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骨干教师

2024-11-04

农村骨干教师(精选12篇)

农村骨干教师 篇1

1 农村中学骨干教师流失现状

1.1 流失教师中高学历流失多, 低学历相对稳定

随着整个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越来越高, 各个学校都在想办法吸引高层次的教师人才, 而学历层次相对较高的教师更具有了竞争力。经过调查, 拥有一次性本科或函授本科学历的农村骨干教师流失严重。

1.2 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的教师流失率高

教师所学专业是影响教师流失的主要因素。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计算机这些热门学科社会需要量大, 待遇也很高, 所以这些学科的教师流失率很高。而象历史、地理、思想政治这些学科的教师流失较低。特别是象江苏省高考改革, 由于改革以后的江苏省只考语文、数学和英语, 所以城市中学急需大量的语、数、外教师, 这又促使许多语、数、外老师从农村中学流向城市中学。

1.3 高职称、男性教师流失率较高

从性别来看, 流失教师中大多数是男教师, 且教龄一般都在10年以上, 具有中高级职称。这些教师无论是教学经验还是管理经验都很丰富, 不用培训就可以马上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成为教学骨干。所以, 一个教师如果他的教学经验越丰富, 他流动的资本就越高, 流动的可能性就越大。

1.4 中青年教师流失率高

青年教师由于无家庭负担, 精力充沛, 对未来的期望值较高, 所以流失率很高;中年教师为了实现自己更高的理想报复, 或为了让自己的子女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流失率也很高;而老年教师既有家庭的拖累, 又不愿意适应新的环境, 从一所新的学校重新开始奋斗, 所以流失率较低。

2 农村中学骨干教师流失的原因

2.1 经济因素

工资作为教师劳动价值的体现, 直接关系到老师的切身利益。我国教师的工资水平, 在全国12个行业中居倒数第三位。近年一项调查表明:英国新教师的年工资约15000英镑, 折合人民币约230000元;法国新教师的年工资约19800美元, 折合人民币约160000元;德国新教师的年工资约29700美元, 折合人民币约240000元;瑞典新教师的年工资约216000克朗, 折合人民币约240000元。一方面, 农村教师工资低是个不争的事实, 另一方面, 农村教师现实的物质生活压力大。父母、子女的收入少, 而医疗、教育等费用高。许多农村教师的爱人是下岗职工或者干脆就没有工作, 一家人就靠他一个人工资过日子。同时, 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捐款重重。而城市教师非但没有各种名目繁多的捐款, 而且还有各种补助, 并且城市教师可以搞家教, 增加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

2.2 学校内部管理的僵化、混乱是导致农村中学骨干教师流失的重要外部因素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 人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及安全需要之后, 还有精神方面的追求, 还有受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其实, 许多优秀的农村教师也不愿意背井离乡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重新创业, 而许多农村中学内部管理的混乱、僵化是导致大量优秀教师流失的重要外部原因。许多学校在评优、评职称方面大搞暗箱操作;校领导在用人方面也是任人唯亲, 顺我者昌;而在学校管理方面也是僵化、教条, 毫不尊重教师的情感、人格, 许多校领导官僚作风严重, 甚至没有一点法制观念, 一切都是我说了算, 搞的怨声载道。

有些中学, 校领导口头说对老师要进行人性化管理, 而为了防止老师在工作期间外出办私事, 却在校门口和办公楼门前装上了摄像头;上、下班都要按指纹机签到, 而且在上班期间还要不定期的点名, 一次没有签到或者点名一次不在罚款50元。更有甚者老师们连上厕所都要请假。

2.3 超负荷的工作量和超负荷的心理压力

国家一直在提倡搞素质教育, 但在许多农村中学, 一切与中考和高考无关的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大多停上。这样, 主课老师每周要上20节以上的课。有些学科因为人手紧缺, 这些老师每周甚至要上30多节课, 而且节假日也不能休息, 要补课, 每个月只能放一天所谓的“月假”。但是城市教师的工资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工作量进行工作的, 多余的工作量不仅有结构工资, 而且还有补贴、奖金。许多农村中学的老师内心十分不平衡, 同样是干工作, 而结果却大相径庭。所以, 许多农村中学的优秀教师纷纷涌向城里。

在农村中学, 老师的心理压力也是超负荷的, 学生考试平均分的计算常常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数字。班级平均分与年级平均分稍有差距, 就要罚款, 有的老师有时被一次性罚款几百元。学校还不定期地到学生中对老师进行民意测验, 对那些民意测验差的老师, 校领导动辙以待岗、下岗相威胁。这一切都给老师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大家都知道, 适度的压力会产生动力, 从而提高绩效。然而, 过度的压力不仅仅会损害工作绩效, 而且会使人出现“工作倦怠” (job burnout, 也称工作过劳, 工作枯竭) 。“工作倦怠指的是人体在过重工作压力下出现身心衰竭、厌弃工作的综合症, 就好像人体的身体能量全被工作耗尽而枯竭一样”。“工作倦怠与缺勤率和离职率高度相关, 它损害工作绩效, 带来恶劣的同事关系和家庭问题, 导致个人健康水平显著下降, 甚至威胁生命”。许多老师由于压力过大, 转而另谋其他出路, 有的考公务员, 有的弃职经商。

3 解决农村中学骨干教师大量流失的对策

3.1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全国有13亿人口, 而农民就有8亿多, 可见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农村教育又是整个国民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大量优秀农村教师的流失只会使农村教育更加恶化, 而经济落后与教育落后往往是孪生姐妹。因此, 国家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 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

国人总是羡慕日本这个国家的发展速度。战后的日本不仅在一片废墟上重建了家园, 而且很快挤身于世界强国之林。殊不知, 日本走的正是“教育强国”之路。日本政府规定, 教师的工资要比国家公务员的工资高16%, 而且逐渐有所提高。在日本, 教师是个收入颇丰, 让人羡慕的职业, 所以大批优秀人才都涌向教师这个职业。

我国不仅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而且要在农村教师评定职称、晋级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并且让优秀的农村教师有机会出去参观、学习、深造, 这样, 不仅会留住大量的优秀人才, 而且还会吸引一批有志于献身农村教育的优秀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从教。可喜的是, 我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正在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例如江苏省为了鼓励优秀的师范毕业生到苏北支教, 规定师范院校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只要到苏北从教三年就可以直接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在2008年两会期间,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而享受到该举措的学生至少要到农村工作3年。

3.2 大力培养青年骨干教师

有的农村中学面对大量骨干教师的流失显得手足无措, 有时连正常的教学活动都无法开展。“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 ”骨干教师的流失当然是学校的巨大损失, 但也应该看到它有积极的一面, 可以使其他许多年轻的教师走上重要的工作岗位, 一展身手, 给学校输入新鲜的血液。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在平时注意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有意锻炼这些后备青年教师的能力, 让他们挑大梁, 在学校内部形成一个优秀骨干教师的良性循环系统。这样, 也不至于出现由于骨干教师的流失连正常的教学工作都无法开展的局面。

3.3 健全和完善校长监督管理体制

许多农村中学的校长自身素质不高, 错误地理解校长负责制。以为校长负责制就是家长制, 就是一言堂, 就是我说了算。他们在学校里无人监管, 无法无天, 非常霸道。这种情况严重伤害了许多优秀教师的感情, 使他们心灰意冷, 非常失望, 转而出走。针对这种情况, 上级主管部门应从源头上抓起, 对农村中学的一把手校长实行民主选举, 让教职工和社会真正参与到选举活动中来, 把那些德才兼备的人推选到校长岗位上, 而且校长在走上领导岗位之后, 上级主管部门应对其进行不定期的考核, 加大对其的监管力度, 以防止其腐败变质。这样, 才不至于出现由于校长行政权力异化而导致漠视教师情感意愿的表达, 继而造成优秀教师大量流失的局面。健全校长监督管理体制是有效避免其行政权力异化的有效途径。

3.4 感情留人

有些农村中学的领导对教师漠不关心。一般来说, 年轻教师在刚工作时, 热情很高, 一心扑在工作上, 希望在教育事业上能有所作为, 学校领导要是能真正地在生活上关心他们, 在思想上和他们进行真诚的沟通交流, 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实际性的困难, 这样就能真正地留住那些优秀教师。但是如果校领导不关心青年教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 他们就会伤心、寒心、痛心。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太大, 工作热情也渐渐地熄灭。

3.5 加强对农村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

虽然在这样一个浮躁不安的社会中, 再提政治思想教育似乎有点过时, 但是这项活动还是非常重要的。当然, 在方式方法上不要进行空洞的理论说教, 这样会使人很反感, 而是要通过大力宣传各行各业劳模的先进事迹, 通过听英模报告会等活动形式, 来教育广大农村教师扎根农村, 为农村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目前教师队伍的流动大多数是无序、不合理的, 特别是大量农村中学的老师向城市的单向流动, 导致农村中学骨干教师大量流失, 使本来就很脆弱的农村教育更是雪上加霜, 形成恶性循环。本文分析了目前农村中学教师流失的现状及成因,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农村中学,骨干教师,流失,农村教育

参考文献

[1]张鹏.狄多华.西部农村教师流失严重.西部时报.2007.6.12

[2]陈琦钿.教师与公务员收入的巨大差距.教育前沿.2007.1

[3]姚忆江.杀师案.南方周末.2007.6.21

[4]孙健敏.组织行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五章.情结与工作压力.第36页

[5]徐光明.江西定向培养农村教师.中国教育报.2007.6.8

农村骨干教师 篇2

我深刻感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甚至是出色的教师。

一、面对课改首先必须更新观念

当前,面对物理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其次,做好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1、权威者转向参与者、激励者

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

2、教书匠转向专家型

未来教育需要“专家型”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

3、新课程更需要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三、改变原有教学方式,重视综合性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物理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物理素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部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要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教师首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其次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读书、作业的时间。学生读懂的为体,教师不需要讲解;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书领悟,让学生试讲;学生有问题可随时发问,有不同见解要随时发表;学生实在不懂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播、评、导或精湛的讲解。

四、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在合作中求发展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课改的实施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人较好的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了解其它学科,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助促进。

农村骨干教师 篇3

关键词:教师需求 教师培训 课程设置 管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1-042-02

为贯彻落实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5.5亿元专项经费,支持教育部组织实施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2010年度的“国培计划”项目已基本结束,它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升,受到广大教师和各地的高度评价,但是它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培训时间的安排、培训内容的选择等方面,影响了学员培训的效果。

本文在借鉴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西北师范大学承担的“国培计划”(2010)甘肃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初中地理)的工作开展为实例进行探析,探究出一个符合农村教师集中培训的工作模式以便为以后的“国培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以及有关培训单位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一、 课程设置前期——需求调查

新形势下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师培训工作,是培训者和管理者直接面对的课题。实践证明,培训内容的适用,培训形式的变化,管理机制的科学与否,都应是以参训学员的评价为标志的,否则,尽管培训者较以往有几多变化,因缺少参训学员的参与与生成,培训往往仍然是低效的。从调查入手,了解教师需求,把握教师成长动态,是实施有效培训的前提也是归宿。

需求调查的主要内容应围绕“收获,内容,形式,培训者以及以往培训经历”等几个核心来开展,具体内容应是:

(一)参训老师以往培训经历包括1、培训内容2、培训类型3、培训方式4、培训效果5、对培训的评价6、培训的教学模式等。

(二)对自身培训的需求包括1、培训内容2、培训类型3、培训的教学模式4、培训的师资力量等。

二、课程内容设置

大规模进行农村教师培训,确立科学的培训内容是一项重要任务,首先培训内容的确立必须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应对培训需求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要做到量化分析与质性分析相结合,梳理问题,分析需求,形成结论。对于调查问卷的分析,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量化的数据要进行技术上的处理,去“假”存真,合理选择使用。二是要理性分析获得的文字表述内容,设身处地的发现被调查者的真实想法。因此,要与个别访谈和查阅材料结合起来,在比较对照中分析研究。培训者只有把握了他们的需求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这是培训工作实效性的基础和前提。

同时还要从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出发来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对象的需求往往从现实出发,多是自己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难点和困惑,往往重操作、重现实的多,而对能力素质的提高、考虑发展的需求较少。作为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必须站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既要注意农村教师现实的需求,又要考虑他们发展的需要,既要解决他们操作层面的问题,又要注重理论支撑和知识拓展的核心问题。培训内容还要注意知识构建,设置培训内容要注意其针对性,考虑培训对象以往知识积累和知识链接,同时注意在内容设置时知识板块之间的链接。因此本次培训紧紧围绕“素质拓展——课标与教材——专业发展——观摩研讨——设计展示——总结与反馈”等六个模块进行课程设置,设计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果、反思与前瞻;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压力调适;设计地理教学的视角及其对地理教师素质的要求;中学地理教学研究论文撰写专题;地理课程标准“内容标准”深度解析与研讨;人教版地理教科书结构与内容解析及其使用策略;湘教版地理教科书结构与内容解析及其使用策略;初中地理教师专业素养与发展;中学教材中的图像系统及其教学策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初中地理教师说课、评课的能力与技巧;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策略;初中地理教师校本研修的途径与方法;地理课堂教学课例观摩;地理课堂教学课例观摩研讨;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地理课例设计展示与交流;研修收获总结与后续学习规划”等专题内容。总的来说,农村教师培训工作应以提高实施新课程能力为突破口,建立一个循序渐进的培训内容模块,帮助培训对象建构知识体系,促进其可持续的发展这是确立有效模式必须要注意的。

三、培训课程的实施

在培训课程的实施中应注重培训形式。培训形式是为培训内容服务的,选择适当的培训形式可以提高培训效果。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是针对农村教师培训内容需要,为提高培训的实效性而选择的有效组合。在“国培计划”(2010)甘肃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初中地理)中,运用下述几种主要培训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专家讲座式

专家讲座历来是培训工作的主体方式。几乎不论什么专题、主题的培训,这种形式总是唱主角的。实施新课程以来,国家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教材专家、专业的教科研人员一夜之间成了“香饽饽”。这些专家为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动和推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进入课改深化阶段,广大一线教师的胃口发生了变化。调研中,许多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反复强调,要把纯理论的专家讲座的比例降下来,要更多地邀请一线的实践型专家走上培训的讲台现身说法。

为了响应这样的需求,我们在这次培训项目的实施中,大幅度地提高了一线特高级教师在讲课专家中的比例,即使是理论专家,也特别看重那些注重实践、在实践与理论两方面结合得比较好的专家(如东北师范大学袁孝亭教授)。而且讲座本身也作出重大调整,一般要求不论什么专家都必须严格控制“讲”的时间,要尽可能多地与培训学员互动。专家讲座式运用不能太多,也不能一讲到底,要根据对象情况讲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讲的过程中尽可能与实际问题结合,不能从理论到理论。应该说,专家背景的考虑、讲座时间的限制和互动的要求,不仅给学员带来了更多的收获,也给专家带来了挑战,为传统的培训形式注入了活力。

2、展示交流式

(一)优质课,可以让农村教师直观的观摩到一堂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邀请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进行示范教学,让农村老师不仅观摩还可以参与交流,还能听到专家的点评,甚至可以与同行探讨,这个过程是相互启发的过程,这样可以起到示范效应。但在这里,我们进行了一个很大胆的创新,我们还设置了两节建议(找错)课,我们邀请了两位刚参加工作不到三年的年轻教师,通过他们的课,学员找问题,挑毛病,找短处。这样扬长避短收到了很好地效果,得到了学员们的好评,同时促进了两位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但是展示交流一定要组织好,不仅培训教师要参加听,还应参与讨论,专家教授们还要平等地参与交流,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设计与展示,在课程设置上,不仅重视学员们理论水平的提升,更重视教学技能的实际运用,要求学员们分小组运用培训中学到的理论与技能,按照地理课程的新理念,从中学地理教材中任选3个专题,进行教学设计,并对设计进行全班展示和讨论,不仅分享了各组设计的成果,而且增进了学员之间的交流。

nlc202309020545

3、任务驱动式

带着任务学习去学习,将学习与反思,将学习与培训目标结合起来。这个方法是培训班开始时即将培训内容、培训目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总结和反思的内容以及单元学习目标告诉培训学员,让他们在一种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这样更能进入学习状态,更能调动广大农村教师的潜能,提高学习效果,从而保证了培训质量。

有效的教师培训,必须使教师能够主动参与到培训过程中,成为真正的学习者,这就需要在培训中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法。同时我们也考虑到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的特点,突出了参与式培训方式,采用小组讨论、经验分享、现场学习、课例分析、对话交流等多元化形式,充分体现培训过程的针对性、平等性、参与性与实效性,以调动骨干教师的主动探究与学习的积极性。

四、以人为本,严格的管理体系

培训过程中严格的管理对保证培训质量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采用了专职班主任负责管理的模式。抽调了两名学科教学(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专职班主任全程跟班听课,深入课堂现场观察、了解教学效果。班主任要认真听取培训教师的教学过程,观察学员的听课情况,同时利用课余与培训学员进行交流,并在第一时间内与培训教师进行交流,对于部分能立即改进的评价或建议,培训教师可以当场采纳,改变过去仅在教学后进行评价的滞后性所带来改进不及时的现象。此外,班主任还要从事班级日常管理,为参训学员提供全天候、24小时管理与服务,体现了以人为本,严格管理的原则。

为了保证参训学员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培训班开班之初,我们就明确了学员的学习制度和学习要求,特别明确了学员每日必须完成的作业内容(针对培训内容撰写学习收获等培训日志)和要求,并把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学员培训过程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最大限度地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以管理工作促进培训质量提高的效果。由班主任老师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从考核的结果来看,培训班学员作业的完成率和质量都较为理想。同时每一节课都进行不定时考勤,保证学员的出勤率。班主任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中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营造一种和谐上进、互相支持的班级氛围,为培训出成绩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管理规范、目标明确、考核跟进是保证骨干教师培训实效的管理环节。各地培训机构可根据培训需求,按照分层、分类、分岗等培训形式对学员进行分班管理。不同班级可设置不同考核模式、培训课程和考核环节。并且,培训机构要安排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培训班主任参与培训管理与服务。

五、 必不可少的总结反思

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实施后,作为培训者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反思,对于培训效果是否成功,有效,要听取培训学员的意见,对于教学效果、管理实效、后勤服务等可以设计问卷、以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于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的不完善的地方进行反思,制定出改进措施,为下一步的培训工作积累经验。

六、创新推广

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过程是一个实践探索和研究过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培训方式,将创新与推广结合起来,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具有很强实用性,本身具有创新的特点,无论从培训理念到培训模式较之以往的培训有很多新特点。因此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推动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培训者工作意义和职责。

上述培训工作模式不仅适用于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同时对其它培训工作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http://www.gov.cn/zwgk/2010-06/30/content_1642031.htm.

[2] 王水玉.潍坊市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问题调查报告[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10,(5). 13-14+17 .

[3]高双桂 卢高洁.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12). 5-8.

[4]严华银.今天的教师需要什么—关于教师培训内容和形式的思考[J].人民教育,2008,(9) 28-31 .

[5]周红杰.关于提高中学地理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0,(1) . 114-115.

[6]何建军 胡秀丽.试析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3). 89-91.

[7]肖成全 周新.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的有效设计与有效实施策略例谈[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3). 17-19.

[8]薛翠娣.教师培训:从教师的需求出发[J].中国民族教育,2010,(2). 19-20.

农村骨干教师 篇4

欠发达地区农村骨干教师的流失已成为挡不住的潮, 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1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学骨干教师流失情况综述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学骨干教师的流失主要有6个特点:

1.1 流失人数逐年增多, 流失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骨干教师的流失数量呈上升势头, 而且, 不转关系, 不要档案, 不辞而别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多。

1.2 流失教师中高学历流失多, 低学历相对稳定

随着整个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越来越高, 各个学校都在想办法吸引高层次的教师人才, 而学历层次相对较高的教师更具有了竞争力。经过调查, 拥有一次性本科或函授本科学历的农村骨干教师流失严重。

1.3 语文、数学、英语等重要高考学科的教师流失率高

教师所学专业是影响教师流失的主要因素。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计算机这些热门学科社会需要量大, 待遇也很高, 所以这些学科的教师流失率很高。而像历史、地理、思想政治这些学科的教师流失较低。

1.4 高职称、男性教师流失率较高

从性别来看, 流失教师中绝大多数是男性教师, 且教龄一般都在十年以上, 具有中高级职称。这些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经验还是在管理经验上都很丰富, 不用培训就可以马上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成为教学骨干。所以, 一个教师如果他的教学经验越丰富, 他流动的资本就越高, 流动的可能性就越大。

1.5 中青年教师流失率高

青年教师由于无家庭负担, 精力充沛, 对未来的期望值较高, 所以流失率很高;中年教师为了实现自己更高的理想抱负, 或为了让自己的子女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流失率也很高;而老年教师既有家庭的拖累, 又不愿意适应新的环境, 从一所新的学校重新开始奋斗, 所以流失率较低。

1.6 教师流失去向一般是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

欠发达地区的这些流失教师他们流向的首选地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如浙江、苏南等地区, 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流失到这些地区的民办学校。

2 骨干教师流失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的影响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学骨干教师的大量流失给当地教育教学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学校教学秩序和师德建设受到冲击

首先, 大量骨干教师的流失使流失地的学校连正常的教学活动都无法进行。教师的大量流失使一些学校的正常运转几乎瘫痪, 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感到非常头疼, 但也无计可施。一些学校连正常的教学活动都无法开展, 实在没有办法, 只好去请代课教师, 而这些代课教师由于专业知识不足, 缺乏教学经验, 教学成绩无法让人满意, 结果使得学生家长很有怨言;同时流失教师对那些留在学校的教师的思想和心灵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他们人心浮动, 表示一有机会就会离开原教育岗位。其次, 使流失地学校的人才形成青黄不接的形势。因为流失教师的年龄层次主要集中在青壮年, 他们当中很多人是名师、骨干教师, 由于这些教师的大量流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只好抽调小学教师任教初中, 初中教师任教高中。

2.2 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受阻

2005年5月25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 “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推进县 (市、区) 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来。”首次提出要“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 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是国家为了满足全体国民受教育的需要由国家投资的免费教育, 其性质是公益性的。国际上各国所秉承的一个基本教育理念就是公共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国民。因此, 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全体国民的文化素质, 才能实现我们长久以来追求的教育公平理想。师资的均衡是实现教育教育均衡发展的人力资源条件, 是不容置疑的首要条件。但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师资力量的配置却很不合理, 优质教师资源集中在城镇, 而农村的教育资源却十分匮乏。由于乡村教师被抽调到城镇而造成的师资力量分布不均衡必然会阻碍本县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阻碍我们实现教育公平。

2.3 基础教育质量下降

虽然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有很多, 但笔者认为教师队伍的素质是教育质量的第一要素。由于教师流动的无序性、盲目性和单向性, 教师的流动就表现为流出地的流失, 且流失的教师绝大多数为中青年骨干教师, 这些教师年富力强, 正当壮年, 教学经验丰富, 他们的流失使当地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受伤, 教育教学质量严重滑坡。近年来农村有些地方的学校学生辍学率很高, 就以苏北某县为例, 有的乡镇中学的学生学生辍学率甚至已达到了10%以上。这个数目是相当惊人的, 如果再不加以控制后果不堪设想。可以肯定, 这些地区中学生的辍学率如此之高与大量骨干教师的流失密切相关。因此, 欠发达地区骨干教师的流失拉大了城乡基础教育的差距, 导致了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下降, 这将对基础教育的“两基”的巩固产生直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继安.对准目标, 研究对策, 加快改革[N].中国教育报, 2002-3-12 (1) .

广西农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心得 篇5

我有幸接受了广西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培训,感受了物理课改的新理念和课改的新思维,必将为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本人也结合学校的实际,运用培训学会的新理念渗透到现实教学实践中,让农村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物理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教学改革中,尽管各地的发展不同、文化互异、具体课程改革的实践情况纷繁复杂,但为了培养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所需求的新型人才,国家都对中小学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广西也是中国教育急发展的地区,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的发展,接受远程教育培训是国家对广西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意义重大。

物理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整个国民教育体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是国家整个教育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教育环节,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它还是人的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承担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功能和责任。物理课程改革既是一项教育改革工作,更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复杂性、艰巨性和意义的重大性将伴随我们整个教育改革进程。

通过培训,我的教学观念、教学策略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将新课程的理念实实在在地渗透到了日常教育教学中去,是我实践的重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情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灵活处理各种信息、人际交往能力、竞争意识、接受新知的能力、善于发现、探求和使用新知识,能批判性地思考,会检验事实及其相互关系,善于在学习中更多地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为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才能,为日后步入成人社会,承担起个人的生活责任,能积极参与奉献于职业和公民生活的有责任感的人.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并创造性进行工作的能力.将是我努力的方向.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如何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实现整个教育系统以及人的双重科学发展。如何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重建物理学科课程内容,使其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联系起来,增设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的物理课程领域,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物理课程结构,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提供了理想的课程环境,是我实践的难点,也是努力改变的方向。

农村骨干教师 篇6

今后,我行将围绕打造县域主导银行和成为农村金融骨干支柱的目标,把服务“三农”与商业运作有机结合起来,在信贷资金投放上发挥商业金融主渠道作用,在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上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金融产品和服务功能上发挥专业示范作用,在平抑农村金融市场利率上发挥主导作用。重点推进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为目标,不断提高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普及率。全面推广“农行+信用村+农户”、“农行+专业合作社+农户”、“农行+公司(担保机构)+农户”、“农行+特色项目+农户”等间接营销模式,提高服务“三农”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完善“三农”金融综合服务方案,开发建立“农户信息库”,夯实农户贷款管理基础,使更多农民享受到优质金融服务。

二是以畜牧业贷款中心为平台,着力打造畜牧业贷款示范区。积极推进吉林省实施“粮变肉”工程,建立完善的畜牧业金融服务体系,深入研究畜牧业细分市场的金融需求,以养殖户为重点,加强与担保机构、畜牧业管理部门、畜禽良种繁育、疫病防控、科研等部门合作,实现畜牧业组织化、规范化、集约化经营,助推吉林省畜牧业形成品牌优势、规模效益优势,进而打造国内外市场竞争优势。

三是以支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为推手,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围绕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目标,加强对农村水利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等领域的金融服务,促进粮食稳产高产。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县域特色资源型中小企业,实现批零联动,辐射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农村骨干教师 篇7

本文通过对参加贵州省中西部国培计划项目的200名贵州省毕节地区骨干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 总结了影响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些因素, 主要如下:

1. 高端学科培训

农村教师通过职后的培训、培养能迅速提升和拓展专业素养。其中省级以上的教师培训项目特别是国家培训项目, 是普通骨干教师迅速成长的重要方式。在调查统计中, 31%左右的农村教师把影响个人成长的主要因素归功于专业培训;40%左右的教师认为参与学术机构的年会和教学研讨会对自己的帮助很大。

2. 学术科研活动

学科学术年会, 如每年的贵州省数学学术年会、地理学术年会、语文教学年会等也带动和影响了很大一批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术年会中的专家讲座、小组讨论、合作研讨、案例教学、行动研究、教学反思、教师论坛等多种形式, 有利于培养骨干教师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课题意识, 逐步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和研究成果。

3. 基础教育课题研究

农村教师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题研究, 是有效促进自己专业发展、提高自已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课题研究中的查阅资料、协同解决问题、科学研究方法等均有利于农村骨干教师的快速成长。

二、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 为骨干教师搭建平台, 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为现有特级教师搭建专业引领的平台, 成立名师工作室, 充分发挥现有特级教师的影响力, 带动骨干教师成长。只有充分发挥现有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 建立骨干教师管理、培训、考评和使用的有效激励机制, 才能带动更多的普通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 注重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研修

由于农村教师的发展过程中得到外界专家指导和专业培训的机会很少, 要大面积提升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是解决之道。校本教研指针对本校教师在教学和个人专业发展方面出现的具体进行教学研究、研讨的一系列活动, 包括校本教研活动、课题研究、集体备课、公开课、优质课评比、教学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它立足农村学校实际, 针对本校教师教学实际, 对一线农村教师帮助作用最大, 影响最具体。

3. 政策支持、高端教师培训倾农村

参加高端培训是农村教师获得理论提升、更新理念、丰富学科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 但现实情况是农村教师很少获得国家级、省级的培训机会, 而地方培训又由于资源困乏而质量不高。为促进农村教师的发展, 省级以上高端教师培训要更多地倾斜农村教师, 加大对农村年轻教师的培养, 是使更多的农村年轻教师有机会参加高质量的教师培训。

4. 完善教师考评和激励机制

当前的教师考核和评价制度还存在很多不科学、不合理和不规范的地方, 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教师评价机制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要调动年轻教师发展的积极性, 必须结合农村教学实际和学科教学特点实际, 不能一刀切。例如像不参加升学考试科目的教师的考评和管理是否应单独进行。在目前的考评制度下, 只有教主干学科 (升学考试的科目, 即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 的教师得到认可, 很多教音乐、美术、小学英语、体育、地理等所谓边缘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上很难得到认可。

5. 拓展学术交流平台

参与公开课、优质课评比为特级教师成长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最能全面提高教师水平的就是精心准备优质课、公开课。与常态课相比, 公开课、优质课不仅增加了自身的压力, 而且会获得更多的指导、批评、建议, 得到更多的锤炼, 达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目的。农村学校也要重视多给教师搭建平台, 以校为本, 地区联合, 校级合作, 如开展校级优质课评比、校际间公开课交流、校际教研、课题研究等多种活动, 让年轻教师多历练、多学习, 快速成长。

6.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管理重教学

要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使教师从繁琐、低效的事物中解脱出来, 教师职业必须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职业。如果教师整日被低效的事务所困, 教师因此感觉身心疲惫, 感受不到教学的快乐, 进而丧失教学的兴趣, 产生职业倦怠, 会严重地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某种程度上, 拥有了多少自由, 就拥有了多少创造的可能性, 故学校及上级相关部门应把时间还给教师, 还教师以必要的自由, 减少或取消教师不必要的、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劳动, 使教师从日常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投入到学习中, 不断地提升自己。

7. 增加必备的图书和期刊杂志, 激励教师学习

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很迅速, 教师需要与时俱进, 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 了解最新的学习理论和方法, 才能培养明天的栋梁之才。为保障教师的学习, 学校一方面要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和创造良好的氛围, 增加必备的图书和学术期刊杂志;另一方面, 学校及相关部门应把教师的学习和教师的奖金、评先选优、晋级、工资加薪挂钩, 以加薪来刺激教师的学习, 以制度来保障教师的学习。

总体上看, 农村教师的培养和发展, 不仅需要他们自身的努力和学习, 更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做好顶层设计,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聘用、考评机制, 吸引更多热爱教学的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同时为现有的农村教师搭建教师发展的专业平台和酿造人才的肥沃土壤。

参考文献

[1]吴艳茹.特级教师研究的若干问题[J].教育评论.2010 (4) .

农村骨干教师 篇8

一、体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

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的附件中指出:遴选高水平师范院校与优质中小学联合, 采取集中研修和“影子教师”相结合的方式, 与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师范生实习支教相结合, 组织支教教师、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支教、顶岗实习, 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到培训院校和优质中小学进行为期3~6个月的脱产研修, 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为中西部农村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辐射作用的带头人, 推动教师教育改革。[1]

首先是遴选问题。包括参与的培训机构、优质中小学以及骨干教师的遴选。高水平的培训机构的遴选是通过各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高等院校、教师培训机构的标书进行评审, 确定入围名单后再组织答辩, 最终确定项目任务的承担机构, 报教育部、财政部备案。这种竞争择优机制, 以竞争择优盘活教师培训资源, 以竞争择优促培训质量的提升, 改变了以往直接由行政任命培训机构的模式, 让具备优秀的培训机构参与培训, 做到优中选优, 这是保证培训取得较好效果的前提。培训组织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协调培训机构与优质中小学之间的关系, 以往的培训当中, 一部分优质中小学认为培训主体的是培训机构, 自己只是协助参与, 让优质中小学全面参与到培训中来, 让培训机构和优质中小学形成强大的合力, 这是培训组织者必须认真考虑的事情。

遴选体育骨干教师学员是“国培计划”体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中最重要的环节, 它关系培训质量好坏的关键, 并直接影响培训的全过程。能否选派到高水平、高素质、有潜力、可造就的优秀体育学科骨干教师, 不仅关系到此次培训, 而且决定整个“国培计划”既定目标的实现。从2010年一些省市的体育骨干教师学员反馈来看,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 专业不对口问题, 部分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由其他专业或者一些退伍军人担任, 没有专业正规的体育教师选派, 只有抽调他们参与培训, 造成了一些参训教师专业不对口。第二, 学历, 职称, 教龄等与体育骨干教师学员的要求不符, 部分学员学历、职称偏低, 教龄较短。第三, 被选学员城镇中小学体育教师比例较大, 显然, 这与“国培计划”实施目的初衷相违背。第四, 一些学员学习动机不纯、学习态度不端正。一些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本身就少, 学校不愿意把一线的骨干教师派去学习, 对置换来的师范生能否胜任一线骨干教师的工作表示怀疑, 让骨干教师去学习, 学校体育工作就难以有效地开展, 于是就派一些闲置人员参与培训, 造成一些人被“国培”了。在这种状况下, 有些学员培训学习时得过且过, 放松了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 这种不纯的学习动机和怠慢的思想行为偏离了“国培计划”的培训目的和要求, 影响了“国培计划”项目的教学与培训质量。[2]

其次是培训的方式问题, 主要采取集中研修和“影子教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本身实践性较强的体育学科来说, 培训中二者结合, 很好地体现了实践中检验理论, 理论中总结实践。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 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产生了一些困惑。集中研修时, 一些专家主要在高校及城市中学从教的居多, 没有农村基层中小学校的教学与实践经验, 对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及条件不很熟悉, 造成设计的教学内容针对性和指导性不强, 难以满足基层农村中小学的实际需要。“影子教师”跟班学习时, 也是在条件较好的城市中学进行, 这些中学在当地市、县都有一流的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 一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不一定适合农村中小学。如何把先进的体育理念运用到农村中小学具体的体育实践活动中, 受训教师在未来教学中如何根据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是培训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所在。所以在培训中应当注重更新教师教学观念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相结合, 突出“问题教学”, 启发教师总结经验、培养反思能力, 努力提升参训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参训教师的可持续成长。

最后是置换问题。“国培计划”2010年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 一般按照同学科1:2的比例进行顶岗置换, 即两名师范生置换一名在职教师。在具体的置换过程中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的。一种是一次置换, 即选派两名师范院校师范生直接进入体育骨干教师所在中小学顶岗实习, 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进入高校进行脱产研修, 这种一次置换优点是置换操作简单, 由师范院校和农村中小学参与就能解决问题, 涉及的部门较少, 出现问题也便于沟通、协调。由于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本身较少, 体育骨干教师对学校体育工作顺利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最为担心的是体育骨干教师参与学习时学校体育工作如何有效地开展问题, 师范院校顶岗师范生能否胜任农村体育骨干教师的工作是一次置换进行的基础和前提, 也是一次置换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另外一种是两次置换, 第一次置换以县为单位, 按照专业对应的原则, 在农村体育骨干教师与师范院校体育专业实习学生之间进行。通过置换, 选派农村体育骨干教师进入高校进行脱产培训研修, 选派体育师范生进入中小学顶岗实习, 把体育师范生集中安排在县城中小学进行顶岗;第二次置换在城乡教师之间进行, 即农村体育骨干教师进入高校脱产研修形成的岗位空缺, 由接收体育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县城中小学选派优秀体育教师以支教方式补充。这种方式从理论上来说能很好地实现培训院校、县城中小学、农村中小学三者之间的互动, 也能为农村中小学带来优秀的教师资源, 解决其后顾之忧。但是两次置换需要省教育厅、师范院校、地区及县级教育部门和基层中小学等多个单位共同参与才能完成, 任何一方出现问题置换就无法完成。从2010年一些地方实施的两次置换反馈来看, 也出现不少问题, 造成了一些“空换”现象的出现。师范院校的师范生数量、质量以及置换学生的实习意愿难以满足置换需要;置换出现问题时有关教育行政部门不积极协调, 造成顶岗置换衔接时常发生脱节;置换到农村中小学的在职体育教师面对农村中小学的状况, 有的显得无所适从, 同时难以保证他们安心在农村中小学顶岗3-6个月。所以, 采用一次置换时, 各师范院校最好在顶岗前组织顶岗师范生参加岗前强化培训, 以确保他们能胜任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工作;采用两次置换时, 应当加大对优质城镇中学支教工作的教育宣传力度, 同时, 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主动协调, 不得已可以进行必要的行政干预, 以确保置换的成功,

二、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目标是通过较短时间的培训着力解决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发展。所以, 短期集中培训应当让受训者达到以下要求:第一, 全面认识《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领悟课程理念, 以标准为导向设计实施教学。第二, 提高体育学科知识的应用水平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适合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条件的常用和适用的运动项目的知识和技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 第三, 提高体育教学技能。第四, 形成和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以及教育科研的基本能力, 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远程培训

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优势, 面向全国遴选具备资质的高等学校和远程教育专业机构, 实施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采取混合学习方式, 做到教师线上学习、线下集中研讨和在职学习相结合;培训以学科为基础, 以问题为中心, 以案例为载体, 帮助农村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培养教师远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 做好远程培训教学、线上辅导工作[3]。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远程培训中, 必须落实“以问题为中心, 以案例为载体”的主导思想, 以课堂实践为源头来确定培训课程, 应当对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误区、现象进行概括, 将教学中的典型现象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相应的重点、难点结合起来, 每个课程模块可依据体育与健康标准和体育教学的实践提出若干个“核心问题”, 由“核心问题”带动理论阐释与案例评析。所以, 案例的选择和设计应当解决课程中的“核心问题”, 最好选用来源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的案例, 而不是案例设计者为体现自己的主观意志而设计的假案例。在远程培训中要特别注重“线下集中研讨”。因为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互与研讨, 是中小学远程培训中提升培训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 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有利的方式[4]。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附件2[z].教师[2010]4号, 2010 (7) .

[2]陈曙.中小学体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体系探析.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1 (4) .

[3]孔维宏.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国电化教育, 2011 (5) .

农村骨干教师 篇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明确提出:要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了保证农村教育质量,贯彻落实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精神,全国各地积极采取各种举措,以提高农村师资水平,促进农村教育发展。

一、培训有效性的概念分析

培训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培训并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1],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教育与培训。其最终目的是不仅让受训者“知其行”,更重要的是“知其能”。“能”与“行”代表的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能”更加注重一个人的发展潜力。从狭义的角度来分析,培训被划分到教育学范畴,是指教师通过工作训练,达到“知其行”的过程。“知其行”是根据岗位要求掌握相关技能的过程。我国对教师培训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是对教师培训的内涵的探究却屈指可数,对教师培训概念的界定是各有见解,在此教师培训是指中小学教师通过培训后能够获得专业发展的过程。

“效”的定义,《辞海》中将其解释为“效果”、“功效”。所谓“效”指的是“有成效,有效果或有效力”,即借助某种力量或做法而产生结果。由此可见,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应该是依据培训者需求,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在培训的作用下有更大的发展和进步。借助“三有论”观点阐述“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有效果,培训结果和预期培训目标的实现度的评价;有效率,则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评价;有效益,培训者的教育需求与培训目标的匹配度评价。

因此,笔者认为切实保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目标、内容、方式、管理和评价几个方面。但是,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培训有效性大打折扣,严重影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不利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持续稳步发展。

二、提升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有效性的策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培训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形式。[2]保障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有效性是促进农村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方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等应予以高度重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采取有力举措以提高培训的有效性,保证培训效果。

1.立足明确的培训定位

立足明确的培训定位,其目的在于通过培训,切实提升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师德修养、教学科研能力以及教育教学方法,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使其在农村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方面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稳步提升。因此,笔者认为应重视培训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培训对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可以学会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工作的开展,在实践中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再将经验上升为教育理论的良性发展模式。因此培训理念上,要以参训教师为本位,以教师需求为导向,以实践活动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重点,以任务驱动为抓手,以专业发展为目标。[3]

2.立足完善的培训流程

事物都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培训工作也具有内在的规律性。与其他教师群体不同的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他们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区别于其他教师群体。因此,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应充分结合农村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培训流程,不能照搬照抄随意模仿其他培训流程。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工作经验,认为培训流程大致如下:项目申请和策划阶段(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国家政策方针的支持是培训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项目申请和策划阶段应严格把关农村中小学需求的培训内容等,以保障培训经费的顺利发放);培训需求调研阶段(是指培训课程的设计以及培训方式的选择等都应建立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需求的基础上,以便制订有效的培训方案);方案的制订和论证阶段(既需要满足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也需要结合培训流程的内部规律,保证方案的科学有效);培训实施阶段(依据上述设计好的培训方案开展具体的培训流程);培训考核阶段(即做好培训的事后监测工作);总结反思阶段(通过对培训结果的评价,做好反思和总结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创新,在摸索中逐步完善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有效培训流程)。

3.立足全面的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的质量和水平是影响培训结果的重要方面,培训部门或工作人员应准确把握培训对象的需求。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这一群体不同于城市教师和城市骨干教师,了解他们的需求能够帮助培训者制订符合他们标准和要求的培训课程和模式等,切不可张冠李戴,否则培训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因此,培训实施之前,培训相关部门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方式全面了解教师参加培训的需求以及地方教育局对培训的期望效果等等。根据调研结果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课程内容及安排适合的培训方式。调研培训需求充分体现将教师作为培训主体,能够让农村骨干教师在尊重、关注的环境中获得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在培训的过程之中还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培训标准。通过了解培训对象这种“自下而上”和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这种“自上而下”相结合的策略,能够保证培训内容符合国家要求的社会性和满足教师发展的个人性。此外,培训内容的选择还要满足三条基本原则:时代性、选择性和系统性。时代性即内容选择要符合时代发展特征,具有当代教育理念;选择性是指给予培训对象一定的选择培训内容自主权;系统性则是培训内容应保证培训对象参加系统的学习后获得发展和进步,碎片式学习不符合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特点。

4.立足多变的培训方式

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有效性需要多变的培训方式予以保障。具体培训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课题行动研究促进自主研修。自主研究性学习是指充分发挥培训对象的内在动力,进而内化所学知识,提升自身能力的过程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向培训者学习,还可以与其他教师分享有益的经验,发现问题并通过共同学习寻求形式多样的解决方案。[4]通过课题研究可以贯穿整个培训的始终,切实解决农村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此外,在专家学者针对性的指导下,参加培训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形成“以研促训”、“研训结合”的教学模式,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实践跟进促进行为改进。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行为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可以通过加强基地实践、访问考察等方式,让培训对象参观学习一些优质学校的办学模式和教育教学方式等等,通过实践参观教学进而促进行为的改进。第三,学员交流促进彼此提升。培训对象之间的交流互助,有利于教学理论的再吸收,有利于教学实践的再反思,有利于教学能力的再提升,有利于自身素质的再提高。学员之间的交流,能够针对他们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彼此相互分享自己的经验,在获得新知识和新方法的基础上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

5.立足系统的保障机制

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属于公益事业,政府理所应当发挥主渠道作用。[5]然而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是受多重因素制约的,迫切需要当地政府和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借助相关政策和手段予以支持和保障。我国于1993年和1995年分别颁布的《教师法》和《教育法》都对教师参加培训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教师参加培训做了更为细致的规定和要求,培训目标为全体教师,重点培训骨干教师,最终实现我国教师队伍素质的进一步提高。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应根据国家的政策文件制订符合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本地区的师资培训,尤为重要的是提供法律和制度保证,防止出现因事务繁忙、经费不足等情况导致无法参加培训的现象发生。总之,科学的监督和保障机制是提高教师培训效率的根本保障。[6]

6.立足评价的培训结果

培训的最终结果是为了促进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提升专业素养水平。笔者认为,应加强培训结果的评价监测,双重度量培训过程和培训结果的有效性。然而,我国培训十分普遍的现象是教师参加培训后,拿到结业证书也就意味着结束,但是究竟培训对象的专业发展和专业素养是否得到提高有待商榷。因此,应加强培训过程培训结果的内部质量监控,对培训结束后实施跟踪考核,借助农村骨干教师培训过程开展教师之间、校际之间的培训心得交流会,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还可以让参加培训的农村骨干教师负责校本培训,以点带面,形成辐射网状学习互动模式。

农村骨干教师 篇10

启示一:确定一个研究的主攻方向

这是章晓东校长讲座中的一句话, 他是这样说的:确定一个课堂的“主攻”方向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而其他专家也用不同的话语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他们之所以能有所成就, 就是因为他们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主攻”方向 (鲍建生: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符永平:数学教学的十八种课型;章晓东:情智课堂研究;潘建明:自觉数学课堂, 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研究) , 并孜孜以求, 全身心投入, 不断改进、不断超越, 才成就了今天的他们.

目前, 我们广大一线初中数学教师完全能做到这一点, 起点可以定低点, 目标可以明确点.比如可以把教学设计、学情研究、案例分析、课型研究、课堂教学机智、课堂提问技巧、课堂组织方式、作业布置、活动组织、教学札记、学困生辅导、分层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等等作为自己的一个研究方向, 一旦方向明确, 做起事来就会事半功倍.要研究和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 我们只能从其中切取一个小的片段开始, 这样既便于入手, 又便于解决具体问题, 同时耗时较少, 不至于影响正常的教学.当然问题小、研究的周期缩短有利于增强自信, 使我们获得研究的成就感.正好我们最近对数学课上的阅读教学产生了兴趣, 现在数学考卷上的阅读理解题不多, 但有背景的题目却不少, 几乎每道题都需要学生有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如何在数学课上培养并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 如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题目中的数学信息, 如何让学生把文字语言尽快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这就是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 我们分三个层次进行了研究:第一探讨的就是阅读理解题的教学研究;第二是数学课上阅读能力的培养;第三是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信息和数学表达的研究最近三年, 它将是我们几个同事研究的主攻方向.

启示二:研究不能脱离实际

符永平老师说:“学问是作出来的, 不是说出来的.”我们的研究应该从实际出发, 我们的研究就在备课笔记、听课笔记、课堂教学、教后札记里.教师做研究会自觉与不自觉地向专业研究者看齐, 想方设法地引用大量的理论文献, 先介绍国外学者怎么认识, 后分析国内学者有哪些观点, 最后再谈谈自己的见解.似乎只有和精深的理论携手, 才能彰显出研究的力度和分量.殊不知, 广大一线教师做研究其独特的魅力并不在于验证某种既定的理论, 其鲜活的生命力并不在于诠释这样或那样专家的论断, 它在教育科研之林中, 之所以有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恰恰是对教育现场的把握和判断, 恰恰是对教育事件所作出的意义分析.这样的研究也恰恰是专业研究者难为或不能为的.

符永平老师是从课型研究开始的, 目前暂时框定了十八种课型作为研究的重点.我们决定从教学流程出发, 研究如何在数学课上渗透阅读的理念、技巧和方法, 及时反思和改进, 力求让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其中章晓东校长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请一个同事专门记录所有的师生对话, 带回去研究.当然, 全程录像, 共同研究也是切实可行的办法.我记得, 警察办案时, 经常把办案现场拍下来的东西放给办案组成员看, 大家在一起讨论案情的各种可能, 我觉得这种办法非常适合我们教师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课堂研究开始, 形成方案和套路, 再回到课堂检验, 相信这样的研究才是有利于我们一线教师成长的研究.倘若我们的研究脱离课堂教学又不服务于课堂教学, 那我们的研究就变成了假、大、空, 变成了形式主义.

启示三:学生是课堂的生命

鲍建生老师举了一个例题的讲解过程:第一步, 要求学生用尽可能多的办法解决 (学生想到了五种办法, 一一写在黑板上) ;第二步, 查书、查作业本和练习册, 找出本章中用到这五种方法解决问题的题目 (每种方法下列举一到两道题目) ;第三步, 回到例题, 再来研究, 例题的条件能变吗, 结论能变吗?学生整个的学习热情、积极思维完全被调动起来了.符永平老师的章前导学课, 先打广告、后举变式、甚至让学生编写教材、帮老师备课……一招一式无不具有强烈的煽动性, 学生还不乖乖“上钩”.章晓东校长举到的“多边形的外角和”一节, 学生给了两种回答:480°, 360°.通过对学生的课后采访, 前一名学生对480°这个错误答案的得出作出了“合理”解释, 后一名学生对360°的两种解释令人拍案叫绝, 这节内容教了很多遍, 这种方法还真没想到过.反映出学生的思维不容小觑, 他们往往比老师想得深、想得全;潘建明校长举到的《陌上桑》课例, 学生用“好色”来描述看罗敷的男人, 此时老师体现出的高超的教学机智令人深深折服……回头细想, 这所有的教学实例都体现了一个主题:学生是课堂的生命, 抓住了学生, 才能掌控课堂, 才能让课堂走向有效和高效.无论在课堂上出现什么样的状况, 首先我们要让自己冷静下来, 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 挖掘学生表达中的合理因素, 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更科学的思考和表达, 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并发挥课堂的最大教育意义.一切的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这个教学本质服务的.杨裕前主任说:“教学就是:已有知识+1种思想=解决新问题”, 你看教学数学的过程有多么简单, 关键是在你心里真的把学生当回事吗?真的把学生的意见当回事吗?真的把满足于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吗?即便教室里坐满了听课的专家和老师, 你上课也不是上给他们听, 而是上给学生听吗?章晓东校长提出“以学论教”, 道理不言而喻, 教师是课堂上的引导性主体不错, 但学生才是我们课堂上的学习主体, 最后上课效果怎么样是要让学生来评价的, 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说话的, 一旦我们喧宾夺主, 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后果将不堪设想.所谓“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重视和研究学生方能成就一个研究型数学教师.

启示四:数学教师应该有点儿文化

几天的讲座听下来, 最大的感触是:专家毕竟是专家, 虽然是数学科班出身, 但个个知识渊博、谈吐幽默、文采斐然.这与我们普通的数学教师语言贫乏、讲话呆板、语调枯燥乏味形成了鲜明对比.符永平老师讲话激昂的语调、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 无不让人热血沸腾;章晓东校长深情的诗朗诵让人感动于他的细腻情怀;潘建明校长的背诵、描述、演说让人身临其境, 回味无穷;杨裕前主任抑扬顿挫的表达, 对数学本质的深刻揭示让人为之一振……这样一对比, 我发现我们身上缺少了两样最重要的东西:一是文化, 二是激情.

先说文化, 我们既缺少对数学史的常规了解, 又缺少对数学前沿动态的研究, 所以我们的教学既缺少继承, 又缺少展望, 糊里糊涂,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没有把数学真正的美挖掘出来, 只是把数学教学作为一个简单的劳动, 养家糊口而已.既然对数学认识不足, 就无从演绎、无从挖掘、无从展示数学的内在魅力, 教了半天, 只是教给学生一些知识、技能性的东西, 却很少教给学生数学情感、数学趣味、数学内涵、数学体验, 这样的教学站的高度显然不够, 自然广度也无从谈起.

再说激情, 教学应该尽可能把复杂的问题讲得简单, 讲得深入浅出, 但这并不表明数学教学不需要激情.任何教学都离不开情绪的渲染, 这也许是文科老师的长项, 但倘若我们数学老师也擅长, 我相信对于学生心灵的震撼将更大.何况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交流合作的过程, 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如果我们既有足够的诚意, 又有足够的语言力量, 再辅之以我们高昂的激情, 学生岂有不“入瓮”之理.数学教师做久了, 我们好像听到煽情的语句就别扭、听到深情的朗诵就肉麻、听到激情的演讲就浑身不自在, 其实是我们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驾驭语言, 去使用激情, 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就变成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枯燥乏味的方式, 还美其名曰:追求数学教学的本质.其实再美味的蔬菜也要加入油盐酱醋这些调味品, 再适当烹调, 方能让人垂涎欲滴, 数学课这道菜什么时候也缺不了激情这道调味品.

从与骨干教师对峙开始…… 篇11

我先详细地分析她的教案,找出其闪光点和不足处,通过业务小讲座的形式,把她的课当作范例来分析,对于闪光点就表扬,对教案设计的不足之处用正确的理念去暗示。用这样的方法来引导,似乎有点效果,她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教案。

刚好,外地有特级教师上同样类型的课,就派她去学习,回来后,她感觉到了自己的差距。这时,幼儿园聘请的省级专家来园指导,听过她的课后,评价和大家的感觉一样:课堂味儿不足,目标不清,没有真正让幼儿去主动学习。

到此为止,该教师已经上了5次试教课,但都没有成功,由于有了上次的“对峙”,大家似乎都不太愿意再提建议,离比赛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她很着急,中午来找我,我笑着说:“不急,先喝点水!”于是拿个杯子给她倒水,不停地倒水,杯里的水满了,仍继续倒,她大叫:“水满了,”我接着说:“是哦,水满就倒不进水了,有时候需要自己不停地把自己杯里的水倒空,才可以续水。”她顿时羞愧起来,我继续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清空’的过程,不要被以往的成就束缚自己的脚步,只有不断的‘清空’自己,才可以装更多的东西。有人提出建议,不管提的是对还是错,都要有颗感恩的心。你已经很优秀了,如果能够做到不断把自己‘清空’,不断给自己的空杯装更多的‘水’,相信一定会更加出色。”她看着我,眼睛里流露出真诚和感动。那天中午,我们一起分析教材、解读目标、梳理过程,一点一点研读教案。

她成功了。表彰会上,她说这次不仅收获了课堂的成功,更收获了心灵的成长——学会“清空”。

与骨干教师的对峙让我感受到,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是专业技能的提高,更是“人”的成长。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引领教师怎么教学,怎么工作?更关键的是启迪教师怎么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而一个以文化立园、文化兴园的单位,首先要有一群“文化人”,这就需要园长有一本“攻心”宝典。

避轻就重见心境

当遇到这样骨干教师对峙的事件,园长首先要冷处理,要降温、要缓和矛盾、缓和情绪,千万不可粗暴地把教师推到矛盾的对立面,使教师产生抵触情绪,激化矛盾。

尊重宽容叩心扉

分析教案,找到教师的闪光点,不能因为她的对峙就彻底否认她的全部,要用尊重和宽容打开教师心扉。

业务引领灌心间

通过业务小讲座,用专业的理念去引领教师。如果教师不接受园长的思想,又怎么会接受园长的言行?所以园长需要不断学习,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引领骨干教师的成长。

循序渐进启心智

在她还没有完全接受别人建议的时候,不要轻易提很多要求,通过理念的提升、专家的引导以及外出学习,让教师自身一点一点地体验,去领悟教学的真谛,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寓理于事拨心弦

运用“倒水”这个方法,让教师从中悟出“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人自满,则难以再有进步”的深刻道理。从而进一步拨动教师心弦,旁敲博引,推波助澜,形象而深刻地引导教师如何正确做人。

帮助成功润心田

农村骨干教师 篇12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自2007年开始实施,国家采取这一重大举措的目的是,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从事教育工作。免费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一切费用由国家财政补贴。入学前,免费师范生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按规定,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两年。

一、培养教师职业幸福感增强免费师范生成长动力

免费师范生就业去向确定,与非免费类师范生相比,就业这一重要的驱动力对他们来说作用不大,这必然导致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表示:“免费师范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就业有保障。大部分学生很感谢国家给予的政策,坚定了学好学业、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在基础教育领域作出贡献的信心。但也有部分学生心存‘学习期间不愁吃住,毕业不愁找工作’的思想,出现了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虽然这种现象并不普遍,但若任其发展必然会影响未来的教师质量,甚至干扰政策的实施效果。那么在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什么样的驱动力才能让免费师范生坚定理想、努力实现专业成长?这种驱动力不是外来的功利性诱惑,而是教师职业内生性的幸福感。与未来同行的碰撞和沟通,能够使免费师范生从农村骨干教师的从教经历中汲取最新鲜、最真实的经验,提前体验到为人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会上,免费师范生们领略了业务优秀、内心沉静的农村骨干教师的风采,从他们身上体会到了来自农村教育一线最浓厚的职业幸福感,这是课堂学习所无法习得的。一位来自河南濮阳的女教师动情地说:“爱学生是做老师最基本的要求。我这次到北师大来参加国培研修,遇到了我曾经教过的一名学生。这个孩子家庭条件特别不好,昨天我们组织看电影,我去找研修班的班长,问他能不能多匀出一张票,让我带这个孩子看一场电影,班长说可以。在电影开始之前,班长递给我一张条子,后面写了一句话:这是我的一点心意,给咱的学生充饭卡吧!我当时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述,他们两个人素昧平生,但这是一种大爱,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爱。”这一句“咱的学生”让在场的不少师生热泪盈眶,他的师爱不局限于自己班里的学生,而是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

参与交流的农村骨干教师和免费师范生人数均为20名,并且打破了以往一位优秀教师陈述、众多学生倾听的模式,而是采用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不是个案,不是偶然,骨干教师在这里作为一个群体,像巨大的磁场一样,在教师职业认同感以及职业幸福感方面释放着强烈的吸引力。

对免费师范生来说,教师职业幸福感、责任感的培养不仅会在未来的执教生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会激励他们在求学阶段积极完善自己。这种内生性的驱动力远远超越了物质条件的诱惑。

二、以同行骨干为标杆促进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感

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必须到农村服务至少两年,对于一名新手教师来说是职业发展的关键期,若适应不良,极易导致职业倦怠。如果免费师范生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职业未来,及早了解自己必备的专业素养并早做准备,那么就能够更顺利地度过适应阶段。

农村的师资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重大因素。农村中小学教师岗位招不进人、留不住人的状况严重,年轻的优秀教师多向县城流动,留守农村的教师呈现出“年龄高、学历低”的特点,出现了“叔叔阿姨教初中,爷爷奶奶教小学”的现象。农村对优秀的师资有着强烈的渴求,然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差、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严重,艰苦的环境注定难以吸引优秀人才长期坚守。免费师范生都是部属重点师范大学的高材生,他们是否能够适应社会上常说的“差校长带差老师,差老师教差学生”的乡村教育?他们应该如何帮助留守儿童和学习困难的学生?付出巨大的努力,依然看不到成绩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寻求自我职业成长?这些问题都令免费师范生困惑和迷茫,而长期奋斗在农村教育一线的骨干教师恰好能够用鲜活的案例回答他们的疑问。

讨论中,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一位免费师范生谈到了“差生问题”,他说:“我实习时带的是重点班,带的几乎都是好学生。以后到农村教书,学生水平肯定参差不齐,请问各位老师,我应该怎么对待学习成绩差、表现又不好的学生呢?”一位农村骨干教师用朴素的实践解答了他的困惑,她动情地说:“我们要相信孩子不是生来就差,作为老师首先应该了解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在我们农村,班里的差生基本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出去打工,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这些孩子由于缺少心灵上的关注,导致学习困难。我们教他可能也就一年的时间,也许无法在短时间内提高他的学习成绩,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关心他的成长,用真心感化他。教会他做人,也是能够令学生受益一生的影响。”这位老师不无自豪地提起她教过的一个留守儿童,虽然最终成绩依然不好,但老师的关怀使他从对学习和生活的淡漠转变到关心集体、热心勤快,整个人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名曾经的“差生”长大后光荣入伍,退伍后回乡创业,如今已经小有成就。在讲述过程中,这位老师的神情中始终洋溢着只有教师这个职业才有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来自农村的骨干教师们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生动案例和独到见解,用他们真诚质朴的表达,打动了每一个参与交流的师范生。感动之余,更重要的是,免费师范生通过农村骨干教师职业成长这面镜子,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发展,消除了对未来职业不确定性的恐惧心理。通过这次深入交流,免费师范生充分认识到农村教育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天地,农村教师并非井底之蛙,他们妙语连珠、思路清晰,他们胸怀大爱、师德芬芳,通过不懈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学生的爱戴和社会的认可,这些鲜活的榜样是免费师范生坚定信念的有力支撑。这对于那些对下乡从教心存些许恐惧的师范生来说是一剂定心丸。

三、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对接创新免费师范生培养机制

按照合同约定,免费师范生必须在中小学从事十年以上的教育服务工作,他们不能像同龄人一样自由选择职业,原则上十年内不可从事教师之外的职业。一个教师在十年时间里会影响相当大一批学生,成千上万的免费师范生进入教师行业会影响很多人的成长、成才之路,假如他们缺乏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或不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却无法离开,势必会产生消极懈怠情绪甚至更严重的问题,这会影响更多人的成长、成才之路。因此,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更需要认真对待,不能完全照搬旧有模式,而必须有所创新。

上一篇:非语言因素障碍下一篇:谷子高产创建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