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择题得分技巧

2025-01-12

地理选择题得分技巧(精选5篇)

地理选择题得分技巧 篇1

地理试卷无图不成题, 地理解题能力很大程度体现在读图上。特别是地理选择题, 题目涉及的图像不只局限于传统的地图和地理图表, 各种内容和形式的新图像层出不穷, 这些图像有的是传统图像的变式, 有的是表示方法的全新呈现。教师在高考复习指导中无法穷尽所有新图像类型。为了避免学生见到新地理图像时产生视觉恐惧, 可以指导学生了解新图像的变化特点和变化手段, 学会对图像进行适当的处理, 化解对新图像的陌生感和紧张度。

一、地理新图像的变式特点

传统的地理选择题图像有景观图、地图、统计图、示意图、图表等类型, 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地理图像出现了很多新面孔, 这些新面孔拓展了地理命题材料, 也对学生解题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1. 表达手段的创新

在新出现的地理图像中, 有的是对原来图像进行改造, 从而出现新的视觉效果, 学生在应试过程中由于紧张, 往往习惯于定势分析, 导致解题失误。比如纵横坐标的错位, 对以往的视觉定势造成了冲击。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卷将习惯上用柱状表示降水、用曲线表示气温作了一个对调, 由于习惯的影响, 很多学生判断失准。还有较多的是对表达手段进行创新、像修饰手段的创新、定点符号的变换, 都产生新的视觉效果, 因此要避免受习惯的束缚。

这些新图像虽然表达手段有所创新, 但是如果能让学生知道其演变过程, 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如近几年出现的以代码代替作图要素的简单栅格化图层, 图中的每一个方格以等距离形式呈现, 其实代码不仅起到了比例尺的作用, 而且起到了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颜色的作用, 或者是等高线地图中等高线的作用, 或者代表了地理分布图中的具体地物, 是对传统地形图和地理分布图作了一个理想化处理。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卷第27-28题中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图就是此类图像 (图1) 。

2. 复合型图的增加

为了增加图像的信息量, 将多个要素的图层叠加在一起, 形成复合型图, 这些图往往整合性很强, 不仅表现在内容的整合, 而且表现在图像的展示形式上, 有平面图和立体图的整合, 有统计图和分布图的整合, 甚至有三种以上表现手法的整合, 使学生在与图像刚一接触的瞬间会产生紧张感。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卷第3题是一个地貌和地质的复合图 (图2) 。其实复合型图只是表面上看比较复杂, 因此容易漏掉信息, 但是只要让学生学会对图像进行拆解和组合, 并且找准不同图层之间的对应关系, 图像的难度系数会大大降低。

3. 三维图像以及遥感图像的出现

近几年随着地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出现, 相应地出现了一些遥感图像和三维图像, 以及GIS分析成果的可视化图像, 这些图像无疑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新鲜感, 并且这些图像的应用领域很广, 表现方式也很多, 无法预料和猜测, 更增加了一定的神秘感和陌生度。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卷出现的是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影像图。2010年高考全国文综II卷第1题图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卷出现的也是一张遥感图像 (图3) 。2011年高考北京卷第10题出现交通运输的一个三维图 (图4) 。学生对这些图像的新鲜感大于紧张度, 因此只要让学生多接触此类图像, 自然就可以熟能生巧。

4. 专题内容的拓展

选择题中出现的地图一般以专题地图为主, 随着新课程能力教学的深入, 专题地图所涉及的空间和内容出现了很大的拓展。比如等值线, 由传统的等温线、等高线、等压线、等深线等, 拓展到了各个领域, 特别是人文地理领域中很多因素都可以用等值线图来表述。新出现的等值线有海啸传播等时线、城市区域等价格线、交通等车流量线等。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卷第7题中出现一个气候风险度的等值线。2011年高考海南地理卷第14题出现的是等光合有效辐射线 (图5) 。学生接触最多、最早的等值线是等高线, 在接触其他等值线的时候要注意区别分布规律。很多人会用读等高线的办法去判读其他等值线, 这样判读有时候会得出相反的结论。比如海啸传播等时线 (图6) , 学生在判读的时候会按照等高线越密地形越陡的思路, 认为等时线越密, 传播速度越快, 这样就会导致判断失误。

地理分布图的内容也大大拓展, 但是不管增加何种内容, 图像都会有其一定的属性, 所以一定要因图制宜、因题制宜。

二、地理新图像的应对技巧

不管以何种面目出现, 以何种表现手段呈现, 地理图像要表达的都是一定的地理信息, 选择题就是要根据这些图像所透露的信息来做出判断和抉择。因此, 做图像选择题, 最关键的是读懂图像, 学会解剖图像的结构, 挖掘图形的内涵, 提取有效信息。

1. 举手之劳, 顺应视觉习惯

所有的图像上呈现出来的信息, 都是人们视觉的结果。人的视觉对图形有一些习惯, 新图像在构制过程中若以非常规的模式呈现, 或以与人的视觉习惯不一致的方式出现, 就会给人以一定的陌生感。在近几年的地理高考试题中, 这类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解题进程。其实, 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 举手之劳就可以让原来不顺畅的图像视觉变得顺畅起来, 那就是让学生把纸面颠倒过来看, 目的是让图像在我们面前改变视觉角度, 从而化解图像的难度。

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第5~7题图中 (图7) , 左图的曲线分布与右图表面上一致, 其实与学生的视觉习惯大相径庭。学生的习惯是, 经线呈南北向分布, 纬线呈东西向分布。因此虽然这左右两个表面上相似的图形, 其实左图给学生的视觉是非常态的。但是只要将试卷按顺时针转动90°, 成为图8的效果, 这样经线的布局也成为南北向的布局, 图形的信息就会一下子明朗起来。

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卷第3、4题的等高线地形图 (图9) , 如果能够将卷面逆时针转动90°变成图10的效果, 这样的等高线地形图就顺应了学生的视觉习惯, 就好像人站在山脚下, 落脚点就在山麓, 山体布局在人的面前, 可以清晰地看清楚山谷和山脊等地形分布。这样判读地形比原图清晰多了。

2. 画辅助线, 做到事半功倍

地理图像虽然没有数学几何图形那样抽象, 但是在读图解题过程中也可以借助数学几何题作辅助线, 或者加阴影面的方式来增加图形的直观性, 在原来图像的基础上, 通过添加辅助线和阴影区的办法, 使题目给出的条件明朗化, 从而更好地完成题目提出的要求。

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卷第7题图中所给出的空间资料 (图11) , 直接在该图上不能明确地作出选择。如果在右边的空间资料图上增加两条辅助线, 就是以河流a曲线为中心, 往两侧分别画两条曲线a1和a2, 并且每一条线上的每个点与河流的最近距离都是1km。这样, 符合条件的区域就一目了然了 (图12) 。

在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过程中, 添加辅助线和一些注记也很有帮助。在计算面积的时候加一些阴影图示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且不容易出差错。

3. 还原母图, 了解整体环境

有的图像在取材的时候截自于更大篇幅的地图或图表, 这就是子图与母图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寻找和还原母图。很多隐性的光照图就是在地球光照俯视图和侧视图上截取了一个子图, 如果能够还原母图, 问题会变得很直观。再如某个洋流分布图, 只要我们在脑子里有一个全球的或者某个海域的洋流分布母图, 把题目中出现的子图回归到母图中去, 这样就会对出现的洋流所处的位置有一个全面了解, 对完成题目的选择会有很大帮助。

地球运动题目一直是地理高考中的“老虎”, 许多学生, 特别是文科女生更是“谈虎色变”。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试题中地理选择题的最后几个题号似乎成了地球运动考点的“专座”。2008年的全国卷中曾经出现过四个地球运动选择题的极端现象。这类题目难在各种图的变式多, 隐藏深。因此面对这类题目, 首先要让学生将图还原到最原始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也就是找出母图的真相, 还原“庐山真面目”, 这样便于学生阅读和识别。

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卷第9~10题, 给出的图是一个很简单的只用直线表示的示意图 (图13) , 在这个示意图上无法作出空间想象和判断, 因此需要把该图转化成常规的光照图。根据题干可以先把骨架放到侧视图的环境中去, 就是图14的效果, 也就是还原了一个母图, 这样直观了许多。然后再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 放到条件所述的环境中去, 如第9道选择题, 根据条件所示, 还原出母图 (图15) 。这样根据条件和题目的需要, 冷静地处理, 一步一步转化、分解、图示, 光照图就不会成为文综高考的拦路虎了。

面对新图像, 教师还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 只有放松了, 才能够展开思维, 应对变化, 才能坦然地分析和处理图像, 从而旗开得胜, 为顺利完成文综考试打好基础。

地理选择题得分技巧 篇2

第二,模板要背,只是针对零起点考生。要上台阶的考生,不能迷信答题模板。如果题目都没有看懂,你用模板都没有机会,不是吗?所以,超越模板就是要学会看题。你不能说,额!我粗心忽略了这个条件而已,你没有看到就是没有看到,找到你能用模板的条件也是本事。久而久之,你就发现,模板然并卵。

第三,做透相关的真题。做透的意思不止是知道答案,而是知道思路、能破题眼能抓梗!进而通过归类找到类似主题类似桥段的答题审题套路,做透是要做到懂套路的程度。语感能力强的考生,一遍下来就能升级。这样稳定能拿分的部分拿到了,得到了高考题“稳”的分数。聪明的考生能悟出新桥段的梗来,就能再度进阶了。

第四,综合题是练功的法门。很多考生做过的高考综合题没有人评分,一对一面批,不靠谱的地方没有人指出来,糊弄吞枣以为自己和答案差不多。思路有木有?踩点准不准?套路在哪里?如何在审题中破梗?都不了然。一天到晚刷选择题,有人面批也可以。从综合题入手提高成绩最快。

考场作文得分技巧 篇3

一、标题新

不论阅读什么样的作文, 我们的眼睛只会在感兴趣的地方停留, 仔细阅读, 从而留下深刻印象。标题新颖就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什么样的标题才算新颖呢?可以用下面两个标准来衡量:一是能否煽动阅读者的情感;二是能否给阅读者想象的空间。如《收购老鼠尾巴》《假如给我两千个亿》《天空那一抹轻云》等都能调动阅读者的兴趣。

二、开头奇

所谓奇, 就是要给阅读者以奇妙的感受, 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一是巧设悬念, 吸引读者。巧妙地设置悬念, 能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往下读, 急于了解谜底。如滕刚的《新微型小说》就以“这篇微型小说的结尾是:农历正月十六凌晨, 庄家发现孙女小红死在后院的茅坑”开头, 这一开头很奇异, 先告诉你结局, 吊足胃口, 让你迫不及待地去寻找原因, 然后再引出一个相对离奇的故事。所以说, 巧设悬念的开头独具吸引力, 是吸引眼球的好方法。二是借用修辞增加亮点。用修辞句开头, 便于抒写作者心中的感悟, 激起读者往下读的兴趣。三是铺陈景物, 渲染气氛。恰当的景物描写能烘托人物思想感情, 衬托人物性格特征, 推动情节发展, 使文章情景交融, 浑然一体, 从而打动读者。如《他们》这样开头:“夕阳西下, 落日的余晖把半边的天空映得通红, 如血色般笼着, 这个城市即将步入它璀璨而丰富的夜生活。”这段描写衬托出农民工把城市建设美了却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现状。

三、题材小

由于中学生接触面相对较窄, 素材的来源不够丰富, 作文宜选择自己熟悉的小题材。写人可以从熟悉的师生、朋友、家人、邻居入手;记事可以从趣事、难事、心事、郁闷事入手;状景可以从郊游、听雨、赏艺、看风景入手。这些人、事、景、物融入了他们的喜怒哀乐, 是他们的生活, 有真挚的感情, 这样的题材容易把握。但如选陌生的题材, 就会难以驾驭, 不易写好。

四、立意高

立意高就是不要人云亦云, 大家不知道的事要写出自己的见解来, 大家了解的事要写出新的主题来, 大家都熟知的事要写出新的高度来。要善于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思想, 这就是大家所说的“立意高远”。有个中学生从家里所用的电脑、出门电梯中的提示、书店书目种类以及小孩子日常口语中大量涌现英语的现象出发, 看到了母语被侵蚀的现状, 发出了救救母语的呼吁, 主题就很新, 立意就很高。

五、结构巧

清代袁枚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平铺直叙的作文没人愿读, 作文的结构是有讲究的, 可以娓娓道来, 涓涓如流;可以曲径通幽, 一波三折;还可以层层设疑, 勾人心魄。全在于作者匠心独运, 精心筹划。《大自然三章》就是以片段结构的形式, 将自然中的“鸟的心事”、“蓝天的担忧”、“鱼儿的规劝”这三部分组合成文, 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望。构思巧妙, 情节曲折, 具有新意。

六、语言美

浅谈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得分技巧 篇4

一、练好英文书法

常言道:“字好文一半。”这种说法在高考英语书面表达中虽然有些言过其实, 但书写的好坏、卷面的整洁与否直接影响考生的成绩, 却是不争的事实。书写不好给阅卷老师留下很坏的印象, 分数会降低一个档次 (5分) 甚至更多。不少学生由于疏于审题, 随意写来, 在仔细检查后, 又发现有诸多不妥之处, 于是对原文修修补补, 或在试卷上涂黑, 或使用橡皮, 或随意连线画“地图”等等, 造成卷面不整洁。在高考阅卷中, 凡卷面不整洁又书写较差而影响了交际的, 首先定在15分及格线以下。

二、写好第一句

Good beginning makes good ending.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句写得成功会给阅卷老师留下很好的印象, 但如果第一句就写错了, 或不知所云, 那么印象分就降了一档。例如, 有个学生作文第一句是这样写的:To my opinion, they should polited and friendly with visitor.窥一斑可见全豹, 在第一句话就有多处错误, 那么其他地方的错误必定不会少。从第一句就可以判断该生英语综合水平肯定不高, 这时阅卷老师接下来要寻找的就是他的错误, 而不是他的得分点。

三、把握一些基本原则

(一) 长短句原则

写英语作文时, 有长句, 也要有短句。在文章第一段 (开头) 用一长一短, 且先长后短;在文章主体部分, 要先用一个短句解释主要意思, 然后在阐述几个要点的时候采用先短后长的句群形式, 定会让主体部分出彩!文章结尾一般用一长一短就可以了。写一个短小精辟的句子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如果我们把短句放在段首或者段末, 也可以揭示主题。例如:

As a creature, eat;as a man, read.Although one action is to meet the primary need of my body and the other is to satisfy the intellectual need of mind, they are in a way quite similar.

(二) 主题句原则

写作文时一定要写一个主题句, 放在文章的开头 (保险型) 或者结尾, 让读者一目了然, 隐藏主题句是不可取的。例如:

To begin with, you must work hard at your lessons and be fully prepared before the exam. (主题句)

Without sufficient preparation, you can hardly expect to answer all the questions correctly.

(三) 一二三原则

写文章必然要通过一些关键性的“标签”来判定你的文章是否结构清楚、条理自然。方法很简单, 只要把下面任何一组的词汇加入到你的几个要点前就清楚了。不仅仅在写作中注意, 平时说话的时候也应该条理清楚! (1) to begin with, then, furthermore, finally (强烈推荐) ; (2) to start with, next, in addition, finally (强烈推荐) ; (3) first and foremost, besides, last but not least (强烈推荐) ; (4) most important of all, moreover, finally; (5)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适用于两点的情况) ; (6) 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thing (适用于两点的情况) ...

(四) 短语优先原则

写作时, 尤其是在考试时, 如果使用短语, 有两个好处:其一, 用短语会给文章增加亮点, 如果老师们看到你的文章太简单, 看不到一个出彩的短语, 必然会看你低一等。相反, 如果发现精彩的短语, 那么肯定会给你的文章加分了。其二, 关键时刻思维短路, 只有凑字数, 怎么办?用短语是一个办法!例如:

I cannot bear it.可以用短语表达:I cannot put up with it.

I want it.可以用短语表达:I am looking forward to it.

这样词数明显增加, 表达也更准确。

(五) 多实少虚原则

写文章应该写一些实际的东西, 不要空话连篇。这就要求一定要多用“实”词, 少用“虚”词。这里所说的虚词就是指那些比较泛的词。比如我们说很好的时候, 不应该只说nice这样空洞的词, 应该使用一些诸如generous, humorous, interesting, smart, gentle, warm-hearted之类的形象的词。

(六) 挑战极限原则

既然是挑战极限, 必然是比较难的, 但是并非高不可攀!

书面表达在评阅时遵循语言第一位 (语言高级) , 内容第二位 (要点齐全) , 结构第三位 (文章分段) 的原则, 也就是说阅卷老师最注重的是语言, 换句话说是亮点, 根据语言使用情况、亮点的多少而定出档次, 所以考生在书面表达中语言上的亮点是得高分的关键。在书面表达中阅卷老师喜欢看到的高级亮点有:倒装、强调、从句、独立主格、分词结构, 以及虚拟语气等。例如:

In the center of our school lies our library, which is between the garden and the teaching building.

Only in this way can I improve my English.

Only by taking exercises can we keep healthy.

Young as I am, I can manage it.

Rich as our country is, we have a lot of problems.

Being a student, I’d like to know the price for students.

It is because of the government’s efforts that the people of Sichuan can rebuild their family quickly.

地理选择题得分技巧 篇5

一、正确把握解答政治选择题的方法技巧

1.审题要慎重, 方法要有变化

(1) 认真仔细阅读题干。把握关键词, 审清答题的指向性要求, 即问题考查的知识范围、角度、答题的具体指向等。

(2) 审清题肢, 明确大意。

(3) 干肢结合, 有所取舍。依据题干取舍题肢时, 常用的方法有:一是“排除法”, 包括用“排误法”把错误题肢排除;用“排异法”把与题干无关的题肢排除;用“排重法”把与题干意思重复的题肢排除;用“排倒法”把与题干因果关系倒置的题肢排除;用“排宽法”或“排窄法”把与题干外延不一致的题肢排除;用“排间法”把与题干构成间接联系的题肢排除。二是“优选法”, 把最符合题意的题肢选出。三是逆向选择, 选本身错误但符合题意的题肢。四是组合式选择, 运用“比较分析法”, 即“共有的不管”“含错的不选”“漏答的不选”。

2.采用不同的标记表示每题首次答卷时把握性的大小, 以便检查时集中精力解决无法肯定的选项

(1) 用“√”表示选项确定无疑的试题。这类试题无需检查, 不要错改原先正确的选项。

(2) 用“?”表示已淘汰个别选项, 另两项虽模棱两可, 但其中一项的准确性相对较高的试题。该类试题是检查重点, 但在检查时, 若无十足把握, 不能改动已选出的选项。

(3) 用“×”表示对题干及四个备选项分析多次后, 一项也无法淘汰的试题。此类试题应及时放弃, 不能“恋战”。检查时若依然无法确定, 涂卡时要果断地任选一项, 绝对不能空而不答。

3.选择题涂卡的最佳时间———文综选择题完成后

不能在整份试卷解答完毕并自以为检查无误后再涂卡, 这很可能会因所剩时间不多引起心情紧张而漏涂、错涂或无时间完成涂卡;也不能解一题涂一题, 这会影响答题速度, 且更改选项时比较麻烦。

二、正确把握解答政治主观题的方法与技巧

1.审题思路

(1) 审设问

第一, 明确设问中要求的知识范围。题中要求所运用的知识范围, 绝大多数设问直接明确加以限制, 极少数知识范围限定不明确的题目, 要根据设问自己体会。如果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而考生却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 纵使他的答案再完美, 也是不能得分的。故要从宏观上审准知识范围。

第二, 明确设问中的中心问题。审题最主要的是明确问题的对象是什么。特别是中心问题的表述中, 关键词是我们选择教材具体知识点的指示灯。因此要找准关键词, 通过关键词进行术语转换。关键词找不准, 其折射出的教材的知识点就不准确, 就会答非所问。

第三, 明确围绕中心问题设问的角度。围绕中心问题无非从三个角度设问, 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类型通常包括现象题、体现题;“为什么”类型通常包括原因、依据、重要性、必要性、意义;“怎么办”类型通常包括措施题、启示题;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进行整合的类型通常包括看法题、认识题、评价题。

(2) 审材料

审背景材料, 要抓住材料的关键词, 审准中心意思、层次及侧重点, 还要考虑材料所处的时政背景, 从而判断出命题者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然后进行术语转换, 回归教材并联系时政热点, 找准材料所对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2.答题步骤

首先回答理论知识点。即答出通过审题后所选择运用的教材知识 (包括原理及方法论) 和时政热点知识。然后结合材料中的具体问题。即引用材料或对材料进行概括总结后, 说明材料体现的上述理论观点, 使材料与观点对应一致, 有机结合, 不能词不达意。

3.答题注意的问题

(1) 条理要清晰。答题时要用序号分点、分段作答, 且要标清大小点, 反对不分要点、不分段落地答题。

(2) 表述用术语。答题时要运用政治学科的教材术语及时政热点术语, 做到术语运用简明到位。

(3) 要点要全面。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 详略得当 (主张“挖坑”, 不主张“打井”) , 各要点间要注意主次先后及逻辑联系。

(4)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答题时既要答教材或时政的理论知识点, 又要结合材料中的具体的实际问题, 而且二者要对应一致, 有机结合。一般理论知识点在前, 材料中的实际问题在后。反对只答理论或只答材料, 也反对理论与实际“两张皮”, 相互脱节。

上一篇:题组设计下一篇:转基因抗虫杂交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