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学习

2024-10-31

结合学习(精选12篇)

结合学习 篇1

1 引言

由于当前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人们对数据通信的需求日益增加。自TCP/IP协议簇于七十年代中期推出以来,现已发展成为网络层通信协议的事实标准,基于TCP/IP的互联网络也成为了最大、最重要的网络。路由器作为IP网络的核心设备已经得到空前广泛的应用。

2 路由器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路由器是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第三层--网络层的数据包转发设备,它通过路由表决定数据的转发,转发策略称为路由选择(routing),这就是路由器名称的由来(router,转发者)。路由器通过转发数据包来实现网络互连,所以路由器是Internet网络的主要节点设备。

虽然路由器可以支持多种协议(如TCP/IP、IPX/SPX、AppleTalk等协议),但大多数路由器运行TCP/IP协议。路由器通常连接两个或多个由IP子网或点到点协议标识的逻辑端口,至少拥有1个物理端口。路由器根据收到数据包中的网络层地址以及路由器内部维护的路由表决定输出端口以及下一跳地址,并且重写链路层数据包头实现转发数据包。路由器通过路由表来反映当前的网络拓扑,并通过与网络上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和链路信息来维护路由表。

3 主流路由协议及特点

决定路由器转发数据的方法可以是人为指定,即采用静态路由,但人为指定工作量大,而且不能采取灵活的策略,于是动态路由协议应运而生,动态路由协议通过传播、分析、计算、挑选路由,来实现路由发现、路由选择、路由切换和负载分担等功能。

Internet上现在大量运行的路由协议有RIP、OSPF和BGP。RIP、OSPF是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GP),适用于单个ISP的网络。由一个ISP运营和管

理的网络称为一个自治系统(AS),BGP是自治系统间的路由协议,是一种外部网关协议。

RIP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推出时间最长的路由协议,也是最简单的路由协议。它是“路由信息协议”的缩写,主要传递路由信息(路由表)来广播路由:每隔30秒,广播一次路由表,维护相邻路由器的关系,同时根据收到的路由表计算自己的路由表。RIP运行简单,适用于小型网络,Internet上还在部分使用着RIP。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协议是“开放最短路由优先”的缩写。“开放”是针对当时某些厂家的“私有”路由协议而言,而正是因为协议开放性,才造成OSPF今天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用途。它通过传递链路状态(连接信息)来得到网络信息,维护一张网络有向拓扑图,利用最小生成树算法(SPF算法)得到路由表。OSPF是一种相对复杂的路由协议。

总的来说,OSPF、RIP都是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协议,适合于单一的ISP使用。一般说来,整个Internet并不适合使用单一的路由协议,因为各ISP有自己的利益,不愿意提供自身网络详细的路由信息。为了保证各ISP利益,标准化组织制定了ISP间的路由协议BGP。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是“边界网关协议”的缩写,处理各ISP之间的路由传递。其特点是有丰富的路由策略,这是RIP、OSPF等协议无法做到的,因为它们需要全局的信息计算路由表。BGP通过ISP边界的路由器加上一定的策略,选择过滤路由,把RIP、OSPF、BGP等的路由发送到对方。BGP的出现,引起了Internet的重大变革,它把多个ISP有机的连接起来,真正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网络。

4 学习路由协议的方法

动态、健壮的路由对于Internet网络来说极其重要,因此任何一个初涉此领域的网络工程师不仅需要理解路由的概念,而且要有能力在复杂的的网络环境下正确使用各种路由协议。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有在学校或者网络实验室环境中才有条件学习路由,而且还要一直受到实践时间和实践条件的困扰。如何克服这些不利的条件快速、高效地学习并掌握路由器的配置?掌握动态路由的交互过程?下面结合作者的体会,给出了三种虚实结合的学习路由协议的方法。

4.1 使用模拟软件

这种方法被网络培训机构广泛的使用,通常培训机构的做法是购买一到两台低端的路由器,让学员熟悉硬件基本结构及软件的配置管理后,大量使用模拟软件来代替真实的实验。例如,思科的认证大量使用Boson Netsim for CCNA(CCNP)等软件,华为的认证采用HW-RouteSim等软件。

这些软件共同的特征是通过经典的实验,让学员快速掌握设备配置的能力,但这些实验的共同特征是受到设备数量的限制,通常不会多于3台,很难进行对动态路由的配置及检验,即使使用自定义实验,也很难有改观,基本无法使用抓包工具进行协议分析。这样的实验基本是以单个设备为出发点的,对深入了解路由协议的交互作用不大。

4.2 使用Dynamips加真实的IOS

Dynamips是Christophe Fillot编写的一个Cisco7200模拟器。它模拟了Cisco7206的硬件平台,而且运行了标准的7200 IOS文件,目前的版本(0.2.8RC2,20071014)已经可以模拟出Cisco 7200(NPE-100 to NPE-400),Cisco 3600(3620,3640 and 3660),Cisco2691,Cisco 3725,Cisco 3745,Cisco 2600(2610 to 2650XM),Cisco 1700(1710 to 1760)等路由器。在Web站点,这种模拟器作用如下:

1)作为一个培训平台,使用真实环境中的软件。Cisco作为网络技术的全球领头人,这款模拟器会让大家更熟悉Cisco的设备。

2)测试和试验Cisco IOS的特性。

3)快速检验即将在真实环境中部署的配置

当然,这个模拟器不能替代真实的路由器,对于Cisco网络管理员或者想通过CCNA/CCNP/CCIE考试的人来说,是一个简单补充真实实验室的工具。可以在http://www.ipflow.utc.fr/blog/网站下载原版的Dynamips,提供的有windows和Linux版本,如果不想深入了解Dynamips的机制,仅仅想用其做试验,推荐使用工大普瑞集成好的软件试验包,可以在http://www.edurainbow.com/下载。

Dynamips的优点是它是开放源代码的系统,并运行了真实的IOS系统,拉近了我们到高端路由的距离。使我们的计算机变成了一台路由器,在目前的主流配置计算机上,运行5个路由器是没什么问题的,可以很方便的熟悉Cisco路由器,检验即将工作的路由器的配置,可以分析路由的交互。Dynamips的不足是对计算机的CPU占用率有点高(通过对参数的修改,可以改变),另外抓取路由间交互的路由信息的不太方便。

4.3 使用Zebra路由软件

Zebra是一个开源的TCP/IP路由软件,同Cisco Internet网络操作系统(IOS)类似。它灵活而且具有强大的功能,可以处理路由信息协议(RIP)、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和边界网关协议(BGP)以及这些协议的所有变体。它的发行遵循GNU通用公共许可协议,可以运行于Linux以及一些其他的Unix变体操作系统上。最新版本的zebra-0.95a(20050908)以及文档可以从GNU Zebra网站上http://www.zebra.org下载。

Zebra的设计独特,它采用模块的方法来管理协议。可以根据网络需要启用或者禁用协议。Zebra最为实用的一点是它的配置形式和Cisco IOS极其类似。尽管它的配置与IOS相比还是有一些不同,但是对于那些已经熟悉IOS的网络工程师来说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将相当自如。

我们以Fedora Core 4 Linux为例,安装测试zebra-0.95a的功能,可以采用普通的PC机或Vmware虚拟出的客户机,安装两块以上能被系统识别的网卡。首先从http://www.zebra.org下载zebra-0.95a.tar.gz,解压缩后直接按Install文件的过程安装,./configure,make,make check,make install完成安装,安装完成后配置文件位于/usr/local/etc/下,包括bgpd.conf.sample,bgpd.conf.sample2,ospf6d conf.sample,ospfd.conf.sample,ripd.conf.sample,ripngd.conf.sample,zebra.conf.sample等文件。

基本配置和使用:zebra守护进程是实际的路由管理者,控制着其他模块;而且用户主要通过它进行交互。最先需要配置Zebra守护进程,将zebra.conf.sample拷贝为zebra.conf,Zebra.conf配置文件的内容很简单,除了注释外有效的为以下三行。

hostname Router

password zebra

enable password zebra

hostname指定了当您进入交互式配置方式时的路由器名。它可以是任何一个标识,不一定要和机器的主机名相同,password指定了登录进入交互式Zebra终端时需要的密码。enable password指定了当您想要改变配置时以较高级别身份访问Zebra所需要的密码。

创建了/etc/zebra/zebra.conf文件以后,我们现在可以执行下面的命令来启动zebra守护进程:

#zebra–d

然后通过telnet到的机器的2601端口,就可以进入Zebra交互式会话。

在交互式终端中操作很简单。要获得可用命令的提示,您可以在任何时刻按?键,然后命令的选项就会出现在屏幕上。如果您正在构建您自己的Zebra路由器,而且您有配置Cisco路由器的经验的话,您会觉得这个配置过程非常熟悉。

到这里为止,只有Zebra被配置好并且运行起来了,但是还没有任何其他的协议。接下来将进入配置的实质内容,下面介绍这一过程。

使用Zebra安装配置RIP路由,我们已经在Linux上安装配置了网络接口,接下来我们再对它进行配置,使之可以与RIP更新协同工作。正如已经提到过的,Zebra使用单独的守护进程来实现路由协议,所以必须首先为RIP守护进程在/usr/local/etc/目录下创建一个简单的配置文件ripd.conf,可以直接将ripd.conf.sample拷贝而得到。一个基本的/usr/local/etc/ripd.conf文件内容如下:

hostname ripd

password zebra

然后我们启动ripd守护进程:

#ripd-d

完成后,我们可以telnet到Zebra路由器的2602端口来配置RIP守护进程。

OSPF路由,BGP路由也和RIP路由的配置类似。

Zebra是这三种软件中最为强大的一个软件,它可以将一个普通的PC机,变为一个功能强大的路由器,通过和相关的网卡连接,可以和真实的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可以通过Sniffer等工具抓取相应的路由会话,了解动态路由的交互。

5 结束语

Boson Netsim for CCNA(CCNP),HW-RouteSim等软件,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经典的网络配置案例;Dynamips让我们运行了真实Cisco的IOS;Zebra将普通的PC变为了路由器。通过对真实路由器的了解,结合模拟或仿真的路由环境,可以让即将步入岗位的网络工程师快速地了解、掌握动态路由的配置,同时也能给网络知识的教学或培训提供一种很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Christophe Fillot,Help for Cisco router simulator.[R]http://www.ipflow.utc.fr/blog/.

[2]Steve6309.Dynamips使用指南.[R]http://www.edurainbow.com/.

[3]Kunihiro Ishiguro,Toshiaki Takada.Zebra Documentation.[Z]http://www.zebra.org/.

[4]Douglas E.Comer.用TCP/IP进行网际互联第一卷:原理、协议与结构[M].4版.林瑶,蒋慧,杜蔚轩,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结合学习 篇2

——二七区第三届“课堂文化节”王庄小学观摩研讨总结

郑州市二七区王庄小学

2014年5月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促进学生学习力提升

——二七区第三届“课堂文化节”王庄小学观摩研讨总结

随着二七区第三届“课堂文化节”活动的开展,我们王庄小学经历了先在学校学习理论,观察教师课堂,推荐教师参加共同体内的评选活动,又派出任课教师参加区域层面文化节的课堂观摩活动,紧接着有利用学校校本教研的时间,也利用课堂观察的方法,举行骨干教师汇报课活动,组织教师进行整个活动的研讨交流活动。

第一、观摩区域层面的课堂展示活动,教师体会深刻。

本届课堂文化节最大的亮点就是以提升学生学习力为主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到人和路小学、春晖小学、陇西小学、淮河东路小学参加不同学科的课堂展示活动,观摩着一节节高质量的课堂,我们学校业务领导和参与的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要促进学生学习提升,必须处处为学生考虑,做学生的助手,努力做一个看风景的人,及时为学生提供服务。

首先是学生方面,无论从学生学习态度的端正,学习习惯的培养,还是学习方法的优化,学习毅力的磨练等方面,我们王庄小学都需要再重新出发。作为老师,对这些概念和内涵不明晰的,要利用网络和教育书籍重新学习;对于把握学生学情、年龄特点、学习状态不明了的,要走近学生,多了解情况,认真分析;对于班风不正的班级,配合班主任,再构建班级文化,用文化来建设班级。

同时教师方面,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亟待转变,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课堂仍然存在着,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堂不多。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甚至出现少部分学生厌学、游离课堂现象,课堂上常常不在状态,玩小东西,做小动作,走神,睡觉。教师教学方式方法,评价方案的设计,课堂流程的顺成,学生学生动力的激发功夫都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二、反观我们自己,与区域层面要求相差还甚远。

起初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力》理论时,对什么是学习力的概念及其作用,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清楚和误解。当时,学习的仓促,大家印象还很深,集体学习完后,也很少有老师进行深入学习。结果在推荐教师参加共同体活动时,你看我,我看你,不敢大胆亮相。最终张奎老师勇敢地抓住这次机会,用心准备,学习课标,观看名师视频,请教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导处帮助选课例,现在学校试讲,最终执教了三年级下册的《月球之谜》,获得第五名的成绩。看着张奎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在不断提升,我们稍感有了自信,看见了我们农村学校要走的漫长的道路。

回顾我们参加共同体课堂观察活动的时候,我们与兄弟学校课堂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教师的素质,学生的差距,研究团队的水平,都使学校压力很大。我们虽然调动了50%的老师参加了共同体的课堂观察,但我们课堂观察的能力和水平却跟不上共同体的步伐,特别是观察量表中的分析和建议,我们能够进行科学分析和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老师寥寥无几。研究团队中,学科骨干和名师稀缺,研究肤浅,粗枝大叶,很多细节问题不会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剖析。教导处的指导能力不高,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有效指导。我们执教的教师虽然参与积极性高,可是研究深度不够,功夫下得小。

再看本周二下午的课例研讨,我们仍然请张奎老师为我们提供一节课例。我们把学校教师分成三个小组,每小组2-3名观察教师,用区第三届课堂文化节的量表,分别从教师理答和学生学习有效性两个维度进行观察。看到张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长了,朗读的深度加大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高了,教师的导学导教作用凸显了。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落实不再是空中楼阁了,观察教师对表格的研究热情更高了。这些变化,真心感谢区教研室。

根据以上的研究交流,我们唯有脚踏实地地多学习,多研究,才会缩小与共同体的差距。

第三,活动后集体反思,我们如何重新重发?

只有学习和反思,这才是想进步的前提。我们今后该怎样迈向更专业的教学工作呢?

1.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规定,下午集中在周二、周四进行教学研究活动。周二,课例研讨;周四,理论学习。

2.加大对学习力的研究,特别是理论的学习。3.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每周一观察一交流。

浅谈结合生活学习数学 篇3

【关键词】 数学学习;结合生活;服务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应用于生活。我深深地体会到: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实现数学课程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这一观点也成为许多发达国家课程内容改革的共同取向。《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导学生把数学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樓而虚无飘渺。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找”数学,数学生活现实化。

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写数学日记无疑让他们体会一下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下面是一些学生写的几篇数学日记:

1.今天放学后妈妈带我去买东西,我们买了一些饼干,用了8元,还买了2支铅笔,四元一支,还买了一本作业本,用了 5角,后来我就和妈妈回家了 ,我算了一下 一共是16元5角。

2.我们一年级有男生24人,女生有20人,我们班一共有44人。

3.今天,妈妈带我去买菜。我们买了2个番茄共2元钱,4棵青菜共5元钱,一瓶牛奶共8元钱。一共花了多少钱呢?我仔细的算了一下:2+5+18=15元,所以一共花了15元钱。

由于小学生所学数学知识有限,精力和时间也有限,所以数学日记可以结合数学教学和教材内容。因为从数学教学中引出的问题学生易于接受,容易理解,有利于写作。当然,由于知识结构等原因,从中也无法涉及到具体的高深的数学理论、知识,但他们确实已经在用自己的眼睛在观察生活,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并及时记录下来。也许,交上来的日记还都比较幼稚,但他们确实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玩”数学,数学“蕴藏”在游戏中。

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最有效率的。学生喜欢游戏,把数学“蕴藏”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数学教材中的问题都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包装在游戏中或创设故事情境串联数学知识,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让学生学得有趣、愉快、轻松、主动、深刻。如:教学低年级的应用题,可以设计“春游”这一主题,让学生解决春游中的的人数、门票、乘车等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在动物只数的比较过程中发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的规律。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一年级学习“元角分的认识”时,设计“小小顾客”的活动,要求学生课前到市场、商店去了解商品价格情况,选择几种感兴趣的物品,填写商品价格牌。老师可以直接利用学生手中的材料及了解到的信息,与学生共同分析、学习有关元、角、分的知识。这样做,不仅降低了老师课前准备的难度,降低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程度,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体验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数学课本中的现实生活场景很多,教学时应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如一年级学习“同样多”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中秋节来了,班上要举行赏月晚会,10人一桌,请同学们计划一下:每桌要几把椅子?几个杯子?几个碟子?要摆几块月饼?几个水果?为什么要这样摆?假如一张桌子上只有9把椅子会出现什么情况?……通过学生的计划、设计、思考,学生明确知道:一个人必须有一把椅子、一个杯子等,而且这些用具没有多余的。这样,就很好地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概念。这种模拟教学的实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让所有学生都切身体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让学生置身与模拟环境中,有效地刺激了他们的思考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

学生在学习知识后,不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不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适应考试的解题能手。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某些实际问题,他们是十分乐意的,这也是我们教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

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去帮助父母并计算房间地面面积、计算铺地板砖的数量及购买钱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

五、数学与生活的教育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数学现象对学生的人生态度、学习态度、情感意志、兴趣等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数学与生活”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掘来源于现代生活实际的内容,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意志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总之,在这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予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 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

浅谈结合生活学习数学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金佛寺镇红山中心小学 周元仁

成人学习与数字化学习的结合刍议 篇4

一、成人学习与数字化学习结合的趋势

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工作效率的提高, 要求社会为其成员提供各种形式的终身学习的机会, 但常规教育基于教育长效性的认识, 所采用的仍是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教育模式。有关专家预测需对在岗的劳动力至少每隔五年就要轮流培训一次, 培训水平应在大专以上, 时间约三至六个月。如果沿用传统的成人教学模式和体制, 就要成倍地增加当前的高等教育机构, 对许多国家来说, 由于财力的限制, 这是做不到的。这就对成人教育的发展不但提出了量的要求而且也提出了质的要求。

在教育信息化领域, 数字化学习 (E-Learning) 已经显现出向“任何时间 (Anytime) 、任何地点 (Anyplace) 、任何人 (Anywhere) ”的泛在学习 (U-Learning) 发展趋势, 数字化学习与终身学习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日趋紧密。数字化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只要具备了相应的数字化学习条件, 成人学员便能够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 这更加适应了信息社会成人学习的多元需求。

随着近年来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推进, 我国成人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发生了较大变化, 不仅中央电大与现代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的改造, 使电大又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 而且随着网络教育学院的兴起, 各种社会成人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企业的加入, 成人教育办学主体正日趋多元化。随着成人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数字化的成人教育资源正日趋丰富, 基于数字化学习的成人学习时代已经来临。

二、成人学习与数字化学习结合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的成人教育仍然存在办学体制与形式过于单一的缺憾, 尚不能满足成人学习形式多样的需求, “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作为两个教育系列, 决定了成人教育的独立形态, 制约了成人教育的发展”。从事成人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校兼职教师在知识背景、学术取向与教学经验等方面, 离成人教学工作要求还有着一定的差距。成人接受继续教育条件的不完善, 使得成人学习在促进成人学习者发展的同时, 也势必加重了成人学习者的工作、生活与学习负担, 不利于成人的发展。

另一方面, 由于当前的数字化学习还处在研究与实践的起步阶段, 在诸如高质量的资源建设、数字化资源的使用方式方法、培训方案的设计等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因此, 现实中各国的数字化学习往往采取多种学习方式综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国外有研究表明, 大学中E-Learning的运用主要是作为传统面授课的一种补充。对澳大利亚各大学的在线学习单元的调查显示, 在所调查的63 468个在线学习单元中, 只有0.8%没有面授成分。

三、成人学习与数字化学习结合的发展策略

在成人学习与数字化学习结合的实践中需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数字化学习与成人学习之间的关系, 着力克服技术与学习的二元对立思维和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维。成人学习与数字化学习的结合需要以观念的转变、条件的创设、素质的提高为必要条件。

1. 正确认识成人学习与数字化学习结合的利与弊

对成人学习者而言, 成人学习与数字化学习的结合有利有弊, 但利大于弊。这主要体现在:认知方面, 超文本学习的非线性知识组织方式可以用来促进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培养;教育方面, 有利于促进传统教育更加关注学习者特征, 增加课程的灵活性, 同时使学习者更多地向老师寻求观点、解释、分析、鼓励和帮助, 教师更加期待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利用新知识、产生创造性见解。

反过来, 数字化学习虽然能很好地实现某些教育目标, 但却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学习是一个内在的认知过程, 同时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数字化学习方式作为众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 有着自身的局限性。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式, 数字化学习也有可能给学习者带来的认知、教育、社会与文化方面的负面影响。

2. 围绕成人自主学习创设数字化学习条件

这一方面是指要创造成人自主数字化学习的外部条件, 如教学的硬件条件、软件资源的完善, 成人自主数字化学习的方法指导与理论支持, 成人学习与数字化学习结合的相关制度保障等。另一方面则是指要完善成人自主数字化学习的内部条件, 在增加学习者的学习投入方面下大工夫。学习者的学习投入表明了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方面的参与程度。学习者的学习投入的质和量决定了成人自主数字化学习的学习效果。这就需要引导成人学习者克服对数字化学习的认识上的误区, 帮助其解决面临的信息素养与数字化学习观念、方法方面的困难。

3. 提高成人教师和学员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在信息的获得、传递、加工、处理、传递与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成人学习和数字化学习的结合, 需要以成人教师和学员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一定程度的掌握为前提决定条件。但同时我们又应注意到, 熟悉计算机的学习者未必善于进行数字化学习, 经常使用计算机上网的学习者也未必会将网络视为学习的工具。掌握信息技术工具本身只是使成人学习者具备了利用信息技术从事数字化自主学习的可能。只有成人教师和学生深刻认识到了成人自主数字化学习中所体现出来的强烈的对信息文化、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的全面要求, 成人学习与数字化学习的结合才具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王国峰.E-Learning能为我们带来什么[J].中国计算机用户, 2004 (3) .

[2]常淑娟.E-Learning与成人教育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5 (2) .

[3]韩玲珑, 等.论成人教育的开放性[J].中国成人教育, 2000 (12) .

结合实际广泛开展学习调研 篇5

结合实际广泛开展学习调研

县农技站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相关理论知识,系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提高理论素质。在学习内容上,结合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重点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胡锦涛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每一位党员都要在通读有关学习材料的基础上,对重点篇目进行精读,切实提高理论水平。在学习方式上,创新交流方式,党员干部积极交流县委蒲书记、农业局章李国恩的辅导材料,农技站长、支部书记在职工交流会上做了专题辅导,做到了集体学习、党小组交流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广泛开展学习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在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农技推广工作需要及局党委规定的调研题目,由支部成员牵头,针对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单位自身建设,广泛开展专题调研。开展了《如何促进新型农民培训出实效》等专题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总结了一批好做法和典型经验,研究了一些重大问题的对策措施,提出了农技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建议。并在4月6日上午开展了农技站专题调研报告交流,已推选两篇上报局党委作为交流材料。

结合学习 篇6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学习

我看了很多有关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文章,自己也曾发表过,其中多數文章都是以自主学习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为主线进行阐述,间或也有些具体操作模式,但就学习过程中怎样让大学生将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有效地结合而产生应有的效果,从而使学生能较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业方面的文章还不多见。

在懂得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具体操作方法后,学生都想尽快将其用于实际认知过程中并让它充分发挥作用。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大学生还必须依靠另一学习资源的帮助——课堂学习。只有明白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之间的重要关系并将其有效地结合起来,学生才能真正地进入一个较为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这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尤为重要。

我认为,将它们有效结合的方式可用一公式来表示,即预习+学习+复习=成功。这个公式清楚地表明了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的关系和结合的方式与结果。在此公式中,预习和复习部分均属自主学习的范畴,只有居于中间位置的学习部分代表课堂学习,即教师直接传授知识部分。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看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内容与时间应多于课堂学习的内容与时间。但是,自主学习是要靠课堂学习将其结合并形成一段严密的学习链条后才能充分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的。不难看出,两段自主学习均是为课堂学习服务的,就像主人与仆人。这就是它们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搭配是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的,是科学的,弄清这个关系也是学生运用此方法前所要做的第一步。

弄清这一关系后,我们就该谈谈至关重要的第二步了,也就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将这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我们具体又该怎么做呢?下面用我们已提到的学习公式——预习+学习+复习=成功为基本构架,对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的有效结合进行阐述并提供一些具体操作方法。

作为学习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预习不可忽略的,它是学习课堂新知识的重要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以明白课堂教授内容为提前,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也就是提前熟悉将要接触的学习对象。例如:文科类,学生有必要先查阅一些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如背景知识、事件大意、人物信息、文字解释等;理科类,学生更有必要先熟悉下课堂学习中要涉及的新概念、新方法、新词汇、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等。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记笔记,记下准备活动中所有疑惑不解的内容,如果范围较大,我们可以用提纲的方式完成,尽量做到越详细越好,然后将准备笔记带到课堂学习阶段中。当发现在课堂学习中理解新知识的速度快于其他人,做笔记和听讲两不误,整个课堂学习阶段较轻松愉快时,就可以确定第一阶段的工作是成功的。如果缺乏以上的感觉,那说明第一阶段还做得不够细,还有待改进。

第二阶段是课堂学习阶段,也是连接前后两个自主学习阶段的重要主体部分,第一阶段的自主学习能否产生作用将在这个环节首先得到验证。首先,学生要做的是根据第一阶段中所做的功课,在听课过程中,尤其注意自己不懂或事先理解错误的地方并逐个做好笔记,对一些一时不能与导师达成一致意见的地方,如有可能要及时提出或课后尽快弄懂,同时也要做好笔记备查。

结束了第一、第二阶段的学习后,进入到第三阶段。虽然是最后的一个阶段但却是不容忽视的。它是对第一、第二阶段知识的巩固与确认,是对认知的最好检验。但有不少学生在这个环节上会出现失误,导致最终不能将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顺利完美地结合而深感遗憾。这部分学生也深知学习新知识后复习和练习的重要性,但他们往往只注意课后及时做练习,忽略做练习前看看自己的课堂笔记。

论口笔译学习的结合 篇7

笔译和口译在英语教学中是两个重要的环节。在当前的研究中, 关于两者各自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全面, 而关于两者之间联系的研究则只是凤毛麟角。在此背景下, 本文在对口笔译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深究如何结合两者的教学。

1 口笔译的比较

1.1 笔译的过程与特点

Eugene A.Nida (奈达) (2006:105) 在其书本——《语言与文化:翻译的内容》中提到笔译包括4个基本步骤:1) 分析原材料;2) 将源语言转换为目标语言;3) 修改目标语言;4) 与他人交流讨论翻译的文本。

通过上述奈达对笔译过程的分析, 我们得知在此过程中, 译员首先会有充足的时间分析原文, 并且能够查阅资料、字典或向专家请教。完成了源语言转换成目标语言之后, 译员也有大量的时间对自己的译文进行修改润色直。虽然在时间上没有严格的限制, 但在译文的创造性, 文学性和艺术性上则有较高的要求。

1.2 口译的过程和特点

在现今的口译研究中, 关于口译过程的研究是比较多样化的, 不同的学派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本文则选择了Gile (吉尔) 的认知负荷模型理论 (Gile D, 1995)

丹尼吉尔将口译分为两种形式:

1) 交替传译

第一阶段:I=L+N+M+C (I表示口译, L表示聆听和分析, N表示做笔记, M表示短时记忆, C表示调整)

第二阶段:I=Rem+Read+P (I表示口译, Rem表示记忆, Read表示阅读笔迹, P表示产出)

2) 同声传译

SI=L+M+P+C (SI表示同声传译, L表示聆听和分析, M表述短时记忆, P表示产出, C表示调整) 。

口译基本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尽管在交替传译中包含两个阶段共七个步骤, 但还是能归纳为四个步骤) 。

口译的第一步是听取信息, 在这个环节里, 诸如语速、环境等许多因素都会影响译员听取信息的质量。这就要求译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听力, 理解能力和广博的背景知识。

分析阶段是与短时记忆和笔迹紧密相连的。在听取信息时, 信息首先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短时记忆的容量是非常的有限, 只能容纳7+2个信息组块。不过通过对单个信息的组合能够提高我们的储存量。译员通常只能听到一次原材料因此短时记忆在口译过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整理阶段则离不开笔记的帮助。由于短时记忆非常有限, 这要求译员必须尽可能快地记录信息, 才能帮助他们保存重要信息和组织口译。

最后一步, 产出阶段。在这个阶段中, 译员不仅要准确清晰地表达出目标语言, 还要注意发音时的语音语调、顺畅性等, 这些都会影响到口译的质量。

1.3 笔译和口译的相似点

笔译和口译都是十分复杂的过程。通过口笔译的比较, 我们看到了无论是笔译还是口译, 都要求要有良好的理解能力, 表达能力, 精深的背景知识, 对一些专业词汇的熟练程度等。 (刘伟, 2008) 。无论是要对文段进行笔译还是口译, 我们都要有理解文段的能力, 和用符合目标语言表达习惯的表述能力, 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1.4 笔译和口译的不同点

首先, 笔译是书面的形式。在翻译的过程中, 译员必须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在意思上和题材上都有深入的了解。而口译则是一种口头的形式。在口译过程中, 译员听取到的是源语言的信息, 再用口头的形式将源语言转换成相对应的目标语言表达出来。一般来说, 笔译员和口译员都会遇到同样的语言和术语问题。但不同的是在翻译的格式上口译没有笔译那么严格, 而在导出的速度上笔译没有口译那么快速。

其次, 笔译的源语言信息是静态的, 而口译的则是动态的。在笔译中, 源语言信息是以书写的形式呈现的, 是静态、固定的。而口译的源语言信息则是以流动的文字呈现的, 对于原信息的获取是稍纵即逝。因此, 这要求口译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听力和理解能力。

再者, 两者的工作环境也大有不同。笔译人员可以独自工作, 反复细读材料, 推敲揣摩意思。总体来说, 笔译人员是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工作的。他能有查阅书籍, 参考材料, 或者与他人一同讨论研究。而口译人员, 尤其是在会议交传中, 是要和说话人, 听话人一起的。他们会受到会议环境的影响。同时, 由于要与听众直接面对面, 并以30倍于笔译速度进行翻译, 基本没时间查阅资料或与他人探讨。因此口译员必须在紧张的环境中克服巨大的压力。

口译员必须比笔译员翻译迅速。在笔译中, 译员可以修改完善草稿。如有错误出现, 译员也能修改。有时为了表达得更好, 译员可以停下来思考斟酌直到发现合适的表达。而在口译中, 译员则很少有时间用于思考。不管材料有多困难, 口译员都要跟上说话者的思路和理解说话者的意思。

2 口笔译的相互影响

2.1 笔译对于口译教学的基础影响

笔译的基础性作用是由口笔译的特点所决定的。口译的动态性和即时性要求译员在事前必须在背景知识, 对题材和话题的了解等方面要有充足的准备。而笔译的静态性和可修改性使译员能够运用各种不同的翻译技巧并尽可能多地积累相关背景知识, 这正好是口译所需要的。

2.1.1 速度

这里所说的速度包括了口译中接收, 反应和产出三个阶段的速度。 (刘和平, 2004:12) 许多人在做口译时都会受到这三个阶段的影响。日常的笔译训练则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方法。首先我们在日常笔译训练中积累的词汇能帮助我们在做口译时头脑中对单词的搜索, 以此提高反应的速度和缩短产出的时间。其次, 对长期的笔译训练可使译员掌握更多的专业词汇和生僻词汇, 并逐渐形成条件反射, 有助于提高口译的速度。根据丹尼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式, 训练有素的译员能减少口译过程中精力的消耗, 实现自动或半自动的语言转化, 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

2.1.2 理解能力

在很多情况下, 口译的难度主要集中体现在理解的难度上。未能理解口译材料会使译员出现错译和紧张。造成这种无法理解的原因是因为背景知识的缺失。而笔译在很大程度上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笔译训练能提高我们的阅读量, 扩宽我们的视野, 更好地积累背景知识, 尤其是与社会背景和中西方文化差异方便。

2.1.3 组织能力

我们大多数人对于英语的习得是建立在母语的基础上。母语和外语所占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且母语处于主导位置。因此, 双语的相互影响就很容易导致语言组织错误的发生, 如同化或异化的倾向和中式英语。在做笔译的过程中, 对于文本的反复思量可以使我们注意到语言组织, 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此外, 通过对不同题材、话题的分析比较, 也能帮助我们在口译时选择异化或者是同化。

2.2 口译对笔译教学的提高作用

许多人都觉得两者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甚至有人觉得口译的即时性和不可追溯性会阻碍笔译的学习。但事实上, 作为翻译的两种表现形式, 笔译和口译之间的关系是微妙而紧密的。在速度、结构意识和语序上, 口译都能会笔译教学有提高作用。

2.2.1 速度

对于笔译影响的最深的一种口译形式就该算是视译了。作为笔译和口译之间的一种折中形式, 视译集合了口笔译各自的一些特点。视译能使译员看着翻译材料根据句式顺推原则进行翻译。长年累月的训练之后, 译员一接触到材料就会马上对其进行视译, 形成大致意思, 判断其文体, 决定需要斟酌的单词句子, 从而笔译的速度也会大大的提高。而口译的其他形式, 如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 则因为它们对于反应速度的高要求, 反过来也会使提高译员的笔译速度。

2.2.2 结构意识

结构是组织和运用材料使之反应文段中心思想的方式。它要求译员要合理地调整文段, 使其成为一个完整连贯、组织严密的整体。一些人在做笔译时, 由于没有建议结构意识, 总喜欢立马动手翻译, 而没考虑文章结构。其最终结果就是作品思想混乱, 前后不连贯。在口译中, 做笔记能很好地帮助建立结构意识。在做口译时, 译员要依靠笔记来提示文段内容, 因此他们的笔记必须要有逻辑性, 层次性和连贯性。所以长期的笔记训练可以帮助译员建立起结构意识。

3 提高口笔译学习的方法

3.1 提高英语基础知识

古语云“万丈高楼平地起”。英语基础知识便是口笔译学习的基石。许多学生在做口笔译过程中都会强烈地感受到自己英语基础知识的不足。

泛读是提高词汇量, 语法和理解能力的最佳方法。首先, 为了掌握词汇和语法, 仅仅通过背诵单词表和语法书的讲解是不过。我们必须将词汇和语法运用到在文段中去, 这样感受到词汇的感情色彩和语法的灵活用法。其次, 通过泛读, 能够接触到不同的话题, 加深和扩展对不同文章的理解。再者, 大量的阅读训练也能提高理解的速度和准确性。

和泛读一样, 泛听能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文章类型和积累必要的背景知识。此外, 泛听还能培养学生注意相关信息, 判断关键信息, 记录详细信息的能力, 如此以来, 学生就口译的接收阶段就能更好更快地捉住相关的信息。

经常性的口语练习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建立英语思维方式和提高口译产出阶段的流畅性。如跟读训练能帮助我们适应听力材料的速度, 并且调整自己语音语调。文段复述则能提高对听力材料的再组织能力, 归纳能力和快速转换语言能力。

3.2 提高理解能力

理解困难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词汇上的困难, 第二种是由于某些专业知识背景缺失造成的困难, 第三张则是在表达和题材理解是的困难。要克服这三种困难, 首先在日常学习中, 我们可以通过书本、报纸、杂志和其他媒体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主题, 尤其是涉及到当下的热门话题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话题。也可以通过比较口笔译作品作品在文化背景导入和缺失情况下的不同之处, 了解到背景知识的重要性。而到了实际应用的时候, 教我们要尽量多的收集与主题有关的信息, 回忆平日积累的背景知识。

在平日练习时, 学生可以分小组, 由一个学生阅读或提供一篇文段, 其他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听完或读完该文段, 然后进行归纳重组。然后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换, 相互比较, 检查自己或他人是否有错意。这类训练能帮助学生要在最少信息和最快时间内表达出最多的内容, 学生在训练时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内容上, 如关键词, 关联词, 限定词等。这个选择和归纳的过程将大大地提供学生对于全文的理解能力。

3.3 培养文段编辑能力

句子转换和同反义词转换训练能帮助译员在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时有效地对源语言进行编辑, 最终以目标语言输出。

在进行句子结构转换时, 学生通过在听取或阅读一篇文段, 迅速捉出句子的主干, 尝试对文段进行意译或翻译。对于笔译教学而言, 这类练习可以拓宽学生思维, 参考到更多的翻译版本, 再根据文段的题材选择最佳的版本。对于口译教学而言, 这类练习可以减少长句子带给学生的紧张感, 帮助学生捉住主旨, 完成翻译任务。

而同反义词训练时, 由一名学生读出他收集到的单词或短语, 其余的则尽可能多地说出这些词组的同义词, 反义词或派生词。对于笔译教学来说, 这类训练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 避免学生在用词上的重复。对于口译教学来说, 在接收信息阶段, 这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注意到下文中可能会出现某些词的同义词。在输出阶段则能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用词。

4 结论

对于学习英语的人来说, 掌握口笔译的学习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尽管两者在教学方法上有着差异, 但两者还是有不少共通之处。因此, 我们一方面要考虑到其各自的特点。另一方面, 我们也可以从两者的共通之处中寻找结合两者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Gile D.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 lator training[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 pany, 1995.

[2]Nida E A.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 2006.

[3]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4]刘伟.从口笔译对比角度谈口译教学提高[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8:2-7.

结合学习 篇8

一、学生学习地理思维能力现状分析

在地理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学习地理中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地理学不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够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这样表述地理学科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这两种特性决定了对高中地理思维需要转化,对地理问题的认识需要全方位考虑,但长期以来,许多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仅仅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中教育对地理知识形成的不全面,造成长期以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依赖死记硬背,依赖于对地理结论的掌握,忽视对地理原理的探究,从而造成学生在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束手无策。比如对地方时的分析,教材中仅仅提到偏东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早,但没有涉及到偏东的地方到底可以定为几点钟,所以导致许多学生仅仅局限于会计算时间,而我们许多老师开展教学的时候也没有特意分析时间是怎么定出来的,从而产生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障碍,做一些普通一点的题目不难,但对较难的题目就开始头脑迷糊起来了。

(二)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综合分析鉴别能力差

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但是不少学生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在地理学习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无法形成全面的认识。比如学生对光和热的理解,认为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能强烈,这个地方的热量一定充足,但热量又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又不太清楚。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分析一些特殊现象如青藏地区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的现象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正常的思维。又如在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许多学生就只能干瞪眼了。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三)思维的逻辑性不强,易受思维定式束缚

在地理学习中,常有这种情况:有的学生虽然具备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知识,但由于思维过程条理不清,违反了某些逻辑规则,结果得出的却是错误的结论。如对热力环流,有的学生没有充分认识由冷热不均引起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而导致对高低气压的产生原因分辨不清,从而产生大气垂直运动是由低压流向高压的错误结论。

二、结合教学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针对学生出现的地理思维缺陷,特别对高三学生而言,由于直接面临高考,而许多高考题目都是全新的,没有良好的地理思维有时候是很难正确解决这些题目。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地理教学,特别是运用生活实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的帮助更大。

(一)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

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得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有对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认识,如知道有大陆漂移说这种理论,但具体这种学说支持的依据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时老师就应该深入挖掘,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飘移,要解决几个问题呢?学生就会逐步去分析,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地方,为什么长期朝一个方向,二是大陆这么重,为什么还会飘移。然后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假设,最后归结到目前比较成熟的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也能充分理解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

(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打基础

进入高三复习,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是很难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因此在高三地理教学中,要足够重视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的内容,对这么内容教师要有充分的思考,甚至要动用全教研组的力量来思考,然后实施教学。如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就结合高一地理的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已。如果遇到一些相关的学科,则更要请教一些相关学科的老师,这样学生的地理思维才能建立得比较全面。如对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数目的分析,即要定位一个物体,需要几颗卫星,就需要和物理中的相关知识配套。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理解。同时为完善地理知识结构,地理教师可以采取在高三的最后阶段尝试让学生去记忆教材的大标题和黑体字的方法,因为教材的编排往往按照一定的地理思维来进行的。

(三)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对地理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如对时间问题的分析,在高三地理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个对时间计算的完整思路和概念,因此没有必要在这个地方花太多的精力,也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做很多的难题,本人以为关键在于让学生思考时间的定义,如地方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分析其来源,缺陷以及补救措施,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地方时-区时-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思维脉络。又比如在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为什么低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先分析粮食低产的原因有哪些,属于地理地原因又有哪些,符合该地区的会有哪些原因,这些原因又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解决等等。由此及彼,学生就可以用来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

三、总结

总之,地理学习的成败在于地理思维能力的养成的好坏。在地理教学中,结合学生原有的地理水平和生活实际,不仅可以有利于降低许多地理问题的难度,使学生能充分理解,而且还可以避免许多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误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对高三学生来说,可以降低他们对地理恐惧的心理,增强学生学好地理的自信心,从而更有利于高三整个阶段地理复习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 [S].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9) .

[2]刘慧霞.从“大气运动”一课看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J].地理教育, 2006, (5) .

[3]傅道春.教学行为的原理与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6) .

[4]陈玉琨, 等.课程与课堂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 .

[5]刁荣普, 等.教育从关注细节开始[J].人民教育, 2005, (24) .

[6]屠宠华.三维目标在科学探究中整合[J].小学各科教与学, 2005, (7) .

结合学习 篇9

一、巧设情境, 引导学生学习

情境设立, 是现代教学中较为新颖的一种教学方式, 它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熟练地掌握课堂教学重点、把握难点, 巧妙地创设情境, 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 科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理解记忆, 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极为有用的。

例如, 在小学英语二年级下册“Unit 2 At the zoo”单元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接触到一系列与动物有关的英语词汇。为了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特地先为学生创立了情境, 让学生准备了一些动物的图片, 并将教室布置成动物园的样子, 让学生试着来谈论一下动物。在对话过程中, 学生表现出极有兴趣, 对于课堂上所学习的monkey, lion, tiger, bear, panda等基础词汇, 以及“what do you like?I like...”之类的基础性表达都有了一定的掌握。通过相关背景的设立, 学生很轻松地实现了对课堂知识的学习、理解, 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使得学生可以主动地去配合教师完成课堂教学, 实现其自主学习。

上述案例, 通过相关情境的引导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是当前教学中极为有效的一种方法。通过情境的有效引导, 学生不但能够对所学知识产生具象化的理解、记忆, 还能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出自己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结合实际, 帮助学生学习

结合实际, 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对所教内容的熟练把握上, 将之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巧妙结合, 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从而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通过与实际的有效结合, 还可以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 从而有效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以便更好地完成自主化英语学习过程。

例如, 在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单元的教学过程中, 其中包括body, leg, arm, wing, finger等一系列身体部位上的英语表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并激发其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特意让他们举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伙伴, 并通过他们的相关举例, 将其课堂上所要学习的内容很好地与实际生活体验结合, 从而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 积极主动地去掌握“Look at my head, it is injured.”“Help me, I am not feel very good.”等这样的表达方式, 这就很好地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结合实际, 是让学生在基础的学习过程之上, 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记忆, 并产生兴趣的一项极为有效的方法。通过科学巧妙地将英语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这能帮助学生对其所学的知识进行高效理解、记忆, 在生活体验的感染下, 学生的自主自学意识被唤醒, 可以更好地完成学习, 这样就促进了他们英语能力的发展, 奠定了教师有效教学的基础。

三、科学互动, 带领学生自主学习

科学互动, 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科学的方式, 与学生进行相关互动, 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通过互动, 教师可以很好地与学生进行合作化的学习, 让学生在互动中学到更多的相关知识, 逐渐摆脱“教师牵着鼻子走”的局面。

例如, 在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单元的教学过程中,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特意设计了一个互动的环节, 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了有效讨论、交流。通过彼此之间的互动化探讨, 教师很好地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带领学生学习, 让学生在互动的环节中, 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学习有漏洞的地方进行补充化理解记忆, 从而更好地掌握“In winter, it is cold, we can make snowman, and go skating.”以及“In autumn, we have picnics, and go climbing.”这样的英语表达知识。

巧妙互动,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合作化学习的有效方式。通过教师精心的安排互动, 让学生在互动中更好地理解记忆, 使其对课上所学的知识内容得以进一步拓展与延伸, 从而展现出他们的参与性, 这会远远超出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效果。

结合学习 篇10

一、网络课堂学习的优势

(一)强化学生的自主性,更加突出讲解重点

网络课堂学习因为其独特性所以对学生的自主性有着很严格的要求,而且因为是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的公共学习,所以学生在过去的课堂中的依赖性也会有所降低。他们会变成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再加上网络技术的优势,我们可以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个难题将视频反复播放,这是过去的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条件。因此在对于重点知识的讲解与回顾上,网络课程学习有着自己独有的优势。当然这一切是要在学生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作保证的。

(二)网络课程学习具有良好的交互性

过去的课堂学习中,学生主动问个问题可能需要犹豫很久。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在课堂上胆怯、害怕的问题就更加严重了。但是如果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的话,学生看见的只是老师制作好的视频,再加上现有的网络学习平台基本都有互动留言的版面,相信大多数老师都会及时处理。还有一点更重要的因素,就是现在的学生对互联网有着很强的敏感度。这一系列的因素放在一起,那么学生在学习课程过程中的交互性,肯定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所没有的。

二、网络课程学习与课堂学习结合的重要意义

我们将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与网络教育结合起来,能够改变过去的教学结构,同时为学生营造出自己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这样能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课余时间,有利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其图文并茂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开发,这是我们将两者相结合的重要意义之一。其次,网络课堂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是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新时代的教育理念的碰撞,这对于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它督促我们对于过去的教学方案的设计要作出相应的改变,要将自己的教学理念与这项新技术充分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我们首先就需要了解网络课程学习的重点以及优势才能对过去的工作作出相应的调整,所以推广网络课程学习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相结合的工作本身就是对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一项综合素质的考验!

三、网络课程学习与课堂学习结合的评价体系的讨论

(一)完善的网络技术支持

要建立起相应的评价体系,完善的网络技术支持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保证万博服务器与互联网站点的连接正确,这样才能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其次,我们需要评定教学方案设计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能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否能够提高原有课堂的互动性。在视频当中运用的多媒体展示课件能否真正表达清楚教学的重点,这是我们首先需要保证的。

(二)及时对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对于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的考核要具有针对性,要看学生在网络课程的学习方式引入课程教学之后的整体学习效果,以及网络作业的完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对于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如果有必要老师应当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监测。还有就是在引入网络课程这一元素之后,对于遇到的难点学生是不是能够主动进行信息检索,这项评价标准是脱离课程目标的,但是从长远来看是很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的。

(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旧的课堂教学当中,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的是“主人”的角色,整个过程是不会按照学生的兴趣点来进行的。但是如果我们采用网络课程学习的方式,因为视频是事先制作的,在学生水平不一样的情况下他们在接受知识之后加工处理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能力强的学生这个时候会自己解决好有困难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就培养了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能力稍弱的学生就只能寻求老师的及时讲解了,所以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也应该是评价体系的关键。

网络课程学习与课堂学习的结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这两者究竟该如何结合,这也是我们对该评价体系研究的重要意义。以上根据笔者日常的工作经验对网络课程学习与课堂学习结合的评价体系中的一系列问题做出了总结,希望能够对改善目前的现状有所贡献。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技术从发展自应用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教育领域针对网络课程的探索工作也是一直没有停止,但是如何将网络课程的学习与课堂学习结合在一起,怎么样保证工作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这一系列的问题是需要一个评价体系来保证的。针对网络课程的学习与课堂学习结合的评价体系为研究方向,对以上问题做出了总结,希望能够对改善工作状况有所贡献。

关键词:网络课程与课堂学习,结合,评价体系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严巍.网络课程辅助高中地理学习的有效性研究[D].广州大学,2013.

自主学习——主体与主导的结合 篇11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些教师把说的机会完全让给学生,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一改过去的教师满堂灌的现象。难道杂乱无章、表面活泼热闹的课堂就是自主学习该有的课堂吗?

其实,自主学习应该是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结合。本文以笔者在初一学生中开展的《我爱我家》自主学习为例展开论述。

一、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1.角色定位

学生是学习活动积极的参与者。从分组到查找、整理资料,直至制作成果进行展示,学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原先是分为了文学组、故事组、音乐组和生活组,但后来发现有些故事组的学生只是查找了名人轶事,却脱离了“我爱我家”这个主题,再加上文学组的资料当中也包含了故事,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删除了故事组,并入其他组。这种由学定教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习惯养成

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难题,学生自然就会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如网络、询问师生、查找书籍。在展示课前,学生对自己的讲演稿一改再改,反复练习,直到流畅自如。

3.全体参与

自主学习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不同程度的研究,并不要求都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但求研究过程中收获的知识与快乐。这次参与展示的学生就有不少是平时不起眼的,但由于他们提供的资料非常有意义、有价值,便被选上了。

4.能力体现

初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到自主学习,感到新鲜之余也未免觉得有些吃力。因此,最初的学习目标和分组是由教师提出并负责的。可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生已经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了。例如,学会发邮件、尽量选取有意义的照片、写出老照片的故事等。整堂课上,唱得声情并茂,读得绘声绘色,讲得幽默风趣,演得惟妙惟肖。满场师生或哈哈大笑,或凝神沉思,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尽显其中。

由此可见,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并主动想办法解决,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得以发挥,充分体现其学习的主体作用。

二、教师为教学的主导

学生为主体,绝不是一盘散沙,相反,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精心的设计、周密的安排都离不开教师。如在《我爱我家》的教学中,笔者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家情感,成为整堂课的指挥者。

1.角色定位

由学定教是根据学生提供的资料来决定自己教学的内容,而因学而导则从教学设计到适时点拨,都离不开教师。

根据学生提供的歌曲和教学需要,笔者确定了将《让爱住我家》和《烛光里的妈妈》作为开场曲和结束曲。中间分为文学组和生活组的展示。文学组包括两首古诗精讲和两首现代诗赏析,生活组包括老照片的故事和小品《妈妈的唠叨》。这些环节全由学生自己主持。而教师则可穿插其中,每个环节后布置一个小练习,由看、听、读到写,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对于一些意外的情况,教师也要灵活处理。如当讨论对妈妈的唠叨的看法时,有学生问“我妈妈不唠叨怎么办呢”,笔者就说“那就讨论爸爸的唠叨”,笔者又提醒道:“别忘了,我是要你们谈看法,不是问你们的妈妈是否唠叨。”这样,调侃中又提醒其要符合题意。

2.情感激发

自主学习课堂既是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更是展示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舞台。本堂课教师精心设计,由浅入深,及时进行思想教育。赏析诗歌有助于领会家的含义:小家(自己的家)——大家(故乡、祖国)。在演完小品《妈妈的唠叨》之后,笔者说道:“现在我们就来听听一位妈妈来自遥远的唠叨吧。”然后放了一段一位留守儿童的母亲从外地发来的录像。接下来我朗诵道:“母爱如清泉,那么甜;如彩虹,那么美;如花香,那么温馨。”在一位女生《烛光里的妈妈》的独唱中,满场情绪推向高潮。

本堂课在情感上给了学生极大的触动,有的学生写道:“当那位同学的妈妈眼角隐隐泛着泪光的时候,我非常感动。我以后一定要好好珍惜我家庭的幸福。”

在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要不失时机地创设思维情境,为学生提供思索余地和情感空间,用“教”的火种点燃“学”的火花,才能有成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起学生的共鸣。

主体与主导,正如鱼和水,离了水,鱼儿难以成活;离了鱼,水也缺乏生气。自主学习是主体与主导的结合,是张扬学生个性、提高学生能力、展示老师才华的舞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学校)

学习兴趣点结合教学知识点 篇12

在对最近的一届学生教学的过程中, 我充分研究学生的学情和兴趣规划教学情境后, 将多媒体教学模块的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到这些教学情境中, 让学生在有兴趣的制作过程中, 很好地掌握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做出让他们有成就感的作品来。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兴趣, 我将整个学期分成了三个教学阶段, 分别是:第一阶段——学馆匾额设计、第二阶段——我的校园故事系列图、第三阶段——Flash制作我的校园故事。

在第一教学阶段, 结合网络教学, 让学生上一个名为“拜师网”的网络教学社区, 教师和学生都开设一个学馆。每位学生可以到教师的学馆中下载学习资料、提问和交作业, 然后在自己的学馆中记录学习内容、交流技术应用技巧、分享学习作品、畅谈学习感悟等, 尝试崭新的网格学习方法。学生对这一网络学习方式感到很有新意, 也感到很有用。

在学生感兴趣的同时, 我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 让学生制作自己学馆的匾额来装点自己的学馆。通过这一教学情境, 让学生学习Photoshop最基本的操作技能。

整个“学馆匾额”的图片制作包括三部分内容, 一是背景图片, 用到裁剪工具使用这一知识点。二是主题文字, 用到文本工具应用这一知识点。三是装饰性的小图标, 利用魔棒工具来抠图等知识点。所学的知识很基础很简单, 但因为有明确的用途, 并能体现个性主题, 学生很有兴趣学习制作, 制作出来的作品都很漂亮。在制作的过程中, 大家也很好地完成了Photoshop入门的学习。图1是学生设计制作的“学馆匾额”。

第二个教学阶段, 在第一阶段入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图像处理的全面学习。我创设的教学情境是让学生用一组图片来表现进入高中以来发生在身边的校园故事, 题材不限。

现在的高中生想法一大堆, 但要真正落实到作品中还需要有所提炼。我给学生一个星期的时间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去拍照准备素材。一周以后, 照片是拍了一大堆, 但感觉真正能用到作品中的却没几张。针对这一情况, 我给出了一份“作品创作策划表”, 要求学生确定作品的名称、主题思想、模仿范例和每一页作品的结构设计。学生完成了这份策划表的填写, 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作品做了一个深度的构思, 接下来再去拍摄照片、收集素材就有明确的方向, 并提高了有效性。

如果制作的作品没有兴趣点, 没有好的主题, 学生就会以东一块西一块“贴膏药”的方式来制作作品, 也就谈不上什么学习效果。而只有发生在自己身边真实有意义的故事, 才会让学生有感觉和兴趣去制作和学习。让学生利用Photoshop完成一组校园故事的系列图, 是真正做到兴趣点结合知识点, 因为学生在学习和制作的过程中, 会不断冒出新的想法, 需要有新的技术去支持, 这个时候的学习就是一种需求性学习, 那么这个学习积极性就真正调动了起来。

“书香伴我行”这组图片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制作的 (如图2、图3) , 题材取自学校组织的读书月活动。其作品的封面带有中国水墨图风格, 各页图片采用中国书轴的风格, 很有文化气息。在作品封面的图片处理中, 学生学习了渐变工具的使用、图层样式设置、图像色调调整等知识点。而在各子页面图片处理中, 学习了滤镜的使用、仿制图章工具、蒙版的应用、修补工具等知识点。

第三教学阶段则要转向Flash的教学, 但完全可以利用第二个阶段的主题图片作品, 作为素材来制作动画作品。这一阶段的作品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分别是片头、图片展示、片尾。学生应用Flash中的逐帧动画、动作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等基本的动画制作跟自己主题相关的作品片头和片尾。借用多场景和交互控制命令来进行图片的展示和作品的合成。

上一篇:报纸竞争下一篇:同步三维适形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