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应用论文

2024-05-20

规划设计应用论文(共12篇)

规划设计应用论文 篇1

摘要:建设单位在投资控制中过度重视施工环节而轻视设计环节, 将导致资金的利用效率低下, 出现“三超”现象。本文探讨了在设计阶段实现投资控制的一条有效方法:在设计过程中使用限额设计的方法, 将设计投资控制在建设项目的计划投资内, 实现投资限额不被突破, 达到投资控制的目的。最后针对限额设计的特点, 表明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限额设计,投资控制,设计全过程

0 引言

建设项目投资控制是指以建设项目为对象, 为在投资计划值内实现项目而对工程建设活动中的投资所进行的规划、控制和管理[1]。然而在传统的建筑业发展经营模式下, 建设单位对于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与效用水平不够重视, 造成了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回顾近年来企业发展的历程, 投资控制是企业强化管理、提高效益的重要措施。建设单位为了提高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益, 必须在保证工程项目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 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投资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 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控制重点。项目定位与策划阶段决定了开发总成本的90%, 项目的前期与设计阶段决定了开发总成本的70%~80%, 而在施工及后续阶段决定开发总成本的比例只占到10%左右。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与设计阶段, 而我国建设领域普遍轻视工程项目建设前期和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 将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 “抓小放大”的模式使得投资控制工作效率低下, 而控制前期与设计阶段的才是投资控制的最有效途径。

1 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不足

设计阶段是决定建筑产品价值形成的关键阶段。对设计阶段开展投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加以充分的重视。在工程建设的各类费用中, 设计费虽约占总投资的1%, 但设计阶段对工程投资的影响程度占75%以上。

1.1 建设单位的工作重心偏移

“重技术轻管理”是建筑业的通病, 这虽使技术得到进步, 却因经济上的不重视而导致技术的无法适用。实践证明, 落后的技术不会主动退出市场, 如果没有有效地经济管理措施, 先进的技术也往往难以得到有效地应用。因此, 建设单位在设计阶段的不重视也会使得投资控制效果不明显。

1.2 设计人员缺乏经济意识

设计行业人员普遍存在缺乏经济观念, 不重视设计中的投资控制措施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等。由于考虑到安全性能与责任风险, 设计单位在满足国家强制设计规定要求下, 尽量使用安全系数更高的设计方案, 追求最大的安全效用, 避免承担安全责任风险, 而经济因素并不在设计人员的考虑范围之内, 这必然会导致项目投资的增加。

1.3 薪酬激励机制存在问题

据了解, 目前的设计单位计取报酬是按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计取设计收费, 因此, 从设计方角度考虑, 在建设单位不采取激励措施的情况下, 设计单位关心的只有总设计额[2]。为了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进行规模扩大, 就需要提高标准以取得更多的设计费用, 但是会导致项目投资膨胀。

2 限额设计相关概念

所谓限额设计是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 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 严格控制设计不合理变更, 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3]。

限额设计应以合理的限额为目标, 将上一阶段审定的投资额作为下一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总体目标。将该项总体限额目标层分解后确定各专业、各工种或各分部分项工程的风险目标。限额设计的目标设置, 要与项目的规模、建设设计的标准、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和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吻合。

限额设计目标是在初步设计前,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投资估算合理分析确定的, 是对整个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分解后, 对各个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控制额度[4]。

3 设计全过程的限额设计应用

首先工程造价保持在建设单位同意的限额之内, 通常就是使初步设计概算控制在工程估算之内, 施工图设计预算控制在设计概算之内, 而承包合同价及以后的合同价调整控制在设计预算内的控制指标。限额设计具体的实施过程, 应是目标确定、经济分析、信息反馈与检查、问题纠偏的循环, 直至上一步的限额满足要求才开始下一步工作。这个控制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可用图1来表示。

3.1 方案设计阶段

投资估算应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决策过程中。在投资机会研究与可行性分析研究中根据实际的考察情况, 应用多方案评比选出最优方案, 应用价值工程进行方案优化。在方案设计中, 要求设计与造价控制同步进行, 成果由设计内部进行评审。若投资超出限额, 则要进行优化, 从技术和经济指标上同时进行比较, 满足限额设计目标, 成果经评审通过后, 确定工程项目的总投资[5]。

3.2 初步设计阶段

设计任务书获批之后, 首先应进行的工作就是投资分配, 即按设计任务书的总体框架将设计总投资分配到各个专业, 各专业进行多方案评选, 并对各个技术经济方案的关键设备、工艺流程、总图方案、总图建筑和各项费用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 从中选出既能达到工程要求, 又不超过投资限额的方案, 作为初步设计方案。各专业根据分配到的限额作为初步设计的投资控制目标。

3.3 施工图设计阶段

已批准的初步设计及初步设计概算是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在施工图设计中, 无论是建设项目总造价, 还是单项工程造价, 均不应该超过初步设计概算造价。设计单位按照造价控制目标确定施工图设计的构造, 选用材料和设备。进行施工图设计应把握两个标准:一个是质量标准, 一个是造价标准, 防止只顾质量放松经济要求。当然也不能因为经济上的限制而消极地降低质量。因此必须在造价限额的前提下优化施工图设计。

4 关于限额设计的思考

在推行限额设计的同时, 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它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并在以后的投资控制过程中有效避免。

首先, 限额设计缺乏一种控制的主动性。我们进行限额设计时, 要先把任务分解, 并根据各专业分到的部分进行限额规定, 若设计完成后发现并不满足限额要求, 再进行设计变更, 那么就会降低设计的合理性, 进而降低投资控制的效果。因此其可操作性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其次, 由于限额设计强调的是设计限额的重要性, 使价值工程中有两条提高价值的途径在限额设计中不能得到充分运用, 即造价不变, 功能提高;造价提高, 功能有更大程度提高。尤其后者, 在限额设计中运用受到极大限制, 这样也就限制了设计人员在这两方面的创造性, 使一些新颖别致的设计往往受设计限额的限制不能得以实现;最后, 限额设计主要是针对设计阶段及后续施工阶段成本的考虑, 我们应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分析, 即要把项目使用阶段的使用维护费与拆除阶段的拆除费用也考虑在内, 这一点在后续的推广应用中应注意。

5 结语

限额设计是在控制工程造价的基础上, 能够提高投资控制的主动性, 以此抓住工程造价的核心, 防止“三超”的现象发生, 为了将限额设计贯穿于整个设计阶段, 就需要制定好目标, 把责任具体到个人, 这样才能更好地把限额设计系统工程充分落实到位, 并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限额设计标准。限额设计方法的合理运用, 将会给项目的投资控制带来可观的效益。

参考文献

[1]丁士昭.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徐友全, 成存朋.关于建设项目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探讨[J].建筑经济, 2011 (06) .

[3]徐大图.建设项目投资控制[M].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3.

[4]赵姗.造价控制与限额设计[J].管理与决策, 2008, 36 (2) .

[5]钟昌敏.限额设计浅谈[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 (10) .

规划设计应用论文 篇2

Android 应用不应该成为 iOS 应用的翻版,那么它应该是什么样子?androiduipatterns 网站针对 Android 应用的界面设计提出了一些规范性的建议,值得参考。

主界面

应用的主界面(起始界面)应该是什么样子?看下面这个规范图。

什么应用使用这样的起始界面呢?看这三个例子: Aldiko,Evernote 和 Google+。

分界面

进入应用的分界面之后如何设计,看下面这个范例。

上面一行是操作栏:最左边是应用图标(或许包括后退键),点击回到起始界面;中间部分主要考虑于应用协调的配色;最右边是当前情景下可进行的操作。

看下面的例子

列表界面

应用可能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而列表则是将数据规则化呈现的一种方式。列表界面应该足够清晰,为用户提供一个好的概览,同时,列表界面的操作栏应该允许用户对列表进行单项或多项操作。

两个比较好的范例是 Aldiko 和 Google Mail。需要注意的是,列表的选择框通常是在左边,但是在 Aldiko 中,文件夹图标在左边非常突出,于是 Aldiko 选择框放在了右边,达到界面上的一种平衡,

载入列表

应用可能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比如 Twitter 的时间线。对于用户来说,这意味着列表长度几乎是无尽的。目前,许多应用已经采用了比较通用的处理方法,当下滑到列表已缓冲条目下部的边界时,自动加载更多的信息。

下面是两个例子: Android Market 和 Twitter。

长按

对某个单项信息进行操作,一种交互方式是长按。这也许不是最明显的操作,但是节省屏幕空间,也很符合“情景菜单”的理念。

下面的三个例子:Aldiko,Astro 文件管理器和 Google+。

多选操作

对列表进行多选操作,最好在列表上的项目一侧增加选择栏,如下图:

当你选定了多个项目后,屏幕下方给出操作栏。

标签

从 Android 4.0 开始,系统进一步突出了分类标签。在顶部操作栏的下面,通常会有一个标签栏,你可以点击或者左右滑动,如下图

Android Market 和 Google+ 是两个例子

园林规划设计中的3S技术应用 篇3

关键词 3S技术 园林规划设计 应用水平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1 3S技术和园林规划的关系

所谓的3S技术,就是把地理信息系统、全球的定位系统、遥感技术相互联系到一起的一种技术,极具现代化。把它应用到园林的设计过程中,能够使得测量、导航等工作更加方便快捷,也方便了调查信息的采集。

2 在园林规划里使用3S技术

2.1 用3S技术采集园林规划设计的信息

要进行园林设计、规划的工作,首先就要有一定的信息采集量。使用GPS、RS等3S技术来对信息进行采集,可以快速、全面、准确的采集信息,得到地理的真实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等地理因素,得到详尽的资料,在经过分析,能够总结出所调查地点的绿地情况,以及植被发展空间等重要的信息,使后来的资料管理、规划变的更加容易。因此,使用3S技术来进行园林设计规划的前期工作——信息采集,远远优于传统的方法。

2.2 用3S技术处理、管理园林规划的信息

可以运用遥感技术对园林设计规划的资料、信息或者图像进行处理。也可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已经采集到的信息的格式进行转换,然后把它们存储起来,以便于后期的分析。这些现代化方式的运用,在能够构建较为全面的数据库的同时,还起到了管理数据信息的作用,而且方便查询和分析相关的数据,使园林的规划设计有了科学的依据。

2.3用3S技术对园林规划进行分析

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分析园林中植被面积的大小,以及绿地的系统结构是怎样的。要对园林的植被面积有着客观的认识,对园林中的各种资源有着全面的了解,并且对这些做出分析。这关系着园林设计的布局,是很重要的。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这些做出量化的、深入的分析,从而制定出科学的布局规划。其次,要对园林的地形进行深入的考察,例如地形的植被覆盖面积,是否存在斜坡等现象等,这些考察也可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就是3S技术的典型应用,它的使用和传统方法相比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应该得到大家的注意。

2.4 用3S技术进行其他相关分析

在园林的设计过程中,还可以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规划分析。GIS功能可以对园林的功能区进行明确的划分;还可以用GIS的网络功能在城市中进行划分,从而在城市中选择出合适的位置来建造园林,以此发挥园林的最大优势;也可以利用GIS的空间叠置功能来动态的对土地的划分。

2.5 3S技术模拟园林设计

园林的设计和周围的环境都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设计师必须要对园林的周围环境有着深入的了解,而且设计师要能够表现出自己设计效果,让其他人看到设计之后的景象。以往我们使用的方法经常是沙盘或者漫游动画等方式,很难让人对设计之后的园林有一个清晰明朗的印象。而3S技术的使用则可以克服这些弊端,采用VR技术来进行三维模拟,人们仿佛置身其中,能够对设计师设计的园林有着明确的了解,全面、多方位的从模拟园林中看到未来园林的样子。

在进行模拟园林时,使用3S技术可以实现很多传统的方式不能实现的功能,例如:能够对地形进行形象的模拟;可以对园林周围的环境进行模拟,分析出规划的空间格局,让人们对设计的园林有一个总体性的概念;可以进行虚拟的体验,让人们在园林还未建成之际就享受于其中。

2.6 监测园林规划系统

可以利用3S技术对园林的规划系统进行宏观调控,在这样的基础上更容易预测出园林的未来发展前景,从而确保园林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可以用3S技术对园林规划进行微观调控,对园林中种植的植物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价,这样可以及时修补园林中不合理的布局,使园林更好地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全球的定位系统对园林施工的进度随时进行监测,这样可以促进园林施工的进度,避免园林在施工时出现和设计不符合的偏差。

3结束语

时代的进步使得园林规划设计的方式也更加多种多样,而3S技术在原理设计规划中的应用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创新。它不仅能够使得园林设计早期的信息采集更加科学准确,而且能从全局的角度对园林的设计进行分析,还可以形象的模拟园林的信息,使得人们在园林未建成之际就能够看到园林建成之后应该的样子。除了这些,还可以随时监测园林规划中的不合理之处,以便于随时做出调整,提高了园林规划设计的水平,有效的促进了生态化环境的发展。因此,在园林的设计规划过程中应该正确的使用3S技术,以期设计出更科学、合理的园林。

参考文献

[1] 蔺银鼎.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与热点研究问题[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2] 汪维勇.突出城市个性彰显文化底蕴——刍议园林艺术在花园城市建设中的走向[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9.

[3] 董仁才,赵景柱,邓红兵,严岩.3S技术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应用探讨——以园林绿地信息采集与管理中的应用为例[J].林业资源管理,2012.06.

[4] 梁勇,林祥国.3S技术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12.11.

园林规划设计中生态学的应用 篇4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是对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 在城市生态学看来, 城市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 其中心是人, 从理论角度出发, 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发生和发展的动因, 组合和分布地位规律以及调节和控制的机理等内容;从应用角度看, 其主要是通过生态学理论的应用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 从而更好地利用资源, 完善系统关系, 使城市更具活力。城市生态系统由三个亚系统构成, 它们分别是社会、经济和自然, 而自然生态亚系统在园林设计涉及较多, 其主线是包括动植物、微生物、自然环境和人工设施在内的生物结构和物理结构。园林的建设大多选在城市中, 是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一环, 并且与城市中的其他部分紧密联系。运用城市生态学的理论知识理解城市中园林绿地占据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 通过城市园林绿地调整和改善城市的生态功能, 这个问题在设计时必须解决, 这也是生态园林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

2 植物生态学

园林规划设计会涉及到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等植物生态学的各个组织层次。在选择和栽种园林植物前, 必须要准确掌握生态因子与园林植物的关系, 而这正是个体生态学所研究的, 除此之外, 植物的个体生态学还会与城市特殊的环境与污染对植物的影响相关。城市生态绿地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构建科学的植物群落, 这与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密切相关。从群落生态学中可知, 如若群落中物种多样性较高, 就会具有更复杂的结构, 其群落稳定性也会越高, 更易于将群落中的各项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 为了营建的植物群落有合理的结构且有良好的自维持能力, 必须要充分准确地了解植物的习性特点和在群落中的基本情况。园林设计者一直在为建造色彩、层次多样, 节省人工养护的植物景观而努力, 植物生态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推动其实现。

3 恢复生态学

恢复生态学也是一门复杂的科学, 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引发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恢复及重建退化生态系统的技术与方法、生态学过程和机理。恢复受损害生态系统到近于它受干扰前的自然状况的管理与操作过程, 即重建该系统干扰前的结构与功能及有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是Cairns等为生态恢复做的概念定义。自然条件是复杂的, 同时人类社会也会有选择性利用自然资源, 这都会对生态恢复产生影响, 使得生态系统无法恢复到原有情况, 所以恢复生态学强调的是在系统功能恢复时合理有效的应用生态工程学的原理, 从而促进系统实现自我完善。在对工业废弃场植被破坏严重、环境十分恶劣的地区进行园林设计时, 生态恢复是首要任务, 恢复生态学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始于20世纪70年代, 此后得到快速发展。景观生态学的很多原理在园林设计时可以直接应用, 尤其是遇到的项目比较大时, 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理论支持, 以帮助把握整体项目。研究地区内生态环境类型的格式及其对物种分布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内容。它会研究某地段内生物群落与环境间的各种关系, 明确地分布组合和各个规格自然区划可以很好地将这些研究表示出来。在景观水平上, 生态学研究的整体效果和解决景观问题时, 多学科的综合联系是景观生态学与其它生态学科的不同之处。景观生态学将空间结构和生态学过程在多个尺度上的相互作用突出表现出来。这是生态公园设计中最急需研究的问题。景观生态学在理论上为城市园林绿地的系统规划提供了支持, 并可以对规划设计可能引发的生态问题进行评价和预测。异质性原理、生态关系协调性原理、多样性原理自然优先原理、整体优化原理、景观个性原理等都可以为园林规划设计所借鉴。规划设计不同, 其应用的景观生态学原理自然会不同, 应根据自身特色而有所侧重。以风景区规划为例, 生态关系协调原理和多样性原理的应用尤其值得注意, 当然其他原理也应最大限度地考虑到。对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整体优化原理及多样性原理需放在首位, 而当面对名胜古迹和纪念性园林时, 自然优先原理和景观个性原理则是其考虑的重点。在园林设计中合理运用景观生态学, 借助其原理和方法应用于生态园林的建设, 这对园林的发展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

5 结语

园林的设计离不开生态学, 每一名园林工作人员都需掌握相关的生态学知识, 然而生态学涉及面广且专业性强的特点, 使得很多园林工作人员对它的专业性问题的研究无法深入。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需借助生态学专家的帮助来应对出现的生态学专业问题, 以使营造的景观真正实现生态性。

参考文献

[1]于蕾.我国城市园林规划的发展[J].现代园艺, 2015 (8)

工业设计中仿生设计的应用论文 篇5

一、仿生学与工业设计概念

仿生学的诞生并不是很早,但是仿生学发展的非常迅速,并且在所运用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仿生学介于生物学和技术科学之间。仿生技术所涉及的方面较多。工业设计所需要设计师的创新性思维较多,即所设计出来的产品不仅要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而且还要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所以工业设计较为复杂,其所包含的知识也较为广泛,工业设计与传统的设计有较大的区别,传统的设计只是单纯的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而没有从美学的角度去思考让该产品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所以传统设计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工业设计所追求的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让产品既具备实用性也具有较好的艺术性(即相应的美感)。工业设计的方向比较宽泛,即包含相应的生活消耗品也包括相关的环境设计,所以仿生设计在工业设计中有非常好的运用。

二、仿生设计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所谓仿生设计就是依据生物的某些特性来设计出符合人们要求的产品,因为生物的某些特性以及其结构都是非常巧妙的,人们研究生物的某些特性以及其结构形态都可以获得较好的启发,并积累自身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就会更加出色。而仿生设计就是人们利用仿生学原理来进行工业设计。仿生学既不是纯粹的生物学也不是纯粹的技术学,仿生学是介于生物学与技术学之间的,仿生学是将生物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学习生物的某些技术,在同一个生物的研究中可能会发现几种对人们有利的技术,而一种新技术的发现就可以给人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当然仿生学也不是纯粹的技术学,仿生学主要是来开创工业设计的新途径。工业设计就可以利用仿生原理来进行仿生设计。仿生学并不是按照生物的原型进行创造的,而只是以生物原型为依据,在此基础上进行通过多次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来获得设计形态,设计师首先要对生物的特性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就将其抽象化。抽象化之后进行多次创造来达到新的设计。仿生只是借鉴生物的某些特征或者是某些结果,而不是全部的设计都是来源于生物本身,设计师只是提取了生物特征的某些形态,而并没有将生物的全部特征都采用。所以在进行仿生设计的过程中是非常复杂的,要多次提取原型并在原型的基础上进行仿生创新,这样才能够逐步得到所设计的产品,让产品更加符合工业上的需求,达到人们的实际需求。

三、工业设计中仿生设计的应用

仿生设计在工业设计中有较多的应用,而在工业设计中主要是结构仿生、功能仿生以及形态仿生,这些仿生设计在工业设计中应用的较多,下面将进行详述。

1.工业产品设计中仿生设计的应用

在工业产品设计中仿生设计主要运用于结构仿生、功能仿生以及形态仿生,结构仿生和功能仿生的运用较多,在设计超音速飞机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得机翼更加稳固就依据蜻蜓的翅膀原理,因为蜻蜓在飞行的过程中翅膀的震动频率非常快,与飞机飞行过程中机翼震动非常相似,而在研究蜻蜓为什么能够平稳飞行的过程中就发现了蜻蜓翅膀末端较厚,所以在快速的震动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那么飞机的机翼就可以借鉴蜻蜓的翅膀。计算机也是运用仿生设计进行设计的,人脑的计算能力以及记忆能力都非常好,但是速度比较慢还容易出现遗忘的情况,那么就可以根据人脑的特征来进行仿生设计。照相机也是依据人的眼睛进行仿生设计的,高速摄像机主要是依据苍蝇的复眼进行仿生而设计的,这将可以快速快速拍照,达到人们相应的需求。在国际市场上鳄鱼皮、蛇皮都是非常畅销的,但是这类物品是很难得到的,那么人们就依据其表皮特征以及其质感来进行仿生,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对动物的猎杀而且还可以获得美观的物品。形态仿生的工业设计也非常常见,例如汽车市场上所出现的鸥翼式汽车就是依据海鸥的翅膀来进行仿生设计的,通过仿生设计使得这款车在汽车行业中拥有较高的地位,而且能够使得人们的上下车更加方便,给整个汽车造型行业一种全新的感受。而在摩托车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是对兔子进行仿生设计,首先是兔子的整体形态,兔子是流线型,所以在奔跑的过程中拥有较高的速度。

2.环境设计中仿生设计的应用

规划设计应用论文 篇6

关键词:小区规划设计 生态策略 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a)-0124-01

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这种提高也体现在对居住环境改善的需求,全国各地的城市建设者也顺应了居民的这一需要建成了一批具有完备功能、环境良好且保持当地特色住宅小区,推动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但与此同时,很多小区规划设计方面容易忽略的问题也被暴露出来,例如社区功能不够完善、规划设计布局不合理、小区服务性设施缺乏、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缺乏特色与活力等等。因此小区规划设计人员必须运用生态策略,以生态小区优美的环境为居民带来舒适和宁静。

1 生态小区概述

生态小区指的是调整人与自然关系,实现自然与人类生态、物质与精神文明和谐统一的城市住区。和传统小区比,生态小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空间结构更加合理,应用大量生态、智能、生命建筑,与区域、城市、自然完美融合,居民可以在生态小区内感受自然并与自然共生。

生态小区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能够取得巨大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并以此推动经济高质增长。生态小区不仅仅追求经济的繁荣或是环境的优美,而是追求整体的生态化,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节约土地、水等资源和能源,并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2 生态小区的规划

2.1 规划目标

生态规划应该从社会和自然两个方面创造适宜人类活动的环境,提高物质文化水平并激发人的生产力与创造力。因此,小区规划应运用生态策略保证小区的整体性、协调性,以循环、可再生为原则,运用生态设计方法,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2.2 规划方法

生态规划应围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依靠先进、可靠的工程技术,运用生态策略,实现美化环境、节能环保等目标。

2.3 规划内容

生态规划包括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内容。在自然方面,生态小区应保证绿地率超过50%,人均公共绿地超过28m2,利用自然规律实现节能环保目标;在经济方面,生态小区应利用绿色生产、消费科技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水能、生物能等绿色能源的研发和应用进程,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绿色生产和消费;在社会方面,生态小区应提供健全的生态基础设施、多样性住宅、标志性建筑、中心广场等,满足不同年龄、层次、性格居民的需求,为商业活动、文化活动等活动提供集中的地区。

3 小区规划设计中的生态策略应用

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在声环境、热环境、光环境、空气环境、水环境、视觉环境和社区生态环境等方面运用生态策略,实现节能环保、人与自然共生的目标。

声环境方面,需要考虑房间隔音和周边存在的噪音污染等问题,如果存在噪声污染源应采取建隔音墙等措施,并合理组合公建、多层、排屋等以形成外高内低的态势,阻断外部噪声。

热环境方面,夏季需要遮阳消暑隔热,因此应对朝西房间采取种树遮挡或是安设遮阳装置等措施;冬季需要采暖保温,因此应选择先进的门窗、屋顶和墙体保温技术和材料,并确保房间内的暖气可以单独调控。为实现节能目标,遮阳隔热和采暖保温应采用高新技术、材料,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利用太阳能、地热、植物等自然资源,尽量降低煤炭、电能等资源和能源的使用量。室外热环境方面,规划设计人员可以利用Ecotect生态软件分析室外热辐射情况,为小区内各种设施的选址和绿化植被系统建设提供指导。

光环境方面,应严格执行住宅日照相关的标准,合理设计住宅体系,确保采光和日照情况良好。因此,小区规划设计时应避免大进深有黑厅等采光不良的情况,并避免产生光污染。目前,高功率泛光灯、玻璃幕墙、白粉墙等都可能对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小区规划设计应消除不必要的光源,合理设计光源的亮度和位置、角度,在满足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尽量控制能耗,积极应用太阳能等绿色能源。

空气环境方面,需要确保通风良好,采用变压式或是逆止阀式通风道代替传统的砖砌风道,治理小区附近的大气污染源,防止装修污染。住宅内,需要在卫生间安设通风换气设備,在厨房安设烟气排放系统,在保证空气环境达到国家标准的同时降低能耗。例如,小区规划设计人员可以利用流体力学软件模拟小区风环境,通过合理组合建筑、调整建筑高度和道路走向、设置绿化植被等确定自然通风最佳的设计方案,使自然通风可以在夏季带走热量、调节微气候、降低空调等电器设备能耗。

水环境方面,需要利用分质供水技术确保供水的清洁、安全、稳定,并设置雨水收集系统等重复利用系统,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水资源的节约需要做好开源与节流两方面工作,小区规划设计中一方面应考虑雨水综合利用和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对生活污水、雨水处理之后用于小区绿化或是道路清洁等方面;另一方面需要选择省水的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杜绝浪费现象。

视觉环境方面,规划设计人员应运用不同色彩、线条、装饰来美化住宅和小区环境。合理利用橙色、黄色、红色等暖色,可以让人感受到鲜艳夺目和逼近感;蓝色、绿色、紫色等冷色,可以让人感受到悠远空旷和远离感。合理利用长线条,可以让人感受到空间延伸的效果,例如比较拥挤的空间可以使用色彩鲜艳的长线条给人以变长、变宽的视觉效果。另外,合理利用装饰也能够在美化环境的同时给人以空间宽大的感觉,使人保持心情舒爽。

社区生态环境方面,不仅包括土壤等环境因素和污水处理设施、噪声隔断设施、太阳能利用设施等环保设施,还包括绿化设施、景观设施、休闲设施、娱乐设施、精神文化设施等等。小区规划设计中应运用生态策略,使小区的生态、舒适、美观都达到较高的水平,并为老人与小孩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和设施,营造小区浓厚的文化氛围。例如可以选择乔木为主、灌木为辅的绿化植物,发挥乔木造氧的功能来改善空气质量,发挥乔木遮荫的功能来形成林荫大道、广场。

4 总结

总而言之,小区规划设计中应用生态策略的实质是现代建筑技术与生态学理念相结合。在小区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整体生态设计等原则,通过高质量的绿化园林、环保的建筑材料以及合理的资源优化利用等手段,建立住宅小区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保证居民居住的自然性和舒适性,从而体现住宅小区的生态理念。

参考文献

[1]杨丽.如何营造生态宜居住宅环境[J].住宅科技,2011(5).

[2]薛慧平,魏征,吴屹东.居住区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J].陕西建筑,2009(6).

[3]王良.如何在住宅小区中体现生态理念[J].科技致富向导,2010(32).

[4]杨欣元.略论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的生态环境问题[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1).

[5]王扬.对生态健康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探析[J].山西建筑,2011(11).

配置管理应用框架的设计及应用 篇7

一、CMDB的作用和建设中的常见问题

英国商务部出版的《I T I L服务支持》一书这样定义CMDB:“它是一种包含每一个配置项 (CI, Configuration Item) 全部关联细节, 以及配置项之间重要关联细节的数据库”。CMDB是真实环境中服务资产在软件系统中的逻辑体现, 目的是有效管理资产, 并对其他的服务管理流程实现支持。CMDB也常被用于帮助服务提供商在故障产生时能够迅速定位到故障位置, 并分析出受影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所以CMDB对IT部门尤为重要。

CMDB核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信息化:改变手工维护难题, 软件化管理配置信息, 达到一处维护、四处调用的目的, 实现IT架构的信息化。

标准化:解决配置信息的命名、记录、填写规范不一致等问题, 建立标准化的配置视图。

平台化:解决配置信息大量分散在多个文件或系统, 从而导致一份配置文件可能多人或多部门维护的混乱局面, 信息将不受限于个人或部门, 真正属于企业所有, CMDB将成为唯一合法的配置信息平台。

服务化:为面向服务的运维提供信息基础, IT架构信息以服务的形式提供任何流程、任何部门、任何人员相关信息, 信息更加真实、及时、方便、科学、规范。

尽管CMDB如此重要, 但是反观企业的实践, 我们会发现在配置管理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下的问题。

一是建设伊始贪多求快, 把组织中的所有部门及相关系统、组件信息都加入到CMDB的管理当中, 希望在短期内让CMDB发挥作用。初期不加区别地将所有来自CI的数据全部输入到CMDB, 而CMDB模型过于精细, 如不考虑配置信息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后期CMDB维护的工作量将过大且成本过高, 出现管理失控, 信息无法维护的问题。

二是应用场景不明确。CMDB部署之后, 不清楚如何有效利用采集到的数据信息, 导致用户觉得CMDB没有作用, 最终会变为元数据的倾销库。

三是缺乏流程建设上的投入。没有建立与CMDB相关的管理流程和策略, 数据得不到及时的更新, 信息不准确, 有效性差。

四是难以获得部门内部同事的理解和支持。整个部门对CMDB的作用不清晰, 数据的管理者与使用者之间缺乏共识。如果成员不了解CMDB的真正价值, 要让他们支持建设包含所有属性和关系的CMDB将会很困难。

二、配置管理应用框架

仔细分析CMDB建设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 我们会发现很大原因还是在于CMDB是ITIL标准引入的一个新概念。建设初期整个运维团队的人员往往对CMDB的作用缺乏直观认识, 加之各家厂商对CMDB核心地位的过度渲染, 因此很容易变成盲目为实现ITIL标准而建CMDB。在这种情况下, CMDB的建设不再作为提升运维管理的手段, 而变成最终的目标。为了完成这个目标, 人们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CI颗粒度以及各种关系的设计和讨论上, 而忽视了为什么要建设CMDB以及如何使用等根本问题。因此往往刚开始的时候, 整个IT部门采用“搞运动”的方式建设出一个“完美”的CMDB,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 由于CMDB所起的作用不大, 加上数据维护的复杂性, 最终变成一个可有可无的“鸡肋”。

事实上, 从技术实现方面来说CMDB就是存储配置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CI和Relationship数据。在数据库技术普及的今天, 要保存一个企业的各种CI和Relationship信息是没有任何技术难度的。但是, 对于企业的运维人员来说, 真正需要的不是这些单调的数字, 而是基于存储数据反映出来的信息, 例如了解某个应用系统IT组件的依赖关系, 查询设备维保服务到期信息等根据。如果我们把CMDB的基础数据比作一粒粒珍珠的话, 那么各种应用信息视图则是把这些珍珠串成美丽项链的线圈。要想珍珠不会被掩埋在泥沙中 (无用的CI数据) , 我们必须找到那些“线圈”, 也就是日常运维工作对CMDB的应用。如果我们能够在CMDB构建之前, 对日常运维工作使用CMDB的需求进行分析, 就能够对配置项的范围和颗粒度进行取舍, 确保CMDB内容的实用性, 既能避免盲目贪多带来的工作浪费, 又可以避免过于求稳而看不到效果。

从业务需求出发, 按照“自顶向下”的模式设计应用架构和数据架构是最常用的IT工作方法, 我们认为可以按照如下的分层模型来描述CMDB的应用, 整个配置管理应用体系自上而下分为管理视图层、应用服务层、数据管理层和数据集成层等4层面。

管理视图层主要负责向最终运维人员提供所需的运维信息。从用户的角度来说, 实际上就是通过管理门户以交互式查询、报表或者数据接口等形式获取多套直观的技术视图。

应用服务层主要是根据日常运维管理应用的需要, 通过各种应用组件对CMDB里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完成信息的组织和分析, 为管理视图提供直接的数据服务。

数据管理层的核心功能是实现对CMDB数据的集中管理, 包括配置项元数据定义、关系模型管理、CI基础数据管理等工作, 确保CMDB数据的可用性和一致性。

数据集成层采用紧耦合的联邦数据模式, 把不同来源、格式、特点性质的运维配置数据有机地集中, 这些数据源可能是自动发现工具、审计工具, 也可能是手工维护的数据源。各个运维管理数据源与CMDB管理系统之间通过接口同步、数据抽取、导入等方式相互之间分享数据, 通过统一的接口为企业运维提供全面的CMDB数据共享。

对CMDB模型管理, 必须基于运维应用组件的技术要求, 才可以确定CMDB中所覆盖数据的范围和颗粒度, 也就是明确配置项的分类定义、属性定义、关系定义等, 在此基础上才能明确所需要的数据如何获取和更新。可以说运维应用组件的梳理是CMDB规划构建的核心工作, 根据IT生命周期的划分, 可以分别根据在规划、建设、运营和优化等不同阶段日常运维管理工作要求进行梳理。

根据IT生命周期阶段和管理目标的不同, 可以把CMDB应用划分为架构标准、IT资产管理、技术环境、开发转换、交付支持等几大类组件。

架构标准主要是基于CMDB存储的数据对整个IT环境中的设备品牌、型号、软硬件配置、高可用性和连续性配置等信息进行统计汇总, 通过与技术架构基线标准进行比对, 了解IT规划设计的合规性情况。

IT资产管理对IT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通过跟踪IT资产的使用状态、资产成本和关联合同等信息, 及时了解资产的使用情况。技术环境主要展示服务应用所运行的环境。通过对CI之间关联关系的分析, 获取和业务系统相关的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服务器、网络、存储、通信链路、机房机架等CI信息和依赖关系, 既能够便于运维人员了解各个业务系统的技术架构并快速定位问题, 也能够方便各类监控系统以及机房管理系统从多种逻辑维度展现系统的整体运行状况。

开发转换组件最主要是和变更进行关联, 通过对因特定CI变更受到影响的设备、系统、应用范围进行评估, 既可以分析系统建设或者变更可能带来的风险, 同时也便于从财务角度对项目的成本/收益进行评估, 明确工作的目标。

交付支持指的是在CMDB与IT运维服务流程进行关联的基础上, 通过CI实现流程之间信息的整合和共享, 为日常运维服务中的故障定位、工作计划安排、成果评估等提供决策支持信息。该类关联通常包括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服务级别管理、可用性和连续性管理、容量管理、供应商管理等流程模块, 其中服务台和事件管理、问题管理以及变更管理是CMDB中使用信息记录最多的功能模块。需要强调的是, 交付支持组件需要在CI与流程关联的基础数据上进行分析。对于企业数据中心的运维来说, 由于IT环境往往都是基于业务应用进行组建和管理的, 因此除了基于单个CI的各类关联信息展示以外, 我们建议以应用系统为单位建立综合视图, 定位出支撑该应用服务的各种关键CI, 把与这些CI相关的基本信息, 项目和供应商信息, 容量、可用性与连续性等要求, 以及各种事件、问题、变更历史汇总在一起, 便于运维人员及时排查问题和发现隐患。

三、配置管理应用框架在CMDB构建中的应用

本文所提出的配置管理应用框架, 最主要是希望在创建CMDB时, 为用户提供一个简单可操作的工作方法。下文将结合这个应用框架介绍如何分步构建一个实用的CMDB。

(一) 推动企业配置管理策略认知

企业策略是企业管理的行动指南和共同纲领, 能够使内部人员在认识上形成统一, 减少不必要的沟通成本。配置管理实施的前提是要在企业或IT部门层面给出指导性、方向性的策略。由于配置管理需要所有IT部门的配合和支持, 而且对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要求严格, 需要管理人员切实执行应该履行的职责, 因此必须在各个使用主体内部形成统一认识。如果简单依靠行政命令或者说教方式来推动配置管理策略的认知和执行, 往往很难达成目的。引入配置管理应用框架, 可以用具象化的各种应用让利益相关者直观理解建设收益并获得他们的支持, 吸引大家一起参与关于流程、人员、活动以及KPI (关键绩效指标) 等各要素的讨论, 从而确保后续的流程能够在管理策略指引下稳健、有效地执行。

(二) CMDB模型的设计

一旦完成对配置管理应用的梳理, 就可以根据各类应用的需求对CMDB进行设计。CMDB所涉及的设计主要包括CI分类 (范围和颗粒度) 、CI属性和CI关系几部分工作。

CI分类的设计就是明确哪些对象可以作为CI, 一般都遵循三级分类方式:一级分类确定管理范围, 二级分类是对一级分类的细化, 三级分类决定配置管理的颗粒度。通常一级、二级分类都比较容易确定, 但是在三级分类的设定上往往存在较大的争议, 一般的做法是判断该类对象是否影响到服务使用或者业务, 存在影响即可纳入配置项。但是这个标准由于过于抽象, 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分歧。使用运维应用框架后, 配置项分类的定义能够比较简单的界定为那些需要在运维应用中以单一记录显示的对象。

CI属性定义就是对配置项的各种属性进行筛选, 选择所需要的各种属性进行信息记录和更新。如果将大量的属性纳入到CMDB中, 那么将需要进行大量信息的维护, 这无疑会增加维护成本。然而如果属性过少, 维护工作减轻, CMDB的有效性却大大降低。传统的CMDB设计由于没有明确的标准, 属性选择往往取决于设计人员个人的经验, 很容易造成属性的缺失或者过载。引入配置管理应用框架后, 所有的配置项属性选择只要把握好一个原则, 即所有属性必须是来源于应用框架的需求, 是被应用框架直接或者间接使用的必要元素。根据本文所提的应用框架, 配置项属性可能来源于以下几类应用需求, 见表1所列。

除了CI分类和属性定义, CMDB设计的另外一项关键工作就是CI之间关系的定义, 这也是配置管理和传统IT资产管理建设的一个关键区别。关系的设定决定了在以后使用过程中对配置项的快速定位与影响度分析的有效性。配置项之间的关系种类会有很多, 常见的关系包括组件、依赖、影响、连接等。不同的CI之间会有不同的关系类型, 相同的两个CI对象之间也可能有不同的关系。尽管很多ITIL的实践把CI关系简化成层次结构型, 但这属于一种理想化的情况, 更多情况是整个IT环境更接近于网状关联的模型。虽然网状模型能够以更灵活的方式来建立CI对象之间的关系, 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情况, 但是这种过多的关联分支也会对快速定位强相关CI对象的需求带来干扰。社会学有三度影响为强连接的说法, 即个人所说所做可能影响朋友 (一度) 、朋友的朋友 (两度) 、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三度) 。同样, 在配置管理框架中, 我们同样可以基于业务服务建立起一个属于某个业务或者服务的三度空间, 将关联关系影响严格控制在3层以内, 按照“业务→IT应用→IT系统→IT组件”的顺序找到对业务有影响的关系, 忽略那些对不影响业务的关系类型。

(三) CMDB技术平台的设计和选择

毫无疑问, 无论是CMDB本身的设计, 还是各种配置管理应用的实现, 都需要通过一个灵活的技术平台。无论是采用成熟产品平台还是自主开发的模式, CMDB技术平台都应该基于配置管理应用框架的业务需求, 做好如下几个技术关键点的设计。

1. 提升CMDB模型的管理能力和可扩展性。

利用元数据管理实现对CI关系的扩展和定制能力是最核心的一个技术基础。这一方面是因为配置管理应用会不断扩展和深化, 所需要的CI数据和属性会不断丰富。另一方面, CMDB数据采用联邦数据模式, 外部数据源的属性定义、数据格式等也会不断变化, 因此在CMDB技术实现上必须通过灵活的方式进行应对。

2. 提供能够与运维流程数据保持一致性的控制手段, 同时提供可视化的展现视图, 让用户能够方便地使用和查看所关注的信息。

因此不仅要做好变更与配置数据更新之间的强耦合, 同时需要在各个流程中实现和配置项之间的关联。另外, 最好支持图形化的展现界面, 为用户带来更直观的感受和体验。

3. 根据应用框架的需求, 实现与多个外部系统信息数据集成能力的目标。

CMDB相关的原始数据可能以不同格式存储在不同的运维管理系统中, 如应用程序、数据库、平面文件、消息队列、电子数据表和其他文档。在数据时效上, 有的为自动配置发现或者审计的结果, 有的为人工盘点或者录入的信息。在数据流向上, 有的为单向输出信息, 有的为单向输入信息, 更多的系统需要实现与CMDB的双向同步。CMDB的数据集成引擎必须能够处理各种数据类型或格式, 同时支持准实时或者手动更新。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 CMDB与各个外部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 常规是由各个厂商之间相互协商并定制接口方式。这种接口很容易由于产品的升级甚至开发队伍的稳定性原因导致难以持续维护。目前由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起草,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的信息技术服务标准 (IT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Standards) 中的“服务管理:技术要求”部分, 对配置信息接口 (目前包括3类:配置项基础数据接口、配置项特征数据接口和配置项关系接口) 的技术实现形式给出了规范要求, 建议对今后的CMDB管理系统构建进行借鉴。

四、结束语

勘察设计行业设计平台应用概述 篇8

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建筑及基础设施投入不是很大,主要是中央部属的大型设计院在做一些国家计划内的工程项目设计,设计图纸基本上都是靠设计人员趴在图板上用丁字尺、计算出、铅笔、橡皮在图纸上一笔一画完成,工作效率非常低。

90年代初期,AutoCAD软件在国内各行业得到了全面应用和推广,特别是在工程设计行业和机械设计行业的应用,并促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企业信息化高潮[1]。由于工程建设和产品设计标准化和通用性原则,如果全部使用手工绘图的方式,大约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将用在绘图上。利用AutoCAD的阵列复制功能,以及电子化的存储、修改再利用,可使设计效率大大提高。当时称作“甩图板”工程,使千千万万的描图员和设计人员从原始的体力劳动中释放出来,投身到更有价值的创新性工作中去,引发了工程设计行业的一场革命。

在“甩图板”工程 的号召下,以AutoCAD、MicroStation为主的二维设计软件在勘察设计企业开始得到迅速应用和推广。当时一些大型设计院都成立了计算机中心或称作电算站,专门普及、推广CAD技术,制定CAD制图标准。由于二维的CAD系统不仅能帮助工程师轻松画出漂亮图纸,而且使图纸的修改、管理和重复利用变得更加方便,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工程师的工作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短短几年时间,二维CAD软件应用取得了可喜成果,基本上甩掉了图板,使绘图、出图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并逐渐与国际接轨。

工程设计人员逐步了解CAD技术以后,也慢慢发现通用的AutoCAD平台可以将传统的图板变成电子图板。如何更快地得出想要的图纸,把一些通用的功能模块化、程序化,更快地提高工作效率,成了一些大型设计院重点考虑的问题。于是设计院计算机中心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在CAD平台下做二次开发,开发出一些适合于本企业、特定专业的设计软件,有快速成图、结构计算、电气布置等各种软件。但是这些软件仅仅适用于特定的企业、特定的专业,以及特定的工程性质,完全不能商业化。随着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AutoCAD平台的商业化软件迅速走向市场,而且都是面向特定专业的(如建筑、结构、给排水、岩土、道路、桥梁)。天正、理正、PKPM、探索者、广厦、鸿业等软件不管是在通用性、开发的持续性方面,还是在软件的成熟性方面都很快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2从二维到三维的设计平台应用

随着设计平台应用 的不断深 入,很多工程 师逐渐发现,二维CAD系统与传统的手工绘图一样,都是基于几百年来逐渐形成的二维工程图表达方式,用点和线来表达平面。这种方式会因人为原因产生很多大大小小的设计错误,在工程设计的完整性和设计企业的创新上无能为力。工程设计与机械设计的主要区别在于工程设计的二维图纸很粗糙,很多尺寸需要施工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去临时调整,很难做到精细设计。

自2002年以来,国际建筑行业兴起了以BIM为核心的信息化应 用[2]。建筑信 息模型 (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基础,建立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利用数字化技术,为模型提供完整的、单一的、与实际情况相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信息库不仅包含了建筑构建的几何信息、专业信息及状态信息等,更容纳了对象的空间状态、运动行为等相互关系与状态信息。BIM可以贯穿于建 筑工程全 生命周期 的各个阶 段,为工程信息的高度集成和项目各参与方提供工程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单一的数据源解决分布式、异构式工程数据之间的一致性和全局共享问题,自动演化可以避免信息不一致的错误,以便对工程项目做出更完整更准确的分析和预估。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

Graphisoft公司的ArchiCAD是最早的三维一体化建筑设计软件,从诞生之日开始,就倡导三维虚拟建筑的设计理念,并将此理念贯穿于软件的各个版本。可以说,早在BIM概念被提 出以前,ArchiCAD就已经在 实践BIM理念。但是在中国市场,由于其专业配套的功能与多专业混合一体的设计院体制不匹配,进一步推进则需要突破国内管理体制 相关瓶颈。Bentley公司的Architecture、Structural、Building系列产品基本上都 是基于Micro-station的基础平台而开发,在国内的应用主要是在工厂、工业建筑领域。DassaultSystem公司的CATIA也是早期的三维设计软件,在航空、航天、汽车等专业领域有着近乎垄断的地位,应用到工程建设行业,无论是对复杂的形体、曲面、超大规模建筑物的建模与变现能力还是信息管理能力,都比传统建筑软件更具优势。但由于其涉足工程建设行业较晚,与工程建设行业的项目特点和人员特点的配合方面还有一些欠缺。Autodesk公司于2002年收购RevitTechnology公司,并于2004年推出三 维设计软 件AutodeskRevit5.1,以此将BIM的概念引入国内工程设计行业,随后推出 了Civil3D、Navisworks、Infraworks等系列软件,组成整个BIM的解决方案。虽然Autodesk公司进入三维设计领域相对较晚,但凭借其AutoCAD软件在国内建筑业、制 造业等行 业绝对的 影响力优 势,Revit、Civil3D系列软件在民用建筑、市政 工程、水利工 程等领域得到了快速应用[3,4]。

3BIM应用现状及发展

BIM技术在工程设计行业被称为设计领域的第二次革命。BIM技术是面向建筑工程全周期、全过程的应用,可以贯穿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运维、销毁等所有阶段。随着项目应用 的逐步深 入,BIM相关的配 套软件也在逐步完善、逐步专业化,主要包括方案设计软件、集合造型软件、节能分析软件、机电分析软件、结构分析软件、造价管理软件、运维管理软件等。

在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三维BIM技术早已普及并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近年来BIM技术带来的重大变革和BIM的应用趋势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国内的一些大型设计院、工程建设集团都纷纷成立了BIM中心,在多个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城市标志性工程建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大型的建筑设计院强制要求部分项目必须采用BIM的方式进行设计,部分水利设计院、工业设计院、市政设计院也在一些代表性的项目上进行了探索、尝试。尽管如此,BIM应用在国内也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这些探索、尝试也是 为后面的 技术转型 做好技术 储备。BIM相关的设计软件和设计标准 还要向国 外学习借 鉴,国外和国内的设计规范、出图标准、设计习惯等都有很大差异,因此需要对BIM软件进行本地化的二次开发,这和早期AutoCAD的二次开发过程类似。

4发展前景

抛弃传统二维设计平台,完全转为三维的BIM设计平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不只是设计工具和设计手段的变化,而是设计理念和思维模式的变革。设计人员从二维的设计思维完全转到三维的设计思维确实需要经历痛苦的适应和摸索过程。并且国内设计企业的管理运作模式和国外也有很大区 别,国内主要 是一些大 型综合设 计院,在全面推进BIM技术的过程中,对原有管理运作模式和工作流程也会有很大冲击。

规划设计应用论文 篇9

1 3S技术分析

3S技术主要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结合, 能够对空间信息进行有效准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管理等功能, 是一项具备着高度现代化信息技术。在遥感技术中能够对空间的各种现象进行远距离的监控和识别。利用遥感技术, 可以很全面的获取相应的资源条件和环境信息。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对空间分布的信息数据进行准确的采集、储存、分析和管理, 并可以将数据信息全面的显示出来。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时, 可以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有效的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对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和编辑、存储和管理、处理和变化同时也可以查询、分析等功能。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对规划范围进行有效的定位和导航, 在园林规划设计中,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 能够快速、高效和准确的提供规划所需要的进行地点, 同时可以将范围的三维坐标和相关信息进行精确的指出, 能够很好的进行测量、导航和利用调查等工作。

2 园林规划中运用3S技术

2.1 对园林规划设计基础信息进行有效的调查、存储和管理

(1) 全面的提取园林规划设计的基础信息

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 首先要调查和提取园林规划范围的基本信息。在对园林规划范围的地貌、水文、植被、土地等利用情况的基础信息进行调查和提出时, 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从而能够有效的获取园林规划的数字、图形和图像等信息资料。在对数据信息进行图像处理时, 可以得到相应的专题信息资料, 可以将园林规划中的绿地分布的特点和结构指数进行有效的评价和现实, 以此构建一个有效的数据库, 在园林规划设计时, 可以作为科学依据, 这样可以很好的为园林规划设计提供相应资料数据管理、查询和更新。

(2) 处理、存储和更新管理数据信息

在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存储和更新时, 可以利用遥感技术, 对规划园林设计的基础资料信息进行有效的校正, 同时也可以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制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要将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有效的转换, 将数据格式和结构进行转换, 并将数据结构和格式进行分析和存储。以此建立完善的园林规划设计数据库, 并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 利用数据库管理方式, 以此查询、分析园林数据, 从而为园林规划设计管理信息提供科学依据。

2.2 全面分析园林规划设计

(1) 在园林规划设计中, 对园林中的植被和绿地系统结构进行有效的分析

首先要正确的评价和选择园林的植被, 对园林规划中的各种资源比如树种结构和植被结构以及长势进行全面的分析, 对植被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 对绿化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和组织。其次要对绿地系统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 在园林规划设计时, 要对绿地系统结构进行全面的认识, 同时要对绿地结构规律和特点进行充分的认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能够对绿地系统结构进行有效量化的分析, 对绿地结构、景观结构和生态结构等进行动态分析, 以此确定园林规划绿地系统结构的等级和结构指数等, 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绿地系统方案。

(2) 园林规划地形分析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将园林规划区范围的地形进行有效的分级, 同时要将地形的坡度、植被覆盖率等因素进行全面的划分。在对规划区的植物和建筑等进行布局时, 要将园林宏观景观进行有效的规划布局, 以此提高园林地形的规划设计水平。

2.3 园林其他因素的规划分析

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时, 能够对园林规划范围的功能区进行有效的划分;同时利用网络分析功能可以对城市园林的选址等级以及选择生态战略点, 从而对园林规划进行多点布局原则等。在对园林规划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规划时, 可以有效的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叠置分析功能。

2.4 有效的模拟园林规划设计效果

首先可以对园林地形进行有效的规划, 利用地形图, 会形成有效的三维地形模型, 从而将园林地表面积、土方量、地形断面图等因素进行计算, 以此促进工程规划图的制作水平。其次利用环境模拟技术, 建立完善的水质保障方案评价模型, 在对可行方案进行分析和筛选时, 可以相应的提供可行性数据进行选择。

2.5 对园林规划系统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测和管理

在对园林规划系统进行宏观和微观的动态监测时, 可以对园林系统的分布、空间水平结构和演化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 作为对园林规划系统的宏观调控, 从而对园林系统的发展以及园林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这样能够及时的修补园林绿地系统, 确保园林系统的合理性, 并有效的促进了园林的发展。在对园林系统的植被结构、植被病虫害等因素进行分析, 作为微观调控, 在对园林进行种植、养护和管理时, 可以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另外, 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对园林施工进度进行动态监测, 以此贯彻落实园林规划设计方案。

2.6 园林规划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

(1) 要有效的开发园林规划设计管理信息系统, 可以对园林规划需求进行有效的开发, 对系统结构进行有效的设计、开发, 在运行管理信息系统时, 也要进行有效的测试和维护。 (2) 要建立完善的园林规划设计数据库。在设计数据库中, 主要包括园林规划中各种的设计图纸, 比如效果图、透视图等方面;或者是园林规划中各种景观照片;另外可以进行园林规划设计的文字信息, 比如对园林规划中数据分析与评价等数据。 (3) 是有效的应用和维护园林规划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在园林规划设计管理信息系统中, 可以利用办公自动化, 对园林规划的属性和图件进行有效的查询;可以在网上对园林规划设计进行申报和审批。同时也可以对园林项目进行数据更新、查询和修改管理等功能。

3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园林规划设计手段。在利用3S技术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时, 可以对园林规划设计基础信息进行有效的调查、存储和管理, 全面分析园林规划设计;有效的模拟园林规划设计效果, 对园林规划系统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测和管理, 同时也可以对园林规划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 从而提高园林规划设计水平, 促进当地地区绿色环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会民, 彭世揆.园林规划设计中的3S技术应用[J].江苏林业科技, 2010, 37 (05) :156-158.

[2]付梅臣, 陈秋计, 米静, 谢宏全.农田景观规划设计及3S技术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 2003, 37 (01) :13-15.

[3]丁栎达, 刘秀梅.3S技术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技术应用, 2012, 36 (03) :19-25.

[4]侯碧清, 龙爱翔, 王海峰.园林绿化3S技术[M].国防科技大学, 2006, 35 (11) :119-125.

规划设计应用论文 篇10

山西农业大学坐落于山西中部最富发展活力、文化张力、和谐魅力的晋商故里、特色名县———山西省太谷县, 是近代政治人物孔祥熙的出生地。素有“花园”式学府的美誉, 北傍乌马河, 南仰凤山, 建筑古朴典雅, 校园四季如春, 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此次设计的场地为山西农业大学西校门外的绿地, 位于山西农业大学与太谷县城繁华地带的交接之处, 以为山西农业大学师生以及太谷县居民提供休闲娱乐为目的的开放性街旁绿地, 西湖设计占地面积5hm2, 这里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因此本设计因地制宜, 结合现有湖水及周边环境, 根据山西农业大学自身农业特点, 通过利用植物、铺装、小品等各种元素进行合理的布局, 营造出一个集娱乐, 休闲, 学习为一体的空间, 同时, 它也将成为太谷县山西农业大学一张装点城市环境的名片。

2 规划设计理念

2.1 人文之美

人文优先, 创建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观赏环境是设计的宗旨。此游园的灵魂是农大, 因此整个设计要多层次多角度的考虑和农业大学有关的多方面内容, 既要做到适宜人们游览, 符合审美需求, 又能使人们能参与到农业生产生活中, 体验完全有别于城市的独特的田园情趣, 感受“绿野山林、蜜果飘香”之情趣。农大有着极其深厚的人文背景, 所以山西农业大学的建筑风格、文化传统要在此公园中有所体现, 表现现代农业的建筑空间, 力求延续传统文脉, 并融入现代元素, 在形式和符号上采用白色墙片和部分红色砖墙相间, 使其与校区内建筑形成呼应的关系。

2.2 自然之美

本设计中自然生态的理念一直贯穿始终, 体现了尊重自然而不仅仅是改造自然的现代设计思想, 追求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密切结合, 相互辉应, 相得益彰。在山水之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亲近自然是人内心本能的渴望, 自然的最佳体现就是水与绿色。但应注意一味讲求自然而没有文化内涵的园林也最终会流于粗糙肤浅, 一样不会成功[1], 只有赋予了人文的色彩, 园林才有了品味, 才真正鲜活起来。

3 规划设计构思

设计特色是每一个园林设计实施生存发展的生命之所在, 本设计也不例外, 运用独特的设计构思提高了整个绿地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2]。本设计的突出特点:人造自然景观, 形成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优美环境。首先大门以花瓣为元素, 寓意进入农大学习也是大学生鲜花盛开的一个过程。中心为主题景观区, 以农大校徽作为水池中心的雕塑, 展现整体公园是以农大为主线设计的, 周围以喷泉装饰使中心景区活泼而富有灵动性, 主题景观区形状为齿轮状, 寓意农大处于正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接着设置在大门西面的休闲放松区, 以沿湖的木栈道为表现元素, 游客可以在绿荫下观赏山湖美景, 体验“花香多露裛, 石响细泉回”的宁静感受。沿路一直来到历史文化区, 既可以由木栈道过去, 也可以从主题景观区沿一条文化长廊走到历史风韵广场, 主要以文字刻在以书为形状的石头上介绍农大的百年校史。比较具有科普性质的农产品实验区, 是坐落在公园西北方的较大面积上, 种植该校研发的代表性植物和农产品, 中心放置温室培育花卉苗木。另外学习研究区, 公园东北方向, 作了一部分微地形, 在最高处设置幽林竹亭和花架, 供学生学习, 同时也方便在高处观赏全园景观。最后比较有意思的是农业体验区, 在公园东南处沿路设计, 以建筑形式展览现代农业所用的工具, 并且在合适的时间游客可以用这些工具采摘建筑周围设计的果香园的水果。

进行校园绿化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校园生态环境, 为师生们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通过对校园绿地系统的合理规划, 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3], 对于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及建设文明校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整个游园会给游人以不同的生态感受:可以进入公园观赏美丽景色, 观察农产品生长状况, 体验亲自采摘的乐趣。沿湖的木栈道的设计为学习紧张, 工作紧张的师生提供了一个可以放松心情, 欣赏美丽湖光山色的空间, 尽情享受自然带给我们的风景。历史文化长廊让我们从头到尾了解山西农业大学的百年校史, 不忘其教学之根本。微地形之上有室外科研苗木, 也有温室中培育的鲜花、农产品, 让游客了解农大的成果, 了解一个奉献了百年农业的大学。游园中以花架, 凉亭的形式为学生创造优美的学习研究空间, 以满足学生在身处大自然环境的同时享受文化知识带来的精神喜悦。新兴农业技术、生态技术等知识的科普教育让游人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感受着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4]。同时游客还可以亲自动手, 利用新兴农业工具采摘新鲜水果, 享受”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的农家乐趣。整个公园在满足游客不同观赏需求的同时, 也考虑将先进农业知识普及给游客, 了解农业带给世人的硕果 (图1) 。

4 规划设计分析

4.1 景观结构布局

根据此次绿荫西湖方案的建设目标和构思立意, 小游园的景观布局结构打破以往轴线式的布局方式, 以更为自然流畅的构图形成了“一环、一心、两域”的布局结构。

“一环”即贯穿整个景区的镰刀状主路, 增加农业气息。“一心”即中央景观区, 主要景观元素为“齿轮”状广场, 体现农大如齿轮一般高速有效的运转。“两域”即整个景区的南北两域, 分别以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主, 是人们学习、观赏、休闲的主要区域。

4.2 功能分区

整个公园环境设计的总体轴线构图明确, 由两横一纵构成, 由此将总平面划分为六大功能分区。

4.2.1 主题景观区

从公园主入口进入, 迎面而来的是一个气势宏大、极富文化韵味的的中心广场。以农大校徽作为水池中心的雕塑, 展现整体公园是以农大为主线设计的, 周围以喷泉装饰使中心景区活泼生动, 主题景观区形状为齿轮状, 寓意农大正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而这个齿轮坐落在以“农”为形状的湖面上, 象征农大发展蒸蒸日上。

4.2.2 休闲放松区

休闲放松区作为忙碌一天后绝佳的去所。坐在古朴的亲水木平台上, 头上是白云缓缓飘动的蓝天, 脚下是哗哗流淌的清洌溪水, 你既可以什么也不想, 完全忘却时间, 也可以把思绪托付它们, 任由其带到那从没去过的远方;又或者干脆脱下鞋袜, 挽起裤脚, 在一汪浅水中忘情地玩耍。可以绕着特色木栈道顺路到文化长廊走一走。

4.2.3 历史文化区

1907年, 实业兴国的浪潮席卷全国。从美国耶鲁大学学成归国的孔祥熙返回故乡兴办教育, 创立“铭贤学堂”, 这标志着中国高等农业教育史上的一方重镇山西农业大学诞生。之后, 历经“铭贤农工专科学校”、“铭贤学院”等时期, 学校不断发展壮大。1951年成立山西农学院, 是当时山西省仅有的两所高等学府之一。1979年更为现名, 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彭真同志亲笔题写校名。百余年历史文化传承, 一代又一代农大师生砥志砺节, 薪火相传, 孕育了“甘于奉献、敬业乐教”的教风;“勤奋学习、注重实践”的学风和“崇学事农, 艰苦兴校”的办学精神。百余年来, 全校师生励精图治, 艰苦创业, 奋发向上,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这些人们平时很少接触的农大校史, 都会以文字的形式刻在以书为元素的石头上, 这些石头也可以充当座椅休息, 在人们休憩之时对山西农大有了全面的了解。

4.2.4 学习研究区

这个区域是全园的最高点, 在最高处设置了凉亭和花架, 主要是给师生提供一个学习的空间, 让他们可以俯瞰全园, 观赏自然景观的同时享受精神慰藉。

4.2.5 农产品实验区、农业体验区

这两个区域都是游人参观, 体验的区域, 处于其中的游人将切实地加入到农村的生产生活中去, 感受不一样的田园情趣 (图2) 。

4.3 空间层次分析

4.3.1 地形多层次变化

不同的地形层次变化形成了园中独特的景观特色, 大片草坪的平静安逸, 小型坡地的跳跃激荡, 开敞湖面的宽阔大气, 不同的地形给游人心中造成了不同的心理感受。多层次地形的应用给原本单调的地形环境增添了特别的色彩, 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将大自然的广阔无垠以不同景观形式展示于小型的环境之中, 让游人仿佛置身于真正的大自然中, 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 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5]。

4.3.2 植物群落层次结构

上层大乔木:以落叶阔叶树为主, 形成上层界面空间, 以保证夏季的浓荫与冬季充足的阳光。中层乔灌木: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 同时结合观花、叶、果、杆及芳香物种, 形成主要植物景观感受界面空间。下层是耐荫的低矮花灌木、地被及缀花草地。

在满足园区环境生态功能与使用功能以及丰富季相变化的同时, 还要考虑植物种植文化的原则。纵观历史名园环境都拥有数量不等的古树名木[6], 既作为园区悠久历史的见证, 又具有形象表征的意义。在绿化树种选择上应遵循长生树种与速生树结合的原则, 既可在近期达到一定的景观要求, 又能随着时间的延续逐渐形成自身的植物景观特色与历史文化积淀。

4.4 特色景观设计

4.4.1 盛开之门

设计的最初灵感来源于花朵和花瓣, 由于鲜花是农业的代表之一, 花朵象征着喜悦和盛开,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设计并没有使用真正的花坛鲜花作为主入口的设计, 而是以花瓣的造型作为了设计元素, 在造型上, 将繁琐的花朵形态改为了只用单一的花瓣, 沿弧形进行大量的复制, 形成一道道拱形的大门, 迎接来参观游览的各位游客, 清新典雅的设计风格为此公园又添一抹亮色。

4.4.2 文化长廊

在本案中它与古建筑相统一, 构成了公园一大景观, 沿路以书页形状的石头作为设计元素表现农大精髓, 用山西农业大学的各个学院作为书页石上主要介绍的内容, 主要有农学院、动科院、林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等。这些特色学院都是山西农大的代表学院, 一路发展而来, 让游客了解一个不一样的农大, 了解一个硕果累累的农大。同时, 它再本案中还有分割空间的作用[7]。

5 结语

整个街旁绿地设计主要体现农大的文化元素和大学特征, 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和追求。植物的配置也是采用当地数种为造园也节约了成本和后期的养护管理。挖湖堆山很好的起到了调节空气和湿度, 形成了一个小气候系统。在这样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公园里, 相信会得到广大师生朋友们的亲睐。

摘要:对山西省太谷县山西农业大学西校门外开阔场地进行了调查分析, 对场地进行了合理运用设计, 以山西农业大学为背景, 规划出了一个山西农业大学的微缩景观, 以文化, 历史, 农业, 学习等内容来为农大师生以及外来游客介绍农大的特色, 既为农大的学生设计了一个可以休闲放松的空间, 也为其他游客提供了一个可以娱乐参观的地方。

关键词:规划设计,绿荫西湖,太谷县

参考文献

[1]唐学山, 李雄, 曹礼昆.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7.

[2]何平, 彭重华.城市绿地植物配置极其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3]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4]张家骥.中国造园论[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3.

[5]卢圣.植物造景[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4.

[6]包满珠.花卉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机械设计中三维设计软件的应用 篇11

关键词:机械设计;三维模型;SolidWorks;有限元分析;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2374(2013)18-0028-02

在机械设计中,三维设计软件的运用,能够使设计目标以完全三维模型的形式展现,而设计者即可以根据该三维模型,对零件或者设计元素的相互运动关系进行分析,这不仅促进了总体设计框架结构的合理把握,而且能够处理一些细微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三维设计软件有限元分析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寻找出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予以相应的优化设计,才能尽可能地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省时省力地进行设计。

1 机械设计中三维软件的选择

在机械设计过程中,常用的三维设计软件有AutoCAD、SolidWorks、pro/e、UG等等。AutoCAD软件主要针对的是二维的设计方面,在三维上也涉及到一部分,在三维建模上比SolidWorks、pro/e、UG等稍微差一点,但是相对一些比较有规则的物体,AutoCAD的功能会显得比SolidWorks、pro/e、UG等更加具有优势,相对比较稳定,软件运行也较快。三维设计制作中, SolidWorks、pro/e、UG均有强大的机械设计功能,拥有针对于机械零件的设计模块,可以根据所设计的零件不同,进行不同方法的改进,随时对设计中的零件进行评估分析。通过对其的应用,能够将一些相对复杂的零件进行绘制,而且还能够便于3D图和2D图间的转换,同时还能够根据立体图形转成2D三视投影图。随着SolidWorks、pro/e、UG等版本的不断提高、性能的不断增强以及功能的不断完善,基本能满足现代企业机械设计的要求,并已广泛应用于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的各个行业。设计人员可根据平时学习的习惯或擅长来选择适合自己熟练使用的三维软件。

2 机械设计中,三维设计软件的具体应用

在机械设计中运用三维设计软件,首先是对所设计的产品进行初步建模,做好机械设计前期的准备工作,其次是对产品建立好的模型组装成整体,将产品的整体模型进行详细解析,对所设计的产品整体有大致的了解,并且通过设计软件特有的功能,对产品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细节或者是一些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对产品设计的工作流程和设计的合理程度进行检验,并由给出的分析结果,可做相应的调整及优化设计,将不正确的地方予以改正,最后设计出成品。

以SolidWorks软件为例,其设计过程我们可以分为三步来实现:首先是根据设计目标的各项要求初步建立三维模型;其次是对初步建立的三维模型进行模拟组装运行;最后利用软件对设计目标进行模拟分析及合理性检测,从而达到最终的设计要求。它主要包括机械零件设计、装配设计、动画和渲染、有限元分析技术、设计优化及钣金制作等模块,基本满足各种机械设计的需求。此软件采用参数化设计思路,各工具栏命令之间具有相应的设计关联性,对零件的设计修改具有快捷、准确、可靠的特点,对零件的尺寸修改和相似零件的结构设计具有独到的技术优势。在零件设计模块中所做的更改可以自动、快速、准确地反映到装配、工程图等相应关联模块中去,同样,在装配模型和工程图样中,更大程度地减少设计的出错率,提高了设计工作的效率。目前,诸如此类的三维设计软件在机械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3 三维设计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优势

三维设计软件具有出图准确、设计方便、效率高、功能强大、简单易学等众多优势。设计者可自由选择相应的设计工具和命令,采用最合适的设计方法,直观、方便、高效、快捷地完成设计任务。

在机械设计中,三维设计软件的有限元分析模块是设计者最好的设计助手之一。下面简单介绍SolidWorks软件有限元分析模块。基于SolidWorks COSMOS Works有限元分析软件的特点及强大功能,对产品结构中进行静态分析,并为产品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可靠依据。COSMOS Works是一套强大的有限元分析软件,早期的有限元技术高高在上,只有一些国家的部門如宇航、军事部门可以使用,只有少数专业人员才能有机会接触,普通的工程师可望而不可及。然而自COSMOS Works出现后,有限元分析的大门终于向普通工程师敞开了,把高高在上的有限元技术平民化,它易学易用、简洁直观,能够在普通的电脑上运行,不需要专业的有限元经验。普通的工程师都可以进行工程分析,迅速得到分析结果,从而最大限度地缩短设计周期,降低测试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利润空间。传统的方法在分析装配体时是先把零件拆散,然后一个个分别处理,耗时耗力,又存在计算结果不精确的缺点。COSMOS Works提供了多场/多组件的复杂装配分析,从而大大简化工程师的劳动,使得分析能够更好地模拟真实情况,结果也就更精确。

有限元分析过程中几乎所有的设计量,如厚度、长度、半径等几何尺寸、材料特性、载荷位置与大小等都可以用变量参数表示,只要改变这些变量参数的赋值就能获得不同的设计方案的分析过程。

经软件COSMOS Works优化设计后,顶面加厚,底面加强筋加厚及加高,应力分布均匀,离屈服点更远,如图2所示,优化后的中心底面应力扩散,变形量减小,均在<1mm的范围内,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三维设计软件还包含钣金、焊接、管道设计、模具、数控编程等多个模块,机械设计工作者通过学习使用,为机械设计带来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4 结语

在现今机械设计的过程中,运用三维设计软件已经成为现代机械设计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时间、人力的耗费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作用,为设计人员创造新的产品提供了有效的作用,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根据设计者自身的特点以及设计模型的要求,对适合该模型建立的软件进行合理的选择,再通过后续的加工制造将设计过程变得更加合理,能对产品生产之前进行模拟操作,同时可以及时发现产品之中所出现的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里将问题解决,大大降低产品的设计以及人工操作所消耗的时间,促进工厂效率的提升。在机械设计中,合理地运用三维设计软件,不仅仅能够对产品的大致结构有一定的了解,还能够适当地激发起设计人员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将问题第一时间解决的同时,又为产品提供了更多有效的优化方案,这对于工厂或者所设计的产品来说,在其效益上、质量上以及实用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根据三维模型,展现出所设计的产品具体的结构特点,使得产品整体更为清晰明了地展现在设计人员面前。三维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推广,加快了当今机械工业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 巩郑.计算机三维辅助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机电信息,2010,(18).

[2] 朱金权.Solid Works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09,(2).

[3] 倪卉兰.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20).

[4]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第一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规划设计应用论文 篇12

关键词:电力系统工程,规划设计,应用

1 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系统的规划设计有长期发展规划和中期发展设计两种。对于单项的电力系统工程规划起到统筹的作用, 更是论证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单项电力系统工程的设计及运行, 要求系统规划实施以下内容:对工程所属区域的电力进行预测并标明电力负荷的最大值, 对该区域的特殊性质进行分析和研究;规划周围区域的电源利用情况并分析电力的运输状况;根据以上两项的测量结果, 比较负荷值和电源利用率达到电力与电量的平衡状态;对电力系统工程接入电网系统提出方案并进行方案的选取及优化;利用电气公式, 将所提方案进行计算分析;以计算结果为前提比较设计方案的经济条件。

1.1 对于电力系统的负荷的分析

负荷分析是系统整体规划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以十年为期限预测整个电力系统在未来使用过程中所能承受的最大值。主要以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为前提进行预测, 分析过去的经济资料并根据国家推出的战略性设计趋势对电力系统进行逐年的电荷分析和预测。但电荷预测并不是单一方向的, 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发展状况, 研究系统负荷的总体特点并应于与其他系统, 推测其匹配性。在对于电力负荷的分析上, 我们可以应用的研究方法有很多, 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问题选测合适的研究方法, 在面对国家级或较大的电力系统工程上, 我们可以选择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法, 对工程进行合理和预测及分析。

1.2 对于电源情况的规划

电源情况的规划可以算是整个规划的核心内容。对电源情况的具体分析能方便得出该工程是否有必要进行建设。而电源的形态也分为很多种, 最普通并有分析价值的就是地方和统调两种。具体的区别在于地方电源泛指地方性的小电站, 而统调电源是指有国家统一安排的发电站, 由于他们性质不同因此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是在项目的设计之前应该对所涉及的所有种类电源都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开展接下来的任务。

1.3 电力电量平衡

通过对电力电量平衡的设置将会对整个规划项目起到约束性。根据电力的负荷分析和电源的使用情况进行计算, 对于项目所属区域的电力进行分析, 测量其平衡程度, 并很据平衡性规划项目的范围并计算电量的盈亏以便于更好的控制发电量, 控制好必须的工作容量及突发情况下的备用容量。具体内容具体分析是计算电量的前提条件, 按照原有的计算经验只会造成重大的计算误差, 甚至破坏项目安全性。

1.4 接入系统方案的选择

计算完平衡条件后就要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预测。根据当地的电力网以及对于该系统今后的发展等实际情况进行方案的设计, 结合有关部门的建议和分析选择最合适的方案。在研究方案时必须将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彻底的分析, 例如:电力网的远近结合, 资源的合理分配及其利用等。还需要对项目的有关内容进行研究, 比如说项目的结构、范围及整体研究概况分析。

1.5 电网设计考虑到的因素

(1) 设备的制造及其完善需求; (2) 电网设计的投资状况; (3) 可利用的环境因素; (4) 对于环境的破坏程度及其保护条件; (5) 政治或经济等不确定因素; (6) 其他不可抗拒因素。

2 规划设计的经验

我国的电力系统正跨过一个新的里程碑, 电网电压正在持续升高, 电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电源的容量也在不断提升, 这些都表明我国的电力系统发展还有很强的可塑性。电力系统以专业的设计为指导, 但同时也遇到了新的问题———电力系统的规划的独立开展。

2.1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系统规划开展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对近区电力系统状况的资料搜集, 对大网特点和性质的了解, 对全部系统资料的分析和整理都是重中之重。对于一个系统的开展不仅需要掌握现有的线路以及统筹电源资料行程一个完整的数据库以便查找基础数据, 还需要掌握电力蛛网的规划, 了解附近区域的发展趋势和变化特地, 将变化的电力网络资料录入数据库没形成各个水平的基础数据。

2.2 开展工作

要求以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为基础, 搜集变更资料, 查看该项目所属地区的负荷情况和电源情况, 掌握电网的线路变更和变电站的分布情况, 将搜集的资料做好分析和整理以便于新项目的开展。在及时更新周围资料变更的同时对该系统进行电气计算, 配合整体的项目工程设计。

3 电力系统工程项目规划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我国的电力正在迅速发展, 电网电压正在持续升高, 电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电源的容量也在不断提升, 因此电力系统工程项目的规划就越来越重要, 但是在规划过程中, 一些并非不可避免的问题也就暴露出啦。

3.1 前期的准备工作不足

这个问题出现在各个部门, 项目所在区域的电网和电源的搜集都不充足, 对于整个电力和经济状况的大环境也不能掌握, 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和修复方式都不能确定, 因此在后期的建设中就会暴露很多问题, 对于整体的规划依据也并不是很明显。

3.2 数据库里的一些数据的更新不及时

电力系统的建设会随着一些不确定因素而带来数据变化这一问题, 如果这些数据没有及时的搜集及更新, 就会带来很严重的隐患, 在对于今后问题的研究及预测上造成很严重的误差。一些部门忽视数据库里的数据, 使数据出现了不该有的偏差, 因此直接影响了电力的计算结果, 更有甚者将毁了这个电力系统工程规划的设计和应用。

4 解决办法

对于暴露出的问题, 大多都是可以及时避免的, 因此当出现问题时, 应该及时的采取解决方法, 并避免今后的项目规划中出现同样的问题。例如:一些电力系统工程项目中为了达到最大的运行利益, 就会事先计算出最大程度保护运行的电容器, 并进行安装使其处于经济运行状态。

5 结束语

当今对电网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电力系统也在不断的进入新的发展期。一个良好的电力系统工程设计, 要求专业人员掌握良好的控制能力, 对变化着的数据进行彻底的分析和搜集, 考虑到各项可避免的不可避免的影响因素, 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以确保电力系统工程的系统规划及应用, 保证整体的质量不受到干扰。

参考文献

[1]李睿.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 (12) :150-150.

[2]赵月, 赵红利, 左秀文.电力系统输电线路设计问题探讨[C]//科技研究——2015科技产业发展与建设成就研讨会论文集 (下) , 2015.

上一篇:英语作业模式下一篇:种植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