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区活动(共12篇)
活动区活动 篇1
随着活动区教学的深入开展,区域活动越来越受幼儿的喜欢,因为它能为幼儿提供较宽松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如何让每块特定的区域得到有效的利用,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呢?笔者通过开展区域活动和与教师们的交流探讨,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好“选材”关
在区域活动中,活动材料是幼儿参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的材料幼儿是否感兴趣,是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是影响幼儿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方面。
1. 材料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原有水平。
幼儿的发展存在着特别差异,其发展状况是不同的,因此老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考虑个体和个性差异,从幼儿的年龄和知识基础及实际能力出发来决定活动区的内容,这就要求活动区的材料要因班而异,其难度在小、中、大班的分布应该呈螺旋形上升状态。如小班操作区在《串珠活动》中,珠子孔有大有小,线有粗有细,有硬有软,各种能力的幼儿都可以操作。再如美工区《做做玩玩》中,中班内容较简单,材料可以是半成品和一物多用的成品,而大班则要备有大量未加工的废旧物品(采用的废旧物品必须经过清洗、消毒、确保卫生安全),幼儿必须自己动手去做,难度明显增加,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 材料不断更新使其多样性、层次性。
活动区的材料要根据教育目的不断调整、更新、充实,使之有多样性、层次性,引发幼儿广泛的兴趣。让幼儿在自由摆放、操作中通过与各种材料的互动获得经验。如在《玩水》的探索活动中,可提供各种厚薄、质地不同的纸,让幼儿通过充分的观察、操作、对比,初步感知不同的纸吸水的不同现象。再如在《风车快快转》的活动中,可为幼儿提供已做好的风车、半成品风车、彩色纸条等材料,满足不同能力的幼儿需要,让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去尝试,从而得到发展。另外,要根据幼儿已有经验逐步提高操作难度,如在美工区,幼儿刚接触水粉时,可先提供水粉颜料,供幼儿印章画使用,随后可进行指点画,最后可供毛笔画水粉画,使之循序渐进地学习,会更好地培养其学习兴趣。
二、要重视活动中的综合教育,使幼儿做中学、做中玩、做中求进步
1. 培养幼儿技能是开展好活动的首要条件。
一是从较最基础的结构技能入手,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如在“3.3.3”实验活动中,幼儿连续做1~5题这一系列活动,有的幼儿能连续完成,有的不能完成,需要别人帮教才能完成,这就体现了与人合作精神;在报告题目时,又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二是要允许有个别差异,要分层次指导提供适合每个幼儿发展的材料。三是注重教给幼儿创造方法,如“泥工区”活动中,我只教给幼儿团、压、捏、等基础方法,然后放手让幼儿自己去想象、去创造。幼儿的积极性特别高。
2. 给幼儿提供动手机会,重在参与,把握好“做看结合、画讲并行、师幼同步”三个环节。
“看做结合”就是引导幼儿在观察同时进行操作练习,将观察对象形象地表现出来,然后再观察再表现。如在“自然区”活动中,我与幼儿观察玉米生长的过程,并用绘画形式进行记录,然后再观察再记录,使玉米生长过程形象化。“画讲并行”,即变画示意图边提问,让幼儿进行联想讲述,在一定时间内给幼儿一定的信息与刺激,增强幼儿注意力。“师幼同步”即教师引导幼儿直接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教具准备。
3. 在活动中注意适时指导。一是指导幼儿边玩边说,有利于培养幼儿共同分享喜悦和克服困难的品质。二是引导鼓励不同层次的幼儿积极交往,不断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结束时,要对整个活动给予评价,师幼共同欣赏作品,有助于调动幼儿对下次活动的浓厚兴趣。
三、要保教结合,家园配合
活动区的开展,同样需要家长的配合,也是开展好区域活动的有力保障。如庆元旦活动中,大量的手工制作,就需要家长的协助共同完成。再如泥工区活动中,需要几天才完成的材料也需要家长帮助准备才能完成。另外,我们还根据幼儿需求创设“聊天区域”幼儿之间、师幼之间、家长与幼儿之间可以一起聊聊天,既不打扰别人,又满足了幼儿的需求,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自信心,从而促进了家园联系。
四、营造宽松氛围,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游戏材料和合作伙伴,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能使幼儿体验成功、愉悦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活动中教师要适时为幼儿适当的启发、引导、激励,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使其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入不同的区域,在同一区域中可选不同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再如,在游戏中让幼儿通过自己体验和经历制定游戏规则,通过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总结有效的方法形成区域活动规则,让大家共同执行,并转化为以后活动中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这样培养了幼儿自主、自立能力,发挥出幼儿的潜能。
活动区的开展,以强化综合教育为主题,培养了幼儿多方面的兴趣,幼儿能获得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愿意并知道如何去获取知识、认识事物、如何解决问题。活动中宽松的氛围、丰富的操作材料、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活动区的开展能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为了让每块特定的区域得到有效的利用,本文阐述了四个方面:一、把好“选材”关;二、要重视活动中的综合教育,使幼儿做中学、做中玩、做中求进步;三、要保教结合,家园配合;四、营造宽松氛围,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关键词:活动区,幼儿发展,兴趣
活动区活动 篇2
贵州财经大学
纪念五四青年节运动
“追烈士壮志 寻爱国情怀
游革命圣地 奏青春乐章”
主题系列活动
(策划书)
旅游管理学院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
一、活动主题
追烈士壮志 寻爱国情怀游革命圣地 奏青春乐章
二、主办单位
贵州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
三、活动范围
贵州财经大学全校广大青年志愿者
四、活动背景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在这场影响深远的运动中,中国各界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向旧文化、旧制度发起猛烈攻击,在促进中国社会的转型、新文化运动的展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五四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新文化运动不仅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同时随着这次运动而更加深入发展,使社会主义思潮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思潮而成为运动的主流,并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
了准备。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五、活动目的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我们有责任将自己在旧世纪中积累的精神遗产带进21世纪。激情五四,点燃青春校园,与时俱进,贡献青春力量。
我们要充分利用“五四”纪念日、和“青年月”到来之际,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开展各具特色的纪念活动,在活动中全面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广大青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六、活动宗旨
为庆祝“五四运动”引导同学们激发热情和斗志,继承
和发扬光荣传统。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使青年加深对近代历史的认识,更进一步领略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意识到自己肩负的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使命,为实现民族的复兴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坚强刻苦,乐观向上开拓进取,培养铮铮爱国情怀。
对比今日我国国际地位的改变,使青年一代意识到今日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感恩今日,回顾昨日,展望明日!同时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
七、活动内容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并考虑到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此次活动策划将以红色旅游为主线,在旅游的过程中,追寻先代们的历史足迹,体会革命者的爱国情怀。
1、烈士陵园祭奠
献花—对烈士的哀悼。
2、红色旅游线路设计比赛
贵州省内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游客往往考虑到时间与精力的可行性,因此,特别组织该活动,并给予优秀参赛者奖励。
3、重走长征路
众所周知,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贵州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且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都是攸关中国革命生死的重大事件,为此,我们将就近选择一段代表性的路程,展开“重走长征路”活动。
4、游革命圣地
此次活动将前往遵义会议会址与贵阳息烽集中营旧址参观,引导同学们认真品味这一座座精神的宝库,达到净化心灵、震撼灵魂的目的。
5、举行签名活动
首站将于校内举行大型“五四爱国签名“活动,在游览目的地遵义会议会址与息烽集中营旧址另设两点举行群众签名活动,体会五四维护国家利益精神,教育群众学习和继承五四运动的光荣使命。
八、活动意义
五四的意义不仅仅只是段历史,更应是一种精神。当祖国处于生死存亡的时候,当人民水深火热的时候,是青年们首先站了起来,过去的历史不容忘却,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青年更当继承,梁启超先生曾说过: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通过这次主题活动,我们应当认识到作为当代青年应当认真弘扬五四精神,将五四精神永远传承下去,从五四爱国运动中感受到作为青年对国家的重要和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五四更多的意
幼儿园活动区活动的功能定位 篇3
活动区活动是一种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选择材料进行个别性或小组性操作的活动。那么,这种活动究竟是有目的的学习还是游戏呢?赞成活动区活动就是游戏的人认为,活动区活动是孩子的自主活动,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达成活动目标的时间不是强制的,这种自由选择就是游戏的特征,因此活动区活动就是游戏,不用再安排其他游戏时间了。但反对者则认为,活动区活动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孩子的活动虽然是个体自选的,但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规定好的,孩子的自主性很有限,这不能算是游戏,所以除了活动区活动以外,还应该保证自主游戏的时间。
以上两种认识导致了活动区活动与游戏活动分开进行和同时进行这两种组织形式的形成,前者分“区角活动时间”与“游戏活动时间”,或称“学习性区角活动”与“游戏性区角活动”;后者只有自选活动的时间,这个时间里的活动要么称“游戏活动”,要么称“区角活动”。可见,活动区活动的功能定位,取决于教师如何理解游戏和教学的关系,也取决于如何认识教师的预期与幼儿的行为之间的关系。
一、“游戏”和“教学”的分与合
我们深入到幼儿园去调查时,发现各幼儿园区角的名称大同小异,但是幼儿在区角的活动状况很不一样。根据环境诱导行为的原则,分析一下教师在活动区投放的材料,我们就会发现,有的幼儿园活动区的材料是低结构或非结构的,没有玩法上的规定,幼儿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玩法;有的幼儿园活动区的材料以高结构的为主,有很明确的目标,大都有操作上的规定,玩法是固定的,隐含着教师的要求,教师的观察和指导也是根据这些要求进行的;有的幼儿园根据活动区的性质投放结构化程度不同的材料,在设立语言区、科学区、益智区、美工区的同时,设有表演区、结构区、社会区,前四个区的材料比较倾向于高结构的(一种材料只有一种玩法)或较高结构的(规定了可能的几种玩法,允许幼儿探索新的玩法),后三个区的材料是倾向于开放的、低结构的,即没有固定的玩法;也有的幼儿园的区角活动是完全开放的,所有的材料都是低结构的,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教师不对预设玩法作评价,允许孩子跨区域使用材料,任意搭配材料,进行想象性表现。
以上活动虽然都是以区角活动形式出现的,但由于提供材料的方式不同,允许孩子使用材料的自由程度不同,活动的性质也就不同。是个别化教学,还是游戏,或是自主性探索活动,就看教师设置活动区的出发点是什么。如果定位于教学的话,那就应达成明确的目标,材料的提供就要有很强的目的性,对材料的使用有明确的要求,教师比较关注目标的达成度。如果定位于自主性探索活动的话,那区角活动的目标也是明确的,但达成目标的途径是有多种可能的,教师在提供材料时只作预先的估计,由幼儿自己去发现各种可能的玩法,教师关注的是预设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多种事实之间的关系。而如果定位于游戏的话,则区角活动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有大致的活动范围,活动区的名称只限定教师投放材料的方向,不限定孩子活动的类型,教师更关注的是孩子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材料,这些使用方式客观上对孩子的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
当活动区活动被定位于个别化教学时,那种为达成特定教学目标的操作活动显然就不同于游戏了。这时,教师必须注意,不能用这类活动取代游戏,必须在活动区活动以外再安排游戏时间。如果这类结构化的操作练习与那些开放性的游戏活动同时开展,在游戏的孩子不仅会干扰在学习的孩子,还会出现幼儿被动学习的情况。同时,教师更要注意,对这类个别化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活动的时间安排有特殊的要求,要避免活动区中的小学化现象。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教师在对活动区的安排和材料的投放上,应该有更加自觉的意识,先根据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整体需要给予活动区以功能定位,再根据功能定位投放材料和确定指导要求。
二、对幼儿来说,活动区活动既是“游戏”也是“学习”
以上我们对活动区活动的性质作出“游戏”和“教学”的区分,是从幼儿和教师两个角度来考虑的。但是,如果我们单从幼儿的角度来考虑,那就要对“游戏”与“学习”作出界定。现实中凡是将活动区中的“游戏”与“教学”分开组织时,如果从幼儿出发来命名活动区,就会出现“游戏性区角”和“学习性区角”,这里的“学习”就不是“游戏”了。
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学习,但是学习不一定都是游戏,因为事实上存在不同性质的学习,在此我们试图分“接受性学习”“发现性学习”“自发性学习”来阐述活动区应当倡导的学习(如图)。
上图是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为依据构建而成的。《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这里,《纲要》把“游戏”和“探索”并列加以表述,是因为存在着两类游戏行为,一类是表现性行为,如装扮、建构、表演中的自我表现等,另一类是探索性行为,如探索环境与材料。探索性行为又有两类,一类是在自然状态下的自发探索,另一类是在教师预设环境中的诱导性探索。所以,游戏和探索是交错在一起的。
从中我们不难理解,游戏是一种自发性学习,具有不确定性,每个幼儿从中获得的经验是多样而不确定的。探索是一种发现性学习,有时幼儿会在游戏中自发地探索,有时他们在教师有目的地创设的环境中探索,但因为探索是相对自由的,所以对幼儿来说,这种探索也是游戏。也就是说,这类活动既是游戏也是学习。
三、对教师来说,活动区活动是一种隐性教学
活动区与课程密切相关,课程目标和内容是活动区的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重要依据,所以对教师来说活动区活动确实具有教学的意义,只是此时教学方法由直接传授转变成了间接传递,教学内容由间接知识转变成了直接经验,教学形式由集体上课转变成了个别指导,教学目标由统一实现转变成了有差异地达成。这种转变的依据是幼儿的接受可能性。如果只强调以课程为依据,而忽视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规律和由此引发的兴趣和需要为依据,那么这种转变就会流于形式,活动区操作就会小学化。而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变,其衡量的标志就是活动区中的教学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显性的”是指幼儿能意识到教师所要求的目标必须即时达成,有完成任务的压力。“隐性的”是指幼儿并没有意识到教师的教学意图,在自由探索中不知不觉地达成教学目标。
教师将教育意图隐含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中,而幼儿在与这样的环境和材料相互作用时,会觉得自己是在玩,至少会有游戏般的体验。幼儿的探索活动包括两类基本的游戏:一类是规则游戏,一类是探索游戏,这两类游戏都是教师预设并隐含着教学目标的。
由于教师将一些教学目标隐含其中,所以与其他游戏相比,规则游戏的特殊性在于它的结构性。这种游戏有明确的规则来限定幼儿的行为方式,也即玩法是由规则确定的,规则所指向的胜负结果也是明确的。然而,有人可能会问,这种目标明确、玩法固定的高结构活动怎么会受幼儿欢迎呢?其实,这正是游戏的魅力所在。尽管规则游戏也是结构化的,但它的吸引力在于输赢的不确定性,幼儿为了赢需要思考游戏的策略,比如走五子棋,幼儿不仅要考虑自己如何走棋才能做到五子一线,而且要考虑如何阻挡对方将五子排成一线,这种对策略的思考正是幼儿的自由探索,幼儿每次玩都会达到不同的结果,并从中收获智慧。而那种高结构的作业性操作,一旦完成对幼儿就再也没有价值了。所以,将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设计成规则游戏与设计成作业性的操作活动,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探索性游戏也是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师通常通过投放材料的方式诱发幼儿的自发探索行为。该游戏的特征体现在三个关键词上:一是“教学”,即教师设计这个活动是有目的的,是为了使幼儿获得某种特定的经验;二是“探索”,即教师提供材料是为了给幼儿一种新异的刺激,引发幼儿的探索欲;三是“自发”,即这个活动不具有强制性,因为教师提供的材料是低结构的,幼儿作用于材料的方式具有极大的自由度。
谈提高“活动区”活动的教育作用 篇4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对于教育活动的认识、理解也在不断加深,越来越意识到重视受教育者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以及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意义。
正唯如此,近几年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发生了不少变化,幼教工作者也进行了许多尝试和创新。其中“设立活动区,进行分区活动”这种教育形式在全国许多地区的幼儿园都有所开展。但如何真正发挥活动区的教育作用,提高活动区的实效,尚是摆在幼教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主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幼教工作所积累的经验,再加上二、三年来具体组织活动实践体会,觉得要真正发挥活动区的教育作用,使活动区活动继续发展下去,而不只是流于形式,必须要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理解和把握活动区活动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创设活动区的环境
所谓分活动区活动,是一改过去那种在老师带领下,全体幼儿共同进行一种活动的做法,转变成为由老师设计、布置数种不同的环境,让幼儿在活动区自主地进行各种活动,在玩中学习,在玩中获得知识、经验和技能;在玩中提高其观察力、操作能力及其创造力,从而发展幼儿的能力与个性。那么由此可见,为幼儿在活动区内布置什么样的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
1. 活动区的布置要体现多样化的原则
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都不尽相同。有的爱动、有的爱静;有的喜欢折折剪剪、拆拆拼拼;有的喜欢唱唱跳跳、打打闹闹,所以,针对幼儿兴趣爱好的差异性,幼教工作者要为幼儿提供环境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区,尽可能地满足所有幼儿的需要,不要让幼儿觉得没有什么事可做。
2. 活动区的布置要为幼儿留有足够自己操作的空间和条件
我曾经见过一些活动区的环境布置,真可谓是花花绿绿、琳琅满目,折好的青蛙呀,钱包呀,等等,折纸作品一大堆,粘好的布贴、纸贴作品一大摞,剪好的花篮、做好的蛋壳小人等手工艺品摆满玩具柜,乍一看,真是很好看的,可就是幼儿走进去,觉得无事可做,最多只能是看看,欣赏一番。其实这种“丰富”真是有些费力不讨好,徒劳一场。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很强烈的,他们决不只满足于看看,他们需要的是材料和工具,渴望自己去做,哪怕做得很简单,很粗糙。所以,在设计和布置活动区时,一方面要为幼儿提供一些现成的作品,激发幼儿的兴趣,另一方面更要注意为幼儿提供一些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操作工具,使幼儿在对现成作品感兴趣的基础上,自己去动手操作,从而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操作能力,并使其在操作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以此增强其自信心。
3. 活动区的环境设计要适时更新,不断变化
我们知道,幼儿的心理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许多方面都不是很稳定,兴趣和爱好总在不断发生变化,而且对同一事物感兴趣的时间也不会持久,所以,当观察到大部分幼儿对活动区的环境已经不大感兴趣时,就应当及时更新、转变,给幼儿不断带来新的刺激,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坚决避免出现一种模式的活动区一放就是两三年不变的做法。要使活动区能真正成为幼儿的乐园,发挥其实效。
4. 活动区的环境布置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要贴近幼儿生活
从3至6岁,是幼儿发展较快的时期,3岁幼儿和4岁幼儿的发展是有差异的,所以这就要求活动区的设计布置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小、中、大班应各有适应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的活动区设计,由易到难,由单一向多样,由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层层推进。再有,活动区的设计还要适合本地区的特点,贴进幼儿生活,因此北方的幼儿园就不能照搬南方幼儿园的活动区设计。
二、活动区活动要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及主观能动性
在活动区活动中,教师要尽量放开手,不要强行规定幼儿到哪个活动区活动,也不要限制时间,更不要过多地指手划脚,要求幼儿怎样怎样做,而是作为一个指导者,细心观察,及时解决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当幼儿遇到一些小的困难时,教师也不要包办解决,而是要启发、引导幼儿,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最终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再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使幼儿增强信心,体验到成就感,使活动区活动真正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三、及时评价总结,不断完善
活动区活动 篇5
(学生通讯员 胡泽民 教工通讯员 龚丽丽)12月5日晚,教育学院在八栋B区307举行了第八期党校活动之诗歌朗诵活动,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教育学院所有的入党积极分子,评委嘉宾有教育学院学生会主席隋路阳,组织部部长谢玲玲、翟雪朋,学生党支部书记翁祥。
这次比赛以班级为小组划分,每个小组以爱国为主题,选一篇诗歌作品参赛。经过主持人介绍完活动背景和目的后,比赛正式开始,首先朗诵的是体教1011班的同学,随后是10教技和11教技联合组,他们用饱满而充满激情的声音抒发出了对祖国的热爱,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最后,11社体凭借《翻开五月的日历》获得了现场评委的一致好评,夺得了最后的冠军,11学前的同学们也凭借优秀的表现获得了第二名。最后,学生党支部书记翁详做了总结,并希望所有的同学能从中学习到一些东西,能够早日入党。
幼儿园活动区活动的有效指导策略 篇6
关键词:幼儿园;活动;指导策略
活动区的活动作为幼儿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是开展幼儿教育的有效途径。在设立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区域活动的学习方式要与其他多种学习方式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共同发挥促进幼儿综合发展的作用。
一、活动区活动的意义
1.活动区中丰富的材料能够增强幼儿的快乐感
在活动区中,教师能够提供给幼儿丰富的材料,方便幼儿根据个人兴趣喜好自主选择活动材料。同时幼儿还具有较充足的动手操作时间,因此,在活动中,幼儿也会更加感兴趣,而且会逐渐变得更加自信、大胆和聪明。
2.活动区更利于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将幼儿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选择伙伴,结成团队,他们还可以选择喜欢的活动方式与内容。在活动中,教师不仅可以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而且解决了班级人数过多带来的教学指导难题。
3.活动区中的自由氛围更适合幼儿发展
在活动的实施开展中,幼儿可以自由进行选择与探索,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高效学习。开展活动区活动,比集体活动更能提高幼儿的创造力,激发其创新激情。
二、活动区活动指导策略
1.科学提供活动区材料,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一方面,由于每个幼儿的先天条件、动手能力及发展水平有所差异,所以在活动材料的选择上应做到同时兼顾各类幼儿,即投放的材料应当具有层次性。另一方面,所选材料应该是可以让幼儿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与发现的。在活动区中,若是幼儿可以凭借看、嗅、听、摸等感官来进行探究与体验,那么活动的内容也会更为深入和丰富,同时也能更好地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与认知能力。
2.更新教育理念,有效指导幼儿自主活动
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在活动区中,我们要避免传统的教师主宰幼儿的情况,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的心理氛围,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开展活动。积极满足幼儿的兴趣发展,激发学习动力。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注重培养其解决问题和探索创新的能力,“会学”终究要比“学会”更有价值。
3.合理创设活动区环境,引导幼儿不断探索
活动区的教育功能主要是借助材料来实现的。作为教师,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个体差异,提供不同难度的材料,充分调动幼儿探索的积极性,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为让幼儿学到更多知识,同时培养其团结合作的能力,我们可以分别设置建构区、种植区和超市区,在超市区,我们往往会听到幼儿讨价还价的声音:“这件东西有点贵,可以便宜些卖给我吗?”在种植区,也能听到幼儿吃惊的声音:“看,咱们种的向日葵已经发芽了。”而在建构区里,则能够看到幼儿认真、齐心协力地共同建构同一物体。这样一来,幼儿就会在无形中加深对货币的认识,积极探索科学的奥秘,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4.教师有效影响,引起幼儿模仿与思考
教师亲身加入到幼儿的活动当中,可对幼儿产生教育影响。一般可分为以下的三种方式:
(1)平行活动方式
平行活动的指导方式是指,在空间的距离上,教师多与幼儿亲近,并与幼儿使用相同活动材料进行同一种活动,但要避免与儿童直接的言语交流和互动,不应直接介入到幼儿区域活动中,而应凭借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幼儿学习进步开展指导工作。
(2)合作活动方式
在活动中,合作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教育教学方式。是指当幼儿正专注于自身的活动时,教师作为活动的合作者这一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并对幼儿加以教育方面的影响的一种合作式活动方法,但仍应该由儿童作为活动主体,掌握活动全过程。如在菜市场这一游戏中,教师可以扮演顾客,专挑模拟市场中没有的东西,比如说“小狗”“小布娃娃”,激发幼儿寻找代替物,临时制作道具进行买卖,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3)领导活动方式
此方式是指先由教师预先设计一个活动方案,同时教师需要在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以便于控制活动的进展过程。活动中可大胆尝试一些创新的玩法,如:在看到两个幼儿正在本上乱画时,教师可以走过来:“你们在画画吗?”一个会说:“老师,他不会画。”“好,老师看你们画,谁不会,老师就教他。”这样两个孩子都认真画了起来。实际上,在看似无意中,教师已经教幼儿学习画画了,这样就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综上,教师在活动区的活动中,应做一个有心人,选择合适的活动材料,尽可能地唤醒幼儿先前已有的经验,激发其主动表现和表达的愿望。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为以后的学习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晖燕.从一个区域讲评案例的剖析谈幼儿园区域讲评活动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研),2011(8).
[2]朱红梅.幼儿区域活动遵循的六大原则[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10).
[3]徐炳兰.区域游戏与幼儿个性化发展刍议[J].学前课程研究,2007(4).
活动区活动 篇7
一、让操作活动经验在“经历”中形成
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过程教学,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要给出充分的时间与空间,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经历过程”。“儿童的智慧在自己的指尖上”。学生在动手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促进思维的发展,而思维的发展又会指导儿童的双手更灵巧地活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灵手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实验、计算、推理、想象。其中,教师上《体积与容积》一课,组织很多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1.“比划土豆”———学生在“比划”中唤醒已有的生活经验,形成自己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玩”数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学习主体处于愉悦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主动自觉地去“做”。教师利用“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设计成学生的体验学习活动,把数学知识教活,使课堂变得更有生命力,更有活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活动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2.“实践操作”———学生在“动”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教学《体积与容积》一课时,教师在初步建立体积的概念之后,设计了多种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活动,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 透明隔板、方块、水、石子等材料,通过小组自主探究,思考不同实验方法,揭示容积的概念,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体积与容积的对比中的联结作用。接着在个性对比,如内外体积大小不同和内部物质的要求的对比中凸显容积的本质特征。在这样开放的探索空间中,教学过程呈现出双向的交流、动态的建构,其中还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学生在一系列有效的活动中不仅掌握了新知,同时领会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让思维活动经验在“辩证”中积累
1.“合作探究”———学生在“思”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这要求教师要加强开放式问题的教学,提倡探究式学习,强化合情推理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实验、类比、归纳、猜想得出结论,将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自由发挥、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在教学“体积与容积”一课时,教师在初步建立体积的概念之后,设计了“同样书本的等积变形”“书本与字典比较策略”“土豆的等积变形”等活动,通过全班探究交流,注重数学思考经验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思考、经历思考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他们获得这样一个数学活动经验: 在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时,可以通过转化,把陌生的转化为熟悉的,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运用以往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去了解、认识新知识,探索、解决新问题。教师设计了各种体积大小的比较活动来强化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渗透等积变形、等积转化的数学思想,在不断创设认知冲突中,学生思考热情被激发,思考与操作的经验得到有效的积累。
2.“解决问题”———学生在“用”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现实生活中采撷教学实例,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用数学”的意识,培养“用数学”的能力,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建立“用数学”的意识,在“用”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例如,教学《一天的时间》中,教师设计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为例,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将这些时刻互相为转化两种记时法,通过互化应用和比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自然掌握转化的方法,感悟24时计时法简洁方便等好处,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交流活动体会,从而使学生主动、自觉地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看待周围的世界,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自己的应用意识。促使学生能够主动联系生活实际,在实际背景中应用数学,能够主动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数学活动经验产生于数学活动,具有明显的实践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多种感官感受身边的事物,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辩证思考的过程,积累相应的思维活动经验,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使学生“数学化”“辩证地”观察、思考、处理和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地形成数学学习经验。
摘要:数学活动经验产生于数学活动,具有明显的实践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多种感官感受身边的事物,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辩证思考的过程,积累相应的思维活动经验,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加活动,还要写好活动 篇8
一、要重点写好场面
一篇写活动的作文, 不是写一个人, 而是写一些人;不是通过具体事情的叙述, 而是要通过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在写的时候, 既要有整个场面的描写, 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二、要掌握观察的方法
怎样把场面描写的真实传神呢?这就必须在参加活动的时候仔细地、全面地进行观察, 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观察是写好场面的前提。观察的仔细, 写得就具体、生动。参加一项集体活动, 可以这样进行观察:
1.看
要看清楚一次活动的全过程, 掌握主要内容, 看活动场面的环境气氛, 参加活动的人物的表现、神态、做法, 抓住主要人物, 作全面具体的、重点的观察, 看他怎样做的、怎样说的、怎样想的。
2.听
在一次活动中, 必须有各种音响, 因此, 一定要运用听觉仔细地听各种声音, 比如热烈的欢呼、喝彩、响亮的掌声、人物的语言, 人们的舆论等, 所有这些都应听得真切全面。这样, 作文时把环境气氛、语言对话引进自己的文章中, 就会写得生动活泼, 栩栩如生。
3.想
一是对观察到的材料作具体的分析, 想一想围绕中心思想应该选用哪些, 去掉哪些, 这是培养学生判断能力的过程。二是想一想自己参加活动后的认识、想法, 在动笔之时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写进去, 这样写出的作文才能感人。
三、要拟好作文的提纲
对事物观察之后, 并不是都能有条理地叙述出来, 还必须对材料进行选择组织, 才能言之有序。作文之前拟定提纲, 是选材、组材的好方法, 一是它可以检查材料和中心思想是否吻合;二是它可以使文章材料的条理清楚;三是它可以确定文章详写和略写部分, 从而使作文的中心思想突出。
应当怎样拟定作文提纲呢?先要写出全文的中心思想, 以便围绕中心对材料进行选择, 然后分段拟定主要内容, 确定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再写什么。提纲尽可能与段落一致, 可以一个提纲一段。如果一段内容很多, 可以写纲目, 纲举目张, 这样能使习作的重点段落突出。提纲的语言应力求准确、生动, 最好概括出每段的段意, 不要过于简单和复杂。
小学生一般都是初写作文, 提纲可以拟得详细些。拟定提纲的过程, 也是正确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过程, 所以应该让小学生从小就养成动笔之前必拟定提纲的好习惯。
活动区活动 篇9
一、重操作, 促学生在“做”中感知经验
活动是经验的源泉, 没有亲历的实践活动就谈不上经验的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必须由学生通过经历大量的数学活动, 对学习材料的第一手直观感受、体验中逐步获得, 是在“做”中积累的。动手画画、剪剪、拼拼、量量、摸摸、数数等数学活动, 可以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探究与发现过程,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取知识、理解知识, 进而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为例, 学生之前在“比较图形的面积”一课中, 已经掌握通过分割、移补等方法进行比较图形的面积, 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探索活动中, 学生也初步学会了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的方法, 因此在三角形面积的探索中, 我先从复习“比较图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入手。接着, 我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个三角形 (不同形状) 和一张卡纸, 让学生小组合作想一想, 试一试:怎样做才能探究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已有的活动经验, 通过动手剪拼、思考讨论, 获得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三角形可以剪拼成一个和它面积一样的平行四边形的活动经验。通过操作, 学生对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紧接着, 我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任意的三角形, 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出另一个和它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并和它拼成平行四边形;想象完后, 让学生用手笔画出拼接的平行四边形, 并指名上黑板板演。通过以上的活动, 学生有了层次明显、具体形象的数学活动经验后, 我再引导学生从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入手经历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引导学生对获得的直观经验、表象进行分析归纳, 形成抽象意义上的认识: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二、重观察, 促学生在“看”中积累经验
观察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能力。观察是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活动来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 发展丰富的感性经验, 为进一步思维打下基础。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经历“尝试观察, 分析总结, 概括归纳”等过程, 充分感受数学知识形成、发生、发展的过程, 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往的教科书是利用商不变的规律, 单纯的从数的角度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新北师大版教材则从几何直观的角度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本课时, 我先用故事引入:有位老爷爷要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 老大分到这块地的, 老二分到这块地的2/6, 老三分到这块地的, 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吃亏了, 于是三兄弟大吵了起来, 老大、老二吃亏吗?我们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接着以小组为单位, 让学生拿出老师事先给小组准备的三张相同的圆片, 先让学生用重叠的方法观察、发现三张纸片同样大小。接着, 让学生分别在这三张纸片上表示出它的。在学生交流的同时, 教师同时在黑板上贴出圆形图片并板书相应的分数。接着教师引导:观察这些圆的阴影部分, 你有什么发现?经过操作、观察, 学生纷纷得出结论:三个圆的阴影部分是同样大的。师小结:刚才的实验证明, 阴影部分的大小是相等的, 所以用来表示三个阴影部分的分数大小也是相等的, 并相机板书。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一组分数, 看看这组分数什么在变化, 什么没有变?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变化了, 而分数的大小没变。
师:从左往右看, 第一个分数跟第二个分数比,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它的分子分母都同时乘了2。
(引导学生归纳: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2, 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跟第三个分数比, 它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它的分子分母都同时乘3。
(引导学生归纳: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3, 分数的大小不变)
接着, 教师再引导学生反过来观察, 发现其中的变化规律。 (边讲边归纳板书) 最后教师引导:刚才大家观察得很仔细, 这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同, 它们的大小却一样。那么, 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怎样变化的时候, 它的大小不变呢?你们能不能尝试着写几组分数验证一下。学生在猜想、举例、验证中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重反思, 促学生在“思”中形成经验
学生经历或参与了数学活动, 并不是就能获得充足的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帮助学生积累和提升数学活动经验的一个重要渠道。数学活动经验仅有积累是不够的, 还需要经过反思、抽象、概括等数学化、逻辑化的提升, 才能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活动经验。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 如果没有了反思, 就错过了解题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如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数与除法”一课, 笔者设计了三次活动, 每次活动都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活动一:设置情境, 在操作中解决问题。
(1) 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 每人分得几块蛋糕?
(2) 把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 每人分得几块?
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表示每个小朋友分到的蛋糕数量。学生动手操作后,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1) 怎样用算式表示上面的问题和结果?学生通过上面的操作, 有了初步的经验, 很快列出:。 (2) 分析上面的除法算式, 你有什么发现?数与除法的关系, 要让学生进一步反思, 7÷3是怎3样得到
活动二:学生交流对上面问题进行反思的结果。
(1) 分数可以作为除法的商。即被, 用字母表示
(2) 同一个数的不同表示形式。
通过交流, 学生得出上面的结果后, 师再次引导学生反思:以为例, 怎样从等式的左边推出右边?怎样从3等式的右边推出左边?也就是同一个分数的带分数形式与假分数形式怎样相互转化?从而引出活动三。
活动三:把
这样的数学学习是在教师有指导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的思维经验也在活动中不断地积累。
四、重运用, 促学生在“练”中提升经验
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目的在于运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即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现象, 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因此, 教师要重视应用经验的积累, 要针对学生的需求, 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活动经验, 把数学知识、结题思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建立用数学的意识,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炼, 使所获经验不断抽象化、概括化。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 学生在第四单元的“多边形的面积”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图形面积计算经验, 掌握了分割、移补等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安排“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时, 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 通过分割、移补等操作活动, 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 计算稍复杂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教师可尝试让学生把第四单元积累的经验进行应用, 让学生自主合作把组合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而且要鼓励学生从不同方位进行分割、转化, 使所学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经验得到升华。
在活动中实践 在实践中活动 篇10
一、现状扫描
1.“少”
随意问一位综合实践活动的老师是怎么开展实践活动的, 他总会满腹牢骚: “唉, 每周一堂课全讲都难把内容学完, 哪还有实践的时间? 再说, 带孩子到大自然, 社会上去实践, 哪有那个条件啊? ……”一句话, 实践是少之又少! 确实, 从时间的角度来讲, 孩子在校时间是个常量, 我们的一堂课也是常量, 怎么能挤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实践呢? 再从空间的角度来讲, 实践活动有时要去田野, 有时要去工厂, 全在课堂上完成确实是天方夜谈! 可难道因为有这些那些的困难, 我们的实践活动就被压缩甚至挤掉吗? 这还是课程改革背景下产生的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吗?
2.“满”
相对老师设计的少得可怜的实践活动, 学生对实践活动又有怎样的看法呢? 以下是一张经过问卷调查整理出的数据:
三年级随机抽取的30人中, 希望参加实践活动的有27人, 占90%;
四年级随机抽取的30人中, 希望参加实践活动的有29人, 占97%; , , ;
五年级随机抽取的30人中, 希望参加实践活动的有30人, 占100%;
六年级随机抽取的30人中, 希望参加实践活动的有28人, 占93%;
看着这些数据, 我们仿佛看到的是一双双渴望实践的眼睛,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孩子对实践活动寄予的满盈盈的希望。
二、蹊径摸索
面对如此的现状,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环节如果再走老路, 肯定再也走不出个艳阳天了。必须另辟蹊径, 寻找融合时空的实践途径, 走活实践路。
蹊径1. 与“班队活动”相结合
班队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 如果把学生的实践展示放到这个课堂, 既拓宽了实践的空间, 也给班队活动注入了丰满的内容。
例如, 《家乡一日游》的主题活动, 进入实践展示环节, 我就把它放到了“三感三为”———“我爱家乡”的主题班队活动里。孩子们在组长的带领下,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亮出自己的成果。有小组用真实的照片记录了家乡的一个个美丽景点; 有小组把家乡的古老传说描绘成了一本栩栩如生的连环画; 有小组用生动传神的诗歌来赞美家乡; 有小组用一份导游路线解说词把家乡的一景一物表现得淋漓尽致……
于是, 实践被更好地升华了, 爱家乡的情感更到了喷发的境地, 两全齐美哉也!
蹊径2. 与“家校联系”相结合
学生的生活环境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 特别是家庭, 那是哺育孩子的基地, 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孩子的大多数时间还是在家里度过的, 那里有他们的第一个老师———父母。如果我们能想方设法把实践迁移到家庭, 那该是多么欣喜的一件事啊。
例如, 在一二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上, 老师经常把学生要习得的内容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告知, 正好让孩子回家也给父母讲一讲。在与父母的交流中, 孩子们不但完成了实践任务, 同时也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与人交流的能力等。为掌握孩子的实践过程, 使这样的实践有效落实, 老师可以事先设计一些简单的家校联系要求:
1. 请仔细倾听孩子的讲述。
2. 边听边提出若干问题, 与孩子交流。
3. 对孩子的表现打个等级: 优秀, 一般, 较差。
此外, 像《今天我当家》《参观××》之类的主题, 期间的实践环节也可以通过家校联系解决。
但需要强调的是, 这种类型的实践需要教师在实践前和后做好细致的工作, 虽没有亲历, 但实践过程一定要掌控, 否则就失去了实践的意义。
蹊径3. 与“学科课程”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按照水平组织的原则统整课程内容和活动的, 因此在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中, 有很多内容源于学科课程, 而学科教学中的一些内容则可以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方式来教学。如数学学科中“数学与生活”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人民币的认识和使用》、二年级《位置》、四年级《烙饼问题》……语文学科中基本每册都安排综合活动: 三年级《传统文化我知道》、五年级《遨游汉字王国》、六年级《难忘小学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吃穿用哪里来》《男生女生》……让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相结合, 不就延伸了实践的领域吗?
特别是科学课程, 更是与综合实践活动有很多的相似处: 两门课程都是新课程改革中的崭新课程; 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也差不多; 课程内容在许多方面有整合的可能性……
例如, 结合三上年级科学《植物的叶》一课, 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主题为《秋叶的旅行》实践活动: 通过参观体验, 感受秋天的美丽; 通过观察查阅, 了解落叶和不落叶的树; 走出课堂进入大自然, 了解秋天丰收的农作物、水果等; 开展市场调查, 统计本不在秋天收获的果蔬, 但由于人工栽培技术, 也能在秋季收获,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热爱科学的情感。
蹊径4. 与“社团活动”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时, 不像其他学科课程那样受规定时间和固定空间所牵制, 也不会太受传统原则与方法所束缚, 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弹性。因此, 越来越丰富的“社团活动”应该是我们实践的大基地!
很多时候, 我们不敢把学生带出校园, 是因为安全的顾虑, 一个班有太多的学生, 在校外根本管不住, 这时候, “精致”的社团就能填补这个空白。同时, 社团是学生自主按相同的兴趣爱好所组合的, 团员之间有更多的合作默契, 对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帮助很大。
例如, 我带着“野草”社团, 经常走进“实践”的大天地。我们走进活生生的, 比课堂更生动详尽的社会空间: 采访村里的党委书记和老党员; 调查工厂企业, 了解家乡的变化; 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进行考察, 制止那些污染环境的行为; 寻找历史的痕迹, 开展“拯救古桥”行动等, 在社会这个大舞台尽情挥洒。我们走进神秘的大自然, 在这本“活”教材中探索, 实践: 认识许多农作物的特点和生长规律; 观察季节的各异面貌; 聆听虫儿的叫声等, 在大自然这个魅力无穷无尽的广阔空间里尽心徜徉。
这形形色色的实践活动又是对学科课程之“先天不足”的弥补, 架起了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以及学生学习活动与实践体验之间的桥梁。更符合了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参考文献
[1]李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策略[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 (04) .
[2]张学东.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J].甘肃高师学报, 2009, (01) .
活动区活动 篇11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文活动课 课外语文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
美国教育学家华特科勒涅斯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文活动课的积极意义。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补充和外延,对语文教学具有重大的学习意义,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语文活动课。语文活动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活动课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效果并不理想。相对老师组织的语文活动课,学生往往能够对自发的活动课保持高涨的参与热情。
一、语文课外活动分析
(一)目前语文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学校的语文课外活动还算丰富多彩,各种与语文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既有老师组织引导的,也有学生自发组织的。总体来说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课外写作,这种形式的语文课外活动是目前学校最主要的活动形式,通常以小作文的形式培养课堂上练习的大作文,并与之形成互补。小作文写作的形式多样,主要有日记、命题写作、片段描写、片段改编、课文续写等;二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与课外写作一样,是目前学校课外语文活动的重要的形式。通常课外阅读以目的性的不同可分为配合教学、配合社会教育和教师个人推荐三种。另外,为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通常会选择诸如摘抄或剪报、书写简单点评和读后感、阅读评比、讲故事大赛、名著阅读知识竞赛等联系或活动来配合课外阅读。三是口语交际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通常会组织一些口语交际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主要有个人性的口语交际活动和合作性的口语交际活动两种形式。
(二)语文课外活动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语文课外活动虽然呈现多样化态势,但是其效果却不明显,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语文课外活动处境尴尬,往往被课堂占据,从而成为可有可无的内容。其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是传统语文教学观念的束缚、应试教育下考试制度的影响、课程体系的边缘化。其二,语文课外活动流于形式,语文课外活动具体实施过程缺少详细的活动环节设置,缺乏系统的内容体系构建,没有完善的活动计划和监督检查制度,这些都是因为课外活动课过于随意,因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其三,语文课外活动参与敷衍,这个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身上,他们对于自发性的课外活动具有高涨的参与热情,但是对于老师组织的活动却并不上心。
二、课外语文活动分析
(一)课外语文活动的意义及特点
课外语文活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点,课外语文活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是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语文课外活动多是因学生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课外语文活动正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最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第二点,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语文教育应该培养学生能够在大量信息面前自主判断、选择、获取和应用信息,要求学生通过实证、辨伪而获得知识,要求学生具有多渠道获取信息的主动意识和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有效的课外语文实践活动正是适合这种时代要求的语文教育模式,因此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语文课外活动的特点主要有丰富多彩、开放灵活、自主实践三个方面。
(二)课外语文活动存在的问题
课外语文活动具有诸多优点,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质具有极大的帮助,但是出于目前学校教育形式和社会教育理念的制约,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通常会以考试成绩为由阻止学生的课外语文活动。在没有合理的引导情况下,课外语文活动并未达到应有的效果。课外语文活动的品质良莠不齐,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发性的课外语文活动通常会被一些负面现象所诱导,从而失去了正确的方向。另外,活动主体的自控力不强,处于初级教育阶段的学生面对大千世界中鱼龙混杂的诱惑,往往不能甄别对自身成长有利的部分,即使能够辨别是非,往往也会因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而误入歧途。
(三)基于语文课外活动与课外语文活动的语文活动课探讨
要想获得较好的语文活动课的教学效果,必须对课外语文活动和语文课外活动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以确保基于此而展开的语文活动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常语文活动课的评价机制有如下要求: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分值区别化、评价方式多元化。
基于语文课外活动和课外语文活动而开展的语文活动课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从学校层次重视语文活动课,认识到语文活动课在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将其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并且制定系统的监督体制,监督语文活动课的落实情况和效果。第二,运用最科学的计算方法,合理处理语文活动课与语文教材的关系,合理分配其与课堂教学的课时安排,寻求最佳互帮互助的模式。第三,从教师开始转变教学观念和提高自身教学素质,老师在语文活动课中的组织、指导、监督、评价作用显著,这就需要老师正确认识到语文活动课的作用和重要性,同时还要具备足够的语文教学素质来推动语文活动课的进行。第四,寻求家长的支持,使语文活动课能够在学校和家长之间顺利地开展。
参考文献:
[1]索秉.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卜英奎.以课外活动激发读写兴趣的尝试[J].中学语文,2012,(2).
[3]顾晓俊.语文课外活动和课外语文活动互补方式探究[D].苏州大学,2012.
活动区活动 篇12
一、跟随教学内容, 成为活动内容的前奏
1. 为集体教学活动做铺垫。
集体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在孩子已有相关经验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为此, 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 更应该通过不同的途径帮助幼儿丰富和掌握有关的经验。而课前的准备工作除了利用家长资源之外, 我们还有意识地通过语言活动区来进行。如在开展中班下学期的语言活动《动物的尾巴》中, 我们需要孩子们提前了解每个动物的尾巴及它们尾巴的作用, 内容比较多。因此, 我们将有关小动物的书目投放到语言活动区, 让他们自己去了解各个动物, 关注到每个动物尾巴的特征。有了这样的经验准备之后, 孩子们在活动中各抒己见, 都想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知道的东西分享给大家, 活动效果比较好。
2. 规则意识的养成。
在语言的集体教学活动中, 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教会孩子自主阅读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些在一个活动中是无法完成的。这时, 语言活动区就变得十分重要。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制定好阅读规则之后布置在语言活动区中, 孩子们在进入区域之后便会在潜移默化中遵守阅读规则, 从而慢慢地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二、根据活动的开展, 深化活动的内容
在语言活动中, 为了促进孩子们语言能力的发展, 我们也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观察理解、想象能力的培养。但是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有较严格的时间控制, 在二三十分钟的时间内要完成预定的活动内容, 环节与环节之间通常是一环扣一环, 有些活动目标的完成仅仅靠集体教学活动的时间可能还远远不够;而且活动结束时, 个别幼儿对活动的内容意犹未尽。于是我们便将活动的一些内容投入到活动区中, 让孩子们到活动区中再去看一看、想一想。如在中班下学期的语言集体活动《我的幸运一天》中, 我将重点放在了理解故事内容上面, 孩子们虽然对于故事内容已经理解了, 但是有个别孩子提出了疑问。如辰辰说:“小猪说话的时候那么轻松, 它到底怕不怕呀?”筱雅又问:“狐狸怎么一下子就晕了?”见孩子们的疑问越来越多, 我将绘本《我的幸运一天》投入到活动区之中。孩子们高兴地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 辰辰叫起来:“原来小猪心里是害怕的, 你看, 它说话的时候的表情有点紧张!”筱雅也说:“我说狐狸怎么一下子就晕了呢, 原来它真的做了好多的活呀, 它的汗越来越多, 怪不得会累晕过去了呢!”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 相互补充, 这是集体教学活动所达不到的效果, 这也许就是活动区的魅力所在。
三、关注能力差异, 巩固教学内容
集体教学活动的内容较多考虑了幼儿年龄的一般特点, 所以相对来说, 一般活动都只是点到为止, 不够深入, 这样的活动在集体教学中不是很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 怎样让每个孩子都发展到相应的目标呢?我们尝试将这一目标放到语言活动区之中。如在中班上学期语言活动《水果屋》中, 我重点让孩子们理解了故事的内容, 以及学说了故事中的人物对话, 在活动中发现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差异特别大。活动之后, 我尝试制作了故事台。我利用竹子为材料, 将活动的人物塑封后固定在竹子上制作成竹偶, 将这些竹偶固定在泡沫塑料盒上, 同时用盒盖制作背景, 这样, 一个故事台便完成了。孩子们看到了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来玩一玩, 大家一起拿着竹偶讲述, 能力强的孩子带着能力弱的孩子, 在这样的氛围下, 孩子们的语言能力都在各自不断地发展着。由于故事台这种新颖的形式吸引着孩子, 孩子们的讲述意识都比较强烈, 就连平时不爱表达的孩子都想来试一试, 这正是我制作故事台的初衷,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自己在语言方面的发展。
四、满足幼儿需求, 补充活动内容
在一个集体活动之中, 我们虽然尽可能地让孩子们自由想象, 但是总是做不到关注全体幼儿的想象力, 有的孩子在活动之中意犹未尽, 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其他孩子, 但是因为时间不够而丧失了一次锻炼语言能力的机会, 于是我将课后延伸到语言活动区之中。如在中班上学期语言活动《会爆炸的苹果》中, 我引导孩子们去续编和想象小猪是用什么方法来戳穿狐狸的诡计的。孩子们一阵七嘴八舌之后便各有各的主意了, 有的孩子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可是有的孩子却没能来得及说, 于是活动结束后, 这些孩子便来到了语言活动区, 拿出老师自制的空白小书, 在书上空白处画上了自己的想法, 一页接着一页, 每一页都有着孩子们新奇的想法。画完之后, 孩子们还会骄傲地拿着自己的小书到处向人介绍自己的故事, 在介绍的过程中不但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能力与想象力, 还在他们心中升起了满满的成就感, 喜悦之情不言而喻。自制小书这种形式较大地满足了孩子们表达的欲望, 在画出自己想法的同时又发展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孩子绘画的能力, 发展了孩子们多方面的能力。
五、自主发现问题, 生成活动内容
语言活动区的创设给了孩子们这样一个想说、敢说的环境, 在想说、敢说的同时, 相对的问题也出现了。如孩子们会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对同一本书有不同的理解, 他们常常会为书中的一个问题而争执不休, 直到去老师那里求证。而我发现孩子们的这些问题通常也是大部分孩子在阅读这本图书时感到困惑的问题, 于是, 我便根据孩子们的理解, 结合他们的发展水平来为他们量身定制一个语言活动。如在一次区域活动中, 涛涛和昕昕拿着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跑来问我:“老师, 这只母鸡到底知不知道狐狸在跟着它呀?”涛涛说:“它肯定不知道, 你看它都没有看到狐狸!”昕昕则说:“我觉得它应该知道, 不然它怎么总是走狐狸不好走的地方!”我看了这本绘本之后, 发现他们争论的这个问题正是这本绘本的核心, 应该也是大部分孩子所困惑的问题。于是, 我决定为这本绘本设计一个语言活动, 帮助他们来真正理解绘本内容。活动之后, 孩子们对这本绘本有了新的理解, 阅读的欲望更强了, 还能从中看出许多老师在活动中没有关注到的问题, 阅读兴趣一时高涨。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实施教学时应采取“玩中学、学中玩”的方式。语言活动区正是符合了孩子们的这一特点, 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而集体教学活动主张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活动区与集体教学活动息息相关, 集体教学活动引领了语言活动区, 语言活动区又补充了集体教学活动, 因此, 只有将语言活动区与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整合起来, 才能促进孩子们更好地发展。至于如何有效整合, 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摘要:语言活动区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一种, 它以其个性化的优势满足了孩子们的需求, 通过孩子们的自主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发展语言能力, 增长见识。而集体教学活动则是在教师引导下, 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发展孩子们的语言能力, 两者都有各自的优势, 同时又有各自的缺点。而将语言活动区与集体教学活动有机结合, 便可以优势互补, 帮助每一个发展层次的幼儿, 促进其充分发展。
【活动区活动】推荐阅读:
活动预告/活动发布05-13
评选活动活动总结10-26
党团活动计划活动05-13
活动启动仪式活动方案07-21
读书活动展览活动总结08-21
2018元旦活动活动方案08-31
亲子活动跳绳活动方案11-20
腊八节活动活动12-01
裘村镇初中推广普活动活动周活动总结07-01
党建团日活动活动计划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