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型布局

2024-07-29

集中型布局(精选3篇)

集中型布局 篇1

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发展,当前全国各地区纷纷采用征地拆迁的方法作为实现城镇化的主要实施形式和路径,从而使得拆迁量大幅度增加,拆迁安置房的建设问题日益成为城市化发展建设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安置房主要是指各地政府为了完成城市改造和扩建等城市建设的规划目标,主要因土地开发,旧城和“城中村”改造及新农村建设等原因进行拆迁,用于安置被拆迁住户所建造的房屋。近年来,全国各地拆迁安置房修建量非常大,对土地资源整合、城市建设,以及新农村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客观地讲,拆迁安置房建设在城市化进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拆迁安置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和城市面貌,提升了旧城的土地利用价值,另一方面,也使得农村居民点的分布日趋集中、合理,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效用,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增强城市的整体功能。

一、安置房规划布局的概况

全国各地区拆迁安置房建设的大力推进,对解决城乡低收入群体的安居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安置房建设在城市规划布局上呈现出大规模集中建设为主,少量分散布局为辅的特点。对于大部分安置房,主要采取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布局以形成居住小区,也有少量安置房则采用与其它商品房混合建设的形式。目前,由于安置房建设的集中布局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已引起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而拆迁安置房区域规划的定位直接关系到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也会对城市改造及未来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加强对安置房建设规划布局的优化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安置房规划布局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 安置房区位条件相对较差,布局过于集中

由于土地地租地价理论的存在和影响,强化了土地区位的重要性。一方面,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缺,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那些经济效益较好、利润率较高的产业或者项目往往占据了城市里区位条件较好的地块,而可供选为安置房建设用地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另一方面,由于安置房属于具有社会公共商品属性的保障性住房,其建设用地大多通过征收获得,其带来的土地经济收益较小,土地价值及潜力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大型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安置房居住区的建设被挤压到城市的边缘化地带,项目选址呈现出偏僻集中的趋势。

2. 安置房小区出行不便,拆迁居民就业困难

大型的安置房居住区大多远离城市中心,其周边企业较少,能够提供就业的岗位有限,拆迁居民在搬离原居住地的同时也就可能成为失业人员,而且由于安置房居住区建设初期,缺乏对就业岗位和渠道进行统筹安排和规划布局,容易造成安置房居住区域功能较为单一,拆迁居民在解决了安居的同时,却无法解决未来的就业问题。再加上拆迁居民人群中大多受教育水平较低,缺乏较强的劳动技能,就业选择面比较窄,只能从事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工作,而这些工作岗位又大多分布在城市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带,安置房居住区附近相对缺乏,从而也加剧了拆迁居民的就业难度。

3. 安置小区周边基础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齐全

近年来,虽然全国各地区在安置房小区的建设过程中加强了配套设施建设的力度,但这类小区从宏观区位上看远离城市中心区,并且建设资金有限,同时,由于公共资源的设置是需要花费成本的,而大多数安置房的居民属于中低收入人群,收入达不到一定的标准,导致居民的消费水平较低,无法吸引商家在这些地方进行投资,这些因素造成了安置房小区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相对不足。另外,由于投入资金的不足,只能运用较低的成本来维持现有公共服务及配套设施的正常运营,也就更谈不上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了。而这些小区的居民不仅期望安置房能够提供给他们基本的生存空间,而且更希望居住在具有更多就业机会和公共设施配套完善的地方。而当前小区的规划建设虽然解决了居民的住房问题,却不能为他们提供广泛的就业选择和优质的公共服务,无法更好地满足居民们的生活需求,容易造成他们满意度下降,缺少社区归属感。

4. 安置房建设的集中布局,易形成不同社会阶层在空间上的分化

大规模集中建设安置房会导致具有相同境遇的中低收入人群集中居住,从而加剧出现贫困群体的空间集聚现象,进一步强化其经济地位上的劣势。在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安置房社区里,原来分散居住的中低收入人群集中居住,拉大了他们与其他区域居民生活的距离,易产生空间隔离,且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就会形成更深层次的社会隔离,甚至这部分人群的心理隔离,造成彼此之间的地域和群体歧视,从而加剧贫富分层,引发社会冲突及排斥。

三、优化安置房小区空间布局的建议

1. 完善安置房建设相关制度体系的建设

伴随着城镇化发展的大力推进,拆迁安置房的建设规模再不断扩大,但至今为止,有关拆迁安置房的法规建设却严重滞后,缺少相应的高位阶的法律规定,现实中大多以政府文件取代法律规定的形式来进行规范,使得安置房建设不能够做到有法可依。通过加强有关安置房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可以进一步完善安置房建设方式,减少集中连片,优化空间布局;同时,规定新建开发建设项目立项时,必须严格按比例配套建设安置住房,并从区位、质量和配套设施等方面比照商品房进行建设,真正把安置房建设成为有效解决民生问题,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安居之所。

2. 加快推行混合居住的模式

相关研究成果显示,不同社会阶层群体混合居住,可以通过各阶层之间的相互影响来改善住宅质量和城市邻里的生活环境质量。低收入居民在就业、受教育和接受公共服务等方面可以获得更多的便利。为此,对于集中新建的拆迁安置房宜采取小片开发、分散布局的原则,严格限制安置房的建设规模,防止同一区域密度过大。混合居住的建设方式就是在较大区域内混合布局建设各种类型的住房,将保障性住房与商品住房配套建设,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生活困难的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还可以防止由于低收入群体居住规模过于集中而引发社会问题,以实现不同文化的互补,促进社会不同阶层的融合,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共荣。

3. 积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拆迁安置房的建设应该采取有效的节地措施,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以解决更多人的居住问题。在安置房居住区规划设计时,可以通过增加高层住宅的数量来提高居住区的容积率,并且通过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的集约化建设,实现对公共资源的高效利用。此外,在居住区的规划布局上,可打破常规的行列式布局形态,通过采用单元错位,或用点式等手法形成围合,这种多层次复合的户外空间,有助于在保持原有住宅日照间距情况下增加建筑密度,提高用地效率。

4. 科学优化安置房居住区的平面布局

作为中低收入群体的住宅,拆迁安置房在规划建设时,要牢固树立绿色、循环和低碳的价值理念,突出房屋的实用性和性价比。首先,在安置房建设初期进行选址时,要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综合考虑城市总体规划、地理环境、土地成本和居住人群层次等要素,科学进行选址决策。其次,在安置房建设规划设计时,要依据安置房选定区域的环境容量,结合现有公共配套设施基础状况,确定未来安置房居住区的建设规模,合理规划各项用地及配套设施的面积和用途。第三,基于绿色生态的设计原则,合理安排住宅与住宅之间、住宅与周边环境、住宅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住宅与环境形成有机整体,建设新型的绿色安置房居住区。

参考文献

[1]王晓燕.银川市保障性住区布局及优化[J].城乡建设,2014,(6).

[2]王晓燕.银川市保障性住区规划设计研究[J].城市,2014,(5).

[3]王丽艳、王振坡、陈琳娟.城市和谐居住空间构建下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探讨[J].城市,2012,(9).

集中型布局 篇2

字号:[ 大 中 小 ] 发布时间:2011-09-19 来源:国家煤炭工业网

9月14日至15日,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在开滦集团主持召开了《煤矿井下优化开拓布局、合理集中生产若干意见》制定座谈会。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煤炭处、河北省煤炭工业安全管理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开滦集团、神华集团、华能集团、兖矿集团、龙煤集团、淮南矿业集团等16家煤炭企业,天地科技公司、中煤科工集团南京设计院等11家煤矿设计院,以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咨询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

为进一步总结和推广煤炭行业在优化开拓布局、合理集中生产的经验和做法,深入解决矿井生产开拓布局不合理,系统复杂,用人多、效率低、安全可靠性差的问题,有效防治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从根本上提高煤矿安全、高效、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提出开展“优化开拓布局、合理集中生产”课题研究,并委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咨询中心开展课题研究工作。2011年6月,课题组在北京召开“优化开拓布局、合理集中生产”汇总稿讨论会,对整体章节及具体内容进行了调整,形成了初稿,共设置了总则、开拓方式、生产布局、生产系统、采掘工艺、灾害防治、资源管理、均衡生产、管理职责、附则等八个章节。这次会议主要议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总结近年来全国煤矿科学生产、安全生产、生产布局等方面的管理经验,充分发挥专家的智慧,研究讨论煤炭工业协会咨询中心起草的《煤矿井下优开拓布局、合理集中生产若干意见》初稿,提出修改完善意见,使之更加符合我国煤矿实际,更趋科学合理,具有广泛的实用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推动我国煤矿生产布局管理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集中型布局 篇3

城市集中热水供暖管网是集中热水供暖的基础条件, 在布局方面存在的问题制约着供暖的集约化和有效性,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管网布局不合理

热力站引出的热水管道, 一般都是管道长和管径大, 这样的管网布局势必需要更多热力和动力消耗作为支撑, 否则很难满足远端用户的正常供热, 而近端用户却会出现过热、噪声等失调现象。为了满足新用户的热水供暖需求, 则需要加大管道的直径, 使得热水在细管道和粗管道流量不均, 容易造成管道破坏。

1.2 水力失调

在集中供暖的规模扩大之后, 供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系统的水力自然难以得到全面保障, 据调查, 很多城市都出现了水力失调的现象。造成水力失调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集中热水供暖中的阻力分配不均匀, 并且没有根据设计要求的系统参数运行, 因而容易出现近热远冷的不均衡情况。某些城市采用加大管径、提高流速和增加调节阀门的方法, 但这些方法始终是权宜之计, 其中具体的技术环节难点, 还需要进一步克服。

1.3 变频技术的经济性问题

系统运行中增加风机和泵类等机械之后, 风量和流量的调节依靠调节板或者节流阀, 这种控制方法简单, 却并不利于能源节约, 而异步电动机的恒速转速, 同样不够经济, 因此变频技术应用需要综合考虑价格、运行可靠性和容量等限制问题。

2 城市集中热水供暖管网布局的问题解决措施

鉴于城市集中热水供暖管网布局存在的问题, 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解决措施:

2.1 管网布局的优化措施

管网的布局必须经济合理, 尽量缩短主干线, 同时合理配置管线的阀门、补偿器等附件, 以便实现灵活放气、放水和疏水。技术方面则要确保可靠合理, 譬如尽可能避开不利敷设管道或者管道敷设后容易造成外力破坏的地段, 譬如土质疏松的区域, 敷设后在重力荷载作用下, 管道容易被压坏, 或者敷设于地震断裂带或者滑坡区域, 在发生地震或者滑坡等自然灾害的时候, 难以保证管道的安全。因此, 管道不利于敷设在交通道路下面, 笔者建议平行于车道, 并尽可能敷设在车道以外, 譬如沿着人行道的一侧敷设。而地上的管道, 为了保持美观和不妨碍交通, 可与其他管道或者建筑物合理搭配, 但需要控制彼此之间的间距, 以便确保管道运行的安全和方便日后的检查维修。至于管道的管径大小选择, 我们可以根据热水供暖用户的需求, 对各个管道的流量进行计算和设计, 然后根据流量的大小确定管道的管径。

2.2 水力的静动态调节

为了解决集中热水供暖时水力不均的现象, 我们可以采用变频器的变频调节, 控制热水供暖的平衡。变频器有水力静态调节的平衡元件, 设置于支干线、支线和用户的入口处, 譬如调节挡板和节流阀, 这种元件的原理是手动调节孔板2-3次, 使得供热管网趋向于平衡状态, 如果热水供暖的范围越大, 则需要重复调节的频率就越高, 而且需要密切关注负荷的增加和减弱变化, 笔者认为静态平衡元件比较适用于规模比较小的热水供暖管网系统, 而且在供暖负荷和工况不变的情况下使用为佳, 主要是因为静态平衡元件不具备自动消除余压的功能, 而且范围太大的话, 需要安装更多的平衡阀, 而且调试费用也比较高, 因此还需要搭配动态水力平衡元件, 这样才能够彻底解决水力失调的问题。动态水力的平衡元件, 可采用联动装置的多孔板组合自力式流量控制器, 这种元件能够根据流量的大小, 与静态平衡元件结合, 借助系统的压差自动调节阻力, 直到将系统的剩余压力消除干净, 这样一来, 不管热水供暖管网的负荷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都能够确保流量值保持永恒稳定, 有利于安装数量和成本的减少, 为热水供暖管网的有效运行和管理提供良好条件。

2.3 泵类机械的变频技术应用

交流电动机调速的方案中, 必须充分考虑变频技术的应用, 采用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整合电压型变频调速器的各个组成部分, 譬如整流器和逆变器等, 并且将三相交流电转变成为直流电, 以便控制微处理器的脉动电压, 在输出调速电动机的时候, 则可以控制电机转速和电源频率之间的关系, 以实现调速的平滑无级功能。变频技术应用于泵类机械, 以水泵的应用为例, 通过控制转速, 有效地减少空气动力, 在与风门风量控制调节方法对比的情况下, 前者的耗电明显小了许多。水泵在恒速水压的作用下, 热水供暖的管网会呈现曲线的阻力特征, 在设计水泵的时候控制输出的流量, 确保轴功率和输出流量成正比关系, 如果生产工艺另有所需, 则在输出流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后, 增加管网的阻力, 这样一来, 在满足某个输出流量的特殊情况下, 水压头就会得到大幅度的降低, 而且功率也会逐渐减少, 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损耗节约效果。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每个热水供暖的季节, 需要综合考虑变频调速的装置, 而且在低转速的情况下, 各种导致功率下降的因素都要综合考虑, 在热负荷延续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减少水泵的耗电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城市集中热水供暖管网是集中热水供暖的基础条件, 在布局方面存在管网布局不合理、水力失调、变频技术成本过高等问题, 制约着城市集中热水供暖管网的有效运行。为此, 我们需要对管网的布局进行优化, 以经济合理的方式, 实现灵活放气、放水和疏水。同时采用变频器的变频调节, 控制热水供暖的平衡, 以解决集中热水供暖时水力不均的现象, 并将变频技术应用于泵类机械, 以实现调速的平滑无级功能。这样一来, 才能够节约管网投资、减少供热能耗和提高供暖效益。

参考文献

[1]关薇.集中供暖过程中供热管网水力失调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 2011, (25) :339, 350.[1]关薇.集中供暖过程中供热管网水力失调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 2011, (25) :339, 350.

[2]刘朋.集中供热管网管径简化计算方法的研究[J].区域供热, 2010, (1) :19-21.[2]刘朋.集中供热管网管径简化计算方法的研究[J].区域供热, 2010, (1) :19-21.

[3]冯华.河北大唐国际唐山北郊热电厂配套城市供热管网设计与探讨[J].科技资讯, 2011, (5) :56.[3]冯华.河北大唐国际唐山北郊热电厂配套城市供热管网设计与探讨[J].科技资讯, 2011, (5) :56.

【集中型布局】推荐阅读:

集中模式07-22

集中采购05-22

集中收费05-25

集中屠宰06-02

远程集中06-15

信息集中06-28

集中操作06-29

集中统计07-05

集中核算07-06

行业集中07-29

上一篇:表象积累下一篇:西班牙语翻译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