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应用

2024-05-10

比的应用(精选12篇)

比的应用 篇1

[课例再现]

课例片段再现(一)(讲授式)

教师出示:“某校有303名学生,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1:50.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师:303是什么?51:50什么意思?

学生在教师一个个小提问的引导下完成此题,教师板书如下:

(1)用整数的方法303÷(51+50)=3.

男生51×3=153(人),女生50×3=150(人).

(2)用分数的方法

男生,女生.

课例片段再现(二)

复习:有40名学生打扫卫生,其中有的同学扫厨房,的同学扫寝室.扫厨房和扫寝室的学生各有多少人?

师: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扫厨房和扫寝室的人数比是多少?

新授:1.阅读书上的例题.2.学生阅读后,师生分析解答方法并完成板书.

练习:书上做一做三道题.

课例片段再现(三)

一、复习铺垫

1.教师出示:把六(1)班的人数平均分为8组,男生5组,女生3组.

师: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从上面的信息中还知道了什么?猜一猜:这个班的人数可能是多少人?为什么?

教师小结:比表示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2.师生交流:生活中比的应用的例子.(洗衣服时洗衣粉和水的比,盖房时石子、沙、水泥的比等)

二、新知探索

1.实物演示,引出问题

师:老师带来了一瓶洗洁精(实物),如果我按1:4的比配制一瓶500 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呢?

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学生交流解答方法——教师小结.

三、巩固新知,合理对比

1.爸爸按1:150的比配制了755千克农药,其中水和药液各有多少千克?

2.49页做一做第一题.

3.某工厂有240名女工,女工和男工的人数比是8:3,男工有多少人?

[反思与调整]

因为是随机选择的学校和教师,所以我们看到的是教师平时上课时最真实的教学再现.上面三则案例是我听到的几节“比的应用”中思路比较清晰,教师有所思考的教学设计,从中足以说明:

当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大缺憾——钻研教材被严重轻视.

教材以课标为依托,倾尽了很多教育专家的心血,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基本依据.按理说,教材应该成为教师最好的朋友.但是我们可以自问一下:教材真的成为了我们的朋友了吗?如果她是我们的知己,我们应该对她了如指掌,但实际情形并非如此.在教材的运用上,我们看到了“凭经验游离于教材之外”“浅层次,教知识点”“把教材当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教师照本宣读,讲了很多遍,可是学生仍然没有学会”等种种现象的存在.同样,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也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平时上课,教师对教材简单浏览一遍,就可以走上讲台.如果需要上优质课、公开课,教师在备课时没读几遍教材,就敢匆匆设计教案、设计课件,有的则是从网络上搜集现存的教案,七拼八凑就成了自己的教案.教师对教材的“不在意”,随心施教,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同,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课后,我们从本节内容的知识结构、内在体系及学生认知基础等方面,就“为什么要把‘比的应用’放在分数除法这一单元中?比的应用和‘平均分’问题有什么联系?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什么?”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站在编者、学生和教师的不同角度对“比的应用”进行了梳理:

1.解读教材须整体解读,读出静态文本后的内在逻辑联系.

2.从学生的角度梳理教材.按比例分配问题有不同解法:一是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用先求出每一份的方法来解答;二是把比化为分数,用分数乘法来解答;三是用比例知识来解答.较早的算术课本通常采用第三种方法,按比例分配的名称由此而来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一般以第二种方法为主,因为学生在理解了比和分数的关系,并掌握分数乘法实际应用的基础上,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方法,而且也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考虑到学生尚未学习比例,且教材避开了比例方法,所以教学中不必出现“按比例分配”这一名称.

3.从编者的角度解读教材.深度解读例题及课后练习,理解编者的意图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保证.

4.从教师的角度思考教学.将“如何将静态的文本内容转化为动态的学习内容”作为常思常想的问题贯穿始终.

于永正老师说过:“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文章的妙处,读出自己的惊喜时,我便敢走进课堂.”解读教材的过程是一个进步的过程,准确、深度地解读教材,把握教材意图,把教材的价值最大化,是教师步入有效课堂的第一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解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后需要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这是教师素养一个非常微妙而又非常重要的特征.”

为此我们提倡:教师一定要认真、细致、多层次、多角度的整体解读教材.

比的应用 篇2

如果按照“按比例分配”,把这一问题归成一类型,那学生是非常容易掌握这类问题的解法的,并能很快利用方法去解决类似的问题。但学生对于“为什么要这样解”或者说这些知识是怎样产生、形成与发展的就不是很清楚了。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缺少了这一过程,那就只培养了一班只会考试的学生。

总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在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效果会更好。在全班交流合作时,要给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想法的时间,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就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的效率就会更好。

比的应用 篇3

“比的应用”这一课实际就是“按比例分配”的内容。教材没有给出这一名称,主要是基于两点思考:一是引入名称,在教学时反而容易把这一问题归成一种类型,把解决问题演变成简单的套用方法。不给出名称,学生则会从比的意义上去理解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加思维的含量。二是如果出示名称,学生可能会询问“什么是比例”,则过早增加不必要的概念区分与记忆负担。

先学卡一

1.淘气一家3人,笑笑家2人,周末一起去果同摘了一大筐苹果。到家后他们决定把苹果分了,你觉得怎么分比较合理,消利用下面表格记录下你分的过程。(可以找些小棒代表苹果,动手分一分)

2.请你收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比写在下面,并想一想这些比表示什么意思?

评:上述先学设计能围绕“3:2究竟怎么分”引导学生通过摆小棒等实物操作来帮助理解其意义,但南于缺少计算方法的探寻与引导,学生存先学时不能紧扣核心问题,即“结合具休数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导致课堂效率不高,重点内容没有落到实处。

先学卡二

1.大班有30人,小班有20人,把一筐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为什么?(把大米当成橘子,请动手分一分)

2.如果这筐橘子有200个,那大班和小班各可以得到多少个橘子?(试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评:经过修改后的先学卡二在算法的探索与提升上比卡一有所加强,能够更加紧密地围绕核心问题展开先学。但由于问题情境与书上例题过于相近,数量也相差无几,不利于学生真正从内存的数量关系上去思考解决问题,可能导致部分学生机械地模仿例题,依样画葫芦式地套用解法。

先学卡三

1.幼儿园里要把一筐苹果分给大班和小班,其中大班有40人,小班有30人,你觉得怎么分合理?(把大米当成苹果,请动手分一分)

2.如果这筐苹果有210个,按4:3分给大班和小班,大班和小班各可以分得多少个?(试用多种方法解答,清解答存老师下发的小纸片上)

3.收集一些生活中比写下面,并想一想这些比表示什么意思。

评:先学卡三不仅关注算法的多样化探索以及组织彤式的有效性,而且也关注情境设计与例题相近但又有所差异,这样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深入先学。同时还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收集比在生活Ll的应用。没计上也比前面两稿的设计考虑更为个面

思考

1.学生先学不等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前预习。区别主要在于:课前预习是为老师“如何顺利地教”服务,其性质从属于教;学生先学则是为学,如似更好地学”服务,它们之问的从属性质不州、

2.先学卡的设计不等于简单地把课后练习前置,让学生提前做书上的课后练习,而是围绕學习内容的核心问题、关键环节展开、设计先学卡,让学生提前就核心问题、关键环节展肝深入先学。

3.先学卡的问题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层次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足先学卡的问题能够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先学,基础好的先学可以深入一些,基础弱的也可以做,只不过理解的肤浅一些而已。二是先学卡的问题要具有拓展性,可以引导联系生活实际。也可以引导学生就先学内容作进一步的拓展学习。

4.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就学生的先学悄况课前(老师帮学之前)作提前了解,以便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效开展帮学。同时,也要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高效地开展后续的先学活动。

比的应用——浅谈小组合作学习 篇4

一、课前准备

(一) 科学分组, 合理搭配

遵循“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和学生意愿为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考虑, 把全班44人分成11个学习小组。每组4人, 各小组成员应相对稳定, 一般不随意变动。

(二) 合理分工, 明确职责

建立结构合理、分工明确、互帮互助的合作小组是基础, 是关键要素, 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小组讨论时明确分工, 小组展示时, 一人主持, 一人汇报, 一人补充质疑, 一人小结。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 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 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 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 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

(三) 观摩学习, 实践反思

1.利用课余时间, 用电视作为媒体, 观看优秀的小组合作视频, 学习合理的分工;规范的汇报 (语言和动作) ;有序的对答。

2.在新课中, 选择合适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 用手机录下部分小组交流和汇报的情景, 课后播放, 查漏补缺。

二、教授新课

(一) 科学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选择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 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设置的问题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 且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使学生通过努力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 既可以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深层求知欲望, 使学生体会探索的意义与价值, 又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比的应用》主要引导学生应用比的意义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本节内容是平均分的延伸, 跟分数乘法有密切联系, 也是学习下一章节的基础。根据本堂课的特点, 我设置了两个讨论点:

1.例题怎样计算?算式的每一步分别求什么?

象这样的知识, 可以运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 用除法求得每份数, 未知量是几份就用每份数乘几得到;还可以把比的问题转化成分数问题, 找未知量是已知量的几分之几, 直接用已知的总量乘几分之几求得;部分学生也会用方程来解。这样的问题, 一题多解, 在这样的教学上采取小组合作, 可以让学生们一起对该问题进行一个透彻而全面的理解, 能较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

2.三种方法有什么异同点?

这三种方法不相同, 却都有联系, 它们都是把新知识转化成了旧知识, 用到了数学中常用的解题思想——转化;前两种方法都要先找出每份数, 紧接着的计算却各不相同, 一种简单好理解, 另一种虽复杂却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在这里设置讨论点, 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喜欢的方法的优劣, 在与同学交流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此类问题的教学过程中组织小组合作, 可以让孩子们互相借鉴, 互相了解规律得出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从而互相取长补短。

把握时机, 适时合作。这两个问题都是在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后, 有了疑问才会产生互相交流、质疑、解惑的欲望。因此, 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

(二)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学生合作学习, 教师干什么?是旁观, 是监工, 或是局外人?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合作学习中的课堂讲授是以合作设计为基础的, 讲授过程也要力求简练清晰、时短量大、高效低耗, 有着较强的研究性、探究性, 能为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

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 教师首先应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的要求;在小组深入开展合作与交流时, 教师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为使小组学习富有成效, 教师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 适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要求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 明确努力的方向。要注重形成性评价, 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 培养合作精神。

(一) 老师评。在课堂中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加分;小组展示时表现优秀的小组加分;每天的作业情况统计加分。

(二) 组长评。每次课后, 组长给每位组员加分或扣分, 在评价表里说明加、扣分原因。

改变过去对学生的个人评价为面向小组的团体评价, 这就使更多的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 经常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可以使学生深信自己的力量, 指引他们力争上游, 去完成日益复杂的学习和认识任务。

比的应用教案 篇5

学生汇报: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2、口答应用题

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口答:100÷2=50(平方米)

提问: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

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研究按比例分配问题。(板书:按比例分配)

比的就是实力 篇6

甚至添加的润滑油都是一样的。

卡雷拉杯赛比的是什么,就是人、车队和车手的实力。

5月23日,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第三、四回合的比赛在北京京港国际赛车场举行。这项自2003年开始的赛事以其竞争性和专业性受到广泛赞誉,成为亚洲的一项顶级赛车活动。保时捷公司除了组织活动,还为车手、车队和赞助商提供比赛用车和赛场支持。2010赛季更是以新面孔示人。

2010赛季的变化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保时捷911 GT3 R5跑车改装之后全新登场,成为各车队的统一赛车。虽然允许少量改装,但是受到赛事主办方的严格监控,以保障比赛的公平性。赛车的区别大多局限在表面的贴花和不同的调校而已。911 GT3 RS跑车动力性更强,使比赛更为激烈:二是,今年首度接受私人车手的报名,这对于赛车手来说,是个非常好的锻炼和展示平台。

对于赛车手来说,车辆、场地、轮胎、机油等等都有人准备好了,真是省了很多花费和心思。同样的硬件,比赛看的就是软件一车手的技术和实力了。但是,保时捷91.GT3RS跑车不是那么好驾驭的。车手主要来自中国、新加坡、日本、加拿大、荷兰、德国等国家。要想在一群优秀车手中脱颖而出,谈何容易。所以每一回合的较量,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010年第三、四回合的比赛在同一天进行。因为使用性能相同的赛车,赛道超车的机会特别少,而金港赛道又对车手的技能战术提出新的挑战。从又长又宽的上海赛道转战到短窄多弯的金港赛道,赛车的设定和车手的驾驶战术都要彻底改变。

第三回合的比赛充满戏剧性。原本要跑满25圈的比赛,安全车两度出动,赛程提早结束。OpenRoad Racing车队的谢马赛(Marcel Tjia)在第六圈时车辆出现打滑,赛会一度发出黄旗,比赛进度受到影响。个人参赛的中国香港车手杨积琦在第16圈猛烈撞向赛道的轮胎墙,车辆受损,幸好他安然无恙,赛会随即发出红旗。检查过围栏后,裁判认为在完成维修前继续比赛并不安全,便根据赛事规则宣布第三回合比赛结束。

根据赛事规则规定,如果比赛进行30分钟后宣布中止,成绩便算有效。赛会宣布以14圈的成绩为最后比赛成绩。效力追星车队的上届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冠军车手门泽尔(Christian Menzel)获得第三回合比赛A组冠军。门泽尔获胜后进一步扩大他在积分榜的领先优势。PCS Racing车队的巴特(Craig Baird)得亚军,红牛车队的李英健获第三名。

在第三回合比赛之后,大会赛后宣布,李英健在比赛中做出一次具有争议性的举动,捷成车队的艾明达(Rodolfo Avila)受到影响,李英健因此被罚在第四回合下跌三位发车。李英健提出上诉,由于比赛前尚未有判决,他获准在第四回合于原定排位起跑。

在B组,巴特的队友兼在积分榜领先的莫永新夺得冠军。今届赛事的新面孔法国车手梅林(Jean Marc Merlin)得第二名。OpenRoad Racing车队的香港车手谢汉耀(Francis Tjia)获季军,这对于谢汉耀来说,实在是一次大胜利,因为在前一天举行的排位赛不慎打滑,在这场比赛排第十位发车。

第四回合的比赛没有第三回合那么多的波折。A组德国车手门泽尔(Christian Menzel)再次凭借无懈可击的表现,以一路领先的姿态获胜。追星车队和争取卫冕的门泽尔在今届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四战四胜,在积分榜遥遥领先。PCSRacinq车队的巴特(Craig Baird)再次屈居亚军,这位新西兰好手在比赛初段全力挑战门泽尔,可是未能超越对手。

日本车手泽圭太的表现堪称精彩,他在第三回合一直稳守第三位,可惜遇上油泵故障导致名次大跌,在第四回合排第13位起跑,最后竟击败捷成车队的艾明达(Rodolfo Avila)获得三甲席位。

B组方面,在积分表领先的PCS Racing车队好手莫永新一天内第二次取胜。首年参赛的法国车手梅林(Jean Marc Merlin)再次获亚军。Modena Motorsport车队的申威也从后赶上,这位香港车手在第一场比赛受到离合器故障困扰,在这场比赛排16位发车,最后以第八名冲过终点。

比的应用 篇7

1 补强结构刚度比的测试方法

经补强结构的刚度与原钢板刚度的比值称为补强结构的刚度比。本文中的测试基板是指与车身相同材质的钢板, 补强结构是指将补强材料烘烤到测试基板后所形成的复合结构。

1.1 测试原理

试件的频率、质量和刚度之间的关系式如下。

式中, fn为第n阶共振频率, Hz;k为刚度, N/m;m为质量, kg。

将式 (1) 改写为式 (2) , 得到试件刚度的计算公式。

设试件A1的刚度为k1、试件A2的刚度为k2, 则两者的刚度比B的计算公式如下。`

实际测试时, A1为补强结构, A2为测试基板, 则B为补强结构的刚度比。

1.2 仪器、设备及被测试材料

(1) 信号调理仪:即电荷、电压、滤波、积分放大器。

(2) 信号采集箱:智能信号采集处理分析仪。

(3) 其他:力锤、加速度传感器和分析软件等。

(4) 测试基板:250 mm×300 mm镀膜钢板, 厚度和材质与车身钢板一致。

(5) 补强材料:尺寸为250 mm×250 mm, 厚度与使用状态一致。

1.3 测试方法

(1) 用天平称量补强结构和测试基板的质量, 精确至0.01 g。

(2) 采用敲击法测定共振频率。

a.首先测定测试基板的频率。将测试基板划分为20个结点, 在第12结点处设置加速度传感器 (见图1) 。

b.用软弹簧或橡皮筋将测试基板悬挂在测试架上, 测试框图见图2。

c.用力锤依次敲击测试基板上的20个结点, 力锤产生的力信号与传感器产生的加速度信号经信号调理仪放大、滤波后, 进入采集箱, 经软件处理, 分别得出各点的频响函数H (ω) , 经软件进一步处理后, 可以测定出测试基板的前5阶共振频率 (见图3) 。

d.将补强材料烘烤到测试基板上, 重复上述过程, 测定补强结构的前5阶共振频率, 然后按式 (3) 计算在测定频率下的刚度比。

2 测试方法的应用

2.1 激励频率与补强结构刚度比的关系

补强结构的刚度比与激振频率有关。在进行NVH工程设计时, 通常需要测定补强结构在一定频率范围内的刚度比。对于采用四缸四冲程发动机的轿车而言, 车内的主要噪声源于发动机的二阶激励。当发动机的转速为900~6 000 r/min时, 其二阶激励频率为30~200 Hz, 因此应测定补强结构在30~200 Hz范围内的刚度比。表1是贵州联洪合成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LHBQ-B1型补强材料按1.3节所述方法进行测定的测试数据。

注:基板质量为0.47 kg, LHBQ-B1型补强材料的质量为0.18 kg、厚度为1.50 mm。

表1中的刚度比是LHBQ-B1型补强材料在5个阶次频率下的刚度比, 这些数据是离散的数据。为确定该补强结构在30~200 Hz下的刚度比, 用最小二乘法把表1中各阶频率下的离散刚度比做线性回归, 结果见图4, 拟合曲线的方程见式 (4) 。在进行NVH工程设计时, 用式 (4) 计算该补强材料在30~200 Hz激振频率范围内的刚度比。

式中, B为补强材料的刚度比;f为激励频率 (30~200 Hz) 。

2.2 补强材料烘烤温度的选择

烘烤温度对补强结构刚度比有影响。汽车厂涂装车间生产线的烘烤温度一般都在140~180℃之间。表2是LHBQ-B1补强材料分别经140、150、160、170℃和180℃烘烤30 min后, 在100 Hz频率激励下的刚度比, 图5是刚度比的趋势图。

注:LHBQ-B1补强材料的密度为1.40 g/cm3、厚度为1.50 mm。

由图5可见, LHBQ-B1补强材料的烘烤温度应选择在170~180℃之间。低于170℃时, 刚度比下降很快 (烘烤温度下降到140℃时, 刚度比下降20%左右) 。对于烘烤线温度较低的生产线, 当刚度比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 应选用其他型号的补强材料。

3 结束语

补强材料在工作频率范围内的刚度比是选择补强材料的主要依据。测试补强结构刚度比的关键在于测试基板模态频率与补强结构模态频率的测定。当工作频率超过200 Hz时, 应提高测定模态频率的阶数。烘烤温度的选择也很重要, 同一型号的材料在不同烘烤温度下, 其刚度比的变化是很大的。因此补强材料的选择还应兼顾生产线的工艺条件, 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 应选择不同型号的补强材料。在轿车NVH工程中, 补强材料、阻尼材料和发泡材料构成了NVH工程设计的三大基础材料, 这3种材料的性能不同、作用不同、用途也不同, 但要达到的目标 (即减振、降噪) 是一致的, 需相互配合, 科学选用。

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计算及应用 篇8

关键词: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塑性硬化

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一般是处理软土、粉土和含水量较高且地基承载力较低的黏性土等地基。如何计算桩土应力比是复合地基设计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的一个重要参数。如何计算桩土应力比是复合地基设计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的一个重要参数的反映。

1 桩—土体系的简化力学模型

水泥土桩在工程中广泛用作加固软土地基,一般为纯摩擦桩。桩侧摩阻力是随着桩土的相对位移逐步发挥的。简化的桩和桩侧摩阻力—桩土相对位移的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λ1和λ2分别是桩侧土弹性极限位移su前、后对应的抗剪刚度系数(kN/m3)。在均质地基中,当桩顶受到轴向压力作用时,桩体各截面的轴力和沉降将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因此,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大,桩侧土将由浅向深逐渐进入塑性硬化阶段直至破坏。为了便于本文计算,作如下假设:1)地基土为均匀介质;2)桩体为均质弹性杆件;3)土体中含水率低,对桩土应力的影响可忽略;4)桩—土的力学性能均可用“压力=刚度系数×变形”公式表示。

2 桩土应力比公式的推导

桩土应力比n是指复合地基中桩顶应力与桩间土应力的比值,即:

n=σp/σs (1)

其中,σp为桩顶应力;σs为桩间土应力。

2.1 桩周土全部处于弹性阶段

当荷载较小时,桩周土全部处于弹性状态,且无相对位移。桩侧摩阻力传递函数在线弹性状态下为:

τ=λ1s(x) (2)

根据桩—土体系的简化力学模型,其微分方程为:

EAd2sdx2-uλ1s(x)=0 (3)

式(3)的解为:

s(x)=c1eb1x+c2e-b1x (4)

其中,b1=λ1uEA

根据桩体微单元力平衡关系和边界条件:

0xdN=-∫01uλ1s(x)dx;N(x=0)=Pp (5)

将式(4),式(5)合并可得:

Ν(x)=Ρp-uλ1b1[c1(eb1x-1)-c2(e-b1x-1)] (6)

通常情况下,桩体本构关系以及边界条件可列式为:

01ds=-01Ν(x)EAdx (7)

s(x=0)=sp(桩顶位移),s(x=l)=sb(桩底位移)。

将式(6)代入式(7)可得:

c1=b1lsp+ΡplEA2b1lc2=b1lsp-ΡplEA2b1l (8)

将式(8)代入式(6)以及边界条件N(x=l)=0并化简得:

Ρpsp=uλ1EAth(b1l) (9)

对式(9)进行简化:

Ρpsp=b1EAth(b1l)σpsp=b1Eth(b1l) (10)

可采用双曲线函数模拟软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此时,桩周土荷载可以表征为:

σss=1c+bs (11)

其中,σs为土体所承受的荷载,kPa;s为基础沉降,cm;c为σs—s曲线的初始斜率的倒数,cm/kPa,又称初始切向压缩模量的倒数;b为σs极限值的倒数,1/kPa。当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尚未达到极限强度时,可认为桩土顶面处变形协调,即有:

s=sp=ss (12)

将式(10)~式(12)代入式(1),导出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桩土应力比:

n=b1Eth(b1l)(c+bsp) (13)

2.2 桩周土部分进入塑性硬化阶段

当桩周土的ss小于桩顶沉降sp时,继续增大荷载将会使桩周土由浅至深逐渐进入塑性状态。下面以图2中塑性段长度段为参变量来说明桩顶荷载和沉降曲线的解析算法,先将图2截面C以下桩段的影响用该截面轴力和沉降来反映。显然,在0<l2<l条件下,sc=su。由于图2中BC段桩周土处于弹性阶段,将式(13)中的l以l—l2代替,易求Pc;然后再由BC段桩的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求出AC段的桩顶荷载和沉降值,从而导出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桩土应力比的解析算式。

于是,由图2中AC段的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可得:

EAd2sdx2-uλ1su-uλ2(s-su)=0EAdsdx|x=l2=-Ρcs(x=l2)=sc=su(14)

将式(14)化简,得桩周土部分进入塑性状态后的桩顶荷载和沉降值为:

其中,Κc=Ρcsc=Ρcsu=b1Eth[b1(l-l1)];β=λ1λ2

将式(15)转化为:

将式(11)、式(12)、式(16)代入式(1),导出桩—土相互作用的桩土应力比:

n=[E2b22Aβ1sh(b2l2)+Eb2Κcch(b2l2)EAb2β1ch(b2l2)+Κcsh(b2l2)+(1-β1)EAb2(c+bsp)] (17)

2.3 桩周土全部进入塑性硬化阶段

在该阶段,图2中C截面和桩底B重合。桩的荷载—沉降关系仍可按上节的递推法求解,即采用式(16),只是其中有关参数需作变动:l2=l,Kc=0(因为N(x=l)=0)。所以,桩周土全部进入塑性硬化状态后的桩顶荷载和沉降值,可求得:

Pp=[Eb2β1sh(b2l)]su;sp={β1[ch(b2l)-1]+1} (18)

将式(11)、式(12)、式(18)代入式(1),导出桩—土相互作用的桩土应力比为:

n=[Eb2β1sh(b2l2)β1ch(b2l)-β1+1](c+bsp) (19)

3 公式结语

通过用双折线线形荷载传递函数对地基土的荷载沉降曲线进行模拟,推导了一种考虑桩—土相互作用下桩土应力比的一组解析解,对复合地基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桩周土在3个阶段下的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分析表明,它不仅与桩周土特性有关,而且还受到桩体尺寸、弹性模量和复合地基所受的总荷载的影响。桩土应力比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加,并最终趋于一个极限值。桩土应力比随基础的沉降而增加,当沉降较小时,桩土应力比成线性关系,当沉降较大时,则成非线性关系。由此认为,即使地基土性质完全相同,对于不同尺寸或不同强度的水泥土桩,其复合地基中桩土应力比也是不同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用刚度(地基土)去推求桩周土不同阶段下的桩土应力比一般只能算是一种近似或经验做法。

4 结语

水泥土桩应用已经非常广,笔者通过关注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经验,理论与实际有一些不相符,并且分析了原因,希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秦然,陈征宙,董平.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一种解析算法[J].岩土力学,2001,22(1):96-98.

[2]段继伟,龚晓南.水泥土搅拌桩的荷载传递规律[J].岩土工程学报,1994,16(4):1-8.

[3]黄英,刘保战.水泥土搅拌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34(17):119-120.

比的应用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年6月—2012年5月我院计算机系统药品管理数据。

1.2 方法

以2010年6月—2011年5月为干预前对照期,2011年6月—2012年5月为干预后期,分别统计药占比、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抗菌药物占全部药品金额。

1.3 干预措施

1.3.1 制度建设

2011年5月,我院启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1]。①制定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采取以教育为主,责任追究和经济处罚并重的原则,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集中治理;②控制抗菌药物品种不超过35个;③制定了控制药占比的相关制度,规定医院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全院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成立合理用药专家督导组负责全院合理用药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各临床科室主任为科室合理用药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对本科合理用药、大处方进行督导管理,及时纠正本科室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④建立临床药师制度和处方点评制度,临床药师深入病房了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参与处方点评,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1.3.2 宣传教育

①召开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专题工作会议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专项整治活动全员动员大会。医院领导与科室主任签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责任状”;②利用药讯和医院显示屏进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合理用药的宣传;③针对我院在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质子泵抑制剂和维生素药品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聘请上级医院临床和药学的相关专家教授来院授课,解决用药中的疑难问题;④药师利用药物咨询窗口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知识和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

1.3.3 监督管理

①严格实行药品挂网集中招标采购。药品购选时严格控制专利、原研、单独定价和优质优价药品的金额占同期药品总金额的比例不高于20%;基本药物品种占全部药品品种不低于50%,兼顾不同用药层次和药品价位的需求;②统计用量及金额前10位的抗菌药物,并对其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对存在使用不合理的抗菌药物暂停使用1个月;③实施药占比公示制度,对科室药占比和每月药占比排名前10位的医生在院内通报,对再次进入前10位的医生进行诫勉谈话,情节严重者予以经济处罚,甚至暂停处方资格;对药占比超标的科室予以经济处罚;④加强住院病人例均费用和门诊大处方管理,对科室例均费用超标的部分按比例从科室奖金中扣除。规定门(急)诊处方注射剂为1日用量,口服及外用制剂为3~7日用量;慢性病口服制剂处方用量可延长到15~30日用量,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处方金额力争不超过150元。否则视为不合格处方,药师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重新开具处方。

2 结果

2.1 药占比统计

利用医院计算机系统分别统计干预前和干预后临床各科室药占比。结果见表1。

2.2 抗菌药物控制指标

利用医院计算机系统药品管理数据计算干预前后的抗菌药物控制指标。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行政干预是控制药占比的保障[2]

分析我院药占比较高的原因是抗菌药物使用比例过高。感染性疾病,由于病原学检查的阳性率极低,为了减少医疗争议,在疾病复杂的情况下,实行大包围、重拳出击的方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或联合使用多种抗菌药物在基层医院是常见的事。国家对基层医院的补偿机制不健全,因为利益的驱使,也是导致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原因之一。资料表明,行政干预是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础[3]。通过干预,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13.99%,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12.89%,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20.15 DDD,抗菌药物占全部药品金额比下降11.05%,医院药占比下降5.79%。因此,有效地控制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药占比自然下降。

3.2 宣传教育是降低药占比的基础

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我院部分科室的药占比还未完全达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指标完成情况也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整个社会对抗菌药物产生了较大的心理依赖。基层医院的医生使用抗菌药物仍然处于经验阶段,多数情况下把疾病的病因归结为细菌感染而滥用抗菌药物。门诊和住院患者主动要求医生给予高档次、高价格抗菌药。不凭处方购买抗菌药物和非医疗目的使用抗菌药物也加速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看病难、看病贵是一个社会问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是保护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的一项重要措施。2011世界卫生日,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呼吁,耐药病原体已经加速出现和蔓延,越来越多人们必需的药物正在失效,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日益减少,我们失去抗菌药物的速度远远超过其替代药物的开发速度,新抗菌剂的研发线事实上已日趋枯竭。因此,现阶段急需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合理用药知识,提高全民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责任感。

3.3 控制药占比是医院发展的需要

随着医保付费方式的改革,总额预付将成医保付费主流[4]。在新的医改形势下,医院只有有效控制药占比,降低例均费用,有效地遏制医院开大处方、乱检查、乱收费、任意扩大服务项目等弊端才能真正找到自己发展的道路。

3.4防止片面追求降低药占比

要从根本上解决药品比的问题,政府要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投入,解决医疗机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5]。控制药占比的同时要控制例均费用,防止在医疗活动中滥收费、滥检查,增加病人的负担[6]。应用综合目标[7],尤其是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是控制药占比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S].2011:4.

[2]王守勇,董瑞祥.控制药占比所采取的措施[J].药学与临床研究,2009,17(5):427.

[3]孙喜琢.院长是扭转抗生素滥用的总指挥[N].健康报,2011-08-23(5).

[4]孔令敏.总额预付将成医保付费主流[N].健康报,2011-06-15(1).

[5]杨学文,邱波.片面强调“药占比”让看病更难[J].中外医疗,2010,29(23):192.

[6]李有富,李魏林.从药占比谈临床药学服务[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4):5.

比的应用 篇10

教材在编排“比”的知识时, 通常采用从生活问题引入。如人教版教材中以“神舟五号”为背景, 呈现了杨利伟手上拿着的两面旗, 引导学生用除法表示出它们长和宽的倍数关系, 然后指出这两个数相除也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在平常的教学中, 教师也基本上采用将生活中常见的图片引入的方法, 如有些教师喜欢把自己的照片放大、缩小, 并且其中两张长边与宽边缩放比例不一样, 一张长边拉得过长, 另一张宽边拉得过宽, 从中让学生产生问题, 再去测量每张图片长边与宽边的长度、列式计算, 发现对应边的长度用除法计算后, 只要倍数相同的图片都是相似的。在经历了这样的问题解决过程后, 教师再提出:像这样用除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倍数关系的, 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比”, 也就是“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可见教师如此教学也是出于无奈。因为学生正处在用除法解决问题之中, 教师突如其来地告诉他们, 这些两数相除也可以写成两个数的比, 接着还要学生去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和除法的联系。

我们知道“比”的概念是一种描述性的定义, 它就是两个数相除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认识“比”的过程中无须有更多的探究。就是引发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过程中去学习“比”, 也不能更好地体现出学习“比”的需求和学习“比”的价值。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比”, 也无非使学生再次用除法去解决问题。因此, 像这样的概念教学, 我们可以采取直接让学生去阅读文本, 通过自学就能清楚地知道两个数的比就是两个数相除。当学生认识了什么是“比”之后, 可以再去引导学生运用“比”的知识去解读生活实例, 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比”的价值。

出于以上的思考, 我们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认识一课作了以下的改进。

【教学简录与评析】

一、交流谈话, 引入“比”

教师板书“比”, 并向学生提出:看到“比”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比大小。

生:我想到了比多少。

生:我想到了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

师:大多数同学说的“比”是表示两个数相差关系, 用的方法是减法。也有同学说到“比”是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用的方法是除法。我们今天学习的“比”就和除法有关。那到底与除法有怎样的关系呢?我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学, 就会知道什么叫“比”。

(评析:通过教师与学生简短的对话, 使学生初步知道了今天要学习的“比”不是比大小, 而它与除法有关, 那到底有怎样的联系呢?引发了学生对“比”的学习需求, 激发了自学的欲望。)

二、自主学习, 认识“比”

1 . 投影呈现自学要求。

2 . 提出自学后的自主检测要求。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 想必同学们一定知道了什么叫比, 以及与比有关的知识, 请大家拿出学习单 (课前预先提供学习单) , 完成学习单的第1 组题, 检测自己是否真正学会了。

优通过看书, 请你把两个数的比表示什么意思写下来。

悠根据你的自学, 你能把下面的两个数量关系写成两个数的比吗?

3. 组织集体交流。

教师在巡视中选择了几份学生的学习单, 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观察这几位同学的学习单, 进一步认识到“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并进一步检查所写的比和比值是否正确。

接着教师把学生所写的比和比值相应地抄到黑板上, 并向学生提出:这个比号怎样写呢? (指导学生怎样规范写比号)

师:比号前面的数叫什么?比号后面的数又叫什么?

生:比号前面的数叫前项, 比号后面的数叫后项。 (教师同时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标上比的各部分名称)

师:各个比的比值是怎样得到的?

生:是前项除以后项得到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在每一个比与比值之间填上相应的除法算式。

师:写两个数的比时除了用比号“︰”之外, 还可以写成怎样的形式?

生:还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在黑板上逐步完善板书, 见下图:

4 . 引发填表梳理联系与区别。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自学、交流, 知道了比与除法的联系, 下面请大家继续观察黑板上的式子, 想一想:比、除法、分数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想好后填入下表 (表格就是学习单上的第2 题) 。

当大部分学生填好之后, 要求分组进行交流, 再作集体反馈评讲, 根据学生交流, 投影上呈现以下的表格。

(评析: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单, 起到了对学生自学效果的检测作用, 使自学能真正落到实处。在自学后的评讲中, 教师抓住关键性问题“比值是怎样得到的”, 使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强化“比”与“除法”的联系, 并动态地带出了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比的分数表示形式。接着要求学生根据黑板上的板书, 思考比和除法、分数这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通过独立的思考、填表、比较和互相交流, 使学生对所学到的比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5 . 尝试练习:求比值。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让学生继续完成学习单上的第3 题) 。

生1:应该也是“0”吧。

师:是吗? (课堂安静片刻后, 学生纷纷举手)

生2:这个比的比值不能是0。

师:为什么?

生2: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 因为除数不能是0 , 同样比的后项也不能是0 。

师:如果除数是“0”这个算式就……

生:就没有意义了。

师:是呀!比的后项如果是“0”同样……

生:同样没有意义。 (教师板书:比的后项不能是0)

师:但在生活中确实也有这样的比。 (投影呈现如左图的画面) 为什么这里比的后项可以是0 呢?

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为什么, 通过质疑明白了在生活中像这样呈现的比只是表示得分的相差关系, 而不是今天我们所学的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关系。

(评析: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及时运用比与除法的联系来计算比值, 这是学生对比与除法联系的进一步认识。而且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各个比, 在数值和形式上各有代表性, 除了前后项是整数的比, 还有小数、分数的比, 这样能更好地检测学生对求比值技能的落实。另外, 教师通过最后一个比前项是0, 带出比的后项能不能是0 的质疑, 促使学生再次联系除法, 解读比的后项不能是0 的道理。与此同时, 教师还随机呈现生活中的比赛场景, 让学生运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进行交流, 在这样自然动态的思考中认识到今天学习的比与生活特定情况下的比是不一样的。)

三、借助实例, 感受比的价值

教师在大屏幕上呈现:今天我们学习的比, 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在学生感到疑惑时, 屏幕上分别呈现以下实例。

1. 用“比”来思考糖水的甜度。

如下图, 先出示两杯糖水, 分别标出了糖与水的质量比。并向学生提出:你们看到这两杯糖水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我觉得第一杯糖水要比第二杯要甜一些。

师:大家都来想一想为什么第一杯糖水甜一些呢? (学生再次互相交流)

生:因为第一杯糖水中的糖是1 份, 水只有20份, 而第二杯糖水中的糖也是1 份, 水有25 份, 所以第一杯糖水要比第二杯糖水甜一些。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糖与水的比看出来的。

接着教师在屏幕上又呈现第三杯糖水 (如右图) , 又向学生提出:看到这杯糖水的糖与水的质量, 你又有什么话想说吗? (学生又一次互相交流)

生:我觉得这杯糖水与第二杯糖水是一样甜的。

师: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这里糖4 克, 水有100 克, 也就相当于糖1克, 水是25 克。

师:你们太聪明了, 用到了把一个比化简, 或求出比值来比较, 我们下一节课还会学到怎样化简比呢。

2 . 用“比”来思考地图。

师:你们真棒!刚才大家看到糖水中糖与水的比, 就能分析出哪杯糖水甜一些, 下面请大家再看两张地图 (投影呈现如下图) 。这地图中也有比, 它叫比例尺, 这个比的前项表示图上的距离, 后项表示实际距离。那你看到这两张图的比例尺有什么话想说的吗?

师:你真棒!能知道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 那如果图上表示1 厘米呢?

生:第一张图就表示8000 万厘米, 第二张图表示的是400 万厘米。

师:现在你看这两张地图一样大, 第一张图表示的是全国地图, 而第二张图表示的是北京市地图, 这是谁起到了作用呢?

生:是“比”起到了作用。

3. 用“比”来思考照片的放大与缩小。

师:刚才大家又在地图上看到了比的作用, 在生活中运用比的知识很多, 下面请大家观察一组照片。

师:为什么不像呢?

接着教师在屏幕上打出每张照片长与宽的具体数值。

师:你还能用今天学习的比的知识来说明为什么有的照片像, 有的照片不像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如下图) 。

[评析:“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它在形式上比除法更能直观地看出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为了使学生感受到“比”在应用中的直观性, 冯老师巧妙地选用了三个生活实例, 通过第一个糖水的例子使学生很快地感受到只要看到“比”, 就会马上知道哪杯糖水含糖量高 (甜一些) , 哪两杯含糖量是一样的。通过第二个地图的观察, 又感受到“比”在地图上的作用, 与此同时也渗透了比例尺的知识。第三个实例通过照片的观察, 再一次引发学生对“比”的学习兴趣, 并让学生及时运用“比”的知识写出对应边的比, 并通过计算比值来说明哪几张照片是相似的。]

孩子不是拿来比的 篇11

一开始我热情高涨,发贴回贴忙得不亦乐乎。可渐渐地,我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我发现,我的宝贝薇薇,似乎一切都比别人慢半拍。人家宝宝4个月都会翻身了,薇薇到6个月才会;人家5个月就能坐得很稳当了,薇薇快7个月才会坐;人家牙齿都出了七八颗了,薇薇10个月了一颗都没露头;人家都会爬了,能站起来走两步了,薇薇还停留在匍匐前进的阶段;人家会做恭喜发财会摆手再见,薇薇什么都不肯学……

我开始郁闷了,每天忧心忡忡,脾气也越来越暴躁。她一晚上醒很多次,折腾得我几乎夜不能寐。我半夜冲老公发火:“人家别的宝宝都睡整觉了,她怎么这么能折腾啊?”

她不肯好好吃饭,我每天尽心尽力花样翻新给她做辅食,蔬菜粥,虾仁黄瓜粥,番茄牛肉面……可是她,像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吃什么都浅尝辄止。我急得把勺子硬往她嘴里送,她一掌打翻勺子,大哭。我也气得大哭:“为什么她这么难养?别的孩子都吃得很多啊!”

每次看别人晒自己的宝宝,对我都是折磨。人家会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的薇薇只会含糊地叫妈妈;人家胃口都不错,给什么都吃,我的薇薇似乎什么都不喜欢吃;人家一到晚上自己玩会儿就睡了,她要拍要哄要吃奶才睡……

我每天憂心如焚,动辄就气急败坏大发雷霆。我甚至已经看到几年后的自己,会因为她没别的孩子成绩好生气,会因为她不如别人聪明伶俐而苦恼,会因为她不会画画没有音乐天赋跳不了舞弹不了琴而急躁……

那天,父亲打电话来问女儿的情况,我忍不住嚎啕大哭,历数她的种种“罪行”。我觉得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我为她累得筋疲力尽,心力交瘁,却换不来任何改变。

父亲耐心地任我发泄,等我平息后他才慢悠悠地说:“孩子不是用来比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规律。她瘦,可能是遗传她爸爸吃不胖的体质,但是她不是玩得很好,也很健康吗?她出牙晚翻身晚走路晚,但牙总会出的,路总会自己走的。你知道吗?你小的时候,一岁才出牙,两岁才会说话,走路也比别的孩子晚,但我从来都觉得,你是最好的。不要对孩子要求那么高,成长发育是不需要着急的事情。从另一方面说,就算她再优秀,这世界上也永远有比她更优秀的。难道因为她不如别人,你就不能接受她不爱她了吗?只要她心智正常,过得快乐幸福,就是最大的成功。”

父亲的一席话,令我纠结的心豁然开朗。是啊,孩子不是用来比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正是因为各自有他的特性,这个世界才五彩斑斓绚丽多姿。何必要把她养成千人一面?如果个个都整齐划一标准得像流水线上下来的产品,那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女儿张着双臂来要我抱抱,我把她紧紧抱在怀里,我明白,这是我的珍宝,她当然和别人不一样,因为,这个世界上,她独一无二。

比的应用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注:各指标 (含RSR) 后括号内的数字为秩次

从抽中的10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中, 按照随机化的原则, 各抽取2个地区 (市、州) 、县 (市) 和乡 (镇) , 分别在卫生行政管理、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和临床医疗的卫生人员中抽样, 由9164名调查对象本人填写匿名调查表, 所得资料及其计算得到的秩和比见表1[1,2]。9个问题中, X1表示效率最高的传播途径, X2表示HIV代表什么, X3表示母婴传播概率, X4表示窗口期, X5表示潜伏期, X6表示普遍性防护原则, X7表示蚊子不传播HIV, X8表示输入HIV抗体 (-) 血感染HIV可能性, X9表示3种预防艾滋病方法。见表1。

1.2 统计方法

应用基于秩和比的和谐分析[3,4]评价表1资料。

对于本例, 基于秩和比的YiXj因素筛选的基本步骤为: (1) 计算自变量X的总效应RSR。将X从小到大编秩, 数值相同者取平均秩次 (下同) , 按公式RSR=∑R/mn (m为自变量个数, n为评价地区数量) 计算RSR, 并将其作为应变量Y。 (2) 研究因子与校正因子RSR的计算。将Y与其中一个自变量X编秩, 按公式RSR=∑R/mn (m为选定自变量个数与应变量个数的和, n为评价地区数量) 计算研究因子的RSRYXj;将其余X编秩, 按公式RSR=∑R/mn (m为其余X的个数, n为分组数) 计算校正因子的RSR*Xj。 (3) 分别按X求各因素的RSR'Xj、WR和χ2值。 (4) 排定WR的顺序, 并标明其显著性。

2 结果

2.1 计算X的总效应RSR

见表1最后一列, 为方便分析起见, 将其从小到大编秩。

2.2 计算研究因子与校正因子的RSR

按1.2项下的方法计算研究因子与校正因子的RSR, 见表2。

2.3 计算各因素的RSR'Xj、WR和χ2值, 见表3。

2.4 排定WR的顺序, 并标明其显著性

由表3可以看出, WR由高到低依次为:效率最高的传播途径 (1.0095) , 蚊子不传播HIV (1.0063) , 窗口期 (1.0016) , 母婴传播概率 (1.0000) , 潜伏期 (0.9657) , HIV代表什么 (0.9589) , 3种预防艾滋病方法 (0.8878) , 输入HIV抗体 (-) 血感染HIV可能性 (0.8380) , 普遍性防护原则 (0.8068) 。分析表明:影响医务人员艾滋病基本知识培训效果的9个因素依次分别为:效率最高的传播途径*>蚊子不传播HIV*>窗口期*>母婴传播概率*>潜伏期*>HIV代表什么*>3种预防艾滋病方法>输入HIV抗体 (-) 血感染HIV可能性>普遍性防护原则 (*代表显著) 。

3 讨论

应用基于秩和比的和谐分析进行YiXj的因素筛选表明, 影响医务人员艾滋病基本知识培训效果的9个因素依据其重要性分别为效率最高的传播途径、蚊子不传播HIV、窗口期、母婴传播概率、潜伏期、HIV代表什么、3种预防艾滋病方法、输入HIV抗体 (-) 血感染HIV可能性和普遍性防护原则, 且前6个因子有显著性。综合10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医务人员艾滋病基本知识全员培训抽样调查结果, 6个有显著性的因子为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 是医务人员艾滋病基本知识全员培训的重点, 其余为非影响因子。

利用RSR进行因素分析之前, 对自变量应进行初筛, 使指标得到优化[5]。同时, 亦可利用基于秩和比的和谐分析对本文资料进行YX因素筛选[6]。另外, 本文资料也可采用多元分析方法进行处理, 此时手工计算较烦琐, 需借助专用的统计软件。

关键词:和谐分析,艾滋病,基本知识,培训,因素分析,应用

参考文献

[1]苏秀文, 孙爱峰.秩和比法在不同地区医务人员艾滋病基本知识全员培训效果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4) :468-469.

[2]柔克明, 吴尊友, 孟蕾, 等.全员培训后全国医务人员艾滋病基本知识抽样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0, 34 (2) :118-119.

[3]宋险峰, 孙爱峰.秩和比法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价和因素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 2006, 23 (4) :354-355.

[4]高淑艳, 孙爱峰.基于秩和比的和谐分析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卫生统计, 2008, 25 (4) :436, 442.

[5]田凤调.试用秩和比 (RSR) 进行伴有Y的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 1997, 14 (1) :23-27.

上一篇:语文课堂的哲学方法下一篇:提高数学效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