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什么(共12篇)
电影是什么 篇1
一、《信天游》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真切界定
什么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正确与否, 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 能否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神圣宗旨。一方面,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1];另一方面,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个代表”的其中一个“代表”就是“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然而, 对如此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我们的理论工作者并没有给出一个真切的回答, 其回答往往沦为形式和空洞。比如一些学者认为,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自由而全面发展、和平统一、社会稳定、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等。[2]这些答案没有一个是贴近问题本身的, 也没有一个是能够真正说到根本之处的。倒是电影《信天游》对此问题给出了一个在笔者看来是真切的回答。
该片根据著名作家何建明的长篇报告文学《根本利益》改编而成, 它讲述了黄土高原上的一个纪检委书记“杨书记”为人民群众谋福利、铲恶除霸、扶危济困的故事。杨书记自认为是一个“戴着官帽子”的农民, 党和政府把他放在领导岗位上就是让他好好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做事的, 人民群众是党政干部的“父母”, 而自己只是人民群众的“儿女官”。党政干部只有自觉意识到这一点, 才能真正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根本利益, 自觉践行党的神圣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信天游》不是一部虚构的影片, 整部影片讲述的内容都有真实原型, 甚至就是真实故事的讲述。主人公杨书记的原型就是山西夏县原纪检委书记梁雨润, 影片讲述的就是梁雨润在夏县工作期间所留下的一个个感人故事, 一个个不畏艰难、不怕丢官、不怕牺牲来切实守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故事。整部影片淋漓尽致地阐释了党政干部应该如何践行党的“三个代表”的要求、如何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如何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并且通过杨书记之口回答了这一个重要的问题:什么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杨书记 (本文的后两部分主要是论证观点部分, 为了论证便利, 增强真实性, 影片中的人物一律以真实原型代替, 包括“杨书记”, 会直接用梁雨润代替之。) 认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他们用生命去捍卫的东西, 他们用自己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甚至一辈子的生命去争取的东西, 这些东西包括生命、尊严、土地和财产, 这些才是他们的根本利益。
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主要内容
首先, 是生命。生命权是每个人最基本的权利之一, 它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 是不可多得的, 不可逆的, 因此是每个人都会去守护的。生命的价值对每一个人来说都一样, 即使最普通的一个生命, 它也具有最高的价值。珍惜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平等看待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
《信天游》第一个故事讲述的就是畅春英老人用13年的时间去为自己儿子姚成孝的生命讨回公道的故事。1989年的一天, 畅春英老人的儿子骑自行车从村外回家, 迎面碰上了村支书的两个儿子, 由于道路狭窄, 村支书的儿子说姚成孝的自行车撞到了他们, 为此发生口角和撕扯, 继而姚成孝被村支书的儿子用刀子捅死。由于村支书有一定“能量”, 上下都牵连着关系, 最后其两个儿子一个被判有期徒刑12年, 一个有期徒刑3年, 并且没有经济赔偿。
畅春英夫妇坚信自古以来杀人就要偿命的道理, 认为法院判得太轻, 不公平。于是踏上了漫漫上访路, 一走就是13年。在此过程中, 畅春英的老伴因为劳累和悲伤, 还猝死在上访的回程路上。为了讨回公道, 畅春英老人把儿子和老伴的尸体一直停放在屋内的棺材里没有入殓。畅春英老人一直和这两口棺材做伴, 吃住都在一起。这真切地体现出生命就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一, 不然他们也不会用13年光阴去争取一个说法、一个公道, 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
这个看似不可想象的故事, 却是真实的。连作者何建明都不无愤怒地说: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出现这样的人间悲剧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我们的一些党政干部在接触到畅春英老人的申诉时能够像梁雨润一样真正理解民间疾苦, 自觉捍卫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这种事情就不会发生。[3]13
其次, 是尊严。畅春英老人的13年苦难不仅仅是对生命权的弥补就能“填平”的, 需要的还有尊严。尊严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 它坚信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 都是同样值得尊重的, 每个人都应该有尊严地活着, 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畅春英老人13年的申诉上访之路, 其尊严一次又一次地被践踏, 那些接触到其申诉的党政干部, 没有一个人真正把其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 重视其利益诉求, 能够认真对待这个人和这件事。13年来, 没有一个人对畅春英老人访贫问苦、嘘寒问暖, 真正去关心。梁雨润知道这一情形时曾痛心地说:“我们这些身为共产党员的干部们为啥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不上人家家里看一看, 关心关心呢?人心都是肉长的, 更何况人家受了那么多的难!你当干部的, 当共产党员的, 为啥不想一想他们的疾苦啊!”[3]当然, 原因可以找出很多,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那些接触到畅春英老人申诉的党政干部, 在心中把自己当做了“官老爷” (甚至坦然地接受畅春英老人的下跪) , 而把畅春英老人当作了“升斗小民”, 甚至“不可理喻的精神病人”“贱民”。我们的一些“专家”, 还有一些信访干部不是曾经在媒体上公开说过这一观点吗?认为所有的信访人员都精神有问题, 都是无理取闹。在《信天游》中, 当梁雨润为了“暖和”畅春英老人已经“冰冷的心”, 提出要求那些村镇干部抬棺材和送葬时, 其中一个干部就代表大家说出了这个“心声”:这样做有失党政干部的身份, 不合适。
但是梁雨润坚持要求大家这么做, 并说服大家去做。因为梁雨润知道, 畅春英老人的心已经凉了, 需要去暖, 把它暖起来, 而真正能够暖好畅春英老人那颗心的不仅仅是金钱补偿, 还有尊严的恢复, “补偿”其尊严的“损失”。梁雨润要做的就是自己带头, 要求县乡村三级干部为畅春英的老伴和儿子抬棺送葬, 让畅春英老人抬起头来, 挺起胸来。当初我们践踏了别人的尊严, 我们只有低下头、俯下身去才能扶起别人的尊严。我们的一些党政干部没有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尊严, 使其尊严受损, 就应该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去扶起这些“父母”的尊严。
再次, 是土地。土地是中国广大农民的“命根子”, 甚至就是他们的“命”, 对他们来说是最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农民做梦都想得到的自然是土地, 因为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也是衡量财富的唯一尺度, 几千年来中国的农民都是这样过来的。”[3] (P106) 农民对土地有着一种天然的情感, “大地就是人类的母亲”, 这一比喻农民体会最真切, 他们祖祖辈辈从土里“刨食”, 土地给了他们所需要的一切, 让他们赡养老人, 抚育子女。因为是自己的“母亲”, 所以对农民来说, 任何对其土地的侵犯都是不容许的, 都是在触犯其根本利益。
当然, 梁雨润处理的侵犯农民土地利益的案子有很多起。《信天游》只截取了一起, 那就是崔良娟老人的宅基地被侵占的案子, 其丈夫祖上的宅基地先是被村组织侵占, 后来又被村支书霸占。为了讨回自己的宅基地, 守护丈夫祖上的土地, 崔良娟由一位风华正茂的少妇变成了一位蹒跚的老人, 因为她用了32年的时间。用32年的光阴去申诉和上访, 从乡里到中央机关, 来来回回跑了无数次。但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村支书上面有一定的关系, 基层干部不愿意“招惹”;二是我们的一些党政干部形式主义作风严重, 批复了一次又一次, 甚至还有法院判决, 这些一直都停留在“条子”上, 一直没有人去认真过问和执行。
梁雨润理解农民对土地的情感, 对土地的珍视, 知道土地就是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在接到崔良娟老人的申诉后, 立马行动起来, 通过法律强制程序和教育说服相结合, 终于使这个32年的案件得以案结事了, 既讨回了崔良娟老人的宅基地, 也缓解了其邻里关系。
最后, 是财产。土地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财产, 但对于农民来说, 它绝不仅仅是财产, 完全超越了财产的概念, 它也是“命”。所以这里说的财产主要是指土地之外的财产, 和前述的土地并不重复。财产不仅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现代社会, 它还有更深刻的含义, 它也是人的人格和自由的附着物, 离开财产, 人格和自由都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黑格尔就曾提出“财产是自由的定在”, 在他看来, “财产是自由的最初定在, 它本身是本质的目的。”[4]
由此可见, 财产也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 需要我们的政党干部去维护、去捍卫。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党政干部中的一些“败类”, 做的不是坚决捍卫人民群众的财产利益, 而是想方设法侵犯人民群众的财产利益。《信天游》也讲述了这样的故事。1996年9月, 胡正来老人唯一的儿子 (也是唯一的子女) 在外打工期间, 遭受电击事故而死, 胡正来夫妇得到了17000元抚恤金。这笔钱是胡正来夫妇晚年生活的重大保障和希望。胡正来的儿子还有一个媳妇, 虽然没有登记, 但按照当时的婚姻法, 符合事实婚姻的规定。
这个儿媳妇在另嫁他人后要求分配这笔抚恤金, 县法院法警队负责人指示法警队员伪造一份民事裁定书和一份执行通知书, 直接抢走了这笔钱, 犹如土匪一般。由于县法院法警队负责人各方面关系过硬, 再加上“黑白两道通吃”, 没人敢惹, 所以胡正来老人3年来300多次申诉上访, 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其老伴还为此精神失常。梁雨润冒着丢官和生命的危险, 顶着各种压力, 终于将罪恶惩处, 还了胡正来老人一个公道。
三、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政治立场
坚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要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追求。这一点比以往任何时期都体现得更为明显和真切。2013年6月份启动的, 持续到2014年年底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教育;2014年4月份开始持续到2015年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及目前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都有共同的时代背景:那就是由于长期执政, 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脱离了群众, 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等抬头, 严重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影响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长期下去, 我们党必将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从而失去执政地位。而开展这些活动和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我们的党员干部永远牢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 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5]
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 我们要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实现“两个百年”目标,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必须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群众的事业, 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 没有千万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 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6]中国共产党历尽艰辛、不屈不挠, 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共产党员不怕牺牲、甘于奉献, 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7]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刻起, 能始终得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即使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 甚至由于党不够成熟、没有经验, 在革命和建设中犯了一些严重错误的时期里, 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依然能够对党不离不弃, 始终如一地支持和拥护她, 其根源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 她没有私利, 守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她的宗旨所在。
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以往各类资产阶级政党, 区别于历史上任何执政者的根本所在, 就是她始终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 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 为大多数人的利益服务。通过唯物史观的研习, 我们知道, 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 人民群众都是处于社会最低层, 任人践踏的, 他们无权无势, 处于被统治地位, 没有人代表他们的利益。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政党, 第一次宣称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他们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切物质财富, 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历史变革的决定力量。他们不应该处于任人践踏的社会地位, 他们应该是社会历史的主人。这一观点是人类思想史的最伟大变革, 从此人民群众要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是来自人民群众的, 是人民群众利益的守护者和代言人。
当人民群众利益受损时, 遭受苦难时怎么办?对此梁雨润的一番话特别令人动情:他们唯一的依靠就是党和政府, 除了党和政府, 谁还能给他们希望?在这种情况下, 连党和政府都不问他们, 我们的党政干部都漠视他们, 对他们的利益诉求毫不关心, 那么他们就只能绝望下去, 而绝望下去的后果除了毁灭, 还有革命。而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 任何一位党政干部, 都必须牢记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才能做到坚如磐石。”[8]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自觉意识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做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守护者。
摘要:什么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信天游》以一位党的纪检干部的几个真实故事, 对此做出了最真切的回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他们用生命去捍卫的东西, 这些东西包括生命、尊严、土地和财产。坚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要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也是所有党政干部必须坚持的工作原则。唯有如此, 党的事业才能永葆青春,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政治立场,《信天游》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12-13.
[2]潘峻岭.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观点综述[J].理论月刊, 2007 (10) :97-98.
[3]何建明.根本利益[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2.
[4][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 张企泰,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1:54.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4:367.
[6]葛宇宁.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正义和利益[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6 (3) :26-31.
[7]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5:5.
[8]习近平.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N].人民日报, 2013-06-19 (1) .
电影是什么 篇2
所谓电影点映是指在影片正式上映之前,在指定的影院向媒体或影迷提前放映电影的活动。在活动中,观众可以提前欣赏到电影的内容,并有机会与其他影迷或专业人士一同分享心得。
据了解《孤注一掷》的电影点映从8月5日开始,而正式上映时间则是8月11日。这样的时间间隔为观众提供了更多预热的时间,也使得更多人有机会提前观看这部备受期待的电影。同时,这也为影片的宣传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电影点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宣传电影,提升影片口碑。在通常情况下,那些愿意参加点映活动的观众往往都是真正的影迷或专业人士。他们对电影的品味和眼光往往是非常独到的,一个影迷或专业人士的好评,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看这部电影。因此,通过点映活动,导演和制片方能够早早就了解观众的反应和意见,从而对影片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对于观众来说参加电影点映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享受。他们可以提前欣赏到电影的精彩内容,更早进入电影的氛围中。与其他影迷或专业人士一起观影,还可以交流心得和看法,增加观影的乐趣。
目前《孤注一掷》电影的点映活动已经在一些个别影院进行。随着点映活动的推进,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观众参与其中。通过点映活动的宣传和口碑,相信这部电影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成为暑期档的一匹黑马。
电影创意论坛:创意是什么 篇3
代表作《北京遇上西雅图》《海洋天堂》
首先,我认为创意并不神秘,它必须和创作者本身有强烈的“共情关系”,是创作者自身能够寻找和自发生长的种子。这个点能否被放大是创作者的本事。比如,我很好奇《地心引力》的导演阿方索·卡隆是否有旷野恐惧症,李安和他的编剧王蕙玲心里是否住着一个“易先生”,那种强权和懦弱,包括用情的方式,可能都和作者心中某个奇妙的通道有共鸣。
第二,创意也不新鲜。许多母题已经被反复讲述过。要找完全没被讲过的故事非常困难。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在故事上做变形和演绎,而这才是有趣的部分。比如《地心引力》的原形就是“密室逃脱”这个经典主题,《狙击电话亭》跟它的叙事方式非常相似,也是来自于同一个核心主题。我还没看到张艺谋的《归来》,但我直觉感到,它与法国新浪潮时期一部我个人非常喜欢的电影《长别离》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创意应该有整体或局部的改写。比如在故事层面、人物关系层面都可以创新。《炎热夏天》写的就是种族问题,但它在结构上做了大胆创新,使作品释放出光彩。《爱在罗马》的故事并不新鲜,写了几个被演绎过无数次的爱情故事。但伍迪·爱伦塑造了一个混迹在好莱坞的浅薄作家,跟各种人反复说他那一点点创意,人物塑造得非常鲜活。
我认为,执行比创意更重要。创意可以是一次感性的脑力激荡,而执行是要非常理性、技术,既尊重电影本体,又有坚决的态度去经历一段漫长、曲折的路程。一定要严格执行最初的创意,对电影品质要有锲而不舍的追求。但很多创意执行到中途就跑偏了,很可惜。
让·雅克·阿诺 法国著名导演
代表作《熊》《情人》
在拍一部电影前,没法知道这个电影能否成功。就算你放了很多卖座元素进去,十部电影还是有九部可能不赚钱。问题是,可能得拍十部才能保证这个成功率。大家都知道一个秘诀,邀请大明星,拍续集或者翻拍,成功率会很高。但要知道,了解自己的故事是最重要的。能不能提供一个新的创作角度?创意就是要提供出人意料的东西。
老板们当然都想要投资回报,但他们也甘愿冒一些风险,有些风险也值得一冒。我之前在非洲拍电影,周围的人就跟我说,为什么你要以非洲为主题拍一个电影?又没人关注非洲。我不这么认为,因为他们之前没有看到过非洲题材的电影。后来这部电影得了奥斯卡奖。《阿凡达》在创意阶段时,大家也觉得拍这种题材太疯狂了。《地心引力》之前也遭受了质疑,因为之前宇航题材的电影不被认可。还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最开始只是个中等投资,后来追加了很多预算,内部也有人质疑,但最后这些投资都得到了回报。
所以,我鼓励编剧多花时间思考故事,不要害怕别人觉得故事没意思,别受他人干扰。
葆拉·瓦格纳 制片人
代表作品《碟中谍》
现在大家都很关心商业电影,关心分销平台。但电影的真正核心是创意,电影本身就是创意。我把我生命的大部分都放在电影产业上。我曾经做过代理人,也曾经当过电影厂、制片厂的监制主任等等。我时常从整个电影市场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得出的结论还是——电影的核心就是创意。作为制作人,无论是哪种形式、哪种内容、哪种技术的电影制作,都要基于创意的角度。
我们虽然是跨文化、跨区域的不同人群,但实际上,我们在电影里诉说的是同样的语言——电影视觉。这种语言可以带我们进入不同的国家,但是最终会回到原点——一个好想法、好创意、好人物。
我在不同的十个国家做电影,中国也是其中之一。我们的团队成员来自五六个国家,大家一起工作有着完全不同的体验,时常碰撞出创意火花。
关于电影创意,我想举个例子,比如说《碟中谍》,它最早是电视系列,怎样把一个电视系列变得更加独特,创意很关键。此时,创意就是一种原创。我希望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赢得观众,有时非常现代、有时非常科幻,并且是国际化的。
焦雄屏 电影学者、制片人
代表作品《十七岁的单车》《白银帝国》《阮玲玉》
我们首先要了解电影的市场性和经济效益。电影是大成本、集体创作的生产过程,必须经过发行渠道,让大家集体消费。在讨论市场架构下的电影创意时,我自己先提一个三角形思考方式——由创作者、发行、观众共筑。创作者有了创意,经过发行的渠道,到达观众,再将反应回馈给创作者。“三角形”不断地演练,以及产生重复的结构,这是薛晓路导演谈到的“圆形”。很多类型电影的理论概念正来自于此。
创意变成“圆形”以后,会依照观众的变化和社会的趋势,让新的创意不断推动类型电影的变化。世界上有专门发行艺术电影的机构,他们销售所谓的艺术电影,他们的创意也必须在市场规模和回馈下不断地修正反省。
今天,在华语电影市场井喷的时候,生产和消费都是集体式的,作品创意者的定位来自第二个三角形,由监制、导演、编剧所构筑成的创意摇篮。举个例子,台湾的监制柴智屏,早在好几年前就签约“九把刀”,并且辅助他贯彻自己的创作理念变成编剧,再找两个执行导演帮助他摇身变成一位导演。《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就这样诞生了。这是监制加导演加编剧的创意。
创新不止如此,它可以是语言和科技上的发展,在科技和语言中展现人性和心理学中深层的复杂性问题。导演对于语言的掌握同样是创意的初始。
要鼓励年轻人多看书、多看文学作品、理论书籍,接触社会各层面甚至看很多微博微信的“垃圾题材”,这样才能训练出敏捷的知觉和定位能力,也不会白费创意,做别人以前做过的事。很多时候必须要拍短片、微电影,磨炼你对语言的掌握能力。
创意是不可捉摸的,但又是非常核心的要素,要累积非常多的东西才能有井喷的可能。薛晓路导演讲的东西言简意赅,对我来说就是一种触动。触动也是非常模糊和抽象的。经过这样的触动,创意才能制造竞争力和经济价值。
皮埃尔·比斯姆斯 著名编剧
代表作品《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
我的演讲是从编剧的角度来讲的。有时候,大家说“一个幽默、一个战略,就可能得出一个创意”。我个人并不相信这样的创意菜单,我相信的是一种结构和方法论,但是并不确保这样的知识或者技术一定会带来成功。甚至,有时感觉这样的创新过程,首先要破坏一个预先建立起来的价值体系。
创意并不意味着质量,质量并不必然代表成功,并且成功大多是按照已设定的目标来定义的。从剧作家角度来看,我们要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努力,这样可以进行比较好的沟通交流。相互合作的人,也可以相互鼓舞。如此既能保证作品质量,也可以有个比较有意思的创意过程。
创意并不意味着从零去想,通常情况下是一种心境,你可以看到面前东西的“质量”或者是“意义”,我喜欢这两个元素结合的效果——这就是一种创意。
中国动画电影应该向好莱坞学什么 篇4
美国是动漫产业的开山鼻祖, 其动漫产业起始于20世纪初的1907年。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纷纷角逐于动画电影市场。[3]如华纳、21世纪福克斯、派拉蒙等。美式动画片为全球观众带来了一场场视听盛宴, 同时也赚足了票房收入。如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1》仅在中国内地就达1.35亿元总票房收入, 《功夫熊猫2》达到全球过6亿元的总票房收入。研究和借鉴美国好莱坞动画电影的成功经验, 对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成熟的产业运作机制
美国电影在制作、发行、放映这三方面不断创新, 逐渐形成了成熟的产业化运作机制,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视制作、发行、营销等环节的广泛合作。如梦工厂动画2000年联合英国爱德曼动画工作室制作《小鸡快跑》;与美国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之一的派拉蒙影业建立了影片发行合作关系, 利用派拉蒙遍及美国的电影院发行放映其动画电影;利用衍生产品合作伙伴零售商沃尔玛、生产商卡夫、百事等企业通力合作, 推广电影《驯龙记》。积极宣传上百种《驯龙记》相关的衍生产品, 如泡沫剑、头盔、滑板、服装、点心等, 沃尔玛还通过广播电视、印刷媒体、电影院、网络媒体投放广告,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宣传《驯龙记》这部电影的作用。[4]就是老牌的迪斯尼也重视与已有巨大文化影响力的麦当劳、可口可乐联合宣传迪斯尼文化产品。[5]
二是形成了成熟的盈利模式。动漫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 它将原创性的文化创意规模化、产业化, 使之产生经济效益。好莱坞深知只有将精心创作的艺术作品迅速渗透到出版、电视、网络、日常消费品和游乐园等尽可能多的相关产业, 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创意产品的价值。美国的动漫产业经过了八十余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盈利模式, 动画片的票房、广告等收入可观。仅票房收入就足够解决成本回收问题, 而且为获得利益最大化, 好莱坞积极开发电影的多媒体产品, 通过电视、音乐磁带、录像带、DVD、网络等创造电影附加值。好莱坞通常在动画电影上映的同时就推出胶片、数字、3D版本赚进第二轮, 还通过特许经营和连锁商店开发售卖动漫形象的各种玩具、文具赚进第三轮, 之后通过电影版的同名书籍、同名动漫游戏、动漫主题公园等再次赚进。[6]
三是通过加工外包, 降低成本。动画的加工环节是劳动密集性, 为降低成本和实现利润最大化, 美国动画公司常常把一些原动画的加工外包给中国来做, 他们只作前期的编导和后期的合成。如《猫和老鼠》等多部著名美国动漫作品的底部美工都是由中国动漫画家手工绘制的, 《功夫熊猫》的部分底部美工也是由中国深圳的动漫企业加工的。就是动漫强国日本、韩国的动漫企业在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都曾有多年为美国动漫作品代工的历史。
五是专业化的分工, 流水线生产。美国好莱坞动漫电影创意机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有着细致的专业分工, 大家各司其职又融合互动。如美国剧本撰写要经过从原创故事—电影剧本—台词—台词语气润色的流程, 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 故事经过如流水线般有条不紊地打造出来后, 编剧还会自己表演一番, 自己检验是否有需要调整的地方。[1]随着动画制作技术的革新, 动画制作人员的专业性也不断提高。如在工业化运作较为成熟的迪斯尼公司, “动画师”这样一个职业已经细化为包括动画脚本师、动画造型师、动画摄影师以及将前三者的工作加以综合的动画师等在内的多个职业。[7]通过深入的专业化分工和流水线生产, 一方面保证了动画电影的品质, 另一方面也降低电影制作的成本和加快了电影制作, 使得好莱坞动画电影的领先地位得以保持。
二、丰富的营销推广经验
电影的市场营销就是从市场调查入手了解观众需求, 进行分析、评估、定位与创新, 再进行加工制作, 确定价格、选择分销渠道和选择促销方式。好莱坞电影生产经历了以导演为中心, 进而过渡到以制影人为中心, 当前已发展到以营销策划为中心的格局。好莱坞电影在营销推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整合营销和国际化营销与运作经验。
一是强调市场导向, 重视市场调研。电影业是娱乐工业, 电影是一种大众文化消费品, 强调市场导向, 就是注重娱乐性和艺术性以迎合大众的口味, 否则观众不去影院, 制片人就会赔钱、破产。为了赢得更大的市场、争取更多的观众、获得更大的利益, 好莱坞非常重视前期市场调研。[3]好莱坞打造一个经典的动漫形象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工作, 进行详实的市场调研, 根据目标群体对动漫形象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 而后再进行市场策划、成本核算以及形象市场开拓。动画电影的前期投入, 包括市场调研、故事创意和剧本策划, 占到动画电影总投入的10%。在电影上映前, 好莱坞电影人还会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一群人, 组织试映, 对他们的想法进行调研。好莱坞电影经常会根据观众的反馈意见对剧情进行改变, 以便使影片更好地适应市场。[5]
二是重视多种媒体整合营销。如《功夫熊猫》在中国上映之前, 《功夫熊猫》的片花、短片、flash之类借助多种通讯传播手段和渠道深入到市场的边缘, 形成广泛的期待心理, 继而形成观影热潮。
三是运用国际化策略成功应对文化折扣。动画电影是文化产品, 由于文化差异和文化认知程度的不同, 受众在接受不熟悉的文化产品时, 其兴趣、理解能力等方面都会大打折扣, 这就产生了“文化折扣”。文化折扣是文化产品区别于其他一般商品的主要特征之一。文化的相似性是双边文化贸易的决定性因素, 两国间的文化距离越大越不利于开展文化产品贸易。[8]好莱坞通过对华人导演、演员和其他艺术创作人员的吸收以及东方题材和东方文化的融合来拍摄适应中国和东方观众观赏情趣和文化认同的影片。[9]如以典型的中国文化符号“功夫”和“熊猫’为基础, 融合美国励志故事内容拍摄的《功夫熊猫》增加对中国文化的亲同性, 聘请成龙做《功夫熊猫2》的武术指导, 利用成龙在华人圈的地位、影响、名声来获得华人文化圈的认同, 拉动电影在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地区的票房。在好莱坞电影历史上, 利用外国题材、外国演员、外国导演和外国人物来征服外国观众, 一直卓有成效。好莱坞利用世界各国的文化素材一方面为主流的美国电影带来异域情调和注入文化营养, 另一方面也获得与这些素材的读者群的文化亲同性。好莱坞的这些成熟的国际化策略成功应对了文化折扣, 是好莱坞电影能够走向全球化的重要保证。[9]
三、动画制作理念的不断创新
好莱坞八大动画电影制作公司深知, 动画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消费品, 观众消费的是快感文化, 必须不断提升其艺术性和娱乐性, 融合流行娱乐元素, 来不断地迎合大众不断更新的消费偏好, 这就需要创作者和制作者不断创新。纵观在好莱坞八十多年的动画电影发展史上, 可以发现票房最高的动画作品, 在其各自的时期都是非常创新的。
一是题材选择不断翻新。好莱坞善于从全球范围内寻求可利用的文化资源, 其动画电影素材来自不同文化, 种类多样, 包括童话、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漫画故事、经典戏剧、圣经故事、魔幻小说以及原创科幻英雄故事等。如《白雪公主》、《小美人鱼》源自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 《灰姑娘》、《美女与野兽》取自德国格林童话, 《匹诺曹》改编自小说, 《谁陷害了兔子罗杰》改编自漫画小说, 《狮子王》改编自莎士比亚的名剧《王子复仇记》, 《阿拉丁》改编自阿拉伯神话故事《天方夜谭》, 《埃及王子》源自圣经旧约里的《出埃及记》, 《风中奇缘》源自真实历史人物原型, 还有源自中国传统故事的《花木兰》、日本题材的《艺伎回忆录》等。
二是制作技术不断创新。好莱坞动画制作技术不断创新, 开创了动画制作史上的多个第一。如《幻想曲》是迪斯尼第一部立体音乐动画电影, 将古典音乐融入到了动画中, 《谁陷害了兔子罗杰》第一个采用真人和动画相结合, 凭借真人卡通相结合的全新动画形式以及精彩的故事成为当年的票房大热。1993年的《圣诞夜惊魂》独树一帜, 全由陶土模型拍摄而成, 是第一部全长度的模型动画。《美女与野兽》以震撼的动画细节描绘以及出色的配乐和舞蹈代表了创作艺术和电影配乐的高水准。《狮子王》气势磅礴的非洲景象代表了手工绘画动画电影的顶峰, 1995年《玩具总动员》是影史上第一部全3D动画。
三是很好的把握了动画电影与真人电影、动画电视剧、漫画图书的差异化定位。莱坞动画电影带给观众只有在影院才能感受到的特有的宏大场面、特殊的音效效果, 区别于电视、网络或者其他途径播放的效果, 使观众选择进电影院而不是看免费的电视。即使是同一文本的素材, 都会结合动画电影技术的灵动的表现形式对素材进行重新加工, 在动画人物形象设计、动作设计、剧情结构设计、图像配音配乐等方面不断创新, 从而使即使是熟悉原来素材的观众, 观影时也会有新的惊喜。
四是以不断创新的风格迎合观众口味。
如1930-40年代, 在经济危机期间迪斯尼推出《白雪公主》等片, 是典型的好莱坞美国梦风格, 传递自强自立、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幽默、豁达、开朗、正直、勤奋、诚实的人生态度, 使困境中的美国人感到共鸣, 不仅是儿童, 更多的美国成年人也成为这些动画影片的消费者。而动画电影的后起之秀梦工厂认为要超过迪斯尼就必须颠覆迪斯尼传统动画模式, 从首部动画电影开始, 便积极探索自身独特的动画风格。
中国动画电影不能盲目模仿好莱坞大投资、大制作、3D技术, 好莱坞动画电影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对动画电影消费市场的把握, 结合好莱坞动画产业百年来的商业化运作而形成的成熟的产业运作机制、丰富的营销推广经验以及好莱坞各大动画制作公司竞相创新, 才使得好莱坞动画电影市场异彩纷呈, 好莱坞这一群体品牌常胜不衰, 这才是值得借鉴的。
参考文献
[1]梁馨予.国产动画电影投资巨大票房惨淡比好莱坞究竟差哪[N].中国青年报, 2010-11-30.
[2]孙立军, 谭政, 殷娜.兔侠传奇:做中国的动画大片——孙立军访谈[J].电影艺术, 2011, (6) .
[3]周鸿铎.世界五大媒介集团经营之道[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5:23.
[4]郭晓丽.梦工厂动画崛起经验探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6) .
[5]刘翔宇.迪斯尼经营模式探析[J].齐鲁艺苑, 2010, (2) .
[6]董观志.盈利与成长——迪斯尼的关键策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45.
[7]徐丹, 张梓轩.童话王国的创意之举——迪斯尼公司创意机制研究[J].电视研究, 2008, (4) .
[8]曲如晓, 韩丽丽.中国文化商品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10, (11) .
电影是什么 篇5
电影分别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李保国同志的先进事迹。
对待工作,30多年来,足迹遍布太行山所有山区县。在他的激励和带动下,河北农大广大师生积极投身山区脱贫致富攻坚战,形成了坚实的“太行山道路”。李保国同志淡泊名利,只要是事业需要的事,只要是对山区扶贫开发有利的事,他都义无反顾地去做,从不考虑有什么回报,有时甚至还贴上自己的科研经费。
对待国家,他是时代楷模,对党忠诚,心系群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他的崇高境界和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李保国同志为贫困地区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作出的卓越贡献,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激励带动作用。
拿什么拯救国产电影 篇6
过去两年,在中国内地电影市场,一直呈现出一种格局:数百部中国国产电影与20部进口电影,主要是好莱坞大片PK,然后票房各占半壁江山。
这一状况在今年发生了逆转。2月18日,中美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中国每年将增加14部美国进口大片,以IMAX和3D电影为主,几乎每月都有两三部好莱坞大片在国内上映。
到5月初,今年以来已经上映的115部新电影当中,有81部国产片,但票房收入仅占总票房的38%。
面对3D《泰坦尼克号》、《超级战舰》、《复仇者联盟》的围剿,中国电影只有宁浩的《黄金大劫案》票房达1.23亿元,其余几近全军覆没。
进入6月,这样的噩梦仍在持续。打不过只好躲。对于国产影片,目前靠谱的发行策略是一看没有好莱坞电影,就赶快涌出来,进行自己人之间惨烈的血拼——悲壮程度不亚于《赛德克·巴莱》。
于是,热切呼吁政府扶持国产电影,在排片上予以倾斜的声音不绝于耳。平心而论,保护不能救国产电影。
在中国加入WTO以后,按照相关协议应在2007年向海外电影全面开放本土电影市场,但出于培育相对羸弱的本土电影的考量,采取了某种保护政策,并延续至今。
不过,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狂飙突进,虽说中国电影制作也取得一定进步,但总体与观众内在需求存在相当大差距,加上行业恶性竞争频发,三分制作、七分炒作成为营销不二法宝,依托大明星大导演、忽视内容创作和整体创意的现象普遍,招致烂片云集,终使观众失去信任。
中国内地电影市场这些年的快速发展,往往得益于商业资本的强势介入,以及市场的快速发育,如果重回强势政府监管保护下的封闭状态,不仅无法有效御敌于国门之外,更会演变成方兴未艾的中国本土商业电影的灾难。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好莱坞大片之所以风行世界,成功法宝反而是背后成熟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在电影制作公司为商业运行主体力量的前提下,整个电影健康运行的保障是强悍的行业协会——美国电影协会,著名的电影分级制度便是出自这个机构。
在其管理下,整个电影市场形成了良性的创新创作机制。
大量的中小创意公司为电影制作提供服务,而明星经纪公司保证了核心商业资源的不断推陈出新,产品营销公司则扮演着打通全球商业通路的角色,各类电影工会组织则最大化地保障剧作家和演员的权益,形成劳资平衡,构筑牢固的创作基石。
放眼未来,中国电影振兴不能指望政府搭建一个羊圈将自己保护起来——在全球化背景下,这本身也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观众选择好莱坞大片短期看是灾难,但被狼追赶的羊群假如有天摆脱了羊的心态,主动与狼共舞,故事的结局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也许,被好莱坞大片炫酷的外表诱惑了多年的中国电影,当从认真讲好一个故事重新起步。毕竟,再牛的技术、资本,也是为了营造梦想。
电影是什么 篇7
药品不良反应 (英文A d v e r s e D r u g R e a c t i o n, 缩写A D R) , 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固有特性所引起的, 任何药品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国际上对药品不良事件有统一的定义, 药品不良事件 (英文A d v e r s e D r u g E v e n t, 缩写为A D E) 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件, 它不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药品不良事件和药品不良反应含义不同。一般来说,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果关系已确定的反应, 而药品不良事件是指因果关系尚未确定的反应。它在国外的药品说明书中经常出现, 此反应不能肯定是由该药引起的, 尚需要进一步评估。
电影是少年时代追求自由的手段 篇8
电影学者游静曾经写过一段十分美妙的话,大意是进电影院看戏是要有勇气的。她真是说得再好没有了,请想想看,我们和一群互不相识的陌生人坐在同一个漆黑的房子里,目睹银幕上种种惊心动魄的场面。那些场面或许叫我们汗流浃背,或许令我们不住泪下,甚至让我们的脸从耳根开始一片赤红。虽然看不见,但邻居渐趋沉重的呼吸,身体上散发出的异样氛围,难道我们会感觉不到吗?
人间最残酷的景观,人心最深沉的秘密,如此赤裸坦呈,我竟然就在公众之中看见了。没有遥控器,我调节不了画面的行进方式与速度,声响的大小和高低,我就这样被动无助地夹在一群陌生人中间,任由电影挑动摆布,不由自主地大笑或者痛哭,回忆以及遐想。走进戏院,岂能不要勇气?
但是不用害怕,因为有某些独特、用心而神秀的电影作者,他们竟敢撕破日常琐事所掩盖修饰的真实,把命运的无常,上帝的退隐,承诺之背叛,欲望之阴暗,全都大胆地拍了出来,交给我们。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游静还说:“人家都敢拍了,我们又有什么好怕呢?”看电影,尤其是好电影,原是一种在众人中认出自己本来面目的英勇行动。
微电影营销:浓缩并非都是精华 篇9
何谓“微电影”?微电影即微型电影, 又称微影。一是“超短时放映”, 二是“超短周期制作”, 三是“微超小规模投资”, 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拍一部微电影少则投入三五万, 多则几十万, 制作成本很低、制作周期也快。足以让花大钱的很多传统广告相形见绌。年初广电总局的“限娱令”和“限广令”, 更是直接推高了电视媒体的广告投放费用, 无疑为低门槛低成本的微电影营销推波助澜。
尽管业内广泛看好微电影广告的“钱”景, 但一些专家认为, 微电影广告的制作和传播仍然潜在着一些问题, 也相应存在着一定的时代发展局限性。浓缩的就是精华, 然而“浓缩”或也意味着深度和广度有所欠缺。微电影以“微”见长, 能在几分钟甚至是几十秒内讲述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瞬间精彩, 其主打招式还是在于快餐式、碎片化的娱乐消遣。因此一些行业人士认为, 微电影仅是迎合了“微”时代下公众浮躁的内心, 称其不过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广告或者“片花”。
由于制作相对简单, 进入门槛较低, 许多技术条件比如灯光、摄影、布景还是造型并没达到电影的标准和专业要求, 难免让微电影作品的拍摄和制作水准良莠不齐, 一些劣质的企业产品宣传也乘机而入。而在传统电影一直让人诟病的植入广告, 在微电影中也同样存在。如果微电影一味走商业路线, 随着其日益的普及, 难免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届时所能产生的广告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目前微电影的传播质量与效果尚未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一些专家建议考核范围从目前单纯的点击量延伸至评论和与观众的互动等上, 甚至对产品销量提升的评估上。另外, 一些专家认为, 微电影基于它本身的特性, 一般仅在互联网视频网站上播出, 在微博上互动, 在传播渠道上面还是略显单一, 不如大众电视那么广泛。
电影是什么 篇10
没有人会嘲笑一个孩子对于未来的梦想, 因为每个人都自然的了解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生命, 怀有对生活、对世界、对明天的梦想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失败, 在我们最初追逐梦想的年月里并不是特别的重要, 因为尝试和体验本身比结果更加重要, 所以我们才能学会行走、跳跃甚至骑单车。皆因梦想让我们在生命的最初就满怀热情和动力, 敢于探索未知的领域, 穷尽我们潜力的极限, 换句话说, 没有不切实际的梦想就没有旺盛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也就不可能逐渐了解哪些是可能的, 哪些是必须学会放弃的, 这舍得之间我们渐渐了解了梦想与现实的界限, 从而在接受生命限制的同时, 怀抱更加现实的希望, 也让希望的实现成为可能。
伴随着成长, 梦想也慢慢的发生分化, 一部分梦想能够被坚持下来, 并被投入持续的努力, 成为我们人生的目标, 或称其为理想;而另外一部分则经过事实的检验以及我们的反思, 被判定为不切实际, 进而遭到放弃或从职业理想转为业余爱好。当然, 还一部分梦想, 虽然严重脱离现实, 却依然被死死的抱持着, 并最终沦为空想。梦想向两个方向的转化是有条件的。这里不妨问问自己两个问题, “什么是你想做的?”“什么是你能做的?”, 理想往往是上述两者的交际,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即使有些事情你暂时做不到, 但是你依然有这方面的潜力和优势可待开发, 那么它也可以成为理想。而在这两个问题答案的交集之外, 那些我们有巨大热情却严重缺乏天赋、优势的领域, 就容易成为空想的温床。比如, 五音不全的你可以是KTV的麦霸, 但是成为红遍全球的歌星对你来说可能就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当然如果你不能为之持续的付出行动, 理想依然有可能沦为空想。因为理想与空想的另一巨大差别在于理想是人行动的指南, 而空想是人偷懒的幌子。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理想, 不是光听他对光明未来滔滔不绝、唾沫横飞的演讲, 而更应该看看他到底为自己的梦想做了些什么。否则, 就如同口惠而实不至的政治家, 丝毫不会有任何的感召力和信服力。正因为, 理想不仅存乎于你的头脑中, 更建筑在你的双脚上, 所以追求理想的人应该是独立的。据说有一种海鸟, 它能飞跃太平洋, 靠的仅仅是一小段树枝。飞行时, 它把树枝衔在嘴里, 累时, 它把树枝放在水里, 然后站在上面休息一会儿;饿了, 就站在上面捕食;困了, 就站在上面睡觉。谁能想到小鸟飞跃太平洋依靠的仅仅是一小段树枝。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依赖自己创造条件。他们喜欢梦想未来的成就, 但也知道未来不是别人许给的, 靠得是自己磨出老茧的双手一砖一瓦的构建, 这个过程虽然辛苦, 他们依然享受其中, 因为为理想奋斗的过程本身就让追求者感到意义和活力, 这也是理想对追求者的重要褒奖。
而空想完全是头脑中的白日梦, 它没有事实的基础, 它没有行动的承载。沉溺于美丽可爱的白日梦, 必然让我们对并不完美的现实心生憎恶, 进而悲悯自己怀才不遇, 遇人不淑, 生不逢时。这样的自怨自艾只会瓦解我们的斗志和动机, 最终在自顾自的怅惘中, 让人生成为一场空谈。也因为空想者有着许多的抱怨, 所以他们对生活对自己往往是不愿意负责的。他们总在期待外在的改变, 而很少思考自己的责任。由此, 生命渐渐被托付给难以把握的环境和他人, 人生怎么不会变得更加虚而无所着落呢?他们从最开始的知道自己要什么, 变成只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最终陷入空对空的怪圈中。所以有人说, 时间给空想者痛苦, 给创造者幸福。
坚持理想固然是可贵的, 也让我们对践行自己理想的人肃然起敬。但是坚持理想并不等于完全的无视事实反馈的一意孤行。前面已经提到, 追求理想的人是实践导向的, 所以他们不会忽略事实提醒也不会不顾环境的限制肆意妄为。理想可以坚持但是策略仍然可以调整, 所谓条条大陆通罗马。理想赋予人生一种意义, 让我们在追求它的每分每秒都感到此生没有辜负, 至于实践这种意义的方式绝非只有一种选择。“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是务实的, 他们能够根据前进道路上的情况, 随时调整自己的步伐.谢立华的执着让人感佩, 但是如果连生存都是问题的时候, 一个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也许不会用这样的方式坚持。看到一个大学毕业生因为暂时找不到工作而在市场卖菜, 被人问起时说道, “起初有些不好意思, 可是我要生存啊, 只有先生存, 才能谈发展。”从低处开始可能不那么舒服, 却可以让我们扎稳根基, 有时候高处无路的时候, 不妨把入口定得低一些, 谦卑的姿态不会矮化高远的理想, 其实压弯的弹簧势能更大。
至于什么样的理想应该坚持, 我们似乎应该回到刚开始提到的那两个问题, “什么是你想做的?”, “什么是你能做的?”, 并且再加上一个“做什么让你感到快乐和有意义?”, 对这三个问题的回应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积极心理学认为, 幸福=优势+快乐+意义, 即当你善用自身的天赋使其变为超越他人的优势, 并利用这些优势做那些让你感到快乐和有意义事情, 你就会收获一种长久的满足和愉悦感, 如果说有一种理想应该坚持, 那种理想应该让我们感到由衷的满足和幸福, 无论是在盘石的路上, 还是在山巅。有朋友告诉我, 对她来说, 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事情就是赚钱, 于是赚钱成为她的理想。也许出于这样动机而选择从商创造财富的人, 远比一个不虔诚的和尚更值得我们尊敬。理想本没有贵贱好坏之分, 重要的是它能否成为让你投入生活、痛快流泪、大声欢笑、默默承受、无怨无悔的理由。
伊朗电影为什么赢 篇11
莫森曾拍过《坎大哈》《万籁俱寂》《骑自行车的人》,它们和《小鞋子》《一次别离》等共同构成了这个禁忌国家在国际影坛的异军突起。
至少,一些评论认为“在这个相对保守的西亚古国,伊朗导演旺盛的创造力令人叹为观止,他们想象奇诡、叙述超然、气质独立,在世界电影版图上攻守自得,不似华语导演这般进退失据,因而成为版图上构成的必然。”
这被形容为“在穆斯林的夜空下,在波斯湾已暗下灯的影院里,胶片划过的刹那,宛如黑色中的一道天光”。
“在伊朗,电影中不能有性、暴力、政治,我们有意识形态的审查制度、文化的审查制度、个人审查制度。我知道你们国家也有限制,但是伊朗的限制更多。你们可以讨论很多在我们国家不能讨论的事情。但是不能放弃电影,电影是可以改变文化传统的,通过影响人的思想,进而改变国家。”莫森对本刊记者说。
“我赞同伊朗电影人的态度。很多伊朗导演都提到,审查是一种限制也是一种动力,如果没有任何限制的话,他们可能也拍不出像今天这样精彩的电影。没有任何限制可能在任何国家都是不存在的,在限制之内如何做得最好,就要看你的才华和艺术领悟力了。”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教授徐文明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如是说——在此之前,他刚刚在某论坛上结束了一个有关伊朗电影的学术演讲。
相同的起点和不同的轨迹
或许是身在局势一直动荡中的国家,莫森在他的影像中多窥视底层的苦难,用镜头记录生命的挣扎。
莫森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我一直相信电影可以改变现实。我的电影就像镜子,我把这面镜子展现在社会面前,进入电影院的人通过这面镜子看到自己,然后改变自己。”
如果从理念上看,莫森的视角与一些中国导演有很大相似。他谈起自己喜欢的中国电影,“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张艺谋的《菊豆》。我是在盗版碟市场买到的,英文字幕”。
不过他最喜欢的中国导演“不是陈凯歌,也不是张艺谋,是贾樟柯”,“比起高科技大片和好莱坞大片,我更喜欢艺术片,拥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真实、有诗意”。
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莫森代表的伊朗电影和贾樟柯代表的中国电影不止一次成为竞争对手。2015年2月,第65届柏林电影节将最高奖项金熊奖颁给了伊朗导演贾法.帕纳西执导的《出租车》,中国导演姜文的《一步之遥》则颗粒无收。
回到2012年,第69届美国金球奖揭晓,最佳外语片奖项被伊朗影片《一次别离》夺得,让中国影片《金陵十三钗》失了意,这意味着张艺谋第五次金球梦碎。
伊朗驻华使馆文化参赞阿勒玛斯耶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伊朗电影的繁荣期是在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后,中国和伊朗“两国的电影业和影院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起步的”。
然而,在新世纪以后,两国的电影业发展却走向了不同的轨迹。伊朗电影似乎与人文主义画上了等号,既满足了观影者文化猎奇的心理,又能引人入胜地探讨人性。而中国电影被认为,越来越迷失在商业市场上,空前膨胀,逐渐失去了讲好故事的初衷。
在《一次别离》,镜头的晃动在整个影片中持续,30多万美元的低成本制作由此可见一斑。但这却不妨碍导演把伊朗国民的精神内核展现在强大的西方文明面前:现实千疮百孔,整个国民的精神深度和道德纬度却生机勃勃。
“伊朗电影人仍保持着很原始的本文化的信仰,没有迷失,他们仍坚守自己真诚、朴素的表现方式,而不是为了迎合电影节或很虚假地去表演。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在世界电影中葆有了自己的独特位置。”徐文明说。
同时,徐文明认为,伊朗电影将艺术性与商业性结合得很好,“《一次别离》虽然布景简单,人物关系简洁,张力却很强,表演也很真实,让观众看完忍不住反复思索。”
“中国电影曾经在国际电影节上非常受欢迎,现在国际电影节还是邀请张艺谋、陈凯歌他们去,但是奖项基本上就很少了。中国电影在倒退,伊朗还在往前走,虽然伊朗电影年产量不高,但是在大大小小的国际电影节上成功率比较高。”徐文明说。
事实上,据他介绍,很多伊朗电影人坚持写实的、艺术的风格,于是与中国艺术片的遭遇相同,在国内票房较差、观众少。这种情况下,伊朗的导演常常将片子送选重大电影节,如柏林、戛纳、威尼斯等,以期通过得奖奖金和国际发行来赚回成本。
阿勒玛斯耶则介绍,伊朗电影年产量为150至200部,中国则很快将达到千部。
表现人性美好层面
阿勒玛斯耶如此介绍这个国家的电影审查制度:“色情、暴力、削弱教义基础、亵渎宗教、种族歧视、嘲讽个人或一个民族、助力外国文化渗透、破坏公共安全等问题是审查影片的硬性标准。”
而《一次别离》的导演阿斯哈·法哈蒂在谈及这个问题时对中国媒体曾说:“我们也在寻找新的拍摄方法,不会跟审查制度作对,在它监控下,寻找另一种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一次别离》在写剧本的时候把所有问题都考虑过了。”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伊朗电影扎根于伊朗动荡不安、十分传统的社会土壤,才会孕育出如此广受赞誉的作品,正如“文章憎命达”的道理一样。
然而在徐文明看来,伊朗电影的可贵之处往往是超脱于对苦难、战乱的描述,对苦难进行升华和思考。正如《一次别离》导演冷峻客观的视角,最终将观众带入深思,而并非是同情的泥潭。
“我相信人性的道德,而不是宗教宣扬的道德。什么是道德?应该是相信正义、善良,相信每个人都有自由的权利。”莫森说。
伊朗电影在儿童片类型上颇有成就,《天堂里的孩子》《小鞋子》等都令人印象深刻。徐文明说,伊朗电影最早就是从儿童片起步的。伊斯兰革命之后,政府希望电影承担起教育功能,鼓励拍摄这种“表现人性美好层面”的电影。
“伊朗电影充斥着情感、价值和人性,尤其注重对牺牲、宽恕、献身、爱情、亲情、尊重等方面题材的拍摄,也许是因为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通过他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这种情感,从而使人们更容易接受并相信这种情感的存在。”阿勒玛斯耶说。
于是在特定时代氛围下,整个国家的电影,是用较少的资金,以儿童纯真的视角去展现世界。这样的一批电影最终在贫瘠的土地上开花,在世界电影史中留下了印迹。
“困境是所有国家都会面临的,在困境下如何作选择是关键。这与我看到的伊朗电影是一样的,它也表现贫穷、生活中的磨难,但是它作出的选择是要坚守人性中的美好,像《小鞋子》这样,在贫穷的情况下仍保持最美好的童真、亲情,就能打动很多人。”徐文明说。
“民族性和国际视野的结合”展现伊朗文化背景下人民平时生活的样貌,但讲述的是全世界人们都会关注的人性问题,这是伊朗电影受到跨民族关注的原因。
“《一次别离》在北美票房收入700万美元,看似很少,但是在北美算是很高的。在北美,实际上每年能进电影院的外国片并不是太多,它能进入这个市场已经很难得,而且排在有史以来票房的第40位。”徐文明告诉本刊记者。
向世界的文化输出
一个伊朗普通人的周末是这样过的:适逢周末,亲戚之间走访,正好坐下来一起吃饭。可能这时候就会打开电视,或者播放家中备好的影碟一起观看。喜剧会大笑,悲剧会悲伤,愤慨之处情绪激昂,若心有戚戚焉,亦会哑然不语。
这样的国民休闲生活与中国别无二致。根据阿勒玛斯耶的描述,电影在伊朗也是非常流行的大众文化,并且影片风格多样,并不如中国人目前所看到的那样仅局限于现实题材,“国内最受欢迎的仍然是商业片、喜剧片,并且喜剧片受到政府的欢迎和支持。”
然而一个事实是,中国人所熟知的伊朗电影,正如阿勒玛斯耶描述的那样,是“追求理想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这是伊朗电影向世界输出的文化。
阿勒玛斯耶告诉本刊记者,2014年伊朗国内最畅销的电影《143号道路》就是写实主义的,取材于一位烈士母亲的生活故事,还是导演的处女作,“人们对于这部电影中所描述的生活片段的真实性与价值性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那些依靠极高艺术价值——并不是政治因素所起的作用——的影片而取得成功的导演,也因此获得了尊重和自豪。”
正如莫森对本刊记者描述的那样,“难民一样的导演,却拍出最有力量的电影。”
“伊朗是小成本写实艺术片的优秀典范,好莱坞则是商业巨制的极致。”徐文明这样形容伊朗和好莱坞电影。进而,他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在这两极之间找到我们国家电影的位置?”
“中国电影如果既有商业市场的扩大,同时也有一批艺术的片子拿出去,文化和商业都能共赢的话,那中国电影就很强大了。可现在是一个强一个弱,80分是商业,20分是艺术。”徐文明说。
拍电影是为了票房,一部电影的营销甚至超过了内容本身的重要性;去电影节是为了卖片子而不是参选——这是目前国内电影较为普遍的现状。
“近两年,戛纳电影节最火暴的电影市场就是中国,中国有的人是去卖片子,他不是为了参加比赛去拿奖,只是要把片子卖掉,等于在市场上摆摊。”徐文明提及自己了解的行业现实,有些失望,“所以你看到中国很多明星去戛纳,声势造得很大,都是为了宣传活动。国际上如果有人买,好像就成功了,得不得奖无所谓。”
“还好,有贾樟柯、宁浩这样的导演在,所以中国还不至于在国际上被忘掉。”他补充道。
电影是什么 篇12
电影的整合营销成形已久, 国内外对于电影的整合营销探讨也很多。总的说来, 整合营销主要围绕两点展开, 一是深度挖掘并关注观众的需求;二是对可用宣传手段的充分整合利用。在这样原则的指导下, 各个电影的推广单位各显神通, 想出了许多营销方式。华纳公司对于《哈里·波特》可以说是全方位、立体式的营销。在影片开拍前, 就通过天文数字的买断费用和遍布英国的主角海选活动营造了巨大的声势, 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在影片拍摄过程中, 新的小说还在推出, 维持了《哈里·波特》这个品牌的热度。《哈里·波特》第一部于2001年11月播出, 这部电影投资将近1.3亿美金。但是, 整部电影的成本, 在上映以前, 就通过出售各种授权全部收回。这其中最大的一笔资金来自可口可乐, 在第一部《哈里·波特》电影上映之前, 可口可乐公司与时代华纳签下了一亿五千万美元的合同。在影片上映的过程中, 华纳公司的推广也是不遗余力。在电影营销的过程中, 时代华纳公司在包括广播、电视、杂志、网站甚至时代广场广告板在内的多种媒介上, 花费了四千万美金进行推广, 极大扩大了《哈里·波特》系列电影的影响力。
而相比电影, 电视剧的整合营销水平相对较低。ABC电视台对于《迷失》的营销已经成为经典, 但也只是通过全国各大报纸刊登广告, 并制作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主页, 以期引起观众的注意。《绝望主妇》上映的时候, 最大的动作也不过是向自己的潜在观众发放了数以千计的洗衣袋。而《迷失》和《绝望主妇》已经相当于电视剧领域最成功的作品。这样看来, 电视剧的营销与电影营销相比, 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之所以出现电视剧和电影的营销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情况, 在我看来, 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成本决定
电影是大投入大产出, 而电视剧是持续稳定的投入, 对应着持续稳定的产出。对电影的投资相比对电视剧的投资是数量级上的差别, 这也就决定了电视剧的宣传不可能大范围铺开, 而是主要在电视剧将要播出的电视网和电视网名下的网站进行营销。另外, 比较常规的手段, 包括在facebook, Twitter等网站上设立热播电视剧和电视剧明星的主页, 每部电视剧都会使用。但是, 考虑到电影整合营销的强大影响力, 一般来说, 如果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看电视, 他将很难知道FOX将在本周末推出一部新剧, 但是却很可能知道本周末将上映一部新的电影。
二、是否制播分离
在美国, 电视剧的播放是制播分离, 即制作和播放是由不同的公司负责的, 克里斯作为HBO的总裁, 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目标是让HBO成长为一个多层面的娱乐和传媒公司……为了维持两位数的增长, 我们必须令HBO的品牌延伸到尽可能多的领域。”在我看来, 克里斯的这番话不仅仅表明了HBO的发展方向, 更表明了HBO播放的各类电视剧集与电视台的关系。各类电视剧集被制作出来, 与电视台播放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 这就导致电视台只是一个平台, 而电视剧集只是这个平台上的商品。这当然也是制播分离之后形成的营销关系决定的。一般看来, 播出机构只拥有两次播放权, 即首播和第一次重播。这之后, 电视剧会被制作商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卖给地方电视台和其他机构。换句话说, 相比电视台, 电视剧制作商更依赖于电视剧本身。这样的合作形式直接导致电视台不可能全力宣传某一部电视剧, 因为电视台本身的品牌才是它存在的意义。
而相对电视台, 电影并没有统一的平台。尽管对于电影院来说, 树立自己的品牌也非常重要, 但是电影院之间的转换是非常难的, 因为牵扯到重要的地理因素和时间因素, 更换电影院有着很大的机会成本。同时, 各个电影院同质性极强, 在细分市场的努力远不如频道的大。所以,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对于参与某部电影从播放到营销有单位来说, 任何一部电影都是独立的品牌建设过程, 涉及到一次完整的营销, 值得为此努力。所以, 电视剧与电影播出的体制上的差别使得电影本身更适于整合型营销的全面深入。
三、播出的频率与间隔
某种程度上来说, 对任意一部电影的营销都是有意义的, 因为这部电影将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占据大银幕。而电视剧的播放时间则是不确定的, 如果一部电视剧播放的前几集收视率不理想, 就可能在播放仅仅几集之后被拿下。如果这部电视剧收视率表现不佳而被拿下, 之前为了营销这部电视剧花费的投资, 都将失去意义。
同时, 我们还要考虑播放时间的关系。这是十分容易的理解的, 电影播放一般从首映之日起, 连续多日播放, 这就为整合营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因为一旦营销开始, 就有着极为精确的信息传递给观众:某月某日开始, 某部影片开始上映。这使得大面积的宣传平台和宣传经费都可以集中使用。而相比电影, 电视剧的播出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每周一次, 并且可能会穿插重播或因为各种重大活动的直播打乱原有播出计划。对于这样不确定性很强的播放过程, 进行大面积的广告投放是不理智的。第一是因为时间线过长, 使得有限的资源不可能集中宣传某一集。第二是北美观众观看电视剧已经不仅仅集中于电视剧播放的时段, 一般观众的观看电视时间中, 有超过百分之十的时间是在看点播节目。这意味着, 针对任意一集电视剧的精确营销意义已经越来越小, 因为观众可以随时观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第三, 如果不是针对某一部电视剧的新剧集, 营销意义不大, 因为这部电视剧已经播放一段时间, 口碑的作用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超越营销的作用。并且通过营销使得从未观看某部电视剧的观众观看此电视剧, 可能性很小。
【电影是什么】推荐阅读:
hd高清电影是什么意思10-01
电影《异形:契约》什么时候上映09-15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700字09-11
什么的副词是什么08-30
wind是什么意思中文翻译是什么06-05
宽容是什么什么排比句08-27
16代表什么含义是什么09-04
drive是什么意思中文意思是什么08-17
小暑和大暑是什么意思 小暑大暑是什么时间10-17
fy是什么意思什么简写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