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专业学习

2024-09-23

结合专业学习(精选12篇)

结合专业学习 篇1

中西医结合是中医学与西医学相互渗透产生的边缘学科,是吸收中西医两种学说中经过科学实验和临床实践证实了的唯物的、辩证的科学部分,抛弃两种学说中唯心的和形而上学的部分,既重视对生命现象微观的分子水平的研究,也重视从宏观、整体、系统角度的研究,把两种学说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形成的科学的新医学。人体是处于自然和社会的一个复杂机体,应用中西医结合的医学体系进行整体的、全面的、动态的剖析和防治疾病,保健康复养生,是当今时代“大医学模式”的要求[1]。中西医结合博采中医、西医之所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根据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中西医结合与中医、西医一样,是我国的主要卫生力量之一。新中国成立至今,中西医结合事业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我国多数医学院校都开设中西医结合专业,培养层次从专科至博士,其中包括许多国外中医爱好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西医结合已不再是中医和西医的简单搭配或组合,正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尤其是在临床中愈显其独特优势,然而,医学院校中的中西医结合教育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师缺乏,授课时中医讲中医,西医讲西医,各不相干,中医内容更新缓慢,而西医进展迅速,造成部分学生认为中医落伍,重西轻中[2],以及中医院校学生重视中医,西医院校学生重视西医等弊端,导致学校安排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让怎么学就怎么学,学生对学习失去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中西医结合专业前途迷茫。毕业后美其名曰是中西医俱通,实则多数是专业知识不精、思想不稳、能力不强的,充其量是有两个中专水平和一张本科文凭的医学生。作为一名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笔者认为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应形成区别于纯中医或纯西医专业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要将两种医学时常对比研究、相互贯通,方能学而不乱,学有所成。

1 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要谙熟中医经典课程

以《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以及温病学为代表的中医经典著作,确立了中医药学的概念、范畴体系,奠定了中医药学辨证论治的原则和模式。中医基础理论,皆包容在其中,中医经典医著是中医之“本”。中医经典是经过数千年临床实践检验的经验结晶。“经者,径也”,学习经典是掌握中医仁术的必由之路。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但没有理论指导的临床是盲目的临床,是不可能取得很好疗效的。中医经典所提出和阐述的问题对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具有普遍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通过中医药经典的学习,了解古代医家认识人体生理、病理、辨证立法及处方用药的思路,从而掌握中医药学独具特色的思维方式,提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医经典理论虽然比较枯燥,但不空洞,也不是泛泛的说教,是前人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是对中医系统理论的高度概括和提炼[3],如果能够读熟读透经典,了解中医的历史文化背景、哲学根源、认识论、方法论、理论特色等,对于学好中西医结合专业是至关重要的。

2 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要有扎实的西医基础知识

西医是建立在解剖学、生理学、细胞学、细菌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科学基础之上的,而中医是建立在“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等学说之上的[4],因而在思维方式上大相径庭。中医的基础理论,如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学说太笼统模糊,不能进行定量分析,不利于认识的深入发展(如器官以下的细胞、分子、粒子水平的认识理论)。“气”可谓中医的理论核心,包括宗气、营气、元气、卫气及脏腑经络之气等,“气为血帅,血随气行”说明气在人体生命中的作用,在微循环理论中人体组织、细胞、氧饱和度及低氧状态决定着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揭开中医“气”之谜将奠定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中医的内脏不是一个解剖学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病理概念学概念,它涉及机体的许多系统,如脾虚时可见消化酶活性及吸收功能的低下等,还可伴有消化系统不同程度的形态学改变,这种研究对发掘脾胃学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及深入探讨方向。近年来,内分泌学研究证实心脏不仅是一个泵血的动力器官,而且还分泌心钠素、是调节血压及电解质的内分泌器官,这就深化了中医的主血脉、主神明,其华在面的认识。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要学好中西医结合专业,就应系统、完整、扎实地熟悉与掌握西医基础知识,为中西医融会贯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3 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要学好中西医结合桥梁课程,融会贯通中西医知识

中西医结合不是简单的西医诊断加中药或中西药治疗,它是一种医学在诊治时援用另一种医学方法,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形成能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其功能超出单纯中西医(药)相加,是整体综合性的放大效益。中西医结合可使中医诊断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进一步促进中医诊断辩证思维的现代化[5]。尽管中、西医学是两个不同思维方式的两个理论体系,但是两者在某些时候又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如现代医学强调进行疾病的一级、二级预防,重视疾病的危险因素,体现的就是中医疾病可以“传变”的,以及“治未病”的思想。中医治疗强调的是个人的整体观和人的个体差异,“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等,而西医则强调辨“病”,如患者出现感染就一定要寻找感染灶和辨别病原菌……[1]因此,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除了要学好中医、西医知识以外,还需要学好如《中西医比较医学》、《中药药理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等中西医结合桥梁课程,通过中西医结合桥梁课程从中西医的起源、历史文化背景、哲学根源、地域差异、生理学、病理学、病因学、发病学、治疗学等不同角度和方面对中西医进行客观深入的比较,分析中西医的异同,特别是同中之异,异中之同,找出二者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从而科学地认识中西医学各自的特色、优势、弱点,开发自身改革、创新、突破的学习与临床研究能力。

中西医学互相融通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程,中西医结合专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专业,中西医结合的学生应该牢固专业思想,认真深入学习、钻研和总结,寻找和形成独特有效的学习方法就一定能学好中西医结合专业,为中西医结合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勇华.让中西医结合成为我国的主流医学[J].中医研究,2008,21(2):2.

[2]吴致安.中医院校教学将如何面对中西医结合[J].新疆中医药,2005,23(4):58-59.

[3]霍介格,叶放.疗效源于经典,创新立足临床——周仲瑛谈中医读典与创新[J].江苏中医药,2008,40(9):10-12.

[4]傅荆源.中医与西医比较及中医的科学性[J].中国卫生产业,2007,(9):94.

[5]古丽扎.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探讨[J].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7,3(4):326-327.

结合专业学习 篇2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学习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身为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和强烈的责任感。

《标准》设置了三个维度,即:“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我有如下的理解: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

《标准》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具体要求。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将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近些年发生过很多起小学生在校失去生命的例子,很让人痛心。小学教师比其他学段的老师更要操心孩子的安全,这是由于小学生自身特点决定的。有了起码的安全保障才可能有快乐的校园生活。教师还要有职业道德,真心的关爱我们的孩子,尊重我们的孩子。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情感、个性、思想和尊严。我现在所教学段是低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天真可爱,求知欲强,观察能力强,但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较弱,今后要对孩子们有更多的责任心和耐心。

二、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对于我们这个行业而言举足轻重,我们要学习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等。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是不同的,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如何使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还要不断学习课程标准,提升教师自我素质。今年假期我参加新课程标准的培训中,我感受很深,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方法、先进的教育技术,从而在教学中抓住孩子的心,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欲望。

三、专业能力。

《标准》从教育与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五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反思自己在过去的教育教学生活中,与孩子们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积极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努力为他们营造快乐、向上的氛围。今后还要善于弯下腰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运用不同评价方式多激励孩子。同时,现代社会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我会学着与同事合作,与家长多沟通。

结合专业学习 篇3

【關键词】会计模拟实训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    改革     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会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的用人标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会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这种形势对传统会计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就财会专业人员而言,其不适应性有所突显,首先是传统记账式的财会人员相对过剩,对外部应对能力急待提升;其次,熟悉并掌握现代财务会计知识和技能的财会人员严重不足。这一形势给职教学校会计教学带来了挑战,会计职业技术教育应在赋予学生从事财会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操作技术,而不仅仅是培养知识分子。如何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实用型财会人才,是职业教学中财会专业教育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的会计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

我国传统的会计课程体系及教材内容已不能适应培养现代会计人才的要求。为实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科学化、合理化,使学生能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真正胜任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我国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内容设置应根据市场需要和学生就业情况来制定。

首先,传统的会计教育往往偏重传统的理论讲解,忽视实训教学、实践操作,常通过教材设置一系列会计课程来完成,这些课程讲授的会计理论知识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重通常在80%以上,且教学内容往往只能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一,这种格局与会计学科的特点是不相适应的。会计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脱离了实践,其理论是抽象的,对于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中职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即使教会了他们理论知识,在日后的工作过程中学生还是难以适应的。

其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教师按部就班地一章节、一章节地讲授课本知识,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该门课的一个总体认识,也就是完成学业后还不能掌握会计的核算程序、核算方法。有的学生竟不能系统地回答什么是会计,会计的作用是什么等问题。这不得不让我们对传统会计教学模式究竟教会了学生什么产生了怀疑,不得不让教师思考如何利用一些企业的仿真经济信息帮助我们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知识。

二、会计专业实施模拟实训教学的意义和必要性

会计模拟实训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典型案例,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自己动手、动脑,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具有以下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实训教学法强调以人为本,教师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索者。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学生的时间和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实训教学法中案例所描述的是一个两难的困境,没有分析,只有事实。实训讨论的结果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没有人告诉你答案。实训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决策者的角色中,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做出自己的决定,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训教学法中,实训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在讨论过程中,老师只要适当引导,学生就可以实现在会计实务与财务管理、审计等不同学科之间的切换。教师并不需要讲太多的跨学科的综合知识。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较多采用小组作业形式,通过群体互动,使学生学会沟通与交流,学会怎样坚持自己的观点,如何说服别人。即使在遭遇分歧、争论得面红耳赤之时,又能学会包容,学会合作,携手向共同的目标迈进。

三、改革会计教学方法,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传统会计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据的“填鸭式”教学,其特点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无言地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机械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教师则使出浑身解数将理论注入学生大脑。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应变能力得不到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发散思维的发展,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能动性。教学过程应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但在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缺乏双向交流与互动作用,教师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主观要求,也就无法适时调整教学进度。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会计专业发展的要求,这种做法必须得到改革和矫正。笔者认为必须将理论教学活动与实践实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实训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实训教学,采用仿真企业经济业务即会计案例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活动,搜集案例。通过教学过程中对仿真企业经济业务进行分析,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达到较好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其处理会计实践问题的综合操作能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会计实训网络学习平台,预先录制实训习题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实训题目的操作步骤并可反复观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计实训网络学习平台里还设有学习论坛、课后作业讲评、电子课件、重难点解释等板块,学生在学习、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遇到的难题进行提问、讨论,老师进行答疑,学生也可下载老师上课的电子课件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会计实训网络学习平台实现了让学生随时随地、无障碍地学习,深受学生的喜爱。

会计模拟实训教学应具有相应的步骤。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搜集和整理会计案例的背景材料,讲授剖析会计案例的相关理论知识,对会计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分析评价的要求等进行必要的简明介绍。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阅读案例,查阅教材和参考文献,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实训、分析、评价、提出对策。实施会计案例讨论,学生可以分别从自身角度对同一会计案例进行剖析,阐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辩论,形成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教师在讨论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争取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实训讨论中来,做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当学生的讨论发生偏离时,应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 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展开;当学生的讨论发生分歧时,应因势利导,把问题讨论引向深入,同时还要善于发现独特新颖的见解。案例实训、案例分析是进行会计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它是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实训操作、分析、评价并得出自己结论的一种创造性教学活动。在进行会计案例实训、分析时,教师只是对案例的重点、难点问题做一些必要的分析解释。实施实训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开拓性思维,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学生对会计实训案例有一定操作、分析能力之后,对会计知识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校应根据学生情况提供平台,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比如,我所在的学校将第二学期最后一个月定为会计专业商品模拟交易会月。在这一个月期间,学生分组成立公司,在公司里又设置不同岗位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仿真实训。学生在这种仿真情境中很容易投入,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大型商品模拟交易实训课所需材料是上好会计实训课的必备条件之一,所需材料包括《商品交易综合模拟系统操作指导》《商品交易会奖励办法》、各单位库存情况、各单位求购信息、买卖合同、教学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教学用银行转账支票、商品验收单、商品调拨单、进账单、教学用运输统一发票、银行存款日记账、记账凭证、库存商品明细账、商品盘点明细表、商品求购信息表、商品供应信息表等。然而当前市场上这种会计实训教学教材很少,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自编为主,购买为辅”。学校也可以组织一线教师编写实训教材,最好是系列化教材。会计实训课程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至少150学时来完成教学,此外应当特别注意让学生掌握一些实际操作技巧,以便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工作。总而言之,开展会计实训,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中职人才是一项长期而又充满挑战的任务。

最后教师要进行教学总结和教学反思。在学生对会计案例进行实训和讨论,做出分析和评价结论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点评案例实训、分析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指出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优缺点,对于学生新颖意见的独特之处要给予肯定;同时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总结经验及不足,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教学,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效果。

四、实施会计模拟实训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教师应巧妙地进行引导

实训讨论是以事实和教材知识为依据,通过师生的互动来挖掘案例中的潜在问题,探讨案例事件的行为与缘由。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教师在引导过程中,最好不要有倾向性的提示或结论,因为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新。

2.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应多加鼓励和肯定

实训教师的复杂性和模糊性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实训讨论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或“愚蠢的问题”,关键是看问题的思路是否正确合理。在讨论过程中,对学生们的分析要表示尊重,哪怕是分析问题的过程或结果有错误,都要给予应有的鼓励。

3.建立对学生的有效激励机制

实训教学要求学生能全体积极参与,善于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师可将学生在实训讨论中的表现纳入考核范围,使学生重视课前的准备、课中的讨论和课后总结的撰写。对学生实训的考核可以采用两种基本途径:一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主要实行等级制考核或采用评语方式给出意见;二是学生考核,可把一个实训案例的实施作為班级集体组织的一次活动,由学生评选出班级最优秀的主管会计和最有潜能的会计员,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孙淑丽. 会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 科教研究,2007(473).

[2]陶绯. 现代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改革[J]. 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杂志,2007,9(5).

[3]谭建宁.完善实验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3).

结合专业学习 篇4

目前许多大学里的普通化学基本上都是面向非化学化工专业的学生开设的, 大部分学生认为化学与自己将来的专业和就业没有什么关系, 在某种程度上致使很多学生是在被动的学习普通化学, 主要就是为了考试能够通过或者取得高分为自己的奖学金的获得做个准备而已, 而这种被动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那么如何提高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学习普通化学的学习兴趣就成了许多普通化学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

二、针对学生专业与普通化学的交叉性方面采取的措施

1. 了解学生所学专业

每位普通化学教师在接到教学任务后都需要首先整体了解一下授课对象是那个系的?学哪个专业的?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

2. 深入调查收集整理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及往年就业去向

在了解了授课对象的所在院系和所学专业后就需要针对其专业等信息开始进行下一步的调查工作, 以我校学生所学专业为例, 比如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其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研发、设计、建造、检验、管理、教育等高层次专门人才。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是到与船舶和海洋工程有关的公司及国家各部委机关, 以及沿海、沿江各船舶设计院、研究所和造船骨干企业工作。再比如: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相关领域从事核工程与核技术研究、设计、生产、运行和管理的专门人才。就业去向主要是一些国内的核电站和核工业的研究院。还比如:环境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能从事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的防治技术研究、设计、应用和开发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较广, 对于我校毕业生相对集中的就业单位有各大船厂, 沿海各大型企业的水处理公司, 建筑设计院等。

3. 针对收集的信息寻找与普通化学授课内容相关的交叉点, 并灵活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针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在讲电化学基础这一章节的内容时首先就提出一个问题:大家的专业都与船舶有关, 而我们知道船体相当一部分与海水接触, 海水对船体的钢铁具有较强的腐蚀性。那么这种腐蚀在化学上属于哪种腐蚀呢?如何在实际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防止或降低这种腐蚀呢?这个问题直接与他们的专业相关了, 学生自然兴趣就提上来了。然后在讲金属的腐蚀时, 让学生们知道这种腐蚀是电化学腐蚀, 而针对这种腐蚀常采用的方法有:阴极保护法 (又包括牺牲阳极保护法和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 , 阳极保护法, 缓蚀剂法, 金属表面覆盖层等方法。有时大家去船厂会发现在船下面挂着一个铝块或者锌块之类的东西, 这是应用了哪种方法呢?还有时会看到许多工人在船体表面进行涂装, 这又是应用了哪种方法?在这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针对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学生在第一堂绪论课中就可以给他们举一个和他们专业密切相关也是他们这个专业非常在意的一件事: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他们可能在选择这个专业时已有耳闻这个核泄漏事故, 但是对于这起事故的真正起因未必知道。而这起事故的真正原因不是核爆炸, 而是一种化学反应酿成了重大的损失。然后给学生介绍这次事故的前因后果:在进行4号反应堆电能功率安全测试的过程中, 操作人员有意切断了通向核心区域的冷却水流, 当然这个操作是测试的一部分, 而且操作人员在反应堆中留下的控制棒数目不够, 蒸汽压很低又难以提供冷却剂。这一系列的操作致使整个反应堆功率剧增, 产生巨大的热量, 烧塌了燃料芯堆, 而释放出的灼热的放射性核燃料颗粒与用作冷却剂的水接触发生爆炸。这个过程中反应堆中用来使中子减速的石墨起火燃烧, 流到着火的石墨上的水又与石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氢气, 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而爆炸。这个化学反应的爆炸却掀翻了覆盖在反应堆上的钢板。可见对于核工程与核技术人员掌握化学知识是必须的。

针对环境专业的学生而言, 同样在绪论课中就可以让他们知道化学与他们的专业是密不可分的, 比如为了将普通化学主要内容串接起来, 可以给他们举个环境问题的例子:汽车因大部分使用汽油内燃机, 会产生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等有害物质污染环境。如果我们能够让NO和CO在排放到大气前就反应生成N2和CO2, 就可以大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那么: (1) 这个反应能够发生吗? (即化学反应方向问题) (2) 如果该反应能发生, 那么会有多少的NO和CO转化为N2和CO2呢? (即化学反应限度问题) (3) 同时我们知道对于每一个反应化学反应发生时都会伴随着吸收和放出热量的现象, 那么该反应过程中能量是如何变化的呢? (即化学反应能量变化问题) (4) 这个反应若能发生, 这个反应是进行的快呢还是慢呢? (即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5) 这个反应的反应机理如何?而对于机理的分析比较复杂,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的问题。 (即物质的微观结构问题) 。这样既可以将普通化学的整体内容安排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联系起来, 更让学生了解要解决这样的一个环境问题必须要应用化学的知识。同时针对环境专业的学生授课时更应该增加一些绿色化学知识的介绍。

三、其他课堂教学措施的配合

除了抓住学生所学专业与普通化学的结合点外, 还要注意其他的一些课堂教学方式, 如:将化学与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具体事例联系起来, 即用普通化学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一些实例和现象;在课堂上引入一些著名化学家的人物介绍和相关一些理论的发展史, 像故事一样介绍给学生, 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又加深了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课堂上适当设有部分课堂演示实验和演示实验录像的环节, 让学生从实验中总结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 同时也让学生深刻了解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注意利用问题的引入来启发学生的思维空间, 并且加强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等。

参考文献

[1]段连运译.化学与社会 (原著第五版)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285-288.

中西医结合专业简历表格 篇5

****.1-****.6       **中西医结合医院        实习

****.6至今          ****美容减肥中心       针灸减肥师/健康顾问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时间: ****-06-01
所学专业: 中西医结合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9-****.7         清远市卫生学院       中医医疗      毕业证

****.4                 清远市卫生学院       计算机        计算机中级证书

****.6                 清远市卫生学院       按摩推拿      中级推拿按摩证书

****.9-****.6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    毕业证

****.3                 广州济大药业          针灸推拿      中级针灸推拿证书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 优秀 粤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擅长中风康复治疗

2.擅长中医保健按摩

3.擅长中医经络减肥

4.美容院的养生保健及日常操作流程.

结合专业学习 篇6

2月朦胧的雾气留驻了冬日未脱净的寒气,一早,学员们便跟随SLIMICO号专用大巴陆续而来,金碧辉煌的超五星级环境让参会者们眼前一亮。

新加坡丝琳·妮尔总裁陈志桅先生一早就在清远恒大酒店会议签到现场等候着,给予远道而来的嘉宾最热情的接待。下车那一刻,他用真诚的微笑与每位学员握手,并给出一个个爱的拥抱。他虽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总裁,但却在交流与沟通时保持着一份虔诚的普通人心态,释放着令人感动与折服的魅力,这就是丝琳·妮尔爱的文化气氛。

情景式训练的魔力

第一天的授课,丝琳·妮尔很荣幸地请到了曾培训过500场课程的蔡泽雄老师,他以惊人之语、务实的常见事例和生动的现场场景模仿,启蒙学员们对人生的再次思考。以方阵格局拉开情景式课程后,蔡泽雄老师打破陈旧的观念输入方式,以精湛幽默的互动引爆所有学员的热情,让每个人将心态清零,以6岁孩童的眼光与心思看待一切事物,从欢笑中感悟人生、从游戏中认知错与对、从互动中纠正人生价值观、从感动中领悟团队的微妙。欢笑声中,激情澎湃里,学员们感动流泪,感受来自心底的深深震撼。

专业知识是核心

博大精深的虹膜学是丝琳·妮尔所有加盟商走向市场最好的工具,所向披靡之例不胜枚举。虹膜课程再次将权威虹膜专家李敬东老师邀请到场,让在场的所有学员都意识到了藏在眼睛里的健康奇迹。

注重专业与文化是丝琳·妮尔的特色,因此课程都是由有着丰富市场经验的专业讲师给予最专业的演绎。涂双娇老师从内调知识出发,为大家阐述健康新观念,与产品结合,对症下药。杨美云老师把自己长久以来在店销以及售后服务、增加顾客回头率等方面的实战经验进行全面剖析,不仅让在场学员对产品产生极大的信心,也令他们学到了不少在今后进行产品销售及成交中可以直接借鉴的不可多得的技巧。胡建颖老师则从美体新观念出发,带来美和健康的结合体——外塑系列课程,把美的定义延伸至女人应该具备的曲线与身材,传达出美是女人一生的追求,但更强调女人要美得健康的观念。

奢侈唯美,全场惊艳

1200平方米的宴会厅璀璨夺目,从签到的走廊到文化墙都弥散着一份“问鼎美业,共赢天下”的霸气。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社社长、中国美业领袖年会主席辛映继先生的出现让活动锦上添花;精彩非凡的加盟商表演或激情、或以专业水准服众,更有滑稽表演让人捧腹大笑;抽奖环节让所有嘉宾泛起洪波,大奖一环接一环,现场气氛爆棚。引人注目的8月华山论剑,玄红的宝马夺魁、唯美而令人感动的新产品发布会、隆重出击的2012年国外游考核等,让所有嘉宾不断感受丝琳·妮尔家庭的繁花似锦与激情畅想。

结合专业学习 篇7

高师语文教学既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也要注重与幼师学生的专业相结合。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将本单元课文《夜莺》改编为童话剧的活动, 学生们不仅可以对童话剧、儿童诗、儿歌、童话有一定了解, 并可将这些儿童文学知识和已学的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融入童话剧的创作与排演中去。

传统的学生表演, 教师点评的活动方法, 并不能完全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的达成不够理想。本次活动设计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 采取学生表演、学生评分的竞赛式表演, 学生合理分配导演、编剧、演员、舞美、场记等工作, 并扮演评委和观众进行评分, 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在活动过程中熟悉剧本的创作到舞台剧的表演的全过程。联系幼师学生的专业、注重实践以及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描述

(一)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前期准备

教师制定初步计划, 提出活动要求:

第一阶段:将《夜莺》分成四场, 分四个小组改写剧本。在课上各组分角色朗读, 发现问题再修改剧本。

第二阶段:制作道具, 预演剧本。在准备过程中发现问题, 进一步修改。

学生在课后进行分工合作, 完成第一二阶段的内容。每一组选取一位评委、两位导演、两位编剧。在课上演出时, 每一场演员不超过三个。除评委外, 每一位组员都当儿童观众, 以儿童的视角看表演, 并投票。

(二) 自我体验、自我思考

一开始老师回顾一下学生们的准备情况, 并对这一情况进行总结。活动过程介绍:1. 剧本创作。2. 修改剧本。3. 表演准备。4.排演戏剧。

老师:我们前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创作剧本、修改剧本, 同学们也精心制作了表演道具。大家都非常用心。这一课是我们活动环节的第四部分, 同学们分组展示戏剧排演的成果。但这一次的表演我们要以竞赛的形式进行。

老师详细介绍下这次活动的流程与规则, 并明确要求:每一组选取一位评委、两位导演、两位编剧。每一场演员不超过三个。除评委外, 每一位组员都当儿童观众, 以儿童的视角看表演, 并投票。

学生甲:我擅长评分, 我来当评委。

学生乙:当观众也不轻松嘛, 我还得以儿童视角看啊!这怎么看?

老师:当观众的同学确实不轻松。从儿童视角看, 就要以你们学过的儿童心理的角度来审视, 看看各组同学排演的儿童剧, 是不是符合儿童的审美, 能不能被儿童接受。

老师将评分标准、投票表、导演自评表分别发给相关学生。并介绍活动要求:1. 本次活动采取表演比赛的形式。2. 编剧一分钟自述本组表演的亮点。3. 表演不超过五分钟。4. 全部表演结束后, 导演自评, 指出本组在表演中存在的问题。 (完成自评表) 5. 儿童观众对每一组表演评价, 完成投票表。 (投票表格上有投票说明, 并有参考评价) 6. 评委根据上述各环节打分, 完成评分表。 (评分表包含剧本内容、角色造型、表演技能、舞台布景、音乐设计几个方面的评分细则) 7. 选出:最佳编剧、最佳演员、最佳舞美、最佳创意、最佳团体。

学生:任务环节还真多。看来是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儿童剧了。

老师:对, 这次活动的目的, 就是让同学全方位多角度了解童话剧的制作与表演。

学生:这对专业要求很高啊, 对我们还真的是个挑战。

老师:是的。当然并不是要同学们完美演出。而是通过这个活动发现问题, 并为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好, 我简化一下活动流程:1. 编剧自述。2. 演员表演。3. 导演自评。4. 观众投票。5. 评委评分。6.颁奖仪式。下面请各组同学做好准备, 我们要开始演出了。

学生们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进行表演, 同时老师担任摄影师, 将学生们的表演录制下来。

第一场:寻找夜莺, 第二场:夜莺歌唱, 第三场:人造夜莺, 第四场:夜莺归来。同学们的演出都很认真, 有的运用自己的特长边弹边唱, 有的和着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 有的表情生动、动作形象……每组表演都有自己的特色。同学的积极性很高, 虽然中间也有忘词, 音乐放不出来, ppt打不开等情况, 但同学们都能随机应变将童话剧表演完整。

(三) 自我感悟和习得

演出结束后, 老师将录制好的视频给大家看。学生们一下子炸开了锅, 在放映的过程中同学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有或多或少的评价。

吴同学:我演的是皇帝, 但是怎么没什么威严嘛。看上去倒像是大臣。

石同学:是啊。我觉得还是第二场的李某某演得好, 那个语气真的像皇帝。

李同学:我的语速有些太快了。还是紧张啊。下次一定不能太紧张了。

张同学:王某某演的夜莺真好。舞跳得很好, 歌唱得也好。最佳夜莺非你莫属啊。

胡同学:我们这一组的台词太长了。不够简洁。不要说小朋友了, 如果不是我们熟悉作品, 我听了都有些吃力。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有的表现出对自己表演的不满, 有的是对别人的赞美, 总之通过观看自己表演的视频, 学生们对自己的作品又加深了认识。

(四)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老师:我们已经观看过表演的视频。下面请每一组的导演根据本组的表演总结表演中的不足之处, 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提交自评表。首先, 我们请第一组的卢导。大家鼓掌。

在同学们的热烈欢迎下, 卢导走上讲台进行总结。

卢同学:我觉得我们这一组的表演很好。虽然中间有忘词的现象, 但总的来说, 大臣、渔夫这些角色演得还是挺到位的。特别是我们的走台, 不像其他组, 仅仅局限在中间的位置, 还将舞台拓展开, 甚至还和台下的观众小朋友们有一个互动。 (同学们笑) 我想这是我们这一组的优势。当然了, 第一次担当导演还存在许多的缺点和不足, 比如在剧本的把关上, 有些台词太长了, 旁白部分太多等还是要再进一步改进的。

老师:谢谢卢导的精彩陈词。我觉得有一点确实如卢导所说, 他们这组注重了与观众的互动。这一点在童话剧的表演中还是较为重要的。下面我们欢迎第二组导演——姚导。

(第二组、第三组总结, 此处省去)

老师:很好。几位导演的发言都很精彩, 既总结了自己的闪光点, 也提出问题, 对今后的整改提出了一些设想。接下来请观众评委在导演自评结束后提交投票表。

评委同学们愉快而紧张地忙碌着, 进行评分, 并选出各奖项获奖者。

老师:好, 下面我们给同学们颁奖。奖杯是老师亲自制作的“夜莺杯”。 (同学看到老师亲自画的夜莺, 并做成的夜莺杯都笑了)

在掌声和音乐声中老师给同学们颁奖。

(五) 建构知识体系

老师:最后, 颁奖结束并不代表着我们这一活动已经结束, 还有一项收尾工作, 要完成一个作业。

学生:不是吧。还有作业啊。

老师:对, 不过这项作业很有必要。我说一下要求, 各组提交本组作品集。包括:一稿剧本、修改剧本、表演剧本、编剧自述、导演自评、投票表、评分表、表演照片。各组将这些材料集成册。这既是一个纪念, 也是一个总结与深化。当然更是大家一起共同完成的一个作品。好, 我们下课, 期待着同学们更好的作品出现。

学生们下课后仍然回味着课堂上的表演。互相戴着道具。反复观看着课上录制的视频, 久久不肯离去。

三、案例反思

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运用、探究和建构知识。此次活动密切联系学生实际, 以竞赛的方式来演自己改编的童话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 学生们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间注重合作, 各团队都有创意创新, 有智慧的闪光点。学生们通过自评、互评、点评, 对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着充分的认识, 并根据老师给的评分标准, 提出整改方案, 加深了对知识的运用, 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通过活动, 学生对童话剧、儿童诗、儿歌、童话有一定了解, 为将来学习儿童文学的专业课打下了基础, 并能将已学的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

在活动实施中, 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很重要。教师的指导要做到适时、适度、适当。应把有效指导与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结合起来, 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和困难, 增强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方法, 帮助、指导学生做好合理的、可行的活动计划,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朱立元.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

结合专业学习 篇8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化、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的高科技、高信息时代。这样的时代势必要求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地应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英语教学,特别是大学教学作为这一人才培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一些高校非专业英语的大学英语学习中,许多的大学生仅仅是把英语单纯地当做一门语言来学习。英语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只是为了修够学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已。这种现象的存在既不符合修订后的《英语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也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新型人才。所以,探索一种新的、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和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成为我们每位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适应这种新的需要,从而培养出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国外的外语教学和第二语言的教学逐渐地从原来孤立的、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了将语言教学与内容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即“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integration of language and content learning)。这里面所指的内容既包括了学生要学习的学科内容,也包括学生感兴趣的非学科内容。如果这二者的学习能够有机结合且较好运用的话,必然会帮助学生把英语语言地学习转换为一种辅助工具去促进其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得学生在提高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同时,巩固和加深专业知识的学习,可谓是一举两得。

2 融汇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融汇式教学模式的提出是以建构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也是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的,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理论。建构理论对学习和教学都提出了很多的新的、积极的设想,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当今的教学和学习当中来。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也就是说,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组织者、促进者,而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融汇式教学充分利用了建构理论。融汇式教学重视发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同时,结合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去主动搜集资料、分析资料,主动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然后利用原有的知识背景加强新不同知识间的联系,把新的知识融合到学生的背景知识当中。

3 融汇式教学的具体实施方式

“融汇式教学”在具体的实施中不再以教师,而是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教师在整个过程只是起到一宏观调控、引导的作用,具体工作的完成都由学生在这一指导下完成。

3.1 教师布置任务,学生查阅、收集材料,确定讨论内容

在保障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知识和学生的爱好兴趣来和学生共同构建开放性的课程内容。教师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们去收集、整理一些相关的英语资料。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把英语作为一种辅助的工具来阅读和自己的专业知识相关的内容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觉的把对英语语言的学习融入到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当中。这种学习方法相对于原来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就是一进步。并且学生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这一过程当中,熟悉了各种形式的资料来源,加深了对各种检索手段的应用,训练了学生的文献检索、筛选能力。比如说学生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教师就可以选择一定时期,以为多利亚时期的小说为例,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去查阅这一时期小说创造的主要特征及这一时期的主要的作家及其代表作,然后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以便在随后的课堂上进行讨论、学习。

就学生收集到的资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集中讨论,筛选出大多数学生感兴趣,且内容较为详实的资料供同学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学习。

3.2 组织学生进行口头陈述、辩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有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基础,在加之选择讨论的内容都是与学生较为感兴趣也较为熟悉的专业知识相关的内容,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就高,在做口头报告时,就会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为课堂活动的进行做出了有力的保障。课堂口头陈述的形式可以仿照论文答辩的形式进行。先要求指定小组同学做十五分钟左右的阐述报告,然后就小组阐述的内容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就同学的提问作出回答。对大家有不同意见的话题还可以进行辩论。所有的活动都要求使用英语。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形式,又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当中练习了口语,提高了语言技能,就是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也是一种促进。

3.3 要求学生就讨论内容写出书面报告

课堂讨论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的能力。如果教师就课堂讨论的问题能要求学生再整理出一份书面的报告,就某个特定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的话,势必会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的理解,并且促进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整个过程有序完整地进行。

4 融汇式教学的优点及其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融汇式教学改变了大学英语教学教材单一的局限,使得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依据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兴趣爱好建构较为灵活的的课程内容。在这一过程当中,及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文献检索和整理能力。学生主动地构建信息,吸收知识,对原来的信息进行重组,锻炼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形成了良好的认知能力。就教学语言,这一过程如果组织合理,循序渐的话,也能够使得外语课教学的学习与专业知识的扩充形成良好的互动效应。使得各学科之间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大学英语语言的学习与学生专业知识结合的融汇式教学是对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又一尝试,它有自身的一些优点,但它也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比方说对教师的要求就比传统的角色高出许多。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转换原来的观念,还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虽然说融汇式教学一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扮演的教师也绝不可以小觑。教师是整个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监控着这个过程的有序进行。为了保证整个过程的有效进行,教师必须要花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熟悉所带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在指导学生之前先要加强自身的各科综合素养,确保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会因为自身自是的贫乏而使得对学生的指导无法顺利进行。并且,如果要批阅学生的书面报告,并写出合理、建设性的意见的话,对教师的工作量和知识能力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就学生而言,大多数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满堂灌的被动的学习模式,这样一个新的学习模式的提出势必会需要相对较长的一个时间去去理解、去接受、继而再积极地投入到这个模式当中来。此外,从课程规定的时间上来讲,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既要完成大纲规定任务的教学,又要尽可能多地尝试这种新的模式,对教师和学生来讲也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和挑战。

尽管我们这实践的教学当中可能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始终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战胜各种困难,为大学英语教学开拓出一条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吕良环.语言与内容相融合————国外外语教学改革趋势[J].全球教育展望,2001,(8):8-13.

[2]骆巧丽.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改模式初探[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增刊).

[3]陈琳等.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周笃宝.双语教学与语言————内容融合法[J].比较教育研.

[5]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汇[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

结合专业学习 篇9

当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对专业课程正在进行大幅度教学改革,改革的重点是普遍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以项目任务为载体,集教、学、做于一体,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互融合,突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它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必然会遇到与之相适应的学习评价问题。那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应该如何开展教学活动,采取何种学习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命题。

物流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专业课如《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运输组织与管理》等在教学过程中便于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江苏省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在理实一体化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训平台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学生学习评价方面也做了许多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目前,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围绕过程性、交互性、开放性和促进性原则,借鉴泰勒的课程评价流程,在保证基本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把理实一体化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构建的操作程序确定为如下流程:1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情境→2分析教学内容,确定考核比重→3剖析学习单元,构建考核指标→4依据指标特点,确定考核方法。以下以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为例加以阐述。

1 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情境

理实一体化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首先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即课程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和指南,是保证学习评价针对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的依据。通过对15家仓储与配送企业的调研和1000多份岗位调查表的分析,课程组确定了《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具备组织进货、仓储作业、理货、订单处理、拣货配货和配送计划等能力;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资源,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氛围中进行职业熏陶,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职业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严谨踏实和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等。

在课程目标明确的基础上,需要把握课程的整体结构,设计出学习情境。课程学习情境是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依托上述培养目标,根据物流企业仓储配送活动工作过程和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设计了6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又分为若干学习单元,共设计了16个学习单元(如图1所示)。

2 分析教学内容,确定考核比重

学习评价需要根据学习情境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程度赋予权重系数,对较重要的学习情境应赋予较大的权重,反之则小。

首先,对整个课程结构中的学习情境进行分析。在认真分析《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各学习情境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和地位后,确定出了6个学习情境的考核比重(如图2)。每个学习情境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分,学生期末成绩等于各学习情境成绩乘以对应考核权重的代数和,即:总考核成绩=情境一*15%+情境二*10%+情境三*15%+情境四*25%+情境五*25%+情境六*10%。

其次,对每个学习情境中对应的学习单元进行分析。依据各学习单元在学习情境中的作用和地位确定出权重。如确定学习情境2中学习单元1和学习单元2的权重系数分别为60%和40%(如图3)。每个学习单元同样采用百分制计分,各学习情境的考核成绩等于学习单元乘以对应权重系数的代数和。如某学生在学习情境2中,学习单元1的考核成绩为80,学习单元2的考核成绩为90,则该学生的学习情境2考核成绩=80×60%+90×40%=84。

3 剖析学习单元,构建考核指标

每个学习情境的成绩都来源于其下一级的学习单元成绩,所以学习单元考核是学习评价体系构建的重点。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与工作一体化、身心与智力综合发展的过程,其考核内容应打破传统教学只注重学习成果考核的弊端,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考核贯穿于学习全过程。因此,我们认为,每个学习单元考核指标设计应从三个方面加以确定,分别是项目成果的评价指标、项目过程的评价指标和综合能力发展的评价指标。

下面以学习情境1中的学习单元1为例对学习评价指标的设计给予说明。该学习单元名称为“仓储企业平面布局调研报告”。单元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以项目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实地调研进行探究性的协同学习,在共同完成调研任务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教师将提供10个仓储类企业的联系方式,要求每个小组至少实地走访2个仓储企业,并整理和分析调研数据,撰写调研报告。报告完成后,各小组要向全班汇报调研情况,作为项目成果的展示。

3.1 项目成果的评价指标

项目成果评价指标设计应符合项目目标和规格要求,可鉴定出项目成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上述项目中,项目成果主要是仓储企业平面布局调研报告。针对这一成果的评价指标设计如下:1调研目的是否清晰明确;2调查问卷问题设置是否能有效获取信息;3调研结果分析是否科学、合理;4调研报告内容是否包含目的、方法、数据、结果分析及结论五大部分;5报告结论是否符合布局原理。

3.2 项目执行过程的评价指标

项目过程评价是指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通过持续观察学生完成项目每个步骤所表现出的技能、方法和态度等所做出的评价,并及时将评价反馈给学生,以有效调控学生学习过程,激励和引导学生取得最佳学习效果。这是一种动态的评价,具体包括项目立项阶段、项目计划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展示阶段等4个阶段的评价。考核指标设计见表1:

3.3 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评价指标

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得到发展是理实一体化课程每个单元教学评价的核心内容。综合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包括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专业能力是指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工作岗位实际问题的基础能力,是进行职业活动的基本条件。通用能力是一种跨职业能力,是劳动者胜任任何职业、适应社会变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此,我们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评价指标分解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三类评价指标(见表2)。

4 依据指标特点,确定考核方法

确定了评价指标之后,接下来需要确定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我们认为上述提到的项目结果评价、项目执行过程评价和学生综合能力发展评价等三类指标,由于评价的内容和特点有较大区别,应该采取不同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4.1 针对项目成果的评价方法

对于项目成果的评价,比较适合的评价方法是量化法。所谓量化法,即是将每个评价指标分为若干个等级,把评价对象在具体评价指标上的表现分配到各个等级中。这种方法使用起来比较简便,能较好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差异,确保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我们可以将每个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划分为优、良、一般、差、很差5个等级,并分别分配1.0、0.8、0.6、0.4、0.2等5个等级系数(见表3)。

4.2 针对项目执行过程的评价方法

对于项目执行过程的评价,适合采用的方法是质性评价法。质性评价法是基于过程性观察为主的评价,是指以人文主义为认识论基础,通过图片、文字等描述性手段,对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进行全面充分揭示的教育评价活动。在课程评价中常用的质性评价法是档案袋评价法。档案袋评价法又称为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是指学生将项目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过程性文件材料(包括文字、图片和作品等)搜集起来,指导老师以档案袋里的资料为基础,对学生学习过程和进步情况进行的评价。档案袋中搜集的材料示例见表4。

4.3 针对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评价方法

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评价,可以使用雷达图法。雷达图法是一种多变量可视图形法,不仅能综合反映学生能力的好坏,更能直接表现学生在单个指标上的优劣,其优点是直观、形象、易于操作。如图4所示,每一个坐标轴代表一个评价指标,每一个环代表一个评价等级,具体的指标等级可以由指导老师和项目小组成员确定。评价者将每个测评指标的评分结果标注一个点在相应的坐标轴上,并把各轴上的点连成一个封闭的多边形。根据坐标轴上点的分布,可以明显看出评价者对各个指标的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我们对基于工学结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学习评价体系进行了一些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初步搭建了一个逐层推进的、系统化的、可操作的学习评价体系框架。该学习评价体系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另外,教学者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调控能力、教学交互活动实施能力等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

摘要: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践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需求。文中以物流管理专业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为例,按照“课程目标-考核比重-考核指标-考核方法”的程序,提出了理实一体化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构建的流程和方案,对高职院校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学习评价,物流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哲,刘恩祥.项目化教学中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探索—以商务英语写作课程为例[J].职业时空,2014(10):52-55.

[2]赵建保.高职能力型课程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34):51-54.

如何结合梦想,选择合适的专业 篇10

有教育专家对此忧心忡忡:20多年来, 因为整个社会技术及观念的变迁, 理工科在吸引青年人学习上, 已经遭遇了挑战。

理工科优势仍在

人事部发布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指出, 2005年, 参与调查的24万余名高校毕业生中, 文科类专业的就业率为85.3%, 理科类专业的就业率为85.6%, 工科类专业的就业率最高, 达到89.2%。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则显示,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 农学和工学的就业率分别为78.4%和55.4%, 高于法学 (37.9%) 和教育学 (33.3%) 。

有人这样分析:近年来, 虽然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超过了第二产业, 但对高层次服务业人才需求并没有同比增长, 因此理工科学生在就业上仍会占优势。

要明确大学一毕业是工作还是继续深造

对于将来的方向, 很多人可能无法提早确定下来。不过, 也许可以先明确的是:我打算念书念到什么程度, 是准备大学一念完就参加工作, 还是希望能够继续深造考硕士、念博士。这一点比较容易确定, 也非常之关键。

如果希望获得较高学历后再工作, 那么本科期间不妨选择一些较为基础性和通识教育的专业, 譬如说, 对经济学感兴趣的话, 可以先念一个数学学位——现代经济学已经成为一门涉及方程、演算的科学, 有好的数学基础将在经济学的学习中占据优势。

而如果希望大学本科一念完就工作的话, 在选择专业时, 更需要慎重。

想好自己希望在什么地方就业

在明确自己所追求的学历层次后, 如果想更进一步的话, 也可以在报考时较为粗略地确定未来就业的地方。这是因为, 不同的地域产业结构不同, 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同。考生可以结合国家整体的和目标地区的产业调整, 科学合理地填报志愿。

人事部发布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通过对15个副省级城市的调查, 分析了不同地域的不同人才需求:东北地区对土木工程、机电一体化、道路与桥梁、汽车制造与维修、生物工程等专业需求量较大;中西部地区对临床医学、文秘、财会等专业需求数量较大;而东部沿海需求的特色专业则是经济学、英语、医药卫生等。

不要对专业名称望文生义

众多专家表示, 选择专业时容易犯的错误是望文生义, 看到名称就“想当然”。

譬如生物医学工程, 不少人以为是医学专业, 其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电器信息类的工科专业, 毕业后可以在现代医疗仪器、电子技术、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从事研究、设计、制造与应用工作, 也可以在各类医院从事临床工程技术服务方面的工作, 或从事通用医疗器械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维修和采购管理等工作。

还需要注意的是, 有些大学为了在招生时能吸引考生, 将一些不易吸引考生的传统专业的名称改成了很“前卫”、“动听”的名称, 如在专业名称中加上了“国际”、“工程”、“技术”等诱人的字眼, 吸引了大批考生报考。高招报考专家张艺执举例说, 某省曾有一位获物理竞赛一等奖的考生, 看到某以工科为主的著名综合大学中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就想象这个专业应当是研究航天火箭推进器和燃料的, 于是抱着从事航天事业的幻想, 毫不犹豫地填报了这个专业, 入学后才发现该专业就是过去的锅炉专业。

不一定要报热门专业

热门专业也有可能就业率比较低。山东大学招生办副主任朱德建在接受新浪网访问时以该校的经济学为例进行了分析, “经济学是大部分考生非常向往的一个专业。但是由于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就业想法不太一样, 从目前我们的统计, 它在学校的就业率又不是最高的。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结合专业教育进行文化素质教育 篇11

关键词:专业教育 培养模式 全员 全过程 文化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b)-0175-02

素质是指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即才干和道德力量。人才的素質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里素质。素质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以及知识的“内化”来养成并不断提高。因此,在大学教育阶段提倡加强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21世纪迫切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就要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成为符合当代需要的有为之人。目前高校中对学生的教育主要集中在专业素质教育,即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教育。但无论是专业素质教育还是文化素质教育都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其中文化素质教育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经之路,它在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上具有重要的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也应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渗透,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到专业教育的始终。

1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世界性的课题

21世纪是科学技术全面发展和科学理性充分发展的世纪,世界科技革命开始向更高的阶段迈进,新的科技浪潮正迎着新世纪的曙光蓄势待发。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更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然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民文化素质提高的速度总不及科技迅猛发展的速度,随着人才素质提高的相对速度的减慢,使得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任务更加紧迫与繁重。从适应时代要求来看,专业教育强调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显然是不够的,掌握高科技的人才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才能以正确的途径为社会做出贡献。高素质可以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知识越多,对社会危害的可能性就越大”,单纯具有知识储量而不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或者文化素质低下,将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甚至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高科技与低素质、发达的物质文明和滞后的社会文化之间矛盾,使许多国家陷入了一个新的危机。我国也不例外,为了促进世界各国的和平与共同发展,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为了促进人类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和谐共存,世界各国越来越关心国民的文化素质是否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使得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成为世界瞩目的课题。

2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专业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

中国工程院薛禹胜院士来徐州师范大学做了学术报告,教师们在对他在电力系统方面的成就赞叹不已的同时,更加关注的是他的研究切入点,人们关注切入点,是因为如果凡事没有切入点,就好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使得人们在研究问题的时候无从下手。而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恰恰是专业教育的切入点。

2.1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能为专业教育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强调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模式中许多高校没有彻底的进行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革,仍然以专业教育为重,而专业教育存在一个严重的不足那就是缺乏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培养,使得专业教育没有了根基。为弥补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同时也是为了顺应时代的需要和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高校应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

2.2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

21世纪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要对人才培养模式做出相应的改革。而在开展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一场以“加强素质教育,提高质量意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大讨论正在全国高等院校中展开,这就使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具有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意义。高校要培养人才,必须从文化素质教育入手,因为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关键的组成部分,没有它,人才培养模式就好比高楼大厦失去了地基而在风浪中岌岌可危。

3 提高高校全体教职员工的素质,全员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

常言道,育人先育己,作为高校的一名员工,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修养,这样才能通过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对学生渗透文化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使文化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内容像涓涓细流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沁人心脾。而作为员工中的教师,更应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身后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讲出与专业知识相关的人文实例、人文精神和人文科学精神,使学生的文化素质对专业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真正做到在专业教育中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渗透。高校全体教职员工的素质的提高,使得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真正落实的实处,真正发挥“三育人”在高校中应有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保证。

4 调整现行的不合理的专业教育计划,全过程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

4.1 目前高校中专业教育计划存在的问题

一些高校中,教学计划不符合本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所增设的课程尤其是新建专业中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往往采用参考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课程设置,“照葫芦画瓢”来开设本校的该专业的课程,教学大纲也是改头换面“换汤不换药”参考过来的,甚至是办学多年了,还没有定位好本校的人才培养特色,不得不在迎接国家教育部专家组检查评估前夕开展全校性的人才培养大讨论……因此应调整现行的不合理的专业教育计划,并在新的专业计划中体现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要注意有本校的特色,教学大纲要注意课与课的衔接,有些课程的某些内容,好几门都讲,在课时严重不足的今天,应该将重复的内容固定在先修课中,而后续课的这部分内容可在教学大纲中将其删去,这样即避免了学生听重复课的逆反心理,又避免了课时的不必要的浪费,为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和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2 仅有专业教育,不能培养合格的人才

1999年1月31日,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内蒙古大学时指出:“文化素质教育很重要,应当好好抓,理科的学生要加强学习人文方面的知识,文科的学生要加强学习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这实际上强调了文化素质教育对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养成和提高有重要的作用。就专业素质而言,文化素质教育一方面为学生学好业务打好文化基础,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从更深层次推动专业教育。专业素质是学生服务于社会的特殊本领,如果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无论在专业学习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他都能够孜孜不倦、顽强拼搏,克服一切困难去完成学业和工作。对于身体心理素质来说,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能够爱惜生命、重视健康,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生活方式,进而使自己能够应付和承受来自外界的各种困难和压力。所以仅有专业教育,不能培养合格的人才。

4.3 具备专业知识不等于具备专业素质

传统的专业教育只强调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这显然是不够的。作为21世纪的新型人才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高素质可以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进一步拓展和提高,但更重要的是它可使知识和能力得以更好地发挥,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是辩证统一的,素质处在核心位置。素质是知识内化和升华的结果,单纯具有知识不等于具备一定的素质,知识只是素质形成或提高的基础。

4.4 在专业教育计划中增设与文化素质教育有关的课程

目前许多高校在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工作还只是停留于一般的宣传或者呼吁,但实际上对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主要任务、教育规律、教育方法等却少有深度的、系统的科学研究。对理、工、农、医科学生重点增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对文科学生适当增设自然科学课程,可以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但部分高校所采取的措施带有浓厚的“返古”色彩,对时代性注意不够。如所推荐的必读书目多为古代著作,缺乏具有时代特色的能反映现代先进文化的篇目。相反有些学校则显得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4.5 大学的文化品位与格调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大学是传承、创新、引领文化的重要基地,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大学文化育人,促进受教育者文化素质的提高,不仅是大学教育的目的和结果,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和重要内容”。就我国而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整个社会的经济制度及相关制度皆处于一种重大的转型时期,社会的转型必然要求先进的文化转型与之相适应。在我国高校内部,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有削弱的倾向,而市场经济条件下自动生成的文化理念正在自发地形成并影响着高等学校的方方面面,西方文化对我国高校的渗透也在逐渐加强。在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高等学校在文化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同时把建设先进的、进步的大学文化作为重要的历史任务。除第四点所述调整专业教育计划,增设与文化素质教育有关的课程外,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文化讲座、名著导读、名曲名画欣赏、影视评论、文艺汇演、课外阅读、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社团活动来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与格调来建设校园文化,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 余东升,尹晓龙.以理论引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文化素质教育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

[2] 张岂之.一个先进的教育理念—— 谈大学文化素质教育[J].中國高教研究,2010.

结合专业特色加强学生管理 篇12

关键词:专业特色,学生管理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 社会对学生能力的需求日益全面, 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 正视旅游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现实, 积极配合教学, 依托专业特色开展学生工作, 从而使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和科学的运用。如何仅仅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这个目标, 勇于探索、大胆改革, 力求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成为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一、“三位一体”的专业特色

旅游管理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本科教育为主体, 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有计划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立足辽宁, 面向全国, 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以教学为中心, 以科学研究为保障, 进行服务性教育, 把旅游管理学院建设成省属一流, 全国有一定地位的开放式、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一) 复合型——以素质为目标, 培养创新理念。

21世纪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素质、知识和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应具备全球化、数字化、创新化和专业化,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人才定位, 夯实学科及专业基础, 实现培养目标的有的放矢, 从而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 应用型——以市场为导向, 打造品牌竞争力。

学院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 通过市场调查、毕业生的跟踪分析、国际发展预测以及旅游人才的供需分析, 围绕为企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定位,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以职业技能和知识结构为基础, 努力实现在各级旅游行政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经营管理工作, 在行政管理部门及其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大型会议和展览的组织、策划、营销及管理工作, 在现代涉外高星级饭店、国际旅游业及其相关单位从事经营管理工作, 在工商流通企事业等单位从事物流管理、运作和服务等工作的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

(三) 实践性——以技能为保障, 实现校企合作新途径。

旅游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多年的探索实践, 已经实现了校企的完美结合, 重点开发与企业核心岗位需求直接对接的专业核心业务能力模块, 在对岗位能力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 改革课程内容, 并通过辅助性环节完善教学内容, 实现实训与就业一体化。

二、全方位服务的学生管理方法

目前, 我国旅游、会展人才存在着供需错位的现象, 而且之间的差距在拉大。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方案, 从一定意义上讲, 高校的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出现了偏颇, 使得学生对专业及就业产生盲目的、模糊的认识。学生的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新的人才定位、新的社会需求, 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一) 以服务育人为工作理念, 确保学生管理工作正确的指导方向。

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高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保障。学院倡导“全方位的教育、全过程的管理、全天候的服务, 全身心的投入”的“四全”工作理念,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以开放式教育教学为保障, 以强化管理为手段,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全面提高教育、管理和服务质量, 把基础性工作做实、重要性工作做好、探索性工作做新, 努力形成具有旅游系特色和强项的学生工作新品牌、新亮点、新层次。

(二) 以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思想教育相结合为切入点, 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学生的思想教育同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 成为学院学生工作的一大特色。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应该加强和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 运用恰当的方法, 把思想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心灵。就学生本身而言, 对思想教育产生排斥感, 认为是虚无缥缈的, 无法衡量的, 加之学生现实感的提高, 使思想教育的地位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尴尬的境地。因此, 找准切入点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关键。培养学生在旅游服务过程中良好的职业道德、娴熟的职业技能、深厚的文化素养、优质的服务意识、得体的仪容仪态、灵活的应变能力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真正做到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培养融为一体, 培养出企业欢迎、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实用性人才。

(三) 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核心, 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

学院将专业教育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 针对市场需求, 以发展的眼光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 从而实现大学生的自我设计、自我塑造、自我营销。

第一, “大一”时确定专业定位, 使学生学会设计自己。对于刚刚入学, 对专业迷茫不知的学生, 我院从学生入学时便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对学生进行专业启蒙教育, 营造学业与就业结合、理论与实践挂钩的氛围, 加深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 尽早确定职业方向和目标, 培养旅游专业素质和意识。同时, 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发掘潜能、积极进取、追求自身完善, 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 “大二”、“大三”综合培养, 提高技能, 使学生学会塑造自己。根据社会需求, 我院积极调整课程设置, 开设实践技能课程。学院经常派专业教师、实验教师和辅导员到星级酒店、会展公司、旅行社及景区景点、物流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并利用我院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旅游综合实验室、模拟客房及餐厅、酒吧、茶艺室、会展综合实验室等教学设施, 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培训和课外实践指导, 从而使每一位学生能结合自己的专业及择业取向熟练掌握理论及技能, 夯实理论功底和实践技能, 增加就业筹码。

第三, “大四”强化择业观, 把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交往技巧、挫折承受等职业素质培养内容融入学生择业、创业、就业指导类课程,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增强适应能力。遵循应聘技巧, 能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推广大学生包装技巧, 使学生学会推销自己。注重引导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 调整就业期望值, 引导学生建立稳扎稳打的思想, 利用网络、院报、课堂、讲座、咨询等多种方式进行面试指导及心理调适。

(四) 以深化教学改革为手段, 以学生社团为依托,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第一, 深化教学改革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高等院校对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培养目标的调整, 充分利用课堂资源, 把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到专业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1、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整体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宽广的视野, 能适应旅游业各类工作, 并具有开拓性、创造性和较高应变能力的复合型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

2、转变以发展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树立智力与非智力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

把旅游教育从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因素为中心, 转到在发展智力因素的同时, 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上, 并使它们协调发展。

3、根据市场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做到理论和实践并重。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 着重培养学生旅游职业综合能力, 重点开发与企业核心岗位需求直接对接的专业核心业务能力模块, 在对岗位能力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 改革课程内容并通过辅助性环节完善和补充教学内容。

第二, 以社会实践促进理论教育。积极拓宽大学生社会实践渠道, 依托学生社团, 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加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力度, 为学生成长、成才之路保驾护航。

1、深入持久的组织好假期学生社会实践。我院本着“指导青年学生成长, 为青年学生服务”的原则, 组织全院学生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把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活化到实践当中, 弥补课堂知识的不足。

2、积极为学生拓展专业实践渠道和场所,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节事活动, 为地方经济服务。近几年来, 学生参加了辽宁省导游大赛、沈阳市导游大赛、大学生挑战杯赛、世界旅游小姐年度皇后大赛、茶艺表演大赛。学生利用五一、十一黄金周和寒暑假做导游、酒店服务等临时性工作, 服务于世界园艺博览会和沈阳冰雪节、沈阳金秋旅游节、中国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制造业博览会、韩国周、糖酒会等活动。充足的理论知识不但可以加大对实践的指导, 而且通过专业实践也可以使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学生在获得荣誉的同时, 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通过较短时间的岗位适应和锻炼, 使许多学生走上了业务管理岗位。

3、科研能力是高等教育区别与其他教育的重要指标。现代社会的发展, 已不仅仅停留在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 更加注重知识基础上的研究能力的含量。为此, 我院成立了科研协会。通过学术讲座、专业教师的指导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在社会公益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女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创业大赛、论文大赛等活动中成绩显著。

(五) 依托专业优势, 积极搭建实习就业一体化平台。

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厚基础、重能力”, 专业培养上要做到“通才”和“专才”的有效结合。学院依托专业优势, 积极搭建实习就业一体化平台。学院将资源“引进来, 走出去”,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主动地位。

“走出去”主要体现在:学院实习工作由专人专项负责, 考察星级酒店和旅行社, 深入了解旅游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的变化, 多渠道宣传推销学院毕业生;为突破课内与课外、学期与假期的界限, 与实习单位积极沟通并签订实习协议, 鼓励学生争做“明星服务生”、“明星导游员”, 以便实习单位优先选择我院的优秀实习生就业, 为学院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学院共与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海南、三亚等地在内的20余家五星级酒店, 23家四星级酒店和分布在辽宁省各地的38家旅行社签订了长期的实习协议, 根据市场需要, 按照用人单位的标准培养人才, 用“进口”指导“培养”, 用“培养”促进“出口”, 再用“出口”引导“入口”, 形成了招生——培养——就业的良性循环。

“引进来”主要体现在:学院经常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与专业相关的技能大赛, 邀请专业相关的知名企业家担任评委, 使用人单位能够全面的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 达到推荐、宣传和展示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学院聘用各大酒店、旅行社的人力资源部和其他部门经理及主管人员担任校外实训指导老师, 并定期邀请到校对学生进行始业教育、讲座等活动, 与用人单位保持了较好关系, 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双选铺好路、搭好桥。

学院通过实践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的模式, 实现了“教学、培训、实践、就业”一条龙的培训模式, 这种利用专业优势开展创新的就业指导模式, 实现了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连接”, 输送的学生成为实习单位争相聘用的焦点, 同时也增强了学院及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形成了行业间的良性循环。

三、硕果累累的人才质量评估

全面科学地反映高校人才的质量, 确定较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关键。在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 既要考虑学生具备的素质与技能及其在社会上的表现, 又要考虑用人单位、社会对学生的客观评价。

(一) 社会的认可度节节攀升。

学校先后获批为“辽宁省旅游教育培训基地”、“辽宁省旅游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辽宁省高级旅游管理人才研修基地”。旅游管理专业于2007年获批辽宁省“省级示范性专业”、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旅游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辽宁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专业所在的旅游管理学院被辽宁省政府授予“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单位”称号。旅游管理学院还是中国旅游教育常务理事单位, 辽宁旅游教育与研究学会会长单位。

(二) 就业率连年高居榜首。

就业率是检验学科的重要指标, 也是高校培养学生的落脚点, 是学校得以正常运转的灵魂。科学准确的就业定位和多元的就业渠道, 是旅游管理学院就业率连年高居榜首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夏学英.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1.

[2]魏萍, 赵永乐, 李伟玲.论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社会角色转变[J].江苏商论, 2008.6.

上一篇:数学课堂活动的教学下一篇:农村信用社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