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主要补贴政策(共10篇)
国家级主要补贴政策 篇1
与2004年版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相比, 新的汽车产业政策按照国务院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转变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 以汽车强国建设为核心, 以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为主线, 以对外开放和自主创新为手段, 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为突破口, 积极营造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创新环境、市场环境和发展环境, 全面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新的汽车产业政策力求推动汽车行业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 促进汽车产业实现自主创新战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培育自主品牌, 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积极推进传统能源汽车的节能减排, 妥善解决因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所产生的能源、交通、环境等问题。到2020年, 初步把我国建设成汽车产业强国。新的汽车产业政策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调整相结合,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坚持传统汽车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相结合, 坚持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发展相结合。
2011年另一个重要政策是业内期盼已久的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依据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草案, 2015年, 中国将促进汽车产业与关联产业、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从汽车制造大国转向汽车强国, 预计2015年产销量达到2500万辆;继续鼓励中国汽车集团跨区域兼并重组, 形成2至3家产销规模超过3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4~5家产销规模超过15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2015年, 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0%, 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国内份额超过40%;我国汽车产业将从依靠内需市场, 转向大规模走出国门, 2015年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占产销量的比例超过10%;大力扶持传统燃料的节能环保汽车、以纯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 支持研究开发混合燃料、氢燃料等汽车。
指导我国新能源汽车未来10年发展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有望在今年出台。《规划》包括明确电动汽车产业化研发方向, 加大对示范产品的开发、优化和应用的财政补贴力度等7个方面。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掌握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 培育自主开发能力, 发挥市场和资源优势, 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电动汽车以及关键零部件工业体系, 投放电动汽车充电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 满足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需求。
有权威人士透露, 即将出台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十二五发展规划》将代替汽车行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目前, 该规划已经制定完毕, 近期将上报国务院。
2010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是一个宏观的方向性文件, 落实行业兼并重组的具体意见细则《促进汽车企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有望在今年出台。
“十二五”期间, 我国将实施积极的汽车进口促进战略。通过综合利用金融、税收、经贸等政策, 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等。
鼓励消费政策变化较大
2011年, 我国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出台的包括购置税优惠等在内的刺激汽车消费政策将分阶段退出。这表明国家针对汽车行业的政策已经从拉动消费转向鼓励节能减排。
连续实行两年的购置税优惠政策已在今年年初取消。《汽车摩托车下乡实施方案》和《汽车以旧换新实施办法》2011年也已停止 (已纳入汽车下乡补贴渠道的摩托车下乡政策执行到2013年1月31日) 。目前, 只有《“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 (1.6升及以下乘用车) 推广实施细则》延续执行, 购买符合节能汽车补贴标准汽车的消费者仍可获得每辆车3000元的中央财政补贴。
在车船税方面, 2010年公布的车船税改革草案提出, 我国的车船税将实行7档税率, 汽车按照排量大小征税, 排量小缴税少、排量大缴税高, 表明了国家支持小排量汽车的政策导向。草案公布后, 行业和社会各界反响不一, 争论较大, 今年的车船税有可能保持不变。
2011年, 鼓励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政策将进一步完善。去年出台的《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 将在今年继续带动地方政府出台相关鼓励政策。
国家级主要补贴政策 篇2
冷崇总
???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农产品市场开放,国内农产品市场国际化趋势加快。外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在价格、品质、技术、市场等方面都有较大优势,若向中国大量倾销,对中国的粮食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稳定等都构成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有效地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缓解国外农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促进农业发展,必须按照世贸组织的要求,对国内农业补贴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
???
一、世贸组织关于农业补贴的规则
??? 农业补贴受到各个国家高度关注,因为它涉及到安全问题、农民收入问题、农村社会稳定问题以及环保问题等。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在1986年开始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开始作为议题正式提出来,直到1994年才真正形成一个WTO的农业协议,谈判进程之所以如此艰难,关键在农业补贴上意见不一致。协定的形成及生效意味着当时关贸总协定的成员以及1995年以后世贸组织的成员都应该按照它的要求逐步推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我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自然也得遵守它。
??? 农业补贴是一国政府对本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体系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干预资源转移到农业领域,以支持本国农业的发展。一般意义上的补贴,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向某种产品的生产、流通、贸易活动或某些居民提供的转移支付,农业补贴主要是对农业生产、流通和贸易进行的转移支付。农业补贴措施作为一个政策体系,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粮食普遍短缺,美国以其丰富的农业资源积极扩大粮食生产和出口,导致后来农产品大量过剩、出口急剧减少、农民收入大幅度下降,大量农户破产。为扭转局面,30年代初,罗斯福政府制定《农业调整法》,政府拨专项资金,设立专门机构,从农业资金、粮食储备和农产品市场销售三个方面入手,实行支持与保护本国农业的政策。欧盟的农业保护政策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几年农产品供给不足、依靠进口的阶段,其对农业保护政策除对农业和乡村建设的财政投入外,主要手段仍是对农产品的价格与出口补贴等。
??? 在WTO农业多边协议框架下,农业补贴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广义补贴,即政府对农业部门的所有投资或支持,如对农业科技、农田水利、农业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投资,由于这些投资或支持不会对农产品的产出结构和农产品市场发生直接显著的扭曲性作用,因而被称为农业协议的“绿 箱政策”,WTO农业协议不限制“绿箱政策”。根据《农业协议》规定,“绿箱表示可以放在削减范围外,绿箱的国内支持指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生产者的退休、农地的转用及投资补助的机构调整方面的支持政策。”另一种是狭义补贴,指政府对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支持、直接支付以及其他形式的保护,如对粮食等农产品提供的价格、出口或其它形式补贴,这类补贴通常会对产出结构和农产品市场造成直接明显的扭曲性影响,一般被称为“黄 箱政策”,WTO农业协议不赞同“黄箱政策”,并试图通过多边贸易协议框架加以限制和削弱。根据《农业协议》,禁止对农产品出口“给予或维持任何补贴,包括任何形式的收入
支持或价格支持在内”,对国内生产者的补贴,“不适当地刺激出口或其他方面严重损害其他缔约国的利益”是要禁止的,“属于黄 箱补贴的所有国内支持以1986~1988年的补贴为基准,换算成具体的数额作为削减基准,在6年内必须削减20%。”根据WTO规定,“黄箱政策”的补贴额度,对发达国家限于农业总产值的5%以内,对发展中国家限于10%以内。
??? 在中美贸易谈判中,农业补贴是一个焦点。美国担心中国的农产品今后在国际市场上与它竞争,希望把中国的农业补贴限制在一个潜在的水平,这是美国的战略意图。经过与37个成员国特别是与美国和欧盟的反复磋商和讨价还价,我国最终与谈判国在农产品关税减让、关税配额、出口补贴、农业补贴等方面达成协议。我国承诺取消农产品的出口补贴,包括价格补贴、实物补贴,以及对出口产品加工、仓储、运输的补贴;同意把《农业协议》6.2款的投资补贴和投入品补贴计算到6.4款“微量允许”补贴中,据此谈判结果是,我国农产品价格补贴、投资补贴和投入品补贴最高限定可达到农产品总值的8.5%。也就是说,我国在农业补贴方面的“黄 箱政策”补贴为8.5%,虽然比发展中国家少,但比发达国家的5%要多。
???
二、我国农业补贴的演变及其现状
??? 价格补贴、收入补贴、支出补贴或出口补贴等对于农民的直接支付,是农业保护中传统的重要手段或者说是国内支持手段之一,也是受WTO农业协议冲击最大的方面。WTO农业协议对于国内补贴的使用(特别是对于直接刺激生产的价格支持政策)加以严格限制和规定必须削减,特别是明确规定了削减国内支持总量的方式、时间和幅度。那么我国农业补贴的现状如何呢?
??? 我国农业的补贴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最早以国营拖拉机站的“机耕定额亏损补贴”形式出现,之后逐渐扩展到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补贴、农业生产用电补贴、贷款贴息补贴等方面。如1979~1980年间财政用于农用塑料薄膜的补贴就达16亿多元,对当时农业的增产增收起到重要的作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财政对农业补贴的特点是:(1)补贴范围的普遍性。财政对农业生产流通领域的多环节、多类别的补贴,几乎涉及到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全过程。由于补贴面较广、补贴很分散,各环节、各类别上所获得的补贴数额很少财政补贴的作用因此难以集中发挥效能,补贴的效果较差。(2)以价格补贴为主,贴息贷款为辅。大多数补贴主要用于降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支农服务的收费标准以及农产品购销环节的补贴。这些补贴占财政对农业补贴的比重较大。1991~1996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用于粮棉油在流通五一节的补贴达到1866亿元,占整个财政补贴总额的50%。这其中绝大部分用于城镇居民的消费补贴,农民只是从中间接获得补贴利益。(3)补贴方式的隐蔽性。长期以来,财政对农业的补贴方式多采取“暗补”的方式,即财政补贴资金不直接以财政拨入的方式进行,而是通过流通渠道间接地给予补贴。这种方式体现在农业生产中,带有一种补助性质。但这种“补助”并不为大多数生产者所知晓,对生产的直接刺激力度不大,且容易流失。
??? 90年代中后期,我国对粮棉等农产品实行较大力度的价格和流通干预政策,政府收购价显著高于市场均衡价,迫于库存压力出口时,整体收购和经营成本又显著高于国际市场价,因而这类流通干预政策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护性补贴效果。近年粮棉国有部门亏损挂帐高达数千亿元,实际补贴规模在我国是史无前例的。然而,这种农业补贴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国外主要是基于“农民收入平价”原则,试图通过大规模补贴把农民收入提高到与城市居民大体相等的水平。我国高价收购粮棉农产品政策的根本目标是控制严重通货膨胀,政府试图通过对价格干预刺激农产品供给以抑制通货膨胀,是特定环境下的短期政策。在通货膨
胀问题消除后,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国家针对农产品价格下降问题,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行了保护价,以支持粮食生产发展。然而,国家对粮食经营的补贴,实际上更多地给了中间部门、流通环节,到粮食生产者手中的补贴很少,也就是说,国家通过订购制度、保护价制度等,补给了粮食企业、粮食流通部门,对农业的支持和补贴实际上是不到位的。1998年以来,我国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确定了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其中包括粮食的品种品质调整。为了让农民在优质优价的市场价格约束下,改变过去追求低质量、高产量的生产行为,政府于1999年夏收起决定将低质量粮食退出国家定购,以缩小补贴的范围和总量。但是过去几年里由于采取粮食收购保护价政策,国家财政已背上了多达数千亿元的包袱,尤其是国有粮食系统长期亏损,而广大农民却没有明显的收益,甚至连续几年出现收入下降局面。
??? 从以上我国农业补贴的演变情况看,我国农业补贴的现状用一名话来表述,那就是补贴范围广、补贴效率低,以“黄箱”补贴为主,“绿箱”补贴为辅。正是这种现状,使外国对我国的农业补贴问题存在误解。我国有不少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改革开放以来出口增长较快,有的外国人不理解其真实经济原因,捕风捉影地认为中国政府补贴在起作用,甚至经常以反倾销起诉手段来压制。我国蜂蜜、大蒜等农产品出口近年受到不公正对待就是这类事例。
???
三、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方向
??? 加入世贸组织后,为了保护我国农业发展、保持农村稳定和增加农民收入,缓解外国农产品对我国的冲击,我国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保护力度,增加财政对农业的补贴。然而受世贸组织规则的约束,农业补贴的空间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护粮食生产和农民利益,怎样进行补贴,成了我国最追切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国在农业补贴政策方面作出如下调整:
??? 首先,调整和用好“黄箱”补贴。按照WTO规定,政府对农业的“黄箱”补贴,发达国家限于农业总产值的5%以内,发展中国家限于10%内;我国入世谈判的结果是允许8.5%以内的“黄箱”补贴。尽管WTO规则对我国农业补贴作出了明确的约束,但我国迄今为止的“黄箱”补贴为每年2200多亿元,离8.5%的限度至少还有1004亿元(即121亿美元)的支持空间,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一空间,建立以农产品价格支持尤其是以粮食价格支持为核心的政策体系。这一体系的重点是:(1)必暗补为明补。财政对农业的补贴应由过去的间接补贴、对中间环节的补贴等“暗补”形式,转向直接补贴农产品保护价及与之相关联的仓储建设、保管费用等方面,转向国家需要扶持与发展的农业生产经营项目的补贴,以农产品的保护价格为手段,实施财政补贴对农业的“明补”,最终确立以产出补贴为主体的农业补贴支持方式。这不仅可以减少补贴资金的流失,而且能使补贴更直接、更具体,更能达到补贴政策的目标要求。(2)改补“硬件”为补“硬软件”并重。长期以来,财政对农业的补贴主要以补贴物资,如农业机械、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等“硬件”为主,缺乏对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些“软件”的补贴,补贴效果不够理想,难以形成较大的生产能力。大量事实表明,农业科技内存量和内含值是极大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使农产品产量增加10%~30%,质量也相应提高,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必须在增加对农业生产者提供新品种、化肥、农药、农用油、农业机械等“硬件”补贴的同时,增加对农业“软件”的补贴,有利于保证农业的优质、高效;通过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解决农户生产经营的后顾之忧,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3)建立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补贴制度。要建立健全农业补贴的政策法规,使财政对农业的补贴成为一项长期和稳定的制度。我国财政对农业的补贴长期存在着补贴政策目标短期性、补贴方式模糊性、补贴对象和补贴数额的随意性,使补贴效果难以集中体现和发挥出来。为此,有必要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农业补贴法规,使之成为支持、保护和发展农业的一项制度,以加强农业补贴管理,提高农业补贴的运行效率,使农业补贴支持政策的基本目标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为中心,同时兼顾农民收入。
??? 其次,充分用足WTO的“绿箱”补贴。加入世贸组织后,由于对农业直接的价格支持和投入补贴受到WTO规则的限制,它的运用空间相对缩小。但“绿箱”补贴则不受限制,如涉及农业科研、病虫害防治、环境保护、收入保险、自然灾害救助、农业服务等方面的补贴,是世贸组织所允许的。由于财力限制,目前我国对“绿箱”补贴政策并不充分,每年补贴额为182亿元左右。为了使我国农业补贴政策更加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应当增加财政支持力度,用足“绿箱”补贴空间。为此,农业补贴政策应突出以下重点:(1)增加农业科技投入补贴。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步伐,要提高农业科技投入 的比重,除积极鼓励和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科研机构合作,共同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技术推广中的资金困难,建议设立国家农业技术推广基金,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予以必要的支持。
(2)注重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补贴。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一靠国家,二靠农民自己,实行责任分摊,农民受益的办法,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也是许多国家所采取的办法。参照国外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比较科学合理的办法是: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由农民自筹资金解决。中型以上的农业基础设施由地方政府立项审核,财政根据建设规模大小按投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不足部分由集体、受益农户承担。通过增加农业基础投入补贴,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业的发展后劲。(3)增加农村环境和生态保护投入补贴。农村环境和生态的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政府应建立全国农业资源信息系统,用现代化手段对农业资源进行管理和配置,向农民提供结构调整和保护生态环境 的补贴。(4)增加农业的服务支出,比如增设农产品检验专项基金,建立农产品质量的无偿检验制度和畜禽病疫无偿防检制度;增设市场服务专项基金,建立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扩大对农业病虫害防治的投资规模等。
??? 第三,支持农业保险业务的全面开展。为了增强农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保护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维护农民的利益,需要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在发达国家,农业保险受到广泛的重视,成为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如美国政府为所有参加保险的作物提供30%的保险费补贴,投保的农民当年作物收成减产25%以上时,可获得联邦作物保险公司的最高赔偿金额;日本政府对主要农作物给予15%的补贴,遇到灾害时给予10%~30%的保费;加拿大的保险范围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农产品,农民自愿参加作物保险,联邦及各省政府支持50%的保险负担。通过农业保险实现对农业的保护使作物保险升格成为农民收益保险,取代灾害救济及价格补贴,已是WTO框架下世界农业政策的新走向之一,且这一支持措施并不违背WTO规定,值得我国借鉴。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制度还不完善,农业保险水平低,农业保险运行远远不能适应WTO框架下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农业宏观政策要高度重视农业保险问题,把农业保险制度建设列入政府农业宏观政策的议事日程,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农业保险体系,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此,首先需要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并借鉴国外已有的成功经验,由政府直接开办或者由政府委托的保险机构开办,经营亏损由财政补贴。这项补贴肯定比财政直接用于救灾支出少得多,它不仅能有效地分散风险,分摊风险损失,而且能极大地减轻财政的救灾支出压力。其次,鼓励地方或农户成立互助保险合作组织,建立农业保险专项风险基金,通过减免营业税、所得税等优惠办法,扶持其发展。
??? 第四,实行切实可行的农村税赋制度。现在我们一方面对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被世贸组织其他成员指责为对农业进行补贴,另一方面农民除负担农业税外,还要负担三提五统
和以资代劳、达标集资、社会负担等名目繁多的收费。与其对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还不如将不合理的农业税费降下来,由财政负担,不要再让农民掏腰包,以免授人“农业补贴”之柄。为此,必须根据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和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农业发展的合理税赋制度,取消现行带有缺陷的农业特产税、屠宰税以及名目繁多的各种杂费,代之以田赋和农业税两部分。在综合考虑相关因素,既保证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和乡村行政正常运转,又照顾到国家现有财政支出能力的同时,将人均税赋由现在的200多元减少到130元以下。农民在交完税赋以后,有权拒绝任何部门的征粮索款。这样,既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则,又能增加对农业的保护,还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
??? 总之,农业补贴问题是影响农民收入、农村稳定和农业发展的大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考验政府管理水平的一道难题。入世后,要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能力,避免我国农业遭受国外农产品的猛烈冲击,政府必须根据WTO规则的要求,对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
国家级主要补贴政策 篇3
雖然补贴细节尚未公布,但业内人士分析,新标准可能比之前的节能惠民补贴标准要高一些,而针对家电渠道节能方面的补贴也有望后续出台。
据了解,此次国家即将展开的第二期家电节能惠民补贴政策共包括5大类产品,彩电位列其中,其余4类家电分别为空调、冰箱、洗衣机、电热水器。
根据2010年底公布、2011年实施的平板电视能效等级标准,国内将平板电视的能效分三个等级,最节能的是一级。新政策将有望对一级能效的平板电视进行补贴。有传闻称补贴范围会在200-400元。
国家为何将彩电纳入节能补贴范围
那么国家为什么要出台节能政策呢?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讲,主要是为了节能减排。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能耗标识管理中心主任王若虹曾表示,中国国内产品总值占全球8.6%,但能耗却占了全球的19.3%,二氧化碳排量约占全球20%,因此“十二五”期间中国节能减排任重道远。
另外,家电业产值大,包括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小家电、通讯、数码、电脑等在内,2011年国内家电销售额达1.2万亿元,约占国内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7%,“抓一点,就可以撬动整体经济”。
目前,很多家电企业包括IT厂商都对智能电视比较看好,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加入到彩电市场的争夺中。在手机、电脑、电视、PAD四块屏中,电视这块屏是目前各方争夺的焦点。同时,彩电产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并有一定的单价水平。如果推广节能产品,可以降低万元GDP能耗水平。
彩电行业的及时雨
有业内人士将这次国家即将实行的财政补贴称为家电行业的及时雨,而对于增速缓慢的电视行业来说也不例外。
据了解,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为了刺激国内需求,国家接连出台“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惠民”三大政策,帮助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家电产业自2009年起连续三年实现高速增长。不过,随着三大政策陆续退出,加上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内需不振,家电业今年一片惨淡。而电视产品市场也不甚景气。
据北京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有限公司(下称“中怡康”)统计,今年“五一”前后三周(4月16日-5月6日),国内液晶电视销量同比下降4.8%,而在“五一”三天时间里,按照奥维咨询统计的数据显示,整个彩电市场,与去年同比下降了8%。
分析人士称,节能补贴政策的出台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彩电市场的不景气态势。
对此,家电观察家洪仕斌对彩电销量的增长非常看好。他认为,国家总计265亿元的财政补贴,假设可以获得265元/台的补贴,共有1亿件产品,分摊到5个品类,平均一个品类一年将有2000万台的产品可以得到补贴。“当然,补贴不会那么平均,我认为彩电将成为最受益的产品品类,因为彩电作为家庭必需品,它的销量肯定超过另外4类产品。”
家电业另一观察人士刘步尘则表示,如果国家按每个品类2000万台来补贴,这差不多是单品一年销售的50%以上,这说明政府推动节能产品的决心很大,要求未来节能产品占到总销量的5成以上,这是很惊人的。
来自彩电厂商的观点,长虹多媒体产业公司总经理徐明认为,这是非常好的政策,将引导行业向绿色制造的方向发展,并培养老百姓绿色消费的观念,同时拉动内需,国家、企业、民众都受益。
康佳多媒体事业部总经理林洪藩也对新政策表示欢迎。他说,上半年,彩电业出现下滑;下半年,欧洲杯足球赛、伦敦奥运会、“家电下乡”政策在国内大部分地区退出的“翘尾效应”,再加上新政策“添上的一把火”,彩电业将出现一个向上的拐点。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担忧,可能对电视进行节能补贴,其起到的刺激作用将不会太明显。因为消费者在购买电视产品时更多关注的是彩电的显示效果,以及目前更多的功能的应用,对彩电节能效果不会很关心。另外彩电节能补贴的标准也受到业界关注。
国家级主要补贴政策 篇4
关键词: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分析,建议
0 引言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三农”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农机化事业高度重视。农机购置补贴是国家支农惠农的政策之一,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最有效、最直接的调控手段。从2004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水平,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确保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得到快速提高。但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过程中依然存在投入力度不够、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机新装备研发滞后和监管不够完善等制约因素,国内相关学者和专家对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建议[1,2,3,4]。本文通过调研和分析,提出了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有关建议。
1 相关政策扶持
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家出台了多种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2001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十五”计划纲要,要求“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三农”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农业机械化事业高度重视。2004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农业机械化的法律,首次明确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法律地位,规范了国家的相关扶持责任,其制定的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措施涉及到科研开发、生产流通、质量保障、推广使用、社会化服务等方面。自此以后,我国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从以往补贴流通领域转变为以惠农政策为引导的国家财政资金直接补贴农民。国家通过立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改变了过去仅仅依靠行政、政策、规划指导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情况。国家每年都从科技、财政、税收等多方面出台相关政策并实行引导,大力扶持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51亿元,带动地方和农民投入1 105亿元多,补贴购置农机具1 078万台套,受益农户达906万户;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9.28亿kW,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大功率、多功能、高性能及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增长迅速;经济作物、畜牧水产养殖、林果业及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保有量快速增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装备稳步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由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阶段,总体态势良好。2011年,中央财政进一步扩大了农机补助规模,增加补贴机具种类,增大了实施的范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增加到175亿元,补贴范围继续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补贴机具种类涵盖12大类46个小类180品种,在此基础上各地又再自行增加了30个品种。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行定额补贴,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在省域内实行统一补贴标准[5]。新时期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工作仍高度重视,对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将持续加大。
2 主要制约因素
2.1 投入仍不能满足购买机具及农机化发展的需求
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广大农民投资农机的热情得到激发,农机保有量快速增长,但从全国农业区域面积和农机需求量来说,缺口依然较大,补贴资金与成倍增加的购机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补贴机具的种类范围偏小,同时补贴比例比较低。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不足,农机科研开发、技术推广、质量监督、安全监理、农机维修、政策宣传、教育培训和信息服务的能力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农机公共服务能力薄弱的问题日益突出。多元化投入机制还不完善,农机作业的扶持补助政策及配套措施仍不够健全。
2.2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目前,农业机械化弱势地区一般多是南方以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区,这些地区丘陵、山区较多,田块小,自然条件复杂多变,机械化难度较大。而有些地区耕地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这些都非常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好坏也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发展较好、较快的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也较快。2009年全国各省耕种收综合机械水平如表1所示。
数据来源:2009全国农业机械化统计年报。
从表1中可以看出,农机化水平较高的是经济较发达和人居耕地较多的地区,黑龙江、新疆、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河南均排在全国前列,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而西南五省区是全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低、发展难度最大的地区[7]。
2.3 先进实用的农机新装备研发滞后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多样,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农业生产显示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形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不同发展水平的经济地带。因此,各地需求的农机装备也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许多急需的农机装备在我国还是空白,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和技术有效供给不足。例如,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近几年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而围绕高效农业的相关装备使用单位购不到合适的产品,在丘陵山区以及各地结合区域特色发展的特色农业也购不到合适的装备。由于农机新装备研发的滞后,在有些地区形成了有资金购买不到先进实用的农机新产品,减小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作用和效果。
2.4 补贴方案落实与监管机制发展不平衡
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对于中央政府农机补贴政策的执行力度高度重视,但仍存在不一致的情况,特别是有些地方政策落实不到位,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发放到位缺少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随着每年享受补贴购置机具数量的不断增加,涉及的农户不断增多,管理人员精力有限,不可能做到户户检查,个别农户盲目申请补贴,但并没有真正用于农业生产,而是挪作他用,严重干扰了农机市场的秩序,造成许多不良影响。除此以外,有些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在利益的驱动下,不能完全按政策执行,方案的发放和实施缺少透明度,难免出现少数转卖机具等违纪现象。
3 落实农业机械购机补贴政策的建议
3.1 完善补贴方案,发展高效和特色农业
中央政府要继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投入量,地方政府也要设立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保障购机补贴政策的持续性。农机管理部门要深入地方广泛征求意见,对主要机具进行分析发展预测,选取适合的补贴对象和补贴范围。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具体补贴方案。农机购置补贴的导向要重点放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的发展上,对大型农业机械和新型机械,可分类并加大补贴力度。鼓励引导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率先投入购买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同时,进一步做好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工作。
3.2 平衡各地发展,形成区域特色
在政策的制定上要向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倾斜。在区域的安排上,既要考虑平原地区的需要,也要兼顾到农业机械化条件较差的地区(丘陵、山区)对农机的需求。加强科学管理,对丘陵地区农田改造并做好土地整合等工作,各级政府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做好当地的人员培训工作。坚持平衡发展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注重培育典型,引导区域平衡发展,又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形成区域发展特色。特别要大力扶持西部山区乡镇的农机化事业,丘陵山区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要具有多样化、小型化、灵活性及经济性的特点,由于这些区域耕地田块较小,只适合于应用小型、灵活高效的农机,因此可适当调整完善补贴品种,同时根据不同类型的机械确定不同的补贴比例[7],可以适当加大对高效农业农机具的补贴力度,达到经济高效的效果。
3.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农业装备水平
农机化发展需要科技进步作为支撑,要加大对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机具更加适应各地农业的发展。通过加大先进适用机具的补贴力度,推进关键环节技术进步,完善装备。以转变农业装备产业发展方式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支撑产业跨越升级为宗旨,按照“增加品种、扩展领域、完善功能、提高水平”的思路,发展节能环保、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装备技术,增强农业装备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农业装备先进制造水平。
重点增加大型多功能农田作业装备、设施农业装备、农机智能装备、小型轻便作业装备和产地商品化处理装备的机械保有量,加快老旧农业机械的更新报废,促进作业机械和拖拉机配套机具的发展,改善配套比,提高利用率,降低单位能耗。
高度重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工作,按照全力普及机耕、大力发展机收、努力突破机插机播的思路,鼓励企业研发生产和支持农民购置使用经济实惠、轻便耐用的粮食作物和特色作物生产机械,推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大小型园艺机械研发推广应用力度,提高蔬菜、水果、茶叶等劳动密集型园艺产业劳动生产率。大力推广精量播种、播种后镇压、化肥深施、高效植保、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清洁环保生产方式,积极推进农机节能减排,全面挖掘农业机械化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能潜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4 规范操作程序,完善监管机制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要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严格执行,做到职责明确、操作规范。要做到相关信息公开化,方便并鼓励农民共同监督。完善绩效考评监督等制度,提高各级部门对相关方案材料等的审核效率,使农户尽快地领到应得的补贴。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机生产的监督管理,确保机具质量过关,价格合理。与此同时,要强化农机安全监督管理,使农民能够高效、安全地使用机具,更好地发挥政策助推的作用。加强农机化标准建设,完善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加大对违纪、违规现象的处罚力度,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坚持管理与服务结合。
4 结论
针对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机新装备研发滞后和补贴方案落实与监管不够完善等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建议中央和地方财政继续加大购机补贴资金的力度,并制定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具体补贴方案;兼顾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特色农业的特点,做到区域平衡发展;加大对农机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规范操作程序,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使农机购机补贴资金在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中发挥出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潘荣翠.农机购置补贴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J].福建农机,2010(2):11-13.
[2]孟俊杰,景丽,王静.农机补贴绩效分析和改善对策—以许昌市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0(3):26-29.
[3]孙少华.农机购置补贴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农机化,2010(2):12-13.
[4]张世忠.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0(6):29.
[5]杨敏丽,白人朴.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不平衡性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5(9):60-63.
国家级主要补贴政策 篇5
休闲农业项目:
1)现代农业园区试点申报立项目
补贴额度:省级1000-2000万元、国家级1-2亿元
申报时间:6月; 2)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
补贴额度:300-500万元
申报时间:10月; 3)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试点项目
补贴额度:500-800万元
申报时间:10月; 4)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项目
补贴额度:项目总投资的30%
申报时间:5月; 5)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现代农业领域项目 补贴额度:80万元
申报时间:6-7月; 6)扶贫项目 申报时间:1月
种植农业项目:
1)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 补贴额度:项目总投资10%左右 申报时间:6月; 2)现代农业示范项目
补贴额度:200万-2亿 申报时间:6月; 3)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补贴额度:项目总投资10%左右 申报时间:6月; 4)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项目
补贴额度:300万 申报时间:9月; 5)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
补贴额度:300万以内 申报时间:7-8月; 6)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良种繁育、优势特色种植项目)补贴额度:100-500万 申报时间:12月之前; 7)2015-2017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种植机械)
补贴额度:项目总投资30%左右 申报时间:12月; 8)农产品促销项目资金
补贴额度:项目总投资10%左右 申报时间:6月; 9)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农作物种子项目
补贴额度:800-1500万元 申报时间:2月; 10)农业综合开发林业专项 补贴额度:120万元 ;
11)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
补贴额度:每亩补助1100元 申报时间:3月; 12)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
补贴额度:500万元 申报时间:6月; 13)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
补贴额度:不超过2000万元 申报时间:8月; 1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
补贴额度:60-300万元短缺 申报时间:4月; 15)国家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
补贴额度:100-300万元 申报时间:7月; 16)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
补贴额度:300-500万元 申报时间:10月; 17)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试点项目
补贴额度:500-800万元 申报时间:10月; 18)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现代农业领域项目 补贴额度:80万元 申报时间:6-7月; 19)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
补贴额度:80-120万元 申报时间:3月
养殖农业项目:
1)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畜禽良种项目
补贴额度:300-500万元 申报时间:2月; 2)现代农业示范项目
补贴额度:200万-2亿 申报时间:6月; 3)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养殖项目)
补贴额度:项目总投资10%左右 申报时间:6月; 4)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项目
补贴额度:300万 申报时间:9月; 5)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
补贴额度:300万以内 申报时间:7-8月; 6)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良种繁育、优势特色养殖项目)补贴额度:100-500万 申报时间:12月之前; 7)2015-2017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养殖及饲料加工机械)补贴额度:项目总投资30%左右 申报时间:12月; 8)农产品促销项目资金
补贴额度:项目总投资10%左右 申报时间:6月; 9)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
补贴额度:60-300万元 申报时间:4月; 10)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
补贴额度:300-500万元 申报时间:10月; 11)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试点项目
补贴额度:500-800万元 申报时间:10月; 1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现代农业领域项目 补贴额度:80万元 申报时间:6-7月; 13)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
补贴额度:80-120万元 申报时间:3月
农业流通加工类项目:
1)冷链物流和现代物流项目
补贴额度:200-1000万元 申报时间:7月; 2)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项目
补贴额度:300万元 申报时间:9月; 3)开发性金融支持农产品加工业重点项目 申报时间:12月;
4)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
补贴额度:项目总投资的30% 申报时间:5月; 5)2015-2017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
补贴额度:农机价格的30% 申报时间:12月; 6)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
补贴额度:50万元-300万元 申报时间:6月; 7)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
国家级主要补贴政策 篇6
关键词: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问题对策
1 禄劝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现状和特点
通过补贴工作促进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普及运用, 提高了农业装备水平, 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科技措施的投入水平, 形成了农民增收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新常态。
1.1 总体现状
近3年来禄劝年均完成购机补贴任务500万元以上, 年均补贴机具和受益农户都在6 000户左右, 年新增农业机械动力4万多k W, 年带动农民新增农机具投入0.63亿元以上, 替代耕牛8 000头左右, 替代农业劳动力上万人, 让转移农民安心转移, 推进了土地的流转与规模化经营。
1.2 特点
一是补贴政策的落实。禄劝农机部门按照云南省农业厅实施方案, 结合禄劝实际, 2015年采取“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乡镇办理、直补到卡”的补贴方式, 积极认真开展补贴兑现工作。二是补贴任务的落实。禄劝历年补贴任务完成数均占昆明市的30%左右, 基本上达到了敞开补贴, 满足了购机农户的补贴资金需要。禄劝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 80%以上的耕地块头不到667m2, 当前土地经营尚处于细碎化状态, 因此农民购买的农机具小型占比达95%, 随之补贴机型也就以小型为主。
2 存在问题
2.1 补贴定额下调, 影响农民购机办补的积极性
以禄劝发展迅猛的微耕机为例, 补贴定额经历了1 800元/台, 1 600元/台, 1 200元/台, 到2015年的800元/台, 而且6.5k W以上的微耕机不在补贴范围。补贴定额只有最先的44%, 当然补1 800元/台时微耕机技术不成熟, 造价高, 但油价却是在不断上涨的。经调查经营者的净利润率也随着补贴定额的下降而下降, 为了促销而不断让利给农民, 举步维艰。同时不少农户嫌补贴资金少而放弃享受权, 这些不要补贴的农户, 农机管理部门无法将其及时纳入安全教育和管理, 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2.2 补贴手续繁琐, 也是农民放弃补贴的另外一个原因
按现在的补贴手续办理兑现程序, 包括:补贴申请登记 (凭身份证可在乡级进行) , 选择购买机具开具发票和打印核实表 (在购机点办理) , 购机核实 (需运到指定核实地点经农机部门核实签字, 拍照3合一照片, 登记联系电话和惠农卡, 签订安全使用承诺书等) 。
2.3 放活补贴机营销市场与规范管理之间的矛盾突出
禄劝2015年有经销商37家, 其中县级市场7家, 乡镇级市场21家, 村级市场9家。符合经销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的企业应具备必要的资质条件 (注册资金不低于50万元, 从事农业机械经营业务2年以上, 无有效群体性投诉;营业、仓储场地面积200m2以上, 具备一定售后服务和零配件供应能力;具有健全的企业管理规章制度等) 的只有1家。禄劝有13个乡镇, 200多个村委会, 人口居住分散, 没有这么多经销商难于满足农户的购机需求, 但如果保留和继续发展经销商, 就难于规范管理, 满足“三包”服务和操作培训要求。具体地说,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规定, 经销企业有对购机农户培训的责任和售后维修三包服务责任, 由于经销商不具备培训和维修服务条件就不履行职责, 导致机械伤人事件多发。
3 对策
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宗旨, 在补贴定额下调的情况下, 通过改革和创新驱动, 多措并举, 继续激发农民的购机用机热情。
1) 支持农机企业发展壮大, 在购机集中地的交通要道实施购机补贴“一站式”服务。禄劝现有2.3万台微耕机, 承担着全县90%以上的机耕作业, 是目前禄劝的主要农机动力。但随着微耕机的迅猛增加, 微耕机安全事故也成为农机安全工作的核心。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对农机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 寻找农机安全事故源头上, 在源头上强化管理。在禄劝的现有37户经销商中, 均没有操作培训场地和理论培训场所, 通过招商引进在禄劝县屏山街道办六角屯组 (辐射禄劝85%的交通要道) , 建一个农机补贴“一站式”服务中心, 购机办派人入驻经销企业。让农民购机、试机、择机, 补贴申请登记, 机具核实, 技术操作培训就地完成, 满足购机农户对补贴机型的多样化选择, 同时推广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 减少农户多地点办理补贴手续的不必要麻烦和费用支出, 保障购机农户从理论到实作的购机现场培训, 从源头上堵塞安全漏洞。
2) 发展和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组织机手培训, 提高农机作业的组织化水平, 开展机具维修保养, 安全教育, 补贴办理咨询服务中的积极作用。一是积极组织经销商进行农机维修技能培训, 保障经销商自己具备维修能力。二是根据禄劝交通闭塞, 人居分散的特点, 广泛培训农机维修工。三是通过农机合作社将这些维修工组织起来, 形成一个庞大的维修网, 用“三农通”向广大农户发布农机合作社维修电话, 合作社接到维修请求时, 安排就近的维修工, 用二轮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 及时赶赴维修地点开展上门维修服务, 属“三包”期的机具由合作社向经销商收取“三包”服务费。保障维修服务的及时性和专业性, 维护农机户的切身利用。
3) 规范经销管理。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经营行为的通知》 (农办机[2012]19号) 文件要求, 加强督促检查, 逐步规范经销行为, 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取缔违规操作的经销商补贴机经销资格。
参考文献
[1]朱剑斌.金东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9, (12) :62.
国家级主要补贴政策 篇7
1.1 农机补贴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必须围绕农机推广这一工作的中心
要补贴的机具和技术必须是我们要推广的机具和技术,如果我们把不做推广的农机产品和技术,也做为补贴的对象,那就毫无意义可言,我们要推广什么样的农机产品和技术,与当地实际情况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因地制宜推广农机产品和技术,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把有限的国补资金用到最需要开发、装备、适用的农机新产品,新技术上来,使农民购买到称心应手、适用的农机产品,真正发挥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1.2 农机国家补贴政策只是农机推广工作的一种手段和措施
农机国家补贴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但是,我们不能什么都依赖于农机补贴政策,认为有了农机补贴政策就万事大吉了,我们的农机推广工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等等。我们不能制定和出台了农机补贴政策就完事了,我们还要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还要抓紧政策的落实,使农机补贴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农机补贴政策的好与坏并不等于农机补贴资金发放了多少,农机具增加了多少,关键看农机推广工作的成效,看农机化水平能否提高,看农民能否增收,农业增效。补贴工作不能停留在补完就完了,要看看农机推广工作的效果怎么样,总结一下成败原因,以便为来年制定出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农业机械发展需要的补贴政策。
1.3 农机国补应该与时俱进
不同时期农业产业规化不同,农业的重点发展也不同,我们要推广和补贴什么样的农机产品和技术也要跟着农业产业规划走,这样我们的农机补贴政策才适合时代的要求,把那些技术,设备落后的农机产品从补贴中撤下来,把先进适用的农机产品和技术放到新的农机补贴中来。
2 农机补贴怎样适应新时期农机推广工作
2.1 结合当地实际和农机推广工作的需要制定农机补贴政策
各地都有自己的支柱主业和特色,那就是实际。我们要推广什么,补贴什么,都要结合实际,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符合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来制定可行的政策和计划。
2.2 农机补贴的项目必须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
推广和引进每项新技术、新机具都要注重其技术内容是否先进和适用,技术性能是否可靠。不具备先进技术的没有推广价值,不具备适用的机械没有推广前景。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首先推广投资少、见效快、经济适用、技术先进、产品精良、综合效益显著的先进的农机产品,决不能走形式,摆架子,为推广而推广,为机械化而机械化。
总而言之,选择推广引进农机新产品、新技术,必须考虑到该产品的各项内容,是否符合本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农机化发展的总体目标。
2.3 农机补贴的标准应随推广的农机产品和技术而定
我们要考虑到国家到底能够给我们多少农机补贴资金,补贴资金多当然可以定高点,这就是有个度,让有限的补助资金发挥最大作用。还要考虑我们要推广的农机产品和技术,农民能够接受的程度。农民能接受的,购买热情高的,可适当降低补贴标准,不易接受的、先进适用的农机产品。可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其实一种新产品和一项新技术的出现,农民都会有一个接受和使用的过程。随着推广的深入,农民会越来越接受先进的农机产品和技术,我们的农机补贴标准也应该随着推广的深入,逐步对补贴进行调整,该降的降,该升的升。
农机补贴政策的落实是农机推广工作的主要内容。政策的制定是为了落实,如果一个好的政策不去实施,那也是一纸空文。农机补贴政策要谁去落实,去实施呢?农机部门责无旁贷。那么怎样去落实、怎样去实施呢?那就要通过农机推广工作去落实,去实施,要进行宣传、资料汇总、验收核实、行文、发放资金等一系列的事情都要我们去做。
总之,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实际,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情况,农业机械要推广什么,补贴什么,补多补少要根据当地的农业产业规划、产业结构和农机产品的适用技术而定,尽量做到各类农机的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农机补贴政策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导向作用,有如此好的国家补贴政策,有负责推广农机工作的机构,有专业技术推广人员和他们的敬业精神,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将会得到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国家补贴不仅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也使农业产业更加地优化、合理,把有限的国补资金放到无限的农机事业中去,早日实现农业机械化。
摘要:农机推广就是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 将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转化、普及、运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 使农民增收, 农业增效。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先进手段和工具, 其装备水平是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农业机械作为农业生产的先进手段和先进工具, 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农业机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农机推广工作是提高农机装备水平的重要措施。随着农村建设的深入, 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农业生产日趋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 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也相应增加, 特别是对农业机械和农机技术的需要与日剧增。而随着国家对农机补贴力度的加大, 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和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 使农民得到很大的实惠, 也加快了农机化的快速发展。国家补贴政策的春风使我们农机推广工作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去制定农机补贴政策来适应新时期的农机推广工作。
国家级主要补贴政策 篇8
一、发达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基本做法
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40-60年代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为解决农户投资能力较弱的问题,在财政投资、信贷、补贴等方面给予了有力支持;在全面机械化发展阶段和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后,发达国家均实行农业机械化促进政策,加强本国农业基础建设。
(一)重点扶持,多策并举,巩固农业机械化建设
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充分利用WTO“绿箱”、“黄箱”政策空间,结合本国国情,制定农业发展目标,通过购机优惠政策、柴油补贴、加强农机产业化组织建设等举措,持续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保持农业的优势地位。尽管国情不同,发达国家重点推进购机政策扶持,采取的政策支持共性措施主要包括对农户购置大型农业机械或装备实施直接补贴、低息或贴息、购机贷款担保三种形式。同时,发达国家大力推行农用柴油优惠措施,对农用柴油进行减税和补贴是各国通行的主要措施,此举直接降低了农田作业成本,提高农田作业效益。韩国政府给农户提供比市场价格低50%-80%的免税油。美国政府对农民实行柴油供应免税政策。法国政府一直对农用燃油实现减税15%的优惠政策。德国政府在农业政策中明文规定,农民用柴油半价供应。
(二)引导建立各种农业机械经营组织
在农业机械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大多数发达国家都鼓励支持建立各种形式的共同使用农业机械的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组织程度,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制定出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德国是农业机械跨企业合作组织的发源地,该组织以共同使用农机设备为宗旨,主要形式有农机协作社、“农机环”和农机租赁公司等,在提高农业机械使用效率与降低作业成本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法国的“居马”,是农民为了解决购买昂贵的农业机械设备的资金困难,自发组织起来集体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专门合作社。韩国在1977-1986年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关键时期,大力提倡建立共同购机、共同利用装备的机械化营农团,在营农团购置农业机械时,采取政府给予50%的补贴、40%的贷款资金、自筹10%的方法,使机械化营农团迅速成为韩国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生力军。
(三)严格农机产品质量、安全性能和售后服务管理
农机质量和安全生产直接涉及农民利益与农产品生产质量。发达国家一方面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进行强制性管理,另一方面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对农机维修、配件供应进行引导和扶持。日韩的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相当多的内容是关于产品质量管理、安全技术规定和维修服务方面的规定。1987年欧共体理事会通过“产品责任指令”,以英国为首,先后立法,形成了健全的产品责任法,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管理。美国农机制造商要为每台主机购买产品责任险,并供应零配件。经销商除代理制造商销售产品外,还从事零配件销售、产品租赁、维修保养和对各种新机具进行推广演示、组织各种专业服务(如耕地、播种等)以及对机手进行培训,为机手购买保险等工作,并规定只有培训合格才能购买保险。发达国家将农机产品质量保证、检测等内容列入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中,还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
二、发达国家农机补贴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发达国家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政策扶持及重点工作推进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和发展规律,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保证。
(一)政策支持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保证
从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到农业现代化,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将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作为政府支持农业的一个普遍性措施和有效途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美国和欧共体等发达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农业法》《农业基本法》《联邦农业完善与改革法》《农业调整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保护农业和农民利益的目标以及乡村建设作了明确规定。美国在《农业法》中对有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教育、科研、推广、产品质量鉴定等作了相应规定。德国通过制定《农机法》,要求生产企业保证产品符合农民操作安全要求,提供充足的零部件供应。日本政府1953年制定的《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对农业机械的试验研究、普及推广、产品检查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为使《农业基本法》得到具体贯彻,发达国家又制定了与之相配套《农业投资法》《土地休耕保护法》《农业现代化资金补助法》《农业信贷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一系列具体的法律法规,根据实际需求对补贴重点进行调整,从不同领域对农业政策扶持作了具体规定。
(二)资金支持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动力
购机补贴、低息或贴息贷款、购机贷款担保等金融优惠政策是发达国家采取的促进农业机械化的主要措施,这些措施解决了农民购机资金短缺的困难,成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动力。日本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为解决农民购机的资金困难问题,补贴以外的资金通过长期低息贷款给予专项扶持,利率比市场低30%-50%;法国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由政府提供20%-30%的购机补贴及50%以上的农业信贷合作社贷款;根据机型和价格的不同,韩国在实行农业机械化的关键时期政府补助的比例最高可达价格的50%,农民只需首付10%-20%的资金,其他资金可享受国家银行提供的优惠贷款;意大利政府在推动本国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建立发展农业专用基金,补贴用户购机。
(三)农机化组织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载体
美欧日韩等农业机械高度发达国家除了有健全的管理指导体系外,还有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支持、推进农业机械的共同利用。美国的农机服务合作社和德国的“农机环”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民间组织。美国为解决以家庭为基础的单个农场难以办到的事情,除了有很多农业经营公司为农民提供服务外,大量非营利机构的合作社也一直在提供各种服务,降低生产成本。合作社遍布各地并稳步发展,农机租赁公司、农机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非常发达。德国的“农机环”集中农机资源,发挥规模效应,成为世界闻名的农机合作组织。日本农机协会是政府扶持建立的社会组织,由政府给予补贴,协助政府制定并落实有关政策,高效利用本国农机资源,服务农业建设。
(四)研发、推广是促进农业机械化的手段
发达国家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并向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机科研先行是一个重要原因。发达国家政府以及企业高度重视农机科研、技术推广,给予财政和经费上的支持。美国科研主要由大学和科研机构承担,农业科研经费每年就达15-20亿美元,近年来仍在增加,科研经费的分配大致是公共研究系统和种子、农业机械、农业化工和食品等。日本把农机化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纳入现代化农业发展规划中,全国建有国立和公立科研机构、大学、民间(企业等)三大系统组成的科研体系,2000年前后,日本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农业科研经费约占国内农业生产总值的2.2%。
三、对我国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几点启示
发达国家在本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做法各有侧重,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加强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已经具备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基础,应遵循规律、借鉴经验,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
(一)继续落实和完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
我国农业生产率处于下游水平,仅为美国的1/128,距离WTO给予的补贴标准仍有较大的空间。为弥补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差距,应健全完善相关农机补贴法规,采用政府投资、资金补贴、燃料优惠、低息贷款和建立基金等多种方式,扩大补贴规模、范围、方式,加快推进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稳步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突出重点,明确目标,走经济效益好、土地利用率高、节能环保的新型农业机械化道路。
(二)尽快出台、实施农机作业用柴油优惠政策
从农业机械动力构成上看,我国农业机械主要以柴油为动力。据调研,由于国内油价持续攀升,部分地区燃油费用大约占据农机作业费用的30%,影响了机主收益。我国应充分利用WTO黄箱政策,尽快出台农机用油补贴政策,实行按农业机械实际作业量给予直接补贴或优惠,以降低作业成本,稳定作业价格,让利农业生产;鼓励使用高效节能型农业装备,降低燃油消耗,提高作业效率。
(三)加大农机合作社扶持力度
截至2011年底,全国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超过17万个,其中农机合作社达到2.7万个,比2010年增加23%;预计全年农业机械化服务经营收入达到4400亿元,比2010年增长6%以上。纵向比成绩突出,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规模、覆盖面、效率方面仍有一定差距。为此,我国应加大政策支持、资金补助力度,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建设;不断培育壮大农机专业户,优化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布局,提高农机化生产的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大力引导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带头应用新装备新技术,采取土地连片、代耕代种等多种方式发挥规模优势,服务农业建设,提高耕种收水平,提高土地科学利用率、产出率。
(四)加强农机研发、推广的政策扶持
国家级主要补贴政策 篇9
1 南陵县实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措施
1.1 成立组织
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实行补贴, 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扶持“三农”政策的重要内容, 体现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对于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 南陵县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 组长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担任, 成员由县政府办副主任、县财政局、县农委、县农机局主要负责同志及各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组成。各部门、各组成单位思想统一、组织到位、配合密切。为扎实做好购机补贴的各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 制定方案
根据《安徽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文件的要求, 结合南陵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 经县购机补贴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南陵县2009年度中央财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使用方案》。在方案中确定了南陵县2009年度补贴机具的种类、补贴标准、补贴数量、补贴对象的确定方法以及工作进程安排, 并明确了购机补贴咨询电话和举报电话。
1.3 广泛宣传
芜湖市财政局、市农机局关于《南陵县2009年度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使用方案》的批复下达后, 南陵县及时向全县农民做了广泛的宣传工作。召开了购机补贴领导小组及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会议, 认真学习了财农[2005]362号、皖农机计财[2009]12号、农机管[2009]8号、皖农机计财[2009]107号、农机管[2009]45号及宣传提纲等有关文件精神。并研究制定了《南陵县2009年度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公告》。随后印发公告1 500多份, 粘贴到每一个村民委员会, 散发到每一个村干部及村民组组长手中。并在县电视台向全县农民播放了7d, 通过新闻媒体向全县农民进行广泛宣传。在县财政部门、县农机局设立专门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咨询电话, 使该项政策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1.4 确定补贴对象
补贴政策公告后, 农民根据公告的精神, 自行提出申请, 镇政府推荐, 再将申请表交到县农机局。县农机局汇同县财政部门对申请购机户进行逐一审核, 对符合补贴条件、申请补贴人数不超过计划指标的, 直接确定补贴对象;申请补贴人数超过计划指标的, 采取抽签的方式确定补贴对象, 并制定了详细的抽签方案, 由县公证处进行现场公证, 县电视台全程录像, 县监察局、财政局、农委派员全程监督, 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1.5 张榜公示, 签订协议
对确定的补贴对象, 又印发了《南陵县2009年度中央财政购机补贴对象公示》散发到每个镇、村干部及农民手中, 粘贴到每个村民委员会, 并在县电视台进行了播放, 广泛接受群众监督举报。补贴对象在全县公示无异议后, 县农机局组织了签订协议仪式, 与补贴对象正式签订购机补贴协议;并告知农民凭购机补贴协议到经销商处自行议价、差额购机。
1.6 补贴机具核实
在农民购买补贴机具后, 要求本人携带机具、发票、合格证到县农机局进行核实。核实内容包括购机者信息、机具信息、补贴额、机具价格、发票开具时间等, 并对核实后的机具进行统一编号、喷漆、人机合影、登记和备案。
1.7 加强机具监管
为加强对补贴机具的监管, 年初召开了全县购机补贴经销商会议, 认真学习了《安徽省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经销商管理办法》, 对全县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经销商提出了具体要求。另外, 为做好全县补贴机具的上报工作, 县农机局成立了补贴机具核查小组, 对每一台机具进行核查, 认真填写补贴机具核查表, 加强补贴机具的监管力度, 对核查没有问题的机具再进行上报, 确保补贴机具真实可靠。
2 主要成效
2.1 促进血防村“以机代牛”工作顺利开展
“以机代牛”工程是根据《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 (2004~2015年) 》、农业部《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重点项目规划 (2006~2008年) 》, 在血吸虫病疫区, 在农业生产中以机械替代人畜力, 实现以机耕替代牛耕, 减少农民下水田劳动与钉螺直接接触的几率, 控制传染源, 预防血吸虫病, 以确保农民身体健康的项目。根据《安徽省2009年度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资金使用方案》的通知精神, 与卫生、血防等部门加强联系, 制定了“以机代牛”工程实施方案。以整村推进的形式, 确定了在7个血防村实施2009年“以机代牛”工程, 即弋江镇的宋桥村、铁拐村、新陶村、柿坝村、弋丰村、排湾村, 籍山镇的芦塘村。截至目前共补贴“以机代牛”机具197台, 补贴资金43.22万元。通过“以机代牛”工程的实施, 大大提高了血防村机械化耕作水平。耕牛大部分已被处置。减少了吸血虫病的传染源, 对做好血防工作起到应有的作用。
2.2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购机补贴促进了南陵县农机化整体结构的优化, 大大提高了全县农机化的综合水平, 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推进了南陵县新农村建设。通过购置农机补贴, 引导农民购置了大量新型、高性能农业机械, 一大批新型高性能农业机械的广泛运用, 逐步改变了传统的农业方式, 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农机作业还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提高农民收入。经统计, 2009年通过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的实施, 带动全县农民投入农业机械资金达2 100多万元, 受益农户达1 100多户, 对拉动内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补贴机具逐年投入农业生产, 农业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 农民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补贴机具可服务农田面积达1.33万hm2以上, 每年降低农业生产成本750元/hm2以上。随着南陵县农机保有量的快速增长, 既壮大和充实了农机服务组织, 又有效激发了广大农民对农机热情, 有效促进了农机作业市场的形成。在做好南陵县早稻和晚稻的机械化服务工作外, 还组织了小麦收获季节的跨区作业工作, 大大提高了农业机械利用率, 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胡德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J].四川农机, 2009 (5) :6-8.
[2]张万军, 欧兴江.健全制度强化措施扎实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J].新疆农机化, 2009 (1) :14-16.
[3]赵勇.论农机补贴工作中如何发挥县级农机监理部门的作用[J].农业科技与装备, 2009 (3) :176-177.
[4]叶建平, 胡云天.做好农机购置补贴的措施和建议[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7 (3) :43.
西方主要国家民族教育政策综述 篇10
一、美国民族教育政策概要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 其民族来源包括本地土著居民和外来移民两部分, 其中移民及其后裔是美国人口来源的主体。 美国目前的民族构成中, 由白人和其他四类主要少数民族构成。美国民族教育政策发展和实践历程呈现出三个显著的历史特征, 即同化主义、英语中心主义和教育隔离制。
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的矛盾是贯穿美利坚民族发展史的基本民族问题, 二者在教育领域的斗争首先表现为教育权利的斗争, 因此, 教育权利的问题是美国教育政策的基本问题和重要研究内容。 少数民族拥有了教育权, 随之而来的是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的问题, 即少数民族语言政策、文化政策问题, 这也是美国民族教育政策的重要研究内容和方向。
二、加拿大民族教育政策概要
加拿大是一个多民族和多种族聚居的国家, 也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其民族教育政策历史经历了四个阶段:殖民地时期民族教育政策阶段、《不列颠北美法案 (加拿大1867宪法) 》体制下的民族教育政策、《加拿大权利法案》体制下的民族教育政策转型、《加拿大权利和自由宪章 (加拿大最高法律) 》体制下的民族教育政策。在这些体制的更替中, 加拿大的民族教育政策经历了一元主义文化政策、二元主义文化政策, 最终转向了多元主义文化政策的大背景。
三、俄罗斯民族政策概要
俄罗斯共有130多个民族, 以俄罗斯人为主, 其他少数民族有德意志、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前苏联时期, 在教育理论方面强调集体主义, 淡化个体差异, 教育的民族同化功能。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提倡“民族教育的复兴”, 促进了对民族问题的讨论和民族文化的发展, 但也导致了激进的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的出现。普京上台后, 提出了“俄罗斯新思想”, 并先后通过了《俄罗斯联邦国民教育要义》等一系列文件, 致力于保存少数民族传统和语言, 发展少数民族教育。
四、澳大利亚民族政策概要
澳大利亚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 被社会学家喻为“民族的拼盘”的移民国家。澳大利亚的民族教育在对待土著民方面先后经历了霸占屠杀—同化一体化—多元等阶段;在对待移民方面分别采取了试图建立以英移民为主的白澳政策和多元文化政策。纵观澳大利亚的民族教育政策其主要经历了霸占屠杀阶段, 基本上没有民族教育政策可言;同化阶段是一种断绝民族性的民族教育政策; 一体化阶段, 土著儿童教育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白澳政策阶段施行对待其他移民采取歧视、排斥、压制的民族教育政策;多元文化阶段下的澳大利亚民族教育政策出现了进步的趋势, 有力地促进了澳大利亚民族教育的发展。
五、英国民族教育政策概要
英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其主体民族是英格兰人, 本地少数民族包括苏格兰人、爱尔兰人、犹太人、诺曼底人等。除本地少数民族外, 外来移民也逐渐成为非主流文化中的一员。英国属于非移民国家, 这些移民多数来自亚洲和非洲的原英属殖民地, 他们处于更加弱势和边缘的地位。英国在民族教育政策方面, 尊重多元文化、政策制定过程规范、体现种族及性别平等、地方享有较大的教育政策制定权。英国民族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其实是一个民族自治权利的发展过程, 也是一个教育民主化的过程。
六、结语
本文通过对西方主要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概要的梳理, 使我们对各国的民族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我们从中得到了几点启示:
1.民族教育政策的母体是民族政策和教育政策, 二者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了民族教育政策的存在状况, 并直接影响到民族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2.民族教育问题是各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民族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影响着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
3.促进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应当成为民族教育政策制定的基本方向, 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多元文化教育实施的对象不仅是少数民族群体, 主流民族群体同样也要接受多元文化教育。
4.各国民族教育政策各具特色, 因为各国的政治体制、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等各不相同, 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 有利于完善我国的民族教育政策体系, 也是做好民族教育政策研究的一项任务。
参考文献
[1]吴明海.中外民族教育政策史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6.
[2]冯广兰.19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族教育政策与实践的历史特征[J].民族教育研究, 2007 (1) .
[3]Paul S·Maxim, 陈·巴特尔, 赵秉坤.共同的挑战:中国—加拿大原住民及少数民族教育政策[J].学园, 2010 (5) .
【国家级主要补贴政策】推荐阅读:
农机国家补贴政策08-08
国家住房补贴政策11-09
2024国家农业扶持补贴政策09-27
农业扶持方向及国家支农政策补贴07-08
放心早餐工程国家补贴07-25
主要国家论文09-09
国家资助政策07-11
国家政策09-19
国家金融政策10-03
国家惠农政策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