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风险精神病

2024-10-02

高危风险精神病(精选3篇)

高危风险精神病 篇1

2007年1月22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针对“11·5”山西省煤矿事故、“11·25”黑龙江省煤矿事故、“11·26”山西省煤矿事故, 共同紧急发出《关于加强煤矿企业供用电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 (安监总煤矿[2006]251号) 。随后, 重庆市经济委员会下发《关于转发加强煤矿企业供用电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渝经煤安[2007]3号) 。自此, 重庆市拉开了高危客户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序幕。

1 高危及重要客户定义

从政治、经济、安全 (国家安全和人身安全) 、环境污染4个方面定义, 将重要客户定义为, 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断供电将危害国家及公共人身安全, 造成重大政治影响, 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 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用电客户。

2 高危及重要客户责任的重大安全隐患定义

以下情况视为高危及重要客户责任的重大安全隐患:未按安全技术要求实现双电源供电、专线供电;应急电源的配置、运行管理、投入切换装置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非电性质安全措施、应急预案严重不符合要求;自动装置及保护定值不配合;电工配置严重不足, 无证上岗;受电设施和变电所运行管理上长期存在且一直未得到整改的安全隐患。

3 高危客户用电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重庆市南川区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所辖供电区域内高危及重要客户用电安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 变台、线路设施的安全距离严重不足。多数企业原形成的供电线路, 电杆规格偏小, 变台多为房顶式, 加之近几年来各企业大兴基础建设, 使过去就存在的安全距离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严重危及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2) 防雷设施不完善。多数企业配电变压器所配备的高压避雷器为阀型避雷器, 且未定期测试, 低压侧未装设低压避雷器。接地网结构极不合理, 上下接地引线不牢固。

(3) 树障问题突出。多数企业为私营租赁型企业, 只顾眼前利益, 对供电线路的安全要求十分简单 (只要求有电用就行) , 对供电线路走廊存在的树障极少组织人力进行清除, 严重影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4) 应急措施欠缺。90%的煤矿、化工、冶金等高危企业, 没有按照国家和行业的规定形成双电源供电, 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和事故, 很难确保应急救援用电的需要。

(5) 人员安全素质较低。多数企业所配备的专兼职电工人员90%以上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考试, 95%的人员无相应的职业资格证, 缺乏基本的安全技能和业务素质, 其从事供电维护及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大安全隐患。

(6) 部分高危及重要客户受电装置进线保护和自动装置的整定值未定期检验, 客户配电装置运行制度、工器具管理、安全警示标志等还未健全, 客户不重视治理安全隐患。

(7) 供电设施陈旧老化。客户供电设施架设时间超长 (20年以上的占多数) , 线径偏小, 金具锈蚀严重, 高峰时期, 所有变电站几乎无备用容量, 长期存在超负荷现象。又由于绝大多数为私营企业, 只重效益而轻视安全, 所以在供电设施维护的资金投入上微不足道, 几乎从未开展过设备的定检和校试工作。

4 防范高危客户用电安全风险的途径

4.1 用电隐患治理方面

(1) 供电企业应按照客户安全隐患“一户一档”的原则, 建立健全客户档案管理制度, 明确客户供电线路、供用电资产分界点, 并完善重要客户供用电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统计表。

(2) 开展客户配电设施的安全隐患排查, 明确治理责任主体。组织与客户一起从供电电源、应急电源、受电设施、应急预案、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治理, 开展逐户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有:供电方式、资产和安全责任划分是否清晰;客户重要负荷的性质、保安电源、自备应急电源配置及管理是否满足要求;客户电气设备和继电保护整定的定期试验检测情况;调度协议、供用电合同签订情况;客户设备缺陷记录、安全工具配置、应急预案制度。

(3) 规范客户隐患治理通知书的编写和送达工作。逐户开出书面整改通知书, 通知书的内容应包括隐患现状、隐患危害、隐患的整治和防范建议。通知书送达时应要求客户签收, 并将客户安全隐患情况以公司函的形式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

(4) 在电网建设改造中优先安排和实施高危及重要客户电网责任安全隐患治理项目。

(5) 认真落实《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应急电源配置监督管理的意见》。严把报装接电入网安全关, 防止高危及重要客户供电电源、应急电源、受电设施存在重大隐患, 实施新增客户隐患责任追究制, 确保新增客户不带用电安全隐患接入电网。

(6) 扎实开展春、秋两季的客户安全检查和特殊巡查, 建立营销与生产的每周联动机制, 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查处安全隐患。

(7) 建立供用电双方应急联动机制。加强供用电双方应急系统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调度值班、生产值班、客户服务平台以及报纸、电视、手机短信等各种媒体和手段, 加快突发供用电安全事件信息传报速度,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建立应急资源互相支援体系。

(8) 加强预案管理, 形成预案体系。加强电网、客户预案之间的衔接, 协助客户做好应急预案 (包括中断供电后的应急预案、事故处理预案及反事故措施) 的编制、完善和提升工作。

4.2 供电隐患治理方面

(1) 认真开展供电方的安全隐患排查, 抓住容易引发供电安全事故的重大隐患, 加大治理力度。从电网结构、供电设施、安全运行管理3个方面认真分析供电隐患形成原因, 结合电网规划调整、大修、技改、消缺工作, 逐条制定整改措施, 明确整改时限, 落实整改资金、责任。

(2) 对城市基础设施、煤矿, 开展供电专项安全可靠性评价, 重点对电网设备、运行环境、应急能力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治理工作。

(3) 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拉闸限电序位表、有序用电方案, 制定、修订规章制度, 加强执行力和监督检查。

(4) 排查治理供电应急管理薄弱环节, 完善电网应急预案。总结抗冰抢险、突发供用电事故、重大活动保电等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检查供用电双方电力应急联动机制是否健全、应急职责是否明确、应急预案是否完善并保持衔接、应急保障是否满足要求等, 组织客户联合开展电网事故演练。

4.3 安全用电宣贯方面

(1)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安全用电宣贯, 加强辖区内高危客户的安全培训。

(2) 深入现场宣贯, 充分利用用电检查人员现场检查的时机进行安全用电知识宣传, 发放宣传资料。

(3) 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宣传。通过座谈会、专题会等多种形式, 主动与经委、安监局等职能部门沟通, 扩大国家电网公司对高危客户安全目标要求的影响力, 引起政府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 供用电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公共安全, 做好高危企业供用电安全工作是供电企业履行“四个服务”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社会发展) 宗旨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5 高危客户用电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在县供电企业的应用

2007~2009年, 重庆市南川区供电有限责任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在高危企业供用电安全工作管理中, 采取“六清措施”、“四个百分之百”和“四个确保”, 在供电企业如何履行“四个服务”宗旨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进行了一次有益探索。2007年该公司辖区内有高危及重要客户48户, 其中煤矿企业有38户, 存在重大隐患19户, 一般隐患23户。目前, 该公司已消除重大隐患16户, 一般隐患96处, 新增自备发电机组5台, 容量合计520 kW, 但仍有3户未按安全技术要求实现双电源供电, 专线供电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目前此3户已制定整改措施并正在实施。该公司坚持按月对客户安全用电的隐患治理工作进行督促, 做到通知、报告、服务、督办“四到位”, 直至问题解决。

“六清措施”:一是供电公司与政府监管主体及高危企业主体责任清楚, 深入现场宣贯, 充分利用用电检查人员现场检查的时机进行安全用电知识宣传, 发放宣传资料;二是对公司辖区内高危客户户数全部进行了清理;三是对高危客户供用电基础资料档案逐户整理清楚;四是高危客户供用电产权以及维护的界面清晰, 并采取照相方式备案;五是高危客户供用电安全隐患以及整改的措施清楚, 整改到位;六是高危客户供用电安全应急预案和反事故措施清楚, 并应用到工作中。

“四个百分之百”:一是通过高危客户供用电基础资料排查, 及时将客户责任的供用电安全隐患排查通知书100%送达;二是将高危及重要客户名单100%以书面形式送南川区安监局、煤监局、经委等职能部门备案;三是将尚未整改的重大安全隐患, 100%以公司函的形式恳请南川区安监局、煤监局、经委等职能部门督促客户消除用电安全隐患, 并上报分管工业和安全的区领导;四是对存在重大用电安全隐患的客户, 100%与政府职能部门沟通, 引起政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 由区经委牵头, 供电公司积极参加, 以区经委名义下发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文书》责令改正指令书。

“四个确保”即由区经委组织召开了煤矿供用电安全管理专题会, 要求各煤矿企业针对查出的安全用电隐患立即设计方案, 进行整改落实, 同时将安全隐患整改回执报经委、安监局、煤监局等职能部门备案。一是对积极整改的企业客户, 供电公司和政府职能部门确保给予支持推动, 目前扩产增容的有6户;二是对限期拒不进行用电安全隐患整改的, 政府职能部门采取停止炸药、雷管等采煤物资审批的方法, 确保隐患得到完全排除;三是对达不到整改要求, 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 坚决予以关停;四是对关停的企业客户, 拆除一切供用电设施设备, 确保关停落实, 目前已关停9户。

在开展高危客户供用电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取得成绩的基础上, 建立隐患整治工作协调机制和分级管理制度, 针对整治工作重点和难点, 认真研究解决, 协调督促整改工作, 切实做到“条条有处理, 条条有交代, 一条不漏抓整改”。将隐患整治纳入重点工作计划, 通过开展高危客户供用电安全隐患整治行动, 确保不发生由于电网原因造成的高危客户重大责任事故, 促进公司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稳定好转。

大庆油田高危风险井识别和管控 篇2

1 大庆油田施工风险预警系统

1.1 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 把大庆油田井位图、异常井信息和油田压力监测井信息等移植到系统, 将勘探、开发、油藏和工程技术服务领域的成果进行叠加。以葡萄花构造线为基础, 合理布局。把全油田60余个油气田, 6 400km2内的10万余口各类井控制在系统下。将油田不同单位、不同井网、井型和井深的井, 置于同一个平台下, 形成自地表、地层上部、中部、下部、油顶、油气层不同地层剖面的梯次架构, 将地下浅气层 (次生浅气层) 、浸水域、溶解气、注蒸汽、CO2、N2、油 (地) 层高压和浅层、中深层、及深层气层等表示出来, 完成大庆油田地下各类地质高危区域分布, 如图1所示。

1.2 风险预警系统的作用

根据大庆油田不同区块构造、地质和开发状况, 结合异常井和地层压力等情况, 对油田不同区块地质高危区域进行动态识别和划分。对作业区域和施工井实现科学、系统评价, 解决了油田高危区域和高危井的识别问题。为高危井的设计和施工的各个环节及工序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杜绝设计缺陷和施工安全漏洞[1]。

1.3 高危区域、施工工艺和施工工序的风险识别

1.3.1 高危区域和施工工艺风险识别

大庆油田地下复杂情况类型较多, 不同的施工工艺和工作制度对高危区的解释内容是不一致的, 适用条件不一样, 有些施工不涉及施工风险。因此, 在风险识别分类时, 需要加以甄别, 严格区分, 对地下复杂情况赋予新的内涵。在不同类型的地质高危区域内, 施工工艺与高危区是否相关, 根据具体施工工艺界定、划分和确定 (表1) 。

1.3.2 施工工序和易燃、易爆风险的识别

由于井口设施、井下管柱复杂, 造成伴生气在井筒内长期积聚、憋压, 由于无法进行压井和实施有效放空, 对施工威胁较大[2]。部分施工工艺进行某些工序时, 使用易燃、易爆炸药、雷管、化学药品、原材料和其他产品, 严重威胁施工安全 (表2) 。

2 高危井施工风险等级分类

2.1 一级风险施工井管理

按井况、施工工序和井下危险品使用情况, 符合表2的施工井全部纳入一级风险施工井管理。

2.2 风险井等级划分

将施工井按照地下复杂情况, 划分为一级风险井、二级风险井和正常施工井3个等级, 见表3。

2.3 地下复杂情况与施工工艺匹配研究

1) 有些施工井在地质高危区域内, 但施工不涉及地质复杂情况, 经过风险评估和施工安全性分析后, 进行降级处理, 不进行高危井管理。

2) 某些技术、工具和设备是有特定适用条件的, 针对井下管柱工作制度改变和无泄压通道的井, 即使不在地质高危区域内, 经过风险评估和施工安全性分析后, 确定是否进行高危井升级管理。

3 高危井安全施工体系建设

3.1 高危施工井安全施工的指导思想

施工井经过排查和梳理完成后, 完成高危井的识别、施工风险预警和施工风险等级分类后, 最终目的是保证安全施工。高危井施工是个复杂的流程, 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 风险的复杂性决定了事故产生的多样性。对确定的高危施工井, 强化生产全过程管控, 按照“安全第一、井控首要”的原则, 切实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 进行高危井升级管理和工序安全性分析, 实施油田高危区域和施工井的动态管理, 提出防范风险的要求和措施, 指导分公司各类施工井的“升、降级”管理。建立、健全高危井安全施工管理体系, 强化分公司高危井施工全过程的监督, 堵塞施工安全漏洞和管理盲区, 做好安全补位工作, 形成了一整套高危井作业的新理论、新机制和新模式, 建立高危施工井管理工作链图 (图2) 。通过高危井施工体系建设, 做到井下复杂状况的可预测、可预防、可控制, 以“实战化”为目标, 突破了固有思维的局限, 指导施工设计以及相关应急预案的制定, 实现安全生产, 降低油田安全和生产费用的投入。

3.2 高危井施工的组织和管理

三级风险井和正常施工井, 由施工单位组织管理, 对纳入一级风险井、二级风险井的高危井, 进行分公司层面严格管理, 确认高危风险井的施工井, 分成3个实施阶段。

3.2.1 技术研讨分析模拟阶段

进行分公司层面的组织和管理, 召开以生产副经理和总师牵头, 生产运行部、设备管理部、工程技术监督部、HSE监察室、工程技术大队和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参加的专项技术会议。对高危井、重点井和特殊井和风险工序进行梳理, 模拟实战状态下, 推演工艺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隐患、风险工序和设计缺陷。建立高危井技术交底和施工过程监督制度, 制订相应的技术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3.2.2 技术交底、检查、落实和整改阶段

井队就位后, 机关相关部室、工程地质技术大队和施工单位二级机构对应人员, 联合对施工现场进行各种安全隐患排查、技术交底,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3.2.3 施工过程中技术指导、跟踪和监督阶段

施工时, 相关部室、工程地质技术大队和施工大队相关人员及井队各岗位, 严格把关, 责任分解、落实到人, 明确所承担的责任。

3.3 高危施工井保障措施

3.3.1 高危施工井现场重点检查项目

(1) 井队各岗位人员技能、应付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和协同能力; (2) 井场各种设备运转情况和相关仪器、仪表的配备状况; (3) 井控设备的安装、调试及防井喷演习情况; (4) 井场可燃和易爆气体检测、消防设施和呼吸器的配备情况。

3.3.2 应急预案制定

对施工过程中出现异常复杂情况, 快速反应, 启动安全措施, 遏制异常事故事态进一步发展、蔓延。

3.3.3 建立信息指挥系统

建立分公司层面和相关单位应急抢险机构, 保证信息和通讯畅通, 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馈施工异常信息, 建立专家会诊评估制度。

3.3.4 建立远程监控信息平台

对分公司所有施工井队, 安装监控摄像探头, 自井队就位起, 管理人员可以对井队施工井场进行局部和全景切换, 对关键工序、人员和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和监督。

3.3.5 建立安全事故问责制度

按月、季度、半年、全年为间隔, 定期开展安全和质量分析例会, 对重、特大责任事故实行可追溯、可调查和可追究制度, 对事故相关单位、责任人和管理者进行三级处理和行政处罚, 对整个分公司生产和安全系统进行警示[3]。

3.4 员工安全培训体系建设

1) 岗位培训:通过定期方式, 以每2年为1个周期, 委托专门机构对从事特种岗位的管理人员、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 进行分批次脱产井控知识系统培训, 培训合格后, 持证上岗。

2) 安全教育:经常利用石油系统内部、煤炭、化工厂和其他行业, 违规、违章和违反劳动纪律操作造成的重、特大生产事故进行安全警示教育, 剖析事故产生的背景和根源, 吸取各类事故产生的经验和教训, 使员工长期树立安全意识, 不断提升员工安全技能、操作技能、风险辨识和防范能力。

3) 异常井事故案例警示:采用不定期形式, 利用油田多年产生的异常井事故案例, 对油田高危井设计、管理和施工人员, 进行风险意识灌输、指导和警示, 常抓不懈, 始终保持安全高压态势, 做到安全警钟长鸣。

4) 推行安全自我管控模式:在不同单位和各个施工现场, 开展全员写风险活动, 对员工自身、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区域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识别、排查、消除。长期开展自查和互查活动, 纠正违章行为, 制止违章操作, 使安全管理上台阶[4]。

4 现场应用效果

通过多部门的组织、协同管理, 发挥系统优势, 全面识别各类安全隐患, 强化高危井施工全过程的安全体系建设作用, 堵塞施工安全漏洞和管理盲区, 管控施工风险[5]。在多年的油田地质复杂区块和高危井施工中, 发挥技术保障作用, 有效抗衡油田高危区隐患和施工威胁。自2009年12月25日起, 对施工井进行高危井识别、风险预警、风险等级划分和施工监督管理工作。实际施工深、浅取套井和侧斜井961口井, 未发生任何高危区及高危井判断失误问题, 有效控制了由各种地质复杂因素造成的工程事故, 实现了规模化和常态化施工。

5 结束语

1) 高危井安全施工体系建设的指导性和实战性较强。

2) 有效指导各类井设计和安全施工, 节约企业安全费用、降低异常事故发生。

3) 高危井的升级管理, 有效管控各类施工风险, 提升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摘要:大庆油田油田不同区块发育的异常高压区、易漏区、浅气和溶解气等, 增加了井下作业各类施工的难度和风险。借助于大庆油田高危区域风险预警系统的支持, 对油田施工井进行高危区域和高危井的梳理和排查, 建立有效的高危井安全施工管理和保障体系, 对高危施工井实施升级管理, 强化高危井现场施工的组织、监督和管理, 有效降低异常井发生率, 节约了企业安全费用和管理成本, 实现了规模化和常态化施工, 现场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大庆油田,井下作业,高危风险井,升级管理,风险预警

参考文献

[1]解宏伟, 田世澄.老油田加密调整中合理实用井网密度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0, 32 (1) :318-320.

[2]鲁奕宁.稠油油藏注空气改善开发效果研究与试实验[J].中外能源, 2013, 18 (9) :50-52.

[3]朱建雄, 杨文学, 谢雨兵, 等.班组设置安全监督员实效探讨[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3, 29 (9) :39-41.

[4]李伟, 彭国权.HSE管理在西二线平泰管道工程中的实践[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3, 29 (9) :42-44.

高危风险精神病 篇3

随着国家和煤炭企业对安全投入的加大,2014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 25,为史上最低记录[1]。 虽然安全形势逐渐改善,但矿工不安全生产行为引发的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辽宁省阜新市“11· 26”与贵州省六盘水市“11·27”两起重大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都是违规作业,这些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管理者与矿工对工作过程中的风险感知水平低,缺乏风险警觉性,致使悲剧的发生。 因此,研究影响高位岗位矿工个体风险感知水平的各个因素,有利于人们从本质上了解人因失误,提出提高矿工风险感知水平的管理方案,进而减少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风险感知已经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消费者、旅游者、驾驶员以及受灾民众等群体,如Slovic[2]研究了影响消费者风险感知的重要因素; 范春梅等[3]以问题奶粉事件为例,分析了消费者风险感知与应对行为的关系; 柴寿升等[4]对影响旅游者风险感知的因素进行了分类与总结; 范东凯等[5]对不同驾驶员风险认知情况进行了分析; 然而,目前对矿工风险感知的研究中只集中在风险感知与安全行为的关系方面,还没有对矿工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

基于此,笔者将以认知心理学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基础,以高危岗位矿工个体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动力学( system dynamics,SD) 原理,构建高危岗位矿工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系统模型,并用Vensim软件进行仿真模拟,揭示矿工工作中个体风险感知的影响机制,以期为矿工采取安全行为、管理者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提供切入点。

1高危岗位矿工个体风险感知影响因素及因果关系分析

1.1高危岗位矿工界定

文章界定的高危岗位矿工主要是指,工作于复杂恶劣的井下环境,工作强度大且与危险源直接接触的井下一线矿工,如井下采煤工、井下爆破工、瓦斯监测工等。

1.2模型边界和基本假设

研究的主体是高危岗位矿工个体在工作中的风险感知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有3个因素影响个体的风险感知: 工作特征、矿工个体、安全管理环境。为了使系统更为明确,提出下述假设:

1) 研究对象是高危岗位矿工 ( 以下简称矿工) 个体在工作中的风险感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不考虑企业矿工风险感知的整体水平。

2) 研究假设矿工工作任务时间内不与其余的矿工进行信息交换,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考虑群体的影响,故排除安全氛围的影响; 企业文化在工作短时间段内不发生变化,故排除; 工作中,政府、专家还没有对矿工的风险感知进行评价,故排除风险沟通、风险认知信任等因素的影响。

3) 工作特征因素包括工作风险程度和工作强度两个子因素,工作强度变量在短时间内基本不发生变化,设为常量。

1.3矿工风险感知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SD原理、认知心理学以及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等理论,高危岗位矿工个体风险感知水平主要受工作风险程度、矿工自身特征、以及安全管理环境3个层面因素的交互影响。

1) 工作风险程度。矿工工作特征对其安全心理产生重要影响[6]。Blaylock研究发现,个体对风险事件的感知,会随着风险度的增加而增大[7]。

2) 矿工自身特征。以往研究发现,个体自身的风险知识结构及经验对风险感知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个体对风险的期望值,影响他们的风险认知水平[8]; 情绪因子能对人们的风险感知产生重要影响[9]; 矿工对风险的偏好程度,对风险感知能力起反向作用[10]。结合开放式访谈结果,归纳出主要子因素为: 风险知识经验、情绪稳定性水平、风险规避态度、自我效能感以及工作倦怠。文章中自我效能感主要是指矿工个体的对工作中风险的掌控能力及应对能力的自信感。

3) 安全管理环境。安全管理因素对安全心理影响显著[11]; 安全监管能间接的提高风险感知水平[12]; 安全心理培训水平能有效提高矿工情绪稳定性[13]; 风险认知培训对风险认知水平有较大的促进作用[5]。结合开放式访谈结果,归纳出的主要子因素为: 安全教育培训以及安全监管。

1.4矿工风险感知水平的因果关系分析

文章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SD原理,进一步将矿工风险感知系统边界内的变量细化, 并相互连接起来,构建了矿工风险感知因果关系回路图( 因果关系回路图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果关系连接而成的闭合回路图示[14]) ,如图1所示。

根据系统功能与特性,应用回路分析法[14],分析可知矿工风险感知影响因素因果关系图中主要有7条反馈回路,具体如下:

1风险感知水平↑—安全注意力↑—安全监管 ↓—安全意识↓—风险规避态度↓—风险感知水平↑;

2风险感知水平↑—安全教育培训↓—风险知识经验↓—自我效能感↓—期望水平↓—风险规避态度↑—风险感知水平↑;

3风险感知水平↑—安全注意力↑—安全监管 ↓—安全信息刺激水平↓—工作倦怠↑—认知失调 ↑—风险认知偏差↑—风险感知水平↓;

4风险感知水平↑—安全教育培训↓—风险知识经验↓—安全意识↓—风险规避态度↓—风险感知水平↓;

5风险感知水平↑—安全教育培训↓—风险知识经验↓—自我效能感↓—风险感知水平↑;

6情绪稳定性水平↑—认知失调↓—风险认知偏差↓—风险感知水平↑—心理健康水平↓—情绪稳定性水平↓;

7情绪稳定性水平↑—认知失调↓—风险认知偏差↓—风险感知水平↑—安全教育培训↓—情绪稳定性水平↓。

上述系统回路反馈表明,个体的风险知识经验、 安全意识、风险规避态度以及情绪稳定性水平对风险感知水平有促进作用;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工作倦怠对风险感知水平产生消极的影响; 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影响风险知识经验以及情绪稳定性水平进而对风险感知水平产生影响; 同时,情绪稳定性水平及工作倦怠会增加认知失调,通过正反馈加强风险感知水平; 安全监管通过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风险感知水平。

2高危岗位矿工风险感知的SD模型构建

2.1系统流图模型构建

笔者根据SD原理,以图1为基础,定量化分析了矿工风险感知系统,并构建了系统存量流量图,得到矿工风险感知水平影响因素系统模型,如图2所示。所建立的SD存量流量图中包含状态变量、速率变量和辅助变量,各类变量见表1。

状态变量是指对输入和输出变量( 或其中之一) 进行积累的变量; 在状态变量方程中代表输入与输出的变量称为速率变量; 辅助变量是指辅助状态变量等设立的变量[14]。

2.2系统仿真方程构建

结合SD原理,通过Vensim软件对系统模型仿真时建立各变量间的数学逻辑关系。基于高危岗位矿工风险感知影响因素各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主回路中L2,L3,L6,L7,L20等敏感变量构建仿真方程。各符号的意义详见表1。

其中,A6+ A3+ A4+ A5= 1。

由于状态变量自身无法产生变化,它通过速率变量的作用进行改变。因此,其他状态方程可类似式( 1) 和式( 2) 给出。

安全监管减少率与安全监管水平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表函数表示:

其他相应辅助方程类似式( 3) 给出。各函数基本根据DYNAMO语言的方程规则编制,表函数中涉及的数值来源于阜新五龙矿实际安全管理数据及根据SD仿真需要而设定的数据。

3高危岗位矿工风险感知仿真模拟及结构分析

3.1模拟仿真输入

依据北京大安山煤矿、阜新五龙矿、吉林通化矿业集团问卷调研获取的数据及专家对各影响因素实际情况打分,经数据统计处理得出状态变量的初值。 ( L1,L2,L3,L4,L5,L6,L7,L8,L9,L10,L11,L12,L13,L14, L15,L16,L17,L18,L19,L20) = ( 60,40,70,40,90,20, 20,20,70,20,100,100,80,30,55,30,60,50,75,80) ( 无量纲) 。影响系数 ( A3,A4,A5,A6) = ( 0. 151, 0. 204,0. 176,0. 469) ( 无量纲) ; 仿真单位,h; 仿真时长为10h,步长为1h。

3.2模拟仿真输出与结果分析

3.2.1系统模型基础仿真结果分析

高危岗位矿工个体风险感知影响因素系统模型的基础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

结果表明: 在工作刚开始,由于个体风险知识经验以及对工作风险度的认知,对工作有一定的风险感知; 在工作准备阶段以及工作初期,矿工进入工作场地会大量接触到与工作相关的信息,同时唤醒积累在脑中的风险知识经验,对风险的警惕感快速增强,风险感知水平迅速上升达到最高点; 而后,矿工的风险感知水平会随着工作倦怠程度的增强而缓慢下降; 最后,在工作结尾阶段,矿工心理逐渐放松,风险规避态度、安全意识及注意力大幅下降,风险感知水平迅速下降。这与实际情况吻合,说明矿工风险感知动力学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3.2.2系统仿真对比结果分析

1) 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倦怠因素作用效果对比。 其他变量输入值不变,将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倦怠程度的状态变量初始值分别增加1倍,模拟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

结果显示: 在工作初始阶段,工作倦怠对风险感知水平的影响效果较显著,这是由于工作倦怠程度的增加加强了对风险信息的认知偏差; 自我效能感的增加,会加强矿工心理的放松,从而降低了工作警惕感,对工作结尾阶段风险感知水平的影响更为突出。

2) 情绪稳定性水平与风险规避态度因素影响效果对比。保持其他变量输入值不变,将情绪稳定性水平与风险规避态度水平变量初始值各增加1倍,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

结果表明,二者对矿工风险感知水平都有促进作用,但两者对风险感知的影响效果有工作阶段性差异。在工作初期,情绪稳定性水平与风险态度规避水平的增加都促进了风险感知水平提升,但后者的作用效果更为迅速; 在工作中期阶段,情绪稳定性水平的提高弥补了工作倦怠造成的认知偏差的影响,对风险感知水平的促进效果较为稳定; 在工作结尾,风险规避态度对的提高加强了矿工的警惕感,因而对风险感知水平衰减的抑制作用更加突出,使矿工以更为认真的态度完成结尾工作。

3) 安全教育培训与安全监管因素的间接影响效果对比。保持其他变量输入值不变,将安全监管与安全教育培训变量初始值各增加1倍,二者通过影响安全意识水平间接地对风险感知水平产生影响,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

结果表明: 在工作初期,安全教育培训水平的提高,丰富了风险知识经验,使初期的风险感知水平迅速达到极值; 在工作中后期,由于知识经验受个体记忆的限制,安全教育培训作用效果下降明显,另外, 反复的安全监管会使矿工产生“心理抗体”,因此其对风险感知水平衰减的抑制效果有所减弱。两者相较,安全监管的影响更加持久。

4) 不同水平的风险知识经验间接影响效果对比。保持其他变量输入值不变,将风险知识经验变量初始值分别增加1倍和2倍,两者对风险认知偏差的影响仿真如图7所示。

结果显示: 增加2倍的风险知识经验比增加1倍的对风险感知水平的影响效果明显较弱。这是由于其作用效果有一个临界点,在这个临界点以内增加,会通过安全意识以及风险态度加强风险感知水平; 一旦超过临界点,自我效能感起主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又削弱了风险感知水平。

4结论

1) 高危岗位矿工个体风险感知系统是一个包含矿工自身、安全管理及工作特征等因素交互影响的动态演化系统。其中,在工作初期,情绪稳定性水平对风险感知水平促进效果显著,工作倦怠的抑制作用也较大; 在工作后期,自我效能感对风险感知水平的削弱影响突出,风险规避态度则发挥较大的促进作用; 另外,风险知识经验超出一定范围会对风险感知水平起到反作用。

2) 安全教育培训与安全监管有效结合是安全管理中比较有效的措施。安全管理中,企业应根据矿工个体风险感知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将安全教育培训与安全监管有效结合,重视对风险知识经验以及情绪稳定性水平的培训; 另外,适当运用安全信息刺激构建多样性有效的安全监管体系,以提升风险感知水平,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3) 在对矿工风险感知影响系统的研究中,影响因素分析还不够全面。研究未涉及群体、政府等对其的影响,笔者在未来的研究中将以此为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摘要:为探索高危岗位矿工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在文献研究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分析基础上,从个体角度构建矿工风险感知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Vensim软件模拟仿真各工作时间段中,矿工风险感知水平及各因素对其影响的动态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工作初期,情绪稳定性水平对风险感知水平促进效果显著,工作倦怠的抑制作用较突出;在工作后期,自我效能感对风险感知水平的削弱影响显著,风险规避态度则发挥较大的促进作用;风险知识经验超出一定范围会对风险感知水平起到反作用;安全教育培训与安全监管对风险感知水平的促进作用相对稳定持久。因此,煤矿企业应根据各因素在工作时间段的不同作用,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矿工风险感知水平。

上一篇:中国体育舞蹈下一篇:家校合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