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共12篇)
环境设计 篇1
设计领域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设计师从单纯的只注重设计对象开始转向同时关心设计对象的使用者———人类及其在设计环境中的感受,这是一个让人欣慰的开始,一个质的飞跃的开始。但是在这个探索过程的初期,由于专业的跨学科性、涉及面的广泛性,虽然设计师们有心关注人类心理、人类行为,但由于缺少相应的指导性研究,导致很多所谓的“以人为本”的设计仅仅是留于表面,缺少实质性的内容。本文试图从环境行为和环境设计这两者动态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引导设计师从调研人类行为现状开始,指导设计思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1 人类环境行为对环境设计的影响
为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及研究结果的实用性,在研究的时候把人类的环境行为分为共性行为和差异行为。
共性行为是人在生存环境中形成的类似动物性的环境行为,目前国内外已研究出的共性行为有以下几种,从中可以得到一些设计上的启发:
1)捷径性。指人们在明确目的地的位置,在向目的地方向行进时,总会有选择最短路程的倾向。了解了这种行为倾向,我们就能理解踩草地、跨栅栏等不良社会行为的成因,其根本的内在驱使力是一种人的类似动物的习性。纠正这种行为,仅仅利用规范、教育等手段进行约束或者限制,其效果是有限的,而且是被动的。如果换一种积极的思维模式,从这种行为中得到启发,继而改变现有的设计思路,则可以开创出一种全新的、主动迎合人类行为心理的设计理念,做到完全杜绝不良行为的产生。
2)识途性。这是一种动物习性,指在一般情况下,动物感到危险时会沿原路折回。根据这一行为习性,设计师在设置安全指示或者安全门等应急设施的时候,应首先研究人在建筑室内的一般活动轨迹,然后根据这个轨迹有根据地设置安全设施,在遇到危险情况时,人群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本能做到快速的疏散,提高建筑安全性,保障人的生命安全。
3)左侧通行与左转弯。这种行为习性是指人们在道路、会场、展览场所行走时会表现出左侧通行和左转弯的行为倾向。在室外规划设计中,如果设计师意识到人类的这种行为特点,就能使行为路线变得有序、顺畅;在室内设计中,如展示设计,如果设计师有心将展示重点设置在行为路线的左侧,就能够突出重点引人注意;在陈设比较多、人活动比较密集的室内空间,有意识地把容易破损或者会影响人室内活动的陈设摆放在通行空间的左侧,则可以有效避免人或物的损伤。类似的注意点对于一个大规模的环境设计而言也许只是很小的细节,但正是无数个这样的细节,体现了设计师对人性的关怀。
4)从众习性。指随大众的心理,跟随大流。设计师根据人的这种心理在设计环境某个局部的时候可以注重考虑其空间大小人群运动轨迹等,防止由于从众心理引起的环境过于拥挤、人群密度过高等安全隐患的出现。
差异行为的研究是共性行为研究的深入,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在庞大的人群中,人们由于年龄、性别、健康程度、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在生活过程中会存在行为上的差异。不同的对象人群有不同的需求,要更好的为这些不同的人群服务,首先就要了解他们在某环境下的行为需求,然后根据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这样的研究设计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是指差异行为需要逐个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套用经验;机遇是指设计师可以把解决差异行为限制作为一种设计思路,解决问题的同时又能收获设计上的创新和突破。
差异行为的研究是一个逐层深入的过程,渐渐细化的过程,从大群体到小群体到个人,每一个过程都需要进行行为调查研究得出结论,然后运用到设计中,提高人在环境中的适应性、舒适度。
总之,人的行为研究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有待更多学者的参与和实践论证,以便更好地指导环境设计实践。
2 环境设计对人类环境行为的引导作用
环境设计受环境行为的影响,但同时环境设计又具有能动作用,能引导环境行为。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引导具有不可预知性一方面,设计的创新性会导致一些不安全因素潜存于设计内容中,这种潜在的危险会在实践中随时发生;另一方面,设计的导向性能够有效避免或者纠正一些不良行为。
只有充分认识环境设计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才能做到未雨绸缪,避免以后这种情况的发生。国外有一个经典的例子就能很好地说明设计不当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美国圣路易斯市某住宅在竣工10年后不得不被炸掉。原因是设计者为了强制居民之间的见面、沟通,每两层楼设置一个电梯入口,那些没有电梯入口楼层的居民必须通过过道和一段楼梯才能到达自己的家。这样的设计给歹徒提供了作案机会,居民在走楼梯的过程中被歹徒两面夹击。在这一设计中设计师的初衷是好的,期望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公寓楼居民原有的生活行为方式,促进邻里关系,结果事与愿违,这种设计为犯罪行为提供了场所,使违法犯罪行为有机可乘。在这个案例中设计师设计的时候有意考虑到了设计的引导作用,并企图把居民行为引导向他预期的一个目标,但是却忽略了该设计潜在的对其他行为(可能就是违法犯罪行为)的导向,才会功亏一篑,以失败告终。
环境设计引导人的环境行为,限制其不良行为,从以下三个方面逐层深入:1)满足使用者在该环境下的最根本需求。这是引导环境行为的最根本条件,因为人在不同的状态下会有不同的需求,生理的或者心理的。就像渴了要喝水,累了要休息一样自然。如果人的这些最基本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那么人的行为就不可能常态化,会偏离社会的行为规范、道德规范。所以环境设计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研究人在该环境下会有哪些基本需求。2)适应人的行为习惯。适应的前提是了解、研究人的行为习惯,这在文章第一部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只有在对行为有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才能进行适应性设计,“以人为本”才会落到实处,否则都是空谈。3)定性引导。这是在前面两点的基础上更高一层次的设计,这要求设计师首先要搞清楚该环境设计主要的使用群体,主要要解决的矛盾,从而进行设计定位,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例如,同样是广场设计,在进行城市中心广场设计时,设计师可以把设计重心放在展示城市文化、提供游人休息、纳凉等方面,偏向于静态的行为引导;而在进行居民区活动广场的设计时会更多地考虑给居民提供一些面积较大的活动娱乐场所以及一些活动设施的设置,偏向于娱乐休闲的行为引导。
当然,整个设计过程对设计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行为引导的最后结果是设计师没有办法像传统设计那样通过制作模型或者计算机来模拟,只能根据设计师的经验、设计前的行为调研等等来进行预测,科学地说引导设计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甚至会有安全隐患,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要求设计师对人的行为有更深的探索和研究,在这一领域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通过研究人的环境行为来指导环境设计实践,而设计实践又能改善人的环境行为,推进这种互动关系的不断发展,创造舒适的公共环境,促进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鲁特里奇AJ.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M].王求是,高峰,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澳]Gary T.Moore.环境—行为与社会研究领域内正在出现的新的方法[J].闵书,徐雷蕾,译.建筑学报,2007(2):3-8.
[3]成少伟.行为与公共环境设计[J].新建筑,1991(1):64-66.
[4]胡正凡.环境心理学与环境行为研究[J].世界建筑,1983(3):61-66.
[5]赵慧宁.建筑环境设计中人体活动与心理情感因素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5-8.
环境设计 篇2
(论文)任务书
本任务书下达给:
_08_ 级 ______ 专业
学生_18人_
设计(论文)题目:办公环境设计
一、设计(论文)内容:
某公司办公空间设计:
1. 办公空间平面和地面布置图 2. 办公空间天花布置图 3. 办公空间立面详图 4. 办公空间交通分析图 5. 办公空间功能分析图
6. 办公空间表现图(不得少于两张)
二、基本要求:
(1)符合室内设计规范和办公空间定位的风格;
(2)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要求,把设计与功能紧密连接起来;
(3)设计中要考虑公司办公空间的使用功能,在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三、重点研究的问题:
(1)办公空间的功能分区;(2)办公空间的交通动线;(3)办公空间形式和功能的完美结合,以及材料的应用和后期饰品颜色的搭配;
四、主要技术指标:
办公室的建筑面积,办公室的功能分析,办公室的空间分布和动线布置。
五、其他要说明的问题:
下达任务日期:
****年**月**日
要求完成日期:
****年**月**日
答辩日期:
****年**月**日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办公室的设计风格,表现形式,所用的材料和灯光的颜色。第二周:方案构思阶段,办公空间设计分析图及资料的收集。
注:表现手法不限,电脑和手绘均可。
要求:设计满足功能的需要,要有独特的风格表现和特点。
满足基本要求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平面布置图和天花布置图要做到功能和形式的相互结合。
交通分析图和功能分析图纸要明确室内空间中的办公区域和休闲娱乐区域,明确空间设计中“动”和“静”的比例关系,做到室内空间交通的流畅性和合理性。
第三周:办公空间平面和地面布置图的定稿和完成。
办公空间天花布置图的定稿和完成。
注:表现手法不限,电脑和手绘均可。
要求:设计安排及草图绘制要满足使用功能和风格的要求,做到布局合理,使用方便,要注意室内空间和周围的环境的关系,把人性化设计放在设计的第一位。
第四周:办公空间立面详图的定稿和完成。注:电脑绘制
要求:设计要注意风格统一,设计合理,内容和形式表现整体划一。
办公空间立面详图要标明所使用的材料和色彩,及详细尺寸。特别要注意图纸的比例,要做到尺寸合理、使用方便。
第五周:办公空间交通分析图的定稿和完成。
办公空间功能分析图的定稿和完成。
注:电脑制作。
要求:办公空间交通分析图要注意满足使用者平时的功能和习惯,通过设计做到形式和功能的完美结合。
办公空间功能分析图要注意满足使用者对空间使用的要求,并把自己的设计理念和使用者的想法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真正意义上功能和形式的统一。
第六周:办公空间表现图的定稿和完成。注:电脑绘制。
要求:根据所做的方案设计绘制出与之相符的办公空间表现图。
表现图要注意室内空间的特点和风格,要选择恰当的视角和角度,能够烘托办公空间的个性和风格,切忌过花哨过空泛。表现图要能够反映办公空间的主要亮点和使用空间的功能定位。第七周: 设计图纸及展板完成阶段,办公环境设计展板的排版和打印。
论文的修改和正稿的完成。
注:图纸尺寸大小为1200mm*800mm,要求每人两张,表现手法以电脑为主。
严格按照论文规范要求去写,注意自己的论文是否完整,是否有一定的深度,打印论文正稿,为毕业答辩做准备。
要求:排版要重点突出,有一定的风格特点,在展示中要体现自己的设计思想和理念。
论文打印严格按照学院的要求制作,切记抄袭。论文要围绕自己的毕业设计去写,重点谈自己的设计过程和设计理念,以及对办公环境设计的认识。
第八周: 论文答辩。
注: 论文答辩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环境设计 篇3
关键词:家居环境设计;儿童家具
儿童家具本身的功能性、造型、尺度、色彩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儿童家具的消费市场。儿童家具应该需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他们对外界也充满了好奇,生活中往往要多为他们留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好好发挥自己的奇妙思维,采用鲜艳、活泼丰富的色彩使他们在活泼愉快的氛围中发挥想象力。通过不同阶段儿童的分析,设计师更应深入了解各个阶段儿童的心理需要
一、儿童家居环境设计中家具色彩设计的问题
1缺少个性化
儿童家具色彩设计千篇一律,甚至从色彩设计中无法体现主人的个性与喜好。在这个标榜个 性的的设计就像一盘毫无胃口的饭菜,无法体现儿童的品位和个性,有的家具色彩设计花哨,色彩强烈不协调。就起原因就是设计人员素质不高造成的,色彩设计凌乱怪异 影响孩子的性格与心理。
2缺乏整体感
儿童认知色彩的心理特征是一个描述性的问题,由于色彩的配制与调和不合理,使色彩跃动缺少韵律美。儿童对色彩的喜好会随着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这要求儿童房室内色彩设计必须注意角色的灵活性,可变性和延续性。
3颜色不协调
严肃过度会使儿童由兴奋变得躁动不安。一般来说儿童家具主要色彩以三四种为适,这样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整体亮度过高。整体亮度过高的色彩会使孩子产生冷寂感,更重要的是容易刺激孩子的视神经,损伤儿童的视力。
二、儿童家具色彩设计策略
1色彩设计要彰显儿童个性
儿童对世界的认知等各个方面都没有成型,要求我们对儿童家具色彩设计中必须把 色彩设计融合于变化、发展、灵活的特性当中去,这样才能从视觉和心理上能够给人留有余地。为了让色彩随年龄变化的儿童色彩的喜好变化而进行更换,要将色彩构成的美学原理和儿童认知色彩的心理特征相结合,充分发挥家具色彩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大面积的色块要形成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感,创意性的色彩设计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2体现整体性
自然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要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儿童家具色彩设计应有整体的安排与统筹,以主体色是形成整体色调的色彩,其他的色彩不能喧宾夺主.在设计色彩时必须从整体入手,要有目的的把握大局,具备先整体后部分的思维方 式。
2.2色彩的调和与对比
调和与对比是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合理搭配,色彩调和可以增强 整体感,产生完整统一的视觉效果。色彩的调和和纯度上形成了强弱和高低的对比。对比色调和对比能使色彩互为反衬、互相烘托,给家具增添情趣,使空间显得趣致而更富有格调。韵律与节奏
韵律原指诗歌中音的高低、轻重、长短的组合,其主要是以节奏为基础的,具有疏密有致、抑扬顿挫的特点。节奏带有时间及运动的特征,能通过色彩的聚散、重叠、反复、转 换等形成节奏、韵 律的美感。通过色彩的点、线、面等单位形态的重复出现达到统一的特征。
2.2色彩的均衡与稳定
色彩要素是形式美的另一构成形 式。家具色彩以鲜亮的原色为中心色,周围就应该以中性色进行缓解使视觉感受平衡。色彩的平衡要从一定的空间、立场、出发作好适当的布局调整。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和房间情况来具体运用,色彩在空间中的运用可以不受任何拘束。空间色彩主要的是满足人们不同的喜好要求及根据其不同的空间机能创造不同 的空间气氛。
2.3情趣化设计
首先是要满足儿童生理特征。儿童家具色彩设计不但要向多样化和集成化发展,而且要让每一件家具的功能适应孩子的一定的生长发育阶段,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身高情况更应该让儿童家具发挥多样化的功能,我们又达到节省空间又能满足使用功能的目的。由于儿童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所以要能在承受不断和多次摇晃下任然保持牢固可靠;要通过家具的外在色彩要素来激发儿童的视觉、听觉、触觉及嗅觉,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激发创造性。
其次色彩具有情感性及联想性的特性。色彩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能够使儿童在具有这种特性的家具中有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感觉。家具形态可以很好的调动起儿童的好奇心及创造能力,促进其智力发育,并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色彩具有情感性及联想性的特性,在很多时候应该尽可能根据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的发育及其对色彩的喜好来选择适合不同阶段孩子的家具的颜色。在视觉上刺激儿童的视觉神经发育,提高儿童对于色彩的敏锐度,从而满足儿童的想象力。
3家具色彩的协调性
在技术发展方面,提倡建立家具产品色彩设计的管理系统。色彩管理系统只要是通过对市场家具现有的产品色 彩进行调研,并针对不同年龄的消费群体建立相应的可供选择的多种色块,最大化业建立的色彩追踪管理服务体系,要针对色彩与消费者的关系,精准的掌握消费群体的需求信息,做到最优化的家具色彩设计。
总之,色彩是家具产品设计的关键,家具企业要彰 显自身的家具设计特点,确保家具产品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企 业运用到家具营销活动中,有效地增强家 具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朱剑刚.儿童家具[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
环境设计 篇4
关键词:环境设计,毕业设计,改革,研究
一、毕业设计选题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首先由指导教师按照所指导学生人数与选题数目为1:3 的比例建立题库, 然后由学生进行选题。教师建立毕业设计题库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结合实际项目选题。与设计公司进行合作, 让学生选用真任务、真工程, 也可以是投标任务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2. 结合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选题;3. 结合本学科设计竞赛选题;4. 结合学生就业选题。
二、毕业设计作品要求
(一) 标书一本, A4 规格, 横排左侧装订, 26 页以上, 主要包括封面、封底、目录、设计说明、设计草图、成品效果图等, 全硬质封面、封底, 并设计版面, 彩色打印。
(二) 展板一张, 规格:1200mm×2400 mm, 输出时最低分辨率:72dpi。展板中不少于6 张电脑效果图, 6 张手绘效果图, 展板正标题统一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届**专业毕业设计”, 副标题自定或指导老师拟定, 并设计版面、装裱;需要模型展示也可提交模型。在毕业设计完成之后, 必须提交展板版式的JPG压缩图形文件一份;有模型展示的, 提交模型照片;上述电子文件刻成光盘上交, 光盘为每人一份。光盘上要注明:毕业设计题目、专业、班级、姓名。
(三) 如果项目较大, 可以由几个同学组成设计团体集体设计, 但图纸量必须按以上图纸量乘以人数。
(四) 按专业每人必须完成一套完整的设计, 可由三种展示形式组成, 即展览版面、印刷册页、模型 (建筑或工业产品) 或各类包装等。
(五) 提倡毕业设计表现形式的多元化, 作品应尽量突出创意新颖独特的个性化设计。
三、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进度
(一) 确定毕业设计工作日程安排
(二) 动员阶段。毕业设计工作正式开始之前, 要组织动员。通过动员, 使学生了解毕业设计工作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和要求,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 配备指导教师阶段。要选派或聘任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或专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 毕业设计创作过程中, 学生与指导教师的联系应不少于4 次, 每次不少于1 小时。
四、毕业设计答辩及评审标准
为使各组在答辩时把握的尺度相对一致, 评定标准分别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级别:
(一) 优秀 (90 分-99 分)
观点正确, 设计构思新颖、严谨, 具有独创性, 设计主题突出, 很好地进行了设计元素的提取与推演、空间节点的功能分析、人物流线分析、采光通风分析, 实现了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表现手法熟练、多样, 标书册子精美大方, 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二) 良好 (80 分-89 分)
观点正确, 设计构思新颖、严谨, 具有一定独创性, 有设计主题, 进行了设计元素的提取与推演、空间节点的功能分析、人物流线分析、采光通风分析, 表现手法熟练, 标书册子精美大方, 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三) 中等 (70 分-79 分)
观点正确, 设计构思严谨, 有设计主题, 进行了设计元素的提取与推演、空间节点的功能分析、人物流线分析、采光通风分析, 表现手法熟练, 标书册子精美大方, 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四) 及格 (60 分-69 分)
观点基本正确, 设计构思一般, 有设计主题, 进行了设计元素的提取与推演、空间节点的功能分析、人物流线分析、采光通风分析, 表现手法较熟练, 标书册子精美大方, 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五) 不及格 (60 分以下)
环境设计导论总结 篇5
空间环境的主体是活动着的人,而环境的感知效应是人与空间环境的媒介。它所产生的形式特性与其主题的象征性、文化内涵有着必然地联系。我们所进行的室内设计只是将生活世界的各种因素反映在室内的空间形态、界面、结构、陈设等感觉体上,使得这种空间具有很强的感知效应,成为了一种载有人的情感意识的感觉空间。当人们处于这样的空间中,由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而使人不自觉地将该空间与历史进程、社会环境、文化心态等模式联系在一起,当形式和内容与人们活动的心理状态相吻合时,该室内空间便能支持人们活动时的情感,使心理的结构稳定。此时的室内空间环境与人的关系是和谐的,人们会产生归宿感、安全感、舒适感。
要处理好室内环境与人的关系,使人的感知效应达到最佳状态则需要室内设计师的精神创造,室内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中要研究人们的环境心态、这样对空间的形式进行创造时,就会使空间的形式具有精神的成分,具有情感的意识。它可以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作用。如果设计师没有这样的精神创造,室内的环境空间也不会引起人们内心活动的形式特征。人们也无法区别这类空间的特质;无法在情感上与空间进行交流。因而使得空间形式与意义的感觉效应模式无法建立起来。所以,一个良好的室内空间环境的建立取决于环境的形式是否实现了人们生活世界的种种精神要求,取决于人们的生存状态反映在室内环境上的理想程度。取决于室内设计师在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文化体系中对室内环境进行人性化的处理与创造。
室内环境是为人们室内活动提供的场所,它随着人们的生活而拓展扩大,并逐渐发展成为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环境整体,人们通过自身的感觉效应,在生存活动中不断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们对室内空间环境的感觉效应实际上是对空间的一种体验,在不同的体验、不同的人群对空间的理解、对空间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其中主要包括了人们自身行为以及心理与环境空间相聚合的秩序。这些实例不胜枚举,如莱特的考夫曼别墅、米斯一凡德罗的范斯澳斯住宅、勒柯布西埃所强调“阳光、空气和绿地”、格罗皮斯对住宅的日照、层高、间距等关系的研究等等,把人与环境的关系处理的非常和谐,使人、环境、风格、形式融为一体,充分表现了一种对人的关怀;一种环境的气氛;一种完整的、自由的个人空间。
川西城镇环境设计研究 篇6
城镇作为联系城乡的纽带,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城镇,大战略”的号角一吹响,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城镇建设的热潮。四川省颁发《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规划,依据国家制定的方向明确了新型城镇化配套制度安排、建设目标和战略重点,对于新型城镇环境设计的新一轮研究热潮也正在慢慢展开。
1.概念界定
本论文研究的我国川西区域,包括川西平原及阿坝州和川西高原甘孜州等高原藏区所构成的经济、社会地理区域。多山地、高原,具有独特的巴蜀文化,神秘古朴的藏、羌、彝风情。
本文所研究的城镇主要指发展规模较小,人口集聚程度较低,以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为主,在较小的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中心所在地,如理县等。川西城镇环境在目前情况下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不全,历史文化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规模不大,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2.研究现状述评
川西城镇环境研究侧重具有历史文化的古城镇。2007年何康军学位论文《西部城镇环境保护对策研究》阐述城镇生态环境保护策略。论文《成都历史文化名镇现代适应性更新研究》引入整体性“活态文化”遗产保护观和适应观的保护更新策略,强调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学位论文《探索四川古镇景观设计——以安仁古镇景观设计为例》寻求古镇传统风貌与现代化发展的适应之路,并指出新时代背景下城镇景观设计的方法、原则,让古镇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学位论文《四川古镇景观色彩研究》分析古镇的色彩构成及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特性。论文《川西古城镇街道景观视觉效果分析》侧重剖析古城镇街道景观视觉效果。2011年谢光硕士学位论文《融合与互动四川民族城镇巴塘城市景观空间演变研究》为民族元素的保留和展现提供一定的方法,强调城镇景观设计应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2015年邢西玲的硕士学位论文《城镇化背景下西南历史城镇文化景观演进与保护研究——以龙兴古镇为例》以文化景观为当前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文化景观的适应性保护理论与方法,延续传承历史城镇的地域文脉。基于此对于川西城镇环境设计研究缺乏系统性,未给出明确的指导方向。
3.以文化传承建构城镇环境
川西城镇范围广、漫长历史进程各具特色,同时西部的少数民族较多,因此,川西城镇极具地域性。以文化建构城镇环境有以下的效用。
(1)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川西城镇的历史底蕴丰厚、地域广泛,其中不乏多个民族聚集地,及具历史文化特色,但多数已经被遗失。因此,对历史文化进行重构并将其用于环境设计中,使多样历史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
(2)将历史文化重构于城镇环境设计中,对城镇环境的创作提供方法和理念上、内容和形式上的一些启示和借鉴意义。
(3)能改变我国城镇环境规划建设中缺少特色、千篇一律、文化流失、贪大求洋的问题。并顺应“保持设计中的传统与地域特色”的发展趋势,使我国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地域性资源更加丰富。同时能提升城镇环境和旅游价值,增加经济效益。
4.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
大量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同时,通过收集和阅读相关文献、档案文献及大众传媒信息,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2)实地调查的研究方法
理论是离不开实践作为基础的。将会进行实地调查,以便取得宏观印象;理论联系实际,以达到拓宽思路,研究深入。
(3)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方法
川西城镇建设历经几千年的演进,所涉及的历史文化资源领域纷繁复杂。因此在收集资料中,采取重点分析,做到详略得当。同时也对许多零散的资料进行综合。
5.主要研究内容
首先,关于川西城镇历史文化研究。在大量资料研究及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提取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形态和文化符号,为基于历史文化重构的川西城镇环境设计研究提供基础。
其次,基于历史文化重构的方法研究,将繁杂的历史文化资料中综合与分析。结合时代特性,可以运用解构手法对历史文化进行合理重构,将历史文化资源重构于川西城镇的环境设计中。
再次,川西城镇环境设计研究。研究川西城镇空间形态;研究川西城镇现状及构成元素;研究各自的特点及其与社会、历史、文化、生活的互融关系;
最后,历史文化重构下的川西城镇环境设计研究。基于历史文化重构,研究其运用在川西城镇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方法、作用及评价。提升城镇景观文化内涵,使多样历史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丰富我国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地域性资源。对城镇环境的创作提供方法和理念上、内容和形式上的一些启示和借鉴意义。
在研究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难点。首先,川西城镇在漫长的发展演进中,历史文化资料领域繁杂多样。在延续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遗失,导致资料缺乏实证支撑。其次,历史文化是具有历史性、现代环境具有时代性,如何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景观的需求最佳融合,构建具有历史文化特征和时代特性的双重绩效。最后川西城镇覆盖的地域广、各地独具历史文化特色,如何将其形成统一架构、形成连续性的文化脉络,创造最优的文化、经济效益。
总结
在现代背景下,跟随科技发展的路径、可以使用多样的营造手法将历史文化重构于城镇环境中,将建构历史文化特征,又具时代特性的独特环境。同时,又能促进经济绩效,符合城镇建设的趋势。城镇环境设计的研究,站在文化传承的高度,进而探讨环境与历史、地域、生活的互融关系,寻求具有时代精神、历史轨迹环境设计的发展之路。
(第一、第二作者单位:四川传媒学院艺术设计与动画系
环境设计 篇7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综合环境设计,教学,创新性,探析
我国环艺设计专业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 刚开始发展极为缓慢, 到21世纪初发展速度才加快, 到现在为止, 我国大部分美术高校都开设了环艺设计专业, 这些院校每年都会给社会提供万余名环艺设计人才。但是, 由于我国的环艺设计专业起步比西方发达国家晚很多, 所以, 在环艺设计专业教学方面,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我国环艺设计专业依托的平台包括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平台、建筑学专业平台、风景园林专业学科平台等三大类, 也正是由于我国的环艺设计专业被这三大类平台所限制, 在教学方面一直循规蹈矩, 没有创新教学模式, 与工程实践脱节, 无法顺应国际化。所以, 环艺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必须得到深层次创新, 打破传统枷锁, 与国际社会接轨, 解放思想, 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环艺设计人才。
一、环艺设计专业综合环境设计教学现状
(一) 环艺专业的硬件设施存在的不足
1、教育理论陈旧, 实践体系老套
环艺设计要与时俱进, 只有适应当前环境的要求, 环艺设计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然而, 我国大部分高校环艺设计专业的教学理论以及实践体系都是生搬硬套西方发达国家的东西, 根本无法做到与时俱进, 更不用说适应当前环境的要求了。
2、专业设置不合理
环艺设计属于基础领域, 其专业设置必须保持完整性。然而, 很多高校因为某些专业就业前景不明朗就将这些专业压缩, 甚至取消, 而大肆扩张就业市场火爆的专业, 这种盲目的专业设置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环艺设计实践范围受限, 实践条件不完善
很多高校没有良好的实践条件, 实践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导致很多专业的实践环节流于形式, 阻碍了学生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大大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二) 环艺专业的软件存在的不足
1、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教学体系
环艺设计综合环境设计这个学科系统性、综合性都很强, 涉及到多个学科, 对于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很高。然而, 高校一直以来对环艺设计专业缺乏关注度, 教学规划不完善, 导致其教学体系系统性、连续性差, 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高校一般采取设计基础课、专业设计课、毕业设计课的三段式教学模式, 各阶段的衔接存在很大裂缝, 各阶段掌握的知识点在毕业设计成果中无法得到集中体现。
2、重理论, 轻实践
环艺设计综合环境设计是一门实践操作很强的学科, 然而, 在以往的教学中, 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设计技能的培养, 而忽视了实践操作, 学生无法快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操作。学生的设计作业内容与实际工程联系非常小, 导致学生对实际工程的了解机会很少, 无法快速理解实际工程, 对于那些刚毕业就步入社会的学生更是如此。
3、教学手段单一, 束缚了学生的思想
一直以来, 在环艺设计综合环境设计教学中, 教师只看重图面表现, 在丰富教学手段方面付出的精力非常少, 单一的教学手段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也制约了学生解放思想, 用开发的思维想问题。
二、环艺设计综合环境设计教学创新策略
(一) 完善硬件设施
要想创新环艺设计综合环境设计教学模式, 首先要从硬件设施 (教育理论、专业设置、实践体系) 入手, 只有硬件设施完善了, 软件才能发挥作用。在完善硬件设施时, 要透析当前国情, 从现实出发来解决问题。对于原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要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此外, 还要汲取当今相关专业的优秀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精华, 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步调一致。
(二) 创新教学内容
1、加强教学内容连贯性、科学性
环艺设计综合环境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因此,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 要注重其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外环境设计等专业课程的联系, 学科间要互相渗透, 整体推进, 不能厚此薄彼。
2、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如今, 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 因此,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 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 还要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设计教学内容要以实际工程为参考, 理论与实际结合, 培养复合型人才。
3、精讲和案例教学为主、高科技手段为辅
课堂教学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一定要精讲重点, 为了加深理解, 还可以引用案例, 以案例展开课堂讨论, 提高学生参与度。此外, 可以辅以高科技手段, 丰富教学手段, 活跃课堂气氛, 提升教学成效。
(三) 解放学生的思想,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环艺设计专业非常看重学生的想象力,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学校应该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拓展知识面, 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性思维。逆向性思维、换位式思维、缺陷式思维都有利于学生创新, 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这几种思维方式。
(四) 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启发式教学
不断引导学生思考, 以学生为主体, 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
2、互动式教学
加强课堂互动, 重视集体评图环节、反馈环节, 鼓励师生间讨论,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首先从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两方面分析了环艺设计综合环境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相应的创新教学模式的措施, 希望能够改善当前环艺设计发展举步维艰的状况。
参考文献
[1]刘阳;环艺设计综合环境设计教学创新性探析[J];大众文艺, 2010年第22期
[2]李莉;高职环艺设计教学中“情景交替模式”的实践[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3]李莉;车昕;网络环境下的环艺设计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 2016年第4期
回归·疗愈环境设计 篇8
医疗建筑中那些呈现给患者的美好事物和环境因素已成为一种有利于康复的手段, 被称为“环境疗法”。虽然人们对形态、光线及色彩等对疾病的影响方式了解甚少, 但可以肯定的是, 它们确实对人体存在影响。
当很多医疗建筑环境设计标榜“以人为本”却往往由于缺乏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而流于空洞之时, 我们更应从患者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出发, 通过建筑空间形式、光线、色彩、材料、声音以及绿化景观等人工和自然环境因素, 关注建筑环境的舒适度和艺术性, 以及这一整体环境给患者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影响。
现代酒店环境设计概况 篇9
酒店设计师的特殊综合能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着非常丰富的酒店设计经验, 能为客户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是有着综合全面的修养。
一、酒店的概述
1. 酒店规模
酒店和旅游设施的成功开发取决于许多因素, 这些因素通常可归纳为五个方面:市场、经济、位置、企业和规划设计, 随着电梯在酒店的广泛使用, 美国在19世纪中期就追求建造大规模的酒店, 而同一时期, 欧洲还沉迷一对小酒店的追求之中, 在1960年之前, 还没有客房数超过500的酒店。到了20世纪90年代, 美国的城市开始流行个性化服务的欧式酒店。
2. 酒店的类型
酒店类型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商务酒店、度假酒店、会务酒店、连锁性的小规模酒店、国内地方性酒店和个性化小酒店。
3. 酒店特色
决定酒店特色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酒店的类型、地方性特色和业主的喜好及设计师的风格决定。
二、建筑及场地分析
1. 场地概况
城市酒店的开发应结合其周边交通状况、人流情况、自然环境及文化氛围进行综合分析, 度假区酒店应考虑主要的旅游景区的特点和服务特色, 如景观的特色、距海滨或水域的距离以及周围自然环境等。在城市, 是否接近市内景点、公园、河流、商业中心、古迹和娱乐场所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豪华酒店而言, 接到和周围的环境则是关键。对于交通流量的分析十分必要, 这样可以确定过往行人的性质和数量。公共服务设施 (水、电、电话、煤气供应和排污系统) 的位置和容量影响到开发成本, 而且如果公共服务设施需要额外的容量或预留通道的话, 通常还会使开发拖延, 在场地上安排发电设备、钻水井和水存储以及污水处理都应仔细选址, 同时, 还应对紧急需求进行预防性规划。
2. 建筑类别
酒店建筑包括一下两方面的设计内容:
(1) 室外:包括外部空间、景观、建筑外立面设计;
(2) 室内:包括空间、构造、构架、层高、机电设备、管线、通道和流线设计。
3. 建筑规模——形态、空间、结构
从建筑规模方面考虑, 高层建筑与底层建筑、新建建筑和改建建筑有所区别。
4. 酒店流线
(1) 流通和运输
酒店中的客人、非居住游客、员工和供给品应该遵循特有的循环模式, 这些模式使通过待定服务而联接在一起的区域之间建立起功能性互补关系。在进行布局规划时, 最基本的工作是识别酒店各种经营活动中各步骤的先后顺序——即包括“酒店前台”区, 也包括“酒店后勤”区以及员工服务与客人区域可能要相交的点。实际操作中, 客人、供给品和员工循环应尽量分离, 这样可避免打扰、耽搁, 以免客人产生厌烦;确保服务区按规划的效率运转;便于控制、监督和安全。
(2) 内部运输
客用电梯的规划、电梯厅和分组。
电梯的类型:液压式电梯和牵引驱动型电梯。
技术特点:吊舱设计、安全、控制、承载容量、等候时间和电梯数量
自动扶梯:自动扶梯一般用于在有限楼层内运送大量的客人, 多用于在较高楼层设有酒店大堂的多层购物中心以及地下或地上的大型会议室、舞厅和展览馆。自动扶梯占用大量的楼层面积, 但是高容量和便利使得贡献出其所占的面积是值得的。
服务通道:高效的酒店经营取决于对服务流通的合理规划, 服务梯应该通向每层的服务厅, 并且与客房管理和房间服务区毗邻。单独的电梯系统用于:重物和货物运输——储存在不同楼层需要搬运, 并且用于展览和展示的设备需要运送会议厅;仅供食品运输——用托盘和推车从主厨房送到精加工的辅助厨房以及酒吧存货运输。
工程服务:把工程服务和车间结合起来的要求将影响到酒店规划的许多方面, 诸如结构设计、建筑框架和组件尺寸。工程车间可坐落于屋顶、地下室与操作毗邻。工程服务有必要加保护装置进行保护, 以确保安全和美观。
5. 区域配比
根据酒店的规划、经营方针、营业收支预算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酒店规模、特征、等级、客房层数等, 经过研究才能决定酒店的面积构成, 但没有固定的“公式”。
关于各收益部门的收入比例, 客房与餐饮、宴会之比为3:7、4:6、5:5等, 条件不同, 各有差异。但是, 城市酒店的餐饮、宴会收入大致都会超过客房收入, 一般每单位面积的营业额是客房部门的4—5倍。因此, 该部门的有效运营, 对于经营是极为重要的, 拥有让客人心情舒畅的大厅、宽敞的客房, 不断地保持和提高“风格、等级”, 如何谋取经营效率则是策划上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宋建明译著, SURVEY OF ENVIRONMENT ART (环境设计概论)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2].翁剑青著, 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3].沈蔚, 李竹, 张藤辉著, 室外环境艺术设计,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0
[4].俞孔坚著, 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生存的艺术,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南京实验学校环境设计 篇10
关键词:校园环境,教室,环境设计,教学场所
“……因为一切的一切,室外的飞鸟,急跑躲雨的人,从树下飞下的落叶,悠然飘过的云彩,太阳的光斑,所有这些都是了不起的事物,它们自身就是课程。”从这句美国宾大建筑系主任、著名建筑设计大师的话中告诉我们课程的含义不仅在于教室,更在于整个生活的全部以及对生活的精心体验,生活中的每一个部分、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成为课程。因此校园环境作为师生们室外的活动场所,应是室内教室在室外的延续,在此,笔者形象的称其为“第二教室”。把环境作为课程教学场所的一个特定载体来设计,我们的南京实验学校环境设计就是基于这一理念而出发的。
1 设计背景
南京实验学校以招收小学生为主,位于南京市区城南,紧邻目前建设中的城市高架互通立交桥,从桥上可以俯瞰整个学校的全貌。整个学校用地呈不规则五边形,总占地面积为74 198 m2,其中绿地面积为36 253 m2,占总用地面积的48.86%。
2 设计指导思想
该校园环境设计力图打破常规的、普通的环境设计思想和方法。小学是儿童受教育的场所,因而校园环境的设计不单是种树栽花、绿化植草、铺装修路,或只是单纯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要求。我们认为,校园环境更应是把环境作为学生受教育,获得知识与资讯的场所的一部分。通过对学生户外活动需求及心理特点的认真分析与探讨,并相应的对户外环境设计要素精心构思与合理组织,从而创造出一个具有教育意义和吸引力,并具有一定儿童生活气息与情趣的积极意义活动空间。这是我们环境设计的出发点和终极探寻目标。因此,我们在设计中充分把握了学校的主体(学生与教师)及客体(校园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希望通过本项目,使我们在校园环境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上有新的探索与突破。
3 小学校园环境设计思路与环境品质分析
南京实验学校的主体为小学生,小学生的年龄阶段一般为6岁~12岁。这部分的儿童天真、活泼、好动、对未知世界很新奇,好奇心重、求知欲强,对社会与自然界的情况了解很少,尚未形成世界观和较为成熟的性格与品行,品质的可塑性较大,因此,对这个阶段的学龄儿童的教育更多是以教导为主,引导为辅,从而逐渐使他们在德、智、体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与发展,真正做到“授之与渔”,而不是“授之与鱼”。通过对上述关于对学龄儿童的品质分析,我们认为,小学校园环境色彩应是明快的、丰富的、活泼的,环境小品的造型力求醒目、卡通化、大胆而富于童话般的散漫。所有的视觉表现物应尽量直观,避免含蓄曲折,这比较符合儿童的性格心理。在这里,规整与整齐划一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活泼、看似不经意的散漫则更应是我们所追求的。当然,整个环境设计的灵魂还是通过环境的塑造,创造出儿童学习、娱乐、生活等各种室外活动的场所。
4 环境景观景点设计
4.1 主入口设计
主入口是整个校园的窗口,代表了学校的形象,因此是设计的重中之重。入口铺装由一系列脚印组成,寓意学生由此进入“知识之路”,也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之意,这也反映了对学生学习“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期望。最后一对脚印用黄铜拼贴,隐喻我们期望从这个学校走出的学生能够迈向辉煌。在入口林荫道的终点、国际交流中心及办公楼的对景处我们设计了钥匙造型的雕塑,喻意“知识大门的钥匙”。在入口铺装的右侧,结合功能设置书报信息宣传栏,以便让师生能及时了解校务状况。
4.2 艺术楼及教学楼南侧绿地
由于这部分绿地紧靠艺术楼,且绿地面积较大,所以这部分的景观处理以开敞式草坪为主。在草坪上散置各种学生自制雕塑,并刻上制作者个人或集体名称(鼓励学生用废旧物品为素材创作雕塑,以培养学生废物利用的生态意识),优秀作品由学校保留作为纪念。在草坪中心醒目处,我们还设计了一个以“一本翻开的书”为造型的雕塑。
4.3 艺术楼北侧绿地
艺术楼北侧现状有一荷花池,设计中给予保留并加以适当修整,使其形状更为自然活泼,从而使此处绿地成为校园环境中最精彩的一笔。荷花池的南侧结合艺术楼老楼的室外铺装拟采用黑白两种花岗岩贴成长条形,好似钢琴的琴键,象征着“流动的音乐”。此铺装中有几个“琴键”伸出水面,形成具有趣味的亲水平台。荷花池的西侧设计了一个木质栈桥并伸出水面,又形成了一个较佳的观水点。池西侧绿地上在嵌石草坪中散置了几个树桩形的座凳,既满足了师生们的休息需求,又应了那一名格言“十年树人,百年树木”。这一空间周边种竹,结合水池种植水杉林,形成一个幽静的学习空间,也是校园“英语角”的理想之地。荷花池北面建一小亭,和艺术楼前的“琴键”形成互为观赏的对景,此处绿地所有的景点之间均以煤渣垫上的石汀步作为交通联系道路。晚间,荷塘、月色、煤渣路构成了朱自清散文名篇中的意境:“荷塘月色”。整个荷花塘也是一个小小的湿地生态系统,在环境设计中,我们也把这个素材挖掘出来,希望通过这一个小场所,使儿童能够对大自然有所认识。因此,我们在池塘中放养鱼类,让学生去喂养(不是捕捉与垂钓),夏天校方提供木盆,让学生自己划着木盆在水中采菱、采藕,体味江南水乡风味。亭边放置小动物笼,树上挂着鸟笼,让学生自己去喂养并写观察日记,让学生自己体验大自然,从小培养他们爱护生命、呵护大自然的生态意识。在亭中的铺装中可以刻出这么一个图示:“池塘生态系统食物链”,以对儿童起到教育性的作用。在荷塘周边的树林中,我们在每个不同树种上挂上小牌,小牌上标识出树种名称及特性,让学生去认知、感知,从而使这一荷花池塘绿地成为一个真正的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空间,当然这也是我们的最终设计目标。
4.4 教学楼庭院
三栋教学楼形成了两个庭院空间,我们对两个庭院进行了不同的景观处理。北侧庭院中,我们扩大了庭院铺装,以方便学生的课间活动。和一般的景观铺装不同,我们拟在铺装中用卵石拼出加减乘除法口诀表,从而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记忆。南侧庭院铺装设计成椭圆形,形似一个时钟的造型,喻意光阴易逝,希望学生珍惜时间,抓紧学习。“时钟”的中央处设一个小讲台,我们取名为“小博士论坛”,以提供学生一个室外的自由交流讨论场地。
4.5 学生公寓周边绿地
学生公寓是儿童的休息场所,这部分的环境设计是以满足学生玩的需求为主,让学生玩中得到智力开发是我们的主要目的。因此,我们在绿地铺装中嵌出象棋棋盘形状,棋盘中的座凳做成象棋棋子形状。此外,在这些绿地中还设计了涂鸦墙、游戏地,让学生在其上自涂自画。我们在此绿地中还拟预留出一块空地,让学生自己种树栽花,自己浇水养护,写物候日记等等。
4.6 体育场附属绿地
结合体育场周边绿地设置一些运动游乐设施,如板球场、篮球板等,以满足学生的体育活动需求。
4.7 道路节点设计
道路的交叉点适当做景观处理。例如,在校园其中的一个道路四叉路口中设一巨石,四面刻字“求真、求实、求是、求学”,以提倡学生发扬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
5 植物景观设计
由于学校紧邻桥下,周边均为城市道路及住宅,环境吵杂、喧嚣,因此,我们沿着整个校园周边一圈种植背景水杉林,试图通过树林分隔,为学校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空间。
在具体的植物配置上注重树种间常绿与落叶、乔木与灌木、花、草间的合理组合搭配及整个景观生态环境的统一与变化。
在树种选择上总的原则是多利用场地现有树种,并在此基础上尽量选择地方性树种,注意速生、慢生树种的搭配,落叶、常绿、色叶、绿叶的搭配,确立基调树种,突出重点树种,如:香樟、国槐、栾树、枫香、枫杨、垂柳、樱花、银杏、水杉、马卦木、白玉兰、广玉兰、迎春、金钟、海棠、女贞、毛鹃、八角金盘、海桐、黄杨、金叶女贞、合欢、薄壳山核桃、竹类、桂花、鸢尾 、菖蒲、荷花等。
另外,结合校园环境的人文特色,我们还多植桃、李等,以喻示学校“桃李满天下”。多植开花色叶树种等,以丰富植物景观色相变化。
6 结语
环境设计的对象总是处在一个具体地段并具有特定的主体,校园环境的主体主要是学生,只有充分分析他们的活动行为及心理需求,才能真正把握住校园环境的本质特征,从而创造出一个真正的以人为本、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空间。
参考文献
浅析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 篇11
关键词:居住小区 景观环境设计 绿化设计
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城市的发展,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有了更高的要求,呼唤绿色,热爱大自然,在城市建设中更加重视园林绿地的发展,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已越来越高,能生活在一种至美的环境中成为人们生活的理想追求。
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居住区园林已成为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类型,国内的园林设计思想也进入了新的活跃期,并随着国外景观设计思想的进入、中西方园林设计思想的交融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里我们称之为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阶段。本文就试着探讨一下有关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设计理念、内容和手法。
一、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外延
1、设计立意和主题 现代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并不仅仅的单纯从美学的角度和功能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更要从景观要素的组成中贯穿其设计立意和主题。
2、设计范围 所有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各类园境小品、休息设施、植物配置以及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态及其界面,乃至人的视线组织等都在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范围之内,从而大大扩展了传统的“绿化+场地+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设计对象范围。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在各种造景要素的组织、策划上,而且还参与到居住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间环境氛围的创造上。
3、设计手法 居住区景观组织并不拘于某种风格流派,而是根据具体的设计构思而定,但始终要追求怡人的视觉景观效果。景观设计拓展了灵活多变的构图手法与流畅的曲线形态揉合到环境中,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园林设计方法。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创造可观、可游、可参与其中的居住环境,提供轻松舒适的自然空间,为人们营造诗意的空间,从而增添人们日常的生活情趣。
二、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内涵
1、确立以人为本思想 最终目的都是让居住区中忙碌的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更多地接触自然,因为人离不开自然,亲近自然是人内心本能的渴望,自然的最佳体现就是水与绿色。但一味讲求自然而没有文化内涵的园林也最终会流于粗糙肤浅,一样不会成功,只有赋予了人文的色彩,园林才有了品味,才真正鲜活起来,生活亦然。
2、融入生态设计思想 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居者的使用。居住区环境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居住的参与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确空间。
三、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中的绿化设计
1、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心理需要吻合,做到景为人用。在住宅入口、公共走廊、直到分户入口,都引入绿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关键点都能够接触到绿化,绿化环境不再只是一块绿地,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居住小区的绿地形式多样,故在植物配置上应灵活多变,切忌单调而呆板。
2、点、线、面相结合,这里的点是指居住小区的公共绿地,平面配置形式以规则式为主的混合式为好,植物配置宜突出“草铺地、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公园式绿化特点,植物多用丛植、孤植、坪植、坛植和棚架结合等。线是指住宅小区的道路、围墙绿化,可栽植树冠宽阔,枝叶繁茂,遮荫效果好的小乔木、小灌木或藤木。面是指宅旁绿地,是居住小区绿化的基本单元。
3、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做到“适地适树”。即根据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和地方品种。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功能,满足人们生活、休息的需要,是绿化树种种植设计应考虑到园林艺术构图的要求。
4、绿化布局要考虑艺术效果和今后的管理。植物的竖向布置要注意形成丰富的“林冠线”,采用不同高度的树木进行配置,并用具有不同风格树冠的树种进行配置,以形成变化的天际线,从而形成立面丰富的景色。居住区环境景观保持绿化空间的连续性。使人进入居住区后,随处见绿,心旷神怡,亲切怡人。
四、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向可持续的生态的方向发展
1、随着设计师们的日益成熟,盲目模仿、抄袭现象逐渐趋少;居住区环境设计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方便、健康与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要为人所用。尽可能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实现人与景观有机融合。如亲地空间可以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亲水空间,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硬软景观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亲绿空间环境;而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的合理安排,可以培养儿童友好、合作、冒险的精神,创造良好的亲子空间。
2、居住区环境质量的高低除艺术性的层面外,还要体现生态的一面。就微观的环境景观设计而言就是通过环境设计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日照、通风、阻隔噪音、吸附有害气体的条件,同时对住区地域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及除人之外物种的尊重与关懷,实现住区地域生物的多样性。如在住区环境中还留出一定比例的“自然空间”,可以有效地调节住区的生态环境。而自然空间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保持水土、固碳制氧、维持大气成份稳定、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改善住区气候、净化空气、吸尘滞尘、消减噪音等方面。因此,对于居住区景观生态环境而言,共生与再生原则就要求我们特别注意和自然环境的结合与协作;善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因素,高效地利用地质因素和自然资源;减少人工层次而注意自然环境设计。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项较新的专业领域,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与建筑设计、园艺设计等密不可分。在居住区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环境景观的设计也愈受重视,其设计原则、理念、手法等,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研究。优美宜人的居住区环境作为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亦能够提升城市的区域环境质量。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这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富英俊。浅谈园林植物配置。园林。2001年 .
[2]袁栋。浅谈居住区绿化设计。城乡建设。1999年.
环境设计 篇12
首先我们要来了解的是园林环境与地形这两者的概念。园林环境是指对一些原有地形进行改造, 结合地域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 通过布置园路、种植花草以及营造建筑等方式来创造出美丽的自然环境, 以供居民休憩和游玩。另外要注意的一个概念是居住区的室外环境, 它包括开阔空间和一切自然和人工的物质实体的总和, 是人们居住区中除主体建筑以外的。其实园林环境与居住区室外环境的范围是基本重合的, 它与室外自然环境基本是一致的。地形设计就是指对原有地貌和形态进行的工程结构和艺术造型上的改造和设计。地形设计涉及到2个概念, 一个是城市竖向规划, 另一个就是居住区竖向规划。只有了解这2个概念才能对地形设计的概念有一个充分的把握。所谓竖向规划, 就是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对自然地形所做出的改造和利用, 以满足城市建筑布局、地面排水、道路交通、景观设计等多方面的需要。其中改造和利用包括多方面的规划设计, 如土石方的平衡、坡度的确定和地貌的利用、高程的控制等等[1]。
2 地形设计对居住区园林环境的重要意义
首先, 好的地形设计可以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 越来越富裕, 但也承受着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常常让人们觉得压抑、沉闷, 所以时间一长, 人们便渐渐十分向往自然, 希望能融入自然, 在自然中释放心情, 缓解压力。这时候地形设计便起了作用, 在园林环境中设计一定的地形起伏, 可以巧妙地将自然山水融入到居民的生活中, 营造一种安静、自然、舒适的园林环境。其次, 好的地形设计可以丰富园林空间和生存空间。我们往往会发现, 平地绿化面积有时会受到限制, 这时候如果可以利用地形的斜坡进行绿化, 便可以有效增加绿地面积。除此之外, 塑造地形还可以使三维空间变化多端, 界定出更多的角落, 形成动态的住区轮廓线, 这大大丰富了园林空间, 使人们有更丰富的空间场所体验。最后, 地形设计有时也是实现特定场所的需要。例如, 在很多南方城市中, 常通过地形设计来实现植物生长的需求, 因为南方地下水位普遍较高, 但是一些深根性大乔木的生长却需要一定厚度的土壤层, 通过地形设计就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另外, 还有一个状况就是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地方地下管道的井盖、化粪池盖板、建筑散水等没有设计合理, 严重影响了周围环境的美观。所以, 随着现代建筑、种类、形式的增多, 在一个小区内会出现高低不一的建筑。这时候塑造地形就显得特别重要, 要综合考虑排水、交通、景观等问题, 对地形进行巧妙处理, 改善一些形象不佳的地方[2]。
3 地形设计贯穿于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全过程
居住区的园林环境规划设计主要包括3个方面, 即城市规划、居住区整体规划以及风景园林设计。这3个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了地形设计, 下面我们将通过这3个方面来阐述地形设计在园林环境设计整个过程中的贯穿。
3.1 城市规划层面的地形设计
在城市的总体规划过程中把握城市的自然地形特征是城市规划的发展和完善的基础, 针对不同的地形, 城市的具体规划也是有极大区别的。在进行城市规划时, 要将城市地形的概念引入到具体的城市整体规划中, 规划者和决策者不仅需要充分地考虑城市整体的地形地势, 而且还要区分城市内部不同的区域地形特点, 将所在山体、丘陵等自然因素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或者将水体河流因素与城市规划相结合。这都将会有利于城市整体的规划活动。
3.2 居住区总体规划层面的地形设计
不同的地形上面, 其居住区的建筑布局的特点也是不一样的。在平原上, 方式较多也比较灵活, 但是还是要有一定的特色才行, 不然就会使得建筑布局单一, 失去了自身的规划特色。在丘陵山地等地形上, 要充分利用地势上的落差和高差变化以及特有的景观文化等特点, 形成自己的鲜明和独特的建筑布局风格。所以, 在居住区的整体规划中, 要研究和利用当地地形状况, 把地形上的优势充分运用到居住区的整体规划上。
3.3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层面的地形设计
在前两者完成之后, 就要着手居住区外部环境的景观详细设计。与居住区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不同的是, 居住区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更加注重场所精神和地域文化, 比较注重艺术性。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对居住区的景观形象、日常户外使用和环境绿化的设计共同体现出来[3]。
参考文献
[1] 崔阳, 张中旭.论地形设计对居住区园林环境设计的影响[J].沈阳东方景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2013 (2)
[2] 彭景.论地形设计对居住区园林环境设计的影响[J].深圳市阿特森泛华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2011 (9)
【环境设计】推荐阅读:
设计再造教学环境设计12-17
环境税设计05-20
环境色彩设计10-04
环境设计学艺术设计06-09
环境设计毕业设计选题08-09
环境设计毕业设计报告12-27
建筑环境设计10-16
工程环境设计05-10
居住环境设计05-11
住宅环境设计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