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快乐作文指导

2024-09-28

小学生快乐作文指导(共12篇)

小学生快乐作文指导 篇1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 提笔就抓耳挠腮, 总觉得无话可写。如何帮助学生积累素材,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关键是要学生快乐作文。

一、采取多种形式, 让学生乐写

(1) 利用课外活动, 激发学生写的欲望。如:带同学们到郊外, 要求孩子们与小树、小草对话, 然后告诉老师, 你与小草说了些什么?小草对你说了什么?有的孩子说:“小草说, 小朋友, 我很口渴呀!”有的说:“小朋友, 你别老踩着我, 弄得我可疼呢!”这样, 发展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力。每逢节假日, 要求学生把在假日中的某一件事记好, 待到上学时说给同学们听。由于养成了习惯, 孩子们都会特别留意身边发生的事情。

(2) 创设情景, 让学生乐于写。情景教学, 会让学生兴趣盎然, 而以景助写, 则令同学们乐此不疲。例如, 教学《老公公》时, 由于本课难读音节较多, 学生熟读有困难, 可先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老公公, 要求扮演者从外貌、神态、动作尽量与文中的老公公一样, 然后“老公公”做动作, 学生写。这样, 学生能写出来, 就等于基本上把课文弄懂了。

二、建设社团, 让学生乐于表达

为了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 组织学生开展社团活动, 有班级棋牌俱乐部、篮球训练营、羽毛球之家、跳皮筋发烧友等文体活动, 也有假期社会实践的爱心社团、和谐社团等。这些社团的成员相对稳定, 活动中他们同喜同悲, 共同接受磨难, 共同收获成长。

三、激发写作兴趣, 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有些学生说话时滔滔不绝, 可写作文却无从下笔。这是因为“说”在生活实践中用得较多, 而“写”却较少, 没有实践就无话可写。因此在写作训练时, 可让学生先说后写, 引导学生把“说”和“写”结合起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又提高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晰。

四、提供素材, 让学生有话可写

有话可写即让学生有写的内容。如在介绍“我的家”的口语训练课上, 先让同学们把家庭成员的合照带来, 然后让同桌互说, 再让同桌互相写出你所听到的介绍。这样, 孩子的听、说、写能力都得到了训练。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以解决无话可写的问题。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观察要求:早晨从进校门到教室, 在这短短的一段路上, 你见到了什么?本来, 学生每天都要走这段路, 并没觉得有什么可看的。但在提出要求后, 他们开始注意了, 大门的校徽、标语、宣传栏刚劲有力的大字、栩栩如生的图画, 好人好事栏里的小雷锋……进了教学楼, 梯级里打扫卫生的同学, 带着各种神态、动作、表情匆匆走进教室的同学……学生观察后, 让他们在“每天一句话”练习时说出来。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这短短的一段路, 就有这么多的事物可以观察, 而且都可以选作说话的内容。周围的事物这么多, 可写的内容太多了。学生初步体会到观察和说话的关系以后, 对观察就有了一定的兴趣, 思路逐渐开阔, 迈进快乐写作的殿堂。

小学生快乐作文指导 篇2

刚放假没半个月,我就和我的妈妈回了老家仙桃,那里有许多的摩天大楼,非常的美丽,刚下飞机就去乘坐地铁去汉口火车站,到了汉口火车站妈妈买了张动车票到天门南,结果妈妈发现了我们坐的飞机与动车票的坐位一模一样,都是12A与12B妈妈刚发朋友圈就刷频了,有的说这种手气可以去卖彩票了等许多奇思妙想的议论。

到了天门南站已经是晚上九点半了,刚出站就被一个出租车司机给拉到车上去了结果发现他的车在比较后的地方但不一会儿所有车都走光了,不一会儿功夫我就睡着了,醒来发现我以经到了大姨家,发现我大哥哥养了一只可爱小兔子和萌萌的两只仓鼠。

十二点钟我大哥哥回来了,他还带了一个他同学,他们两人在那里玩游戏,而我则在一旁观战,十分钟后他们买了外卖,里面有蛋炒饭,羊肉串,扇贝等好吃的。

晚上我觉得有点无聊,所以看了抖音,他们玩到了凌晨一点才睡觉,玩着玩着他们就哈哈大笑,不知是游戏搞笑,还是他们聊到了搞笑的话题。

让小学生走进快乐作文 篇3

一、让学生观察、感知生活

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作文是学生对自己周围事物或自己亲身感受的一种记录。要想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教师就要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的观察过程实际就是学生积累材料的过程,感受社会的过程。小学生缺乏对社会、人生的观察和正确认识,写作文生搬硬套,没有真情实感。如一次写《我的妈妈》一文,大部分学生都是围绕自己生病了,妈妈如何无微不至的关心来表现妈妈的爱。我看后,对他们说:“难道只有你们生病了妈妈才爱你们吗?”我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妈妈。最后,有的学生写道:“妈妈为了让我吃好吃的,穿漂亮衣服,她自己舍不得多花一分钱,她的棉袄已经穿了三年了。”有的学位生写到:“由于我的胃不好,所以无论严寒酷暑,在我上学之前,总能吃上妈妈一大早为我准备的早饭。”这些真情实感地流露,是学生亲眼所见,才会有活生生的形象,这样写出来才会感人。

因此,上学路上和放学以后就成为学生观察体验生活重要途径之一,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路上的人和事物,把所见的有特色的或触动心灵的情景记下来。然后,我让学生利用晨读时间或者下午活动课时间讲讲“当天见闻”。这样学生就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也提高了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有时,我就带学生一起去参加义务劳动,到敬老院打扫卫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劳动的兴趣,利用这样的机会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劳动的过程,观察人物的外貌、神情、动作、语言等。我还会带学生去参观信安镇龙泉古寺听老人们讲以前的故事,让学生观察体验老人们讲故事时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并学习从故事中感悟道理。我也会带学生到田园里去观察农作物,要求学生在观察时抓住农作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味道等特点……学生通过取材、思考、表达,把对家乡的爱表现在习作的字里行间,获取了最有感受的写作素材。

二、从阅读中吸取、积累材料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积累。读书可以丰富学生书本以外的知识,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不断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句、段,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储备知识,然后做到厚积薄发。新授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与形式,采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积累写作材料。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积累优美的语句;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学习写人、写事的写作方法;教学《长城》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写作顺序及联想的写作方法。

从阅读中汲取营养,不仅仅只局限于教科书,还可以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博览群书。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

三、从聆听中感悟,激发表达意愿

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学我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写的作文,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就很自然地把一些不通顺的语句不由自主地改正过来,并且在表情达意方面也会有改进。而聆听者也会从中有着自己的想法,如换做自己应该怎样表达文中意愿,最后他们会交换意见,把文章做得精益求精。

一次,一个学生因为和家里人闹矛盾离家出走住到亲戚家,晚上睡不着时,看到外面的路灯想起自己妈妈,有感而发写下一篇作文,把自己感动得流下眼泪,第二天就回家了。他作文中写道:“外面感觉寒冷极了。那两排放着寒冷光芒的路灯,不觉得孤单吗?你们不觉得累吗?你们是不是也想家了吗?妈妈是不是也没睡,她那么辛苦地养育我,可是我却不懂得珍惜。妈妈,我错了!”当他读到这里时学生们都被感动了,纷纷拿起笔来抒发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和改正的理由和决心。

还有一次,我教学生作文《我最喜欢的水果……》时,一个学生口头作文说道:“我喜欢的水果是苹果,因为它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另一个学生马上想到自己爱吃柚子,理由很简单因为它不但营养丰富,还有药用……此外,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或别人的作文,或轮流交换互阅等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评价的能力。

只有让学生感受生活、阅读生活、记录生活,抒发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描绘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学生写出的作文才会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让学生快乐作文 篇4

作文是学生思想水平、思维品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 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精挑细选的语文教材, 许多文章都是在题材、立意、构思和语言方面颇有借鉴的。因此我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赏析、归纳和评价, 充分利用教材, 指导学生作文, 让学生快乐作文。

一.充分利用文中精彩片段, 指导学生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精彩的语句, 没有感人的细节作为亮点, 是很难吸引读者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精彩的片段, 无论是在遣词造句还是在观察顺序等方面, 都是学生作文最好的借鉴。在引导学生写观察作文时, 我充分利用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一课, 抓住文章二至六自然段, 让学生学会观察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 比如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由上至下等, 同时还要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笔下的事物才生动形象。当时适逢学校的灯笼树上正在盛开, 于是学生借鉴课文写出了一些灵动的文字:

一眼望去, 整个树身被一片霞光笼罩, 巨大的树冠看上去就像一把红色的大伞, 为大地母亲挡住了暑夏的炎热。树冠上满是深深浅浅的红, 仔细观看, 才发现顶端红得最耀眼, 树冠的边缘是一片浅浅的红, 如打着褶皱的花边, 整个树身看上去犹如一位风韵十足的少妇撑着美丽的太阳伞姗姗而来……

每一朵小花中间有七根花蕊, 花瓣是它们的舞台, 一阵风吹来, 花蕊在舞台中尽情跳舞。花朵们几百朵、几千朵簇拥在一起, 宛如一片红色的海洋……

二.充分利用教材选材的特点, 指导学生作文

我们的语文教材, 本身就是学生作文最好的范本, 篇篇都是精挑细选的, 作为语文教师要深刻意识到这一点, 并且充分发挥教材中的一切有利于学生作文的因素, 精心指点, 让学生乐于作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四篇文章以名人为话题, 教材选材时不同的是前三篇课文写的都是单个人物, 而第四篇课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写的却是人物群像。我抓住这一点在单元作文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借鉴何为写贝多芬的方法观察教材前面的彩图《红烛颂——纪念闻一多烈士》, 口头讲述人物的穿着和外貌特征等, 以及反映了人物怎样的个性特点, 然后用这种写法写身边的同学和大家都熟悉的老师, 于是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课上一个学生打闹, 他两眼直直地瞪着这个学生, 我原以为他会大打一场, 可没想到, 他嘴一咧, 突然一笑, 那笑容和笑声可真有点让人害怕……

他皱起眉头, 小得像黄豆一样的眼睛透着逼人的光, 嘴巴小而圆, 被山似的鼻子压着, 整个面部给人以非常滑稽的感觉……

有了这些做基础, 接下来的作文《我的初一老师们》就收获了不少美文, 学生自然而然学会了如何刻画单个人物及描写群体人物的写法, 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这之后班上主动写作的同学增加了不少。

三.充分利用教材的示范性, 指导学生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七年级上册有一篇文章《第一次真好》, 学生一读就懂。教学这篇文章时, 我发现从选材到材料的详略处理环节对学生来说无疑都是一次好的作文指导。于是我特意让学生关注这两点, 同时以“亲情”为说话内容, 让学生口头讲述可以选择的材料, 然后自己命题作文, 此次作文旨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材料详略得当的写法, 同时让学生说真话, 表达真情实感。由于材料关注学生生活, 所以学生们能够畅所欲言, 不少学生就在这一次的训练中就掌握了这种写法。

小学生快乐作文指导 篇5

晴朗的一天,我自己一个人在家担起了重大的家务——收拾房间。

万丈高楼平地起,我首先站在一楼,扫视了一下家。哎!太乱了。我用手摸了摸地板、茶几、电视……哇!灰尘都有1厘米了!我可得冒冷汗,于是我就端来了一盆水,拿了块抹布,开始擦起地板来。这边擦一擦,那边擦一擦;擦了一遍,抹布放进水里,哇!不是吧!水怎么这么浑,这么黑,这么脏,还有一种怪味儿。我恶心得想吐,我真想放下来不做了,可是我又想起老师对我们说要做一个勤劳不怕苦的好孩子。我又忍气吞声地把水给换了,用清水再擦。我用心地努力使劲儿擦,我再把抹布放进水里,第二遍比第一遍好多了;我又往洗手间里放了盆清水,又重新擦网了一遍,我比第一、二遍更加认真地去擦,不一会儿,地板、茶几、电视都被我擦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累得我气喘吁吁的。

我休息了一会儿,然后,我又跑到了二楼,把弟弟妹妹的房间都整理好了。我还搜出了一桶子脏衣服。我把衣服拿到洗手间把衣服都浸湿了,我拿出一件上衣来洗,我在衣服上放了洗衣粉,我就用力搓,好几个污垢都被我搓干净了,我把衣服放进清水里清洗后扭干后又放进桶里,就不停地洗,终于整桶衣服都被我洗得白白亮亮、焕彩如新了。汗水把我的衣服都弄湿了,头发也打结了,裤脚也湿了一大半。

最后,我把洗好的衣服都端到阳台上,一件又一件地晾在阳台上。我靠近衣服,我仿佛闻到了一股香味,哦!我知道了,我知道了,这是从心里发出来的心香。我明白了:其实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存在着心香,只要你去观察去劳动去体会。

让学生快乐作文 篇6

关键词:快乐作文;学生;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77

一、进行自主作文是实现快乐作文的首要条件

从信息论来看,要完成作文,需要经历外界信息的输入、储存、加工、编码、输出的过程。信息的输入是前提,加工是中介,输出是结果,而这一过程,全凭主体积极而有成效的工作,而离开了主体的主动精神,信息既不能输入,也不能加工,更不会有信息的输出了。笔者这里所说的主动精神,就是写作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作为教师,我们应告诉学生,作文是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这样,学生们才能从作文中体会到乐趣与快感。但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在教学中,学生作文更多的是遵命写作,是一项任务,是训练系列中的一个环节。教师为了应试有很强硬的理由,学生也有太多的无奈。他们没有选择余地,不能自主,写作也不是一种内在需要。因此,交还学生作文的自主权,让他们真正喜欢作文,是教师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第一步。下面,笔者论述一下自主作文的具体体现:

1. 自主作文首先体现在写作时间和作文形式的自由。因为限时限量的作文训练会使每位学生产生恐惧心理,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思维就会受限,缺乏写作的自主性,也就更不用谈让学生快乐地作文了。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教会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会捕捉一些不期而遇的真实感受,注重对学生随笔、日记、读书笔记的练习,让学生养成随时随地都能记录下自己真实感受的习惯,为自己写作文积累材料。

2. 自主作文要保障学生在写作空间上的自由。写作内容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多角度地透视生活、观察事物,不仅限于校园和家庭,还要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学会用自己的心灵去观察现实生活,强调观察、体味、思考,反对被动地、机械地模仿和重复,对现实做出真善美、假恶丑的判断。惟有如此,学生才能体会到一种自由和快乐,凭借自己的天性挖掘生活、感受周围的事物,从而信心满满地传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颂扬。

由此可见,自主探究和发现要比被动接受要快乐得多。写作的规律和技法也不是靠教师的灌输就可以掌握的。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学习就是依靠发现,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或者教材提供的材料,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探索和发现事物,而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教师如果只是在课堂上传授写作技巧,那么他肯定不是一个好的语文教师。美国著名的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发现学习的“发现”与科学家的“发现”,只是形式和程度的不同,性质是相同的,都是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发生的,其智力功能和发展价值是相通的。因此,写作的经验、技巧乃至规律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写作的乐趣也就在于此。

二、激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快乐作文

自主写作确实轻松自在,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作文教学,是快乐作文的起点。然而,实现它的前提是要有激情,学生要爱作文。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自主只能是给不自觉者打开了方便之门,自主只会导致作文教学的“无政府”状态,使作文教学无所作为。那么,学生的激情,以及对作文的热爱又应该怎样去点燃和呵护呢?

我们知道,学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是源于对生活的激情。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彻底打消他们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要让他们明确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美国学者认为:“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再者,我们进行作文教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的几个作家,而是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所需要的并非创造文学作品的技巧,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叶圣陶也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既然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就有责任将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因为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为他们作文的源头活水,那么实现快乐作文也就轻而易举了。

此外,要想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激情,语文教师首先对写作要热爱,要作示范,经常“下水”作文。实践证明,如果一个语文教师只会谈经验说技巧,不亲自“下水”试一试,是不可能深刻地体会到写作的艰辛与快乐的。鲁迅先生当年曾讽刺过那些专职的“批评家”:“你这么会说,那么你倒来做一篇试试看!”如今我们不少的语文教师也只是会说而不能写,甚至因为不会写而只能空洞地说。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个以写作见长的语文教师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说得出真正的经验和技巧,并且是学生们乐于接受的。这样,在作文课上,师生之间也能就写作的具体感受进行交流,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一个班级乃至一座校园形成了一股热爱写作、交谈写作经验、探讨写作经验的风气的时候,写作文在这个班级或者这座校园还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

三、分享成功是快乐作文的最大奥秘

教育心理学表明,生活使人面临难度不同的任务,他们必然会评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力求成功的人,旨在获取成就,并选择能有所成就的任务。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他们预计自己成功的可能性有50%的把握时,因为这给他们提供了最大的现实挑战。如果他们认为成功完全不可能,或者胜券在握,动机水准反而下降。所谓“跳一跳,摘桃子”,如果使劲跳了,“桃子”还是遥不可及,那再次跳起的动力就丧失了。学生学习数理化的兴趣往往高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解答理科习题的劲头也要比写作文的劲头足,原因在于一道理科习题解答出来,学生就摘到了“桃子”,能尝到成功的甜头。而作文写出来了,只有少数同学有“摘桃子”的感觉,大多数人换得的是教师冷冰冰的评语,甚至是讽刺和挖苦,有太多的失败和苦水。在此,笔者奉劝所有一线的语文教师,不要高悬你们的“桃子”,不要拿“思想深刻、构思精巧、风格独特、语言优美”的要求苛刻学生的作文。

因此,在评价作文的过程中,建立一套多元评价标准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正视学生作文水平和作文能力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对学生作文的起始状态,教师要进行摸排、定位、建立档案。作文评价要重过程,看发展,不搞一刀切。在评价机制上,教师不搞一言堂,而是充分发扬民主,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要平等对话,没有高下之分,只有思想碰撞和逆耳忠言。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一些比较差劲的作文,教师要有宽容的态度,要尽量去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因为教育的理念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成功,也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学生们才能真正地快乐作文。

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另一种方法是搭建展示平台。比如,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精致的小本子,写上自己的得意之作,以供交流;班级可以设论坛、开辟专栏,既可以评论身边的人和事,也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年级可以出优秀作文选,让优秀作文变成一个一个的铅字,供人传阅;学校要有文学社、广播站,搞辩论、办演讲、设沙龙,让有写作专长的同学一展风采。总之,机会要多,舞台要大,才可以形成强力磁场,展示才华,调动兴趣。

综上所述,笔者相信每一位语文教师也都认识到了快乐作文是我们的永远追求。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一线教师要尽快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努力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使其转变态度、养成习惯,视作文为乐事。只有这样,才会有新鲜活泼、个性突出、思想丰富的作文涌现。笔者想作为教师的快乐也莫过于此吧!

让学生快乐作文 篇7

让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学时很多学生一提起作文就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会感到困可是在平生惑甚至●在作文习呢作?中感受“恐惧”到。快乐那么、, 让他们快乐如何让学生快谷荣1是最好.的老师减少束。缚新, 课程标准对激发兴趣。低年兴趣乐趣荣级”的、“写乐作于目书面表达标强调“, 增对强写习话作有的兴作乐”自信。兴心”趣、一旦被激“与他发人起分来享习, 学作生的就快文会习作想在的写、厌《倦观乐心察写、理自。己敢》写, 的就教能学克中, 服对我选择了最贴近学生自己的课题, 每个人讲起自己都会没完没了, 都会给他人讲自己觉得最开心、最痛苦、最有意义、甚至是一件别人看起来似乎很无聊的事, 这些都逃不过一个“真”字。在说过之后, 自己选择最喜欢写的一或两件事, 自拟题目, 毫无拘束地吐露自己的心声。教师要给学生心灵以充分的自由, 让学生用童心童言去写童真童趣, 找回儿童习作应有的本色。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多用肯定和鼓励的方法, 支持学生写自己所想,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多组织展示和交流, 让学生体会到书面表达的乐趣, 体验到习作成功的自信和喜悦。有了写作的兴趣和信心, 才能激发灵感, 才有动力写出好作文来。

2. 走进生活, 表达真实感受。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生活是作文之本。”学生的写作如果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 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但对小学生而言, 他们缺少的不是具体的生活, 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自我体验。为了让学生拥有观察生活的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 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 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让人心动的东西来, 教师就要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同时, 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说、所做、所感、所想写下来。”

3. 情境教学, 指导开心习作。

在学生练习写作的起步阶段, 在作文命题上要多采取自由命题或半命题的形式, 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在作文的指导方面, 要创设教学情境, 不断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爱, 让学生体验开心习作的乐趣。例如我们在指导看图作文时, 是风景类的, 我们要通过录像或动画技术再现图片中的现实,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人物故事类的看图作文, 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认真观察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分组策划、想象、表演的形式, 让图片故事“活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把枯燥的图片变成生动的现实。

在指导写人、叙事类文章写作时, 我们通常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和事件的经过。在写人习作指导中, 可以让学生用语言讲述一个大家最熟悉的人的外貌、性格特点, 并举这个人的事例, 讲述后让大家猜一猜这个人是谁。让学生把人物说得象, 写得活。写事类习作的指导可以让学生讲述亲身经历或见闻, 也可以通过录像, 摹拟生活中的一件完整事件发生的经过, 让学生学会把事说完整, 写完整。在指导观察、想象类作文时, 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嗅、触各种感官。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指导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4. 培养想象力, 增加快乐之源。

想象, 让孩子们的思维插上了美丽的翅膀, 他们可以参加小精灵们举行的舞会, 可以骑着扫帚飞上天空, 可以和孙悟空一起遨游太空……这时候的作文是让他们觉得快乐, 他们可以让这股快乐之水流得更多、更欢。因此在作文中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可以让学生续写课文的结局, 让他们改变文章中人物的名称、叙述顺序等, 让他们看图作文, 从“只见其人, 不闻其声”的哑剧中想象作文, 可以从“只闻其声, 不见其人”的声音中想象作文……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情境, 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到写作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让学生快乐作文 篇8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深入细致的反思, 贯彻了快乐作文的理念, 摸索出了一套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快乐作文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 注重积累, 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人生体验

在传统教学中, 不少学生的作文都脱离实际, 作文三招“一凑二抄三套”已经成为普遍的程式, 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虚构的, 这说明学生缺乏对生活的关注, 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叶圣陶在《文章例话序》中说:“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 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 练习写作, 并不是为着给自己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 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 更见充实。”可见,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作文教学就应该以生活为本, 启发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 进而感悟人生、陶冶性情、升华心灵。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索、体验生活, 引导学生主动挖掘生活中的素材, 并督促学生用日记、周记等形式记下生活中的点滴感受, 养成习惯, 为快乐写作打下深厚的底子。

二、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就是要求学生课外阅读不要贪多求快、走马观花, 而要集中有限的时间走进书中, 进行较透彻的研究性阅读, 读熟名人的轶事、思想, 达到如数家珍并有所发现的地步。

高一必修一的名著导读《论语》, 介绍了孔子在思想、教育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我们虽与孔子有两千五百年余的时间距离, 但他的教育理论和思想又与我们十分贴近, 并时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孔子以他伟岸的历史身影和丰富的历史姿态, 为考场作文提供了广泛运用的可能性。因此, 我就指导学生对孔子的人生经历进行概括总结, 掌握其重要经历, 特别是著名事迹和散落的轶事, 熟记他的著名言论, 并分析其生平行为中包含的人生意义。如《空白是生命的盲点》一文中写道:“我以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庄严宣誓:拒绝空白。我, 生而为人, 出于对生命的尊重, 必须奋发向上, 刚健有为。我崇拜孔子。他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他有‘吾十五有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耳顺, 七十从心所欲, 不逾矩’的宣言。”又如《诗意的栖居》一文这样写道:“孔子一生这样辗转, 理想不能实现, 曾经被围困在陈蔡, 粮断无炊, 却依然弦歌不断。他听几名弟子述志, 唯赞同曾晳‘暮春者, 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 风乎舞澐, 咏而归’的生活境界……他虽身处困境, 却心态悠然, 真正实现了‘人, 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历史名人的人生是饱满的, 更是有深度的, 只要我们对他们进行深度阅读, 就可以给我们启迪和灵感, 就可以挖掘出丰富的、具有深度的写作资源, 就可以让学生快乐地写作文。

三、指导学生进行重点练笔

作文是一个创造性很强的技能操作, 是一个需要不断习练、不断悟道、不断修正、不断提升的过程, 教师要有效地组织针对学生个性特长的重点练笔。不深度阅读, 作文很难闪现创新的灵感;不重点练笔, 作文很难进入玄妙的文学殿堂。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说明点点滴滴皆可涉笔成趣, 只要持之以恒, 写随笔养成那种遇事叙事、就事论事的本领, 就可以发展到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能力。

如我现在教高一语文, 就要求学生买一本笔记本进行“随笔周练”, 随笔内容广泛, 包罗万象, 大至社会问题、人生哲理, 小至身边琐事、鸟鱼虫草, 无可不写。只要用心观察、用心领悟, 让随笔跃动生命的灵性, 让言语自然生成, 让个性自由张扬, 学生就不再惧怕写作文, 并能真正享受快乐作文的乐趣。对质量较高的随笔, 我指导学生修改并在班上宣读, 由学生共同参与评议, 甚至向报刊推荐, 力争发表, 这样, 既能发挥小群体在随笔写作中的示范作用和激励作用, 又能让其他学生从欣赏同学的优秀随笔中获得快乐, 增强信心, 产生兴趣, 最终完成由“苦写”到“乐写”的转化。

总之,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透视生活, 观察事物, 多进行深度阅读, 多进行练笔, 用自己的心灵观照现实生活, 强调观察、体味、思考, 反对被动、机械地模仿和重复, 对现实做出真善美、假恶丑的判断。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体会到一种自由和快乐, 凭借自己的天性挖掘生活, 感受周围的事物, 信心十足地传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颂扬。

摘要:在教学中运用有效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开阔学生思路, 使他们获得全面发展的能力, 适应当代发展的需要。

如何让学生快乐作文 篇9

一.聚焦现实社会,在生活中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所不可能发生的事勉强拉到笔下来,写作是必然失败的。留心自己的生活,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的材料。”作为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自身体验,聚焦学生日常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作文。指导学生善于留心自己的生活,如我们平日的学习活动,生活实践,学校、家庭、社会发生的人和事。前不久,云南发生了严重的自然干旱,我校积极组织学生捐款,我班学生也不例外,从几十块到五毛,多少不限。由于我之前的宣传鼓动,同学们的感情已经被调动起来。我让学生以云南干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很多同学拿起笔就写起来。为什么没有同学喊难写,因为观看了我展示的云南干旱地区的图片,听了我介绍的有关社会各界捐助的感人事迹,再加上刚才大家踊跃捐款的情景和最后我对他们的所作所为的表扬和肯定,同学们现在是心潮澎湃、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能写不出真情实感吗?他们能不为自己的作为骄傲吗,他们能不为自己所处的社会温暖大家庭自豪吗?在这样的情况下作文,他们能不为自己的所做的事感到快乐吗?

二.开展多种活动,在体验中作文

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更能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体验、品味,真正做到言由心生,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在快乐的体验中学会写作。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后再写作文。如春天来了,我带领孩子们出来找春天……一次,学校开展了逃生演习。活动结束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把刚才看到的逃生演习的场面写下来。结果同学们写的很成功。有的写《你知道怎么逃生吗》,有的写《地震来了怎么办》,有的写《记一次逃生演习》,还有一个学生写的是《汶川地震带来的思考》,很难想象这种有深度的文章出自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之手。

三.利用课程资源,在实践中作文

赞科夫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可见课程资源的范围非常广,人本身就是最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是课程资源,学生是课程资源,家长和社会人士同样是课程资源,广阔的生活更是课程资源。作文源于社会生活,源于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越充分、越细腻,感悟的就会越到位、越深刻。作文教学倡导学生以恰当的方式接触社会,因此学生的生活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必然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的重要场所。如让学生参观、访问社区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拓展时空,开发利用社会资源的形式。学生进入社区参观、访问,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这比教室里空洞地讲述要真实得多。活动中,学生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各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获得了社区的真实感受。在一次主题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活动中,我倡导孩子们做一次“爱心大使”,回报社会,帮助身边困难的人。我组织同学们到福利院去帮孤寡老人做义工,有的学生帮老人梳头,有的帮他们打扫卫生,有特长的学生为他们唱歌、跳舞,给老人们带来了欢乐。在这次的作文写作中,一个学生写到:“今天我做了一次爱心大使,帮助老人们洗衣服,看到他们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我突然感到幸福和自豪,我是一个有用的人,我能帮助别人,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自信,也体会到身上沉甸甸的责任,我要不断让自己强大起来,去帮助更多的人,从现在开始就认真学习,不再浪费时间,加油!”

四.捕捉精彩瞬间,在偶然中作文

农村小学快乐作文初探 篇10

一、快乐入门,解放心灵

学生认为作文难写,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学生觉得自己的作文难以达到教师的要求。这种现象与教师作文教学时重形式轻内容,命题死板,要求太多、太高有直接关系。因而要想使学生快乐写作,首先要解放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幼小的心灵从种种禁锢中解脱出来,在写作文时无所顾忌,真正做到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这就要求教师切实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和学生开展心灵对话,同时降低作文要求,减少束缚,提倡学生放开胆量去写作文,不一定要追求立意的高远、词语的华丽、结构的严谨,写童心之言、童真之言、童趣之言、童性之言就行。

二、走入生活,激发真情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他们身边虽没有日新月异的现代化装备,没有丰富的都市生活,但却有广阔的天地,辽阔的农村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不能不说是农村学生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有利因素,让学生描写身边的事,描绘身边的景,抒发身边的情,从而让这块沉寂已久的“农家”生活土壤在学生的笔尖下“乐”起来……

三、快乐赞赏,享受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动力,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应该热情、真诚地赞赏孩子们的习作,让他们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乐于习作,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这种赞赏,一方面来自教师,另一方面也来自同学与家长。对于教师来说,我们应该在细心品味每个孩子习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给每一篇习作都写上带有鼓励性和启发性的批语。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同伴与家长的赞赏。同学互批时的批语或全班朗读作文后的掌声,不仅会让学生感受到同伴的鼓励,还会品尝到自豪与快乐,从而增强了信心。同样,来自家长的赞誉,让学生品尝到的是来自亲人的鼓励。

四、快乐交流,展示成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无论是谁,都有一种渴望别人认同自己劳动成果的心理。因此,我们教师就要创造机会,尽量创造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的作文多得到些认同,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首先,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将优秀作文在课堂上进行宣读,哪怕是部分章节、部分句子,只要是有特色的,都可以在同学面前进行展示。其次,我们可以将优秀作文在《学习园地》中张贴,或推荐到小学广播站广播。再者,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投稿,让他们的文字变成铅字或发表于网上。通过交流、展示,让学生品尝到劳动的快乐、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再加上品尝的快乐,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五、快乐积累,拓宽视野

古人云:“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荀子在《劝学》中也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告诉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因为平时看的故事书少,电视节目单调,生活范围窄,更需要通过丰富阅读,扩展生活面,增加语言和生活积累。我觉得具体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1.课内积累。

教材中的课文不但优美词汇、精彩片断多,还能学习作者怎样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教师要引导学生学好每一篇课文,读懂字、词、句,读懂整篇课文, 对课文的好词佳句反复朗读,并熟读成诵。

2.课外积累。

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使其转化为能力,就必须加大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教师更应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小学阶段阅读应该达到145万字。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量阅读,阅读各种题材、体裁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拓宽视野。

3.日记积累。

读书时坚持做笔记,不仅把那些生动、优美的词语和精彩感人的片段摘录下来,还要勤于写读书心得。同时,鼓励学生坚持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一写,将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长期坚持,点滴积累,从词句到表达,时间长了,自然会提高写作水平。

让学生快乐写作文 篇11

一、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朗诵比赛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对农村学生来说,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

二 、根据实际布题要新颖。防止不根据学生基础和写作技巧实际,教师主观布置一个题目,新颖的布置作文方式,可以唤起他们的作文欲望。把空洞的布置课变为生动、丰富的指导课激发学生兴趣。

三、 解析范文作指导。应针对题目提出几个问题:从题目看写作范围是什么?应确定怎样的中心思想?通过哪些材料来反映这个中心?将怎样安排这些材料……提出这些问题对写作文不感兴趣的同学有很大帮助,最起码对文章中心思想,布局谋篇有了明确的认识。心中有数了,接着教师再念一篇教师预先写好的小文,让同学看这篇文章好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还应加强?你将如何改进?如果你写此文章怎样安排才更合适?这样可以消除了作文的为难情绪,变被动为主动。

四、批改方式也要新颖,才能保持并加强学生的作文兴趣。批改方式除教师眉批、面批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批,也可以采取教师领学生一起批和学生分头批的方式。教师领学生一起批,从学生作文中选出2—3篇中等作文,刻印发给大家,先理通文字,再看中心思想、布局谋篇等方面。然后师生从头开始一句句一段段讨论。哪个词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哪個句子不通,应怎样改正……学生可以广开言路,提出见解和修改意见。学生分头批,每人一本作文,教师提出批改内容和要求,然后收上来。通过这些,学生间距离可以缩短,有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另外,学生改学生的作文倍感亲切,没有拘束,便于学习长处,启发创新。

作文让学生充满快乐 篇12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 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 其结果, 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 最少也是消化不良, 健康不佳。反之, 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 把食物吃到胃里, 那它就会乐于接受, 并很好的消化……”由此可见, 作文教学要着力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使之“有饥饿感”、“有食欲”。

1. 乐读:

给一片静心的天地, 让学生快乐读书。阅读是习作的基础。离开阅读, 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无序而枯燥。没有大量的阅读, 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 习作将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新课标》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初中生大量阅读, 在读中静心, 在静心中享受, 在享受中怡情。学生读书要走进文本, 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融为一体, 产生强烈共鸣。为扩大学生阅读面, 笔者提倡同学每人订阅一份报刊或杂志, 课余时间互相借阅。为让学生多方涉猎多方面知识, 笔者鼓励同学们做好读书摘记。为给学生创造一个静心读书的机会, 笔者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 每周专门拿出两节语文课指导学生静心读书。笔者在班级建立诵读课程、名著课程、浏览课程三级阅读课。诵读课着重指导学生阅读古诗词、阅读经典名著、阅读现代优秀诗文;名著课有计划地指导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 和大师直接对话;浏览课是对时事新闻、报刊杂志、媒体网络的阅读, 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现在, 在我们班级争读书、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越来越浓。

2. 畅说:

创一个驰骋的舞台, 让学生倾吐心声。欲望是人为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向往, 它是开启思维闸门的钥匙, 还是思维的指南针。教师要为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 诱发兴趣, 使学生愿说;消除顾虑, 使学生敢说;指导方法, 使学生会说。笔者充分利用日记、周记、课堂提问等交流手段, 和大家说感想、谈体会, 让大家相互提意见、发表看法、欣赏作品、评改作品等。师生拉近了心理距离, 无所顾及, 尽情倾吐。笔者点拨学生, 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语言如何组织安排, 采用何种语气口吻, 在说之前都要充分考虑好。并教给学生描绘一方景色、勾勒一件实物、介绍一个场面、刻画一幅肖像、阐述一种思想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表达中做到:以诚挚的感情打动人, 以生动的语言感染人, 以优美的姿态吸引人。

3. 言真:

留一席倾心的空间, 让学生学写真话。教育家叶圣陶说:“要敢言天下真, 这也是做人的根本。”白居易说:“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写好文章的秘诀在于写真情实感。只有自己受感动的事情才可能感动别人。南唐后主李煜因“日夕以泪洗面”, 才有“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名句。朱自清因对父亲的真情怀念, 才有《背影》问世。作文教学中学生不能说真话、诉真情的原因不外乎有两点:其一, 有顾忌, 不愿也不好意思或不敢大胆说。对自己的心事或隐秘心理, 尤其是自己受过的挫折或性格上的弱点, 不愿袒露, 害怕别人耻笑。其二, 怕说错、不完善, 从而被人讥笑。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 激发自己的情感, 产生一种学写真话的冲动和激情, 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创造新形象的美好愿望。笔者一向要求学生说心里话, 抒真情。在一次写作中, 班里的一名同学就写出了《老师啊, 您啥时关注我?》这一篇针对性很强的习作, 大胆地指出了笔者上课时没有关注学生的真实情感。同学们写出了内心的真实感受, 学生大胆地讲了真话, 这不正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工作的真谛吗?再如写《ххх, 你不应该这样》时, 有一个女同学写自己的同班男同学过春节时打电话祝福她, 结果遭到了母亲的斥责, 她就写了《妈妈, 你不该这样》一文。文中写道:“我不想做女孩儿, 女孩儿有太多的规矩, 总被人议来论去;而男孩儿则不然, 即使出个馊主意, 也会被人夸奖‘这孩子真聪明, 长大了准有出息!’……但愿到我们当家长时, 能善待女孩儿!”你看, 小作者抒发了要求男女平等的真情实感, 非常具有鲜明的个性。

4. 悟理:

造一个畅谈的氛围, 让学生主动参与。《新课标》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会修改作文, 在评议中获得启迪, 在启迪中主动修改。学生在自由畅谈的氛围中, 就会通过自评、互评的方法, 在选词、用词、表达、分析、比较等一系列修改活动中, 不知不觉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从而消除对写作的畏惧心理。每一次学生写完作文后, 不是由笔者带作文到办公室逐本修改, 到下次作文时再把“成果”返还给学生, 而是要求全体同学都把作文本放在班内“作品展示台”上, 自找时间欣赏其他同学作品, 然后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这种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全班同学互评互改的积极性。

5. 怡情:

上一篇:问卷设计的技巧下一篇:生产型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