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特性

2024-09-14

问题特性(共10篇)

问题特性 篇1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意义建构的过程.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 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 开展讨论与交流, 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 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这里重点谈问题的设置.问题的设置应该遵循以下特点, 即具有和谐性、适宜性、思维性、体验性和有效性.下面主要以“多边形内角和”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分别说明.

1. 和谐性

所设置的问题链要和谐、有序, 问题与问题之间相互协调, 有层次感, 关联度高, 能承上启下.让学生既有思维的支撑点, 也有思维的生长点, 即问题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或已解决的问题基础之上, 还要能够产生新的问题, 使问题成为学生新知识、新能力的增长点.“多边形内角和”教学中, 可以先让学生复习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以三角形内角和为已知, 为后面转化作铺垫.探究一: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可否把四边形通过分割转化为几个三角形解决?怎样分割?有哪些方法?学生亲手操作.分割之后怎样求四边形的内角和?探究二:让学生用一种自己认为简单的方法求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通过图形的复杂性, 再一次让学生经历转化的过程, 加深对转化思想的理解.同时关注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推理表达能力.最后给出问题: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 调动全体学生的兴趣, 体验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体会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掌握将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方法很多, 可激发学生的思维, 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 适宜性, 即适当与适时

适当即问题设置要具有挑战性和可及性.要适应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特点, 善于调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 诱发学生认知冲突, 对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那种是否式、填充式、补语式的浅显设问不利于启迪学生思维.设问还必须具有可及性, 即让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或在他人的帮助下“跳一跳能抓着”, 反之, 如果问题跨度和难度太大, 学生无从下手, 容易丧失信心.例如在“等腰三角形”一课设问:如图, 在△ABC中, 根据下列已知条件, 写出你能得到的结论: (1) 如果AB=AC, ∠1=∠2, 那么…… (2) 如果AB=AC, AD⊥BC, 那么…… (3) 如果AB=AC, BD=DC, 那么……用变换的方法一起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适时即把握住设问的时机.一、在新旧知识衔接处设问,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接触新知识后在关键处设问, 引导学生准确掌握本堂课的重点.三、例题讲解后抓住题目的变通处设问, 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四、在学生思维受阻、认识迷茫处设问, 以问题形式及时为学生调整思路、铺路架桥、指点迷津.五、在学生解决问题后异常兴奋忘乎所以时提问, 利用学生积极的思维态势, 通过更富有挑战性问题引导学生达到更高的认知境界.例如“多边形内角和”一课中, 当学生分别完成动点在顶点处、边上、形内三种情况的分割时, 教师提问:“动点如果在四边形外呢?”六、归纳总结时设问, 通过问题串的形式梳理数学知识及前后联系, 归纳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让学生形成相关的系统和网络.

3. 思维性

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要学生敢问、想问, 还要让学生会问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 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如“通过上面例子,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更好的方法吗?”“在同样条件下, 还有其他结论吗?”“如果条件改变或部分条件改变, 结论会怎样?”例如:平面上五点, 其中任意三点都不共线, 一共确定多少个三角形?此题去掉不共线条件结论又怎样?推广到n个点呢?这不仅教给学生分类讨论方法, 同时使学生能主动参与认识过程, 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节课下来, 一学期下来, 甚至三年下来, 学生们很难记住老师所讲的题目, 但是学到的数学思想方法会记住.

4. 体验性

一是问题的设置应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及生活经验, 问题应是学生乐于思考且易产生联想的.例如, 让学生在探究出的四边形内角和的各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例如, 在讲高中实验教材第二册“不等式证明”的例题时, 适逢阴雨天, 教室内的光线较暗, 于是笔者用以下问题作引入:采光度等于窗户面积与房间地面的面积之比, 但窗户面积必须小于地面面积, 采光度越大说明采光条件越好.试问:增加同样的窗户面积与地面面积后, 采光条件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为什么?学生很快进入了探索状态, 并找到了问题所隐含的数学模型:若窗户面积为a, 地面面积为b, 则a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思考过程, 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对数学活动的反思, 以反思为核心的教学, 教学才能实现不同数学现实基础上的再创造.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反思, 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加强对问题的解决过程、方法、结果进行研究和观察,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质疑的习惯, 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特性 篇2

【摘 要】 天麻无根也没有绿色叶片,为多年生异养植物,具有特殊的生长发育特性,其地下块茎具有较高药用价值。为了更好地了解天麻,为中国天麻的发展提供帮助,本文概述了天麻的生物学分类和药学价值,并对天麻的生活史及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介绍了天麻生长所需要的微生物、温度、湿度、土壤、光照等条件,对天麻在农业栽培生产中存在的天麻退化和栽培周期长等问题结合前人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做出了分析,为未来天麻产业的发展作基础。

【关键词】 天麻;形态特征;环境条件;栽培问题

【中图分类号】R282.2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4-0029-03

Abstract:Gastrodia elata is heterotrophic perennial plants,which have no root and green leaves. It have some speci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The underground tubers of Gastrodia elata can be used for proces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have high medicinal valu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it better and provide help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astrodia elata. The article summarized the biological classification and pharmaceutical value of Gastrodia elata. The life history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astrodia elata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growth conditions of Gastrodia elata were introduced, such as microorganisms, temperature, humidity, soil, light, etc.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cultivation was also be summarised . At the last, the developments in the future were summarized .

Keywords:Gastrodia elata;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cultivation problems; methods

天麻(Gastrodia elata BI)又名定风草,系兰科(Orchidaceae)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树兰族(Trib.Epidendreae)天麻亚族(Subtrib.Gastrodiinae)是多年生非自养草本植物。目前,全球己发现天麻属植物约30种,我国己发现天麻属植物6个种:天麻(G. elata Bl.)、原天麻(G. angusta S.Chow S.C.Chen)、疣天麻(G. tuberculata.F.Y.Liu et S.C. Chen)、细天麻(G.gracilis BI.)、南天麻(G. Javanica BI. Lindi)及台湾省(G. flabilabella S. S. Ying)[1-2]。其中,我国天麻产区主要分布的是天麻(G.elata BI)。根据天麻花的颜色、花茎的颜色、块茎的形状和含水量的不同又可以将天麻(G.elata BI)分为6个变形:红天麻(G.elata BI.f.elata)、绿天麻(G.elata BI.f.viridis Mak.)、黄天麻(G.elata BI.f. flavida S.Chow)、乌天麻(G.elata BI.f.glauca S.Chow)、毛天麻(G.elata BI.f. Pilifera Tuyama)、松天麻(G.elata BI.f.alba S.Chow)[3]。天麻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如镇痛、镇静、改善供血、抗氧化、益智健脑等作用[4]。

1 天麻的生物学特性

1.1 天麻的形态特征 天麻无根,也无绿色叶片,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能从土壤中大量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天麻的一代生活史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即:种子、原球茎、米麻、白麻、箭麻、种子。第一阶段为天麻种子萌发阶段,种子萌发形成原球茎;第二、三阶段为天麻的营养生长阶段,由原球茎发育形成米麻或白麻,进而由白麻发育形成箭麻;第四阶段为天麻的生殖生长阶段,箭麻抽薹、开花、结果、形成种子[5]。

成熟的天麻植物体包括地下的块茎,以及地上的花葶、花、朔果和种子。天麻块茎肉质白色,长卵圆形或圆柱形,长6~15 cm,外皮具环节,其上有芽鳞包被的休眠芽。花葶橙黄色或蓝绿色,高1~1.75 m。花葶经抽葶、孕蕾形成顶生总状花序,具花30~80朵;萼片与花瓣合生成花被筒,筒长约1cm,口部偏斜,直径5~7mm,顶端5裂;萼裂片大于花冠裂片;唇瓣白色,先端3裂;唇瓣藏于筒内,无距,长圆状卵圆形;合蕊柱长5~6 mm,子房下位,倒卵形,子房柄扭转,柱头3裂;蒴果长圆形或倒卵形,长2~2.6 cm;种子多而极小,成粉末状,种子由胚和种皮组成,无胚乳,种皮白色半透明;胚为椭圆形,呈淡褐色或黑褐色[1,6-7]。

1.2 天麻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天麻为异养植物,其生长发育过程需要两类真菌为其提供营养物质。天麻种子结构简单,无胚乳,仅由种皮和胚构成。其所含营养物质较少,不足以满足种子萌发和生长的需要。紫萁小菇等萌发菌以菌丝形态侵入种胚,供其萌发长出胚芽,形成原球茎[8];在之后的阶段中,蜜环菌的菌索侵染天麻块茎,取代萌发菌与天麻形成特殊的共生关系,提供营养[9]。

温度是对天麻的生长发育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天麻和蜜环菌生长最适宜温度均为 15~25℃。栽培层温度在 10℃以下时,天麻停止生长进入休眠状态;在14℃左右时天麻的块茎开始萌动生长;当温度达到 20℃以上时天麻进入快速生长期,但温度达到 30℃以上时天麻生长就会受到抑制[10]。

天麻适合在多雨潮湿的气候环境中生长,全国天麻主产区空气湿度在 80%~90%左右,土壤含水量在 40%~60%左右。湿度过大容易造成块茎腐烂,而湿度过小又会使天麻生长发育延缓。播种时培养料的湿度应在60%左右,并盖全湿的稻草或树叶保湿,以后保持在50%~60%一直到收获[7]。

野生天麻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东北及华中地区,多生长在海拔700~2800 m的山地上。海拔每升高 100 m,温度降低约 0.6 ℃。随着海拔的升高,天麻的开花结实期推迟,播种期延后,果实产量呈下降趋势[11]。

除以上因素外,天麻的生长发育还受到土壤、阳光、坡向等的影响。土壤以腐殖质丰富、疏松肥沃、土壤 pH值5.5~6.5、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宜。光照不能被天麻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因此除天麻花茎生长及开花结实的过程需要一定量的散射光外,天麻的块茎生长不需要光照。不同坡向光照、温湿度不同,天麻的生长表现不同。冷凉的高山区种植天麻应选则阳坡,炎热的低山区栽种应选则阴坡[7,10]。

2 天麻栽培中的问题及对策

2.1 天麻栽培中的问题 目前,天麻在农业生产中多采用无性栽培技术,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缩短生长周期。但长期进行无性繁殖,会引起品种退化。天麻的退化现象主要表现为:产量大幅度下降,品质降低;箭麻单株重量降低,易被蜜环菌侵染;白麻单株重量增加,色泽加深,抗病性降低;块茎体形细长。导致天麻退化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长期使用“老种子”(多代无性繁殖的天麻种子)、“老菌棒”(多代连续使用的老蜜环菌)和“老窝子”;另一方面是由于栽培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等,造成了天麻生态环境恶化,营养供应不足[12-13]。

天麻的有性繁殖一般需要2~3年时间[6,14] 。进行有性杂交育种时,要对用于杂交的亲本进行自交纯化,一般要纯化3~4代后才能用于杂交。选育出一个优良杂交品种,至少需要十几年以上的漫长历程。天麻的有性栽培耗时长,成本高,收益慢。因此,如何缩短天麻生长周期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2.2 天麻退化的防治方法 通过天麻杂交等方法选育优良种子,选择遗传品质异质性大、亲缘关系较远、能优势互补的亲本进行远缘杂交,可以筛选获得理想的稳产、高产、优质、抗逆力强的杂交良种,是提高天麻产量、防止人工无性多代栽培退化的有效手段。宜昌市林业学校用云南乌天麻和宜昌红天麻进行正、反交,培育出了鄂天麻1号、2号,大幅度的提高天麻产量,并改进商品天麻外形,其天麻素含量均高于其他品种[15-17]。

蜜环菌对天麻生物产量及天麻素含量具有重要的影响,蜜环菌的优劣直接影响天麻的品质和产量[18]。随着栽培时间的延长,蜜环菌菌株会产生严重的变异与退化现象,适应性和抗逆性降低、菌索生长缓慢、生命力下降等[19]。因此,蜜环菌优良菌种的筛选、培养基的优化以及蜜环菌复壮技术的改进对提高天麻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Cha等[20-21]收集了一些蜜环菌菌株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A. gaillca菌索粗壮、发达,生长迅速,无寄生性,与天麻的共生效果较好,有利于天麻的栽培生长。孙继民等[22]利用 0.5% 的羟胺溶液对纯化的蜜环菌菌株的菌索诱变处理2 min,产生了生长速度快的突变菌株,该菌株比母种提前 2d 萌发且菌索更加粗壮、密集。华秀爱[23]通过液体深层培养蜜环菌,其菌丝生长快,比固体培养缩短时间一倍以上。王淑芳等[24]将已退化的不能形成菌索的蜜环菌菌种,通过摇瓶扩繁,再用含有机氮和葡萄糖的半固体摇瓶进一步培养后,得到快速生长,形成粗壮旺盛菌索的菌丝球或片段。

天麻长期连作,蜜环菌的代谢产物以及衰老死亡的蜜环菌菌丝体、菌索分解产物将大量的残留于土壤之间导致土壤环境改变,引发天麻病害发生,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因此,种植天麻要避免长期连作,可进行地区间麻种交换,通过纵向由低到高处引种,在一定程度上能将退化的种麻更新复壮。除了实行轮作、异地栽种以外,还可以实行天麻的倒茬栽培或换土栽培,改变生产上的粗放连作[25]。

2.3 缩短栽培周期的对策 目前主要围绕人工控温、控湿以及利用不同海拔高度气候环境差异调控天麻生长周期。李志英[26]利用人工控温、控湿措施栽培红天麻,由种子形成的米麻、白麻,不通过冬季低温休眠,可直接形成箭麻。使红天麻种子形成有性种麻的时间缩短了2个月,红天麻种子形成箭麻的时间缩短了11个月,红天麻完成一代生活史需要时间从24个月缩短至15个月以内。赵萌等[27]对比了陕西海拔1200m、600m和400m处播种天麻的生长状况,发现在海拔400m处的天麻生长快,产量高。余昌俊等[28]将云南乌天麻(箭麻)与宜昌红天麻(箭麻)分别进行不同的海拔移栽处理,使两种天麻花期相遇,通过人工授粉杂交,培育出杂交种子。通过该方法,乌天麻、红天麻的有性及其杂交种麻培育期节省了12个月,将有性乌天麻的商品麻生产周期节省了 12 个月,且保持优质高产。

此外还有通过电磁方法促进天麻快速生长的研究。如高农等[29]根据天麻和蜜环菌发育状况,逐渐加大电磁波磁通量,可迅速激活并加快蜜环菌生长和天麻膨大发育,从而达到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天麻的产量和质量。

3 小结

天麻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及保健作用,富含天麻素、香荚兰素、蛋白质。其性辛、温、无毒,有抗癫痫、抗悸厥、抗风湿、镇静、镇痉、镇痛、补虚、平肝息风的功效。临床对血管性神经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等有显著疗效。天麻适应海拔400~3200 m,山地和平原均能生长,适应范围广,种植技术相对简单,是适合广泛种植的药用经济作物。目前对天麻的生活习性、栽培条件和技术方法已经有了广泛的研究,但仍存在很多问题。生长周期短、产量高、抗性强的天麻新品种还有待研究,优良、稳定的菌种还有待开发,更简单、便捷的栽培技术还要继续实践和推广。

随着天麻研究的不断深入,天麻产品的开发、研制也日益受到关注。相信在未来,天麻产品将深入到食品、药品、保健品等各个领域,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周元.天麻生物学特性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29-39.

[3]周铉,陈心启.国产天麻属植物的整理[J].云南植物研究.1983(4):361-368.

[4]田春梅.天麻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哈尔滨医药,2010,30(4):71-72.

[5]陈顺芳,黄先敏,祁岑,等.天麻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营养特性[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3(5):19-21.

[6]徐锦堂.中国天麻栽培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3:32.

[7]袁崇文.中国天麻[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

[8]徐锦堂,郭顺星,范黎,等.天麻种子与小菇属真菌共生萌发的研究[J].菌物系统,2001,20(1):137-141.

[9]王贺,许京秋,徐锦堂.天麻大型细胞消化蜜环菌过程中溶酶体小泡的作用[J].植物学报,1992,34(6):405- 409.

[10]刘炳仁.天麻高产栽培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2.

[11]傅世贤,赵发国.海拔高度对天麻开花结实性影响的观察[J].中药材,1993, 16(10):8-10 .

[12]刘炳仁.怎样防止天麻品种的退化[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3,6(11):26-27.

[13]朱志初,朱小强.防止天麻退化的复壮更新技术[J].中国实用菌,1995,14(3):25-26.

[14]周铉,杨兴华,梁汉兴,等.天麻形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15]王绍柏,余昌俊.天麻生产技术规程(Ⅰ)[J].中药材,2003,26(3):159-161.

[16]王绍柏,余昌俊.天麻生产技术规程(Ⅱ)[J].中药材,2003,26(4):238-242.

[17]余昌俊,王绍柏,刘雪梅,等.天麻6个品种重要性状比较分析[J].生物学通报,2010,45(3):12-14.

[18]徐锦堂,郭顺星.天麻与紫萁小菇和蜜环菌营养关系及其在栽培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通讯,1991,20(10):31-32.

[19]胥献宇,唐馨香,邓泽声.略论影响天麻产量形成的内因[J].中国食用菌,1998,17(2):13-15.

[20]Kim H J. Selection of superior strains of Armillaria speci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Gastrodia elata [J]. FRI J Forest Sci, 1997, 56: 44-51.

[21]Sung J M, Jung B S, Yang K J, et al. Production of Gastrodia elatatuber using Armillaria spp. [J]. Korean J Mycol, 1995, 23(1): 61-70.

[22]孙继民,魏宝阳,孙佳为,等.蜜环菌的提纯复壮与诱变育种[J].湖南农业学,2008,(4):26-28.

[23]华秀爱.速培蜜环菌促进天麻速生高产试验[J].中国食用菌,2004,23(1):27-29.

[24]王淑芳,杨金玲,朱平,等.蜜环菌菌种的复壮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121-123.

[25]江曙,段金廒,陶金华,等.天麻退化机制及其防治技术体系的研究思路与方法[J].中草药,2011,42(1):201-204.

[26]李志英.缩短天麻栽培周期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

[27]赵萌,杜红安,杨强,等.天麻有性繁殖速生箭麻的实验观察[J].现代中医药,2005,3(3):7-8.

[28]余昌俊,王绍柏,曹斌,等.利用海拔温差调控种植天麻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9):48-53.

[29]高农,王方,田雨,等.电磁天麻快速膨大高产新技术[J].西南园艺,2002,30(3):60.

“蚁族”特性聚居群落问题探析 篇3

关键词:“蚁族”,聚居群落,问题探析

一、调研的有关情况说明

1、样本基本特征界定。

麦克斯《2 0 0 9年浙江省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 浙江省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2404元, 高职高专为1873元;而2007届分别为2912元、1928元。综上, 课题组将调查对象的月平均收入限定在2912元以下的大学毕业生。

2、样本选取方法。

一是到“蚁族”群体可能出现的区域, 通过表观判断初步确定被访对象, 通过与被访对象交流的方式确定其是否符合“蚁族”群体的基本特征。如符合, 则进行问卷调查, 如不符合, 则另行寻找被访对象;二是通过人际网络, 定向寻找符合“蚁族”特征的受访对象, 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三是通过以上两种方式对受访者进行问卷调查之后, 请受访者推荐介绍新的受访对象。

3、样本代表性论证。

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说服力。本次调研过程共发放问卷1500份, 收回问卷1491份, 有效问卷1302份, 有效问卷率87.3%。通过对所获问卷在性别结构、学历结构、毕业年限结构等几个观测点数据的统计及问卷总量的分析, 得出男女比例均衡, 男占47.1%, 女占52.9%;学历以大学本科生为主, 占74.3%, 结构合理;毕业年限都为五年之内, 集中在0.5~3.5年之间, 分布均匀。

二、群体基本状况

1、经济状况不佳, 生活幸福指数偏低。

“蚁族”的经济状况吃紧, 每月“入不敷出”和“收支相横”的比例之和达69.59%, 房租和餐饮这两项基本需求支出占月收入的七成左右, 恩格尔系数也偏高。从“买房”意愿的调查来看, 超过六成的人表示有意愿, 但月均2000元左右的收入与杭州市当前高企的房价之间存在严重不平衡性。

“蚁族”的业余生活较为单一, 多数以选择低成本的上网为主。居住区域的环境、治安条件也处于不尽如人意, 同时, 每日上下班花在途中的时间成本较高。此外, 生活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 高达6 9.8 9%的人对于目前生活状况满意度“一般”或是“不满”。由此不难得出结论, “蚁族”的生活幸福指数偏低。

2、心理状况堪忧, 婚恋问题存在不稳定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 有23.56%的人认为自己的心理不正常。另外, 与亲人交流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 “蚁族”不同程度上对于家人有思念的情绪, 但是与此形成对比的是, 与家人联系及回家探亲的频率较低。由此, 课题组认为“蚁族”的心理健康值得关注。

“婚恋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 至今单身的“蚁族”占50%, 一定程度上说明面临着“婚恋困境”, 受制于收入水平和社交圈范围, “蚁族”的恋爱对象选择余地小, 工作的繁忙使得恋爱机会也显著减少。同时, 该群体中相当数量的人表示性生活得不到满足, 也有近三成的人认为“在没有固定性伴侣的情况下, 会去寻找一夜情”。由此可见, “蚁族”群体对于性生活需求与现实情况之间存在着较大矛盾。这也构成了婚恋问题的不稳定因素。

3、离职意愿较高, 工作满意度低。

调查中发现, 有近六成的人表示有离职意愿, 表示“工作成就感一般”的比例高达65.59%, 表示“工作状态很好, 在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的人也只有25.5%, 工作归属感不强、缺乏稳定性是较大的现实问题。

另外, 调查还发现, “蚁族”普遍认为劳动权益保障不够完善, 对工资满意度低。同时, 作为高知人群, “蚁族”对自我发展、自我提升有强烈的需求, 但认为现实中发展空间较少, 并且“所学专业与目前从事岗位的对口程度低”的现状已成为“蚁族”离职意愿中的一大原因。

4、创业意愿强烈, 对政策满意度低。

对“蚁族”创业意向的调查数据显示, 有72.58%的人表示有创业意向。但对“政府提供的就业创业政策对自身帮助程度”的调查发现, 表示“很少”和“没有”的比例高达78.66%。而对“希望政府在哪些方面开展工作”的调查中, 经过排序得出“蚁族”最需要得到的帮助来自于创业经济支持以及提供更好的创业平台机会。上述情况反映出“蚁族”的创业意愿强烈, 但缺少必要的政策扶持, 这也导致了对政策满意度的降低。

三、群体现状成因分析

1、教育体制不完善, 导致毕业生结构性过剩。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很多体制性阻碍, 也是导致“蚁族”出现的原因之一。近年来, 社会对大学生需求的增长速度并没有赶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 而对能够作为初级工人、高中和职专毕业生的需求却有增无减。这说明,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 大量接受了大学教育而没有一技之长的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尴尬局面。此外, 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因致力求全而有部分雷同。大学毕业生就业已经社会化, 实行自主择业, 但市场需求情况并没有及时成为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划定的风向标。招生部门只按照办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等基本条件负责招生, 这就造成了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 专业供需矛盾突出, 导致大量大学生就业出现困难。因此, 高校教育体制机制与社会需求的差异, 是形成“蚁族”的潜在原因。

2、就业观念滞后, 职业竞争力欠缺。

“蚁族”就业观念的滞后主要体现在:第一, 期望值过高。调查结果显示, “蚁族”群体的月平均收入在2 2 4 2.4 2元, 而月期望收入的平均值却高达5251.51元。这也充分说明“蚁族”在自身定位上存在不足。第二, 处理不好短期与长远之间的厉害关系。针对“选择就业单位主要基于何原因”的问题调查中, “蚁族”最为看重“收入高”, 其次是“能够生活在大城市” (见图15) 。这样的选择标准过于主观、片面。第三, 存在认知误区。调查结果显示, 八成以上“蚁族”表示不愿去中小企业。这是受传统观念束缚, 不约而同地形成就业观念的偏差。

调查结果显示, 有50%的“蚁族”虽然有参加培训的意愿, 但并未实际参加过培训, 另外, 有34.79%的人表示没有职业规划,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 客观上会削弱“蚁族”群体的就业竞争力。针对“个人职业竞争力”的调查表明, 表示“没有”和“不太有”的比例之和高达70.89%。职业竞争力的欠缺会成为制约“蚁族”发展的一大瓶颈。

3、大城市房价飙升, 迫使“蚁族”蜗居。

据《2010年中国城市房价排行榜》显示, 2010年杭州房价跃居全国榜首, 新房均价达2 5 8 4 0元/平方米, 创历史最高。如此高的房价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 很难在短时间内依靠个人的努力成为“有房一族”。出于经济角度的考虑, 绝大多数的大学毕业生选择了合租的方式, 逐渐地, “杭蚁”成为了“蜗居”的典型代表。

参考文献

[1]、金名.“蚁族”就在我们身边[J].大经贸.2009 (12) .

[2]、端宏斌.蚁族.蜗居.房奴——中国城市化反思[J].西部论丛.2010 (1) .

[3]、冯丹.“蚁族”青年网络行为的特点及成因[J].中国青年研究.2010 (2) .

问题特性 篇4

现在就以TS16949体系中对于特殊特性的理解来展开说明,一直推广到QS9000中的特殊要求。

TS16949中特殊特性的出处说明!TS16949有两处地方出现过特殊特性。第一处:

7.2.1.1顾客指定的特殊特性

组织必须在特殊特性的指定、文件化、和控制方面符合客户的所有要求。

解释:也就是说凡是客户指定的特殊特性,应在相关文件中体现。

相关文件有:设计FMEA、过程FMEA、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检验规范等

在上述文件中应作特殊特性符号的标记。

第二处: 7.3.2.3 特殊特性

组织必须应用适当的方法确定特殊特性。——所有特殊特性都必须包括在控制计划中。——必须符客户对特殊特性的定义和符号。

——当客户的设计记录标出特殊特性符号时,组织的过程控制指南和同类文件上,如FMEAs、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必须标上顾客特殊特性符号或组织的等效符号或记号,以表明那些特殊特性影响的工序。

注:特殊特性应当包括产品特性和过程参数。解释:显然第二处包含了第一部分的要求。

现在就对特殊特性展开说明!

一、什么是特性:

特性分为两类:产品特性和过程特性

产品特性:

是指在图纸或其他的工程技术资料中所描述的零部件或总成的特点与

性能,如尺寸、材质、外观、性能等特性。

过程特性: 是指被识别产品特性具有因果关系的过程变量,也成为过程参数。过程特性仅能在它发生时才能测量出,对于每一个产品特性,可能有一个或者多个过程特性。在某些过程中,一个过程特性可能影响到多个产品特性。

二、什么是特殊特性:

1)影响产品的安全性或法规要求的符合性的产品特性或过程参数。

2)影响产品配合/功能或者关于控制和文件化有其他原因(如顾客需求)的产品特性和过程参数。

3)在验证活动中要求特别关注的特性(如检验与试验、产品和过程审核)

说明:特殊特性包括产品特性和过程特性。

三、什么是非特殊特性:

产品的每一尺寸或者性能要求都可成为特性。

特性中有的符合上述要求的或者顾客规定的成为特殊特性,剩下的则成为非特殊特性。

非特殊特性的定义可概括为:有合理的预计的变差,且不大可能严重影响产品的安全性、政府法规的符合性及配合/功能的产品特性或过程参数。特殊特性的定义应该在上阶段说明得很清楚了。那么我们通常在QS里看到的、听到的关键特性和重要特性又是什么呢?

如果手头上有APQP第三版手册的朋友可以看到附录C中对于特性有其说明。很明显可以看到是三大车厂的特殊要求。

这里就涉及到了特殊特性的重要性分等级的问题。为什么要对特殊特性分等级呢?应为并非所有的特殊特性对客户满意度具有同等的影响力,所以就需要对特殊特性的重要性进行分等级。

特殊特性的重要性分等级可以在后续的控制中提供很大的帮助,如:

确定一种优先控制策略;合理分配资源;把特性作为目标控制的程度;建立的沟通的标准等等!

另外,特殊特性的分等级还为潜在的控制策略提供了很多的提示,如后续的特性矩阵图的制定等等!

那么,既然是要分级,就必须会有分级的标准!

在TS标准中未对分级做任何的说明,也没有提示过,所以我们看到的关键特性和重要特性也是在QS标准中提到的。

QS对特性的分级也是根据三大车厂来进行的。具体可参见APQP第三版附录C。

不过,这里可以简单叙述。我们根据福特的公司为例,基本上可以这样去细分重要特性和关键特性。

重要特性:指那些对顾客满意程度重要的产品、过程和试验要求,其质量策划措施应包括在控制计划之中。

关键特性:指那些能与政府法规符合性或车辆/产品功能安全性并包括在控制计划之中需要特殊生产者、装配、发运、或监控的产品要求(尺寸、规范、试验)或过程能数。通俗地说,关键特性指符合法律法规的和对安全性能有显著影响地特性。重要特性是对公差配合,性能有重大影响的严重影响顾客满意度的。

也就是说,我们在APQP附录C中看到的主要特性其实就是特殊特性,也就是说重要特性和关键特性属于特殊特性的范畴,只是特殊特性的重要性分级中的不同阶段。

问题特性 篇5

关键词:七叶一枝花;栽培基质;光合特性;生理特性

中图分类号:S567.23+9.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1—0216—04

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为百合科重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属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在我国云南、四川、广西、贵州等地均有分布。七叶一枝花药用价值大,在民间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疮毒、毒蛇咬伤等。随着科学和医药技术发展,社会对七叶一枝花的需求量逐步增大,以七叶一枝花为原料开发的一系列中药、中成药、美容产品及其他附属产品也越来越多。目前,有关七叶一枝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薯蓣皂苷的分离及结构鉴定、皂苷含量、黄酮含量、黄酮提取工艺、种子萌发、组织培养、成分、微量元素等方面。刘艳辉等研究发现,七叶一枝花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较好体外抑制肝癌细胞的活性;田启建等将人工栽培七叶一枝花的物候期划分成出苗期、伸长期、展叶期、开花期、结实期、枯死期、萌芽期、越冬期等8个时期;孟繁蕴等对七叶一枝花同属植物重楼进行了引种驯化和繁殖研究;杨永红等对滇重楼种子中氨基酸和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有关栽培基质对七叶一枝花光合、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鲜见报道。植物生命活动受多种因子综合影响,不同栽培基质有不同的透气性和持水、持肥能力,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植物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栽培基质质量。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栽培基质处理对七叶一枝花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旨在研究适宜七叶一枝花生长发育的栽培基质,为其人工种植和引种驯化提供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仪器

1.1.1试验材料 以生长一致的3年生七叶一枝花为试验材料。

1.1.2仪器设备 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仪(美国基因公司);T5新世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80-2型离心机(江苏省金坛市中大仪器厂);DHG-9140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驗设备有限公司);AR124CN型电子天平[奥豪斯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1.2试验处理

将长势一致的3年生七叶一枝花移栽到20 cm口径的塑料盆中,60 d适应性培育后进行试验。试验设置5种栽培基质,分别为壤土、沙土和牛粪(质量比1:1)、壤土和牛粪(质量比1:1)、腐殖土和沙土(质量比1:1)、壤土和腐殖土(质量比1:1),分别记为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处理Ⅳ、处理V,测定处理后10、20、30 d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蛋白质(Pro)含量、叶绿素(Chl)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sug)含量。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重复选取10~15株七叶一枝花,不同处理间栽培管理技术相同。

1.3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光合特性测定 采用TJT-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七叶一枝花叶片的光合特性。测定指标有: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选择在晴天9:00—11:00进行测定,测定时保持叶片自然着生角度和方向不变。

1.3.2生理特性测定 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叶绿素含量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丙二醛含量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可溶性糖含量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AVOVA分析;采用Excel软件作图。

2结果与分析

2.2不同栽培基质对七叶一枝花生理特性的影响

2.2.1不同栽培基质对七叶一枝花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蛋白质是植物生命代谢活动的重要物质,是植物代谢的重要指标之一。由表2可知,不同栽培基质处理下,七叶一枝花蛋白质含量不同。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各处理下七叶一枝花蛋白质含量均呈持续上升趋势,30 d时处理Ⅲ的蛋白质含量最高(18.83 mg/g),处理Ⅳ的蛋白质含量最低(12.56 mg/g)。在处理时间内,蛋白质含量增幅由高到低为处理Ⅲ>处理I>处理Ⅱ>处理Ⅴ>处理Ⅳ。含有沙土栽培基质处理的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处理,说明七叶一枝花不适合在沙土中种植。

2.2.2不同栽培基质对七叶一枝花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叶绿体色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由表2可见,不同处理问七叶一枝花叶绿素含量不同。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各处理叶绿素含量均呈上升趋势,30 d时处理Ⅲ的叶绿素含量最高(3.36 mg/g),处理Ⅳ的叶绿素含量最低(1.81 mg/g)。试验结果表明,将牛粪掺入壤土处理后,显著提高了七叶一枝花叶绿素含量,添加适量有机肥能改善土壤营养,这与冯晓英等用适量无机肥配施烤烟能增加叶绿素含量的研究结果一致。

nlc202309031608

2.2.3不同栽培基质对七叶一枝花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可溶性糖是植物重要代谢产物之一。当植物处于不利环境时,机体可提高可溶性糖含量来响应环境。由表2可以看出,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处理Ⅱ的可溶性糖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其他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在30 d时处理Ⅲ、Ⅰ的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是4.68、4.57 mg/g,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而处理Ⅳ的可溶性糖含量最低(2.99 mg/g),试验结果说明沙土不利于七叶一枝花的可溶性糖积累。

2.2.4不同栽培基质对七叶一枝花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植物在不利条件下往往发生膜脂过氧化作用,产生丙二醛,其含量多少反映膜脂过氧化及膜伤害的程度。由表2可知,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各处理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各处理的MDA含量有差异,在30 d时差异显著(P<0.05),处理Ⅳ的MDA含量最高(0.032 6μmol/g),处理Ⅲ的MDA含量最低(0.014 4μmol/g)。

3結论与讨论

3.2不同栽培基质对七叶一枝花生理特性的影响

植物生命活动受多种因子综合影响,不同栽培基质有不同的透气性和持水、持肥能力,是植物生長的重要影响因子。徐守真等研究认为,适量施肥能有效增加怀地黄脱毒苗的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速率;李国英等研究表明,不同播期和土壤对红菜薹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同;曾黎明等研究认为,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转化酶活性,提高鲜薯、淀粉产量。本研究表明,在试验时期内,随着处理时间延长,七叶一枝花蛋白质、叶绿素、丙二醛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蛋白质、叶绿素含量最高的是处理Ⅲ,最低的是处理Ⅳ,说明将适量牛粪加入壤土的栽培基质适合七叶一枝花的生长。随着处理时间延长,丙二醛含量最高的是处理Ⅳ,最低的是处理Ⅲ,处理Ⅱ的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他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说明用沙土掺入腐殖土或壤土的栽培基质不利于七叶一枝花的蛋白质、叶绿素、丙二醛含量积累,这与张银丽等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与郭水良等的研究结果相反,具体原因有待深入研究。综上,适宜七叶一枝花生长的栽培基质是壤土和牛粪(质量比1:1)。

本研究仅对影响七叶一枝花生长发育的栽培基质因子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影响七叶一枝花生长发育的其他因子,如土壤pH值、内源激素以及各因子问的交互作用等还需进一步研究。

问题特性 篇6

就海上风电而言,其具有如下特点:资源丰富、发电利用小时数较高、无需消耗水资源、不占用土地资源、可大规模开发利用等等。近年来,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将大量的风电开发项目向海上转移,海上风电 的发展前 景一片光 明。截至目前,我国风电的发电量已经超出核电,成为第三大电源,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风电可能会成为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保障。虽然目前陆上风电的开发已步入成熟期,但海上风电的开发空间仍然十分广阔。鉴于此,本文将就海上风电的出力特性及其消纳问题展开探讨。

1海上风电的特点及其出力特性

1.1海上风电的特点

相较于陆上风电场而言,海上风电具有如下优势:

(1)资源优良。受海洋气候的影响,海上的风力资源具有风切变低、风速高等特点,同时,海上风的湍流强度 低,年利用小时数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能的生产效率,并且相对比较平稳的风速对风电机组的影响较小,从而进一步延长了机组的使用寿命。

(2)对环境的影响极小。由于海上风电在建设过程中不需要占用土地资源,加之不存在噪声、电磁波干扰等问题,因此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非常小,极具开发潜力。

1.2海上风电的出力特性

大体上可将海上风电的出力特性归纳为以下2个方面:

(1)波动性。海上风电出力具有波动性,其机理如下:风能本身具有随机性的特点,具体体现为风速受海洋气候等多种自然因素的不可抗力影响,同时,风能还具有分散性的特点,其功率密度相对较低,且多分布于广阔的空间范围内。正是风能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得海上风电的出力波动变化幅度较大,并且波动频率也没有 规律性。相关 研究结果 表明,在极端前 提下,海上风电的出力将会在0~100%这一区间范围内变化。这种波动性会导致海上风电连续数日大出力和连续数日小出力的情况出现。

(2)随机性。海上风电出力具有较强的随机性特点,且间歇性十分明显。仅就同一个海上风电场而言,其相邻数日内的日平均发电量有可能均相同,但是在每日的各个时段当中,风电的出力却会存在显著的差异。

2海上风电消纳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风电消纳途径进 行分析可知,对风电出力的波动性进行控制及增加电力储能设备,是风电大规模消纳最为有效的途径。然而,由于我国对风电消纳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海上风电消纳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 之处,从而造成了海上风电并网难度大、传输受阻等问题,同时当前能够高效存储电能的设备也尚显不足,这就严重制约了海上风电的有效消纳。大体上可将海上风电消纳面临的问题归 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相关政策不完善

现阶段,虽然国家针对风电的电力配 额建立了 相关制度,但从总体情况上看,制度并不健全,其中仍有许多方面亟 待完善,例如风电跨省、跨区消纳机制还不完善等等。

2.2消纳市场较为局限

就我国风电的整体分布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西北以及沿海地区,风电的高比例并网使其出力大幅度 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电网的调频、调峰压力。同 时,有些风电场所在的区域内电力需求较小,尤其是海上风电场,其与负荷中心(东北、华北、西北以及沿海地区)的距离较远,消纳市场非常有限。

2.3预测技术的先进性不够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海上的风力变化 具有一定 的规律性,当获悉某个时期的风力强度时,便可通过概率计算的方法对风电出力进行预测,这样就能够有效降低风力发电的不确 定性,从而使电网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大幅度减少。但是,由于我国对于风电预测技术方面的研究力度不足,从而导致了预测技术的先进性不够,因此就无法对风力强度进行合理预测。

2.4对于风电出力波动性的控制能力较弱

由上文分析可知,海上风电出力具有 波动性变 化的特征,该特性使风电并网对电网功率的平衡影响较大,所以对海上风电并网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对于风电波动性的控制,除了利用其他类型的电源与风电进行联合调度之外,也可对多余的电能进行存储。然而,由于我国 的灵活电 源所占比 例较低,约为5.6%,加之缺少电能存储设备,致使当前无法有效对风电波动进行控制。

3解决海上风电消纳问题的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海上风电消纳所面临的问题,笔者在归纳和总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逐步完善与风电消纳相关的政策。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加快施行风电配额机制,并对各个地区主要风电场的年均发电量进行统计和预测,以此为据对风电基地的消纳市场进行统筹规划,定比、定量地对风电进行消纳。

(2)大力发展分散式风电,增强海上风电场所在区域的整体负荷水平。由于我国目前风力发电以集中规模化为主,而分散式的风电相对较少,从而进一步增强了风电并入电网的困难程度。故此建议国家考虑发展分散式的风电,借此来形成集中与分散相平衡的风电格局。此外,可在海上风电区域范围内建设一些工业园区,扩大风电的消纳市场,借此来提高风电在 当地的消纳水平。

(3)加大对风电预测技术的研发力度。针对目前国内风电预测技术不够先进的现状,应当积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加强对风电预测技术的研究,开发相应的风电预测模型及系 统,从而提高预测精度,控制风电波动。

3结语

总而言之,海上风电具有陆上风电无法 比拟的优 势,它的开发利用潜力极大。在对海上风电项目进行开发利用的 过程中,除了要了解风电的出力特性之外,还应当充分考虑到风 电的消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海上风电项目经济效益最 大的目标得以实现。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应重点加强对海上风电相关技术方面的研究,这对于促进我国风电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摘要:首先阐述了海上风电的特点及其出力特性,在此基础上对海上风电的消纳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了论述,以期对我国风电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问题特性 篇7

近年来全世界风电发展迅猛,其中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发展速度并不平衡。相对于陆上风电而言,全球范围内海上风电的发展速度较为缓和。自2008年以来,世界海上风电进入快速发展期,2008与2009年连续2年海上风电新增容量超过了500 MW,2010年海上风电新增容量更是达到了1 400 MW。截至2010年底,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为3 500 MW[1]。目前,中国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42.5 MW,占国内风电装机总容量的比例不到1%[1]。国内已建和在建的海上风电项目有上海东海大桥100 MW项目、江苏大丰潮间带300 MW示范项目以及去年江苏首轮1 000 MW海上风电招标项目。虽然国内目前已建和在建项目只占世界海上风电总容量的4%左右[1],但中国正处于海上风电加速发展阶段,根据沿海省份编制的规划,海上风电的装机容量预计将在2020年达到30 GW[2]。

相对陆上风电而言,海上风电的研究工作明显滞后。国外对海上风电展开了一些研究:文献[3]从预测的角度分析了海上风速梯度、垂直风速变化以及尾流效应对风电出力的影响;文献[4]分析了风电场规模、风速、风向等对海上风电出力波动性的影响;文献[5]分析了海上风电以及波浪能发电的出力特性以及互补性。目前,国内对海上风电出力特性与消纳的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亟须开展海上风电的相关研究工作。以广东电网为例,该省正在进行大规模海上风电的规划,必须超前研究其消纳问题,而海上风电出力特性分析是研究其消纳问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本文的核心是研究海上风电的出力特性,并探讨海上风电消纳的难点。针对目前海上测风数据不足、海上风电实际出力的历史数据积累不足的实际困难,研究基于实际数据分析与运行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首先根据近岸风电场发电出力历史数据,分析了近岸风电出力的随机特性与波动特性;然后利用风电场运行模拟技术,根据分析得到的风电出力随机特性以及实际测风数据,对规划海上风电场进行运行模拟,得到各风电场出力的时间序列。通过对海上风电场出力的统计分析、风电场出力分布特征指数的计算以及对风速相关性多场景的对比,详细分析了未来海上风电场的出力特性。进一步,将海上风电与陆上风电出力特性进行比较,探讨了海上风电的消纳难点,为进一步研究其消纳方法提供了参考。

1 研究框架

1.1 整体思路

本文采用实际数据分析与数据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际数据分析是根据风电场历史出力信息,统计分析风电出力的随机性与波动性,提取风电场出力分布的特征参数,并结合沿海各地区气象站的测风数据,进行风电场出力的运行模拟,进一步分析研究海上风电场的出力特性,并探讨海上风电消纳的难点。本文整体研究框架如图 1所示。

1.2 研究方法

文中采用多风电场运行模拟模型产生规划海上风电场时序出力[6],其过程如下:根据风电场测风塔参考高度的实测风速数据,推算出预装风电机组轮毂高度的风速数据,统计分析风速的分布特征以及各风电场之间风速的相关性,生成符合风速统计特征与相关性的一系列风速时间序列,之后再结合风电场风电机组的出力特性曲线与可靠性模型,生成各风电场风电机组出力的时间序列。

其中,风速的随机分布特性采用双参数Weibull分布来拟合,其分布函数与概率密度函数分别如式(1)、式(2)所示:

式中:x∈[0,+∞);ck分别为Weibull分布的尺度参数和形状参数。

风速的波动性由风速序列的自相关函数来表征[6],其定义为一个序列预期滞后n期的序列的自相关系数。研究发现,风速序列的自相关函数是由负指数控制下的单调衰减函数,如式(3)所示:

ρn=e-θ nθ>0,n=1,2,… (3)

式中:θ为风速自相关函数的衰减系数,其大小与风速序列变化的剧烈程度有关,风速变化越剧烈,其自相关函数衰减越快,θ越大。

1.3 描述风电场出力分布规律的新指标

比较2个风电场出力的分布往往使用风电场出力分布函数,然而风电场出力分布函数包含的信息量较多,难以直观比较风电场出力的分布特性。本文提出了风电场出力分布特征指数这一新指标,用来描述风电场出力的分布规律,同时衡量风电场出力的均衡情况。

风电场出力分布特征指数用β表示,其含义是风电场标幺出力大于β的概率为β。其计算方法如图2所示。将风电场的出力持续曲线的横纵坐标标幺化,横坐标的基值为风电场的装机容量,纵坐标的基值为出力的时段总数,标幺化后横纵坐标区间均为[0,1],该出力持续曲线中横纵坐标值相等的点就代表了风电场出力分布特征指数β。根据所述的计算方法,图2中风电场出力分布特征指数为0.33。

用数学表达式来描述该指标的计算方法如式(4)和式(5)所示:

式中:N为风电场出力的时段总数;Xi为状态变量;Pi为时段i的风电场出力;PC为风电场装机容量。

风电场出力分布特征指数能够评价风电出力的均衡情况,以图2中β=0.33为例,表示出力不小于装机容量的33%的时段总数占总时段数的比例为33%,即该风电场出力大于装机容量的33%的概率为33%。这种针对风电场出力概率分布特点的特征指数,实质上反映了风电场出力分布的偏度信息:β值越大,代表该风电场的出力水平越高;β值越接近0.5,表示该风电场的出力越均衡。

2 近岸风电场出力特性分析

2.1 风电场出力概率密度与持续曲线

洋前风电场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新寮镇东部,沿海岸规划布置。图3为统计得到的洋前风电场出力概率密度与出力持续曲线。可见:当出力在装机容量的0~80%范围内时,概率密度随出力的增大呈递减趋势;当出力在装机容量的80%以上时,概率密度随出力的增大反而呈微弱的增大趋势。

作为对比,本文对甘肃河西4个风电场2010年的出力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表1所示为对甘肃河西4个风电场的出力概率密度与出力持续曲线进行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近岸风电场出力占装机容量80%以上的出力概率明显高于陆上风电场;近岸风电场出力占装机容量35%以下的出力概率明显低于陆上风电场。

表1中统计了甘肃陆上风电场与广东近岸风电场的出力分布特征指数。其中,陆上风电场的出力分布特征指数在0.288~0.311之间,中位值为0.294,近岸风电场的出力分布特征指数为0.315,稍高于陆上风电场。总体上,陆上与近岸风电场的出力分布特征指数在0.3左右。

2.2 风电场出力的波动性分析

近岸风电场出力波动性也与陆上风电有所不同,表2所示为统计得出的不同置信度下小时级出力变化占装机容量的比例。在95%置信度下,陆上风电出力变化占装机容量的比例在19%~24%,而近岸风电场的这一数值为10%;在99%的置信度下,陆上风电的出力变化占装机容量的比例都在34%以上,而近岸风电场的这一数值为17.4%。总体来说,甘肃陆上风电场的小时级出力变化幅度约为近岸洋前风电场的2倍。

另外,按式(3)拟合得到了甘肃4个风电场以及洋前风电场风电出力自相关函数的衰减系数,如表3所示。洋前风电场的衰减系数明显小于陆上风电场,说明其出力波动性较小。

3 海上风电运行模拟的边界条件

3.1 海上风电中长期规划

以广东海上风电为例,在广东省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中,到2015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 779 MW,其中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50 MW;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1 561 MW,其中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 080 MW。

广东中长期海上风电规划中,海上风电场在地理布局上自东向西可以分为五大片区:汕头片区、汕尾片区、珠三角片区、阳江片区和湛江片区。该分区方式可覆盖中国南海近岸全线,基于此分区方式得到的各片区2020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分别为:汕头片区350 MW、汕尾片区1 340 MW、珠三角片区960 MW、阳江片区800 MW、湛江片区630 MW。

以VESTAS的V112-3.0 MW Offshore型海上风电机组[7]的参数作为典型值,其切入风速、额定风速、切出风速分别为3 m/s,12 m/s,25 m/s,风机轮毂高度为112 m,额定运行功率为3 MW,尾流效应系数取0.95。

3.2 风速随机特性

广东各风电场规划报告中提供了相应地区的气象数据,从中选取各个片区的代表性气象站,统计各片区的风速随机分布特征。由于风机轮毂高度的典型值为112 m,与各气象站的观察高度不完全一致,故利用式(6)对参考高度平均风速进行折算,得到轮毂高度平均风速:

式中:vh为轮毂高度平均风速;vh0为参考高度平均风速;hh0分别为轮毂高度和参考高度;α为风切变指数,与气温、地表粗糙程度、大气层稳定性等因素有关[8],取0.1~0.4不等[9],在海洋地区该数值较小,本文取0.15,文献[10]中台湾西部的澎湖列岛由实测风速统计得到的风切变指数即为此值。

得到各片区轮毂高度处的平均风速后,结合各片区气象站的参考高度的风速分布,可以得出各片区的Weibull分布及其参数ck,如表4所示。

另外,本文中设定风电机组可利用率为0.95;风速的波动性由风速自相关函数衰减系数来表征,本文用风电场出力序列的自相关函数衰减系数来估计风速的自相关函数衰减系数,虽然风电出力与风速之间呈非线性关系,但风速与风电出力的自相关函数衰减系数大致相同。本文将海上风电场的风速自相关函数衰减系数取为0.03。

3.3 风电场间风速相关性

风电场间风速相关性主要与风电场地理距离有关:相距较近的风电场由于受到同一天气状况的影响,其风速将会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相距较远的风电场,其遇到同一天气状况的概率较小,因此其风速相关性较弱。国外对于风电场之间的风速相关性已经有所研究,文献[11]对北欧四国的风电场群进行了风速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风速的相关系数与风电场之间的地理距离存在式(7)所示的负指数关系:

式中:C为风电场风速相关系数;d为两风电场之间的地理距离;M为相关系数随距离的衰减因子。

分别设置4种场景:基础场景,M为0,即各风电场风速不相关;弱相关,M为100;中相关,M为300;强相关,M为500,文献[11]中在对北欧风电场的相关性进行计算时即采用M=500。根据广东各海上风电片区的地理位置,可计算得到各风速相关性场景下的风速相关系数矩阵,以中相关性场景为例,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4 海上风电模拟出力特性分析

4.1 风电场时序出力特性

各风速相关性场景下得到的各片区风电出力概率分布相似,以基础场景下汕头片区海上风电模拟出力的概率分布为例,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当出力达到装机容量的85%后,概率密度显著抬升,这使得各片区的出力持续曲线在该出力区间显得更为上凸。文献[12]在对荷兰海上风电场进行统计分析时得到了类似的分布。

不同风速相关性场景下各片区海上风电场模拟出力的分布特性相似。以风速中相关性场景为例,如表6所示,其结果与表 1相比,海上风电场的高出力概率明显高于陆上和近岸风电场,海上风电场达到装机容量80%以上的出力概率约为陆上风电场的4~9 倍。而海上风电场的风电出力分布特征指数在0.293~0.364之间,中位值为0.321,也高于陆上风电场。

4.2 多场景下海上风电模拟出力

表7为不同风速相关性场景下广东海上风电场总模拟出力与甘肃河西4个风电场总出力的分布特性统计结果。陆上风电总出力大于80%装机容量的概率只有0.003%,稍低于海上风电场;而陆上风电场总出力小于35%装机容量的概率比海上风电场高出0.19~0.24。因此,可知海上风电场占装机容量35%~80%之间的总出力概率将比陆上风电场高0.2左右。从表7可知,海上风电场总出力的分布特征指数比陆上风电场大0.078~0.096,进一步说明海上风电场的整体出力水平较高。

4.3 容量因子分析

容量因子指风电场年平均出力占风电场装机容量的比例。通过容量因子可推算风电场的年利用小时数。其计算方法如式(8)所示:

式中:f为风电场容量因子;T为时间长度;PR为风电机组额定输出功率;ETA为T时间段内风电机组实际发电量。

根据海上风电场模拟出力结果,各风速相关性场景下海上风电场的容量因子在0.26~0.33之间,比陆上及近岸风电场稍高:2010年洋前风电场的容量因子为0.25;2010年甘肃河西各风电场的容量因子在0.14~0.23之间。由此可知,海上风电场的容量因子高于陆上风电场。若海上风电场容量因子比陆上风电场高0.03,则利用小时数将高出200 h。

5 海上风电消纳特点分析

通过上述对海上风电出力特性的分析,可总结出海上风电消纳不同于陆上风电消纳的几个特点。

1)对于单一海上风电场,当出力达到装机容量的85%后,其出力概率密度曲线会显著抬升;对于区域内多个海上风电场,总出力占总装机容量35%~80%之间的概率较高。而由于风电机组可能出现反调峰特性[13],因此海上风电出现强烈反调峰的程度和概率将强于陆上风电,对于系统负荷峰谷差较大的地区,海上风电的接入将加大系统的调峰难度以及局部电网潮流的多样性。另外,海上风电出力的季特性为冬季比夏季高[14,15],而系统负荷的季特性一般为夏季高、冬季低,因此冬季的海上风电消纳难度将高于夏季。

2)由于海面风速相对于陆地更为平稳,海上风速的自相关函数衰减系数小于陆上风速,海上风电出力的波动性要低于陆上风电,因此海上风电的接入对系统调频的影响以及系统调频能力的要求要低于陆上风电。

3)在地理分布和电网规划上,陆上风电场开发相对集中,而海上风电场则是沿海岸线分布、分区开发,各海上风电场可就近接入陆上电网,沿海岸带状分散的海上风电场降低了对输电通道的要求,降低了消纳难度。

4)海上多风电场整体出力分布特性以及波动特性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各风电场风速相关性的大小。而各海上风电场风速相关性取决于海上风电场的地理位置以及该地区的气候特性。对风速相关性的分析需要同步的海上风速时序数据。目前,国内海上风电这方面的资料还十分匮乏,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重视对海上风速第一手资料的收集。

6 结语

基于对海上风电出力特性研究较少的现状,本文将海上风电与陆上风电进行了对比研究。利用风电出力模拟技术生成了广东2020年海上风电场出力时间序列。提出了风电场出力分布特征指数的评价指标,能够描述风电场出力分布的均衡情况。最后探讨了海上风电消纳不同于陆上风电消纳的特点:海上风电出现强烈反调峰的程度和概率将强于陆上风电;夏低冬高的季节特性加大了冬季海上风电的消纳难度;海上风电对于系统调频能力需求较低。

城市快速路的特性及关键问题综述 篇8

1 快速路的功能

城市快速路是指在城市内修建的, 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控制出入口间距及形式, 具有单向双车道或以上的多车道, 并设有配套的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的城市道路[4]。在设计中坚持技术先进、安全适用, 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原则。相对于普通城市道路而言, 城市快速路具有运行速度快、通行能力大、交通事故少和土地利用率高等优点[2]。

城市快速路兼有一般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的特点, 是城市干道的升级, 高速公路进城[5]。快速路的工程设计标准比一般道路更严格, 各种控制措施要比一般城市道路更趋完备, 从某种意义上说, 它更像高速公路, 但是其标准仍然较高速公路弱。快速路的设计速度和通行能力均介于城市主干道和高速公路之间。

城市快速路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3]:联络城市各个功能分区, 满足中长距离的交通需求;分离快慢交通和长短出行;屏蔽过境交通, 提高交通安全;调节城市路网交通量;快速疏导出城交通;形成城市建设的风景带, 带动沿线的经济发展;对城市土地开发起到强烈的诱导作用;快速路同时具有防灾作用。

2 快速路建设中的关键问题

2.1 合理规模确定

对城市快速路合理规模的确定, 主要有供需平衡法、密度法和类比法三种方法[2,3]。密度法就是根据快速路网的密度来推算快速路网的规模。供需平衡法是从快速路交通容量与快速路交通需求平衡的角度提出来的, 它主要根据有控制条件下的城市车辆发展需求、快速路设施的时空消耗来确定快速路合理的建设规模。类比法旨在根据我国大城市的功能定位、现代化要求、机动化趋势及国标要求, 确定城市未来数年快速路规划建设的合理规模。这种方法需根据国内外大城市快速路所占城市道路的比例来推算不同规模城市快速路规模。

2.2 路网布局

快速路规划布局中应当坚持以下原则:与城市整体规划相匹配、与周围路网的功能相协调、最大程度吸引交通量和最低程度减少环境影响[7]。城市快速路系统布局规划的核心是交通分区, 即如何划分城市用地为“交通单元”, 并能合理适应城市及城市交通的发展与变化[2,3]。

快速路系统线网结构需与城市空间相协调, 路网布局由于城市形态的差异而不尽相同。环射放射状结构形式是我国大城市快速路系统网络的基本框架, 这是因为我国城市的发展大多是由中心向四周逐步延伸发展的, 环射路网的形成和发展是对城市用地演变的适应。除此之外, 兰州、武汉、西安等大城市因城市空间呈线形带状、历史名城保护、利用原有路网格局或自然条件限制等原因, 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独特的快速路路网布局形式[1]。

2.3 节点设计

城市快速路的节点可分为三类:通过立交匝道实现交通转换;通过辅路出入口实现交通转换;主路与辅路合并为一个道路断面整体, 然后通过车辆交织实现交通流转换。

城市快速路立交有分离式立交和互通式立交两大类。分离式立交没有匝道连接, 不增加占地, 设计构造简单, 但是上下行道路的车辆不能转道。互通式立交设有匝道连接上下行道路, 设计较为复杂, 占地也较多, 但上下行道路的车辆可相互转道。快速路与快速路或快速路与城市主路的交叉多采用互通式立交形式。我国城市快速路系统中, 常见的互通立交形式有菱形立交、环形立交、苜蓿叶形立交和定向式立交等。

快速路出入口分为与立交匝道相连接的出入口和与辅路相连接的出入口两种类型。对于交叉口用地紧张, 无法修建互通立交时, 选择靠近辅道交叉口或者在路段中修建出入口也可以实现快速路主路与辅路及其他周边路网的交通流转换。入口匝道控制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节进入快速路的交通量来保证快速路运行在最佳状态。采用合理的入口匝道控制策略, 对改善快速路和普通道路的交通状况都有益处[9,10,11]。

2.4 评价体系

城市快速路网规划方案是一个多目标和多因素的整体, 需要对其社会、经济、技术、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价值进行权衡、比较、优选和决策, 因此必须引入综合评价方法, 合理全面地评价和比选最佳方案。综合评价的程序包括:确定评价对象的评价目标, 明确评价前提→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定量及标准化→确定指标权重系数→选定综合评价方法的模型和算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3 天津市中心城区快速路

3.1 系统规划

天津市中心城区快速路系统根据天津城市发展规模和机动车出行需求特征, 规划建设快速路总长度为200 km左右。根据对未来机动车交通趋势的分析, 中心城区将形成4条明显的机动车走廊, 即沿海河两岸的南北向走廊, 沿南中环线形成经过行政中心的东西走廊、在海河两岸的北端形成的第2条东西走廊。旨在通过系统的规划, 建立复合型交通走廊规划快速路系统。

3.2 设计标准

快速路车道宽度设置, 考虑现行规范并参考国内快速路经验, 小车道3.5 m, 大车道3.75 m。车道外侧布设3.5 m多功能车道, 其作用为:加减速车道、故障紧急停车和公交停靠道, 并为远期交通的发展作预留车道。此外, 在快速路断面布置、出入口间距、净空、车速及立交等级等方面均制定了明确的标准。

3.3 主辅路设置方式

天津市快速路规划宽度为六车道~八车道不等, 加上辅路及各种功能性分隔带, 宽度达数十米。快速路规划沿线分别有建成区、老城区、居民小区和工矿企业等。有的线位是利用现有旧路进行拓宽, 有的则是新辟段。有的一侧为已建成居民区, 另一侧为景观河道。因此在规划设计过程中, 根据交通发展需求、快速路系统在整个路网中的位置、区域发展状况及现状地形等综合条件, 因地制宜地选择了不同的主辅路布设方式。这些布设方式包括主辅路平行布设、主辅路分离设置、辅道单侧设置及主辅路分形设置等。这些布设方式有效地保证了快速路吸引、疏导和服务交通的目的[11]。

3.4 设计创新

天津中心城区快速路在设计理念上运用系统工程理论, 明确提出快速路的建设应成为五大系统的建设:道路工程系统、快速公交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生态景观系统和综合服务系统, 充分体现了快速路系统的功能,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快速路在规划设计过程中, 充分借鉴了国内外快速路的经验与教训, 参考运用有关规程, 结合天津的具体情况, 编制了“天津市快速路设计标准”, 为设计者提供了设计依据[12]。

4 结语

1) 城市快速路系统在城市道路网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网络的空间骨架。建设城市快速路系统, 可以缓解交通压力, 提高城市交通运输的服务水平。2) 城市快速路在规划与设计过程中会涉及很多关键技术问题, 在建设中充分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 借鉴已建成的城市快速路的成功经验, 不仅可以提高快速路规划建设效率, 更重要的是可以确保修建的快速路能够更好地实现预定的功能, 为城市经济发展服务。3) 快速路在我国建成投入运营的时间还不长, 目前对快速路负面影响的关注和研究尚在起步阶段, 特别是快速路的噪声、安全性以及对城市地理空间的分割等, 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总结了城市快速路规模确定、路网布局、节点设计和评价体系等快速路规划与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介绍了天津中心城区快速路的主要技术特点, 并得出相关结论, 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指导。

微博的特性、影响力以及问题分析 篇9

关键词:微博,实时性,核裂变,社会影响

一、微博概述

微博, 即微博客 (Micro Blog) 的简称, 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 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 并实现即时分享。[1]微博的用户通过短信、网页、实时消息软件等方式在Web2.0上发布即时信息, 可以允许任何人或者指定某个用户群组阅读、转发、传播, 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链接等。微博整合了博客、移动终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网络应用, 是当下互联网和移动网络融合发展的集大成者。[2]微博具有四大特性:一是公开性, 二是实时性, 三是自主性, 四是核裂变式的传播能量。[3]

二、微博的历史及演变

(一) 微博鼻祖Twitter

Twitter创建于2006年, 其创建人是杰克·多尔西。在最初的设想里, 这项服务只是用于向好友的手机发送文本信息。2006年底, Twitter对服务进行了改造和升级, 用户无需输入自己的手机号码, 而是通过即时信息服务和个性化Twitter网站接收和发送信息。Twitter成立后广受欢迎, 用户规模在2008年增长了752%, 到2010年6月, 其独立用户已达1.9亿, 每月发布微博数近20亿条。Twitter在英文中的原意是一种鸟叫声, 创建人认为鸟叫是短、频、快的, 符合网站的内涵, 因此选择了Twitter为网站名称。

(二) 国内微博的演变

饭否是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个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类Twitter网站, 2009年上半年, 饭否的用户数从年初的30万左右激增到了百万。在2009年下半年饭否被关闭。[4]随后, 网易、新浪、腾讯、搜狐等门户网站相继推出了微博服务, 其中新浪微博成了发展最迅速的一家, 并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根据新浪2015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新浪微博的月活跃用户达到2.36亿, 全年月活跃用户净增6000万, 净增长相比2014年的4700万有明显提升。目前, 微博已经成为新浪微博的代名词。微博最初限制发布的内容在140字以内。由于中文是方块字, 一个中文字能的涵义远大于一个英文字母, 所以国内微博的140字所能传播的信息量相比英文要多, 这使得微博的媒体性急剧增强, 俨然成为没有门槛、没有时限的媒体发布会。目前, 新浪微博对于部分用户进行了不限字数的尝试, 加上长微博、图片等内容形式的结合, 微博所能承载的内容产品愈加丰富, 其衍生出的商业和社会价值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三、微博的四大特性

(一) 公开性

微博虽然是个人用户发表的私人消息, 但不同于QQ空间、facebook的社交网站模式、微信, 其在平台上发布的消息是完全公开的。不过, 新浪微博目前也根据用户需求, 提供了私密、分组可见等发布形式, 可以选择性地对不同的人公开不同的内容, 为普通网民提供更多的便利。

(二) 实时性

微博作为新媒体, 没有传统媒体的门槛, 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源头, 实时发布和提供信息。例如, 2011年7月5日, 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自动扶梯发生故障, 最早的现场照片即是从微博流出的。等到传统新闻媒体跟进时, 现场已经被清理和隔离。传统媒体由于人力和物力的资源所限, 在新闻的实时性上就远不如普通民众了。

(三) 核裂变式的传播能量

公开性和实时性在很多新媒体上也都有体现, 但其核裂变式的迅猛传播方式才是让微博能具有超越其他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力的原因。在微博上, 所有人不仅是信息的发布者, 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某个消息一旦引起关注, 被几万次几十万次转发, 所产生的连锁效应是巨大的, 其传播速度远超网络论坛以及其他新媒体。根据惠普实验室的研究, 在转发频次方面, 新浪微博比Twitter要高出几个数量级。新浪微博对热门话题的整体转发微博量约占62%, 而Twitter转发微博量仅占31%。目前, 新浪微博上的月热门微博的转发次数可达到200万以上, 热门话题的阅读量可以达到20亿以上。

(四) 自主性

不同于传统的Web2.0, 在微博平台上可以自主选择信息来源和内容, 一旦信息来源有了新的内容发布, 该消息就会自动推送到微博首页, 免去了用户搜索、查询的步骤, 使得信息的传播更为快捷。而转发传播何种内容也由用户自己来决定。

四、微博的影响力和社会效应

(一) 开放的新闻平台

中国的新闻媒体一直在不断地发展,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逐步改变民众接受和发布信息的方式, 也改变了传统媒体圈的格局和存在模式。微博的诞生, 使得信息发布的权利不再受限于传统的平台, 每个人都是记者。消息的来源以亿计的数量级在扩大。每个人既是信息源, 又是媒介, 大大缩短了传播成本, 提高了传播速度。与此同时, 大量传统媒体也注册微博, 利用微博的实时性、开放性, 为自己赢得先机。微博的影响力同样也引起了外媒的关注, 《纽约时报》在2011年7月25日的头版中引用了微博上的一条留言。现在, 消息在微博上流出, 然后由传统媒体跟进, 再在微博上展开讨论的模式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 网络营销和公关平台

就目前的微博营销而言, 通过段子手等自媒体微博结合热门话题, 就某一话题进行营销成为主流。2016年2月22日, 微博自媒体杜子建发起了一个活动——续写诗歌。杜子建给出了一首诗的上半阙“:我有一壶酒, 足以慰风尘。”向广大网友征集下半阙, 并表示会选出最好的作品赠送拉菲酒。第一波微博转发量达到了几万, 之后的第二波传播高潮中, 段子手们以及“华西都市报”、“凤凰网”等主流媒体跟进。截止到3月4日, 这条微博已经获得超过10万转发、3万评论和1500个点赞, 微博阅读数超过2500万次, 以杜子建66万的粉丝数来说, 数据可谓惊人。亦有部分企业微博在尝试自主投放广告, 如魅族在春节期间投放的微博短视频广告在24小时内的播放量达到2890万次。

五、与微信的对比

相比微信, 微博的媒体属性更强, 其适合于企业品牌曝光、维护公共关系和媒体关系, 目前依然是各类公关、辟谣、声明、活动的首选发布渠道。从社交化平台的层面上来说, 和微信相比, 微博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其更利于双向互动。每发布一条微博, 受众可以实现开放式的转发和评论。而微信更适合单向的通知。也就是说, 微博更有利于UGC内容的产出, 通过优秀的话题设计和诸多自媒体的推波助澜。以杜子健的诗歌活动为例, 一条微博可以衍生出近10万的优质评论, 这是微信公众号目前难以企及的。当然, 微信也拥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尤其是在特定圈子的内部互动上, 相比微博, 其社交属性更强。微博和微信作为两大社会化媒介平台, 自媒体和企业应针对不同的特点, 制定不同的活动和玩法, 这才是生存之道。

六、问题分析及展望

2015年, 新浪微博的全年营收达到30.15亿元, 其中广告收入达到25.41亿元, 占比达到83% 以上。全年四个季度都实现了盈利。微博通过积极扶持垂直领域的自媒体, 并利用春晚等热点话题推动微博的内容活跃度和影响力, 并推动短视频广告等新广告形态, 实现了自身持续的盈利增长。不过, 在亮眼的财报背后, 微博依然存在一定的发展问题。

在内容方面, 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化网络平台已经引起一场新闻学和传播学意义上的变革, 它在为广大老百姓提供便利的同时, 也向媒体行业提出了挑战。但是, 由于微博开放、自主的特性, 也使其容易成为谣言特别是假新闻传播的平台。而当假新闻以核裂变的传播能量发散开时, 便很难消除其负面的影响力。这就需要平台的提供者能在改善其自身缺陷的基础上, 推动微博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完善自净系统方面, 要让微博产生巨大的信息量和传播能量, 物尽其用, 在避免舆论暴力的同时, 引领微博这条大船驶向正确的航道。

在内容上, 微博还让人诟病的一点是过度明星娱乐化, 娱乐八卦占据微博内容的大多数, 这使得微博的受众年龄层进一步下降。当然, 从内容营销角度来看, 明星效应同样有着不容小觑的力量。对于企业用户而言, 如果能够通过明星效应传播营销内容, 或者利用有名气的官微进行推广, 一样能够引发层层转发, 达到营销影响力扩大的目的。

此外, 微博为了增加盈利, 推出了头条推广等广告形式, 造成受众在使用微博时出现硬塞广告和关注的现象, 这给用户体验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在广告收入占据微博营收80% 以上的形式下, 如何平衡受众需求和盈利是微博运营者未来需要思考的。

参考文献

[1]马歇尔·麦克卢汉 (加)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 译.商务印书馆, 2000:40.

[2]张文阁.微博[J].中国电信, 2010 (12) :49.

[3]喻国明.微博具有核裂变式的传播能量[DB/OL].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7/12/c_12322399_2.htm.2010-07-12

[4]饭否[DB/OL].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952977.htm.

问题特性 篇10

煤矿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煤炭产品是支撑所有工业生产企业开展生产活动的基础, 因此能源市场对煤矿产品的需求日益提高。供需市场扩大, 为煤炭企业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会, 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煤炭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作为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人员, 必须对传统成本管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探索和反思, 并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 帮助企业摆脱成本管理的缺陷。

二、煤炭单位内部成本管控工作的特性

1. 客观因素会影响成本资金开销

煤矿层的储煤量、煤层在地下的埋藏深度、煤层结构等问题会影响煤矿开采的成本。此外, 在进行煤矿开采工作中, 为了防止水流和瓦斯溢出、防止煤层顶板断裂等安全事故, 企业每年必须投入大量资金维护井下的排水、通风系统, 并对井下进行消防建设。

2. 煤矿开采生产的用人成本较高

企业每年必须在矿井钻探、煤矿开采等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矿井下的空间狭窄、环境艰苦, 并且随时会发生危险事故, 因此煤矿开采是一项十分辛苦的高危工作。在矿井技术、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下, 当前我国煤矿开采仍然属于劳动力集中型生产工作, 所以企业每年需要支付盈利的30%作为员工工资。

3. 资金管控工作的内容较为复杂

煤矿企业的生产工作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矿井钻探、煤矿开采等井下作业, 一是企业内部的管理、营销等工作, 因此煤矿企业的成本管控工作覆盖范围广、内容复杂, 成本管理人员不但要对固定开支成本进行管理, 还要随时了解市场变动、通货膨胀等因素对预算的影响。

三、煤炭单位内部成本管控工作面临的问题

1. 对剩余材料的回收处理及循环利用工作缺乏重视

当前, 煤矿企业内部的成本管控工作片面侧重于计算材料采购及投入生产所需成本, 忽视剩余材料的回收处理和循环利用。在煤矿企业中, 每个月度、季度、年度都会开展材料投入审计核算工作, 对购买材料、机械等成本进行统计, 但却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材料、机械的具体使用情况及剩余材料的循环利用情况进行详细的统计。因此, 在实际矿藏开采作业中, 大量剩余材得不到充分利用, 部分过时淘汰和故障损坏的机械在丢弃之前, 也没有技术人员对其进行详细的检测和评估, 这些情况使企业遭受了不必要的成本损失。

2. 部分煤矿企业的管理这不注重企业的基础建设

由于煤矿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于营销环节, 因此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片面重视井上建设, 而忽视井下基础建设工作。不少管理人员在组织基础建设工作时, 盲目追求建设进度、追求外观体面, 将大量的成本投入到办公楼修筑和内部豪华装潢上, 而不注矿井作业面的建设工作, 导致许多矿井中常年存在通风系统不完善、污染过重、消防设备不足等情况, 这些问题给井下作业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 部分企业没有做好基础建设的规划设计工作, 成本管理人员没有在动工之前做好实地考察, 导致基础建设的成本预算较为粗糙。许多基建项目在开工后常常出现实际开销与预算计划不符的情况, 致使企业必须临时调配资金来保障基础建设实施。发生此类情况会对企业内部成本管理造成很大的影响, 降低了成本管理的工作效率, 扰乱了企业原本制定的发展计划。

3. 一些企业不注重从源头对成本进行管控

煤矿生产单位出售的商品品种较少, 但在进行产品生产的过程中, 需要投入个各种物资成本, 因此煤矿生产企业的成本管理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 往往片面注重对煤矿生产过程消耗的物资成本进行管理, 例如, 重点管理开采煤矿投入的工人工资、水电费、机械购置维护费等。但部分企业去人没有从根源上对成本开销进行管控。比如, 一些成本管理人员不了解矿井钻探、煤矿开采等井下技术操作, 因此不注重对技术引进、技术研发方面投入的成本进行管理。

四、解决煤炭单位成本管控问题的措施

1. 从根源着手优化企业成本管控体系结构

在煤矿生产行业中, 经济效益与生产安全、科学技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只有先确保了生产安全, 并积极引进、革新生产技术, 才能帮助企业获取更高的利益。因此, 企业在对成本管理进行优化时, 必须从根源着手, 对经营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比如, 在矿井中要合理规划煤垛的预留量, 如果根据井下的实际情况适合预留的煤垛为15m, 就不能超额预留更高的煤垛, 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井下作业的安全性, 还能使煤矿层得到充分开采, 防止资源浪费[1]。在安排井下的岩石通道时, 技术人员应与成本管理人员共同合作, 分析井下的岩层构造和开设通道需要的成本, 选择最适合的岩层来开设通道, 尽可能在确保矿井作业顺利开展的同时减少成本投入。在废弃临时通道时, 要注意回收通道中的金属支护装置,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 注重人才培养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专业能力

企业在招聘新员工时, 要注意考察员工的专业能力。在员工上岗之前, 企业应为员工举办岗前培训, 开办专门的职业技术和专业素质讲座。对于即将投入井下作业的员工, 企业应为他们开办安全知识讲座, 并让他们参与紧急救援和逃生训练。让新员工参与技术培训和安全演习, 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技术操作的安全性, 防止因人为操作不当发生矿井事故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同时, 正式职工应该经常与新员工交流工作经验, 告诉新人在进行技术操作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并在新人参与岗位工作时, 及时给予新人一些工作建议。比如, 某位刚加入企业的技术员工在对矿井斜巷进行规划设计时, 根据设计规范, 斜巷的斜角可以在15~19°范围内, 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建议他将斜角控制在15~18°之间, 这样设计不但符合操作要求, 还能为企业节约大笔成本资金[2]。

3. 煤矿企业内部各部门积极合作共同参与成本管理

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 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效率, 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开销。比如, 煤矿企业每年都要投入大笔成本来支付电费, 但在推行了“一通三防”制度后, 各个部门齐心合力, 对矿井风机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 在降低电压的同时还提高了井下的通风效果, 一年之后, 企业支付的电费比上一年减少了五十余万[3]。在矿井作业中, 用高峰期的电价要高于一般时段的电价, 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采取一些经济调控或行政干预措施, 合理规划矿井排水泵的运行时段, 在电价较低的用电低谷期开启排水泵为矿井排水, 将煤矿开采工作、绞车作业、履带传输作业安排在用电高峰期。同时, 矿井负责人要定期对各个机电设备进行检查维护, 及早发现机电和电路故障, 并及时对故障采取维修措施, 防止电器和线路发生不可修复的损坏。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我国煤矿企业在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同行和市场的挑战。为了促进煤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系统优化升级, 提高成本资金的利用率, 使煤矿产业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其他生产领域, 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企业开展成本管控工作遇到的问题和成本管控系统中存在的缺陷, 并针对具体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实践中, 通过执行上述措施, 提高了企业内部成本管控效率, 实现了成本的优化配置。

摘要:近年来, 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 给中国经济与其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使中国经济因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需求下降, 而出现了快速下滑的趋势, 由于煤炭行业也收到经济危机的影响, 国内煤炭的需求逐渐减少, 很多进口煤炭的价格低于国内价格, 造成国内煤炭销售量锐减。煤炭行业也不可避免的受到较大的影响, 面对煤炭销售价格持续下跌、煤炭企业存煤堆积如山、资金回笼困难的境遇, 煤炭企业该如何通过完善内部成本管理, 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来渡过困难时期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促进煤矿企业内部成本管控结构不断发展完善, 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管控经营成本的工作经验, 从现代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特性入手, 针对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煤炭企业,成本,特性,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连先亮, 万丽亚.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困境与对策[J].企业导报.2010, (1) :55-56.

[2]夏学英.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煤炭企业成本核算分析和探讨[J].煤炭经济研究, 2011, (6) :12-13.

【问题特性】推荐阅读:

特性和问题06-23

电动特性07-14

拉伸特性07-17

路面特性07-18

同步特性05-09

放大特性05-13

孔隙特性05-14

防火特性05-19

过程特性05-22

生物特性05-24

上一篇:幼儿园新教师培养策略下一篇:智能网络电视机顶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