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

2024-10-01

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精选7篇)

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 篇1

摘要:目的:探讨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手术防治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58例垂体瘤患者, 随机分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以及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的对照组, 手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瘤体切除情况、主要症状缓解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后, 观察组的肿瘤切除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各项主要症状缓解情况, 除肢端肥大外, 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0.01) 。以及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经鼻蝶入路内镜下切除垂体瘤具有全切除率高、症状缓解明显, 并发症少的优点, 可作为垂体腺瘤患者中大腺瘤以及巨大腺瘤的首选治疗措施。

关键词:垂体腺瘤,显微手术,并发症

垂体瘤作为最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和脑膜瘤, 多发于鞍内, 也可向鞍上或鞍旁发展, 多导致颈内动脉、下丘脑等重要部位发生病变, 同时, 由于本病发病于颅底, 对于手术的要求较高[1], 以往传统术式因创伤大、风险大, 已逐渐被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所取代, 然术中采用显微镜亦或是内镜进行该项术式[2], 且何种镜下操作对于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效果更优, 尚待进一步研究。现将我院自2011年以来对于垂体瘤患者分别采用显微镜、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术进行治疗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诊治的且经CT和头颅MRI检查确诊位于鞍区的垂体瘤患者58例进行研究, 所有患者均在意识清醒的基础上, 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中男性26例, 女性32例;年龄:15~75岁, 平均 (42.1±10.7) 岁;病程:1周~9年;主要症状:头痛头晕者38例, 视力视野改变32例, 闭经者26例, 泌乳者21例, 阳痿者17例, 肢端肥大者4例;腺瘤大小:根据影像学诊断进行分类, 微腺瘤7例, 大腺瘤31例, 巨大腺瘤20例。腺瘤类型:催乳素腺瘤40例, 生长激素腺瘤7例,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8例, 无功能腺瘤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腺瘤大小等基线资料上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分组

按照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 将所有患者依据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分为2组, 即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组 (简称观察组) 以及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组 (简称对照组) , 每组各29例。

1.3 手术方法[3~5]

术前准备:所有患者均需要进行相关术前准备, 主要包括滴鼻漱口以及修剪鼻毛。均采取全麻插管取仰卧位, 头后仰30~45°准备进行手术。观察组:采用粘膜下切除鼻中隔软骨部, 为了予以双鼻孔四手入路获得更多的空间, 可以行双侧蝶窦切开术。在暴露蝶骨嵴后, 可以使用高速磨钻开窗以便予以内镜和手术器械创造足够的空间, 之后可去除蝶窦中隔进一步暴露蝶鞍, 最后, 在切除肿瘤后, 可使用30度和45度的内镜深入腔内检查, 以便发现位于鞍上池和海绵窦侧壁的残余肿瘤。对照组:目前显微镜下经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包括经口鼻蝶窦入路、经单侧鼻腔蝶窦入路两种。我院多选择目前较为公认的最为理想的手术入路方法, 即:经单侧鼻腔蝶窦入路, 具体为取右侧鼻孔, 待将骨性鼻中隔及软骨进行分离之后, 推向另外一侧以尽可能的扩大视野。去除筛骨垂直板, 先中线后两边以磨钻磨薄鞍底。切开硬膜, 在MRI提示的肿瘤方向使用先前部再后方的原则进行反复搔刮, 直至将肿瘤刮净后, 在对于中央位置的瘤组织进行切除。切除肿瘤后止血理想修补鞍底, 鼻腔加压填塞。

1.4 观察指标

肿瘤切除程度:依据1995年Bernardo提出的侵袭海绵窦肿瘤的切除标准, 并参考我科术后CT、MRI, 结合术者操作描述评估肿瘤切除程度。依次分为部分切除、次全切除以及全切除。术后主要症状的缓解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分析,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肿瘤切除情况比较

手术后, 观察组的肿瘤切除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见表1。

注:与观察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主要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手术后, 观察组的各项主要症状缓解情况, 除肢端肥大外, 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0.01) , 结果见表2。

注:与观察组比较, ▲P<0.05, △P<0.01

2.3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除鼻窦炎发病率之外, 其余并发症情况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见表3。

注:与观察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目前, 对于医者而言, 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是影响患者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首要因素, 对于垂体瘤而言, 其主要对于蝶鞍或者鞍内影响较大, 故而应首选手术为经蝶窦术, 如果出现肿瘤沿中线生长者, 则可不论其体积, 均可能通过鼻蝶入路进行全切除, 尤其是最大直径低于3.5cm者为适宜[6]。随着现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在内镜下切除垂体瘤日渐成为趋势之一[7], 然其与显微镜下操作效果如何, 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少。

国外相关研究提示:垂体瘤的治疗中, 通过应该神经内镜, 可经过自然通道较大程度上降低粘膜损伤以及骨质的破坏, 在手术过程中尽量采取轻柔操作, 可进一步降低电凝止血, 加之使用膨胀海绵填塞技术, 可使得鼻出血以及嗅觉丧失并发症的发生[8]。本研究中由于考虑骨质出现较多渗血, 因而采用具一定止血作用的高速磨钻进行骨质磨除, 而且治疗过程中避免应用人工脑膜等材料, 多使用自体肌膜, 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炎性反应, 降低鼻窦炎的发生[9]。研究中亦发现, 与显微镜下治疗相比, 内镜下治疗后鞍区、鞍上并发症以及鞍旁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均降低[10], 这与入选患者中大多为大腺瘤和巨大腺瘤有关, 手术中由于耳鼻喉科医生从旁指导, 始得技术不断成熟, 并发症明显降低。

综上可见, 经鼻蝶入路内经下切除垂体瘤, 尤其是大腺瘤及巨大腺瘤患者而言, 该项手术不仅具有全切除率高, 症状缓解明显的优点, 而且并发症较少, 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军民, 马廉亭, 秦尚振, 等.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13 (6) :338~340

[2] 李守汉, 孟辉, 田巍, 等.经鼻蝶垂体瘤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分析[J].重庆医学, 2012;41 (5) :492~493

[3] 蒋文武, 刘洪, 陈江宏.单鼻孔鼻碟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 2010;50 (18) :34~35.

[4] 陈礼刚, 李定君, 夏祥国, 等.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J].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8;31 (1) :66~67

[5] 于文君.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 2010;22 (13) :1762

[6] Kassam AB, Prevedello DM, Carrau RL, et al.Endoscopicendonasal skull base surgery:analysis of complications inthe authors’initial 800 patients[J].J Neurosurg, 2011;114 (6) :1544~1568

[7] 杜春富, 高利民, 吴建兵, 等.40例内镜辅助下经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 2011;32 (8) :1189~1190

[8] 郑红, 杨卫芳, 尹剑, 等.经蝶垂体瘤切除术后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 2012;11 (5) :429~430

[9] 代秀勤.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并发症的防治[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 (电子版) , 2009;4 (2) :194~197

[10] 陈伟朝, 李少鹏, 刘斌.显微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垂体瘤手术切除技巧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3;14 (4) :11~12

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 篇2

【关键词】垂体瘤单鼻孔经蝶入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079-02

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左右,好发年龄为青壮年,多见于30岁~40岁。以往垂体腺瘤的外科治疗采取经颅手术治疗,随着神经影像学、内分泌学检查方法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经蝶入路手术,因肿瘤切除彻底性较高,手术风险及损伤小,患者术后反应轻、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治疗垂体瘤的主要方法,近年来单鼻孔经蝶手术逐渐成为国内经蝶手术常用术式。现结合我科近2年来单鼻孔经蝶手术治疗的垂体瘤病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2l~57岁,平均38.5岁。临床表现:视力减退8例,视野缺损5例,闭经8例,泌乳ll例,多饮多尿3例,肢端肥大2例,头痛10例,血糖增高2例,另2例无任何不适,因头部外伤行CT检查意外发现。影像检查:术前常规行鞍区MR平扫及增强扫描,鞍区CT冠状扫描。内分泌检查:12例泌乳素明显升高,2例生长素明显升高,6例结果正常。手术方法:20例均行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结果:米后3个月复查MR,肿瘤全切16例,大部切除4例。15治愈,5例好转·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或有不同程度下降。

2护理

2术前护理

2.1加强心理护理垂体瘤患者大部分有视力减退、肢端肥大、性功能障碍、闭经泌乳等症状,患者对这类疾病的预后不了解,而且有些激素水平因为涉及隐私导致思想负担重,精神压力大,常有恐惧、焦虑和不安等。为此,我们应主动关心体贴患者,采取患者能够接受的方法与其沟通交流,。并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向患者讲解垂体瘤的常见症状及手术的必要性,特别介绍我科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垂体瘤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就,经蝶入路手术的优点等,切消除患者恐惧、焦虑、不安等心理,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检查和手术。

2.2合理安排膳食 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有利于术中体力消耗及伤口愈合,有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按医嘱指导饮食。

2.3进行有关术前检查 内分泌学检查,包括生长激素、催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测定,视力、视野、眼底检查、常规CT或MRI检查。

2.4术前准备 术前3 d用口洁素漱口4次/d~6次/d,呋麻滴鼻液滴鼻3次/d~4次/d,术前1 d剪除鼻毛,同时大腿外侧备皮,应注意切勿损伤鼻腔黏膜。有鼻炎、副鼻窦炎患者须待炎症控制后方可行手术,并指导练习张口呼吸。术前晚应保证睡眠充足,如有心理紧张难以入睡者,可依据医嘱服用镇定剂,并予以心理疏导。

2.5配血、普鲁卡因、抗生素皮试 术前12 h禁食水,清洁灌肠,按术前医嘱给药。

3术后护理

3.1一般护理全麻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醒后抬高床头15~30。,有脑脊液鼻漏者应去枕平卧7~10d。因系鞍区手术,易致下丘腦损伤,术后应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基础护理,术后l~3d行口腔护理,勤翻身、拍背,减少并发症发生。另因过热可致术区血管扩张出血,术后3~5d进食不可过热。嘱患者避免用力咳嗽,屏气,以免修补鞍底的筋膜、脂肪松动脱落。

3.2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3.2.1视力视野障碍:术后多数患者视力得以改善,少数因损伤、血管痉挛、瘤腔内填塞物过多及出血视力反而恶化,特别是术后视力好转,近期又突然进行性下降伴头痛,呕吐与意识障碍,要高度怀疑瘤腔内再出血可能,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3.2.2呼吸道护理 清醒前予全麻后常规护理,去枕平卧,头偏一侧,术后患者鼻腔内填塞碘伏纱条,鼻唇沟有纱布卷压迫止血,患者完全经口呼吸,正常的呼吸模式发生改变,易发生呼吸道阻塞而窒息,危及生命。因此,必须采用有效措施,即术后口腔内放置口腔导管至麻醉完全清醒,及时清除口腔内血性分泌物,如口腔干燥,有血痂 、痰痂无法清除时给予雾化吸入,并定时滴入生理盐水以湿润口腔。当呼吸<12次/min时,嘱患者深呼吸,并加大氧流量,改善缺氧状态。

3.2.3鼻腔护理 保持压迫鼻腔的绷带卷清洁干燥,一旦有污染及时更换,并保持固定稳妥,防止脱落。一般鼻腔纱条在术后3 d~5 d即可拔除,应注意观察鼻腔有无液体漏出,并鉴别是否为脑脊液。如有脑脊液鼻漏应取头高位或半卧位,保持鼻腔清洁,禁忌冲洗、滴药、尽量避免屏气、咳嗽、打喷嚏、擤鼻,并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一切引起颅内压高因素出现。禁止从鼻腔吸痰,插胃管,防止逆行感染,可采用足量抗生素,一般可自行愈合。本组病例无一例需手术修补。

3.2.4尿崩症垂体腺瘤术后尿崩应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术中垂体后叶、垂体柄或丘脑下部损伤所致,多为一过性暂时的症状。应严格准确记录患者每小时尿量及24h尿量,尿量持续300 ml/h且进行性增多或总量达4 000 ml/d 尿色变淡并伴患者自主症状者,如患者出现烦渴、多饮等,可诊断为尿崩症。应立即汇报医生予处理,配合医生进行血生化指标检测,检查电解质的变化,本病例中5例遵医嘱给予双氢克尿噻、长效尿崩停等药物,1 例经口服弥凝片后得以控制,均痊愈出院。

3.2.5脑脊液鼻漏:拔出鼻腔纱条后常有血性分泌物流出,渐转为黄色液,一般在l周内停止。鼻腔有水样液体流出,应及时送检,若确系脑脊液鼻漏,应嘱患者避免屏气、咳嗽等,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 。

4健康教育

4.1 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为主,有利于术后伤口愈合。保持心情的愉快,避免焦虑不安的情绪。减少探视,及时补充睡眠等。

4.2 做好出院指导患者治疗康复后, 嘱患者建立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酒,每周保持运动5 次,以不过于劳累为宜。出院时短期内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要预防感冒等。定期复查,避免复发,要根据医嘱决定是否放疗。

5总结

单鼻孔经蝶入路显微镜下切除垂体瘤,因为创伤小、头面部无切口、并发症少、安全性能高及恢复快等优点,已广泛被医师、患者接受。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可明显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石要红,徐兴巧.经单鼻孔一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2008,5(1):2930.

[2]樊兵.老年患者垂体瘤神经内镜下经蝶窦切除术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3(1):2627.

[3]孟辉,吴 南,崔高宇,等.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治疗鞍区及斜坡肿瘤[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6(4):1819.

[4]尹港峰,张祥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J].河北医药,2009,31(13):15871588.

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护理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6例经鼻碟入路肿瘤切除的垂体腺瘤病人中, 男7例, 女9例;年龄29岁~72岁, 平均52岁;头痛、头晕7例, 视力下降、视野缺损11例, 肢端肥大1例, 闭经、泌乳性功能减退3例, 精神不振、眼睑下垂1例, 激素水平异常5例;病程2 d至3年。

1.2 结果

出院时, 本组病人术后并发颅内出血1例, 头痛、头晕症状消失6例, 视力视野好转8例, 无明显改善2例, 3例泌乳素增高者术后激素水平下降。1例肢端肥大术后生长激素下降, 术后垂体功能低下5例, 出院后需激素替代治疗7例, 并发轻微尿崩症10例2 d, 3 d好转, 8例并发电解质紊乱对症治疗后均纠正。本组病人除1例并发颅内出血病人自动出院外, 其余病人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准备

病人入院时, 认真评估其意识、瞳孔、视力、视野、有无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症状, 做好相应的健康指导和安全防护。配合医生做好病人的各种检查, 如CT、核磁共振成像 (MRI) 、内分泌、电解质及视力视野检查。病人如有口鼻腔、蝶窦炎症, 术前抗感染治疗。术前1 d遵医嘱静脉输注地塞米松。术前1 d下午剪鼻毛清洗鼻腔, 动作小心, 勿损伤鼻黏膜。准备大腿部皮肤以便术中取此处脂肪修补鞍底。术前指导病人练习张口呼吸, 适应术后呼吸模式的变化和鼻腔闷胀感。训练方法:用棉球紧塞鼻腔或用手捏紧双鼻, 用口呼吸、发音、进食, 每天3次或4次, 每次30 min。练习有效咳嗽排痰, 床上大小便[3]。术前22:00进食水, 术日晨佩戴腕带, 留置尿管, 更换手术衣。

2.1.2 心理护理

由于病人和家属对手术过程和预后缺乏了解, 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心理。应根据病人的心理状况针对性地进行护理, 简单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过程, 介绍此手术与传统手术的区别、优点, 并请术后病人现身说法, 消除病人和家属的思想顾虑, 使病人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4,5,6]。单独面对家属时, 应将手术风险如实相告, 使家属有心理准备, 并教会其一些心理应对方法, 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

病人从手术苏醒室回病房时, 严格交接, 了解病人术中情况。全面了解病人的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生命体征及鼻部敷料有无渗血、各种管路是否在位通畅, 并及时记录。

2.2.2 健康宣教

向病人和家属进行术后宣教, 使其了解术后相关知识, 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2.2.3 体位

病人术后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清醒后生命体征平稳可抬高床头15°~30°, 便于手术切口引流, 减轻头面部水肿, 也可使颅内组织因重力作用, 向下压迫硬脑膜切口处, 便于愈合, 同时还可防止脑脊液鼻漏的发生[7]。

2.2.4 口腔护理

拔除气管插管后病人口腔干燥、有异味, 及时给予口腔护理, 了解口腔情况。如有血性分泌物从后鼻道渗入咽后壁流进口腔, 应指导病人轻轻咳出并保持口腔清洁、湿润, 促进病人舒适。术后病人经口呼吸, 口腔易干燥, 可用湿纱布置于嘴上过滤湿化, 并经常漱口, 避免口腔干燥。

2.2.5 吸氧

持续面罩吸氧5 L/min, 每日雾化吸入3次。

2.2.6 观察鼻腔渗血情况

如鼻孔外敷料有渗血或口腔内不停有血性液体吐出, 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3 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2.3.1 颅内出血

术后24 h易出现颅内出血。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和生命体征变化。当病人出现精神状态变差、意识障碍程度加重、瞳孔大小发生变化及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心率变慢、血压升高及颅内压增高等症状时, 要立即通知医生, 建立静脉通路, 备齐抢救药品, 协助进行CT等检查, 如需再次手术者, 要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2.3.2 尿崩症

为垂体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应监测每小时尿量及24小时出入量。如每小时尿量超过200 mL (应排除应用甘露醇后正常尿量增加) , 尿色变淡, 尿比重<1.005应及时报告医生, 可遵医嘱给予抗利尿激素使用, 并注意观察疗效, 防止无尿现象的发生。

2.3.3 电解质紊乱

手术当天和手术后第1天4 h~6 h复查电解质1次, 如无尿崩发生, 可改为1 d或2 d复查1次。如有尿崩, 应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变化, 如有腹胀、恶心、呕吐、肌无力、心电图T波异常等低钠、低钾表现时, 应根据医嘱及时从静脉或胃肠道补充。血钠高者, 可1 h~2 h饮白开水100 mL~200 mL并停止静脉输入盐水。根据情况随时复查, 及时调整。一般1 d或2 d即可纠正。

2.3.4 脑脊液鼻漏

手术后2 d或3 d拔除鼻腔填塞物后, 应注意观察口、鼻腔内有无液体流出, 如有水样液体流出, 可用糖试纸测试或收集化验。出现脑脊液鼻漏者应绝对卧床, 采取半坡患侧或仰面卧位, 禁止经鼻吸痰或插胃管, 禁止鼻腔内冲洗、填塞或滴药, 防止逆行感染。指导病人勿用力咳嗽、打喷嚏、排便。蛛网膜下隙置管者应妥善固定引流管, 保持引流通畅, 每天记录引流量。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预防感染。

2.3.5 垂体功能低下

肿瘤对正常垂体有压迫作用, 手术也有损伤正常垂体的可能。术后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头晕、恶心、呕吐, 伴血压下降、精神差、食欲不振等症状, 应和低血钠、低血钾相鉴别。如为垂体功能低下, 术后可遵医嘱静脉输注地塞米松, 逐渐减量, 如无精神差、食欲不振等症状可改为口服泼尼松。

2.3.6 视力视野改变

手术后多数病人视力障碍症状得以改善, 但有少数病人可导致视神经损伤, 术后应注意病人视力情况, 一方面做好心理安慰, 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另一方面做好生活护理, 防止意外情况发生。病人术后24 h内如有头痛剧烈、视力下降逐渐加重或伴有意识丧失时可能为颅内出血所致, 应协助病人立即行CT检查并积极进行术前准备。

摘要:对16例经鼻蝶入路肿瘤切除的垂体腺瘤病人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及心理护理, 术后认真观察病情, 给予合适的体位, 做好健康宣教及口腔护理, 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 16例病人除1例并发脑出血自动出院外, 其余均治愈出院。

关键词: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护理

参考文献

[1]雷霆.神经外科疾病诊疗指南[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217.

[2]吴在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307.

[3]户瑞玲.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 13 (1) :84-85.

[4]何江明, 朱松辉.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10, 24 (1A) :57-58.

[5]贾桂萍, 张建华.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8B) :2114-2116.

[6]张会梅, 张根莲.临床护理路径在经单鼻孔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8, 22 (增刊1) :191-192.

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性8例, 女性11例, 年龄25~65岁, 平均37岁。临床表现头痛19例, 视力障碍19例, 视野缺损15例, 性功能减退2例, 闭经紊乱4例, 肢端肥大1例, 影像学检查: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及MRI增强显示向鞍区、第三脑室、蝶窦、单双侧海绵窦发展, 肿瘤直径在2.5~4.0cm。

1.2 方法

均行额底前纵裂入路切除肿瘤, 发际内做头皮冠状切口, 帽状腱膜下分离皮瓣至双侧眉弓, 在鼻根部上缘做双额部跨中线骨瓣, 如额窦开放, 剥除窦内粘膜, 最好咬除窦后骨壁, 再用骨蜡封闭, 咬除额内嵴, 硬膜下入路在额极附近结扎切断失状窦及大脑镰, 扩大视野, 经纵裂分开双侧额叶, 自嗅球逐步向后切开嗅池蛛网膜, 使嗅球、嗅束连同其血管自嗅束沟内游离数厘米, 进一步扩大手术通道, 打开外侧裂池释放脑脊液, 降低脑压, 沿大脑镰进入纵裂, 自动脑压板轻轻牵开, 由浅入深, 牵开双侧额叶, 暴露双侧视神经及肿瘤, 经第Ⅰ、Ⅱ、Ⅲ、Ⅳ间隙分块切除肿瘤。如肿瘤突入蝶窦内, 可磨除鞍结节, 蝶骨平板, 如有蝶窦粘膜破损, 可行肌腱和生物胶加以修补。

2 结果

全切除14例, 大部切除5例, 术后视力改善17例, 尿崩或电解质紊乱12例, 经治疗后得到控制2例, 两年随访仍服用抗利尿激素, 病理均证实为垂体腺瘤, 其中催乳素7例, 无功能腺瘤8例, 肾上腺皮质拘束1例, 多功能腺瘤3例, 术后19例均随访时间在12~42个月, 14例病情得到控制, 5例复发, 补充r-刀治疗后肿瘤基本控制。

3 讨论

垂体大腺瘤疗效一般在30%~70%, 不如微腺瘤, 对侵袭性大腺瘤则很难彻底切除, 只能改善症状, 难以根治。垂体腺瘤手术效果良好率在60%-90%, 但复发率较高。因此对于大腺瘤和巨大腺瘤 (d>3cm) , 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切除率, 同时将术后并发症尽可能减少到最低是关键问题[1]。肿瘤的侵袭多样性决定了手术入路的多样化, 向鞍内及鞍下生长的肿瘤一般多采用单鼻孔入路, 向一侧海绵窦颈内动脉一侧颞叶生长的采用翼点入路, 单向第一间隙生长的可采用额下入路, 但对于肿瘤向鞍上发展, 向两侧生长及向第三脑室生长的采用额底前纵裂入路应是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2]。此方法可有效解除肿瘤对视神经的压迫, 可同时处理突入蝶窦内的肿瘤, 但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额部骨窗要低, 需开放的额窦的处理一定要严密封闭。 (2) 牵开额叶前, 可先行打开侧裂池充分释放脑脊液, 以使颅内压缓解利于额叶牵开充分显露视野。 (3) 双侧额瓣应开至大脑镰前端, 以更加有利于显露空间。 (4) 此前注意保护嗅神经应充分游离。 (5) 在尽可能少损失额部桥静脉的前提下获取充足的手术视野[3]。应充分游离纵裂附近的桥静脉的贴断和蛛网膜下腔段, 可以增加纵裂的牵开宽度:在额极区可以增加 (2.62±0.64) mm。因为额前区静脉行走路线平直, 没有转点和转角, 因而在必要时可以吸除静脉表面的部分皮质及离断部分小分支, 贴断并非紧密贴附于硬脑膜或上矢状窦的内面, 只有其贴附面的外缘被一层薄弱的硬脑膜纤维包绕。因此手术中只要将贴附面充分的分离就可以达到游离贴断的目的。必要时阻断额部引流静脉。 (6) 前纵裂分离时, 如两侧蛛网膜粘连较重, 要小心的分离切忌急躁。 (7) 先充分利用第Ⅰ、Ⅱ、Ⅲ及Ⅴ间隙切除肿瘤, 必要时打开终板池显露第Ⅳ间隙, 把第Ⅳ间隙的肿瘤推至第第Ⅰ、Ⅱ间隙分块切除。 (8) 注意术中正常垂体为橘红色质韧而腺瘤一般呈紫红色质软, 术中加以分辨。 (9) 视交叉上面的血液供应来自大脑前动脉的分支, 视交叉下面和垂体漏斗的血供来自垂体上动脉和漏斗动脉的分支, 侧面的血供来自颈内动脉的分支, 术中要妥善给予保护。 (10) 双侧视神经管颅内侧缘中的间距为12.9mm (9.0~19.0mm) , 故如果肿瘤侵及蝶窦需磨除鞍结节及鞍底前壁时, 应以钻头大小作为磨除床宽作为测量。⑾在切除肿瘤的过程中动作要轻柔, 电凝时及时冲水降温, 着重保护穿动脉以减轻下丘脑的损失, 防止术后高热昏迷和严重尿崩。⑿术中术后常规应用激素并动态监测水及电解质及时予以纠正。

总之该术式对于切除鞍内向鞍上、第三脑室、蝶窦发展的大腺瘤或巨大腺瘤是比较理想的术式, 充分利用了自然脑裂术野清晰, 盲区少有利于对重要神经血管的显露, 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张纪, 魏少波, 许子良, 等.714例垂体腺瘤显微外科治疗及长期随访[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5, 11 (4) :251-253.

[2]马振宇, 张玉琪, 刘庆良, 等.前纵裂入路切除儿童鞍上肿瘤100例[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2, 18 (6) :354-356.

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收集患者230例, 其中男96例, 女134例;年龄22~72岁, 平均48岁;复发21例, 其余为原发患者。功能型垂体腺瘤104例, 其中PRL分泌型腺瘤50例, GH分泌型腺瘤35例, ACTH分泌型腺瘤13例, ASH分泌型腺瘤3例。71例头痛, 120例视力障碍。

1.2 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位, 在全麻状态下插管 (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按出血多少) , 头下垂30°。术中在中鼻甲、鼻道及蝶筛隐窝黏膜的血管收缩情况下, 在内镜下沿鼻道填塞至蝶筛隐窝用1∶1000肾上腺素盐水棉条。在内镜下寻找蝶窦开口, 用磨钻触破或磨开鞍底, 至骨窗直径1~1.5 cm, 用镰状刀十字切开硬膜电灼, 清除肿瘤在内镜照明下。明胶海绵填塞, 鼻腔填塞凡士林纱条, 术后3~5 d拔除。

1.3 护理

1.3.1 术前护理

1.3.1. 1 心理护理

由于该疾病患者病程长, 且伴有头痛、视力及视野改变, 以及闭经、溢乳、肢端肥大等身体功能及形象的改变, 从而对患者造成身体的损害以及心理负担, 患者易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体验。同时由于来自手术本身的巨大心理压力, 患者对手术治疗一知半解, 容易出现恐惧心理, 患者心理状态会对手术效果产生消极影响。而且大多数患者对内镜经鼻碟这一狭小通道能够切除颅内肿瘤 (尤其在肿瘤直径远超过鼻腔所能显露的直径) 这项技术难以理解。因此, 护士应仔细了解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诊断及一般情况等, 了解患者家庭社会背景, 与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 解除患者思想顾虑, 讲解疾病的简单知识, 使患者心理有一定了解和认知, 消除紧张心理, 更好的配合治疗。同时可以请疾病术后康复的患者现身说教, 讨论手术成功的例子, 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而克服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1.3.1. 2 激素测定

由于功能型垂体腺瘤激素水平可评价患者预后。功能型垂体腺瘤可分泌PRL、GH、ACTH、ASH等, 需术前进行相应基础和刺激状态下连续激素水平测定, 以明确诊断和判断预后。遵医嘱采取标本, 及时送检。

1.3.1. 3 术前检查患者视力视野, 做好记录, 为术前术后对比提供客观依据。

为了患者安全, 应把患者使用物品放置在患者视力较好的一侧的伸手可及之处, 并告知患者。嘱患者在床活动时, 应家属或护士陪伴, 预防患者跌倒的发生。

1.3.1. 4 术前适应性锻炼

嘱咐患者预防感冒, 以免鼻腔充血影响手术操作及术后伤口愈合。术前3 d嘱咐患者配合训练单鼻孔或经口呼吸, 以适应术后凡士林纱布填塞鼻孔带来的呼吸不畅。具体方法为:让患者将双侧鼻腔捏紧, 使用口腔呼吸, 坚持每天练习2~3次。嘱患者避免咳嗽、便秘、打喷嚏, 以避免增加颅内压, 因此术前嘱患者多食润肠通便的食物并注意保暖, 避免感冒, 减少或控制打喷嚏。

1.3.1. 5 鼻腔、口腔准备经鼻腔进行手术难免引起鼻腔黏膜的损伤, 术前对口、鼻腔做准备, 预防术后感染。

术前3 d开始3次/d用氯霉素滴鼻液滴鼻, 餐后用朵贝氏液漱口3次/d, 术前1 d剔除胡须并剪鼻毛, 注意观察鼻腔有无充血或狭窄。

1.3.2 术后监护

1.3.2. 1 生命体征监测

按照全麻术后患者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大小, 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识别瘤床出血症兆。全麻未醒时头偏向一侧, 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后可以取头高15°半卧位;协助患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禁食水6 h后即可饮水进食清淡软食, 随病情恢复可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 易消化饮食。

1.3.2. 2 视力情况

与术前比较患者视力情况及视野, 若术后24 h内视力急剧下降者, 最可能原因是瘤床出血直接压迫视神经所致。若术后1周才缓慢出现视力下降, 一般与肿瘤切除后视神经水肿有关。本组术前120例有视力下降者, 116例术后不同程度改善, 2例术后1周开始变差, 肿瘤切除后产生视神经水肿有关, 经营养视神经治疗, 视力在2个月有所改善。

1.3.2. 3 鼻腔分泌物观察及护理

术侧鼻腔填塞有凡士林纱条, 因无法判断有无脑脊液鼻漏, 应经常询问是否有液体经鼻后壁流入口腔, 并观察鼻腔分泌物的颜色、性状、量, 注意有无活动性出血, 术后3~5 d, 如出现以上情况, 提示有脑脊液鼻漏的可能。由于手术器械刺激和术后鼻腔填塞及黏膜水肿引起患者疼痛和不适感, 因此抽出纱条后需每天局部用药, 起到消炎、收敛、止痛的作用, 溃疡面会在3~5 d愈合。严禁擤鼻、剧烈咳嗽、用力排便、

打喷嚏等增加颅内压的因素。鼻腔填塞物不能过早拔除, 一般于术后5~7 d可部分拔除。在已干燥的鼻腔纱条拔除前, 应先使用生理盐水将纱条湿润并与鼻腔组织脱离后, 应左右旋转, 缓慢拔出。拔除纱条后应经常询问患者咽部是否有液体留下, 若鼻腔有清水样分泌物流出, 及时留取标本送检, 判断分泌物的性质。

1.3.2. 4 脑脊液鼻漏的护理

术后嘱患者抬高床头30°, 以利于贴附愈合;多与患者沟通稳定患者情绪, 避免患者情绪激动, 若患者烦躁不安可适当使用镇静剂;避免增加颅内压, 做好口腔鼻腔清洁卫生, 口腔护理每日四次, 以防感染发生。护士应避免从鼻腔吸痰, 经鼻腔下胃管, 以免脑脊液倒流, 引起颅内感染。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及降颅压药物[4]。

1.3.2. 5 尿量的观察

尿崩症是垂体腺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仍之一。患者常有多饮, 多尿和口渴的表现, 术后监测每小时尿量及尿色, 若尿量>250 m L/h, 24 h>4000 m L, 即可诊断为尿崩症[5]。本组有43例出现尿崩症, 多在术后1~2 d发生, 嘱患者口服弥凝片将尿量控制在正常范围, 密切观察尿量变化, 防止少尿及无尿的发生。护士应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及24 h尿液总量, 保持出入量平衡, 一旦出现尿崩症征象, 及时通知医生予以正确处理。遵医嘱定期检测电解质, 防止发生低钠血症, 指导合理治疗。

1.3.3 出院指导

患者多在术后7~10 d出院, 嘱患者日常生活中避免用力剔鼻、咳嗽, 预防感冒, 保持二便通畅等增加颅内压的因素, 若患者自觉有清亮脑脊液自鼻腔流出, 应及时来医院就诊, 为避免引起感染, 不可用卫生纸棉花球填塞。功能性垂体腺瘤术后应定期复查血清垂体激素, 以确定有无复发或是否行辅助治疗。术后3个月应复查鞍区磁共振, 以判断术区情况决定是否行放射治疗。

2 结果

手术后视力视野缺损, 头痛等症状得以改善。手术前71例头痛, 手术后64例在6个月内均缓解, 剩下7例术后1年内恢复。术前120例出现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症状, 术后116例有明显改善。4例患者术后第5天出现一过性脑脊液鼻漏, 经卧床、制动1周后停止。术后所有患者无鼻腔通气障碍、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等鼻腔并发症及血管、视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无死亡病例发生。

3 讨论

临床上对于垂体瘤的治疗, 主要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其中, 选择内镜下和显微镜下的经鼻蝶入路切除手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较为显著[6]。相关统计表明, 行该手术后, 约90%的患者预后良好, 因此它是目前临床中治疗垂体瘤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在经蝶入路的手术中, 手术器械的选择主要有内镜、显微镜或者两者相结合等方式。实践表明, 采用经蝶手术治疗垂体瘤的治愈为90%左右[7]。直接内镜下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创伤小, 切除肿瘤彻底, 暴露更充分, 术中操作简捷、术后恢复快, 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手术[8]。总之, 随着内镜技术和手术器械的不断完善, 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必然成为垂体瘤外科治疗[9]。由于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是一种崭新的微创新术式, 该手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如当患者的肿瘤过大或者过质地偏硬时, 就会出现手术切除不完全。且其手术视野较小, 易发生一些相关的并发症, 如电解质紊乱、脑脊液漏和尿崩症等[10]。因此其手术的实施和围手术期护理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笔者通过本组230例患者的护理体会到, 术前充分的准备, 术后密切的观察, 对预防手术并发症确保手术疗效有重要作用。

合理的治疗方式, 精心的护理模式对有效防止相关并发症, 提高生命质量, 提高术后成功率是关键。护士对患者病情要细致认真, 并综合分析、正确判断、及时妥善处理, 对患者的治疗、愈合及生存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11]。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2009年2月13日-2013年12月13日230例患者在全麻下实施内镜经鼻碟垂体腺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包括术前鼻腔、适应性训练等各项准备, 术后病情观察、鼻腔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结果:230例患者症状得到改善, 且围手术期间均未发生血管、视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可减少垂体腺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 篇6

临床资料

本组72例垂体腺瘤患者, 男28例, 女44例, 年龄22~68岁, 平均42.3岁, 其中视力下降11例, 闭经溢乳21例, 肢端肥大14例, 尿崩8例, 单纯性头疼13例。辅助检查结果:PRL增高36例, GH增高10例, ACTH增高6例, 头颅CT冠扫24例, MRI扫描40例均在全麻下行经口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次全切或选择性切除。

结果

7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正常生活, 其中视力好转9例, 内分泌改善21例, 术后3例患者出现尿崩, 经过合理应用抗利尿激素, 精心护理, 严格记录出入量, 定期检查水电解质情况, 在术后5~7天恢复良好。1周后基本可以下床活动, 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 远期效果均满意。

护理

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 并找同一类手术后恢复期患者进行交流。解除思想顾虑,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减轻心理负担。耐心解释, 主动关心患者。讲解此类手术具有创伤小, 操作简单, 并发症少, 恢复快, 缩短住院时间, 可明显减少痛苦的特点。让患者对医护人员建立起信任感, 并积极配合手术。 (2) 常规做好各项相关检查, 如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检查, 以及内分泌的检查, 还要做视力视野的检查。重点要做好鼻腔检查, 有无息肉, 有无充血水肿以及肿瘤感染等。 (3) 术前3天嘱患者做张口呼吸的练习。因为术后患者的鼻腔用油纱填塞, 要用口腔通气, 术后造成患者的不适应, 所以术前将患者双侧鼻腔用纱布临时填好, 练习张口呼吸, 3次/日, 每次练习10~15分钟, 练习完毕取下纱布, 以保证呼吸通畅。 (4) 练习床上大小便:术中患者要用全身麻醉的方式, 所以要留置导尿管, 术后还要观察尿量、色、性质等, 也要留置尿管, 所以留置时间相对较长, 可能造成膀胱收缩功能降低, 拔管后, 在床上排便不适应, 不能排尿, 所以术前3天均要锻炼患者在床上排便、排尿。 (5) 术前3天给予激素治疗, 术中给予抗生素1次, 术前3日用氯麻滴鼻液滴鼻, 朵贝氏液漱口, 术前1天剪鼻毛、消毒鼻腔、做皮试、抽血交叉备用。 (6) 术前1天晚, 做好卫生清洁工作, 晚间安静睡眠, 必要时给予安眠药物帮助睡眠。术前12小时禁食, 6小时禁水, 更衣。

术后护理: (1) 全麻术后护理: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以免发生舌后坠及窒息。禁食水, 常规吸氧。次日给流食至半流食过渡至普食。完全清醒后6~8小时后, 翻身, 枕枕头。 (2) 常规护理: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每1~2小时1次, 连续3天。如果患者出现血压升高, 脉搏、呼吸变慢, 意识情况加重等, 提示颅压增高, 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瞳孔不等大, 视神经乳头水肿, 光反射差, 提示有脑疝的可能, 要准备抢救, 积极处理。 (3) 鼻部敷料护理:嘱患者切勿将鼻腔填塞物拔出, 观察有无渗出液, 咽后壁有无液体流动感, 以便及时发现有无脑脊液漏。鼻腔引流条于术后3~5天拔出, 但如果渗液较多, 应延迟拔出时间。及时更换外部敷料, 以防止逆行感染。 (4) 并发症的护理:a.脑脊液鼻漏:拔除引流条后, 出现清水样液体从鼻腔或咽后壁流出, 考虑为脑脊液漏。此时:患者取平卧位, 绝对卧床休息, 防止头部剧烈运动, 鼻部创面按无菌伤口处理。保持大便通畅, 多食蔬菜、水果, 富含纤维食物, 避免用力排便, 必要时用缓泻剂。避免情绪激动, 预防颅内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 保持口腔清洁, 进食后用朵贝尔液漱口, 每日2次口腔护理。鼻部清洁定时用双氧水, 酒精棉球消毒鼻前庭, 防止液体反流引起颅内感染。脑脊液漏者, 禁止冲洗, 禁止填塞鼻腔, 禁止做腰穿, 避免鼻腔吸痰, 插胃管, 擤鼻涕, 打喷嚏, 抠鼻等, 以防止颅内感染。严密观察患者情况, 以了解有无颅内感染的征象, 如持续高热、头疼、呕吐以及瞳孔意识改变或者流出液由清亮变为浑浊, 均提示有颅内感染发生。同时要监测脑脊液常规、生化。每日监测体温变化, 如果患者发热, 要给予降温处理。脑脊液鼻漏者, 要及时有效的给予降颅压药物, 以减轻脑组织对漏口的压力, 利于愈合。一般用20%甘露醇250ml每8小时1次或6小时1次静滴, 并注意观察用药后效果, 严格记录出入量, 如出现尿崩, 则停止脱水治疗。在鼻漏不愈合时, 需行脑脊液漏修补术[2], 在本组患者中, 有1例做脑脊液漏修补术, 术后鼻漏停止, 13天患者痊愈出院。b.尿崩的护理:尿崩的出现是由于垂体功能受到损伤, 导致患者尿量增多, 一般每天尿量大于4L, 尿比重下降, 小于1.005, 患者出现烦渴, 多饮多尿, 尤其夜尿较多。一般术后1~6天出现, 几天后就可好转, 有时好转后又复发, 转为慢性。垂体功能受损主要是由于肿瘤浸润, 其次是手术牵拉所致。严格记录24小时尿量, 尿比重, 必要时监测每小时尿量, 并观察患者尿色的变化。如果尿量>200ml/小时, 尿颜色逐渐变淡, 尿比重<1.005, 则提示尿崩的出现。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给予患者多饮水, 补液, 使用抗利尿激素, 保证患者的出入量平衡。72例患者中, 出现尿崩10例, 多尿6例, 7天以后症状均消失, 未转为慢性。每天查电解质,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必要时随时检查电解质。对于电解质紊乱者, 可静脉补液和经口补液配合进行。补液过程中及时根据血生化的改变调整液体的张力。在本组患者中, 发生电解质紊乱8例。随机调整后, 均康复出院。使用抗利尿激素治疗尿崩时, 观察患者尿量变化, 以防产生尿闭, 并注意其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患者口渴情况有无改变。增加患者饮水量。

观察术后效果:术后2周查垂体分泌功能, 观察视力视野恢复情况, 远期目标可随访肢端肥大有无改善, 并定期复查。

健康指导:嘱患者加强营养, 多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以增强体质, 增强抵抗力, 促进身体早日康复。3个月再复查, 遵医嘱口服药物。防止感冒, 半年内不能参加重体力活动, 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 1998.

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8~65岁,平均39.6岁。临床表现:视力及视野障碍15例,内分泌障碍12例,颅内压增高症状13例。术后均病理诊断:垂体腺瘤。

1.2 术前检查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CT和内分泌检查,以明确肿瘤的位置、范围及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以及患者内分泌素的情况。肿瘤直径均为4.0~5.5cm(15例)。

1.3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15例,根据肿瘤的位置、范围及大小,均采用经额底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取仰卧位,发际内双额冠状切口,开右额单侧骨瓣,下达眉弓,内侧到中线,骨瓣约5cm×6cm,沿矢状窦外1.5cm弧形剪开硬脑膜并翻向中线。在显微镜下,先经额底纵裂探入后释放脑脊液;再沿纵裂前部纵向分离,找到鸡冠后再向后依次暴露蝶骨平台、鞍结节、鞍上池;从胼胝体膝部向下依次暴露终板、视交叉及前交通动脉;打开鞍上池,释放脑脊液,降低颅内压;向外侧牵开右侧额叶,显露病灶。首先切除视交叉前部的肿瘤,先行囊内分块切除,避免损伤鞍区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待肿瘤部分切除后,再处理肿瘤与周围粘连的部分;对位于三脑室内的肿瘤,需切开终板,将视交叉向前推,在视交叉与前交通动脉间切除肿瘤;如肿瘤偏后可在前交通动脉后切除肿瘤。对于巨大垂体腺瘤的切除,要逐步深入,注意保护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垂体柄、视神经及视交叉等重要结构。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本组患者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全切除率达73.3%。

2.2 术后并发症

暂时性尿崩症12例,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1例,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1例。

2.3 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不超过14d,术后给予抗感染、止血等治疗,术前应用激素治疗的逐步撤除。术前视力及视野障碍者,术后12例明显改善,1例好转,2例术前已失明患者无改善。内分泌改变者,12例恢复正常,3例改善。术前颅内压增高者,术后均已解除。术后12例暂时性尿崩症经药物治疗,均痊愈。SIADH及CSWS者均痊愈。

3 讨论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其为多重供血,主要有垂体上动脉、垂体下动脉及来自被挤压及紧密接触动脉的新生血管,还有来自硬脑膜的供血。本组病例均为巨大型垂体腺瘤(≥40mm)。

对于鞍区肿瘤的手术治疗,一般可采用单侧额下入路、翼点入路及额底纵裂入路。单侧额下入路可以很好切除鞍上及鞍内肿瘤。翼点入路更适合向一侧鞍旁生长的肿瘤,由于翼点入路仅能从几个间隙切除肿瘤,存在手术盲区,垂体柄保护困难,且对侧肿瘤难切除。经额底纵裂入路是一种较早开展的手术,但手术后并发症多,主要表现为精神障碍及脑肿胀而受到限制。随着解剖知识的完善及显微手术技术的进步,此入路在夹闭前交通动脉瘤及鞍后三脑室肿瘤的切除中均取得满意的效果[1,2]。经此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暂时性尿崩症。本组病例12例发生暂时性尿崩症,术中注意垂体柄、神经垂体及其供血血管的保护,可减轻尿崩症发生的程度。对于本组病例,笔者均选择经额底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垂体腺瘤,术中注意寻找垂体柄并保护之,其中10例位于肿瘤侧方,5例位于肿瘤后下方。

通过本组15例巨大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笔者认为该入路具有以下优点:(1)开颅简单易行,且保留嗅神经,术后无嗅觉障碍;(2)术中直视下操作,无手术盲区,易做到全切除或近全切除;(3)易寻找垂体柄,术后垂体柄保留率高;(4)由中线向两侧牵拉脑组织,对下丘脑影响轻,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鞍区是颅内血管和神经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了解鞍区的显微解剖结构是手术成功的前提,要求术者熟悉该区的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及重要穿动脉。该入路的缺点主要为:(1)有时需要阻断额部引流静脉;(2)不适合向鞍旁生长的肿瘤[3]。

总之,经额底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垂体腺瘤,为术者提供了安全广阔的手术视野,可直视下分离切除肿瘤,易于保护垂体柄,对下丘脑、颈内动脉的损伤亦较轻微,术后并发症少。

摘要:目的 探讨经额底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垂体腺瘤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5例经额底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全切除率达73.3%。大部分患者术前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 经额底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垂体腺瘤,为术者提供了安全广阔的手术视野,可直视下分离切除肿瘤,易于保护垂体柄,对下丘脑、颈内动脉的损伤亦较轻微,术后并发症少。

关键词:额底纵裂入路,垂体腺瘤,显微手术

参考文献

[1]Fujiwara H,Yasui H,Nathal-Vera E,et al.Anosmia after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 surgery:comparison between the anterior interhemispheric and basal interhemispheric app-roaches[J].Neurosurgery,1996,38(2):325-328.

[2]Shibuya M,Takayasu M,Suzuki Y,et al.Bifrontal basal interhem-ispheric approach to craniopharyngioma resection with or without division of the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J].J Neurosurg,1996,84(6):951-956.

上一篇:有效回收下一篇:文化矛盾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