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旅游专业

2024-07-21

结合旅游专业(精选12篇)

结合旅游专业 篇1

一、汉语口语教学在国内外的地位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全球掀起了空前的“汉语热”。目前国外留学生大量涌入中国学习汉语, 大约100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都开设中文课程, 其中大学有2300余所, 汉语被定为联合国六种语言之一。汉语进入美英日韩等国的中小学课堂, 汉语也成为众多留学生进入中国必考的科目之一。

汉语是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被专家称为第二大语言。据介绍, 经国务院批准,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范围内设立孔子学院, 促使汉语教学以较快的速度走进世界主要地区;我国目前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高校有330多所;美国500多所高中开设了中国语言文化课程。

许多国家的中文报纸种类也明显增加, 仅哥斯达黎加就有10种中文报纸。汉语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虽然重要, 但是与其他语言如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等语言相比, 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许多外国人还有一种误解, 认为普通话就是粤语, 这说明普通话在国际间交流和推广做得还不够深入。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人们对就对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视。古希腊著名的演说家德谟克利特就是凭借演讲而一举成名的。美国也是在二十世纪以后, 开始注意语言表达训练。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出于战争需要, 美国政府就把武器、美元、舌头定位为战胜对手的三大武器, 其中舌头就是指的是口语表达。

香港的中学会考对说话能力的评估范畴规定得比较详细。大体包括说话内容、说话方式、说话形式、词句组织、咬字吐音、语气语调、态势语、说话态度, 可见香港特区对汉语口语交际教学的各个环节已做了细致的划分。

《中国语文及文化科课程纲要》指出:“说话方面, 能用准确扼要的言辞, 适当的语气, 把思想感情清楚、有条理而得体地表达出来。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 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 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由此可见, 职业教育具有它的特殊属性, 这种特殊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的特色, 这就是地方性与行业性、技术技能性、市场导向性。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 热爱旅游服务事业, 掌握从事这一工作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并具有适应旅游服务工作所需要的仪表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中级人才。旅游专业, 口语训练应该摆在重要的位置, 其中包括日常交际口语、接待口语、酒店服务口语、导游服务口语。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有课程论的相关知识和过硬的语言、文字功底外, 还应了解旅游专业特点, 学习并积累旅游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这样才能抓住学科间相互渗透、互相促进的关系, 寻找语言学与旅游专业的结合点。

二、汉语口语教学实践

(一) 针对学生问题找规律找方法

旅游服务行业的从业者首先应具备标准的普通话,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结合甘肃各地方言特点, 分析方言的用词用语特点, 辨析方言与普通话发音的差别, 尤其前后鼻音不分, 舌尖鼻音和边音混读, 进行专项性讲解和训练, 从音韵学和发声学的角度指导学生辨析甘肃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通过大量的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的练习纠正发音缺陷。将用气发音法和根据舌位高低调整气流等方法运用到教学中, 从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唇型的圆与不圆三个方面纠正发音, 从根本上改变发音不到位, 声调不标准, 气流不畅等缺点。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示范、录音磁带的范读, 让学生找规律找技巧。

我校一位福建籍的同学入校时闽南方言极重, 我帮助他找问题找缺陷, 他的舌位靠前舌尖总是顶住上腭从而导致发音时舌面不直微曲, 吐字不清。通过找缺点找差错, 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他顺利通过国家级普通话等级测试并达到二级乙等水平。

(二) 训练倾听能力

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本身的文化功底差, 语言表达更是羞于开口或辞不达意, 这是长期以来缺少口头表达训练的结果。我就选取一些富有代表性的口语训练, 如“接待与拜访”, 由一位学生扮演客人, 一位学生扮演主人, 设定情景, 创设语境, 要求对方听别人说话时, 要求双方注意力集中, 态度谦虚诚恳, 双目正视对方, 不随意打岔, 无漫不经心的小动作。同时报之以微笑, 会意的眼神配合。

为了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 我要求学生在听完一次报告, 看过一次电影, 读过一本小说, 听过一个故事, 学过一篇课文后都可以进行“概括情节”的训练。如讲完小说单元的课文后, 可以让学生用概括的语言复述情节, 要抓住情节发展的中心线索, 舍弃枝节, 简要地阐述出来。也可进行改编或续写, 这些都是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些方式。

在学生训练时, 我会让学生自己互相点评, 做一个会辨音的听众, 评选出说话最佳的学生。这些学生将做为学校今后朗读比赛和演讲比赛的候选人。

(三) 培养说的能力练习

主要是以多种方式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使之养成敢说和会说的习惯。

1.在教室里摆放不同的物品, 如闹钟、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 先让学生观察, 再让他们描述物品的形状、色彩、材质、功用、使用方法等;

2.设定一些交际场合的情景, 让学生假想为是其中的角色, 让他们设身处地解决问题, 用言语化解矛盾冲突。

3.短文读评。从学生的课外读本中选取一些美文, 让他们看后交流彼此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4.拓展教材, 如课本剧表演、课文续写 (或改写、扩写) 、尤其是讲完小说单元后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和表演天赋编排课本剧;

5.绕口令练习。口语交际过程中的说, 要求语言连贯、准确, 层次清楚, 中心明确, 语速适中, 能根据对方身份、交际目的和环境气氛等确定表述语气和态度。

(四) 体语练习

服务中的一个面部表情、体态姿势不仅能对交际起辅助作用, 而且也能反映出旅游服务的质量。因此, 教师应当提醒学生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不要忽视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给自身带来的影响。如, 让学生在每天的新闻联播中, 注意那些“会见”场面中各种身份的人在交际场合中的社交礼仪。

(五) 为学生发放表格

自我检查或互相检测找出彼此不符合标准的发音, 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个阶段的练习结束再次测试, 及时改正不足。我通过表格中设计的各种选项, 来检测学生在平时的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 如:易读错字、不当的措辞、无法确定交际中的话题选择等问题。从中发现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调整相应的教学方式和内容。

口语交际是训练聆听、思维、阅读、表达等种种复杂的交往活动, 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能力, 是对学生道德认知和社会交际能力的综合要求。职业学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就是要让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认真听、听明白;有话说、会说话。通过一个阶段的训练证明这是一套切合旅游服务专业学生实际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 我校学生在市级、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中, 出色的语言应变能力和娴熟的服务技能, 为学校赢得了骄人的成绩。

摘要: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 热爱旅游服务事业, 同时要求掌握从事这一工作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并具有适应旅游服务工作所需要的仪表和素质的中级人才。因此语言训练的要求就显得更为迫切。旅游专业, 口语训练应该摆在重要的位置, 其中包括日常交际口语、接待口语、酒店服务口语、导游服务口语。

关键词:汉语,口语,旅游,音韵学,听说,训练

参考文献

[1]白继忠.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教程.甘肃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2]厉尊.赢在会沟通.中国纺织出版社.

[3]周兴旺.成功人士10种说话技巧.海潮出版社.

结合旅游专业 篇2

——四川成都蒲江县

2014年,四川成都市蒲江县将加快省级“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立足现有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把美丽乡村规划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文化产业相衔接,力争于特色中凸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大宣传教育。采用召开村民大会、入户讲解、“村村响”广播等形式加大宣传,着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并充分发动群众,让广大村民积极投身到美丽幸福新家园的建设中来。

三是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为一三产业融合互动打好基础。

四是夯实农村环境基础。切实抓好以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违建清理、农房“四改”等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构建长效环境美化净化机制。五是强化和谐文明。针对全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志愿者关爱活动,并不断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营造和谐文明的良好氛围。勇先创景视点:乡村旅游发展好的县镇,一定是美丽的。因为旅游有两大功能:一是环境营造功能,二是藏富于民,也就是富民工程。

结合旅游专业 篇3

关键词:高职高专;旅游;培养

1 概述

从目前的全球旅游业的发展来看,第一,加快发展旅游业成为许多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中国则是把旅游业定位成了战略性的支柱产业来加以培养,并出台了国内第一部《旅游法》。俄罗斯批准了2011-2018年的发展旅游业目标计划。美国提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系列措施,确定了国家旅游发展战略,其中又针对中国游客采取了更加便利的签证措施,同时还增派了50名领事官员来华工作。随着经济重心的东移,旅游消费市场的重心逐步的向亚洲转移,尽管目前来说,欧洲和北美仍然是最大的入境旅游目的地,占全球的比重达到51.6%。据国际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亚洲的旅游市场国际游客接待量会占全球比重的30%,2030年将超过36%,与此同时,欧洲和北美的比重将降至49%。

2013年我国的旅游收入为2.9万亿元,境内游人数为32.5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为9730万人次,入境旅游的外汇收入为478亿美元,旅游直接就业人员增加了50万人。2013年旅游法的出台和实施,标志着中国旅游业法制化建设实现了根本性的突破,进入了依法治旅、依法兴旅的新阶段。旅游业成为产业投资的热点领域,如上海迪斯尼的建设以及云南大型旅游项目的新建。

未来中国的旅游业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比如房车旅游、极地旅游、自驾车旅游、海洋旅游等新新模式已经成为引领旅游消费增长的生力军。所以,总体来看,未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总体形势仍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2 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流失,专业对口就业率低

旅游专业学生就业的去向分别为旅行社、酒店以及旅游景區。我国酒店是根据岗位来定工资的,根本不考虑从业者的学历,并且起薪低,使得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在酒店行业的从业率很低。对于一些无奈选择酒店就业的学生来说,也是过渡性就业。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行社的岗位也随之发生变化,几乎大部分旅行社从经营成本考虑,并不雇佣专职导游,而采用旺季时期大量雇用兼职导游的方式,这使得专职导游人员难以维系生计。国内的旅游景区主要为国营性质,和当地旅游局挂钩,进入门槛高,需要量小,不是旅游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

2.2 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旅游职业教育需要的教师是“双师型”教师,有理论知识也有专业技能和从业经验,而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育的教师,大部分不是旅游专业毕业,也没有实际的从业经验。这几年,有一批旅游专业本科生加入到我们高职高专旅游院校来任专职教师,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是,这些毕业生们都是出了校门又进校门,缺少从业经验,同时,因为是旅游专业毕业生,他们没有接受过教育类的专业学习,教学经验和学生心理掌握不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结合行业情况来生动活泼地传授知识,对于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而言,这样的师资队伍显然过于薄弱。

2.3 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旅游高职院校绝大部分课程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考核也主要以期末笔试考试为主,教学模式大多还停留在案例教学模式,其它教学模式采用较少。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教学效果不理想,用人单位不满意。绝大多数学生向往到一线行业企业现场观摩学习,希望老师在教学中能加入更多的新鲜元素。

2.4 教学实验室建设不足

旅游行业是实践性和应用型相结合的专业,学校实验室的条件是否完善是影响专业教学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要素。国外知名旅游院校就非常重视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他们在教学上注重实践经验的培养,教学计划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占一半。目前,很多高职类院校未能从学校获得拨款,兴建专业的实训室;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常常又会因为出现各种利益关系形成实际困难,使得校外实习基地很难建立。

2.5 高职类学生学习能力较差

高职学生起点低、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欠缺,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储备较少,这显然不符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杂家”的要求,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来源单一和高职院校的层次因素。知识储备少,接受能力有限就导致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力不从心,形成了“教师累、学生烦”的恶性循环。

3 针对目前高职类学校旅游专业问题的改进措施

3.1 明确就业定位,重新设计职业规划路线

以旅游服务为宗旨,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对现有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设置进行相对应的改革,要重视对学生的基础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突出行业特色,以及专业技能的学习。培养出一批文化素养良好、专业知识好、专业技能好的一线服务型技术人才。教育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虽说高职学生起点低、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欠缺,但好动、思维敏捷、乐于表现、交往能力较强却是他们的优势。因此,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提出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

3.2 从长期合作企业获得专业技术支持

向长期合作的企业寻求专业技术支持,请企业选派人员为学校提供教学服务,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学校对课程改革,要进行专业改造,使得课程设置和专业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旅游专业院校应保证足够教学资金的投入,可建立模拟导游实训室,模拟酒店实训室,形体、茶艺、插花、美容化妆等实训室。

3.3 教师的进修和培养

结合旅游专业 篇4

关键词:高职教育,旅游英语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

引言

在国内旅游业以其独特的行业优势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 我们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客观事实: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匮乏, 尤其是具备较强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旅游英语人才可谓“风毛麟角”, 这直接导致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缺乏后劲, 在世界旅游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由于我国高职旅游英语教育起步较晚, 涉外旅游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 如何使学生在掌握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具有实际岗位工作能力, 已成为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是一种以培养职业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 其以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 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通过学校与合作企业的双向介入, 将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的实践和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

二、旅游英语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

1、以培养适应旅游管理与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和实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

2、以“应用”为主旨, 加强专业

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并明确基础理论课教学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

3、以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以及提

高教师的职称层次、学历层次、技术应用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努力塑造“双师型”及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4、加强校内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与国内驰名的高星级旅游酒店签订长期的合作协议, 建立稳定的高档次专业实习基地;

三、旅游英语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施措施

1、以“工学结合”为切人点,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制定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 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两个面向、三项原则、四个突出”。“一个目标”就是造就一大批服务于旅游业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两个面向”, 即面向社会、面向人才市场, 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三项原则”, 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强化“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四个突出”, 即突出以技术应用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思想, 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突出强调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突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以增强职业能力为核心, 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

要树立“质量、效益、发展”相协调的课程建设与改革观念。以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 使学生获得真正满足职业岗位 (群) 需求的知识、技能。结合社会发展对旅游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调整、设置和更新课程内容, 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3、大力推进校企合作, 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条件的建设

(1) 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

按照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 本着“实际、实践、实用”的原则, 始终将建设全面适应现代化教学与实践的设施完备、具有仿真职业环境的实训室作为专业建设的大事来抓。

(2) 校外实训条件的建设

积极寻找能够实现校企双赢的校企合作机会, 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采取校企一体、产学协作的方式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将学生的校内学习与未来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四、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

“工学结合”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因此在选择“工学结合”合作伙伴的过程中, 既要落实“合作双赢策略”, 又要坚持“以我为主, 育人为主”的原则。

“工学结合”模式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形成“工学结合、顶岗工作、校企双赢、互利互惠”的人才培养途径和运行机制。

总之, 在旅游英语“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中, 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等来保障顺利实现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占军:《“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索》, 《职教论坛》, 2006 (9)

[2]马斌:《育人模式的时代创新》, 《职教通讯》, 2006 (8) 。

[3]杨广斌:《对订单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 《职教通讯》, 2006 (6) 。

结合旅游专业 篇5

本报讯(记者 麻娇娥)近日,象溪镇象溪一村正在建造环村道路,铺设排污设施,铺设村主干道青石板,进一步做好村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将整个村庄建设为一个集历史文化深厚、休闲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美丽乡村。

象溪一村始建于唐神龙年间(公元705-709),为我县南部建村较早的一个村落。美丽的松荫溪从村中穿过,因史载有大石似象雄踞溪中阻航故名。村庄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现存于高家祠堂的一付老对联“山对双峰水环半壁,富称万石富甲一方”就十分形象地道出了一村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象溪一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高焕然故居、文昌阁、高氏宗祠,还有10多幢明清古居点缀着。

随着我县旅游经济的发展,象溪一村把目光转向祖辈留下的文化遗产,将它与旅游要素进一步整合。村主任高跃华说:“今年村里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而我们村又是一个历史文化名村,村里生态、古文化和象溪溪鱼农家乐等乡村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所以村里就结合美丽乡村,发展乡村特色旅游。”

为了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象溪一寸村两委对10多幢古民居进行了修缮保护,还特意邀请了一支专业的设计队伍,对整个村的乡村建设进行了规划。最具特色的是村里的一个主题为“忆古寻梦”的公园,公园主打各色石门,每个石门都是一个特色,共有50多个石门,充分展现象溪一村的历史文化。得知村里将打造特色旅游村后,村民们都特别高兴,村民高永水说:“发展特色旅游,对村民来说是大好事,可以带动村里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让村民们多一项增收的门路。”

“四个结合”推进乡村旅游 篇6

但湖南乡村旅游发展不平衡,整体需要提高。从旅游区(点)看,零星分散的乡村旅游资源比较多,精品名牌少;一般旅游观光的“农家乐”比较多,具有休闲度假功能的农庄少;一般原生态农业旅游产品、低端产品比较多,具有较高文化内涵和品位的高端产品少。与国内先进地区比,差距很大,如我国台湾地区农业成功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使农产品生产与休闲观光农业实现有机结合;四川城都市锦江区“五村一体”模式是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的成功典范。

发展乡村旅游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消费需求相适应。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不能照搬照套外地的现成模式,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稳步推进,走“区域、有特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子。如何稳步推进?我们认为,必须抓好“四个结合”。

一是发展乡村旅游与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相结合。成都“五朵金花”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注重产业支撑。浩博农庄,最大的亮点就是绿色农产品,采摘园里的绿色蔬菜成了游客的抢手货,野菜成了“香饽饽”,生意做得比较红火。凡是乡村旅游做得比较好的,大都有特色产业作支撑。湖南省在推进实施“千村示范工程”时,应根据湘西、湘中、湘南、湘北不同的区域特点,与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注重打造不同的乡村旅游示范类型,形成竟相发展的格局。比如,湘潭的湘莲,长沙的花卉苗木,湘西的民俗风情,湘北的水乡泽国,湘南的山水人家,都可以结合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开发不同类型的休闲农业观光园区。

二是发展乡村旅游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相结合。基础建设既要注重“硬件”建设,也要重视“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就是要进一步加大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服务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保护旅游环境的能力,提高现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成地方主导产业、特色景观的形成和发展。“软件”建设要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管理,优化服务,坚持把“以游客为本”的理念贯穿于乡村旅游的各个环节,努力为游客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引导游客理性消费,营造诚信服务的良好环境。

三是发展乡村旅游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促进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要把乡村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到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农村沼气建设、清洁工程要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通过大力发展沼气建设、加速实施“清洁工程”,促进农村的“三清五改”(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水、改厨、改厕、改浴、改栏),改善农村旅游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结合旅游专业 篇7

一、教学模式的封闭性及改革

现阶段,我国的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仍然在沿用“满堂灌”的模式,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这种讲授方式“将学生变成了由教师填装的容器,他越是装得完全彻底,就越是一个好老师,这些容器越是温顺地接受填装,他们就越是好学生。教师与学生不是交流,而是发布公报和储存,学生则被动地接收、记忆和重复”。这种教学模式已经脱离了生产实践,既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实际要求,又不能培养出具有涉外文化底蕴、熟悉旅游知识且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旅游英语人才。

杜威曾指出“学习必须是现在的生活,即对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在注重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应该加大力度营造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体验式的学习氛围。以旅游英语专业的餐厅服务为例,学校应建立一个或多个设施完善的餐饮综合实训室,在实训室中,配备中西餐餐桌、餐椅、就餐用具、各类酒水饮品,以及餐饮服务中所需要的各种工具,让学生练习中西餐服务和摆台、餐巾折花、上菜、分菜、撤换餐具、餐饮礼仪等一系列的餐饮服务。同时,教师也应在实训室中成为学生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例如,教师可以用“Are you ready to order now?”或“How about a beer?”等类似的题目为学生创建接近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通过模拟的工作过程,积极地、自觉地把“学”与“用”整合起来。这种体验式的教学环境强调情境性,将封闭式的教学改为了开放式的教学,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二、教师队伍建设的片面性及改革

在我国高职高专的师资队伍中,大多数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到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的,这些教师在校期间所接受的都是学科教育,虽然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但行业技术技能与实践经验却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往往是理论性的,与实践缺乏结合,这就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不能够贴近实际应用,也无法满足行业的实际需求。

因此,在校企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模式下,我们要大力培养“双师型”的教师人才,让专业教师去参加企业培训,进入到合作企业中去担任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的内外环境、组织结构及经营理念,获取最新的市场信息,从而积累经验,提高专业技能。如果教师能够把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并将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那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可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可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技能,为他们将来的就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从事高职高专旅游英语教学的教师,可以采用“半脱产”的方式,到酒店进行挂职锻炼,并深入到前厅、客房和餐饮等一线的部门去工作,待他们回到学校后,便可将这些实践经验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传授给学生。

三、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滞后性及改革

学校为企业培养一线的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一线的实习基地,因此,学校与企业之间应该是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然而,目前我国的一些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设置却在沿用本科的做法,只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却忽视了实践环节,没有体现职业教育以发展技能为主的本质,这就需要学校改变传统的课程设置,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高职高专院校可以选聘经验丰富的企业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学生的指导工作,将行业规范、企业标准和企业文化等一些行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在校企结合的改革中受益。同时,企业在工学结合中的重要作用也不容忽视,然而有一些企业却只注重学生顶岗实习所产生的劳动效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转变观念,以企业标准和岗位需要为要素,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给学生提供一些真正的学习机会,让他们能够接受职业技术方面的培训,并为学生提供实践训练和技术培训的指导工作,让学生可以在企业实践中结合实际操作来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对于旅游英语专业来说,学校可以和酒店、旅行社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培训或项目合作等方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到企业去参加实习和实践活动,通过工学交替,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及改革

高职高专的学生大部分自我学习能力差,他们已经习惯了以往在初、高中由教师来进行单向性授课的教学模式,因而缺乏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性,从而减弱自身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注重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独自计划、实施和完成,在这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就可以有机会去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能够得到提高,也会渐渐地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对于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基础的旅游知识之外,英语的听说能力也同样重要,教师需要联系学生将来所要面临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感受英语的有趣、有意和有用。例如,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为他们布置这样的任务:1.Wha kind of room would you like?(你想要哪种房间?)2.May I clean your room now?(我现在可以打扫房间吗?)3.What would you like to have?(您想要点什么?)4.How about a flight leaving at 7 a m.?(七点起飞的航班怎么样?)。让每一组的学生在模拟真实的工作任务中,通过讨论、角色扮演、角色互换等方式来探索解决问题的真实途径,从而提高学生获取工作过程知识的职业能力。任务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总结学生的表现情况,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逐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一定要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模拟的职业环境下进行,这样才能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类化迁移和整合。高职高专院校要把工学结合作为切入点,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与合作企业一起,为国家输送大批的实践能力强、岗位适应好、理论知识丰富的职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 (专业) 博士论文, 2007, (4) .

[2]陈白璧.旅游英语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 2008, (4) .

结合旅游专业 篇8

(一)行业发展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当务之急,也是国家中长期培养的战略目标。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旅游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对旅游职业教育育人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出高质量旅游从业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专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众所周知,旅游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批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在一线服务与管理,面对旅游业对人才的渴求,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保证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既符合行业要求,又有潜力成长为旅游行业服务与管理的骨干力量,这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力求解决的实际问题。

(二)国际教育的启示

校企联合培养职业人才的教育模式是国际教育的一条主线。从各国的诸多职业教育模式看,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式”还是日本的“产学合作”,无一不为我们高职教育模式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具体到旅游类专业教育,例如,在加拿大,开办旅游类专业的学校与旅游行业、旅游企业构建紧密的合作统一体,使学校与企业不断融合,有的形成教育集团,学校不断地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以满足旅游行业和企业的用人的需要,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深度合作,确保了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的“三赢”。

(三)改革发展的推动

2011年10月《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推进建立由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学校举办方、学校等参加的校企合作协调组织。公办高等职业学校在坚持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同时,鼓励建立董事会、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议事制度,形成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多元评价的运行机制,增强办学活力。

具体到旅游职业教育来讲,国内诸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已经颇有建树。通过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鼓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鼓励将课堂建到产业园区、企业车间等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升教学效果。

二、愿景与行动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送来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机遇。近年来,我们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区的旅游业内企业进行调研,其范围包括旅游业三大主导产业(饭店、景区、旅行社)旅游规划设计企业和会展公司,了解行业对旅游人才需求的要求。

旅游行业普遍要求:良好的职业道德、知识面广、吃苦精神、善于自我平衡的心理素质。饭店行业还要求:掌握酒店管理和操作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礼仪沟通人际交往能力。旅行社要求:旅行社管理和操作的基本知识、随机应变的能力、礼仪沟通人际交往能力、较高的导游服务水平。景区要求学生:掌握景区管理和服务的基本知识、基本的地理地质气象等知识。会展管理则要求有初步的策划设计能力、营销能力。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立足于与企业联合培养,校企合作将企业的诉求与教学的内容联系起来。贯彻“从黑板上走下来,从教室里走出去”的方针。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入校后学生首先学习专业技能课、进行专业思想的培养,学生对自己今后所从事的行业和行业素质要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样有利于学生稳定专业选择,树立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思想,为他们今后在旅游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第二、走进相关旅游企业对学生进行行业认知教育。通过实地参观,岗位了解、行业专家讲座、模拟实际操作以及讨论交流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更好地推进下一阶段的学习与实践。

第三、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专业知识教育与企业实践结合进行,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融入就业角色。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提高对理论的认识,提高专业技能,为更好地走向就业奠定基础。

第四、在后续的实践教学中,由于学生有了前期的理论基础,有利于他们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过程,对旅游行业有了清晰的了解,根据自身情况为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定位。

三、成效与思考

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工学集合”的模式下,教师除了以教师身份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还扮演着酒店经营者、景区管理者、旅行社管理者的角色;企业管理者则成为学生的教师甚至是教师的教师;学生则更早的融入企业,成为优秀的服务者和基层的管理者。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在运作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合作共赢”。具体说来,这种模式留给我们以下四个方面的思考:

(一)为“双师”队伍建设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

专业教师的培养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对高校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专业教师应产生在“双师型”教师培养平台之上,专业教师应素质更高,层次更高,因此培养难度更大。校企的深度合作,使教师的企业职业素养和企业管理者的文化理论素养得到了同步提升,从而为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

(二)构建健全的组织保障体系,保障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旅游管理专业“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要顺利开展,必须以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为保障。学校与企业需要在责任与义务的双重约束下更好地衔接与配合,促进人才培养,保证教学秩序。

(三)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旅游业要求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双强的实用型人才。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并将所学原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这就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能提供应用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实习基地建设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安全程度高;二是专业水平、管理水平、文化氛围好;三是育人环境良好。

(四)加强校企双方的交流沟通,努力实现“共赢”。

结合旅游专业 篇9

二、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语言文字规范化应用能力的要求

国家劳动部指出:“与人交流能力”是我国从业人员的职业核心能力之一。旅游行业作为窗口行业, 必须把普通话作为全行业的工作用语, 把规范汉字作为全行业的公务用字和宣传用字, 除确需使用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外国语言的场合外, 全行业所有员工在工作中必须使用普通话。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普通话水平应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规定的三级甲等;直接面向游客的宾馆、酒店、旅游区 (点) 、旅行社一线员工一般应不低于二级甲等, 其他人员应不低于二级乙等。

三、普通话培训与旅游专业建设相结合的实践探究

高职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职业技能。高职旅游院校学生就业后工作岗位流动性大, 高职旅游院校的语言文字工作不仅旨在进一步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 更要重视将语言文字工作与培养高素质旅游行业人才、增强学生在各种旅游行业岗位上的沟通、交流能力结合起来, 应在高职旅游专业建设中体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中的历史责任。如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建设中就将《普通话训练》、《演讲与口才》、《普通话与演讲》、《沟通技巧》等不同课程列入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的必修课程, 要求旅游专业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达到语言类教师所规定的二级甲等, 旅游专业学生达到二级乙等, 在教学中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岗位语言沟通能力为核心, 采取合作性学习、实践性教学等开放型的教学模式, 在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 并根据专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模块训练。比如除了所有学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前参加集中的培训之外, 教师在专业实训课和导游资格证考前培训课中都用旅游行业一线工作人员普通话水平的二级甲等标准来严格要求学生, 把旅游服务各个环节的常用业务书面语、口头语和体态语置于模拟情境中, 训练学生人人过关, 将13篇必考的湖南景点导游词规范注音、划分意群和音节、标注语气语调之后下发学生, 通过视频播放和随机纠错, 培训学生人人都能规范标准而声情并茂地完成这13个景点的导游讲解, 这样就不仅使学生的普通话测试成绩大为提高, 也全面提高了学生参加导游职业资格证考试的面试通过率, 使得我们的学生在旅游行业实习和工作时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同时, 我们还应鼓励高职旅游院校的语言文字工作者结合语言文字规范工作和学生专业课程的教学实际进行教学研究, 将研究成果带进第二课堂, 语委办与旅游专业教师和学生推普协会联合起来, 将推普工作融入前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旅游咨询师、全陪或地陪导游、旅游产品销售员等各种岗位的技能培训和竞赛中, 通过富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 使学生普遍适应旅游行业语言文字规范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这也是高职旅游院校促进普通话教学、培训和测试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旅游业是旅游景区所在地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地方形象的重要窗口, 在培养旅游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旅游专业院校大力推广普通话和积极推进汉字应用的规范化, 有利于提高全行业后备从业人员的素质, 改进旅游服务质量, 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产业形象, 提高地方的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增强其整体竞争能力, 使高职旅游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切实服务于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摘要:高职旅游专业院校的语言文字规范工作应与学生专业建设相结合, 把语言文字规范工作落实到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科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语用细节上, 方能切实加强对旅游专业学生在职业岗位上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能力的针对性培养, 为该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的提高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

关键词:语言文字规范工作,高职旅游院校,专业建设,结合

参考文献

[1]湖南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湖南省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湖南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实践与理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2]王卉.关于高职院校普通话培训的思考[J].现代语文 (语言研究) .2010 (4) .

结合旅游专业 篇10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摇篮, 必须在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方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既懂专业又精通英语的专门人才。在对高职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中, 将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有效地结合, 才能真正提高高职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刘法公教授曾指出:“只有把公共英语教学拓展到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 我们才能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早在2009年, 刘法公教授就对基础和专业的有效结合之教学进行了研究。刘法公教授认为, 高职学生应该在学完一年的公共英语课程之后开始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 在专业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听说训练, 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2011年, 广西财经学院外语系的吴洁教授也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吴教授通过实验比较了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 并了解了两种课程的时间安排。通过研究, 吴教授得出启示: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融合是必要的、有效的, 要使两种课程有效融合, 关键是要对英语教材进行优化配置。此外, 谢婉伊、赵金晶、徐萌等人均对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融合进行了探究。然而, 以上专家学者的研究均是针对高职整个公共英语课程教学, 专门针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学的研究在国内还是个空白。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相结合, 有利于提高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 并助其在将来的工作中把英语应用能力转化为职业能力; 可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职英语教学体系, 有利于培养出既懂专业又精通英语的高素质技能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可对高职院校其他专业的英语教学产生正面影响, 促进其他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可使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接轨、与国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接轨, 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出, 整个英语教学要“以学生需要为中心”, 要让学生把英语作为手段或工具来学习运用, 而不仅仅是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学中, 要尽量创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 营造仿真的工作环境, 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真正体现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 更好地实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

要实现旅游管理专业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的结合, 旅游管理专业的公共英语课程教师要钻研旅游专业英语, 旅游专业课教师要了解公共英语教学的宽度和深度, 要和公共英语教师共同探讨; 根据学习者的英语基础, 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选用或编写符合本专业需要的英语教材、课件、习题, 并确定测试方法, 保证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胜任将来工作所需的英语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相结合的实践过程, 有助于实现教师教学理念由“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将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融入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 突出职业特色, 突出应用能力, 保证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胜任将来工作所需的英语能力, 培养学生会用英语干活、用英语干好活的职业本领。

组织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共同研究、探讨和实践教学方法, 有助于改变传统的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改变专业教学的“隔断”状态, 增进相互理解与整合, 实现本专业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的关联和衔接, 使英语教学的系统可持续发展, 还有助于体现英语教学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三、研究过程

我们以随州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旅游管理专业的3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 2011级旅游管理专业要开设两学年的英语教学。第一学年为公共英语, 第二学年为专业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们精心挑选了合适的教材———公共英语阶段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专业英语阶段选用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旅游专业英语》。

为了给专业英语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早在第一学年的公共英语教学中, 教师便特意在课堂上引入部分专业词汇;在对公共英语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时, 主要选取与该专业联系较紧密的内容。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在第一学年的公共英语教学即将结束时, 该专业学生参加了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 考试通过率明显高于本院同年级其他专业学生。

在第二学年的专业英语教学中, 教师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特点及专业技能培训要求, 设计教学情景和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任务型实践教学法, 通过实践、体验、参与、合作和交流等方式, 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获取和运用知识, 培养和掌握技能, 有效地发展以人为本的综合技能, 包括语言技能、学习技能、生活技能、合作能力及工作技能等,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完成交际任务能力的目的, 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更好地创设旅游专业英语的教学情境, 教师充分利用旅游管理专业的各种实训室及多媒体教学设备。这样学生在上专业英语课时便会感到自己就是一名真正的旅游管理工作者, 有一种置身职场的感觉。通过专业英语教学, 培养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 我们制作了适合旅游管理专业使用的英语教学课件及习题集, 内容丰富、形象生动, 既巩固研究对象的上课所学内容, 又满足今后旅游管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需要。

通过专业英语教学的尝试, 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高涨, 甚至部分学生萌生了从事涉外导游工作的想法, 个别学生还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由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他们的求职之路变得更顺畅。虽然离真正毕业还有三个多月, 但研究对象中52%的学生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书, 80%以上的学生已经与用人单位达成工作意向。而在去年的这个时候, 该专业2010级毕业生的协议就业率仅为40%。

四、结语

本研究首次提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方案。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 拓宽了传统的英语教学领域, 使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能有效地结合起来, 相互渗透, 相互发展。本研究还提供了旅游管理专业公共英语课件及习题集的制作平台, 让英语教师积极丰富相关行业知识, 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此外, 课件及习题集的制作, 能够充实专业教学资源库, 并与兄弟院校同类专业实现资源共享。最重要的是教学改革探索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院其他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对我院其他专业的公共英语教学产生正面影响, 促进其他专业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

尽管我们的探索还未完全结束, 但实践已经证明, 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引入专业英语教学, 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在高职院校应用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不仅对学生和教师有利, 更可满足社会对培养既懂专业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曹兰.构建高职院校EGP与ESP有效结合之教学[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3.

[2]吴洁.大学EGP与ESP课程融合研究[J].外语艺术教育与研究, 2011, 4.

[3]谢婉伊.高职高专院校EGP与ESP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析[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3.

[4]徐萌.高职英语教学中EGP+ESP的教学模式构建[J].时代教育, 2010, 4.

结合旅游专业 篇11

关键词:温泉资源;旅游开发;民族特色;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84-0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旅游工作,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四川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四川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包括甘孜州,按照“保护生态,点状发展的思路,根据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但环境承载力较弱的特点,应加大旅游等优势资源合理开发的力度,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生态经济区 ”。甘孜州政府提出“旅游兴州,文化扬州”的发展战略。而康定地势优越,温泉资源丰富,无疑是甘孜州发展的核心所在。

情歌故乡的康定县位于甘孜州东部,北纬29°39’~30°45ˊ,东经101°33ˊ~102°38ˊ。东西最宽140公里,南北最长180公里,面积11422.75平方公里。康定的温泉资源丰富,但最有影响力的要数雅拉河畔的二道桥温泉。二道桥温泉位于康定北郊,距县城4公里。二道桥温泉水温在40℃左右,泉水自地下涌出,池水清澈见底,部分泉水涌出如同沸水。是名不虚传的度假休闲、强身疗疾的旅游胜地。

但是目前,二道桥温泉资源有待重新利用开发,原因是长期以来的缺失规划管理,由于地理环境相对狭窄,没有宽阔的面积,早期当地在屋舍修建方面缺乏规划,导致目前二道桥的温泉度假村内,房屋乱建,道路狭窄,车位严重缺乏,以致与在旅游旺季之时,旅客车辆拥堵无处停放,且没有充分利用温泉资源,浪费之余,让旅客要在长时间的等待后才能享受温泉洗浴,并且泡温泉的建筑十分陈旧缺乏修缮,让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综合以上,我认为将此地的温泉资源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将本地温泉资源充分利用并彰显当地民族特色文化,定能创新旅游市场,拓展旅游产业链,促进温泉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旅游消费,带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如何将旅游景观与温泉资源融合?首先我们需要总结国内外关于温泉旅游的研究现状及其相关理论基础,对比当前温泉旅游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总结温泉旅游研究和开发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阐述相关的温泉旅游研究理论知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对当地温泉旅游资源进行类型划分,整合分析当地温泉旅游资源的特征;了解当地温泉旅游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综合考虑当地温泉旅游资源现状与整合开发的影响因素,建立关于温泉发展规划的系统模型;结合温泉旅游空间整合的依据、空间形态划分的原则与当地旅游温泉的本质属性,将康定温泉旅游划分为点、区、带、群、网等不同层面的空间结构,并运用旅游景观结构理论中的“斑-廊-基”理论分析各层面的空间结构,分析当前康定温泉旅游市场、交通、产品等现状,以空间结构与资源本底为基础,建立康定温泉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温泉资源合理有序开发,以实现康定温泉旅游综合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景观设计方面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温泉开发的地理环境,实现民族特色。特色是城镇的魅力所在,在景观设计方面是十分必要的。在我国,特别是南方一些城镇,往往因特色鲜明、别具一格而名扬天下,从而推动了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况且康定以情歌故乡闻名天下,质朴的民风,不同的风情和当地少数民族的热情好客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如何能够将当地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文化融入景观设计之中,使设计中加入民族文化底蕴,同时也让民族文化通过景观设计可以更好的发扬并传承下去。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民族地区搞旅游景观建设,必须坚持民族特色,要从规划、设计、施工等环节把好关,使民族地区城乡建筑造型体现了民族特色。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形成独具特色的景观风格。结合中外成功案例并融合当地民族特色元素等来设计建设,同时又不盲目模仿和照搬,坚持民族特色造型设计,实现建筑造型民族化,景观设计民族化。不能仅仅将民族的纹饰做为民族元素来看,在景观设计之时充分了解当地民族的历史文化,充分估计当地群众的信仰以及风俗,在景观设计之时充分体现人文情怀,并以弘扬名族文化为目的。

再者,如何能够在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对当地温泉资源以及旅游景观进行开发利用?在众多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之下,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作为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备受瞩目。生态景观设计最大程度的在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寻找融合点、平衡点,让可持续发展变得不再只是一句口号。因此,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民族文化特色相融合的温泉资源开发与景观设计融合的创新,需要设计师必须秉持天人合一,生态多元的设计理念。

生态民族特色景观必须具有以下几点特色。

第一,生态景观应该是经济的。就地取材的,依靠自然地势和气候条件,以最少的经济劳动量和能量投入来构筑。

第二,生态景观应是舒适宜人的。令人身心舒适,大众能普遍接受的,体现人文关怀的,而不能过度追求艺术,丧失其功能性。

第三,生态景观应与当地自然景观与当地人文环境相融合,要做到宛如自然天生,而非互相悖逆的。

第四,生态景观应做到全面发展。不仅满足物质经济各方面需要,亦能提供不同层次的精神审美需要。

设计伊始不仅要充分考虑到以上几点要素,还要在建设时努力做到控制污染,减少破坏,提供清洁安全的名族特色生态环境。总之,景观设计师应该以一个理性的观念让当地景观设计合理、生态、可持续,应当以感性的情怀充分体现旅游景观与温泉资源的民族特色与人文关怀,这样的作品才能体现旅游景观与温泉资源相互融合这一观点的创新型。

参考文献:

[1][美]约翰·O·西蒙兹;巴里·W·斯塔克,《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原著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许浩,《景观设计—从构思到过程》,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3]吴钰,《景观项目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 吴钰,《景观项目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 [日]进士五十八;铃木诚;一场博兴,《乡土景观设计手法》,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唐珊 (1990-)女(藏族) 成都市,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结合旅游专业 篇12

1 什么是工学结合

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是以工学结合理念为大背景,要想研究透彻工学结合理念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问题,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搞明白什么才是“工学结合”,这也是本文阐述的基础。

工学结合就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最早体现“工学结合”这一新型人才培养理念的有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双元制”教学方法和英国“证书模式”“工读交替”的“三明治”课程等,在奠定了这一教学理念基础的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1 工学结合有着与其他教育模式不一样的特点

(1)将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培养都融入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并且把三者调节到最佳状态,是切合我国教育实情的一种在“校企结合”基础上提出的全新的探索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2)着重强化与企业共建合作型的实训基地、就业基地的政策,让学校与企业在合作中寻求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为新一代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较大空间和舞台,这无疑在传统的单向思维模式上有了不小突破。

(3)以落实基础、强调人文素质培养、强调职业素质培养为主旨,把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到与理论传授和技能培训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求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完成自身人格、知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1.2 工学结合的目的

(1)将理论知识加入实践中,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理解理论知识,这样可以加深他们对自己专业的理解。

(2)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中千丝万缕的联系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对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让学生走进社会,加深与社会的接触程度,不要只是做温室里保护着的花朵,以便加深他们对社会和社会关系的认识,并逐渐体会到与社会自然人建立合作关系的必要性。

2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从现状中发现问题是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效力的一个有效手段,接下来我们将分析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期望空泛、没有实际意义。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都是输出人才,也就是说人才应该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少院校只是一味灌输理论知识,忽视了人才培养中最关键的一点———理论结合实践———在这样一种错误的空泛、不合实际的培养目标引导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之路越来越崎岖。

(2)如何提升教师整体水平还是一个难题。无论哪类专业,教师水平都是决定教学水平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旅游管理也不例外。根据我国教育现状来看,旅游管理有关专业的教师大都来自其他稍有相关性的专业,对于旅游管理市场的把握度基本为零,所谓“专业教学”也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什么实际效用。

(3)课程设计不科学,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旅游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旅游管理的特点是适用性强,关键在于如何应用理论知识;但纵观国内高校,大都延续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把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灌输理论知识上。

(4)学生实践内容不能够达到实际需求。前面说到过,旅游管理专业的适用性强,最为关键的是如何运用,也就是说实践课程很重要。但是,就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安排的现状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实践单位单一,要么酒店,要么宾馆,并没有进行综合性实践培训;还有就是量不够,很多实践活动都是“走形式”。

3 如何在工学结合理念下做好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3.1 完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体制

基于我国的一些传统观念和教育实情,我国在旅游管理培养过程中只是简单套入了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没有明白新时代的旅游管理需要新一代人才的道理。如何做好工学结合背景下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工作?也许改进、完善当前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体制就是我们首要的任务。在新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中,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在工作上的组织能力、实际操办能力、谋划决策协调能力、观察调研能力的培养,这些也是工学结合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以创新性人才培养为核心开展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活动

创新是进步的源泉,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行业,创新永远不会成为一个过时的词语,因为只有它才能够赶上社会不断变化、进步的趋势,才能够让人类不被历史吞没。培养人才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案,所以只有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我们才能够制定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案。高校中在进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因为只有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核心,我们才能够培养出一批批旅游管理方面真正的人才,为社会输入有效的力量。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把眼光融入大数据的旅游中去。互联网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如今以基本覆盖全球。如果我们在这样的条件下还把目光锁定在狭小的“旅游”观念中,那我们就显得有些鼠目寸光了;大数据时代就应该有大的世界观,把目标确立在“大旅游”“大市场”才是我们正确的选择。如果仅仅是符合普通本科教学“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要求,那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是无法获得生存地位的,因为要把眼光融入大数据的旅游中去需要更多的技能———发掘内在因素、对商机的把握、不断前进、团结互利等———所以在人才培养实践中,我们也理所应当对这些能力和技巧进行着重培养。

(2)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差异性培养,突出个性化。根据世界当前形式,中国极有可能会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强国,这是机会也是挑战,因为我国在旅游管理方面的特色培养力度明显不够,还有不小的缺陷。要走向世界就必须先容纳世界,中国旅游管理要想向世界范围内进军就得将旅游人才培养融入世界经济的开放性、产品创新的个性化。怎样做呢?这就要求有关高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因为每个人的兴趣、天赋都不同,只有做到了差异性教学培养才能将他们内在潜质发挥到极致,最终达到人才的基本要求,做到了这点才可能让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专业性人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3)以运用能力为重心对旅游管理的专业性人员进行培养,确定相关学科的培养方案。工学结合的核心就是“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提升能力”,要在工学结合理念下做好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我们就必须重视运用能力的培养,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融入实际运用当中去,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发现不足,然后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能力。

3.3 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提升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效力

传统教学体制有一定优点,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果不能彻底解决好这些暴露的问题,我们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道路上就会停滞不前,鲜有建树。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当然是对当前的教育体制进行深化改革。社会是不断变化的,要实现旅游管理运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不得不创新,不断发掘与之相应的人才培养形式和手段。根据我国具体教学情况,我们可以将比较单一的人才培养组织形式向多元化铺开,同时,允许教师和同学保持适度的教学、求学个性,让师生共同探索有利于创新思维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老师、同学都保持了个性化,思想摆脱了教条化的束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才可能被创造。

3.4 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上乘的师资水平是人才培养的基本保证,如果连教师的水平都没得到保证,那么再好的人才培养策略都只是一纸空文了,因为缺少了培养任务的良好执行者。当然,教师是“传道”的,如果自己都没有实践过“道”的内涵是不能轻易教授他人的,所以教师不仅仅要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更多的应该要以身作则,多多投身到实践中去,把实践的体会与理论结合后才能更好地教好学生。所以,在高校的用人机制中不能够仅仅看重应聘者的学位学历,应该对他们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查,这样才能为人才培养做好基础工作。另外,在任教师也不能够懈怠,应该给他们多创造一些学习的机会,比如去国外高校视察、聘请权威专家进行学术交流等。同时,学校自己组建高含金量的科研团队也是有必要的,因为有了自己的科研团队才能在旅游管理方面进行专业性研究,对老师、学生起到专业性培养和教学的作用。

4 结论

工学结合已经是世界的潮流,要想将我国的旅游管理行业推广到世界范围内,我们必须以“工学结合”思想对旅游管理相关人才进行培养,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旅游管理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才是能够融入社会的精英分子。不管对于个人还是社会发展,在工学结合理念下做好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都有着重大意义,所以工学结合理念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也是意义非凡。通过上文累述,希望大家能够看清工学结合大背景下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之路,做好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何绍勤.高职学院实践“校企合作,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上一篇:搞好中学物理教学下一篇:科技示范基地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