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腺瘤(精选10篇)
纤维腺瘤 篇1
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具体来讲, 乳腺纤维腺瘤通常为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处发生的混合型肿瘤, 多见于18~30岁处于青春期或哺乳期的年轻女性, 是一种年轻女性中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女性面临的生活压力和社会压力也日益增大, 乳腺疾病的发生率逐年攀升。据统计, 我国每年大约有10%的女性患乳腺纤维腺瘤, 这些女性多为青春期后期的女性, 19~20岁的女性是主要的患病人群。目前, 医学界有关乳腺纤维腺瘤的具体病因尚无官方定论, 一部分学者猜测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发生变化、组织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增强、基因因素和药物因素, 有可能是造成女性发生乳腺纤维腺瘤的主要原因。大量的医学研究表明, 乳腺纤维腺瘤的恶变率不高, 但是, 若患者不及时进行治疗, 其危险性不容忽视。大量的临床数据表明, 乳腺纤维腺瘤有转变为乳腺癌的趋势, 当患者伴有肿瘤细胞过度增生时, 该危险性显著上升。虽然有些学者认为, 由于患者体质差异, 一些乳腺纤维腺瘤可能会在患者体内保持稳定, 甚至被患者吸收, 不需要外介入治疗, 但是, 此种说法缺乏临床医学数据的支持。目前, 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主要途径仍然是手术切除。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外科手术切除充分考虑了美学原则和功能性原则, 采用了乳晕切口、乳腺微创旋切系统等先进技术。彩超诊断技术使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乳腺纤维腺瘤的本质, 同时提高了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准确性。一般来讲, 患者通常发现自身两侧或单侧乳腺生有无痛性肿块, 超声学诊断能够利用多切面扫描对乳腺纤维腺瘤进行准确的诊断, 在彩超扫描中清晰地显示病灶的部位、形状、边界回声等信息, 这对于肿块性质的明确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因此, 该研究通过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对该院检查的3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彩超图像进行深入分析, 加深b对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诊断的进一步认识, 提高现诊断的准确性,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检查的已经确诊的3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彩超检查进行分析, 30例患者年龄集中在18~60岁之间, 其中最小者为18岁, 最大者为63岁, 中位年龄为35岁。具体比例如下:18~20岁3例 (10%) , 21~30岁2例 (40%) , 31~40岁10例 (33.3%) , 41~50岁3例 (10%) , 51~60岁2例 (6.7%) 。所有患者都经手术确诊为乳腺纤维腺瘤, 且病史最长为7年, 最短为3个月。30位患者的临床表现为:17例肿瘤期伴随生理期有胀痛感, 10例乳腺肿瘤区有压痛感, 其余3例无明显的临床表现, 为体检时检出。
1.2 仪器与设备
采用HD-1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为L12-3, 频率75~10 MHz。
1.3 方法
首先, 调节仪器状态, 要求患者平躺或者侧卧在检查台上, 充分暴露乳房部位, 在检测部位涂抹耦合剂, 注意涂抹要均匀, 对乳房各个方向做扫查排除, 当发现有疑似病变部位时, 检查人员需要做如下观察, 并详细记录观察结果: (1) 观察并记录疑似肿块的主要声学特征:测量肿块的大小, 观察肿块的形态、存在部位、内部回声、边界回声等, 同时, 检查肿块有无钙化, 及其与周围组织的依存关系。 (2) 观察并记录肿块周围组织主要的声学特征:重点检查部位包括与乳腺相连的淋巴组织、腋窝淋巴结等。 (3) 观察并记录肿块内血管的走向及形态特征。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反映肿块内的血流情况, 并根据血流情况的不同对血流信号进行分级, 分级依据是目前广泛采用的Adler方法, 分为0、I、II、III级。
1.4 统计方法
该文中所有的统计分析均利用PSS20.0完成。
2 结果
2.1 二维超声图像结果
(1) 肿块大小:30例患者的肿块大小在0.5 cm×0.2 cm~9.1 cm×2.6 cm之间变动, 其平均直径为2.1 cm。其中, 单发性肿瘤为26例, 所占比例为86.7%, 多发性肿瘤为4例, 所占比例为13.2%; (2) 肿块声学信息:所有患者的肿块均为低回声, 但是回声的均匀程度不同, 其中, 回声均匀的24例, 不均匀的为6例;后方回声状况也有差异, 其中19例后方回声增强, 其余11例后方回声没有明显变化; (3) 肿瘤边界情况:3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肿瘤呈现出不同形态, 有的肿块形状为较为规则的圆形护着椭圆形, 其边界较为光滑, 清晰可辨, 有的肿块则呈现不规则的长条状, 边界毛躁, 有突起;同时, 肿块的分叶状况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其中有7例患者肿瘤呈现明显分叶状况, 9例患者肿瘤分叶不显著。 (4) 肿瘤钙化情况:30例患者内肿瘤呈现较为明显的钙化情况的为12例, 轻微钙化为6例; (5) 肿瘤包膜情况:30例患者内中, 肿瘤呈现包膜的为16例, 怀疑为包膜肿瘤的为8例。
2.2 彩色多普勒分析肿瘤内血流情况
利用彩色多普勒分析, 可对肿瘤内的血流情况进行观察, 依据Alder提出的半定量法对患者肿瘤内血流情况进行如下分类:无明显血流情况的为0级, 少量血流为Ⅰ级, 例如点状血流;中等血流量定位Ⅱ级;血流量较大的为Ⅲ级, 例如有丰富的血管等。30例患者中, Ⅰ级20例, Ⅱ级6例, Ⅲ级4例。
3 讨论
乳腺纤维瘤为女性乳腺疾病中的常见肿瘤, 且多发于年轻女性。典型的乳腺纤维瘤的彩超图像特征为:肿瘤为规则的圆形或者椭圆形, 与周围组织几乎没有粘连, 肿瘤分叶化状况明显, 边界清晰且容易辨认, 肿瘤的纵径一般大于肿瘤的直径, 肿瘤的边界回声一般为低回声, 且回声均匀, 后方回声状况一般为增强, 或无明显变化, 肿瘤外部可有纤维包膜, 内部可能出现明显的钙化现象。同时, 其多普勒反映的血流状况为:肿瘤内部有呈现点状或者棒状的血流信号。当乳腺纤维腺瘤的彩超检查结果符合上述描述时, 则一般可以进行确诊。在该调查研究中, 呈现明显的乳腺纤维腺瘤特征的病历高达26例, 占到总调查人数的90%。
乳腺纤维腺瘤的声学图像特征与患者的病理改变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 在患病初期, 乳腺纤维腺瘤的外部包膜呈现出不完整的包膜情况, 甚至可以看到突起, 随着患病时间的增加, 这种现象逐渐消失。
同时, 肿瘤的钙化情况也需要引起注意。在该调查中, 50岁以上的2位患者的肿瘤彩超图像呈现出明显的钙化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患者年龄较大, 患病时间较长, 肿瘤内部出现砂状钙化。值得注意的是, 乳腺纤维腺瘤出现的粗大钙化应当与乳腺癌的微钙化相区别, 微钙化为乳腺癌的明显特征, 同时乳腺癌的后方回声往往呈现出衰减的状况, 与乳腺纤维腺瘤的后方回声增强或无变化相区别。
通过对30例患者的彩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进一步明确了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特征。综上, 对于具有明显乳腺纤维腺瘤彩超图像特征的患者, 可以确诊, 否则需要进行穿刺检查, 以进一步确诊, 避免误诊的发生。
摘要:目的 深入分析探讨乳腺纤维腺瘤的彩超图像表现, 对提高女性乳腺纤维腺瘤诊断技术有进一步认识, 综合分析彩超参数, 以及鉴别乳腺纤维腺瘤的医学价值。方法 2009年10月—2012年10月, 对来我院检查的3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彩超图像进行深入分析, 详细记录肿瘤的回声情况, 如血流图谱、钙化情况、形态等参数。结合患者的年龄特点, 进一步认识彩超诊断在乳腺纤维瘤中的重大意义。结果 中老年女性与年轻女性的乳腺纤维腺瘤的彩超图像具有差异;有些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表现不典型, 容易造成误诊, 肿瘤后方回声和肿瘤钙化情况等参数有利于减少医生误诊情况, 因此应当多方面区分典型性和非典型性乳腺纤维腺瘤, 避免造成误诊。结论 通过实验, 进一步认识了彩超在乳腺纤维腺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完善了乳腺纤维腺瘤的彩超分析诊断技术。
关键词:乳腺,纤维腺瘤,彩超,综合分析,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1]王伟, 方超, 李家淑, 等.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在乳腺癌和纤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 20 (5) : 672-674.
[2]游德亮.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诊断乳腺癌的价值分析 (42例报告) [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3, 19 (1) :53.
[3]永昌, 郭万超.超声医学[M].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 154-156.
女性常见的乳房纤维腺瘤 篇2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乳房内出现肿块,没有疼痛或不适,乳头内也无血或其他液体流出。病人往往在洗澡、换乳罩或衬衣时偶然发现。肿块从黄豆到鸡蛋大小不等,个别的直径达到20厘米。大多数发生在一侧,也可在两侧。多数只有一个,也有两个以上。肿块在乳房表面就可以摸到,质地较硬实,用手按压不痛或仅有微痛,可以向四周推动。肿块特别大者,看起来占满了整个乳房,将皮肤绷得紧紧的,甚至发亮、发红。有的静脉纡曲,很像是恶性肿瘤。但仔细检查,可发现这些肿块与皮肤和胸肌之间并无粘连,可以推动,界限清楚。
乳房纤维腺瘤的发病原因与女性激素分泌有关。此病最多见于18~39岁年轻女性,正是内分泌旺盛时期。一般认为,雌激素分泌过多,或乳房对雌激素过度敏感,可能是诱发因素。
乳房纤维腺瘤是良性肿瘤,但有潜在恶变的可能。医生主张,一旦发现,最好及时、彻底切除,以免后患。但有的女士因为怕羞,或恐惧,不肯接受手术;还有的怕手术影响生育和哺乳。其实完全不必担心。手术切口选择在胸乳皱褶处,疤痕很隐蔽。手术不大,采用局部麻醉,将瘤体完整地切除,仅带周围少许正常乳腺组织,不会影响整个乳房的完美形态和重要功能。术后没有后遗症,一般不复发。个别复发的可以再次手术。手术中一定要将切除下来的肿块送病理切片检查。因为无论医生经验多么丰富,对乳房包块诊断都不能凭手感或肉眼达到百分之百准确无误。
少女乳房纤维腺瘤应与青春期乳房发育相区别。青春期乳房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下,乳腺腺管及腺泡出现活跃的生理改变,乳房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皮下脂肪沉积。月经来潮后,乳腺组织随月经周期发生改变。来月经前增生活跃,新腺泡形成。这时,乳房轻度增大,感到发胀,乳头可有分泌物溢出。有时出现轻度刺痛,触摸时有结节感。月经期和月经后期,乳房逐渐变得松软,症状也随之消退。这是正常现象,不可误认为是纤维腺瘤。
纤维腺瘤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
肿瘤冷循环微波刀, 南京亿高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提供。微波刀为输出配有内置冷循环的传输电缆及防粘处理外径1.61mm微波天线, 输出频率2450MHz, 输出功率20~100W可调节。
1.2 方法
24例临床诊断乳腺单发纤维腺瘤患者, 年龄18-40岁, 肿块直径大小1cm-3.5cm。治疗前签署特殊同意书。手术常规消毒, 开启微波固化仪, 按照机器既定流程操作后穿刺成功后, 取取相应功率和辐射时间[2], 开始治疗。固化治疗结束后局部碘伏消毒。随后另取切口行肿块切除术, 切除范围包括肿块及周围腺体, 取出整个固化区域, 在每一固化点上沿针道方向剖开标本, 观测标本区域形态、标本送常规病理检测。
2 结果
2.1 凝固形态和固化范围及病理
微波固化区域呈椭圆球体, 其长轴为微波刀长轴, 肉眼可见与正常组织分界出有点状出血带, 微波发射点处偶见碳化点。
光镜下HE染色见瘤体周围结构存在, 导管上皮细胞无明显改变 ;固化边缘区乳腺小叶结构存在, 导管上皮细胞胞浆透明, 核稍有固缩;间质改变不明显;固化中央区小叶结构存在, 导管上皮细胞胞浆红染, 胞核固缩;间质细胞胞浆红染, 胞核固缩。呈凝固性坏死改变, 血管扩张充血;部分区域见脂肪坏死伴钙化。
2.2 不良反应
微波固化治疗过程中穿刺点皮肤无红肿, 患者未觉明显疼痛不适, 治疗后一周内, 有5个穿刺点皮肤处出现稍红, 患者自觉无明显不适。7例患者微波固化区域出现轻度水肿, 伴轻度不适感, 一周后不适症状体征逐渐消失。治疗期间无皮肤水泡等灼伤表现。
3 讨论
肿瘤冷循环微波刀治疗原理是在B超或CT引导下, 把微波刀直接穿刺到肿瘤部位, 组织内的极性分子在微波场的作用下高速运动, 互相摩擦产生热量, 在肿瘤内迅速升温, 当温度升到60度左右时, 组织细胞蛋白质变性凝固, 导致不可逆的坏死。同时对其他组织的影响非常小[3]。高温导致细胞坏死其分子结构表现在具破坏细胞骨架, 使脂质双分子层的蛋白结构变性, 坏死, 溶解, 从而导致细胞直接死亡。另外, 高温能够阻止细胞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并且能导致细胞质和线粒体酶的不可逆性损伤[4]。微波加热可以使肿瘤组织细胞的DNA复制、RNA合成等出现明显障碍, 使细胞增殖周期受阻, 从而导致肿瘤癌细胞分裂指数下降。
由于肿瘤自身的物理特性, 微波更优先加热含水量较高的肿瘤组织[5]。通过分析微波固化后组织肿瘤标本病理表现, 其微波固化区域内小叶结构虽然存在, 但是, 导管上皮细胞胞浆红染, 细胞核固缩, 呈现明显凝固性坏死表现。而固化边缘区虽然出现点状出血点, 但是血管机化, 血管内血栓形成, 阻止术后出血。固化边缘区域和周围正常组织病理表现无明显变化。虽有文献报导固话区域虽然组织已经灭活, 但形态上HE染色很难鉴别, 临床上此种情况可能误认为组织固化不完全。如果采用酶免疫组织化学NADH染色鉴别[6]。
本实验微波固化乳腺纤维腺瘤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在固化区域的一过性红肿, 微波固化术后可能会出现固化区域水肿, 一般均在术后1周消失。另外固化时应按操作流程开启冷循环, 固化过程中注意观察治疗区域的温度, 并可用生理盐水纱布湿敷可降低红肿发生概率。本文的研究证实了微波固化造成实验对象肿瘤凝固性坏死明确, 治疗过程中局部并发症少, 不良反应轻。乳腺纤维腺瘤经过微波固化治疗后, 造成细胞坏死后, 坏死瘤体逐步被机体吸收。理论上微波固化治疗可替代手术切除, 从而为乳腺纤维腺瘤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 能避免手术后疤痕的形成, 满足患者对乳腺美学的要求。
摘要:目的 探讨冷循环微波固化 (microwave coagulation, MC) 治疗乳腺纤维腺瘤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应用ECO100冷循环微波固化仪对24例人乳腺纤维腺瘤进行微波固化后, 手术切除肿瘤, 术后测定MC靶区范围大小, 对靶区组织, 靶区周围组织作常规病理学检查, 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MC靶区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 MC靶区乳腺细胞呈凝固性坏死改变, 周围组织光镜下无改变。微波治疗后, 5例出现皮肤稍红, 7例出现水肿, 一周后红肿均消失。结论 冷循环微波固化乳腺纤维腺瘤, 可使其发生凝固样坏死, 固化范围明确, 创伤小, 无严重不良反应, 为MC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关键词:微波固化,纤维腺瘤,微创,冷循环
参考文献
[1]Gannon CJ, Curley SA.The Role of Focal Liver Ab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Unresectable Primaryand Secondary Malignant Liver Tumor[J].Seminars in Radiation Oncology.2005, 15 (4) :265-272.
[2]李昌文, 王水, 刘晓安, 等.冷循环微波固化家猪乳腺实验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8 (1) :16-19.
[3]Moylan DJ.Hyperthermia:Scientific basi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In:Mansfield CM ed.Therapeutic Radiology[M].Second Edition.New York:Eisevier Science Publishing CO, Inc.1989:531-535.
[4]Goldberg S N, Dupuy D E.Image-guided Radio frequency Tumor Ablation: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Part I[J].Vasc Interv Radiol.2001, 12 (9) :1021-1032.
[5]Joines WT, Zhang Y, Li C, et al.The measure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normal and malignant human tissues from 50 to 900 MHz[J].Med Phys.1994, (21) :547–550.
年轻女性要谨防患乳腺纤维腺瘤 篇4
我身边有几位20岁的女友,她们最近在洗澡时无意中都发现自己的乳房长了“结节”,即乳房有颗胡豆大小的包块,不痛不痒。后去医院经过临床评价和影像学检查后均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并做了手术。以前我和朋友们都认为乳腺疾病是中年妇女的“专利”,但我的几位年仅20岁的好友为何也会患上此症呢?
湖南 余虹
余虹读者:
据卫生部门最新一项临床调查显示:现在青年女性患上乳腺纤维腺瘤的人数比以前有明显增加,得乳腺纤维腺瘤的患者年龄较小,仅在18~25岁左右,尚未结婚。尽管近年来青年女性发生乳腺纤维腺瘤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一般认为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所致。由于青年女性的卵巢功能旺盛,性激素也处于活动期。如果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雌激素水平在短期明显提高后,乳腺的上皮组织和纤维组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增生,医学上称之为纤维腺瘤。尤其是那些喜欢吃一些容易导致体内雌激素增加的食品,或过度使用化妆品的少女,更容易导致体内激素紊乱增加。
纤维瘤和乳腺增生略有区别。乳腺增生是弥漫性的,用手摸能感到乳房皮肤下有的地方显得紧密一点,有的地方松一点,甚至有小结节。纤维瘤也表现为皮肤下的小结节,一般有多个,但边界很清楚。纤维腺瘤一般属于良性的多,它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服药、打针是无济于事的。肿块越小,手术对乳腺组织造成的损伤越小,不会影响乳腺发育和日后泌乳功能。做乳腺纤维腺瘤手术的同时要注意乳房的功能及美感。因为多数患者为青年女性,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尚未结婚,为这些患者做手术,切口应尽量小而隐蔽。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乳腺纤维腺瘤是良性肿瘤,但也有恶变的可能,未婚少女患此病,切莫因怕羞而讳疾忌医,一旦发现应立即找乳腺专科医生检查。
纤维腺瘤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名研究对象均是2011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乳腺纤维腺瘤患者, 年龄19~52岁, 平均 (32.4±3.9) 岁, 均通过B超、病理学检查确诊, 肿瘤的直径在1.8~8.5 cm, 平均 (3.1±0.9) cm。属于单发性21例, 多发性9例。肿瘤硬块均能触到, 彩超扫描显示肿块距离胸大肌筋膜均不超过5 cm。入选者中排除同时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全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巨乳症等患者, 且均无手术禁忌证。术后切除物送检, 结果均显示为乳腺纤维腺瘤。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切口到肿瘤的位置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然后经乳晕作弧形切口。依次切开皮肤至腺体处, 再作放射状切口乳腺组织, 肿瘤暴露后沿着瘤体包膜外游离切除病灶, 止血后, 用4-0可吸收线对腺体及皮下组织作间断缝合, 皮肤作连续缝合。之后, 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
1.2.2治疗组
实施全身麻醉, 取平卧式手术体位。术中依照肿瘤的位置作切口, 在乳腺外上、内上象限的患者, 在腋窝入路;在乳腺内下、外下象限的患者, 在乳腺的下方皱褶区入路;在中央区的患者, 上述入路二选一均可。切口约2~6 cm大小 (如果有必要, 大小可以调整) ,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沿着胸大肌筋膜的表面分离至乳腺后方间隙, 确认病灶位置后, 将瘤体背侧的浅筋膜深层切开, 分离肿块与正常乳腺组织, 分离时注意不要伤到大乳管, 沿着包膜将肿瘤完整切除。为了保持乳房外观, 尽量少切腺体合Cooper。术毕, 设置一根直径0.5 cm的多孔橡胶管引流, 用3-0可吸收线作皮下组织及皮肤缝合。绷带加压包扎48 h后, 去引流管, 定期更换切口敷料。
两组术后均给予6~12个月的随访, 记录切口愈合及术后并发症、复发等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 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切口均为甲级愈合, 瘢痕微小, 隐蔽性较好;术后无病例出现切口感染、血肿、积液等并发症, 随访期内无复发病例, 有6例怀孕, 生育后均不影响母乳哺乳。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只有11例, 瘢痕明显, 美观性差;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 总并发症率与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随访期内复发2例, 5例怀孕, 其中2例生育后存在哺乳障碍。见表1。
3 讨论
乳腺纤维腺瘤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良性肿瘤, 年轻女性是该病的高发人群, 临床推断该病与雌激素分泌异常相关。乳腺纤维腺瘤主要的症状是存在无痛性肿块, 常通过B超、病理活检、X线钼靶检查等手段确诊, 虽然癌变率低, 但是如果妊娠, 导致肉瘤变的风险增加[5,6]。目前, 采用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本性的治疗办法。但是, 现代女性对乳腺手术具有外形美观的要求, 传统的环乳晕切口、放射状切口、经麦默通肿瘤切除术等方式, 因其切口入路都是在乳房正面, 导致术后瘢痕明显, 不利于美观, 而且术中对乳管和Coopers韧带切除较多, 使得外形受损, 哺乳功能也受影响[7], 所以, 越来越多患者不愿接受上述手术方式。近年来, 有临床研究显示, 经乳房后间隙切除乳腺纤维腺瘤取得较满意疗效。因为乳房后隙位置, 存在疏松的脂肪、结缔组织以及淋巴管[8]。这个间隙, 为从乳腺背面入路切除乳腺肿瘤提供了条件[9]。游离皮下组织后, 乳腺腺体的可移动度变大, 能够使病灶充分显露, 易于完整、彻底切除病灶。另外, 经乳房后间隙切除术, 一般是在腋窝作切口或者乳房下皱襞作切口, 能够较好避开支配乳头的神经, 避免损伤, 影响术后哺乳功能[10]。
本研究对治疗组15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实施经乳房后间隙切除肿瘤的术式, 结果切口均为甲级愈合, 与对照组73.33%的甲级愈合率比较具有明显优势;此外, 治疗组术后并无并发症或复发病例, 生育者的哺乳功能也正常;对照组则存在一定比例的并发症病例和复发病例, 部分生育患者的哺乳功能受影响, 表明经乳房后间隙入路切除乳腺纤维腺瘤, 具有创伤小、治疗彻底、复发率低且美容效果显著等优势, 应成为良性乳腺肿瘤手术治疗的理想入路方式。
参考文献
[1]吴晓飞.不同手术切口切除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中外医学, 2012 (18) :1-3.
[2]刘英琼, 袁红.青春期乳腺纤维腺瘤超声声像图表现及治疗.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8) :97-98.
[3]胡薇, 施俊义.超声引导麦默通操作手册.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0:108-115.
[4]牛正宣, 颜蕴文, 张敬杰, 等.乳房下皱襞切口治疗青春期乳腺纤维腺瘤.中国美容医学, 2009, 18 (11) :1585-1586.
[5]蓝林.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临床疗效分析.临床医学工程, 2011, 3 (18) :406-407.
[6]刘海斌, 华莹, 蒋正财.经乳晕切口切除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体会.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 (23) :3369-3370
[7]彭永听.2种手术切口切除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效果比较.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23) :2912-2913
[8]史文婷, 李丽娇, 吴孝杰.乳腺纤维腺瘤手术的必要性及围术期治疗.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2) :149-150.
[9]方宏, 袁志英, 杨超, 等.腺纤维腺瘤个体化选择不同隐蔽性手术切口98例报告.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2, 12 (7) :664-665.
青春型乳腺巨大纤维腺瘤6例分析 篇6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12~18岁, 平均年龄14岁。其中5例为月经来潮前发病, 初潮后数月内肿物迅速增大;1例月经初潮后6个月发病, 3年之间逐渐增大而就诊。本组病例均为单发, 左、右乳腺各3例, 5例位于外上象限, 1例位于内上象限。
1.2 临床表现
患者均以乳腺肿块就诊, 肿瘤几乎占满全乳房, 质地中等, 偏硬、界清、光滑、活动度好、与皮肤及胸肌无粘连, 乳房皮肤紧张发红、发亮, 浅静脉曲张明显, 皮肤无破溃, 乳头无内陷。瘤体最大者约 (12×11.5×10) cm3, 最小者约 (7×8×6) cm3, 其中2例伴乳房胀痛, 乳头溢液2例, 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1例, 均行B超检查, 可探及圆形或椭圆形肿块, 边界光滑, 完整、有包膜, 内部回声均匀, 呈弱回声。
1.3 治疗方法
全组均行单纯型乳腺肿瘤切除术, 均采用弧形切口, 完整切除肿瘤后, 仔细止血, 缝合腺体, 尽量保持乳房外形, 使其减少变形, 均行术中肿块冰冻切片检查, 排除恶性肿瘤。
2结果
因乳腺巨大纤维瘤可有完整包膜, 与正常腺体组织有明显分界线, 手术难度并不大, 应注意保护正常腺体, 标本有完整包膜, 切面灰白或灰黄色, 部分呈囊性, 囊内有陈旧性出血坏死。组织学回报为乳腺巨大纤维腺瘤, 其中管内型4例, 围管型2例, 细胞增生活跃, 但未见异型变及肉瘤样变, 均痊愈出院, 随访2年无复发。
3讨论
3.1 乳腺纤维瘤常发生于20~25岁的青年女性, 发生于月经初潮或初潮后3年内者称为青春型, 其发病原因与体内雌性激素过度刺激或局部组织对雌性激素的刺激特别敏感, 导致乳腺导管上皮和间质异常活跃增生, 其中瘤体直径大于7cm称为巨大纤维腺瘤[1], 发病率约占4%。青春型乳腺巨大纤维瘤的命名、分类至今仍存在分歧, 有幼年性纤维腺瘤、青春型纤维腺瘤、巨纤维腺瘤、良性叶状囊肉瘤等, 我国习惯将恶性间质肿瘤称为分叶状囊肉瘤, 良性的称为巨纤维腺瘤[2]。此分类从肿瘤的分类命名原则出发, 结合形态学表现及生物学行为,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3.2 青春型乳腺巨大纤维腺瘤有如下临床特点:发病年龄较小, 大多数发生于青春期乳房开始发育的女性, 肿块多为无痛性, 单发, 肿块生长迅速, 瘤体巨大, 直径大于7cm, 边界清, 表面光滑, 可见肿块表面皮肤有明显静脉怒张, 皮肤表面发红, 酷似恶性肿瘤, 临床上需与乳腺恶性叶状囊肉瘤、乳腺纤维肉瘤、乳腺脂肪肉瘤及乳腺癌等相鉴别, 所以术前诊断要慎重, 应兼顾年龄、月经来潮情况、肿瘤生长特点及伴随症状等, 避免造成治疗上的差错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
3.3 乳腺巨纤维瘤病因学未完全清楚, 当卵巢内分泌失调时, 雌性激素分泌过多而孕酮相对降低, 不仅刺激乳腺实质增生, 而且使末端导管不规则出芽, 上皮细胞增大, 引起导管扩张和囊肿形成, 也因失去孕酮对雌性激素的抑制性影响而导致间质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及胶原化, 可伴有淋巴细胞浸润, 青春发育期性激素分泌紊乱可能与纤维腺瘤发生有关, 此外, 乳腺巨纤维瘤发病与饮食因素 (高糖、高脂饮食) 和精神状态等有关, 乳腺巨纤维瘤病理组织学表现主要为纤维组织增生, 瘤体增大压迫周围形成一层纤维包膜, 肿瘤与周围组织常有明确的分界, 因此声像图多有典型的良好肿瘤特征, 边界清楚, 形态规则, 有包膜, 极少数肿瘤呈分叶状, 超声表现为包膜不完整, 轮廓不规则, 呈结节状突起, 容易误诊为肉瘤, 大多数文献认为[3], 恶性肿瘤较良性肿瘤血供丰富, 良性肿瘤彩色血流信号显示率低, 多位于周边, 因乳腺巨纤维瘤肿块中心有血流信号, 尤其是从周边插入中心, 易考虑“恶性肿块可能性大”。也有文献报道[4]巨大良、恶性肿瘤的血供, 血流信号的分布走行没有明显区别。
3.4 结合本组资料行单纯肿物切除是可行的[5]。术中常规冰冻切片排除恶性可能, 要避免过度治疗, 切口选择以沿乳晕边界的弧形切口和乳房下弧形切口为首选, 术后切口隐匿, 易保持良好的外形, 对这样的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起着重要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青春型乳腺巨大纤维腺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回顾分析6例青春型乳腺巨大纤维腺瘤的临床资料、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6例患者均行肿块单纯切除手术, 效果满意, 随诊2年无复发。结论:青春型乳腺巨大纤维腺瘤临床较少见, 属于良性肿瘤, 应合理选择手术切除范围, 并尽量保持乳房的形态与功能。
关键词:乳腺肿瘤,纤维腺瘤,青少年,治疗
参考文献
[1]李少沛, 詹华, 施勇, 等.青春型乳腺巨纤维瘤10例报告 (J) .浙江医学, 2007, 29 (7) :11.
[2]宋信英, 郝伟秀, 王绍鸣.乳腺分叶状囊肉瘤32例诊疗分析 (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7, 13 (1) :4.
[3]张亮, 高解春.小儿乳腺巨纤维瘤6例临床分析 (J) .肿瘤学杂志, 2001, (7) :37-39.
[4]李群, 张龙方.乳腺巨大肿瘤声像图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析 (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2, (12) :67-68.
纤维腺瘤 篇7
2012年4月-2013年8月收治乳腺纤维腺瘤患者184例, 均为女性。入院后均首先进行常规双侧乳腺检查, 先进行一般体检, 通过触摸进行定位和一般判断, 部分触摸不到的则进行彩超检查, 具体内容为肿瘤大小、包膜血供情况以及钙化情况等, 同时已对乳腺囊肿以及乳腺癌予以排除。对于确定的肿瘤位置在乳房外面做好定位标记。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进行分组, 其中观察组98例, 年龄16~42岁, 平均 (32.5±3.2) 岁;单侧患病63例, 双侧患病35例;肿瘤直径0.5~4.0 cm, 平均 (1.8±0.2) cm;肿瘤远侧距离乳晕1~4 cm, 平均 (2.0±1.3) cm。对照组86例, 年龄20~55岁, 平均 (33.2±3.0) 岁;单侧患病58例, 双侧28例;肿瘤直径0.8~5.0 cm, 平均 (2.9±0.3) cm;肿瘤远侧距离乳晕1~5 cm, 平均 (2.2±1.2) cm。两组上述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手术方法: (1) 观察组:均应用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术进行治疗。具体为切口至肿瘤的菱形局部浸润麻醉, 经乳晕处弧形切口。依次切开标记处皮肤、皮下组织直达腺体表面。然后将乳腺组织呈放射状切开, 将肿瘤显露出来, 再用组织剪沿着肿瘤包膜外侧对肿瘤进行游离切除, 妥善止血。应用可吸收线对腺体及皮下组织进行间断缝合, 最后缝合皮肤。应用绷带加压包扎维持24 h。 (2) 对照组:均应用经放射切口切除术进行治疗。具体为切口至肿瘤的菱形局部浸润麻醉, 经放射状切口。依次切开标记处皮肤、皮下组织以及乳腺组织, 将肿瘤充分显露, 再用组织剪沿着肿瘤包膜外侧对肿瘤进行游离切除, 妥善止血。应用可吸收线对腺体及皮下组织进行间断缝合, 最后缝合皮肤。应用绷带加压包扎维持24 h。
观察指标: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对比分析。术后随访6个月, 对疾病复发情况进行收集分析。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数据资料应用t或χ2检验, 当P<0.05时,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关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切口感染、皮下血肿、皮下淤斑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乳腺纤维腺瘤是一种相对常见而多发的乳腺良性肿瘤, 其患者以2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居多。目前, 该病的具体病因尚未明确, 初步认为可能同患者的雌激素水平失衡有关[1,2]。该病的具体表现为患者乳房内存在肿块, 无痛, 比较容易诊断, 对于触摸不够明显的患者, 可以进行彩超检查确诊。肿瘤属于良性, 一般情况下癌变的可能性极小, 但肉瘤变可能性较大, 为防止这一现象, 将肿瘤采用手术方式进行切除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且是唯一方法。手术方式有切口, 传统的手术方法其切口在肿瘤表面, 且和乳头表现为放射状。该方式可以将切口充分显露, 方便操作, 容易彻底止血, 且对乳腺导管损伤极小, 非常适用于具有生育哺乳需求的女性患者。但该方式将造成较为明显的瘢痕, 对患者乳房外观和形态造成一定影响, 患者难以接受。手术切口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分为皮肤切口与腺体切口。切口的位置和大小与肿瘤的形状和位置等有直接关系。积极寻求一种既能实现良好治疗效果又可确保患者美观的手术方式, 对于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虽然腔镜微小切口术能够极好的实现这一要求, 但该方式具有较为昂贵的费用要求, 同时具有较大的复发风险, 限制了其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我院积极应用经乳晕弧形切口术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 术后进行6个月随访, 仅发现3例复发, 与常规治疗方式相比, 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疾病复发率方面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术之所以瘢痕较小, 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女性乳晕的直径一般2~6 cm, 乳晕区周边的皮肤较薄且有弹性、伸展性好, 乳晕颜色较深, 加之其有结节状乳晕腺, 可以将手术瘢痕较好隐藏, 同时, 乳晕位置血供相当丰富, 能够有效促使切口愈合。该手术方式不会增加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 同时也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实践证实, 该手术方式安全可行, 尤其是手术切口能够较好隐蔽, 瘢痕表现不明显, 有利于患者美观, 能够取得较高的患者满意率。因此, 该手术方式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伍佳宁.三种美容切口切除乳腺纤维腺瘤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20) :120-121.
纤维腺瘤 篇8
1 病例报告
患女, 14岁, 壮族, 初中学生, 月经初潮, 主诉右乳房肿块伴隐痛2月余。患者自述2个月前洗澡触及右侧乳房内2个肿块, 用力按则有痛感, 但不剧烈, 近来, 感肿块增大且隐痛感增强, 心中焦虑, 故前来就医。体格检查:右乳房外下象限触及2个大小不等肿块, 活动度良好,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轮廓清晰, 乳头无溢液渗出和内陷。锁骨上及腋窝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及腹部平片未发现占位性病灶。B超检查示右侧乳腺纤维腺瘤。治疗经过:0.5%利多卡因在乳腺腺体及皮下组织之间和乳房后间隙进行浸润麻醉, 于右乳房外侧乳晕旁作切口, 电刀分离乳腺腺体与皮下脂肪间隙, 显露肿块, 术中发现肿块有包膜裹住, 紧靠乳腺后面钝性分离, 注意不要损伤支配乳头乳晕的神经, 将肿块和包膜一起完整切除, 肿块大小分别为0.3cm×0.2cm×0.5cm、0.2cm×0.2cm×0.4 cm, 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肿块切除后的残腔。乳腺切口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皮下和皮内, 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h。常规服用抗生素防止切口感染。将肿块常规送病理检查, 结果示乳腺纤维组织增生活跃, 血管增生明显, 肿块质韧, 包膜较完整, 上皮细胞呈轻度增生状态。和术前B超检查吻合。患者住院7d。术后随访1年, 患者乳房发育良好, 无遗留疤痕, 未见复发。
2 讨论
女性青春前期乳腺纤维腺瘤是指月经初潮或来潮后数月内发生的良性肿瘤, 在各种类型的乳腺纤维腺瘤中是比较少见的。乳腺纤维腺瘤的好发年龄是18~25岁, 而这一时期是卵巢功能最旺盛的时期, 推测其病因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乳腺是女性内分泌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 已知乳腺组织对雌激素高敏感, 高水平的雌激素刺激导致乳腺小叶内纤维和腺上皮增生形成肿块, 而孕激素对雌激素则有拮抗作用, 当女性出现月经后, 若卵巢功能不稳定, 体内的雌激素分泌过多而孕激素分泌过少, 在高水平雌激素的持续刺激下, 乳腺组织和间质就会异常增生形成青春前期乳腺纤维腺瘤[1]。由于食物污染, 化学添加剂等滥用导致许多女孩月经提前, 引起青春前期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病率上升和发病年龄提前[2]。
本病主要应和乳腺纤维腺瘤样增生进行鉴别诊断, 后者的特点是肿块以多发性多见, 且痛感明显, 肿块的大小和疼痛感与月经周期变化密切相关。乳腺纤维腺瘤肿块尽管也存在多发现象, 甚至可在双侧乳房或单侧乳房同时发现多个肿块, 但此类情况实属罕见, 据统计, 乳腺纤维腺瘤单发占75%以上。另外, 乳腺纤维腺瘤肿块质地稍硬、轮廓清晰、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良好、疼痛感不明显且与月经周期变化无关。B超检查可显示乳腺腺瘤样增生外形和边界不规则, 以低回声表现为主, 很少有包膜回声。乳腺纤维腺瘤病变部位轮廓清晰, 边界清楚, 一般都有比较完整的包膜回声, 常伴有侧壁声影。两者的临床表现和B超检查相结合有助于鉴别诊断。
青春前期乳腺纤维腺瘤的治疗, 有观点认为只要瘤体不大, 首选内分泌药物治疗或中医中药辨证施治, 不主张采取手术治疗, 因为青春前期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生与卵巢功能不稳定有关, 患者年龄小, 即使早期手术切除, 也不能保证不复发, 因此以药物调节, 使机体恢复正常的内分泌功能才是最佳的治疗方法[3]。但也有观点认为, 青春前期乳腺纤维腺瘤尽管大部分是良性肿瘤, 但不排除恶变的可能, 特别是生长时间越长恶变的可能性越大, 因此, 一旦发现并确诊, 应首选手术切除, 目前, 手术切除已成为治疗青春前期乳腺纤维腺瘤的主流观点[4]。对于术式的选择, 传统上采用以乳头为中心的放射状切口, 优点是视野清楚、避免乳管损伤、血管结扎容易等。但缺点是在乳房表面遗留疤痕, 如果是多发性, 遗留的疤痕更加明显且可能造成双侧乳房不对称。考虑到年轻女性爱美之心以及将来哺乳的要求, 结合美容医学技术手段的进展, 选择合适的术式显得格外重要, 本例采用环乳晕切口, 是考虑到以下三点: (1) 乳晕皮肤较薄, 柔韧性好, 很少出现疤痕, 且色泽深可以掩蔽切口。 (2) 切口操作简单, 对多发性乳腺纤维腺瘤不容易遗漏。 (3) 手术创伤较小, 乳房的外部没有疤痕, 节约医疗费用, 一般基层医疗单位都具备技术力量。采用此术式, 要注意不要损伤支配乳头及乳晕的神经, 术中缝合乳房创面要进行适当的整形处理, 避免愈合后皮肤表面出现内陷等而影响形态美观。
参考文献
[1]许良中.乳腺病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186.
[2]Fine RE, Boyd BA, Whitworth PW, et al.Percutaneous removal of benign breast masses using a vacuum-assisted hand-held device with ultrasound guidance[J].Am J Su rg, 2002, 184 (4) :332-336.
[3]Regin SW, Ware RS.Benign breast diseases I:hormonal investigation[J].Obstet Gynecol, 1979, 53:547.
纤维腺瘤 篇9
【关键词】乳腺纤维瘤;环乳晕切口;肿物复发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059-01
为探讨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笔者选取于我院接受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与环乳晕切口治疗的两组患者,分析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乳腺纤维瘤患者77例,均为女性,年龄16~45岁,平均(26.7±5.1)岁;肿块直径为0.6~3.8cm,平均为(2.1±0.5)cm;将7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观察组39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各项术前检查,利用B超定位并做好划线标记,行局麻后展开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观察组行环乳晕切口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利用手术刀在乳晕边缘和肿瘤距离最短处做弧形切口,控制切口长度不超过1.5cm,将皮肤切开后采取双极电凝将皮下组织分离,牵拉肿块至乳头处并将之切除,之后仔细查看有无肿瘤组织残留,术后将标本送检。
1.3疗效判定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在术后2年经电话回访、体检及B超复查,评价患者乳房美容满意度,根据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双侧乳房对称情况、切口瘢痕及乳晕乳头感觉等将满意度划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等级,非常满意:切口实现甲级愈合,双侧乳房对称,乳晕及乳头均感觉正常,切口瘢痕不明显;基本满意:切口基本实现甲级愈合且双侧乳房基本对称,或外观正常但手感存在轻度差异,略小于健侧,切口瘢痕在可接受范围内;不满意:切口愈合不佳,患乳外观有明显变形,双乳不对称且手感差,切口瘢痕明显。统计患者肿物复发情况。
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对照组9例患者(23.7%)出现并发症,其中乳晕感觉异常3例,局部血肿形成6例;观察组3例患者(7.7%)出现并发症,其中乳晕感觉异常1例,局部血肿形成2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美容满意度及术后复发观察组乳房美容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经随访对照组复发率为5.3%(2/38),观察组复发率为5.1%(2/39),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乳腺纤维瘤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在20~25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1-2],常需通过手术方法予以治疗。放射状切口手术是乳腺纤维瘤常用治疗方法,该术式可促使肿瘤充分暴露并将之有效切除,治疗效果显著[3],但该术式术后易形成明显瘢痕,美容效果不佳,常会给患者造成严重心理创伤[4]。
随着广大患者对乳房手术美容方面的需求不断升高,环乳晕切口在乳腺纤维瘤治疗中逐渐得到应用。乳晕处皮肤较薄且具有良好的韧性与弹性[5],在乳晕边缘做环乳晕切口可将任何区域内的肿块予以切除,若患者为多发肿块,当其集中于相邻两象限或在一个象限之中,只需做1手术切口即可将所有肿块切除;即使多发肿块处于2个不相邻象限之中,在手术中做2个切口即可达到切除目的,故可有效降低手术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同时,环乳晕切口具有良好的隐蔽效果,可取得理想的美容效果。另一方面,环乳晕切口切除肿块较为方便、切口隐蔽,不会对有生育及哺乳需求的女性乳汁排出造成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乳房美容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乳腺纤维瘤治疗中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有相同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主要为乳晕感觉异常及局部血肿形成。术后并发症中,较传统放射状切口,环乳晕切口恢复速度快且效果良好,术后不易出现乳晕感觉异常等并发症,患者乳晕感觉异常发生率较低。经随访,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间无显著差异。环乳晕切口手术并发症发生风险更小,乳房美容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在乳腺纤维瘤治疗中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美容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应荣培.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2012,17(2):209-210.
[2] 胡宁.不同切除术式对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7):1135-1137.
[3] 张爱珍,马圣君,李静.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手术的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6):496-498.
[4] 屈军.环乳晕与传统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接受性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59-61.
[5] 李红恩,刘慧娟,孔志红.超声引导下乳腺纤维瘤旋切术围术期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195-196.
(收稿日期:2014.07.23)
【摘要】目的:分析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效果。方法:选取乳腺纤维瘤患者7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取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观察组39例采取环乳晕切口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乳房美容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随访,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在乳腺纤维瘤治疗中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美容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乳腺纤维瘤;环乳晕切口;肿物复发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059-01
为探讨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笔者选取于我院接受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与环乳晕切口治疗的两组患者,分析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乳腺纤维瘤患者77例,均为女性,年龄16~45岁,平均(26.7±5.1)岁;肿块直径为0.6~3.8cm,平均为(2.1±0.5)cm;将7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观察组39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各项术前检查,利用B超定位并做好划线标记,行局麻后展开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观察组行环乳晕切口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利用手术刀在乳晕边缘和肿瘤距离最短处做弧形切口,控制切口长度不超过1.5cm,将皮肤切开后采取双极电凝将皮下组织分离,牵拉肿块至乳头处并将之切除,之后仔细查看有无肿瘤组织残留,术后将标本送检。
1.3疗效判定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在术后2年经电话回访、体检及B超复查,评价患者乳房美容满意度,根据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双侧乳房对称情况、切口瘢痕及乳晕乳头感觉等将满意度划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等级,非常满意:切口实现甲级愈合,双侧乳房对称,乳晕及乳头均感觉正常,切口瘢痕不明显;基本满意:切口基本实现甲级愈合且双侧乳房基本对称,或外观正常但手感存在轻度差异,略小于健侧,切口瘢痕在可接受范围内;不满意:切口愈合不佳,患乳外观有明显变形,双乳不对称且手感差,切口瘢痕明显。统计患者肿物复发情况。
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对照组9例患者(23.7%)出现并发症,其中乳晕感觉异常3例,局部血肿形成6例;观察组3例患者(7.7%)出现并发症,其中乳晕感觉异常1例,局部血肿形成2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美容满意度及术后复发观察组乳房美容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经随访对照组复发率为5.3%(2/38),观察组复发率为5.1%(2/39),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乳腺纤维瘤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在20~25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1-2],常需通过手术方法予以治疗。放射状切口手术是乳腺纤维瘤常用治疗方法,该术式可促使肿瘤充分暴露并将之有效切除,治疗效果显著[3],但该术式术后易形成明显瘢痕,美容效果不佳,常会给患者造成严重心理创伤[4]。
随着广大患者对乳房手术美容方面的需求不断升高,环乳晕切口在乳腺纤维瘤治疗中逐渐得到应用。乳晕处皮肤较薄且具有良好的韧性与弹性[5],在乳晕边缘做环乳晕切口可将任何区域内的肿块予以切除,若患者为多发肿块,当其集中于相邻两象限或在一个象限之中,只需做1手术切口即可将所有肿块切除;即使多发肿块处于2个不相邻象限之中,在手术中做2个切口即可达到切除目的,故可有效降低手术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同时,环乳晕切口具有良好的隐蔽效果,可取得理想的美容效果。另一方面,环乳晕切口切除肿块较为方便、切口隐蔽,不会对有生育及哺乳需求的女性乳汁排出造成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乳房美容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乳腺纤维瘤治疗中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有相同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主要为乳晕感觉异常及局部血肿形成。术后并发症中,较传统放射状切口,环乳晕切口恢复速度快且效果良好,术后不易出现乳晕感觉异常等并发症,患者乳晕感觉异常发生率较低。经随访,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间无显著差异。环乳晕切口手术并发症发生风险更小,乳房美容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在乳腺纤维瘤治疗中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美容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应荣培.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2012,17(2):209-210.
[2] 胡宁.不同切除术式对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7):1135-1137.
[3] 张爱珍,马圣君,李静.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手术的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6):496-498.
[4] 屈军.环乳晕与传统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接受性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59-61.
[5] 李红恩,刘慧娟,孔志红.超声引导下乳腺纤维瘤旋切术围术期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195-196.
(收稿日期:2014.07.23)
【摘要】目的:分析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效果。方法:选取乳腺纤维瘤患者7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取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观察组39例采取环乳晕切口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乳房美容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随访,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在乳腺纤维瘤治疗中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美容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乳腺纤维瘤;环乳晕切口;肿物复发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059-01
为探讨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笔者选取于我院接受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与环乳晕切口治疗的两组患者,分析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乳腺纤维瘤患者77例,均为女性,年龄16~45岁,平均(26.7±5.1)岁;肿块直径为0.6~3.8cm,平均为(2.1±0.5)cm;将7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观察组39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各项术前检查,利用B超定位并做好划线标记,行局麻后展开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观察组行环乳晕切口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利用手术刀在乳晕边缘和肿瘤距离最短处做弧形切口,控制切口长度不超过1.5cm,将皮肤切开后采取双极电凝将皮下组织分离,牵拉肿块至乳头处并将之切除,之后仔细查看有无肿瘤组织残留,术后将标本送检。
1.3疗效判定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在术后2年经电话回访、体检及B超复查,评价患者乳房美容满意度,根据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双侧乳房对称情况、切口瘢痕及乳晕乳头感觉等将满意度划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等级,非常满意:切口实现甲级愈合,双侧乳房对称,乳晕及乳头均感觉正常,切口瘢痕不明显;基本满意:切口基本实现甲级愈合且双侧乳房基本对称,或外观正常但手感存在轻度差异,略小于健侧,切口瘢痕在可接受范围内;不满意:切口愈合不佳,患乳外观有明显变形,双乳不对称且手感差,切口瘢痕明显。统计患者肿物复发情况。
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对照组9例患者(23.7%)出现并发症,其中乳晕感觉异常3例,局部血肿形成6例;观察组3例患者(7.7%)出现并发症,其中乳晕感觉异常1例,局部血肿形成2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美容满意度及术后复发观察组乳房美容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经随访对照组复发率为5.3%(2/38),观察组复发率为5.1%(2/39),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乳腺纤维瘤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在20~25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1-2],常需通过手术方法予以治疗。放射状切口手术是乳腺纤维瘤常用治疗方法,该术式可促使肿瘤充分暴露并将之有效切除,治疗效果显著[3],但该术式术后易形成明显瘢痕,美容效果不佳,常会给患者造成严重心理创伤[4]。
随着广大患者对乳房手术美容方面的需求不断升高,环乳晕切口在乳腺纤维瘤治疗中逐渐得到应用。乳晕处皮肤较薄且具有良好的韧性与弹性[5],在乳晕边缘做环乳晕切口可将任何区域内的肿块予以切除,若患者为多发肿块,当其集中于相邻两象限或在一个象限之中,只需做1手术切口即可将所有肿块切除;即使多发肿块处于2个不相邻象限之中,在手术中做2个切口即可达到切除目的,故可有效降低手术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同时,环乳晕切口具有良好的隐蔽效果,可取得理想的美容效果。另一方面,环乳晕切口切除肿块较为方便、切口隐蔽,不会对有生育及哺乳需求的女性乳汁排出造成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乳房美容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乳腺纤维瘤治疗中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有相同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主要为乳晕感觉异常及局部血肿形成。术后并发症中,较传统放射状切口,环乳晕切口恢复速度快且效果良好,术后不易出现乳晕感觉异常等并发症,患者乳晕感觉异常发生率较低。经随访,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间无显著差异。环乳晕切口手术并发症发生风险更小,乳房美容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在乳腺纤维瘤治疗中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美容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应荣培.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2012,17(2):209-210.
[2] 胡宁.不同切除术式对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7):1135-1137.
[3] 张爱珍,马圣君,李静.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手术的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6):496-498.
[4] 屈军.环乳晕与传统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接受性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59-61.
[5] 李红恩,刘慧娟,孔志红.超声引导下乳腺纤维瘤旋切术围术期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195-196.
纤维腺瘤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5年8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外科门诊及住院的青春期乳腺肿块6例,均为女性年龄11~17岁,平均(13±2.3)岁。共检出肿块8个,大小0.8~10.1cm,均经病理检查证实。
1.2仪器与方法
应用Philips-IU22和ACSON XP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5~12MHz。患者仰卧位,以乳头为中心作放射状扫查,发现肿块后,观察肿块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并测量其大小,观察病变区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记录动脉血流速度最高的各参数值。
2结果
6例患者的8个肿块,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5个位于左乳,3个位于右乳;5个大部分位于外上象限,1个占满全乳,各有1个分别位于内上象限及外下象限。其中最大1个10.1cm×4.8cm(图1),最小1个1.7cm×0.9cm,声像图均为低回声,外形呈椭圆形或分叶状,其中一个内部回声稍增强,8个肿块后方均无衰减,边界清,3个较大肿块内见血流信号,1例内见条状血流信号,2例内见稀疏星点状血流信号,2例无血流信号。可引出动脉频谱RI均<0.70;PI均<1.30。均无腋窝淋巴结肿大。
3讨论
青春期乳腺纤维瘤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有其特殊性。发生于月经初潮前的较小纤维瘤随着初潮的到来常迅速增大,甚至可达20cm。多为卵圆形或分叶状,呈均匀的低回声,边缘光滑,无明显的声衰减。小的纤维瘤多无血流或少量血流,瘤体较大的血流较丰富。少数内部不均质,原因: (1) 较大的纤维瘤部分囊性变,使其成混合性病灶。 (2) 病灶内供血不足时,其中心区坏死。 (3) 少数瘤内纤维成分发生硬化和玻璃样变而回声增强,未发生玻璃样变的部分相对回声低,这种类型的纤维瘤CDFI可见其回声减低区血流信号较多,周边回声相对强区无血流信号,而有坏死灶形成的纤维瘤则相反。
需注意的是,在青春期前,乳腺由小的腺管和广泛的纤维间质成分组成,没有小叶结构。月经初期,随卵巢分泌雌激素,腺体增大,乳腺发育。有些时候,不均匀的发育可能会在乳晕下方刺激形成一个硬结节,此时不要误认为是肿瘤,因为如果切掉该硬结节则会失去所有腺体组织,从而阻碍乳腺发育[1]。
青春期乳腺纤维瘤在确定诊断后可以观察,不必切除手术。每半年行超声检查,视其大小形状的变化。治疗应适当保守,若需手术,应以肿瘤的局部广泛切除为宜,控制单纯乳房切除手术的实施。总之,发生于青春期的乳腺肿块,应以病理特征为依据,结合病人的年龄及乳腺发育的特点,依照循证医学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乳腺尚未发育成熟,行肿块单纯切除即可根治.若确需手术,术中应注意保护乳腺腺体及乳头,术后不影响乳腺发育及哺乳,切除后肿瘤送病检。
直径超过7cm的乳腺纤维腺瘤称乳腺巨纤维腺瘤,是乳腺纤维瘤的特殊类型。病灶增长迅速可能与该病灶内血供丰富有关。巨纤维腺瘤仍被视良性病变,其临床过程、组织学特征及预后均与一般纤维腺瘤相似,只是体积。乳腺巨纤维腺瘤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当巨纤维腺瘤肿块仍较局限时,可将肿瘤连同周围一部分正常腺体切除即可;但当巨纤维腺瘤巨大而累及整乳房时,则需行全乳切除术。
乳腺肿块常用的检查方法有乳房X线摄影、乳房超音波、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切片枪切片检查、或切除切片检查。一般原则:25岁以下,可行超声及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或切片枪切片检查;25岁以上则建议以超音波或乳房X光摄影、加切片枪切片检查为佳。年龄低于20岁的乳癌绝对罕见,因此,对触诊乳腺异常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尚局限于超声。其内容包括识别年幼病人的肿块性质,区分囊性与实质性病变等。超声还可以用于介入性诊断,如针刺囊肿抽吸。
Forouhi等通过对比超声、钼靶与临床触诊3种方法测量肿瘤大小并与术后病理标本大小进行对照,发现超声是最准确实用的评估方法[2],且由于儿童的乳腺组织对射线敏感,青春期不适于进行乳房钼靶检查,对考虑乳腺异常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尚局限于超声[3]。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青春期乳腺纤维腺瘤的声像图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青春期乳腺纤维腺瘤的声像图特征, 与病理诊断对照。结果 青春期乳腺纤维瘤六例8个声像图均为低回声, 较大一个内部回声稍增强, 8个肿块后方回声均无衰减, 其中1个>10.0cm, 2个35cm, 5个<3cm。结论 青春期儿童最常见的乳腺肿块为乳腺纤维瘤, 儿童的乳腺组织对射线敏感, 对触诊乳腺异常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尚局限于超声。
关键词:青春期,乳腺纤维腺瘤,超声检查,手术
参考文献
[1]Roger C, Winter ST.超声诊断临床实践指南[M].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232.
[2]Forouh P, Walsh JS, Anderson TJ, et al.Ult rasonography as amethod of measureing breast tumour size and monitoring response toprimary systemic treatment[J].Br J Surg, 1994, 81 (2) :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