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的色彩

2024-06-24

《古诗十九首》的色彩(精选6篇)

《古诗十九首》的色彩 篇1

近代实验心理学认为:色彩的经验类似感动或情绪的经验, 诗人对色彩的把握不亚于画家, 虽然反映形式不同, 但通过语言的描写, 可以唤起读者相应的色彩联想和与之密切相关的情绪体验。由此可见, 色彩的感知在诗画欣赏中的重要意义。苏轼称赞王维时说:“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中国古诗与国画的这种密切关系, 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最深厚的历史根源, 是一种共同的文化品位在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方面的典型体现。“丹青”是两种色彩, 但一度成为中国国画的别称, 古代画家特别重视颜色的点化运用。因此, 克服孤立学诗的惯性审美模式, 以一种颇具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非常态视野, 由画及诗地培养学生对古诗中色彩美的审美感知能力, 则有望把初中写景题材的古诗教学, 带入更加广阔的传统文化领域。现在以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相关古诗为例, 试分析诠释中国古典写景题材诗歌独特的调色技巧, 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趋向如下:

从民众的受教育程度的角度看,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的本质就是封建知识分子阶层的精英文化;从文化的历史沿革审视, 则打上了深深的儒家学说印记。表现在写景题材古诗的创作方面, 诗人对色彩的把握与调动, 其审美心态具有明确的文化排他性, 与一般的民间审美情趣差异非常明显。“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北朝民歌《敕勒歌》) 是一种对生活中自然色的客观把握, 体现出民间对色彩的朴素把握与认识, 明显有别于文人雅士的审美趋向和思维定式。“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的《渔歌子》) 虽然是一首唐末文人创作的曲子词, 但纯粹是客观劳作图景的真实写照, 毫无些许传统文人山水诗“诗言志”的迹象, 色彩斑斓, 反映了作者对色彩的自然取舍。与同题材的作品柳宗元的《江雪》和关汉卿的《大德歌·冬景》, 差异迥然。对景物色彩的自然把握, 是民间创作或客观再现民间生活内容的山水诗, 最典型的有别于文人创作诗的独特的色彩选择方式和审美趋向。

有别于对色彩的自然把握, 文人雅士对于写景题材古诗中的色彩运用和取舍, 都鲜明地反映着传统文人的具有文化排他性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趋向, 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特殊色彩的巧妙摄取

古代文人生活范围有限, 基本自绝于日常劳作, 往往通过很敏锐的摄取生活中最曼妙的单一色调, 以增强诗作的生活性内涵和诗情画趣。“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以黄色的相容, 通过动静、隐露辩证诠释生活的瞬间情景, 让人忍俊不禁, 富有诗情、诗趣和诗理。“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的《山行》) 审视深秋枫叶的独特色调, 体现出作者对秋色、秋味、秋韵的抽象思索。“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作者通过对烟年里最美妙的柳色和草色的独到把握, 写出了自然绿色最特别的时令特色, 表现了对正处蓬勃茁壮期的春景及其生命力的热情赞颂。

《虞书》云:“诗言志, 歌永言, 声依永, 律和声。”中国古典山水诗也有言志抒情的创作传统, 独特色调浓缩形成的诗画景象, 往往会使人和景之间构成情绪的映衬或冲突, 从而为抒情言志提供了可能。“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烟花三月”四字浓缩了无限的色调风物, 超越了空间限制, 于有限的语词中包含了无尽的生活内涵, 涵盖了作者对游人的绵绵情思。同样是对独特色调的浓缩把握,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的《泊秦淮》) 用两个“笼”字, 将相近的三份色调揉为一体, 彼此难分, 从色调方面勾画出“秦淮”、“酒家”纸醉金迷、忘忧无耻的堕落情状, 为作者的咏史言志提供了色调基础。景物与情绪的协调一致如此, 而景物和人物行为的激烈冲突, 同样也会有精妙的表达效果。“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的《江雪》) 通篇以雪白为基本色调, 冷色的雪, 凄清的气候特点, 都显示出钓鱼人与周围环境的极不协调与高强度的冲突, 诗作以此表现了作者的孤傲人格和政治生活感喟。

二、调色及其所反映的审美内涵

孔子曰:“隐恶而扬善, 执其两端, 而其中于民。”古代写景诗在色彩运用方面, 特别看重不同自然色的协调与对比, 明确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的影响。暖色让人感觉华丽, 橙色是最暖色, 红、黄是暖色, 红紫、黄绿是中性微暖色;而冷色给人感觉朴素, 紫、绿是中性微冷色, 蓝紫、蓝绿是冷色, 蓝是冷极。诗人习惯调动的色彩, 基本没有冷暖两极, 主要是中性色调之间的协调与对比, 这是“中庸之道”影响诗人色彩审美趋向的最好印证。

红、绿是一对高纯度的互补色, 互补色构成的对比效果最强烈、最刺激, 如果正确处理面积比例关系, 往往会取得既对比强烈, 又丰富调和的良好效果。“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示红隐绿, 既显示了红的突出与夺目, 以及由此表现出的世故人情, 也隐含着红绿的和谐搭配与衬托, 相得益彰。“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中性微冷色的绿的大面积的陪衬高亮度的红色, 色调丰富调和, 在这首送别诗中给人以充分的热烈和热情的审美体验。

包括红绿色在内, 两种对比色的冷暖调和, 会对比强烈, 但调色也明朗宁静, 给人以充分的美的享受。“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的《忆江南》) 红蓝两色的冷暖对比强烈, 使画面明镜, 读者对江南美景也有了一个高度凝练的体验机会。“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的《暮江吟》) 血红的残阳对碧绿的江水, 显示出同一位诗人对同一种调色方法的纯熟使用。“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虽然写自然界瞬间的天气突变, 但通过色调的对比, 以及动静的调动, 使诗句间跳跃出一种画境的“气韵生动”。

两种类似色彩的调和与搭配, 会营造出平静安详的生活情调。“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与“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同写途中所见, 波澜不惊, 呈现出一派祥和气氛。“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的《绝句》) 两个诗句中同时存有类似色调的协调与陪衬, 动静增趣, 色调明丽, 意境和谐, 富含生机。都从中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情投入, 以及对美好生活情趣的苦苦追求。

类似色彩的调和与对比, 也能渲染出一种特别的情绪氛围, 并进而取得情景交融的诗情画趣。“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杜甫的《春夜喜雨》) 两种不同明度的暖色的对比与调和, 既使画面色调对比强烈, 也在单纯的雨景层面上显示出作者对这种祥和温馨的雨趣的独到把握。“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的《别董大》) , 高明度的冷暖色调进行对比与调和, 于对比的抑扬褒贬中表现了作者对友人远行前途的担忧, 各句中冷暖色调的调和又没有使感情基调过于低沉, 从而为“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高昂劝慰提供了前提铺垫。

三、巧妙运用明度的差异来调动情绪变化

古代诗人特别善于利用阳光的不同变化, 揭示色彩的明度差异, 以及与此相伴的时令特点, 进而来渲染气氛, 抒发情怀。色彩的明度, 也能反映不同的审美趋向, 明度高的色彩给人的感觉华丽, 明度低的色彩给人的感觉朴素, 而无色彩中的低明度则最为消极。“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的《望天门山》) , 明亮的阳光与白帆大江相融, 并由青山予以陪衬, 色彩的明度对比强烈, 画面情景亮丽、热烈, 感情基调明快高昂,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由衷赞美。“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和“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的《枫桥夜泊》) , 分别选取了傍晚和深夜时分的特殊明度的瞬间色彩, 所反映出的情绪消极、沉闷, 诗人的一腔忧愁不言而跃于纸上的字里行间。

因此, 由画及诗地审视色彩运用与文人雅士独特的审美趋向和审美情趣, 对于在中学语文古代写景题材诗歌的教学中, 不断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审美品位, 不失为一次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有益尝试。

《古诗十九首》的色彩 篇2

新版《九年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教学目的”明确提出了“……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素质培养新要求。感知古诗中蕴藏的色彩美,深入探讨古代文人色彩运用的深层文化内涵,不但有利于我们加深理解古诗中的写景题材作品的独特题材特点,还有助于在古诗教学中,走进传统文人雅士的心灵深处,以色彩的感知为突破口,不断提高传统文化的审美品位。

近代实验心理学认为:色彩的经验类似感动或情绪的经验,诗人对色彩的把握不亚于画家,虽然反映形式不同,但通过语言的描写,可以唤起读者相应的色彩联想和与之密切相关的情绪体验。由此可见,色彩的感知在诗画欣赏中的主要意义。苏轼称赞王维十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中国古诗与国画的这种亲密关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最深厚的历史根源,是一种共同的文化品位在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方面的典型体现。“丹青”是两种色彩,但一度成为中国国画的别称,古代画家特别重视颜色的点化运用。因此,克服孤立学诗的惯性审美模式,以一种颇具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非常态视野,由画及诗地培养学生对古诗中色彩美的审美感知能力,则有望把初中写景题材的古诗教学,带入更加广阔的传统文化领域。现在以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相关古诗为例,试分析诠释中国古典写景题材诗歌独特的调色技巧,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趋向如下:

从民众的受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程度的角度看,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的本质就是封建知识分子阶层的精英文化;从文化的历史沿革审视,则打上了深深的儒家学说印记。表现在写景题材古诗的创作方面,诗人对色彩的把握与调动,其审美心态具有明确的文化排他性,与一般的民间审美情趣差异非常明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见北朝民歌《敕勒歌》)是一种对生活中自然色的客观把握,体现出民间对色彩的朴素把握与认识,明显有别于文人雅士的审美趋向和思维定式。“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的`《渔歌子》)虽然是一首唐末文人创作的曲子词,但纯粹是客观劳作图景的真实写照,毫无些许传统文人山水诗“诗言志”的迹象,色彩斑斓,反映了作者对色彩的自然取舍。与同题材的作品柳宗元的《江雪》和关汉卿的《大德歌・冬景》,差异迥然。对景物色彩的自然把握,是民间创作或客观再现民间生活内容的山水诗,最典型的有别于文人创作诗的独特的色彩选择方式和审美趋向。

有别于对色彩的自然把握,文人雅士对于写景题材古诗中的色彩运用和取舍,都鲜明地反映着传统文人的具有文化排他性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趋向,体现出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特殊色彩的巧妙摄取。古代文人生活范围有限,基本自绝于日常劳作,往往通过很敏锐的摄取生活中最曼妙的单一色调,以增强诗作的生活性内涵和诗情画趣。“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以黄色的相容,通过动静、隐露辩证诠释生活的瞬间情景,让人忍俊不禁,富有诗情、诗趣和诗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的《山行》)审视深秋枫叶的独特色调,体现出作者对秋色、秋味、秋韵的抽象思索。“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色彩 篇3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音韵美;和谐美;个性美

诗与歌本身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世界范围来看,各个民族都有独特的诗歌形式。在我国,诗歌的发源是民间歌谣,后来转化为诗、歌、乐结合的一种新型艺术形式,后来,文人将这种形式发扬光大,让古诗词艺术歌曲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旋律与音韵美

古诗词有声调和音韵的变化,实现了声情与文情的一致性,无论是口头的吟唱,还是词曲的创作,都遵循这样的原则。古诗词艺术歌曲大多以抒情的艺术形式为主,旋律跌宕起伏,语调也有着明显的变化,表现出色彩和动力性的变化,词曲通过长音和多音的形式清晰的展示出来。例如: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这首艺术歌曲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乐章,此起彼伏,前面采用了平韵,声韵规律不同,那么旋律也会向着高潮发展,第一句的旋律表现出了一种虚无缥缈的氛围,描绘出了歌者的情绪,在第二句中,采用高音进入,将情绪推向了一个高潮,自后大跳后上行,全曲结束,表达出了欲扬又抑的情感。音乐蕴含张力,高音都集中在“mi”上,让全曲可以前后呼应,在“去似朝云无觅处”的吟唱中,需要将“云”这个词拉长,这样不仅与诗词的节奏相符,也让整个曲调更加具有味道,表现出独特的艺术色彩。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东方文化美学色彩

将古诗词与音乐结合起来,将我国独有的东方文化艺术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种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同,我国东方文化艺术有着独特的古典美特征。鉴于汉语言独特的艺术特征,我国古诗词的创作遵循着押韵、规范的原则,内容方面神韵兼备、情景交融,让诗词的创作进入了高峰。在音乐的创作上,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采用丝竹管弦替代传统的大型编排乐器,成为了文人骚客抒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音乐的功能与形式是不同的,诗歌与乐曲艺术的结合表现出我国民族文化的独特品质。

三、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和谐美

西方的艺术歌曲是诞生在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下的,远离社会大众的生活,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在我国,虽然皇亲国戚有专门的戏班,但是普通的社会大众依然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由于社会艺术的普适性,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并没有贵族精神,反而十分亲民,为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赋予了一种雅俗共赏的特性。例如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歌虽然简单,但是却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这首诗歌不是抒情诗,而是采用简单的形式描写出了一幅春天的画卷,简单易懂。以《春晓》为基础,黎英海先生创作出相关的艺术歌曲,歌曲婉转低沉,略带惆怅色彩,将春天的色彩呈现出来,并蕴含着深刻的美学特征。

四、古诗词演唱中的个性美学

关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多以美声为主,当美声唱法遇到高音时,往往会迸发出新的生机,歌者采用流畅、柔和的方式将乐曲演唱出来,这也是我国独有的一种音响特色。而西洋艺术歌曲的传入也对我国古诗词的演唱带来影响,在这一背景下,诞生了广义艺术歌曲与侠义艺术歌曲两种不同种类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为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增加了新的元素。古代歌曲的演唱,经过成百上千年无数民间艺人的创作、积淀,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戏曲、曲艺、民歌体系,这些艺术表演形式中的唱法经过融合、改良,产生了全新的唱法。

五、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意境美

我国古代音乐与诗歌密不可分,诗歌是文学的,同时又是音乐的。从起始的诗、乐、舞一体到“诗为乐心,声为乐体”(刘勰《文心雕龙》)的乐府诗歌,到讲究平仄声律之美的“永明体”诗歌,再到讲究平仄对称、集诗词之大成的唐诗、宋词,中国诗歌的文学语言本身发展出了成熟固定的、具有音乐美感的格律形式。古诗词常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如比喻、烘托、象征等,有时则采用直抒情怀的表现手法并与“比”“兴”手法相结合,描绘出令人神往的诗的境界,使所抒之情淋漓尽致、所言之志精辟深刻。

古诗词是我国艺术文化的结晶,代表着我国语言文化的最高成就,古诗词艺术歌曲更是具备无穷的魅力。古诗词与艺术歌曲两种形式的结合与华夏文明的传承是一脉相承的,表现出独特的文化追求,呈现出东方文化独有的美学特征。

参考文献:

[1]蒋维.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主要特点及实践[D].西南交通大学.2010

[2]李花.黎英海艺术歌曲《唐诗三首》的艺术魅力及演唱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

[3]李小燕.舒伯特艺术歌曲《岩石上的牧羊人》演唱版本比较研究[J].通俗歌曲.2016(08)

[4]魏军.一场跨越千年的“忧愁”和“情思”——浅析王建民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的艺术价值[J].音乐创作.2015(11)

色彩风格中的主观色彩 篇4

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有创造性的艺术人才, 而不是生产绘画机器。它既需要学生自身不断地努力, 也需要老师及时正确地引导, 处理好个性表现与其他方面的关系, 才能够达到理想的目的。在艺术教育的基础教学阶段, 朝着这个目标并为之打下基础, 这样对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色彩个性———主观色彩, 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根据多年的色彩教学经验,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意向色指导

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象”观, 在形、色、质等物化形式上完全不同于西方的传统造型观, 显示出自己的哲学特征, 重自我精神的表达, 毫不迟疑地把客观纳入主观意念的秩序中。“意象”是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统一, 即“天人合一”思想, “意象”是以意摄象, 以象表意。这个“象”就是重视对客观世界形象的观察、摄取。“意”就是重自主意识、思想情感的发挥创造。艺术的意象不是对自然万象的机械摹写, 而是艺术家的创造, 自我意识的发挥与显示, 致使意与象融合一体。从中国绘画色彩的历史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古代艺术家在使用色彩时从来不拘泥于他们眼中所看到的物象色彩, 他们有着一种相当主观的色彩观支配着他们去运用色彩。公元6世纪南齐的谢赫提出的“随类赋彩”, 是对汉代以来用色经验的总结, 对整个封建社会中晚期的色彩艺术起到了全面的指导作用, 至唐宋时期色彩运用达到相当成熟的高峰。“随类赋彩”是东方艺术用色的一条重要的理论依据。“类”就是“类型”“类色”, 是含有强烈主观意识的“意象色”, “随类赋彩”主张的是绘画不为自然色彩而色彩, 而将自然色彩纳入到先行设定的色彩体系类型之中, 这种方法使主观色彩如鱼得水, 天马行空, 在绘画艺术的天地里发挥其独具个性的光彩。

二、学习大师的用色

这一过程有两个层次, 即盲目模仿和自觉吸收。在前一层次中, 通过模仿来体现学生对主观色彩的初步认识, 这是学生主观色彩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过程。学生从前辈大师的作品中体验及寻求一种主观色彩的灵感, 在向大师学习的过程中寻找自己的色彩之路。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的实践中寻找最适合于自己的色彩表现形式。在后一层次的学习中, 是对前辈大师主观色彩的一种自觉消化。是范围更宽、程度更深的潜移默化。这是一个主观色彩形成的高级层次, 是对学生自觉完善及主动创造“主观色彩”起显著促进作用的层次。色彩的表现形式是否能成功不单是技术问题, 更重要的是艺术家心灵创造的再现, 主观色彩的表现形式是要体现艺术家的思想观念、艺术追求、审美理想以及文化修养, 它不是简单的一种技能的体现。

三、用心灵感受色彩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情感的流露和表现技巧的展示, 没有激昂的情感投入, 是创造不出扣人心弦的作品的。色彩是绘画艺术最具感情的因素, 艳丽多姿的色彩能激发我们的丰富联想和各种情感, 让学生在学习色彩技法的同时用心灵去感受色彩、热爱色彩, 充分利用色彩的感情效果, 如色彩的冷暖、表情、联想和象征等, 对色彩发出内心的喜好。

四、积淀色彩的知识, 丰富色彩的涵养

如何掌握运用主观色彩, 并形成富有个性的色彩风格呢?除了上面论述的几点外, 还要从色彩知识方面加以训练, 适当地夸张和强调画面上的主导色调, 加强色彩的鲜明度, 使画面具有强烈感和鲜明感, 同时削弱次要的色彩, 使画面色调归于纯粹, 这种单纯会强化画面的力量。另外进行色彩的归纳训练也是获得主观色彩的途径之一。色彩的归纳也就是色彩的提炼, 它排除了丰富色彩的迷惑, 抓住了主导色这一关键, 逐渐形成自己的主观色彩。进行画面的变调训练, 仍不失为强化进入主观色彩思维的方法, 这种训练使你在改变画面的色彩时, 会围绕着你所动情的色彩而重新组织画面, 满腔热情地创造主观色彩。

主观色彩是色彩风格的灵魂, 没有主观色彩就没有色彩风格, 没有色彩风格就没有艺术个性可谈。在色彩练习和艺术创作中, 对色彩风格中的主观色彩的表现要给予高度重视, 色彩的理论学习及色彩训练所得来的大量色彩知识要成为形成色彩风格的基石, 从大量的习作和长期的实践中, 有意识地充实、加强、完善属于自己的主观色彩, 让主观色彩在艺术创作中插上翅膀, 翱翔于广袤的艺术天空。

参考文献

[1]班石.《构成谈》[J].装饰.2002

《古诗十九首》的色彩 篇5

一、色彩归纳写生的概念和特点

“《周易·系辟》中的‘圣人立像以尽意’, 把意与像联系在一起, ‘意像’一词指主观情意与客观感受交融而成的一种心理过程, ‘意像’包含‘意蕴’, 不是一般的再现, 当我们看到色彩时, 除了会感觉其物理方面的影响, 心理也会立即产生感觉” (2) 。对客观色彩的写生是实现绘画色彩功能的前提, 色彩归纳写生则是对写实性绘画的延续和提升, 是建立在绘画与设计之间的一座桥梁, 也是培养设计者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捷径。

色彩归纳写生的目的是研究和探讨色彩本身的内涵, 以及客观物象在画面中的形、色的主观处理和形式构成方法, 研究自然色调中各种色相、明度、纯度之间的对比调和规律。根据画面需要, 作画者可以任意对色彩进行主观创造。这种色彩写生方式在思维和手法上都极大地突破了客观物象的限制, 为现代艺术设计不同功能性的要求提供了在造型的观念、方法、技能、形式风格和创意设计等方面的重要方法。

色彩归纳写生作品也有其明确的特点, 首先, 具有平面性。装饰归纳写生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色彩本身, 以设计专业的造型需要和思维发展为取向。因此, 不但客观物象的轮廓在造型上被简化, 客观物象的体积、明暗和空间被大大消弱, 物象的内部结构也被高度概括, 取而代之的是由简洁强烈的影像组成的二维空间。其次, 具有装饰性。从广义讲, 归纳色彩写生属于装饰性绘画的范畴。经过提炼概括的自然色彩具有了夸张与概括的特点。由于强化了主观表现和理性的设计意念, 色彩便具有了可变性与假定性, 为平衡协调画面, 色彩之间可以重复借用, 使画面形成节奏与韵律美。在造型、色彩、空间等表现形式上, 都带有明显的平面装饰效果。最后, 色彩归纳写生侧重于功能和作用。归纳写生的目的即是为设计色彩服务, 随着具体设计要求的变化, 归纳色彩会受到具体设计种类和外部坏境颜色的制约。

二、归纳色彩写生的两种思路

归纳色彩写生的表现方法与纯绘画有很大不同, 它要求绘画者科学、客观地认识物象, 研究客观物象在画面中的形、色的主观处理, 注重画面的形式感和构成方法, 研究色相、明度、纯度之间的对比调和规律。归纳色彩不仅要完成对自然色彩变化规律的认识和强化, 而且要了解如何将自然色彩转化为概括的色彩, 从而达到主动认识与创造的境界, 为设计色彩做铺垫。从色彩的构成形态的角度深度研究和剖析色彩, 能够自由地运用色彩为设计主体服务。

归纳写生的表现方法有很多, 不同的艺术设计专业, 不同的写生对象, 写生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而在观察方法和绘画思路上则基本可以概括为客观写实性归纳写生和主观创造性归纳写生两种。这两种色彩归纳方式都要从构图、构形、构色三方面来考虑, 下面详细论述其表现方式与绘画思路的特点。

1. 客观写实性色彩归纳

客观写实性归纳写生是介于纯绘画和主观创造性归纳之间的一种色彩写生方式, 在对画面和客观物象平面化的同时, 构图上基本依照物象原有的空间状态, 仍采用焦点透视和近实远虚的方法安排物体, 不作过多的空间变动, 达到较为写实的空间纵深感目的。

写实性归纳写生在造型上要求在忠于自然物象的基础上突出客观物象的特征, 对形象中符合画面效果的部分略有夸张和修饰, 使之符合装饰造型纯净、简练的形态。

客观写实性归纳写生在构色上基本采用客观写实的方法。“在平面上如想获得立体的、有深度的空间感, 一方面可以通过透视原理, 用对角线、重叠等方法来形成, 另一方面可以运用色彩的冷暖、明暗、彩度以及面积对比来实现” (3) 。客观写实性归纳写生可以采用明暗归纳的方法。即假定物体处于某种光照之下, 遵循客观物象的明暗规律, 将物体的色彩归纳提炼为亮面、中间色、暗部、投影和环境色。其中光影的灵活运用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情趣和氛围。这种归纳方式与纯绘画的观察方法差别不大, 不同的是纯绘画里微妙美丽的色调被概括、有序的色块所代替, 使作品呈现出平面装饰的美感。

客观写实性归纳写生在构色上另一种常用的方式是点彩法。点彩法的运用可以追溯到印象派点彩派画家的画面上, 由色彩并置产生的耀眼和清新的风格使点彩画法独具魅力。点彩法将提炼的纯色点排列组合, 利用人的视觉将颜色在画面上混合, 使画面产生光色的交响曲。

2. 主观性色彩归纳

主观性色彩归纳是在写实性归纳基础上的课题训练。主观性色彩归纳对形体处理夸张变形, 任意改变自然物象的状态, 强调人为秩序和形式构成的完整与新颖, 创造平面装饰的整体效果。

主观性色彩归纳在构图上看起来更为自由和主观。“形式越是抽象没有明确的指引, 越能引发人自由联想” (4) 。实际上在绘画前必须严格构思, 确定画面大的框架和主题。所谓构图即经营位置和组织画面, 只要符合画面表达的需要, 主观性色彩归纳就可以对所表现的形象自由组织和安排。主观性色彩归纳在构图上基本摒弃或者弱化焦点透视的空间感, 在画面上使用任意透视或者中国画中常用的散点透视配置画面, 使画面中的物体之间消弭纵深感, 使整个画面构成二维有序的空间。

主观性色彩归纳在构形上也可以有更多的表现方式。在把握住整体画面主题的基础上, 对客观性物象的变形夸张带有创造性的成分。首先将立体的物象转化为二维形, 采用提炼的二维轮廓, 对客观物象进行取舍、增减、夸张等变形处理, 逐渐成为装饰的形象。

也可以尝试现代西方绘画里的一些造型方式, 将客观物象创造为具有个性美、形式美感的平面造型。

主观性色彩归纳在构色的思路是在固有色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主观的用色, 进行限色、换色或者根据画面需要, 强化某种色彩, 追求画面上和谐的色彩配置。

三、色彩归纳写生的意义

在现代艺术中, 设计师们不断探索色彩的内在表现力, 无论是蒙德里安的油画还是刺激人们眼球的各种商业艺术, 都运用了大量的无具象的纯色彩与简单的几何的形。“自然的形和色”在这里被高度概括, 留下的是通过艺术家的眼睛看到的主观的色彩和与现实极度偏离的形象。概括的色彩与形透过自然的形态提炼出物体本质, 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凝炼了艺术家的主观创造, 在静态画面上可以表现动态的事物, 在现实中可以穿越时空。经过提炼归纳的色彩语言纯粹、优美没有修饰, 色彩归纳的艺术理念被广泛运用到各类现代艺术理念中去。

社会发展到今天色彩设计应用于各类产品设计中, 如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广告招贴、染织设计、包装设计、室内设计等。人类以日益丰富的色彩装点和美化生活, 设计色彩更是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被各大艺术院校列出来。色彩归纳写生则是设计色彩中的基础课题, 是对自然色彩变化规律的再认识, 它强化主观色彩造型的能力, 趋向于关注纯粹的色彩语言。用主观和理性的思索重新分配色彩, 在自然色彩中获取提炼设计的色彩, 强调超越自然色彩的表象模仿, 从而达到主动认识与创造的境界, 是从纯绘画向设计色彩过渡必须研究的课题。色彩归纳训练的不仅是色彩感觉, 还包括理性思维方式与处理色调的能力, 让我们从自然形态中分解出色彩元素, 重新构成有意味的、美的形态, 应用到各种设计中, 丰富艺术设计的语言, 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为艺术设计和装饰绘画创作打下基础。近代绘画日益追求形式美, 不少美术家从归纳色彩写生中寻找创作灵感, 创造出成功之作。这是一个值得倡导和深入研究的课题。

四、结语

“在实践动手和形象语言当中, 特别宝贵之处在于都它们总是包含着一种心境和态度的指引……” (5) 色彩归纳写生是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 是艺术家面对自然物时引发的艺术想象和领悟, 用内在的目光审视那些纯粹的形态, 将对客观物象的理解从自然的形态中剥离出来, 找到创作的灵感, 发出自己的声音。这种主观的概括与创造是艺术设计创新的源泉, 非自然的形态和色彩在这种主观的创造中萌生, 以更高层面面对美学取向和审美追求。色彩归纳能力无论是对于初探设计色彩的学生还是成熟的艺术设计师来说, 都是至关重要的, 都是艺术设计之塔的一块基石。

参考文献

[1]钟茂兰.装饰色彩写生[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0.1, 第一版.

[2]汪臻.色彩表现[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9, 第一版.

[3]刘宣琳, 李勇.装饰设计表现技法[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4, 第一版.

[4]李娟, 江嫔, 陈川.设计色彩[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5, 第一版.

《古诗十九首》的色彩 篇6

关键词:色彩搭配,服装,心理,生活,设计

一、我眼中的色彩

色彩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人对颜色的感觉不仅仅由光的物理性质所决定, 比如人类对颜色的感觉往往受到周围颜色的影响。有时人们也将物质产生不同颜色的物理特性直接称为颜色。

色彩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是很重要的因素, 它以速而久的特征深深影响着现代艺术设计。色彩能够直接影响人们对画面的心理感受。不同的色彩, 不同的色彩基调变化组合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 体现出不同的象征意义, 因此必须在艺术设计中加以重视把握, 有效利用。不同的颜色会给人不同的感觉, 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观者的第一印象。

二、色彩的感受

黑色是很强大的色彩。它可以很庄重和高雅, 也可以让其它颜色突显出来。在只用黑色而不用其它颜色的时候, 会有一种沉重的感觉。你会在印刷品中看到反转的文字, 比如黑色背景和白色文字, 常常会在商业卡片中看到。

灰色, 象征着诚恳和沉稳、考究。灰色在权威中带着精确的特色, 使它特别受金融业人士喜爱;当你需要表现智慧、成功、权威、诚恳、认真时, 可穿灰色衣服。

白色是一个中立的色彩, 常常被用作页面的背景色, 印刷品中也是这样。有一个误解是白色是枯燥乏味的, 或者使用白色会显得老土和无创意, 但是还是有很多的设计师都使用了白色并创造了非常漂亮的设计作品。

蓝色是最冷的色彩。蓝色是非常纯净的, 通常让人联想到海洋、天空、水和宇宙。纯净的蓝色表现出一种冷静、美丽、理智、安详和广阔。由于蓝色沉稳的特征, 具有理智、准确的意象, 在商业设计中, 强调科技的商品或企业形象, 大多选用蓝色当标准色, 企业色, 比如电脑, 汽车, 影印机, 摄影器材等等。

褐色、棕色、咖啡色系, 典雅之中蕴含安定、沉静、平和、亲切等意象, 给人以情绪稳定、容易相处的感觉。当你需要表现友善亲切时可以穿棕褐、咖啡色系的服饰。

红色是生命力、活力、健康、热情、朝气、欢快的象征。由于红色在可见光谱中光波最长, 所以最为醒目, 给人视觉上一种扩张感和迫近感, 容易引发兴奋、激动、紧张的情绪。红色的性格强烈、外露, 饱含着一种力量和冲动, 其中内涵是前进向上的, 为活泼好动的人所喜爱。

橙色是一种欢快活泼的色彩, 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 它使人联想到金色的秋天和丰硕的果实, 是一种富足、快乐而幸福的颜色。橙色稍稍混入黑色或白色, 会变成一种稳重、含蓄又明快的暖色, 但混入较多的黑色, 就成为一种烧焦的色;橙色中加入较多的白色会带来一种甜腻的感觉。

黄色的店面设计, 会让你的店面在众多的店面中特别显眼。因为黄色是所有色相中最能发光的颜色。黄色的店面设计给人轻快, 透明, 辉煌, 充满希望的色彩印象。

绿色是很特别的颜色, 它既不是冷色, 也不是暖色, 属于居中的颜色。代表清新, 希望。代表安全、平静、舒适之感, 在四季分明之地方, 如见到春天之树木、有绿色的嫩叶, 大自然的颜色。在绿色环境中锻炼能提高情绪、活力和愉悦感。

喜欢紫色的人总在努力做地比现有的更好, 无论是在信仰、情感或是精神方面。他们渴望知识, 热爱读书。为了能够成就理想的自我, 人们会在自己的生活中和别人的生活中寻求答案。由于追求完美而又对自己极为苛刻, 他们也在极力与自己做着艰苦地斗争。

三、如何选择色彩

还有许多人面对五彩缤纷的服饰, 根本不知从何选起, 只是很盲目地看到什么试什么, 结果逛街这件本来很休闲愉快的事变得非常累人, 试穿了不到十套衣服, 你自己就心烦了, 也没了主意, 最后决定买了, 回到家里很有可能穿不了一两次就觉得不好看, 而永远遗落在角落里, 成了昂贵的垃圾。而你仍旧为每天出门穿什么而发愁, 衣柜里的衣服永远少一件。

当你通过测试知道了自己的色彩季型和用色规律, 你会发现事情原来如此简单, 所有困扰你的烦恼与困惑迎刃而解,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他所属的色彩季型, 对自己的用色原则从头到脚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整个人都会显得健康、漂亮、有活力, 甚至气质都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四、色彩心理效应

1. 色彩的冷暖

色彩的冷暖涉及到个人生理、心理以及固有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是一个相对感性的问题。色彩的冷暖是互为依存的两个方面, 相互联系, 互为衬托。并且主要通过它们之间的互相映衬和对比体现出来。一般而言, 暖色光使物体受光部分色彩变暖, 背光部分则相对呈现冷光倾向。冷色光正好与其相反。

2. 色彩的轻重

指颜色个人的一种感觉, 比如深色感觉比浅色有重量感。轻-淡, 重-深, 进-凸显/暖色 (如橙色, 红色等) , 退-模糊/冷 (蓝色, 绿色等) 。

3. 色彩的软硬

色彩软硬感和明度、纯度有关系。凡是明度较高的灰色系都具有软感, 凡是明度较低的灰色系都具有硬感;纯度越高越是具有硬感, 纯度越低越是具有软感;强对比色调具有硬感, 弱对比色调具有软感。

4. 色彩的强弱

高纯度色具有强感, 低纯度色具有弱感;有彩色系比无彩色系更有强感, 有彩色系中以红色为最强;对比度大的都具有强感, 对比度低的都有弱感。

5. 色彩的明快与忧郁

色彩的明快感与忧郁感都与纯度有关, 明度高且鲜艳的色彩具有明快感, 深暗且混浊的色彩具有忧郁感;低明基调的配色容易产生忧郁感, 高明基调的配色容易产生明快感;强对比的色调有明快感, 弱对比的色调具有忧郁感。

6. 色彩的兴奋与沉静

色彩的兴奋与沉静与色相、明度、纯度都有关系, 纯度的作用最为明显。色相方面, 凡属红和橙的暖色系都具有兴奋感, 凡偏蓝和青的冷色系都具有沉静感;而在明度方面, 明度高的色彩具有兴奋感, 明度低的色彩具有沉静感;在纯度方面, 纯度高的色彩具有兴奋感, 纯度低的色彩具有沉静感。所以, 暖色系中明度最高纯度也最高的色彩兴奋感觉强, 冷色系中明度低而纯度低的色彩最有沉静感。而强对比的色调具有兴奋感, 弱对比的色调具有沉静感。

7. 色彩的华丽与朴素

色彩的华丽与朴素与纯度关系最大, 然后是与明度有关。凡是鲜艳而明亮的色彩具有华丽感, 凡是浑浊而深暗的色彩具有朴素感。有彩色系具有华丽感而无彩色系具有朴素感。色相对比的配色具有华丽感。其中补色最为华丽。强对比色调具有华丽感而弱对比色调具有朴素感。

五、结语

上一篇:海绵城市与海绵城市债下一篇:体育健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