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体育精品课程

2024-08-26

国家级体育精品课程(精选12篇)

国家级体育精品课程 篇1

[本刊讯]田径运动是一项历史最悠久的运动,在众多体育项目中历来被称为运动之母、运动之源、运动之本,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田径运动是从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在田径运动中,人类崇尚的力与美、信心与意志、价值与尊严得到了完美的体现。随着历史的发展,现代田径运动以最直接的方式向人类体能极限提出挑战,因此,田径运动对人类超越自我的理想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做出了深刻而又直接的诠释。

田径课程作为体育院校(系)最早的体育专业基础主干课程之一,反映了田径课程基础性的重要特征;田径课程又处于一种由体育院校(系)的经典课程向现代课程转向的重要发展时期,在这门课程中既要解决人类(优秀运动员)在征服自身生理、心理极限、攀登田径运动水平高峰所需要的最前沿的、科学性的知识传授和探究,又要解决人类在自身身体健康维护、增强身体锻炼、体能能力和生存能力的方法和手段运用等方面的知识传授和探究。

首都体育学院田径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自1956年建校以来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积淀,在继承和汲取传统田径课程精华的基础上,吸纳了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并依托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平台,逐渐建设了院级精品课程、北京市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在全国体育院校同类课程中具有较高影响的课程。该院田径课程教学中,注重田径运动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以及与自我建构知识的方法相结合,在田径运动理论教学方面特别强调与学科前沿和时代同步的新观念,追求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在技术实践教学方面强调当今先进技术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相结合,追求学生了解现代田径运动最新技术特征和状况的前提下,掌握田径运动扎实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同时具备适应中学体育教学的实际运用能力;突出田径运动的教育性、竞技性、健身性、时代性、娱乐性这5大主要功能与属性。在考试方法上注重考试形式的多样性(如技术评定、运动水平达标、理论闭卷考试、平时作业评定、小论文等)来促进教学,并把多媒体的课件(如网上自习、复习系统)和传统的师徒制口传心授、课外训练、课余技术辅导全面结合。

首都体育学院田径课程在继承经典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和拓展边界,开发出了体能训练、田径运动游戏、身体训练方法与手段、户外运动项目介绍(拓展训练、野外生存训练、健身路径)等课程内容。基本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理论篇、技术教学与训练篇和田径运动拓展与创新篇三大部分。在基础理论部分主要讲授田径运动概述、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田径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田径健身运动理论与方法、田径运动竞赛组织工作的基本知识、田径运动场地的基本知识。技术教学与训练篇又分为技术部分和实践能力培养两个部分。技术部分主要讲授短跑、跨栏跑、跳高、跳远、铅球、标枪六个项目的基本技术、教学方法和训练方法。在田径运动拓展与创新篇主要介绍了体能训练的基本方法、趣味田径运动、新兴户外运动项目介绍三部分内容。其中田径运动拓展与创新中的“趣味田径”、“定向运动”为每周2学时,共36学时;“田径竞赛与裁判”、“自行车”、“健身路径”、“青少年体适能”为每周1学时,共1 8学时。这些新的课程内容不仅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深受学生欢迎。

首都体育学院田径课程是国家级精品课程,田径教学团队还是我国第一个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立项的国家级教学团队,团队共23人组成,教师具有职称高、学历高、学缘结构合理等特点。团队中教师高级职称占83%,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5人;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92%,其中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16人,教学团队现有博士生导师1位、硕士生导师11位,23位教师分别来自全国8所院校。其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底蕴丰厚,发展潜力巨大。经过不懈努力,该院田径教学团队取得了多项标志性成果:《田径》专升本教材于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于2005年被评为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近三年来共出版的专著、教材和阳光体育系列丛书共21部;近三年来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42篇,61篇论文分别入选北京奥运会体育科学大会、广州亚运会体育科学大会、济南全运会科学大会和第8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完善了全国第一套体育教育专业《田径》CAI课件(2010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和《田径技术教学》光盘6项;《我国高等体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获得2008年度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田径》体育教育教材被教育部评为2009年度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田径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发展》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10年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团队所在的田径教研室获得首都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首都体育学院田径教学团队在未来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中要面向未来,不断努力,抢抓机遇,快速发展,努力形成田径课程教学特色,运用现代化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水平。面对着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还有更加重要的工作与任务等待着不断攀登,一定要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传统、团结协作、理清思路、做好规划,以拼搏者的精神创造新的辉煌!

国家级体育精品课程 篇2

【发布日期】1999-06-17 【生效日期】1999-06-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调整国家级重点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厅(局)、体委,广东省高教厅:

根据教育部《关于调整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通知》教职成司(1999)12号精神,结合全国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的办学实际和特点,现就调整国家级重点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通过调整国家级重点中等体育运动学校,促进骨干示范性学校的建设,推动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各项改革,促进教育评估工作制度化。

在调整国家级重点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办学基本条件,更要注重办学方向和办学的质量效益,突出改革和骨干示范作用。要严格掌握标准,同时也要适当考虑重点学校在不同地区的合理分布。近期要改变办学类型、层次的学校,原则上不再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申报和审批。调整后的国家级重点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要保持相对稳定。

二、调整国家级重点中等体育运动学校条件

(一)办学水平评估总分在90分以上(A等)。取得省部级重点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资格一般应满三年。

(二)具有良好的基本条件

1、校内全日制在校生(指评估当学年或上一学年的学生,不含校外班学生)达360人,其中,运动班人数不少于260人。

2、校园占地面积(不含附属机构和教职工宿舍)达4.7万平米方(约70亩)。

3、教学、训练用建筑面积(不含附属机构和教职工宿舍)达3万平方米。

4、专任教师、教练员达60人以上,其中符合学历要求的占90%以上,高级职称教师、教练占18%以上。

5、有满足文化教学需要的实验设施、设备,实验自开率达90%以上。

6、专项运动训练场地、器材设备保证率达100%。

7、图书馆藏书达1.5万册以上。

8、学校体育场跑道长度不少于400米。其中,开设田径项目的学校必须具有标准400米塑胶跑道的田径场或具有塑胶跑道的田径馆、房、廊(长110米以上、宽10米以上)。

9、学校科研设施、设备达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评估指标体系A等,训练监控人数达25%。

(三)改革成绩显著

1、管理机构精简、高效

认真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有关部门通过董事会、校务委员会等多种形式参加学校管理与决策,成绩显著;积极开展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或人才交流,取得很好效果。

认真实行校长负责制,较早推行全员聘任制等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有效地引入了竞争机制,优化了队伍,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办学效益。

认真进行后勤工作的改革探索,多方面实行了社会化服务或采取了其它改革措施,有相应的管理和监督制度,服务质量好,师生员工满意。

2、教学、训练改革深入扎实

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认真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适应和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进行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积极拓宽体育专业选修课程,加强技能教育,培养大量适需对路人才。

遵循教育、体育规律、积极推进教学、训练、科研相结合,加强科学选材、科学育才工作,不断改革训练手段和方法,努力探索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

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深化课程改革成绩显著。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突出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加强职业指导,努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3、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

有设备齐全的多媒体合班教室(电教厅),有保证外语教学的语音室,有条件完备的微机室,有完善的闭路电教系统,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训练质量。

积极推进校园网建设,不断完善计算机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网络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人才库,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

(四)办学质量效益高

1、培养人才质量高

学校(95-98年)体育运动人才输送率达20%。

学校(95-98年)培养输送人才大赛成绩指标达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评估指标体系A等。

2、学生质量高

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毕业生活需对路,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与本行业或当地的学校相比,当年就业率高。近五年毕业生成材典型多。

3、示范作用好

学校在本地区、本行业及全国中专教育中起骨干示范作用。担任行业或省市中专学会(教育研究会)领导职务人员多;在本行业、本省市教学研究机构中的骨干、带头人多;不断向本行业、本地区提供有价值的办学经验和教学、训练经验。

4、社会声誉好

学校在本地区、本行业、全国、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声誉好;获得全国或省部级的表彰多;学校领导和师生员工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的人员多。

三、工作程序

(一)国家级重点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调整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和体育行政部门共同负责。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本通知的要求,对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级重点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调整工作作出具体安排。有关学校提出申请,并填写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申报表,经学校主管部门同意后按程序报送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三)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和体育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对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学校的评估遴选工作,确定国家级重点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备选学校名单,写出推荐意见,经省级人民政府备案后,于1999年12月底前将备选学校名单和有关材料报送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并抄送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

(四)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组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审议委员会对备选学校进行审议,并根据需要对备选学校进行抽查。2000年上半年,教育部将确定并公布调整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结果。

为做好此项工作,希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和体育行政部门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积极协作,共同研究制定具体工作部署,力求客观、公正地做好这项工作,进一步推动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

一九九九年六月十七日

国家级体育精品课程 篇3

关键词:国家级精品课程 VIP 策略 DNS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19-0075-03

教育部2003年启动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截至2007年已经先后评选出了1700多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教育部定期对已经评选出的课程进行检查,要求保证课程网站网络连接畅通,对未通过检查的课程所在高校将在下一年度限制申报。[1] 陕西师范大学目前已经有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为了更好地服务这些精品课程,使其充分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我们就陕西师范大学的网络及设备状况,结合DNS服务程序的新特性,提出了一个廉价的、有效的解决方案,从网络层面提高了精品课程网站对外服务的访问速度和网站的可用性。

陕西师范大学校园网同时接入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和中国电信网(CHINANET)。校园网出口设备分别连接CERNET、CHINANET及校园网核心交换机。校园网内用户计算机及服务器配置的都是教育网IP,访问教育网时,采用直接路由的方式,访问CHINANET时通过防火墙作NAT翻译成CHINANET的IP出去。通常情况下,校外用户访问校内精品课程网站时,因为这些课程网站配置的都是CERNET的IP地址,所以都是通过CERNET访问,如国家级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的网址为edutech.snnu.edu.cn,IP为202.117.150.211。由于CERNET与CHINANET等网络互联带宽有限及网络资源的分布不均,导致CHINANET的用户访问这些精品课程就会很慢,甚至无法打开。可以利用校园网出口设备ISG2000防火墙的创建VIP的功能解决这个问题。VIP(Virtual IP),即虚拟IP,是通过端口映射实现的,比如可以将我校的CHINANET的IP 61.185.221.183:80映射到202.117.150.211:80(edutech.snnu.edu.cn)。这样CHINANET的用户就可以通过61.185.221.183:80快速访问《现代教育技术》。如何让教育网的用户访问edutech.snnu.edu.cn用地址202.117.150.211,而CHINANET的用户用61.185.221.183,这就需要策略DNS。

一、策略DNS

DNS(Domian Name Service)的常用服务器程序是BIND[2],自BIND9开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图(VIEW)功能,每一个VIEW有自己的match-clients语句,内容是以源IP地址为内容的ACL。匹配上ACL的客户端查询时就返回该VIEW的内容。利用该功能,我们需要设计三个VIEW,第一个专供校园网内部使用的,其中的服务器地址都用教育网IP地址,包括只允许校内访问的一些服务器的域名解析;第二个是供教育网用户查询的,其中的服务器地址都用教育网IP地址;第三个是供其他网络的用户查询的,对做了VIP的服务器,IP地址用CHINANET的IP,其余的也都用教育网IP。BIND的主要配置文件named.conf的主要内容如下:

acl snnu{202.117.144.0/20;219.244.64.0/21;219.244.160.0/19;10.0.0.0/8;};//陕西师大的ip地址

acl educn {58.154.0.0/15;58.192.0.0/12;……};//教育网IP地址集,可以从https://www.nic.edu.cn/RS/ipstat/cernet-ipv4.txt获取

view "snnu" {

match-clients {snnu;};

zone "snnu.edu.cn" in {

type master;

file "db.snnu.edu.cn_snnu";};}

view "educn" {

match-clients {educn;};

zone "snnu.edu.cn" in {

type master;

file "db.snnu.edu.cn_educn";};}

view "external" {

match-clients {any;};

zone "snnu.edu.cn" in {

type master;

file "db.snnu.edu.cn_any";};}

其中,文件db.snnu.edu.cn_snnu的主要内容为

edutech.snnu.edu.cnINA202.117.150.211

test.snnu.edu.cnINA202.117.144.3 //仅供校内访问

文件db.snnu.edu.cn_educn的主要内容为

edutech.snnu.edu.cnINA202.117.150.211

而文件db.snnu.edu.cn_any的主要内容为

edutech.snnu.edu.cnINA61.185.221.183

经过这样的配置,就可以使教育网用户通过教育网访问《现代教育技术》,而其他用户通过CHINANET访问《现代教育技术》。

二、DNS智能切换

由于网络可能存在不同情况的不稳定,假如学校的教育网出口出现故障,教育网用户就无法通过202.117.150.211访问edutech.snnu.edu.cn。这时如果让教育网的用户解析edutech.snnu.edu.cn获得地址61.185.221.183的话,他们就可以通过CHINANET访问。同理,当学校的CHINANET出口出现故障时,让其他网络的用户解析edutech.snnu.edu.cn获得地址202.117.150.211,他们就可以通过教育网访问。

由于BIND是在每次启动的时候载入各配置文件,因此要实现上述功能,可以在检测到网络出口出现故障后,及时修改相应配置文件并重新启动BIND来解决。比如教育网出口出现故障后,可以把db.snnu.edu.cn_educn的内容改成和db.snnu.edu.cn_any一样,这样教育网的用户解析edutech.snnu.edu.cn获得地址61.185.221.183,就可以通过CHINANET访问。

1.校园网网络出口状态检测

要实现DNS切换,首先必须能检测出校园网网络出口故障。我校网络出口防火墙ISG2000有端口状态检测及IP地址探测功能,可以检测网路出口状态。经过一定的路由策略配置,可以实现当教育网出口中断时,所有流量走CHINANET,反之亦然。因此在DNS服务器上可以用系统的traceroute命令判断网络出口状态。正常情况下,traceroute教育网中的某个服务器,应该走教育网出口,例如

# traceroute -n -m 4 www.edu.cn

traceroute to www.edu.cn (202.205.11.69), 4 hops max, 40 byte packets

1202.117.144.63.876 ms9.832 ms9.958 ms

2202.117.145.978.749 ms9.767 ms9.979 ms

3202.117.145.900.528 ms0.555 ms0.524 ms

4202.200.28.1730.812 ms0.823 ms0.834 ms //202.200.28.173是学校的教育网出口IP

如果检测结果如下,则说明学校的教育网出口出现了故障

# traceroute -n -m 4 www.edu.cn

traceroute to www.edu.cn (202.205.11.69), 4 hops max, 40 byte packets

1202.117.144.63.876 ms9.832 ms9.958 ms

2202.117.145.978.749 ms9.767 ms9.979 ms

3202.117.145.900.528 ms0.555 ms0.524 ms

461.185.221.1611.259 ms1.351 ms1.090 ms //61.185.221.161是学校的CHINANET出口IP

同样的方法,traceroute CHINANET中的某个服务器,如www.xaonline.com,就可以检测学校公网出口是否正常。

具体操作,可以先将traceroute结果输出了一个临时文件,再用grep检测出口IP。[3] 如:

traceroute -n -m 4 www.edu.cn >tr.out

grep 61.185.221.161

如果得到结果是1,表示本来应该走教育网出口的实际走的是CHINANET出口,说明教育网出口有故障。

利用UNIX系统的任务处理crontab,每5分钟或更短的时间执行一次检测,一旦检测到故障就进行DNS切换。[3]

2.DNS切换

检测出网络出口出现故障后,需要及时修改BIND的配置文件,并重新启动BIND程序,使新的配置文件生效。教育网出口有故障时需要修改配置文件db.snnu.edu.cn_educn,电信网出口故障时需要修改配置文件db.snnu.edu.cn_any。

由于DNS系统实现中有缓存功能,为了缩短客户端本地DNS服务器对我校服务器DNS查询的缓存时间,需要降低db.snnu.edu.cn_educn和db.snnu.edu.cn_any中的生存时间TTL(Time to live)值。默认的TTL是86400,单位是秒,即1天,我们可以把它设置成300,即5分钟,这样设置后,校外用户最多5分钟内就能利用我们更新后的DNS设置。

配置文件db.snnu.edu.cn_educn和db.snnu.edu.cn_any每次更新时还必须修改其中的序列号。序列号是一个小于等于10位的整数,新的序列号要求比旧的大,常用格式是YYYYMMDDrr,即年月日加上两位更新号。由于更新号用程序较难处理,本文设计了一个比较容易处理的序列号生成方法,用年月日时分,其中年用两位,其他各占两位,就可以生成有效的序列号。如2008年3月20日10点25分,生成的序列号就是0803201025。在UNIX中可以用echo `date +%y%m%d%H%M;Serial`来生成。[3]

将db.snnu.edu.cn_educn文件中序列号前面的部分写到文件head中,将序列号后面的部分写到文件db.snnu.edu.cn_educn.model中,生成配置文件时执行:

# cat head >db.snnu.edu.cn_educn

# echo `date +%y%m%d%H%M;Serial` >> db.snnu.edu.cn_educn

# cat db.snnu.edu.cn_educn.model>> db.snnu.edu.cn_educn。

修改完配置文件后就需要重新启动BIND服务程序,可以用:

Pkill named//结束进程

/usr/local/named/bin/named //启动BIND,安装目录可能有差异

3.添加DNS服务器条目

要保证在某个网络出口出现故障时,学校的DNS服务器还能继续为校外用户提供服务,必须使DNS服务器在两个网络均可用。解决办法是在出口防火墙ISG2000上创建一个DNS服务的VIP,即将61.185.221.189:53映射到202.117.44.2:53(dns.snnu.edu.cn),并且在db.snnu.edu.cn_educn和db.snnu.edu.cn_any文件的NS中添加一条,即:

NSdns.snnu.edu.cn.

NSdns1.snnu.edu.cn.

dnsA 202.117.144.2

dns1 A 61.185.221.189

另外还需要在CERNET申请变更学校的DNS服务器,增加一个DNS服务器地址。变更后,用URL http://www.nic.edu.cn/cgi-bin/reg/otherobj?snnu.edu.cn查询,结果是:

Domain Servers in listed order:

dns.snnu.edu.cn 202.117.144.2

dns1.snnu.edu.cn61.185.221.189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操作,我们充分利用了学校校园网络的双出口资源,结合DNS服务器软件的新特性,使CHINANET用户可以快速访问本来处于教育网中的精品课程网站,而且从网络层面提高了精品课程网站的可靠性,为推进国家级精品课程优质资源的应用与共享提供了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检查的通知[EB/OL].http://www.jpkcnet.com.

[2]ISC,BIND 9.3 Administrator Reference Manual[EB/OL].http://www.isc.org/sw/bind/arm93/.

国家级体育精品课程 篇4

随着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提出, 一个新的词语被广泛应用, 这就是“教材化构建”。为什么要提倡教材化构建?如何展开教材化构建?它和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又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这就成为当前体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内容”和“教材”的联系与区别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日本展开过一次关于教学内容和教材相互关系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 提出了“教材构建论”及“体育内容教材化”等相关概念。这些概念的提出, 使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过程中, 更好地发挥了主体作用。

在我国, 新一轮的课改提出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和日本一样, 也随之提出了“教材构建”和“体育内容教材化”。可以看出在发挥教师主体作用的过程中, 中日两国关心的是同一个问题, 提出的是相同的概念。但是, 有关“内容”和“教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在我国却没有较为深入的讨论。

在我国, 1992年以后的体育教学大纲提的是“教学内容的分类”;1988年以前的体育教学大纲提的是“体育教材的分类”。虽然提法不同, 但是大多数的一线教师总认为两者是没有区别的, “内容分类”等于“教材分类”;“内容”等于“教材”。但是, 日本20世纪60年代~70年代进行的那次讨论, 首先就是从讨论“内容”和“教材”两者间的区别着手的。

战后的日本教育界力图界定“教材”的真正意义, 其中藤冈信胜对其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他首先指出, 日常用语中的“教材”, 其根本的缺点就是没有反映教育行为主体 (教师与学生) 的目的和意识。把“教材”看作是一种死的物品, 如一本教学大纲, 一本教科书, 一张演示图。

城户幡太郎继藤冈之后, 对教材概念做了进一步探索。他指出, “教材是根据教学目的, 在学习中被选择的必要的教学内容。”进入20世纪70年代, 对于什么是教学内容、什么是教材, 就有了明显的区别。在日本, 作为体育的一切物质和文化财富, 均有可能成为课程内容;作为体育学习指导要领 (相当于我国的体育教学大纲) 规定的学习范围, 是一个可供选择的体系, 它也可以称为课程内容, 但它已经是经过选择后的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此时也可以把它称为教材体系。但是作为一所学校, 在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体系选择内容之时, 首先要考虑的是, 学校的发展特色和学校的发展需要。学校和教师只能从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中选择一部分内容付之于教学实践, 并把它们作为真正教给学生的内容。因此, 教材是教学大纲内容体系中的一部分, 从这个意义来看, “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如果“教学内容”和“教材”是同一概念, 就没有理由提出教学内容的教材化。正因为两者有明显的区别, 才能赋予教学内容教材化具体的、鲜明的、具有操作性的意义。那么, 什么是教学内容的教材化呢?这是指:以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的分类体系为依据, 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造、组合, 使其典型化, 个性化, 并开发成为真正教给学生的那一部分内容的过程。

二、“教材化”在体育学科中的特殊意义

“教材化”是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造、组合, 使其典型化、个性化, 最终成为真正教给学生的那一部分内容。由此可见, 教材仅是教学内容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它不等于内容, 也可认为它不同于原先的内容。但是, 部分内容仍然是内容, 教材是根据内容选编而获得的, 并且是以内容为依据选编而获得的, 因此课程内容和教材联系非常密切。

“教材化”在日本有过广泛的讨论, 但在其他学科领域讨论较少, 而在体育学科中讨论得较为频繁。关于教材化的理论, 日本体育教育专家竹田清彦的专著《体育学科教学的探讨》一书中作了详细介绍。为什么“教材化”的理论会在体育学科领域受到特别的关注呢?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实践类课程被划分在技艺类课程之中, 它和其他自然类学科、人文类学科与工具类学科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如果其他三类学科是以逻辑思维为主要特征, 那么技艺类学科则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特别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它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求同思维, 不论你采用了多少种假设, 但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一个。不仅如此, 逻辑思维的结果使知识形成了直线的前后连贯性, 以及知识间的互相不可替代性。例如, 任何一道数学题的答案基本上是唯一的;学生必须学完加减法后才能学习乘除法;二元一次方程必然是在学完一元一次方程之后才能学习;更明显的特点是我们不能用二元一次方程来替代一元一次方程。

根据上述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 以逻辑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科, 它在思维方式上是以求同思维为主。因此, 在教材构建方面也就出现了如下特征:

第一, 求同思维导致学生学习的共同性的知识体系较为清晰, 内容广泛。

第二, 逻辑性强的知识形成了由易到难的不可超越的教材递增体系。

第三, 逻辑性强的知识形成了不同系列的教材之间不能替代的关系。

但是, 体育实践类学科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 因此求异思维就成为主要的思维方式。没有理由说, 唯有打篮球才能实现学生的主体发展, 踢足球、跑步同样可以实现学生的主体发展。从某种意义上看, 不同的学校形成了不同特色的运动项目, 这正是体育运动向多样性发展的良好趋势。此外, 体育教材虽有难易之分, 但不少教材的学习先后顺序却可以灵活改变。没有理由说, 必须要先学篮球, 之后才能学习足球;在篮球教学中, 也没有理由说, 必须要先学传球, 之后才能学习运球和投篮。更重要的是, 技艺类课程以求异思维为主要特征, 就形成了极为丰富的内容体系。而这些内容体系中, 凡能成为对学生主体发展有益的体系, 均可以选为体育的教材。各种项目的教材体系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也就是可以互相替代的。

根据上述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 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体育是技艺类学科, 它在思维方式上是以求异思维为主。因此, 在教材构建方面也就出现了如下特征:

第一, 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 以及作为共同发展的体能和技能要求可以一致, 但具体学习的运动项目, 各校和各个学生之间可以有差别。不仅如此, 这种差别的扩大正是技艺类课程进一步多样化的基础。

第二, 体育教材的易难先后顺序是存在的, 但是这种顺序没有其他文化课严格。体育教材的先后顺序主要依据不在于教材本身, 而在于不同学制阶段的学生发展特征上。从这一意义来看, 不同学制阶段采用不同的教材体系, 是体育课程内容教材化的主要构建依据。

第三, 构成教材体系的各种运动项目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即, 是可以互相替换的关系。除了初中阶段要完成各主要运动系列的普识性学习, 对每一大类均要选学一至二项技术以外, 其他学制阶段的教材选择余地均很大。

上述三个特点是体育作为技艺类学科而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征, 也成为体育实践类学科开展课程内容教材化构建的重要依据。它当然也是体育课程内容校本开发的重要依据。

三、教材化构建的法规依据

教材化构建是体育课程三级管理的产物, 也是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校本开发的必要程序。这种开发的实践使国家课程标准适合地区和学校的特点, 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 最终成为教师得心应手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方案。在这一过程中, 国家、地方、学校, 都各自发挥了其对课程进行有效管理的作用。

教材化构建的过程是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课程实施过程。课程标准中出现四种规范, 即:指令性规范、指导性规范、授权性规范和无条款自主核定, 它们均对教材化的构建起到了限定作用。可见, 无论是课程内容资源的校本开发也好, 课程内容的教材化构建也好, 它们均是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法定约束力的允许范围, 而决不是无根据的自由开发。

在此, 还应当指出的是, 除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各学制阶段的教科书, 以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的《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也同样具有行政法规的部分效力, 也是体育课程内容教材化构建的依据。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各校和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内容, 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这是课程内容教材化构建的主要依据。除此以外, 还包括以下内容:

(一) 确定教学内容选择的范围

关于教学内容的分类体系, 在学制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要求。小学和初中阶段, 课程标准没有提出教学内容的分类体系, 但在各种版本的教科书中, 均提出了教学内容的分类体系;到了高中阶段, 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了教学内容的分类体系。

我国各种版本的体育教科书中, 小学低年级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出现独立的运动项目, 而是分为基本体操、游戏、舞蹈与韵律活动三大类。教科书中虽然对各类运动都举了很多案例, 实际上具体教材的确定均可以在上述三大类中自主选择。小学中、高年级各种版本的教科书中逐步出现了田径、球类等运动项目, 但主要的呈现方式是组合技能和游戏, 教师的选择的空间很大。

我国初中阶段的体育教科书中, 出现了不同版本的多种教学内容分类体系, 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中, 把初中实践类教学内容分为七类, 即大球、田径、体操、武术、健美操与舞蹈、游泳、小球。课程标准则指出:“在7-9年级, 根据学校各方面的条件和多数学生的兴趣, 在每一类运动项目中选择若干技能作为教学内容”。这表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对各大类教学内容均要学习的普识性要求, 但对每一大类内的学习内容是可以由学校和教师自主选择的。

高中阶段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教学内容的分类体系, 在11个学分的模块教学中, 有2个学分的模块教学属于必修必学的模块, 即健康教育和田径类。其余9个学分的模块教学属于必修选学的模块。必修选学的模块可以从包括球类系列、体操类系列、田径类系列、水上或冰雪类系列、民族民间体育系列、新兴运动系列, 6个系列中选择学习。课程标准规定:“学生既可以选择相同的项目, 也可自由选择不同的项目, 但总计不宜超过5项, 以加强运动的体验与理解, 发展运动爱好和专长”。

部分省市已颁布“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要求”, 例如江苏省颁布的高中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要求, 其中规定, 作为学校, 可把本校的传统或特色项目、培养锻炼习惯的普及性项目、部分基础体能发展类项目作为“核定必选”的模块。占用课时数不超过2个模块。

上述规定的教学内容选择的范围, 为各校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提供了依据。

(二) 确定教学内容的改造要求

课程标准指出:“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加强对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 通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场地器械等手段开发出新的课程内容”。

课程标准还指出:“课程内容要注意时代性, 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适当选用新兴运动项目, 同时还应注意对新兴运动项目进行改造”。

此外, 课程标准特别关注开发中华民族民间体育项目资源, 除提出大力开发武术项目外, 还提倡广泛的将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纳入体育教学的内容体系之中。

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对教学内容的开发和改造, 已涉及所有系列, 为教师进行校本开发创造了必要条件。

(三) 确定教学内容组合的要求

教学内容的组合与教学单元的构成、教学分组的形式、学生选项学习的要求有密切关系。

关于教学单元的构成, 课程标准指出:“特别在1-6年级的低、中年级, 主要是打好体能的基础, 可采用复合单元进行教学, 即一个单元可以采用2项或2项以上的教学内容”;“7年级以上可多采用单一教材单元进行教学”。

关于教学分组的形式, 课程标准指出:“1-6年级可采用按行政班上课的形式”;“7-9年级, 特别是高中, 可按年级男、女生分班上课。学习某些内容 (如健美操等) , 也可考虑采取男、女生合班上课的形式, 以利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 活跃课堂气氛”;到了高中阶段, 可按年级分专项进行教学。高中选项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来确定, 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种选择, 即“打破班级界限, 同一年级进行选项教学;打破年级界限进行选项教学;班内选项教学”。

四、环环相扣的三级管理体制

这里首先要做一个假设, 就是如果体育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是一个自上而下的高度统一的制度化的文件, 不仅三级课程管理是一句空话, 课程内容的教材化构建也就不存在实施的可能。虽然在这样的文件中, 也会出现一些灵活性的条款, 但是规定灵活性的范围太过狭窄, 教材化构建的空间较小, 学校的主体作用也就难以发挥。

但是, 我们决不能认为规定灵活性的范围越宽泛就越好。事实上, 灵活性的范围是约束力所赋予的, 灵活性主要是来自于约束力中的授权条款。如, 本文所列举的种种课程内容实施教材化构建的条款, 均是在课程标准中明确得到规定的。因此, 作为以三级课程管理为特征的课程管理, 是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下实施的。

以三级课程管理为主要特征的教材化构建, 实际上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持续的教材化构建过程。作为国家教育部, 在制订、颁布课程标准, 审定教科书的过程中, 已经调动了全国专家的力量, 对作为体育内容素材的广泛的体育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财富进行了第一次选择、改造、组合, 使其典型化、个性化, 提出了适应于某一学制阶段的一个可供进一步选择的课程内容体系。这也是一次教材化构建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它称为第一次教材化构建。

作为一所典型的学校, 它是以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为依据, 并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特点, 对课程标准或教科书规定的课程内容体系, 再一次地进行选择、改造、组合, 使其典型化、个性化, 使之成为本校的学习内容系列, 并制订本校的课程实施方案。这一过程, 既是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环节, 也是教材化构建的重要步骤, 更是体育课程内容校本开发的重要过程。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第二次教材化构建。

作为一名具体的教师, 它以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提出的课程内容体系为依据, 再一次进行选择、改造、组合, 使其典型化、个性化, 并进一步将选定的内容制订成为可供实施的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第三次教材化构建。

完成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 还不能算是教材化构建的终结。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必须把方案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因此, 如何把教材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 这是教师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主要阵地。这一过程也是教材化构建的关键所在。

三次教材化构建的过程中, 突出了学校在制订课程方案中的主体作用, 这是本轮课改的精神所在。但是, 国家宏观调控和学校主体构建这一对关系是根据各国的不同国情来调控的, 既然灵活性是约束力允许的范围, 那么约束力大必然导致灵活性小;反之灵活性大, 必然导致约束力小, 两者关系如何调控, 应当根据客观实际发展的趋势做出适当的决策。

参考文献

[1] (日) 竹田清彦.体育学科体育学的研究[M].东京:大修馆书店, 1997, 5.

国家级体育精品课程 篇5

夯实奋进,愿做中国足球腾飞之路的铺路石

——广州市第五中学申报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足球)学校自评报告

我校是广州市解放后由人民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公立学校,也是广州市首批省一级学校和首批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学校。我校是全国首批培养体育(足球)后备人才的重点学校,曾先后培养出赵达裕、谢志雄、孔国贤、胡志军、杜静等著名国脚,温志军、梁海鹏、李伟雄、罗文胜、郭浩、吴伟泉、蔡庆辉、麦广梁、梁剑峰、吴伟安、韩锋、冯毅、黄成斌、谭睿颋、岳文杰、劳胜毅、李志朗等二十多名队员先后入选国家二队、国奥队、国家青年队、国家少年队。学校经多年的办学实践,构建了“全面发展,培养特长”的教育模式,并根据这一模式大胆开拓,团结奋斗、取得显著的发展。由于教育教学成绩斐然,学校被评为广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广州市文明单位、广州市高中、初中毕业工作一等奖,广州市、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广东省先进集体,全国开展足球运动先进学校,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足球)先进学校,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2002年,我校足球队获得全国中学生足球联赛冠军。

一. 加强领导,切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我校建校52年,共举办校运会和罗斗岗班际足球赛50届。这充分说明我校具有良好的群众体育运动的基础。学校历届领导一贯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特别是足球传统项目工作,并把该项工作确立为“全面发展,培养特长”的办学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历届学校领导均能形成一个基本共识:足球人才,也是国家人才,学校要为国家分忧,要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多作贡献。为此,学校为足球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保证。仅2002年和2003年,学校就投入了1596万元修建运动场馆。此外,学校专门成立了“培养体育(足球)后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管校长亲自负责,下设几个职能部门,把足球队员的学习、日常管理、训练以及足球运动推广等工作落实到实处。至2003年,我校一校三区占地11万多平方米,其中体育运动区占4万多平方米,有标准400米环形跑道大型足球场二个(校本部正在改造中的足球场10月份完工,改造后的球场有标准400米PU胶环形跑道的大型草地灯光足球场,)、体育馆一个、室内球场一个、篮球场9个、羽毛球场11个,乒乓球室四个,20X25米的游泳池一个(2003年将扩建为25 X50米的标准游泳池)。各样体育运动器材配备齐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和器材进行课余训练。这几年,根据学校实行五天工作制的实际情况,我们仍坚持每天下午4:30—6:30进行课余训练。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经常安排周六和周日的时间与大学足球队和成人足球队进行教学比赛,保证每天有两小时,每周12小时的训练时间。在训练中,注重其强度与密度,合理安排训练的周期,根据实际比赛的要求,既练基本技术,也练身体素质,还通过教学比赛不断提高队员的技战术水平。

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按照教育部颁布的课程计划,从初一到高三,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确保每周上二节体育课、一节体锻课,每天做一次广播操,上午和下午各做一次眼保健操;每年级隔周上一节健康教育课,每天下午5:00-6:00为全体学生文化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时间。我们认真抓好教学常规工作,确保优质的教学质量。我们注重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学校制定了《体育课教学常规》、《体育活动安全保护制度》和《游泳课教学要求和安全责任制》等规章制度,保障学生安全参加体育锻炼。这几年,我校没有出现过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我校还被广州市评为安全文明先进单位。我们要求体育科的教师(尤其是负责传统项目的教师)必须制定好学期的工作计划,设计出每周、每节课授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达成的教学目标、使用的教学手段、器材等,使教学工作能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阶段的重点而有所侧重。2003年3月,我校足球教练李健老师的体育试验课获得专家们的好评,并推荐代表广州市参加广东省(在深圳市举行)和全国(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的易地体育公开观摩课,成为广州市唯一的参加该课的中学教师。近年来,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综合水平不断提高,初中升高中体育会考成绩一直列居市区的前茅,体育达标率每年均超过99%,连续多年被评为广州市《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达标单位。我们的健康教育每学期有计划,有授课教案,有成绩考核。学生的体质状况良好,优良率达到86%以上,在当地已经是处于高水平的指标。

二.创造良好条件,促使足球传统项目上新台阶

我校校本部现有体育教师8人,44个教学班。他们分别负责学校足球队、田径队、篮球队、游泳队、羽毛球队、体操队以及学校体育锻炼的工作,其中三位足球教练负责不同年龄组的训练工作。每学期开学前夕,学校依据体育科提出的要求,全部购回所需要的体育器材。而且,我校每年都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友好人士的大力支持和赞助,充分满足了我校体育教学和各项体育训练的需要。2003年,省体育局拨出专款给我校购买了价值2万元的体育器材;广州裕新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和广州足协赠送近3万元的体育用品给我校的足球队。学校与体校的运动场都得到充分的利用,现在,我校87、88年龄组足球队继续在燕子岗体育场训练;89、90年龄组在宝岗体育场或在学校训练,91年龄组在洪德体育场进行训练,学校高中足球队(85、86、87年龄组)在校本部或在初中校区(均为大型足球场)组织训练,从而保证学校代表队有足够的场地进行训练,保证训练工作能正常进行。

良好的生源,是我们学校足球长盛不衰的重要保证。海珠区的小学,有着良好的足球基础,每年提供20-30名队员给我们挑选。近几年,我们根据市教委体艺卫处和招生办的要求,在初中学生中招收20名体育尖子,但我校每年都超出这个数额,舍弃部分经济利益,破格录取足球苗子:2001年为30人,2002年为30人,2003年为35人,我们则根据每个年龄组别足球队按16—20人进行配备,保证每个年龄组的主力队员能集中到我校来学习和训练。在招生中,我们注意考察队员的思想表现、文化学习和足球专项成绩以及其发展潜质,为培养优秀的体育(足球)后备人才把好入学第一关。我校每年初中录取足球苗子占5.3%,2001年达到8.5%,2003年为6%。为了使我校初中、高中足球队一条龙衔接起来,学校每年还从表现较好的初中毕业的足球生当中,破格录取10名以上的足球尖子进入我校高中阶段进行学习,现我校高中足球队队员达到48人,全校足球生已达98人,这也是全市中学中独一无二的。作为一所有良好声誉的学校,有那么多的足球生,无论对学习质量的提高,还是对学校的管理工作,都是有很大的压力,但我校能够长期坚持下来,实属不易。如果没有足球情结,没有为国分忧的精神,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学校的体育经费纳入核定的教育经费预算内,每学学生人平均体育经费已大大超过国家规定的金额,体育传统项目训练经费也远远超出了30%的指标。为了确保体育传统项目(足球)训练、比赛的顺利开展,学校不断加大这方面经费的投入。近年来,每年投入超过50万元来开展学生的群体活动和体育传统项目的比赛。如遇到重大比赛,除了上级部门划拨的经费外,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支持,保证运动员、教练员的基本生活和基本装备达到一定的水平。学校还两次自筹资金,组织学校足球队分别到香港和澳门进行友谊比赛,并获得了好成绩,给香港和澳门体育界和足球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加深了与港澳青年、中学生的理解和友谊,我校也成为了解放以来全国唯一以学校足球队名义访问香港、澳门的学校。

三.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加强管理、促进成才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的开展,每年都拔出专款对各体育设施和体育场地进行维修。2002年,我校投资1046多万,兴建了一座体育馆,今年下半年拨出专款550多万元,对体育场地进行整修,改造后的球场将有标准400米PU胶环形跑道的大型草地灯光足球场,成为广州市为数不多的现代化足球运动场。为了加强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并制定了三年的体育发展计划,按照有关对体育工作进行了计划和总结;我们还制定了各个时期的竞赛目标,检查训练计划,落实训练经费,协调训练场地,使我校的体育传统项目工作常规、有序地进行。要想把体育传统项目工作搞好,除了领导重视外,建立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工作责任感的教师队伍是非常必要的。我校有八名体育教师,除今年新进来的一位老师外,其余都由学校安排了住房,学校还给予他们特殊的训练补贴。八位的体育教师中有7位大学本科学历,其中有三位足球专业毕业的大学本科生,全部负责学校足球队训练工作。他们中一名是高级教师,一名是一级教师和中级教练员,另一名获得初级教练员资格并担任国家级助理足球裁判,形成老中青结合的合理年龄层次。邓炳祥老师参加了广东省中小生体育教材的编写工作,2001年,邓炳祥老师还被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评为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个人。孔计球老师的体育论文《初三学生如何克服中招体育考试中的过度紧张》获得全国体育论文评比的一等奖,并被收入国家级出版物《中国教育研究论坛》一书中。同时,我校非常重视与海珠区各业余体校的联系、沟通,经常与他们召开座谈会,互相交流经验,充分利用业余体校场地好、教练强的优势,实行教体结合,互补长短,形成课余体育训练的网络,使我校的足球运动能蓬勃开展起来。

为了加强对运动员的管理,学校制定了《运动员守则》、《运动员奖惩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运动员准时参加训练,促使他们在训练中刻苦认真,吃苦耐劳,按照教练的要求自觉苦练,确保训练的质量和收到应有的效果。我们注重抓好队员的思想表现和文化学习,教练员经常与班主任联系,了解队员的情况,及时进行教育。对学习态度不够好、成绩比较差的队员,班级除进行教育外,还抽时间给他们进行学习辅导,保证他们不掉队。为了更好地了解足球队员的身体形态、技术状况、文化学习和其他资料,我们建立足球队员登记卡,把队员每学期的学习成绩、每学年的身体素质测试和技术测试、每年的体检结果记录下来,以便对不同的队员个案进行分析、研究,提高科学训练的效果。为了保证能够顺利地进行,学校做到训练时间、场地器材、体育教师三固定,训练工作有计划、有教案、有总结、建立考勤、奖罚制度。

学校在抓好德育和教学工作的同时,认真抓好体育工作。我们注重抓计划、抓落实,对体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措施,有计划、有安排、有内容、有要求地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96年以来,我校连年获得广州市市属学校广播操和队列操评比一等奖,连续被评为广州市《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达标单位,2002年12月在本区进行的选拔参加广州市首届大中学生军训成果汇操的评比中,分别获得男女方队和团体总分的三个第一名,并代表海珠区参加广州市首届大中学生军训成果汇操,女方队获得特等奖(全市女方队的第一名),男方队获得一等奖(一等奖的第一名),成为广州市唯一男女方队获奖的学校。有了比较好的群众体育活动作为基础,这为我校足球运动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建立了校内以传统项目为主的小型多样竞赛制度,安排了各种的系列体育竞赛活动。每年都举行体育节和校运动会,今年,将迎来我校第五十届运动会的体育盛会。我们还根据体育传统项目的特点,开展”罗斗岗杯”男子、女子足球班际、级际比赛,还有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象棋围棋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冬季长跑活动,每年元旦前夕,举行20 X400米班际接力赛跑,参加体育传统项目比赛学生占全校学生的82.6%以上。我校每年组织队伍参加区中学生运动会、广州市省一级学校中学生运动会、广州市中学生游泳锦标赛、广州市中学生羽毛球邀请赛、广州市中小学生棋类比赛等一系列的比赛,每项比赛都能获得单项或团体的冠军。近年来,我们每届都组队参加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足球锦标赛,均获得第一名。我校也十分重视省市足球界老前辈的指导作用,我们经常举办足球联谊活动;同时,我们先后聘请了著名足球运动员容志行、岳永荣、邓锡权、罗怀远、吴群立、张道济、陈铭基、古松涛、赵达裕(校友)为我校足球队的名誉教练和技术顾问,这大大促进了我校足球技术水平的提高。

四.辛勤耕耘,硕果累累

由于省市区体育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全力支持和我校的高度重视,我校的足球项目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从2000年到2003年广州市和广东省举行的中学生各项足球比赛中,我校均获得冠军,2000—2002的广州市中学生“市长杯”可口可乐足球锦标赛都获得冠军,2003年已经获得足球决赛权;我校足球队代表广东省参加2002年全国中学生足球联赛,获得第一名,并代表广东省参加在南京举行的全国第八届中学生运动会足球比赛,获得第四名。我校足球水平在省市处于领先地位,源源不断输送足球后备人才,近4年来,我校为省级运动队输送运动员5名,为广州市运动队和各级体校输送运动员127人,为对口大学输送了28名运动员,为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输送了9名运动员,被誉为广州市“足球人才的摇篮”。我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我们长期以来坚决贯彻广东省课余训练工作会议的精神,加大课余足球训练的力度的结果。这也是我们坚持突出以足球为重点带动其他项目运动队训练的体系、坚决贯彻“选好苗子,着眼未来,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原则、认真抓好课余体育训练工作,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结果,特别是与各级领导、体育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近年来,我校足球队在省、市各项比赛中,均获得冠军。邓小龙同学获得广州市中学生2001年足球比赛的最佳射手的光荣称号,并代表广州市参加在英国曼联足球俱乐部举行的培训班,成为参加该活动唯一的中学生。我校今年初一学生李志郎同学在“2003年达能少年国际杯足球赛”全国总决赛上,表现突出,入选国家少年队,并于2003年9月3日赴法国巴黎参加“2003年达能少年国际杯足球赛”国际决赛。近年来,我校足球队每年有多名队员被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商学院等高校破格录取。2003年,我校应届毕业的足球生10人,2人(荆菲、邓颖斌)考上华南理工大学,3人(梁宇斌、吴耀星、邓小龙)考上中山大学,1人(邝嘉杰)考上北京航空学院,1人(钟超觉)考上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人(麦伟明、潘嘉荣)考上广州体院,1人(赵彦恒)考上广州军体院。每年升初中和高中很多的足球生家长都希望其子能进入五中读书,他们认为:在五中读书,他们放心,能使自己的子女得到全面的发展,也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校的体育工作在学校领导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自认为离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确信:足球传统项目将在广州五中——一校三区——的沃土上,不断发扬光大!我们甘为中国足球腾飞路上的铺路石!我们衷心祝愿——中国足球随东亚巨龙稳步飞向世界颠峰!

2003年8月20日

一.竞赛成绩及获奖情况:

2000年:

1)获广州市第四届“市长杯”可口可乐中学生足球锦标赛第一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

2)99-00耐克国际青少年足球超级杯比赛广州区第一名和中国区总决赛第四名;

3)获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足球比赛第一名;

4)代表广州市参加第16届“穗港深杯”男子少年足球比赛获第一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

5)获“百事可乐”五人足球争霸战初中组广州区第一名和中国区总决赛第三名;

6)获“广东发展银行杯”五人足球争霸战高中组第一名; 7)参加广州市海珠区中学生女子足球锦标赛获得第一名; 8)参加“锐克杯小型足球擂台赛(乙组)冠军;

9)被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授予1996年—2000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体育教师邓炳祥同时被授予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

2001年

1)获广州市第五届“市长杯”可口可乐中学生足球锦标赛重点组和初中组的第一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

2)“锐克杯”广州市小型足球擂台赛(中学组)冠军。

3)代表广州市参加广东省第七届中学生运动会,获男子足球第一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

4)代表广州市参加第17届“穗港深杯”男子少年足球比赛获第一名;

2002年

1)

2)3)4)

5)

6)广州市“市长杯”可口可乐中学生足球锦标赛足球传统项目学校A

组初中组第一名;

获广州市“市长杯”可口可乐中学生足球锦标赛足球传统项目学校A组高中组第一名;

广州市“市长杯”可口可乐中学生足球锦标赛“体育道德风尚奖; 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中学组足球联赛获得第一名;

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第八届中学生运动会足球比赛获得第四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

获广州市“百事可乐”五人足球争霸战初中组的第一名,高中组的第二名。2003年

1)获得广州市“市长杯”可口可乐中学生足球锦标赛足球传统项目学校A

组初中组决赛权;

2)获得广州市“市长杯”可口可乐中学生足球锦标赛足球传统项目学校A组高中组决赛权; 3)获广州市“百事可乐”五人足球争霸战初中组的第一名,高中组的第一名。

二.输送人才情况:

向优秀运动队输送的队员:

2000年

国家少年队:曹志杰、韩

谭睿廷

2001年

国家青年队: 韩

锋、吴伟安、冯

毅、于德泉

广东宏远一队:关志伟

宏远二队:劳胜毅 岳文杰 曾颖泉

2002年

广东雄鹰队:

吴伟安

广州香雪一队:卢

琳 周展宏

广州香雪二队:林永浩

邓颖斌

邓国健

唐德超 何家威 梁仕铭

朱展鹏

曹志杰 于德泉

杨熙昌 吴志海 彭智超

林俊生

李东一 黄

达 李

飞 何文致

黎志星

邓景煌

2003年

国奥队:吴伟安 国少队:李志朗

宏远一队:劳胜毅 岳文杰

(二)2003年广州香雪足球队(一队)现役球员31人,五中籍14人:

周展宏、叶志彬、黄志毅、温小明、梁敬文、郭

浩、罗

勇、韩

锋、吴钰华、梁

享、卢

琳、于德泉、曹志杰、梁仕铭

(三)体育运动学校输送的队员:

2000年

琳 黎志星 邓国建 何文致 周展宏 李 飞 邓颖斌 黄达 邓志煌 唐德超 2001年

陈虎 刘冠宇 宁敏峰 周洋 黄保成 范智睿 邱翔辉 杨文熙 冯冠杰 刘嘉乐 陈立明 谭卓言 胡浩祥 陈沛恒 林永浩 周宵鹏 2002年

何俊辉 廖浩然 李瑞琪 黄南 麦冬生 林智聪 梁延哲

2003年

迟锦辉 李力 冯琪 房赞威 麦冬庆

国家级体育精品课程 篇6

【关键词】海南 公益 社会体育指导员 现状

根据1993年12月发布,1994年6月实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来看,社会体育指导员本身就具有公益性,指导员工作性质具有自愿性、无偿性,也就是说社会体育指导员实质上就是志愿者。在当前社会大众健身意识日渐强烈,渴求专业指导锻炼的情况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日益凸显,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及管理也亟待完善和加强。长期以来,海南省一直以其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优质的旅游资源为世人所瞩目,特别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省政府更是把绿色、低碳作为海南发展的基本方针[1],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继续让海南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为此,发展旅游、养老产业等第三产业的呼声日益提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层次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的规范性就更加重要,本文正是从海南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上着手,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在当前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依据海南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对策,服务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和建设。

1 海南省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状况分析

1.1海南省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数量分析

海南省是我国最年轻的省份,在1988年4月13日,在北京召开的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人民代表们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2]。由于起步较晚,底子也比较薄,海南在部分社会事业的发展完善上,相对比较滞后,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事业的开展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建设就是其中之一。在2012年以前的海南省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一直是依托广东省,直到2011年12月,海南省首个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培训基地正式在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揭牌成立,改变了海南省高层次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需要出岛受训的历史。通过对每年《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授予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文件》统计得知,统计出海南省近几年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数量及在全国中所占比例,数据如下:

(数据来源:每年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授予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文件),从上面的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2009年之前海南省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数量为零,在全国来说属于偏落后地区。2009年至2011年培训人数没有根本性变化,占全国培训人数比例分别为0.01%、0.004%、0.01%,在这几年当中,其中2010年国家所批准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尚不包括特批的91名优秀运动员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根据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文件《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授予杨杨等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称号的决定》,91名优秀运动员加入到了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当中,所以2010年全国实际批准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为1425人,海南批准人数占全国批准人数比例约为0.0035%。这一状况的已改变直到2012年,在2012年海南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人数超过前三年培训人数总和,占全国总培训人数比例为0.03%,这一转变也得益于海南本土可以自己培养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优势。从总体上来说,海南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在全国所占比例过小,总体数量上偏少,与海南打造国际旅游岛、养生岛的理念不符合,与国家推广全民健身的政策也不相符。所以,在海南现有的条件下,海南培养高层次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笔者通过对海南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数据库进行筛选,对海南第一批所培训学员从事职业进行了分析,希望从更深层次了解海南省国家级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所能履行职责情况、自身专业能力情况,如表2:

如上表所示,当前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老年人占据着重要位置,其次是学校教师,这两部分人占据了总数的73.2%。这也说明当前社会中对健身需求比较大的仍是老年人群体,他们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多,健身需求也比较强烈,这也造就了老年人在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中占据了近半壁江山。占据第二位的是学校体育相关行业的教师,他们具备有较强健身锻炼的知识,考取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政府文体系统人员也是如此,占据了考证的有利条件,顺便考取证书。但是,这些获取了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的人员,只有老年人和部分社会人员能较好的服务于全民健身一线,其他人员因为各种原因拿到证却不能有效做出服务。

2 海南省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构成管理状况

由于国家级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公益性质,决定了这个职业缺少相对严格精细的监督管理体制。部分具有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的人员有着自己的本职工作,缺少充足的参加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时间,而且获得国家级证书后缺少后续系统的业务培训,实际参与社会体育指导的效果不理想。

2.1日常管理

据调查,海南目前尚未出台有关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性文件,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日常行使健身指导职责完全属于自愿,可以做亦可以不做,缺少日常管理约束,处在放任自流的状态,没有有效的监管举措。这也造成了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仅存于一张证书上面,没有发挥到应有的实效作用。即使按照体育总局印发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 要求,达到了城市达到每千人至少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农村达到每两千人至少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标准[3]。也无法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因此,一个严密培训体系的建立是保证国家级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有效履行职责的保证。

2.2培训管理

海南国家级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选拔体系不够健全,仍然采取按照区域划分名额,再由地方体育行政部门推荐合适人员参加,参与面比较窄。而且由于起步比较晚,覆盖面还处在逐步上升期,通过培训能够考取资格证的人就缺少了再次参加培训的机会,不能及时获得更新的理念和方法,与国家最新政策对接出现脱节,导致国家级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质量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海南省当前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上偏少,配备比例不够。职业结构构成过于集中,不能很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健康工作。

(2)缺少对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有效管理和约束,没有形成有效地监督机制和评价体系。

(3)群众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缺少了解,个人锻炼缺少指导时不能有效地寻求帮助,不知道找谁,也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找。

3.2建议

(1)政府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培训机制,形成一套完善的培养管理体系,打造好较强的一线指导队伍,并对指导队伍进行周期性培训,保证信息的更新和有关政策的传达。培训内容应更贴近当地实际,确保所传授内容能有效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让群众能较好的接受。

(2)建立合适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评价体系,有激励有考核,既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要完善考核机制,让他们充分发挥专业知识,服务于大众。

(3)加强宣传,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站点建设,让想参与到体育锻炼的群众能找到组织,找到教练,调动参与锻炼的兴趣。有效提高身体锻炼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http://www.hainan.gov.cn/data/news/2011/03/124176/

[2]1988 建省办特区开创新时代[EB/OL]. http://www.hainan.gov.cn/data/news/2008/04/50295/

国家级体育精品课程 篇7

关键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课程,改革,高校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仅与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和价值实现密切相关,更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因此,为了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我国教育部制订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以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进行测量和评价,并要求全国学校据此对学生进行体质测试。

多年以来,高校体育工作部门按照国家和学校的要求,对在校学生进行每年一次、系统全面的体质测量,并将测量数据及时上报,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学生体质测试”制度。但是,新《标准》与以往相比,测试内容、达标难度、操作程序等诸多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使得高校单一的体质测试工作难以适应新《标准》的要求。因此,在新《标准》的导向下,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改革,以建立起科学、有效、可行的面向新《标准》要求的新式体育教学课程体系。

1 新《标准》对学生体质测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1 . 1 明确规范了各类测量指标

在以往的《标准》中,大学组测试项目为五项,其中,身高体重比、肺活量为必测项目,其他三项为选择测试项目,每年由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在测试前两个月从众多备选项目中确定并公布。而新《标准》则规定了统一的测试项目,即每个学校都要测量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50 m跑、坐位体前驱、立定跳远,以及男生的1000 m跑、引体向上和女生的800 m跑、1分钟仰卧起坐这些体质健康指标。这样的变化使学生体质测试的内容与形式更为固定,所测得数据的可靠性也相对更强。当然,对于体质测试的操作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 2 提高了等级评定的要求

旧《标准》中规定,学生体质测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90分及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新《标准》则规定,满分由标准分100分与附加分20分之和构成,90.0分及以上为优秀,80.0~89.9分为良好,60.0~79.9分为及格,59.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其中,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 m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和800 m跑均设附加分值,加分幅度为10分。这样的变化把测试分数精确到了十分位,并且提高了良好的评级分数,扩大了及格等级的范围,还打破了100分的分数上限,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达标的难度。

1 . 3 将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与年度评优、毕业考核相关联

新《标准》中规定,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这个新的规定提升了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的重要性与权威性,成了学生能否评优和顺利毕业的具体指标,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因此,单纯的“以测代练”的测试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标准》的要求,体育课程体系也应当与这项具体要求相适应。

新《标准》在上述三个方面的重大变化,不仅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升了学校体质测试工作的有效性与权威性。更为重要的,第三点变化是一个明确的政策导向,“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与评优和毕业相关联”,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甚至还会引发学校体育教学的重大变革,是学校体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重中之重。

2 高校现行体育课程体系与新《标准》要求之间的矛盾

2 . 1 体育教学内容与体质测试工作要求相关度不足

新《标准》中规定的测试指标大多属于相对基础的“田径”运动内容,是中小学阶段的主要体育教材。然而,为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锻炼身体的方法与技术,目前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则以球类、武术、健美操等新式运动项目为主,基本没有太多田径内容,更没有专门的50 m跑、1000 m跑、立定跳远等教学内容。虽然各项体育运动对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有着共同的促进作用,但缺乏专项练习,使得学生在进行体质测试时基本是在无准备状态下完成的,也就难以获得较好的成绩。

2 . 2 体育教学评价与体质测试工作要求相关度不足

与教学内容相对应,高校体育课程对学生的成绩评定是以学生在诸如球类、武术、健美操等运动技术上的运动表现为基础进行的,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没有在其每学期的体育课程成绩中得以充分体现。这就使体质测试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失去了对学生的约束和激励,进而难以让学生对体质测试真正重视起来,并由此导致学生体质测试成绩整体偏低。

2 . 3 未能形成适应体质测试工作要求的教学辅助形式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相对缓慢的积累过程,单靠有限的体育教学时间难以实现有效突破。只有辅以有效的课外练习,形成有组织的针对体质测试工作的学习小组,才能切实提高体质健康水平较低学生的成绩。而高校目前的课外体育小组多以发展运动兴趣与技能为主,还没有组织起针对体质健康水平较低学生的课外练习小组,因此,也就难以达到新《标准》下体质测试工作的要求。

3 新《标准》导向下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

3 . 1 帮助学生明确体质测试的重要性

新《标准》不仅要求高校把体质测试成绩与学生评优相联系,更要求将其作为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参考因素,体质测试成绩对于学生个体来讲就成了至关重要的达标要求。因此,无论是校方还是教师,都要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理解体质测试成绩对于自身的重要程度。同时,学校和教师还应结合“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培养学生关注健康,积极锻炼的好习惯。只有学生从思想上明确了体质测试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体质、促进健康。

3 . 2 增加体育课程中体能训练的内容

无论是“50 m跑”与“立定跳远”,还是“肺活量”与“1000 m跑”等等体质测试项目,其本质都是人体运动能力的表现,而运动能力的提升与改善则是以科学的体能训练为基础的。因此,在现行体育课程中增加体能训练的内容,是提高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重要途径。并且,内容的增加要以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能够形成完整的体能训练体系。例如:在一学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固定若干学时的专门体能训练,以传授给学生科学的锻炼方法和正确的健身知识。又如将学生的体能训练与专项运动技术相结合,以专项运动技术的练习推动学生体能提升等等。

3 . 3 提升体质测试成绩在体育教学评价中的比例

教学评价是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指针。提高体质测试成绩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所占的比例,是激励学生努力练习的重要方式。现行的体育教学评价中,大多是以学生在专项运动技术中的表现来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体质测试成绩所占比例并不高。如果能够在每个学期中都对学生进行一次体质测试,并把测试成绩按照与体能训练所占教学时数相对应的比例计入学生的总成绩,就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鼓励效果,督促学生更多地投入到体能训练当中去,进而提高体质测试成绩。

3 . 4 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提供设施保证与科学指导

学生体质的提升离不开持续的练习和科学的指导,如果仅凭体育课程内有限的教学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效果是缓慢且低效的。因此,必须对学生的课外练习进行一定程度的规范与要求,并且提供科学的指导。例如:可以在学校的运动场所划出一定范围,在规定的时间内专门用于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并且在这个时间与地点指定体育教师进行指导与监督,以保证学生参与锻炼的安全与效率。

4 结语

国家级体育精品课程 篇8

2009年7月12日在大连举行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研讨会。

1 本次活动是东三省体育厅主办, 大连市教育学院承办, 由教育部2009年<<中等职业学院教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制定专家组组长、大连海事大学郑厚成教授主讲、各省体育厅选派的精英教师说课为主题的关于体育课课改的诠释和理解。

2《体育与健康》 (北方版) 教材编写的特点

本教材遵循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指导纲要》的内容和要求编写的, 力图站在新一轮职业教育课改革的高度, 认真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 适应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需要, 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材紧紧围绕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主题, 将体育与健康有机融合。在介绍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力求处理好体育技能、健康知识、卫生保健、体育欣赏与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关系, 突出了体育教育的人文精神、文化内涵。

具体体现了以下特点:

(1) 以学生发展为本。重在提高学生体能素质和体育技能。

(2) 改变传统的体育教材编写的习惯, 力求在加强基础知识能力培养的前提下, 强调向多样化、简约化、灵活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重点突出体育与健康的两门学科相关内容的有机整合。

(3) 增加适应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具有民族、民俗、地域特点的体育项目。

(4) 图文并茂, 文字语言通俗易懂, 符合中职学生年龄段心里接受特点。

(5) 实用性质:如形体矫正练习, 气质姿态培养.不仅如此, 教材诠释了体育给人们带来精神层面的是:

(1) 使参与者强健了体魄, 同时影响他们的社会心理, 行为规范和道德价值取向。我国著名的爱国华侨陈嘉庚对体育事业情有独钟。他说:“体育运动, 为教育中一重要的科学, 虽主旨在训练、健身, 然对于道德精神关系更为密切, 若注意体育而忘道德之现象, 深可感叹者也”。

(2) 体育具有社会教化力量

郑教授希望为中等职业学校编一本完全不同与过去的体育读本, 让学生懂得:体育即不是运动项目的简单排练, 亦不是单纯的一种身体操练, 它应该有益于学生身体茁壮成长, 并能通过自己的运动实践促进身心健康, 了解体育文化, 通过体验竞技体育中的成功与失败, 喜悦与泪水、意志与品质、拼搏与竞争、道德与规范、高尚与鄙俗……更深层次思考自己今后的人生之路。

3 郑教授富有感情的、真诚的对大家说:上好第一节体育课, 设计好第一节体育课

古贤大德云:“教儿婴孩, 教妇初来”。教育孩子要注重第一次教育, 教育学生第一节课至关重要, 郑教授举例子, 如:篮球运动, 如果按常规教学, 讲双手传球运球, 学生可能会不耐烦, 如果你来一个“三分篮”学生可能很惊叹你的技艺, 进而主动的配合你, 跟着你学, 这就是第一节课的艺术策划。

在培养学生意志与品质, 拼搏与竞争, 协作与配合等能力方面。体育有着它特有独到的优势。

西方势力对华政策有“十条戒令”:吃掉我们的资源、生态、军事、文化等, 其中有一条就是, 一定要吃掉我们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精神。以物质诱惑, 向往西方的物质生活, 崇尚西方的文化节目。如圣诞节、狂欢夜、情人节。我们国家的节假日调整, 由“五一”“十一”长假调整为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这些民族节日均有假期。就是让我们的孩子记住中国的传统节日, 传统文化。

现状分析, 我们中职专有多少孩子不会踢毽, 跳绳, 学生热爱街舞运动大于太极拳。有的同学钉着耳钉, 染着黄头发, 留着鸡窝头, 穿着怪异的服饰除了说汉语外, 一点都开不出来他们还是中华民族的后代。

我们从民族责任感的高度来看体育课, 培养学生的意志、耐力、吃苦耐劳的本色, 充分利用网, 篮, 排三大球作为游戏中的典范。不仅有强大的吸引力, 也为集体参与在相互竞争中彼此交流与合作提供良机, 使学生在参与中享受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重点挖掘、沟通交流、团结合作、组织协调、遵守法规、竞争意识和道德品质等文化内涵, 使学生有利于提高未来职业所必须的“就业能力和创业精神”, 同时在游戏中享受乐趣.哪怕只要有瞬间使自己的自然天性得以释放或感受到心情愉快, 体验遇到困难时的信心和勇气, 学会如何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成功, 懂得欣赏体育和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下面有这样一则故事:

马克思在逝世前一年给女儿劳拉·拉法格的一封信中, 曾经介绍过一则意味深长的阿拉伯寓言:

有一个船夫在激流的河中驾驶小船, 上面坐着一个想渡到对岸的哲学家, 于是就出现的下面的对话。

哲学家:船夫, 你懂得历史吗?

船夫:不懂!

哲学家: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的生命!

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

船夫:没有!

哲学家: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

哲学家刚刚说完话, 风就把小船吹翻了。哲学家和船夫两个人都落入水中。于是, 船夫喊道:你会游泳吗?

哲学家:不会。

船夫:那你就失去了整个生命。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 无论到了什么时候, 都要学会面对现实, 先从眼前的事做起……否则, 只有在幻觉中消亡。

课改新教材, 《体育与健康》恰恰就是告诉我们体育是人生的一门哲学。

摘要:通过对体育课改新教材《体育健康》 (北方版) 的理解, 使中职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主题, 将体育与健康有机融合。在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力求处理好体育、技能、健康知识、卫生保健、体育欣赏与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关系, 突出了体育教育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国家级体育精品课程 篇9

关键词:山西省,国家级,体育传统学校,体育文化研究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通过身体的各种活动,促进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身心发展,掌握基础性的对今后终身体育有一定影响的体育活动,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体育传统校与体育文化的形成,影响作用着每一个个体,辐射、带动着周边区域地市的学校体育。

1 国家级体育传统学校与体育文化内涵

体育传统校,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一些学校提出,以本校特点和条件,选择一、二个体育项目,重点扶持、发展,逐步形成传统,在课余时间,有计划、有组织、系统性的多年训练。[2]为鼓励和表彰先进,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评审出了100所“国家级体育传统学校”。[3]体育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和文明的成果,泛指人类在体育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笔者认为,山西省国家级体育传统校与体育文化,是指山西省11所中学,在体育活动方面养成并流行的带有普遍性、重复出现和相对稳定的一种集体行为风尚,对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示范与代表性。它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一种氛围与环境, 以校园精神为特征, 是师生员工共建的一种校园文化,是校风的有机组成部分。

2 山西省国家级体育传统学校与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

2 . 1 山西省国家级体育传统学校与体育文化的特征

2.1.1 自愿性。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里,全体师生员工对体育各种形式活动的理解性、支 持性、参与性的自愿参与。

2.1.2支持性。山西省国家级体育传统学校的传统项目,在本地区,甚至在全国成绩很娇人,如临汾市第三中学校的健美操在世锦赛上次次拿金牌。出现了家长的普遍支持性。

2.1.3 集体性。师生员工对体育活动的参与不是一两个人、也不是一两个班级所进行的活动,而是大多数人的经常性的参与。

2 . 2 山西省国家级体育传统学校与体育文化的功能

2.2.1 对省级体育传统校的带动、辐射功能(见表1)。

2.2.2对学生具有教育和导向功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育人的目的。并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内容、方式、认识及兴趣的培养进行引导与环境影响。

2.2.3对学生具有规范和集体功能。体育具有规范、约定成俗的规则和标准,明晰而且合理,有强烈的团队和集体意识。客观上对学生的行为方式起到了规范和集体团队的作用。

3 山西省国家级体育传统学校与体育文化形成的基本条件

(1)社会因素。体育传统学校与体育文化脱离不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它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同时,社会对体育的理解与需求,也在制约和影响着学校体育传统与体育文化的形成。

(2)学校因素。学校各届领导的一贯重视与经费支持,是山西省国家级体育传统学校与体育文化的形成密不可分。

(3)学生因素。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对体育的锻炼往往是从传统项目的成绩开始认识并接受的(见表2),拉近同学生的心里对话,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

4 山西省国家级体育传统学校与体育文化的构建

4 . 1 山西省国家级体育传统学校与体育文化构建的途径

4.1.1 兴趣,是坚持下去的原动力。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培养学生的 体育兴趣、爱好,逐步养成锻炼的习惯,必须从新生抓起。

4.1.2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效结合。学校体育包含体育课和课外体育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构建体育传统与体育文化,做到课内、课外有效结合,形成锻炼氛围。

4.1.3正面宣传,发挥榜样的力量。取得的优异成绩,及时宣传报道,出现的优秀运动员与同学们分享,发挥榜样的积极作用,推动同学们关注体育、从事锻炼的习惯。

4 . 2 山西省国家级体育传统学校与体育文化构建的基本要求

4.2.1体育观念要转变、要革新。首先,体育是培养高质量人才不可少的教育内容、手段。其次,学校体育是学生过渡到终身体育的重要途径。另外,学校领导对各项体育活动的一贯支持,是形成其独特的体育文化的组织保障。

4.2.2提供体育教师的创造空间,鼓励、扶持、尊重他们不同的教学风格,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以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4.2.3加强体育方面的正面宣传,形成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利用学校的一些集体活动,推出表现欲较强的体育活动,如健美操表演等,激发学生主动进行体育活动。

4.2.4合理有效 的体育管 理规章制 度和体育 经费的长 久投入,是体育传统与体育文化构建的基本保障。逐步改善体育场地、器材等物质条件,对促进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有积极作用。

5 结论与建议

山西省国家级体育传统学校具有鲜明的区域带动效应,浓厚的体育文化对区域具有带动、辐射、教育、导向功能。学校体育传统与体育文化的形成,与社会、学校、学生因素有关。[5]构建体育传统校与体育文化的途径,先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开始,从新生抓起。在构建过程中,体育观念要转变、要革新,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做好体育方面的宣传,加强领导,建立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保障基本活动经费的长久投入。

国家级体育精品课程 篇10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计划从2008年开始对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进行集中的专业培训,在之后的5年中使约3000名基层体育教师得到培训。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第一次联合举办如此规模的体育师资培训活动,旨在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开拓参加培训教师的知识视野,学习在学校体育中开展的新项目,改进运动技能与教学训练方法,提高参加培训的教师的体育专业能力与业务水平。

国家体育设施不够用?等 篇11

内衣腊肉晒在篮筐上

近期,一张某高校篮球筐上挂女生文胸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其实,篮球架上晒被子衣服、晒腊肉的情况并不少见。在大众批评国家体育设施不够用的今天,这样的举动是否一种讽刺呢?(体坛22)

台湾体操美女棒球场露身手

热裤一字马惊艳全场

据台湾“今日新闻网”报道,台湾美女演员欧阳妮妮为Lamigo桃猿队的比赛开球。练过体操的欧阳妮妮大显身手,先是芭蕾跳跃、一字马,再来个单手侧翻,一连串华丽的动作惊艳全场!(体坛网04)

曝女排国手借调恒大战世俱收入:一个月到手10万元

近日,一位借调恒大参加过亚俱杯(世俱杯资格赛)的知名球员介绍说:“恒大的借调费用根据球员的知名度以及上场时间有所不同,一般名气较小、出场时间较少的,费用在三四万元,知名国手则高达10万元,当然,这都是税前收入。”也就是说,这次在世俱杯上代表恒大女排打主力的国手,在约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可以拿到10万元人民币的“外快”。对此,国家队、江苏队双料队长惠若琪不置可否,“毕竟联赛还没开始,国家队也没有比赛任务,能去参加世俱杯不是一件坏事,当然,大家对于收入也很满意。”(环球网23)

恒大门将因亚冠门票得罪朋友

亚冠决赛恒大主场球票销售工作日前启动,球票最低为400元学生票,顶级球票竟高达8000元。尽管票价昂贵,但依然一票难求。票有多抢手?从恒大球员都无法拿到票便可得知:恒大替补门将李帅直言因票的问题得罪了不少朋友。

(環球网22 美编 01)

国家级体育精品课程 篇12

武汉市体育舞蹈学校是经武汉市体育局批准的一所专业学校,是湖北省体育局同意,报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的国家级青少年体育舞蹈俱乐部,开设了体育舞蹈和舞蹈表演艺术专业。校园座落在美丽的长江之滨——武汉,占地四十亩,建有符合国际标准的比赛大厅、训练房、教学大楼、学生及教师公寓、健身房、足球场及中心绿化广场,是一所具有相当规模、功能齐全、设施先进、园林式的专业体育舞蹈学校。

我校本着“更快、更高、更强”,以德育培养为先导的宗旨;坚持“读训并重,德艺双馨”的办学方针,立足先成人后成才,注重素质教育、特色教育和全面发展我校成立了DET-C英语培训中心,为使学生提高英语的交流能力,培养更纯正的语感,来自英国和美国的外籍教师直接与学生对话,训练口语,并邀请国际知名外籍教师来校执教,使教学水平与国际接轨。

我校是国内率先成立的体育舞蹈学校,在全国体育舞蹈学校高考中,连续四年文考名列前茅,升学和就业率已达到99%我校曾连续四年在全国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中团体总分领先,现已成为由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的国家级青少年体育舞蹈俱乐部。

几年来,我校先后在各项国际、国内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共获金牌188枚、银牌124枚、铜牌215枚、曾有20名学员入选国家青年队。

2008年我校毕业生更是史无前例的有3人考入北京舞蹈学院体育舞蹈专业。其中张睿和杨梦迪分别获得男女拉丁专业考试最高分。

部分毕业生去向

北京舞蹈学院北京体育大学

武汉大学浙江大学

中国戏曲学院解放军文工团

上海戏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

北京现代音乐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

荷兰皇家舞蹈学院

武汉体育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体育学院

报名时间:即日起

报名地点:武汉市体育舞蹈学校(武汉市江岸区谌家矶平安铺)乘各路公车到汉口二七路、丹水池、堤角等站、转乘1121或21 2到谌家矶平安铺站即可到达。

招生办:027-82335704 027-82336200 (传真)

办公室:027-61229177(胡) 13307134927(李校长)133071 12592 027-63728446(闫)

邮编:430014邮箱:wcbabc@163.com

上一篇:绿色环保设计下一篇:高职院校综合布线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