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媒体广告

2024-11-05

物联网媒体广告(精选10篇)

物联网媒体广告 篇1

摘要: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新媒体是信息发布的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它代表了信息传播技术对信息传播方式的影响。该文主要分析了物联网与新媒体的融合,物联网助力新媒体的发展。

关键词:物联网,新媒体,移动互联网

1 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The Internetof Things)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它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其他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把任何物品连接到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单来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1.1物联网的特征

1)全面感知:因为利用各式各样的传感器,这样可以实时采集物体的动态信息。另外,所采集的对象更广泛,不仅有计算机、手机等移动设备,还可以采集每个物体的信息,将它们连接到互联网上,这样就能够获得更加多样的信息,例如物理世界中物体的压力、温度、湿度、速度等[1]。

2)全时传递:将互联网的互通性融入到物联网时代,并且运用得更加广泛,无线网络可以将采集到的信息随时汇总到各个节点,在现在的互联网中,这些信息已经不是孤立存在,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但是因为接入的终端更多,这样就变得不可知和不可控,所以物联网从物理层到应用层都需要更高等级安全设计、制度监管和技术保障。

3)智能处理:在网络上产生海量的数据,将它们存入系统中,这些数据的处理必须依靠云计算和数据挖掘技术的方式,得到其中可以被我们利用的数据,为人们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1.2物联网的发展

1995年,微软CEO比尔盖茨就在《未来之路》这本书中提到了物联网,但是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建了“自动识别中心”,提出“世间万物都可通过网络实现互联”,说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

2004年,日本提出u-Japan计划,力求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互联,要将日本建设成一个随时、随地、任何物体、任何人都可连接的网络社会。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其中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2]。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有了很大的扩展。

2006年,韩国提出u-Korea计划,要建立一个无所不在的社会,让全民可以随时随地享有科技智慧服务。

2009年1月,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建议奥巴马新政府投资新一代智慧型基础设施。当年,美国将物联网作为振兴美国经济的两大重点之一。

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访问无锡,发表了“感知中国”的讲话,无锡市建立了物联网研究中心,把我国物联网研究和应用推向了高潮。物联网被正式列为我国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2月,山东省政府发布《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根据我省实际,结合产业发展带动,重点实施“5412工程”,即:5个物联网核心技术领域、4大物联网产业和12类物联网重大示范工程。

2 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New Media),一般而言,不同与传统媒体的都是新媒体。

新媒体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的传播形式和媒体形态。

2.1 新媒体的特点

以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新媒体,其最大特点是打破了媒介间的壁垒,消融了媒体介质之间,地域之间,甚至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3]。具体讲:

1)互动性。报纸广播电视的不足之一是单向传播、互动性差,在漫漫的时间流程中各种五花八门的信息源源不断地向接受者传送,受众在这种洪水般的信息面前无法选择。互联网与手机等媒体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们弥补了这些缺点,大大增强了双方的互动性,受众不但可以收听收看各种信息内容,而且能够通过互联网与手机随时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与传播者和其他受众产生互动。

2)全时性:与报纸广播电视相比,只有新媒体才真正具备无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发布。新媒体成为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信息源,2/3的信息来自新媒体,仅1/3信息来自传统媒体。微博等已成为重要的网络舆论载体。以网络舆情监测室的数据显示,由微博曝光的危机事件,呈现上升趋势:2010年占比33.3%,2011年占比66.8%。

3)跨越性。对于报纸广播电视,不管是我们的传播还是接收都非常有限。互联网自诞生之日起就创造了真正的“地球村”,彻底打破了时空限制,完全实现了全球传播效应,不同地区不同语言的任何一位公民都可以同时传播着或接受着同样的但是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语言的各种信息,极大地颠覆了传统的传播路径,使本为一家的地球人变得更加亲近。

4)自主性。报纸广播电视传播的显著不足是“你传我受”,传播什么怎么传播都由传播者决定,受众的接受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但是,新媒体彻底改变了这种传播方式,受众通过点播节目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极大地增强了对内容的自主选择权。

2.2 新媒体的发展过程

1999年开始,主流媒体的网络化发展(如人民网,新华网),商业网站涉足网络新闻(如新浪,搜狐)。

2007年,新媒体开始快速发展,新媒体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同时影响力巨大,吸引了大量的投资。

2008年北京奥运会,新媒体首次作为奥运会独立传播机构与传统媒体一起被列入奥运会的传播体系。互联网、手机等终端设备被正式用于赛事转播,这充分表明新媒体商业价值。

2013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提出,移动化和融合化成为中国新媒体发展的主要原则。在移动互联网和网络大融合下,我国新媒体用户持续增长、普及程度更大的提高,新媒体应用不断推陈出新,新媒体的社会化水平日益提升。

3 物联网与新媒体的融合

新媒体是信息发布的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它代表了传播技术对传播方式的改变。现在我们所说的新媒体主要还是数字新媒体,例如互联网、手机移动互联网、移动电视等。而将物联网和信息传播融合起来,会产生下一代新媒体,可以扩展新媒体的领域,同时这又对物联网有一种促进作用,两者相辅相成[4]。

1)对于新媒体来说,物联网为我们国家的信息传播拓展了新的领域,它代表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当前物联网正在寻找新的应用领域,新媒体也希望发展更多的用户,两者是有一种密切的关联的。

2)在新媒体领域可以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支持。目前物联网在中国备受关注,物联网想要健康有序的发展,这个过程需要新媒体的监督和引导。

3)物联网和新媒体在人才需求上是一致的。我们必须IT技术人员同时要有人际传播的能力,达到传媒与科技的融合。

4)我们要看到物联网和新媒体在纵深的融合。媒体代表普遍化和信息化的一种介质,而物联网又让万事万物进入到信息互联中,这两者在新的信息技术的帮助之下,能够促使人们的生活空间互联互通,使物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密切的结合到一起。

4 物联网助力新媒体产业发展

物联网的传递基础是信息技术,它突破了当前互联网的终端限制,将每个物体接入到了互联网上,使互联网延伸到每个领域。物联网使媒体突破了传统限制,产生了很多新的媒体形式,比如微博、微信、各种手机客户端,增加了人们能够了解的范畴。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1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占网民总数的81%。伴随4G业务的推出,手机网民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年增长率为19.1%,手机继续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5]。物联网的普及更能够加速新媒体的发展,并且通过新媒体发展,加大舆论监督力度,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发展[6]。

1)个性化内容就是新媒体运用物联网智能化的特点而得到的好处。新媒体的用户在注册账户之后,会得到一个媒体数据库,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制定自己喜欢的个性化内容,新媒体运营商可以在新闻和信息采编过程中根据用户的定制,推送给用户想要的内容,提高整个信息的利用效率。

2)智能感知和采集信息是物联网被广泛应用的另一大原因。物联网能够检测物体的状态,然后通过人们进一步处理。经过信息的核对,如果没有问题,就会自动地转换为新闻的形式发送出去。应用物联网技术还可以测量一些随时变化或者不易获取的信息,比如PM2.5的数据,人们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地向公众报道。总之,物联网技术能够使新媒体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更加的快捷。

物联网媒体广告 篇2

技术短板:集成电路芯片、高端传感器、超高频RFID

虽然我国已经掌握了传感器、RFID技术等产品的生产能力,但大部分的核心技术,如芯片等仍然依靠进口。国内工业一旦用上“外围芯”将会形成长期依赖,在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等方面继续落后。在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电力、污水处理、制药、化工、矿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基础设施领域,我国使用的芯片大多被国外芯片垄断。“关键控制数据有可能被篡改或丧失,造成环境灾难,人员伤亡,甚至危及公众生活及国家安全。”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教授缪向水表示,国外芯片制造厂商有可能通过在芯片面板某一程序上植入木马来窃取商业数据或机密,也可以通过病毒、恶意软件来操控工厂控制系统,导致工厂停工,发生安全事故等。

国内众多厂商也渐渐认识到芯片才是核心,如果没有自己的芯片而是依靠进口,就等于在日后的成本、供应等方面埋下了安全隐患。为了占领市场先机,一些敢于“吃螃蟹”的企业家投入血本加码芯片的应用开发,如中航微电子、光迅科技、厦门乃尔电子等一大批内地企业兴起,加上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崛地而起。

在9月3日召开的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部际建设协凋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指出,传感器及射频识别(RFID)技术作为物联网的基础与核心,其发展滞后于物联网产业的整体发展,“高端产能不足、低端同质竞争”已成为我国传感器产业的短板。一是传感器尤其是高端传感器自主创新能力还较低。部分多功能、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的高端传感器依赖进口,多数企业都是引用国外的芯片加工,甚至仅停留在代理国外产品的水平上。二是射频识别(RFID)芯片技术、工艺水平还不高。尤其是在超高频、微波产业链中,目前从事芯片设计的企业为数不多,芯片技术能力、工艺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存在较火差距。总的来说,高端传感器制造,以及超高频、微波射频识别(RFID)芯片制造仍是我国物联网发展中的技术短板。

是什么制约了中国物联网?

在日前举办的2014第五届物联网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这样形容物联网:论物联网的发展阶段,目前尚处于婴儿期,从概念炒作到现实至少还需要五年时间。邬贺铨认为,现在的物联网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包括标识问题、体系模型和语音交互、数据挖掘和安全隐私、商业模式、行业的进入门槛对成本的影响等;也有很多技术需要攻克,体系技术软件的服务、硬件等怎么做到低成本,还有数据信号处理,发现与搜索引擎,关系网络,电源与能量存储等等。峰论坛上,中国企联会长王忠禹提到:“2014世界500强中,在IT和高端装备制造两个领域内,我国大企业明显处于弱势,甚至是空白。国内企业要紧紧抓住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带来的发展机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集中精力在高端制造领域抢得先机和实现赶超。”

尽管物联网技术在国外被视为推动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可在国内的应用还处于试验和示范性探索阶段。而阻碍物联网在国内快速发展的障碍,主要是传感器、RFID(无线射频识别)等关键技术。

工信部5月30日发布的新版《物联网白皮书》中提到,我国物联网近几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13年整体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同比增长36.9%.其中传感器产业突破1200亿元,RFID产业突破300亿元。预计到2015年,我国物联网产业整体规模将超过7000亿元,信息处理和应用服务逐步成为发展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物联网在带给人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威胁。近日,惠普旗下应用安全部门Fortify对10款高人气的物联网设备进行安全审时发现,这些设备竟然存在250个不同程度的安全漏洞,平均每款25个,这些设备包括电视、网络摄像头、自动调温器、遥控电源、喷水灭火器、门锁、家用报警器、体重秤、车库开关以及家用多设备控制器等。

截至2020年接入互联网的物联网设备会有多少? Gartner预测会有260亿个物联网设备,而IDC预测会有2120亿个物联网设备。无论是260亿还是2120亿,随着大量智能设备接入互联网,入侵网络的方式必定会比现在多得多。智能仪表、设备维护与监测传感器、工业机器人、资产追踪系统、智能零售货架、工厂控制系统乃至可穿戴设备等,都有可能成为黑客入侵攻击的对象。

由此看来,除了技术短板,安全问题也是阻碍国内物联网发展的“拦路石”。物联网的安全性不能得到充分保证,那么大数据系统中的个人信息、商业机密甚至国家、军事秘密,都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窃取利用。不过,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旦我们能突破技术瓶颈,解决好安全问题,物联网必将给每个人的生活带来大惊喜。

物联网媒体广告 篇3

1 物联网与物联网媒体广告

物联网 (the interent of things) , 顾名思义, 就是将物于物相连接的网络。所有物品通过RFID技术、GPRS、激光扫描、红外感应等传感设备, 按照相关协议连入互联网进行信息传达和智能识别。物联网由三个组成部分:以RFID技术等为主的传感器, 实现“物”的识别;以互联网、通信网为基础实现数据的传输;以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实现“物”的智能处理。与此相对应的,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有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内容应用层。感知层包括读卡器、人、人体感应器、电子标签、红外感应器、摄像头等;网络层包括有线和无线网络等;应用层则涵盖了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文化、智能公共安全、智能家居、智能城市等多个层面, 是物联网与专业基础的深度融合。

物联网媒体广告基于物联网产生, 相对于传统广告形式的“广”而告知方式, 这种媒体广告形式则从“窄”入手, 根据物联网获取的相关参数筛选出更有针对性的数据进行分析, 从而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传统媒体广告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反复刺激使消费者产生记忆, 并影响其购买行为。这种信息传播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较大拘泥于刺激频次和时间。物联网的特性决定了在其之中的的每个物体都是信息源点, 具有即时性和主动性, 能够实现双向互动传播。

2 物联网环境下的公共交通广告发展现状

“要是我们脱离环境而存在, 那么就不可能有什么设计活动, 也不可能产生正确的观念和思想[2]。”德国美术理论家阿道夫·希尔德布兰德说, “把生命力和多样性注入艺术之中的东西是新的环境;作为一种由自然展示的环境, 当它发展成为一个艺术结构时, 总是导致在艺术自然规律所设定的范围内出现新发现[3]。”广告媒体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科技的影响下, 广告媒体本身也在不断的被开发和创新。未来新兴的广告媒体, 也许是现在未被运用于广告中的物质或工具, 而现存的一个广告形式,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 会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需要而消亡。信息的有效传播是广告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广告的存在价值所在。但传播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既看不见也摸不到, 其作用只能通过创造新的价值产生和增强。物联网像一张大网, 将世界上的物与物、人与物相联系, 在此环境下产生的物联网媒体广告, 就是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 具有针对性强的消费群和营销目标, 具有良好的消费亲和力以及较高的投放效益。与物联网广告一样, 公共交通广告也是一种广告媒体形式, 从早期的公交巴士车身广告发展到如今的公交候车厅广告、车载DM杂志广告、车内灯箱广告, 这一广告形式承载着其独有的优势, 具有传播覆盖面积广、流动性强、重复性以及商业消费覆盖面积大等特点。但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城市形象和人文特色的高度要求, 这一广告形式面临着发展瓶颈和局限, 甚至在一些城市, 已经出台了禁止发布公共交通车身广告的相关法规。在科技洪潮中发扬这一广告媒体的优势, 完善其不足, 在这一广告形式本体上进行创新, 在服务民生和经济利润上寻求平衡点, 是完善公共交通广告、适应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

公共交通广告现在面临的问题之一是依赖传统的喷绘形式, 在表现手法上单一。现代科技的进步, 决定了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运行和快速消费的时代。单一的传统喷绘广告形式无法在花花绿绿的高科技产品环境中第一时间抓到消费者的眼球, 公共交通广告需要结合新的媒体和技术进行创新。这一问题能够通过借鉴物联网媒体广告形式的多样化进行创新。

除此之外, 公共交通广告在信息传播的方式上具有单一性。纵观现在大多数公共交通广告, 无论是车身广告还是候车亭广告, 大多以喷绘平面广告为主, 通过对消费者的潜移默化实现诉求。这种信息传播具有盲目性和随机性, 如果消费者选择不观看, 这些信息就无法按原计划进行有效传播。而物联网能够将不同的信息源相互连接, 物联网媒体广告就具有较为及时的市场反馈信息, 这正是公共交通广告急需弥补的缺点之一。

3 物联网环境下的公共交通广告发展趋势

物联网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一些发达地区, 基于物联网的体验式智能购物已不再是凤毛麟角。借助RFID技术、二维码实现技术以及IT设备, 在高级服装店, 消费者不仅能够体验虚拟试衣, 还能够依据货品的RFID标签进行商品的信息检索。这些看似与公共交通广告不相关的创新科技, 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灵感来源。公共交通广告依附于公共交通设施, 其未来的发展必然要以服务公共为基础。在人文服务的基础上, 公共交通广告的媒介材质也会有所创新和发展。通过调查研究不同地区的公共交通广告, 笔者认为物联网环境下的公共交通广告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改变原有的单向传播主导, 转变为双向互动传播

传统的公共交通广告大多以平面喷绘画面为主, 借助车身或者户外灯箱进行展示, 从广告主到消费者这一单向信息传播方式大多缺乏亲和力, 无法使消费者主动和积极接受。以物联网为基础, 将RFID技术、GPRS、红外感应等设备与智能化的公共交通设施相结合, 添加能够与消费者互动的环节, 通过展示消费者的反馈信息增强广告的亲和力, 是未来公共交通广告的发展趋势之一。例如冰纯嘉士伯2011年的公交候车厅广告, 就采用了互动手法, 通过左右两个测心情指数的电子仪器与消费者互动, 在娱乐的同时达到了产品推广的作用。嘉士伯这一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五大城市开心指数测试”, 通过设备直接获取消费者的数据发布了测试结果, 在娱乐的同时进行了品牌的深度营销。

3.2 改变原有的喷绘表现, 转变为电子化智能化

公共交通广告的发展, 离不开相应设备的智能化。物联网为公共环境的智能化提供了加速器。未来的公共交通广告的传播媒介会以智能的电子化产品为主, 例如智能的公交候车厅、智能公交车内显示屏等。与智能手机近年来的热卖相同, 高科技发展下的智能产品, 会以其独特的创新吸引着大多数消费者。智能的公共交通设施发展, 必然会导致依附于其上的公共交通广告发生创新和改变。以巴西一种日光浴外用药水的公交巴士候车亭广告为例:为了直截了当的突出产品功效, 设计者使用了一种调光器, 可以自由控制画面中女孩身上的肤色。女孩身体下面放了四种产品, 将游标滑到相应的产品处就可以看到它所呈现的效果。除此之外, 借助RFID技术, 国外一则广告能够将感应路人衣服的颜色, 从而在候车厅的广告上显示出相应的颜色进行改变。

3.3 在社会功能上更注重信息服务与检索, 广告植入更加人性化

归根结底, 公共交通广告存在的载体是公共交通设施。以英国伦敦的公交系统为例, 伦敦是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该城市采用ibus系统对公共交通状况进行管理和调试, 通过车载无线发射器以及车辆GPRS系统与地面红绿灯进行信息传输, 有效调节车辆拥堵的现象。除此之外, 在公共交通站点设置电子显示屏, 方便乘客进行所乘车辆的信息查询。通过借鉴国外先进公交发展经验, 未来的公共交通广告在功能上会更注重信息服务化, 其植入形式将会更为含蓄和人性化。

4 结语

物联网的发展为公共交通广告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物联网媒体广告的产生为未来公共交通广告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经验的汲取。依附于智能的公共交通、借助RFID技术、GPRS、激光扫描、红外感应等传感设备, 按照相关协议连入互联网进行信息传达、以深层次的营销手段和更有针对性的投放进行信息的双向互动传播是未来公共交通广告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在互联网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物联网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公共交通广告作为一种和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广告媒体形式, 在物联网环境下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重点分析了公共交通广告在物联网环境中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对其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和推测。

关键词:物联网,物联网媒体广告,公共交通广告

参考文献

[1]林钰源, 汪晓曙.广告设计[M].广州:岭南出版社, 2004 (10) :1~21.

[2]大智浩, 佐口七朗.设计概论[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1 (10) :2.

[3]阿道夫·希尔德勃兰特.形式问题[M].河北美术出版社, 1997 (05) :3.

[4]王鹏岳.基于物联网的深度营销研究[D].河北大学学位论文, 2011 (05) .

[5]瞿文燕.物联网时代新媒体广告机遇和挑战浅析[J].科技传播, 2010 (05) .

今天互联网,明天物联网? 篇4

内置在自己鞋跟里的东西其实是物联网的一个早期例子,只是Andrew Duncan当时并不知道物联网这个概念。

洛杉矶的技术顾问Duncan 回忆起2010年11月参加一次为老年痴呆症患者募集资金的步行活动时说:“在我步行五英里的过程中,我女友能够在电脑屏幕上监控我的举动。如果电池电量过低,或者穿鞋者走出指定区域,鞋子就会发送文本信息。”

他那双配备全球定位系统功能的鞋子由洛杉矶的GTX公司生产,售价299美元,外加每个月的无线服务费。这是业界普遍预测的物联网的一个例子。在物联网中,凡是有智能的东西(包括机器、道路和楼宇)都将接入到网上,生成的数据有望发挥目前无法想象的用场。业界观察人士只是在我们在物联网这条道路上已走得多远、哪一种科幻场景能最准确地描述将来情形方面意见不一(参阅插文1)。

纽约奥伊斯特贝ABI 研究公司的分析师Sam Lucero说:“凡是有智能的东西都将接入到网上。”

思科的首席未来畅想家Dave Evans认同这一说法。他预测,到2020年将有500亿个联网设备,社交网络将把它们连接起来。他说:“将来,凡是有通断开关的东西都将联网。我预测,这一幕会出现在各行各业和我们的生活中。”

物联网潮流已经开始扑面而来。

伦敦技术咨询公司Analysis Mason的Steve Hilton说:“在几个行业,物联网正开始应用;在另几个行业,物联网还只是幻想。”物联网开始出现在能源、公用事业、汽车、运输、安全和监视等众多行业。他补充说,还“少量地出现在医疗保健行业”。如果你算上Kindle等电子书阅读器,物联网还出现在消费者领域。

他表示,物联网还没有出现在厨房设备等白色家电行业。Hilton说:“厂商们需要物联网,但是我并不认为这会是个很大的市场。要是家用电器贵150美元,你会买吗?在这个情况下,技术走在了市场需求的前面。”

纽约大学的摄影学教授Wafaa Bilal展示了他在2010年12月植入到其后脑的数字相机座架。据Bilal声称,这个研究项目的概念是,客观如实地捕获图像,不受取景器的干扰。来自相机的图像经由互联网传送,但Bilal的身体对于该植入体出现了排斥反应。

IBM研究部门副总裁Katharine Frase想知道:如果洗衣机、恒温器和热水器可以由消费者或第三方实现一起管理,有望设计出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她说:“我们发现,如果能得到某种回报,人们还是愿意共享关于他们自己的信息。要是让你知道我在洗澡可以带来一些好处,比如减少电费,那么这也许没什么问题。”

微软Windows嵌入式产品经理Kevin Dallas补充说:“现在已经在进行这方面的投入,”不过他不愿给出具体的例子。“我们看到物联网应用于各行各业;我们会在今后两三年开始看到成效。”

Dallas预测了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会出现的基于物联网的几个场景:

作为客户忠诚度计划的成员,你将购物清单发送到商店。一到商店,你就领到一张RFID标签,店内的联网数字显示标牌会指引你穿过一个个货架,找到所需要的商品。

在其他商店,你走近标牌时,标牌会根据你的身高和衣着,量出你的身材大小,然后显示应该适合你的促销信息。

在任何商店,数字标牌根据销售量或天气等实时情况,提供促销信息。

你家的冰箱可监控冰箱里面的东西,并给出重新贮备建议。(拥有联网功能的冰箱已经出现在市面上,包括三星推出的一款联网冰箱,不过Hilton认为目前市场缺乏需求。)

使用来自云计算环境的数据,你的汽车就能跟踪它去过哪里、要去哪里,预测接下来开往哪里,如果你想询问最近的加油站在哪里,它随时可以提供建议(丰田和微软已经开发在这样的服务。)

你的汽车还能监控内部功能、提供维护建议,安吉星远程诊断系统已经在为通用汽车公司的汽车提供这样的服务,现在还为其他厂商的汽车提供这项服务。

你汽车的黑匣子数据可以交给保险公司,以便减少费用——假设数据可以作为证明安全驾驶的证据。许多汽车保险公司已经在提供基于使用情况的保单,有时基于装在汽车上的仪器收集的数据,Progressive意外保险公司的Snapshot计划就是这样。

如果你的子女开车时超过一定的速度,或者驶入了指定的“禁区”,汽车就会通知你,目前可以通过某些附加设备来实现这种功能。

其他消息人士预测,将来医院的病床也会装有大量的仪器,因而不需要在患者身上绑上传感器,如这项研究(http://www.smartplanet.com/blog/science-scope/wireless-sensors-detect-if-surgery-patients-stop-breathing/10435)所示。

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Compass Intelligence咨询公司的策略师Kneko Burney预测:“三四年后,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将不仅仅局限于零售业;十年后,我们所有人的生活将有别于现在所能想象的场景。十年后,手机耳塞内置在耳朵中将不足为奇。”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识别中心的Edmund W. Schuster教授特别指出,中国的温家宝总理已将物联网作为国家发展目标。他说:“中国政府将物联网视作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础部分,特别是由于在人口密集城市,物联网将使得服务更容易协调。”

此外,无锡市政府已宣布有意建造一座基于物联网的主题公园。无锡市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预计该主题公园将成为新一代互联网用户的旅游景点、线下精神家园和娱乐中心。”

根源于M2M

亚特兰大M2M无线服务提供商KORE Telematics公司的负责人Alex Brisbourne解释,物联网起源于大概15年前,当时的想法是使用机器至机器(M2M)技术来监控远程资产,主要是通过现已过时的专有网络来监控。

他回忆道,向物联网转变开始出现在2001年,当时“我们开始看到通过蜂窝网络提供互联网协议(IP)。”

波士顿比彻姆研究公司的分析师Bill Ingle 同意这个说法,说“物联网是个稍微新一点的术语,但含义与M2M一样。由于语音市场开始饱和,运营商们在过去两年开始对M2M感兴趣,将其视作另一个收入来源。”

ABI研究公司的Lucero补充说,物联网、M2M、无线射频识别(RFID)、智能量表、各种传感器网络、楼宇与工业控制系统以及家庭自动化之间存在很明显的重叠。

技术发展

Evans表示,至于必要的传感器、传输和处理等技术,“不存在任何重大障碍。”他补充说,不过最好还是完善传感器从周围环境“采集”能源的方法,从而摆脱对电池的依赖。他指出,另一大促进因素将是IPv6的推广,因为这种寻址方案可以提供足够多的互联网地址,足以为地球表面上的每一个原子各自提供一个地址。

Burnery补充说:“不存在什么技术障碍。”限制因素就是微型部件的成本、无线网络的带宽、业务战略以及人们吸收这么多信息的能力。

惠普资深院士兼惠普实验室纳米技术研究部门主管Stan Williams表示,惠普实验室目前在研发用于物联网的纳米技术传感器。到目前为止,他的实验室已研发出了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的设备,用于探测震动和移动。该设备可以感知三个轴线方向的震动和旋转。惠普实验室还在致力于研发基于激光散射技术的味觉和嗅觉传感器。Williams表示,它们的灵敏度可以达到万亿分之一,能够用于识别化学品和生物种。

nlc202309011321

他补充说,这两种传感器都只有约一平方毫米,这意味着大规模生产起来成本非常低。目前公开市场上已经有了全面构建物联网所需要的其他类型的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和光传感器。

明年,惠普实验室将上马其第一个使用物联网技术的大项目:为壳牌石油公司研发的地震成像项目。该项目可以对方圆10平方公里范围内地壳以下20米深的地方进行成像。Williams说:“这项技术已经应用于人体内部成像,我们会将同样这项技术应用于地下勘探。”

三星RSG309液晶冰箱(售价2700美元)在左手门上配备了内置的8英寸液晶触摸屏,可支持Pandora、WeatherBug、推特、Google Calendar、Picasa图像的幻灯片查看器及另外几个应用程序,而更多的应用程序还在开发中。

Williams补充说,但是一旦物联网广泛应用,将来生成的数据量将是今天现有数据量的数千倍,所以处理技术“的功能也要相应提高数千倍。这有可能吗?有可能。”

IBM的Frase问道,处理器的功能也许很强大,但是“我们不知道带宽何时会用光?”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必须以某种方式来过滤信息。IBM正致力于研发流处理技术(使用基本的分析工具提取有用信号),并且在设备层面开展其他的研究工作,以便更有效地利用现有带宽。Frase表示,目的是“让部署设备变得更加经济可行。”

Burney指出,与此同时,与物联网连接的设备需要新的用户界面,这种新界面必须直观,不需要用户学习新的行为。她预测,基本技术、界面、甚至用于初始化新设备的流程需要新的专门化,这离不开行业的广泛合作。

隐私和安全

无论物联网带来什么样的挑战和优势,用户都希望自己的数据保持私密。至于如何确保数据私密,目前似乎还没有现成的解决办法。

麻省理工学院的Schuster说:“我们还没有获得必要的安全环境。基本的电子邮件仍在受到黑客攻击,这种情况已经持续25年了。”

思科的Evans认同这个说法。“我们需要确保已经添加了所有合适的安全措施,这些安全措施必须成为整个架构的一部分,而不是后来添加上去。”

Brisbourne问道:“你能破解电表、通过线路的另一头一路闯入核电站吗?老实说,现在有一些政府性质的项目,就是让人搞这样的模拟攻击,找出实际存在的安全漏洞。”

前联邦贸易委员会官员、现任华盛顿律师事务所McKenna Long & Aldridge LLP策略顾问的Dan Caprio表示,欧盟委员会下面的一个特别工作组已经在研究可能出现的物联网隐私问题。去年,欧盟委员会任命他担任物联网方面的跨大西洋主题专家。

Caprio说:“欧洲和美国都设想我们会有物联网。预计欧盟委员会特别工作组会在2012年或2013年最终确定物联网政策方面的建议。”他预计,这方面的建议将深受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80年批准的指导方针的影响。这些指导方针基于消费者通知、消费者选择、消费者访问和安全等概念而制定。

他表示,美国无疑会继续采用草根方案,致力于保护关于儿童的敏感信息、医疗保健信息和财务信息。

Caprio特别指出:“欧洲有好多的监管法规,但是缺乏实际行动。在美国,我们没有一些基本的监管法规,但我们的确针对欺骗行为落实了有效的保护措施。”

Burney指出,在美国,广告商可能会发觉物联网采集的数据特别吸引人。再过三五年才能弄清楚怎样可以合法地谨慎使用数据,但“我认为,结果可能很像谢绝来电名单,由用户来控制想与别人共享关于自己的哪些数据。”

但是有了能在合适时间推送来自合适广告商的合适信息的智能语境系统,“接受广告内容几乎将变成愉悦的体验,”她预测。“由于广告对自己有价值,人们可能会喜欢上广告。”

汽车、楼宇、医疗、娱乐、甚至广告,如此看来物联网最终会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几乎方方面面。最终结果会是今天我们无法想像的样子,就像电的发明者本杰明·富兰克林当初想象不到今天的电力网。

附文一:科幻场景大碰撞

如果物联网继续以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接受本文采访的消息人士经常提到的三部科幻作品很可能具有预言性:

《少数派报告》。在汤姆·克鲁斯主演的这部2002年影片中,主人公进入零售店时,自动显示屏会以个性化的信息与他打招呼。

《彩虹尽头》。在Vernor Vinge所著的这部2006年小说中,公共基础设施和大多数人(通过嵌入在衣服中的传感器)都装有仪器;借助内置在隐形眼镜中的显示装置,人们可以与随之形成的增强现实进行交互。

《1984年》。George Orwell所著的这部1948年小说描绘了一个压迫成性的极权主义国家,在这个国家中,无所不在的技术被政府用于随时监视民众。

附文二:让数字来说话

伦敦技术咨询公司Analysis Mason的Steve Hilton预测了物联网将来会有很大的规模。下面是他预测的内容:

在能源行业,Hilton认为到2011年年底会有2200万个联网的民用电表;在今后十年,这个数字有望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他解释,这些电表将是“智能电网”潮流的一部分,可以通过无线、固线或基于电力线的数据等连接,以近实时的方式报告耗电情况,以便更有效地管理电网。

在运输行业,到时全球会有大约3080万个联网设备,主要用于跟踪卡车位置,每年会以27%的速度增长。在安全和监视行业,会有2060万个联网设备,这包括安装的民用设备和工业设备,每年增长率将达到37%。

在医疗保健行业,到年底会有150万个联网设备,增长率为20%至25%。这些设备通常佩戴在患者身上,以监测慢性疾病,比如建议心脏病患者何时服药的设备。Hilton指出,由于医疗设备必须经过大量的测试,之后才能进入市场销售,物联网在医疗保健行业远未得到广泛应用。

他认为,至于运输行业,一系列广泛的跟踪和维护监控仪器应该很快就会出现在消费汽车市场上。他说:“各大汽车制造商都在关注这个方面,正在确定解决方案。”

物联网百科之物联网冰箱 篇5

所谓的物联网冰箱, 就是用射频自动识别技术, 使得冰箱和物体之间能够识别的冰箱。从使用上看, 物联网冰箱与冰箱里的食品实现了自由对话, 提高了人类对食品的管理与应用。从技术上看, 它是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种新技术, 是对“互联网”技术的延伸。现在, 物联网已开始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世界上第一台物联网冰箱由海尔集团制造。“物联网冰箱”是世界冰箱史上一款里程碑式的革命性产品。其不仅可以储存食物, 而且可以通过与网络连接, 实现了冰箱与冰箱里的食品、与超市的食品、与人类之间自由沟通。同时, 它还带有网络可视电话功能、浏览资讯、播放视频等多项生活与娱乐功能, 让原本属于生活电器的冰箱成为一个娱乐中心。

物联网冰箱的食品智能管理和预定功能。当我们把食品买回家, 放到冰箱里, 冰箱就会自动显示冰箱里储存了什么样的食品, 你可以很详细的看到保质期、数量等各种信息, 同样你可以了解到更详细的信息。包括食品的产地、营养成分等, 这样我们就可以吃到安全、放心的食品。

物联网技术及油气田物联网建设 篇6

关键词:物联网,物联网架构,油气生产

1物联网概念及技术架构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有两层意思1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 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2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因此, 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3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它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神经末梢,它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2物联网发展

物联网的概念最初来自“传感网”,是作为重大IT技术提出来的。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传感网是22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 杂志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到了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一文,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将是其中的关键技术,2009年,美国工商业领袖的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 从此物联网的概念进入了国家的战略层,发达国家也纷纷效仿,提出相应的战略对策。

2009年8月7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重要讲话, 指出 “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 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 “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 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都加快了物联网发展的布局。 在各个行业,如石油工业、绿色农业、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远程医疗、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和环境监测等各个行业均有物联网应用的尝试。

3油气生产物联网

根据中石油集团公司“十二五”总体规划以及油气田生产实际要求,急需加快面向生产操作过程的信息系统建设,通过信息技术与工业生产的融合,提高生产操作的自动化程度,保证生产持续、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为优化生产管理流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创造条件。

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就是利用物联网技术, 实现油气田井区、计量间、集输站、联合站、处理厂生产数据、设备状态信息在作业区生产指挥中心及生产控制中心集中管理和控制。 搭建油气田场站规范、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支持油气生产过程管理,进一步提高油气田生产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油气生产物联网包括3个子系统(图1),以下对此3个子系统进行分析。

3.1数据采集与控制子系统

采集与控制子系统主要是利用传感、射频等技术,感知油气生产信息,建立覆盖油气全过程准确、可靠的自动化采集与控制子系统。 实现采集数据完善准确,过程控制精确到位,安全管理及时有效,系统控制稳定可靠。

数据采集与控制子系统包含4个主要功能: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生产环境自动监测,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物联设备状态监控。

采集子系统中,通过准确的数据采集才能真实地反映油气井数据的变化,指导油气井管理。 应当考虑到以下问题:

3.1.1传感器精度

数据采集所使用的传感器需要考虑精度等级;针对现场不同情况选择精度等级不同的传感器。

3.1.2环境条件

使用设备要考虑地区环境条件, 如北方地区需要考虑耐严寒、抗风沙,南方地区因环境湿度大,需要考虑防水等。

3.1.3仪表可管理性

主要体现在仪表采用合适的通讯协议, 远端实现仪表工作状态、生产日期、编号等的查询,使仪表校验等可控。

在控制子系统建设中, 设计理念上应当体现远端控制和就地控制相结合的理念。 具体来说,就是不能完全依靠远端控制信号进行控制,本地控制器一定要具有基本的逻辑处理能力,用于防止由于通讯链路故障或拥塞造成的部分控制信号不能及时到达而产生的危害因素, 另一方面还要防止现场出现紧急情况后远端不能及时发出控制指令而造成的现场生产失控。

3.2数据传输子系统

数据传输子系统主要是利用数据通信技术, 实现生产数据和视频图像的实时传输, 满足整个系统对数据的安全性、 实时性、稳定性等要求。 此系统可以实现井站的实时数据,指令的数据传输,以及图像的传输。

数据传输子系统采用有线和无线技术相结合的方式, 将井场、站库生产数据及视频信号高效、安全、稳定地传输到油气田监控指挥中心。 距站较近的井场、站站之间通过有线网络相连, 以光缆传输为主;井场和边远站库数据通过无线异构网络传输, 包括多载波无线信息本地环路(Mc Wi LL)、 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 MAX)、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数传电台等无线传输技术。

3.2.1以太网和宽带网

以太网和宽带网是互联网的主要接入形式, 也是物联网传输的主要通讯载体。 在物联网网络中,有以太网或宽带接入条件的固定终端应用时,可以通过终端上的以太网接口接入到网络, 这种接入方式, 继承了以太网和宽带的大数据量和低延迟的特点,可以用于传输大数据量的文件信息和流媒体信息。 但受限于应用网络,比如在新疆油田公司各作业区,各类站库、油井、水井位置大多处于沙漠、戈壁地区,使用受到限制。

3.2.2 GPRS / CDMA / 3G无线网络

移动无线网络,GPRS / CDMA / 3G等将成为未来物联网中主要的移动通讯载体,因其具有无布线、易布置、流动工作的特点, 将被大量应用在需要移动传输数据和不利于布线布网的野外场合。 但这种网络由于无线交换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时延,且带宽有限,一般用来做实时性要求不高和数据量不大的场合,而且使用存在向电信运行商付费问题。

3.2.3 WLAN无线网络

WLAN无线网络是以太网、宽带网的末端延伸,属于区域内的无线网络,兼有以太网、宽带网的优点,又具备GPRS / CDMA / 3G等网络的部分无线功能, 在无线联网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WLAN无线网络应用的范围,既受限于无线路由的信号范围,又受限于以太网、宽带网的接入,因此,一般应用在宽带接入的末端不适合布线的场合,并作为以太网、宽带网的重要补充。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录像机、矩阵、云台摄像机实现视频监控系统的图像切换、录像资料调用。把录像机、矩阵、云台控制指令进行存储,可以实现对各种监控系统的控制,当接收到传感器发出的感知信号,就可以联动视频监控系统,调用多个视频监控图像,从不同角度监看目标的局部细节和周边区域的图像。

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油田视频监控系统,不仅可以使防盗报警、门禁控制、消防火灾报警、视频监控系统联动,还可以实现感知信息与视频监控系统联动,可使物品获取视频感知信息, 使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发挥最大的应用价值。

在建设过程中,对不同井、站视频的监控,需要针对不同场地视频监控提出适当的带宽要求, 需要制定视频传输带宽占用标准,不能无限制扩大,必要时可多种数据传输网共同采用。

3.3生产现场监控与管理子系统

生产现场监控与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利用实时采集的生产信息,建立覆盖油气生产、处理全过程的生产管理、预测预警系统。 实现生产过程实时预警, 控制参数实时调整, 数据信息实时发布,管理决策及时到位。 此系统可以实现生产的实时检测、生产动态设备分析,设备管理等功能。

油气生产现场监控与管理子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功能: 油气水井生产监控、远程自动计量、油气集输生产监控、生产环境监控、气体监测、防盗防泄漏监控、生产动态实时监控、故障预警、 系统管理、数据管理、物联设备管理。

由于物联网由大量的机器、设备构成,缺少人对设备的有效监控,并且数量庞大,设备集群等相关特点造成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本地安全问题。 由感知节点多数部署在无人监控的场景中,存在人为破坏的隐患,它们的数据传输和消息也没有特定的标准,所以没法提供统一的安全保护体系。

(2)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 核心网络具有相对完整的安全保护能力,但是由于物联网中节点数量庞大,且以集群方式存在,对于单一的油气井或计量站来说,数据量不大,但是对于上千口油井来说,数据量是比较大的,因此会导致在数据传播时, 由于大量机器的数据发送使网络拥塞, 产生拒绝服务攻击。 同时由于要兼顾控制的及时性,有必要建立分布式数据库服务器和分布式应用服务器。

(3)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传感器的数目将呈几何级数的发展, 对物联网机器的安全信息进行管理成为新的问题,需要建设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增强系统的安全性、保障各类业务的应用。

4总结

物联网媒体广告 篇7

联网3应月牌息设用2, , 技资日此中术源, 外心研共上, 将究享该海依所服中物托, 心务联中实计平网国施划台中科物在, 心学联率两在院先网三上上中推年海心海广内市研应微基嘉发用系本定基物统建区地联与成揭信网建物技术成果。

而此前, 中国移动与江苏省苏州市政府签订了“感知中国”应用中心——苏州项目合作协议, 双方将合作开展TD-SCDMA与物联网融合的应用开发和推广, 目标是将苏州建设成为“感知中国”城市物联网应用中心。

“江苏移动和苏州移动都很重视应用中心成立的事情, 但由于合作协议刚刚签署, 具体工作计划还未予以讨论。”江苏移动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

各地争打“应用牌”

进入3月, 除去上述两地, 海南、广东、武汉等省市也相继开展了物联网应用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邬贺铨等专家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 我国物联网产业已进入了“百花齐放”的“应用启动”阶段。

据了解, 目前海南省政府与南京邮电大学开展合作, 计划将物联网应用与“海南省国际旅游岛”战略相结合, 建立一个面向游客的旅游融合平台。

“海南省政府选取了旅游业作为物联网应用的切入口, 我们将在南邮专家的协助下, 为海岛旅游业建立一个统一的游客服务平台, ”海南省通信管理局蔡滨荣告诉记者, “该平台不仅融合‘三网’, 还将融合党政系统、家庭应用等局域网络, 而今后来岛旅游的游客将通过此融合服务平台方便地选择需要的服务, 而不需要繁琐地与各个商家进行单独交易。”

此前有消息称, 广东省也在以整合物联网零散应用的形式推进物联网商用。“目前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对小应用进行整合并予以推广, ”广东移动某内部员工表示, “比如对企业集装箱进行的物流监控、对养鱼水池进行的PH值监控服务等。”

此外, 湖北联通相关人士也表示, 武汉市正逐步落实“城区物流信息化平台”项目。“该项目主要源于较强烈的市场需求, 建成后的物流平台将为各个企业提供其需要的流程信息, 由于符合市场需求, 目前已基本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上述湖北联通人士表示。

支撑主体“多元化”

有专家表示, 从上述各省市实践可以看出, 目前参与推进我国物联网产业化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既有地方政府、通信管理局, 也有地方运营商、学术研究机构, 而不同主体的组合也形成了不同的物联网中心或机构。

“以苏州、上海中心为例, 其背后的支撑主体不尽相同, 苏州的物联网应用中心主要由当地政府和中国移动牵头合作成立, 而上海物联网中心则依托于上海嘉定区和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对于“多元化”, 3月初在杭州作出物联网专题报告的邬贺铨院士告诉记者, “物联网分为底层传感网、中层通信网、上层智能处理网络等不同层次, 中科院等研究机构和政府合作的中心可能更偏重于底层传感网的研究, 而运营商和政府的合作则更关注于物联网的中、上层领域。”

中国移动研究院的相关研究人员也表示, “不同主体推动, 不仅不会矛盾, 反而形成互补”, “上海的物联网中心主要围绕传感网, 而苏州的应用中心则以运营商的运营平台为核心, 前者的研究成果后期仍要借助于运营商的网络和系统, 其实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各方强调“政府支持”

记者注意到, 我国物联网产业呈现出的另一个特点是仍需“政府扶持”。目前, 各地大多数物联网研究、应用项目都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推动, 而多位受访专家也表示, 我国物联网产业仍处起步阶段, 政府的推动与支持不可或缺。

“说得通俗一些, 目前物联网作为新兴的科技产业, 仍以‘烧钱’为主, 科研机构和主体面临着较重的研发费用和商业风险, 所以仍需政府的相关补贴和推进。”东南大学国家专用集成电路研究中心姚国良博士表示。

物联网媒体广告 篇8

马凯副总理强调, 要实现物联网健康有序发展, 必须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一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二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三是创新与合作的关系;四是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在处理好这四个关系的基础上, 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 着力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按照需求牵引、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原则, 瞄准物联网技术前沿, 把握未来发展方向, 围绕国内产业急需, 着力突破物联网核心芯片、软件、仪器仪表等基础共性技术, 加快研发智能传感器、大数据处理、服务集成、行业应用软件等关键技术。在技术创新中, 要高度重视标准制订工作, 要进一步完善物联网标准协调机制, 抓紧制订一批基础共性、重点应用和关键技术标准, 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物联网标准体系。同时要积极推进我国物联网标准国际化工作, 不断扩大我国主导的物联网国际标准领域, 大力提升我国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在技术研发和标准制订中, 要创新体制机制,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加快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第二, 积极推进重要行业领域应用示范。面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 商贸流通、物流配送智能化需要, 节能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 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需要, 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生产流通管理精细化需要, 以及提升社会化管理, 深化管理智能化水平的需要, 在各行各业各领域做好物联网应用示范工作, 并认真总结经验, 大力开展规模化应用,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维护国家安全。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 为全国物联网发展积累经验。

第三, 统筹推动物联网产业协调发展。下大力气把整个产业链打通, 重点发展与物联网感知功能密切相关的制造业, 与物联网通讯功能密切相关的制造、运营等产业, 大力发展物联网服务业, 推进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形成产业链上下联动、共同促进的发展格局。同时要大力优化物联网产业组织结构和区域结构, 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骨干企业, 积极发挥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作用, 鼓励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 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集群。

第四, 切实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加强物联网安全保障技术、专业安全产品的研发, 尽快形成一批自主研制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有效保障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可靠。要加强信息安全监督管理, 完善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建立健全物联网安全测评、风险评估、安全防范、应急处置等机制, 增强物联网基础设施、重大系统、主要信息等的安全保障能力。涉及国家安全和重要基础设施的物联网, 在应用系统解决方案、核心设备以及服务等方面必须立足于自主可控。要加强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预警机制, 严厉打击危害信息安全的违法行为。

掘金物联网 篇9

在钢铁行业,物料管理。安防系统是钢铁企业管控衔接中重要的一部分。而无源RFID超高频电子标签具有传输速率快、防冲撞、大批量读取、运动过程读取、价格低等诸多优势,所以被业界认为是RFID最具发展潜力的方向。在天津钢厂,由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信息)开发的原料场车辆管理超高频安防系统已经实现了7×24小时不间断运行。

据了解,天津钢厂原料场安防系统是在航天信息基于RFID的散装物料称重管理软件的基础上设计、开发的,主要运用两方面的关键技术。

1基于RFID的散装物料称重管理软件

基于RFID的散装物料称重管理软件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多个地磅房的无人值守自动称重和集中化管理,各地磅房可以自由选配栏杆机、地感线圈、红外对射、LED屏、语音提示、红绿灯等设备;系统可支持地磅房双向上车称重。此外,本系统中使用的车辆标签是900MHz无源标签,使用玻璃标签设计方案,贴到货车挡风玻璃上之后具有更优的读取性能;并采用防撕设计和高强度3M背胶,实现车辆标签的防更换。

2RFID中间件

航天信息RFID中间件是为支持RFID应用软件而开发的基础性软件,用于底层读写器管理,为应用软件屏蔽RFID读写器差异并提供数据过滤服务。航天信息RFID中间件产品包括大型应用系统专用RFID中间件平台和轻量级RFID中间件。

该系统采用900MHz频段RFID标签对天津钢厂原料运输车辆进行唯一标识,实现车辆防伪,并在大门、地磅房和卸料场布置读写器,对车辆进厂、过毛、卸料,回皮、出厂等全过程进行监控,实现原料场车辆称重的闭环管理。还对全系统使用18个读写器和36个天线进行统一管理,并实现大规模RFID数据的并发处理、数据过滤,数据防冲突等功能。

目前,天津钢厂原料场安防系统的实施实现了对厂内原料运送车辆的有效管理,杜绝了车辆套牌称重、二次过毛、非法厂外卸料等称重作弊行为;通过系统自动化运行,减少了人为参与,避免内外勾结的作弊行为。

“感知矿山”提升安全管理

煤矿的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如何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成为煤矿企业关心的问题。基于矿区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感知矿山”就是物联网技术成功应用在煤炭行业很好的例证。

“感知矿山”通过全面感知。对矿区的人(人员定位、无线通信)、设备(综合自动化)、环境(安全监控、矿压监控等)全面感知,并通过高速网络实现全面覆盖,同时还具有直观形象的应用。通过3DGIS矿区全息展示,来全面感知矿山。

烽火通信所提供的IMS解决方案主要基于IMS网络架构,在IMS层上可构建开放式的固定移动融合应用平台,支持固定和移动客户端的接入,可面向企业、家庭和个人用户提供包括融合语音在内的丰富的IMS多媒体融合应用业务,为中国移动向全业务网络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依托矿井工业以太环网的高速控制网络,通过推进煤矿矿井生产过程控制,促进企业综合信息化,即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业务信息集成化,信息管理网络化,最终实现煤矿管理决策科学化、现代化和智能化。

针对煤矿的实际情况,烽火通信在汝箕沟矿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感知矿山系统。随着该系统的建设,逐步实现全矿信息化管理,最终全面提升煤矿安全生产和运营管理水平。

纳入集中监控的主要生产环节覆盖生产、安全整个过程,包括主煤流运输,井下供排水、35kV变电所、地面变电所、井下变电所、矿井通风、压风系统、给排水、水处理、主井提升等。需要纳入集中蠊测的主要生产环节有矿井环境监测、火灾束管监测预报、综掘工作面、注氮、注浆等。

矿井综合信息化系统通信网络平台为吉比特工业以太网,分为地面吉比特光纤环网和井下吉比特光纤环网,地面和井下的环网以太网交换机分别挂接在环网上,并为监控分站接入提供10Mbit/s和100Mbit/s的下联接口。经过处理的数据发送给信息中心,信息中心服务器做统一处理或存储。

该方案技术起点高、针对性强。一方面充分利用煤矿现有自动化设备,将不同时期、不同厂商、不同自动化水平的设备综合在一起,实现统一管理;另一方面实现了煤矿综合自动化、综合信息化的目标,达到了国内先进技术水平,将为其他老矿的综合信息化、自动化改造提供示范和借鉴意义。

传感器基础解决检测难题

目前,正处于物联网应用的初期阶段,对物联网产业的理解也各有千秋。西安中星测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中星)总经理谷荣祥对物联网产业有着独到的看法,他认为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物联网概念,在感知、传输和应用三个层次中,一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无论如何描述物联网都离不开传感器,不管是物理量还是化学量、是开关量还是线性量、是有线的还是无线的,是昂贵的还是廉价的,其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把自然的参量变成可应用的电讯号,因而传感器是物联网的基础。

西安中星测控有限公司作为重点产品为压力传感器/变送器、惯性传感器,环境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的解决方案及咨询服务,公司压力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军工、船舶,天然气、石油、化工、制冷、工程机械,汽车、节水等近四十个行业。

以导线舞动检测为例,目前国内对导线舞动监测多采用视频图像采集和运动加速度测量两种主要技术方案。前者在野外高温、高湿、严寒、浓雾、沙尘等天气条件下,不仅对视频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要求很高,而且拍摄的视频图像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在实际使用中只能作为辅助监测手段,无法定量分析导线运动参数;而采用加速度传感器监测导线舞动情况,虽可定量分析输电导线某一点上下振动和左右摆动的情况,但只能测出导线直线运动的振幅和频率,而对于复杂的圆周运动,则无法准确测量。

为此,西安中星一直致力于MEMS技术的惯性传感器的研究与开发,利用MEMS三轴陀螺仪和三轴加速度计组合测量技术,成功解决了导线舞动椭圆运动轨迹测量的难点问题。

nlc202309011102

“智慧水利”防洪防灾

我国地质地貌复杂,在相对偏僻的山区,因暴雨、台风等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更为严重。将物联网的泛在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等特点应用到山洪灾害防治领域,带动具备共性的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实施,能非常有效地解决上述各类难题。

泛在感知:应用物联网感知层的RFID、传感器、摄像控制、定位授时等技术,通过网络层的无线和有限传输技术,将信息定时采集上来,从而解决了覆盖面广、地形复杂的问题。

精准监测:通过感知层的信息感知采集,网络层的数据传输收集,提高了监测效率和频度,解决了监测困难的问题。

可监可控借助物联网应用层提供的业务功能,借助手持终端、发布系统等设备,可以对工程设施、监测设备等进行远程的控制,也可通过应用服务实现业务的上下级管理和指导。

科学决策应用层根据对感知层、网络层收集数据的处理、分析,以图表、GIS等形式为决策者提供信息和分析结果,同时可以将复杂的水文模型、水利模型、数学模型用计算机模拟实现,快速、便捷地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评估。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作为“智慧水利”,尤其是防汛抗旱信息化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唐电信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将大唐自主知识产权的声学驻波数字水位计及无线接力传输系统等专利产品和技术运用其中,挖掘了基于陆气耦合的小流域洪水预报方法及系统等两项专利。

系统以数据采集监测为基础,借助通信网络设施,以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软件为核心,以多种信息发布手段为窗口,主要括水雨情监测,通讯网络、灾害预警平台和信息发布平台四部分。具有以下特点:信息采集及获取方式多样,提供多种信息的自动采集、手工或简易采集、系统接口接入、手工录入。批量导入等多手段的收集感知:数据汇集平台向下提供标准的信息采集协议,可与包括大唐自主专利产品在内的各种采集设备兼容,向上对数据进行数据容错分析、数据排重、逻辑错误分析、格式化等处理,保证入库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和标准化统一资源数据库基于国家水利标准数据库建立,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和扩展性;依托先进的GIS平台,提供综合便捷操作;嵌入小流域径流预报模型,为决策者提供未来24小时内水雨情预报服务提供多选择发布手段。为水利行业用户寻求更为深远的发展规划。

条码解决方案实现可视化管理

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货航”)国货航是中国最大的货运航空公司,每年把70万吨货物运送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货物的追踪管理需求十分庞大。为此,国货航在其货物处理流程条码项目中采用了自动识别设备及解决方案供应商美国易腾迈公司方案,以进一步优化作业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易腾迈为国货航的这个项目提供了无线手持终端、条码打印机等百余套条码设备,以进一步完善其IT系统。通过部署条码解决方案,在货品出入库时,条码识别设备可以扫描贴在货品上的标签以获取货品信息,这个项目将为此构建一个无线网络,保证扫描信息能够实时的传递到国货航生产系统。从而实现对货物,货位、集装设备的可视化管理。采用条码设备来代替原来的人工记录,减少了作业环节,提高速度的同时也确保了作业的准确性。

国货航采用的条码解决方案包括易腾迈的EasyCoderPM4i条码打印机及751无线手持终端。EasyCoderPM4i是工业级标签打印机,它采用集成串行端口、USB和EasyLAN以太网接口作为标准配置。它还可作为“智能客户端”,无需连接计算机就可运行程序。751无线手持终端是高端工业移动计算机,适合于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进行使用,采用先进的射频和扫描技术及持久耐用的电池,并同时支持无线局域网,蓝牙无线传输功能。而且本身具有RFID的扩展功能,为今后业务需求的发展以及应用技术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投资保护。

物联网媒体广告 篇10

事实上, 物联网是互联网向物理世界的延伸, 它将网络的终端由IT设备扩展到生活中的任何物品。对于互联网上的IT设备和资源, 云计算技术可以对其进行统一整合和管理。

一、概述

1.1物联网

物联网 (The Internet of things) 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是通过射频识别 (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 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由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组成。感知层用于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 并通过通信终端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传输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 包括接入网和核心网, 可以依托于公共电信网和互联网, 或者行业专业通信网络。应用层包括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各种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产业覆盖了传感感知、传输通道、运算处理、行业应用等领域, 其应用领域从面向企业的智能交通、电力抄表等扩展到了面向公众的个人医疗、智能家居等遍及各行各业, 但目前还处在创新起步阶段。

1.2云计算

云计算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 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 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 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 它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全等独特功能。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 通过虚拟化技术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 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 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虚拟化、弹性规模扩展、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和多租户是云计算的关键技术。

1.3物联网与云计算对比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物联网就是互联网通过传感网络向物理世界的延伸, 它的最终目标就是对物理世界进行智能化管理。物联网的这一使命, 也决定了它必然要由一个大规模的计算平台作为支撑。

由于云计算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用于海量数据处理的计算平台, 因此, 云计算技术是物联网涵盖的技术范畴之一。随着物联网的发展, 未来物联网将势必产生海量数据, 而传统的硬件架构服务器将很难满足数据管理和处理要求。如果将云计算运用到物联网的传输层与应用层, 采用云计算的物联网, 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运行效率。可以说, 如果把物联网当作一台主机的话, 云计算就是它的CPU。

二、物联网与云计算的融合

云计算与物联网各自具备很多优势, 如果把云计算与物联网结合起来构造成物联网云, 我们可以看出, 云计算其实就相当于一个人的大脑, 而物联网就是其眼睛、鼻子、耳朵和四肢等。云计算与物联网的融合方式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单中心, 多终端。此类模式分布范围的较小, 各物联网终端 (传感器、摄像头或3G手机等) 把云中心或部分云中心作为数据/处理中心, 终端所获得信息、数据统一由云中心处理及存储, 云中心提供统一界面给使用者操作或者查看。这类应用的云中心一般为私有云, 可提供海量存储和统一界面、分级管理等功能, 对日常生活提供较好的帮助。主要应用在小区及家庭的监控、某些公共设施的保护等方面。

(2) 多中心, 大量终端。多中心、大量终端的模式较适合区域跨度加大的企业、单位。有些数据或者信息需要及时甚至实时共享给各个终端的使用者也可采取这种方式。这个模式的前提是我们的云中心必须包括公共云和私有云, 并且他们之间的互联没有障碍。这样, 对于保密性要求很高的事情, 就可以较好地达到保密要求而又不影响信息的传播。

(3) 信息、应用分层处理, 海量终端。这种模式可以针对用户的范围广、信息及数据种类多、安全性要求高等特征来打造。对需要大量数据传送, 但是安全性要求不高的, 如视频数据、游戏数据等, 我们可以采取本地云中心处理或存储。对于计算要求高, 数据量不大的, 可以放在专门负责高端运算的云中心里。而对于数据安全要求非常高的信息和数据, 我们可以放在具有灾备中心的云中心里。

三、物联网云平台构建及使用模式

3.1物联网云平台架构设计

物联网云的系统架构主要包含物联网云的硬件虚拟化框架、感知层设备、物联网应用中间件以及服务管理。各部分共同构成物联网应用的平台, 为物联网应用的运营管理人员和终端用户服务。

(1) 硬件虚拟化框架

硬件虚拟化框架定义了云计算平台所管理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物理硬件资源及相应的虚拟化方法和技术, 并将上述资源以虚拟化的方式交付给用户。

通过虚拟化技术的引入, 使运营在物联网云平台上的不同用户之间可以共享资源;提供弹性伸缩的资源需求, 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提高服务质量;引入服务器集群技术, 提高物联网云平台的整体性能。

(2) 感知层设备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皮肤和五官, 主要用于识别物体、采集信息。感知层设备包括二维标签码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传感器终端以及实现终端互联互通的传感网络。感知设备通过网络接入云计算平台, 并由物联网应用的中间件对其进行管理。

通过感知层设备, 物联网可以给物体赋予“智能”, 实现对物体的感知, 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 也可以实现物体与物体间的沟通和对话。

感知层涉及的关键技术有射频技术 (RFID) 、传感网络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等。

(3) 物联网应用中间件

中间件是位于平台 (硬件和操作系统) 和应用之间的通用服务, 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 他们可以有符合接口和协议规范的多种实现。中间件是物联网应用中的关键软件部件, 是衔接相关硬件设备和业务应用的桥梁, 其主要功能是屏蔽异构性、实现互操作和信息的预处理等。在物联网云平台中, 物联网中间件与云计算相结合, 利用虚拟化技术全面实现资源整合, 这样, 不仅能解决物联网中海量信息的过滤、整合、存储问题, 还能解决物联网中不同应用系统的互操作问题。

在物联网云平台中, 物联网应用的中间件主要实现终端设备接入、RFID/传感器事件管理、数据存储以及物联网应用等功能, 它包含一系列相关的中间件产品。

(4) 服务管理

服务管理是物联网云平台的核心架构, 主要包括物联网云的自助服务门户/管理员门户、物联网应用和服务的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服务管理, 服务提供商可以对IT物理硬件和虚拟化资源进行管理, 用户可以通过自助服务门户进行业务定制、修改等操作;物联网云的服务管理还包括对感知设备的体系架构、事件以及分布式架构数据平台的管理、数据备份及恢复机制等功能。

3.2物联网云使用模式

(1) 物联网应用的开发/测试平台

对于物联网应用的开发商而言, 如何快速获得物联网应用的开发和测试环境是其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因此, 物联网云的虚拟化资源和物联网应用中间件, 可以为物联网应用开发商快速提供所需的应用开发和测试环境以及应用基础平台, 加速物联网应用的开发和测试周期。

(2) 物联网应用的运营平台

物联网应用的运营商希望在其基础平台上同时部署和运营多个物联网应用, 从而利用应用的规模化效应来降低运营成本。其中, 采用共享的终端设备接入和数据存储是其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利用物联网应用的中间件, 物联网云可以作为物联网设备的事件捕获和数据存储平台, 以支持物联网应用的规模化运营。

(3) 物联网应用的在线应用平台

对于用户而言, 快速获取符合自身业务要求的物联网应用是其主要需求。物联网云可以提供满足人员或资产定位、物流追溯、业务流程监控和优化以及数据分析等多种场景的物联网应用。如:物联网应用用户登录云计算平台, 从物联网云的服务目录中选择自己所需的物联网应用场景;云计算平台对所申请的应用场景进行自动化部署和配置, 并将应用的访问信息返回给物联网应用用户;最后, 物联网应用用户将其终端设备接入云计算平台, 就可以开始物联网应用的使用。

四、结束语

云计算与物联网的结合是互联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将引导互联网和通信产业的发展, 并将在3~5年内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物联网云的出现使得物联网应用的开发商快速获得其应用所需的开发测试环境, 从而专注于核心业务的研究;使得物联网应用的运营商进行大规模的服务运营, 降低服务成本, 同时, 使得更多用户能够在物联网云的平台上方便的获取所需的物联网应用, 有助于物联网应用的广泛使用和推广。尤为重要的是, 物联网云可以作为应用的孵化和交付平台, 吸引更多的物联网应用开发商加入, 从而使整个云计算平台上的物联网应用不断更新和丰富, 促进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摘要:物联网与云计算是近年来兴起的两个不同的概念。通过对两种技术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了物联网与云计算三种融合方式和物联网云平台的建设需求, 提出物联网云的概念, 最后给出了物联网云平台体系架构设计方案和物联网云的使用模式。

上一篇:数字印刷技术应用下一篇:有效值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