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政策

2024-10-03

国家金融政策(共12篇)

国家金融政策 篇1

所谓国家级新区, 是指新区的成立乃至于开发建设都上升到国家战略, 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核, 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等由国务院直接批复, 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特殊政策, 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自1992年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浦东新区以来, 我国已设立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和广州南沙新区共6个国家级新区。

1 三大国家级新区的金融发展创新政策比较

1.1 上海浦东新区

1.1.1 金融发展现状

浦东新区目前拥有门类繁多的金融机构, 共集聚各类金融机构493家。在新兴金融产业领域, 如基金、保险资产管理等资产管理行业, 迅速发展。金融市场体系完整, 集聚着证券、期货、金融衍生品、产权等国家级和市级金融要素市场, 初步形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投资、财务、金融租赁和汽车金融等为主的金融市场体系, 此外浦东新区具有门类齐全的金融服务。

1.1.2 金融创新政策

第一, 财税: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分行、中外合资银行及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 缴纳l5%的企业所得税, 并实行“一免二减半”。

第二, 机构建设:允许外资在整个上海范围内开办银行、财务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支持设在上海的合资证券公司以及合资基金公司率先扩大开放范围、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金融企业开展综合经营试点、鼓励发展各类股权投资企业 (基金) 及创业投资企业

第三, 金融市场完善:研究探索推进上海服务长三角地区非上市公众公司股份转让的有效途径、研究建立不同市场和层次间上市公司转板机制、适时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产品试点、稳步扩大国际开发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规模、研究探索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适时启动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股票、积极发展再保险市场。允许上海设立证券交易所, 为浦东自行审批发行人民币股票和B种股票。

第四, 对外开放:创造条件适时开展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试点、充分发挥上海金融市场在人民币支付清算和市场交易方面的作用。

1.2 天津滨海新区

1.2.1 金融发展现状

目前滨海新区共有银行类分支机构55家, 证券类金融机构4家, 保险类金融机构7家, 各类金融机构网点共415个。创新金融要素市场, 设立了全球唯一的铁合金交易所;成立了中国首家金融资产交易所、天津股权交易所和天津滨海国际股权交易所两家资本交易所;成立了天津排放权交易所, 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在投融资方面, 基金产业发展迅速, 成立了我国第一只契约型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第一只华侨投资基金、第一只合伙制船舶产业投资基金也相继落户滨海新区。

1.2.2 金融创新政策

第一, 对外开放:允许天津滨海新区金融机构开展离岸金融业务, 取消进出口核销制度, 实施意愿结售汇, 跨国公司资金集中管理, 在区内建设统一的外汇交易平台系统, 为该区境内资金直接投资境外提供方便。

第二, 财税政策:鼓励信用评级机构在区内开展业务, 信用评级机构当年评级高新区企业数量超过20家, 且所评企业当年融资额超过1亿元, 对评级机构奖励10万元;评级企业数量超过50家, 且所评企业当年融资额超过2亿元, 对评级机构奖励20万元;鼓励各类投融资机构入区, 在滨海新区新区内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的投融资机构, 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 自盈利年度起, 连续三年按照其交纳的所得税高新区留成部分的50%予以奖励。

第三, 人才政策:对金融企业连续聘用2年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 在本市行政辖区内第一次购买商品房、汽车或参加专业培训的, 由同级财政部门按其上一年度所缴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予以奖励, 累计最高奖励限额为购买商品房、汽车或参加专业培训实际支付的金额, 奖励资金免征个人所得税。

1.3 广州南沙新区

1.3.1 金融发展现状

2011年南沙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1亿元, 是2002年的9倍多;税收总额达235亿元, 是2002年的26倍。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港区等发展态势良好, 汽车、造船、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和航运物流、科技创新、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临港现代产业初具规模。

1.3.2 金融创新政策方案

第一, 机构建设:允许符合条件的港澳机构在南沙新区设立合资证券公司、合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和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设立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等各类股权投资机构, 建设财富管理中心;鼓励港澳保险经纪公司在南沙新区设立独资保险代理公司。

第二, 金融创新:围绕海洋经济等实体经济开展产业金融创新;发展航运金融业务, 打造区域的航运金融中心。

第三, 投融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融资支持, 完善融资性担保体系, 规范发展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

2 三大国家级新区金融创新政策的共性研究

综上三大国家级新区的金融政策上看, 其金融政策在以下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在财税政策上表现为减免金融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对新进或新引入或效益显著的金融机构给予财政上的补助和奖励;对金融机构的办公用房给予补助优惠等。在人才方面, 减免高级金融人才的个人所得税;给予相应的租房、购房补助或优惠政策;解决子女教育问题。在金融创新方面, 鼓励与地区产业特色相适应的金融机构、业务的创新;开展金融产品的创新。在对外开放方面, 开展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试点;建立外汇交易平台;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在投融资方面, 发展各类投融资方式, 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信贷力度。

摘要:金融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节点。国家级新区作为政策与开放的先导功能区, 在我国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 为其他地区金融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国家级新区,金融创新

国家金融政策 篇2

税有关政策业务问题的解答

各地、州、市国家税务局,大理、个旧市国家税务局:

从今年1月1日起,国务院调整了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的税收政策,各地就贯彻省国税局云国税发[1997]118号文件提出了一些问题,要求予以明确。为了正确贯彻好金融保险业的营业税政策,确保国税系统营业税征管工作的顺利进

行,根据全国金融保险业营业税培训会议精神,现对几个具体问题解答如下:

一、金融业营业税的纳税人范围如何掌握?

答: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的纳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发生金融保险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具体包括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

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商业性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三类。

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

商业性银行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投资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以及外国商业银行在我国设立的分支机构和地方性银行(如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

银行)等。

政策性银行目前我国仅有三家: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有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合作银行、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投资公司、金融信托公司、证

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

非金融机构是指将资金有偿借给他人而收取资金占用费或其他明目的收费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其性质也属于贷款行

为,因此应按金融业征税。

在实际执行中,各级财政部门及财政部门办的国债服务部、县乡开发公司、商品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农村合作基金会等暂不作为金融保险业的纳税人。劳动部门(社保部门办理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劳动保险)、政府部门(办理

农村养老保险等)也不作为金融保险业纳税人。

二、金融业的征税范围如何掌握?

答:按现行政策规定,目前纳入金融业征税范围的具体项目有:贷款、融资租赁、金融商品转让、金融经纪业和其

他金融业务。

贷款是指以有偿使用和到期归还为前提将资金借与他人使用的行为。征税中要注意的几个具体问题:一是典当业中的抵押借款按一般贷款业务征税;二是邮政汇兑业务也应按贷款业务征税;三是金融机构向透支人收取的利息,属于从

事金融业务取得的收入应征收营业税。

融资租赁,也称金融租赁,是具有融资性质和所有权转移特点的租赁业务,是以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一种信用方式。融资租赁业务必须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或对外经济贸易部批准可以从事融资租赁的单位从事的融资租赁业务才能按“金融

保险业”税目征税。

金融商品转让是指有偿转让外汇、有价证券或非货物期货所有权的行为。对金融商品转让目前只对金融机构和视同

金融机构的单位才征收营业税,对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从事的金融商品转让业务暂不纳入营业税的征税范围。金融经纪业是指受托代他人经营金融活动的业务,即信托业务,如委托业务、代理业务、咨询业务等。其他金融业是指上述业务以外的一切金融业务,如贴现、银行结算、买入返售证券业务、卖出回购证券业务等。

三、金融业营业税的计税依据如何确定?

答:金融业的计税依据就是金融业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其确定的基本原则是纳税人提供金融业应税劳务并自接受这些劳务的单位或个人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根据有关规定,金融业营业税计税营业额的确定归为三种:一是收入全额,如一般贷款的利息收入,信托业务等各种中介、服务取得的手续费收入按全额确认收入;二是利差收入,如转贷外汇贷款,按利息收入减去支付境外的借款利息支出后的差额作为收入;三是价差收入,即对外汇、证券、期货等金融

商品转让按卖出价减去买入价后的差额作为收入。

金融业纳税人提供劳务时收取的邮电费、工本费、印刷费等应并入收入中一并作为金融业的营业额计算纳税。

四、金融机构往来业务如何理解?

答:金融机构往来业务是指金融机构之间相互存、贷款以及拆借款业务,按现行政策规定,金融机构之间的往来业

务取得的收入暂不征收营业税。

五、邮政储蓄业务是否属于金融业务?

答:邮政储蓄是为银行代办储蓄的业务,其本身是非金融机构,所收储蓄款均要存入相应的银行,银行按存款支付利息给邮政储蓄机构,邮政储蓄机构的收入即是银行支付的利息与支付给储户的差额,是一种手续费的性质,因此,邮

政储蓄不属于“金融保险业”的征税范围,仍视为“邮电通信业”的征税范围。

六、中国人民银行不征税和征税的具体范围有哪些?

答: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其本身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行使的是政府的职能。因此,对中国人民银行发行货币、经理国库、对金融机构的贷款及向金融机构贴现、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外汇以及金融机构往来业务取得的收入不征收营业税;而中国人民银行对非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以及代理发行、兑付国债和其他政府债

券取得的收入,属于金融业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应征收营业税。

七、商业性保险与政府性保险(社会保险)的区别?

答:除保险公司外,为保障社会的稳定,有关政府部门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计划生育等方面开办了保险业务,因其职能主要是为稳定社会服务,因而称之为社会保险。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主要区别是:保险公司所办的保险是建立在投保人和保险公司双方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的;而政府部门所承担的社会保险则有四大特点:一是强制性,一般由政府规定,各企事业单位都应参加;二是要负责经济体制改革前未交过保险费的退休职工的退休费用;三是收费标准与发放标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象保险公司那样由投保人选定投保档次;四是收不抵支时由财政承担相应责任。

八、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的纳税期限如何确定?

答:根据银行的结息特点,金融业的纳税期限目前确定为一个季度纳税一次,即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20日或利随

本清的到期日;保险业营业税的纳税期限确定一个月纳税一次,即次月10日内申报纳税。

九、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的减免税规定有哪些?

答:按国务院的规定,目前金融保险业营业税有以下减免税:

(一)对政策性银行营业税的先征后返政策。政策性银行作为国家的专业银行,其缴纳的营业税实行先征后返的优惠,所返还税款作为国家对银行的资本投入,增加国家资本金。因此,在税款返还期间,其营业税税率仍按5%的税率

执行。

(二)对农村信用社的减税照顾。农村信用社在1997年12月31日以前仍减按5%的税率征收营业税;自1998

年1月1日起恢复按8%的税率征收营业税。

(三)对外商投资和外国金融企业的减免税照顾。对经济特区内(包括上海浦东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设立的外商投资和外国金融企业,凡来源于特区内的营业收入,继续执行自注册登记之日起5年内免征营业税的优惠政策;对来源

于经济特区外的营业收入部分,从1997年1月1日起不再执行特区内的优惠政策。

对1996年12月31日之前在特区外设立的外商投资和外国金融、保险企业,在1998年12月31日前,营业税减按5%的税率征收,自1999年1月1日起按8%的税率征收;对1997年1月1日以后特区外新设立的外商投资和

外国金融保险企业,一律执行8%的营业税税率。

(四)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贷款利息免征各税。我国是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的会员国,应遵守《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适用于贷款协议和担保协议的通则》的规定,因此,对国际农发基金贷款利息应按“通则”的有关规定免征各税。

(五)对保险公司承办的农牧保险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农牧保险是指为种植业、养殖业、牧业种植和饲养的动

植物提供的保险业务。

(六)对保险公司开展的一年期以上返还性人身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免征营业税。

国家金融政策 篇3

一、金融监管理论依据和国家金融审计地位

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市场机制的无形之手和政府监管的有形之手相互配合。金融业作为“公共性”产业,金融机构除了向股东和所有者投资负责外。因其占用大量社会资源,有责任向顾客提供需要的金融产品和劳务,有责任向员工提供最佳工作环境,有责任向政府和管理当局提供相关信息和履行法定义务。同时,商业银行不仅存在股东和经营管理人员之间的经济关系,也存在对千万个存款人的相互依赖,较之一般企业更是一种高度典型的社会经济利益的承受体和载体。一旦金融发生风险,势必迅速波及到其他行业,并危及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监督显得极为重要,尤其需要独立的外部监管。

目前我国确立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基本模式,同时社会审计组织、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金融机构实施检查。从我国国有经济和国有金融机构占主体的国情出发,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有金融机构进行审计,在此情形下金融审计是否只需关注国有金融资产保值、增值,而无需参与到金融监管中来呢?答案是否定的。

金融监管是典型的受托责任,表明受托责任的确定和解除有赖于责任报告的完成,而这种责任报告的出具,必须由受托责任人各方可以接受和认可的组织和机构来进行,而国家审计独立性、权威性的特征。决定了金融审计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是金融监管体系中不可少的,必然会发挥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管理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政府审计由于具有监督层次高,审计覆盖面大,与被审计对象人权、事权、财权相分离的超脱特点,介入金融业监督、监管,可以通过微观监督了解到大量金融活动的真实情况,洞察违法违规经营苗头,提前防范损失和风险,从体制上、机制上、廉政上发现和揭露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有利于促进监管当局的监管职能履行到位,改善监管政策和措施。这是其他监管部门利用行政手段对行业市场准入、营运及处理和市场退出等方面进行行业监管所不能替代的。

二、国家金融审计的目标和作用

作为“国家经济和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国家金融审计必须为维护金融安全稳定服务,为促进金融体制改革服务,服务于金融体制改革大局,服务于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建立、服务于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的健全、服务于金融宏观调控的有效运行。国家金融审计在审计实践中应显示以下作用:

(一)对财务收支管理、预算执行情况评价的作用。

金融资产质量是金融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也是金融市场繁荣昌盛的根本。以审计财务收支真实性、摸清家底为基础的审计是国家金融审计应发挥最基本的作用,审计机关特别是要关注金融资产质量和风险,要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进行相对准确的把握。一是财政财务收支整体的真实性,要通过查出的具体问题和比较科学的量化指针来评价真实、基本真实或不真实。二是支付能力或者持续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揭示审计对象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着哪些经营风险,是否有能力维持公众存款的安全性。三是资金使用效益。是否具备盈利能力,财政性资金和国有资产的盈利水平如何。同时,通过对国有和国有控股银行的检查,实现对社会中介组织审计鉴证质量的再监督。

(二)对金融领域违法违纪行为的纠正和揭露作用。

即使在今天,我国金融机构违规经营问题仍很突出,大案要案时有发生。如资产质量反映不真实;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到位,发放贷款出现不良;账外账、小金库现象仍然存在;违规处理呆坏账等;另外,违规票据业务仍十分突出,已严重影响了票据市场的正常秩序;网络银行业务管理安全性、有效性还亟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金融审计必须坚持以真实性为基础,以检查内控制度和行业自律为切入点,以信贷资产质量和表外业务状况为主线,以揭露大案要案线索为突破口,对金融领域违法违纪的行为进行纠正和揭露。此外评价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控制系统是否有效,有无薄弱环节或明显存在控制与管理上的漏洞,提出改进建议,督促企业自我完善。

审计机关对金融机构的业务监督,重点检查金融机构执行国家金融政策的情况,要对重大金融活动的专项审计或调查,从而掌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同时要强化信息反馈,为决策者提供可靠依据。

(三)对金融监管部门监管绩效的评价作用。

通过对金融监管部门监管,金融审计可以对金融监管部门制定的法规、制度是否能很好地防范金融体系中的漏洞,金融监管部门是否能按照国家宏观金融政策、法规进行监管等做出评价。也包括对人民银行出台的货币政策的合理性、财政部有关金融政策及资产管理情况的评价。对金融监管部门的审计着眼宏观,从国家、地区的全局出发观察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全局,发现有关金融监管的问题,从宏观金融政策方面提出建议和措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金融监管。

(四)为宏观决策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信息和依据的作用。

首先是推进金融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其次对审计发现的一些典型性、倾向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向高层决策部门提出建议,这些建议都能得到高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助于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制订和完善若干办法,并对存在问题的查处、整顿取得较好成效。

三、提高国家金融审计服务水平

(一)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突出审计重点。

目前,金融审计监督主要还是合规性监督,更多是针对某一法人单位全系统各个层面的机构已经发生和完成事项进行的事后监督、检查。这种监督模式明显滞后、被动,不利于有效地揭示金融风险,目标不够明确。因此金融审计切实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预警、监测和控制。确保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要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重点,分析金融机构的生存能力和环境状况,了解其战略性优势和威胁其经营目标实现的风险;分析宏观层次的重大金融风险,准确地发现金融机构在防范风险方面的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最大限度地强化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功能,及时发现风险和防范风险,发挥风险预警作用,构筑金融安全网。

(二)加强审计管理,创新审计方法。

随着金融会计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金融业务数据库已成为金融审计的主要审计对象,计算机辅助审计成为审计的基础和前提,金融审计逐步实现现场审计与网络审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行动态跟踪和过

程监督,可以大大提高审计质量,减少审计成本。特别是由于计算机信息数据系统成为金融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与核心,对信息数据系统本身的审计和评价,向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审计课题。同时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抓住经济金融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一些专题审计或延伸审计调查,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相互比较,及时搜集金融风险预警指标的信息,及时关注导致金融风险的苗头性问题,开展金融风险环境的经常性调查与分析,并及时向政府决策机构等相关部门发出预警信息,将金融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从金融审计的发展趋势看,效益审计将是金融审计的重中之重,在加强内控机制、资产质量审计的同时,要进一步关注资产风险,努力探索绩效管理审计的新路子。

(三)拓展审计内容,扩大金融审计覆盖面。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和加入WTO承诺的逐步兑现,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业混合经营趋势日趋明显,非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在金融市场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大,金融监管部门的任务和责任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原来不作为金融审计主要内容的证券、保险、信托业务等应纳入常规审计范围,对金融监管部门业务监管绩效审计也越来越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国家审计机关只对国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对非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审计无法律依据,目前可在金融监管部门业务监管绩效审计时延伸进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非国有制经济占比例会越来越大。国家审计如何对之进行审计监督,特别是对国民经济安全有较大影响的非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的审计监督是一项重要课题。

(四)培养保留一批高素质的金融审计人员。

应对金融业务复杂多变的经营活动,需要有一支高度专业化、经验丰富和稳定的审计专业化队伍。只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金融审计才能改进审计手段,才能具备揭示金融风险的能力,才能在促进防范金融风险方面有所作为。

要强化审计人员的紧迫感与使命感,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我国金融审计面临的新挑战,强化同国际审计接轨的意识、审计风险意识、审计前瞻性意识;学会宏观思维,善于从全局分析和看待问题;要抽出时间组织学习、培训,提高专业水平,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成为金融审计方面的专家;提高遵守审计纪律的自觉性。

(五)充分发挥调动地方金融审计的积极性。

我国各地经济发展又极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地方审计机关对做好本地所属国有和国有控股金融企业审计更具优势,同时对当地其他金融企业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审计监督也是必要的。一来可以掌握当地金融运行状况。发现潜在风险;二来可以减轻审计署审计压力,同时也便于中央更全面及时地了解各地金融运行状况。

国家金融政策 篇4

一、公司所得税降税势头不减

在上述四类国家中,巴西、印度和美国的公司所得税税率未作调整;爱尔兰和德国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前已经降低公司所得税税率(爱尔兰从2003年起将公司所得税税率从16%降至12.5%,德国从2008年起将公司所得税税率从25%降至15%);泰国局部降低了公司所得税税率(从2008年8月7日起,将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从30%降为25%或20%);澳大利亚、希腊、日本、俄罗斯、新加坡和匈牙利全面降低或者将要降低公司所得税税率(见表一)。

注:*内阁通过的税改计划尚待议会审议。**限于未分配利润,分配利润的税率为40%。

从世界范围看,近年来公司所得税税率下降趋势也十分明显。根据220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所得税税率的变化情况测算,其平均综合税率(包括地方所得税税率)从2006年的26.9%降至2008年的25.6%,2010年进一步降至24.6%,平均每年降低约0.55个百分点。

二、个人所得税税负有减有增

个人所得税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变化较大的税种之一。一方面,不少国家采取退税、提高扣除额或抵免额等临时性减税措施,减轻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的税负,以稳定消费信心;另一方面,调整税率。其中,降低税率的国家包括匈牙利、德国和澳大利亚等,提高税率的国家包括希腊和英国等。

国家金融政策 篇5

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9〕99号

全文有效 成文日期:2009-08-21

字体: 【大】 【中】 【小】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26号)有关规定,现就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通知如下:

一、金融企业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对其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照以下比例计提的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一)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

(二)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

(三)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

(四)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

二、本通知所称涉农贷款,是指《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银发[2007]246号)统计的以下贷款:

(一)农户贷款;

(二)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

本条所称农户贷款,是指金融企业发放给农户的所有贷款。农户贷款的判定应以贷款发放时的承贷主体是否属于农户为准。农户,是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还包括长期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住户和户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一年以上的住户,国有农场的职工和农村个体工商户。位于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和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国有经济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的集体户;有本地户口,但举家外出谋生一年以上的住户,无论是否保留承包耕地均不属于农户。农户以户为统计单位,既可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也可以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

本条所称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是指金融企业发放给注册地位于农村区域的企业及各类组织的所有贷款。农村区域,是指除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行政区及其市辖建制镇之外的区域。

三、本通知所称中小企业贷款,是指金融企业对年销售额和资产总额均不超过2亿元的企业的贷款。

四、金融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应先冲减已在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不足冲减部分可据实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五、本通知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执行。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二○○九年八月二十一日

江豚保护与国家相关政策 篇6

先说说国家做的好的方面。为了保住江豚,国家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比如湖北石首的天鹅洲保护区、湖南岳阳的洞庭湖保护区以及江西的鄱阳湖保护区。因为交通和电力的需要,国家对桥梁、水利工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方便。然而人类在快速的发展中却忽略了自然保护的问题。密集的桥墩和坚硬的大坝使得江豚的生存空间得到限制,很多江豚都搁浅而死。人们不注重环境保护,将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倾倒在有江豚的水域,这些对江豚有害的物质迅速扩散,成了“谋杀”江豚的利器。近几年来,江豚下降的数量不断增加,关于江豚的保护已经成了热门话题。为了不让江豚遭受白鱀豚的悲惨下场,政府必须出台一些可靠的政策进行保护。在国家提出建立保护区的方案后,国家动物保护协会和中科院生物部门的工作人员一同到长江流域捕豚。捕豚的目的是让江豚生活在保护区内接受人工的照料,这样就不会受到以上我所提出的人类的活动影响了。在几次捕豚中,都有工作人员发生危险的情况。但是在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下,大约三四十头江豚被成功捕捉。刚一被打撈上岸,它们被迅速运往长江故道天鹅洲保护区。在保护区,它们的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每年江豚数量下降的趋势也大大减慢,并且建立自然保护区没有产生任何其他影响,说明国家的这一政策非常的实用,为江豚的保护做了不可或缺的贡献。但是,也有一些政策比较模棱两可,反而带来了更多的问题。

随着渔业的发展,捕鱼的方式越来越多。现在大多数渔民使用的迷魂阵,电渔网等高级捕鱼工具大大增加了捕鱼效率。但是这些所谓的方便渔民捕鱼的工具实质上是对江豚的一种致命威胁。据统计,每年全国有上百头江豚都死于误捕。换句话说,渔民在使用这些“捕鱼能手”的同时很有可能将江豚也捕捉上岸。这是因为江豚主要以淡水中的小鱼为食,捕鱼工具的使用会吸引这些小鱼聚集在渔网附近从而使它们上钩。当江豚看到大量猎物聚集在一起时,它们也会被吸引过来。这样,只要江豚的身体一不小心碰到了鱼钩,它就会不停的挣扎,而迷魂阵上有成百上千个鱼钩,江豚越是挣扎身体挂上的鱼钩越多。所以,很多江豚都是因为失血过多而死。在洞庭湖上,像这样使用捕鱼工具的渔船不在少数,整个湖面上密密麻麻都是采砂或者捕鱼的船只。还有很多江豚是被船身上的螺旋桨打死的,当时惨烈的情况可见一斑。

为此,国家出台大量政策对渔业进行改造来保护江豚。其中一条政策就是让渔民“上岸”,其目的就是让渔民不再从事打渔并且给他们在岸上安排其他的工作。国家之所以为此下了不少的工夫,是因为有些渔民不愿意放弃打渔,于是就成了“水上钉子户”。这也可以理解,因为这些渔民整日靠打渔为生,对水上的情况比陆上的肯定要了解得多,如果一下子让他们都“上岸”的话,他们很难适应新的生活。为了说服这些渔民,政府也是想尽了办法,不是为“上岸”后的渔民增添福利,就是和渔民签署各式各样的合同来确保他们今后的生活。不过这一切还算比较成功,大部分的渔民都同意“上岸”了,但是又带来了新的问题。没有了渔船,江豚的生活是得以保障了,但是渔民的生活却越来越窘迫。政府部门每年要派一些官员去渔民的新生活区进行探访,结果却不尽人意:渔民的生活水平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失业率大幅增长。“上岸”后的渔民们发现,要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非常困难,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也没有一技之长,所以很少有合适的工作岗位供他们选择。尽管政府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是由于“上岸”的渔民太多导致供不应求。还有,没有渔民去捕鱼,水产品的供应量也会有所下降,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是一大不利因素。所以,国家在实施政策的同时要考虑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不能使问题变得复杂化,也不能衍生出新的问题,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解决困难。

国家金融政策 篇7

一、近年煤炭进出口情况

2006年,中国煤炭进口达到3500万吨,2007年进口5100万吨,2008年中国累计进口煤4040万吨,2009年1~12月,煤炭进口12583.4万吨。

2006年,中国煤炭出口配额为8000万吨,实际出口6327.3万吨;2007年出口配额为7000万吨,实际出口5300万吨;2008年配额4770万吨,实际出口4543万吨;2009年配额5100万吨,实际出口2240万吨,同比下降50.7%。实际进出口数据对照表如下:

以上数据均来自海关统计。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中国煤炭出口配额基本呈每年逐渐递减趋势,而实际出口量也是逐渐递减,且均未能完全用足配额;而中国煤炭进口则基本呈增加趋势,尤其是2009年进口煤炭数量突增近亿吨,达到1.25亿吨,使中国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煤炭进口快速增长的原因首先是国内煤炭需求旺盛导致进口力度加大,其次是进口关税税率下调降低煤炭进口成本,金融危机导致的国际市场煤炭销售不旺也是一个原因。出口呈下降趋势则与中国的煤炭政策有很大关系,但与国际金融形势变化也有很大关系。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对煤炭出口实行退税。1998、1999年为缓解行业生产经营困难,国家连续两次大幅上调了煤炭出口退税率,退税率从3%上调至13%,有效地刺激了煤炭企业的出口积极性,全国煤炭出口量从1998年的3230万吨迅速上升至2001年的9012万吨。而到2003年底,国内煤炭行业进入紧缺期,由于国内煤炭需求旺盛,国家对煤炭进出口采取促“进”抑“出”政策,开始下调煤炭出口退税率,首次将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11%,并在2005年5月再次下调至8%。经过多次税率政策调整后,2006年9月15日起,中国政府取消了煤炭的出口退税政策。同年10月28日,财政部出台新的煤炭及相关产品出口税收调整政策。自2006年11月1日起,煤炭的进口税率由3%-6%降低为0-3%,同时对煤炭出口加征5%的出口关税。2008年1月1日起,随着《2008年关税实施方案》的正式施行,煤炭产品关税调整为零(绝大部分,除编码2702开头的褐煤为3%外)。

国家多番出台财税政策导向的目的,并不是打压国内煤炭市场,而是优化结构、促进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通过调整煤炭进出口关税,将有利于协调国内煤炭市场供需,进一步推动、优化经济结构,进一步缓解国内通胀压力,促进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经济较好较快发展。

2008年四季度以来,金融危机迅速向实体经济蔓延,各大经济体纷纷陷入经济衰退,使世界能源的需求快速下滑,国际煤价高位回落,而国内需求旺盛,低成本的进口煤炭则趁机大量涌入以缓解国内煤炭供应不足的危机。2008年全年中国煤炭还净出口503万吨,至2009年则已经成为净进口国。2009年在国民经济确定性增长的大背景下,虽然2009年国内煤炭产量有29.6亿吨,但是比往年提早到来的冬季导致了国内取暖用电负荷迅速提高,国内煤炭市场供应紧张,秦皇岛港高峰时锚地的船只曾达二百七十多条,更是导致国内煤价居高不下。

二、2010年煤炭贸易形势预测

2009年12月底,中国2010年发布煤炭出口配额,首批配额数量为2,550万吨,其中中国最大的两家煤炭央企中国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各分得逾1000万吨配额,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和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各获得约200万吨的配额。显然中国煤炭出口形势仍然延续每年逐渐递减的态势,但是否2010年煤炭的进口还会继续保持这一年的态势呢?

1. 从2009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形势分析,2009年第三季度韩日经济均有回升态势,而这两国一直是亚洲进口煤炭的主要国家,并曾是中国煤炭出口的大户。因此,在经济向好的情况下对煤炭需求会有明显增加,而这可能导致国际煤炭价格普遍提升,对于国内煤炭经营企业而言会增加进口煤炭的成本。当进口煤价格与国内煤炭价格没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进口数量必然会显著下降。但韩日两国经济属于出口导向的经济,他们的复苏依赖于国际经济的整体复苏,估计韩日两国的经济增长仍处于缓慢复苏过程中,煤炭进口量与近年相比会有一定增加,却很难超过危机爆发前的水平,这将为中国继续进口煤炭提供一定基础。

2. 从国际市场供需及煤炭价格走势分析,国际煤炭市场运行受多方面因素制约。从煤炭供应上来说,以澳大利亚方面为例,将仍有新增产能进入市场。但在港口设施、铁路运力难以迅速得到根本改善的前提下,出口能力不会有大幅提升;印尼长期受恶劣气候的影响,煤炭供应很难保证稳定,且印尼自身的煤炭出口能力目前已经处于高峰状态,继续增加的潜力不大;越南作为传统煤炭出口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煤炭消费的增长,已经开始放慢煤炭出口的步伐;俄罗斯已经取代中国成为亚太煤炭市场供应的主要力量。从煤炭需求来说,中国国内市场对进口煤的旺盛需求已经成功填补了由于韩日台传统进口地区煤炭消费减少带来的市场空间。对国际煤价影响较大的因素有两个:美元和国际油价。美元持续贬值,意味着以美元计价的澳大利亚煤炭价格将继续上涨;而国际油价在美元贬值的和国际经济逐渐企稳回升的情况下,将持续震荡上行,这也将带动国际煤价的不断上涨。而这也就意味着国内进口煤炭企业将增加煤炭的进口成本,从而会影响进口数量。但整体仍将稳定运行的态势,价格可能会延续2009年的水平,不会出现太大波动。

3. 从国内煤炭市场分析。国内经济由于政府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将为能源需求增长创造条件。从产业链角度看,GDP增长目标的实现表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内需的措施已经见到效果,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行业增速快速下滑的趋势已经得到缓解,预计2010年煤炭产业链下游行业将保持平稳的增长,煤炭需求将会稳步回升。而2010年煤炭供应将呈现宽松格局,新增煤炭产能的释放以及乡镇煤矿整合将是影响国内煤炭供应的主要因素。由于近年来国内煤炭市场的回暖和煤炭价格的高位运行,在丰厚的利润回报驱使下,国内企业不断投产新的煤矿项目。特别是2008年以来,一批大型、特大型新建、改扩建和技术改造矿井相继竣工投产,产能快速增长的趋势非常明显。根据中国煤炭协会的预测,2010年中国煤炭规划产量为29亿吨,山西煤炭产能将逐渐释放。预计山西完成整合后,其产能将有望摆脱以往常态性的“政策性”停产影响而得以稳定发挥,煤炭生产供应能力将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未来内蒙、山西、新疆等地煤炭产能将进一步增长,这些省份增产基本抵消了因山西乡镇煤矿整合所导致的停产。考虑到国内煤炭资源的整合期正在关键时刻,国内煤炭产量不会出现很大幅度的增长,国内煤炭价格短期下降的可能性估计不大。

三、基本判断和预测结论

国家金融政策 篇8

一、“8.03”地震灾区概况

昭通市, 山地构造地形, 平均海拔1685米。鲁甸县是国家级贫困县, 经济条件比较差, “8.03”地震震级大、震源浅, 灾区建筑物抗震性能低、人口密度达265人每平方千米, 使得这次地震所受影响的灾区人口数量多, 灾害严重。

(一) 山高谷深, 地形复杂

鲁甸县地势东西两侧高, 中间低平, 巧家县地形以山地为主, 占全县总面积的98.9%。震区高山峡谷地貌、地震时又处于雨季, 震级高 (6.5级) 、震源浅 (8公里) , 地震引发比较严重的次生灾害, 加重了灾害损失。震中龙头山镇地下地质结构复杂, 地震导致很多房子地基下存在空洞。

(二) 贫困面大, 贫困程度深

鲁甸、巧家、永善、昭阳均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贫困发生率31.9%, 土木结构房屋比例高达80%以上。灾区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以鲁甸为例, 全县总人口40.8万人, 其中贫困人口15多万人, 特困人口6万余人, 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四成以上。

(三) 道路交通条件差

灾区多数属于典型的卡斯特地形地貌, 交通不便。地震造成昭通至巧家二级公路, 沙坝至龙头山至乐红、鲁甸至铅厂、新店至小河、牛栏江大桥至天花板、龙头山至西屏至银屏至翠屏、乐红至施初、火德红至红石岩等多条通往灾区的公路中断, 灾区343条公路中349段共计1828公里受损。

二、“8.03”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扶持政策

鲁甸地震发生以来, 国务院和云南省出台了支持灾区恢复重建政策, 涉及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住房、产业扶持、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方面。

(一) 综合政策

2014年11月4日, 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印发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4]56号) 和《国务院关于支持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 (国发[2014]57号) , 为支持和帮助鲁甸地震受灾地区积极开展生产自救, 重建家园, 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使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 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 金融政策

为做好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金融服务工作, “一行三会”联合下发《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银发[2014]252号) 文件, 要求灾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准确执行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 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要求灾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系统内资金的调剂力度, 优先支持灾区信贷需求, 建立灾后重建绿色通道, 简化审批实效, 积极支持灾后重建。

《中国人民银行昭通市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昭通监管分局转发关于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昭银发[2014]80号) 文件要求:一是灾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完善配套服务, 及时为灾区提供查询、挂失、开户、存取款、转账等基础金融服务, 促进灾区金融服务便利化, 及时恢复灾区惠农支付点, 满足受灾群众的支付服务需求;二是突出货币政策工具的定向支持作用, 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管理, 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加大对灾区的定向支持;三是用好、用足涉农贷款、小微贷款, 配合财政贴息政策, 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撬动作用;四是发挥信贷政策激励引导作用,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自身优势, 因地制宜, 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 切实加大对灾区的金融支持力度。

(三) 财政、税收政策

2015年1月26日, 《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15]27号) 文件明确指示:免征2014年至2016年度受灾严重地区损失严重企业的企业所得税;自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 对受灾地区农村信用社免征企业所得税。

为加快推进鲁甸6.5级地震灾后民房恢复重建, 切实解决受灾群众民房恢复重建中的贷款难题, 2015年4月12日, 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昭通市鲁甸县6.5级地震民房恢复重建贷款担保基金实施方案的通知》 (昭政办发[2015]39号) , 昭通市人民政府从全市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央2财0政15包年干资第金9中期调中剂旬2亿刊元建立民房恢复重建贷款担保基时金 (代鲁甸 (:总140第38 6万0元0;期巧) 家:4865万元;昭阳区:790万元;永善T:i2m62e万s元) , 由承贷金融机构按不高于担保基金数额的8倍放大。担保基金担保额度原则上每户不超过3万元, 有其他担保方式且审核认定具有较强还款能力的贷款户, 最高贷款额度可放宽至5万元。担保基金担保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利率原则上采用同期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

(四) 土地、住房政策

《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要求统筹恢复重建各类用地需求, 优先保障城乡居民住房建设用地, 重点保障原地重建区和就近新建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用地。安排恢复重建建设用地4870公顷, 其中城乡建设用地2300公顷, 基础设施和其他建设用地2570公顷。严格保护耕地、林地, 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五) 产业扶持与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

坚持恢复重建和扶贫开发相结合, “输血”和“造血”相结合, 加快企业恢复和产业重建,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资源深加工和文化旅游业,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支持恢复发展规模化种养业、设施农业、特色经济林及林下经济、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等产业, 支持恢复发展化肥、农药、饲料等农业生产资料生产, 加强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 发展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业,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金融、财政政策支持“8.03”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实施效果

(一) 全力保障灾区金融服务

地震发生后, 灾区基础金融设施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使原本就较为薄弱的金融体系更加脆弱。为支持和帮助地震灾区积极开展生产自救, 重建家园, 人行昭通市中心支行、人行灾区县支行和驻昭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行动, 克服困难, 全力保障灾区金融服务畅通。

1. 及时恢复灾区金融服务。

金融机构通过“帐篷银行”、“流动银行”、“汽车银行”、恢复受损惠农支付点等方式开展金融服务, 解决灾区救灾及群众生活基本的金融需求, 在震后不足3天的时间内, 灾区23个受损营业网点全部恢复营业。人行昭通中支加强灾区现金调拨和供应, 不分节假日及时为银行机构办理现金存取业务, 确保灾区现金供应。多渠道保障资金汇划畅通, 充分发挥好小额支付系统运行优势, 全天候清算资金, 开辟了国库服务绿色通道, 确保救灾资金第一时间汇划拨付到位。

2. 简化账户办理手续, 确保客户信息安全。

各金融机构简化账户开户、挂失止付、代理查询等手续, 优先处理灾区金融消费者权益投诉。灾区金融机构柜面业务免收救灾资金汇划手续费1000多万元, 新增ATM、POS等自助设备78台, 新增、调整惠农支付服务点135个, 为灾区居民办理存取款、转账等业务提供便利。灾区金融机构严格保护各类金融数据, 依法保障罹难和失踪人员的账户资金和金融资产权益, 确保其债权债务信息安全。为遇难者亲属办理遗产继承、财产代管等各项金融服务提供便利。

(二) 加大灾区信贷投放支持恢复重建

灾后恢复重建中, 金融机构在积极自救的同时, 对灾区实施特殊优惠和倾斜的货币信贷支持政策, 加大对灾区的有效信贷投放, 将各种金融服务资源向灾区倾斜。抽调信贷业务骨干, 组建灾区恢复重建信贷审查流水线, 满负荷运转, 大大提高了重建信贷审批效率。“8.03”地震至2015年6月末, 全市金融机构共发放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类贷款28.84亿元, 其中民房恢复重建贷款10.45亿元, 占比36.24%。

1. 加大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指导力度, 增强信贷投放能力。

(1) 统筹全市信贷规模, 优先满足恢复重建信贷需求。“8.03”地震至2015年6月末, 昭通中支在上级行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 累计新增鲁甸、巧家、昭阳、永善信用社贷款规模20.73亿元, 占全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规模的54.67%。2015年初至6月末, 鲁甸、巧家、昭阳信用社新增贷款规模分别为5.27、2.0、4.4亿元, 分进入冲刺阶段, 昭通中支累计下达定向贷款规模6.5亿元, 其中鲁甸3.9亿元, 巧家2.6亿元, 已下达4.5亿元。 (2) 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支持灾区建设。自“8.03”地震以来, 共下调鲁甸、巧家、昭阳、永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3.5、2.5、2.5、3.5个百分点, 以6月末数据为例, 共可释放流动性7.38亿元。根据灾区恢复重建的实际需求, 及时向鲁甸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1亿元, 确保灾区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充足。累计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1.15个百分点, 有效降低灾区企业和灾民用款成本。

2. 创新担保方式, 支持民房恢复重建。

人民银行昭通市中心支行认真贯彻执行一行三会关于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昆明中支相关工作要求, 积极配合昭通市委市政府组织协调辖内金融机构支持灾区民房恢复重建。一是2015年4月, 昭通市人民政府从全市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央财政包干资金中调剂2亿元建立民房恢复重建贷款担保基金 (鲁甸:14038万元;巧家:4865万元;昭阳区:790万元;永善:262万元) , 由承贷金融机构按不高于担保基金数额的8倍放大支持民房恢复重建。二是针对灾区民房恢复重建中抵押品缺乏, 鲁甸和巧家信用社对农户小于3万元的贷款直接采用信用贷款的方式, 核实确实信贷需求超过3万元以上的采用联保机制或者担保机构进行担保, 解决民房重建担保难问题。

民房恢复重建以灾民自力更生、生产自救、互帮互助为主, 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补助。广大灾民得到补助和贷款后, 积极筹款筹物, 投工投劳, 迅速掀起了民房恢复重建的高潮。截止2015年6月末, 四县区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农户恢复重建贷款10.04亿元, 支持3.43万户灾民房屋重建;发放民房修复加固贷款0.41亿元, 支持0.26万户灾民完成房屋修缮加固。6月末, 民房需重建69029户, 开工68095户, 占任务数的98.6%, 其中竣工51895户, 占任务数的75.2%, 累计完成投资48.905亿元。修复加固155924户已全部竣工, 占任务数的100.00%, 累计完成投资7.994亿元。

3. 着眼可持续发展, 支持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

一是及时恢复重建金融机构营业用房和基层营业网点, 优化金融机构网点布局, 为灾后恢复重建、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二是为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支持灾区按照突出重点、立足长远、适度超前的原则, 尽快恢复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功能。三是支持灾区根据资源禀赋, 大力发展花椒、苹果、天麻、核桃等特色种植业。

4. 严格执行“五不政策”。

“8.03”地震发生后, 灾区各金融机构积极执行“五不政策”, 对灾区不能按时偿还各类贷款的单位和个人, 不催收、不罚息, 允许贷款合理展期;对经营正常、信用良好, 仅因灾害造成偿债能力下降的企业和农户, 继续予以必要的扶持, 且信用评级不降低;对贷款尚未偿还但灾后恢复生产又有新的有效贷款需求的, 在防控风险前提下可追加信贷投放;最大限度让利灾区, 对受灾农户贷款实行利率优惠政策, 适当延长贷款期限。截止6月末, 对灾区企业和个人贷款执行“五不政策”涉及金额约10亿元。

(三) 认真执行公积金优惠政策

昭通中支立足灾区居民实际, 积极与省、市两级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协调沟通, 全力促进一行三会《关于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关于给予灾区居民住房公积金贷款优惠的政策落地。目前, 三县一区公积金缴存人或缴存人父母、子女因灾损毁住房的, 给予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1百分点的优惠, 对符合条件的灾民重建住房的, 给予不超过重建房屋成本价80%的贷款, 灾民购买首套房的首付比例调整为10%, 购买二套房的首付比例调整为20%, 购买二手房的首付比例调整为20%。

四、金融、财政政策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灾后重建的重重困难下, 昭通中支有效、有力、有序地推动金融服务工作, 一是通过政府出资担保, 涉农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方2式0实15现年了政第府9与期金融中机旬构刊的协调联动, 解决了农户缺乏抵押时担保代的问 (题总;二第是6合00理期调) 配全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规模T支i持m灾e区s建设, 充分发挥了金融在恢复重建中不可或缺作用;三是选择在农村市场优势明显的农村信用社承办恢复重建贷款既方便灾民办理贷款, 又利于政府协调、管理, 更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在支持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 灾区农村信用社承贷压力大

在恢复重建中承担主要任务的农村信用社由于资金量小, 人员配备紧张等情况导致在恢复重建过程中的金融支持没有发挥最大的能量。尤其是担保基金到位后, 民房恢复重建贷款爆发式增长, 灾区承贷金融机构压力巨大。以鲁甸县为例, 全县有农行、邮储、信用社三家金融机构, 其中邮储银行主要办理储蓄业务, 未开展信贷业务, 农行在恢复重建信贷工作中, 仅承担文屏、桃源两个乡农户的房屋恢复重建贷款的信贷工作任务, 鲁甸农信社承担的恢复重建工作任务比例较大。而巧家、永善、昭阳民房恢复重建贷款则全部由农村信用社办理, 压力较大。

(二) 信贷资金潜在损失风险大

一是农村信用社投放的农户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 存在严重的抵押物损毁和借款人死亡或重伤情况, 信贷资产安全受影响。截至6月30日, 灾区县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5.19亿元, 较震前增加2.82亿元, 增幅超过119%。其中, 重灾区鲁甸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12500万元, 较震前增加9168万元, 增幅达293%。“五不”优惠政策实施, 灾区农信社信贷风险出现叠加。二是对灾后民房恢复重建贷款的准入条件放宽和集中发放, 3年后民房恢复重建贷款将集中到期, 潜在信贷风险大。同时, 不少困难户重建主体意识欠缺, 过度依赖银行和政府, 部分农户将贷款和补助款混淆, 认为都是政府给予的灾后补助, 缺乏还款意识。三是灾区金融机构发放的民房恢复重建贷款利率虽然以基准利率为主, 但是灾民在失去收入来源的情况下, 贷款利息无疑再次加重灾民负担。

(三) 直接融资渠道缺乏

由于昭通辖内国有商业银行难以自主发行债券、昭通直接融资市场不健全、灾区企业财务等管理不够规范等原因, 直接融资工具发行阻力大, 企业融资困难。各基层行、社贷款主要采用担保、抵押和质押方式, 灾区大部分企业在地震中均存在厂房受损, 经营环境改变, 加之缺少担保公司等中介服务, 有效信贷需求被抑制。如:灾区农户目前能提供抵押的具有一定价值的就是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 (建房地基) , 存在民间转让市场, 但不受法律保护, 这种抵押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和信用风险, 从而影响各银行业机构的信贷积极性。

(四) 民房重建资金缺口大

一方面, 民房恢复重建进入快速推进阶段, 农村重建劳动力和资金不足, 尤其是特困重建户对资金的需求更加迫切, 虽然地方信用联社已向重建户发放不超过3万元/户的小额信用贷款, 但重建户资金缺口仍较大。按灾区群众户均重建80平方米住房、单价1300元/平方米计算, 每户需投入房屋重建资金10.4万元。除去各种补助资金外, 灾民需自筹投入重建的资金仍占50%以上。另一方面, 信用社资金和信贷规模不能满足恢复重建资金需求, 如:以灾区民房恢复重建为例, 按每户发放2~5万元的重建贷款需求测算, 需要信贷规模约24~40亿元, 而承担了民房重建80%任务量的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获批的合意贷款规模只有27.09亿元, 按照2013年度统计开展正常业务需要信贷规模9~11亿元, 要兼顾正常业务贷款, 规模制约尤为突出。

(五) 优惠政策尚需进一步细化

一是《指导意见》提出“降低灾区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和首付款比例”。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各银行机构以灾区贷款风险管控任务重、上级行未下达支持灾区恢复重建具体政策为由, 均统一执行省级行的利率政策, 并未按优惠政策执行。二是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支持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金知》 (融财税[2015]27号) , 其中第一条第三款明确“自N20O14.年9, 12月01 15Fi日n至an 2c01e8年12月31日, 对受灾 (地C区u农m村ul信at用iv社e免ty征N企O业.6所0得0) 税”。面对沉重的重建任务, 仅靠农行、信用社等灾区涉农金融机构难以支撑, 这类特定对象的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也影响了更多金融机构参与灾后重建的积极性。如:昭阳农村合作银行属于农合行性质, 并全面承担了昭阳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但不在文件明确规定的范围内, 税务机关难以执行税收优惠政策。三是《指导意见》要求对因灾不能按时偿还的各类贷款不作为不良记录,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 不良记录由系统自动生成并上报, 产生不良记录后要消除需上报上级管理机构并进行重新认定和审核, 执行困难。

(六) 缺乏系统的贷后管理机制

由于灾后重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范围广, 且事前未建立有针对性的重建贷款贷后管理机制, 承贷金融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在贷后管理和贷款到期后的清收将存在困难。

五、灾区恢复重建的政策建议

(一) 合理调配灾区金融机构信贷规模和结构

一是向上级行专题汇报鲁甸民房恢复重建信贷规模缺口情况, 力争专项下达鲁甸民房恢复重建信贷规模, 同时争取适当的新增贷款规模调整权限, 便于及时调整全市信用社信贷规模, 支持鲁甸民房恢复重建。二是根据灾后恢复重建融资需求, 在积极争取灾区恢复重建专项信贷规模的同时, 根据灾区实际及时增加灾区再贷款额度, 对受灾地区信贷需求优先支持;三是积极支持和帮助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在用很好增量、盘活存量的同时, 通过增资扩股、财政注资等方式补充资本金, 提高抗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合理调节贷款期限结构, 增加中长期贷款规模, 通过置换、延期、循环贷款等多种方式延长恢复重建贷款期限,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全力支持灾区重建。

(二) 探索发行灾区恢复重建债券

一是以受灾乡镇为单位, 以乡镇未来经济发展和经济收入等为偿还保证, 发行专项用于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的债券。完善商业性担保体系, 鼓励法人资本、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设立的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进入灾后重建市场。二是发行企业“集优债券”, 以恢复重建为契机, 选取灾区具有一定规模、效益好、发展前景广阔、政府重点扶持的企业发行企业“集优债券”, 专项用于企业恢复再生产和未来发展的资金需求, 以企业未来收益作为偿还本息保证, 以企业重建后资产作为抵押。三是设立企业恢复重建及扩大再生产贷款担保基金, 帮助企业尽快恢复生产的同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

(三) 密切关注重建贷款的贷后风险管理

一是加强灾后恢复重建贷款承贷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等指标的监测, 适当提高灾区不良贷款率容忍度;二是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有效防范灾后重建贷款特别是农房重建贷款偿还风险, 保持灾后重建金融支持和服务工作可持续, 更好地满足灾后重建的融资需求;三是抓好灾区社会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 大力开展诚信意识、法律知识和金融支持政策宣传解释工作, 培育灾区良好的还贷氛围。

(四) 构建金融支持灾区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后恢复重建时期要把金融支持、服务的重点转移到支持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上来, 提高金融服务服务品质, 加强金融风险管理, 恢复灾区金融生态。一是引导金融机构调整贷款结构, 增加中长期贷款规模, 给予借款方适当的利率优惠;二是提高抵 (质) 押担保杠杆率, 在贷款条件和审批程序方面给予优惠, 给予灾区持续的金融支持;三是加大对灾区因灾失业人员、灾区“三农”的信贷支持, 向农户专门而谨慎的发放限期、限额、限用途的小额贷款;四是充分发挥“助保贷”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的优势, 有目的的吸纳盈利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有贷款需求的灾区企业入池, 通过实行企业之间贷款连带监督责任制, 适度扩大受灾企业可抵押物范围, 逐步在全市构建中小微企业信贷网。

(五) 持续支持灾区居民恢复生产

在灾区加大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力度, 支持灾民自主创业能力, 增加收入来源, 提高还款能力;加大创新型农村金融产品在灾区的覆盖面和贷款额度上限, 缓解灾区居民资金困难;加快灾区“三权三证”抵押贷款工作进度, 盘活灾民沉睡资产;鼓励灾区金融机构扩大担保物范围, 给予灾民在恢复生产方面的贷款条件和利率适当的优惠;政府财政部门安排适当的民房恢复重建贷款贴息资金, 减轻灾民还款负担;对受灾县区重建户在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土地使用权证、房屋产权证费用方面出台优惠政策, 在费用方面给予减免或优惠, 使重建户能尽快拿到权证, 办理抵押贷款, 发展产业。

(六) 出台切实可行的指令性文件

一是建议从各银行省级行层面明确灾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恢复重建项目贷款方面实行基准利率, 灾民购置自住房的贷款利率实行最低下浮比例, 最低首付款比例下调为10%。同时, 完善此类政策执行情况的监察考核机制。二是充分考虑县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实际, 适当下放“不良信用记录”操作权限到灾区金融机构。

(七) 制定符合金融灾后重建的贷后管理体系

一是建议从政府层面设立相应的灾后恢复重建信贷资产管理常设机构, 完善金融机构灾后恢复重建支持工作的监测评估和跟踪机制, 提前谋划贷款清收工作, 整合党委政府、金融机构、村级组织的力量, 形成联动清收机制, 及时掌握贷后续管工作情况, 做好风险防控。二是配套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常态化的金融知识普及宣传, 营造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建立专项奖励基金和还款激励机制, 提高贷款客户主动还款的主动性。

摘要:大地震往往对震区的社会财富带来巨大的破坏, 在灾后重建中, 我们应该加强金融支持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合理地调动信贷资金投入到灾区。以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为经营目标的银行是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对贷款项目进行审查和借贷的, 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撬动作用, 通过财政担保、贴息贷款、税收减免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灾区的信贷投放。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涉及群众生活安置、社会稳定、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恢复、发展经济、保护自然环境等多项内容,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的思想。本文通过考察鲁甸“8.03”地震恢复重建中金融和财政政策, 分析其在支持灾后恢复重建中取得的效果, 存在的问题, 提出构建金融支持灾区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增加恢复重建融资渠道和密切关注援建金融机构经营状况等对策建议。

国家水泥政策特征及未来政策重点 篇9

1 水泥政策分类

经粗略统计, 2009年以来, 截至2014年6月, 我国国家层面共出台主要水泥政策28项, 涉及淘汰落后、兼并重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 以下数据以此为基数进行分析。

在这28项政策中, 大至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标准类, 另一大类是常规类。

其中标准类政策:共4个, 包含2010年11月发布的《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工原 (2010) 第127号]、2012年11月发布的《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16780-2012) 、2013年12月发布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5—2013)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GB30485—2013) [环保部公告2013年第80号]。标准类政策占五年来水泥政策总数的14.3%。

常规类政策:共24个, 占五年来水泥政策总数的85.7%。又可分为三小类, 分别是:

(1) 发展类:共17个, 如2009年9月发布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 (2009) 38号]、2013年5月发布的《关于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通知》[发改产业 (2013) 892号]、2013年10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 (2013) 41号]等等。发展类政策占五年来水泥政策总数的60.7%;

(2) 环保类:共6个, 如2012年10月发布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环发 (2012) 130号]、2013年8月发布的《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 (2013) 31号]、2013年9月发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2014年3月《关于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准入的通知》[环办 (2014) 30号]、2014年4月《关于在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过程中加强环保管理的通知》[环发 (2014) 55号]。环保类政策占五年来水泥政策总数的21.4%;

(3) 安全类:共1个, 如2013年11月国家安监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水泥制造和石材加工企业粉尘危害治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安健 (2013) 112号]。安全类政策占五年来水泥政策总数的3.6%。

2 水泥政策特征分析

2.1 政策的分进性

水泥政策是分步推进的, 决定于经济形势的变化。

在“十二五”前和初期的2009~2011年, 处于两个五年规划制定的交接时区。因此, 在这一时期, 水泥政策主要是围绕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淘汰落后水泥、兼并重组、节能减排、发展低碳技术展开。

到了“十二五”中期的2012~2014年, “十八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让人民群众“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因此, 在这一时期, 水泥政策主要是围绕抑制产能严重过剩、环境保护、提高大气质量展开。

2.2 政策的趋严性

近年来, 特别是从2012年以来, 水泥政策在三个方面明显收紧:一是从抑制产能严重过剩的角度趋严;二是从环保角度趋严;三是从安全监管角度趋严。

从38号文、到892号文、再到41号文, 越来越严格。

2009年产能过剩初露端倪, 出台了38号文, 意在将过剩的苗头及时扼杀住。但是, 各地圈地扩张、盲目建设之风仍然盛行, 38号文并没有得以落实, 全国水泥产能仍然急速扩张, 轻易突破了30亿吨大关;

2013年5月892号文出台, 明令“不得以任何名义核准、备案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 国土、环保等部门不得办理土地供应、环评审批等相关业务, 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进行认真清理, 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越权核准的违规项目, 尚未开工建设的, 不准开工, 正在建设的项目, 要停止建设”;

2013年10月41号文出台, 明令“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项目, 各地方、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核准、备案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分类妥善处理在建违规项目, 对未按土地、环保和投资管理等法律法规履行相关手续或手续不符合规定的违规项目, 要按全面清理。凡是未开工的违规项目, 一律不得开工建设;凡是不符合产业政策、准入标准、环保要求的违规项目一律停建;对确有必要建设的项目, 在符合布局规划和环境承载力要求, 以及等量或减量置换原则等基础上, 由地方政府提出申请报告, 报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并抄报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未予认定的在建违规项目一律不得续建, 由地方政府自行妥善处理;对隐瞒不报在建违规项目, 一经查实, 立即停建, 金融机构停止发放贷款, 国土、环保部门依据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对涉及失职渎职和权钱交易等问题的予以严肃查处, 对监管不力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013一年内, 上、下半年各发布两道严令 (892号文和41号文) , 可见形势的严峻和紧迫。

环保政策:2014年5月环保部发布的《关于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准入的通知》异常严格。政策提出“严格落实规划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联动机制。凡未开展或未完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受理规划所含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批申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应当作为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依据”;“实行重点区域、重点产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会商机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编制的以建材等为主导的国家级产业园区规划, 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进行区域内省际会商”。

安监政策:2013年11月, 国家安监总局出台《关于加强水泥制造和石材加工企业粉尘危害治理工作的通知》, 要求各地加强水泥制造企业粉尘危害治理, 从安全的角度提出要全面落实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和行业准入等政策, 淘汰一批不符合产业政策且粉尘危害严重的水泥制造企业。这也是国家安监总局制定的、少有的、涉及水泥行业的政策。

2.3 政策的深耕性

加入了对重点区域的特殊要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方面, 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 (41号文) 、《关于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准入的通知》、《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 各项政策中都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特殊对待;二是标准方面, 如《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5—2013) , 针对重点区域提出了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排放限额, 分别比一般地区严格33.3~50%、20%和50%。

以上政策对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的要求和指标更为严格。

粗略统计, 对京津冀等重点区域有特殊要求的政策有6个, 全部都是2013年以来出台的, 占2009年至今五年以来水泥政策总数的21.4%;2013年以来共出台水泥政策16个, 对京津冀等重点区域有特殊要求的政策占37.5%。这是从2013年以来才有的现象, 在之前鲜有出现。可见, 2013年是个分水岭。进入2013年以来, 国家在政策制定的思路上有所调整, 侧重于对重点区域的特殊关注。这些政策全部体现了国家“十八大”的精神和京津冀一体化等战略的要旨。

2.4 政策的重点突出性

这两年, 政策的重点是控制产能严重过剩和环境保护。遏制产能严重过剩体现在892号文和41号文的发布;环境保护体现在2013~2014年密集性出台了多项环保政策, 这在以往是很少见的。

3 政策走势预估

通过分析以上政策可以看出, 今后水泥企业若想再以新建方式来进行产能扩张, 将不会得到政策支持, 违规在建项目也有望得到遏止。水泥工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将是长期的主题。

抑制水泥产能严重过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因此, 关于淘汰落后的水泥政策在“十三五”期间仍将持续, 甚至更加严厉。

环境保护关乎民生, 也是需要长抓不懈的。因此, “十三五”期间, 环保政策仍是重点。新制定的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对氮氧化物限额有了明确规定, 预计水泥环保政策将在脱硝方面有所动作。

基于国家金融安全的金融审计研究 篇10

金融审计作为金融监督的一种形式, 指的是金融机构通过金融机构会计报表、会计记录以及其他的相关财务资料来反映的业务活动的合规性、真实性以及经济效益进行监督和审查。金融审计的本质是经济社会得以正常运行的“免疫系统”, 起到了预防、抵御和揭示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风险和矛盾。因此, 可以说, 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是金融审计工作的第一要务。基于当前形势下我国金融审计所处的特殊环境 (即处于“后经济危机时代”) , 我国的金融审计除了具有综合性、延伸性以及传统性的特点外, 出现了新的特点, 即全球性、决定性以及自由性的特点。当前, 我国金融面临的风险不是太大, 但金融风险的可控制程度却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外贸依存度相对较高的国家来讲, 一旦发生金融危机, 其导致的后果将不可设想。因此, 加强金融审计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方面的新思考,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即加强金融审计, 可以使我国的金融体系处于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之中, 可以更好地促进金融领域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协调和监管, 使我国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以增强我国的综合竞争力以及可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从而达到预期的经济发展目标。下文首先简要的对新时期下国内外金融安全形势进行分析;其次论述金融审计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中的建设性作用;最后论述金融审计实现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途径。

二、新时期全球金融安全形势分析

(一) 国际金融安全形势分析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以及新一轮的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世界金融业造成的巨大压力, 国际金融市场的监管工作变得更加复杂, 金融风险的控制难度变得更大, 尤其是2008年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 造成了世界经济危机的严重衰退、溃败和持续萎缩。这场金融危机席卷了世界上的每个角落, 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波及效应和放大效应。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年的时间了, 但是世界金融体系依然被笼罩于金融危机的“阴影”之下, 有经济学家称这一段时期为“后经济危机时代”。笔者认为, 这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的三大特点即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久以及破坏性大所决定的。

(二) 国内金融安全分析

当前我国金融总体发展态势较好, 国内金融比较稳定。但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宏观经济波动及金融电子化发展带来了新型的网络犯罪等因素的制约, 我国金融安全还存在很大的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致使国内金融产生巨大影响。2007年在美国发生的次级抵押贷款风险, 经过较短时间的酝酿, 快速演变成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这次金融海啸席卷了世界上的每个角落, 作为世界经济体的中国, 也不能幸免于难。这主要表现在:我国的金融体系受到此次金融风暴的严重创伤, 导致大中小型企业的运营状况出现了“瓶颈”。企业的运营状况不佳, 公司企业就会对员工进行裁剪, 失业人数剧增, 企业内部管理混乱。 (2) 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国内金融稳定。当前时期下, 由于全球金融风暴的巨大冲击, 我国的金融业受到了重创, 国民经济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了负增长, 各大股市开始暴跌, 楼市也持续处于低迷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国金融业出现了外向型行业贷款不良的比率呈现上升之趋势并有不断扩散的态势, 例如金融领域中的基金、QDII、保险等理财产品也在较大幅度上出现了下滑。由于出现了以上的金融困境, 我国的各项货币政策以及汇率改革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3) 金融电子化发展使其有新型的网络犯罪。当前时期下, 我国的电子银行系统发展的较为迅速, 例如我国最大的网上交易网站淘宝网就很快闻名于世, 成为了网上交易的理想平台, 虽然在淘宝网上进行交易非常安全, 对于买者和卖者都很公平, 但是近年来却出现了很多在淘宝上进行“洗钱”的现象。而且随着现在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如黑客、病毒等都对网上交易系统或平台进行攻击, 盗取了密码。网上交易的安全性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了, 而且对于这些安全威胁, 我国的金融系统显得无能为力, 这主要由于各项风险防范措施不够完善。 (4) 缺乏金融创新理念, 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社会, 无论哪个行业, 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必须具备创新的思想和能力, 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大发展趋势。长期以来, 我国金融监管始终遵循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模式, 这种监管模式不仅管理太过于机械, 缺乏灵活性, 同时由于受这种模式的影响, 在监管过程中依法监管意识比较淡薄, 未理顺监管体制, 从而严重影响着监管职能的充分发挥。对于整个金融业长远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随着金融业不断趋向自由化、信用证券化及金融市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对商业银行的金融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要求其不断走上创新的道路, 才能适应社会对商业银行的需求, 针对这种挑战, 商业银行开始充分运用各种信用形式, 致使金融市场价格呈现高度易变性, 不断加大了金融业所面临的潜在风险。与此同时, 随着金融工具及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 这种新的发展模式也会带来较大风险。同时, 由于我国尚未真正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因此, 对缺乏对金融创新的有效管理, 业务监督不到位, 从而使商业银行在传统风险的基础上, 面临着新的更大的风险。

三、金融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作用

(一) 金融审计要发挥协调管理作用

我国的金融审计对金融领域的协调和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金融审计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协调的作用, 主要是对金融业的对外开放、金融创新的深度以及金融自由化三者进行有机地协调和控制, 并把握好一定的度, 若上述被调节的三个方面出现了过快或者过慢等异常发展的现象, 都需要这位称职的“交通警察”加以协调、缓冲, 以确保国家的金融安全处于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金融审计要努力推动和促进“一行三会” (即“一行”指中国人民银行, “三会”指的是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 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实现金融监管信息与金融预警信息之间达到共享的状态。金融审计还可以对混业经营下的金融业务实施跨机构。跨市场以及跨产品 (“三跨”) 的功能监管。

(二) 金融审计要发挥监管作用

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我国金融业出现了电子银行、电子交易系统等网上交易的形式, 这些新事物的诞生, 促使了网上金融犯罪次数的增多, 具有典型性的利用网上金融犯罪的例子就是“洗钱”, 某些官员或者公司老总, 对于来路不明的钱款进行大量的转移, 以使自己变得“清廉”。对于这一严重影响国家金融安全的现象, 金融审计就需要发挥其积极作用, 严厉监管和打击这类金融犯罪的行为, 并且揭示一切违法行为。这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当务之急。

(三) 金融审计要发挥预防作用

金融审计要积极地加强对宏观经济情况以及经济政策变化等方面的示踪性的工作, 并运用审计专业的方法对我国金融安全以及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的高低进行深入地分析, 并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状况。对于2008年发生的金融海啸, 严重侵袭了我国的金融领域, 使我国的金融机构一时陷入瘫痪之中, 那么在这个时候, 我国政府就需要采取宏观调控的政策, 经济的各项发展指标进行调节和控制, 这个时候也是我国金融体系的“免疫力”急剧下降之时, 因此金融审计就需要充当其抵御外界风险的“盾牌”的作用, 努力挽回我国金融体系所受的损失和巨大的冲击。

(四) 金融审计要发挥预警作用

金融安全关乎一国经济能否健康的发展, 当前国际上有很多统一的金融安全预警指标, 各国根据参照这一通用的金融预警指标可以及时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本国警容发展的总体状况, 以便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及应对政策。将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通常来说, 审计侧重于对问题的调查, 意图能及时揭露问题, 有效促进管理, 具有微观性;而专项审计调查侧重于提建议, 目的是反映通过审计打击损害国家金融安全、违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行为, 更要通过专项审计调查揭示金融领域的新风险隐患、金融创新业务的新动向, 深入发现和揭示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的问题, 发挥建没性作用。当前国际上通用的金融预警指标主要包括经常项目差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银行不良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短期外债占外汇储备的比例、股指和股价波动等进行分析性复核, 通过实际的调查和核实, 及时的对金融体系遭到破坏或金融资产损失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从而在最短的时间里及时识别各类风险警情、警兆、警源及变动趋势, 从而有效的为金融安全运行提供政策性参考和建议。与此同时, 通过及时对金融业动态及发展趋势加大跟踪力度, 将动态跟踪和宏观分析相结合。金融审计应把握金融全球化、自由化、综合化的新特点, 加强其对我国金融安伞及金融机构运影响的静态分析, 为金融安全运行提供政策和建意。才能在最有效的时间从整体上把握金融发展的总体趋势, 认识到金融出现全球化、自由化、综合化的新特点, 依据这些新特点, 分析它对我国金融安全产生的影响, 可以让我国的金融机构提前准备、及时预警, 从而推动我国金融安全的发展。

四、金融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途径

(一) 实行创新型审计理念

审计是国民经济的免疫系统, 对我国金融安全负有极大的重要作用, 这以免疫系统论将维护日家金融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传统的审计理念只是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完成,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缺乏灵活性, 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同时基于传统的审计理念, 其审计目标也只是定位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不断促进审计管理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益, 这种目标的确定只注重审计工作本身, 而未关注整个国家的金融安全, 因此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审计目标, 在维护审计工作安全的基础上、加强应对金融风险、最终促进金融健康良好的发展。新的审计目标的定位体现了创新型的审计理念, 这一新理念强调维护安全是基础, 防范风险是有力保障, 促进发展是最终目标, 三者的关系相辅相成, 统一于一个整体。理念是思路理论前提, 思路是出路的决策指导。因此, 为了不断推动审计的全新发展, 必须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在心里念的要求下, 要实现金融审计工作由微观向宏观转变;促进传统单一的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转变。

(二) 加强金融审计“免疫系统”建设

金融审计“免疫系统”总共有三道防线, 一是保护功能的防线。从本质上讲, 金融审计的保护功能是由《宪法》和《审计法》规定的法定监督所决定的, 它能够起着维持国家金融体系稳定、保护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第二道防线就是它具有清除功能。或者直接称其为“免疫”的功能。它能够使一些在金融方面非法的损失浪费、徇私舞弊以及账目上的弄虚作假等现象进行消除或清除, 这些现象就相当于病毒, 那么它就充当着“抗体”的作用对这些“病毒”进行高效地清除。最后一道防线就是修补功能, 主要指的是它能够使一些受到损伤的金融体系 (如资金上的损失) 及时地进行弥补, 使其恢复正常的功能和活力。因此, 由上述三道“免疫防线”的介绍和论述可知, 在后经济危机时代条件下, 需要积极地构建金融审计的“免疫系统”, 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不利于金融体系发展的现象的发生。金融审计应按照国际通行的金融安全预警指标 (主要包括经常项目差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短期外债占外汇储备的比例、银行不良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股指和股价波动等) 进行分析性复核, 通过调查和核实, 对金融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金融资产损失或金融体系遭到破坏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及时识别各类风险警情、警兆、警源及变动趋势, 为金融安全运行提供政策参考和建议。同时, 加强对金融业动态及发展趋势的跟踪, 把握金融全球化、自由化、综合化的新特点, 分析其对我国金融安全及金融机构运行的影响, 并早做准备、及时预警, 推动和建立我国金融安全预警体系。

(三) 积极构建金融审计组织

以金融安全为主线, 同时安排对不同部门、不同金融机构的专项调查, 将财政审计、金融审计、投资审计、企业审计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将同一个问题查深、查透。如针对中央出台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系列措施, 从财政资金投入、银行资金支持、工程项目上马、企业单位实施等多角度、多范围开展一体化审计, 全面调查宏观经济政策的合理性、有效性和效果性。转变审计组织方式。积极实施“以总行审计为龙头、以银行客户为中心、以资金流为导向”的审计组织方式, 充分发挥总行审计组总揽全局的“龙头作用”实现上下联动;增强集中分析金融机构电子数据的能力, 建立数据分析团队, 实现数据的跨机构、跨行业分析, 更准确的发现线索, 更全面的揭示金融机构的风险隐患。整合外部有效资源。要加强与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以及公检法、税务、海关等监管部门的协调与合作, 加强信息共享, 寻求支持, 形成监督合力。针对金融业新业务多、新产品多的情况, 要尽快建立专家顾问机制, 为金融审计提供智库。

(四) 不断完善审计技术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审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 首先要不断改进传统的金融计算机审计方法。传统的金融计算机审计, 存在落后性, 不能跟上问题的解决步伐, 因此努力带动其向及时性发展, 并能在最有效的时间对问题进行同步分析。首先, 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 以资金流为导向, 从而在不同机构间建立统一的数据仓库和接口, 将最初数据进行标准化, 以便。与此同时, 切实做到金融业务有序的循环发展, 从整体上实现对资金流、业务流、控制流三位一体的审计监督。最后, 在解决传统审计模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以及逐步建立和完善金融审计数据库的基础上, 要不断提高金融审计的效率。进一步加强测试和检查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在当前审计实施过程中, 应参照统一的程序, 检查和测试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 将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开展, 审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重点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是否符合业务流程的规定, 是否存在重大的漏洞;同时试重点检查授权和业务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 重点关注授权金融机构办理金融业务时是否合规。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金融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 防范金融机构发生各种操作风险。

(五) 提高审计人才素质

为了实现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职能, 必须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对审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进行培训。我们知道国家金融安全包括很多方面, 涉及到宏观经济、国际金融、创新业务和产品、国际经济法等知识储备, 这种多方位的知识储备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当前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不太高, 审计人员存在知识结构老化, 无法适应金融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 必须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学习培训, 不断更新知识, 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自我培训, 从而及时弥补自身的知识不足, 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 努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 提高职业道德、提高分析解决问题和判断能力, 不断拓宽审计思路。切实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让金融审计走上新的发展阶段。

五、结论

当前金融体系所面临的新的挑战和处于特殊的经济环境中, 因此非常有必要探索新型审计模式, 这也体现了金融审计的“新”的特点。将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相结合。绩效审计属于一种高层次的审计模式, 其最终目标就是为了能够使公司在管理方面、风险预防方面进行很好地规范;将审计和专项调查审计进行有机结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对于审计也是如此, 只有通过实践性的审计调查, 才能够总结出金融体系的审计资料, 这样审计才会有理有据。将动态跟踪和宏观分析相结合。金融审计应把握金融全球化、自由化、综合化的新特点, 加强其对我国金融安全及金融机构运影响的静态分析, 及时识别各类风险警情、警兆、警源及变动趋势, 为金融安全运行提供政策和建议。同时, 金融审计必须加强对宏观经济情况及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的跟踪, 加强对金融业动态及发展趋势的跟踪, 及时发现金融机构中存在的风险, 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 探索计算机联网审计、远程审计等非现场审计模式。综上所述, 可以知道加强金融审计对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金融审计, 可以使我国的金融体系处于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之中;加强金融审计, 可以更好地促进金融领域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协调和监管, 使我国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以增强我国的综合竞争力;加强金融审计, 可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从而达到预期的经济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乔瑞红:《论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之关系》, 《现代财经》2009年第9期。

[2]唐振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审计监督保障体系研究——基于审计“免疫系统"理论》, 《学术论坛》2009年第8期。

[3]乔新生:《审计是国家的免疫系统——审计功能的重新定位》, 《财经政法资讯》2008年第6期。

[4]付忠伟、毕建荣、常远:《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审计月刊》2008年第12期。

[5]刘家义:《以科学发展现为指导, 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 《审计研究》2008年第3期。

[6]赵劲松:《如何发挥国家审计在金融风险监管中的作用》, 《中国审计》2003年第24期。

新兴国家金融有风雨? 篇11

截至今年8月,流出新兴国家的外资总额高达1万亿美元,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的前三个季度逃出新兴国家的资金总额还要多一倍。同时,新兴国家的货币也大幅贬值,除了人民币外,今年大多数新兴国家的货币都贬值了10%以上。而一些经济状况不好的国家,其货币贬值的幅度甚至超过了1997年金融危机中的最高纪录。

随着资金的持续流出,经济增长开始急速滑坡,货币汇率暴跌此起彼伏,再佐以美联储将启动加息周期,新兴国家的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才刚刚掀起盖头来,最糟糕的时候还没开始。

堪忧!新兴国家

新兴国家的经济问题有多严重?让我们先看看“金砖五国”中的巴西。作为南美洲最大的经济体,巴西经济滞胀风险不断扩大。今年巴西的GDP预期将萎缩至1.5%,创下了自2008年12月以来的最糟糕纪录。与此同时,巴西的汇率稳定也面临崩溃——从年初至今,巴西雷亚尔兑美元已经下跌了34%,至2003年以来最低水平。每一天,巴西人都在饱受雷亚尔快速下跌的折磨,拿到手上的薪水缩水再缩水。更不幸的是,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将巴西债务评级下调至接近“垃圾级”。

至于“金砖五国”中的南非、俄罗斯也状况不佳。南非作为非洲最发达的经济体,该国的GDP增速仅为1.5%,而失业率高达20%。前不久南非发生排外暴动,就是因为整天无所事事的年轻人抱怨外国人抢了他们的工作机会,从而对国家经济失望透顶的写照。而被西方发达国家集体制裁的俄罗斯经济更恶劣,GDP下滑迅速,资本外逃加剧,债券收益率和通胀率高企,俄罗斯的卢布已巨贬了50%以上。放眼望去,“金砖五国”前景堪忧,渐渐褪色。

最有实力的“金砖五国”尚且如此,其他新兴国家的日子则更不好过了。根据IMF最新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土耳其、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金融体系,无论是从外部环境还是从内部结构上来讲,都已经到了很脆弱的边缘。而哥伦比亚和智利的货币也正在经历“自由落体”。过去三个月,智利比索和哥伦比亚比索贬值均超过10%,令两国民众的生活成本骤增。

射向新兴国家的三支箭

两年前我们还沉浸在新兴国家崛起的喜悦中,或购房、或旅游尽情享受着经济高速发展的果实。是什么原因,让新兴国家突然面临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

第一支箭:全球贸易疲软

本次新兴国家经济下滑的核心在于全球贸易前所未有的疲软。除了2010年昙花一现的复苏,全球贸易量已经逐步萎缩至2000年初的水平。而且,贸易对于全球经济的推动也在降低,据世界银行测算,一美元贸易额对于全球经济的推动效果甚至不及1986~2000年平均水平的一半。新兴国家不像发达国家有强大的金融业和服务产业,出口不振的时候可以依靠内需支撑一阵。新兴国家的GDP增长历来高度依赖工业产品和大宗原材料出口,而全球贸易的低迷令新兴国家陷入了极大困境。

第二支箭:巨额热钱逃逸

出口不畅,又遇上美国加息,新兴国家的经济可以说是雪上加霜。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英格兰银行和美联储等西方央行竞相推出量化宽松政策,总量高达4万亿美元的外国游资涌入了新兴国家,以此推高新兴国家的债券、股票和流动性金融资产,造成房市和股市泡沫。而美元一旦加息,收紧流动性后,资本的逐利本性将指引这些巨额热钱抛售新兴国家资产并回流到美国本土。为了稳定本国市场和汇率,新兴国家不得不释放外汇储备维稳。比如,中国上半年至少减少了约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

第三支箭:美元加息令外债压力巨增

美元加息后带来的美元升值趋势将是对于新兴国家的最后一击。在美元泛滥时,美元借债成本低廉,于是新兴国家大力举债。标普在一份研报中指出,截至2015年,亚太地区的非金融企业将占到全球债务增额的半壁江山。他们的债务增发和再融资总额将高达53万亿美元。该地区的债务净余额将大于北美、欧元区和英国的总和。当美元升值形成趋势后,这些以美元计价的巨额债务将变得昂贵。本已入不敷出的新兴国家如何偿还债务将变成大问题。疯狂的又何止是亚洲企业,亚洲的家庭也是如此。整个地区家庭债务的水平也很高。根据标普的数据,家庭债务对GDP的占比,马来西亚是81%,泰国是77%,韩国是75%。房价一旦向下调整20%,这些国家许多家庭的资产净值(Home Equity)就会成为负数,上一次美国发生了这种情况,结果引爆了2008年的次贷危机。

以马来西亚为例。目前,公共债务在马来西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5%,为东南亚国家之最。而马来西亚的家庭债务总额对GDP占比从一年前的75.8%增加到了81%。家庭债务总额的81.7%来自于银行借贷,而其中的56%被用来购买房产。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借了这么多美元计价的债务总要一笔笔归还。然而这半年来石油价格暴跌,令马来西亚的收支骤减(原油相关收入占政府总收入的30%)。一边是支出加大,另一边是收入锐减,这就能解释为什么马来西亚最近面临经济崩溃:马来西亚外汇储备自2010年以来,首次跌破1000 亿美元,马来西亚林吉特今年累计跌了24%,跌幅在亚洲货币中居首。

更坏的消息是,马来西亚的主权财富基金一马发展公司,3次拖延偿还5.5亿美元的债务,引发投资者恐慌。评级机构穆迪和惠普已向马来西亚发出警告,若债务环境进一步恶化,很可能会调低马来西亚现有的A3评级。一旦国家信用被调低,借债成本将会变得更加难以忍受,从此走上类似希腊的不归路。

新兴国家突围的关键

新兴国家看上去如此不堪,虚弱的外汇储备和经济结构也不能抵御华尔街对冲基金的做空。只要这些“索罗斯”们愿意,就有机会通过做空新兴国家大赚特赚,同时引爆新兴国家的债务危机、资产泡沫危机。不少新兴国家将会像欧洲的希腊那样,深陷经济衰退、国家信用破产的泥谭里。到那时,华尔街的资本大鳄会以1~2折的剁手价到新兴国家收购廉价资产(比如,希腊如今正向海外投资者兜售港口、小岛等优质国家资产),完成一轮对新兴国家的完美收割。

新兴国家的金融危机本质是高杠杆的债务危机。根据美联储达拉斯分行的量化模型分析,如果某个新兴国家的经济与中国相关度越高,其抵御债务危机的能力就越强,其债务危机全面爆发的可能性就越低。但前提是中国不要爆发全面的债务危机。而在现有债务情况下,中国的贸易顺差对GDP占比越高,中国全面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就越低。值得警惕的是,中国的贸易顺差对GDP占比过去几年下滑显著,从2007年的峰值10%下降到2013年的3%左右。如果这个占比能继续保持目前持续萎缩的态势,那中国全面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高。

因此,要想帮助新兴国家抵御金融危机,中国要做的就是扭转贸易顺差对GDP占比的颓势。而要这样做就必须放弃人民币汇率坚挺的政策。早在2013年,经济智库Lombard Street Research就在研报中指出人民币汇率高估了30%之多;2014年的研报指出人民币汇率高估了20%之多。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自2008年以来,人民币相对于一揽子主要货币(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的真实有效汇率已经升值约45%。2015年,巴克莱银行根据行为均衡汇率模型分析指出,人民币是目前全世界第二被高估的货币。央行必须放弃消耗外储拉升人民币汇率的政策,让市场给人民币汇率筑底,只有这样中国的贸易顺差对GDP占比才能触底反弹。

稳住了的中国,可以通过亚投行和金砖银行为新兴国家提供大量的贷款和援助,而这些国家拿到贷款将用来购买中国的产品和服务。这样一来,中国产能过剩的问题就可以大大得到缓解,同时能帮助新兴国家抵抗金融危机。

由此可见,亚投行和金砖银行绝不是吃力不讨好的面子工程,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金融安全和地位,对拓展海外市场也助力甚大。全球金融目前被欧美垄断,这也是新兴国家突破“贸易条件”困境的最大瓶颈。中国要从低端制造向全球经济食物链顶端攀登,必须要有强大的金融体系保驾护航,而亚投行和金砖银行堪当重任。另外,亚投行和金砖银行是新兴国家和亚洲不可多得的实现金融稳定的重大战略资源。因为一旦美联储加息,整个新兴国家和亚洲都将面临严重的流动性危机。此时,中国通过亚投行和金砖银行为新兴国家和亚洲各国提供融资渠道不啻为雪中送炭。

亚投行、400亿美元丝路基金和160亿美元提供给新丝路沿途各省的基建基金,这三大整合欧亚路桥的基建基金加起来,每年将为亚洲发展中国家提供500亿美元的增量投入。这对流动性开始收紧的新兴国家和亚洲国家来说可谓是一场及时雨。

以人民币战略贬值稳住贸易顺差对GDP占比,解除自身爆发债务危机的险情;以亚投行和金砖银行来为新兴国家和亚洲的去杠杆化提供融资渠道支持;新兴国家和亚洲才有从容的空间周旋,共同战胜潜在的金融风暴。

[编辑 王庆丰]

金融政策 篇12

在被暂停两年之后,二维码支付卷土重来。7月初,央行正式授权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牵头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和业务规则,并在个人信息保护、资金安全、加密措施、敏感信息存储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中国银联也将在前述标准基础上制定自己的二维码支付标准与业务规范。这表明国资背景的银联也将切入二维码支付领域,今后,二维码支付将不再是支付宝、微信等民营支付机构的天下。

外管局:中国上半年经常账户顺差987亿美元

2016年上半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6448亿元人民币,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3889亿元人民币,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14183亿元人民币,储备资产减少10303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值,2016年上半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987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2290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1169亿美元,初次收入逆差102亿美元,二次收入逆差31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595亿美元,其中,资本账户逆差1亿美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2172亿美元,储备资产减少1578亿美元。

12家股份银行发起设立网络金融联盟跨行转账免费

7 月28日,中国十二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联合发起“商业银行网络金融联盟”,正式签署商业银行账户互联互通合作协议。

发起联盟的十二家银行包括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

发布会上,联盟行对外宣布,手机银行、个人网银等电子渠道跨行转账免收客户手续费。联盟间账户互认实行免费,资金互通将实行最低市场价格。

银监会大规模排查同业票据理财等业务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于7月下发《关于全面开展银行业“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回头看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开展金融机构自查与监管检查。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于10月31日前完成全面自查工作,11月15日前完成问责和整改工作;监管检查则于今年11月底前完成。

《通知》显示,银监会要求重点排查违规经营和违法犯罪高发的存款、信贷、票据、同业、理财和代销等业务领域。涉及金融机构除银行外,还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

中国7月外储下降41.5亿美元黄金储备增加5.3吨

8 月7日,央行公布中国7月外汇储备32010.5亿美元,好于预期的32000亿美元,前值为32052亿美元。中国7月外储下降了41.5亿美元。央行数据显示,这是继6月份外储意外增加134亿美元后,7月央行外储再次下降。

上一篇:差异蛋白质组学下一篇:妥协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