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缺陷

2024-10-05

设备缺陷(精选10篇)

设备缺陷 篇1

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装机容量为5×140MW+2×300MW, 其中五台125MW机组均投产于20世纪70年代未80年代初, 设备普遍陈旧老化, 尤其是锅炉检修队 (以下简称锅炉队) 管辖下的锅炉主、辅机, 经扩容改造后, 五台125MW机组扩容为140MW, 使得设备超负荷运转, 导致炉本体的“四管”泄漏和制粉系统跑、冒、漏粉现象频发, 锅炉队疲于应付设备的抢修。为此, 锅炉队于2008年开始探索并实施设备零缺陷管理, 历经1年, 使设备零缺陷运行的目标初步达成。

一、设备零缺陷管理的探索和实施

设备零缺陷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做到设备的零缺陷管理, 锅炉队在探索实施设备零缺陷管理方面按照如下方式进行。

1. 设备的零事故管理阶段

为实现设备的零缺陷管理, 锅炉队对设备事故进行了重新定义, 凡是导致锅炉停机或降负荷运行、影响锅炉节能降耗与安全生产的设备停运就是事故。此后, 锅炉队开始了设备零缺陷管理的探索。

(1) 措施

(1) 全队必须认真分析每一次事故的原因并在全队通报, 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 追究设备负责人和检修人员的责任。

(2) 加强学习。各专业针对设备问题进行研讨, 举一反三, 提出改进意见, 并把事故按主次画出直方图, 制订整改方案、明确责任。

(3) 利用各种大检查及安全性评价的机会, 责成各专业将设备分解到个人, 将可能发生事故的部位列举出来, 提出整改意见, 限期整改。

(4) 超前预防。针对近年来燃煤含灰分高、受热积灰和结焦严重的现象, 锅炉队利用大修的机会对140MW机组均加装了21台炉本体吹灰器、四台伸缩式吹灰器。

(2) 成效

(1) 由于加强了学习, 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联系本专业的实际情况, 使职工的安全意识得到大幅度提高。对于影响锅炉本体安全运行的“四管”泄漏问题, 锅炉队利用停机时间对“四管”进行防磨检查, 加防磨衬板。自实施零缺陷设备管理以来, 因“四管”的泄漏而导致停炉停机的事故从实施之前的10余起降至零。

(2) 吹灰器是近年来锅炉设备运行中节能降耗的主要辅助设备, 一直故障频发。在新的事故定义中, 影响机组节能降耗的设备停运也列入其中。因此, 锅炉队领导、管阀专业职工深入现场, 查找出驱动销磨损和积灰、前后棘爪变形、前端大齿轮轴承积灰和传动小齿轮磨损是影响吹灰器稳定运行的几大因素。据此通过跟踪观察驱动销的使用寿命和找出棘爪变形的原因, 制订出合理的驱动销和棘爪更换周期, 即在不影响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 保证配件使用寿命最大化。经试验, 制订出了5~6个月集中更换一次驱动销和棘爪, 一个星期对前端大齿轮轴承进行加油润滑一次的方法, 使吹灰器在吹灰过程中易过载、易出故障的问题得以解决, 保证了机组节能降耗运行。

2. 设备零故障管理阶段

设备零故障管理是设备零事故管理的深化。故障隐患可通过卡涩、温升、振动、异声等现象表现出来, 锅炉队所辖设备仅阀门就有20多万个漏点, 风机、磨煤机有10多万个振动点需要监测。如果不重视, 未及时消除隐患, 就会酿成事故。在实施设备零故障管理这一目标时, 锅炉队采取了“三个责任制、一个提高、一个严格”的措施。

(1) 措施

(1) 明确责任。锅炉队专业检修工人对日常检修质量承担第一责任, 检修负责人对检修质量承担第一责任, 锅炉队分管领导和各专业技术人员对检修管理和各专业检修工作质量承担第一责任, 并对责任人进行考核。

(2) 积极探索并开展零缺陷管理目标下的操作、检修技能培训, 提高各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各专业检修职工的专业水平。研究过去本单位或兄弟单位发生的设备故障案例, 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 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3) 一个严格。即严格工作质量的考核。

(2) 成效

(1) 明确了各级各专业人员的责任以后, 设备检修时对检修质量的重视度提高了。在2008年至2009年里, 锅炉队在5#、3#、1#炉大修中“W”、“H”点一次验收通过率达到100%。日常点检工作质量的验收也100%合格。

(2) 在锅炉队制定了“一个提高”之后, 队内开展了“轮岗培训, 一专多能”的培训学习再提高活动。自2008年以来, 锅炉队共有80多人次在第二专业学习培训半年。这些轮岗培训人员为锅炉队在外出创效、厂内大小修, 以及本体班和制粉班的抢修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3) 严抓工作质量考核, 检修中应付的现象得到了杜绝, “带病”运行或者带着“问题”运转的设备没有了, 消除了潜在的风险。

3. 设备零缺陷管理阶段 (正在进一步实施中)

(1) 措施

设备零缺陷管理就是掌握设备潜在风险及其所处状态, 按照预知维修计划, 在发生故障前采取措施恢复设备的技术性能。该阶段是实现设备零事故、零故障管理的根本保证。对这一关键性阶段采取了以下措施。

(1) 晨检与下午的巡检相结合。每天早上7:30、下午2:30各专业轮值人员携带简单工具对各专业所辖设备进行检查, 对设备隐患及时进行处理, 大的隐患或者需要办理相关安全防范措施时, 及时向锅炉队汇报, 由检修人员安排处理。

(2) 以“知其责、尽其责、尽到责”要求全队干部职工, 学理论、学技术, 提高全队职工检修技术和管理水平。

(2) 成效

(1) 通过晨检和下午的巡检工作, 使设备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 缺陷条数由之前每天数十条下降到数条甚至于零。通过这种方式, 强化了设备的状态监测。

(2) 通过学习, 使职工对设备运行的正常状态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能够在巡检过程中及时发现设备异常情况。

4. 设备零缺陷深化管理阶段 (部分实施)

计划在零缺陷管理阶段完全实现之后, 重点治理“四管”泄漏、制粉系统的“跑、冒、滴、漏”及管道阀门的内漏问题。在有效利用现有设备资源的基础上, 要求以QC形式对本专业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攻关, 提高投资效益。

在近年来的QC攻关中, 有10项较大的创新项目已经成功运用到生产现场中, 如炉膛吹灰器和声波吹灰器的安装使用, 使炉膛结焦、尾部受热面积灰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磨煤机进料口密封环的改进, 使磨损情况大大减轻;空预器激波吹灰器的使用, 使排烟温度大幅度下降;干除渣系统的投入运行, 使发电厂在水、电的消耗量上大为减少, 同时使所排放的干灰渣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这些新技术解决了多年来的浪费行为, 降低了厂用电量, 提高了锅炉机组的整体热效率。

二、效果

目前锅炉队所辖运行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达到了100%, 检修设备的质量达到了“修必修好”的精品工程要求。设备缺陷率已经由实施设备零缺陷管理前每天数十条逐渐减小到目前的数条甚至零。

通过分阶段实施设备缺陷管理, 不仅消除了管理缺陷和设备缺陷, 还在全队实现了设备全方位、全系统的有效管理, 促进了设备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盐见弘等.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与故障树分析的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7.

[2]张冰焰, 马孝江等.关于设备预知维修工程实施策略的探讨[C].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机械动力学会议论文集.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7.

[3]J.S.米切尔.机械故障的分析与监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0.

设备缺陷 篇2

一、设备缺陷根据其威胁安全的严重程度,分为Ⅰ、Ⅱ、Ⅲ类: Ⅰ类缺陷——对安全运行有严重威胁,短期内可能发生事故; Ⅱ类缺陷——对安全运行有一定威胁,短期内可能发生事故,但

若长期不处理,即会逐渐增加威胁性,甚至发生为

事故;

Ⅲ类缺陷——对安全运行威胁较小;

二、所有值班员应掌握全部Ⅰ、Ⅱ、Ⅲ类缺陷,动力部门应掌握Ⅰ、Ⅱ、Ⅲ类缺陷,分管用监员应掌握Ⅰ类缺陷和计量装置的各种缺陷,以及由总开关及其至第一断路器之间的Ⅱ、Ⅲ类缺陷;

三、值班人员发现缺陷后,应立即登记在运行日志和设备缺陷记录簿上,并填报缺陷报告单送交分管部门,对Ⅰ类缺陷应立即电话报告动力部门和用监员;

四、动力部门对Ⅰ类缺陷应及时安排处理,Ⅱ、Ⅲ类缺陷应列入休息日或节假日检修计划内予以消除,消除后在缺陷记录簿上注销;

五、用监人员在巡检时发现Ⅰ、Ⅱ类缺陷,应通知值班员做好记录并通知动力部门;

六、值班员巡检时应注意原有缺陷是否扩大、恶化,如恶化使缺陷类别上升时应重新汇报和记录;

设备缺陷 篇3

一、设备缺陷发生原因

由于涉及到的设备种类繁多,整个生产流程繁杂,因此设备缺陷的成因也不一而同,但大致可以根据其发生的状况分为以下四种:其一,由于工作过程中检修质量不达标或检修工艺不当造成的缺陷,属检修原因;其二,由于运行人员违规操作,或操作不当造成的设备缺陷,属运行原因;其三,在检修过程中较容易修复的缺陷但因为所使用的材料、备件质量不良而导致缺陷未被消除的,属采购原因;第四种,设备运行时间长磨损老化,属设备原因。

二、设备缺陷管理的正规流程

在了解了设备的具体划分后,应该进行的就是缺陷設备的处理工作,进行处理的流程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保证缺陷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消除;其二,最大限度保证电厂的正常运转。为此,应根据相关标准制定出严格的操作流程并确保操作流程得到坚决的贯彻:

1、设备缺陷的发现。为了保证设备运转正常,运检人员需要对相应设备工作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波动,应立即进行巡视检查,及早发现设备缺陷。2、设备缺陷的登录。运检人员在发现缺陷后,应交由检修人员确认,然后由运行人员在设备缺陷管理系统中对缺陷的详细信息进行登记。3、设备缺陷的处理。检修人员严格工作票管理制度,运行隔离措施准确,一类缺陷由由总工或生产厂长批准延缓消缺,二类缺陷由运检副总批准延缓消缺,三类缺陷由生技部相关专业专工同意延缓消缺。对于不能立刻消除的缺陷,检修组织应制定出严格的预防措施,做好应急预案,明显危及人身及设备安全的紧急缺陷,按照事故处理规定处置。重大设备事故隐患,不具备消缺条件的,要采取临时措施,预防人身设备事故的发生,生技安监人员组织,列入整改计划消除,实行闭环管理,同时组织应急演练。4、设备缺陷的验收及投运。对于处理过的设备,要有检修人员进行修后状况交代并由运行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查,方可继续投入生产。5、设备缺陷的统计分析。对于发生的设备缺陷,除了要及时消除外,还应进行详细记录,由运行人员做好设备消缺管理工作,对缺陷类型、消缺情况等作出详细登记与统计,检修班长每周五,组织全班对专责范围内的设备进行技术分析,研究对策,生技部每月3日前组织本专业设备缺陷分析会,将缺陷信息的利用价值最大化,以确保火力电厂设备缺陷管理的科学正规化。6、缺陷管理系统维护。对于记录、保存并深度挖掘数据价值的缺陷管理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以保证信息的安全以及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转。在隐患排查与消除过程中,应始终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坚持“四不放过”,“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做到安全隐患的彻底排除,为安全高效生产保驾护航。

三、检修消缺中安全隐患表现形式

因为火力电厂整体工作体系中涉及到的环节过多,除了设备缺陷本身可能会对安全生产产生威胁,在进行检修消缺过程中,也会存在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对安全生产产生威胁,因此要十分注意。1、消缺管理违章。消缺作业方案文件考虑不周,违反事故措施规定、规程、制度,不能满足安全生产要求。2、消缺指挥违章。各级领导以及负责人违反国家、行业、上级及企业的法律法规、规程制度和方案措施进行作业组织与指挥。3、消缺违章作业。检运人员习惯性违章,不良的习惯做法,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使用不合格。4、延缓消缺事项安全防范措施不严谨,管理流于形式,没有进行等级登记,没有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没有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四、优化措施

1、利用设备缺陷管理系统。缺陷管理系统是火力发电企业的先进管理体制,主要适用于生产管理,设备安全性要求高,维护成本高的企业。对于设备管理安全性维护要求极高的企业,其经济效益往往严重依赖于设备的正常运转,因此可以采用这种切实可行的管理系统,即利用信息化手段,排除设备隐患,以保障资产安全性和降低维护成本为目的的管理方式,从而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这一系统除制定规范的管理流程监管体制外,还对相应的设备缺陷设有完整的持久跟踪系统以及相应的数据库,对录入的设备缺陷发现、处理等情况进行长久保存并由此进行数据的深度挖掘,基于数据库信息对厂内设备进行预测和评估,这也是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区别于传统人工记录的重要特征和优势所在。2、做好缺陷统计分析。任何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管理细化工作,缺陷统计分析正是对管理工作的进一步精细化。进行统计分析时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数据的记录和研究:缺陷类别的统计分析、缺陷消除率及所用时间的统计分析、缺陷复发率的统计分析、缺陷成因统计分析等。进行分析时,除了要点面结合,既要找出设备缺陷的共同之处,也要区分不同设备不同缺陷的对比情况,对于同类型的设备要实现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的综合运用,既要找出同一功能、不同型号的设备的差别,又要找出同一设备不断改进过程中出现缺陷类型及相应的处理情况,作为隐患排查的依据。3、执行阶段的优化。由于火力发电厂工程庞杂,设备专业性极强,且维护起来牵涉的面积太广,因此,要想真正保证设备的缺陷管理及时彻底,必须执行阶段的制度制定。对于相应工作环节做出明确的定量规定,比如前文所说的处理失效的规定,并建立严格的监察制度,保证各岗位员工在明确、可度量的工作指标内完成工作,从而避免推卸责任和懈怠的现象。同时要建立严格的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4、建立绩效管理和奖惩制度。绩效考核是对员工实际对企业贡献程度的考核,隐患排查结果,将绩效考核和年终奖励挂钩可以有效督促各岗位员工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同时严格的奖惩制度既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又可以使员工产生危机意识,强化自己的责任感,真正做到对待本职工作认真负责。

结语

设备缺陷管理对于诸如发电厂这种资产密集型企业的正常生产意义重大,是其长期经济效益得以保障的重要措施,特别是专业性强、设备类型多、数量大的企业,更要依靠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和持续的后续跟进工作,通过保障整个系统的长期正常运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减少隐患的存在,真正实现高水平设备管理和维护,将企业的安全生产和高效生产结合在一起。

发电设备的缺陷管理 篇4

发电厂是将多种势能通过发电机转换为电能的发电单位, 通过发电厂内配电、变电后, 向电网输送合格的电力能源;电网再通过变电、配电才向工厂、居民的生产、生活供电。

发电厂要向电网输送合格的电力能源, 就要做好发电厂内的发电设备、配电设备、变电设备及其计量、自动、继电保护、自动监控等辅助设备的检修和维护。

任何设备都存在欠缺或不够完备的地方, 电力设备也无例外。电力设备缺陷是指在电力生产过程中, 运行或备用设备存在异常现象, 影响发电设备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加强发电设备缺陷管理, 是发电企业最重要的管理环节。

发电设备缺陷管理, 是发电设备发生缺陷后的全过程管理。设备缺陷管理包括:缺陷的发现 (提出) 、分析、消除、验收、评价、预防、控制、统计、考核等一系列闭环管理内容和流程。

发电设备缺陷管理的目的在于对缺陷及时发现、及时消除, 防止事故隐患扩大, 确保发电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发电设备缺陷管理的基本原则是:贯彻执行电力生产“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 加强对发电设备的监督, 掌握设备状况及缺陷的发生、变化规律, 及时消除缺陷, 不断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确保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发电设备缺陷按照其影响发电设备的运行和影响电网的紧急程度, 确定的优先权来分类, 主要分为ABCD四个等级:A为紧急必须立即消除的缺陷, 8小时内必须处理完成或受理并填表写“正在处理”字样;B为本值内应作出处理安排的缺陷, 12小时内必须处理完成或受理并填写“正在处理”字样;C为24小时内必须消除的缺陷或受理并填写“正在处理”字样;D为24小时内不能消除且主要为差 (缺) 零部件、系统不能停运或隔离、设备问题、设计问题, 使消除缺陷的时间超过24小时或更长的, 经审批确认的缺陷。

缺陷可以是设备的自动监控装置发现, 更多的是设备主人对设备的巡察和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后, 对设备可能存在欠缺作出需要处理的判断。

当设备缺陷出现后, 首先要对产生缺陷的原因分析清楚, 判断该缺陷对设备、对同一系统的危害有多大;同类缺陷是否也存在于同类设备或同一系统。接着要制定消除缺陷的期限和消除缺陷时的防范措施;如果处理条件不成熟, 需要延期处理的还要制定了防范措施或现场处置方案。处置完后, 再看缺陷责任的奖罚制度是否完善和落实。这就是通常的设备缺陷管理流程。流程是:

(1) 缺陷产生的原因分析不清楚不通过。要分析缺陷产生的诱因和因素, 确保缺陷从根源上得到处理和消除, 达到防止同类缺陷重复发生。

(2) 缺陷对设备、系统可能造成的危害分析不清楚不通过。对设备缺陷进行横向检查判断, 是对缺陷分析的深入和扩展及风险评估, 通过开展危害性分析和评估, 提高设备维护人员对缺陷的认识和缺陷处理的紧迫性。

(3) 相邻设备、系统是否存在同类缺陷分析不清楚不通过。通过对相邻设备、系统是否存在同类缺陷进行纵向排查, 及时发现和消除相邻设备、系统存在的同类隐患, 达到以点带面消除隐患的目的。

(4) 没有限期采取具体措施消除缺陷的不通过。要明确处理缺陷的责任人、完成时间、缺陷处理的具体措施, 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缺陷处理工作, 恢复设备的健康运行。

(5) 延期处理的缺陷无防范措施或无现场处置方案的不通过。对延期处理的缺陷, 要制定防控措施和应急方案;对危害性较大的缺陷, 还必须制定相应应急处置方案。

(6) 缺陷处理记录、交待不全不通过。要求缺陷的处理责任人要把处理过程, 包括设备有无异动, 接线有无变动、自动计量、自动装置、自动控制有无变更要一一记录在案, 交待清楚, 并移交存档。

(7) 缺陷管理责任的奖惩制度不落实不通过。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做到设备管理奖罚分明, 确保缺陷管理责任的落实。

缺陷管理“七不通过”保证了体系的责任, 使其按照“七不通过”的要求, 做到缺陷管理与技术支持相结合, 加强技术分析、指导、防控措施的布置。这也是安全监督体系的责任, 督促保证体系履行好职责, 到位、做实。

只有实现从设备缺陷的被动管理到设备状态超前控制的质的转变, 才能最终实现设备的本质安全。

设备缺陷管理要从源头抓起。应建立和完善运行规程、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设备巡回检查制度、设备缺陷奖罚制度、设备维护制度;要严格按有关规程、标准的要求, 对设备进行全面、认真的维护;管理关口要前移, 从设备出现劣化倾向就纳入缺陷管理范围, 同时采取各种有效手段, 降低缺陷发生频率。

要在企业员工中树立“零缺陷”理念, 设备发生的缺陷应及时消除。对不能及时消除且威胁安全生产和系统完整的重大缺陷, 应制定防控措施, 做好事故预想, 防止缺陷蔓延或扩大。带有明显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的缺陷的设备, 应立即停止运行。

严格执行设备缺陷管理“七不通过”, 建立良好的设备缺陷管理机制, 利用网络、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 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降低缺陷发生率, 提高缺陷消除率, 使设备在“零缺陷”状态下运行。

缺陷管理是设备管理一个重要组织部分, 缺陷的“七不通过”工作流程:

(1) 缺陷的发现与登记。当运行、设备管理巡检人员在工作中发现设备缺陷时, 在发电企业内的计算机系统上进行登记, 并及时通知运行值班负责人确认、提交。这一步要求对缺陷描述准确, 缺陷填报、提交及时, 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缺陷, 防止缺陷扩大化。

(2) 缺陷的审核、确认。缺陷的审核、确认系运行值班负责人提交缺陷通知后, 设备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 (包括点检员) 应对缺陷进行定性、分类、分析, 落实缺陷的处理部门、专业, 并通过企业内的计算机系统流程把缺陷落实到缺陷处理执行部门 (设备维护部门) 。同时在缺陷的分析中, 查找同类设备是否存在同类问题, 并落实消除, 达到缺陷管理的事前控制。

(3) 缺陷的消除。缺陷处理的执行部门 (设备维护部门) 接受缺陷处理任务, 应及时安排人员对缺陷进行处理, 填写处理签单, 并提交至运行管理和设备管理部门办结。对于需要延期处理的缺陷, 缺陷处理执行部门 (人员) 应说明延期处理原因, 提出和增设防控措施, 提交设备管理部门, 转入问题库管理。

(4) 缺陷消除后的终结。对于处理终结的缺陷, 在办终结手续后, 由设定的设备管理部门或指定的专业人员进行跟踪监督, 检查缺陷的处理情况以及处理效果, 并在企业内的计算机系统中办结 (即缺陷处理全面完成) ;对于需要延期处理的缺陷, 设备管理部门或人员进行专业跟踪, 并依据相关制度、规定进行考核, 最终实现缺陷管理“七不通过”的全过程管理。

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实现闭环管理。缺陷管理部门或人员对缺陷的处理情况及时在企业内的计算机系统平台上公开, 结合安全生产奖惩有关制度和规定, 对缺陷的管理情况进行通报、考核;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确保缺陷管理责任的落实, 实现缺陷管理责任的奖惩落实。

以此同时, 企业还要不断完善各项制度, 如交接班管理制度;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管理办法;特殊时期安全管理制度;重大社会活动及节日保电管理制度;检修现场管理制度;设备等级检修管理手册;防止设备损坏管理制度;防止人员误操作管理等制度。

同时, 企业还要为生产一线的员工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工作环境, 因为再好的管理办法和方法, 再好、再先进的设备, 最终还是靠人去管理实现的, 只有实现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才能实现设备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转发全国安全生产会议纪要的通知“三不放过”[R].1975, (4) :7.

[2]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关于加强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 ([2004]7号提出“四不放过”[R].2004, (2) :17.

热电厂设备缺陷管理标准 篇5

设备消缺管理考核办法

为提高我厂设备健康水平,加强对设备消缺的管理,建立起良好的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根治缺陷和渗漏,真正做到“小缺陷不过班,重大缺陷有人管”,使安全生产处于可控、在控,实现设备“零缺陷”目标,促进创一流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全厂生产、检修、运行所有岗位,并对设备缺陷的分类、消除程序、奖励考核办法等内容做了明确规定。1 组织领导

l.1 厂设备消缺领导小组领导全厂消缺工作,负责安排、布置阶段性工作,组织制定、审核设备消缺管理制度,监督、指导、检查考核小组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

组长:生产副厂长 副组长:总工

组员:生技部、检修办、运行部主任、安质科科长、制砖、电杆车间主任 1.2 厂设备消缺检查考核小组负责对设备缺陷和系统的渗漏处理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并将检查与考核情况汇报领导小组和厂考核小组批准。检查考核小组组成:

组长:生技部主任 副组长:安质科科长

组员:生技部各机、炉、电、热、化、副业设备专工 2 设备缺陷的定义

凡属威胁人身、设备安全运行或备用,降低设备铭牌出力或效率,降低产品质量,不符合文明生产要求的现象都视为设备缺陷。

2.l 一类设备缺陷:需主机大、小修或更改工程方能消除的缺陷。2.2 二类设备缺陷:需停止主机运行方能消除的缺陷。2.3 三类设备缺陷:不需停止主机运行即可消除的缺陷。

2.4 未处理缺陷:末在规定时间内消除的缺陷均统计为未处理缺陷。2.5 未消除缺陷:当月统计缺陷时未消除的缺陷。3 消缺程序

3.1 一类设备缺陷:检修班组签署处理意见后应立即编写“防止设备缺陷扩大的措施”,报生技部专工审核和总工或生产厂长批准后马上实施;措施落实后,经生技部专工检查认可,检修单位书面向运行交代后,由生技部专工在“设备缺陷通知单”

一、二联上分别签署彻底处理的时间、要求,生技部、检修、运行三方做好记录。检修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消除缺陷。缺陷消除后,检修通知生技部、运行办专工验收合格后注销设备缺陷通知单。特殊情况由总工以上领导批准。

3.2 二类缺陷:检修单位签署意见后应立即编写“防止设备缺陷扩大的措施”报生技部专工和总工或生产厂长批准后马上实施;措施落实后,经生技部专工检查认可,检修单位书面向运行交代后,由生技部专工在“设备缺陷通知单”

一、二联上分别签署彻底处理的时间、要求,生技部、运行、检修三方做好记录。检修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消除缺陷。缺陷消除后,通知生技部、运行办专工验收合格后注销设备通知单。特殊情况由总工以上领导批准。3.3 三类设备缺陷:检修单位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安排处理,并要求在当天完成或进行不间断处理直至完成为止。晚上20:00至第二天早8:00前发现的设备缺陷运行各专业要及时汇报当班值长,值长认为不危及安全、经济、文明生产的,记入设备缺陷通知单,运行人员8:00以前通知检修人员,然后由检修单位白天安排消除;值长认为危及安全、经济、文明生产的,由运行通知检修人员并记入缺陷通知单,检修必须及时安排连续处理直至处理完。出现不能在24小时处理的缺陷,检修单位应在24小时内签署意见并立即编写“防止设备缺陷扩大的措施”报生技部专工和总工或生产厂长批准后马上实施。4 缺陷统计

每月28日由运行专工负责统计各专业缺陷消除情况,于每月29日将本月消缺情况填写《缺陷统计表》,上报生技部对口专工

检修公司各车间统计未消除缺陷,并填写未消除缺陷统计表,每月29日前上报生技部对口专工。5 考核内容

5.l 运行人员未及时发现缺陷或未及时采取切换、隔离、调整等措施而造成设备缺陷扩大、设备损坏的,视情况扣运行车间50~100元;设备检修主人在巡视设备期间应发现而未发现的缺陷,视情况扣检修责任单位50~100元。检修人员发现一、二类缺陷后,要及时书面列出消缺计划和防止事故扩大的措施报生技部专工,否则,按未发现处理。

5.2 缺陷记录不准确、重复或错误及非缺陷而记录为缺陷的,每条扣运行车间10元。

5.3 检修人员在接到消缺通知后工作时间30分钟内,业余时间(包括夜间)50分钟内必须赶到现场,违者扣责任班组10元,检修人员借故推倭延误,每迟到10分钟加扣10元,拒绝接受消缺工作扣责任班组50元。由于检修人员延误造成缺陷扩大或设备损坏的,扣责任班组 100元以上。

5.4 运行人员发现设备缺陷应及时填写设备缺陷通知单,并立即通知检修人员,并详细记录好通知时间、被通知人员。白天要通知到检修班长或班组技术员或检修车间有关人员,夜间要通知到检修值班人员,检修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通知运行值班人员,运行值班人员要对检修人员到现场的时间做好记录,且不得涂改。否则,考核运行责任单位10元。已发现缺陷应通知而未通知到检修人员,造成该缺陷末消,考核运行责任单位20元。

5.5 检修值班人员每天8:00前要领取设备缺陷通知单,由检修公司单位的领导及时安排处理,否则每条扣10元。对24小时内不能处理的需要领导、专工签署意见的缺陷,检修意见一栏由检修单位领导、班长或专工填写,填写时间可放宽至24小时。

5.6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按重复消缺考核。

5.6.1 修前机组存在的缺陷,经过大小修、临故修,一月内又出现同一缺陷。发生一次扣责任单位60元。

5.6.2 需停机、停炉、停主系统、停公用系统或切换系统才能消除的缺陷,检修后两周内重复出现。发生一次扣责任单位40元。

5.6.3 三类缺陷消除后一周内重复出现,发生一次扣责任单位20元。5.7 对应连续处理的缺陷未连续处理,考核责任单位20元。已开出工作票的缺陷要连续处理直到该缺陷消除。对未经签字批准而间断处理的考核责任单位50元。

5.8 检修人员消缺工作结束后,要及时通知运行人员到现场进行质量验收,做出质量评价,双方签字后注销“设备缺陷通知单”。凡验收无结论、无签名、无注销、签字不齐全、时间和实际不对应或拒绝验收,扣责任方10元 5.9 缺陷未消除或现场不合格,而注销缺陷单,扣运行责任单位20元。5.10 缺陷消除后,无法动态验收的,检修人员应书面交代(在检修交代记录上),运行人员将缺陷单注销,否则,扣责任单位10元。达到动态验收条件后,仍存在缺陷的,运行人员应重填缺陷单。对需要由检修单位签署意见并编写“防止设备缺陷扩大的措施”的缺陷,在措施填写、批准并落实后,经生技部专工检查认可,由生技部专工在“设备缺陷通知单”

一、二联上分别签署彻底处理的时间、要求,若专工无法作主,应马上汇报请示总工并根据指示在缺陷消除单上作出批示意见。若总工也无法单独作出指示,则总工应召集生产厂长、生技部主任及其他有关人员共同作出决定,并由生技部专工在缺陷单上签署意见。在“防止设备缺陷扩大的措施”的填写、批准和落实过程中,每发现一处不合格,扣责任单位10元/条

5.11 发现设备缺陷后,运行人员应及时为检修人员创造消缺条件。采取措施(如必要的切换操作,设备隔离,联系工作等)防止缺陷扩大并积极配合消缺。如因配合不利而贻误消缺,扣运行责任单位30元。

5.12 对于因为设备划分不明确、责任不清的设备缺陷,检修双方要主动进行协商,积极配合,尽快消除设备隐患。凡发生此类问题,运行人员应及时汇报值长,由值长联系裁决。如果因此发生推诿扯皮,拖着不干,任凭缺陷存在、扩大,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根据情节轻重,分别扣罚责任双方20-200元。对缺陷在处理过程中,发现该缺陷是由于别的专业的原因造成的,由缺陷原始单位申请所在专业的生技部专工,经专工确认后在缺陷单上签字,并通知值长将该缺陷转至其他专业,在签字之前的时间里,该缺陷单的所有手续都由缺陷原始单位办理。每发现一次不符合规定的,考核相关人员10元 5.13 消除缺陷时需要其它单位配合的,要主动联系;配合单位要积极配合工作,由于未联系或不做配合工作,延误消缺,扣责任单位20元。造成严重后果的,扣责任单位100元以上。

5.14 对一类设备缺陷,该缺陷至消除之前一次性对责任单位扣款30元;错过大、小修或更改工程处理机会而未处理的,每项考核责任单位200元。5.15 对二类设备缺陷,该缺陷至第一次处理机会之前一次性对责任单位扣款15元;错过处理机会而未处理的,每项考核责任单位100元。

5.16 对三类设备缺陷,缺陷消除时间限定为24小时。在此基础上每拖延一天加扣 10元。凡因其它原因(如架子等)不能于24小时内处理完的,检修单位仍应按照规定编写 “防止设备缺陷扩大的措施”外,还应在在缺陷通知单上注明原因并及时汇报生技部相关专工或人员,按生技部的意见办理。否则,按未处理缺陷对待。

5.17 因设备运行条件的限制,对在运行中采取临时措施的缺陷,在设备大小修、临故修或备用后还没有彻底处理的,需经总工以上领导批准,无故不彻底处理的,每处扣50元。

5.18 设备原设计的自动、电动操作性能应可靠好用,不能正常投入使用的,一次扣责任单位50元(厂长、总工批准的除外)。

5.19 如需要外协工作的,由消缺单位提出申请,经生技部批准后,由生技部负责通知外协单位。未提申请的,按未处理缺陷考核。

5.20 对于无备品的缺陷,如该缺陷不会影响机组的正常运行,检修可随当月的材料计划提出材料计划。如该缺陷影响机组的正常运行,必须在短时间内消除的,检修在24小时内提出材料计划,否则考核检修单位20元;材料专责人接到计划要及时通知材料公司采购,并且两天内必须反馈信息,否则,考核材料专责人20元。对特殊备品材料专责人要及时向检修单位和生技部专工反馈信息,及时采取措施,如果接计划7天备品未到,也无反馈信息,考核材料专责人20元。

5.21 凡因缺陷或消缺引起的事故、降出力、燃油等均同时按照相应办法进行考核。

5.22 运行值班人员未查出、而被检查小组查出的缺陷或渗漏点(以设备缺陷单为准),按设备划界考核所在的运行单位20元一次。5.23 凡由于运行操作不当造成设备损坏的,扣罚运行责任单位50-200元。5.24 机、炉、电、热控专业每月容许未消除缺陷数均为一个,各专业当月未消除的缺陷每比规定值多一个,厂部考核该专业20元。对一、二类缺陷及导致停机、解列的缺陷,则取消相应专业允许一个未消除缺陷的限制。若各专业当月的缺陷数为0,则厂部奖励该专业100元。

5.25 缺陷消除单填写过程中, 用词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签署意见时一、二栏都必须填写。生技科意见、消除人意见、验收人意见等栏必须根据有关规定填写(检修意见一栏按5.5条执行),填写的时间必须真实,不得出现代签或篡改现象。缺陷消除情况一栏由检修人员填写,并且必须写明缺陷消除的方法、采取的措施等,严禁只写“已消除”三个字,无特殊情况(如休假等)意见栏填写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否则每项考核责任人10元,如出现检修意见、缺陷消除情况均为空白的缺陷单,每张扣检修20元

5.26 设备缺陷消除单上运行验收意见只能填写“合格”或“不合格”。若该缺陷未消除,对检修消缺人员的建议,运行验收人员不应填写“同意”等意见,而应由检修班长或专工在编写 “防止设备缺陷扩大的措施”并获得批准后由生技部专工作出批示,否则每次考核运行车间10元。

5.27 生技部、运行办专工在设备缺陷消除单的填写过程中,不得误导运行人员,否则考核责任人20元

5.28 “设备缺陷消除单”由运行专工统一编号(设备缺陷消除单一、二联都需编号),运行专工不在,由运行部主任负责。发现一次没有编号的缺陷单扣责任人10元

5.29 缺陷消除单存根每月由运行车间保存,每月29日由运行专工同未处理缺陷统计表一起上交生技部专工,生技部专工每月1日将缺陷消除单存根及考核报告交生技部主任,否则,每次考核责任人10元。

5.30 “设备缺陷消除单”应保管完好,每缺一页或乱写、乱划,每页扣运行车间10元; “设备缺陷通知单”统计结束后由生技部负责妥善保管。5.31 运行办、生技部专工、检修班组统计报表每错报、漏报一项,扣责任方20元。

5.32 上述考核条款中,发生重复考核条款,取考核力度大者。6 考核兑现

每月28日由运行专工负责统计各专业缺陷消除情况,于每月29日将本月消缺情况填写《缺陷统计表》,上报生技部对口专工。生技部专工根据《缺陷统计表》、检修公司各车间统计未消除缺陷及平时检查情况汇总全月各专业消缺及缺陷考核情况,于每月1日前提出上个月对各单位的考核报告(如遇礼拜天时间提前),纳入全厂月度考核中,按月兑现。

本办法解释权归属厂生技部,自废

**年2月1日起实施,以前的有关规定同时作

网络设备缺陷管理方法初探 篇6

对网络设备定级,可以加强对重点设备的监督,做好设备的运行监视和检修维护。单台设备完好率,是保证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以及衡量网络管理好坏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网络设备定级,主要是根据设备在运行、维护和检修中发现的缺陷,并结合试验和校验的结果,从理论原理上和实际运行状态进行综合分析,探测其对网络安全运行的影响程度以及设备技术管理状况来评定设备的等级。根据评级标准,可以将设备分为三类。

1.1 一类设备

设备性能、技术状况全面良好,各项主要指标和次要指标完全符合该设备的设计要求,外观完好整洁,技术资料齐全、正确;能保证计算机网络正常、安全、经济运行的设备。

1.2 二类设备

设备主要部件和主要技术指标合格,技术资料基本完整,外观尚可,但个别次要部件或次要试验、检测结果基本合格,但存在某种瑕疵,次要技术指标存在有一定负偏差,但尚不致影响安全运行或仅有较小影响。

1.3 三类设备

设备有重大缺陷,主要技术指标与设计不符,外观很较为破旧,主要技术资料残缺不全,不能保证安全运行;设备各项技术指标和档次已经远远滞后于计算机最新技术发展水平且无法升级者,相关管理制度规定的预防重大事故措施项目未完成者。

2 网络设备缺陷定级

根据设备缺陷对安全运行威胁的程度,缺陷类型分四种:

2.1 一类缺陷

根据日常运行表象和理论分析后认为,对安全运行有严重威胁,短期内可能导致严重运行故障甚至局部系统崩塌,或一旦发生故障,其后果极为严重,必须迅速申请检修或停机做大修处理的缺陷。

2.2 二类缺陷

指对安全运行有一定的威胁,经理论分析和实际检测后认为,短期内尚不至于导致较大故障,但必须在正常停机后处理的缺陷。对这类缺陷,应在正常巡视监测中加强检查和监视,防止缺陷升级。

2.3 三类缺陷

设备存在一定问题,经理论分析和实际检测后认为对安全运行威胁较小,在较长时期内不会导致事故,可以在月(年)度大修或改进工程中结合消除的缺陷。

2.4 四类缺陷

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已不能满足安全运行要求,或已属淘汰产品,或者设备存在的薄弱环节由于材料设备、技术水平的限制,在较长时期内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这类缺陷必须结合基础建设做报废处理,或通过更新、升级改造工程来解决。

3 缺陷网络设备检修

发现网络设备存在缺陷应及时进行检修,防止缺陷扩大而发生事故。为保证网络系统的运行安全,应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试验检查和检修。

网络设备检修工作分为两种,即计划检修和非计划检修。

根据网络设备的在整个系统中的性质、功能和地位制定不同的检修计划,计划中明确不同设备的检修周期,不同网络设备,执行不同的计划检修周期,实行“到期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

非计划检修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设备突发性故障或损坏而抢修设备,所以非计划检修又叫事故抢修,在非计划检修中,还包括设备使用过程中的一般故障的及时处理和维护。

设备的计划检修一般又分为日常维护、小修和大修三种。

3.1 日常维护

日常维护是指,系统在正常运行期间并未发生故障,维护人员根据日常维护周期和项目,例行对系统设备进行的一般巡视、检查和保养,或当系统设备发生故障后,能够现场处理并在短时间内恢复其额定功能和相关技术指标要求,能立即投入使用的修理和维护。此类维护和维修,一般不更换零部件。

3.2 小修

小修是指不能由一般维护人员完成,必须将缺陷设备送往专业技术人员或部门处进行的,工作量较小的局部修理。此类维修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周。小修内容,一般是零部件检修和更换不合格的零部件等。通过小修恢复设备的额定功能和其它技术性能指标。

3.3 大修

大修是指工作量最大的一种检修,它需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或技术部门,将缺陷设备大部或全部拆卸检查、试验、校验;更换和修复零部件。通过大修,使设备恢复额定功能、技术性能指标和运行效率。

4 网络设备的运行维护

网络设备在运行中,应由专业运行维护人员,经常观察并掌握其运行参数,分析设备的运行的状况,并不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对网络设备的操作必须正确。为此,应建立运维制度。

4.1 值班制度

较大型的网络系统一般都是24小时连续不间断运行,因此,对运行中的网络设备应设有专人或兼职人员进行值班,其职责是监视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运行参数,如电压、电流、温度、湿度、声音、运行日志等,使其在设计规定的条件下运行。当发现有不合乎正常运行的状态和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做好值班记录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防止故障扩大。

4.2 运行记录和日常维护记录制度

运行中的值班人员应根据相关值班制度的规定,定时按规定将有关运行参数和发生的变化及时间正确记录下来,在正常情况下作为分析、判断设备健康状况的依据,在发生事故后作为追踪事故源头,分析事故原因、事故等级和处理事故的重要依据。

4.3 运行分工负责制

运行中的网络设备,要根据其性能、在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复杂程度分为若干单元,按值班人员的技术职能和技术等级,分工负责观测和检查。

同时,要建立专门机构,整理、分析运行资料,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根据网络设备功能不同,技术要求的复杂程度,制定现场安全操作规程、运行规程和各种保证安全的规章制度,并经常组织操作人员、维护人员、专业维修人员不断学习计算机技术,努力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技术水平,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防止发生误操作,从而导致设备故障。

5 设备安全措施

为保证网络设备安全运行,每年应根据季节特点,组织人员进行专项检查,以便及时发现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每年在雷雨季节到来之前,组织防雷检查,重点检查防雷设施、接地装置、设备绝缘状况。

夏季到来之前应进行降温、防风、防雨、防汛、除湿等检查。重点检查设备是否过载,湿度、温升情况,通风装置是否良好,导线等有无缺陷。

防小动物的检查。要经常检查防止小动物入侵的措施完好。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其应用领域已经从传统的单机、小范围网络的资源共享,发展到中、大型业务应用系统。大型网络系统业务的应用,在提高工作效率,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使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面临巨大挑战。信息安全的软件方面,除病毒、黑客攻击、操作系统漏洞等威胁外,网络设备缺陷造成的系统硬件故障,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设备缺陷导致的系统故障,轻则造成系统停机、数据错误;重则造成整个系统崩塌、数据损毁甚至全部丢失。因此,对相关设备的日常管理就成为保证网络系统正常、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笔者结合多年从事网络规划与管理的实践经验,对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缺陷管理进行了一些拓展探索,获得了一些体会。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设备缺陷,缺陷定级,维护,报废

参考文献

[1]唐凯军.电脑应用疑难问题与技巧1000[M]四川电子音像出版社,2002.

[2]汪洋,郑连清.基于网络的校区视频监控设计与实现[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3]吴阶林,变电站设备检修管理系统探讨[J]湖北电力,2002.24—27.

[4]黄华军,王耀钧,姜丽清.网络钓鱼防御技术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04):30-35.

变电设备缺陷分析和应用探讨 篇7

关键词:二次设备的分类,缺陷分析的方法,缺陷分析的应用

0 引言

变电设备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运行, 电力设备包括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 由于二次设备对一次设备具有监测、保护和控制的作用, 变电运行人员更应该加大对二次设备的重视程度。当前,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电力市场不断开放, 二次设备厂家众多, 种类多样, 数量巨大。因此, 对二次设备进行缺陷分析, 有利于优化对二次设备的选择和管理, 对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变电设备的缺陷类别

变电设备缺陷指的是备用的或正在变电运行中的设备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 将会引起供电系统的故障, 对设备本身或人身的安全造成伤害, 同时也会影响变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根据变电设备发生故障的原因, 可以将二次设备的缺陷分为两大类:一是先天的缺陷, 二是后天的缺陷。先天的缺陷就是指这种二次设备在厂家生产制造过程中就存在着瑕疵, 不是一个达标的设备或者是该设备本身没有缺陷, 但在安装过程中, 因操作不正确而产生的缺陷。变电设备的验收部门可以通过严把质量关来避免二次设备先天的缺陷, 从而选择出高质量的二次设备, 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后天的缺陷是指二次设备投入使用之后, 在变电运行的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如设备长期使用, 不断老化, 超负荷运行等都会引起供电系统的故障, 这些都属于后天缺陷。在对二次设备进行缺陷分析时, 要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 一方面预防先天的缺陷, 另一方面及时发现运行中后天的缺陷, 加以处理, 消除缺陷, 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缺陷分析的方法

现代工业、农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 对电力的需求都在与日俱增, 对电网的安全运行, 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一次设备离开了二次设备的监测、保护和控制, 作用就大大削弱。要提高供电运行的可靠性, 就要重视二次设备, 加强对二次设备的缺陷分析。缺陷分析的方法主要是运用表格的形式对二次设备出现的各种缺陷加以分析和汇总。缺陷分析方法无论是对二次设备先天缺陷还是后天缺陷, 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二次设备先天的缺陷, 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 将变电设备的数量、类型、生产厂商、出现的缺陷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就能很清楚地看出这种设备不同种类之间存在的差别, 从而选择出优质的设备。缺陷分析法对于后天的缺陷分析, 主要是在日常变电运行工作中, 对出现的各种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 把导致相同故障的设备缺陷总结起来。这样有利于变电工作人员迅速辨别设备缺陷并加以排除, 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转。如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 二次设备中的继电保护自动装置会迅速、自动地给断路器发出跳闸信号, 将会发生各种类型的跳闸故障。我们可以对这些故障进行分析, 找出是由于何种设备缺陷引起的跳闸故障, 然后归纳总结, 见表1。这样工作人员在以后遇到跳闸故障时, 可以根据跳闸故障表很容易地找出设备的缺陷, 解决故障, 恢复正常供电。

当前科技发展迅速, 应该把缺陷分析的方法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因为工作人员手工绘制各种设备缺陷分析的表格, 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 并且存在着设备缺陷信息收集不全、查找和使用不方便等诸多问题。若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引入到设备缺陷分析中, 不仅能够节省时间和精力, 而且可以对设备的缺陷进行多方面的查询和分析。如根据设备的类型、设备缺陷的原因或设备缺陷的程度等方面都可以进行查询和分析, 做到快速有效地消除设备缺陷。

3 缺陷分析的应用探讨

3.1 缺陷分析在设备选择方面的应用

二次设备的正常运行, 是确保整个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因此, 二次设备的选择就尤为重要。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 二次设备的种类日益增多。面对纷繁复杂的二次设备, 利用缺陷分析可以很直观地看出设备存在的缺陷, 比较设备质量的等级差别, 选择高质量的设备生产厂家, 购买优质的二次设备。设备缺陷分析不仅对选择变电运行中正在使用的设备有重要的作用, 而且对备用设备的选择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备用设备主要是为设备检修而储存的设备, 是维护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 做好备用设备的选择工作, 对提高供电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3.2 缺陷分析在缺陷管理系统方面的应用

设备的缺陷管理系统是变电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系到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在设备缺陷管理系统中 (如图1) , 首先要做好设备的缺陷分析。只有加强对设备的缺陷分析, 发现缺陷, 才能做好规范设备的缺陷管理工作。正如图1所示, 变电运行人员发现缺陷后, 登录缺陷管理系统, 把发现的设备缺陷的详细信息输入该系统, 该系统会自动将这条信息发送给二级单位专工。二级单位专工选择合适的部门来处理该设备缺陷。各部门工作人员登录缺陷管理系统后, 将看到需要本部门去解决的设备缺陷, 然后积极派出工作人员消除缺陷, 最后对设备缺陷的解决情况进行验收和消缺。这个系统运行的关键就在于首先做好设备的缺陷分析, 只有这样变电运行人员在发现缺陷时, 各部门才能迅速有效地做好本部门的工作, 快速消除设备缺陷。

3.3 缺陷分析在巡视设备方面的应用

电力系统中的二次设备就相当于是一次设备的眼睛、耳朵、鼻子, 必须加强工作人员对二次设备的巡视工作, 提高巡视质量, 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 确保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对二次设备的缺陷分析直接影响工作人员对变电设备的巡视质量, 因此, 要加强工作人员对设备的缺陷分析, 使其熟练地掌握由于设备缺陷而出现的各种故障情况及相应的消除缺陷的方法。这样在设备巡视中, 当二次设备出现发热、异常声响、超负荷、电压超标等情况时, 工作人员就能迅速找出消除缺陷的方法, 从而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 减少设备故障或变电运行安全事故的发生。

3.4 缺陷分析在提高专业素质方面的应用

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 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尤其是二次设备的巡视和检修, 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在变电运行工作中, 加强设备的缺陷分析, 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通过对设备的缺陷分析, 使工作人员了解到缺陷不断发展的严重性, 激发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防微杜渐的意识以及对设备缺陷的警觉和敏感意识。工作人员在进行设备缺陷分析时, 不仅能够了解到该设备缺陷产生的原因、缺陷出现的外在标志、掌握缺陷消除的方法, 还可以预测可能出现该缺陷的其他部位, 从而防患于未然。因此, 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 遇到设备缺陷造成的故障或安全事故时, 能够做到临危不乱, 迅速发现并消除设备缺陷。

4 结语

根据变电设备缺陷的原因、标志、类型等情况, 运用表格的形式加以分析和总结, 就是变电设备缺陷分析的方法。运用缺陷分析法对二次设备进行缺陷分析, 对变电运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变电运行工作中, 对二次设备缺陷分析的应用, 有利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来应对激烈的竞争;有利于选择优质的变电设备, 为供电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在巡视中发现并消除设备缺陷, 确保变电设备的安全和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郑.浅谈变电设备缺陷管理[J].天津电力技术, 2008 (1) .

[2]钟聪.电力设备缺陷标准体系及其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广东电力, 2008, 21 (11) .

[3]朱月香.电力设备缺陷管理模式的探讨[J].浙江电力, 2000 (2) .

[4]阮征.浅谈电力设备缺陷闭环管理系统[J].科技资讯, 2006 (1) .

设备缺陷 篇8

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后, 随着人均管辖变电站的数目不断增加, 对变电站的巡视周期也相应的变长, 因此在红外测温普测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局部精准测温, 是及时发现设备缺陷的有效手段。 因此我总结了工作中发生的一些案例, 和大家一起探讨红外精准测温技术在变电设备缺陷中的诊断和应用。

2利用红外测温技术发现充油设备缺陷的探索

长期以来, 红外测温技术在变电站的应用中, 主要还是集中在发现电流型制热这种绝对温度值较高的设备缺陷。 通过以下两个案例的分析, 笔者希望提一种分析思路, 通过温度的对比结合可观测的异常现象, 较为准确的判断设备缺陷。

案例一:某变电站在巡视中发现110k V电流互感器C相存在渗漏油情况, 其油位观察窗显示不明显, 无法判断油位。 当对该组电流互感器进行测温时发现A相储油柜温度为27℃、B相储油柜温度为26℃、C相储油柜温度为23℃, C相储油柜温度偏低, 从红外成像图上可以观察到C相油位分界面明显, 初步判断实际油位在一次绕组改串并联接线板以下位置, 缺油较为严重, 随即对该组电流互感器进行停电检修, 补油时观察C相实际油位与判断基本一致。 当互感器出现渗漏油情况, 且无法观测到油位时, 可以通过红外测温手段进行辅助判断。 进行判断时应注意:1选择好观测角度, 确保能够全面的反映设备的真实状况。 2此类缺陷相间温差一般较小, 测温时将温度范围设置小一些便于观察。

案例二:某变电站主变大修后, 在对主变巡视测温时发现主变一组散热片温度比其他散热片低, 异常散热片温度为35.2℃, 正常散热片温度为41.5℃, 随即检查发现主变散热器阀门未打开, 打开后即恢复正常。

对于此类设备缺陷的发现必须关注小温差的存在, 同时结合其他异常现象, 认真进行观察分析, 有助于及时发现变电设备的缺陷。

3运用红外测温技术, 发现电流致热型变电设备缺陷

电流致热型缺陷最容易发现和判断, 通常为接触不良造成的, 此类缺陷发展快, 对电网稳定运行影响较大, 因此要充分重视。

案例一:在对某变电站进行巡视测温时发现35k V一把线路刀闸B相触头温度为208℃、A相为41℃、C相为41℃、环温25℃, 负荷电流200A, 随即进行停电处理发现B相触头表面严重氧化, 接触不良导致触头发热, 处理正常后送电, 测温正常。

案例二: 在对某变电站进行巡视时发现主变35k V侧B相套管出线处绝缘护套变形, 初步判断由于发热造成, 对其进行测温时发现该处温度为75℃, 环温25℃, 负荷电流35A, 将主变停电后发现35k V侧B相套管出线接线板螺丝松脱, 处理正常后送电, 测温正常。

4一起典型的电压制热型缺陷判断分析

运维人员在某220k V变电站巡视设备, 发现220k V母联开关间隔龙门架悬挂式绝缘子B相处有轻微的间歇的放电声, 随即对该处相关设备进行了测温, 发现悬挂式绝缘子B相端头处温度比C相相同部位温度高1.8K。 该部位绝缘子为悬挂跨跳两段220k V母线引线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应无电流流过, 存在温差立即引起了注意, 查询《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 (DLT664-2008) , 瓷绝缘子温差为1K时即要考虑绝缘子问题。

异常情况发生后, 运维人员每两个小时就进行一次红外测温, 并将测温数据列表进行分析。 经过两天的跟踪测温发现温差不断增大, 直至达到12K左右, B相处声响由轻微的间歇的放电声逐步变为声响变大, 最后经现场目测, 已有明显的放电现象, 从异常声响不规则、而相间温差呈加速增加的情况分析, 该串瓷绝缘子存在劣化现象, 考虑到该绝缘子拉扯的引线下部就是正在运行的220k V#1、#2母线, 若发生电弧产生高温烧损, 烧断钢脚就会引起导线掉落事故, 导致该变电站220k V两段母线失压, 随即立刻申请将母联开关停电, 并对绝缘子进行了更换。 该串绝缘子共15片, 绝缘子绝缘电阻测试情况为: 从上至下排列1~10片, 绝缘电阻最低2500MΩ, 第11片为15MΩ, 第12片为5MΩ, 第13片为30MΩ, 第14片为5MΩ, 第15片为2400MΩ。 从诊断性试验测试结果分析, 当绝缘子在长期运行情况下, 个别绝缘子会出现劣化, 变成低值或零值绝缘子, 低值绝缘子在运行电压下承受较低电压, 而其它绝缘子将承受更高电压, 导致最下面的绝缘子压差异常, 导致电晕放电, 并产生异常声响。 在诊断性试验结果的分析后, 将该串瓷绝缘子在高压试验大厅进行了复装, 按运行情况在绝缘子中下部施加了220k V的运行电压127k V, 进行了红外监测, 测温结果确认了劣化后的低值绝缘子会造成异常声响和电晕放电。 由此可以看出采用红外成像精准测温能够成为运行中的悬挂式绝缘子进行状态评估和带电检测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和重要方法, 可以通过精准测温对设备三相间的横向比较, 发现异常声响或放电后, 立即进行跟踪监测和分析, 同时通过紫外线测试仪等辅助检测手段进一步判断设备的缺陷性质, 并综合其它检查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最终结论。

由于此类电压制热型设备缺陷在测温时, 设备的表面绝对温度值不高, 且温差不明显, 因此电压型制热的设备缺陷: 1要对微小的温差进行持续关注; 2要根据相应设备的结构和原理, 认真分析;3得出设备是否存在缺陷的结论。

5利用红外双视系统, 及时发现设备缺陷

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在线监测装置运用在变电站设备的运行监视上, 其中红外双视系统就是有效手段之一。 红外双视系统是通过带红外测温的遥视探头对设备进行扫描测温并记录测温数据, 在系统中进行判断并报警。

红外双视系统可以按照设定方式自动启动检测, 也可以远方手动启动检测, 对于特殊运行方式下部分负荷偏高的设备, 可以随时启动红外双视系统进行测温监视, 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运维人员的工作量。 如果要使红外双视系统发挥更大的分析判断作用, 我们必须做好系统数据录入及判据优化的工作, 使系统能够针对设备不同类型的温度异常, 给出可能存在的设备缺陷的分析报告, 运维人员再结合其他异常现象给出最终的判断, 这对有效的监测和诊断出设备早期故障有很大的意义。

6如何更好的运用红外测温技术发现变电准备缺陷

采用红外成像精准测温技术需要对设备结构、 特性进行充分的了解, 特别是对于红外测温中电压致热型缺陷所测得的微小的温差往往容易被运维人员忽略, 因此, 需要进一步提高运维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 并且加强精准测温技术培训, 不断积累精准测温的运维经验, 为以后分析提供宝贵资料。

定期开展设备测温工作, 完善红外图谱库。 并通过比对典型红外图谱进行收集、分类汇总, 形成分析报告;同时结合其它测试数据, 进一步判断设备的故障及类别, 从而能够有效地监测和诊断出设备早期故障。

7结束语

煤矿变电站设备缺陷管理分析 篇9

1.1 大屯电网变电设备的选择

大屯电网担负矿区供电, 已投产40余年, 不同时代、等级的设备在电网中同时存在, 例如6 k V系统普遍存在, 现在城市系统已经是10 k V、20 k V系统为主。电力设备选择是引发设备缺陷产生的原因之一。选择不合理设备会严重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 电网运行的电力设备的选择应慎重, 6 k V的开关设备已经很少有厂家制造, 所以选择的面很小, 且设备制造工艺相对陈旧, 缺乏备品备件。通常, 设备的选择问题应考虑电网的特点、变电站的容量和用户的需求等。据运行经验, 新安装的设备和运行15 a以上的老设备出现故障的可能性最大。这是因为设备设计、制造工艺、技术等仍然不是非常成熟, 加之处于磨合期, 操作人员需要熟悉和掌握设备性能, 在实际的工作中常出现问题。电力设备制造厂家压缩成本, 导致产品耐用性达不到要求, 返修率高。必要时增加的新分支、新开关不能与原有的开关相匹配, 造成电网运行和操作时产生设备缺陷。

1.2 大屯电网设备缺陷与维护问题

大屯电网设备运行缺陷的原因主要是老化。由于矿区建设时间早, 电网设备长期运行, 虽逐年改造, 但分期分批改造需要一定时间, 矿区变电站已建设40余年, 长期运行的设备、线路老化。例如开关闸刀锈蚀, 变电站地面沉降, 接地系统老化, 影响生产生活从而引发事故。另外变电设备过负荷导致设备老化加剧[1]。例如, 气候异常, 持续高温, 造成居民用电大幅增长, 在用电高峰期变压器、开关、线路长期处于过载运行, 加剧老化, 长期过负荷导致绝缘下降, 短路容量降低, 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2]。要想保证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 必须及时对有关设备进行巡视和维护检修, 发现设备缺陷及时处理, 但电网设备众多, 从35 k V到400 V设备都要兼顾, 且设备有故障才能发现, 对设备不能预检, 就是发现设备缺陷, 也必须根据实际情况, 统筹安排检修, 使得设备带病运行, 埋下了安全运行隐患。

1.3 大屯电网运行方式造成设备缺陷的问题

近年来, 矿区用电需求增长迅猛, 用电负荷屡创新高, 特别是2013年的酷暑, 居民负荷出现大幅增加。供电部门不断扩大电网改造, 但是仍然难以充分满足用户用电的需求, 供需矛盾突出。因为过大的用电负荷, 电网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且电网未形成环网, 使得区域性用电紧张, 至今未能缓解。电网脆弱极易导致变电运行事故, 造成用户停电[3]。大屯电网的改造在持续中, 但更需彻底改造, 形成环网, 各线路间相互备用。重要的用户使用双电源供电, 并使变压器、开关处于合适的容量, 有一定的富裕度。

1.4 大屯电网管理上造成设备缺陷的问题

导致变电运行设备故障的另一个原因是电网管理。首先, 电网管理受本身工作所限, 不能现场跟踪, 不能将变电站设备实际及时反馈调度, 只能发现缺陷, 然后处理缺陷, 不能及时预见, 或将缺陷消除于萌芽之中。其次, 《变电站运行操作规程》、《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以及岗位职责等行为标准规范虽详细, 而且符合现场实际, 但电网改造频繁, 现场情况复杂, 在执行过程中不可能将设备缺陷降至最低, 做到发现缺陷及时处理。在实际的电网工作中, 由于没有认真落实规章制度, 出现管理的漏洞。再次, 管理方法的不合理, 将管理简单片面理解为罚款、待岗, 缺乏有效的管理, 不能实现管理的既定目标。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 变电设备管理没有建立完善有效的奖励机制, 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调动职工发现缺陷、处理缺陷的积极性, 难以充分防范安全隐患。

2 大屯电网变电站设备缺陷的管理

2.1 完善大屯电网设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制定设备的管理制度, 补充、改进缺陷管理制度, 理顺缺陷管理流程, 做好缺陷登记、领导审批、缺陷处理、处理验收、流程设计、缺陷分析、缺陷统计等流程。建立、健全设备缺陷月报制度, 并在技术部门汇总分类, 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制度。

2.2 提高电力企业人员素质

企业以人为本, 职工的素质是第一位的, 招聘高学历人才, 从源头上提高电力企业素质。加强对变电站人员安全、管理、设备、操作等方面的培训, 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加强员工发现缺陷、处理缺陷、分析缺陷的能力。变电站人员能够熟悉变电站的设备, 对设备性能了如指掌。能够预判设备缺陷, 如母排过热, 地线挂设位置影响。详细记录缺陷设备名称、编号、发现时间、缺陷的明显症状, 并对缺陷进行初步判断, 同时做好设备缺陷的监视和保障措施, 及时将设备缺陷消灭于萌芽中。

2.3 加强变电站缺陷的预防

变电站设备缺陷复杂多变, 从电缆引入线到开关下桩头出线一系列设备都可能出现问题, 缺陷集中于电缆、母排、变压器、开关、计量部分、继电保护部分和外围设施。变电站值班人员、变电站操作人员应对极端天气的负荷波动影响, 考虑开关、电缆、变压器可能出现的问题。计量设备在不同温差下的灵敏度, 及时测控各设备点的温度[4]。

变电站缺陷虽复杂, 但经过长期摸索, 也能找出其中的规律, 并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需要值班人员、维护人员长期巡视观察, 及时给上级部门和相关人员汇报。针对实际情况调整运行方式, 分析故障存在的原因, 控制故障产生的因素。从设备上、管理上改进, 提高运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2.4 对缺陷的收集、汇总、分析

定期由专门人员对变电站设备缺陷收集汇总, 根据变电站设备缺陷的电压等级、重要程度制定汇总的时间间隔, 分为立即上报和定期上报, 或由变电值班人员密切观察。有关人员将汇总的缺陷分类细化, 根据其影响生产的严重程度, 细分为A、B、C、D 4个等级, D类是由变电站值班人员自行解决[5], 例如, 仓位灯损坏、模拟盘的调整。C类是由供电部门技术科牵头解决, 例如, 主变有载调压油枕处渗油, 主变6 k V开关储能不到位, 主变硅胶变色, 进线开关电压表坏等。B类是由上级部门集团公司处理, 例如, 中心变压器的更换、维修, 大型接地网的改造。A类是委托对外厂家进行维修。针对设备缺陷的不同分类制定整改措施, 交由不同部门或上级处理, 设定整改负责人, 处理结束后, 将已整改的问题和未处理的原因汇报, 形成整改闭环。同时出具设备缺陷的分析报告, 将设备存在问题, 产生问题原因, 值班人员应注意的事项和工作中应加强防范的地方, 检修人员处理的结果和应注意的问题, 详细的描述出来, 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基础, 这对规章制度的制定、设备的选择、值班的工作流程都是很好的借鉴。

3 结语

为了确保大屯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导致变电站缺陷的问题, 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应当完善大屯电网设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提高电力企业人员素质, 加强变电站缺陷的预防, 对缺陷的收集、汇总、分析, 加强基础设备管理、优化安全管理, 多管齐下, 将变电站缺陷消灭于萌芽之中。

摘要:大屯电网担负着4对矿井的安全生产, 而且还提供居民用电, 是一个拥有自备电厂的区域电厂。该电网变电运行不规范的工作程序和不合理的运行方式会影响整个电网的安全, 如何确定变电设备运行状况的危险点、对潜在的缺陷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制订严谨的、科学的安全防护措施已成为大屯配电网安全运行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变电站,设备缺陷,管理分析

参考文献

[1]余健明.供电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2]刘毅斌.变电运行培训教材[J].中国电力教育, 2007 (2) .

[3]李荣峰.试论提高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J].广西电业, 2005 (1) .

[4]吴金民.谈如何提高供电可靠性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1) .

建筑工程设备管理缺陷及优化措施 篇10

因此,本文试图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方法,为建筑工程设备管理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

一、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设备管理的特点

建筑工程设备是指筹划建设的某一项工程或项目所需的设备。物资设备与工程设备从本质上就不相同,物资设备从本质上来讲是属于劳动对象,而工程设备从本质上讲是作为一种劳动手段。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设备管理时,不能照本宣科,套用物资设备管理的手段。物资设备是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提供给施工单位的,它的管理过程是随着施工人员将它由物资转化为产品而结束的。而工程设备却是通过人的操作、修理、保养才能发挥其作用,并且在使用工程设备完成生产任务的时候,每一项环节如采购、使用、修理、保养、更新、改造等都需要资金。因此,对工程设备管理对象不仅有施工所需的设备外,还应具备资金和操作人员,这样才能实现对机械的管理,从而使工程设备管理与经济管理一起发展。

二、建筑工程设备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一)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的管理技术,从而影响设备管理的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不断壮大,使得我国房地产业的地位日益上升,因而需要更多的建筑施工人员来壮大施工队伍,促进建筑业的发展。然而在实际施工中发现,外来务工人员与农民工基本都有经过技术方面的培训,专业技术极度欠缺。且由于听咱们的流动性比较大,使得企业不愿担负职业培训的责任。

因此在他们缺乏足够专业的建筑技术方面以及对工程先进设备了解甚少,从而导致设备操作苦难,缺乏对应的维护管理,很多设备因此而遭到损耗。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程设备的管理难度,而且也对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的危险,同时也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不合理的使用工程设备,造成设备过度损耗

由于近几年,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多数建筑企业都存在赶工期的想象。然建筑工程周期缩短必然意味着要加大平时的工作量,从而导致建筑工程施工队游很大的压力。

而为了能在合同期限内完成工程任务,多数的项目工程对采取了日夜奋战的工作方式,但设备是有限的,夜以继日的工作,只会加大设备的损耗。长此以往,设备的损耗只会越来越严重,从而对建筑工程施工带来一定的危险性。

(三)部分建筑企业过于看重效益,从而忽视了对设备的安全管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可见管理是一个企业耐以生存的必要手段。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来进行治理。但根据调查发现,部分中小企业因为过于注重利益和效率,从而忽视了对企业的管理,尤其是对于设备管理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并且屡见不鲜。

企业的安全管理是保障企业良好发展的关键因素,设备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实际中,设备管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各企业中非常突显,这严重影响了企业设备管理的效益和安全,无法彰显出建筑工程企业设备管理应具备的效能。

三、优化建筑工程设备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定期排查,确保设备管理的安全性

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用到的设备,应在使用前进行严格的检查,避免对劣质、损耗的产品进行应用。而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所涉及到的仪器设备,必须在确保其符合安全系统认证,具有合格的生产证明和不缺损的器材原件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安全的使用。对于已安装好并已投入使用的工程设备,则必须要定期进行常规的检查,并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定期性的对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保证设备发挥最大的效能。此外,还应建立设备责任管理制度,将设备的管理落实到个人身上,以确保设备管理工作及时,有效。

(二)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将设备安全管理的隐患降到最低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中,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占总事故的82%左右。由此可见,人为因素是建筑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频发的隐患,而降低人为因素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对施工人员专业素质的训练。

首先,应从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抓起,而作为项目施工的带头人,就应具备专业的建筑工程知识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且应具备设备安全管理相关的培训知识;

其次,英规建筑工程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和安全知识培训,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工程设备管理培训,使机械的使用合理化,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害;

最后,作为建筑企业的高层,领导应以身作则,做好宣传、教育、监督和培训的职责,并要严格遵守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以确保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项目工作,绝不可徇私舞弊,严格落实设备使用责任到个人的制度,以确保建筑工程设备管理工作的有序、正常进行。

四、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设备管理的工作不容忽视,它是实现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一部分,也是确保建筑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这不仅需要企业领导高度重视以及严格执行企业规章制度外,还应确保对建筑工程施工队伍进行专业的培训,实行设备分配到个人的责任制,以确保设备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们经济水平也会与日俱增,随之对衣食住行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房屋建筑是其中之一。在建筑工程的建设方面不仅对居住环境做了一定的要求,同时更注重建筑的质量问题,建筑企业科学、合理化的管理是保证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建筑工程设备管理作为建筑管理的一部分,其作用不容小觑。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备管理,缺陷,优化措施

参考文献

[1]秦玉萍.施工企业项目工程设备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隧道建设,2007,27(03):115-117.

上一篇:桥梁承载能力评估下一篇:文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