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员与运动员

2024-10-31

教练员与运动员(精选12篇)

教练员与运动员 篇1

摘要:为了解决中国体育界教练员同运动员之间存在的问题,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 结合现阶段中国体育界几个事件的具体内容, 分析现阶段影响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的六大因素, 并结合中国国情,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改善中国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关系建议, 使教练员与运动员能够更好地完成训练并提高运动成绩。

关键词:教练员,运动员,关系

1、影响教练与运动员师徒关系的原因

1.1、国家关于教练与运动员的政策法规不完善

孙英杰与马家军都因为奖金、工资等原因与教练员分道扬镳的。而艾冬梅等人也是的工资和奖金与教练对簿公堂。刘翔与孙海平的关系只能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理想状态。对大多数教练员和运动员来说, 普及这种亲如父子而且又能持续较长时间的师徒关系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

这几起事件都是因为当年的奖金分配而引起的矛盾, 因为优异成绩的掩盖或还要在教练手下训练而没有当时爆发出来。从表面上看, 都是“钱”惹的祸, 但究其本质, 这都是教练员与运动员奖金分配制度机制不完善而造成的。当世界先进训练方法被引入中国体育界、中国运动员频繁出现在世界赛场的时候, 完备的奖金分配制度机制却没有同步建立起来。

1.2、教练员只看重运动员的成绩, 不关心运动员的疾苦和以后的发展

其实,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仅仅是运动员运动生涯的一个组成部分, 队员退役后还有很长的人生路要走, 而有些教练员只重训练, 对运动员以后的发展漠不关心, 影响了运动员与教练员关系的协调发展。

1.3、训练管理缺乏感情基础

当先进的训练方法不断出现和改进的同时, 又有多少教练员思考过自己的管理方法是否需要变化。现在, 大部分教练员平时不注重对队员的感情投入, 片面的强调严格训练、严格管理, 使运动员难以适应这种毫无人情味的“严格”, 这就对教练员产生抵触心理, 与教练员形成隔阂, 从而影响两者的关系。

1.4、教练员的工作方法没有与时俱进

一些教练员习惯按照自己当运动员时的心理及所作所为来要求今天的运动员, 忽视了运动员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思想、情绪的变化对之的工作方法一如既往。在这种情况下, 当运动员在比赛中失败或运动成绩停滞不前时便会对教练的能力产生怀疑, 从而以消极的情绪去参加训练, 成绩越没有提高对教练的能力就越大, 形成恶性循环, 最后只有以教练与运动员分手而告终。

1.5、有的教练对运动员缺乏应有的尊重

一些教练员要求运动员惟命是从、甚至侮辱打骂。以抹杀人性的训练方法来获取成绩。这种行为若是对年轻队员则会挫伤运动员的自尊心, 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若是对尖子队员, 则可能会引起公然的反抗, 从而使师徒关系决裂。

1.6、运动员出成绩后心态的变化

一些运动员小时候或没出成绩时很听教练的话, 但是出了成绩之后, 认为自己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开始骄傲起来, 教练也说不得, 也管不得了。这种运动员的成绩往往不会再有提高, 因为他对教练员对他进行的训练和管理常常产生抵抗情绪, 最后结果往往是师徒关系的破裂。

2、改善运动员与教练员之间关系的建议

2.1、建立完善保障教练员与运动员利益的政策法规

体育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要制定奖金分配制度的法规。这些政策法规应在保障教练员与运动员自身权益的同时, 规定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权利与义务。确保教练与运动员不要因为其它事情影响训练, 使他们的全部精力投入的提高运动成绩中去。

2.2、教练员应采用人性化的管理、工作方法

有些教练员对运动员的影响要大于家长对运动员的影响, 教练员对运动员的教育会影响一个运动员的一生, 所以教练员在工作中要做把握好一个“度”。在训练中要做到严格、一丝不苟, 在运动员的生活管理上要善于观察运动员的变化, 多关心运动员, 做到松弛有度。

2.3、教练员与运动员要互敬互爱

教练员与运动员要互相尊重, 有时要互相谅解, 多用换位思考的思维去想事情和问题, 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师徒关系。只有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协调了, 他们才有可能有着共同的目标, 不会各怀其心, 为了目标会付出自己百分之百的努力, 这样才可能会创造出优异的成绩。

2.4、提高运动员的自身素质

运动员与教练员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就会向着和谐的道路上发展。随着运动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对训练学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会使运动员有更多的机会与教练交流, 更好发现、解决训练中的问题的同时也增进了师徒之间的交流。如此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在师徒关系更进一步的基础上又提高了运动成绩。

3、结语

运动员成绩的稳定提高是与教练员的教导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我国是体育大国正走在成为体育强国的路上。特别是高水平运动员, 他们的成绩要想提高或者保持较高的竞技状态, 只有师徒之间做到亲密无间和谐发展, 国家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及奖惩制度, 才能使我们国家的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龙, 沈建华.构建竞技体育和谐师徒关系的契约论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7, (04) .

教练员与运动员 篇2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刻苦学习,全面发展,为锻炼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而努力。

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振兴中华做贡献。

三、积极参加运动训练,服从领导,尊重教练认真完成运动训练任务,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四、赛出风格,赛出水平,胜不骄,败不馁,尊重对方,尊重裁判,尊重观众。

五、在比赛中认真对待每场比赛,奋力进取,顽强拼搏,反映出当代大学生运动员的精神面貌。

六、团结友爱,关心集体,严于律己,勇于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反对自由主义。

七、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道德,守纪律。

八、不吸烟,不喝酒,衣着整洁大方,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

九、尊重领导,服从组织,遵守校规队纪,真正做到令行禁止,反对无政府主义。

教练员守则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体育事业。培养又红又专的高水平运动员。

二、严格管理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把大学生运动员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三、教书育人,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无私奉献,严于律己,通过言传身教,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四、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进行科学训练,认真制定常年训练计划,写好每次训练课教案,努力完成训练计划,提高训练水平。

五、做好赛前准备和临场指挥,赛后认真总结。

六、发扬民主,关心和爱护运动员,不准打骂和变相体罚运动员,不准侮辱学生人格。

七、坚持真理,发扬正气,在训练、学习、生活等方面做好运动员的表率,在运动场内不吸烟,比赛期间不酗酒。

八、教练员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团结协作。

九、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公德,模范的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敢于向不良倾向作斗争。

裁判员守则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体育事业,热心体育裁判工作。

二、努力钻研业务,精通本项规则和裁判法,积极参加实践,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三、严格履行裁判员职责,做到严肃、认真、公正、准确。

四、作风正派,不徇私情,坚持原则,敢于同不良倾向作斗争。

五、裁判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加强团结,不搞宗派活动。

六、服从领导,遵守纪律。执行任务时,精神饱满,服装整洁,仪表大方。

体育道德风尚奖评选办法

为保证山东省第二十三届运动会大学生组竞赛项目的顺利进行,激励广大运动员裁判员,团结拼搏,公平竞争,发扬社会主体体育道德风尚,赛出风格,赛出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并充分体现“团结、奋进、文明、育人”的宗旨,决定在山东省第二十三届运动会大学生组比赛期间,开展“体育道德风尚奖”的评选活动,现制定“体育道德风尚奖”的评选办法如下:

一、评选对象

山东省第二十三届运动会大学生组所有参赛代表队、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

二、评选奖项

山东省第二十三届运动会大学生组“体育道德风尚奖”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三、评选条件

(一)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规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道德水平提高。

(二)认真执行山东省第二十三届运动会大学生组竞赛规程以及有关规定。

(三)代表队能够加强运动员的教育和管理,树立良好的参赛观念。认真遵守《运动员守则》,组织纪律观念强,比赛作风端正,勇于进取,顽强拼搏,胜不骄,败不馁,能够充分展现新世纪学生运动员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四)严肃赛风赛纪,坚决反对任何作弊行为。

(五)裁判员在执法过程中,能够认真遵守《裁判员守则》,真正做的严肃、认真、公正、准确、不徇私枉法,不搞不正之风。

(六)比赛期间出现下列问题之一的,取消代表队及运动员的参选资格。

1、所属代表队,运动员或工作人员因严重违纪而受到通报批评的代表队。

2、因被认定为打假球、有意串通改变比赛胜负或名次而受到处理的代表队。

3、组织、参与特殊或重大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代表队、运动员。

四、评选办法

(一)代表队的评选工作,有“体育道德风尚奖”评选委员会根据评选条件,并听取有关方面意见后提出推荐名单,报组委会审定批准。

(二)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评选工作有“体育道德风尚奖”评选委员负责,评选方式一般是由各参赛队、裁判组、组委会各工作机构提名,根据实际情况,推选具备评选资格条件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经评选机构汇总审核,报“体育道德风尚奖”评选委员会批准。

五、评选名额

“体育道德风尚奖”先进集体每项按照报名队数的20%评选。

先进个人的评选,按参赛人数20%的比例评选。

六、奖励

对获“体育道德风尚奖”的先进集体,颁发奖牌;对获“体育道德风尚奖”的先进个人颁发证书。

七、评选活动注意事项

(一)各单项竞委会在评选中要加强宣传教育,将评选活动与平时教育、管理结合起来,防止单纯任务观点,不搞形式主义。

(二)评选工作应把重点放在运动队,促进各参赛代表队在抓好训练、比赛的同时,重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抓好运动队的精神文明建设。

(三)评选工作要注意赛场表现与平时表现相结合,运动技术水平赛场作风相结合,要有利于运动队之间、运动员之间的团结,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四)评选结果原则上在最后一天比赛结束后揭晓,避免提前或推后。

教练员与运动员 篇3

1研究结果和分析讨论

1.1 目前我国游泳教练员对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各因素实施诊断的成功经验的成果概括及研究现状的表述见附表。

1.2目前我国游泳教练员在诊断方法运用上存在的不足

1.2.1缺少对运动员形态、机能、心理、智力、战术及训练水平诊断方法的研究

1.2.2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技术、素质的诊断方法定性研究比定量研究多

在统计归纳的18项诊断方法中,定性的研究占13项之多,定量的研究仅占4项。定性诊断中的13项又基本上属于经验、关系和统计研究。定量诊断中的4项基本上是仪器诊断,主要还是突出游泳技术的分析诊断。对专项素质定量的诊断还缺少系统、完整、深入的研究。

1.2.3 不同训练层次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诊断研究有所差别

其中技术诊断占5项,专项素质诊断占8项,游泳技术和素质关系的诊断占2项。这说明高级训练层次和高级职称的教练员重视对运动员竞技能力诊断方法的研究。而在业余游泳训练中,初级训练层次的教练员则显得不够重视。

1.3 适合业余训练中、初级阶段常用诊断方法的调查统计

我们将上述诊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18种方法列成调查表格,向具有中级职称从事初、中级阶段业余训练的教练员进行问卷调查,以适应性强、可操作性高、经费投入少、对使用者要求不高、问卷调查认可百分率最高和使用频率高为原则进行二轮筛选。

2结论

2.1 通过对目前我国游泳教练员关于运动员竞技能力实施诊断的现状调查及研究。共有18种主要的诊断方法。按照竞技能力的七要素模式理论分析主要集中在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技术和素质的训练学诊断上。定性诊断、静态诊断、经验性的诊断同定量诊断、动态诊断和科学仪器的诊断同时并顾。并以定的经验性诊断为主。

2.2 目前在我国游泳训练的诊断中,缺乏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形态、机能、心理、智力、战术的诊断。特别是缺乏对运动员训练后接受负荷刺激的机能状态的心态诊断和训练水平的动态变化的诊断方法的研究。

2.3 因训练层次不同和教练员水平的高低差别,从而决定了不相同训练层次教练员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实际诊断的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及认识的差异性和重视的的程度差别。

教练员与运动员 篇4

关键词:社会共生系统,教练员与运动员

竞技体育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但是最重要的关系无疑是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前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尽管改革开放后,竞技体育在足球、篮球、排球等人口基数大、民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中开展了职业体育化进程,但以为祖国增光添彩为目的的国家梯队训练系统仍以举国体制为主,很多教练员至今被称作X指,既是沿用之前计划经济时期指战员的称谓。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也常常处于“师徒如父子”之间的关系。但同时,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当代运动员商品化、资本化的转变,运动员的知名度成为运动员最大的资本。于是运动员自身利益与教练员甚至培养单位利益之间的冲突就变的不可避免。近些年,“师徒反目”、“师徒对薄公堂”事件愈发频繁。鉴于此,理清教练员与与运动员之间的利益纠葛点,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稳定的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社会共生关系就显得迫在眉睫。

1 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现状

根据我国教育学和运动训练学的内容,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的组织者,运动员是受训的运动员,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不存在上下级,谁领导谁的关系[1]。但根据程云峰等对中国篮球、排球、足球等13个项目319人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个人项目中,运动员与教练员保持融洽关系的占总人数的93%,而对于集体项目,不融洽关系占到27%。这说明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不融洽仍然占有比较大的比例。

2 社会共生论的理论知识

社会共生理论认为,社会共生现象是存在,是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而有的存在[2]。胡守钧在《社会共生伦》里指出:社会共生是从共生角度来分析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一种社会理论[3]。任何社会共生关系,至少必须由主体要素、资源要素、约束条件三大部分组成。

主体要素是指人以及由人构成的组织。胡守钧先生在《社会共生论》一书中提出:“社会共生论以人人平等为前提,每个人生而平等。无论信仰、阶级、性别、职业、年龄等所有生物性和社会性的不同。人之间有不同利益,团体之间有不同利益,阶级之间有不同利益,当然有冲突有竞争,但是冲突和竞争并不是要消灭对方,而是以共生为前提。”平等主体是教练员与运动员共生关系建立的首要前提。而传统的中国式教练员运动员的关系更接近于父子关系[4]。

资源要素是社会主体共生的纽带,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产生某些效应以满足人之需要者,包括物质系列、精神系列、劳务系列、关系系列等内容。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资源要素主要是指维持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的一系列事物。

约束条件是指拥有共生关系的各社会主体必须遵守的条件。任何共生关系之间都存在约束条件,一旦失去这些约束条件,这组共生关系就无法存在。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约束条件是在中国的竞技体育制度下教练员与运动员都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以及队内默认的规则。

3 教练员与运动员共生系统解析

以主体间的力量对比为指标,可将共生系统分为均衡共生关系、偏生共生关系和寄生。由于中国由上而下的选拔体制,导致了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存在着不平等性,而同时,运动员可以凭借较好的体育成绩迅速提高自身价值的特性决定了运动员与教练员之间的共生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动态发展的过程。

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怎么定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指标可以分为不同的分类法。以资源纽带为指标可以将共生关系分为以经济资源为主要纽带的共生系统、以政治资源为主要纽带的共生系统,以文化资源为主要纽带的共生系统。教练员与运动员尤其是中国的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决定了我国教练员队伍的权威性,是由教练员选择运动员的单项选择。运动员鲜有自主选择教练的机会和权利,体工大队与教练员之间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是以经济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为主要纽带的多元综合共生系统。

3 . 1以政治资源为主要纽带的共生系统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体育其最终目标就是以优异的体育成绩在国际赛场上为祖国争光。由此建立的省、市梯队以及业余体育学校都是围绕这一终极目标开展运动的,运动员是由其运动成绩进行评判,教练员是由其培养的运动员成绩来进行评判。因此运动员的成绩成为维系教练员与运动员社会共生关系的重要依据。尽管在我国,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项目已经开始职业化的进程,但还有如柔道、摔跤、举重等大部分项目还没有开始或很难进行职业化进程。这就决定了这些项目是以取得较好竞赛成绩为主要目的。教练员荣誉的取得也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因此,运动员运动的竞赛成绩成为维持教练员与运动员取得政治资源的主要手段。

运动员在取得优异成绩之后,政治资源会短时间内迅速增加, 例如刘翔在奥运会上取得巨大成功之后,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这时候其与教练孙海平之间的政治资源关系就变得非常微妙,孙海平是刘翔的教练,对其有管理的职责和权利,但刘翔在取得优异成绩之后,知名度和政治资源超过了孙海平,此时,孙海平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政治资源丰富的刘翔是关系到其与刘翔之间能否继续师徒关系的根本。孙杨事件亦是如此,孙杨固然在很多方面表现的不成熟,但朱志根是否在孙杨成名前后改变对其态度,重新根据两者之间的政治资源关系审视他们之间的关系。我想,朱指导如果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就不会惹怒孙杨,使其做出扬言要换教练的举动。

3 . 2以经济资源为纽带的共生系统

经济资源方面,如柔道、摔跤、举重等以取得竞赛成绩为主要目的的项目并不是以取得经济效益为目的。而社会影响较大的项目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有诸多经济利益交叉,孙杨与教练员师徒反目很大的原因就是经济利益冲突。经济利益冲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国家或者社会对在奥运会或者其他重大竞技体育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团队或者个人经济上的奖励;另一种是运动员利用自己的明星效应从事代言等获取经济利益。优异成绩带来的巨大利益该如何分配也是影响师徒关系,甚至是运动员与体育管理单位之间关系非常重要的因素。20世纪90年代马家军从辉煌到衰弱的过程即印证了这个过程。马家军的家长马俊仁将队员取得的经济资源大部分占为己有,从而使得马家军队员纷纷出走而致使马家军四分五裂。跳水王子田亮也曾经因为代言问题和主管单位闹的不开心。以中国女子网球为代表的竞技体育“单飞”项目群体尝试出一个新的模式,但这个模式能否在其他项目上应用依然等待实践的考验。

3 . 3以文化资源为纽带的共生系统

文化资源方面,要理清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文化资源的要求, 首先就要理清什么是体育文化。体育文化是一切体育现象和和体育运动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即人们在体育活动和实践过程中,通过竞技性、娱乐性、教育性等手段,以身体形态变化和动作技能所表现出来的具有运动属性的文化,它包含有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体育物质设施和体育价值,分为体育精神文化、体育物质文化和体育制度文化三个层次[5]。

广义上的体育文化代表了可以分为精神文化、体育物质文化和体育制度文化三个层次,而根据本文研究需要,我们将体育文化界定为体育运动所创造的观念、意识、精神、思维等意识形态方面的精神财富。

根据本文研究,认为体育文化的概念可以这样界定:人们围绕体育运动所形成的一切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既包括体育运动规则、技战术的演进,也包括体育运动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更包括体育运动所创造的观念、意识、精神、思维等意识形态方面的精神财富,这也是体育文化的核心内涵。

教练员与运动员维持共生最根本的就是体育文化资源,教练员在运动员成长过程中,不断的给运动员传授关于体育法律法规以及提高运动成绩的技巧与方法,这些都是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文化资源。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文化资源是其政治资源、经济资源的基础,如果教练员没有能力指导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时,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共生关系亦不复存在。孙杨在声称要换教练时非常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他认为朱志根训练方法落后,不能帮助提高其成绩。

4 结语

运动会教练员代表讲话 篇5

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教练员向这次运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本次运动会的召开付出辛勤劳动的领导、老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本次运动会是我校强身健体、展现风采的一次盛会。希望裁判人员忠于职守,公正裁判,确保每一项比赛成绩真实可靠、准确无误;希望各代表队遵循“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积极比赛;希望各位运动员以饱满的激情,昂扬的斗志,勇于拼搏进取的信念,团结向上的精神投入到比赛中去。赛出成绩,赛出水平,赛出新风尚!开好运动会,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通过运动会,用我们的行动去追求更高、更快、更强!

教练员与运动员 篇6

据悉,健身教练是最适合运动员职业发展且社会需求量较大的职业之一,也是河北省重点鼓励、引导的转型职业。河北省连续第四年举办退役运动员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班。河北省在8月举办的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综合职业素质培训班上对运动员的就业需求进行了调查摸底和职业指导,针对运动员的就业需求和职业发展方向,河北省体育人才服務中心组织了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班,为退役运动员的职业转型助力加油,帮助他们将专业运动技能优势转化为从事健身教练的职业技能优势,掌握和提高实现职业转型的就业生存本领,为其日后继续在体育行业发挥特长创造条件。今后,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工作将根据相关政策要求和运动员需要不断研究改进,持续开展下去。

本次培训班,在总结往年办班经验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进组织形式;授课培训师以健身教练国家职业标准的培训课程为主,加入大量实践演练、销售及沟通技巧等健身教练所需内容。

教练员与运动员 篇7

教练员的领导行为, 作用于运动训练过程,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事发生的领导行为是工作行为, 对人发生的领导行为是关系行为。这两种行为互相渗透, 两者相互依存, 互为作用, 缺一不可。任何偏颇的领导行为都不能使运动训练达到满意的效果。

一、教练员领导行为最为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1. 放任型

表现的领导行为:对工作、对运动员没有责任心, 既不抓训练, 也不抓运动员的思想教育。

评价:工作不见成效, 队伍涣散, 运动队水平低下。

2. 工作型

表现的领导行为:责任感强, 工作有目标, 计划周密, 有一套严格的训练规章制度, 只抓训练, 忽视了运动员心理情感上的承受能力, 不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及心理疏导工作。

评价:训练工作可能出成绩, 但很难使运动员达到或保持较高水平。

3. 关系型

表现的领导行为:善良仁慈, 缺乏威信, 工作上随波逐流, 训练不严格。

评价:训练质量不高, 不能有效提高运动队水平。

4. 综合型

表现的领导行为:事业心强, 有预策、决策能力, 制订目标、计划科学周密, 手段方法控制适当。运动训练过程严格要求, 严格管理, 并根据实际情况能灵活机动地不断加以调整和修正, 具有科学性。注意人的因素, 理解和爱护运动员, 了解运动员的个性特征, 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激发运动员良好的动机, 挖掘运动员的潜力, 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点及主导作用。与运动员关系融洽和谐, 全队凝聚力强, 士气高, 能带领运动队达到最高水平。

评价:自信心强, 作风果断, 工作有条理, 方法合理、科学。直爽、热情、心胸坦荡, 能理解和激励运动员, 善于沟通和调节内部关系。关键时刻, 情绪稳定, 干练果断, 冷静思考, 能抓准时机, 能较好地稳定军心, 从而取得胜利。

这一类的领导行为, 是少数优秀教练员才具备的, 这应该成为我们教练员积极追求的目标。

二、改进措施的几点建议

1. 加强专业理论学习, 不断充实和完善知识技能结构

教练员不仅要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 还要掌握和了解相邻学科的知识和发展状况, 拓宽知识面, 加大知识储备。这样, 才能达到现代竞技体育对教练员综合能力的基本要求。

2. 加强对教练员队伍事业心与责任感的培养

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事业心, 是培养教练员能力的前提和动力。加强对教练员事业和责任感的培养, 主要把培养他们为体育事业献身的精神, 同时把进行爱岗敬业的教育结合起来, 加强对体育事业功能、目的、意义的理解与把握, 从而增强其事业心, 培养其责任感。

3. 加强继续教育, 不断丰富自我

体育运动训练现代化要求教练员队伍掌握前沿的竞技体育发展成果, 掌握现代化的训练方法和科学的训练手段。教练员队伍的知识更新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各年龄阶段的教练员都有知识更新, 接受继续教育的必要, 使教练员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 提高教练员地位。

4. 健全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 提高教练员地位

提高教练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 以稳定教练员队伍。运用良好的政策和管理机制, 激发教练员的进取心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吸引社会上有能力的人才从事教练员工作, 保证教练员有良好的丰富资源, 提高教练员整体素质。

教练员与运动员 篇8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是我国多渠道、多形式培养优秀运动员的一项重要举措, 旨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 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而教练员就是在运动训练的基本条件具备之后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能动因素, 他们承担着培训运动员的任务, 对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起着核心作用。有专家指出, 一个国家能培养出多少世界冠军, 首先在于他们拥有多少个具有世界水平的教练员。也就是说教练员对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对教练员基本情况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掌握现阶段重庆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现状。

1 研究对象

经教育部批准具有招收高水平运动员资格的重庆市12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18名教练员。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查阅有关开展高校竞技体育的文件及相关资料,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2.2 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

对重庆市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的18名教练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课题研究需要, 对部分专家及相关人员等进行了相应的咨询与访谈。

2.3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重庆高校高水平教练员基本情况分析

3.1 年龄及性别特征

在调查的18名教练当中, 男性教练员有11名, 占总人数的61%;女性教练员有7名, 占总人数的39%。女性教练明显少于男性教练。年龄在30岁 (包括30岁) 以下的教练员有5名, 占总人数的28%;年龄在31—40岁的教练员有5名, 也占总人数的28%;年龄在41—50岁的教练员有2名, 占总人数的11%;而年龄在51岁以上的教练员有6名, 占总人数的33%。结果显示, 重庆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年龄成两极分化, 41岁以下的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与51岁以上的经验丰富的老教练员成为工作在第一线的主力军, 可以看出重庆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的年龄特征正处在一个青老交替的时期。自1995年原国家教委批准重庆大学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开始, 近年来重庆市陆续有8所高校成立了高水平运动队, 其间各队教练员也接连上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应该说重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还处于起步阶段。从年龄分化来看, 重庆高校领导层充分采用了51岁以上的老教练组建高水平运动队, 这些经验丰富的老教练在组建队伍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领头作用。同时, 重庆高校在这过程中也大胆地任用了一批中青年教师执教于高水平运动队, 这说明重庆高校管理层对于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有着长远的考虑。客观来说, 这样的教练员年龄结构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重庆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是很有利的, 组建一只队伍各方面的工作不单单只是训练这么简单, 各方面繁琐的头绪需要整理沟通, 所以有丰富的经验与开拓的思路可以少走弯路, 而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运动水平上。

3.2 学历与职称结构

学历代表着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程度, 知识面的宽窄和掌握专业知识的深度。学历结构则反映了教练员队伍文化素质的总体情况。调查显示, 在18名重庆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中, 具有本科学历者有16名, 占总人数的89%;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有2名, 占总人数的11%;目前暂无博士研究生。重庆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学历结构呈现本科化。另一方面, 职称代表的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水平,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对其专业能力的认可度, 所以了解教练员的职称情况有助于了解其专业能力。在本研究的重庆市高校高水平运动的18名教练员中, 具有助教职称者有2人, 占总人数的11%;具有讲师职称者有8名, 占总人数的45%;具有副教授职称者有6名, 占总人数的33%;具有教授职称者的有2人, 占总人数的11%。从调查资料显示来看, 重庆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学历结构虽然呈现本科化, 但他们中50岁以下的都有再进修的计划, 也有的正在进修学习中, 而没有进修计划的基本上都是51岁以上的教练员。这说明大多数教练员都在主动地迫切地提高自己来适应学校及高水平运动队发展。从职称结构的情况来看, 主要集中在中级和副高级职称, 相对被调查对象的总体年龄和工作年限来说也比较合理。

3.3 带队年限与运动经历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的带队年限是指从事教练工作的时间, 反映教练员的带队训练资历和经验, 通常来讲, 带队的工作的年限越长, 自身掌握的训练经验越多, 积累的经验也就更丰富。在重庆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18名教练员中带队年限在21年以上的占6%, 带队年限在16—20年的占22%, 带队年限在11—15年的占17%, 带队年限在6—10年的占22%, 带队年限在5年以下的占33%。研究表明, 重庆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都有着丰富的带队经验, 带队10年以上的教练员就占到了总人数的45%。在运动经历方面, 调查的结果与国内其他省市高校基本一致, 教练员队伍中有专业队经历的很少, 多数教练都是从体育院校毕业后直接担任的高校体育教师, 带队训练经历也基本是学校运动队。

综合这两项调查资料的分析来看, 重庆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有着较为丰富的带队经验, 甚至有教练带队年限超过了20年, 经过时间的积累, 这些应该都是很有经验的老教练员了。然而我们还应该看到, 这些教练员都是学校的在职教师, 所带的都是学校的运动队。客观的来讲, 学校的运动水平还远不及体育系统的运动水平, 所以, 我们的教练带队参加真正的高水平运动比赛的经历还很匮乏。

3.4 任职形式与执教形式

在对重庆市高校高水平18名教练员的执教形式调查中了解到, 其中仅有1名教练是专职带队训练, 其余的17名教练都是兼职, 也就是除了带队训练以外还要负责学校的教学与其它工作。在任职形式上仅有22%的教练员是通过竞争上岗的形式采用聘任制执教, 另外78%的教练员是通过学校直接任命的形式执教于运动队。由此可见, 重庆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专职化程度低, 教练员除了运动训练以外还要担任繁重的教学任务及其它职务, 使得教练员无法集中精力专注于运动训练。而在任职的方式上多采用任命的形式, 缺乏竞争机制。

3.5 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

运动训练计划是对于未来的训练过程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因此, 要求教练员按照科学训练的规律, 对未来的训练活动作出一个设计与规划, 并通过训练计划的实施, 把运动员的现实状态向目标状态转移。通常我们将运动训练计划按时间周期划分为: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和课次训练计划等。在对重庆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18名教练员的调查中了解到, 除了助理教练外, 其他教练都有制定训练计划的习惯, 并以年度训练计划和阶段训练计划为主, 周训练计划与课次训练计划为辅, 进行运动队训练计划的制定。这说明教练员们对高水平运动训练工作认真负责, 有着长远的艰苦奋斗准备。

3.6 科研与岗位培训情况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的最大优势在于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这在本研究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在18名重庆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中有94%发表过科研论文, 且平均数量每人8.1篇, 显示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肯专研的科研素质。在运动训练科学化的今天, 教练员具备先进的科学训练理论与训练手段成为提高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的关键。教练员岗位培训是另一个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前沿学科动态, 掌握先进专业技术和训练方法信息、更新训练思维、改革训练方法和不断提高训练水平与自身素质有效途径。调查显示, 重庆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在近四年中参加过教练员培训3次以上的仅有2人, 占总人数的11%;1—2次的为4人, 占总人数的22%;其余12人均未参加过教练员岗位培训, 占到了总人数的67%。也就是说在这过去的四年时间里, 绝大部分的教练员都未曾参加过岗位培训, 这种情况在体育科学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体育运动训练理论不断翻新的今天, 显得极不合理。岗位培训可以为教练员带来先进的训练理论和最新的训练方法, 这对改进旧的训练手段提高运动训练水平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 教练员的培训应该引起学校足够的重视。

4 结论及建议

4.1 注重教练员岗位培训, 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

优秀的教练对于运动队的作用不言而喻, 没有一支优秀的教练员队伍, 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运动成绩, 教练员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运动队水平的高低, 因此, 如何提高高校教练员的水平, 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教练员队伍, 就是决策者们应该重视的问题。为弥补重庆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专项运动技术、高水平运动训练经历和比赛经验不足, 首先应重视教练员的岗位培训, 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岗位培训学习与交流。作为教练应该有开拓的视野, 要积极吸收不断发展的先进的科学训练方法, 不能墨守成规地用老办法对付新问题。其次, 除了以继续进修和岗位培训的方式提高教练员的科学训练素质外, 有条件的队伍, 还可以选派业务水平高、有进取心的中青年教师, 到省市专业队或国家队等, 高水平运动训练单位担任教练员或助理教练员, 实地学习科学训练方法和手段, 丰富比赛的临场经验, 从而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

4.2 建立教练员竞聘机制, 优化执教形式

经过以上的调查分析, 目前重庆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队伍, 是一支可由经验丰富的老教练带领着精力充沛的青年教练努力奋斗着的队伍, 他们兢兢业业有计划有目标奋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并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而另一方面, 重庆市高校在教练员的任职方式上多是采用任命制, 相对缺乏有利的竞争机制。事实证明, 一名好教练可以成就一群优秀运动员, 一名低水平的教练就可能毁掉很多有潜力的运动员。所以, 建立长期有效的教练员评判及竞聘机制有利于高水平运动队的长期发展。为改善教练员兼职过多的情况, 可以考虑本校教练员专职化, 或者外聘优秀教练员来执教, 使教练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运动训练中。

4.3 建立健全教练员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教练员对训练工作积极性

根据这次高校高水平教练员基本情况的调查表明, 专职化程度低也是一个影响教练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 教练员除了担任繁重运动训练工作以外, 还要参与许多的教学任务及其它职务, 使得教练员精神疲乏, 无法集中精力专注于运动训练。另一方面, 虽然重庆市高校教练员兢兢业业地工作, 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然而目前职称评定却着重于以科研为主, 与教练员的目标任务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对于教练员的目标任务是带队出成绩, 目前的职称评定方式不太利于教练员职称的晋升。所以, 应根据况将教练员的训练工作与职称评定等业绩考核挂钩, 制定相应的政策, 充分调动教练员对训练工作积极性, 对工作突出的教练员给予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

摘要:目前, 重庆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队伍, 是一支可由经验丰富的老教练带领着精力充沛的青年教练努力奋斗着的队伍, 他们兢兢业业的有计划有目标地奋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并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但另一方面, 相对专业教练员来说, 他们带队参加真正高水平运动比赛的机会很少, 所以这方面的经验相对贫乏。在教练员的任职方式上多是采用任命制, 相对缺乏有利的竞争机制, 不利于高水平运动队健康发展。另外专职化程度低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教练员除了担任繁重运动训练工作以外, 还要参与许多的教学任务及其它职务, 使得教练员精神疲乏, 无法集中精力专注于运动训练。

关键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

参考文献

[1]仇军, 陈伟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来源与构成模式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4

[2]田麦久, 等.论运动训练计划[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

[3]于芬.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训练科学化的探索——以清华大学跳水队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3.9

[4]虞重干, 张军献.“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J].体育学刊, 2006.6

[5]孙雷.江苏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高校教师硕士论文, 2008

教练员与运动员 篇9

一、沟通的结构

整个沟通过程包括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人、障碍、反馈和背景。信息源是具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 始发沟通过程, 决定以谁为沟通对象及沟通目的。信息从沟通的意向来说, 它是沟通者试图传给别人的观念和情感。这种观念和情感必须转化为某种信号, 如语言、表情、手势等。通道所指的是沟通信息所传达的方式, 如视听通道。信息接受人指信息源信息的接受人, 在沟通过程中, 信息源与信息接受人的角色是不断转换的。反馈是沟通成为一个交互过程, 即沟通的每一方, 都在不断地将信息回送给另一方。障碍在沟通的任何一个环节上都可能出现, 如信息源的信息不明确, 误用沟通方式, 信息接受人的误解等都能对沟通造成障碍。背景是沟通发生的情境, 它影响沟通的每一个因素, 同时也是影响整个沟通过程的关键因素。

二、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沟通

在体育运动过程这一沟通背景下, 教练员与运动员进行沟通, 教练员即是信息源也是信息接受人, 因此作为信息源的教练员, 在与运动员沟通时, 首先要清楚沟通要解决什么问题, 目的明确, 其次发出信息要清晰准确, 有利于运动员较好的理解, 以便信息准确的反馈;作为信息接受人, 要准确地理解对方的信息, 准确及时反馈, 这样才能把沟通过程中的信息转译和传递, 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消除沟通过程中各环节的障碍。

三、教练员在沟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树立良好的威信

树立良好的威信是与运动员进行沟通的基础。当教练员在运动员的心目中具有良好的威信时, 运动员从心理上才能接受教练员, 盼望且积极主动与教练员进行沟通, 把体育运动中的困难、疑惑及自我感受吐露出来, 愿意拉近与教练员之间的心理距离, 从而保证沟通的顺利进行。

2. 保持真诚, 以平等态度对待队员

真诚的品质, 平等的态度是实现沟通的重要保证。人需要在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都处于一个安全的境地。真诚使人们对于与自己交往的人有明确的预见性, 而面对不真诚或欺骗, 则意味着有可能受到侵害, 从心理上使人感到恐惧, 让人感到担忧, 会激发人的高度自我防御, 产生强烈的焦虑与不安。对于这样的对象人们会高度倾向于拒绝和逃避。

3. 多鼓励, 少批评, 多帮助, 少挖苦

在体育运动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因此教练员在与运动员进行沟通时, 对运动员所遇到的问题, 要进行客观的分析,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进行精神鼓励, 否则会挫伤运动员的积极性, 从而拉远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心理距离。对于表现出色的运动员, 教练员应给予表扬和对其表现进行建设性的评论, 对于表现差的运动员应该给予鼓励和建设性的意见, 以帮助其在以后的运动中取得佳绩。

参考文献

[1]祝蓓里, 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教练员与运动员 篇10

篮球比赛中非语言沟通增加比赛观赏性, 增加教练员、运动员及观众之间交流的信息量, 使比赛更加和谐、流畅。

1 非语言沟通的概念

非语言沟通是以人的肢体语言 (非言语行为) 作为载体, 即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间, 以无声的形式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 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往。人类的非语言沟通表现形式主要包括面部表情、手势、目光、体势语、动作和身体接触等。它是一种显现性的符号 (即通过身体的部位做出各种姿势) , 较之抽象、概括的口语符号更形象, 更具体。

2 非语言沟通的作用

2.1 传递信息的作用

人的非语言行为是一种符号, 能传递一定的信息, 能为处于特定文化的人们所理解和接受。据研究, 各种感觉器官接受信息的比例是:视觉87%, 听觉7%, 嗅觉3.4%, 触觉1.5%, 味觉1%[2]。非语言沟通是通过视觉、触觉器官感知来传递信息。

2.2 替代情感的作用

非语言沟通是人类最普遍的沟通方式之一, 人们在平时自觉不自觉地使用着, 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交流手段,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认为, 语言表达在沟通中起方向性和规定性作用, 非语言才能准确反映出人的思想感情。篮球比赛中当队员完成一个漂亮动作或队员之间完成一个默契配合时, 队员之间相互用身体激情碰撞, 教练员的掌声、微笑给队员以鼓舞和激励。非语言沟通在情感互动中的作用远远超越了言语本身的作用。

3 教练员非语言沟通技巧

3.1 用手势替代和强化语言、营造赛场氛围

手势联络信息, 在比赛中运用的比较普遍, 是教练员将场上的变化情况, 用手势联络信息告知场上的核心队员或其他队员。也是核心队员与场上其他队员互相信息联络的最好方式。手势联络信息在比赛中不易被对方识破, 隐蔽性很好, 简练易懂, 便与运用和掌握。有以下几种方法。

3.1.1 进攻时的手势联络信息

在比赛中, 教练员、运动员在比赛前要制定出几种进攻手势联络信息方式, 然后, 在比赛中出现不同的情况, 打出不同的手势。例如;篮球比赛中, 核心队员上举一个“手指”, 就代表第一套打法。手上举向左“画圈”, 就代表向左轮转换位进攻, 向右“画圈”就代表向右轮转换位进攻等。

3.1.2 防守时的手势联络信息

防守时的手势联络信息, 比赛前制定出一套防守的手势联络信息, 例如;篮球比赛中, 双手握拳, 代表“全场紧逼防守”, 五指张开上举, 代表“联防”等。

3.2 运用目光、表情来传递信息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类的眼神、面部表情极为丰富, 通过它可以传递大量信息, 专家研究, 大约有2500种脸部表情表达思想和感情。在比赛中教练员可以用面部表情传递自己的思想, 要做到从容、自信、威而不怒、严而不凶、霸而不狂。如对于容易犯规的运动员可用严肃的表情, 威严的目光来震慑他们, 而对于一些对判罚不理解, 但态度好转的运动员, 则可通过友好的表情和友善的目光给予安抚, 使其心理获得平衡, 情绪恢复稳定。

在篮球比赛中, 教练员以敏锐而充满洞察力的目光环视比赛, 目光争取覆盖整个场地, 要时刻知道所有10名队员和同伴的位置所在, 将队员活动情况尽收眼底, 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做出适当的调整。目光联络是教练员必须掌握的一项执裁技巧, 要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条件反射, 进行自觉的目光联络配合, 要全面贯穿于整场球。目光联络好坏, 直接影响到其他很多配合质量;能进一步加强互相间的沟通、帮助、鼓励、信任, 教练员和运动员象一个整体, 一个团队在战斗。

3.3 运用适当的接触交流来调控比赛

身体接触交流是交流双方通过身体接触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是一种最亲密、有效的沟通方法, 可作用于人精神和神经系统使人感到舒适和放松, 它常常能提供有影响力和感染效果的信息[3]。在篮球比赛中, 当队员发挥不好时, 教练员可以轻拍其肩膀表示原谅和安慰;当队员发挥好时与队员拥抱、握手以示祝贺、理解、配合默契、顺利等等。

4 结语

非语言沟通具有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表示态度、增强比赛观赏性等重要作用。在篮球比赛中教练员成功地使用非语言行为, 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能使比赛和谐、流畅进行。教练员在比赛中的非语言行为, 是其心灵的外化, 无疑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学识、品性、情趣、性格、素养等。同时, 良好的非语言行为、沟通也是一名教练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需经过长期培养, 绝非一蹴而就之事。教练员要在训练、比赛中注重非语言沟通的联络信息训练, 要制定出几套进攻、防守的联络信息手势、声音、语言等, 并在训练中熟练掌握, 使联络信息真正的运用到比赛的实践中去。

摘要:篮球比赛中教练员、运动员非语言沟通是使比赛顺利进行和取得胜利的关键。文章通过教练员、运动员在比赛中利用手势、移动路线、目光接触、面部表情等非语言进行沟通, 使教练员的意图更快的传递给场上运动员, 运动员理解了教练员的意图后, 更好的完成组织进攻。同时不被对方发现和破译。所以, 教练员、运动员要熟练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更好的运用到篮球比赛中去。

关键词:篮球比赛,非语言沟通,技巧

参考文献

[1]杨磊.非语言沟通技巧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咸宁师专学报, 2002 (22) :114~115.

[2]曹力燕, 刘荣玉.非语言交流在外宾门诊急诊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1998, 33 (7) 422.

教练员与运动员 篇11

[摘要]高校篮球教练员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高校篮球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促进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篮球后备人才,本文以山东省高校篮球教练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教练员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进行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高校篮球教练员年龄结构分布较合理,学历层次高,科研水平较高,但一些教练员存在训练经验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山东省;高校;篮球;教练员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8-0083-02

随着世界篮球水平的不断提高,篮球比赛对运动员和教练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赛的胜负不仅取决于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意志等,更取决于比赛的组织者,训练过程的实施者——教练员。高校篮球运动员在许多方面有别于专业队员,他们要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并受到训练场地、训练时间、比赛经费以及其它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等,这就对教练员的要求也要与专业教练员有所不同。山东省高校篮球水平近几年来突飞猛进,排名一直处于前列,山东科技大学更是在第四届CUBA联赛中获得冠军。鉴于教练员在竞技体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本人认为对高校较多、水平较高的山东省篮球教练员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参加在鲁东大学举行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山东赛区预选赛和山东省第12届大学生运动会篮球预赛的部分球队的教练员,共计33人。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期刊网数据库、索引与本文章有关的文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咨询专家制定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共发问卷40份,回收36份,回收率90%,其中有效问卷33份,有效率91.7%。

(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山东省高校篮球教练员的基本情况

(1)年龄结构

从表1可以看出,教练员年龄主要分布在30~45岁之间,占所有人数的55%,教练员整体年龄段分布呈现出跨度小的趋势,可以说年龄的大小基本是与执教时间成正比的。对于一个地区而言,教练员的年龄分布是否合理将会影响其篮球运动的发展。因为30~45岁之间的教练员正年富力强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在工作中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与训练的实践经验,是训练过程中的主力军;30岁以下的年轻教练员身体上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执教年限短训练经验有所不足,尚需不断积累;45岁以上的教练员与年轻教练员正好相反,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训练经验,但存在身体状况欠佳,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精力不足等问题。篮球的训练工作是一项长时间并且艰苦的工作,它不仅对运动员的身体条件要求较高,对教练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高。山东省高校教练员的年龄结构分布比较合理,我省高校里基本可以说3个年龄段的教练员都有,他们能够互帮互助,互相弥补自身年龄所带来的不足,这对山东省高校篮球水平的提高有着深远影响。

(2)学历结构

学历表示一个教练员接受系统职业教育的经历,是衡量一个人知识水平的标准之一。[1]长久以来,由于国家竞技体育人才培训的特殊性,使一些运动员在该受教育的时候从事了运动训练工作,在训练日益科学化的今天,想要把握训练规律,系统正规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正规系统的职业教育,那么训练中只能靠经验多一些,这就不符合科学训练发展趋势。近些年来,我省部分教练员参加了在职研究生的学习,取得了硕士学位,使得目前我省高校篮球教练员的学历大幅度提高。

根据调查发现山东省高校整体学历较高,本科学历的教练员最多,共27人,占总人数的82%,没有专科学历的教练员,在研究生学历的教练员中,年轻教练员的学历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这与当前社会形式相符合。绝大多数教练员基本已经完成相应的学历教育。以往教练员文化水平偏低的现象正逐渐改善。

(3)职称结构

职称是教练员政治思想、专业素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是评价教练员能力和工作成绩的重要途径。[2]从表1中可以看出,山东省高校篮球教练员中中级职称的教练员占绝大多数,占总人数的52%,高职称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现已占总人数的30%。这种职称结构看上去比较合理,但是初级职称的人数较少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山东省高校缺乏合理有效的篮球教练员后备人才结构。

2.山东省高校篮球教练员的专项业务水平分析

(1)训练能力和指挥比赛能力

1)大多数教练员比较重视运动训练,而轻视了心理训练,使一些队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素质不过关,比赛中出现怯场、紧张等问题,限制技战术水平的发挥。

2)队员平时训练时的负荷与比赛时的负荷有一定的差距。在比赛中,一些队员由于强度大,无法适应,致使自身的失误不断增多,特别是在快速移动中的轮转换位、急停、传球、运球、投篮等出现动作变形,不能发挥自己真实的水平,失误较多。

3)在训练和比赛中所反馈出的一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如,罚球违例、无为犯规等,致使在几场比赛中出现同样的错误,使比赛失利。

篮球比赛中教练员通过暂停、换人以及信号信息传递对本队队员进行指挥,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评定一名教练员的业务水平时,指挥比赛的能力是重要的一个因素。通过观看比赛发现,山东省高校篮球教练员的临场指挥能力较好,能够很好的把握暂停时机,战术运用针对性较强,应变能力强。

(2)科研水平

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科技与体育的结合日趋紧密,体育训练中越来越需要高科技,那种师傅带徒弟的传统经验训练已经不适应当代体育训练发展的要求。因此,教练员科研水平的高低多少直接影响到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从表2可以看出,山东省高校教练员发表论文数量相对较多,但各个教练员发表的论文数量不等,差距较大,表现出教练员的科研水平的不平衡性,同时也看出年轻教练员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结论与建议

1.结 论

(1)山东省高校篮球教练员年龄结构分布比较合理,教练员队伍日益年轻化,中、青年教练员是教练工作的主力军,但是随着从事篮球业余训练的时间不断增长,需要在日后的教练工作实践中丰富训练经验,提高训练能力。

(2)山东省教练员的学历基本达到国家要求,教练员中高职称比例较少。大学本科学历人数多,比例大,表现出知识结构较合理,但是存在执教年限短、知识不够丰富等问题。

(3)在业务水平方面,山东省高校篮球教练员科研水平较好,但发展不均衡,年轻教练员对科研重视不足。教练员的指挥能力和训练能力较好。

2.建 议

(1)努力提高高校篮球教练员的素质,不断提高高校篮球教练员的思想政治、业务能力和科学训练水平。通过多种方法培养教练员的敬业精神。

(2)对高校篮球教练员的选拔要通过多种渠道,把高层次的科研人员充实到教练员的队伍中去,使运动训练过程更具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刘玉林、王东星.我国篮球教练员现状剖析[J].中国体育科技,1998(3):43~45

2 刘安清.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教练员队伍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6):863~864

3 于振峰、张振军.中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J].体育学刊,2002(5):23~26

4 周 勇、翁 荔、汪玲玲.从CUBA联赛谈学校篮球运动的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报,1998(4):30~32

5 陈瑞琴、汪康乐.江苏省业余体校竞技体操教练员继续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2002(10):106~111

6 周 勇.CUBA联赛与高校篮球人才的培养[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5):34

7 赵桂银.体育人才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15

教练员与运动员 篇12

体育舞蹈是一项国外引进的新兴运动项目, 它不仅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珍贵的精神与文化资源, 同时促进了我国与西方国家对体育舞蹈运动的“人才技术培训”与“理论观念教育”等问题的交流。现如今, 社会不断发展, 时代飞速进步, “体育舞蹈人才”的教育培养问题也逐步纳入到日程中来, 根据这一发展趋势, 教练员的综合水平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教练员是培养“人才”这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主导角色, 更是促进运动员成才的主力军, 一名优秀的教练员对其所培养的运动员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练员是教育工作者, 其教学工作相比普通教师而言, 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性, 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层次多样化。教练员的综合水平是驾驭运动员成才的关键, 教练员只有充分运用当代技术训练手段才能使其综合水平稳步高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体育舞蹈教练员综合水平对运动员成才影响因素。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 通过中国知网、百度文库等网站进行查阅及检索, 并亲自到哈尔滨体育学院图书馆及电子阅览室收集相关期刊、文献与资料20余篇, 对其进行系统的阅读, 体会理解培养体育舞蹈教师、专业人才的相关内容。

1.2.2 访谈法

对体育舞蹈教练员5人、参加过比赛的运动员16人进行访谈, 为论文的写作积累了珍贵资料。

1.2.3 逻辑分析法

将不同途径所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 有条理的与实际掌握资料进行整合后并得出结论。根据得到的数据结果对教练员的综合水平做出具有实际意义的预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教练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对运动员成才的影响

教练员的运动经历、运动等级、掌握动作的技术水平及组合编排等方面都得以体现一名优秀的体育舞蹈教练员所掌握精湛的专业技术能力。教练员所参加的比赛, 获得的名次都很好的体现了教练员的运动经历与等级, 教练员不仅要掌握更多高质量的舞蹈组合动作, 而且动作示范要具有美感, 使其在教授过程中更得心应手。教练员还要拥有扎实的基本功, 这包括身体的协调性、乐感、体能以及动作技术要领等。良好的专业技术是教学工作的基础条件, 会做更有利于教, 在做中有所体会, 在做中积累感性知识, 然后将自己的切身体会与技巧传授给学生, 呈现较好教学效果。教练员只有自身的技术水平达到一定标准后, 在教学过程中的示范动作才能表达的更为形象、准确, 从而使学生直观的认知动作规范, 避免动作误差。

很多教练员因技术能力欠缺, 不能掌握动作运行要领, 根据自身片面的理解给予运动员错误的动作指导。长期错误的运行方式不仅会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 还会改变动作本身具有的美感和运动价值。如拉丁舞中伦巴的基本步伐原地换重心, 要运用身体中段的挤压再配合重心移动使胯部自如运转, 并非把胯部扭动作为重点。

2.2 教练员的体育舞蹈理论水平对运动员成才的影响

通过与部分教练员的访谈发现, 充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不断运用理论解决实践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是教学工作中的必要环节。教练员对体育舞蹈初学者应进行体育舞蹈基础理论教学, 使初学者对体育舞蹈这个概念有相应的思维理解与定位, 在日后的术科训练中, 能够用理论知识解释行为上的疑难问题。如:摩登舞与拉丁舞合称体育舞蹈, 两种舞蹈在服装造型、表现风格、组合方式、比赛规则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比赛场地基本要求及舞蹈方向、路线等问题都得以展现运动员的体育舞蹈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2.3 教练员的教学能力与经验对运动员成才的影响

教学能力是体现与检验教练员综合水平的标准, 没有良好的教学能力, 课程就无法开展。它包括教练员语言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方法变更与创新等。教练员保证教学语言正确的同时, 要做到简单、易懂。很多人对语言组织存在思想误差, 语言组织能力强并非是口才好, 它的决定因素在于思维逻辑能力的强弱。通过对山东省滨州市飞天俱乐部的体育舞蹈教练员谈话得知, 教学历程的初始阶段教练员因经验不足都会出现语言障碍,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紧张情绪使思维混乱, 这就要求教练员在教学中要保持思维清晰才能使语言符合逻辑。语言的组织与运用与教学经验相辅相成, 教练员在不断提高说话水平的同时也要培养运动员的语言组织能力。教练员应在教学中仔细观察与熟悉每位运动员的学习状态及所适应的教育方法, 在教学能力中教学方法比重最大, 因教育对象存在差异性, 教学方法也应根据个体的不同采取相适应的调整, 使运动员高效率的完成动作技巧。舞蹈教学的直观性非常强, 教练员的讲解与示范能力、独特的教育手段、应急反应等都体现在训练水平之中。教练员在培养过程中找出运动员自身存在的差异并对症下药, 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训练水平, 开辟运动员成才之路。

3 结论

体育舞蹈是以身体素质和技能为基础的活动, 专业技术是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的基础条件, 也是教学过程中教练员能力展现的重要保障。因此, 教学中技术水平的体现必不可少。

教练员要全方面扩展体育舞蹈理论、教育学、训练学、音乐修养、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遵循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完善教练员培养工作的特点和方法。

教练员的教学能力与经验、心理调节能力都体现在训练水平之中。课堂教学中语言的组织水平与比赛训练中缓解运动员心理压力能力都会促进教练员训练水平的提高, 使运动员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中进行训练。

参考文献

[1]梁微.体育舞蹈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逻辑规律分析[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2.

[2]邱宜均.运动心理诊断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0:54-67.

上一篇:软件专业课程组织下一篇:黑龙江体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