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的护理

2024-10-29

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共12篇)

精神病患者的护理 篇1

在精神科从事护理工作的3年中,对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常见的便秘现象深有感触,便秘的发生常常影响精神病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便秘可致患者食欲不佳、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麻痹性肠梗阻,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及时发现与早期治疗住院精神病患者便秘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农十师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共621为研究对象,入院标准: (1) 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1]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2) 精神病患者中少数民族占总数的70%; (3) 3 d不排大便者。占90%以上,不排大便者男性129例,女性492例,,女性患者比例占男性患者近4倍;另外根据民族的不同,汉族占175例,民族占383例,患者的年龄在16 a~67 a。

1.2 方法

每天当班护士跟踪患者大便情况,并做记录。以7 d为一周期。从患者住院第1 d~90 d对621例患者进行观察。

2 结果

2.1 患者便秘次数与住院天数的关系

所有便秘患者均为用药后3d后开始出现便秘现象,便秘患者住院的平均天数为90d。

表1可以看出,在621例患者中出现便秘者558例(89.86%),其中女性369例(66.13),男性患者189例(33.87)。

从表2可以看出,汉族为175例(占31.36%),哈萨克族为383例(占68.64%)。

2.2 引起便秘的原因

(1) 抗精神病药物:具有抗胆碱能及镇静作用,主要以抗M胆碱受体为主,可减少胃肠分泌,抑制胃肠蠕动而导致便秘; (2) 精神因素:精神病患者的焦虑、恐惧、强迫观念等精神因素可抑制外周自主神经对大肠的支配引起便秘; (3) 住院患者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如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另外,原有的排便习惯被打破; (4) 个体差异。

3 讨论

便秘可导致患者头痛、乏力、食欲不佳、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同时可引发其它症状,如轻度毒血症症状、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增加胃肠疾病及癌症的患病率。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从结果中可以看出 (1) 患者住院期间便秘者多为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研究发现[2],抗精神药物种类不同, 便秘的发生率不同, 且联合用药者多发,所以,临床用药尽量避免联合用药,以单一用药为宜,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对年老体弱、长期卧床,不能正确诉说及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剂量较大者,尤其服用具有较强抗胆碱能作用药物者更应严密观察大便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2) 女性便秘患者多余男性,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善于活动、焦虑、思想负担交男性重; (3) 民族便秘患者多余汉族的原因主要为生活习俗不同,一方面其饮食多以面食奶茶为主,不喜食蔬菜水果;另一方面由于语言障碍及文化程度受限,存在健康教育知识不能接受等,是造成便秘的因素所在。

基于以上因素,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我们应采取的预防便秘的措施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对于顽固性便秘者,尽量选用抗胆碱能及镇静等副作用小的药物,以便使药物副作用引起的便秘减少到最低限度[3]; (2) 合理调配饮食:督促患者进食前30 min饮温水200 ml~300ml,每日饮水2000 ml~2500 ml,以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分;鼓励患者多吃含粗纤维的蔬菜及水果,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尤其针对民族便秘患者,要加强语言的沟通,引导其多吃含粗纤维的蔬菜及水果对改善便秘能起到很好帮助作用; (3) 指导患者多参加工娱疗活动及力所能及的劳动[4];采取腹部热敷按摩等促进胃肠蠕动。这对不爱运动的女性便秘者很有帮助; (4) 指导患者每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5],尤其对精神衰退、思维障碍、生活能力低下者,护士督促其排便; (5) 对于年老体弱、长期卧床、认识障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智能发育不全的患者应重点观察[6],定期检查患者的腹部,发现患者烦躁不安、腹痛、腹胀要及时询问,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6) 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7) 必要时应用缓泻剂。对便秘患者采取措施后,大多数患者便秘症状消失,部分患者症状得到缓解,有效率为90%以上。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114.

[2]梁绮霞, 陈志坚.精神药物致便秘的观察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05, 12 (12) :539.

[3]王玉婷, 范红兵, 王萍, 等.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便秘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 2004, 19 (11) :982.

[4]邓秋雁.住院精神病人便秘的研究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3, 9 (7) :103.

[5]杨玉芹, 张凤云.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 18 (4) :321.

[6]赵成香, 王同举精神疾病患者便秘的原因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4, 10 (8) :596.

精神病患者的护理 篇2

除了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护理外,我们还应注意对精神病的其他各个方面的护理。下面我们请郑州精神病医院神经外科专家杨俊国主任为我们做详细介绍

1、生活技能训练

康复期病人少动,家人应鼓励病人加强生活技能的训练,帮助病人制定适宜的作息时间表,逐步开始有规律的生活,做到起居有节,饮食如常,睡眠良好,注意仪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听听音乐,看看电视。年轻力壮者可参加一些健身活动。切忌整日卧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所事事的生活。

2、预防复发

家属应该督促病人坚持服药,巩固疗效,忌烟酒,忌浓茶,生活起居有规律,同时细心观察病人的睡眠、情感、行为、药物反应等变化,遇有心理、社会或其他应急事件时应及时防范。(郑州精神病医院)

3、人际关系的恢复和发展

精神病人病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淡漠、行为退缩、依赖性强等不利于人际关系恢复的因素,周围人群也以新的目光看待病人,其中不乏偏见和误解。家人应帮助病

人恢复原有的人际关系发展新的人际关系。家属、同事、邻居给以关心、帮助和热情。

上述就是对于精神病的护理方法的介绍,相信通过上述的介绍后大家对于精神病的护理方法已经有了详细了解,希望患者家属能做好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

对于长期接受药物治疗没有效果的精神病患者来说,可以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治疗精神病取得了重大突破,微创手术治疗精神病直接从病因出修复受损神经,以达到治愈的目的。效果良好,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的一致推荐。

郑州解放军一五三医院神经外科是郑州地区唯一一家具有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精神病资质的医院,治疗精神病所采用的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疗法是斥巨资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在国外具有很高的普遍率,治疗效果良好,受到了广泛的好评。目前郑州解放军一五三医院神经外科已利用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疗法成功治愈了全国各地一万多例精神病患者,良好的治疗效果受到了广大患者朋友的一致好评。

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精神病通过立体定向仪对颅内病灶精确定位,在定向仪引导下与显微镜结合,在直视下对颅内病灶进行微创修复。通过立体定向开颅术用于功能区病灶及脑深部病灶定位神经调控,可以减少手术创伤范围,避开重要功能区、使手术并发症大大减少。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精神病具有不需开颅,不需全麻、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术后患者恢复快的优点,更容易为病人所接受,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

专家提醒:患上精神病后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防止病情恶化给患者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切勿听信一些江湖游医或不法医院的说辞耽误病情治疗。

护理人员与精神病患者的沟通体会 篇3

【关键词】护理人员;精神病;沟通;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104-01

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医护人员在护理中不仅要保障病人的康复,还要保障自己的安全。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时刻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动态,精神病患者细微的心理波动如果未被发现都有可能引发一些危险的行为。笔者通过与精神病患者的沟通和多年护理经验,对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的体会介绍如下。

1医护人员要求

认真、细致、温和、严谨是医护人员护理患者最基本的要求;足够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过硬的心理素质、能够应对突发情况是医护人员保障人身安全的必要条件;耐心、真诚地向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情况,向家属说明治疗方案。这些都是精神病医护人员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2接触病患原则

在接触患者之初,医护人员应先端正对待患者的态度,知道要掌握的护理原则,在原则的指导下,才能正确灵活的开展护理活动。

2.1尊重患者原则最基本的原则是医护人员要平等对待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不能因为患者在发病阶段不能自控,就采取侮辱的方式来控制患者。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要本着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原则,即使精神病患者的正常交际有问题,但是我们要明白患者的人格和尊严没有区别。

2.2容忍接纳原则经过专业的学习,了解精神病患者发病原因,应该理解精神病患者异于常人的举止和言行,但这并不是意味着需要接受患者的任何要求。理解患者也是患者能很好的配合护理,尽快康复的充分条件。

2.3积极帮助原则大部分精神病患者只是在发病时才会难以控制,有各种怪异的言行,但是当其接受治疗病情平稳以后是和常人无异的,而且很多患者会对自己发病时的不好言行感到难以接受。这时,护理人员要积极帮助患者疏导这种心理,重塑信心。

2.4谨言慎行原则不少精神病患者会有被害妄想症,对自己觉得会对自己产生危险的人和物产生攻击行为,这是护理人员要格外小心,不要让患者产生自己将会对他产生危险的想法,仔细像患者说明治疗方案,利用其他手段观察患者。在患者产生疑惑的时候及时给予解答,不要因误会发生危险行为。

2.5联系顺承原则要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患者的发病不是碎片化的,是一个顺承的过程,所以治疗护理方式也要联系顺承,贯通下来。患者的心理比较脆弱,难以轻易相信他人,所以当患者对医护人员信任以后不要轻易更换护理人员,这样才能保障护理活动顺利进行下去。顺承不仅表现在对待一个患者身上,也体现在医护人员对待所有患者的态度要相同,不能搞差别化,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理解和尊重。

3信息采集方式

3.1直接护理常规基础护理,主要为身体检查;特殊护理,对待像有外逃、暴躁、自残的患者就要在特殊病房观察治疗;很多患者身体上并没有过多病症,对于心理影响病情较大的患者,对其的心理治疗则能更直接的掌握患者目前状态,对患者心理进行谈话疏导,制定治疗方案。

3.2间接控制交班医护人员互相传递信息医护人员要格外注意患者的一些反常情况信息的交流,翻阅患者病历了解患者及其家族的发病情况、患者家属及病友描述的患者信息、患者注意力的主要集中点。

4护理患者技巧

正确的接触方式是建立和谐的医护关系的基础,良好的沟通可以使治疗效果加倍。护理人员要尊重患者人格,为患者着想,不断进行良性沟通,经常向患者提供治疗信息,让患者对自己健康的改善有直观的了解,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对自己康复的信心。帮助患者解决各种在住院期间遇到的各种生活和心理难题,建立一个和谐互信的良好氛围。

4.1态度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热情、严谨、细致的态度是必备的,要让患者有被尊重的感觉和安全感,赢得患者的信任,构建融洽关系。耐心的向患者家属讲解治疗方案,是取得患者家属理解配合的重要前提。当患者家属理解医护人员的治疗方案后,也会帮助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开导,让患者相信医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2语言要多采用柔和安慰劝说性语言表达,不能用带有攻击性的言语。患者的敏感程度远盛常人,所以医护人员使用语言的程度也要更柔和,避免刺激患者,发生危险。对待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在心理方面的转变必须缓缓而治,语言有娓娓道来的感觉,在患者不能察觉到的情况下扭转他的观念。温和的语言也会给患者想要的安全感,患者如果有安全感和被重视的感觉,就会心情愉悦,有坚定生存的信心。医护人员在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时也要都提供积极的暗示,尤其是患者有关病情的提问及治疗护理的效果,避免消极暗示或明确告知负面性刺激,以防患者有绝望的心理和过激的行为。如果遇到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也不要简单回应。

4.3肢体语言我们与患者沟通时要适当运用沉默和倾听,正确的倾听,让患者倾述压抑在心中的苦恼,适当的沉默也可以让患者将其内心的感受全部外显,尤其是对患有躁狂症的病人,他们本身就更喜欢表达自己,有很强的向他人显示自己的愿望,如果让患者有机会表达自己,鼓励他们学会用好一些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护理人员也应给予患者安慰和帮助,要言而有信,让患者相信自己,明白护理人员希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愿意向护理人员说心理话,有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增强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沟通沟通,是提升护理安全管理的积极手段。

护理工作的过程是人际关系的过程,我们要知道当我们在对患者进行观察时,患者对于我们也会有他们自己的评价。我们要重视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素质和与患者的接触技巧,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医护关系,保障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少华,王晓华.住院病人文化休克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2,2(5):53.

[2]刘瑞霜.护士的人格特征对其人际健康的影响仁[J].护理管理杂志,2002,2(5):6.

精神病患者饮食障碍的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02例, 收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精神病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52例, 女性患者50例, 年龄从22~61岁, 平均年龄37.3岁, 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有82例, 躁狂症患者有9例, 抑郁症患者有8例, 情感性的精神障碍患者有2例, 脑卒中患者有1例。

1.2 饮食障碍的原因及表现

1.2.1 病因方面

精神病的患者通常会并发多种躯体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等, 都会使得患者吞咽困难, 一旦患者并发脑卒中就会损伤脑神经, 造成进食障碍。

1.2.2 年龄因素

精神病患者由于年龄的增长, 使得其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减退, 抵抗疾病的能力和免疫能力下降, 既容易引发多种疾病也容易使患者的吞咽能力受到影响。

1.2.3 药物的影响

对于一些精神疾病类的药物, 其在发挥治疗精神疾病的同时也对于机体产生了很严重的不良反应, 如:有些抗多巴胺类的药物会造成运动障碍, 所以很容易导致患者进食困难, 出现饮食障碍。

1.2.4 拒食

部分的患者由于受到了思想的支配出现了妄想和幻觉[2], 当让患者进食时其仿佛闻到了食物中发出了异常的气味而拒绝进食;也有少数的患者认为食物有毒, 坚决不肯进食;还有的患者情绪低落, 一直感觉自己是犯了很大的错误, 认为自己有罪, 就用这种拒食的行为惩罚自己;甚至有的患者想用这种拒食的行为来威胁护理人员和家属;护理过程中也有少数的患者一直一言不发, 不进食也不运动一直就是呆呆的坐着。

1.2.5 食欲过量

在护理中观察到有少数的患者是暴饮暴食、不知道饥饱, 一直都是毫无节制的进食, 该类的精神病患者多数是躁狂型的, 他们大部分缺乏自理的能力, 所以无法控制饮食, 出现了食欲亢进的现象。

1.2.6 食欲减退和厌食

部分的患者出现了情绪低落、寡言少语、活动也相应地减少, 导致患者自身的新陈代谢也很缓慢, 所以能量的消耗很慢, 使得患者易于出现食欲不振和食量减少, 也有少数的患者在进食期间总是左顾右盼, 不安心进食, 该类患者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情绪异常的兴奋或是十分低落, 都会严重影响患者进食, 最终造成食欲减退[3]。

1.2.7 异食

少数的患者由于受到幻觉的支配经常会食用一些别人丢弃的废物或者是一些垃圾等, 他们经常会感觉自己有罪, 愿意用这种方式来惩罚自己。

1.3 饮食的护理

由于病因和年龄因素使得精神病患者出现吞咽困难而导致饮食障碍时, 护理人员一定要及时的通知医师, 同时也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 此时要避免患者进食, 如果对于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 护理人员一定要严密的监控该药物的不良反应, 如若出现不良症状要及时的采取救治;对于受到幻觉的支配认为食物有毒而不肯进食的患者, 此时护理人员一定要先为患者试尝, 也可与患者同时进食, 以此来消除患者的顾虑;当患者进食期间由于有罪恶感而拒食时, 护理人员可以将饭菜搅到一起, 并告诉患者这是别人的剩余, 同时也要对于患者的居住条件严密的监管, 尤其是垃圾桶等一定要随时倒掉, 以免患者食用而患病;当患者进食时经常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会产生幻听而影响进食时, 要求护理人员一定要在其旁耐心的劝导和警告;对于情绪异常低落的患者, 当其出现食欲不振时, 我们一定要将饭菜搭配合理, 使其色、香、味俱全, 这样可以刺激患者的食欲, 但是对于情绪异常兴奋的患者, 在其饮食期间一定要与其他的患者分开, 同时也要注意其饮食的环境一定要安静, 尽量不要受到外景环境的干扰, 这样有助于患者的安心进食;对于食欲亢进的患者, 一定要合理控制患者的饮食, 要做到定时定量, 同时也要严格控制患者的进食速度, 要劝解其细嚼慢咽, 必要时要由护理人员喂患者, 也要注意避免患者向护理人员索要食物;对于木讷僵化的患者我们要耐心的劝诫其正常进食, 也要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 同时要由专人细心的照顾患者。

2 结果

2.1 患者病情状况

102例精神病饮食障碍的患者均在我院得到了细心的护理, 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好转, 效果满意, 都可以正常的进食。

2.2 出院健康指导

出院时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正常饮食的知识, 并且督促患者要正常进食, 也告诫了家属有关患者饮食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讨论

精神病是临床上的一种很常见的疾病, 主要是由于脑内的多巴胺增多所造成的, 同时也使得患者的心理也存在了严重的障碍, 表现为患者的情绪极其不正常, 常见的是极度的兴奋和抑郁, 对于患者的饮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多数的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饮食障碍, 包括拒食、厌食、食欲亢进、贪食、异食等, 所以恰当的饮食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4]。

对于我们所研究的这102例精神病患者, 其饮食障碍主要是由于心理原因, 即随着年龄的增长, 患者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都会明显的下降, 使得其容易出现吞咽困难;病理原因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吞咽困难, 所以护理人员要经常与医师交流, 以便及时的对患者进行救治;对于出现拒食现象的患者, 主要是由于其容易受到幻觉的支配经常会产生妄想, 所以对于食物也会误认是有毒而不肯进食, 此时要求我们要为患者试尝或是与患者一同进餐;由于有罪恶感而不进食的患者我们要将患者的饭菜搅乱, 劝诫其进食, 同时也要注意患者的居住环境, 一定要保持清洁, 要及时的倒掉垃圾避免患者食用;对于那些十分兴奋或者是注意力不集中而厌食的患者, 一定要使其在饮食时去其他的患者分开, 同时也要劝诫和警告患者认真饮食;有些患者情绪十分低落, 寡言少语, 也不愿意运动, 所以其经常表现出厌食的症状, 此时我们要将饭菜合理搭配, 使得色。香、味俱全, 可以刺激患者的食欲;在护理过程中也观察到了有些患者十分活跃, 经常情绪激动, 总表现出食欲亢进的现象, 此时对于医护人员一定要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 让其定时定量的进餐, 同时也要控制患者的饮食速度, 患者的饮食情况要进行严格的管理, 杜绝患者向护理人员索要食物;有些木讷的患者要有专人进行看管, 同时也要进行恰当的心理疏导、经常沟通、交流, 要帮助其正常饮食, 必要时可以进行喂患者进餐。

综上所述, 通过充分的分析这102例精神病患者饮食障碍的原因, 及时的采取了细心周到的护理, 使得这些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好转, 都可以正常的进食。

参考文献

[1]杨晶, 薛爱红.精神病患者饮食障碍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29) :7091-7092.

[2]孟芬, 马润娟.128例精神病患者饮食障碍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36) :204-205.

[3]冯世梅.精神病患者饮食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干预[J].中国民康医学, 2010, 22 (10) :1310.

精神病患者的护理 篇5

[摘要] 目的 研究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及用药依从性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43例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个体化护理策略,统计护理前后患者血糖、用药依从性情况。结果 个体化护理策略实施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在用药依从性、合理饮食依从性、合理运动依从性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执行率方面均明显高于实施前,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护理策略实施后,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应加强对患者用药指导、健康教育、饮食护理、运动指导等多方面的护理,多关怀患者,并寻求家属支持,以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及用药依从性。

[关键词] 精神病;糖尿病;用药依从性;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8(a)-0113-02

精神病患者具有自理能力差,心理功能缺陷等特点,患者常处于淡漠状态,且日常活动明显减少,易躁动、易兴奋,无特定生活规律,甚至出现意识障碍等情况。对于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而言,需要严格进行饮食控制,但精神病患者饮食控制能力下降,用药依从性极差,长期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可导致多个系统损害,甚至引发酮症酸中毒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在护理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时,护理难度大大增加[1]。为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该次研究选取了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43例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个体化护理策略护理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43例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年龄介于35~67岁,平均(52.16±3.56)岁,糖尿病病史4~15年,平均(8.74±1.35)年,精神病类型:15例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7例为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17例为抑郁症,4例为精神分裂症衰退期。

1.2 护理方法

患者入院后,根据血糖控制情况、有无并发症、精神疾病种类等情况,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护理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1.2.1 安排同种疾病病友同室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的种类,安排同种疾病患者到同一病房,以方便患者间及患者家属间互相交流沟通病情,在生活上互相照顾,在治疗中相互鼓励、督促。

1.2.2 合理安排饮食 糖尿病患者必须严格限制饮食摄入,以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对于合并精神病的糖尿病患者而言,饮食控制较为困难,在稳定患者精神疾病的同时,还需为患者制定个体化饮食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寻求家属帮助,避免患者随意饮食,为患者家属讲解控制饮食的重要性,以获得家属理解及协助。在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还需多鼓励患者,提高患者控制饮食积极性。为更好的??现饮食合理性:首先需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正确选择食物,每日定时定量饮食,如患者出现饥饿感,可指导患者多食芹菜、白菜、西红柿、冬瓜等食物,多补充蛋白质,如蛋类、瘦肉、鱼等。但需注意少食多餐,每日控制脂肪摄入量,避免进食蛋黄、内脏、鱼子等食物,以避免增加肾脏负担等。每日适当活动,活动时避免空腹,并在兜内放葡萄干、糖块等食物,在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食用,以免低血糖加重,引发昏迷等危险情况。每日多进食高膳食纤维食物,以利于大便保持通畅。其次应严格控制甜食的摄入量,常见的甜食包括糖果、白糖、点心、水果、饼干、含糖饮料等,如偶发低血糖时,可少量进食,但在日常应严格控制甜食摄入量[2]。

1.2.3 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 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意志行为减退的情况,因此在实施饮食控制计划期间,患者极易出现暴饮暴食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应掌握食物来源,提醒家属不能私自为患者购买食物,讲解饮食控制对病情康复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控制饮食的了解程度,并能积极协助护理人员控制患者饮食,在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应提醒周围人看管好自己的食物,必要时将患者转移至单人病房。

1.2.4 用药指导 了解患者精神疾病类型,发作特点等,并根据患者病情特点,与患者沟通,为患者讲解糖尿病用药方法、治疗注意事项等,提醒患者每日按时服药,并要求家属协助或督促患者用药。参与该次研究的39例患者,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药品种类包括盐酸二甲双胍、格列本脲、达美康。用药方法为:每日早6:30用药,下午16:00用药,于餐前30 min服药,到时间后由护理人员为患者发放药品,患者服药后离开[3]。有4例患者采用胰岛素注射治疗,初始由护理人员为患者及其家属示范注射方法及部位,并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注射方法,告知其注射时应常更换位置,以免局部组织产生硬结,影响药物吸收,必要时对患者进行热敷,每日用药后,均需密切监测患者血糖水平,并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低血糖、糖尿病昏迷等严重并发症,告知患者家属如患者有不适感受及时告知护理人员。

1.2.5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面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内容包括:①讲解糖尿病可能并发视网膜、肾脏、神经系统等多种并发症,提高其对控制血糖重视程度。②指导患者加强自我护理,了解用药剂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不良反应方法。③讲解饮食控制在病情治疗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要求及方法。④讲解日常活动的方法,并鼓励患者合理、规律活动。⑤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在出现身体瘙痒等不适感受时,避免搔抓并及时通知护理人员。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采用该院自制的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价量表,评价患者护理策略实施前、后用药依从性、合理饮食依从性、合理运动依从性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执行情况。②血糖水平:监测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指标水平,评价护理前及护理1个月后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指标水平。

1.4 统计方法

该组研究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护理策略实施前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实施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在用药依从性、合理饮食依从性、合理运动依从性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执行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策略实施前后患者的血糖指标比较

实施前,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为(9.52±2.43)mmol/L,患者的平均餐后2 h血糖水平为(13.64±3.87)mmol/L;??施后,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为(6.48±1.23)mmol/L,患者的平均餐后2 h血糖水平为(9.45±2.15)mmol/L,实施后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实施前,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讨论

糖尿病的病因相对复杂,与自身免疫、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在实际护理中发现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由于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因此护理过程更为复杂,大大增加了护理难度。为改善这一情况,该次研究总结了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并为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制定了个体化护理策略,通过一系列护理策略的实施,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在控制饮食、合理用药、适量运动、自理能力等方面均有大幅度提高。此外,个体化护理策略实施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降低,说明加强对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个体化护理,还具有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护理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应加强对患者用药指导、健康教育、饮食护理、运动指导等多方面的护理,多关怀患者,并寻求家属支持,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及用药依从性。

[参考文献]

老年精神病患者低血钾的护理 篇6

【关键词】老年精神病患者;低血钾;原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164-0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50例,男性22例(44%),女28例(56%),年龄在55-80之间。其中城市退休老人35例(70%),农村老人15例(30%)。

1.2诊断及用药情况精神分裂症14例(28%),情感性精神病3例(6%),老年性痴呆6例(12%)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12例(24%),麻痹性痴呆3例(6%),精神分裂症合并心血管疾病6例(12%),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6例(12%)。用药情况:单用氯丙嗪14例(28%),氯氮平5例(10%),奋乃静6例(12%),氟哌啶醇3例(6%),利培酮4例(8%),舒必利合用奋乃静3例(7.2%),氯丙嗪合用氯氮平2例(4%),奋乃静合用二甲双胍8例(16%),利培酮合用地高辛5例(10%)。

1.3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和血钾改变

1.3.2神经肌肉表现:全身乏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卧床不起,行走不稳,蹲下站不起来,四肢酸痛麻木,软弱无力,严重者发生肌肉麻痹。

1.3.2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1.3.3心血管表现以心律失常为主。在心律失常以前,心电图上已可出现低钾改变。心电图提示如下:a. S-T段压低。b. T波减低、平坦、双相(-+)或倒置。c. U波增高,常超过同导联的T波,T-U相连成双峰状。d.可出现心律失常,如过早搏动,房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颤动。少数患者可出现房室阻滞。心室颤动是缺钾的致死原因之一。

1.3.4泌尿系统表现排尿不畅,尿储留。血钾定量:2.5~3.5mmol/L ,重者2.5mmol/L以下

2临床观察与护理

2.1病情观察由于老年精神病患者各种功能性精神疾患在老年期前因反复发作,病程逐渐转为慢性,到老年期多表现在慢性精神衰退阶段。痴呆病人多伴智能障碍,记忆力减退,缺乏主诉和自知力,往往言语颠倒,答非所问,或者缄默不语,加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影响了患者对躯体疾病的躯体反应。因此,临床护士在观察病情时应特别注意患者的精神与体力改变。护士应熟悉病房每个患者的病情,对经常言语过多、行为紊乱、精神兴奋患者,一旦发现由兴奋状态转为安静,言语动作减少,精神差,走路有气无力,必须警惕是否存在低血钾症等异常情况。

2.2补钾治疗时的护理低血钾的治疗原则是补钾,防治并发症,预防医源性高血钾。

2.2.1服补钾 大剂量服钾常引起肠绞痛和粘膜溃疡,将10%氯化钾稀释于果汁或牛奶中餐后服用,则明显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

2.2.2静脉补钾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氯化钾的用法。剂量要遵照医嘱执行,用10%葡萄糖稀释至0.3%以下静脉滴注,禁止直接静脉注射。24h补钾总量成人一般为6g。

2.2.3饮食护理低血钾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护理更为关键,低血钾患者肌无力逐渐加重,活动受限,食欲差,重者累及呼吸肌,呼吸困难,消耗大,应适当给予患者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钾的易消化的饮食。可进食的患者鼓励其多饮水,保持体液平衡。应少食多餐,忌高碳水化合物,限制钠盐。

2.2.4生活护理老年精神病人大多生活不能自理或自理能力下降,尤其低血钾患者大多肌力减退,应加强生活护理,注意口腔和皮肤的清洁,协助病人洗漱;注意观察病人大小便的情况,防止便秘及尿储留,三日无大便应给予缓泄剂或低压灌肠,尿储留应给予诱导排尿,无效时给予导尿;注意病人安全,行走及上厕所时应给予搀扶,防止跌伤。床旁放置床栏,专人陪护防止坠床。

2.2.5皮肤及呼吸道护理病人由于低钾伴发肢体无力常卧床,应加强皮肤及呼吸道的护理,定时翻身拍背,局部按摩,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以防褥疮及坠积性肺炎。

2.2.6泌尿道护理病人由于低血钾引起排尿不畅或尿储留,应给予诱导排尿,如听流水声,温水洗会阴,下腹部放热水袋,按摩膀胱等,无效时给予导尿,预防泌尿道感染。

2.2.7心理护理老年慢性病人长期住院常易出现焦虑、内疚、自责的心理,甚至消极悲观,自暴自弃,可出现绝望厌世心理,有时表现为抑郁少言,有时表现为暴躁、怒气冲冲,遇到一些琐碎小事就大发雷霆。对于这种心理变化,护理人员应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配合护理工作热情关心病人,耐心引导,帮助病人树立战胜顽疾的信心。对于病人的粗暴无礼,要给予深切的理解,切勿感情用事与病人争吵,伤害病人的自尊心,要以深切的理解与真诚的善心去感化病人。

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的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9例,男56例,女34例;年龄30~58岁,平均年龄为44岁。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不仅是一座拉近护患之间的友谊桥,也是患者对新生活憧憬的起点,更是提高治疗效果的良方。由于精神病患者具有缺乏自知力,情绪低落、焦虑不安,并伴有病态的思维方式等特点,因此药物治疗前要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这时的心理指导要体现出尊重和关心患者,同时要具备较强的交流技巧,善于察言观色,学会换位思考,有效地分析患者的心理变化,准确掌握患者的性格特征,改变他们的某些不当心理状态和行为,帮助他们去适应新的人际关系以及医疗环境,这些工作都有助于消除患者的恐惧和抵触心理,博取到患者的信任。在治疗一段时间后,要向患者缓慢、详细、耐心地讲解精神病的相关知识,并告知该病复发后的严重性,维持药物治疗的重要意义和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非常重要。另外,可以向患者介绍药物治疗精神病成功的范例,让患者对未来充满信心。此外,事先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家属认识到精神病具有病程长且复发率很高的特点[1],意识到维持服用药物对该病的重要意义,让他们给予患者极大的鼓励,使他们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1.2.2 服药护理:

由于精神病患者自身的特殊性,在服用药物时需要特殊的护理。首先,在发药时要认真核对患者的信息,最好从依从性好的患者开始。其次,协助患者用事先准备好的温水服用药物。最后,患者服用药物后,仔细检查患者的口腔,尤其是颊部和舌下,确定已将药物咽下,才能离开,可以有效地防止患者藏药的事件发生。针对不同症状或时期的患者,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对于有攻击性或冲动行为的患者,需要冷静的对待,不可激怒患者,必要时采用束缚带加以控制其行为;对于具有自杀倾向或病态思维的患者,需要格外警惕,时刻关注其服药动作,服药后仔细检查,避免藏药或扔药对于急性发作、没有自知力的患者,需要耐心的说服;对于恢复期的患者,需要积极鼓励服药,并向其讲解坚持服药的重要性[2]。

1.2.3 用药后护理:

由于精神病患者具有行为、意志、情感和认识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特殊特征,当患者病情复发时,往往不能正常的表达出自己的不适,因此,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精神和躯体行为的变化,是否出现头昏、嗜睡、吞咽困难、肌张力增强和流涎等药物的不良发应。若出现这些症状,要耐心与患者交谈,消除其恐惧心理,可根据情况适当减少剂量。此外,要根据不同患者的经济能力,给予药物,避免出现因为经济负担的加重而诱发或加重病情的现象发生[3]。

2 结果

应用药物治疗精神病的患者90例经过心理护理、服药护理和用药后的护理,护理前拒绝服药的55例,护理后有82例均可以自觉服用药物;护理前有35例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护理后86例都具有很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3 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心理压力不断的增大,精神病的患病率也逐年升高,但是人们对于精神病的预防和认识却依旧处于懵懂的阶段。精神病可分为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4种主要类型。目前,药物治疗仍是精神病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因此,精神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来缓解症状,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由于精神病患者具有行为、意志、情感和认识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特殊特征,而恐惧和抵触心理很强烈,没有自知力,对药物治疗有所抗拒,最终导致病情加重,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服药护理和用药后护理的特殊护理措施。通过有效地心理护理,博得患者的信任,为药物治疗奠定基础,促使治疗顺利进行。严格按照服用药物的程序,监督患者顺利服用,并针对不同症状或时期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措施作为协助。用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状态,若有异常,及时处理。总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痛苦,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使患者早日回归到正常生活中,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应用药物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服药护理和用药后的护理。结果应用药物治疗精神病的患者90例经过护理,护理前拒绝服药的55例,护理后有82例均可以自觉服用药物;护理前有35例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护理后86例都具有很好的生活自理能力。结论 加强对应用药物治疗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活状态。通过实践证明: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不仅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痛苦,而且使患者恢复了自信,提高了生活质量。

关键词:精神病,药物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赵维敏,李明芳.住院精神病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105-106.

[2]于颖.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的护理[J].护理研究与实践,2011,23(22):2831,2876.

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8

我院于2008年1~12月共收治流浪精神病患者76例, 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76例患者中男40例, 女36例。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 [1]诊断为精神分裂症30例, 分裂样精神病20例, 精神发育迟滞9例, 精神发育迟滞伴发行为障碍9例,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2例, 酒中毒所致精神障碍6例。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躯体疾病, 其中肺部感染6例, 尿道感染14例, 外伤及皮肤感染36例, 双下肢严重烫伤坏死1例, 乙型肝炎13例, 肺结核1例, 淋病2例, 哮喘2例, 孕妇1例 (怀孕24周) 。

2病情特点

2.1 缺乏既往资料

送入者只能提供当时情况, 不能提供详细资料, 如姓名、年龄、住址、性格、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既往疾病及治疗情况等[2]。

2.2 生活不知自理

个人卫生极差、懒散、衣着褴褛、蓬头垢面;不知如厕、随地大小便、衣裤乱脱, 不穿鞋、拉圾桶里找东西吃、穿着衣裤睡觉或不上床睡觉、吃饭不用筷子。

2.3 言语沟通困难

大都无法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 对医师的提问不予任何回答, 表现违拗、木纳、呆滞, 拒绝任何治疗、检查及护理。

2.4 躯体状况差

因长期在外流浪, 饮食、睡眠基本无保障, 绝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躯体疾病。

3护理干预

3.1 生活护理

流浪精神病患者长期无人照顾露宿街头, 衣不遮体, 个人卫生极差。入院的卫生处置至关重要, 检查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有无体虱、头虱, 有无皮肤破损或感染, 作好处理防止并发症及其他疾病。作好护理记录, 避免患者家属来院时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帮助洗澡更衣、理发、修剪指甲。督促洗脸、洗脚、如厕、衣服随脏随换,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按时作息, 督促其遵守作息时间、作息制度。对入院时有冲动、伤人及违反社会治安等行为者, 严防自伤、伤人、毁物, 必要时约束, 遵医嘱给予抗精神病药并特别注意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关心患者的冷暖, 注意天气变化, 及时添加衣服。

3.2 饮食护理

流浪精神患者饮食无规律, 用餐习惯差。进餐前督促饭前洗手, 防止抢食, 暴饮暴食。对于年老的谨防噎食, 给予流质饮食或软食, 养成使用餐具的习惯, 拒食时必要时喂食或鼻饲, 支持疗法。

3.3 躯体疾病护理

大多数流浪精神病患者有躯体疾病, 而其往往又缺乏相应的主诉。因此其病情常无法了解, 某些躯体疾患对其生命安全存在潜在的危险。入院后应及时全面检查患者躯体疾病, 及时完成各项辅助检查显得尤关重要, 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 严格按疾病分类, 卫生要求作好消毒隔离工作。对于这类患者必须严密观察病情, 认真做好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监测工作, 及时向医师汇报病情。卧床患者防压疮发生, 外伤患者及时换药, 防止创口感染。

3.4 心理护理

对流浪精神病患者首先要平等对待, 不歧视, 需要医务人员付之更多的热心、耐心、细心的服务。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 保护患者的隐私。通过语言、表情、手势、目光等实现对患者的心理调控、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教育[3]。禁用过激的言语刺激患者, 以免造成情绪激动引起冲动。不仅要用药物治疗控制其精神症状, 更要使他们精神上得到安慰和鼓励, 以增强药物治疗的效果, 促使他们早日康复, 重返社会和家园。

3.5 病房管理

流浪精神患者病房管理难度较大, 绝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躯体疾病, 且缺乏主诉, 对疗效评判很难掌握;部分患者属于精神发育迟滞或丧失语言功能而不能讲清家庭住址及家庭情况, 这些患者因此长期滞留医院, 给正常的工作带来了不少的影响。

为此, 呼吁全社会应加强对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管理, 使患者能从政府、家庭、朋友和同事等处获得物质和精神支持, 减少对自身和社会的危害,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明园.精神科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155-159.

[2]李丹.流浪无主精神患者的医学鉴定及救治[J].中国民康医学2005, 17 (12) :773.

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失眠的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3月本院住院的精神病患者140例, 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5版 (CCMD5) 各类精神障碍诊断。其中男75例 (53.57%) , 女65例 (46.43%) ;年龄21~67岁, 平均年龄 (31.56±3.36) 岁;病程2个月~26年, 平均病程 (3.52±0.54) 年;职业:军人5例 (3.57%) , 干部61例 (43.57%) , 工人42例 (30.00%) , 农民11例 (7.85%) , 无业21例 (15.21%) ;诊断:精神分裂症76例 (54.28%) , 情感障碍阳性发作24例 (17.14%) , 情感障碍阴性发作18例 (12.86%) , 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3例 (2.14%) , 神经官能症19例 (13.58%) ;平均住院1个疗程 (3个月) 以上。

1.2对在本院住院的140例精神病患者进行密切的临床观察, 通过接触交谈, 分析影响睡眠的因素, 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

每位患者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 运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同时总结护理手段, 改进护理方法, 做到正确护理每一位精神病患者。

2 结果

通过运用正确的护理方法对每一位患者, 进行临床护理, 使大多数患者睡眠得到改善, 失眠症状减轻, 总有效率达到91.25%, 为医生的临床治疗带来了便利。

3 讨论

在护理方面做好伴有失眠症状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工作, 能够减少患者发生意外, 使患者的临床治疗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 对因为心理因素导致失眠精神病患者的护理

患者心理状态不稳定, 情绪波动大, 易引起失眠。对因心理因素所致的失眠, 不以单纯依赖药物治疗, 应该因人因情, 采取心理治疗、正确的护理方法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措施[1]。新入院患者因缺乏自知力, 否认有病, 环境吵闹或换了新环境而入睡困难, 对因情绪不稳定、大喜大悲造成失眠的患者来说, 切忌睡在床上言谈, 睡前过多的言谈欢笑容易消耗肺气, 乱心神, 令人烦躁不安[2]。对因为焦虑不安、恐惧等因素引起的失眠的人来说, 要做到护理人员和患者的相互理解, 即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产生失眠的原因, 患者要了解护士的护理程序。护理人员要尊重患者的人格, 主动与患者交往, 并鼓励患者间相互交往, 帮助间相互交往, 帮助患者适应新环境下的人际关系, 消除患者的寂寞感。护理人员良好的技能、充分的信心、亲切的态度也有助于患者减轻心理负担。给患者安排适当的消遣、娱乐活动, 必要时让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自知力恢复良好的患者因怕出院后受歧视, 出现自责, 导致失眠。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程度和各人的身体状况, 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和护理方法。

3.2 对因躯体因素导致失眠精神病患者的护理

躯体不舒服而引起的失眠情况很多, 比如感冒天天昏昏沉沉的却睡得不实, 普通的牙疼引起头痛而彻夜不能入睡, 精神病患者也有因发病后社会功能受损, 生活懒散, 缺乏梳洗导致周身皮肤不适而失眠。躯体因素导致精神病患者失眠的特点是精神病与失眠相互作用, 精神病严重, 患者的失眠症状也加重, 患者的失眠症状减轻对于精神病的治疗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对于由于精神病患者躯体疾病引起的失眠, 首先应该立足于精神病的护理, 精神病症状的减轻、好转、治愈、睡眠会随之改善。在不影响精神病治疗的基础上, 可给予适当的安眠药来改善睡眠, 应采取心理疗法、行为疗法、药物疗法和正确的护理方法和手段, 使患者正确认识病情, 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减少患者康复的阻力, 缩短医生治疗患者的时间。

3.3对因不良习惯因素导致失眠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环境

既可治病也可致病, 舒适、安静、整洁、安全的环境有利于睡眠[3]不良的饮食习惯容易引发失眠, 比如临睡前吃得过饱或者饥饿, 大量的饮用浓茶、咖啡以及含咖啡碱的饮料、吸烟等。吃得过饱的人睡在床上会不由自主地在床上翻来覆去, 而胃囊空空的人也是很难入睡的。茶、咖啡及部分饮料里含有的茶碱、咖啡因、可可碱、香烟内的尼古丁均具有使中枢神经兴奋的作用, 睡前饮用这些饮料或者吸烟, 往往使人失眠。对由于以上原因造成失眠的精神病患者, 消除失眠症状最好的方法是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在日常中要注意睡前饥饱适度, 不喝浓茶、浓咖啡, 不吸烟, 不饮酒等。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 保证各项治疗的顺利进行, 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 剖析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失眠的护理原则, 总结出正确的护理方法。方法 与140例精神病患者进行临床交谈、接触、观察, 确定正确的护理方法。结果 140例精神病患者的失眠症状好转或明显好转, 总有效率91.25%。结论 在护理方面做好伴有失眠症状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工作, 能够减少患者发生意外, 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失眠,护理

参考文献

[1]张文秀.护理精神病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89:193.

[2]杨微.浅谈失眠的护理.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0) :300-301.

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10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选取的是长期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 住院时间最短的为9个月最长的为13年, 平均4.5年。其中男性40例, 女性43例, 年龄30~65岁, 平均年龄46.7岁。精神分裂症患者33例, 抑郁症患者17例, 躁狂症患者18例, 精神发育迟滞9例, 老年痴呆型患者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病诊断标准。这些患者在医院接受长期治疗, 对患者及其家属都是最安全有效的办法。

2 护理

2.1 治疗护理

2.1.1 药物治疗护理

长期住院精神病的患者, 药物治疗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许多患者在服用一段时间的药物后, 患者自己感觉药效不理想或认为病情已有所好转, 所以就擅自停止了用药, 从而导致患者的病情反复发作。服药时护理人员应该亲眼看着患者服用, 确保药物的连续使用。对于抵抗服药的患者一般都有妄想症, 总幻想着护士给的药是毒药想要害自己, 护理人员可以试着与患者进行沟通, 先取得患者的信任, 使患者消除对护士的敌对感后劝患者服药, 保证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当患者服用某种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或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时, 要立即停止服用此药, 并通知医生进行治疗[6]。

2.1.2 心理治疗的护理

由于患者长期住院治疗, 缺乏亲人的关心, 并且对自身疾病的担心、恐惧与自卑, 使得他们经常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所以护理人员应该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 (1) 有些患者担心未来的前途、工作、生活、家庭及社会上的歧视等, 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详细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发病史、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等, 对待所有的患者都一视同仁, 尊重所有的患者。 (2) 护理人员应该积极热情的常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 让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 做到有耐心、热心、爱心的对待患者,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取得患者的信任, 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要求, 使患者安心的进行治疗。 (3) 进行积极地心理暗示, 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很容易接受周围人的暗示, 护理人员要注意平时的语言、动作, 积极地与患者交流, 给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 让他们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密切注意有自杀倾向的患者, 经常给他们进行心理辅导, 随时掌握此类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 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护理措施。 (4) 对于智力低下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该给予重视, 要用温柔的语言与态度和他们沟通, 鼓励他们多与其他患者进行交流, 并有目的的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5) 长期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的内心都很孤独寂寞, 所以护理人员在对家属进行健康指导时一定要强调, 家属对患者的重要性。建议家属多陪伴患者, 多交流关心患者, 使他们消除内心的孤独感, 积极地面对疾病,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7]。

2.1.3 防自杀护理

精神病患者由于长期住院治疗, 没有家人的陪伴, 也没有熟悉的环境和朋友, 使他们一直处于对社会的封闭状态, 导致他们的缺乏安全感, 孤独寂寞无助。另外, 由于社会对精神病的支持性不高, 使得他们不被社会所接受, 并且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支配下, 住院期间患者经常发生自杀行为。防自杀护理首先要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开导, 护理人员要积极的与患者交流, 介绍精神病的相关知识, 让患者消除对疾病的恐惧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取得患者的信任, 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 消除孤独寂寞感。另外, 病房内要严禁危险物品的存在, 家属探望患者时要经过安全检查才可进入。护理人员在值班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状态, 加强巡视, 提高危机意识, 必要时可以让患者服用镇静药物, 消除患者的幻想和妄想, 防止患者自杀[8]。

2.2 生活护理

由于精神病患者长期住院治疗, 导致他们养成了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性, 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主动性, 而且有些患者还伴有残疾, 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 (1) 保持患者居住环境的整洁, 早晚各打扫一次, 经常更换床单被罩、通风换气, 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注重培养患者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 训练患者每天起床后刷牙洗脸, 吃饭前洗手, 经常更换衣服, 每周定时洗澡, 自己剪指甲, 整理床铺, 帮助男性患者经常剃胡须, 女性患者经期的卫生值得护理人员的重视, 可避免尿路感染和妇科疾病的发生。 (3) 护理人员要注意天气季节的变化, 随时为患者添加或更换衣物, 因为有些精神病患者在秋冬或开春季节病情容易反复, 这与患者一时无法适应环境有关。 (4) 督促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增强自身免疫力, 减少疾病的发生;鼓励患者多参加一些文娱活动, 可以调节患者的情绪, 培养患者的交际处事能力。 (5)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 详细观察患者的表情、动作、行为、睡眠、饮食、药物服用情况等, 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 并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以防患者出现意外。

2.3 防跌倒护理

跌倒是住院患者常发生的意外事件之一, 跌倒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与恢复, 还会给患者家属带来精神及经济损失, 所以护理人员要采取正确的措施防止患者跌倒。 (1) 注意环境安全, 地面应清洁干燥, 没有水或障碍物的存在;患者在浴室洗澡时最好有护理人员在场, 避免因地面湿滑而跌倒;晚上在病房、厕所、楼道要留灯, 避免患者因晚上黑暗撞到东西而跌倒。 (2) 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护士是防跌倒的重要环节, 所以对于新护士要加强安全意识的训练, 提高护士的安全隐患预见性, 尤其是在换班时间更要注意患者的安全。

3 结果

通过相应的护理治疗后, 83例患者中有50例痊愈, 25例有效, 8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90.36%。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对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

4 讨论

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是一类特殊的人群, 他们有些是由于家人无法照顾, 有些是因为年龄大了生活无法自理, 或者是被家人遗弃了。患者长期住院治疗, 使他们缺乏自我照顾的能力, 所以生活护理是必要的。对于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护理人员要确保患者按时服药, 不可出现拒绝或自行停止用药的现象。这一类人不光承受着精神病带来的身体上的折磨, 同时由于社会和家人的遗弃使他们还承受着巨大的精神折磨。所以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并制定相应的心理治疗护理措施, 不仅能有效地缓解疾病的症状, 也能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勇气, 积极地面对疾病, 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降低致残率, 提高治疗速度。另外, 由于精神病的特殊性, 患者经常有自杀的冲动, 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地开导与鼓励患者, 进行心理护理改变患者的想法, 并且严密观察患者的状态, 加强巡视[9,10,11,12]。

总之, 对待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 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并且保证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和总结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为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将在我院长期住院治疗的83例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并结合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特点, 对其药物治疗、生活、心理、安全等方面进行护理, 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并总结其住院期间的护理经验。结果 通过相应的护理治疗后, 83例患者中有50例痊愈, 25例有效, 8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90.36%。结论 针对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特点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 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并且可提高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精神病患者的护理 篇11

【关键词】精神病; 心理护理; 康复

【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050-02

心理护理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充分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的目的,良好的心理护理往往需要护士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同时还能够及时准确的洞穿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1]。在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的程中,单纯的药物并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必须充分的结合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干预。本文以2010年10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均进行了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0年10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精神病患者全部为研究对象,该80例精神病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和心理障碍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为20-63岁,平均年龄为(35.52±3.3)岁。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14例,中学20例,小学30例,文盲16例;婚姻:已婚58例,丧偶12例,离异10例;所有患者病程为2-36个月。经严格检查本组所有患者均不存在严重的其他躯体类疾病和智力障碍,均能够很好的理解调查问卷的相关内容。

1.2 问卷调查方法:采取本院精神病科自拟的心理状态评价问卷表,从着装、生活饮食、医院环境、医院住院生活、护理人员形象和态度、护患之间的沟通程度、治疗效果、娱乐活动等8个方面对所选8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每一项都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一般化、不满意、十分不满意五个等级,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形象和态度评价、疗效满意度、患者基本需求满意度、护患沟通的程度、医院的环境等,然后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1.3 心理护理的方法

1.3.1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对于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必须始终保持护士与患者之间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拥有融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才能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采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因此,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应该充分的运用沟通技巧,确保患者能够自愿的表达自身的需求和想法,同时应该重视专业知识与技术在日常生活和护理中的应用,促使患者病情的康复。

1.3.2 充分运用沟通技巧进行有效的交流:护理人员应该要善于倾听、善于支持和理解,耐心听取病人的陈诉,并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理解病人当前处境的困难性和挫败感,使得患者能够感觉到护理的真诚和热心。同时在与患者的交流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思想,不能够让患者感受到唐突和牵强。当涉及到患者的隐私时,应该尽量在没有其他人的场合下进行,尽量减少谈论患者缺陷、家事以及治疗的后果等,并注重谈话的保密性。对病人进行相应的护理和治疗时应该事先告知患者治疗和护理的必须性和注意事项,以获得患者和家属的支持和合作[2]。在谈话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保持恰当的目光接触和自然地姿势,用友好、平静的方式有序、清楚的与患者进行交谈,谈话的声音要富于感染力和温和力。

1.3.3 建立友好的社会支持体系: 精神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受到别人的排斥和歧视,这在无形中增加了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阴影和伤害。加之医院对精神病患者往往采取封闭式的治疗和管理模式,也很容易带给患者与世隔绝的悲观情绪,增重其的社会抛弃感。因此为了避免精神病患者心理创伤的严重化,应该不断的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理解,并在患者病情稳定时定时进行探望,并告知家属患者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期待和愿望,给予其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坚定继续治疗的决心。

2调查结果分析

精神病患者饮食障碍的护理心得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07年5月—2011年5月随机抽取出现饮食障碍的精神病患者46例, 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每组各23例。对照组中, 男9例, 女14例;年龄40~63岁, 平均52.8岁。干预组中, 男11例, 女12例;年龄41~65岁, 平均5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 主要措施包括: (1) 对于一些由于受幻听症状支配而导致拒食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该在其旁边以较大的声音进行劝导和提醒, 以对幻听症状起到干扰作用而保证患者正常进食。 (2) 当患者由于对食物中是否有毒产生怀疑而不肯进食时, 应由护理人员先进行试尝或与使其与他患者一同进食, 以使患者的顾虑消除。 (3) 有罪恶妄想症状的患者, 可以将饭和菜混拌在一起, 这样患者会误认为是残汤剩饭, 进而对其进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外, 患者病房内的垃圾桶应该随时进行倾倒, 防止患者由于食用残羹剩饭, 而导致出现消化系统疾病, 必要时可以采用喂食或鼻饲的方法帮助患者进食。 (4) 对于由于情绪抑郁而导致饮食状况不良的患者, 应尽量帮助其选择一些柔软易消化的饮食, 并对饮食的色、香、味给予高度重视, 以便刺激患者食欲。 (5) 异常兴奋的患者应该尽量与其他患者分开进食, 以防外界环境对其产生不良刺激。 (6) 食量过大且存在痴呆症状的患者应有专人负责对其进行管理, 进食过程中嘱咐其细嚼慢咽, 谨防出现窒息, 对暴饮暴食的患者要适量对进食量进行限制, 必要时可以让其单独进食。避免出现急性胃扩张。 (7) 对药物反应导致的吞咽困难的患者, 应给予一些流食, 进食速度要慢, 不可对其进行催促, 以免发生窒息。 (8) 对于木僵和违拗的患者, 应该在夜深人静或幽暗宁静的环境中进食。 (9) 患者出现进食障碍, 不仅仅要对精神因素进行了解, 还应注意对躯体不适、发热、腹泻、腹痛等症状进行密切观察并及时进行处理[2]。对两组患者饮食状况恢复情况、不良反应、住院治疗时间进行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饮食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

对照组饮食恢复15例 (占65.2%) , 干预组饮食恢复21例 (占91.3%) , 两组比较饮食恢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不良反应8例 (占34.8%) , 干预组不良反应1例 (占4.3%) ,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住院治疗时间

对照组患者住院接受治疗的时间为 (27.15±2.26) d, 干预组患者住院接受治疗的时间为 (17.94±1.72) d。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体会

护理人员必须对每位患者的饮食基本情况有充分的了解, 对导致其出现饮食障碍的原因进行认真观察并作仔细分析, 针对病因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食劝导的过程中态度要保证和蔼, 言语应该平和, 用促进食欲的语言使其对饮食的兴趣显著增强[3]。

参考文献

[1]李凌江.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40-141.

[2]郑玉红.精神疾病患者拒食46例临床护理[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9, 12 (13) :207-208.

上一篇:膝关节感染下一篇:展开作文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