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事故预测(精选7篇)
火灾事故预测 篇1
火灾事故预测是对火灾发展变化的一种认识和估计,可以为制定消防工作规划和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由于火灾发生受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表征火灾事故的参数是随机变化的灰数。由于GM(1,1)模型要求原始数据较为平缓,如果原始数据波动较大,可能会引起预测结果的失真。马尔柯夫链预测模型则可以弥补这个缺陷,能较好地适用于随机波动性较大的数列预测,从而使预测结果更精确、更科学。
1 火灾事故灰色马尔柯夫预测模型的建立
1.1 灰色GM(1,1)模型
假设n年火灾事故按照时间排列的原始数据是x(0)={x(0)(k)|k=1,2,3,…,n},利用累加生成法得到新数列x(1),使得新数列每一项与原始数据的相应项之间具有式(1)的关系。
x(1)(k)=undefinedx(0)(i) (1)
生成后的数列x(1)为一阶一个参数的灰色微分方程(见式(2)),记为GM(1,1):
undefined (2)
式中:a和u为待定常数。
式(2)的解为:
undefined (3)
该式也称为时间反应方程,其参数列为:
用最小二乘法求出:
undefined (5)
式中:
Xn=[x(0)(2),x(0)(3),x(0)(4),L x(0)(n)]T
将求出的参数a和u代入时间响应方程中,可以算出生成数列中的第k项和第k+1项的估计值undefined和undefined。在此基础上,再做累减生成,按式(6)计算原始数据列中的第k+1项的估计值。
undefined (6)
模型中求出a常数称为发展系数,它反映了undefined和undefined的发展态势。u称为灰作用量,它的大小反映数据的变化关系,在系统中相当于作用量。
2.2 马尔柯夫预测模型
2.2.1 状态划分
根据原始数据序列和灰色GM(1,1)模型预测数列,建立状态划分标准,将具有马尔柯夫链特点的非平稳随机序列undefined划分为n个互不相交的状态,任一状态表示为:
Ei=[⨂1i,⨂2i] i=1,2,3,L,n (7)
undefined (8)
式中:⨂1i和⨂2i是随时间变化的灰元,分别表示Ei状态的上界和下界。
2.2.2 构建转移概率矩阵
undefined (9)
状态转移概率矩阵为:
式中:Pij(k)为在原始数据样本空间中,由状态i经过k步转移到j状态的概率;nij(k)为在原始数据样本空间中由状态i经过k步转移到j状态的样本个数;ni表示在原始数据样本空间中,处于i状态的样本个数。
状态转移概率矩阵P(k)描述了系统各状态转移的全部统计规律。在实际运用中,一般只考察一步转移概率矩阵P(1)。设在预测时刻火灾事故处于⨂k状态,则考察状态转移概率矩阵P(k)中的第k行,若
max(Pkj)=Ppl (11)
则可以认为下一时刻系统最有可能由⨂k转向⨂l状态。若遇矩阵P(1)中第k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概率相同或相近时,则状态的未来转向难以确定,此时需要考察二步或n步转移概率矩阵P(2)和P(n)(其中n≥3)。
2.2.3 编制预测表
选取离预测年份最近的m个年份,按距离预测年的远近,转移步数分别定为1,2,L,m。在转移步数所对应的转移矩阵中,取起始状态所对应的行向量,即为各状态出现的概率,对各状态的概率求和并归一化,其中概率最大的状态即为系统随机量的预测转向状态。
2.2.4 计算预测值
按概率最大原则确定了系统状态的未来转向后,也就确定了未来时刻火灾事故的状态和变化的灰区间,并且用其均值表示灰色马尔柯夫预测值y(k),即
undefined
3 火灾事故灰色马尔柯夫预测应用实例
以宁夏1997-2007年间的火灾事故统计指标为例,检验了灰色马尔柯夫模型预测精度,并对2008年火灾指标进行了预测。原始火灾数据见表1。受篇幅所限,笔者仅叙述了火灾次数的预测过程,利用同样的方法,还可以对其他统计指标进行预测,其结果见表5。
注:表1中1997-2006年的数据来自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二OO六年火灾年报》,2007年数据来自于《全国火灾统计管理系统》
3.1 建立GM(1,1)模型并求解
由表1可知1997-2007年宁夏火灾次数的原始数据为x(0),根据式(1)可得累加数列x(1)。
由式(4)、(5),用matlab程序算得:
a=-0.065 796,u=2 260.640 94
由式(3)和(6), 得到:
undefined
将a,u分别代入,得到了1997-2007年宁夏火灾次数的拟合值,见表2。
3.2 状态划分
将各年度实际值除以对应的拟合值(预测值),求出其相对变化率(见表2),然后根据相对变化率将拟合值分为以下4种状态:
E1:undefined;undefined
E2:undefined;undefined
E3:undefined;undefined
E4:undefined;undefined
各个状态具体阀值的大小并无严格的要求,数据量的大小对状态的划分是个关键因素。当数据量较小时,以划分较少的状态为宜,以保证预测的准确性。
3.3 构建转移概率矩阵
由式(10)、(11),计算各步状态的转移概率矩阵。
undefined
undefined
3.4 利用马尔柯夫模型重新拟合火灾次数
利用式(12),对宁夏1997-2007年火灾事故次数值进行拟合,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中可以看出,利用马尔柯夫模型进行预测后,其结果比GM(1,1)模型误差大大降低。
图1为火灾次数的原始值、GM(1,1)拟合值和灰色马尔柯夫拟合值的曲线图,可以看出用灰色马尔柯夫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原始值的吻合情况非常好,说明灰色马尔柯夫模型预测火灾次数的准确率比较高。
GM(1,1)拟合值和灰色马尔柯夫拟合值曲线图
3.5 编制预测表
根据状态转移概率矩阵,选取离预测年份最近的4个年份,按距离预测年份的远近,转移步数分别定为1、2、3、4。在转移步数所对应的转移矩阵中,取起始状态所对应的行向量,得到新的概率矩阵(见表4)。对矩阵求和并归一化处理后可以看出,火灾次数处于E4状态的概率为最大,表示未来拟合值与实际值的残差最大可能处于E4状态,利用式(12)当k=11时,就可以得到宁夏自治区2008年火灾次数的预测值为4 301。
同理,利用灰色马尔柯夫模型对火灾直接经济损失、死亡、受伤人数的拟合值和2008年预测结果见表5。从计算结果看,当数列波动较大时,其拟合值的误差相对较大,但与单纯的灰色模型预测结果比较,这种误差还是处于可接受范围的。
4 结 论
利用灰色马尔柯夫模型研究了火灾事故发展趋势的预测,当原始数据波动很大时,单纯利用灰色模型GM(1,1)可能会磨灭原始数据的随机性,而灰色马尔柯夫模型充分发挥了灰色预测模型和马尔可夫预测模型的优点,不仅可以用较少的信息预测火灾事故的发展趋势,而且还考虑了各种随机因素对系统状态转换规律的影响,充分挖掘历史数据提供的信息,在预测中通过增加原始数据的状态划分个数以及状态转移步数,就可以得到较为精确的预测结果,大大提高提高了预测的精确度和评价的可信度。
需要指出的是,灰色马尔可夫预测结果的准确与否,受火灾事故状态划分的影响很大,目前对于事故状态的划分尚缺乏统一的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灰色马尔可夫模型是将灰色系统理论和马尔可夫链理论相结合建立的预测模型,它不仅充分发挥了灰色预测模型和马尔可夫预测模型的优点,而且有效地解决了灰色预测模型对于随机波动性较大的数列预测精度低的问题。实例计算证明:火灾事故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预测精度高于GM(1,1)模型预测精度,模型可以用于火灾事故预测。
关键词:火灾事故,灰色马尔可夫模型,转移概率
参考文献
[1]郄照宁,武玉英,程小辉,等.灰色模型的病态性问题[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1,10(2):40-44.
[2]薛勋国,刘宝新,李百川.灰色马尔可夫链在道路交通事故中预测中的应用[J].人类工效学,2006,12(3):26.
[3]吕品,周心权.灰色马尔柯夫模型在煤矿安全事故预测中的应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1):10-11.
[4]张启明.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及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J].地震学刊,1994,7(1):27-29.
[5]甘旭升,端木京顺,田井远,等.严重飞行事故频率的灰色马尔柯夫链预测[J].陕西工学院学报,2003,19(3):83-86.
[6]Deng Ju-long.The basic method of grey theory[M].Wuhan: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1988.
[7]袁嘉祖.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8]刘志斌,施斌.灰色马尔可夫链在深基坑沉降预测中的应用[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2,30(6):35-37.
美国厨房火灾事故调查 篇2
美国消防协会 (NFPA) 的消息表明, 目前烹饪仍是引起美国家庭火灾的最主要原因。2006-2010年, 美国消防部门每年平均接到371 700起家庭火灾事故报告, 估计每年平均造成2 590人死亡以及7.2亿美元的直接财产损失。《家庭房屋结构火灾》的报告援引自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 (CPSC) 的数据。CPSC的数据表明, 2004-2005年, 消防部门平均每收到一起家庭火灾报告, 就有50起家庭火灾未报告给消防部门。
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信息如下: (1) 三分之二的家庭火灾原因为烟雾报警器未能正常报警; (2) 在消防部门收到的家庭火灾报告中, 42%的起火点位于厨房或烹饪区。这是导致火灾中人员死伤的主要原因; (3) 香烟是引起家庭火灾中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 其次为加热设备与烹饪设备; (4) 四分之一的家庭火灾起火于卧室, 四分之一的家庭火灾起火于客厅或书房; (5) 2006-2010年, 家庭火灾占消防部门收到的火灾事故报告的四分之三; (6) 2006-2010年, 平均每年每310户家庭中就有一户家庭发生火灾。
池火灾事故后果模拟 篇3
1 Mudan模型特征参数
Mudan模型把池火焰看作是一个垂直或者倾斜的圆柱形辐射源,可用于估算无风或有风条件下被辐射目标物从池火焰接受的热辐射通量,通过改变视角系数区别上风向和下风向。
(1)根据燃烧面积确定池火直径。液体无阻碍扩展时可根据泄漏量按式(1)求得扩展面积;液体在限定区域燃烧时,燃烧面积由现场确定。确定面积后按式(2)得到池火直径。
式中:W———泄漏量,kg
ρ———油的密度,kg/m3
Hmin———最小油层厚度,与地和状态有关,可参考表1
表1 最小油层厚度Table 1 Minimum thickness of oil
(2)燃烧速度mf
液池中液体沸点高于周围环境温度时:
液池中液体沸点低于周围环境温度时
式中:———单位表面积燃烧速度,kg/(m2·s
Hc———液体燃烧热,k J/kg
Cp———液体的定压热容,k J/(kg·K)
Tb———液体的沸点,K
T0———环境温度,K
Hvap———液体的汽化热,k J/kg
式中:d———液体比重
(3)确定火焰高度
Thomas提出了有风情况下火焰高度公式[4]:
式中:h———火焰高度系数
ρ0———周围的空气密度,kg/m3
g———重力加速度,取9.8 m/s2
uw———10 m高处的风速,m/s
uc———特征风速,m/s,当uw<uc时,uw/uc取1
(4)火焰倾角
式中:θ———火焰倾角,°
f———空气的动粘度,m2/s,20℃时可取14.8×10-6m2/s
(5)火焰表面热辐射通量
式中:q0———火焰表面热辐射通量,k W/m2
fm———热辐射系数,可取fm=0.1
Hc———燃烧热,k J/kg
(6)视角系数[5]
视角因子是指辐射接受面从辐射表面接受到的辐射量占总辐射量的比率。Mudan推导出有风情况下的视角系数公式:
式中:Fv———目标(人或物)在垂直方向的几何视角系数
Fh———目标在水平方向的几何视角系数
Fv、Fh的计算如下:
式中:av=l/(D/2),bv=x/(D/2)
当目标在火焰阴影之外,即xD/2+Lsinθ时,l=L。
当目标在火焰阴影之内,即D/2<x<D/2+Lsinθ时,l=(x-D/2)/sinθ。其中,x为火焰中心线和地面目标(人员或设备)之间的水平距离(m)。
对应于:
在计算火焰下风向X距离处的视角因素时,θ取正;若是上风向取负。
(7)目标接受到的热辐射
式中:q(x)———目标受到的热辐射量,k W/m2
x———火焰中心线和地面目标(人员或设备)之间的水平距离,m
2 池火灾事故后果
本文从热辐射引起人员伤害、建筑物损坏和引起周围设备发生二次事故概率三个方面分析池火灾事故后果。
2.1 热辐射破坏阈值
热辐射对人员和设备的伤害程度与热辐射量和人员设备在火灾场景下的暴露时间有关,表2总结了不同的热辐射下观察到的伤亡和破坏情况[6,7]。
表2 热辐射强度与伤亡破坏情况Table 2 Heat flux and the damage
2.2 池火灾引起多米诺二次事故概率
火灾、爆炸是引起设备、储罐等发生二次事故的主要初始事件,池火灾引起多米诺效应的扩展因素是热辐射。Cozzani等提出了用于热辐射导致设备损坏的概率模型[8]:
式中:P———发生的损坏概率
Y———概率单位变量
x———积分变量
其中Y=12.54-1.847ln(t)(16)
常压容器:
高压容器:
式中:Y———初始场景扩大效应的概率单位
t———无故障时间,s
I———对目标物的辐射强度,k W/m2
V———目标设备容器体积,m3
对于油罐贮存区,某一油罐由于其他油罐发生火灾而引起多米诺效应的频率可用下式表示[9]:
式中:n———储罐周围毗邻的储罐数量,对于2万立罐组可取为5
Pi———周围储罐发生全表面火灾的基础概率,3×10-5次/(罐·年)
Pj———热辐射作用下储罐的失效概率
3 实例计算
某原油储罐组一储罐发生泄漏,泄漏量为200 t,防火堤所围池面积为2700 m2,环境温度为30℃。原油比重0.85~0.89;自燃点350℃;沸点300~325℃;火焰温度1100℃,热值4.4×104k J/kg。池火单位面积燃烧速率为0.08668 kg/(m2·s),ρ=850 kg/m3,g=9.8,uw=3.5 m/s。
3.1 池火灾基本情况
根据mudan模型得到燃烧基本情况见表3,图1和图2是上风向和下风向热通量与距离的关系。计算发现上风向热通量随着距离的增加,热通量下降的速度越来越慢,并趋于稳定。下风向考虑到火焰的倾斜,火焰内热通量随便距离增加而增加,在火焰表面达到最大,随后热通量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表3 燃烧基本参数Table 3 Basic parameter of the fire
图1 上风向100 m范围内热通量Fig.1 Trend of target heat flux among 100 m upwind
图2 下风向100 m范围内热通量Fig.2 Trend of target heat flux among 100 m down the wind
3.2 伤害/破坏半径
储罐池火灾伤亡半径模拟根据火灾中人员、工艺、建筑伤害的热通量阈值,可以得到相对应的伤害半径(如表4)。
表4 热辐射量及对应半径Table 4 Thermal radi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radius
由表4可知,对于相同的阈值,上风向的伤害半径明显比下风向的伤害半径要小。热通量小于15 k W/m2时,在空旷环境下对应的距离会很大,mudan计算模型是偏保守的模型,在实际过程中,由于障碍物等对热辐射的吸收,对应的半径要小。
3.3 池火灾引起多米诺二次事故频率
有风情况下目标设备在下风向与在上风向接受到的热通量不同,表5比较了上风向和下风向距离火焰中心30 m,50 m,70 m,100 m处容积为5000 m3的常压圆柱形水平立式储罐受到的热辐射的大小,及其二次事故的概率及多米诺效应发生频率。
表5 热辐射及二次事故概率Table 5 Thermal radiation and the probability of domino effect
常压储罐的自身失效概率约为1×10-3/a~1×10-5,根据可接受风险MEM(Minimun endogenous mortality)原则,火灾多米诺效应的发生频率可接受范围为1×10-5/a~1×10-7[9],因此下风向30 m处的储罐受到的风险属于不可接受风向,应加以控制。上风向30 m处和下风向50 m处的火灾多米诺效应的发生频率属于可接受范围,其他的属于可忽略风险。
4 结论
本文总结归纳了池火灾mudan计算模型,模拟了mudan模型热辐射量随距离的变化趋势;对于相同的阈值,下风向的伤害/破坏半径明显比上风向的伤害/破坏半径要大,并根据多米诺二次事故概率计算模型,比较了上风向和下风向距离火焰中心相同距离的储罐受发生二次事故的概率,其中下风向30 m处的储罐发生失效的频率处于不可接受风险,应予以控制。
摘要:池火灾是可燃液体储罐区易发生的主要火灾类型。本文总结了mudan池火灾计算模型,结合人员、设备等的热辐射受损模型和多米诺二次事故概率模型,模拟了有风情况下池火灾的事故后果,分别得到了上风向和下风向池火灾热通量关系图,伤害/破坏半径以及多米诺二次事故频率。
关键词:池火灾,mudan模型,伤害/破坏半径,多米诺二次事故频率
参考文献
[1]宇德明,冯长根,曾庆轩,等.热辐射的破坏准则和池火灾的破坏半径[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6,6(2):5-10.
[2]Valerio Cozzani,Gianfilippo Gubinelli,The assessment of risk caused by domino effect in quantitative area riskanalysis[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5(127):14-30.
[3]Bahman.Abdolhamidzadeh,Tasneem.Abbasi,Domino effect in processAn inventory of past events and identification of some patterns[J].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2011(24):575-593.
[4]傅智敏,黄晓哲,李元梅.烃类池火灾热辐射量化分析模型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8):65-70.
[5]朱建华,褚家成.池火特性参数计算及其热辐射危害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6):25-28.
[6]徐志胜,吴振营,何佳.池火灾模型在安全评价中应用的研究[J].灾害学,2007,22(4):26-28.
[7]蔡宾斌.油池火热辐射危害模型计算及对比分析研究[J].中国应急救援,2013(2):47-50.
[8]Valerio Cozzani,Giacomo Antonioni,Gabriele Landucci,et al.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domino and Na Tech scenarios in complex industrial areas[J].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2014,28(4):10-22.
地铁火灾事故对策研究 篇4
一、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
(一) 人流高度集中, 自主逃生能力差
客流高度集中是地铁交通运行的一个显著特点, 无论是地铁车站内还是地铁车厢中, 不少都是满负荷, 甚至超负荷运行。以广州为例, 地铁承担了广州市超过40%的公交客流运送任务, 目前日均客流量超过600万人次, 并在亚运免费期以784.4万人次的峰值打破全国记录。
(二) 逃生条件差, 疏散难度大
一是垂直高度大、疏散距离长。地铁车站建于地下, 一般距地面13~15米, 有的深度更大, 如广州的海珠广场站深达60米。地铁站台一般设2至3层, 上层为站厅层, 下一层或下两层为站台层。一些大的换乘站, 在正常的情况下, 乘客从下车到出站口需要超过5分钟的时间, 而在人流密集的上下班高峰将费时更长;二是逃生途径少、自主逃生难。地铁运营环境的特定性, 决定了供乘客安全逃生途径的单一性。
二、地铁火灾事故对策研究
(一) 健全城市地铁灾害事前应对机制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因此, 建立和健全地铁灾害事故的应对体制, 真正做到居安思危, 切实增强忧患意识, 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是有效应对地铁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必要前提。
1. 加强预案体系建设。
一是科学制定“属地总预案”, 即突发公共事件地区急处置预案。要遵循属地原则, 立足辖区社会资源, 着眼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整体需要, 加强省、市 (地) 、区 (县) 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建设。合理配置资源, 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责任, 建立既与“国家总体预案”匹配又符合属地实际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健全属地层面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整体运行机制。二是科学制定“属地专项预案”, 即在国家专项预案和属地总预案框架内制定属地地铁应急救援专项预案。就地铁应急救援处置程序、部门责任、资源调配、运行联运等事项予以明确。三是科学制定属地“部门子预案”, 即负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责任的属地单位和部门, 根据各自的任务分工, 为保障其有效履职而作的预案安排。
2. 加强应急机构建设。
一是机构要实体化。笔者认为, 要确保地铁事故应急处置的高效性, 必须实现应急机构的实体化, 要真正落实“国家总体预案”确立的“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责任制”原则, 切实将其上升为“一把手”工程。组成由属地行政首长挂帅, 各部门负责人在内, 包括地铁、公安、消防、安全生产、卫生防疫、防化等各类专家的应急救援机构, 切实杜绝预案和行动“两张皮”的现象, 确保应急处置过程中行政力量和公共资源的快速调度和有效配置。二是责任要明确化。首先, 要明确各级政府、各成员单位和各级应急机构在地铁灾害事故应急处置事前、事中、事后等阶段的具体工作任务和目标。
3. 加强应急机制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预警机制。要从加强监测机构建设、完善监测网络、拓展监测内容等方面入手, 做好城市地铁运行的信息收集、汇总分析等工作, 切实建立健全城市地铁监测体系和运行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笔者认为, 要确保地铁事故应急处置的高效性, 首先要明确和健全灾害事故分级响应机制, 进一步明确不同灾害事故的等级划分, 全面厘清不同等级灾害事故的响应级别、联动单位和联动程序等事项。其次要明确灾害事故分类响应措施, 按照火灾、地震、爆炸、投毒等不同的灾害类型, 制定详细、科学的应急处置措施。
(二) 提升地铁火灾救援力量的专业化建设水平
为有效应对地铁火灾等特殊灾害事故, 切实发挥消防部队在灭火和抢险救援中的骨干和中坚作用, 结合广州消防支队地铁专业队建设的尝试,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消防部队专业化建设水平。
1. 明确专业队 (站) 建设标准。
一是明确人员配备标准。要从地铁火灾处置的需求出发, 立足辖区地下建筑和地铁建设的实际, 明确专业队建设的人员配备标准;二是明确装备配备标准。要着眼地铁火灾处置过程中侦察检测、灭火内攻、人员搜救、战斗保障等任务需求, 结合各地实际, 以必备和选配两种形式, 明确地铁专业队建设的装备配备标准。
2. 完善训练和评价激励机制。
一是力求训练的标准化。专业队 (站) 的训练要有一套区别于普通队 (站) 的标准, 要立足于特殊灾害事故处置的专业化需求, 从训练内容、训练时间、成绩评定等方面形成完整科学的标准体系;二是体现考核评价的区别化。要立足单兵作战和合成作战两种能力, 突出专业化水平, 科学制定日常考核、专项考核评价标准体系, 做到对专业队员和专业队 (站) 的执勤业务考核同普通队员和普通队 (站) 有所区别, 体现更高、更严、更专的标准;三是实现待遇的差别化。
3. 强化战术战法的研究和攻关。
地铁火灾事故的处置, 通信保障、人员疏散、排烟排热等是关键点和难点。因此, 我们要结合专业队 (站) 建设, 组织骨干力量, 强化对上述难点问题的研究和攻关。攻关实践中, 我们应摒弃贪大求全的思维, 立足实用有效的原则, 从地铁灾害事故处置特点出发, 合理确定攻关方向和课题, 要加强的战术战法研究, 每次攻关要有针对性的集中研究和解决其中某个方面或某个环节的问题, 使攻关活动紧贴实战, 让攻关成果真正服务实战、促进实战。
地铁火灾事故的处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也是当前世界公认的消防领域的热点和难点课题, 本文观点是笔者学习与实践的思考总结和个人见解, 不足之处在所难免, 欢迎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摘要:本文以广州地铁的相关情况和数据为样本, 结合国内外发生的典型案例, 在对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从地铁灾害事故应对体制建设、地铁灾害事故处置指挥体系组成和运行、救援力量专业化建设三个方面阐述了地铁火灾事故处置的对策。
关键词:地铁,火灾事故,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
火灾事故预测 篇5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高层建筑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增加,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2010年11月15日,上海胶州路一栋高层建筑发生特大火灾事故,死亡58人,再次为高层建筑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为永远铭记这次事故的惨痛教训,警钟长鸣,11月15日已被设为上海“城市公共安全日”。对于如何减少高层建筑火灾事故这个世界性难题,本文结合我国特殊的社会背景,从安全社会学的视角进行解析,旨在为高层建筑火灾事故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思路,从深层次上提出解决方案。
2 安全社会学剖析
高层建筑火灾事故频发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必然现象。很多学者认为,经济高速发展必然导致经济结构分化,进而引起社会结构变迁,期间突发事故频繁是一种必然现象。这种说法无疑具有统计学上的科学意义。法国学者托克维尔的“倒J假设”和美国学者西蒙·库兹涅茨的“倒U假设”都属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1]。社会转型中经济、技术、制度及人员等各方面的不协调都为事故的频发埋下了祸根。在国民身份地位逐步转换的今天,人民群众对生活物质文化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个过程中事故发生的隐患大大提高。例如本次火灾就发生在对高层建筑外墙节能改造的过程中。
2.1 技术和理性的局限
制度经济学家K·阿罗的“有限理性”假说指出,人的行为是有意识理性的,但这种理性又是相对的。环境的能量转换是人类思想和技术难以完全把握的,人类只有在有限的时空范围改造自己的环境,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自身发展方向变化[2]。这与“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相一致。特别是在我国科学技术还不算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的生存发展同技术的进步和不足之间始终是一对哲学上的“悖论”,并将长期存在着。
纵观此次“11·15”特大火灾,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与相应的消防安全技术之间的“矛盾”是导致此次灾难的重要原因。
首先,我们知道高层建筑火灾由于火势蔓延快,人员疏散难,扑救难度大已成为世界性难题,在我国频发具有必然性[3,4]。随着建筑能力的提高,为解决大城市人口集中问题,建设高层建筑成为了各大城市的不二法宝。然而,高层建筑应急灭火技术却远远落后于此。据悉,我国消防水车能达到的高度只有100m。直升机灭火也不是一种好途径,有专家分析,直升机悬停在失火大楼上产生的强大气旋,可能会助燃大楼的火势,不利于灭火救援。在此次火灾事故中,对于这栋高度上并不算太高的28层建筑,水枪覆盖高度只能到六七层,仅有一架云梯可以达到20层楼的高度,其余的云梯最多能到十几层。由于整栋大楼处于立体式燃烧状态,火势大浓烟大,直升机使用索降对屋顶的救援也以失败告终。
其次,我国现今的建筑体保温技术广泛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保温性能好且易施工,但可燃性高,燃烧产生剧毒气体。上海公安部消防局指出,此次事故中大楼外大量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快速燃烧产生剧毒氰化氢气体,是导致多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涉及严重的防火问题,美国早已有20多个州禁止使用聚苯乙烯泡沫(EPS);英国18m以上建筑不允许使用EPS板薄抹灰外墙保温系统;德国则规定22m以上的建筑不允许使用该系统。但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具有安全隐患的材料一直被使用着。
建筑技术对社会的功能显示了它对国民生活的正面效应,但由于材料、应急、消防技术支撑不足又显示出了它的负面效应。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仍需用科学理性的态度来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安全问题没有完结,技术造福人类的使命也就仍无完结[5]。
2.2 效益和安全的博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引入和发展,在彰显人独立性的同时,对利益追逐最大化的弊病也日益暴露。目前,在我国经济实体日益多样化多元化,各类中小型企业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各类生产组织之间的生产标准各不统一,安全方式也各有不同。多元化的经济实体产生了具有不同利益要求的群体和阶层,利益需求的不同反过来又促使生产组织的复制和繁殖。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前期,法律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生产组织的巨大增长和利益主体的不同需求必将导致人的正常经济理性演变为恶性竞争和非法生产现象。对国家现有安全生产标准和制度视之若无。国务院调查组在认定“11·15”火灾五大问题时指出,装修工程违法违规,层层多次分包,导致安全责任不落实,施工作业现场管理混乱,安全措施不到位,存在明显的抢工期、抢进度、突击施工的行为[6]。
另外,工程承包交易中不施行安全投入,大量使用安全素质较低的劳动力,偷减工料,忽视法规,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安全事故的频发。
资料表明,上海起火楼施工方存在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却多次中标政府工程。此次失火的胶州路节能改造工程,总包方为上海市静安区建设总公司,并由其分包给上海佳艺。静安区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栏资料显示:自2007年6月至2010年9月,上海佳艺在静安区政府对外招标的装修工程中共中标36项。而在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的记录中,上海佳艺因不具备安全条件的问题被两度“点名”。2006年,上海佳艺被上海建交委列入“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但已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建筑企业名单”,被通报要求整改并被扣除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2008年,上海佳艺列为上海城乡建交委公布的“未按规定开展2008年度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的企业”名单之中[7]。
因此,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关系本位”应该被“能力本位”所代替。执政党应在疏导问题、协调关系、平衡利益方面发挥作用[8]。
2.3 人因和制度的瓶颈
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如文化中的道德习俗等就属于非正式制度,这与中国的国情和文化背景有关。我国现有的安全生产分散性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的现状一时难以适应当前生产的发展,目前的垂直管理没有完全到位,特别是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建设明显滞后。据悉,有关部门安全监管不力,沪起火住宅工程存在违法分包问题,事故现场违规使用大量尼龙网、聚氨酯泡沫等易燃材料。令人震惊的是,该工程的监理单位——静安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在2010年10月15日发现该工程已建设到7层左右的脚手架,但未送审安全施工专项方案,令其整改,规定于11月15日进行复查。隐患早已暴露,施工单位竟对制度冷漠隔离,对安全条件的保障毫不作为[9]。
其次,非正式制度建设的关键在于安全常识的培养和安全文化的建设。生产主体或当事人会经常遇到一时找不到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的情况,只能采用模糊应对的方式,因此安全文化和安全常识非常重要[10]。在这次事故中逃生者在楼道中只死了一个,大部分死在了屋里,其中3个人死在2楼的卫生间里,这一血的教训足见非正式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再者,从微观个体层面而言,生产操作工人安全技术素质含量偏低是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就业体制的变革,使得从事建筑劳动力的主体为农民工承担。在“城市-农民工-农村”的社会模式中农民工身兼两职——身份上的农民和业务上的工人。国家没有对其用工制度加以规范,企业也担心由临时农民工的流动性带来人力资源的不稳定,因此不积极主动对其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培训。上海“11·15”特大火灾事故源头上就是由无证电焊工违规操作引起的[11]。“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言语解释了人是此次灾难性安全事故的主要始作俑者。
3 总结及建议
上海“11·15”特大火灾反应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其教训是深刻的。通过这次事故我们应该痛定思痛,进行深刻的反思,特从安全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
(1)调整引发不安全因素的社会结构
分别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文化体制方面进行调整。合理化干部人事制度,加强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使其更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合理化收入分配,调整建筑行业结构,引导建筑企业树立正确的市场经济竞争观念;加快城乡结构的调整,健全社会公平机制,树立国民社会公正的理念;倡导安全理念,从意识形态和安全文化等角度培养建筑工人正确的价值观。
(2)提升有利于确保安全的技术能力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高层火灾仍以预防为主。因此,首先必须提高火灾预警能力,学习国外先进的预警方式,杜绝火灾的发生;再者改善保温材料,合理规划建筑结构,提高材料安全和建筑安全技术;另外应该开阔思路改善现有高层灭火技术,建立完善的火灾应急机制,如沟通机制、协调机制、处置机制等。
(3)加强政府的社会控制功能
责任政府乃至善之路。在社会转型期间,政府权威整合力有可能出现波动,关键是其执政合法性基础必须牢固,必须负起与其职位相称的责任来,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以公共利益为重”,做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如完善高层建筑的安全法规之类的社会政策,坚持依法行政,确保其有效实施。
高层建筑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构成了城市的风景线,给城市增添了现代化的亮丽光彩,但高层建筑的增多,也给城市居民的生存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其实,现代化的进程原本就是这样,一个矛盾得到解决的同时,又会有新的矛盾产生。既然我们选择了高层建筑作为工作、生活、娱乐之地,我们应找到应对它的“软肋”的方式,通过多种渠道的共同探索,最终降低高层火灾的危险,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不受侵害。
参考文献
[1]刘铁民.危机型突发事件应对与挑战[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1):8-12LIU Tie-min.Crisis-type emergency response and chal-lenge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6(1):8-12
[2]颜烨.安全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3]高云,张浩,弋俊楠.高层建筑火灾致因因素分析与防火安全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6(19):149-152GAO Yun,ZHANG Hao,YI Jun-nan.Analysis on FireCauses ofHigh-rise Building and Fire SafetyCountermea-sures[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9,6(19):149-152
[4]王麒蘅,卢国斌.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隐患及对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0,5(29):66-68WANG Qi-heng,LU Guo-bin.Hidden trouble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fire safety in high-rise buildings[J].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10,5(29):66-68
[5]李红民.FTA在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4):153-156LI Hong-min.Application of FTA in fire prevention man-age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 analysis[J].Journal of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6,(4):153-156
[6]杨金志,俞正声.绝不能回避上海大火.更不能轻轻放过[EB/OL].http://news.qq.com/a/20101221/002150.htm?pgv_ref=aio.2010-12-21
[7]吴伟.上海起火楼施工方曾违规仍多次中标政府工程[EB/OL].http://news.qq.com/a/20101118/000331.htm,2010-11-18
[8]颜烨.利益分割时期的安全事故与政府改进问题[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3):104-111YAN Ye.The Relation Between Safety Accidents andGovernments Improvem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InterestsSegmentation in China[J].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07,6(33):104-111
[9]王奕.上海火灾当日原定进行安全检查.隐患早已暴露[EB/OL].http://news.qq.com/a/201 01118/000324.htm.2010-11-18
[10]高晓勤.特大火灾定量与定性风险管理技术应用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2(6):108-110GAO Xiao-qing.Talking about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isk management technique from the serious fireaccident of the center hospital of Liaoyuan city Jilinprovince.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2(6):108-110
火灾事故预测 篇6
关键词:安全生产事故,原因,对策
2015年全国各省市安全生产事故预防部门,协同其他管理部门,共同努力,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事故还是时有发生,造成人员伤亡、物质受损、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笔者收集并比较分析了8例典型安全生产事故,找出事故发生原因,并提出了几点防范对策。
一、2015年8例典型安全生产事故
安全生产事故根据其发生的原因分为化学爆炸类、火灾类、粉尘爆炸类、天然气爆炸类,这也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典型安全生产事故。
(一)化学爆炸类
2015年11月3日17:25左右,山东省某焦化有限公司,化学厂粗苯车间终冷气检修期间发生爆炸,造成7人死亡;2015年8月12日22:50左右,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某物流公司的仓库发生爆炸,爆炸造成165人伤亡,18人失联,其中公安消防人员24人,天津港消防人员75人,民警11人,其他人员55人;2015年9月11日,山西省某高校食堂发生爆炸安全事故,事故造成一死一伤。
(二)火灾类
2015年11月22日23:00左右,黑龙江哈尔滨市某仓库,仓库突然着火,燃烧了近9小时,造成消防工作人员6人遇难,11人受伤,另外还有1名楼内保安受伤;2015年1月3日下午3:00左右,云南省大理某自治州的某居民楼,发生严重火灾,虽然消防工作人员的全力扑救,但是该居民楼仍然被烧毁;2015年5月28日左右,河南省平顶山市某公寓,发生火灾,造成38人死亡、6人受伤。该安全生产事故暴露出生产经营单位违规采用彩钢板等易燃材料;安全管理存在漏洞,用火用电管理不规范;地方相关部门监督管理责任不落实、监管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三)粉尘爆炸类
2015年3月15日18:40左右,广东省某自由贸易商场,此次火灾因一名14岁男孩儿在该商场楼道上玩打火机,引起商品燃烧,造成16人死亡,3名消防工作人员受伤。
(四)天然气爆炸类
2015年7月20日,甘肃省兰州市某大学公寓,发生天然气爆燃事故,导致31人受伤。经调查,该校某施工单位盲目违规施工,造成天然气管爆炸,项目施工单位、监督单位等未履行安全管理职责。
(注:上述安全生产事故全部摘自网络数据)
二、8例典型安全生产事故原因的法律剖析
安全生产事故是各方面原因造成的,如施工者安全生产意识比较淡薄;施工者、管理者、监督者将基本安全防范常识抛之脑后;施工者为谋取暴利,故意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违反安全生产劳动保障条例、违反安全生产流程等,但本文主要分析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法律原因。
(一)安全生产法律制度不够健全
截至2015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等也已经形成基础性法律框架。但是,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与瞬息变换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存在错位问题,现存法律的制定过程中,立法者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调查不够全面,导致针对社会问题的看法不够全面。立法过程中,民众的参与度不够,导致立法质量不够高,实际部门对于法律的使用存在盲区。①特别是实际部门在具体处罚违规违法生产行为时,发现行政处罚缺乏具体的量化,导致针对同一行为,执法部门处罚各不相同,在民众中产生不公平情绪。
(二)事故主体对安全生产法律认识不足
1. 一线生产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某些人将执行法律规定的必要程序和措施视为没有必要的限制;有些人为了一时便利,抱有不会出大问题的侥幸心理,视规章制度而不见,仍然违规操作;有些人在主观上对安全事故放松警惕,认为不会造成大事故,疏忽大意或者决定错误而造成安全生产事故;有些人为了挣钱,就算再疲劳也上阵干活,从而造成重大损失;有些人主观武断、盲目操作、违规蛮干等。②另一方面,生产人员缺乏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懂装懂,违规操作。③
2. 企业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某些企业家的经营理念就是财富大于一切包括生命,过分追求经济效益,不管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国家希望本国经济高速发展,势必造成交通运输、能源材料、基本生活材料的需求增加,这也会刺激企业的生产活动。④某些生产经营单位的管理者保护劳动者权益意识匾乏,安全生产法制观念淡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⑤
(三)现有安全生产法律执行力度不够
有些企业缺乏将安全置于生产的各个环节,不经意地将工厂生产与人身安全割裂开。有些企业,无管理监督安全生产的专门人员,企业老板主要关心的是经济,花大精力在生产经营上,而忽视了生产的安全性。有些企业至今没制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就算制定了也形同虚设,致使企业安全生产经费投资比较缺乏。⑥
三、火灾爆炸类安全生产事故的法律防范对策
(一)对安全生产一线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全国各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要不断完善各类安全生产人员的具体培训制度,可以在5院4校或者其他法学院建立培训基地,或者邀请高校或实践部门骨干到各地进行法律或经验培训。同时,建立培训机构资格、培训人员资格标准等,满足一定条件的人才能成为培训机构中的培训人员。⑦还要对各个企业的实际控制人进行培训,因为他们是企业的大老板,如果他们一味追求经济利益,那将扭曲整个企业的价值观,置一线工作人员于危险境地。对企业实际控制人的培训有利于抓好这个极少数,树立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企业理念。
(二)建设企业安全专员制度
根据《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企业特别是高危险企业须至少配备一名专员,负责监督管理整个企业的安全生产,有安全隐患,需及时与企业实际控制人沟通,在隐患最小时,将危害减少到最低。但是现实情况却是,相当数量的安全生产企业都没有配备安全生产专员,就算有些企业配置了专员,但经常不在岗而形同虚设。所以在企业内部设置安全生产专员这个职位是一个硬性要求,每个企业成立后,都必须设置专人负责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三)事故处罚制度细化,提高可操作性
1. 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纳入到行政处罚中
对企业主或者一线工作人员进行行政处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就是消除潜在隐患。对潜在安全隐患进行适当处罚,可以警醒和督促有些违规企业认真检查,杜绝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2. 细化行政处罚标准
实施行政处罚不仅要考虑事故的发生原因,而且也要考虑到事故发生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平时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等情况。处罚最终目的除了实现惩罚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对企业的教育和以后安全管理的规范,实施行政处罚综合考虑平时的安全管理水平,将发生事故的企业处罚根据安全生产制度落实,管理情况拉开处罚档次进行细化,有利企业加强日常的安全管理水平。
注释
1赵正宏.安全生产法律责任解读与评析[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5.
2路正,李金宝.企业安全生产法律风险与防范[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
3“建筑与市政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法律责任简明丛书”编委会.建筑与市政施工企业工人安全生产法律责任[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5.
4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教程[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5谷丰.安全生产管理知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6管恩太.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一起爆炸火灾事故的调查 篇7
1 起火场所的基本情况
起火建筑位于威海市和平路西段北侧, 为两层砖混结构, 平屋面, 坐北朝南, 东西并排设有5间门市房, 各门市房主体结构相同, 以实体砖墙分隔, 起火的商店为由东向西第二个门市———环翠区宝银百货商店。该商店南北长8.3m、东西宽4.2m, 层高2.5m, 总建筑面积70m2。一层南边、靠东墙安装一双扇双向弹簧玻璃门, 不锈钢包框, 大门外墙装有铁栅栏门, 一层未设窗户, 贴北墙中部设有一自东而西向上的单跑敞开式楼梯通向二层, 二层南北墙上均设有外窗, 且设有坚固的钢制防盗网。墙面、顶板为白灰抹面刷涂料, 没有其他装修, 地面铺设预制水磨石板。
起火商店主要经营烟、酒、食品、饮料等日用百货, 春节期间兼营烟花爆竹。一层为营业场所, 靠东、西、北三面设有货架, 中间地面设有货柜, 南门西侧为收银台, 商店内货物摆放非常拥挤, 内部通道非常狭窄, 人勉强能在货物中间穿行。经了解, 烟花爆竹主要存放在收银台附近。二层作仓库和居室用。
2 调查了解的基本情况
(1) 经营业主的情况。两死者为经营业主, 是一对中年夫妻, 3年前开始在此处从事经营活动。原来只是白天经营, 晚上则锁好门窗回家休息。近两年因春节期间有盗贼破窗入室偷盗, 为防止再次被盗, 夫妻二人加固了防盗网, 并住在商店里。
(2) 当事人的情况。死者有一个女儿, 20岁, 当时国外上学, 春节后刚返校, 火灾后返回。据她讲, 2月24日晚上, 她与其母亲有微信联系。
(3) 商店内电气线路及用电情况。据死者女儿反映, 商店内电源从一层东北角顶板底穿墙由电缆引入, 在西墙北部设有一配电箱, 再由配电箱向各处供电, 主要用电在收银台处, 电缆由配电箱处沿西墙引至收银台处的两个多孔插座, 由此处向计算机、电冰柜、电热器、验钞机、手机充电器、洗脚盆、电子秤及视频监控系统等供电。为防盗店主于二月初在店内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安装人员证实, 商店共安装了两个视频监控探头, 电源来自于收银台处的多孔插座, 由于原有的电源线长度不足, 均将原有线路断开加接了电源线插在多孔插座上, 其中一个接头就位于多孔插座附近。
(4) 死者的社会关系情况。调查走访死者的亲戚朋友及周围邻居, 都反映死者为人比较和善, 社会关系简单, 没有与他人结过怨。
(5) 对参与救火的相关人员的调查情况。据最先到场的派出所民警和消防队员反映, 到达火场时, 火势已处于猛烈燃烧阶段, 一层的玻璃门已破碎, 铁栅栏门处于锁闭状态, 没有破坏痕迹, 前后窗的防盗网也完整, 没有撬动痕迹。
3 现场勘查情况
(1) 整个火灾现场呈现出一层重、二层轻的痕迹, 一层整体全部过火, 火灾通过一层北部的敞开楼梯向二层蔓延, 二层过火面积约10m2, 总共过火面积约45m2。一层整体烧损程度呈南重北轻、东重西轻的特征, 初步勘查发现, 收银台处燃烧相对较重, 根据其周围物品燃烧程度和西侧货架过火痕迹, 呈现出由此处向其他部位蔓延的痕迹, 图1为自北向南拍摄, 左下部为收银台位置, 燃烧痕迹呈明显的斜坡形。对收银台处进行细项勘查发现, 此处的电冰柜、计算机等用电设备是被烧坏的, 而非内部故障引发火灾向外蔓延。发现两个插座残骸, 其塑料外壳已全部烧毁, 只有插头的插片和插座的插套残骸, 此处发现了多条不完整的电源线, 大多数电源线上有电熔珠, 共清理发掘出39个电熔珠, 收银台处地面上铺了一小块地毯, 靠近收银台处有炭化痕迹。在收银台西北角的预制水磨石地面上发现了一个长22cm、宽17m、深度为2cm的椭圆形炸坑, 炸坑周围物品仅有火烧造成的破坏痕迹, 没有受到爆炸冲击造成的向外倾倒或撕裂破坏痕迹, 也未发现烟花爆竹或其他爆炸品的残骸。初步勘查还发现, 一层东墙木质货架中部呈现比较明显的“V”形燃烧痕迹 (见图2) 、东南角 (铁栅栏门内侧) 处呈明显的斜坡形燃烧痕迹 (见图3) , 这两处有明显的低位燃烧痕迹, 燃烧程度较周围重, 呈现出由此处向周围蔓延的痕迹, 疑似起火点。对这两个部位进行细项勘查发现, 这两处的物品燃烧程度比收银台处要轻, 这两处没有发现电气线路残骸, 周围没有电气线路经过, 也没有发现其他热源和异常痕迹, 只有商品的燃烧残留物。一层的电气线路比较简单, 除收银台外, 其他部位电气线路未发现熔珠等异常痕迹。
4 火灾事故认定情况
(1) 起火部位的认定。一层收银台处的燃烧程度相对较重, 呈现由此向其他部位蔓延的痕迹, 另两处疑似起火点处, 虽然呈斜坡形或“V”字形, 但燃烧程度相对收银台处要轻, 起火时间相对要晚。因此, 确定起火部位位于收银台处, 起火原因不能排除人为放火、投放炸药 (从门缝可以将火种、炸药抛投到收银台处) 和电气线路故障引发火灾。
(2) 痕迹物证的鉴定情况。为准确地对事故原因做出认定, 对当事人做出有理、有据、科学合理的解释, 将提取的电熔珠、有炸坑的预制水磨石板、死者的心血样送有关鉴定机构进行检测鉴定。
经公安部消防局天津火灾物证鉴定中心对电熔珠进行金相分析, 在提取的熔珠中发现有一次短路熔痕。经山东省公安厅刑事侦察技术部门检测, 有炸坑的预制水磨石板附着物中未检测出炸药成分, 只检测出火药成分。男性死者心血的碳氧血红蛋白含量为53.8%, 女性死者心血的碳氧血红蛋白含量为82.4%。
(3) 火灾事故认定情况。综合分析走访调查的情况、现场勘查和技术检测、鉴定结论, 排除了人为原因发生火灾。火灾事故认定:起火部位位于收银台处, 起火原因为电气线路发生短路故障产生高温, 引燃周围可燃物发生火灾。高温引燃了存放在收银台附近的烟花爆竹, 发生爆炸, 将火种抛向其他部位, 导致火势加速蔓延, 从而产生了另外两处低位燃烧痕迹。存放于地面的礼花弹类烟花被点燃后, 由于其上部放有其他商品而无法向上喷射, 导致力量集聚到一定程度后, 产生向下冲击力作用于地面, 在预制水磨石板上冲击出坑洞, 死者是因为短时间内吸入了大量的一氧化碳而导致中毒死亡的。
5 体会和建议
(1) 进行火灾事故调查, 首先要进行调查走访, 在掌握基本信息的基础上, 再进行细致的现场勘查, 对各部位的燃烧痕迹要进行分析比对, 分析燃烧时间长短, 确定燃烧先后顺序, 进而确定起火部位。对不属于燃烧或高温造成的破坏痕迹也要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 研究痕迹的形成与火灾的关系, 确定其中的关联关系, 能够进行技术检测鉴定的痕迹物证必须提取送检, 在综合分析调查走访情况、现场勘查和技术检测、鉴定结论的基础上做出火灾事故认定。另外, 如果在起火点附近存在爆炸物且在火灾初期阶段发生爆炸就能够将起火物抛向其他部位, 从而加速火灾的蔓延, 同时也能够形成类似多个起火点的痕迹。
(2) 邻街的两层 (有的是三层) 门市房, 通常情况下是沿街联排布置, 每户只在内部靠里边设一部敞开式疏散楼梯, 经常有业主将一层作为商业经营场所、二层作为居住场所来使用, 由于经营业主对消防安全重视不够, 也经常发生火灾, 如果火灾发生在夜间, 往往造成人员伤亡。近几年, 山东省东营、临沂等地都发生过类似的亡人火灾, 虽然消防技术规范并没有禁止这种经营方式, 建议在今后要禁止采用类似经营方式, 或者每层采取可靠的防火分隔, 这样一旦一层发生火灾可将起火范围控制在一层, 防止其向上蔓延, 避免对人员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同时, 二层以上必须有可开启的外窗 (防盗网) 等疏散、救援通道, 以备被困人员疏散, 特别是经营烟花爆竹的商店要从严要求, 以确保人员生命安全不受威胁。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编.中国消防手册第八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2]金河龙.火灾痕迹物证与原因认定[M].吉林:吉林科学出版社, 2005.
[3]刘德利, 黄志强, 谢荔珍.一起爆炸物自燃爆炸事故的调查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3, 32 (1) :107-109.
【火灾事故预测】推荐阅读:
火灾事故认定05-19
火灾事故调查08-11
电气事故火灾08-29
化工火灾事故调查08-16
火灾事故调查程序09-05
火灾事故应急救援08-23
汽车火灾事故鉴定09-14
学校火灾事故案例12-25
矿井火灾事故演练方案08-28
建筑火灾事故调查方法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