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专科(共9篇)
精神病专科 篇1
薪酬激励是指通过合理的薪酬制度设计和薪酬结构分配,激发组织成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组织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市场经济越来越成熟,医院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激励问题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薪酬体系中的核心问题已成为决定医院成败的重要因素,薪酬制度缺乏激励性是导致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护士是医院重要的人力资源,精神病院的护士作为护理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服务对象为思维紊乱、行为异常、有自伤自杀、逃跑倾向、不配合治疗、没有自知力的精神病患者,他们承受着更大的工作压力。目前尚未发现关于精神病院护理人员薪酬激励状况的相关研究,本文以精神病专科医院为立足点,分析护理人员薪酬激励现状,旨在通过优化精神病院的薪酬分配制度,达到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减少人员流失以及吸引护理人才的目的。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选取杭州地区的三家精神病院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共抽取了389 人进行问卷调查,现场发放现场回收,回收有效问卷378 份,有效率97.17%。
(二)调查内容
自行设计问卷,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职位类别、本专业工作年限、用工性质。薪酬激励因素量表采用Likert五级评分法,衡量护理人员的赞同程度,按照赞同程度的高低分别赋值5、4、3、2、1,得分越高,表示赞同程度越高。
(三)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Epi Data3.1 进行双人录入,应用SPSS19.0 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来判断差异性。
二、结果
(一)问卷的信度检验
问卷Cronhach’α 系数为0.93,说明能反映本文所要研究的主题。
(二)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表1(见上页)可以看出,被调查者以女性居多,年龄集中在20~40 岁之间;学历以本科为主,比例最小的是硕士仅占0.53%;职称以护师和主管护师为主共占69.58%;0~5 年工龄的护理人员最多,16~20 年的人数最少;用工性质以租赁制为主,占70.63%。
(三)护理人员薪酬激励情况
由表2 可知,性别、学历、职称及用工性质对精神病院护理人员的薪酬激励程度存在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四)不同个体因素对薪酬激励赞同程度影响
1.不同性别对薪酬激励的赞同情况。女性对薪酬激励赞同程度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注:p<0.05有统计学意义。
2.不同学历对薪酬激励的影响。随着学历的增高,护理人员对各项薪酬激励因素的相关程度呈现增大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3.不同职称对薪酬激励的影响。随着Á职称的升高,护理人员对薪酬激励的赞同程度逐渐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4.不同用工性质对薪酬激励的影响。在编护理人员对薪酬激励赞同程度高于租赁制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6。
三、讨论
(一)男性护理人员被激励程度较低
本文结果提示男护士被激励程度较低,可能原因如下。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传统以女性为主导的护理模式开始发生变化,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男护士加入到护理队伍中,然而目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男护士年龄较小,护龄相对较短,与受过同等教育、同级技术水平的其他行业相比,他们薪酬并不高;此外,男护士在结婚生子、购房买车等方面所面临的经济压力更大,故对薪酬的要求也较高;再者,从事机械重复的护理工作让男护士缺乏足够的成就感。
(二)学历越高被激励程度越高
个体人力资本含量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边际产品价值因此越大,得到的报酬就会越高。这一人力资本理论也同样适用于医院,医院的薪酬政策明显倾向于高学历员工,具体表现在学历高的护理人员收入高于低学历者,因此出现学历越高的护理人员薪酬激励程度越高的现状。
(三)职称晋升可提高薪酬激励程度
目前医院的工资体系与职称结构密切相关,基本工资中岗位工资与职称直接挂钩,职称越高岗位工资越高。作为精神病医院的护理人员也不例外,所以高级职称的护理人员收入也较高,使得他们对薪酬的激励程度较高。。
(四)租赁制护理人员薪酬激励程度偏低
本调查显示,租赁制护理人员对薪酬激励赞同程度低,这可能跟目前“同工同酬”体系不完善有关。在护理人员短缺的情况下,医院大量聘用租赁制护理人员充实到临床一线。由于护理用工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对租赁制护理人员缺乏规范性的管理等原因,护理人员之间“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也日益突出。同时,医院人事管理的考核、薪酬等多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护理人员“同工同酬”的执行。打破了员工之间的公平分配关系,降低了租赁制护理人员薪酬管理的激励作用。
综上所述,精神病院护理人员个体因素影响着薪酬激励程度,因此作为一家具体的医院,为了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医院和谐发展,必须不断探索和研究,建立富有活力、符合自身实际的配套薪酬机制。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病院护理人员薪酬激励程度,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提供依据。方法:设计问卷进行调查,数据分析得出护理人员的薪酬激励程度。结果:性别、学历、职称和用工性质对护理人员的被激励程度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工作年限对护理人员的被激励程度无差异。结论:护理管理者应根据精神病院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护理人员薪酬激励机制。
关键词:精神病院,护理人员,薪酬激励
参考文献
[1]陈晓东.长江三角洲地区销售人员薪酬激励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2]池迎春.男护士离职原因的质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0(5)
[3]辛颖.护理人员薪酬激励影响因素的研究.青岛大学硕士论文,2013
[4]冯乐娟.精神病院护士焦虑抑郁情况调查与分析.甘肃科技,2012(6)
精神病专科 篇2
生物因素:遗传因素、性格因素、年龄与性别因素、器质性因素、神经生物化学改变心理因素:生活事件、自然灾害。社会文化因素:环境因素、文化因素、移民因素
2、确定精神症状的存在有两种检查方法:面谈、观察
通过面谈,病人描述其病态的内心体验,称为:症状。
通过观察其言谈、表情、动作行为发现的异常,称为:征疾。
3、人的正常心理活动按心理学概念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三方面。
4、认知过程是由感知觉、思维、注意和记忆活动等所组成的,是精神活动中最复杂的过程。
5、感觉障碍有:感觉过敏、感觉减轻、内感觉不适、感觉倒错。知觉障碍有:错觉、幻觉、感知觉综合障碍。幻觉又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感知觉综合障碍有:时间障碍、空间~、运动~、自身体形~
6、思维的特征:具体性、目的性、连贯性、实践性、逻辑性
思维障碍分为: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内容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思维迟缓、~奔逸、病理性赘述、思维松弛、~破裂、~贫乏、~中断思维内容障碍分为:妄想(原发性和继发性)、超价观念
临床上常见的妄想有: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夸大~、疑病~、钟情~、罪恶~、嫉妒~
7、心境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性质、情感稳定性、情感协调性三种改变
情感有:稳固性和长期性。情感性质改变: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惧
情感稳定性改变:情感脆弱、~淡漠、病理性激情。情感协调性改变:情感倒错、~幼稚
8、临床上常见的意志障碍:意志增强、意志减退、意志缺乏
9、临床上常见的运动行为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和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蜡样屈曲、缄默症)、违拗症、刻板运动、模仿动作、作态。
10、定向障碍是意识障碍的重要标志。
意识障碍可表现为意识清晰度下降、意识范围缩小和意识内容的变化。
11、精神科基础护理分为:日常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睡眠护理
12、精神科护理观察原则:目的性与计划性、客观性、整体性
13、常见意外事件:暴力行为、出走行为、自杀行为、噎食
噎食发生原因:抗精神病药物的锥体外系副作用、脑器质性损害、意识模糊
14、精神分裂症具有: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障碍。
精神分裂症Ⅰ型的以阳性症状为主:幻觉、妄想
精神分裂症Ⅱ型的以阴性症状为主: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意志缺乏、孤僻内向
15、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中精神症状分为:联想障碍、心境障碍、意志、行为障碍
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被控制感、影响妄想、被洞悉感、原发性妄想
精神分裂症常见的临床类型:青春型、单纯型、紧张型、偏执型、其他类型
16、心境障碍的类型:双相障碍、抑郁症、躁狂症
躁狂发作的典型症状:心境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躁狂治疗首选:碳酸锂 抑郁发作的典型症状:抑郁心境、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
17、神经症分为: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
强迫症临床表现:强迫观念(强迫性怀疑、~回忆、~穷思竭虑、~对立思维、强迫意向)和强迫动作及行为(强迫性洗澡、强迫计数、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询问)
恐惧症分类:单纯性恐惧症、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
神经衰弱的主要特征: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惫
癔症性精神障碍又称:分离性障碍,癔症性躯体障碍又称转换性障碍。
18、常见的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强迫型~、癔症型~、偏执型~、分裂型~、冲动型~、焦虑型~
19、儿童孤独症的临床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音~、兴趣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方式
孤独症临床表现的核心:社会行为缺陷。
20、1952年出现了第一个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
精神药物分类:抗精神性药物、抗抑郁药物、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物
锥体外系症状的表现形式:急性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
SSRI的五朵金花: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
急性期血锂浓度以0.8~1.0mmolL为宜,维持治疗的血锂浓度为0.4~0.8mmolL。粗大震颤提示血药浓度已接近中毒水平。锂中毒:血锂浓度超过1.4mmolL。中毒症状与处理:共济失调、肢体运动协调障碍、肌肉抽动、言语不清和意识模糊,重者昏迷、死亡。一旦出现中毒反应需立即停用锂盐,大量给予生理盐水和高渗钠盐加速锂排泄,或进行人工血透。
21、电抽搐的较常见并发症:骨折和脱位。
22、智能障碍可分为:痴呆、精神发育迟滞两大类。
23、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以幻听最为常见。
24、紧张综合征包括木僵和蜡样屈曲两张状态。
25、精神障碍病人安全护理主要包括:掌握病情、加强巡视、严密观察、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常规制度、采取措施防止发生意外。
26、谵妄是常见的急性脑器质性精神症状;痴呆是常见的慢性脑器质性精神症状。
27、精神活性物质包括:酒精、阿片类、大麻类、镇静催眠剂、可卡因、兴奋剂、致幻剂、烟草、挥发性溶剂。
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大麻、致幻剂、阿片类、挥发性溶剂、烟草。
名词解释
1.电抽搐治疗:以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意识丧失和痉挛发作,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2.儿童孤独症:起病于婴幼儿期(3岁前)的广泛发育障碍,表现社会交往和语言发育障碍,兴趣局限,刻板的行为方式,多数患者伴有精神发育迟滞,部分伴其一方面能力较好。
3.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人体有组织形态方面改变所致的经精神障碍,并以此与所谓功能性精神障碍相区别。
4.精神活性物质:又称成瘾物质、药物。是指来自体外的可显著影响精神活动的各种物质,包括酒精、阿片类、大麻类、镇静催眠剂、可卡因、兴奋剂、致幻剂、烟草、挥发剂溶剂等。使用这些物质后。会出现各种心理、生理症状,导致行为或反应方式的改变,使精神活动能力或社会功能明显下降。
5.戒断状态:是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不同药物所致的戒断症状因其药理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表现为与所使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反的症状。例如酒精戒断后出现的是兴奋、失眠,甚至癫痫样发作等症候群。
6.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症状,具有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精神活动脱离现实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一般无意识和智能障碍。
7.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改变(高涨或低落)为基本临床表现并伴有相应思维和行为异常的一类精神障碍。此类精神障碍有反复发作倾向。缓解期间精神状态基本正常,预后一般较好。
8.人格障碍:是一组以人格结构和人格特征偏离正常为特征的精神障碍。病人对环境适应不
良,明显影响社交和职业功能,病人自己感觉到痛苦。人格障碍开始于童年、青年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或终生,18岁以前诊断为儿童行为障碍,18岁以后诊断为成年人格障碍。
9.精神发育迟滞:是指个体在发育阶段(通常指18岁以前)精神发育落后或受阻。临床表现为认知、语言、情感、意志行为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缺陷、不足,在成熟和功能水平上,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是导致残疾的原因之一。
10.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精神症,以焦虑、紧张、恐惧的情绪障碍,伴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为特征,并非由于实际的威胁所致。且其紧张惊恐的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临床上分为广泛性焦虑障碍和惊恐障碍。
11.遗忘综合征:是由脑部器质性病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
12.暴力行为是指病人强烈的攻击性伤害或破坏性行为,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可致伤残死亡
13.柯萨可夫综合症:对具有近事记忆丧失,同时有定向障碍及虚构者。病人的意识清晰其他认知功能仍可被保持完好,常伴有反应性迟钝与缺乏主动性。
1.第一代抗精神药和第二代抗精神药的区别。
①传统抗精神病药又称典型抗精神药物。
药理作用:阻断中枢多巴胺D2受体。副反应:产生椎体外系副反应和催乳素水平升高。代表药:氯丙嗪、氟哌啶醇。
②非传统抗精神病药又称非典型抗精神药物。
药理作用:除了阻断多巴胺受体外还阻断5-羟色胺等其他受体。副反应:较少或不产生椎体外系症状和催乳素水平升高。代表药: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
2.抗精神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①中枢神经系统作用:1抗精神作用2.镇静作用3.镇吐作用4.降体温作用5.致痉作用6.对锥体外系统的作用7.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②对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1.对心血管的作用2.抗胆碱能作用:口干,便秘,视物迷糊,肠麻痹,尿潴留。
2.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处理。
①锥体外系症状
(1)急性肌张力障碍:临表:斜颈、扭转痉挛、角弓反张、下颌脱臼、咽部肌肉痉挛。处理:加服盐酸苯海索。
(2)震颤麻痹综合症(帕金森综合症):临表:动作缓慢,碎步,面具脸,唇舌、双手震颤。处理:安坦2mg,每日2-3次。
(3)静坐不能:临表:来回走动、坐立不安、不能静卧。处理:口服安坦、安定或心得安。
(4)迟发性运动障碍:临表:不自主、有节律地刻板式运动。处理:肌注或静滴异丙嗪。②心血管反应③精神方面的症状④血液学变化⑤肝功能损害⑥内分泌及代谢的不良反应。⑦皮肤的过敏反应
⑧恶性综合征:临表:持续高热,肌肉僵直,意识障碍,大汗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处理:立即停药,使用肌松剂和促进中枢多巴胺功能。
⑨自主神经系统副作用10药物过量中毒。
3.抗抑郁药物。
(1)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药理及机制:阻止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代表药:阿米替林、多塞平有较强的镇静作用。氯丙咪嗪、丙咪嗪有激活作用。用法和剂量:起效慢,需要1-2周(2)四环类抗抑郁药(马普替林)
(3)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药理作用:阻止中枢儿茶酚及5-h7的氧化。服药期间避免食用含酪胺的食物(啤酒,奶酪)
(4)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五朵金花: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
4.心境稳定剂(抗狂躁药物)。1.碳酸锂首选。药理作用:锂能替换钠、钾、钙、镁。禁忌症:心肾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重症肌无力、低钠、妊娠后的三个月内。用法和剂量:定期测查血钾浓度调整剂量。急性血钾浓度以0.8-1mmol/l为宜。维持治疗的血钾浓度以0.4-0.8mmol/l为宜。不良反应:粗大震颤提示血药浓度已经接近中毒水平。
锂中毒标准:血钾浓度超过1.4mmol/l即可出现。临表:共济失调,肢体运动协调 障碍,肌肉抽动,言语不清和意识模糊,重者昏迷、死亡。
处理:立即停用锂盐,大量给予生理盐水或高渗钠盐加速锂的排泄。或进行人工血液透析。
5.掌握精神症状的特点①症状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②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使其消失③症状的内容与外在客观环境不相称④症状的出现伴随痛苦体验⑤症状给病人带来或轻或重的社会功能损害。
6.精神科护理观察原则:①目的性与计划性②客观性③整体性④要在患者不知不觉中进行 记录方式:①叙述性记录(A外观B行为C言谈)②以问题为导向的记录(S主诉O客观资料A评估P计划)③P护理问题I护理措施O结果
7.精神科基础护理:(1)日常生活的护理:①重视卫生宣教②口腔卫生护理③皮肤毛发护理④排泄护理⑤关心病人冷暖⑥关心和帮助患者修饰仪表仪容(2)饮食护理:①做好餐前的准备(环境饮食餐具洗手)②加强就餐时的护理与管理(定位就餐,有秩序,分类)(3)睡眠护理:①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②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③帮助病人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④针对处理失眠病人,加强巡视严防意外
8.暴力行为的危险人群和因素:人群:急诊病人和强制入院的病人。因素:①年龄较轻②急性期发病③情绪高昂且焦虑不安④有明显的幻觉、妄想⑤无自知力⑥过去暴力病史⑦意识障碍⑧环境和工作人员的态度
9.暴力行为处理:①密切观察,及时发现②创造一个无威胁的环境,保持环境的安静③建立一个具有合作气氛的会谈环境,同情心,尊重病人④给与适当而明确的指引⑤当暴力行为出现时,护士应团结协作共同处理病人的暴力危险
10.如何预防自杀性行为的发生:①评估病人自杀危险因素和自杀意愿的强烈度②创造安全的治疗环境③严密观察病情,对高度自杀危险者采取一对一的守护方式④建立良好的治疗性关系⑤适当而及时的引导⑥协助生活护理⑦遵医嘱服药⑧充分动员和利用社会支持系统
11.自杀的危险因素:①有企图自杀史②有精神病史③有自杀家族史④近期内生活中发生有重大变故⑤有自杀的想法及具体计划⑥社会支持系统缺乏⑦病人认知及解决问题能力无效⑧情绪低落⑨患严重疾病或处在严重疾病的尾期⑩频繁的意外事故或外伤史
12.出走的原因及预防:原因:①精神症状所致②环境影响③个人愿望未得到满足④对治疗恐惧或不理解⑤工作人员工作疏忽或态度造成。预防: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了解病人心理。②加强入院指导③加强安全防范措施④丰富病人住院后的生活⑤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⑥工作人员的态度友善⑦鼓励家属的探视⑧建立出走应急机制。
13.噎食的原因及防范:原因:①抗精神药物的锥体外系副反应②脑器质性损害③意识模糊下进食。预防:①严密观察病情及有关药物的副反应②加强饮食护理
14.噎食的处理:①就地抢救,立即清除口咽部食物,疏通呼吸道②尽早进行气管插管③如心跳停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15.常见器质性精神障碍综合征的特点。(1)常见的器质性综合征:①谵妄(急性脑病综合征):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常有昼轻夜重的特点。②遗忘综合征:以近事记忆
障碍为主要特征③痴呆综合征(慢性脑病综合征):表现为全面性智能减退。
16.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护理措施与临床表现。临表:①记忆障碍常为本病的首发症状②智能衰退日益严重③错视、虚构、妄想④视觉空间定向能力障碍⑤心境障碍⑥性格改变⑦社会功能衰退⑧精神症状(意识模糊或谵妄)⑨躯体方面(苍老皮肤色素苍白)。治疗:一般生活上的照顾和护理极重要:①注意病人的饮食,营养和日常的清洁卫生②鼓励病人参加适当活动,以减缓其精神衰退③避免让病人单独从事有可能发生危险的活动④对卧床的病人要防止褥疮、合并感染和骨折的发生。
17.精神分裂症的各种类型的临床特点。类型:I型:阳性症状(幻觉、妄想)急性阶段II型:阴性症状(情感淡漠、主动性缺乏)临表:①联想障碍: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状②心境障碍:情感淡漠、情感不协调③意志、行为障碍:意志活动减退或缺乏④其他常见症状:1.幻觉(感知觉障碍)2.妄想(思维内容障碍)被控制感,影响妄想和被洞悉感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原发性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3.紧张症候群(木僵状态)⑤自知力缺乏⑥无意识和智能障碍。精神分裂症常见的临床类型:1.单纯型:青少年期发病,起病缓慢,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意志行为缺乏,幻觉妄想不明显。
2.青春型:多发病与青春期,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语词新作,思维障碍,情感不协调,意向倒错。行为幼稚。3.紧张型:多青壮年发病起病较快,以木僵状态多见,以紧张症候群表现为主,此型可自动缓解。4.偏执型(妄想型):中青年,起病较缓,妄想,幻觉,感知综合障碍,治疗效果较好。治疗:以药物治疗(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氯氮平、奥氮平)为主---电抽搐治疗---心理社会治疗---继续治疗和维持治疗
18.精神分裂症的护理:(1)基础护理(生活、饮食、睡眠、大小便护理)(2)安全护理(冲动行为的处理):掌握病情,加强巡视,严密观察,采取措施防止意外,安全管理(3)症状护理:①以幻觉、妄想为主要表现的病人: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不要过早指明病态的表现3.不要引导病人反复重复病理体验4.防治意外发生②以兴奋为主要表现的病人:不激惹病人、约束带、单独隔离。③以木僵为主要表现的病人:1.做好基础护理2.采取保护性医疗3.态度和蔼,注意“四轻”4.放置于舒适的功能位置④对意志行为抑制的病人:制定长期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计划(4)药物治疗护理:发药到手,看药服口(5)心理护理(6)康复护理(7)健康教育:掌握症状复发的先兆,帮助病人明确坚持服药,定期门诊复查的必要性
19.神经症的共同特点:A。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B.多有一定的责质和人格基础C.症状变现多样,没有发现器质性改变D.无精神病性症状,有相当的自知力,有求治要求E.社会功能相对完好F.并存大多持续迁延
20.人格障碍的共同特点:1.时间2.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形态学病理变化3.人格显著的,持久的偏离了社会规范4.情感和行为的异常,但其意识状态,智力均无明显缺陷5.对自身人格缺陷常无自知之明6.能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7.各种治疗手段效果见佳
21.精神发育迟滞的临表和分类。临表:智力低下,社会适应能力不良。分类:①轻度精神发育迟滞(可培训):IQ为50--70,语言发育迟缓,但仍有一定的表达能力,领悟力低,分析综合能力缺失,思维简单,勉强可达小学水平,生活能自理,可以简单劳动。②中度精神发育迟滞(可教育):IQ35--49,语言发育不完全,部分简单生活,从事简单非技术性工作,但质量很差。③重度精神发育迟滞:IQ20-34,不能学习,无社会行为能力,生活需要人照料④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IQ20以下,完全没有语言能力,对危险不能躲避,全部生活需要人照料
22.精神发育迟滞的护措与健康教育:安全、生活与生理方面:提供安全的环境,保证营养供给和充足的睡眠,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掌握病情,保证质量护理顺利实施,精神症状护理。健康教育(社会能力培养和行为的矫正):社会功能护理:个性素质,基本能力:基本生活技能的训练,语言功能训练,简单劳动技能和职业
技术训练。
23.抗焦虑药物:苯二氮卓类:抗焦虑作用较强的有地西泮(安定)抗抑郁作用---甲基三唑氯安定(阿普唑仑)治疗睡眠障碍---氟西泮(氟安定)缓解肌肉紧张---劳拉西泮
给药注意事项:1.做好三查七对2.现场服药3.药车保管4.知情同意5.对不合作的病人6.减少给药次数7.观察作用和副反应8.注射用药注意事项
21.电抽搐治疗:适应症:1.重度抑郁发作,有强烈自上、自杀企图或行为者以及明显自责自罪者2.极度兴奋狂躁发冲动而伤人者。3.拒食、违拗、木僵、缄默者4.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禁忌症:1.心脑肝肾疾病2.发热、严重呼吸系统疾病3.骨质疏松、骨关节病4.出血性疾病5.青光眼6.利舍平治疗者7.老人儿童及孕妇等。并发症:骨折及脱位是常见的并发症、头痛,下颌关节酸痛,焦虑,恶心,呕吐。
22.儿童孤独症的护理:临表:社会交往障碍时核心。言语发育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方式。护措:1.训练注意2.模仿动作3.姿势性语言的学习和表情动作的理解4,提高语言交往能力5.用游戏改善交往6.健康教育
23.人格障碍的临表:①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始于15岁以前,18岁后才可正式诊断②强迫型人格障碍:以过分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③癔症型人格障碍:以人格不成熟和情绪不稳定为特征,其行为过分做作,夸张,具有戏剧表演性质,较多见于女性④偏执型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表现为敏感多疑,固执己见,自我评价过高,多见于男性,始于成年早期⑤分裂样人格障碍:以观念、行为和外貌服饰奇特,情感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又称孤独型人格障碍⑥冲动型人格障碍:又名爆发型或攻击型人格障碍,是以行为和情感具有明显冲动性为主要特点,冲动发作时不考虑后果⑦焦虑型人格障碍
24.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安全护理1.评估可能受伤的因素:有无暴力行为,自杀观念以及出现的频率和强度。2.加强安全护理:适当安置病人,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3.严密观察:①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以及意识状态,皮肤黏膜情况。②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并做好抢救的准备③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可采取心理行为治疗。④接触病人是,避免直接冲突4.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意外发生:①意识障碍,安置于重病室,由专人监护②癫痫发作是防止下颌脱臼,舌咬伤等伤害③烦躁不安、躁狂状态的病人可暂行约束。④对抑郁状态的病人,避免独处,单独活动。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⑥幻觉、妄想、不与病人争辩,不指责。
25.心境障碍病人的护理:躁狂发作1.临床表现:心境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2.治疗:碳酸锂为首选药,应监测血锂浓度3.护理措施:①提供安全和安静的环境②维持适当的营养,休息和个人卫生③指导病人参与有益的活动,以发泄过剩的精力。④协助病人认识自己的疾病,同时学习新的,应对技巧⑤维持用药⑥密切观察碳酸锂的不良反应⑦心理护理⑧健康教
26.抑郁发作:1.临表:抑郁心境,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2.治疗3.护理措施:①预防病人采取伤害自己的行为②维持日常生活需求③鼓励病人抒发自己的想法④阻断负向思考⑤学习新的应对技巧⑥健康教育
精神病专科 篇3
1 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1.1 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识不强
由于收治患者的特殊性, 精神科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重视度不高, 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教育、学习流于形式。
1.2 患者自身原因和药物因素
精神异常症状导致患者生活无规律, 营养状况较差, 封闭式住院治疗的限制, 其活动空间较小;合并躯体疾病的老年患者, 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医院感染;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可抑制白细胞生成, 使免疫力下降。
1.3 临床医疗组对院感管理参与较少
多数医院科室院感管理的具体工作常由护士长主抓, 护士执行情况较好, 临床医疗组只关注抗菌药物使用、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等, 对医院感染管理其他工作参与相对较少。
1.4 手卫生依从性欠缺
部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较欠缺, 手卫生依从性不足, 执行较差, 部分科室院感监测不到位。
1.5消毒隔离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
医务人员对《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相关制度和规范, 执行情况较差, 落实不到位。
1.6 消毒记录欠完善
医务人员执行消毒工作情况较差或执行后无记录, 存在消毒记录遗漏、消毒时间不准确、时间累计错误等现象。
1.7 医院感染病例上报不及时
发生医院感染后没有按要求及时上报, 有漏报情况。
1.8 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
老年科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 时间控制不理想, 使用时间较长。
1.9 科室院感质量管理小组工作不到位, 职责不明确
对科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问题进行检查、整改不深入, 如护理操作不规范、医疗废物分类缺乏管理等。
2 管理方法
2.1 健全管理组织
建立院感管理的长效机制,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 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相关标准和医院实际情况,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小组, 形成医院感染管理的三级管理网络, 进一步明确以科主任为医院感染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 以科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监控医师及监控护士组成的科室院感质量管理小组。监控医师及监控护士由高年资、责任心强、经验丰富、院感管理意识强的人员担任, 在院感科和科主任、护士长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负责科室的医院感染质量管理。
2.2 明确工作职责
明确科室院感质量管理小组、监控医师、监控护士的工作职责, 根据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高危环节进行监测, 督查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督促科室人员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 做好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废物分类处置等监督管理, 定期培训科室人员院感知识等。
2.3结合专科特点
精神病专科医院中住院患者多且呈群聚性活动, 环境较封闭、活动空间较小, 患者住院时间长, 因精神症状、缺乏自知力等合作程度较差, 老年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多且长期卧床, 一旦发生医院感染容易在科室内扩散。我院各病区均设立专门的隔离病室, 病区中发现传染患者立即隔离进行治疗。注意改善病区环境, 保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加强病室清洁、消毒工作, 对长期卧床及生活不能自理者加强生活护理, 发现呼吸道感染及肠道感染等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工作, 加强患者及家属陪护的健康教育, 餐前、便后、服药前督促其洗手, 统一消毒其使用的水杯、餐具等, 观察病情变化及躯体情况。
2.4 完善工作程序
院感科根据医院情况制定科室院感质量管理小组工作手册, 明确科室管理小组的活动内容, 要求对科室的院感质量做好日常管理与监控, 按照工作手册要求组织、开展科室院感质量管理活动, 如手卫生规范管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和监测管理、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消毒与隔离管理、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等, 记录活动情况, 及时发现隐患和薄弱环节, 做好持续改进工作, 相关材料于次月10日前上交院感科。由院感科审核每月工作开展情况, 进行考核, 按分数比例计入考核方案, 对存在的问题予反馈, 持续改进工作。
2.5 加强检查督导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2], 加强对科室院感质量管理小组工作的培训和指导, 使科室管理小组成员充分认识院感管理的重要性, 掌握相关院感管理知识, 做好科室院感管理, 是提高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关键。院感科加强督导, 每月进行检查, 对手卫生依从性、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与上报、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科室院感监测及微生物采样监测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 提高院感管理质量。
2.6 落实考核管理
院感科制定科室院感质量管理考核方案, 利用考核机制调动科室人员工作积极性, 充分发挥科室院感质量管理小组在科室中的监督、指导、协调、落实等作用, 对院感监测指标、院感管理质量、科室院感质量管理手册进行综合考核评分, 得分情况上报, 与医院质量考核奖挂钩, 使各科室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更重视。
3 结果
结合专科特点, 通过完善制度、强化培训、加强科室管理, 我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全体员工参与医院感染管理意识增强, 大部分医务人员手卫生操作规范, 重视手卫生工作, 手卫生依从性由2011年的38.5%提升为2013年的93.1%, 临床医疗组积极参与院感管理, 消毒隔离等相关制度执行较好, 消毒隔离工作落实规范, 严格执行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大部分医生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病例, 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医院感染发生率维持在2%~5%。由于多方面原因, 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手卫生依从性不稳定, 部分医生对院感病例上报不及时, 检查中发现部分医护人员工作落实不到位、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等现象, 对存在的问题仍需持续改进。
4 小结
医院感染工作涉及面广、环节多且细, 连贯性较强[3], 医院感染管理贯穿于医疗活动全过程, 需全院人员共同参与, 科室院感质量管理小组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系统中的基层组织, 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各环节中起重要作用, 只有加强科室管理, 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充分发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作用, 督促和指导各项医院感染监控措施的落实, 提高管理与监控水平, 才能提高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从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 全体医务人员要持之以恒, 促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从而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
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病专科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采取相应管理方法 , 提高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方法 健全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网络, 明确科室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小组和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 结合精神科专科特点, 完善工作程序, 加强检查督导和考核管理。结果 采取相关管理方法 后,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明显提高, 员工参与医院感染管理意识增强, 大部分医务人员手卫生得到规范, 医院感染相关制度落实较好。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需全院人员共同参与, 只有加强科室质量管理, 充分发挥科室管理小组作用, 才能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精神病,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管理
参考文献
[1]张爱宁.临床科室监控小组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20) :3177.
[2]赵梅秀, 文智胜.发挥科室监控小组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2, 34 (6) :274.
精神病专科 篇4
精神文明建设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山西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山西省高校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试行)的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精神,推动吕梁高等专科学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和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目标,充分发挥文明创建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进步,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
第三条 文明创建活动要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贵在坚持”的原则,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创建活动;要坚持齐抓共管的原则,学校各级党政工团组织在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中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要坚持勤俭节约、注重实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
第四条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纳入各系、部、处党政负责人的任期目标责任制,作为考核各系、部、处负责人政绩和干部奖惩、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创建文明单位,要坚持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
第五条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文明创建工作包括校级“文明单位标兵”、校级“文明单位”、基层“文明单位”和“文明个人”的评比,其中基层“文明单位”包括文明科室、文明食堂、文明公寓、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家庭等;“文明个人”包括文明教师、文明干部职工、文明大学生等。文明单位的评选由党委宣传部具体组织实施;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的评选由学生工作部具体组织实施,文明家庭的评选由校工会具体组织实施,文明个人由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工会组织实施,文明大学生的评选由校团委具体组织实施。
第六条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文明单位是指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上全面协调发展并取得显著成绩的系、部、处,是校党委和行政授予各单位和各部门各种荣誉称号中综合的、全面的荣誉称号。
第二章 标 准
第七条 校级文明单位标准:
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组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有制度、有计划、有落实;圆满完成上级交给本单位的工作任务,一年中工作没有重大失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领导班子团结进取、坚强有力;成员党性强、作风正,勤政 廉洁、公道正派,密切联系群众,办事公开,无不正之风和弄虚作假现象;教职员工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服务热情、周到耐心,文明用语、礼貌待人;
3、机构健全制度完善,管理严格科学、工作有条不紊,没有推诿扯皮现象;文明创建活动专人分管、高度重视、扎实有效,有明确的创建目标和工作措施;
4、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实绩显著;工作秩序、消防安全、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均达到学校要求;无违纪行为,师生员工满意率高,有良好的声誉;
5、办公环境、教学环境干净整洁、优美舒适;积极组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为繁荣校园文化做出了显著成绩。
第八条 校级文明单位标兵标准:连续三年保持校级“文明单位”称号,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晋升为校级“文明单位标兵”。
第九条 基层文明单位标准:
(一)文明科室:
1、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成绩显著。能积极主动地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和高尚的人格教育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2、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注重更新教学内容,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经常开展教学观摩、教学检查和教学考评活动,有高质量的论文、专著、著作发表,教学成果显著。科室工作人员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落实岗位责任制,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开拓进取、团结互助、求真务实;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3、积极从事科研活动。逐步建立学科梯队,提高学术水平;有一支稳定、团结、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科室工作人员管理水平、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高;
4、无教学事故;无违纪现象。
(二)文明食堂
1、饭菜质量好。花样品种多、价格合理、明码标价;
2、食堂卫生好。厨房、饭厅、库房干净整齐,无异味,炊具清洁,无锈,防蝇。防尘设备齐全,消灭苍蝇、老鼠;工作人员衣帽整洁,讲究个人卫生,严格按照食品卫生规程进行操作;
3、服务态度好。按时开饭,挂牌服务,服务热情、周到,自觉接受全校师生员工的监督;
4、管理水平好。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管理民主科学,无浪费现象;
5、文化建设好。以食堂为阵地,经常对学生开展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爱惜粮食、节约用水的教育和遵守纪律、排队买饭、文明就餐的教育,有必要的标语和图片;
6、无饮食安全事故。
(三)文明公寓
1、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活动;
2、公寓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且有落实、有检查、有督促;
3、经常进行安全、防火、防盗管理和教育,没有出现安全事故;
4、公寓内各类设施完好,遵守用水用电制度,做到人走灯灭、人走水停;
5、严格执行作息时间的规定,保持公寓的安静;
6、公寓内走廊、厕所、楼梯、水房、墙壁、门窗等保持卫生整洁;
7、公寓管理员文明服务,热情接待;
8、公寓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经常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9、被评为学生宿舍文明号、优良学风班的学生宿舍数量多。第十条 文明个人标准
(一)文明教师
1、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努力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教学科研工作;
2、率先垂范,治学严谨,备课认真,讲课效果好,受到学生欢迎。教学质量评估为优;
3、刻苦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取得显著成绩;
4、坚持教书育人,积极主动地在思想上、生活上关心帮助学生。
(二)文明干部职工
1、政治上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高,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工作认真负责,忠于职守、勇挑重担,吃苦耐劳,工作效率高、服务质量好,成绩突出,无工作失误;
3、勤政廉洁,顾全大局,秉公办事,全心全意地为师生员工服务;
4、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努力改进工作,积极开拓创新。
第三章 申报与考核
第十一条 以下单位均可申报校级文明单位:
一、各教学单位以系为单位申报;
二、党政机关以处级为单位申报;
三、教辅、附属等单位以隶属体系参加申报。第十二条 申报校级文明单位按如下程序进行:
一、自评。具有文明单位和文明个人评比资格的单位和个人,经过一年以上的创建,按照文明的标准,认真进行自评;
二、申报。经过自评,符合文明标准的,可以向相关部门写出自评报告,申请验收。文明单位由各单位自主向党委宣传部申报,文明班级和文明宿舍经由所属系向学生处、学生工作部推荐申报,文明家庭自主向校工会申报,文明大学生经由所在基层党、团组织向校团委推荐申报。
三、检查评比。对于申请文明单位的部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将组织有关领导专家进行检查评比,主要方式包括实地考察、听取汇报、查看资料、人员座谈等,评比合格后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组研究确定;
四、命名表彰。考核验收合格的文明单位,经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审定后,报校党委命名表彰。
第十三条 党委宣传部、校工会、学生工作部、校团委对各申报单位、个人进行初审后向上推荐,学校精神文明领导组对各申报单位、个人组织评审后予以确定,报校党委命名表彰。
第十四条 文明单位申报材料包括:不少于2000字的申报文明单位经验材料和申报单位申请报告各一式五份;文明个人推荐材料包括不少于1000字的个人先进材料和推荐表格各一式五份。
第十五条 学校文明单位和文明个人的申报、考核和验收每年进行一次,一般在每年的第四季度或次年的第一季度进行。
第四章 命名、奖励与处罚
第十六条 学校文明单位和文明个人荣誉称号由校党委和校行政命名表彰。获得文明单位和文明个人称号的除分别授予“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文明单位”、“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文明单位标兵”、“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文明个人”等荣誉称号的牌匾和证书外,学校还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第十七条 对于文明单位和文明单位标兵在内有下列问题之一的,将视不同情况分别给予通报批评、黄牌警告、降低荣誉等级、撤销荣誉等四种处分:
1、领导班子成员不团结、不廉洁,有严重的不正之风,没有凝聚力,群众意见较大;因触犯法律法规和违反党纪政纪,被依法处理或受到撤职以上处分的;有其他工作人员因违法违纪受到各种处分 者;有在校生因触犯法律被依法处理者;
2、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师生思想混乱;发生影响学校稳定的事件,造成不良后果的;
3、管理不善,没有完成当年的教学任务、工作指标、科研指标、管理目标,工作效率低、效益差;违反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进行非法经营活动;发生重特大教学事故,引起严重后果的;
4、重大决策或主要工作严重背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生严重政治责任事件或重大经济案件的;
5、发生重大人身伤亡事故一次以上和其他重大责任事故的;
6、单位职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党员干部中有一人以上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
7、应对突发性事件措施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8、发生黄、赌、毒及其他严重问题,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和社会影响的;
9、环境面貌脏、乱、差现象特别严重的;
10、出现安全、保密、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问题实行一票否决的。
第十八条 被撤销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单位,不得参加下一申报,原则上在两年之后可以重新申报;如果整改措施非常得力,创建成效特别显著的,可在下一重新申报,但荣誉称号不能保持连续性;文明单位标兵被撤销后,重新申报时只能申报文明单位。
第五章 管 理 第十九条 在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下,由吕梁高等专科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对全校文明创建活动进行管理。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要加强对全校文明单位和文明个人创建活动的指导、检查和监督,及时了解掌握学校文明创建活动中的经验和问题,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组织开展理论研讨活动,宣传典型、交流经验,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广泛地开展。
第二十条 文明单位和文明个人实行动态管理。获得校级“文明单位”和基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部门,在本内有效,在下一申报时要向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重新申报,经重新考核验收后方可继续享有荣誉。
第二十一条 文明单位创建实行档案信息化管理。需归档管理的资料包括:单位概况、创建规划、计划、创建活动、班子建设、党组织建设、廉政建设、环境建设、会议记录、自查总结、申请报告、活动情况、内部创建活动的有关制度、考核、评比情况及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获奖记录、荣誉证书、处罚记录等,都要用文字、图表、图片、录像等形式予以保存。
第二十二条 获得校级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改变名称,应及时向学校文明办报告备案,待考核认可后,方可沿用其荣誉称号;部门合并或分设,应重新申报。
第二十三条 获得文明个人荣誉称号的,如果在内出现不符合文明个人标准的情况的,由所在基层党组织上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予以撤销荣誉。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在吕梁高等专科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统一领导下进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是校级文明单位建设的主管部门。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精神科专科护理建设探讨 篇5
我院将开展专科护理工作作为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客观要求, 作为医院应对市场需求创立医院品牌的服务举措, 在办公会、院周会、护士长例会、护士大会上进行积极宣传、广泛发动, 提高了认识, 统一了思想。医院领导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保证了专科护理工作方案的实施。
2 完善专科制度及流程, 落实措施
首先建立专科护理工作制度, 健全和完善精神科疾病护理常规和专科护理操作流程[1], 根据日常的护理活动顺序和职责, 制定和执行护理流程, 把以上内容编印成册, 人手一册, 要求全科护士人人掌握, 在平时的工作中严格遵循。结合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特点, 狠抓落实, 制定专科护理工作目标, 将考核指标列入科室综合考核目标, 加强专科护理工作检查考核, 对照专科护理评审标准, 找差距, 不断总结、整改, 促使专科护理扎扎实实地开展好。
3 注重专科培养, 提高护士素质
根据护士不同的工作经历和工作能力, 制定专科护士的培养计划, 并按计划认真落实。鼓励自学, 提高学历层次, 提供多种学习方式, 利用晨会、午休、业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 定期抽查专科护理技能掌握情况, 充分调动全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力求提高整体素质。
4 强化以人为本、提升内涵质量
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 强化以人为本的精神, 强调以病人为中心, 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2], 以患者满意为目标, 开展专科护理, 落实各项护理工作。
5 创新服务举措, 打造品牌服务亮点
5.1 实行主动服务
即主动介绍、主动提供咨询服务、主动进行健康教育、主动观察病情、主动与患者交谈, 消除被动服务和服务不到位现象。
5.2 实施规范服务
定期组织礼仪、行为规范化培训, 做到“六规范”, 即迎接患者规范、文明用语规范、礼仪着装规范、称呼患者规范、征询意见规范、送别出院规范, 确保患者和家属的满意。
5.3 开展居家式开放管理
尊重患者的文化、信仰、习俗及经济状况, 让患者有家的感觉。对经过住院治疗病情稳定的患者, 应患者和家属的要求实行居家式开放管理:签订居家式开放管理协议, 有医生和护士每天轮流上门巡诊, 进行查访、体检、疾病指导、健康宣教, 定期组织到医院复查健康状况。以上措施极大地提高了精神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 降低了精神疾病的复发率, 得到了广大患者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为医院赢得了声誉。
6 加强专科护理管理, 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
在工作中大力推进3个转变: (1) 思想观念的转变, 要求护士把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到到工作中去, 落实到医疗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上, 改善服务态度, 增强主动服务意识; (2) 工作方式的转变, 把过去被动地执行医嘱转变成主动地为患者服务, 因人施护, 注重实效; (3) 护理管理模式的转变, 过去排班采用一贯制, 现在动态地、根据患者的需求排班, 把护理流程与改进护理质量结合起来, 实行护理工作流程质量控制, 充分发挥各级护理管理人员职能作用及各级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努力营造一个既有统一意识, 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护理管理环境和工作环境[4]。
以上只是我院在开展专科护理上的一些探索和体会, 在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崭新世纪, 护理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 不断完善工作体系, 强化专业职能, 提高质量和水平, 才能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将不断努力, 同舟共济, 尽心尽责, 为发展精神科护理事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冉启英, 张晓君.制定护理流程服务规范是搭建良好医患关系的桥梁[J].世界当今医学杂志, 2003, 4 (5) :380~381.
[2] 沈世琴.深化整体护理的路径及效果分析[J].现代护理, 2003, 9 (5) :379~381.
[3] 杨波, 黎明, 刘冬梅, 等.临床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中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5) :49~51.
精神病专科 篇6
关键词:救助站,精神病患者,精神专科医院,比较
救助站目前是以自愿和无偿原则对城市中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临时救助的机构,以收容和遣送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性的增加,在大城市的流浪人员中有相当比例的人为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此类患者不仅严重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而且也对社会治安带来严重的威胁。为了更好的对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以减少对社会的危害。成都市救助站于2010年12月起始与我院进行医疗合作,对其收容的患者进行住院或门诊的诊治。现将过去八个月的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所纳入的对象为2010年12月至2011年8月,诊断均按照且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CCMD-3)。分为两组,救助站组:患者260例,其中住院90例,门诊170例。基层精神专科医院组(以下简称非救助站组):同期由患者家属或监护人送入我院治疗的患者随机抽查住院患者90例,门诊患者170例。
1.2 方法
使用自制量表,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籍贯,职业,受教育年限,婚姻,入院原因,躯体疾病,住院天数,用药,并对入院时和出院时进行BPRS评分进行疗效评估。采用SPSS统计软件10.0版本进行方差和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的比较
来自救助站的精神病患者中,有39例无法说清自己的一般情况及病史。221例患者平均年龄(27.6±8.5)岁,非救助站组年龄平均(37.2±9.9)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受教育程度,婚姻构成,职业,籍贯均有显著差异,救助站组中以外地户籍,低教育程度,无业或农民为主,未婚或离异也明显高于非救助站组。见表1。
注:*P<0.05,*P<0.01
在诊断上救助站患者排列前5位的分别是精神分裂症(25%)精神发育迟滞(23.8%)脑器质性精神障碍(16%)待分类精神障碍(15%)癫痫所致精神障碍(9.6%)短暂性精神障碍(7.7%);非救助站组中诊断排列前几位的分别是精神分裂症(62.3%)器质性精神障碍(21%)短暂性精神障碍(6.9%)情感性精神障碍(4.2%)而待定精神障碍只有0.38%。见表2。
2.2 两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住院患者中,救助站组躯体疾病明显高于非救助站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女性患者中,救助站组有4例为意外受孕,占女性住院人数的9%,而非救助站组中无1例为受孕者。入院原因救助站组以冲动激惹,不服从管理为主,而非救助站组中冲动激惹和其他原因入院之间无显著差异,在用药上两组无统计意义上的差别,两组均以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在住院天数上,救助站组明显低于非救助站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3。
注:*P<0.05,**P<0.01
两组在BPRS评分上,入院时两组总分差异无显著性差异,但因子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救助站组中以兴奋冲动,敌对猜疑和思维障碍分值高于非救助站组。在疗效上,治疗后BPRS评分减分率上,非救助站组疗效明显优于救助站组。在救助站组中,减分率以兴奋冲动改善为明显,余改善不如非救助站组。见表4。
注:*P<0.05,**P<0.01
2.3 两组非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门诊患者两组男女差异无显著区别,均是女性多于男性。在诊断上救助站的精神病患者多以阴性衰退,情感迟钝,孤僻懒散,自语,肮脏,生活难自理,无攻击行为为多。而非救助站组门诊多为精神病稳定期复诊75%,15%具有冲动攻击需入院治疗。另10%虽有症状,但尚可在家人的监护下服药治疗。在用药上,救助站组98%以传统抗精神病药为主,而非救助中,40%运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由于各种原因,精神病患者流落街头已十分普遍,患者患病后常常发生伤人,自伤及扰乱社会治安等等恶性事件,已成为一个突出而棘手的社会问题[1]。流浪精神病患者涌入城市,不仅严重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而且也成为社会治安稳定的潜在威胁[2]。因此,做好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救治,对维护城市形象,维护社会的安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调查研究发现,来自救助站的精神病患者中以男性,无业,非本地户籍人口为主,在诊断上精神分裂症占25%。这与2003年卫雪兴等[3]41例分析结果SP发生率高达57.2%有差异,考虑还有一部分流浪精神病患者是由公安系统送入其他精神病医院的未列入,而救助站属民政系统送入。目前护送流浪精神病患者入院的主要部门有公安110系统和民政系统,因公安110系统对群众举报当时就有冲动,紊乱,扰乱社会治安的精神病患者并不是我院指定收治对象,这就导致比例要低一些。排列前5位的还有发育迟滞62例(23.8%),脑器质性16%,癫痫9.6%,病史及资料均不详者39例占15%。这与我国多数报道的流浪精神病患者以精神分裂症,发育迟滞为主是相符合的[3,4]。非救助站组患者诊断前几位的分别是:精神分裂症占62%,脑器质性精神障碍19.6%,短暂性精神障碍5%,情感性精神障碍7.3%。这与黄雪竹等[5]报道的住院患者中诊断精神分裂症的构成比例在50%以上是一致的。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救助的患者,由于流浪患者生活环境脏乱,营养状况差,自我保护意识存在问题,因此常伴发各种形式的躯体疾病,比例高达61%,这与孙录,杨志辉等报道的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高达52.25%相符[6]。其中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骨折,外伤,皮肤感染,性病,传染病,女性意外受孕明显高于非救助站组。因此对这部分人入院查体及全面检查尤为重要,这不仅更好治疗患者,也是医护人员自我保护。
本调查研究显示,救助站组治疗时间短,疗效欠理想,分析原因:一是流浪者自身存在无人监管,导致病情反复迁延不断恶化,造成治疗有难度,二是目前救助站主要以遣送和收容为主,而不是以治疗康复为主,这就导致治疗目的多以能安全送患者到达目的地(患者所在地的政府救助站及家属手中)为目标,并且经费也有限,这些都造成患者住院时间不够,病情无足够时间康复,在治疗方式上无法同其他患者一样享受进一步的心理支持治疗及康复治疗。这些都会造成其疗效不如非救助站组的患者。
综上所述,就目前救助站精神病患者的种种现状,要想一一解决,难度非常大。其疾病治疗的经费,治疗的方式,单纯靠救助站和医院是很难办到的,这需要政府等多部门的参与不说,还需要一定的法律和经济支持。在流浪人群中精神病的患病率较高[7],如何减少精神患者的流浪,这不仅需要其监护人负起责任,也需要政府社区的支持,让家属的能负得起责任,无家属的有社区监管。毕竟精神病患者由于长期患病,其家属往往也被拖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好在《精神卫生法》目前正在拟定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精神病患者不会再流浪,社会也更加的安定和谐。
参考文献
[1]何斌.流浪精神病人诊治与救助探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5(7):598-599.
[2]王文伶,张启文,黄进第,等.我国流浪精神病人救治相关问题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852-1863.
[3]卫雪兴,杨建生,李晋文,等.流浪救助对象精神病人41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3,15(12):740-741.
[4]胡晓华,刘休军,桂格莉,等.武汉市流浪精神病人救治情况的调查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7,10(9):42-43.
[5]黄雪竹,毛文军,黄堂辉,等.三种类型医院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比较[J].华西医学,2002,17(4):504-505.
[6]孙录,杨志辉,王向阳,等.222例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现象学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289-1290.
精神病专科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共收治精神病患者6 216例, 其中精神分裂症4 227例, 情感障碍870例, 酒中毒性精神障碍683例, 其他精神病436例。6216例患者中, 发生护理纠纷25起, 占0.40%。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25起护理纠纷的患者及其家属投诉时陈述材料及发生纠纷的护理人员所陈述的事情经过进行分析和总结, 归纳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
2结果
25起护理纠纷为护患沟通不到位12例 (48%) ;安全管理不到位5例 (20%) ;服务态度问题4例 (16%) ;工作责任心不强2例 (8%) ;其他 (患者及家属原因) 2例 (8%) 。
3讨论
3.1 护理纠纷发生原因分析
3.1.1 护患沟通不到位。
本文中, 由于沟通不到位引起的纠纷12例, 占48%。由于精神病患者是一类特殊患者, 他们思维方式不同与常人, 无自知力及治疗的要求, 多数患者的住院治疗是强迫执行的, 对于护理上一些特殊的强制性手段, 如患者发生冲动、自杀、自伤等行为时, 护理人员常采取约束等保护性措施, 在采取这些强制性措施时, 没有向家属告知目的、意义、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 容易使患者家属误解, 误认为护理人员是在惩罚患者, 对患者没有同情心, 损害了患者的尊严。同时在约束过程中, 由于患者的不配合, 常因四肢碰撞、局部摩擦等原因导致局部皮下淤血、擦伤, 容易引起患者家属的不满。
3.1.2 安全管理不到位。
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期间, 由于受到封闭式管理模式和病房条件的限制, 通常将不同年龄段、不同种精神症状的患者安排住同一个病区, 有冲动伤人行为的患者因受病态支配而伤害同室病友, 容易引发护理纠纷;另外部分患者受精神症状影响常采取逃跑行为来逃避住院治疗等, 这些因素都是产生护理纠纷的隐患。
3.1.3 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问题。
精神病院的护理工作繁杂琐碎, 当患者思维及行为紊乱不配合治疗时, 护理人员大量的劳动付出后难以见到成效, 消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与耐心, 对工作产生厌倦感[2], 进而影响服务态度。另有些护士认为精神病患者头脑不清醒, 对患者采取不尊重的态度, 表现为对患者缺乏耐心、表情冷漠、问话爱搭不理、语气生硬, 容易导致纠纷的发生[3]。
3.1.4 工作责任心不强。
个别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 擅离职守, 不履行职责, 当班时睡觉、不按时巡视病房或脱岗等造成患者自杀、自伤、逃跑等现象, 易导致纠纷的发生。
3.1.5 其他原因。
患者家属对精神病院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及对医疗相关法律条例缺乏深度的理解, 在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出台后, 有些家属对法律条例理解不透彻, 误认为患者住院后医院就是其监护人, 患者一切行为的结果均应由医院负责, 对护理中出现的意外事件, 如突发冲动、逃跑、伤人、自杀等行为所造成患者自身或他人的伤害不能理解, 把一切责任归入医院并索要经济赔偿。
3.2 对策
3.2.1 加强护患间的沟通, 履行告知义务。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特点之一, 是赋予患者更多的权利, 如复印病历权、选择权、知情同意权等。因此, 应尊重患者的权利, 加强沟通, 主动向家属介绍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可能出现的问题, 各种检查、处置、治疗方案的实施尤其是对机体有创伤的检查、处置等均应征得患者家属的同意, 并履行签字手续。同时, 在与家属沟通中, 注意运用沟通艺术和技巧, 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 以多种方式建立良好沟通渠道[4], 争取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3.2.2 完善护理工作制度,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也是维护患者利益的保障[5]。因此, 应及时完善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并落实到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交接班时要床头交接班, 并做到交清、问清、看清、数清。对有自杀自伤行为倾向的患者, 要及时与家属沟通, 告知病情严重性和风险性。定期检查门窗是否牢固、加锁, 严禁患者或探视人员危险物品带入病房。
3.2.3 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强化护理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 让她们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主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认真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工作中加强护患沟通, 细致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 尤其对有逃跑、自杀倾向的患者要严密其行为举止, 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3.2.4 加强工作责任心, 树立防范意识。
针对精神病患者的思维方式与常人不同、无自知力及治疗的要求等特点, 精神科护士除应具备专科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外, 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慎独精神。多数精神病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亦不能表达自己的病情, 如果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工作不细致、不及时巡视病房等, 就造成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引发不良事件发生的后果。因此, 应强化她们的工作责任心, 教育她们严格自律, 工作中尽职尽责, 才能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 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以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5年12月-2010年12月共25起护理纠纷进行回顾性分析, 找出引起纠纷的原因。结果:25起护理纠纷中, 因护患沟通不到位投诉12例, 安全管理不到位5例, 服务态度问题4例, 工作责任心不强2例, 其他 (患者及家属) 原因2例。经过积极的沟通和处理, 纠纷均得到圆满解决。结论:加强护患间的沟通,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强调工作责任心等措施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可有效地防止护理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周芙蓉.精神科护理潜在的法律问题〔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 2004, 20 (3) :66-67.
[2]张茜, 李杨春, 张巧妮, 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 2009, 9 (8) :12-13.
[3]伍春香, 李丽萍.精神科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医院, 2010, 10 (10) :106-107.
[4]马培菊.精神科护理医疗纠纷的原因对策〔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 2005, 2 (3) :103.
精神病专科 篇8
1 临床资料
医院HIS系统中药品采购销售数据及药品采购月报表。
2 合理制定药品采购计划
2.1 计划制定的影响因素
由于药品的销售要受到如药品的月使用量, 使用量的变化趋势, 最低库存量, 最高库存量, 失效期等因素的影响, 相应的药品采购量就要考虑根据一定时间药品的消耗量及库存量来精准合理制定[3、4]。本方法适当增加药品的采购次数, 有利于提高药品周转率, 减少库存积压, 同时也相应减少缺药机率[5、6]。
2.2 采购计划的生成
我院药库库存实现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 药品的采购计划的生成首先是通过药库管理系统提取需要采购药品的数据, 即系统中显示低于最低库存或库存为0的药品, 然后库管人员根据该种药品每月的使用情况以及以往经验, 填写计划采购数量形成计划单[7、8]。由药品库管人员根据计算机低限预警提示, 在现有库存的基础上, 参考近1个月该药品使用情况, 推算一周用量所制定的药品采购计划[9]。对于用量大的药品一次预计10d或半月的采购量;对于用量小, 使用频率不高的药品, 根据一个季度或半年用量情况少量购进, 抢救药品保持常备状态。见表1。
2.3 采购计划的分析
药品的销售收到季节因素的影响较大, 春冬两季患者发病率较高, 以至于药品的销售量大, 秋季销售相对稳定, 夏季偏少。销售金额的大小直接影响到采购金额的多少。见表2。另外, 由于春节、十一长假及五一小长假, 患者会出现备药出行的情况, 节前会出现药品销售的高峰, 假期前就会储备一定量的药品, 节前药品的采购金额就会增加。放假期间患者较少, 以至于2月整个销售金额少, 节前的采购量稍大是为了保证节后患者药品需求。
2.4 采购计划的改进
药品周转率=当月药品销售成本/[ (期初库存+期末库存) /2][10], 期末库存=药库现有库存+药房现有库存, 药库管理应重视提高药品的周转率, 减少药品积压, 做好药品成本核算, 保证药品供应。见表3。我院的常规计划实行周计划, 即每周1次。我们从3月份起对每次的采购量进行了改进, 药品库房管理员根据药品的品种类型, 当前全院库存总量, 结合上月药品用量以及药品供应的动态变化, 将采购次数增加为每周两次, 第一次计划为常用药采购, 计划控制在10d以内, 第二次为常用药及其他药的补充计划, 使大部分常规药品基本保持一周用量, 从而来减少库存加快周转, 减少资金积压。从表上看出, 改进采购量后, 医院药库85%药品周转率提高了31.13%, 减少了库存积压, 使资源得到了优化利用。
2.3持续改进
按照改进后的采购方法, 在制定计划时, 虽然周转率有所提高, 但增加了收货频率, 增加了工作量, 容易出现差错。改进为一周2次计划后, 缺药情况有所改观, 但还要注意不常用药品近期使用情况, 避免少出或漏出造成应使用量变化造成的断药。其间还是仍会出现断药的现象, 总结有以下的原因: (1) 一些生产厂家生产的基本药物由于生产原料涨价, 生产成本提高, 利润空间变小, 就减小或停产, 导致某些基药供应不足或断药。 (2) 某些低价药品由于生产厂家上调了供货价格, 导致医药公司进货价上涨, 医药公司不能按照挂网限价价供应药品, 医院也不能高于限价采购, 造成了药品供应不足。 (3) 某些药物季节性使用的原因, 用量突然加大, 库存量不足, 容易出现断药情况。
3 结果
药品采购中要注意合理规划, 才能加快周转, 降低成本, 减少库存积压。但药品的各种变化及主观的采购认知与客观需求存在差异, 故采购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 比如应考虑药品效期, 对于效期短、使用频率不高的药品, 采购过多浪费, 过少会供给不足。因此, 必须在采购计划的规划中认真分析药品的消耗情况, 找出药品采购次数与库存的最佳结合点, 加强药品采购计划的科学管理, 合理配置有限资源。
4 讨论
药品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 科学合理的药品管理工作将直接关系到医院整理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目前多数医院药品管理状态不容乐观, 需要运用现代化管理工具和思维, 不断提高药品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药品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示范效应。
关键词:购药计划,药品库存,改进
参考文献
[1]王代琼, 王开珍, 何亚东, 等.糖尿病专科护士培养及新工作模式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16) :1509-1510.
[2] 李金兰, 汪非.药品库存偏差原因分析及对策[J].海峡药学, 2003, 15 (1) :85-86.
[3] 谈瑄忠, 丁毅.医院药品库存的最佳控制探讨[J].中国药房, 2005, 16 (10) :742-743.
[4] 蒋云, 王诚, 毛晨梅, 等.合理控制药品库存降低采购成本[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8, 28 (15) :1304-1305.
[5] 应菊素.某院病房基数药设置和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 (12) :66-68.
[6] 马瑛, 庞成森, 王新鹏, 等.完善医院药品供应链与优化库存结构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药房, 2013, 21 (12) :1969-1971.
[7] 张菊芳, 钱芳, 朱皓.零库存订货法在药品库存中的应用[J].中国执业药师, 2011, 8 (4) :33-35.
[8] 吴斌, 李征, 郑舟凯, 等.药品采购及零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价值[J].医学信息 (下旬刊) , 2011, 24 (6) :39-40.
[9] 李贤文, 石磊, 吴新荣, 等.医院药品库存控制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药房, 2004, 15 (9) :540-542.
精神病专科 篇9
1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12月, 我院共联络院外专家会诊260人次, 男140例, 女120例, 年龄16~88岁, 平均年龄58.4岁。精神病诊断均符合ICD-10的诊断标准, 其中精神分裂症147例, 双相障碍26例, 器质性精神障碍20例,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3例, 抑郁发作、躁狂发作各11例, 阿尔茨海默病10例, 血管性痴呆1例, 急性而短暂的精神障碍7例, 妄想性障碍4例,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3例, 精神发育迟滞2例。分离转换障碍1例, 内分泌疾病所致精神障碍1例, 适应障碍 1例, 染色体异常1例, 人格障碍1例。
2 结果
2.1 会诊患者年龄分布
以中老年人为主, 20岁以下3例, 占1.15%;20~29岁18例, 占6.92%;30~39岁25例, 占9.62%;40~49岁71例, 占27.31%;50~59岁55例, 占21.15%;60岁以上88例, 占33.85%。
2.2 联络会诊例次分布
共涉及21个科室, 心内科排在第一位, 共69例, 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患者中共33例;其疾病构成主要为器质性精神障碍、阿尔茨海默病、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内分泌科会诊第二位, 共53例, 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 其中40~49岁17例, 50~59岁13例, 60岁以上14例;其疾病构成主要为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等。普外科排在第三位共34例, 其中40~49岁9例, 50~59岁7例, 60岁以上13例;其疾病构成主要为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内科排在第四位共26例, 其中40~49岁6例, 50~59岁5例, 60岁以上8例。见表1。
2.3 各年龄段申请会诊科别及人数
40~49岁会诊71人次涉及11科室, 内分泌、心内科、普外科位于前3位;50~59岁会诊55人次, 心内科、内分泌科、普外科分列前3位;60岁以上会诊88人次, 位于前3位的为心内科、内分泌科、普外科。见表2。
3 讨论
3.1 本文中会诊人群以中老年为主, 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 约占总人数的1/3。涉及会诊科室20个, 说明精神病患者躯体合并症涉及多系统、多学科, 其中内科系统病种复杂排在前4位:心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呼吸科。
3.2 心脏疾病伴发精神障碍并不罕见, 各类心脏疾病均可因循环障碍导致心脏供血不足, 进而脑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慢性缺血、缺氧, 从而出现脑衰弱综合征, 脑缺血发作。出现晕厥、眩晕等精神症状。严重的心脏疾病可伴发精神症状如:类精神衰弱综合征, 癔症样症状, 焦虑抑郁状态, 意识障碍。多发生于疾病高峰期, 意识清晰度下降, 定向力障碍, 理解迟钝, 计算力下降。如原有精神疾病稳定, 突然出现上述变化, 应积极检查, 排除躯体疾病所致。长期住院老年患者心脏疾病多发, 隐蔽、不易被发现。
3.3 内分泌器官的器质性改变引起的内分泌功能异常, 如果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可以发生脑代谢障碍, 进而出现精神症状。其中, 焦虑抑郁症状最为常见, 偶见躁狂样症状和痴呆。糖尿病患者可以出现情绪低落、消沉。血糖明显升高可出现意识障碍、嗜睡、反应迟钝。酮症酸中毒患者可有谵妄、兴奋、吵闹、不合作。如果医生一味控制其精神症状, 认为精神疾病未控制, 而忽视躯体疾病的变化造成的精神症状的反复或加重, 易延误治疗, 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3.4 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增多。原因: (1) 年龄, 随着年龄增加慢性病增多, 精神病患者不例外; (2) 药物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大多影响糖脂代谢, 传统药物有心脏毒性; (3) 患者自诉差, 不能及时表达; (4) 医生不重视。精神病院医师长期与精神病患者打交道, 往往忽略精神病患者的躯体疾患, 致使并发严重的躯体疾患, 已成为不安全隐患, 甚至引发医疗纠纷。精神病专科医院邀请院外会诊逐年呈明显上升趋势, 说明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医护人员对综合科知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精神科医师的安全意识有明显提高, 能借鉴综合科医院专家的力量, 帮助解决精神病患者的躯体问题。
精神科医生要大力加强各科临床知识的学习。对精神科常见的躯体合并症如占内科会诊前5位心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呼吸科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有所了解, 开阔诊断思路, 大力发展联络会诊这门学科, 各科通力合作,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摘要:目的:对精神病专科医院联络其他科室专家进行会诊的情况分析。方法:对精神病专科医院1年间住院患者260例并发各类躯体疾患, 邀请外院专家会诊, 提出诊疗方案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邀请院外会诊涉及科室依次为心内科、内分泌科、普外科、神经内科、呼吸科、皮肤科等20个科别。其中心内科会诊占第1位, 达26.54%;内分泌科占第2位, 达20.39%;普外科占第3位, 达13.08%。结论:精神病专科医院医护人员应大力加强临床各科疾病知识的学习培训, 提高诊疗能力, 并积极发展联络会诊医学。
关键词:精神病,住院患者联络会诊
参考文献
[1]Lim LC, Sim LP, Chiam PC.Mortality among psychiatric inpa-tients in Singapore (J) .Singapore Medical Journal, 1991, 32 (3) :130-132.
[2]Hoang U, Stewat R, Goldacre MJ.Mortality after hospital dis-charge for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of bipolar disorder:retrospectiv estudy of linked English hospital episode statistics (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011, 343:5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