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步骤

2024-09-09

教学方法步骤(共12篇)

教学方法步骤 篇1

耐久跑教学为何日趋艰难?

第一,在教学中,耐久跑教材相对比较乏味、枯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第二,时下中学生课下作业负担过重,缺乏必要的锻炼时间。

第三,现在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导致其任性、懒惰。

第四,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的普及,让更多的孩子养成了不爱动的习惯。

第五,缺乏对体育锻炼和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正确认识。

因此,要想提高耐久跑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学生技术训练和身体训练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克服厌跑、怕跑的心理,挖掘每个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本人通过几年教学实践,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从而使耐久跑教学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让学生充分认识耐久跑

首先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向学生讲解耐久跑对有氧运动锻炼身体的好处,要让学生认识到耐久力是对人体重要器官的较量,还要让学生认识到锻炼可利用心肺使血液大量吸收氧气,它可使头脑清楚,工作学习效果加强;再者在大量吸气过程中,它的深吸深呼过程就是膈肌、助间肌、腹肌、肩带肌和背肌参与活动的过程,尤其是青少年生长发育时期,可促进胸部增长和内脏发育,并对身高、胸围、肺活量、心脏每搏输血量等产生积极的变化。从生理基础原理向学生进行讲解,并讲清耐久跑中出现“极点”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注意掌握适宜的量和强度,同时在教学中要身体力行,注意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重视耐久跑锻炼的意识。

二、耐久跑趣味教学方法

1. 采用交替走跑,提高练习兴趣

走跑交替运动,能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到新奇,练习不觉疲劳。要按教师信号做各种蛇形跑、对角线跑、“8”字型跑、分队走跑交替、定距离走跑交替练习。

2. 采用变换,活跃课堂气氛

一是在跑进中按教师的信号,采用小步跑、高抬腿跑、跨步跑、后蹬跑、后退跑、并步侧跑、前后交叉侧跑等练习。二是变换环境跑,如利用学校附近的地形进行练习。三是变换内容和形式,运用流水作业法,如第一圈小步跑,后蹬跑练习,第二圈慢跑,中速跑,快速跑练习,使学生感到新鲜,课堂气氛活跃。

3. 采用图形跑,激发学生情趣

运用各种图形,让学生围绕变换行进路线做各种图形跑。如:蛇形跑,五角星跑,对角线跑,“8”字形跑等,使学生感到有新意,练习情绪高。

4. 运用障碍法,增强练习情趣

巧设障碍,增加难度,能增强学生耐力跑的练习情趣,如跳越、钻越等各种人为或自然的地形障碍跑等。

5. 运用竞赛法,引入竞争机制

采用竞赛法进行耐久跑练习,能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可按体质的强弱分组,各组进行4×100米、6×200米、8×300米接力跑比赛,还可以将学生编组进行追逐跑比赛。

6. 运用游戏法,练习新颖活泼

在跑进中按事先规定的各种形式,做各种追随、接力、传递等游戏,还可以结伴跑,超前跑等形式进行,使练习新颖活泼。

三、耐久跑教学评价的变化

耐久跑教学的评价,在过去是定距计时的评价方法(考试)。在新课标水平评价体系的启发下,针对学生体质的差异、意志力不同等特点,笔者对耐久跑评价作了改进。把学生参加耐久跑练习时的学习态度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内容:如能否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练习;练习中能否全身心地投入,能否为达到目标认真练习,努力追求目标的达成;能否主动、虚心地接受教师的指导等等。

四、耐久跑教学步骤与建议

耐久跑教学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由近到远”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中长跑教学中应首先强调呼吸节奏问题,即两步一呼,两步一吸,并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意念导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学生在跑步时让学生默念“两步呼吸练长跑,心情愉快成绩好”;又如学生在“极点”过后让学生自己心里默念“脚下生风,越跑越轻”等提高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教学组织上,要“严而不死”、“活而不乱”,既有严密的课堂纪律,又不失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并强调多向交流和教学环境的优化。耐久跑教学是个系统的过程,其每个学段的任务分配如下:

初一年级,通过学习原地摆臂(摆臂要求:前不露肘,后不露手,摆不过中,高不过下,中即中线,就是运动服拉链的地方,下即下颌),体会摆臂与呼吸的结合,先学习小步跑,再由小步跑转入中速跑,注意跑与呼吸结合好。适当加一些高抬腿跑、后蹬跑,连续单脚跳等辅助练习。

初二年级,在初一学习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弯道跑教学,弯道跑教学要与耐久跑、变速跑结合进行。要求快和慢跑交替练习,发展速度耐力。

初三年级,适当安排越野跑,但距离、强度根据学生的体质的不同安排,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为了避免使学生感到枯燥单调,易疲劳的现象,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变换跑的形式。

除上述体育课堂教学外,让学生利用早操、课外活动或者从家中到学校这段路程进行耐久跑练习,借以巩固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步骤 篇2

1。教师示范法。我主要是经过嘴型和手势示范发音,比如我示范发翘舌音的方法是,左手五指并拢向下弯曲作上颚状,右手五指并拢向上作翘舌状,以右手指尖抵住左手掌心,示范发zh、ch声母。告诉学生在发zh、ch声母之前,舌尖先轻轻地抵住上颚中部位置,然后气流冲破所顶位置从而发出这两个音。同时告诉学生,嘴型要呈现出类似噘嘴的样态。而发sh和r声母时,嘴型、舌头状态和舌尖位置与发zh、ch声母一致,区别在于发sh和r声母之前及发音当中,舌尖不能抵住上颚,而是接近上颚中部,留出缝隙让气流出来。按照我的示范和讲解,克服了学生看不到口腔内部发音状态的困难,发音状态显得很直观很形象,泰国学生很快就攻克了翘舌声母这个难点。这种示范方式,生动趣味,很受学生欢迎。

2。先易后难法。先教泰语中有对应读音的拼音,再教泰语中没有对应读音的拼音。由于大部分拼音在泰语中都能找到其相对应的读音,加上学生学过英语,所以,拼音的读和写对于泰国大学生而言,不算太难。由于采用了先易后难的方法,学生很快就克服了学习汉语的畏难心理,感觉汉语不难学,有较强的收获感。

3。纠音法。学生掌握了发音方法,模仿教师所发的音,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发出标准的音了。并且,整个班的同学团体模仿教师发的音,听起来感觉很棒,似乎听不出有什么问题,可是,一旦你让学生单独一个人发音,就很容易听出其发音的问题所在。所以,逐个纠正学生发音这个环节很重要,对于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必不可少。在纠正学生发音时,要告诉学生其问题所在,并且要耐心地多次示范正确的发音方法,也能够让发音标准的同学帮忙他(她)纠正发音。

4。重复训练法。学语言,需要反复重现,接触频率越多,就越容易记住,也容易说出来。学拼音也是一样,异常是拼音的读和写,需要反复训练。刚开始学生对于拼音的反应可能比较慢,很正常,经过反复读反复写,次数多了,就能见到什么拼音立刻就能读出来,听到教师读哪个拼音,就能写出来了。这需要一个过程,大约两三周时光。

汉语拼音教学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选好教材。针对泰国学生,最好是使用泰语版的教材,如《体验汉语基础教程1》泰语版,里面的汉语语音教学资料很丰富,并且有泰语的解释,异常是对汉语语流音变方面的泰语解释,很实用,因为对于许多汉语教师而言,用泰语解释一些专业术语,还是比较困难的。该教材有泰语的解释,泰国学生一看便懂,汉语教师就不用花太多时光来翻译和解释了。

2。要备好课。针对泰国大学生的拼音教学,备课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教师要事先将汉语声母、韵母中和泰语有对应发音的泰文字母或字词一 一对应列在课件上,方便学生容易地学习;其次,要在课件上将泰国人学习汉语发音的难点写出来,这样才能做到上课的重难点突出,学生也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武术套路教学的步骤方法及要求 篇3

【关键词】武术套路;动作表象;分节教学

0.前言

武术套路的教学与球类、田径相比较有自己独特之处。武术套路是以技击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的变化规律为依据而编成的整套练习。动作空间、动作时间和动作机构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影响着武术套路教学训练过程的难易程度,也直接决定武术本身的审美价值和难易程度。因此有计划、有意识地合理安排教学步骤、突出武术套路的教学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

1.武术套路的教学步骤

武术套路是由数十个动作组成,包括动作的方向路线、结构架势、劲力特点、停歇顿挫、心志意向等要点。要使学生学会套路动作,就要通过一系列教学步骤让学生掌握完整的动作。

1.1建立初步动作表象

表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过得事物形象的再现。武术动作表象是指对已经学过的武术动作形象在大脑中的再现。在武术技能训练中,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正确清晰的动作表象是形成武术技能的首要环节。武术套路的训练包括:手型,步型,眼神及方向路线等因素。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武术套路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动作的数量多,二是方向路线变化复杂,三是动作所包含的因素多,另外还有劲力、节奏等要求。所以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将每一个动作的示范都完整准确地展示给学生,并在示范过程中对动作进行适当的讲解,促进学生头脑中形成武术动作表象,使学生对武术套路中的“手、眼、身、法、步”形成初步的概念。由于学生学习新动作时注意范围比较狭窄,知觉的敏感性、准确性比较低,因此教师应以示范动作为主,适当讲解动作的要领为辅,随着学生练习次数的增加,逐步完善每个动作。

1.2强化、加深运动形象

学生在初步建立动作表象时,往往表现为动作呆板、不协调、多余动作多而且动作的进行多靠模仿完成,肌肉本体感觉差,控制能力不强,准确性低。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教师在示范领做和讲解动作要领时应适当加快速度,使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参与其中,对动作的时间、空间、速度、节奏等加强体会。如“抡臂砸拳”动作,一般学生在初学时建立动作表象多注意砸拳、振脚两个动作,而没有注意到手脚的配合协调,也就是说动作的时间结构控制得不准,这就要求教师在原来基础上加强学生上下肢的配合,使学生将砸拳、振脚连贯起来,加强动作的时间概念。要求学生多种感知觉参与,对动作的时间、空间、速度、节奏需要运用运动觉、触觉、平衡觉去感觉。

1.3动力定型和高度自动化阶段

当学生对整个武术套路基本掌握以后,教师应使学生在兼顾劲力、节奏、精神、眼法、手法的情况下,反复练习使其本体感觉性运动条件反射加强,进而达到高度自动化程度,主要表现为动作流畅、规范清楚、劲力顺达、节奏分明。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引导学生体会精神与动作、呼吸之间的配合,并结合拳种特点及自身的性格特点,逐步达到“形神兼备”。这个阶段的教学主要采取系统的、整体的观点,让学生在整套动作练习中体验自我知觉,并适时地加强语言指导,在时间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2.武术套路的教学要求

2.1重视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教学

重视对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传授和练习,不仅能使学生能使身体各部位做到较全面的锻炼,还能较快地发展武术运动的专项身体素质,为掌握和提高套路技术水平打下良好基础。

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根据拳术套路内容确定教学基本功的重点,例如:“腾空飞脚”为教学重点,可选择前踢脚、单拍脚、提膝跳、交替摆跳作为辅助练习动作。

2.2难度动作和复杂动作放在前面,分解施教

学生在精力充沛的时候,精力集中,接受比较快。根据这一生理特点,我们将复杂的动作放在前面进行练习,这样不仅可以加强难杂动作与整个套路的融会,使整个套路连贯顺畅,而且能够节省教学时间,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对于杂难动作,我们可以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分节施教,运用反复练习法强化训练。分节教学就是把一套动作划分为若干小节或将套路中某些顺势连贯组合动作抽取出来进行示范和反复练习。这样既可以在集中时间内强化杂难动作,每节动作难易相当,做到巩固后再进行下一小节,节节之间各有特点,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

2.3突出机械基本技法

器械运动的特点就是肢体对器械的支配和身法相配合,体现攻防意识,表现出动作的技击性和艺术性。因此,对不同器械的套路教学,应突出器械的技击特色和艺术欣赏力,教师应对学生介绍器械名称、规格以及持械方法、历史演化等,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例如,初学者在学剑法时,握把太紧太死,不会使腕力,体现不出剑法,因此在组学习套路之前,先介绍几个主要剑法,如剪腕花、刺、点,体会用力顺序和力点,初步掌握基本动作技術与要求后再学习套路。

3.结论

综上所述,教学步骤应以建立武术动作表象为基础,在强化规范及熟练程度的基础上,应有意识的突出风格特点和器械特点。教学教法步骤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与保障,也是每一位教师应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高教出版社.

[2]李成银.中国武术研究[M].银河出版社.

[3]王俊法.用矛盾比较法尝试武术运动节奏教学[J].体育教学.2003.5.

作文教学八步骤初探 篇4

第一步:激发热情。老师每接手一个高一新班, 常规的作文教学, 基本上是命题方式。面对老师出的题目, 学生往往没话说, 或者不知从何说起。对着一个空洞的题目, 挖空心思, 没话找话, 像挤牙膏似的硬“挤”文章, 使原本是一种需求的写作变成了一种苦差使。不仅如此, 有时候出的题目还不好懂, 得揣摩一番才能摸到“题旨”, 稍有不慎, 还会跑题, 出现“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的“惨”状。针对这种情形, 我的做法是减少命题方式, 代之以写日记、周记的形式进行写作训练, 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学生在写日记时, 我在内容上不提要求, 在形式上不做限制, 学生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从家中写到学校, 从学校写到秋天的原野;也可以从女娲写到汉刘邦, 从汉刘邦写到林黛玉。让学生能“寂然凝虑, 思接千载;悄然动容, 视通万里”, 最终达到“吟咏之间, 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 卷舒风云之色”的境界。同时, 日记字数不限。作文课写周记, 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 实行“分层教学”, 如高一学生周记的最低字数要求就分为500、800等层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确定最低标准。通过记日记、写周记、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和极大的发挥空间, 学生写起来无拘无束, 不仅张扬了个性, 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写作热情。同时, 写日记、周记磨练了学生的毅力,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 还积累了材料, 提高了写作水平。

第二步:要求“三真”。通过写日记、周记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 向学生提出了“三真”要求。即:说真话, 写真事, 抒真情。早在春秋时期, 孔子就提出了“诗言志”的主张, 所谓“言志”, 就是要求表达自己的愿望, 抒发自己的情感。明代的李贽认为作品只要有“童心”, 都可以成为至文, 他解释说:“夫童心者, 真心也。”现代教育泰斗叶圣陶对作文的要求是“求诚”, 就是要说诚实的、自己的话, 不说那些空洞的、浮游无着的话。无数事实也证明, 凡受欢迎的、流传久远的作品, 无一例外, 都是说真话、抒真情的作品。屈原的《离骚》之所以至今备受推崇, 司马迁的《史记》之所以至今备受青睐, 《陈情表》、《项脊轩志》等之所以千百年以后仍脍炙人口, 就是因为他们抒发的是真挚、深厚的情思。我除了向学生推荐多读学校图书室里的这类作品外, 每年都赞助学生订阅《扬子晚报》, 因为这份报纸上面有很多符合“三真”的时评和散文。学生在被“三真”文章感动的同时, 进一步认识到“三真”是写作的一个基本要求, 学生在写作中也逐步做到了毫无保留, 大胆地写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把写作变成了一种享受, 一种心灵上的愉悦。

第三步:强调理性。有一些自我意识比较强、个性追求比较自觉的学生追求“三真”的时候, 往往又走进了“另类”的怪圈, 缺乏理性, 带来泛社会批判倾向, 故意拒绝高尚, 贬抑道德, 反叛主流, 取笑美好;或者是对个人内心苦愁的过分关注;以及不知不觉间成为外来文化、大众文化、时尚潮流的奴隶, 最后迷失的还是自己。写文章时“任意”发挥, 妄图达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效果, 这样的个性鲜明, 似乎写的是真性情, 但缺少理性。没有约束缺少理性的“天马行空”的写作, 必然游离于作文主题之外, 自然不符合高考写作的要求。所以, 在追求“三真”之后, 务必要强调“理性”。

第四步:阅读感悟。学生养成自觉写日记、周记, 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讲理性的习惯, 往往需要半学期到一学期左右的时间, 这个阶段过去之后, 就要适时增加命题作文的训练。但在每次训练之前, 都要布置学生课前广泛阅读与这次训练文体、题型同类的文章。其主要目的有三:一是感知“写什么”, 二是丰富积累, 三是培养语感。同时印发有代表性的优秀习作二至三篇, 要求学生阅读感悟, 初步了解这类文体、题型的写作特点, 注意揣摩其写作思路和结构模式。这一步骤非常重要, 它为下一步探讨这类文章的写法, 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作了辅垫。

第五步:实战训练。实施这一步骤, 大体又可分这几步进行:首先是组织学生集体讨论, 把阅读感悟到的对这类文章的构思和章法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比较异同, 寻找共性, 探求规律, 从而逐步形成共识。接着进行审题指导。审题指导的侧重点可因文体、题型的差别而异, 对议论文指导的内容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弄清着眼点, 抓住所给材料或引文的“神”; (2) 把握侧重点, 确定最佳议论角度; (3) 选准联系点, 力求反映生活现实;对记叙性的作文, 主要指导学生如何抓“题眼”, 如何把握“旨趣”。然后指导学生编拟提纲, 最后师生同作。实战训练阶段之所以需要老师写“下水”文, 主要是老师通过“下水”尝试, 能够真切地体会到这次写作的困惑之所在, 以便把握问题的关键, 从而有利于加强习作指导的针对性。

第六步:交流评议。作文初稿写成后, 应及时进行交流评议。评议活动的形式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集体评议, 由教师朗读习作或作者朗读作品, 或大屏幕投影, 全体学生边听边评, 边看边评;二是小组评议, 班级分成四至六个小组, 每组推举出合乎这次写作要求、最能体现这次训练目的、意图的优秀习作与具有典型性失误的习作各一篇, 组内成员分别对这两篇作品“品头论足”, 挖掘出优秀习作成功的原因, 分析出失误习作典型性失误之所在。然后各小组协商推荐或组长指定一名同学对全班展示小组评议意见。

第七步:练好“改”功。“文章不厌百回改”。一篇优秀的文章离不开修改。当前, 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重量轻质”的现象, 学生作文写了不少, 但都是低水平重复, 缺乏修改, 不见提高。因此要高度重视“修改重作”这一环节。在经过交流评议后, 每一个同学在进一步明确该与不该“怎么写”的基础上, 然后进行自改, 或同桌之间互改。每一次写作练习, 必须在一改再改之后, 再把自己满意的文章抄写进自己的作文辑里。真正练好了“改”功, 写作水平自然会不断提高。

第八步:总结鼓舞。作文训练的最后阶段, 是要求每位同学对此次写作训练进行认真的回顾和深刻的反思, 然后写心得笔记, 力求形成有一定理性高度的经验总结, 以便用于指导今后的写作实践。为进一步鼓舞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 要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开辟关于这类文章写作专题研究的栏目, 介绍写作经验, 展览优秀习作, 供同学们继续学习借鉴。同时,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佳作投寄给有关报刊杂志。

男人美容方法步骤 篇5

目前市场上有越来越多的男士护肤品,例如最基本的洗面奶、爽肤水、乳霜,还有磨砂膏、面膜、精华素等,细数之下,男士护肤品无论是品牌还是分类绝对不差于女性护肤品。男士护肤品的主导品种主要配合剃须使用、防晒、收缩毛孔、祛痘消炎、运动护理等。女性护肤品大多是以清洁、滋润和保护为主的日常营养修饰性产品。其实男人和女人一样,不同的肤质应该选择不同的护肤品。

油性与混合性皮肤

面子问题:面部经常油亮亮的,毛孔粗大,肤质粗糙,皮质厚且易生暗疮粉刺,不易产生皱纹。混合性皮肤面孔中部、额头、鼻梁、下颌有油光,易长粉刺,其余部分则干燥。

面子对策:油性和混合性皮肤关键在于均衡油脂分泌,清洁及收紧毛孔。日常皮肤的清洁要选用一些用后感觉清新爽洁的洗面奶,每周做一次清洁面膜。平时使用一些有控油功能的面霜来改善面部出油状况。在控制油脂的同时,还应用补水乳霜及时补充水分,尤其是混合性皮肤,控油之后会变得比较干燥,所以补水乳霜尤为重要。此外,一瓶收敛水也是必要的,它能收敛粗大的毛孔,让皮肤变得清洁细致。

七个步骤教学法 篇6

刚入学的孩子们,是晨间旭日,当他们坐在椅子上翻开第一本语文书的时候,稚嫩的脸上满是茫然,是啊,对于未知的,全新的事物,一个成年人恐怕都无法招架,更何况是小孩子呢?这就要求老师可以伸出双手,牵着孩子的小手,迈出学习的第一步。识字是孩子们必须要做好的事,面对这一笔一划的汉字,怎样让孩子们从心里记住、接受,而非死记硬背,就是我们老师要做好的事了。我简单总结了几个识字的小方法,希望可以帮到孩子们。

一、读字。在每一课要学的生字上,先让孩子们把拼音标注出来,用食指先盖住韵母,露出声母,大声读出声母,再盖住声母,大声读出韵母,最后看清是几声,带着音调读出正确字音。识字,识在先,字在后,首先得认得这个字,知道怎么读,记住这个字才有意义。注意:字音是否标准很关键,以后初中,高中语文都会有字音的考点,老师在教学时要认真聆听每一位孩子的读音,发现错误立即纠正。那怕是最微小的细节,也鼓励我们的孩子尽力做到。

二、看字。字音读得标准后,不要急于让孩子们去记忆字的写法,老师首先要带领孩子们看看这些他们陌生的文字。老师这时候可以提问孩子们他们看到了什么,这个字长得是什么样儿的,怎么组成的,就像形容一个人的长相一样,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把他们看到的字描述出来,真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样做可以做会为以后的学习好铺垫。注意:要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老师也要给孩子们鼓励,激发孩子们的想象。

三、说字。接下来呢,老师和孩子们要一起说说,这个生字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啊,比如:“田”字,老师要问孩子们,觉得这个字有什么特点,像什么?就会有孩子想到是像山上一片片的稻田,每一块都封得严严实实,再在里面画上横竖,把它们分成小块,就可以种田了。老师这时候就要表扬孩子,再总结,完善孩子们的认知。再比如:“休”字,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会想到这个字右边是一颗笔直的大树,一撇一捺枝桠伸展,左边是一个人,那有点竖着,好像一个直立的人靠在一颗大树上,他很累,所以倚靠着树休息呢。这是联想记忆法,类似俞敏洪的背单词方法。注意:如果碰到难以解说的字,老师就要帮助孩子们讲解这个字,让学生有所体悟。

四、析字。有了上面三个步骤做铺垫后,老师要讲解字的含义了。就像啊、嗯这样的字也代表着某种语气,每个字都有它代表的意思,像爱字,代表着感情,永恒等。理解字的含义,才可以在以后运用自如。注意:老师解析字的时候要具体,通俗。

五、用字。在什么场合可以用到某字,这是掌握的重点,亦是难点。老师可以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注意:方法要贴切。1、图画法。例如:梅花的梅字,老师可以给学生放出梅花的图画,冰雪纷飞,朵朵梅花在风雪中依然艳丽、芬芳,梅花吐蕊,孤傲不俗,它是春的使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样的图画直观的使孩子们认识到这美丽的花朵,对她感兴趣,记住她,甚至爱上她。把生字组成常用的词,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或者造句,把生字具体化,生活化。2、情景法。有些字即使组成了词也是不便理解,这时老师可以描绘一个场景,帮助孩子们。例如:绅士这个词,在一个朋友聚餐的场合,男生帮助女生把椅子拉出来,这就是绅士,是男士照顾女士的行为。这样一个情景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演出来,透彻理解。

六、写字。在以上几个步骤做完之后,老师要让学生看着书把生字写几遍,熟悉字的写法。注意:老师要注意孩子们的笔顺,不要写错。

七、默字。脱离书,自己把生字默写出来,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认识了生字。注意:这个环节老师要知道学生正确组词、造句。

这七个步骤教师可以根据上课的时间,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调整、变通,找到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要耐心认真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要想达到好的认字效果,当然要求教师课前认真备课,多花心思在教学研究上,换位思考,琢磨怎样的方式,怎样的语言,怎样的表达可以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接受,深深的印在脑海里。其实方法是千变万化的,教师要学会变通,制作一些小卡片等小道具或者听取孩子们的意见也是可以的,我们的宗旨就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死记硬背,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培养出思维敏捷,勇于创新的人才。

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有人说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是最可爱的人,这样多的这样好的评价说明了作为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知任重而道远。愿意做孩子们成才路上的石子,因为对这三尺讲台衷心的热爱,因为要扛起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更因为台下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眸!

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步骤 篇7

一.诵读———培养语感

老舍先生曾说:“除了注意文字的意义而外, 还注意文字的声音与音节。这就发挥了语言的音韵美。我们不要叫文字老趴在纸上, 也须叫文字的声响传到空中。”如果培养了学生诵读的习惯, 可以让阅读教学事半功倍。正如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训练语感, 必将能驾驭文字。”

在教学中, 首先教师要“身先士卒”, 在课堂上积极地范读。《故都的秋》这篇经典的散文, “发出的是带有强烈个性的自己的声音, 洋溢着回肠荡气的诗的调子”。预习时, 学生对这篇文章反应比较冷淡, 但是当听了我的范读之后, 一时教室里寂静无声, 全班同学都被深深地感染了, 继而掌声响起, 学生很快自觉地融入到物我交融的意境中了。其次是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 以此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如在学习《小狗包弟》一文时, 我组织了诵读挑战赛, 竞赛进行得非常激烈, 长长的一篇文章在不知不觉中, 被学生饱含感情地诵读了很多遍, 没有了昔日“被读”的现象。学生在诵读中领悟到了巴金老人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为了纪念“九·一八”事变, 我组织了诗词朗诵会, 比赛时很多学生读得泣不成声, 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了学生诵读文本的兴趣, 我发现学生不再喜欢默看书, 而是乐于“读”书, 朗朗的读书声声声入耳, 经过三个多月的朗读训练, 学生的语感在朗读中增强了, 让我倍感欣慰。

二.精读———提升理解

新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审说明阅读部分指出:“理解、分析能力的培养, 贯穿高中三个年级。”理解分析能力的提高,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要求教师应当注重平时的有效训练。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训练学生精读文本, 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 学生才会透过现象发现本质, 理解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

在教学中要积极地引导学生精读文本, 积极地找寻文本中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的点, 以此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如在教学《祝福》一文时, 我没有让学生泛泛地去找祥林嫂的种种不幸, 只抓住“捐门槛”这一细节来探究主题。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一片段的重点词和关联词语, 让学生的认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明白正是鲁四老爷所代表的封建礼教封建思想, 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 把她逼向了求生不得, 欲死不能的境地。再如在学习《老人与海》一文时, 我和学生一起以“独白”为突破口, 使学生认识到独白是老人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独白也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独白还能突出中心, 表达主题。通过精读把原本很抽象的“硬汉”精神具体化形象化,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在教学中时时地引导学生精读文本, 培养其思考分析的习惯, 让其懂得关注文字背后隐含的信息, 以此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三.泛读———拓展知识

语文犹如海洋一样广阔无边, 我们学习的教材只是沧海之一粟, 正如鲁迅所说:“如果只看一个人的著作, 结果是不大好的, 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 采过许多花, 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 所得就非常有限, 枯燥了。”在教学过程中, 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适当配合, 力求使学生“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以课文为例子和凭借, 以点带面举一反三, 以此提高语文能力。

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采用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方式, 有条理、有系统的扩展学生的泛读内容, 让我们的教学“形散而神聚”。首先是横向拓展, 主要原则是以点带面, 将教材与之相关的内容, 适当提供给学生, 开阔学生的眼界, 在更为广阔的领域中, 汲取更多的知识。如在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时, 让学生自读了《人类飞向太空所面临的问题》, 弄清了人类飞向太空所面临的问题, 适当的拓展, 让学生收获更多。其次是纵向延伸, 如围绕某一作家或者围绕某一话题, 将其深入研讨, 形成专题的研究, 以此拓展课文的内容, 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如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 让学生搜集古今中外写秋的名篇名句, 将其拓展成“秋”专题的学习, 将阅读深化。在学习《荷塘月色》时给学生补充了季羡林的《清塘荷韵》, 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 了解了两位大家的文风和不同的人生感慨和领悟, 以此加深其对文本的理解。

文言文教学五步骤 篇8

一.朗读

1. 读准字音

(1)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学生把注解有出现的注音注入文言文中。这样在读的过程中不易出错, 并且通过手写一遍可以加深印象。对于不会读的字小组可以讨论解决。对于还不会读的字, 课堂上全班一起解决。

(2) 对于文言文中一些特殊的现象, 教师要加以引导。A、通假字现象。例如《论语》中“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 读音应为“yuè”而不是“shuō”。B、词类活用现象。例如《桃花源记》中“此中人语云”中的“语”是“告诉”的意思。所以读音是“yù”而不是“yǔ”, 这种现象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

2.读准停顿

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 不该停顿的地方就不能停顿, 如果停顿不当, 就不能正确理解文章。一般句子的停顿可考虑以下情况: (1) 主谓之间的停顿。如“操蛇之神/闻之” (《愚公移山》) (2) 动宾之间停顿。如“惧∕其不已也” (《愚公移山》) (3) 介宾短语之前停顿。如“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 (4) 转折连词之前可停顿。如“宋无罪∕而攻之” (《公输》) (5) 句首虚词 (又称发语词) 之后可以停顿。如“夫∕大国, 难测也” (《曹刿论战》)

3.读出感情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如《岳阳楼记》第一段是对滕子京遭贬取得卓著政绩的赞颂, 应带着敬佩之情朗读。第二段时对气势磅礴的洞庭湖美景描绘, 应带着赞美之情朗读, 第三段是对阴雨天景色的描绘, 登楼者情绪低落, 应带着悲伤之情朗读。第四段是对晴天美好景色的描绘, 登楼者心情愉快, 应带着欢快之情朗读, 第五段是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展现, 应满怀豪情壮志地朗读。学生在读书时要沉浸到情与理的芬芳里, 让思维向各个方面自由伸展, 从而体会到文章的精美。

二.翻译

学习文言文, 翻译至关重要, 这个环节教师不要包办, 可大胆放手。可让学生对照书本注解翻译, 不会翻译的字、词、句做个记号, 然后小组展开讨论, 解决一批不会翻译的字、词、句。在全班集中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 并对于一些特殊的词句进行翻译, 教师应给予指导并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一些方法。

1.“补”即补出省略成分。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孰视之”承前省略了主语“邹忌”, 翻译时要补出。

2.“调”即翻译时要将文言文特殊句式语序调整。

如《陋室铭》“何陋之有?”这是一句倒装句, 翻译是应将“有”调到前面, 应译为“有什么简陋呢?”

3.“删”即删去不译的词。

如《唐雎不辱使命》“此庸夫之怒也”“也”表判断, 翻译时可删掉。

4.“改”即有些词语无法直译, 或直译后很别扭, 可用意译。

如《出师表》“引喻失义”“引喻”:称引, 譬喻。“义”恰当。如果直译就很别扭, 可用意译, 翻译为“说话不恰当。”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和老师方法的指导, 学生学文言文的积极性会调动起来, 他们的翻译能力会渐渐得到提高。

三.指导背诵

背诵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的“硬件”, 学习文言文不背是不行的, 学生在记诵时往往时间投入较多, 而收效却不佳。那么怎样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背诵呢?

1.理清背诵线索法

理清文章的背诵线索, 就能条理连贯地背住全文的内容。如学习《与朱元思书》时, 我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背诵线索:

(1) 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奇山异水。

(2) 分写异水:澄清、透明、湍急。

(3) 分写奇山:山的整体形象, 山的情趣。

我先让学生记住背诵线索, 再按顺序对应扩展。如“山的情趣”即“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赚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2. 化整为零法

记忆心理学认为, 记忆的单位越小, 越容易记忆。背诵篇幅较长的段落, 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它的结构层次, 化整为零, 然后逐层逐层地背诵, 如学习《鱼我所欲也》第一段篇幅较长, 要让学生背起来不容易, 我先指导学生给这段分层, 共分为三层:

(1) 用鱼和熊掌作比喻引出论点。

(2) 从正反两方面对论点进行具体的分析。

(3) 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 贤者能够保有本心。

采用化整为零法, 学生的背诵效率大有提高。

3. 抓重点词法

学生在背诵时常常因一个词想不起来, 而导致后面的内容不完整, 而这个词往往是文中的重点词。如果背诵时能抓住这些重点词, 就能增强记忆, 如背《马说》的最后一段“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我就指导学生抓住重点的动词“策、食、鸣、执、临”背诵, 学生很快就能当堂成诵, 并在背诵中提高了理解感悟能力。

4. 抓句式法

如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我引导学生这些句式有什么规律可循, 最后得出这些句子都是“人名发于或举于地名”的句式。找出共同点之后, 学生很快就背熟了。

5. 想象法

指导学生展开想象, 让文言文中的人、物、景在脑海里呈现出生动的画面, 有利于提高背诵能力。如学习《岳阳楼记》, 文中第三段“若夫霪雨霏霏, 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日星隐耀,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是对阴雨天景色的描绘, 我让学生脑海中想象文中描写阴雨天的景物, 有雨、风、浪、太阳、星星、山岳、桅杆、船桨。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背诵, 效果很好, 通过想象的背诵。

四.品味鉴赏

文言文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文体上, 学会字、词、句是基础, 学会品味鉴赏文言文, 才是更高能力的要求, 所以对文章内容进行美的挖掘, 会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文章思想的认识。如何品味鉴赏呢?

1.品味语言

文言文语言凝练、优美, 讲究精炼, 值得推敲, 并且运用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如《岳阳楼记》本课文语言精炼, 色彩感强, 对偶工整, 驱散结合, 琅琅上口, 如文中“衔远山, 吞长江。”教师可引导学生品味“衔”、“吞”这两个词好在什么地方。在品味的过程中, 学生领悟到“衔”、“吞”这两个词形象地写出了山在湖中, 湖蓄江水的壮阔气象, 以人格化的方法把静止的景物写得栩栩如生。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 可以进一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得到美的享受。

2.品味人物形象

很多文言文都涉及到典型的人物形象。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邹忌智慧、勇敢, 善于思考, 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怀。如学习《晏子使楚》, 可以让学生感悟到晏子有着不卑不亢的外交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这些人物形象以伟大的人格魅力散发着动人的光芒, 在学生品味的过程中, 会深深感染他们, 震撼他们, 可以更好地认识他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 从他们身上摄取精神食粮, 更好地激发自己。

3.品味情感

学习文言文要深入地理解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如学习《出师表》要让学生领悟诸葛亮“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情感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品味情感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文章的感悟, 给学生的思维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 这样学生在无形中学会用现代的观点代观念去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

五.巩固训练

让学生加强课后的训练和巩固, 才能更好地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归纳整理。

把文中带有相同性的, 有一定规律的东西加以归纳整理, 有利于记忆。如学习《口技》就可以把表示声音发生先后的词语归纳在一起, 有“少顷”、“既而”、“一时”、“未几”、“俄而”。这样学生印象深刻。又如学习《核舟记》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有关“为”的句子, 整理在笔记本上, 比较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有助于掌握“为”的用法, 而不致于混淆。

2.练习训练。

学完新课文后, 让学生养成复习的习惯, 及时掌握文言语段的翻译和重要的字、词、句。教师可出相应的练习, 让学生及时补缺补漏, 做到温故而知新。

英语绘本教学的步骤 篇9

2.第二步———激发兴趣,理解绘本。小学低年级英语绘本教学应侧重于故事性教学模式, 因为它十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很引人入胜。为了弄明白有趣的故事情节,他们能认真地去听,认真地去理解,利于吸引他们易分散的注意力,激发和维持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绘本教学过程就是带领学生走进绘本故事的旅程。

3.第三步———激“悦”语感,朗读绘本。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有效方式, 朗读可以把英语知识转化成英语技能。一本好的绘本,学生通过反反复复朗读,不仅能激“悦”语感,强化故事传达的意韵,而且能使学生不断发现绘本中的乐趣, 加深对绘本的印象和对故事的理解。

俯卧跪起的教学步骤 篇10

俯卧跪起的技术要领

练习者俯卧在垫子上,双腿伸直并拢,双手抱在头后或放在腰部,同伴按住练习者的双脚腕,练习者股二头肌和臀部肌肉同时用力,先起臀,进而成跪姿。或者练习者股二头肌、臀大肌、腰背部肌肉同时用力,一次性将上体抬起成跪姿。

教学步骤

青少年运动员由于力量薄弱,往往不能完成这个完整练习,我们需要降低难度,逐步完成:

一、做俯卧抬上体练习,预备姿势相同,运动员抬头、挺身并将上体后仰抬起,然后还原。刚开始运动员可能只能抬起腰部以上,逐渐提高要求至髋部离开垫子、到大腿离开垫子。(如图1)

二、采用厚垫子(如30厘米以上的跳高垫子)做完整练习,由于厚垫子可以给上体一个弹力,所以降低了完成动作的难度,使得运动员可以借力完成完整动作。然后逐渐降低垫子的厚度。

三、用体操垫子,练习者采用先抬上体,起臀,然后直立上体成跪姿的方法,降低动作难度完成动作。(如图2)

四、采用股二头肌、臀大肌、腰背部肌肉同时用力,一次性将上体抬起成跪姿(如图3)。进而提高要求,要求运动员完成多组,每组多次的完整技术练习,从而最终达到提高运动员大腿后群肌肉力量的目的。

教阅读思考,有步骤方法! 篇11

大人期待,小孩拥有能力、能从阅读中有所得

阅读推动的目标是,希望学生拥有阅读能力(learn to read)并透过阅读而有所得(read to learn)──得到生活所需的知识、得到探索事物的乐趣、得到深入思考和多元观点的能力。然而,各阶段小孩的发展重点不同(见图1):0~6岁小孩处于读写萌发的阶段(对图像文字符号感兴趣)、6~9岁小孩学习着如何阅读(认识字词句段篇)、已具备阅读能力的9~15岁小孩要能透过阅读学习……

推动阅读已数十年的台湾,在各方人马的合作下:多元文本频出版、增能研习不间断、相关活动纷上场……“唤起阅读兴趣、培养思考能力”,是大家的共识。然而,2006年PILRS① 和PISA②的国际评比结果,让我们清楚地看见“小孩的表现与大人的期待有落差”。简言之,无论是小学四年级或15岁的小孩,其在阅读理解的表现不如预期,甚至,在阅读动机的排名都远远低于其他国家或地区……

请留意:当小孩表现与大人期待有落差时,我们需检视“‘大人提供的经验’与‘对小孩的期待’是否一致”。因为,能力来自于经验!

我们知道“大人的困扰”:

大人困扰,没有具体方法、以引领小孩有所得

要让大人了解“现今考试在测试哪些能力”,以省思“大人提供的经验如何调整”,最好的方法就是:请大人试作阅读测验后,再与大人分享评分规准及讨论小孩的答案。果然,大人有了满满的收获:

·原来,阅读理解的测验,线索答案都要来自文本,不是写个人经验!

·有些题目,连大人都要想一下,没办法直接从文章立刻找到答案。

·我们较少要求小孩“以足够证据(至少两个)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也较少要求小孩“一体两面”的思考。

·比较之下,发现我们过往的考试较注重知识记忆,但,国际评比考的是推论、整合、诠释、评估的能力。

有了收获,接下来就是困扰了:

·这种阅读(以问题引导小孩阅读考的问思教学),会有趣吗?

·要怎么提升小孩的能力?多练习这样的测验?

·我们大人也不见得有诠释整合、比较评估的能力,要怎么引导小孩?

·若是一堂课,可以怎么进行呢?

·设计这些“好问题”,不太容易耶!

若有机会观看一场教学(或退而求其次,看教材设计与教学影片!③),再看看该群小孩的回馈,就可让大家发现“问思教学反而能让更多小孩喜欢阅读课”,理由无他,主要是“这些问题能引导小孩回到手边的文本找线索”“小孩有参与感、有成功感”。那么,要如何像影片中的老师一样,引领小孩呢?由此,我们整理了问思教学模式,让大家在复制中慢慢找到自己的模式。

请留意:无论是大人自己的成长,或是大人与小孩的互动,需记得“来日方长,循序引领”这8个字。

我们建构“问思教学模式”:以《一只有教养的狼》的教材举例说明

“完整流程”含互动前中后三大部分

在与小孩互动中的过程,提供“多元互动形式”的建议

在与小孩互动中的提问,提供“ABC适性方案”的建议

每一个题目都有ABC方案的用意是:让大人可观察小孩的反应,提供难易度适当的鹰架。以《一只有教养的狼》第1题为例:

要能回答这一题,表示看过全文,脑中已能将“故事中提到的地点以及狼在其间发生的事”形成一整体图像。然而,多数小孩(大人也是)也难以立即有整体印象。由是,若大人觉得A方案对小孩的挑战性太高,就可选择以B方案或C方案进行(如 图2 )。

有些大人会担心:若一直提供C方案,会不会太简单、无法提升小孩的潜能。放心,其他文本有时会出现类似题目──若遇到故事中提及许多地点且小孩需留意地点之间的关系。若小孩过去有此经验,就可以以难度高一点的B方案与小孩互动;若小孩还是无法响应,仍以C方案互动也无妨。重点是:要让小孩有挑战性且有成功感!

请留意:使用现成教材,勿先修改成自己的版本,而是要试着理解设计者的逻辑,从中领会设计者的用意!

我们整理“自我探索的主题文本”:

兼顾广度与深度的阅读

《有效提问》这本书选了23个文本,均以“自我探索”有关,其中又分为4个概念:生涯梦想、发现自己、与众不同、分工合作。每个子概念的相关文本,以路径图呈现,示例如图3(截录书中的第18页)。

每个概念有数个文本,由此,我们也设计了“跨文本的比较阅读”。

请留意:本书的编辑设计乃提供大人与小孩互动之参考用,若内容有疏漏或未尽完善之处,敬请教育伙伴不吝赐教,以收切磋琢磨之效。

教阅读,有策略。《有效提问》,只是教阅读的其中一步。笔者有幸接触到各阶段的大人,能理解家长和教师的需求,也会继续努力出版更多对家长、教师有所帮助的教养书。

①国际阅读素养成就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简称PIRLS),是国际教育成就评量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简称IEA)所发展的跨国调查研究,每五年循环一次,探究各国/地区四年级学童的阅读素养的表现,可作为教育政策、教学方法的检视。

②国际学生能力评量计划(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是OECD(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所发展的跨国研究,每三年循环一次,调查各国/地区15岁学童之阅读、数学、科学三种素养的表现。

求解轨迹方程的方法与步骤 篇12

如果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本身就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 或这些几何条件简单明确且易于表达, 我们只需把这种关系“翻译”成x, y (ρ, θ) 的等式, 就得到曲线的轨迹方程, 由于这种求轨迹方程的过程不需要其他步骤, 也不需要特殊的技巧, 所以称直接法.

例已知△ABC中, ∠A, ∠B, ∠C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c, b依次构成等差数列, 且a>c>b, |AB|=2, 求顶点k的轨迹方程.

分析如右图, 以直线AB为x轴, 线段AB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由题意, a, c, b构成等差数列, ∴2c=a+b, 即|CA|+|CB|=2|AB|=4, 又|CB|>|CA|, ∴C的轨迹为椭圆的左半部分.在此椭圆中故C的轨迹方程为

二、利用相关点求轨迹方程

有时, 动点所满足的条件不易求出, 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有困难, 因为有时动点随着另一动点的运动而运动, 而另一动点我们称之为相关点所满足的条件是明显的, 或是可以分析出的.这时, 如果能用动点坐标表示相关点的坐标, 按照相关点所满足的条件列出方程, 就能得到原动点的轨迹方程.

三、参数法

参数法是指先引入一个中间变量 (参数) , 使所求动点的横、纵坐标x, y间建立起联系, 然后再从所求式子中消去参数, 得到x, y间的直接关系式, 即得到所求轨迹方程.

例过原点的直线与圆x2+y2-6x+5=0相交于A、B两点, 求弦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分析当动点的坐标x, y之间的关系不易找到时, 可选取与动点密切关系的另一个变量t (或多个参数) 来表示, 消去参数得轨迹方程.

以上各种解题方法的分类, 是相对的.某种解法中可能含另外一种解法的方法和思想, 比如“几何法”与“定义法”是密不可分的.“直译法”就需要几何知识寻找等量关系, “相关点法”都含有“参数法”消参的思想.所以, 这些思想方法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是互相渗透的, 不能孤立、生硬地认为这就是纯粹的某某法.

四、求轨迹方程的步骤探析

1.建立坐标系是求轨迹方程的基础, 坐标系的选择, 对所求出的方程的形式有重要影响, 适当、合理地选择坐标系, 就能得到形式较为简单的方程.一般来说, 如果图形有对称中心, 则常选这个对称中心为原点, 如果有对称轴, 则常选这个对称轴为坐标轴, 如果有互相垂直的线段, 常以它们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 对无此特点的图形常选某一线段的端点 (或中点) 为原点, 这线段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 等等.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以后, 要正确标出各已知点的坐标 (用已知数或设参数) , 并假设动点的坐标为 (x, y) 或 (ρ, θ) ;相关点的坐标应尽量简便的表示 (如在同侧而到x轴的距离相同的点的纵坐标相同, 以y轴为对称轴的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等等) , 对动点坐标, 则应根据题目的条件, 确定x和y的取值范围.

2.根据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 写出适合条件P的动点M组成的集合p={M|P (M) }, 这是求轨迹方程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做好这一步的关键是深刻认识和掌握动点应满足的几何条件, 并能把这种条件通过点的坐标 (x, y) 用等式表示出来.有时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是简单而明确的, 有时则是比较复杂, 比较隐蔽的, 这就必须熟悉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并运用一定的逻辑推理, 才能分析出来.当这个相等的关系用动点坐标x, y和各已知数的等式表示出来时, 就得到动点坐标 (x, y) 满足的方程f (x, y) =0, 也就是动点坐标满足的方程了.

3.化简、整理所得方程.

4.一般情况下, 由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列出的方程不都是最简单的形式, 也不是特殊曲线的标准形式, 所以应对所得方程进行化简, 如果属于特殊的常见的曲线, 则应整理成标准形式, 以便掌握曲线的几何特征.

5.证明所得方程就是所求的轨迹方程.为了所得到的方程满足曲线方程的定义, 必须证明曲线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都适合方程, 也要证明坐标适合方程的点都在曲线上, 以保证推证结果的科学性, 如果化简的过程是严格的同解变形, 证明这一步可以省略.

高三备考, 题山题海, 压得学生连气都喘不过来.便于我们的学生理解掌握, 建系——设点——列式——代入——简化——检验腾出更多的时间, 来整理自己所学的知识, 检查、反思自己的不足, 从而提高自己, 尽快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摘要:解析几何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学科,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两个基本问题之一.求符合某种条件的动点的轨迹方程, 其实质就是利用题设中的几何条件, 用“坐标化”将其转化为寻求变量间的关系.这类问题除了考查学生对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还充分考查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及一定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 因此这类问题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 也是同学们的一大难点, 它包含着两类基本问题:一是通过坐标法建立曲线的轨迹方程, 二是通过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这里仅就中学数学的轨迹方程的求法, 分类整理归纳, 以方便学生解决这类问题.

上一篇:甬优15下一篇:我国包装设计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