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

2024-05-31

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精选12篇)

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 篇1

现阶段对建设项目的审计基本上都是事后的审计监督, 面临着“时间滞后、职能弱化、诉讼增多、风险加大”等现实问题, 最大的弊端就是审计的实效性差, 审计工作在规范建设管理方面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比如找到了管理漏洞, 但问题已无法纠正;查出了损失浪费, 但资金已无法挽回。这种情况下, 就需要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审计方法。经过国内各级审计机关的实践证明,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

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概念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审计机构以国家的法律法规等为依据, 运用现代审计方法对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及结 (决) 算等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活动和固定资产形成过程中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监督和评价, 维护国家和业主及相关单位的合法权益, 有效控制和如实反映工程造价, 促进管理和廉政建设, 提高投资效益的一种监督活动[1]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与建设项目工程结算审计的区别

目前工程审计主要是建设项目工程结算审计。建设项目工程结算审计的审计重点是在工程竣工验收后的结算审计, 是一种事后的静态审计监督, 事前和事中都基本没有审计部门介入。与传统的结算审计相比, 跟踪审计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审计方式不同。结算审计重在事后, 是一种资料报送审计, 审计地点主要集中在办公场所, 为了获取部分证据, 审计方有可能会到建设现场进行必要的勘察、测试。而跟踪审计重在全过程, 审计工作在工程建设现场进行, 是一种现场勘察计量的就地审计方式。二是审计内容不同。结算审计的内容是施工单位报送的项目结算书, 而跟踪审计不仅要对施工单位结算书进行量、价、费的审计, 还要对项目决策、设计、施工预算、招投标合同、签证、变更、材料设备价格、索赔、隐蔽工程等环节的经济活动及参与单位的相关经济行为进行全面、全程的审计。三是审计的职能不同。结算审计体现的是审计监督职能, 而跟踪审计不仅具有结算监督职能, 还具有审计咨询、签证职能, 寓监督审计于服务之中, 体现了“预防、服务、监督”三位一体的现代审计理念。四是审计的效果不同。实践证明, 跟踪审计比事后结算审计效果更明显, 在跟踪审计模式下, 仅直接审减经济效益这一项, 一般工程项目的平均审减率都在8%~15%左右[2]。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不同于单纯的结算审计, 它体现出现代审计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向。是由事后结算审计向事前、事中全过程延伸。是建设工程审计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审计方法及标准必须要与建设项目实施中的技术经济活动相适应, 要把建设项目造价管理、审计监督作为跟踪审计的重点, 把造价管理、审计监督和项目管理的方法加以整合, 制定出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方法、标准以及评价体系, 构建以现代审计理论为基础的建设项目管理审计平台, 形成新的审计模式, 提升审计技术含量, 确保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建设项目审计是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主要监督环节。但如今审计部门对建设项目的审计多属于传统事后审计。传统审计模式存在着不少缺陷:一是审计介入的滞后性。二是证据的不对称性。三是审计监督内容的不完整性。杜绝这种现象, 审计机关必须实行跟踪审计!

1、实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有利于完善监督体制, 防止滋生腐败行为。近年来, 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着一些腐败现象, 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有效的监督体制, 未能形成工程投资、管理、监督等之间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运行体制。其中, 审计本来作为重要的监督部门, 但却在工程竣工后才开始进行, 这时“木已成舟”, 审计所发现的问题大多已难以纠正, 因此这种只注意到单一环节和单一阶段的传统审计模式使整个工程实施过程出现了监督视野的“盲区”, 审计风险大大增加。而跟踪审计有利于审计人员从投资决策开始就参与到工程项目的监督中, 随时就发现的问题向有关各方提供决策咨询意见, 及时揭露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违纪、违规行为, 促进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单位认真履行各自职责, 实施科学决策和管理, 提高建设工程的透明度和公信度, 防范产生腐败行为。

2、实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有利于加强建设项目管理。跟踪审计将审计监督贯穿于从前期准备、建设实施直至竣工投产的全过程, 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招投标、合同管理、承发包、现场管理、投资控制等环节常见的、苗头性的问题, 督促建设单位加强内控管理, 有效遏止建设工程实施中的一些瞎指挥、乱签证、随意变更等现象, 促进建设单位健全制度, 规范运作, 科学管理。对建设项目实行跟踪审计, 有利于提高项目论证的可靠性、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投资方案的合理性, 优化投资决策, 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3、建设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是防范一些工程建设问题发生的需要。目前建设工程领域存在的普遍问题: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不严格履行法定建设程序, 擅自简化程序, 出现先开工后办手续甚至不办手续的现象;工程招标投标不够规范, 存在不招标、自行招标、肢解工程规避招标以及不按法定程序招标和串标、陪标现象;项目前期勘察、设计工作不认真不扎实, 工程设计变更频繁, 易出现利用工程量变更、设计变更的机会进行虚报冒领的现象;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不严, 工程质量隐患增多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工程建设, 而且造成投资失控, 有的甚至成为贪污、滋生腐败的“温床”。只有实行建设工程项目跟踪审计, 对投资活动的每一个断面和每一个时点进行全面、详细的跟踪检查, 才能防范工程建设领域中的突出问题, 减少问题的发生, 逐步解决项目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 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

四、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可行性

国内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理论已初成体系, 为实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实践证明,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可行的、有效的。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 为了保障抗震救灾款物和灾后恢复重建不出重大问题, 促进恢复重建工作顺利进行, 审计署组织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跟踪审计。根据审计建议, 相关单位建立健全了700多项规章制度, 改善了2500多个项目建设管理, 改进了200多个项目工程质量, 节约重建资金和挽回损失12亿多元, 收回违规安排和挤占挪用资金3亿多元。

江阴经济开发区实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三年来, 主要抓住工程建设中的项目基本建设程序、招标投标和合同履行、材料与设备采购、设计变更情况、工程结算等八个重点环节, 共对40多个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 审计金额达10亿多元, 通过跟踪审计, 节约建设资金8千多万元, 同时纠正违规及不规范资金5千多万元, 促进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完善相关制度40多项,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四、对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几点建议

1、建立和完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制度。必须依法建立一套完善且行之有效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制度和操作规程, 以指导、规范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行为, 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除依法依规外, 还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来运作, 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保证审计计划的顺利实施, 降低审计风险。同时, 以提高相关部门和人员对跟踪审计的认识, 促进相关部门和人员对跟踪审计的支持与配合, 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2、加强沟通、协调, 营造和谐的审计环境

跟踪审计不仅涉及审计部门工作模式的改变, 同样涉及被审计单位在配合审计的一系列的习惯做法的改变。为此审计部门应注意通过各种方法营造有利于开展跟踪审计的环境。

一方面, 要重视做好审计宣传工作, 使大家对跟踪审计的工作职责、跟踪审计程序、内容及应配合的要求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自觉接受审计。另一方面, 不断创新工作方式, 加强与建设各方的沟通、协调, 共同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听取他们好的建议, 形成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局面, 给审计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便于有效开展工作。

此外, 审计部门可以把跟踪审计项目作为投资审计深化的一个点, 通过跟踪审计, 全过程地了解和及时发现当前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或是已经出现的问题, 针对一些典型性的问题, 延伸到其他建设项目中, 进行专项调查, 进而从宏观层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五、结束语

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作为工程审计的一种创新, 开创了审计工作的新局面, 已经在一些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审计中采用, 并取得了明显的管理效益和经济成果。不仅使事后审计面临的一些问题得到了解决, 而且大大拓展了审计的功能, 在实践中已彰显出它的优越性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 建设工程审计实施跟踪审计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周和生.关于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探讨[J].工业审计与会计, 2006, (03) :27-28.

[2]张忠林, 秦洪伟.跟踪审计在高等学校工程项目审计中的作用及应用[J].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7, (04) .

[3]冉龙君.建设工程跟踪审计重点浅谈[J].中国石油审计, 2000, (04) .

[4]陆枫.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R].

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 篇2

玉米淀粉是重要的食品、医药、化工原料,仅以2000年为例,我国年人均耗淀粉3公斤,而欧州、日本为10公斤,美国为52公斤,我国淀粉工业快速发展,到2003年人均年耗淀粉6.5公斤,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巴彦淖尔市种植玉米120多万亩,年产玉米84万吨。全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有充足的原料可以供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温饱问题的解决,玉米已不再是农民的主食,进行淀粉生产不仅能解决农民卖难问题,而且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和企业效益,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带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和促进当地“种养加工”一条龙发展。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内蒙古自治区的农畜产品为主的加工业做为支柱产业的政策,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资源优势和生产优势,产品适销对路,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对淀粉原料的需求增长的要求,经济效益好,项目完成后不仅使该厂淀粉生产具有相当规模,并为后续的深加工产品打下良好的基础,将对全市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建设内容及规模

1、建设内容:

新上年产20万吨玉米淀粉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

2、建设规模:

年产玉米淀粉20万吨、蛋白粉16000吨,玉米皮及粗蛋白30000吨:玉米油8800吨,植酸钙1200吨,玉米油饼14000吨,胚芽干皮960吨。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32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4000万元;流动资金12000万元。

2、资金筹措:银行贷款、企业自筹。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该项目建成后,年增销售收入60000万元,年增利润7500万元(所得税前),销售税金4500万元,利税合计12000万元。

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 篇3

关键词: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要性;可行性

一、江苏省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一)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2014年6月,国务院颁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围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四大重点领域,明确了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34个方面具体任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国家《纲要》中没有专门章节,但在商务信用、社会信用等部分中有所涉及。例如,在“深入推进商务诚信建设”这一目中,明确要求“以食品、药品、日用消费品、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为重点,加强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生产和加工环节的信用管理,建立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异地和部门间共享制度。”在“全面推进社会诚信建设”中,也有不少相关内容。国家《纲要》中,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纳入了“实施专项工程”(一共3个专项工程,其他是“政务信息公开工程”、“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程的具体内容是:为农户、农场、农民合作社、休闲农业和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等农村社会成员建立信用档案,夯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农村信用示范户工作,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使农民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实惠,在实践中提高信用意识。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和休闲农业等涉农企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农民信用联保制度,推进和发展农业保险,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

(二)江苏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5-2020年)》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了部署。2015年2月,江苏省出台《江苏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5-2020年)》,在“深化县级地区试点”部分中专门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做了部署。即:开展地区和行业联合试点工作,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成员信用记录及信用评价体系,开展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推进青年信用示范建设,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改善农村地区信用环境。推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信用等级较高的农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探索形成县级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验与发展路径。

(三)加快江苏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江苏社会经济发展

的必然要求。农村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础和构成要件。农村信用的普遍缺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前中国和谐社会建设步伐和现代化进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迫切需要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我省位于长三角地区,农村地区区域广大、苏南苏北地区差异较大、农户数量众多,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农户家庭、农村经济组织等社会方方面面,如何把这方方面面的经济体有效整合起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信用共同体,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也急需破解的重大课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可以更好的发挥信用信息作用,发展金融普惠,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建立规范有序的信用秩序,解决“三农”发展融资难,对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二、江苏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可行性

(一)组织推进机制不断强化,工作格局全面形成。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自2004年起,先后成立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设立省公共信用信息中心;2007年,省委、省政府召开诚信江苏建设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诚信江苏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在省级层面,除10个省级部门继续深入推进信用信息应用和信用产品示范工程外,省司法、民政、科技、农委、统计和物价等部门先后成立领导小组;省粮食、统计、农委、广电等部门出台了行业信用评价实施办法和信用管理制度。在省辖市层面,十三个省辖市全部设立了信用管理机构,其中已有9个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二)信用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江苏省注重总体设计,加强规划引导,先后出台了两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省、市两级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模式。自2007年起,省政府陆续出台了企业和个人征信管理办法,社会法人和自然人失信惩戒办法,行政管理中实施信用承诺、信用报告和信用审查等信用管理办法。省、市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信息归集、系统管理、信用监管等规章制度100多项,有力支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5年出台的《江苏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和《江苏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4-2016年行动计划》,对于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指明了航向。

(三)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大力发展。江苏省委、省政府早在2007年就明确提出了构建 “一网三库一平台”(诚信江苏网、省法人信用基础数据库、省自然人信用基础数据库、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顶层构架。近年来,始终把建设高水平的信用基础数据库和服务平台,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信息化基础和重要工作载体,注重提高数据库建设水平和数据归集质量。至2015年底,江苏省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已经归集40家省级部门和13个省辖市340类2851个信息项,约 1.95亿条信息。江苏省自然人信用基础数据库于2015年12月份通过竣工验收,完成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应用系统开发及部署。省辖市和县级试点地区加紧建设企业或自然人信用基础数据库,13个省辖市中,已有11个市建成企业库或个人库。为全面开展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撑。

(四)信用信息应用不断扩大。信用审查、信用承诺和信用报告在区域和行业逐步得到应用,信用信息共享领域逐步拓宽、社会化应用稳步推进。信用信息在社会综合治税、证照联动、绿色信贷以及工程建设项目评标等方面应用效果良好。省级平台不断扩大信用信息审查范围,2015年先后为11家省级部门(单位)和10个省辖市提供近2万家企业信用审查服务,主要用于专项资金分配、评优评先、企业信用管理贯标、招投标领域等应用。13个省辖市不同程度地在财政扶持资金安排、招标投标、评优评奖等方面推行了信用审查制度、信用报告制度。同时,各地部门积极推进红黑名单应用,探索建立信用联动奖惩机制。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镇江等市分别在绿色信贷、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建筑施工等领域出台了联合惩戒办法,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初步建立。为全面开展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供了全面的基础支撑。

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 篇4

在我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 国有建设用地市场的规则已日趋成熟, 为之服务的配套法律法规及政策基本成形。而集体建设用地受土地性质及土地用途的管制, 仍然适用着与城市完全不同的法律规则, 调整二者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政策存在着极大差别。现有集体建设用地上要适用于本地区乡镇集体经济企业的发展、公共公益设施的建设等;而国有建设用地市场主要面向国家和地方的工商业发展、房地产开发以及公共公益设施的建设等需求。

城乡土地的二元差别究其原因是由于农村和城市在功能和经济发展战略上的差异所决定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被截然分开。在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两个土地市场在事实上和法律上的相互连接和影响, 是不可回避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是否有必要打破原有的土地双轨制度和改变集体土地征收体系, 建立真正的集体建设用地市场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二、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必要性

1.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缩小城乡经济差距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城乡之间的差别历来存在, 且现已形成了较大的体制惯性, 严重制约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由于长期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制度安排, 建设用地市场也被人为地割裂开来。国有建设用地市场自推行土地制度改革以来, 以招、拍、挂为主要形式的国有土地出让制度逐步形成, 市场体系不断完善。而集体建设用地市场看似存在市场, 但由于流转受限, 缺失了重要的权利内容, 集体经济组织难以实现其土地应有的经济价值, 而只能通过一些非规范方式让土地得以变相流转, 但流转的绝大部分利益却被小部分人所侵吞而没有让整个集体经济组织受益。因此, 建立统一的土地市场, 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壁垒, 保障农村主体权利价值, 消除在资源利用与转化方面的城乡差别, 对于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确立国有与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平等地位的需要

《物权法》第三条规定,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第四条规定, “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从《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 国家、集体是平等的所有权主体, 各自对其拥有的财产享有平等的完全财产权, 并且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也就是说, 既然国有土地能够自由上市流通, 集体建设用地同样应该跟国有土地一样, 在其所拥有的土地上设立可自由流转的用益物权, 并以同样的价格向需要用地的企事业单位流转。政府可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对这些交易活动进行规范, 并征收土地交易的相关赋税, 但土地增值的收益从法律上讲归农村集体而非国家所有, 集体经济组织仍然保有土地的最终所有权。

3. 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形式, 充分实现集体土地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需要

当前, 在我国《宪法》、《土地管理法》、《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涉及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相关规定中, 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体的表述存在含糊不清、相互矛盾及与社会现实不符等问题。例如, 对农村土地仅规定归农民集体所有, 但对“农民集体”的含义、表现形态未做明确界定, 并有将“农民集体”与农村、农业经济组织混用之嫌。因此, 虽然《宪法》、《土地管理法》、《物权法》都明确规定了农村的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但是, 集体土地的主体身份却没有明确的组织内涵, 弱化了主体的组织性, 造成其市场主体的缺位。而当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统一后, 权利主体行使权利和分配利益的前提必然是权利主体的明确, 否则, 即使集体建设用地市场与国有土地市场最终能实现统一, 也会由于主体的不明确造成土地价值的无法实现。

三、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可行性

1. 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的不断完善为建设用地市场的统一提供了有力支撑

按照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四条的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规定土地用途, ……。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过去由于种种原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没有发挥应有的约束力和强制性, 其作用被不断弱化。但近年来, 随着各级政府对城乡土地利用规划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 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得到了较大强化, 为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统一奠定了良好基础。

2. 集体经济组织的民主决策程序进一步完善, 基

层民主水平逐渐提高

我国目前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主要实现方式是村民自治机制, 目前基本实现了由村民直接选举、监督、罢免村委会成员, 并参与履行集体土地所有权。

随着村民自治范围和广度的不断扩大, 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能够对其土地使用权的处分进行正确表决并很好地贯彻执行, 集体土地权利人的权利价值回归也就指日可待了。

3. 农村财政金融体制的逐步健全是实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 各级政府正努力建立健全服务于农村当地经济制度建设的财政金融新体制。通过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 积极开展农村金融信贷业务, 对于流转出来的集体建设用地开发给予贷款支持, 有利于实现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的平等地位。

4. 政府部门监管水平的提高确保了集体建设用地市场秩序的良好运行

随着我国依法行政观念的深入人心, 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管水平正在逐步提高。有人曾担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放开后, 可能会因为监管不力或政策制定上出现疏漏造成集体资产的大量流失、集体土地权利人利益受侵害以及因集体土地进入一级市场而影响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能力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 管理水平与法制观念的较大提升, 应该会较好地避免上述问题。可以预见, 两种土地市场并轨后所发挥的互补作用将难以估量。

5. 全国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试点为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统一奠定了实践基础

事实上, 自改革之初, 中央一直未中断过组织部分地区进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试点实践, 而自1999年以来, 国土资源部更在全国范围内较大规模安排了30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全国不少地方政府亦在积极推动或由农民自发进行更多尝试。虽然各地实践探索不尽相同, 但基于现实合理性所总结的典型经验或成功模式, 大多已突破了现行法律所设置的制约条件, 为创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指明了方向。

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 篇5

陈靖楠

(偃师市农村水利水保技术推广站,河南 偃师 471900)

[关键词]:确山县 农村 饮水安全工程 必要性 可行性 [摘 要]:确山县位于驻马店市南部,地处桐柏山、伏牛山余脉的交错地带,地貌类型以低山、丘陵地貌为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全县总面积1711平方公里,人口54.48万人,近年来,确山县工业企业发展迅速,所排放废水和生活污水下渗,造成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农村饮水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人民生活、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切实做好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从水源、经济、施工、技术与管理及用水户需求方面分析,项目区具备了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条件,工程建设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一、基本概况

确山县位于驻马店市南部,北纬32°27'~32°58',东经113°37'~114°14',地处桐柏山、伏牛山余脉的交错地带,地貌类型以低山、丘陵地貌为特征,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基本为浅山丘陵区,东部为平原,相对高差753m。全县总面积1711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203个行政村,54.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5808万人,耕地84.3万亩。

确山县境内地层岩性主要有太古界片麻岩,原古界的碎石屑岩、火山喷发岩、古生界的碳酸岩和煤系地层、中生代的花岗岩及现代泥砾砂质堆积层。西部低山区主要由花岗岩、安山岩、石英岩、砂岩、硅质灰岩等质地较硬的岩石组成,西北部、中部丘陵区以片麻岩为主,东南部平原区多属河流洪水泛滥沉积而成的冲积扇,其下层广泛分布有粗细、厚度不同的砂砾层。项目区经过物探及水文资料分析:浅层地下水比较丰富,浅层含水地层主要为砂及卵石层、粘土夹碎石层。埋藏深度为15—110米,厚度5—20米,出水量在30~50立方米/小时左右。

近年来,确山县工业企业发展迅速,所排放废水和生活污水下渗,使浅层地下水造成污染严重,多数浅层水达不到饮用水水源标准。深层地下水(100m以下),除个别地域因受地质构造影响形成高氟水外,绝大数符合饮用水标准。

目前,农村饮水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人民生活、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饮水不安全状况急待解决。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农村饮水不安全现状

(1)水质不达标

造成农村饮水水质不达标的因素有:

①地质原因形成的饮用水中有害物质、化学元素严重超标,如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氮、等,这部分不安全饮水分布范围广。

②在广大农村,人口众多,饮用水源分散,保护难度较大,加上人们长期对饮用水源保护意识淡漠,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任意倾倒,通过下渗进入并污染地下水源,为了追求农作物产量,在饮用水源附近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从而导致水质污染。

(2)水源保证率、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方面的现状

受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农村饮水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有水源保证率、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有技术方面的,有建设管理方面的,主要表现在:水源条件差,水量不足;有些工程由于资金不足,一次性投入不到位,设计管网管径偏小,不能满足饮水要求;地下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地表水的未能充分利用等。方便程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农村大部分工程由于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不足而不能合理地配套完善。这些饮水不方便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

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危害及分布

根据2005年全国统一部署的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和2011重新普查复核的结果,确山县农村多数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及硝酸盐含量超标严重,每个水样主要指标均高于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由于饮水不安全,导致饮水性地方病多发、重发,严重影响着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的健康,同时也阻碍了确山县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苦咸水在刘店镇、普会寺镇、留庄镇、李新店镇、新安店镇、三里河镇等地分布比较广泛。苦咸水质主要表现在口感不好,长期饮用苦咸水对人体生理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易导致心血管脑血管管壁的硬化脆化上,对其它人体器官也有很大损伤。苦咸水的化学类型主要为氯化物型或硫酸氯化物型,已完全不能适应人畜饮用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因水质问题形成的缺水情况较严重,据卫生防疫部门的抽样调查,肠道感染发病率为1.5次/人年,较其它区域高出43个百分点,更为严重的是,苦咸水区儿童的发病率较其它地区高出68个百分点,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中发[2006]1号文件强调在巩固农村人畜饮水解困成果的基础上,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优先解决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地区和水污染严重、血吸虫病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切实做好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把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的紧迫任务。因此,确山县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尤为必要,势在必行。

三、农村安全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1)深层水水源充足,水质较好

确山县地处淮河流域,由于地形地貌的影响,河流多呈扇面形,辐射状。按水系分三大水系,即汝河水系,淮河干流水系,臻头河水系。全县共有大小河流41条,河道分布范围广、面积大,其中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0条。地表水丰富,为地下水的补给提供了有利条件,水力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955.5毫米,水资源总量为7.68亿立米,其中,地表水为6.124亿立方米,地下水为2.426亿立方米,重复水为0.870亿立方米,过境水为10亿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量为4.18亿立米,其中地下水1.23亿立米。止2010年底,确山县水资源利用现状为1.26亿立米,其中地下水0.13亿立米。

河流在山丘区段,由于地形的约束,基本没有污染源,水质经水环境检测中心检测均达到Ⅱ、Ⅲ类水质;河流在平原区虽然不同程度受到污染,根据《安全饮水管理办法》和《村镇供水工程技术标准》,充分利用古河道(因为古河道,含砂层较厚,且水量充足,水质较好),避开污染源的渗透半径,利用消毒、加药等措施,保证饮水水质水量达到正常标准。

根据以上分析,项目区内利用地下水的供水工程,深层地下水水源可靠,能满足工程供水要求。(2)资金筹措有可靠保证

确山县劳动力资源充足,群众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有极高的积极性,结合各村实际,详细制定了村民筹资投劳方案,并签订了村民筹资投劳承诺书,群众对工程建设热情极高,筹资筹劳有保障。

(3)具有较为成熟的设计施工能力 ①具有较为完善的县乡水利服务体系

确山县、乡水利服务体系较为健全,系统内相关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各乡镇水利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及服务,在农村饮水安全、水库除险加固、农村水利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层水利工作人员熟悉农村饮水现状,在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发挥重要的综合协调、技术服务、监督管理等作用。

②具有较为成熟的设计施工能力

确山县多年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发展,使设计和施工单位都积累了丰富的水利设计和施工经验,完全有能力承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

(4)管护运行机制行之有效

确山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要按照“保本微利、公平负担”的原则, 由水利、物价部门与受益群众一起,根据工程运行、维修、养护、折旧、人员工资和群众承受能力等,进行科学核定,由村民委员会和农民用水者协会和建管局协商确定。目前水价按照不同地理条件及经济发展状况,基本在1.5—2.0元/吨之间,75%的水厂试运行水价为2.0元/吨。留庄水厂试运行水价初步核定为1.8元/吨,群众对试运行水价能够承受,自觉缴纳水费。

四、结束语

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 篇6

一、我国推行股指期货的必要性

1、股票市场的存在和发展形成对股指期货的内在需求。股票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我国整个金融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股市规模的日益扩大,机构投资者数量的不断增加,规避风险的要求越加迫切,客观上要求我国在适当时机推出股票指数期货交易。我国股市发展至今,已拥有约4.8万亿元的总市值,流通市值电达到了1.6万亿元,然而股市中的主要投资者依然是广大的散户。股市要发展没有更多的资金的进入是不行的。我国股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是资金问题,而要真正拓宽股市资金的来源只能依靠庞大的机构投资者,如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和国外资金。然而,大资金的人市,需要成熟避险工具的保护,因此,尽快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对于积极吸引大机构人市,真正拓宽股市的资金来源,是非常迫切的。目前我国保险业总资产约2000亿人民币,如果按照发达国家保险公司在股市中的投资比重占总资产额的20%—50%计算的话,我国整个股市可增加500—10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再加上其它机构基金的入市,能给我国股市带来非常可观的资金来源,对股市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稳定和活跃股市的需要。推出股指期货,使投资者通过对冲等交易手段无论在行情上涨或下跌时均有获利机会,则可提高投资者交易积极性,有利于股市活跃。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推出股指期货给股市提供了相应的避险和套期保值机会,将促使大量闲置资金进入股市。

3、丰富投资工具,创造性培育机构投资者的需要。目前,中国机构投资者比重偏低,因此,需要创造性培育机构投资者。而培育机构投资者又需要有丰富的投资品种,特别是风险管理工具。开展股指期货交易,为机构投资者增加了投资品种,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有利于促进组合投资,降低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股指期货的做空机制使得机构投资者可从原来的买进之后等待股票价格上升的单一模式转变为双向投资模式。目前,中国将发展开放式基金,而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单向的做多市场,这就意味着基金管理人要想实现在市场上的资本增值,必须要先购买股票,由于契约的限制,基金的股票持仓量通常很高。而市场波动却是双向的,当进入阶段性的空头市场时,基金管理人则缺乏有效的工具回避市场风险。这个问题在封闭式基金中虽然电存在,但并不突出。然而开放式基金完全不同。一旦市场出现下跌,基金的兑付压力就会显著增大。基金管理人必将无法承受日益增大的兑现压力,而进行部分资产的变现,从而引起基金重仓股的股价快速下跌,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甚至会使基金被迫面临清算的窘境。因此,开放式基金推出必须有相应的金融衍生品尤其是股指期货与其相配套。另外,为解决国有股的上市流通问题,政府将借鉴香港盈富基金的经验与做法,成立中国大型基金,而股指期货推出有利于这些指数类基金的风险回避与安全运作。可见,股指期货有利于机构投资者的培育,这一点已被国际股票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所证明。

4、开展股票指数交易是我国加入WTO的需要。加入WTO后将是我国经济全面融人世界一体化的潮流中,踏上全面开放的道路,从而在不同的时间内国外资金全面进入我国的产品市场,与中资展开在这些市场的全面竞争。由于我国的金融业长期受国家的保护,与发达国家的金融相比,人才匮乏,创新意识薄弱,抵抗风险能力差等,从而使我国金融业无法在国际市场参与竞争。因此,大力培养金融人才,推进金融创新,提高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已是我国金融业的当务之急。但由于我国金融业市场化才刚刚起步,市场利率、人民币汇率都由央行决定,没有市场化,根本无法开展其它各类的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在这种情况下,恰恰为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推出在客观上准备了条件。通过股票指数期货的开展,可以在发展中培育自己的金融人才,政府电可由此探索资本市场的市场化运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防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二、我国推行股票指数交易的可行性分析

1、日渐完善的法律环境为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推出创造了基础条件。一方面,《证券法》及其它系列法规的陆续出台,为规范市场行为,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期货市场的相关法规也逐步完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及四个办法也已正式实施。此外,行业自律机制也已初步建立,上海和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每个交易日所公布的综合指数和成分指数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中国股市和国民经济晴雨表,信息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黑幕交易受到越来越沉重的打击。这些法规与以往的法制建设相结合,构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证券法律体系。这保证了股票指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为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推出创造了基础条件。

2、市场公开、公平、公正性的提高为股票指数期货的推出创造了良好的运作环境。股指期货的推出必须以现货市场的良好环境为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场容量、系统风险和信息的对称性。到2000年2月底为止,深沪两地的上市公司已超千家,流通市值11000亿元左右,以深发展、上海机场、上海汽车等为代表的蓝筹股开始作为一个群体崛起在证券市场,成为证券市场稳定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另外,证券投资基金的数量和规模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可间接人市,券商增资扩股工作进入高潮,市场主体正在悄然变化,投资理念更趋理性。同时,通过对证券市场的一系列违规行为的处理,相应的管理办法出台,投资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行为得到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更加及时、准确、完整,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3、期货市场的运作为推行股票指数期货提供了宝贵经验。我国从90年代初开展期货交易,市场除了从事商品期货交易外,也刘金融期货(外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和国债期货)作了一定的尝试。虽然由于各种原因这些金融期货交易最终都被停止,但这些探索不仅为现阶段推出股票指数交易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而且起到了普及宣传期货知识的社会启蒙作用,培养了一大批期货专业人才,为现阶段开展股票指数交易打下了一个比较扎实的社会基础。

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 篇7

由于近几年市场玉米价格的不断上涨, 农民以市场为导向, 连续几年的丰收使很多农民富裕了, 不断地扩大种植面积。但随之而出现的问题也产生了, 那就是由于种植面积的增加, 单产的提高, 种植10垧以上就会因大量丰收的玉米存放问题而发愁。农民的玉米95%以上是地面存放, 玉米的水分基本在25%~35%之间, 地面存放到十二月份以后才能脱粒出售, 其间可能发生如下问题:

1.十月初是多雨的季节, 地面湿度非常大, 下雨时玉米棒又几乎不苫盖, 经常被雨水浇湿、浇透。与地面接触的玉米不见阳光、不通风, 气温高一点会很快发烧、腐烂、变质。

2.现代化的玉米收获机提高了收获效率, 但同时会因玉米叶残留过多, 增加了玉米堆的不透气、不散热, 提高了发烧温度, 不利于存放。

3.玉米地面存放面积大 (以10垧为例较安全高度0.5 m, 存放占地面积约300 m2) , 许多种植大户的玉米没有足够的地方存放, 这样就不得不增加高度, 有时会达到1 m高, 到了三九天, 玉米接触的地面都是湿泥未结冻的。腐烂霉变的玉米层厚度达到0.2~0.3 m, 损失较大。

4.地面存放会遭到家禽、牲畜, 尤其老鼠的祸害, 但是人却毫无办法, 损失较大。

5.地面存放玉米的存放时间和价格受气温影响大。三月初气温升高冰雪融化前玉米必须出售, 此时的收购价格高低不定, 种植户时常卖不到理想的价格而减少收入。

以上问题发生有的能想到, 有的想不到。有时即使想到了, 却毫无办法解决, 给广大种植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玉米棒仓储粮仓是现在家庭农场亟待建设的。

二、玉米棒仓储粮仓建设的可行性

玉米棒仓储粮仓完全解决了地面存放的弊端。与地面存放相比, 建设玉米棒仓储粮仓的好处如下:

1.可以防雨雪, 与地面不接触, 通风透气性好, 自然干燥快。

2.大大减小占地面积, 堆积高度可达23 m也不会发烧霉变。

3.损耗大大降低, 至少要低于0.5%~1%。

4.粮仓仓储不受时间气温等的影响, 可仓储到任何时间随时出售。

5.增值空间非常大, 增加种植户的总收入, 能平均增收达12%~15%。

6.一次性投资, 可收益7~8年, 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三、效益分析

以2010年1月的玉米为例, 等级为中等、30%水的玉米价格平均为1.10元/kg, 相同等级15%水的5月份玉米价格平均为1.50元/kg, 差价为0.40元/kg。10月份收获的玉米, 入仓存储到第二年五月至七月, 自然干燥到15%水。按平均垧产玉米9 t (30%水) 计算:【9 000-9 000× (30%-15%) 】×1.50元-9 000×1.10元=1 575元;入仓及出仓的人工及机械费用平均按30元/t计算:9×30元=270元;因减少水分1.35 t (9 t×15%) 而节省的出仓及脱粒费用60元;另外由于地面存放老鼠等祸害、发烧霉变的损耗要至少高于仓储0.5% (45 kg×1.10元) 约50元。每垧玉米仓储增加的保守收入为1 575-270+60+50=1 415元, 估计增值应该在1 500~1 700元 (167~189元/t) , 增值率为15%~17%。如按贷款利息除去五个月利息费用350元 (10 000×0.7%×5) 增值也能达到1 150~1 350元 (128~150元/t) , 增值率为11.5%~13.5%。按中等种植户8垧计算, 增收高者12 000~13 600元, 增收低者9 200~10 800元。增收效益非常可观。

四、 玉米棒仓储粮仓推广建设的建议

首先, 政府的有关部门应积极的宣传建设玉米棒仓储粮仓的可行性、必要性和效益所在, 提高认识, 鼓励农场种植大户积极地建设, 因为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增收增富的项目。

其次, 相关部门应采取一定的政策和办法, 对种植大户给予一定的扶植帮助和补贴, 树立几个典型作为样板。

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 篇8

关键词:农村,社区建设

一、推行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

农村各类资源布局散乱、缺少有效整合平台、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化, 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 也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主要是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二元结构明显, 农村公共服务缺乏、社会建设滞后、服务手段落后等等。在这种背景下, 必然会出现一种新的农村管理和服务形式, 推动农村社会改革发展, 农村社区建设由此顺应而生, 推行农村社区建设是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 推行农村社区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 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客观要求

城乡差别除了经济上的差别外, 更重要的体现在公共服务的差别上, 公共服务资源在城市相对集中, 在农村却相对缺乏和单一, 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方面的“城乡二元结构”非常明显。而随着农业税费的取消和农村市场机制的完善, 农民对政府服务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 特别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治安、计生优抚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职能, 由于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 更加受到农民的关注。推行农村社区建设, 恰恰适应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这种服务需求, 能够打破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方面的“城乡二元结构”, 使农民真正与城市居民同样享受公共服务。同时, 推行农村社区建设, 使公共服务资源向社区中心集中, 基础设施建设向社区中心倾斜, 有利于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汇集, 形成集聚效应, 从而逐步向城市化发展靠拢。

(二) 推行农村社区建设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基层机构改革的现实要求

推行农村社区建设, 实际就是基层政府有行政化职能向服务化职能的一种转变的实践, 也使基层政府职能由缺位、错位、越位实现了准确定位, 使政府由管理越位到退位, 由服务缺位到补位。乡镇党委、政府将大量的服务职能下沉到农村社区, 既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又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支撑。

(三) 推行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推行农村社区建设, 就是通过整合社区内各类资源,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扩大公共服务范围、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过程, 以农村社区多功能性来弥补新农村建设工程中的不足, 从而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

二、推行农村社区建设的可行性

(一) 农村社区的特点

1. 聚集性

农村社区建设的范围必须定位在自然村或以中心自然村带周边小村落为范围的村落社区, 这是由农村村落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因农村村落具有人口联系紧密、社会活动集中、组织结构简单、生活方式具有趋同性等特点。这样, 就使在同一个村落社区里的村民具有极强的内聚力、向心力。正因如此村落就成为了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最佳选择范围。

2. 多功能性

⑴政治功能:行政型社区是农村社区的主要类型, 有利于各种政府行为协调一致地推行某项国家政策, 能够动员起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⑵经济功能:推行农村社区建设, 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和科学种养水平,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因地制宜,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同时培养农民的合作精神与合作技能, 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使农民在经济上真正融入社会。

⑶服务功能:农村社区实现了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把为村民提供优质服务放到首要位置。农村社区服务具有形式多样, 方便快捷等特点, 充分满足群众现实要求。具体运作模式包括:有偿服务运用市场机制, 微偿 (低偿) 服务运用市场机制, 无偿服务运用自愿和互助机制。

⑷文化功能:要通过加强农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 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

⑸自治功能:农村社区是一级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自治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第一, 开展村级公益事业, 不能提硬性要求, 更不能搞摊派集资, 只能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进行协商, 经过广大村民共同自愿参与, 把村级公益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好。第二, 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自治意识的强弱关系着社区最终能否实现提高起成员理论政策水平、文化素养、生活质量、农村文明程度的目标。第三, 通过村民自治来维护农村社会治安和调解民事纠纷。

2.先进性

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是适应21世纪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突出农民群众在农村社会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村民自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与深化。总的来说, 农村社区建设是在从农村的观念、体制与机制、手段等方面入手的一种先进模式。

(三) 以城市社区看农村社区的发展

从社区社会、经济结构及其水平的视角看, 社区可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农村社区是指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为主体所构成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 而城市社区则是“指由众多的从事工商业及其他非农业生产的人口在某一特定区域内所构成的生活共同体。

农村社区相对城市社区发展较晚, 自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这才真正把发展重心由城市转向弱势的农村区域、农业产业和农村人口。2006年, 正式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农村社区建设的要求, 2007年, 民政部确定了首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此后, 全国各省市纷纷响应, 专题研讨和经验交流会相继召开, 形成了实践与理论并行, 创新与发展的农村社区建设良好局面。

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 篇9

碌曲县现有县兽防站、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国家级疫情测报站、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 7个乡 (镇) 级兽防站, 已基本形成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1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碌曲县地处国道213线, 交通便利, 是畜产品流通和交易的重要要道, 碌曲县是全省的重点牧业县, 全县建有7个乡站, 乡站人员都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

畜牧业是碌曲县的支柱产业。动物疫病不仅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 而且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和农牧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 国内外市场对绿色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给动物防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的挑战, 为了改善和加强动物防疫工作, 快速、准确监测和报告疫情,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不但必要, 而且更为迫切。

通过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全面推行动物防疫和免疫标记制度, 提高防疫能力, 确保畜产品安全, 是碌曲县畜牧业应对入世挑战, 发挥比较优势的首要条件, 也是率先把碌曲县建成全省绿色畜产品基地和畜牧业强县的根本保证。

为了确保碌曲县畜牧经济稳定、快速增长, 必须要在疫苗的贮存和使用环节上严格按生物药品的特性操作, 尤其是生物药品的保存, 碌曲县生物药品贮存设施落后, 仍沿用七八十年代的土法, 运输中无任何冷藏设备, 这种陈旧落后的贮运方式与生物药品的特性不相符, 造成生物药品效价降低, 甚至失效, 不能发挥其药效, 不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 而且防治效益不尽如人意, 为了改善这种落后的疫病防治方式, 建立动物防疫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十分必要。

通过加强动物疫情测报站建设, 提高快速诊断动物疫病能力, 依法处理病害动物及其产品, 把动物疫病控制和消灭在萌芽状态。

基层兽防站是县、乡、村三级疫病防治工作的中心环节, 它的日常工作能否正常运行, 直接关系到数十万头牲畜的生命安全和广大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同时会对整个畜牧业经济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所以说, 基层兽防站建设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尽快改变目前基层兽防站工作条件, 激发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且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加强基层工作站建设是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是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先决条件, 碌曲县作为甘肃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 支撑畜牧业经济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牲畜生产和畜产品安全。基层兽防站在疫病防治工作中, 直接面对的是畜牧业生产第一线, 它的工作情况的好坏, 关系到牲畜能否正常生长发育和正常出栏, 只有防疫灭病工作扎实到位, 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畜牧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因此, 基层兽防站的建设至关重要, 只有把基层兽防站软、硬件设施建设好, 才能为畜牧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从而为畜牧业经济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强基层工作站建设是巩固和完善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 加强疫病防治工作的需要。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是碌曲县多年来防疫灭病工作实践中总结和建立起来的疫病防治网络, 基层兽防站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 它在全县整个防疫工作中, 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加强基层乡站建设是稳定基层工作队伍, 提高防疫灭病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举措, 也是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的主要措施, 只有这样, 才能使疫病防治工作更趋于科学化, 为防疫灭病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牧民群众居住十分分散, 防疫人员的工作量大面广, 任务艰巨, 防疫人员紧缺, 近70万头 (只、匹) 的牲畜免疫工作靠现有的工作人员根本不可能兼顾。近年来碌曲县没有发生大的疫情这和他们的积极工作有密切关系。

2效益评估

一是通过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基础设施体系体系建设, 进一步提高冷藏技术, 使高科技的生物制品实现规范贮存, 消除因设备问题导致疫苗的失效、效价降低等问题, 充分利用疫苗效价监测设备开展疫苗等生物制品质量效价监测, 保证疫苗等生物制品从运输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使我县存储疫苗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使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逐步步入“五化” (管理科学化、装备配套化、信息网络化、技术规范化、操作程序化) 的轨道。

二是通过该体系项目的建设实施, 提高疫情测报站实验室准确、快速诊断动物疾病的能力, 为防疫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有效控制和消灭危害严重的动物疫病, 降低牲畜染病和死损率, 杜绝动物重大疫情的发生, 保障人畜安全, 改善畜产品质量, 保障动物及其产品打入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增强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使该站的监测条件和技术水平能够尽快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市场需求, 增加牧民收入, 提高经济效益, 使广大牧民群众尽快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有效推动畜牧业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三是通过基层兽防站建设, 可使各乡 (镇) 兽防站工作、生活条件得到一个较大改善, 促进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稳定基层工作队伍, 提高为农牧民群众服务的水平, 全面加强防疫灭病工作力度, 保障畜产品安全和促进畜牧业生产方面有着重大意义。进一步提高动物防疫、检疫、监测、控制、诊断能力, 及时准确提供疫情动态;同时提高基层畜牧兽医部门的服务水平和牲畜防疫灭病能力。

3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该体系一旦建成, 将会更有效地保障碌曲县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安全;有力地促进和提高全县动物的防疫综合能力;及时准确地提供疫情动态, 有效控制和消灭危害严重的动物疫病, 降低牲畜死损, 提高牧业产值,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会突显出来。碌曲县动物疫情测报站续建项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兽医法规的要求。

通过该体系的建设实施, 充实仪器设备, 改善实验条件, 以国家级疫情测报站为基础, 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动物疫情测报网点, 认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监测工作, 加强测报工作管理, 做到布局合理, 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为可行, 建议立项建设, 确保疫情测报站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使碌曲县动物疫病的管理与诊疗技术水平能够适应甘肃省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 逐步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 篇10

视频业务是三网融合之后的一项主要业务, 然而目前的网络建设对于这样庞大数据流量需求有些力不从心。在过去, 4 Mbit/s的家庭网络就差不多够用了, 但是随着高清电视节目的流行, 10 Mbit/s左右的带宽才可能保证用户流畅地浏览视频, 在将来, 3D的高清视频即将问世, 那个时候用户就需要50 Mbit/s带宽。然而现在中国的广大用户大部分还是使用的512 k~4 M带宽的ADSL接入, 这样只能使用普通的IPTV业务。就是这末端1km的入户端处还有很大的宽带瓶颈, 若无法及时解决, 就会成为推广高清视频业务道路上的绊脚石。在广电总局最初出台的NGB建设规划中, 提出每户接入带宽流量至少要为40 Mbit/s。

三网融合之后的竞争归根结底主要是接入带宽的竞争, 大家基本都以FTTx技术为首先考虑对象。其中FT-TH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一项, FTTH网络部署以及宽带光纤接入技术的进步与PON技术密不可分。而PON正向10G发展, EPON和GPON技术及产业链也以推广开来。国内各大运营商都陆续开始发展FTTH, 基本都是使用EPON/GPON来部署FTTH。广电虽然与电信宽带接入网发展思路的途径有所差异, 不过目标大致一样。FTTH网络建设虽然有很大的优势, 但是投资成本过高、技术水平还不够、现有网资源难以负担, 导致近期各大运行商仍然投资在对现有网络的技术改造。

二、FTTH网络简介

近几年, FTTH技术非常热门, 在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下, 这种技术的开发成本逐渐有所降低, 用户的需求也有所增加, 并且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 于是国内不少运营商陆续开始部署试点FTTH网络。简单来说, FTTH网络是将光网络单元配置到住宅或者企业等, 并且中间不设置有源器件, 引入光纤之后用户可以独享带宽的接入方式。FTTH网络接入一般包括两种方式: (1) 使用光纤直接连接每一个家庭或者大楼; (2) 采取无源光网络技术, 把光信号应用分光器分支, 让多个用户共享一条光纤。为了节约成本, 现在一般情况下, 主要采用的是第二种接入方式。

三、广电建设网络从FTTB改进到FTTH

当前广播电视业务网一般使用的是AM-VSB的调制方法, 再配置1550nm光网传输系统, 一台光接收机可以同时为50户服务, 使用的是22d B光放大器以及多路均分分路;接入网是同轴电缆无源入户。系统安全可靠性高和扩容升级灵活。若要设置光信号入户, 延伸光链路、增加前端光设备以及用户终端设备就可以达到目的。这种网络改造时应当考虑两个方面: (1) 不可过多妨碍现有承载网, 不可干涉用户原有的业务体验; (2) 在进行接入方式的选择时, 应当考虑现有网络的特征, 以及入户缆线条件。基于以上方面, 数字电视广播CATV业务依旧可以在原有承载网中传播, 同时也满足了VOD点播之类的新业务的流量要求。在核心层和业务控制层, 由于仪器是利用增配端口、板卡机框等途径进行容量的扩展, 最好开始设定一个较高的起点, 便于以后容量的扩展。然而接入层由于和野外光纤链路结构有关, 扩容比较麻烦。由此可见, 把EPON系统与物理光网络结构联合起来, 能够将FTTB平稳改进到FTTH, 对以后用户带宽扩展到100Mbps以上奠定良好基础。

四、广电建设FTTH网络的不同途径

4.1同轴电缆配合光纤入户方案

实际上这种方案只能算是广电运营商为了实现FT-TH的一项过渡方案。在这种方案当中, 仍然使用旧的有线电视业务承载网, 业务运行使用的依然是同轴电缆入户的方式;双向网平台使用G/EPON, 降低单PON口分光比, 推广光纤入户, 增加到户型ONU。在这样的方案下, 承载有线电视业务的1550nm光信号与承载IP业务的1490nm、1310nm光信号互不干涉, 并且投资较少。但是ONU的终端功能有限, 所以野外光点没有IP回传通道, 难以实现网管, 网络的运维成本相对有所上升。此外, 在后期光纤入户改造中, 由于施工需要再次入户, 就造成了成本的上升。

4.2三波双纤入户方案

原理是利用光放大器以及PON模块的增加来实现有线电视及其承载网络的光纤入户。比三波单纤有优势的地方就是, 在这个方案中1550nm的光信号与1490nm的光信号可以各自运行, 互不干涉, 在设置过程中就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此外, 室外无源可靠性高, 并且入户终端不需要DWDM, 大大降低了成本。然而这种方案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其为双纤入户, 所有光纤、分路器、人工成本要比一般的方式要高。并且终端的网管问题还无法彻底处理好。

4.3三波单纤入户方案

这种方案的工作原理是将1550nm的光信号复用到PON网络中在实行传输, 从而大量减少了入户线缆的使用以降低了投资成本, 然而这种方案存在以下两个弊端: (1) CATV光功率过高导致光纤引起受激拉曼散射, 结果就是1490nm的光信号会影响1550nm CATV的光信号。因此尽量不要在84~150MHz的频段范围中设置电视频道, 也可以通过使模拟电视频道的射频发送电平增加, 将ONU处CATV光接收机的输出载噪比回复为无拉曼干扰时的数值来消除负面影响。 (2) 由于下行方向1550nm的CATV信号较强, 可能会对1490nm数据光接收机的灵敏度有所干扰, 所以在选择波分复用器件时尽量标准定在波长隔离度超过35d B的。这种方案比三波双纤的终端成本要高很多, 但是ODN建设、光纤资源成本相对较低, 而且网管问题比较简单。在FTTH网络的逐步推广下, 这种方案的终端价格会不断减少, 在未来应该是性价比最可观的FTTH方案。

五、总结

由此可见, FTTH网络的建设是三网融合形势下的必然, 若要实现国家信息网络基础架构的安全、质量的重大飞跃, FTTH的网络建设模式才是根本之道, 因此FTTH的网络建设刻不容缓。并且FTTH网络的发展和三网融合呈现良性互动、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光纤到户FTTH网络有利于三网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统一的网络需要统一的监管, 可以大力推动网络体制的变革。此外, 发展FTTH需要更加多样的宽带业务, 也为了满足广大用户的网络需求。随着FTTH技术的不断精进、设备的成本不断下降, 广电建设大规模的FTTH网络指日可待。

摘要: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以及互联网在向新一代演进的过程中, 技术功能逐渐相似, 呈现出三网融合的局面, 在这样的形势下, 广电网络公司有必要主动出击, 提高网络建设质量, 加快建设FTTH网络, 开展更多业务, 以提高竞争力。本文旨在探究三网融合下广电建设FTTH网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并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三网融合,FTTH,广电建设

参考文献

[1]董春来.FTTH在淮阴区新建小区的应用探讨分析[J].中国有线电视, 2013 (04) :487-489

[2]刘宇.三网融合下广电FTTB接入网部署分析[J].中国有线电视, 2012 (09) :1058-1059

[3]童柱子.FTTB在广电网络中的应用[J].电信传输, 2011, 12 (04) :48-50

[4]吕会民.三网融合下基于EPON技术广电双向网改分析[J].河南科技, 2013 (06) :6-8

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 篇11

关键词:配电设备;必要性;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5-0109-02

保持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稳定是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目的。设备检修过程中所应用的相关技术需要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改进和更新。在电力系统中,科学的配电设备状态检修能有效提高其运作效率,保证其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既可保证供电稳定完全,又可以减少经济损失。本文就配电设备检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以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与稳定。

1 对配电设备状态进行检修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传统检修存在弊端。传统的配电设备检修主要注重在事后进行检修和实施定期检修。事后检修是一种被动的检修方式,检修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为了节省时间,往往将检修程序进行简化,这种现象会大大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同时,事后检修需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事故进行处理,因此事先需要准备充分的零配件、原材料等,大大增加了库存,因此会导致资金的使用率大大降低。其次,现阶段检修工作较为滞后。传统的检修机制及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状态检修的实施可有效解决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因此状态检修越来越受到电力行业的高度重视。再次,配电设备特点决定需实施状态检修。配电设备应用范围广,涉及方面多,所处环境复杂,设备运行极易受到各种恶劣天气、人为破坏、施工建设等因素的影响,造成配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管理、维护中存在较大难度。例如石狮市日照充足、雨水充沛,5~10月常有台风。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中,如不能科学对配电设备进行检修,配电设备的运行状态极易受到影响。现阶段,我国配电设备的检修管理工作较为松懈,运用的方法和技术还比较落后,维护操作过程粗放,因此,设备故障维修工作缺乏针对性,检修不够彻底,导致浪费资金,且达不到维护电网完全稳定的目的。

2 开展配电设备状态检修的可行性分析

2.1 规章制度已经较为完善

我国以2011年正式发布《配网状态检修工作标准》、《配网状态检修管理标准》、《配网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配网设备状态检修导则》、《配网设备状态评价导则》等相关配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标准。这些技术标准共同组成了配网状态检修制度标准体系框架,为配网状态检修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提高有效保证,为配网设备检修策略及计划的科学制定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各个地区为了促进配网状态检修工作不断向规范化发展,均密切结合配网发展、先进检修技术等,不断加强配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在开展状态检修工作的过程中逐渐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及规章制度。这些工作的开展均为状态检修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计算机技术及软件系统的高速发展

实施状态检修工作主要体现为对配电设备所具有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进行收集,再将配电设备状态评价作为桥梁,将评价所得出的结果作为制定设备检修方案及制定设备年度检修计划等的主要依据。对设备状态进行评价在配电设备状态检修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承上启下。在状态检修过程中,技改大修计划、工程投资计划等均会受到评价结果的影响。在电力运行系统中需要应用到各种各样的配网设备,配网设备表现出数量大、种类多等特点。在传统状态检修制度中,设备状态评价主要应用手工方法进行计算,评价工作量大,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均处于较低水平,评价结果缺乏准确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于2012年6月,完成了PMS系统配网设备状态评价模块的研发工作,并在同年的7月份该系统正式上线进行试运行。在状态检修工作中使用该种系统可有效地将配电设备台账缓存到状态评价模块中,在检修工作过程中可批量完成配电线路整体评价或者配电设备单元评价等工作量较大的相关工作。配电设备的运检人员以所得出的评价结果作为根据,将年度检修计划、滚动计划等录入系统中,然后在安装操作流程逐步完成3级评价相关工作。当对所得评价结果的正确性产生质疑时,可在系统中实施手工评价操作,对评价结果进行校正。将该种系统应用于配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中,可大大提高状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提高状态检修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3 多种新技术、新产品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石狮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近年来,配网设备状态诊断技术开发和研究、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进等均受到电力企业的高度重视。在状态检修过程中将各种先进的诊断技术应用到检修系统中,可为状态检修工作的实施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在配网设备中应尽量使用少维护、甚至免维护的先进设备,且要加强实施电检测、在线监测等相关工作,将各种新技术、工艺及方法等应用于配电设备状态检修中。

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在线监测技术及手段发展的日益成熟,如能结合离线检测技术对历史相关检修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则可为配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开展提高更加丰富且可靠的参考依据。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已经熟练应用输变电MIS管理系统,所以已经可实现对电力设备进行台账式管理、运行记录管理、试验数据管理已经检修技术管理。通过这些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管理,在实施状态检修工作的过程中便可根据设备具有的状态数据实施有效的检查策略。同时,在状态检查工作中还接应用在线检测技术及相应的装备。该种技术及设备的引入,可大大提高配电设备的控制力度,设备检修工作人员可更加及时、准确的了解并掌握各种配电设备在运行工过程中的时间状态,促进设备检修工作能够高进准确、高效的展开。在设备检修工作中使用红外热像仪,可更加准确、及时地对设备运行环境中的温度进行测量,便于检修人员能够及时消除相关安全隐患。微气象在线监测可更加准确地对配电设备所处运行环境的温湿度及风速等进行检测,然后以检测所得结果作为主要依据,设备检修人员再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检修与维护方案。这样可大大提高设备检修维护方案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检修工作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得到提高。应用相关在线状态检修系统及技术,检修人员的工作量得到了大大降低,如某电力公司在配电设备状态检修中应用在线状态检修的相关技术及系统之后,其2014年与2013年设备运行维护的工作量相比较,变压器的维护检修工作量减少了40%左右,断路器的检修工作量减少了45%左右。由此可见,先进技术的应用可有效避免配电设备遭受过度损坏,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

3 结 语

为保证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配电设备需定时的检修维护。由于影响配电设备正常运行的因素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检修工作难度较大,因此,在配电设备检修工作中需加强对状态检修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配电设备状态检修。同时还需不同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完善设备管理和施工监督体制等,促进状态检修工作的质量及效率不断得到提升,进而推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

参考文献:

[1] 陈斌杰.浅析风电场变电设备开展状态检修的必要性[J].科技与企业,2012,(10).

[2] 林晓旋.110 kV及以下输变电运行设备实行状态检修的建议及推广[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6).

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 篇12

截止2012年12月, 吉林省水文系统共具有水位观测项目的测站121处, 按观测方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雷达水位计2处、超声波水位计8处、浮子式水位计23处, 人工观读水尺 (包括悬锤) 88处。在这些观测方法中只有雷达水位计、超声波水位计和浮子式水位计观测无需人工观测, 但目前数据只是实时传到测站, 不具备遥测功能, 即无法实时将信息传达到达地区分中心及省中心。

2 遥测系统简介

遥测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通信设施以及接收、处理与控制装置等, 我们常称之为自动测报系统, 水位遥测系统是水文遥测系统的一部分。本系统通常为满足防汛和其他应急需要而建立以争取时效。正在逐步发展与水文资料的收集、整编、存贮、检索、分配等多种技术功能相结合, 构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实时、联机、自动化的水文遥测系统, 以适应多方面对水文信息的需要。遥测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1) 信息采集部分, 包括传感器和变换器。传感器把被测参数变成电信号, 变换器把电信号变换成适合于多路传输设备输入端要求的信号。

2) 信息传输部分, 是一种多路通信设备。它可以是有线通信或无线电通信, 既可传输模拟信号也可传输数字信号。目的是把输入设备输入的信号不失真地传到终端。目前多采用GPRS/GSM模式通讯。

3) 遥测终端部分, 它的功能是接收信号, 对信号进行记录, 显示和处理, 以获得测量结果。

3 水位遥测系统建设的可行性

3.1 遥测技术日臻成熟

一些国家开发水文遥测系统已有40多年的历史, 以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水文遥测系统比较先进。70年代后期, 为向防洪调度管理等部门提供实时水文数据, 中国开始研制和兴建水文遥测系统。进入80年代后期, 我国的遥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 我国信息自动采集、传输技术日臻完善。随着“国家防汛调度信息指挥系统”的建设, 全国的遥测系统不但在数量上增加很快, 而且在联网建设上有了迅速发展。单一“系统”逐级上联, 直至中央;综合性水利自动化系统日益增多;系统设备加速更新换代;遥测通信手段有了相当明显的进步, 有些边远地区采用了卫星遥测, 有条件的地方, 采用市话和手机发短信的方式, 公用网的发展, 给水情遥测通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3.2 系统及传感器价格逐渐降低

二十多年来我国从不同渠道, 不同国家引进了大概有二十几个“系统”。但这些进口系统引进的价格都比较高, 大多数水文单位和工程管理单位没有经济能力购买, 况且引进“系统”的技术服务, 售后服务也不很方便。为了使国产设备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以满足国内广大水利水文水电单位的需要, 水利部积极支持“系统”的国产化, 动员大家开展技术攻关, 并且限定时间完成“系统”的国产化, 同时要求狠抓标准化工作, 奖励技术进步。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索, 中国一些做遥测系统产品的公司 (如南京自动化研究所、北京金水燕禹科技有限公司等) 在吸取国外的经验同时, 努力使自己的产品逐渐完善, 可靠性也得到了加强, 价格也相对国外系统低了很多, 已经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和接受。同时, 水位传感器如雷达水位计、超声波水位计、气泡式水位计等设备价格也在逐年降低, 已经在接受范围之内, 只需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选择适合本地区和测站需求的设备即可。

3.3 已建立的雨量遥测系统试为水位遥测系统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到目前为止, 吉林省水文雨量遥测系统已建设完毕, 在全省已经安装雨量自动测报站1100余处, 其中400余处运行已达3年, 700余处也运行达1年, 总体运行良好。而雨量遥测和水位遥测只是传感器不同, 通讯设备、通讯方式、接收设备及软件都是一致的, 且水情省中心及分中心已经建立完毕, 已有的2处雷达水位计、8处超声波水位计、23处浮子式水位计只需增加远传设备即可, 其余测站增加站点水位观测设施及设备的投入即可。

4 水位遥测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4.1 推动水文现代化建设

水位遥测系统就是水文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将有力推动吉林省水文现代化的进程。国外发达国家, 水文现代化已经相当普及;国内发达省份水文现代化进程也逐步加快。在此大背景下, 吉林水文发展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4.2 提高防汛抗旱服务工作水平

近些年洪旱灾害频繁, 在中央、地方的正确决策下, 抗洪救灾和全国的抗旱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在这些防汛抗旱救灾过程中有时某些测站水位信息不能及时得到传递, 水文职工也付出了大量辛苦的工作。该系统的建设将极大的降低职工的劳动强度, 使报汛手段更加科学、可靠, 水位信息量有极大增加, 传输时间明显缩短, 抗干扰能力提高, 信息差错率大幅降低, 为水文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做好了前提保证。

4.3 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服务能力

该系统进一步完善将为建设节水型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以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服务, 收集的水文测验数据量更多且更加可靠、为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环境保护提供更加可靠的资料。

4.4 极大的提高了站网调整的灵活性

该系统的其中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可扩容性及无人值守。要增加一个水位站点只需在原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遥测站即可, 以前的站点由于无法达到远传, 设站时经常受到地域的限制, 该系统的建设将完全改变这种模式, 地域的局限性影响将变得很小。因此, 该系统的建设将极大的提高站网调整的灵活性。

5 结语

吉林省水文测站水位遥测系统的建设, 将对吉林省水文事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水文自身的发展壮大, 必将使吉林水文更快捷、更优质地向社会提供全面的水文服务;为吉林省防汛抗旱、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提供及时、准确的水文信息, 从而有效扭转水文工作不适应社会经济总体发展的需求、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被动局面。

摘要:本文就吉林省水文测站水位观测现状, 同时分析了目前水文发展形势, 对建设吉林省水文测站水位遥测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一定的论证和探讨。

关键词:建设,水位,遥测系统,必要性,可行性,探讨

参考文献

上一篇:情意教育下一篇:耐久跑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