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层纤维板切除

2024-05-15

壁层纤维板切除(共4篇)

壁层纤维板切除 篇1

乳腺纤维瘤属于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 主要由雌激素分泌异常引起[1], 因此, 该病较易出现在代谢旺盛的18~35岁女性身上[2], 以无痛肿块为常见的临床表现[3], 目前, 外科手术是最常用的治疗办法, 但是人们对手术的美容性要求较高, 传统经弧形切口或者放射状切口手术, 暴露明显, 术后较易出现明显的瘢痕, 而且对乳腺的伤害较大, 不能满足患者美容需求[4]。本组对乳腺纤维腺瘤患者进行经乳房后间隙入路, 术后获得较好的美容效果, 且不会影响乳房功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名研究对象均是2011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乳腺纤维腺瘤患者, 年龄19~52岁, 平均 (32.4±3.9) 岁, 均通过B超、病理学检查确诊, 肿瘤的直径在1.8~8.5 cm, 平均 (3.1±0.9) cm。属于单发性21例, 多发性9例。肿瘤硬块均能触到, 彩超扫描显示肿块距离胸大肌筋膜均不超过5 cm。入选者中排除同时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全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巨乳症等患者, 且均无手术禁忌证。术后切除物送检, 结果均显示为乳腺纤维腺瘤。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切口到肿瘤的位置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然后经乳晕作弧形切口。依次切开皮肤至腺体处, 再作放射状切口乳腺组织, 肿瘤暴露后沿着瘤体包膜外游离切除病灶, 止血后, 用4-0可吸收线对腺体及皮下组织作间断缝合, 皮肤作连续缝合。之后, 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

1.2.2治疗组

实施全身麻醉, 取平卧式手术体位。术中依照肿瘤的位置作切口, 在乳腺外上、内上象限的患者, 在腋窝入路;在乳腺内下、外下象限的患者, 在乳腺的下方皱褶区入路;在中央区的患者, 上述入路二选一均可。切口约2~6 cm大小 (如果有必要, 大小可以调整) ,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沿着胸大肌筋膜的表面分离至乳腺后方间隙, 确认病灶位置后, 将瘤体背侧的浅筋膜深层切开, 分离肿块与正常乳腺组织, 分离时注意不要伤到大乳管, 沿着包膜将肿瘤完整切除。为了保持乳房外观, 尽量少切腺体合Cooper。术毕, 设置一根直径0.5 cm的多孔橡胶管引流, 用3-0可吸收线作皮下组织及皮肤缝合。绷带加压包扎48 h后, 去引流管, 定期更换切口敷料。

两组术后均给予6~12个月的随访, 记录切口愈合及术后并发症、复发等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 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切口均为甲级愈合, 瘢痕微小, 隐蔽性较好;术后无病例出现切口感染、血肿、积液等并发症, 随访期内无复发病例, 有6例怀孕, 生育后均不影响母乳哺乳。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只有11例, 瘢痕明显, 美观性差;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 总并发症率与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随访期内复发2例, 5例怀孕, 其中2例生育后存在哺乳障碍。见表1。

3 讨论

乳腺纤维腺瘤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良性肿瘤, 年轻女性是该病的高发人群, 临床推断该病与雌激素分泌异常相关。乳腺纤维腺瘤主要的症状是存在无痛性肿块, 常通过B超、病理活检、X线钼靶检查等手段确诊, 虽然癌变率低, 但是如果妊娠, 导致肉瘤变的风险增加[5,6]。目前, 采用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本性的治疗办法。但是, 现代女性对乳腺手术具有外形美观的要求, 传统的环乳晕切口、放射状切口、经麦默通肿瘤切除术等方式, 因其切口入路都是在乳房正面, 导致术后瘢痕明显, 不利于美观, 而且术中对乳管和Coopers韧带切除较多, 使得外形受损, 哺乳功能也受影响[7], 所以, 越来越多患者不愿接受上述手术方式。近年来, 有临床研究显示, 经乳房后间隙切除乳腺纤维腺瘤取得较满意疗效。因为乳房后隙位置, 存在疏松的脂肪、结缔组织以及淋巴管[8]。这个间隙, 为从乳腺背面入路切除乳腺肿瘤提供了条件[9]。游离皮下组织后, 乳腺腺体的可移动度变大, 能够使病灶充分显露, 易于完整、彻底切除病灶。另外, 经乳房后间隙切除术, 一般是在腋窝作切口或者乳房下皱襞作切口, 能够较好避开支配乳头的神经, 避免损伤, 影响术后哺乳功能[10]。

本研究对治疗组15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实施经乳房后间隙切除肿瘤的术式, 结果切口均为甲级愈合, 与对照组73.33%的甲级愈合率比较具有明显优势;此外, 治疗组术后并无并发症或复发病例, 生育者的哺乳功能也正常;对照组则存在一定比例的并发症病例和复发病例, 部分生育患者的哺乳功能受影响, 表明经乳房后间隙入路切除乳腺纤维腺瘤, 具有创伤小、治疗彻底、复发率低且美容效果显著等优势, 应成为良性乳腺肿瘤手术治疗的理想入路方式。

参考文献

[1]吴晓飞.不同手术切口切除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中外医学, 2012 (18) :1-3.

[2]刘英琼, 袁红.青春期乳腺纤维腺瘤超声声像图表现及治疗.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8) :97-98.

[3]胡薇, 施俊义.超声引导麦默通操作手册.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0:108-115.

[4]牛正宣, 颜蕴文, 张敬杰, 等.乳房下皱襞切口治疗青春期乳腺纤维腺瘤.中国美容医学, 2009, 18 (11) :1585-1586.

[5]蓝林.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临床疗效分析.临床医学工程, 2011, 3 (18) :406-407.

[6]刘海斌, 华莹, 蒋正财.经乳晕切口切除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体会.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 (23) :3369-3370

[7]彭永听.2种手术切口切除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效果比较.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23) :2912-2913

[8]史文婷, 李丽娇, 吴孝杰.乳腺纤维腺瘤手术的必要性及围术期治疗.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2) :149-150.

[9]方宏, 袁志英, 杨超, 等.腺纤维腺瘤个体化选择不同隐蔽性手术切口98例报告.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2, 12 (7) :664-665.

[10]李常恩.经乳房后间隙切除乳腺纤维腺瘤临床观察.中国美容医学, 2013, 22 (20) :2018-2020.

壁层纤维板切除 篇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共收治152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 均为女性, 年龄16~47岁, 平均30岁;未育114例, 已育38例;单个肿瘤110例, 2个者31例, 3个者11例;肿瘤直径0.5~2.8cm;病程1个月至12年。所有患者术前体检可触及肿块, 并经乳腺超声、钼靶、磁共振或乳腺肿块穿刺细胞学活检等检查基本排除乳腺恶性肿瘤, 且肿块最外缘距离乳晕区均小于5cm。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取平卧位, 术前经B超定位并使用亚甲蓝标记肿块位置。常规消毒铺巾后, 通常选择局部浸润麻醉, 方法为:先以1%利多卡因3~5ml在乳晕切口皮下浸润麻醉, 之后左手捏起乳腺组织, 以扩大乳腺后间隙, 再以1%利多卡因20ml在相应乳腺象限作乳腺后间隙麻醉。一旦针头进入该间隙, 可自觉推注药物轻松。根据肿块位置行环乳晕切口, 长度一般不超过乳晕周长的1/2, 以免术后乳头发生缺血及感觉异常。切开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 紧贴乳腺组织表面向肿块方向分离, 之后在肿块表面放射状切开部分乳腺组织, 直达肿瘤包膜, 以血管钳钝性分离和切除肿块, 3-0可吸收线缝合乳腺切缘, 闭合空腔。最后使用5-0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切口。对于肿块距乳晕较远的患者, 在乳腺皮肤外将肿块向切口方向推挤和固定, 并用小拉钩将切口尽量向外牵开, 肿块基本可顺利固定在切口下方, 从而有利于手术操作。术后一般不放置引流, 予胸部弹力绷带适当加压包扎。

1.3 结果

152例均完整切除肿块, 手术时间20~80分钟, 出血量5~15ml, 病理检查显示均为乳腺纤维腺瘤, 且有包膜。术后5例 (3.3%) 出现皮下积液、积血, 经穿刺抽液及加压包扎后治愈。随访6~12个月, 所有患者均无瘢痕异常增生, 乳房外形自然, 医患双方对切口愈合均满意;6例 (3.9%) 出现乳头感觉轻度减退, 其余146例 (9 6.1%) 乳头乳晕感觉正常。

2 讨论

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多见于年轻女性, 75%以上为单发, 少数为多发, 手术切除是主要的诊断和治疗手段。而任何手术遗留的瘢痕和变形, 对乳房的自然美均存在破坏, 可引起自我认知和情绪改变, 不利于女性的身心健康[2]。

瘢痕的产生除与患者的体质有关外, 与手术切口的选择也有密切关系。既往的手术切口多按肿块部位就近做放射状切口, 术后形成的瘢痕较明显;而乳晕处颜色较深, 乳晕缘与乳房皮肤交界处颜色渐变, 此处的手术瘢痕易被色素掩饰, 不易察觉[3]。此外, 乳房皮肤表面按其自然形态, 从美学、解剖学的角度可以描画出自然轮廓线、朗格线、静态张力线。朗格线按皮肤纤维组织张力方向排列, 呈同心椭圆形, 静态张力线与皮肤纹路走向一致, 在乳晕上下缘的自然轮廓线、朗格线、静态张力线基本吻合, 乳晕缘切口符合美学标准;且乳晕区的皮肤薄, 富有弹性, 易伸展, 便于手术操作, 乳晕处的色素沉着及有结节状的皮脂腺, 使瘢痕不易显现[4,5]。同时, 由于乳头及乳晕区的血液供应丰富呈网状, 半周以下的弧形切口一般不会引起乳头及乳晕的血供障碍。

环乳晕切口行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有以下禁忌证[4,5,6]: (1) 术前不能排除肿块可能为恶性者。 (2) 肿块直径超过乳晕直径2/3者, 无法通过该切口取出肿瘤, 若盲目扩大切口, 则可能影响术后乳头乳晕的血供及感觉。 (3) 对于硕大或明显下垂乳房的边缘性肿块, 按本方法勉强可行, 但较为困难, 且范围过大的手术分离可增加患者的损伤, 列为相对禁忌证。

实施该手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证良好的麻醉效果。本组患者均采用较为特殊的局部浸润麻醉, 即左手捏起乳腺组织, 右手于乳房后间隙推注麻醉药物, 麻醉效果较为理想, 患者能安静地接受手术。 (2) 术中分离皮瓣时, 要紧贴乳腺组织表面, 减少术中出血, 层次清晰, 切开肿块表面乳腺组织时要呈放射状, 以免损伤乳腺导管, 这对于未育女性尤为重要。 (3) 乳腺创面要用可吸收线对拢缝合, 预防出血;乳腺组织质地坚韧, 缝合组织时边距应尽量小, 以免缝扎乳腺导管。 (4) 切下肿块常规送术中冷冻切片检查, 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 (5) 术后常规弹力绷带包扎, 避免切口渗血渗液。

参考文献

[1]李泉源, 郭小军, 瞿丛新, 等.环乳晕切口乳腺良性肿瘤切除450例临床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 (8) :108.

[2]Tiryaki T, Senel E, Hucumenoqlu S, et al.Breast fibroadenma in female adolescents[J].Saudi Med J, 2007, 28 (1) :137.

[3]吴军召, 杨铁健.环乳晕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瘤98例[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1) :90.

[4]屈新才, 张勇, 张波, 等.乳腺良性肿块的手术治疗及整形处理[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7, 22 (6) :473.

[5]张英豪, 林黎春, 姜宗刚, 等.手法张力美容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体会[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8, 17 (5) :513.

壁层纤维板切除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所研究的3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是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择出来的, 年龄20~45岁。这些患者中, 瘤体位于双侧乳房的有7例, 瘤体位于同侧乳房的有6例, 瘤体位于右侧乳房的有10例, 瘤体位于左侧乳房的有7例。经过CT与乳腺彩超检查, 患者的乳腺瘤体多呈现为椭圆形与圆形, 表面较为光滑, 活动度较好, 瘤体的边缘较为清楚。

1.2 方法

采取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对乳腺纤维瘤患者进行治疗, 所需的步骤包括:一是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胸部透视、血尿常规检查以及心电图检查;二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需要采取仰卧的体位, 用标记笔标记乳腺瘤体在患者皮肤上的位置与大小以及乳晕的切口线, 切口线的长短需要根据乳腺瘤体的大小决定, 接下来利用利多卡因与副肾素注射在患者的乳晕切口处、肿瘤间的皮层以及相应的皮下组织进行局部性的麻醉;三是沿着乳晕的切口标记将皮肤切开, 将正常的腺体组织与瘤体分离并沿着瘤体包技能型锐性游离, 以便有效分离乳腺组织与瘤体, 最后将瘤体取出;四是在瘤体取出后需要进行彻底止血缝扎处理, 间断性地缝合切口的皮下组织, 皮肤需要运用无菌包与透气的胶布进行间断地粘合;五是在术后运用适量的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 以免切口感染并发症的出现。

2 结果

利用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对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进行有效性研究, 得出以下结论:3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 所有的乳腺肿瘤病变组织被完整切除取出, 运用可吸收线进行缝合。乳晕切口愈合状况良好, 没有出现切口感染、切口血肿、乳晕坏死、乳头坏死等一系列并发症。在术后随访的半年时间内, 患者的乳晕切口瘢痕不太明显, 切口较为平整, 有效保障了患者乳房外观的美观, 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较高。

3 讨论

传统的乳腺纤维瘤切除手术对女性乳房的外观伤害较大, 虽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不利于患者乳房外观的美观。利用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具有瘢痕浅、切口平整、美观的优点, 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运用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对乳腺纤维瘤患者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以下五点:一是乳晕的切口深度不能过深, 一般到乳腺的表层最佳, 以免对患者的输乳管造成损伤;二是在进行局部麻醉注射的时候, 注射位置需要在肿瘤潜行的大范围区域内, 同时在麻醉过程中加入适量的肾上腺素, 有助于减少乳晕切口的出血量与麻醉药物对患者的毒性反应, 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延长麻醉药物的药理作用时间, 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生理痛苦;三是将手术切口选择在乳晕的边缘, 同时采用皮内连续的缝合, 使得切口愈合后瘢痕线较为隐蔽, 利于保障患者乳房的外形美观;四是在进行切口缝合的过程中, 可以选择吸收线对切口进行缝合, 以免缝合线在患者体内残留不利于身体健康;五是运用缝线缝合牵引或运用组织钳牵引的方法分离正常组织与瘤体时, 需要将牵引的位置选择在瘤体附近的乳腺组织, 这是因为乳腺组织具有较强的坚韧性在牵引的过程中不易被破坏, 利于瘤体的分离与取出操作。

参考文献

[1]江玉娟.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61例应用研究.中外医疗, 2012, 25:104-105.

[2]朱淳厚, 姚志帅.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体会.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12:1442-1443.

[3]张茂生, 黄春, 吴勇, 张畅.乳晕缘弧形切口切除乳腺纤维瘤36例分析.当代医学, 2009, 13:308-310.

壁层纤维板切除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8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 年龄15~46 (平均35.43.2) 岁。瘤体左侧乳房38例, 右侧乳房32例, 双侧10例。同侧乳房有单个瘤体57例, 多枚23例。瘤体处于乳晕部位18例, 乳晕边缘2例, 乳晕缘<2cm 21例, >3cm 39例。大部分患者在无意中或在体检时发现肿块。瘤体大部分为圆形和椭圆形。病程3d~6个月。所有患者在局部红外线和彩超检查下确诊为乳腺纤维瘤。

1.2 方法

患者仰卧位, 使用美蓝来标记瘤体在皮肤上的投影位置和大小, 与相对应的乳晕标记切口线, 切口线的长短需要根据瘤体的大小以及瘤体距离乳晕的距离而确定, 切口弧线的长度与瘤体的大小呈正比关系, 为了方便起见, 长度在4cm左右。在麻醉后, 沿着乳晕切开乳腺组织, 切口直达瘤体。对比较浅的肿块进行皮下分离至肿瘤部分, 并且切开分析局部腺体组织直至瘤体, 沿着肿瘤包膜钝性加上锐性游离。在瘤体和组织完全分离后, 将包快含有肿块的腺体牵向乳头方位。沿着乳管防线放射状切开乳腺组织, 观察各个象限的乳腺组织, 用钳夹住病变周围的腺体, 并且将其牵向切口部位。最后依据手术前定好的深度和位置切除多发肿块。止血, 缝合切口, 无菌包扎, 敷料时注意在中间位置留下小孔来放置乳头, 以避免因为乳头受压而导致的供血不足现象。另外, 所有患者术后需要进行局部压迫4h左右。

2 结果

治疗后, 80例患者的肿块完全切除, 并且术后, 乳晕切口均一期愈合。切除的肿块在病理诊断中显示纤维瘤无恶变发生。所有患者在手术后恢复较好, 没有出现切口血肿或乳头坏死的症状。所有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1.5年, 患者恢复情况较好, 疤痕较隐蔽, 患者对手术切口都比较满意, 伤口恢复良好。

3 讨论

近年来有关学者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 乳腺纤维瘤患者在5年之后浸润性癌的危险性为0.7%, 12年后有显著上升, 达2.2%[3]。所以很多学者认为, 对于乳腺纤维瘤, 如果确诊需立即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后绝大多数患者能治愈。术中切口处于乳晕边缘, 采用的方式是皮内连续缝合, 术后愈合时疤痕会很隐蔽, 并不容易发现, 相比在肿瘤部位直接切除的方法更加美观, 赢得患者的满意。手术中在皮下潜行分离系在乳腺组织的表面进行, 这样不会损坏乳管以及乳腺组织[4]。在手术时需要注意的是瘤体取出后, 止血一定要彻底, 腔穴要缝扎闭合, 避免血肿的形成, 手术后所有患者还需要进行局部压迫4h左右。本次研究中, 所有患者在治疗后都没有发生再次出血。术后对绝大多数患者需给予口服抗生素, 少部分患者需进行静脉滴注抗生素。所有患者在手术后1w切口拆线, 拆线时间不能过早, 否则缝线不易拔出[5]。在本次研究中, 所有患者都在一期愈合, 没有出现感染和裂开的现象。对每个患者术后摘除的组织都做相应的病理性检查。总之, 采用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手的方法在治疗效果好的同时不失美观性, 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手段, 值得临床上广泛运用。

摘要: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8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手术,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患者的所有肿块都完整切除, 并且术后恢复较好, 瘢痕不明显, 患者的乳房外形较美观, 患者较满意。采用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手的方法在治疗效果好的同时不失美观性, 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手段, 值得临床上广泛运用。

关键词: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蔡清萍, 王强, 项洪刚, 等.Mammotome旋切术在乳腺良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5, 5 (9) :759-767.

[2]黄梅, 杨海燕.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乳腺纤维瘤疗效分析[C].第十届全国中医暨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7.135.

[3]董燕敏, 党金环, 李光辉.动态观察治疗妊娠期、哺乳期乳腺良性肿瘤102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 (9) :57-58.

[4]Levi F, Randimbison L.Te VC.et al.Incidence of breast cancer withfibroadenoma[J].Int J Cancer, 1994:57, 681-682.

【壁层纤维板切除】推荐阅读:

纤维板生产05-14

纤维铺放05-11

抗菌纤维05-30

膳食纤维06-03

纤维性质06-03

苎麻纤维06-09

无机纤维06-10

纤维片材06-14

超细纤维06-17

纤维腺瘤07-08

上一篇:高校校友工作下一篇:教学策略在牛津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