们为了方便,都是会随地找个地方就倒,河流、山地、角落成为人们倒垃圾的场所,积堆成山的垃圾引来了喜爱垃圾的动物,散发出阵阵臭味,河水的清澈之躯也像穿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从此望不到底,街道上到处都是人们不自觉随手扔下的垃圾,没有人扫,随风飘到哪儿就是哪儿。

(3)废品重新利用不够全面,在这些生活垃圾里,有许多塑料袋,纸袋,旧衣服,旧玩具,这些都是可回收利用的物品,特别是塑料袋,塑料袋属于一级污染品,人们购买东西的商品袋用过一次之后都会随手扔掉,而不是重新利用,随着人们经济的发展,旧衣服、旧玩具已被人们远远抛之而去,有些以捡垃圾为生的就会捡这些回去利用,相比之下他们比我们更懂得环保。

(二)结论

生态文明不仅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人们人事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发展的成果,它标志着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一,人们应该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的观念,但是大自然能够提供给人类可资利用的资源是十分有限的。就我国目前发展而言,我国的资源不都十分丰富,可以说“老本”并不是很多。尤其近二三十年我国国内面临着各种资源严重短缺状况,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因此有很多人呼吁:中国 “地大物博”的观念应该摒弃了。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党和国家必须把合理开发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第二,人们应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观念。现阶段我国严峻的生态环境状况告诉我们:人类必须摆正自身在大自然中的位置, 进行精准定位,然后能够正确把握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和大自然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人类不能盲目认为自己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应该把自己当做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由此可见,为了人类日后的生存和发展,我们也应该必须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生态和谐。

第三,人们应该树立珍爱和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不管你对它承认与否、遵守与否、认识与否,凡是一旦违背了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有很大一部分人指出:“环境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环节,它的重要性就在于,其生态危机则是长期的,不是短期的容易消除的。因此如果一旦形成大范围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最终将会导致人类与自然难以为继。

第四,人们应该树立生态效益是长远的经济利益,保护资源和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加强生态建设就是提高竞争力的理念。生态环境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关系到社会的发展。由此可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障是全面建设生态社会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已构成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尤其是在自然资源方面,我国人均资源占有率较低,而且资源的分布十分不平衡,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在生态方面,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在环境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三废”问题十分突出。这会严重影响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进程,同时还会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措施和建议

1. 虽然目前国家提倡使用环保袋,但是我个人觉得我们可以像以前古代一样,不用塑料袋装东西,比如我们去买菜,每家每户都会有一个竹篮子,买猪肉可以用稻草捆猪肉,其余菜类可以用篮子装起来。

2. 每个村成立一个衣物、玩具、生活用品等回收站,并聘请家庭困难失业人员对这些衣物进行缝缝补补,修理玩具等工作,降低失业率,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整理好的衣物玩具又可捐给需要的人。

3. 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就是一次性塑料饭盒,每年国家都会有大量的塑料盒饭被弃,这些一次性塑料饭盒都只利用一次,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高效生活的速度,更多人外出都会选择快餐食用,从而导致一次性塑料饭盒的使用数量越来越多,因此我个人觉得我们可以选择用可重新利用的饭盒外出去打快餐时用自身携带的饭盒装饭,这样可以减少大量的一次性塑料饭盒的使用,从而提高环保作用。

4. 每个村成立一个回收垃圾的场所,街边设有垃圾桶,同时也必须得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我们也可以举办一些有趣的环保活动,这样可以提高人们环保的兴趣。

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同时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等理念逐渐被广大群众所接受。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而且长久的工作,因此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到工作中所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优化我县的生态文明,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质量。

(一)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差距较大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我县排污减排的重要工程支撑,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虽然我县的工业排污减排持续好转,但是生活污染减

排相对落后,城镇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相对滞后。这对我县完成减排任务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同时也成为我县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颗绊脚石。

(二) 产业结构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差距较大

近年来,虽然在全县范围内积极推广循环经济和企业提标工程,但是,相对而言,全县有不少企业空间布局散乱、单体规模偏小、工艺技术落后,对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 环境质量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差距较大

虽然我县的环境质量呈明显好转趋势,但是我县的水、空气环境质量和农村环境质量还没有达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并不等同于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生态恢复,而是指通过解决工业文明带来的问题,从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种方法。很多地区有着严重误区,认为发展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是十分错误的想法。要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工业发展、科技发展,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政府和党在十八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仅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前进,同时也影响了未来人们的生产生活。面对当前我国资源紧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的形势,党和国家必须要积极倡导民众能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的发展趋势,把建设生态文明摆在突出的位置,从而更好的进行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等,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

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与生态恢复 篇4

一般而言, 填埋场被建议用以发展成公园、高尔夫球场或者其它露天的娱乐场所, 但在开发和利用它们之前必须进行填埋场的生态恢复或者植被的重建和维持[13]。然而, 许多国家在复垦固体废物填埋场的过程中相继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和生态恢复已成为国际上环境保护领域面临的一个相当紧迫和突出的重大问题。

1 垃圾填埋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简易垃圾填埋场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选址不当

垃圾填埋场许多是在过去的垃圾堆放场稍加改进发展而来的, 在选址、场地规划设计上存在严重不足, 没有严格的防渗措施, 为填埋场的污染控制及运行管理留下种种隐患[15,16]。

1.2 污染环境

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 简易填埋场在污染控制方面十分薄弱, 虽然采取一些补救措施, 由于缺乏系统性, 效果并不明显。在国内一些地方, 渗沥液污染地下及地表水问题突出[17], 一些填埋场防洪系统过水能力不足, 暴雨时洪水冲刷垃圾体产生大量的污水, 造成了地表水的大面积污染;填埋气体无序排放引发的垃圾自燃、爆炸事故时有发生;填埋气主要成分CH4、CO2均是温室气体, 对环境的污染不容忽视, 填埋气中的多种非甲烷类有机物 (NMOCs) , 尽管浓度很低, 但其毒性强, 含有多种“三致”物质, 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严重。

1.3 扰民严重

填埋场产生的恶臭及蚊蝇鼠害对附近居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影响, 在一些地方, 填埋场附近恶臭袭人, 蚊蝇鼠害严重, 已引起周围居民强烈不满和社会公众的关注。

1.4 运行管理不规范, 事故隐患多

由于没有分单元进行填埋作业, 填埋作业面大, 不能及时有效覆盖;压实程度不够, 垃圾体稳定性差, 极易发生人身安全事故;填埋气的无序排放, 存在燃烧、爆炸的安全隐患。

2 垃圾填埋场修复的总体原则

在修复工程开始前, 首先需要的是一套总体性对策。这套对策应当能做到:在工程开始前, 正确地估量问题地性质和范围;在工程进行中, 力求使破坏量为最小;在破坏产生后, 力求得到迅速、稳妥和经济上允许的治理。具体来说, 应当遵守以下几条原则。

(1) 最小量化原则

尽可能使垃圾填埋占有的土地最少, 使填埋过程中造成的景观破坏、环境质量破坏和生物群落破坏最小, 使垃圾填埋产生的渗滤液和有害气体最少。

(2) 资源化原则

它有两层意义:其一是使受到破坏以及被垃圾占用的土地等, 经过治理和生态恢复, 具有一定的景观效用, 或能作为合格的自然资源再度具有生态经济价值;其二, 是使填埋场的固体废弃物能够在其他的社会活动中得到使用, 例如作为植物生长的养分。

(3) 无害化原则

填埋场中的垃圾成分复杂, 可能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同时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气体。这就是说, 在消除这些有害因素的同时, 在恢复的过程中也不产生有害成分。

(4) 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原则

这一原则是填埋场修复对策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原则, 包括环境质量的恢复以及生物群落的恢复和重建。在任何情况下, 垃圾填埋都会造成土地、环境质量以及生物的破坏, 而且这些破坏往往是数量极大的。最小量化原则、资源化原则和无害化原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这些破坏, 但远不能取代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的原则。

3 垃圾填埋场的生态恢复技术

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是根据生态学原理, 人为的改变和消除限制生态系统发展的不利因子, 尽快地恢复已退化的生态系统, 使其健康的发展。生态恢复是一个整体过程, 不能通过单个要素的孤立操作来完成, 目标应是建立一个模拟自然的自我调控系统。该系统与环境背景值保持一致性, 这是可持续性的具体表现[8]。垃圾填埋场的生态恢复技术有多种, 目前我们认为生物恢复技术最有生命力。

3.1 表面覆盖处理技术

城市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工程的表面覆盖处理技术是指在填埋场实施生态恢复工程中选择合适的覆盖材料, 结合有效、合理的覆盖厚度和外形设计等措施, 达到防止废物中有害气体外逸, 减少废物分解产生的渗滤液及其危害, 支持营建以植被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 实现土地资源化。[4]

1997年沈英娃等以青岛市湖岛垃圾填埋场作为试验点, 对城市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工程的表面覆盖处理技术中的材料选择进行了研究。对城市垃圾场生态恢复工程表面处理中覆盖材料的选择指标主要取决于其投入费用和生态恢复的产出效益, 同时因恢复工程的设计方案和填埋地点而异。他们通过定期测定非填埋场试验中的植物生长指标:株高、生物量、覆盖度;以及秋季填埋场现场试验测定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 同时测定株高和根系水平幅宽和垂直深度, 确定覆土材料对植物的生长和质量的影响。并以材料的相对投入费用和产出效益作为选择指标, 选择表面覆盖材料。在试验的基础上, 总结各种覆土材料的适用范围 (见表1) 。

垃圾填埋场表面覆盖材料对植物生长和品质影响因覆盖材料的不同而异。对生长影响的优劣顺序依次为:活性污泥、砂土、垃圾土、壤土、底土、粉煤灰、炉渣、黏土;对植物品质指标影响的优劣顺序依次为:底土、壤土、垃圾土、砂土、活性污泥、黏土、粉煤灰、炉渣。

表面覆盖材料的选择, 主要取决于投入费用和生态恢复产出效益, 同时因恢复设计方案和填埋地点而异。对以降低投入为优先因子的设计方案, 推荐垃圾土、活性污泥、炉渣和粉煤灰, 其中以垃圾土为首选材。

3.2 微生物恢复技术

利用微生物特别是细菌和真菌对污染土壤进行生态恢复, 就是利用微生物将土壤中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机物 (C O2、H2O) 的过程, 降解过程是通过改变土壤条件 (包括土壤p H、温度、湿度、通气性及营养元素的添加) 来完成。也可接种特殊驯化与构建的工程微生物来提高降解速率[10], 目前微生物恢复技术已成功的用于清除油污染。

垃圾填埋场有特定的生态环境, 为了缩短驯化期和提高污染物的降解率, 在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技术中所用的微生物应从垃圾填埋的土壤中分离出来。有人认为用经过培养和使用填埋地点本身的土壤进行生物降解时, 污染物的降解速度最快[9]。目前对利用微生物进行生态恢复研究的重点放在对特殊类型微生物的鉴定和监测, 以及在受压迫环境中, 维持和恢复有益微生物的自然平衡的方法上。对于垃圾临时卸地点, 研究微生物对污染物的作用机理、降解菌的选育与生物工程菌的应用, 是提高微生物恢复技术处理效果的关键, 关于垃圾填埋场的微生物恢复技术尚需进一步研究。

3.3 植物恢复技术

利用植物对垃圾填埋场进行生态恢复, 效果更直观。即从垃圾临时卸地点的立地条件 (生态破坏特点) 出发, 在填埋后的土地上引种、筛选、培育、驯化一批适合垃圾临时卸地点生存的抗逆种群, 在垃圾临时卸地点上重建植物群落, 改善垃圾临时卸地点的生态环境。戴树桂等人认为植物恢复技术在经济、美学和技术方面比传统的工程修复技术有更大的优点[11]。

首先, 植被能充分利用垃圾中的有效成分。周乃杰等97年以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为例, 对植被的有关作用进行了比较, 证明植被对恢复垃圾填埋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填埋完毕或暂不作业的区域建立植被生态系统, 经植被后, 垃圾土中的有效成分明显减小。植被对氮的吸收率约在10.47%~62.02%, 其中以植皮植物吸收率为最好。对磷的吸收率可达62.38%~85.81%, 各种植物的利用率都较高。对钾的吸收率在27.5%~88.07%之间, 以东青树吸收的最多。由于这些有效成分被利用, 促进了植物生长。马尼拉草、苜蓿、话梅草等, 生长茂密、根系庞大, 有较强的固土保水作用, 并改良了土壤。

其次, 植被对垃圾土中重金属有吸收富集能力。由于垃圾成分比较复杂, 其固态和垃圾的渗滤液中都含有重金属的成分, 通过植被工程, 可加速土壤重有害物质的去除, 从而达到净化目的, 为填埋场的综合应用和开发提供了前景。在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目的选择相应的植被品种。垃圾填埋后, 宜采用目本植物进行密植, 以利大量吸收重金属, 避免重金属进入食物链。

同时, 植被技术还能产生一定的环境效益。如, 小气候效应:通过调研, 有植被地比空旷场地气温降低0.5~1℃, 日平均相对湿度增加3%~5%, 植被对降低地面温度比较明显, 在夏季, 植被地比裸露空旷地降温4.5~5.5℃, 充分说明生态恢复对改善小气候起着重大作用。减尘和净化效应:由于植物叶片有过滤和吸附粉尘作用, 叶子表面的绒毛、皱纹及分泌物, 更有阻挡、滞留、吸附、黏着作用。与裸露空旷地相比, 草地可减尘54%, 林地可减尘61%。无论是分散、阻滞或吸收作用, 都有利于净化空气、减轻污染、改善环境。[6]

除此之外, 还有垃圾填埋场的封场技术。这是将表面覆盖处理技术和植被技术联合使用的极其复杂的处理技术。它是在垃圾填埋场达到使用寿命后, 生态和环境破坏及其严重的情况下采用的技术。整个封场工程由终场覆盖和生态恢复系统、防渗导排系统、渗滤液处理系统、气体控制与回收利用系统的组成。

4 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的前景

虽然垃圾填埋处理场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但是, 实际上它的生态恢复和重建技术还没有得到完全的应用。这许多的地区, 当地政府只是从经济角度考虑, 垃圾填埋场中的垃圾还只是松散的堆积, 更别谈对其进行生态恢复。

同时, 在进行修复的过程中, 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垃圾的污染情况等因素, 选择合适的修复工艺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微生物的修复技术, 大多应用于含油较多的位置, 进行原位修复。在更多的实践中, 植被的修复等到的肯定和应用更多。但是, 在某些地区, 垃圾渗滤液污染严重, 单独考虑植被的修复是很难达到效果的, 往往需要考虑多种技术连用, 使用最多的是植被和覆土技术联用。

商品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几个问题 篇5

一、税收转嫁的条件

1. 市场定价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中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共同影响, 企业可通过影响供求关系实现价格的变动。如提高商品售价或者向原料供应方讨价还价尽可能压低原料价格等。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商品的价格由国家规定, 企业不得随意改变价格, 这就无法实现税收转嫁。所以, 市场定价是税收转嫁的基础条件。

2. 商品经济的存在

税收转嫁是在商品经济中通过价格的变化实现的。由于存在商品的交换, 才会产生税收的转嫁。在自给自足的经济中, 产品直接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 不经过市场, 国家直接向土地所有者征税, 不存在税收转嫁的情况。而在市场经济中, 一切商品以货币来衡量, 商品的流转环节增多, 为税收转嫁提供了可能。

二、税收转嫁的影响因素

虽然税收转嫁现象十分普遍, 但税收转嫁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1. 税制类型对税收转嫁的影响

税收中有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指直接课税于企业利润和个人收入所得的税, 即所得税。间接税是在商品流转过程中课于商品的税, 即流转税。间接税对税收转嫁的影响最大。当国家对商品课税后, 商品成本上升, 在既定利润的水平下, 就会导致销售价格的上涨。如果市场需求弹性小, 且商品销路好, 税收转嫁即可实现。直接税针对企业利润和个人收入, 不会对商品的售价产生影响, 自然无法通过价格转嫁税负。

2. 价格变动对税收转嫁的影响

税收转嫁与价格的变动是密切相关的。税收转嫁的基本模式就是将税金加于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之上, 然后提供给消费者。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正常交易情况下, 售价等于平均利润与成本之和。当国家对商品征税时, 商品售价等于平均利润、成本与税金三者的和。此时, 如果售价高于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均衡价格, 则税金可以转嫁。反之, 纳税人则会努力压低生产要素的进价来实现税收转嫁。

3. 商品供求弹性对税收转嫁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中, 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共同决定, 受供求规律支配。而价格的变动又是实现税收转嫁的主要方式, 因此商品的供求弹性对税收转嫁具有重要影响。

当商品需求弹性大时, 需求数量对价格的变化越明显, 则当价格上升时, 消费者更易转而选择其他替代品, 税收不易转嫁;反之, 商品需求弹性小时, 税收容易转嫁。当商品供给弹性大时, 增加税收会促使企业为了既定利润而选择提高产品价格或者向上游企业压缩生产成品, 最终实现税收的转嫁;当商品供给弹性小时, 企业可能由于受到技术、资金等多方面的限制, 难以实现转产, 所以只要还有利可图, 企业就会继续生产。

三、税收转嫁对社会的影响

1. 有利于调节市场供求关系

在市场中, 经济经常会出现波动, 此时, 政府就会利用宏观手段来稳定经济的发展, 其中一种重要的手段就是运用税收转嫁来调节供求关系, 最终实现供求平衡。税收转嫁常常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或者压低进价来实现, 其实质就是使商品的价格与商品价值相背离。

2. 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要求是资源合理的配置。资源合理配置, 是指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分配, 促使社会经济效益与经济发展速度协调统一。在市场经济下, 资源合理配置常常表现为资金流的合理流动。税收转嫁通过价格变动引导资金流动, 通过物质利益鼓励或抑制某些行为。如国家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征收高税, 企业又无法利用提价等手段转移税负, 最终不得不退出市场, 将资源让渡给其他企业。

3. 影响企业经营决策

由于对商品、生产要素课税, 企业为了实现最优的税收转嫁金额, 不得不根据市场供求状况进行缜密的调查, 制定合适的提价方案, 使本企业经济效益达到最佳。另外, 企业也会通过压低商品进价、降低消耗、提高生产效率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税收转嫁除了会给社会带来有利影响, 还会带来负面效应。当税收转嫁行为与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相背离时, 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采取手段限制不利影响。

摘要:税收转嫁与归宿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一个普遍现象, 税收转嫁与国家、企业、消费者息息相关。通过合理的税收转嫁, 企业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政府合理宏观调控也能保证国家税收的稳定增长。本文从税收转嫁条件、税收转嫁的影响因素及税收转嫁对社会的影响三方面, 对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关键词:税收转嫁,归宿,价格

参考文献

[1]邓子基, 林致远.财政学 (第二版) [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杨志勇.税收经济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

[3]郭庆旺, 吕冰洋.中国税收负担综合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 2010 (12) .

电子垃圾的归宿与污染 篇6

2010年11月4日,“2010电子污染防治英雄会—国推自愿性认证与《回收条例》配套政策”在上海召开。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高振杰处长、环保部化学品登记管理中心高映新主任、环保部污染防治司李博洋博士以及来自S G S、Intertek的专家出席会议并做主题报告。

会上,高振杰重点介绍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修订的背景、局限性、修订要点和修订计划,并结合法规修订介绍了国推自愿性认证的最新进展以及企业关注的产品目录和认证实施规则。高映新主要介绍了2010年10月15日开始实施的《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 (环境保护部令第7号),并就新化学物质申报登记指南、新化学物质监督管理检查规范、新化学物质常规申报表及填表说明、新化学物质简易申报表及填表说明、新化学物质科学研究备案表及填表说明、新化学物质首次活动情况报告表及填表说明等与企业实施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解读和答疑。李博洋介绍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发展规划编制指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建立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及报送信息指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补贴审核指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许可管理办法》和《指南》的内容。

船舶垃圾对海洋的污染及其管理 篇7

1 船舶垃圾对海洋的污染现状以及影响

船舶垃圾是指在船舶实际运营当中产生的各种日常用品以及工业用品废弃物。其中主要包括塑料制品、包装材料、食品废物、金属、玻璃、生活污水以及机舱含油污水等等, 这在船舶实际运营当中产生重要影响, 使得海洋污染产生。同时,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 船舶航行密度不断增加, 船舶垃圾亦逐渐增多, 导致海洋污染逐渐严重。对于大量海洋垃圾, 倘若处理不当, 对海洋环境会造成以下影响:第一, 船舶产生的垃圾, 含有有毒物质, 进入水体当中会对水体质量产生影响, 导致水生生物生存空间受到破坏;第二, 船舶垃圾的产生, 会对海洋水体自净能力产生影响, 导致海洋水质恶化;第三, 船舶垃圾在海底逐渐沉积, 导致植物天然营养条件受到影响, 造成海底污染, 导致水生生物灭绝[1]。

2 船舶垃圾对海洋的污染以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船员主观意识较差

船员是船舶开展航海事业的关键, 船员对于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观意识低下是导致海洋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船员在船舶当中生活, 对于生活垃圾以及生活污水处理不当, 导致环境污染产生。同时认为海洋具有自净能力, 是一个天然巨大的垃圾箱, 将船舶实际营运过程中产生的各项垃圾丢弃到海洋当中, 使得海洋环境逐渐恶劣。船员作为航海事业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升船员的主观意识, 提升对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重要作用[2]。

2.2 海洋环境问题缺乏法律制度约束

制度是保证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 针对船舶垃圾对海洋的实际污染, 除却船员对环境保护意识的薄弱的原因, 还存在海洋环境保护制度不够完善问题, 导致缺乏制度约束成为海洋环境污染的关键因素。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进行约束海洋环境问题, 来实现保证海洋环境质量。但在其中的各个细则当中并没有明确指出对船舶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处理建议, 导致船舶垃圾产生, 使得海洋环境逐渐恶劣。

2.3 海洋环境监管问题

第一, 《海洋环境保护法》当中明确规定, 国家环保总局作为全国环境保护工作的统一管理部门, 对全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指导, 进行协调管理和监督;第二, 国家海洋局主要负责海洋环境监督管理, 组织海洋环境的检测与检查, 并进行实际评估, 负责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第三, 中国海事局主要负责管辖区内非军事船舶对于海洋环境的污染, 对污染事故进行实际调查处理[3]。

3 船舶垃圾对海洋的污染以及管理合理化建议

3.1 提升船员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普及、宣传海洋知识, 增强船员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 引领船员参与海洋环境管理, 实现海洋环境保护的有效落实。因此, 国家应该将海洋教育列入义务教育当中, 实现全民对海洋环境的重视, 做到人人参与海洋环境管理与保护, 形成全方位教育体系;同时开展针对船员的海洋环境管理的专门教育。一方面, 广大船员在接受普及教育过程中, 树立维护海洋权益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的强烈意识;另一方面, 在实际船舶工作开展中, 专业知识有助于强化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实现在船舶实际航海过程中垃圾的有效控制和处理, 为保护海洋环境做出重要贡献。

3.2 完善海洋环境法律体制

目前, 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壮大, 已逐步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为基础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为我国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后盾。但在法律实际实施中, 依旧存在法律法规条文不全面现象, 导致具体实施过程中不能起到约束作用。因此, 制定适合我国现行经济环境下海洋环境保护机制, 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法律, 实现海洋环境全面保护。同时细化约束机制, 对船舶航海作业进行严格监管, 防止船舶垃圾对海洋环境造成危害。

3.3 加大海洋环境监管力度

目前, 我国现行针对海洋环境实际管理部门, 正处于分散、各自为政的发展现状, 导致海洋环境实际执法空白以及重复执法现象的发生, 使得我国海洋环境实际监管不能够得到保证, 建立统一多职能的海上监管执法队伍, 对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权益以及发展海上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多职能海上管理队伍, 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先进技术, 在节省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情况下, 实现资源的实际整合, 做到资源实际利用, 及时监管船舶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船舶垃圾, 履行海上执法的重要职责。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进行船舶垃圾的实际管理中, 应该重视海洋保护意识的提升, 有效控制生活垃圾的产生。应该建立起相应制度, 实现在法律制度上约束海洋污染的产生, 对海洋环境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同时, 各个海洋部门之间应该通力合作, 协调互补, 做到有效有力监管, 保证船舶垃圾的有效控制, 实现海洋环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毛达.海洋垃圾污染及其治理的历史演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10 (06) :156-166.

[2]王永堂, 钱志林.船舶防污染检查的思路与技巧[J].科技传播, 2011, 12 (08) :141-142.

上一篇: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下一篇:高科技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