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国家概况课程

2024-10-06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精选10篇)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 篇1

《英语国家概况》是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的宗旨是通过讲述英语,美国、加拿大等英语国家历史、地理、政治、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英美文化的辨识度和敏感性,培养学生的理解力以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然而,与其他专业课如《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语法》相比,此课程的设置还相对滞后,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推动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本文作者通过分析英语国家概况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改革意见,旨在给予本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

一、英语国家概况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程重视度的缺乏。

根据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英语国家概况课程被指定为专业必修课。然而此课程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虽然各高校对此课程的开设时间和具体安排不同,但是大多数高校将此课程安排在大三学年的选修课程,每周2个学时,开设时间为一年,共72个学时,总共2个学分。甚至有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将其安排在大二下半年,开课仅为36个学时,作者所在学校也不例外。面对庞杂的知识,根本无法利用全面立体的方式生动形象地让学生吃透每个知识点,同时对教师备课工作也造成极大压力。另一方面,由于此课安排课时和学分均较少,很多学生并不能意识到其专业课的地位。

(二)教师素质的缺乏。

虽然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担任此课程教学的教师多为中国籍教师,既了解本国教材编写的重难点,也能够充分结合国情对比补充各种知识点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但是依然会出现由于备课量大,搜索课内外信息视频图片工作过于庞杂等原因,部分教师为了方便不仔细讲解扩充课程内容,甚至只照本宣科选读课文原文。此外,教师本身缺乏对课程知识的认知,不能够准确对课程进行系统专业知识分析解读,只能是信息资料的堆砌。

(三)教材内容单一陈旧。

此门课程的中英文教材种类和版本繁多,各有千秋,可圈可点,总体呈现出的现象是内容陈旧,连续使用多年不进行及时更新;编排欠缺合理性,除了本身生词和专有术语较多外,知识点较为零散,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难度。加之缺乏足够的辅助性教材和信息,很难做到课前全面预习,课后及时准备复习知识点,造成教学质量受影响,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象。

二、英语国家概况教学应对建议

(一)明确课程重要性。

作为一门难以掌握的英语专业核心必修课程,为了避免知识信息内容繁杂带来的任务量与课时压缩太紧的矛盾,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适当地增加课时,既可以给予教师更多备课时间和授课空间,也会给予学生消化知识点的时间。只有同时引起教师和学生的足够关注和重视,明确其重要性才能缓冲了众多高校普遍存在的矛盾。

(二)提高教师素质。

此课程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全面深厚的文化背景知识,开拓、竞争的基本能力,做到融贯中外,旁征博引。因此,各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素质进行培养,使其具备专业全面的学科知识。此外,还要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只有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才能提高教学水平。

(三)优化教学内容和丰富教学手段。

一方面,面对陈旧传统的教材,要不断更新教材内容,各高校可以根据不同出版社多种教材编写的特点,进行互补对比,在选择授课使用的主要教材的同时分列不同专题,设置相应的习题,列举出一系列阅读难度较低相关的辅助性教材和自学网站,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分析,不但能获得答案,加深记忆,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此课程的教学应灵活地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系统专业地深入了解所学内容。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既能辅助教师直观地传授知识,也能让学生获得感官刺激,提升学习兴趣,把授课内容深深地印刻在脑海中。精心选材和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效果,寓教于乐。

三、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英语国家概况这门容量大、教学内容集中、课时少、综合性强的课程,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如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素质欠缺、教材更新较慢的现状,并给予了相关的建议。只有明确该课程的重要性,加快教材改革的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优化教学内容和重视教学辅助手段,才能使我国的英语国家概况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摘要:《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是一门英语专业的文化知识课,知识涵盖面广,内容繁多复杂,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透彻学习并掌握这门课的知识,作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总结反思目前本课程的教学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个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英语国家概况,教学现状,对策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 篇2

(2)基于网络的任务型合作学习。本课程信息量大,内容多,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外延伸两方面入手,搜集材料,制作成PPT等任务需要课外做充分的准备,这些准备工作可以以课外作

业的形式由小组共同完成。每个组员都有自己的职责,小组成员根据各自任务及时展开调查和独立研究,整理成书面意见,互相交换意见;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面对面交流发现问题,交换意见,注意思路的互相启发和修改调整;成员再进一步补充研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要取长补短,交流协调,逐渐学会与人合作,通过合作提高竞争。这一环节教师也可以提供思路或网址,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实现资源共享。

2、教学手段

《英美概况》网站。目前我系已开发和建立了《英美概况》的网络教学平台,此平台可供老师进行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已建成的网络教学平台帮助和指导老师进行教学,方便学生在线查找资料进行有目的地自学和自我检测,并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有选择的补充。另外,还可通过平台与老师进行学习互动,老师能够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资源。除了网络课程平台之外,网络也为本课程提供了最新最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拓展学习兴趣,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同时,积极运用现有各种音像资料,努力提高教学的效果。

八、考核评价

1、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笔试+技能测试

2、考核分值比例

本课程考核分值比例为:平时30%+技能测试30%+期终考试40%。其中,平时成绩为练习作业占15%、课堂表现占15%;技能测试为小组展示,占总成绩的30%;期终考试是试卷考核,占总成绩的40%。

3、技能考核项目、考核项目评分标准

技能考核项目:

考核项目评分标准:

4、期末考核及评分标准

本课程期末考核为试卷考核,具体见试卷标准答案。

九、其他说明

本课程适用于应用英语专业。

表一

教学内容安排及学时分配

表二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 篇3

关键词:《英语国家概况》 教学方法 策略

一、引言

应用型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和设计强调能力本位,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作为专业基础类课程,《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概貌,增强学生对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的识别力、理解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课程概要

作为高校英语专业必修课,《英语国家概况》课的总体目标是:比较系统地介绍英、美,加、澳、新等主要英语国家在史地、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及其文化传统,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让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史地、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背景知识,尤其是有关这些国家的发展现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基本文化事实和文化现象,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识别力、理解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在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过程中理解、掌握英语并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和成功的沟通。

三、特殊教学方法在《英语国家概况》教学中的应用

1.合作学习法的运用

合作学习法的基本要素就是指各种具体的合作学习方式或方法所拥有的共同的特定品质或要素,离开了这些基本要素,就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也就无法使之区别于其他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过程,它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有很大影响。

在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法需要注意:学习小组要设置合理,小组作为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共同学习的环境。小组的合理设置对合作学习法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小组的设置一定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基本原则。所谓“同组异质”就是把能力相异、性别相异的学习者编在一个组内。这些学习者能够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看法,提出不同解决方案。所谓“异组同质”,就是不同小组之间综合能力相似,这有利于不同小组之间展开平等的竞争,促进整体学习效果的提高。

2.任务驱动法的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学得任何知识最终都是通过自己的建构、内化完成的。该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围绕任务展开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理论运用于《英语国家概况》教学,传统的学习过程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成为任务的设计者,任务环节的组织者、协调者,和任务最后完成情况的评估者之一;而学生则转变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决定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实施任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教学任务的准备延伸到课外,以有效利用课内时间,保证教学内容的充实和完整。同时,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小组合作。小组划分应以能否促进小组学习的有效展开为标准,选择有责任心,英语基础好,专业知识丰富的学生担任组长,而组员的构成也应该考虑性格和性别差异,学习主动性等因素,以建立和谐,公平,竞争的学习氛围。

3.网络学习法的运用

网络学习法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以某种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开发和建设《英语国家概况》网络学习平台,学生通过登陆该门课程的网络学习系统,选择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章节和链接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预习、复习、自我测试、递交作业、成绩查询、辅导答疑、BBS讨论等。教师在创建立体化和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要注意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教学网站要链接灵活,交互性强,操作简单,读取速度快,结构明晰,界面美观,色彩清新,动画、声音设计合理,导航清楚,拓展性强,易于维护和更新的特点。

四、结束语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是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一个窗口,为学生进行文化探索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框架,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遵循文化教学的基本原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比较,培养学生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学习为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在主动学习、研究、探索、对比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44.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7.

[3]曹文.英语文化教学的两个层次.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3).10~14.

[4]姚乃强.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创新能力.外语界.2001.(1).14~18.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 篇4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是远程开放教育英语专业选修的一门知识性基础课, 它囊括英、美、加、澳、新五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土人情等众多的内容, 再加上书中涉及范畴较多, 相关的英语单词比较冷僻, 别说记忆, 光是要读懂就得花上相当长的时间。尤其对于年龄偏大、离校时间长对原有知识遗忘较多的在职学生来说, 这门课已经成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这一情况, 作为该课程的责任教师, 除了建设和完善教学资源, 还应对该课程的考核精心设计, 现就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具体做法与从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广大师生进行探讨与交流。

1 设计思路

1.1 突出以学生需求及学生参与活动为中心进行考核设计

例如将形成性考核的比例从过去的20%提高到30%, 进一步丰富考核内容, 加入小组学习和教学交互活动部分,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终结性考试从过去的闭卷改为开卷, 对某些题型进行改革, 减少记忆型的试题, 增加一些能发挥学生想象, 表达学生观点的题型。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复习压力, 又起到了考核的效果。

1.2 突出多媒体资源应用与学习过程监控相结合

该课程为同学们提供了多种教学资源, 良好的资源, 必须加以合理的运用才能体现其价值。在开发适合不同层次学习者学习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的同时, 我们将学生网上活动的表现纳入考核评价标准, 将多种媒体资源的运用渗透在教学活动中, 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 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便于学生检测学习效果, 也有利于学生网上学习习惯的形成。

1.3 突出“四阶段”式小组学习

结合外语教学的特点及成人学生的特点, 针对主要英语国家的各自特点, 通过主题展示、材料搜集、交流创新、评价反馈四个阶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创设学习情境, 鼓励交流与创新, 有效地进行自主式学习和协作式学习。

1.4 突出基础性与应用性的结合, 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该课程是一门知识性课程。教学应以学生掌握有关国家的一般性知识为主, 不要求学生对所涉及的内容做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而要求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该课程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形成性考核中, 记分作业和在线测试注重基础知识, 小组学习和教学交互活动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课程实践开阔学生视野, 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终结性考试采取开卷形式, 基础篇考察基本知识与技能;应用篇通过观点陈述了解学生对于英语国家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热点问题的关切程度以及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考核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种考核形式避免了试卷雷同现象, 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2 具体实施

2.1 形成性考核 (表1)

2.1.1 记分作业

根据课程教学安排和学习测评的要求, 规定学生必须按时完成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的4次书面作业。 (作业由陕西电大统一印制的形成性考核册) 。每次作业成绩按百分制计算, 4次作业的平均成绩为最终记分平时作业成绩。作业应独立完成, 抄袭他人作业者一律记0分。指导教师要按时收取并详细批改学生完成的作业, 根据作业完成的情况进行成绩评定并给出评语。评定的成绩应该公平公正, 评语应有针对性。记分作业时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察, 完成时间由面授课老师根据集中辅导的教学进度安排。

2.1.2 小组学习

主题展示阶段:教师依据本课程的教学大纲, 参考课程教材, 但不局限于教材, 利用网络上有关的信息资源, 针对主要英语国家的各自特点, 选定整个课程的一系列学习主题。主题必须明确,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美国概况的学习主题有:“美国政体”、“美国历史”、“教育、人物”、“美国文化热点”等;英国概况的学习主题有:“英国皇室及历史”、“文明史中的英国”、“英国文学”、“英联邦”等。同时对每个学习主题, 教师都为学生提供参考学习途径, 并提出学习要求。

材料搜集阶段:学生以小组协作的形式, 围绕即定的学习主题, 借助各种媒介进行探索式学习。

交流创新阶段:个人将探索学习的知识, 围绕学习主题, 进行小组交流与创新, 并在课程讨论区中发表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疑问。

评价反馈阶段:指导教师对各组的表现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 让学生一起分享学习成果, 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 同时又督促了学生在今后的自主学习阶段该怎样去做。

2.1.3 教学交互活动

陕西电大网站为同学们提供了多种教学资源, 包括课程说明, 教师介绍, 教学大纲, 实施方案, 教学辅导, 直播课堂, 考核说明, 往届试题及在线测试等。所建文本资源共计三万余字, 电子教案近700屏, 直播课22讲。其中电子教案的制作插入了许多涉及英语国家城市、地理、政体、历史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图片, 不仅能调动学生兴趣, 而且使书本知识形象化。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都是我们指导学生学习的必备条件。之外还有电子邮件、电话答疑、BBS讨论、QQ等多种互动形式。学员应根据要求参与各种网上教学活动, 并积极利用网络手段与指导教师反馈互动。

2.1.4 在线测试

进入的方式如下:登录省电大网站→以自己的学号为“用户名”, 1111为“密码”进行“登录”→“选课”→选择自己的年级专业, 如“2005英语 (教育方向) 本科”单击进入后, 在“英语国家概况 (1) (2) ”这门课前的方框内点击, 变为“√”状态, 单击确定→浏览“在线测试”栏目→单击“开始”就可以做题→完成后点击“交卷”, 指导教师就可以评阅。

2.1.5 课程实践

本课程的课堂实践可以采取观摩体验和模拟仿真的形式:学生在电子阅览室或其它多媒体实验室, 观看和课程相关的英语国家风土人情的录像、书籍或其它相关资料, 如《美国首都华盛顿》、《洛杉矾和拉斯维加斯》、《伦敦》、《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奥克兰》、《悉尼》、《美国大学》、《黑人歌手》、《英国政体》、《艰难时世》等等;另外, 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分组, 按照教师指定的场景收集材料, 根据已收集的材料组织讨论, 在充分理解场景和相关材料的基础上, 进行模拟仿真。指定的场景应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场景, 如:英语国家当地的节日庆祝等。

2.2 终结性考核

本课程是一门知识性课程。教学应以学生掌握有关国家的一般性知识为主, 不要求学生对所涉及的内容做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而要求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2.2.1 英国和美国两国的有关知识占据篇幅加大。虽然加拿大、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三个国家的有关知识对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非常重要, 但因学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 这三个国家的内容不做考试的重点。分值不超过20%。

2.2.2 英语国家概况的课程终结考试为笔试, 采取开卷形式, 试

题结构分为基础篇和应用篇。我们改变过去一些死记硬背的试题 (如名词解释) , 增加一些能发挥学生想象, 表达学生观点的题型。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复习压力, 又能起到考核的效果。比如增加的论述题就是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英语国家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热点问题的关切程度以及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要求学生就某一话题或现象阐述自己的观点, 撰写不少于250英文单词的短文。

3 课程考核设计的评估

该课程考核实施方案自2006年9月在我省电大各分校及教学点实施以来, 效果反映良好。通过网上调查和实地访谈, 84.4%的学习者认为“课程考核有利于学生在职学习”、“开卷考试可以减轻繁重的学习任务”;81.9%的学习者认为“设计新颖的形成性考核注重学习效果的检测,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8.2%的学习者认为“课程考核更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统计分析, 三年来学生成绩成正态分布趋势。

4 结论与思考

课程考核是试点教学模式的重要因素。考核的质量和水平, 决定着学生学习评价的效果。《英语国家概况》课程考核设计基本体现了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作用, 全面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虽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该课程的考核仍要不断革新与完善, 充分考虑远程开放教育和成人在职学习特点, 科学设定考核目标, 加强实践性与应用性, 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以及教学实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 (上册)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2]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 (下册)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3]陈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英语国家概况模拟题2 篇5

Ⅰ.There are 20 questions in this part.Each question is followed by four choices marked A, B,C and D.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 to each of the questions and write your answer at the corresponding place on the ANSWER SHEET.(20 points)

1.Which of the following was NOT a denomination of Protestantism?

A.Catholics

B.Puritans

C.Quakers

D.Church of England

2.“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 was the rallying cry of __________.A.The settlers of Virginia

B.The people of Pennsylvania

C.The colonists in New England

D.The people of the 13 colonies on the eve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3.The New Deal was started by _________.A.J.F.Kennedy

B.Franklin Roosevelt

C.George Washington

D.Thomas Jefferson

4.The United States produces as much as half of the world’s _______.A.Soybeans and corn

B.Cotton

C.Tobacco and vegetable oil

D.Wheat and rice

5.Three of the following are characteristics of Emily Dickinson’s poem.Which one is not?

A.Her poems mix gaiety and gloom.B.Her verses are filled with the names of faraway, exotic places.C.Her poems are very long and powerful.D.Her poems show that she was fascinated by both life and death.6.___________ was NOT written by Hemingway.A.Light in August

B.The Sun Also Rises

C.A farewell to arms

D.For Whom the Bell Tolls

7.In the United States school systems,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ivisions is true?

A.Elementary school, grammar school.B.Elementary school, junior high school

C.Elementary school, secondary school

D.Junior high school, senior high school

8.A historic moment of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was the March on Washington of August 28,1963 when ____________ delivered his “I am a Dream” speech.A.John F.Kennedy

B.President Johnson

C.Marin Luther King, Jr.D.Mario Savio

9.The one group within the counter culture best known for their pursuit of happiness as their only goal in life was called___________.A.the “Me Generation”

B.the “Lost Generation”

C.the “Hippies”

D.the “Beat Generation”

10.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 NOT belong to the White-collar crime?

A.tax evasion

B.bribery

C.robbery

D.false advertising

11.___________ led to the end of the Pony Express System.A.telephone

B.telegraph

C.railroad

D.steamboat

12.___________ made the first desktop PC.A.Bill Gates

B.IBM

C.Two young amateur inventors

D.Apple Computers

13.The main mountain range in the west of US stretching from the Canadian to New Mexico is _______________.A.the Appalachian Mountains

B.the Rocky Mountains

C.the Green Mountains

D.the Blue Ridge Mountains

14.Ronald Reagan used to be a _____________.A.basketball player

B.sports radio announcer

C.conservative political columnist

D.sports writer

15.Which of the following invention facilitated the out-migration-movement into suburban locations?

A.Automobile

B.Electric lawn mower

C.Mechanical reaper

D.telephone

16.In January 1965, President Johnson declared “___________” to eliminate poverty “by opening to everyone the opportunity to live in decency and dignity.”

A.War against Vietnam

B.War against poverty

C.War against Japan

D.New Frontier program

17.Black Americans sang the anthem of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____________” affirming their commitment to fight racial prejudice.A.“Let it all hang out.”

B.“Hell, no, we won’t go.”

C.“We Shall Overcome”

D.“Speak your heart without interruption”

18.The three influential Canadian Prime Ministers have lot of things in common.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exception?

A.They came from Quebec and could speak French as fluently as English.B.They were educated as lawyers.C.They shard the vision of a strong, united Canada and worked hard to overcome the

regionalism of the country.D.They belong to the same political party.19.Around the beginning of 20th century, Chinese laborers came to Canada to ____________?

A.do fur trade

B.open shops

C.build the railroad

D.work as farmers and miners

20.In which period have Canada’s most famous and successful writes appeared?

A.post-war period

B.period of nation-building

C.early colonial period

D.pre-European period

Ⅱ.There are altogether 15blanks in the following sentences.Fill in the blanks and writer your answer at the corresponding places on the ANSWER SHEET.(30 points)

A.___21_____ officially proclaimed the birth of a new American nation.B.The Three Faiths in the U.S.refer to ____22_____, ____23_____ and ____24_____.C.Public and private colleges depend on three sources of income: ____25_____, endowments and _____26_______.D.Former President Nixon said that ____27______ is America’s “number one enemy.”

E.Many people use the notion that American society is a _____28______while Canada is described as a ______29________.F.Canada’s preferred to establish a nation based on___30___, __31____ and ___32_____.G.______33______ may still be the great American game, even though it is also popular in

other countries.H.Two major political part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are ___ 34______and _____35______.III.Directions:(20%)

There are 10 questions in this part.Answer each of the questions in one full sentence and write you answer on the answer sheet.(20%)

36.What church do the majority of Americans belong to?

37.Who is the first Secretary of Treasury of the United States?

38.What is the best-known stock exchange in the United States?

39.Is The Waste Land written by Hemingway?

40.What is the symbol of the Republican Party?

41.Is research institutions mentioned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42.What are two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all social movements according to a professor of history?

43.When was voice and music first transmitted over the radio?

44.Did the counter culture exert a great influence upon people’s attitudes towards social mores, marriage, career and success?

45.Which province is the manufacturing heartland of Canada?

Ⅳ.Explain each of the following 6 out of 8.Write your answer at the appropriate place on the ANSWER SHEET(30%, 5 points for each)

46.Benjamin Franklin

47.the Scarlet Letter

48.Boards of education:

49.Migrant workers

50.Pony Express System

51.The National Monument

52.Richard Nixon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 篇6

传统的“概况”课教学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目前高职院校英语类专业“概况”课教材为全英文版, 出现很多语言点和新单词, 课堂内要花主要的时间和精力去解读字、词、句, 学生主要通过教材学习和老师讲解去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不同国家各个方面的情况往往是教师课前查阅资料认真备课, 课堂内进行详细的介绍, 学生只需要倾听、笔记。这样一来, 老师讲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老师讲多少, 学生就学多少。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概况”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坚持“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提倡学生参与、体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实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即由以教师为本位转向以学生为本位, 也就是说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中, 教师的职责是教会学生学习, 教师的指导作用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应该从研究How to teach on the part of the teacher (教师怎样教的方面) 转向研究How to lean on the part of the students (学生怎样学的方面) 。

我们课程教学团队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从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三种教学方式方法, 从不同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一、实用教学法

英语教学中在强调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应向学生传授与语言知识有关的各种其他知识, 包括语境知识、世界知识, 并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我们高职院校英语类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传授语法知识, 更加强调语言作为一种沟通交流手段本身的交际性特点, 往往讲述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生活中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目前本院商务英语专业的“概况”课采用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致用英语 英语国家概况》, 新教材把生活带入课堂, 贴近生活与职场就业, 语境真实, 语言地道。例如, 在讲美国Sports时就会讲到:NBA is the greatest basketball group in the world, with superstars like Michael Jordan, Steve Nash and Yao Ming, etc.在介绍Food and Drinks时就会讲到Chinese Dumplings, Kentucky Fried Chicken, Pizza Hut and McDonald’s, Italian spaghetti, French pastry, Japanese sukiyaki, etc.这样丰富多元的社会与文化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比较真实的语境来进行丰富多彩的练习, 而不是过多地搞枯燥的、脱离实际的句型操练。

特别是在实训课堂上, 我们采用模拟的真实场景为依托进行教学, 学生是主体、唱主角, 教师是主导、当导演, 积极开展师生互动、教学相长。通过询问式、表达式和动手式学习, 实现“教、学、做”合一, 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二、趣味教学法

让学生在紧张愉快中运用知识, 不仅能激发其兴趣和竞争意识, 而且能激励学生开动脑筋, 强化记忆。学院有计划地组织外教举办有关英语国家历史传统、文化习俗讲座和开设中西文化比较公选课, 让学生从中外不同国度的教师讲解中学习英语国家历史文化等知识, “概况”课教师应主动与外教交换意见, 让学生在对比中学习, 不断提高“概况”课的教学水平。在学了Traditions and Customs后, 请外教主讲“英国、美国的传统习俗”;在学了Education后, 请外教主讲“美国的教育特点”, 尤其讲了美国的职业教育的特点;学院每年会举办一次Christmas Party, 请外教去拓展“英语国家主要节日”, 其中会特别提到澳大利亚的白色圣诞节, 让学生与外教一起制作圣诞树、装扮圣诞老人、互赠圣诞礼物、演唱圣诞歌曲, 亲身体验英语国家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在这样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享受学习的成果。

对于学生感兴趣, 想知道的知识, 予以适当拓展。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可以介绍莎士比亚、马克·吐温等重要作家的作品;或是欣赏一些优美的诗歌和散文; 或是观看课文中提到的电影, 如Lord of the Ring, Joan of Arc,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老师提出问题, 让学生自由讨论, 然后相互点评、老师总结, 使课堂教学更形象、更直观。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概况”课有着内容多、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 单一的口授方式不是最佳的教学方法, 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源优势, 使用使学生视听觉并用的教学媒体,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育效果。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 让学生们欣赏到各国优美豪壮的国歌, 体味在不同的背景下国歌产生的由来。例如:英国国歌 (God Save the Queen) 产生于18世纪40年代, 原名《天佑国王》, 1837年至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和1952年伊丽莎白二世登基后改称《天佑女王》, 它是称颂英国国王的歌曲。当英国处在殖民帝国统治的后期时, 《天佑女王》不仅是英国本土的国歌, 也是它所有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国歌。美国国歌《星条旗之歌》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歌词是一位名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 (Francis Scott Key) 的美国律师, 在1814年英美战争战争期间的波士顿, 透过战场上的硝烟看到星条旗经过英军炮轰后仍在要塞上空高高飘扬时感慨万分而即景写下的。直到1931年才被美国国会正式定为国歌。这首进行曲充分发挥铜管乐队的表现功能, 以磅礴的气势和热烈的情绪歌颂自己的国家和军队, 颇有鼓动力。因美国也曾经是英国的一个殖民地, 所以它的国歌含有英国国歌《天佑女王》的曲调。随之又可对比我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The March of the Volunteers) , 由田汉作词, 聂耳作曲。这首歌曲高昂激越、铿锵有力, 表达了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决心, 体现了中华民族勇敢、坚强、团结御侮的传统。同时还可通过多媒体直观地展现各国的国徽 (Coat of Arms) , 进而了解它们的组成内涵。这种图文并茂、声情融合、视听并用的方式, 全方位、多层次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 使枯燥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有趣,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国家历史传统、民俗风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知识, 提高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总之, 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学、教学活动, 能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练习设计注重交际性、应用性和实践性,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 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

摘要:坚持“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提倡学生参与、体验、亲自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从而实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是当前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着力点。作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实用教学法、趣味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三种教学方式方法, 从不同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高职教育,《英语国家概况》,教学方法改革

参考文献

[1]刘安洪.关于“英语国家概况”课教学的思考[J].重庆教育学院报, 2004 (7) .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 篇7

本文针对英语国家概况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探讨。

1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开设层次不均衡

英语国家概况作为涉外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 目前在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层面、高职高专教育层面开设状况不均衡, 不是所有开办涉外护理专业的学校都将其作为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有的学校开设, 有的没有开设, 存在对该课程不重视的问题。

1.2 可用教材有限且陈旧

现阶段各校选用的教材《英语国家概况》系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主要针对中等卫生职业教育, 供高职高专层次使用的相关教材几乎没有。而且, 仅有的教材也未能随着时代发展而及时更新, 内容已相对滞后, 与现今英语国家实际情况有一定出入, 无法及时反映时代特征。教材的匮乏与陈旧同样制约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1.3 课程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在目前的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教学内容中, 英语国家的历史与地理、政治与经济、社会与文化所占比例为1∶1∶1, 而医疗卫生概况所占比例很少, 涵括在社会与文化之中, 重要性没有突显出来。了解国外的护理史、护理理念、护理法规、护士注册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等相关内容对于涉外护理专业学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课程内容没有全面覆盖专业需求, 不能满足学生国外护理实践需要。

1.4 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目前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教学以教师讲解教材为主, 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生课下阅读为辅, 学生习惯于接受式学习, 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低, 因而教学效果不理想。

2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改革措施

2.1 提升英语国家概况课程地位, 将其设为涉外护理专业必修课

1999年, 美国护理院校协会在《21世纪护理人员培养计划》中指出, 专业护理人员必须在任何环境中关注并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文化需求, 并制定了跨文化护理能力培养目标: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与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生活方式人群交际的技能;能与有不同文化环境、社会地位、社会经济环境、教育状况、专业背景、种族和国籍的服务对象进行交际的能力, 敏感洞察他们的文化需求, 并提供有效、专业的护理[3]。

涉外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走出国门从事护理工作, 不仅需要了解外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等内容, 还要了解其文化。当涉外护士面对完全陌生、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医疗体系时, 很容易出现因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休克”。临床上每一次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接触都是一次跨文化的接触。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涉及文化、宗教信仰、语言、风俗、习惯等人文背景差异, 护理人员只有具备相关知识, 才能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达到整体护理的目的, 从而促进患者康复[4]。

由此可见, 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层面, 还是高职高专层面, 无论是在国内外资医院就业还是出国服务, 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国外文化知识都是非常必要且有意义的。而英语国家概况课程在提升学生跨文化护理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应将其从“可有可无”提升到“不可或缺”的地位, 作为涉外护理专业必修课开设。

2.2 开发适合高职高专层次的教材

近年来, 一些中专学校相继升格, 涉外护理专业招生对象也由初中毕业生逐渐过渡到高中毕业生, 全国开办涉外护理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日渐增多。然而, 高职高专院校暂无可选用的英语国家概况教材。开发适合高职高专层次、供涉外护理专业使用的英语国家概况教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高职高专层次的教材一定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 课程内容应该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层面之上建构, 拓宽视野。通过调研了解国外护理工作岗位对护士跨文化能力的要求以及毕业生自身的实际需求, 整合课程内容, 尽可能满足社会需要。应加强教材中任务型案例的比重,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解决跨文化护理服务中出现的问题,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5]。在编写方式上, 原有的教材用中英文双语编写, 以中文为主, 英文占10%的篇幅。考虑到目前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英语水平较高, 且学生毕业后出国就业, 对英语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 可以在教材中适度增大英文比例 (占50%) , 以突出专业特点, 同时融入时代信息。

2.3 提升医护概况内容比例, 贴近岗位需求

现有课程内容中, 有关国外医疗卫生状况的介绍所占比例很低, 包涵在社会与文化之中, 而国外护理理念、护理模式、护理法规等相关内容与涉外护理专业学生所学内容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英国, 助产士迎接新生命时, 在保障产妇和新生儿安全的前提下, 需要倾听产妇的感受, 清楚她们需要什么, 然后通过有效途径提供帮助, 用更加专业和贴心的母婴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在新加坡, 医院为患者提供朝拜的场所, 充分尊重其宗教信仰自由。在美国, 对于患者的病情, 护士只能跟有关的人谈论, 比如医生和患者指定的一位亲属, 否则就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 这是医护人员的守密责任。这些差异学生出国前了解太少, 进入国外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后, 需要从头学起, 慢慢适应, 这就会给学生带来诸多困难。

护士出国前如果对目的国家的护理史、护理概况、医疗卫生服务部门和社会服务机构、医疗卫生保健制度有初步了解, 就会快速适应学习和工作环境;如果对不同国家的护士注册制度有所了解, 就能更加清晰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如果对所在国的医疗护理法律法规有较好的了解、认识, 就能做到知法、懂法和守法, 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同时保护自己。

因此, 建议英语国家概况课程突出医护概况内容, 弱化历史、地理、政治内容, 开辟英语国家医护概况独立单元, 内容贴近护理岗位实际, 注重东西方文化差异, 从而增强学生跨文化敏感性, 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国外工作环境。

2.4 改进教学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改进教学方法, 把“以教师为主体, 以讲课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成“以学生为主体,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采用PBL教学法, 通过课前预习、课上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 课前布置学习任务, 课上由小组推选代表陈述, 然后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教师可以提供案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 尝试解决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还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方法, 让学生将不同英语国家的教育、医疗等相关内容进行对比, 使其对所学内容有更清晰的把握。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上课“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情况, 从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主动参与, 强化其自主学习意识,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在授课学时有限的情况下, 可以聘请专家就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跨文化现象进行专题讲座, 通过第二课堂电影赏析、课外阅读等形式拓宽学生视野, 提升学生跨文化护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兰英, 刘岚, 和萍, 等.涉外护理专业人才跨文化护理能力的培养[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2) :43-45.

[2]黄宁益.英语国家概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3]姚婷.论涉外专业护生的跨文化护理能力培养[J].现代护理, 2008, 14 (1) :122-125.

[4]王水.从CGFNS探索护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外医疗, 2009 (35) :167-168.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 篇8

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模式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最早起源于九十年代美国的企业培训。它是指将传统的面授学习(Face-to Face Learning)与在线学习(Online Learning)相结合, 以达到高效学习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近年来,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教育资源的大量投入,混合学习模式在教育界被快速的传播及采纳。尽管混合学习主要指面授学习和在线学习的有效结合, 但混合学习的模式并非受到固定模式的限制,它的学习模式呈现多样化,比如学习时间的混合、学习空间的混合、学习活动的混合、 学习方式的混合等等,且不同的混合模式相结合,混合学习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二、混合学习的必要性

传统的面授课程主要以教师授课与课前课后指导,学生通过教科书、教学辅助资料(纸质及网络资源)等独立学习的方式完成。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不可避免的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方式,网络授课的形式逐渐走入教育领域。在面授课程和网络课程并行的时代,单纯的面授课程与单纯的网络课程都有其自身的缺点,结合了两种授课形式的在课程中采取混合学习的学习模式就应运而生了。在教师设计下和技术支持下的混合学习具有以下的优点:

1、充裕学习时间;

2、扩展学习空间;

3、便于学习评价;

4、提高参与效率。

三、英语国家概况课程现状分析

1、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是英语专业学习者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学习目的是帮助英语专业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英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的基本历史、地理、政治、教育、宗教、 社会文化等。目前采用传统的面授形式,即以教师讲授,学生课堂展示、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为主要学习活动来完成的课堂教学的方式。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纸质试卷为主,课堂提问表现为辅。

由于课时少,授课内容较多,绝大多数时间以教师讲授为主, 部分按照教师要求预习的学生基本能够达到教学目的,且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仍然有部分学生,由于受到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完成当堂需要掌握的知识,日积月累, 知识断层严重,以至于收获颇少。其次,由于评价方式以期末试卷为主,而试卷又受到考试时间及考试形式的限制,因此,学生的学习评价并不能帮助学生清晰的表达他们的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

在现有条件下,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以教科书为主。纸质材料的获取对于阅读能力有限的学生来说价值并不能发挥到最大化。 教师虽然在课堂上通常利用视频、音频等辅助教学,但由于视频播放时间有限,且受着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在课后及时把相关网络材料传递到学生手中,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揣摩和研究,因此,视频等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众所周知,概况课程等文化课程, 如果只凭借文字描述,学生的理解效果远远不及视觉及听觉体会来的身临其境;且文化的传承与领悟也不是一朝一夕或单凭教师讲授书本知识就能完成的,长期的文化熏陶和潜移默化要求教学内容的多样化,直观化和持续化。

3、学习策略

现有的课程学习策略是:(1)通过利用书本纸质材料了解英语国家的基本情况,尽可能的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有利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最大程度感受异国文化,并积极参与到语言学习过程中来;(2)建立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和交际的手段的意识;(3) 接受并妥善处理外语学习过程的情感需求等。在以上策略中(1) 占的比重较大,而由于受到授课人数,授课时间、空间等影响, (2)、(3)的比重相对较小。在转到在线教学后,(1)不会因为网络教学而失去它原有的重要地位,并且学生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处理消化纸质材料;而由于加入线上小组讨论,访谈式教学等的引进,(2)和(3)的策略应用会增多。

4、当前使用的信息技术

当前,网络平台是最常使用的信息平台。但由于硬件设施不完备,学生普遍反应获取网络资源的速度还有待提高。很多时候还存在师生网络交流受阻等问题。

5、当前的学生反馈

对于本门课程的学生反馈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资料的获取要通过传统的教师印发,或者在线传输网络资源为主。由于没有高效的网络教学平台,师生间的沟通成本提高。 学生通常会由于网络传输不畅通等原因不能及时收到教学资料, 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2)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通常讨论时间不能满足学生的表达需求,而彼此交流信息又是文化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合学习的加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课堂讨论延伸到课下。理论上,可以解决学生讨论时间受限等问题。(3) 根据学生的反馈,课后的学习反思通常都得不到来自教师的及时的整理和帮助。混合学习的加入可以给教师和学生搭建一个更加便利的平台,多种沟通形式的建立可以满足多种教学目的需求。

四、课程对象的分析

课程对象即学生,对学生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为教学改革是否能促进本门课程的学习作出更加全面客观的判断。

本门课程是必修课,学生数量较多。绝大多数学生经常参加网上活动,并具备基本的使用技术的技能,即使个别学生网络操作时间较短,混合学习的引入对于他们而言也并不难以接受。

其二,课堂学生的数量决定混合教学的方式。通常而言,英语国家概况课程人数为五十至六十人,即时与有效的讨论变得有些困难,因此,网上讨论区等是解决不能全面覆盖师生沟通,生生沟通的有效方法。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 篇9

根据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英语国家概况》(后文简称《概况》)是为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知识必修课。该课程的整体目标是:比较系统地介绍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学文化、科技教育、宗教习俗等。

目前,在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我们为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英语国家概况》这门专业必修课,每周2学时,共19个教学周,班级规模90-120人左右。鉴于该课程学时少,内容多,因此仅探讨英美两国的相关内容,暂不涉及其他英语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经过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发现该课程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

1.教学内容庞杂,学时严重不足。在19个教学周中,教师需要教授英美两国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教育、文学、文化等章节的内容,其中涵盖了几百个大大小小的知识点和语言点;虽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所侧重,尽量做到详略得当,但依然觉得很多重点内容无法展开,只可浅尝辄止;而学生对一些难点内容也似懂非懂、难于掌握,对很多感兴趣的话题亦无法深入了解。此外,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课堂教学日渐程式化,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不够用”,有的学生“吃不了”、“用不了”。

2.班级庞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在90-120人的大课堂上,教师的授课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虽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由于课程内容多,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和讨论,难免出现“满堂灌”的现象,以致于教师机械地讲,学生被动地听,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无法得以体现,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压抑和损害。

3.教学层次不高,难以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学生大多只满足于记忆课堂内容,学习仅停留在知识的简单识记层面,对课程内容缺乏宏观把握,缺少对所学知识的分析、判断,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较等高层次思维活动。因此,该课程也很难实现让学生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充实心灵、启迪智慧、构建知识结构的目标。

4.该课程与文化类其他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关联。《英语国家概况》作为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专业课程为学生进入高年级学习打下基础,课程所涉及的历史、文学、文化等内容与其他的英美文学文化类课程息息相关,如《英国历史》、《美国历史》、《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国社会与文化》、《美国社会与文化》等。但在实际授课中,由于师资有限,教师只能顾及各自课程,所以在教学中难免出现内容重复、互不衔接的现象。

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的相关研究

关于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的教学研究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众多学者纷纷提出了将多媒体手段引入英语专业文化类课堂[1][2]。

后来,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一些学者提出了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在文化类课程中体现“文化”特色的教学模式[4]。

近几年来,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的教学研究向“内容依托”教学,构建“内容·语言”相融合的课程体系[5][6]以及构建“英语文学及文化课程群”的方向发展[7]。

研究内容

本研究在微课理论指引下,利用国内外现有的微课研究成果,旨在探索一种适合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

微课(Micro-lecture),顾名思义,即微小的课程,又名微课程,是一种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的形式微小、内容简短的课程模式,通常由时长很短的微课视频为主要载体,辅以授课的配套资源组成。

2008年,美国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首次明确提出“微课”的概念[8]。国内率先提出微课程概念的胡铁生认为“对教师而言,微课程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研究方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而言,微课程能更好地满足他们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要选择学习的要求,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基于微课程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程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9]。

在微课设计理念的指导下,系统梳理课程知识点,找出并确定支撑这些知识点的核心概念。以核心概念为主要讲授内容,开发制作若干5-15分钟时长的微型教学视频。开发制作与微型视频文件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等教学辅助材料。将制作完成的微课资源整理成系列微课程,应用于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教学中,实现同类课程之间的关联与整合。

研究特色

本研究认为,微课理念的引入将很好地解决《英语国家概况》课程中现存的诸多教学问题。

1.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授课素材,改变传统授课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2.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微课视频及相关辅导材料,充分消化重点、难点内容;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答疑解惑、组织讨论或开展其他形式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主要工作不再是课堂讲授,而是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充当促进者和指导者,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动地位,从而实现“翻转课堂”。

3.微课的引入使教师在课堂上不再费时于较低层面的知识点讲授,而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对微课所学内容进行思考讨论、归纳总结、比较分析,帮助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4.由微课开启的自主学习模式可以满足学生预习、复习和自主学习的不同需求,也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的需求。微课教学资源也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

5.本课程所开发的微课资源也可适用于英语专业文化类的其他课程,实现资源开放共享,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沟通交流,避免教学内容上的重复,并将同类课程有机联系起来。

根据该课程现行的几本教材,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本研究选取了57个知识点,涉及课程基本概念、重要历史人物、主要历史时期、政治制度、教育体制、文化现象、社会运动等。

《英语国家概况》系列微课目录:

I.英国地理与人口VI.英国文学

◇英国名称及相关概念◇16世纪文学

◇英国及组成部分◇17世纪文学

II.英国历史◇18世纪文学

◇罗马统治下的英国◇19世纪文学

◇安格鲁·撒克逊时代◇20世纪文学

◇诺曼征服VII.美国国土与人口

◇金雀花王朝◇美国地理

◇大宪章和议会起源◇美国人口

◇百年战争VIII.美国政府

◇玫瑰战争◇美国宪法

◇亨利八世和宗教改革◇美国政府组织机构

◇伊丽莎白一世和文艺复兴◇美国选举制

◇英国内战◇美国政党制

◇光荣革命IX.美国教育

◇工业革命◇美国教育概况

◇维多利亚时代◇美国高等教育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常春藤盟校

III.英国政府X.美国社会与文化

◇英国女王◇美国节日

◇英国议会◇美国音乐

◇英国政府机构◇美国体育

◇英国司法体制XI.美国文学

◇英国宪法◇早期文学

◇英国大选和主要政党◇19世纪文学

IV.英国教育◇现代文学

◇英国教育理念◇当代文学

◇英国教育概况XII.美国历史

◇英国中小学◇殖民地时期

◇英国高等教育◇美国独立战争

V.英国社会与文化◇美国内战

◇英国宗教◇二战中的美国

◇英国媒体◇大萧条

◇英国节日◇民权运动

◇英国体育

课程改革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以微课理念为指导的《概况》课程改革,必将为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的教学带来新的变化与挑战。在研究论证阶段,研究者预测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在研究过程中给予充分的考虑并寻找适当的方法予以解决。

1.知识点的划分需要进一步细化。《概况》课因其涵盖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众多知识点,一向都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心病”;而这一特点也为该课程的改革和研究带来极大挑战。如何划分知识点,知识点应该具体或精确到什么程度,都需要研究者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并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认知程度进行调整。本文所提供的微课目录,仅为该课程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框架式的概览,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在此框架下对知识点展开进一步的考量与细化。

2.改革后的《概况》课程仍将不可避免地涉及基本知识点的识记,但更多地将把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应用和思辨能力的培养等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该课程改革并不能抛开《概况》课固有特点,使学习者完全摆脱对基本知识点的识记,本研究希望能够探索一种全新的授课模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以生动并富有趣味的形式,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配套教学资源的开发需要跟进。微课程的建设不仅仅涉及微课视频的制作,配套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微视频学习前的指导;学习后的测试、练习和思考题的设计等。配套学习资源数量不宜太多,但要与教学主题紧密结合,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练习,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热情。

3.微课的网络学习与应用需要匹配的网络平台。微课学习离不开网络平台的支持,只有借助网络平台,教师和学生才能够充分利用微课资源展开学习、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玲:《关于〈英美概况〉多媒体教学现状的探析》,《外语教学与研究考试周刊》,2012年第6期,第80-81页。

[2]尹铁超、刘颖、石敏、吴莉:《超时空多媒体课件对英美概况课程教学的正面作用》,《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年第5期,第55-57页。

[3]肖凌鹤:《高校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点思考——以〈英美概况〉课程为例》,《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第136-137页。

[4]蒋红、樊葳葳:《大学英语限选课“英美文化”教学模式初探》,《外语界》,2002年第1期,第42-46页。

[5]常俊跃:《英语专业“内容·语言”融合教学整体课程体系改革的教学效果分析》,《语言教育》,2013年第2期,第11-20页。

[6]常俊跃、赵秀艳、李莉莉:《英语专业低年级阶段系统开展内容依托教学的可行性探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第12期,第24-30页。

[7]李嬿:《英语专业英美文学及文化课程群的构建》,《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年第3期,第102-104页。

[8]Shieh,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26):1-13.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 篇10

关键词:独立院校,行动导向,英语专业

一、独立院校《英语国家概况》教学现状简介

《英语国家概况》作为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在大多数独立院校的英语专业中是必不可少的。其设置的目的是通过介绍主要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社会状况等知识, 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 培养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目前我国大部分独立院校针对该门课仍采用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确定教学目标时考虑最多的还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忽略了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中的交际能力, 使得该课的教学效果与独立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前相差甚远。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与《英语国家概况》教学

1.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概念和理论依据

“行动导向”一词源自德文Handlungsorientieurng, 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 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 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即教师营造一种类似于工作实际的学习环境和气氛, 通过师生共同确定学习任务和目标,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学、做相结合, 以达到培养学习兴趣、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团结协作等教学目标。其基本理论基础是行动理论, 强调了三个方面:一是为行动而学习, 二是通过行动来学习, 三是行动即学习。“对于设计和开展行动导向教学的指导意义在于特别注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方位交流。”[1]

2. 行动导向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行动导向教学法因其复杂的课程设计和难以掌控的实施过程, 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该教学法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体, 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萝莉提出了教师的多重性角色, 一是行动导向学习情境的设计者, 二是行动导向学习的组织者与帮助者, 三是行动导向教学的反思者[2]。因此, 教师不仅要在准备阶段先做好学习情境和任务的设计, 积极引导学生融入学习情境, 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期达到最佳分组, 还要在教学结束后对学生的表现和自己的情境设计进行反思。

3. 行动导向教学与《英语国家概况》课程

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教学研讨会以及相关学术研究来看, 行动导向教学法大规模地引入了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 并且在工科类专业中开展得更广泛些。因此, 在独立院校的文化课中实施该教学法极其罕见。但这并非不是一个可行性尝试。独立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固然不同, 但就学生的应用型、交际型能力的培养目标而言, 两者是存在共性的。针对《英语国家概况》这样一门文化课来说, 实施该教学法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谢晓琼认为困难主要体现在能力模块的确定和行动效果的评估这两方面, 但她也认为, 对于主要面向外贸、涉外商务、涉外旅游等工作领域的学生而言, 增强跨文化意识、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学会从文化的角度把握语言规律, 才能减少英语交际障碍[3]。

(1) 目标设计

该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帮助英语专业学生积累必备的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背景知识;拓展视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过程主要围绕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来展开。知识目标主要体现在:1掌握六个主要英语国家的地理特征、气候特征、主要城市特点、建筑特点以及代表性的动植物;2掌握每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几个国家之间的历史渊源、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3了解英语国家多党制的政治制度、选举制度和主要党派;4简单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交礼仪、宗教信仰等知识。能力目标主要体现在:1能够以导游的身份流利地用英语介绍六个国家的一些基本概况;2能够在接待和拜访的工作中表现得体大方, 懂得商务场合的寒暄交流;3能够在出席英语国家的不同社交场合时语言得当, 对文化差异具有较强的敏感性, 避免一些禁忌性话题。

(2) 内容安排

本课程涵盖了英国、美国、爱尔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六个英语国家。教学内容以国家为单位, 根据国家重要性和复杂程度来决定具体内容, 比如英国、爱尔兰和美国在历史起源、政治制度、党派竞争等方面的内容较多, 而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因为国土面积较大, 对地理特征、气候条件等更为重视, 而介绍新西兰时, 则把毛利文化作为重中之重来介绍。

(3) 能力训练

能力的训练主要以学生的表现为主, 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安排不同的任务, 比如涉及政党选举的内容时, 把学生按角色分成不同的小组, 分别代表不同政党的成员、新闻媒体的人物或是普通观众, 让学生自行收集材料, 观看相关视频, 组织协调自己组内成员, 在课堂上表演不同政党在竞选活动中的一些行为表现。恰逢重大节日时, 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收集材料, 制作PPT, 向全班同学介绍节日的特征, 甚至可以组织该节日的相关庆祝活动。教师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给学生安排不同的任务, 以提高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能力。

三、结语

行动导向教学法把学生作为教与学的主体, 引导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课堂, 成为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虽然它在独立院校的其他知识能力型课程中是否可行以及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但对教学本身以及教师的自我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可进一步实践之。

参考文献

[1]徐磊, 熊明华.德国行动导向教学范式解析[J].教学与管理, 2012 (3) .

[2]萝莉.高职英语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多重性研究[J].才智, 2013 (13) .

上一篇:几何建模下一篇:小儿全身麻醉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