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案例分析(通用12篇)
事故案例分析 篇1
起重机械设备被广泛应用于起重、运输、装卸和安装等作业中,它对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起重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一般是用来下料、拼装、搬运等起重作业。在进行起重作业时是由起重机与地面操作人员配合作业,人机交错几乎贯穿整个过程。因此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人员的违章作业或使用、维修不当就会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直接危及员工的生命安全,同时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所以及时分析引起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规律,开展起重机械的安全预测和安全评价工作,使起重机械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排除,确保其安全运行,防止发生设备或人身伤亡事故。
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去鉴别、预测、消除、控制,对系统中或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及预测、并采取综合安全措施予以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经笔者对所在单位调查发现,桥式起重机作业时吊物挤撞打击伤害事故发生频率较高,所造成的危害较大,甚至人身伤亡事故。应用安全系统工程事故树分析法,以“桥式起重机作业时吊物挤撞打击伤害”作为事故树顶上事件进行定性分析。绘制事故树分析图如图1。
1 事故树定性分析
1.1 求最小割(径)集
根据事故树最小割(径)集最多个数的判别方法,这个事故树或门多,与门少,所以从最小径集着手分析较为方便。根据布尔代数中的德·摩根律作出该事故树的成功树如图2。
根据成功树,用布尔代数化简法求其成功树最小割集的函数如下:
从而得出3个最小割集(也就是事故树最小径集)为:
1.2 结构重要度分析
1.2.1 因为x1 x2 x3 x4 x5 x6 x7 x8同在一个最小径集内:x9 x10 x11
同在一个最小径集内;x12是单独组成一个最小径集。所以,根据结构重要度判别近似方法知:
因此,只要判定IΦ(1),IΦ(9),IΦ(12)的大小即可。
1.2.2 求结构重要度系数
根据公式:Ij=∑1/2nj-1
Xj∈kj
式中:Ij——基本事件结构重要系数;
Xj∈kj——基本事件Xj属于最小割
集kj;
nj-1——基本事件Xj所在的最小
割集(径)集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
得到:I(1)=1/28-1=1/27 I(9)=1/23-1=1/22
I(12)=1/21-1=1/20
所以,结构重要顺序为:
2 定性分析结论
2.1 从事故树逻辑关系看,有5个逻辑或门,1个逻辑与门,经计算最小割集有24个,最小径集有3个,造成事故的途径很多,而控制事故的途径很少,说明系统危险性很大。
2.2 从最小径集来看,首先,只要“人躲闪不及”(x12)这个基本事件不发生,就可以保证无挤、撞、打击伤害事故发生。其次,只要“在吊物旁工作”(x9)、“其他人员通过”(x10)和“未离开危险区”(x11)三个基本事件都不发生,也可保证无挤、撞、打击伤害事故发生。由此可知,“人躲闪不及”是最关键的基本事件,“在吊物旁工作”、“其他人员通过”和“未离开危险区”是较关键的基本事件。
2.3 从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来看,“人躲闪不及”(x12)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系数最大,“在吊物旁工作”(x9),“其他人员通过”(x10)和“未离开危险区”(x11)三个事件的结构重要系数次之。
从上述分析看出,与实际情况相符。它明确提示我们:“人躲闪不及”基本事件对挤、撞、打击伤害顶上事件的发生存在着极为重要的关系,影响最大;“吊物旁工作”、“其它人员通过”和“未离开危险区”三个基本事件对顶上事件的发生存在比较重要关系,影响很大;其余为一般基本事件,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对这类起重机械事故进行控制采取预防措施时,应首先从对顶上事件影响大的基本事件或包含数目较少的基本事件的组合着手比较有效,即应首先控制人的行为。因“人躲闪不及”这个基本事件不易控制,所以应使操作人员在危险区以外工作,更不准在吊物旁工作,且不准其它人员随意通过危险区,在进行起重作业前应设专人看护。除此之外,也要控制违章操作、违章指挥或较典型的事件,如物体倾倒,吊物摆动等。使控制器、制动器灵敏可靠,对减少事故的发生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相比较,人的行为更不容易控制,所以控制人的失误是起重作业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3 预防起重伤害事故的措施
通过以上的分析得知,该起重作业系统存在着很大的危险性,存在着很多不安全因素,特别是作业人员的操作技术和安全意识亟待提高。应该注意到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员工中,大多数文化素质不够高,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自我保护意识差,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冒险侥幸等不安全行为时有发生。要想解决上述问题,达到避免发生起重伤害事故的目的,应从加强安全教育入手,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操作技术的学习和训练,使每个作业人员熟练地掌握本工种的操作技术,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例如起重机司机要严格遵守“十不吊”原则;维修人员要定期对起重设备进行检修等。二是加强安全教育,使每一个作业人员清楚,作业时可能发生哪些事故,能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对自己及他人有什么样的危害,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防止事故的发生。以便使自己提高警惕,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来防止误操作,确保起重作业正常、顺利地进行。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在新形势下企业的安全教育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对所有参与起重作业的人员,特别是起重机司机、起重挂钩等特种作业人员,加强和进行定期的、系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丰富员工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增强安全意识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事故树分析与应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质量安全监督司编.
[2]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3.
事故案例分析 篇2
理论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下列选择中,不属于雷电参数的是。
A:雷电流幅值
B:冲击性
C:雷暴日
D:雷电流陡度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2、海因里希事故连锁理论把事故发生过程概括为五个部分,即__。
A.遗传及社会因素;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B.遗传及社会环境因素;人的缺点;企业的利益因素;事故;伤害
C.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社会环境因素:心理因素;人的缺点
D.心理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伤害;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
3、在煤矿安全监察中,对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监察是()监察。
A.专项
B.常规
C.定期
D.重点
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结构,多数情况下是采用手册、程序文件以及__的方式。
A.作业指导书
B.规章制度
C.操作规范
D.记录表格
5、道路因素中,路面状况与交通事故发生率密切相关,对于湿滑的路面在粗糙化后的交通事故率为。
A:5%
B:18%
C:21%
D:44%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6、以下操作错误的是__。
A.锅炉点火前,开动引风机给锅炉通风5~10min B.锅炉点火过程中,应对各热承压部件的膨胀情况进行监督
C.锅炉压力表的指针必须始终指在原点
D.在锅炉升压过程中,可以开启过热器出口集箱疏水阀
7、《建筑法》规定:房屋拆除应当由具备保证安全条件的建设施工单位承担,由__对安全负责。
A.现场责任工程师
B.建筑施工单位负责人
C.施工操作人员
D.企业法定代表人
8、气密试验又称为致密性试验或泄露试验。对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制作的压力容器,试验用的气体的温度应不低于__℃。
A.1 B.3 C.5 D.7
9、下列不符合动火分析规定的是__。
A.取样要有代表性,特殊动火的分析样品要保留到动火作业结束
B.取样时间与动火作业的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如超过此间隔时间或动火停歇时间超过60分钟以上,必须重新取样分析
C.若有两种以上的混合可燃气体,应以爆炸下限低者为准
D.进入设备内动火,同时还需分析测定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和氧含量,有毒有害气体含量不得超过《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氧含量应为18%~22%
10、行政许可的一般分类不包括。
A:普通许可
B:特许
C:登记
D:资格许可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1、根据《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在检查中发现影响煤矿安全的违法行为,煤矿安全监察员有权。
A: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
B:要求煤矿立即消除或者限期解决
C:责令立即停止作业,并将有关情况报告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D:立即责令纠正或者责令立即停止作业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2、[2009年考题]粉尘、液体和气体电解质在管路中流动时会产生静电。这些静电如不及时消除,很容易产牛电火花而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常用的管路抗静电措施是。
A:增设波形补偿器
B:有气体积聚的管路设置气体排放装置
C:配置安全阀、防爆膜
D:控制流体的流速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13、负责重大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日内作出批复。
A:15 B:30 C:45 D:60 E:食品生产企业
14、瓶阀冻结时,应用__解冻。
A.温水
B.太阳光
C.45℃的热源
D.用火烤
15、机动车辆载物应当符合__,严禁超载。
A.国家规定的重量
B.《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重量
C.核定重量
D.载重重量
16、《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储存,用人单位必须配置防护装置和报警装置,保证接触放射性的工作人员佩戴。
A:防毒面具
B:防毒面罩
C:防尘口罩
D:个人计量计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7、安全验收评价是为安全验收进行的技术准备,最终形成的__将作为建设单位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申请建设项目安全验收审批的依据。
A.可行性研究报告
B.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C.项目建议书
D.安全检验报告
18、对各项生产过程中技术活动的方法所作出规定的是。
A:基础标准
B:技术标准
C:方法标准
D:产品标准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9、主要负责调查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培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负责提出对责任人的处理建议,写出管理组调查报告的是__。
A.指挥部
B.综合组
C.技术分析组
D.管理调查组
20、[2010年考题]依据《安全生产法》,全面负责领导安全生产工作,在各类重大、特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中处于组织指挥核心地位的是。
A:各级人民政府
B: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D: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1、某种毒物的最高容许浓度
A.Ⅰ
B.Ⅱ
C.Ⅲ
D.Ⅳ
22、起爆器材中,__常用于非煤矿山。
A.雷管
B.导爆索
C.导火索
D.继爆管
23、列车应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及列车编组计划和列车运行图规定的编挂条件、车组、或长度编组。
A:质量
B:重量
C:制度
D:设备条件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24、有关模板拆除的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
A.先支的后拆
B.先支的先拆
C.后支的后拆
D.后拆非承重模板
25、只有增强全体公民特别是从业人员的,才能使安全生产得到普遍的和高度的重视,极大地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使安全生产变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从而为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好转奠定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A:应急处理能力
B:事故预防能力
C:安全意识
D: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思想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二、多项选择题(共25 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压力管道施工质量全面检查的重点方面是__。
A.管道及其元件方面
B.支吊架方面
C.焊接方面
D.隔热防腐方面
E.外观方面
2、非接触式火灾探测器主要是根据火焰或烟气的__进行探测的。
A.成分
B.浓度
C.光学效果
D.温度
3、《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接受__的监督。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C.工会
D.劳动保障部门
4、我国唯一的矿山安全单行法律是__。
A.《矿山法》
B.《矿山安全法》
C.《矿山消防法》
D.《消防法》
5、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的评价项目概况应包括的评价范围。
A:工艺参数
B:项目委托约定
C:生产运行现状
D:工艺过程
E: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6、依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受理申请的公安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内对提交的有关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核发《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许可证》。
A:3日
B:5日
C:7日
D:10日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7、以下列车按运输性质分可分为__。
A.军用列车
B.混合列车
C.行包快运专列
D.路用列车
E.抢险维修列车
8、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方法可以直接给出定量的事故后果,给出的事故后果可以是等。
A:系统事故发生的概率
B:事故的伤害(或破坏)范围
C:事故的损失或定量的系统危险性
D:系统事故发生的速率
E:事故的发生范围
9、反应型阻燃剂多用于缩聚反应,如__。
A.聚氨酯
B.不饱和聚酯
C.环氧树脂
D.聚碳酸酯
E.聚烯烃
10、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__的监督检查。
A.质量监督管理部门 B.公安部门
C.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D.劳动安全机构
11、拨手保护装置即为__。
A.推手式保护装置
B.摆杆护手装置
C.拉手安全装置
D.双手按钮式保护装置
12、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危险分析的结果应能提供。
A:地理、人文(包括人口分布)、地质、气象等信息
B:功能布局(包括重要保护目标)及交通情况
C: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及主要危险物质种类、数量及理化、消防等特性
D:可能的重大事故种类及对周边的资源分析
E:可能影响应急救援的不利因素
13、《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__,并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A.职业保险
B.职业健康监护
C.职业健康检查
D.职业健康管理
14、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未能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应该__。
A.责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需的资金,并处罚金
B.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C.有违法行为,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对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对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以罚款
D.责令限期提供必需的资金
E.直接给予经济处罚
15、《劳动法》规定,各级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
A: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
B:生产情况
C:财物情况
D:经营业务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6、机体毁坏事故的主要类型有。
A:断臂事故
B:机体摔伤事故
C:倾翻事故
D:坠落事故
E:相互撞毁事故
17、依照《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应当具备的条件有。A:具有企业法人条件
B:依法进行了安全评价
C:有保管员、仓库守护员
D:实行专店或者专柜销售,设专人负责安全管理
E:经营场所与周边建筑、设施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
18、根据《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管理规定》,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资质分为。
A:一级、二级、三级
B:甲级、乙级
C: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D:甲级、乙级、预乙级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9、《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中最重要的就是两张基层报表,基层报表的各项指标归纳起来分为方面。
A:地区安全评价
B:伤亡人员情况
C:事故情况
D:事故概况
E:事故发生单位情况
20、常用的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A:避难与救援
B:管理控制
C:财务控制
D:知识技能
E:食品生产企业
21、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是__。
A.温度升高
B.压力急剧升高
C.周围介质振动
D.发光发热
22、常用来检查内部结构缺陷的探伤技术是__。
A.磁粉探伤技术
B.渗透探伤技术
C.涡流探伤技术
D.超声探伤技术
23、根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处罚办法》,案件调查终结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人应当及时对有关案件材料、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材料、听证会笔录等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做出如下决定:__。
A.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做出行政处罚决定
B.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
C.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D.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政府机关
E.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进行刑事处罚
24、综合类伤亡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包括。
A:特别重大事故死亡人数
B:工商企业伤亡事故统计指标
C:事故起数
D:特大事故起数
E:煤矿企业伤亡事故统计指标
25、依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生产经营单位非法印制特种作业操作证的,给予警告,并处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B: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C:5万元以上
D:3万元以上
事故案例分析 篇3
关键词:高含气井 三相分离设备 事故树 最小割集
中图分类号:X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a)-0121-02
随着我国试油工艺技术的不当发展和进步,暴露出许多新的问题,在试油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如三相分离设备泄露引起的爆炸、火灾、污染等,本文通过事故树分析对引起三相分离设备泄露的各因素进行分析,以保证试油生产的安全进行。
1 事故树分析法
事故树分析法是一种从事故结果到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层层分析系统安全分析方法。通过逻辑符号将事故与各层原因相连接,简洁而形象的通过逻辑数图形表达它们的逻辑关系。进行事故树分析可以达到的目的有:(1)对造成事故的各因素进行全面而形象的逻辑关系描述;(2)能够发现系统内的各种潜在危险因素,便于设计的优化及施工过程中的管理;(3)通过逻辑运算,便于对系统风险的定性定量分析。
在事故树中,将可能会引发顶事件的事件称为基本事件;将对于可能引发顶事件的所有基本事件称为割集;对于引发顶事件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最小割集;对于不能引发顶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集合称为最小径集。当割集中的每个基本事件都发生则顶上事件一定发生;最小割集的数量决定系统的危险程度。
事故树分析一般采用行列法、布尔代数法、矩阵法、质数代入法和结构法,求得顶事件的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
2 建立三相分离设备的泄露事故树模型
三相分离设备在高含气油井的试油作业中,常因为腐蚀、设计缺陷、外部干扰等因素引发设备泄露事故,严重影响着三相分离器的可靠性。本节以三相分离设备泄露为顶事故建立事故树模型,如图1所示。
2.1 求取最小割集
利用布尔代数法求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如下:
T=B1+B2=(C1+C2)+(C3+C4+C5)=(X1+X10+D1+D2+D3)+(X22X23+D4D5D6+X22X34)
=X1+……+X12+X17(E2E3)+X22X23+(X24+X25+X26)(X27+X28+X29)(X30+X31+X32+X33)+X22X34=X1+……+X12
+X17(X13+X14+X15+X16+X18+X19+X20+X21)+X22X23+(X24+X25+X26)(X27+X28+X29)(X30+X31+X32+X33)+X22X34
最后求得事故树最小割集58个,其中,一阶最小割集数12个,二阶最小割集数10个,三阶最小割集数36个,或门个数占逻辑门总数的81%。由此可知三相分离设备的泄漏危险很大。
2.2 结构重要度分析
结构重要度的分析主要是通过事故树的结构来分析判断各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假设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相等,分析每个基本事件对顶事件的影响程度。在结构重要度分析中需满足以下三个原则。
(1)最小割集为单事件,则其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系数最大。
(2)只出现在同一割集中的基本事件,其结构重要度系数相等。
(3)两基本事件出现在不同割集中,则出现次数相等时其结构重要度系数相等,出现次数多的结构重要度系数大;
根据上述三条原则判断三相分离设备泄露的事故树中各基本事件的重要度系数大小(用Ij表示基本事件Xi的结构重要度系数,j=i):
(1)I1~I12所在最小割集都只有一个基本事件且只出现一次,则I1~I12=1,其结构重要度系数最大。
(2)I13~I21,I23,I34都只出现两次且所在最小割集只有两个基本事件,则I13~I21=I23=I34=1/2。
(4)I17出现8次且最小割集只有两个基本事件,则I17=8/2。
(5)I22出现2次且最小割集只有两个基本事件,则I22=2/2。
(6)I24~I29出现12次且最小割集只有3个基本事件,则I24~I29=12/3。
(7)I30~I33出现9次且最小割集只有4个基本事件,则I30~I33=9/4。
3 事故树分析
3.1 最小割集分析
最小割集可以表示出系统的危险程度,通过求最小割集来掌握各种事故发生的可能,从而为事故预防和事故调查提供方便,同时也提出了施工和设计的注意事项。每个最小割集都代表一种顶事件发生的可能。如果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只有一个,则说明只有一种事故模式。如果事故树的最小割集越多,就说明系统发生事故的模式越多,系统也就越危险。如果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只含有一个基本事件,则只要该基本事件发生,顶事件必然发生,即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含基本事件越少,系统越危险。
在三相分离设备泄漏事故树中,最小割集的总数有58个,一阶最小割集数12个,二阶最小割集数10个,三阶最小割集数36个,系统模式较为危险。一阶割集主要为压力破坏事件,10个二阶割集中有中的基本事件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操作失误引起的管道方面的问题,由此可知,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和第三方破坏(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引起的管道缺陷和超压是造成三相分离设备泄漏的主要原因。三阶割集主要由腐蚀因素组成,所以腐蚀也是造成设备泄漏的一个重要因素。
3.2 结构重要度分析
总体上而言,I1~I12>>I17=I24~I29>>I30~I33>>I22>>I13~I21=I23=I34。
(1)由I1= I2……=I12可知,安全阀和破裂阀故障对三相分离设备的泄漏影响最大。
(2)由I24~I29>>I30~I33>>I22>>I23=I34可得,就腐蚀而言,外防腐层的绝缘涂层缺陷对三相分离设备的泄漏影响最大,其次是土壤对管道的腐蚀,最后是内腐蚀和应力腐蚀等事件。
(3)在管道缺陷对顶事件的影响中,除了人为操作不当对三相分离设备的泄漏造成影响,在管道加工工艺缺陷和管道材料缺陷两环节任何环节出错,都会对设备泄露造成直接的影响。
4 结语
该文主要对高含气井试油工艺中的三相分离设备进行基于事故树的风险分析,通过分析三相分离设备系统内各个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以最小割集来表示各基本事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程度,得出在试油工艺中预防三相分离设备泄露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1)严格要求对安全阀和破裂阀的使用规范。
(2)对接触腐蚀性介质的设备应注意腐蚀材料的选用,尤其是对外防腐层的绝缘涂层材料的选取。
(3)另外在管道的选材、设计、检验方面应严格遵循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1]魏春荣,李艳霞,孙建华,等.事故树结构重要度的求解方法[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2,22(1):84-92.
[2]赵伟霞,张明德,蔡云龙,等.基于事故树分析法的城市供水管网爆管事故分析[J].给水排水,2011(37):454-458.
[3]张钦礼,吴立宏,卞继伟.充填管道堵塞的事故树分析[J].金属矿山,2015(1):145-148.
事故案例分析 篇4
目前, 我国的全民安全意识虽有了很大的改观, 但还不甚理想, 尤其是在我国煤矿生产过程中, 管理层的安全意识将直接决定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我国煤矿事故频发, 每年约有四五千人因煤矿事故而死亡。分析前人对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总结和事故模式理论的研究发现其研究都是在输出结果为事故发生的前提下构建的事故致因模型, 而这并没有真正反映出最终模型结果的本质, 从而在模型的整个流程中也就存在很大的缺陷。基于此, 由事故的本质原因出发, 深入研究事故致因理论, 以双重结果为模型输出, 由因致果, 由果至因双向构建事故模式模型, 并根据实际事故分析不断细化模型, 最终实现对煤矿事故的有效控制, 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 进一步确保煤矿职工的人生安全。
1 我国近三年的煤矿现状
通过分析我国近三年的煤矿现状我们可以知道我国的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都在明显下降, 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2007年、2006年分别同比下降20.2%和20.1%, 但我国的煤矿现状比发达国家要严重很多, 例如2006年我国的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50倍。这就要求我们要继续努力将我国的煤矿现状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见表1)
2 基于安全意识和双重责任结果的事故致因模型
2.1 煤矿事故的模式理论
事故模式理论是人们对事故机理所作的逻辑抽象或数学抽象, 是描述事故成因、经过和后果的理论, 是研究人、物、环境、管理及事故处理这些基本因素如何作用而形成事故、造成损失的理论。这就要求对事故的发生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根据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 我们确定造成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1 直接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物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环节的原因是我国煤矿事故的直接原因。引起人的不安全行为于人的素质、训练、教育等有关。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基础。当他满足一定条件时, 就会发生事故。不安全的环境也是引起事故的物质基础, 主要是指:a.自然环境的异常;b.生产环境的不良。同时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促成物的不安全因素, 而物的不安全因素又会在客观上造成人出现不安全行为的条件。物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共同作用的结果, 客观上一经出现隐患, 人主观上又表现了不安全行为, 就会立即导致事故的发生。
2.1.2 间接原因
管理上的缺陷是事故的间接原因, 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存在的条件;在煤矿生产安全管理过程中, 管理上的缺陷主要是:a.技术缺陷;b.劳动组织不合理;c.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指导或检查指导失误;d.没有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力;e.教育培养不够, 缺乏安全知识等。这些都将间接导致事故发生。
2.1.3 本质原因
通过上述原因分析, 我们可以认识到导致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是安全意识问题安全意识不仅体现在人的身上、同时体现在管理的身上。管理的问题又是导致物的原因的关键所在, 最终我们可以将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都归结到安全意识上面, 确立了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是安全意识缺乏。因此我们要从根本上减少事故的发生, 必须将人的安全意识提高到更高的层次。
2.2 双重事故结果分析
从宏观上可知由于现在的技术水平有限, 事故的发生除了可避免的一类外还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一类也就是技术水平外的事故的发生。这也就决定事故最终的归类是责任事故, 还是责任外事故两重结果, 我们将事故结果分为三类输出:责任结果, 责任和责任外交叉结果即交叉结果以及责任外结果。
2.3 事故模式模型的建立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构建如图1的模型:
3 基于上述事故模式模型的事故分析
3.1 2001年陕西省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4.6”瓦斯爆炸事故
3.1.1 事故过程、人员伤亡以及事故损失
2001年4月6日四点班, 在四石门采区生产区域有4个单位, 分别是综采二队在412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出煤、综掘一队在施工总回风下山延伸、掘三队采用炮掘施工轨道下山延伸;综掘三队施工延伸皮带下山, 事故前, 由于瓦斯浓度大, 瓦斯浓度比较高, 部分职工在横川附近清理溜子、皮带。21时25分, 矿调度室值班员李继龙接到掘进三队工人尚桂岭在井下四泵房汇报, 他听到一声巨响, 井下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事故波及四石门轨道下山、采区总回风下山及412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等区域, 造成38人死亡, 16人受伤, 其中重伤7人, 直接经济损失136万元。下面运用提出的煤矿事故致因模型对此次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
3.1.2 直接原因
415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大, 在掘进的过程中没有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及时采取瓦斯抽放措施, 致使工作面瓦斯时常超限。事故当班415掘进工作面的局扇没有正常运行, 造成瓦斯积聚, 并达到爆炸界限, 电气失爆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
3.1.3 间接原因
a.陈家山煤矿生产区域全部集中在四采区, 而四采区下山部分在没有构成主要通风系统的情况下进行回采和掘进回采巷道, 违反原《煤矿安全规程》第118条“在准备采区时, 必须在采区内构成通风系统以后, 方可开掘其它巷道。”的规定。且生产布局不合理的集中。在新修订的《煤矿安全规程》第113条有规定。
b.415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达8m3/min, 在实际工作中采用四台风机和四趟风筒为其供风, 在4月1日采用边掘边抽措施前已掘进巷道180米, 违反《煤矿安全规程》第150条关于“一个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于3m3/min, 采用通风方法解决瓦斯问题不合理时, 应采取瓦斯抽放措施。”的规定。为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 新修订的《煤矿安全规程》第128条规定:“严禁使用三台以上 (含三台) 局部通风机同时向1个掘进工作面供风。”
c.虽然按有关规定在四采区的三个掘进工作面和回采工作面安设了瓦斯监控系统, 但瓦斯监控系统不能实施超限断电, 且瓦斯传感器严重失修, 不能正确反映瓦斯的变化情况。矿井也未按《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定》第25条的规定报送瓦斯监测日报。
d.矿井入井人员携带的是过滤式自救器, 违反《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第101条关于“突出矿井每一入井人员, 必须随身携带隔离式 (压缩氧和化学氧) 自救器”的规定。
3.1.4 主要原因
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矿井违反《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管理不善, 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造成的。
综上所述, 认定这起瓦斯爆炸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3.2 2007年8月17日山东新泰的煤矿溃水事故
3.2.1 事故过程、人员伤亡以及事故损失
8月16日至18日, 煤矿溃水事件发生前后两三天, 华源矿业集团所在地新泰市的柴汶河上游突降大暴雨,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17日凌晨2时至下午15时, 从而导致山洪暴发, 柴汶河水位暴涨并漫溢, 冲毁了约65m的柴汶河河岸。矿井迅速被淹, 湍急的水流冲击力极大, 避灾路线均被水流堵死, 要想从垂直深度达1100多米的矿井下逃生到井口, 距离是11000多米, 井深路远, 道路难行, 矿工逃生极为困难, 最后, 有170多名矿工丧生。下面运用提出的煤矿事故致因模型对此次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
3.2.2 主要原因
由于环境因素突变, 导致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河岸垮塌、溃水淹井, 最终导致事故发生。这一原因导致的是责任外事故, 属于严重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灾难。
3.2.3 次要原因
除了自然灾害, 另外一个导致事故的因素是华源公司接到险情汇报后, 在调度室指挥的矿井负责人对溃水淹井灾害认识不足, 未及时做出停产撤人命令, 延误了人员撤离时机, 致使部分有望逃生人员未能及时撤离。这一原因是安全意识导致的管理方面的缺陷, 最终导致的是责任事故。故应对相关负责人进行惩处。
综上所述, 该溃水事故应被认定为责任于责任外的交叉事故。
4 结论
在事故模式理论基础上, 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系统、层次性的分析, 构建了我国煤矿事故模式模型, 这是的创新之处。根据模型, 认为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意识是导致我国煤矿事故不断发生的本质原因。安全意识影响着煤矿职工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的缺陷, 其中管理的缺陷与物的不安全因素共同构成引发煤矿事故的隐患。同时,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隐患是导致事故的发生直接原因。另外, 环境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通过对两起典型煤矿事故案例进行分析, 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
摘要:首先分析了我国煤矿安全现状, 并在前人对我国事故模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构建了更实际的煤矿事故致因模型, 基于安全意识和双重责任结果明确了导致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本质原因。并运用该模型对两例煤矿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验证其适用性。
关键词:安全意识,责任事故,交叉事故,煤矿事故致因理论
参考文献
[1]韩斌君, 俞秀宝.我国煤矿安全事故致因研究[J].煤炭工程, 2006 (, 9) .
[2]林柏泉.安全学原理[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6.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国安全生产年鉴, 2005-2006[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事故案例分析 篇5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按照一次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财产直接损失金额,可将火灾划分为3类,其不包括。A:特大火灾 B:重大火灾 C:较大火灾 D:一般火灾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2、建立应急演练策划小组(或领导小组)是成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工作的关键,为了确保演练的成功,__不得参与策划小组,更不能参与演练方案的设计。A.参演人员 B.模拟人员 C.评价人员 D.观摩人员
3、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下列危险和有害因素属于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是__。A.作业环境不良 B.健康状况异常 C.信号错误 D.指挥错误
4、[2011年考题]《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企业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未发生死亡事故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时,经原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机关同意,不再审查,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延期年: A:1 B:2 C:3 D:4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5、依据《劳动法》的规定,禁止用人单位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__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A.第一级 B.第二级 C.第三级 D.第四级
6、要求设备操作人员要做到“润滑五定”,它们是:__。A.定设备、定时、定质、定量、定人 B.定设备、定时、定油、定量、定人 C.定点、定时、定质、定量、定人 D.定设备、定时、定油、定工具、定人
7、安全生产“五要素”中,__是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现代化的工具。A.安全文化 B.安全法制 C.安全科技 D.安全投入
8、统计工作中常用的抽样方法是__。A.随机抽样 B.单纯随机抽样 C.系统抽样 D.整群抽样
9、在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方面,限制火灾、爆炸蔓延扩散的措施不包括。A:阻火装置
B:控制明火和高温表面 C:防爆泄压装置 D:防火防爆分隔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10、《矿山安全法》要求矿长必须以过考核,具备__ 具有领导安全生产和处理矿山事故的能力。A.矿山知识 B.安全专业知识 C.凝聚力 D.开创性
11、[2010年考题]矿井导水通道分为自然通道和人为导水通道。人为导水通道是由于不合理勘探或开采造成的,主要包括等。A:地震通道、地层裂隙和断裂带
B:顶板冒落隙带、封孔质量不良的钻孔 C:顶板冒落裂隙带、地层裂隙和断裂带 D:地震通道、封孔质量不良的钻孔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12、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一次造成3人以上10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是事故。A:一般 B:较大 C:重大
D:特别重大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3、道路交通事故救援的程序是。
A:考察现场情况、保护事故现场、拨打紧急救援电话、清理现场
B:考察现场情况、检查和急救受伤人员、拨打紧急救援电话、清理现场 C:保护事故现场、检查和急救受伤人员、拨打紧急救援电话、清理现场
D:考察现场情况、保护事故现场、检查和急救受伤人员、拨打救援电话、清理现场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14、[2008年考题]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后,为防止风流紊乱导致灾害扩大,应。
A:立即停止通风,并及时进行反风
B:保持矿井主要通风机通风,但应停止局部通风机通风 C:保持通风,不得进行反风
D:立即停止通风,但不得进行反风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15、1995年10月1日,原劳动部发布的《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中,规定的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死亡______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______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A.10,500 B.50,1000 C.10,1000 D.50,500
16、[2009年考题]采煤工作面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后,应派2个小队分别从进风侧和回风侧进人事故地点救人。如果只有1个小队,应从采煤工作面进入救人。A:进风侧 B:回风侧
C:进风侧或回风侧 D:顺着风流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17、下列选项中,主要指在安全生产领域的不同范围内,对普通的、广泛通用的共性认识所作的统一规定,是在一定范围内为制订其他安全标准的依据和共同遵守的准则。A:基础标准 B:管理标准 C:技术标准 D:方法标准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8、对电焊操作的不安全因素描述不正确的是。A:机械性伤害
B:易发生因触电造成二次事故
C:易发生电气火灾、爆炸和灼烫事故 D:触电机会少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19、在安全生产标准制定修订的征求意见阶段,征求意见的专家应当涵盖相关科研、生产、使用、检测检验、培训、监管监察等领域,且专家中委员的数量应不少于人。A:3 B:5 C:7 D:10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0、[2011年考题]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给予岗位津贴,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A:自费诊疗 B:定期教育培训 C:疗养休假
D: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1、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签订“工伤概不负责”等内容的协议,是__。A.乙方义务 B.甲方约定 C.无效协议
D.格式条款内容
22、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保险补偿实行__补偿的原则。A.按过错大小 B.过错推定 C.有过错 D.无过错
23、生产经营单位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的目的是,评价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__。A.符合性 B.有效性 C.灵活性 D.合规性
24、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依照,接受生产经营单位的委托为其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A:法律、法规
B:执业准则、企业规则 C:法律、法规、执业准则 D:法律、法规、企业规则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5、预防原理的含义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__,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A.以人为本 B.安全第一 C.预防为主 D.安全优先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我国在2003年投产的__输电工程,在直流输电领域居世界首位。A.秦山核电 B.三峡——广东 C.三峡——华东 D.西北
2、重大事故应根据__实行分级响应体制。A.事故的性质
B.事态发展趋势和控制能力 C.事故的严重程度 D.事故的发生时间 E.事故持续时间
3、某公司危险化学品生产储罐区防火设施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下列关于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工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公司对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在整改完成后方才向当地安全检查部门报告 B:该重大事故的隐患报告含隐患的危害程度及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C: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并实施该事故隐患的治理方案
D:该事故隐患的治理方案应包括停产治理影响公司产量的分析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4、依照《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所谓民用爆炸物品,是指用于非军事目的、列人民用爆炸物品品名表的。A:烟花爆竹 B:各类火药
C:炸药及其制品 D:雷管 E:导火索
5、[2011年考题]路面状况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很大。为满足车辆运行的安全要求,道路路面应具有强度、刚度和等性能。A:稳定性 B:表面平整度 C:表面抗滑性 D:防水性 E:耐久性
6、未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认证擅自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或者未经医疗卫生机关批准擅自从事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违法5 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__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 000元的,并处__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对直接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A.2倍以上10倍以下,5 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 B.2倍以上5倍以下,5 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 C.2倍以上10倍以下,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D.3倍以上10倍以下,5 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
7、起重机械是一种间歇动作的机械,需要经常宿动和制动。提升机构的制动器既是起重机械的工作装置又是起重机械的安全装置。制动器的作用是__。A.支持、制动、落重 B.支持、制动、提升 C.平移、制动、落重 D.支持气提升、落重
8、依据《矿山安全法》的规定,工会在矿山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具有的基本权利的职责。
A:组织矿山事故抢险救灾 B:参与事故调查处理
C:发现危险情况,有权提出撤离作业现场的建议
D:参加矿山安全管理,对矿山安全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建议 E:组织职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
9、系统的目标和任务主要包括。
A: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后造成的各项损失 B:重大危险源信息(包括多媒体及地理信息)的管理 C:为政府部门宏观管理和政府决策提供准确、全面、形象的信息、依据和手段,提高政府部门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重大事故隐患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D: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形象表述 E:重大危险源危险程度评估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10、对工人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格检查,其目的在于发现其对生产中有害因素舶就业禁忌症,以便更合适地安排工作,保护__。A.生产效率 B.企业利润 C.工人健康 D.机器安全
11、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调查工作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__日内完成,并由调查组提出调查报告;遇有特殊情况的,经调查组提出并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后,可以适当延长时间。A.30 B.50 C.60 D.80
12、我国实行特种设备安全全过程一体化监察制度,该制度包括__等环节的监察。A.设计和制造 B.安装和使用 C.检验和修理 D.登记和备案 E.回收和报废
13、应急救援专家组在应急准备和应急救援中起着重要的参谋作用,包括对__等行动提出决策性的建议。A.城市潜在重大危险的评估 B.应急资源的配备
C.事态及发展趋势的预测
D.应急力量的重新调整和部署 E.事故后恢复
14、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关键阶段是__。A.可行性研究阶段 B.项目决策阶段 C.项目设计阶段 D.施工阶段
15、安全阀的主要故障有。A:泄漏
B:到规定压力时不开启 C:不到规定压力时开启 D:排气后压力下降
E:排放泄压后阀辦不回座
16、从法的不同层级上可以将其分为__。A.普通法与特别法 B.主要法与配套法 C.上位法与下位法 D.综合性法与单行法
17、下列不属于注册安全工程师申请延续注册,应当提交的材料的是。A:注册申请表
B:申请人资格证书(复印件)C:申请人执业证
D:聘用单位出具的申请人执业期间履职情况证明材料 E:申请人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复印件)
18、通风除尘主要设备一般不包括__。A.除尘器 B.吸尘罩
C.风管、风机 D.粉尘采样设施
19、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取决于__。A.速度 B.超压
C.超压及冲量 D.温度
20、疏散通道出口处的疏散指示标志牌的上边缘距天花板不应小于__m。A.2 B.1.5 C.1 D.0.5
21、依据《劳动法》的规定,禁止用人单位安排女工从事的劳动有 A:矿山井下劳动
B: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C: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D:电焊作业劳动
E:连续负重500公斤的劳动
22、国家注册管理机构定期将__的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名单向社会公布。A.准予续期注册 B.已经注册 C.待定 D.核准初始注册
23、煤矿职业病危害安全标准系统包括等领域 A:作业环境安全标准 B:个体防护标准 C:职业病鉴定标准 D:安全技术标准 E:安全管理标准
24、__是指从事矿山、危险物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和其他主管人员。
A.特种作业责任主体 B.高危险作业责任主体 C.一般责任主体 D.特殊责任主体
学生伤害事故案例浅析 篇6
关键词:学生伤害事故 过错责任 监护责任
2008年3月5日晚习课间,七年级2班学生刘某某和张某打斗时,造成刘某某手臂粉碎性骨折,花费八千元。张某某家长认为发生在学校里,不愿承担责任。刘某某家长无奈之下将张某家长连同学校一块告上了法庭,要求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根据2002年9月1日实施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用法不当用法不当《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学生在校受到伤害的,应由侵权人根据各自的过错程度来承担责任,行为是致害主要原因的应承担主要责任、是致害次要原因的应承担次要责任,对致害没有过错的,不承担责任。在法院的主持调解下,张某学生的父母依法对受伤学生进行了赔偿,而学校没有承担赔偿责任。
在学生伤害事故中,不少人也都这样认为,学生走进校门,监护权就发生转移,家长不再承担监护责任,因此,校方必须承担赔偿责任。到底学校改负怎样的责任呢?
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生伤害事故既是一个时间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把学生伤害事故仅仅理解为"学生在学校期间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或者"就是校园内发生的事故"等等,都是不全面的,因而也是不科学的。就本案来说,虽然此事发生在学校,但这种学生伤害不是由于学校造成的,学校安全制度详尽,该班的班主任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且,初中学生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能够预计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这种情况,张某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负主要责任,学校无法律责任。
虽然本案中学校并无过错,不应承担法律责任,但是校园安全问题应该警钟长鸣,如何减少学生伤害事故是每个中学应该认真思考研究的问题。我们学校重新审视了安全管理制度。
一、坚持预防为主。 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会对学生本人及学生家庭所带来的巨大不幸和对学校、对社会带来不良影响,所以一定要把立足点放在事故的防范上,尽可能地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具体对策包括:1.要在学校、教师、家长中大力强化事故防范意识,切实落实各项安全保护措施;2.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学校设备。很多事故的发生,都与学校的设备陈旧有关。然而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通过增加教育投入的方式才能解决。3.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培养良好的学风,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二、 明确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育部出台实施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明确界定"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就从立法角度重新确认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即改变了以往家长、社会对学校责任无限扩大的错误认识。依照新《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后处理这些事情将采取过错责任原则。学校有过错才承担责任,没有过错,即使在学校发生也可不承担责任。
三、 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应及时救助,同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对于家长"公堂上见"的做法,也不要认为当被告是不光彩的事。 学校要依法治教、依法施教,必须坦然面对越来越频繁的校园伤害诉讼。孰是孰非,谁应当承担责任,法院会依据法律作出公正判决,校长们应该以平常心对待法制社会才有的这种新情况。以下是《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可作参考。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八条:"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九条:"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十)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
第十条:"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由于过错,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一)学生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纪律,实施按其年龄和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具有危险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为的;"
第十三条:"下列情形下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认定:(一)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二)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三)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
(四)其他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外发生的
四、学校为每个学生入校方责任险,鼓励学生自己入学平险。参加保险,可以减轻当事人的经济负担,转移学校教育风险,是走出学校面临的学生伤害事故困境的一条出路。
事故案例分析 篇7
(1) 全省农机及驾驶操作人员基本情况。截至2012年底, 云南省在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41.38万台, 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6.29万台、小型方向盘式拖拉机8.2万台、手扶拖拉机6.71万台、其他拖拉机500余台、联合收割机1 288台。全省在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人员达45.38万人。
(2) 全省2012年农机事故基本情况。2012年, 全省共接报农业机械事故58起, 死亡48人, 受伤25人, 直接经济损失81.641万元, 农机死亡人数占全年控制指标的96%;共接报道路上的农机事故20起, 死亡17人, 受伤22人, 直接经济损失23.34万元。农机供油站 (点) 、修理站 (点) 、加工站 (点) 无重大伤亡事故发生。
2 2012年全省农机事故原因分析
(1) 黑机非驾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无证驾驶和操作, 农机无牌作业是农机事故发生最主要的原因。全年因这一原因导致事故发生36起, 致23人死亡、18人受伤,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6.02万元, 分别占事故发生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总数的78%、64%、72%、81%。
(2) 未参加年度检验是故事发生的又一诱因。全年共发生此类农机事故19起, 致12人死亡、10人受伤, 造成直接经济算是38.04万元, 分别占事故发生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总数的41%、33%、40%、47%。
(3) 操作失误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全年因操作失误发生农机事故18起, 致11人死亡、12人受伤,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093万元, 分别占事故发生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总数的39%、31%、48%、16%。
(4) 机件失效是事故发生的隐患之一。全年发生此类农机事故3起, 致4人死亡,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50万元, 分别占事故发生次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总数的7%、11%、13%。
(5) 超速超载、酒后驾驶是事故发生的潜在祸因。全年因超速超载引发事故2起, 致3人死亡, 2人受伤,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万元, 分别占事故发生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总数的4%、8%、8%、7%。因酒后驾驶引发事故1起, 致1人死亡, 2人受伤, 分别占事故发生次数、死亡人数的2%、3%。
(6) 违法载人是事故死伤人数增加的主要因素。全年因违法载人引发农机事故5起, 致7人死亡、6人受伤, 造成直接经济算11.198万元, 分别占事故发生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总数的11%、19%、24%、14%。
(7) 其他原因。全年因其他原因导致农机发生事故11起, 致5人死亡, 8人受伤,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85万元。分别占事故发生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总数的24%、14%、32%、3%。
3 农机事故发生的客观影响因素
(1) 农业机械安全配套设施不能完全到位。随着国家加大对农机化发展的各项财政补贴优惠政策, 一些新型特色农机具不断涌现, 特别是高性能收获机械动力不断增加, 许多农机具的功率普遍加大, 车速明显提高, 对驾驶操作技能要求也更高。但部分厂家在生产销售机具时却在相关安全防护设施、标识等方面未能按国家标准要求配置到位。
(2) 农村道路路况复杂、通行条件差。云南省农村道路多在山区、半山区, 坡陡弯急、路面狭窄, 道路一侧多比邻悬崖、深沟, 道路又普遍没有设置完善的安全行车配套设施, 如遇农机行经此类路段时驾驶操作人员出现麻痹大意、违规操作、操作不当等行为, 极易发生农机倾覆、坠崖等恶性事故。
(3) 农机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及投入不到位。一是由于各级政府受财政等因素限制, 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编制还维持着20世纪80年代制定的标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农机监理人员力量不足、老化情况不断加剧, 基层农机安全监管力量日渐薄弱, 有的乡镇已无专职农机安全监理员开展农机安全监理基础工作。二是很多地方没有将农机安全监理的投入按有关要求纳入财政, 导致投入与农机化发展同步增加, 装备不全, 更新不及时, 检验检测、考验场地不能适应工作要求。三是极少数乡镇农机安全监理人员在编不在岗现象十分突出, 人员借用现象十分普遍。
(4) 事故肇事人的法律责任追究与相关处罚力度不够。由于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还未与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建立规范有序的对接平台, 特别有些事故是乡镇先主导处理,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在事故处理中或事故处理后才接到报案, 进行事故责任认定, 加之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由于受法律限制, 无法对相关肇事违法人员采取有效的法律制裁措施, 致使事故发生后, 少数肇事人以挣钱还债为由, 继续从事农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等农业违法生产, 肇事人得不到应有的惩戒, 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5) 农机事故整改措施落实不及时。由于云南省许多乡镇存在农机安全监理机构、人员弱化、缺失的情况, 致使事故发生乡镇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普遍存在着重事故处理, 轻事故预防和落实整改措施的现象。
4 预防农机事故的工作建议
(1) 落实《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各级农业 (农机) 主管部门要以减少农机事故发生率、农机事故死亡人数和提高农机安全监理“三率”为主目标, 深化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加强对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领导, 将农机安全监管措施列入农机化全局工作统筹安排, 在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推广新机具时, 统筹落实机具的安全保障措施和人员培训学习等问题。加强对发生农机亡人事故后续整改工作的督查, 追究肇事者责任, 增强驾驶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努力推进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向农机生产、销售单位源头延伸, 向现代农业园区、农机合作组织、大户延伸, 提高农机安全监管覆盖率。
(2) 完善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各项措施。将农机安全监管的重点机型落实在拖拉机、微型耕整机等易发生农机事故的农机具上。积极配备农机安全技术流动检测线, 提高安全技术检验质量, 从提高机具安全性能入手, 做好事故防范工作。
(3) 强化农机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在农忙季节和重要节假日, 要认真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 下大力气, 重点检查易引发农机作业事故的典型违章操作行为, 强化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 保证农机安全大检查向纵深推进, 切实将农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实处。稳步推进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委托农机监理部门实施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 努力实现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动态监管常态化, 切实做到农机安全生产防线前移。
(4) 加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工作。切实改变重新机具推广、轻操作使用培训考核的做法。要以实现未购机先培训考核, 未提机先持证为目标, 推进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工作, 大力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水平。
(5) 加大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力度。积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途径向农机手重点宣传易致事故发生的违法、违规驾驶操作行为。广泛深入开展农机安全宣传进集市、进乡村、进学校活动。注重提高宣传的针对性、有效性。
(6) 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探索推进农机安全监管向生产、销售单位源头延伸, 加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教育和农机维修行业管理, 为农机安全生产提供人员技能和机械性能保障。
(7) 加强农机安全监理队伍和基础设施装备建设。突出强化对基层特别是县乡农机安全监理人员队伍建设, 推进各级农机监理机构纳入参公管理, 明确农机监理的行政执法地位, 完善农机安全检查、事故处理装备, 健全和完善奖惩考核措施, 切实激发和提高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和人员的履职能力。
摘要:为了更有效地预防农机事故的发生, 从2012年云南省农机事故概况入手, 分析农机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 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云南,农机事故,安全监管
参考文献
[1]2012年云南省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4]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
事故案例分析 篇8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事故伤害处理办法》的界定:
1. 高等学校对于学校事故承担“有限责任”。
从法理的角度来讲, 作为为社会提供“准公共产品”的教育服务部门承担无限责任, 不论是责任范围还是责任额度, 都已超出承受极限和现实可能, 有损法的公平价值和可操作原则。
2. 高等学校事故所涉及的时空范围为“高等学校依法负有组织、管理、保护安全等责任的空间与时间区域”。
3. 应从侵权行为的角度去看待学校事故。
所谓侵权行为是指“包括违反合同在内的一系列民事过错行为而造成的损失补偿”。[3]它是指民事过错行为而不是刑事过错行为, 但并不排除两者具有潜在的重复性。而“过错”行为是明显的疏忽, 指一个人应该能够预见到他 (她) 的行为可能产生危险并对其他人造成损害。学校事故属于民事侵权行为, 适用我国民法中侵权行为相关规定, 学校事故一般归责原则是过错原则。
4. 学校事故责任的法律要素包括监管责任 (duty of care) ;
违反监管责任的标准 (a breach of the standard of care) 和造成一定的伤害 (injury that results from the breach) 。
二、高校事故抗辩事由分析
从目前颁布和公告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地方条例来看, 可以将现有高等学校事故抗辩事由描述为:
1. 免除责任事由。
从我国民法中有关侵权行为的法律规定看, 基于行为正当性的抗辩事由主要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助行为以及职务授权等。从法的基础看, 这样的规定显然是“行为的违法性”这一要件理论的延伸。
2. 减轻责任事由。
对于学校事故的免除责任事由而言, 它们具备的共同前提是法定免责或致害因素是造成损害的唯一原因。但在现实生活中, 这种情形并不多见, 更多的是学校过错、受害人过错、第三人过错同时存在或学校过错与第三人过错共同存在, 因此各方均须承担相应责任, 也就是所谓的“共同侵权”和“共同责任”[5]。在此情形下, 学校可以减轻事故责任。我国《民法通则》131条规定:“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 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通过比较过失 (comparative negligence) , 确定各方过错程度, 决定责任承担与范围。依据该条,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2章第8条作了类似规定。
三、高等学校抗辩事由的法理分析
1. 高等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高等学校教育并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 因此它与中小学相比较, 较少国家意志与强制力。但高等教育也不属于盈利性商业活动, 它提供“不得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共教育服务以及教育产品。所以高等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表现出复杂而且并不明晰的图景。首先, 高校与学生并非完整意义的平等民事行为主体。由国家财政拨款和学生学费共同负担高等教育费用, 学生支付的学费并没有表现出“购买服务或产品的价格支付功能”, 而仅仅是“筹措高等教育办学经费和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一部分[6]。其次, 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的教育服务机构, 在我国它同时承担着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根据现有制度框架, 我国高等学校作为国家的高等教育委托管理与实施法人[7], 对大学生部分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所以我国高校与学生间存在等级制的部分行政上下级关系。最后, 高等学校与大学生的法律关系并不属于监护关系。监护制度的创设在于弥补被监护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欠缺, 着眼点是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 而不是监护人自身的利益。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看, 高等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应该限定为两种:一类是以行政管理为内容的教育行政关系;另一类是提供教育服务, 以财产、人身为内容的教育民事关系。前者围绕国家教育权与学生受教育权产生行政法律关系, 受行政法调整;后者则以平等有偿为基本原则, 形成民事法律关系, 受民法调整。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应明确两种法律关系的适用范围, 即在等级制的行政管理与平等型的民事关系中有明确界定。
2. 高等学校学生作为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特征。
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主要依据“智力、精神以及理解与表述能力”[8], 为了使法具备可操作性, 一般以年龄作为识别符号。我国以“18周岁成年人或16周岁以上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群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高校学生, 如果从一般情形看, 大一新生应已达到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标准。从民法理论上讲, 其已具备完全的意思能力, 能为自己的意思表示和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受害人同意、受害人过错、第三人过错等应被列入抗辩事由。[9]
四、学校事故责任认定原则
学校事故责任认定原则主要包括:谨慎原则 (The careful Rule) 、替代性责任原则 (Vicarious Liability) 以及共同责任原则 (Contributory Negligence) 。
1. 谨慎原则主要针对教师而言, 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履行“足够注意义务”。
这一模糊原则的认知会根据学生的年龄、所进行的练习或活动的特点、在给定时间所监护的学生数、学生在这种活动中所受的训练、技能水平学生的能力、所使用设备的特点和状况及其他许多变化的问题的变化而变化。
2. 替代性原则主要针对学校———作为学生的监护者、校产的委托管理者的相关责任而言。
它是指“法律上规定的, 尽管一个人自身本不应该承担责任或没有错误, 但他应为另一个人的过失承担责任”。这一条款源于西欧雇佣者与被雇佣者的法律, 它包括学校职员在履行职务期间所引起的所有侵权行为和超越学校明确命令之外的一些行为。这一原则使过失的合理性分配明晰。
3. 共同过失原则。
基于地域限制 (Territorial Limitations) 和法律限制 (Statutory Limitation) 的障碍对学校责任有特定的作用, 该原则目的在于拒绝对疏忽的权利和限制他们的责任感[10]。原告和被告共同过失责任较为普遍, 共同过失是建立在原告因自身疏忽而造成的事故基础上。
五、学校事故立法建议
1. 高等学校事故立法的切入点。
学校事故包含以下要素:事故时间、地点、参与者身份和参与者特权。所谓事故时间是指上班时间与非上班时间 (对于学生来说是上学时间和放学时间) , 这种分法较为全面, 但它们的界定却是一个难点, 因为对于学校职员来说容易区分, 但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二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它们有许多交叉点。在具体操作时很难判明事故时间的归属问题;事故地点主要表现为校外和校内两个方面。一般情况下, 前者对于学校来说意义更大,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校外的活动有增无减, 在校外发生的法律事件越来越多, 值得注意和借鉴;参与者身份主要包括教学人员、学生、非教学人员以及校外人员四类, 在法律上应有相应的法学定义。
2. 高等学校的管理责任与职责范围问题。
从国外教育法律的实践看, 普遍否认高等学校的监护人地位。从我国的《民法通则》关于监护人设定的方式看, 也可以肯定地说, 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学校是学生的监护人。高校学生事实上处于学校的监护管理之下, 只是高等学校与学生家长是否构成了一种事实上的委托监护关系, 基于工作环境而产生的监管职责与基于亲情而产生的监护责任在内容上应该怎样区别, 这些都是我国目前立法中的盲点, 必须加以明确。
3. 高等学校事故中学校承担责任的可能性。
学校承担责任与否要看学校是否履行了法定责任, 也就是学校是否履行其教育和管理职责。我们认为归责原则、过错原则、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原则以及无民事责任原则对我国相关立法有实际意义。“责任有两个中心观点, 即能力责任和因果原则———契约法承认能力责任的中心特征是风险承担。”[11]
4. 高等学校事故保险救济。
国外经验说明转嫁赔偿责任, 建立社会保险, 使学校事故赔偿社会化是一条良方[12]。另外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国家管理意志出发考虑, 家长与学校不仅是一种非平等主体之间的、非经济的法律关系, 更是一种民事上的合同关系。学校需要在认识到校方本身责任的同时, 通过设立社保基金, 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
摘要:高等学校事故是近年来高校安全的突出工作, 而事故的抗辩事由是处理学校事故的重点和难点, 它直接关系到高校责任范围、责任认定以及承担的法律后果。针对目今在相关问题上存在的法律界定模糊、责任赔付体系欠缺、学校事故诉讼率攀升等严峻现状, 本文从现有有关法律法规出发, 阐述相应法律关系, 探讨抗辩事由, 分析法律基本原则, 并基于此提出高校事故的立法建议。
事故案例分析 篇9
关键词:出租屋,火灾事故调查,事故教训,防范措施
引言
近些年来, 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增多, 出租屋大量涌现, 几乎每个城市城郊结合部都有大量的私房出租给外来人员经商和居住, 这类出租建筑性质、安全管理情况复杂。据统计, 全国各地出租屋火灾事故多发, 亡人火灾更是频频发生, 我市出租屋火灾亡人数占火灾总亡人数的80%以上, 出租屋的消防管理已成为一大难题。笔者从调查的一起三人死亡的出租屋火灾案例入手, 介绍了调查认定的方法, 分析了起火原因和事故教训, 提出减少出租屋火灾防范措施。
一、火灾基本情况
2011年5月13日5时53分许, 江苏省某市城郊结合部一摩托车修理铺发生火灾。该起火灾过火面积17平方米, 主要烧毁修理铺内六辆摩托车及相关配件和生活用品等, 火灾造成三人死亡。发生火灾的修理铺为村民私自搭建的违章建筑, 为人字形木梁木板挂瓦的单层简易结构建筑, 耐火等级四级, 建筑南北长6.3米, 宽2.7米, 建筑面积17平方米, 为铺主徐某维修摩托车、储存工具配件、经营茶水炉及一家人生活的地方。 (见图1所示)
(一) 火灾事故调查
1、起火部位的认定
起火建筑北面是道路, 东隔壁是废品收购站, 未过火;西隔壁是家具店, 屋内物品未过火, 仅靠近修理铺侧的屋顶轻微过火烧损;南面建筑堆放的杂物未过火, 与起火建筑间有一兼作厨房的过道, 厨房内物品表面轻微过火。修理铺的门头招牌烧毁, 仅剩铁框架, 卷帘门变形变色严重, 房顶除五根木梁外已全部烧损脱离;修理铺中后部距地面1.9米处由木梁上铺木板将房间分隔成上下两层, 下层是摩托修理店, 东、西两侧均有宽30厘米木质货架, 放有清洗剂、机油及配件, 中间停放六辆摩托车, 东北角靠卷帘门设置东西长73厘米, 宽66厘米, 高2.08米的茶水炉。由于室内物品较多, 堆放杂乱, 铺主一家平时出入都很不方便, 要侧着身子才能通过。上层与屋面形成三角形阁楼作卧室, 放置床、柜等家具, 是铺主徐某、妻子 (42岁) 、儿子 (14岁) 和女儿 (6岁) 一家居住的地方。店面北侧是宽2.62米、高2.5米的卷帘, 开启高度为1.7米, 三具尸体位于下层, 距卷帘门1米的两辆摩托车前轮处有两具女尸 (王某及其女儿) , 距南门1.2米的两轮摩托车前轮边有一具男尸 (王某儿子) , 均火烧严重, 三名死者均为安徽省人。
房间夹层木板已全部过火塌落, 仅在隔层木横梁上方有部分残留, 从北向南残留的三根木梁, 第一根距北门1.5米, 第二根距第一根1.5米, 第三根距第二根75厘米, 第一、二根间墙面有固定木梁的洞口, 洞里有木质残留。北侧第一根木梁碳化严重, 下部烧损最严重处 (距东墙50厘米) 碳化深度为4厘米, 其它部位碳化深度为0.6厘米 (北面) 、1.2厘米 (南面) 、0.5厘米 (下面) ;第二根木梁碳化程度轻于第一根, 残留厚度较第一根厚, 碳化深度为0.6厘米 (北面) 、0.7厘米 (南面) 、0.3厘米 (下面) ;第三根木梁碳化程度最轻, 碳化深度为0.5厘米 (北面) 、0.4厘米 (南面) 、0.7厘米 (下面) , 三根木梁碳化程度北重南轻。房间内东侧货架过火严重, 烧损程度重于西侧, 东侧货架北端已完全烧失, 仅残留部分柜柱, 柜柱从北向南第一根高18厘米, 第二根高54厘米, 第三根高102厘米, 货架南端残留部分长2米, 宽30厘米, 呈北重南轻的过火痕迹。西侧货架仅上部过火, 呈西重东轻和北重南轻的过火痕迹, 货架横隔板过火痕迹北侧重于南侧, 下部物品轻微过火。
经勘验, 房间中上部搭建夹层的木梁下表面烧损重于上表面, 北侧表面烧损重于南侧。东西两侧的货架烧损都呈现北重南轻的痕迹, 这些痕迹表明起火部位位于摩托车修理铺下层的北侧。
2、起火点的认定
下层修理铺距茶水炉1米、距东墙90厘米处有一辆两轮摩托车残骸 (车头朝南) , 其南侧偏西有一辆三轮摩托车残骸 (长2.8米、宽1.1米, 车头朝北) , 在西侧货架南端靠南门处有一辆两轮摩托车残骸 (车头朝南) , 紧邻西侧货架中部有一辆两轮摩托车残骸 (车头朝南) , 这四辆摩托车的轮胎, 面向茶水炉侧烧损较背向侧重。与茶水炉西侧并排紧邻分别有两辆两轮摩托车残骸 (东侧记A、西侧记B, 车头朝南) , A车前轮已烧失, 发动机烧损脱落;后轮较完整;B车发动机面向茶水炉侧烧损较背向茶水炉侧重, 室内物品烧损碳化最严重处为茶水炉南侧部位。茶水炉北侧烟熏痕迹较重, 西侧和南侧金属外壳经高温变形泛白, 茶水炉南侧有三个铝质开口, 从上向下分别为矩形、圆形 (放柴火处) 与矩形, 大小分别为30X15、Φ18、23X10 (单位:厘米) , 其中下部矩形口完整, 上部开口上沿中部缺失15厘米宽、5厘米深, 下沿中部缺失14.5厘米宽、5厘米深, 中间圆形开口金属门近开口处烧损缺失4厘米, 开口上沿轻微融化变形, 整体呈“V”形痕迹。茶水炉南侧东墙边木板烧损缺失严重, 穿过的铝制水管烧失, 成“V”字形痕迹, 地面残留的木块, 仅上表面有过火炭化痕迹。勘验茶水炉周围未发现有电气线路穿过和用电设备。
综合茶水炉南侧铝质开口部位的“V”形痕迹和东墙面形成“V”字形燃烧痕迹及室内物品燃烧痕迹, 认定起火点位于修理铺东北角茶水炉南侧附近。
(二) 起火原因的认定
1、排除雷击引发火灾的可能
经调查询问和查询市气象局记录, 该地区5月13日天气晴到多云, 偏北风6级, 没有打雷现象, 起火点在地面附近, 不符合雷击起火的特性, 故排除雷击起火的可能。
2、排除自燃引发火灾的可能
经现场勘验和调查询问证实起火点未存放自燃物品, 故排除自燃起火的可能。
3、排除电气故障引发火灾的可能
经勘查起火房间北侧电气线路未发现熔珠、熔痕等故障痕迹, 此外, 起火点附近未发现有电气线路通过, 也没有用电设备, 故排除电气故障引发火灾的可能。
4、排除放火引发火灾的可能
遇难者死因均系生前烧死, 尸体表面没有被他人用暴力或者其他器械致伤的痕迹。经尸体解剖检验, 3名死者气管内都吸入了大量黑色烟灰, 血液内一氧化碳浓度高, 其中女主人血中碳氧血红蛋白达62%, 男孩血中含量达72%, 女孩血中含量达60%。公安刑侦部门对铺主和周边人员排查, 业主经营状况较好, 与其他人员及夫妻之间无突出的矛盾纠纷, 结合现场勘验作出此次火灾现场未发现纵火痕迹的结论, 故排除放火引发火灾的可能性。
5、认定火灾原因为生活用火不慎引发
火灾当天凌晨, 铺主按照习惯起床后, 用打火机点燃轮胎皮引火生炉烧开水, 炉膛内有多根木板, 还有近两米长的木条未能全部塞入炉膛内, 炉膛南侧可燃物较多, 点火后 (火灾发生前约10分钟) 离开家, 当时卷帘门开启约1米多高, 离开时未发现任何异常。询问周围群众反映他家炉膛内的柴火时有掉落地面的现象。结合现场勘验、调查访问等情况分析, 此起火灾起火原因为茶水炉掉落的柴火引燃周围可燃物所致。
二、火灾事故教训
(一) 违章搭建作“三合一”建筑, 埋下隐患
该起火建筑系违章搭建, 无建房手续, 建筑布局不合理, 联片建造, 没有留出防火间距, 房东为了节约成本和迅速建成, 采用砖木结构, 建筑布局、耐火等级等达不到规范要求。承租人系外来务工人员, 因生计需要, 通过低廉的价格租该房作为摩托车修理铺, 无照对外经营, 为了解决一家人住宿问题, 用木板等可燃材料搭建阁楼作卧室, 店铺与住宿无防火分隔和独立出口, 形成经营、仓库与住宿混为一体的“三合一”建筑。建筑内可燃物多, 火灾载荷大, 火灾后迅速蔓延, 人员疏散困难, 导致三人死亡的较大火灾。因火灾发生在凌晨, 起火建筑在大路边, 周围群众发现较早并积极参与扑救, 保住了周围建筑, 虽未造成火烧连营之势, 如果火灾是夜间发生在南面的连片建筑中, 后果将不堪设想。类似建筑在城郊结合部星罗密布, 数量之多令人触目惊心。
(二) 法制意识淡薄、自防自救能力差, 导致死亡
在17平方米的房间内放有五辆两轮摩托车和一辆三轮摩托车 (放满柴火) , 两排货架 (架上有机油等易燃物品) , 物品摆放混乱, 火灾荷载大。在空间如此狭窄的“三合一”建筑内还安置了烧柴的茶水炉, 储存大量的木材、轮胎等烧火的可燃材料。茶水炉南侧炉口附近的可燃、易燃物品也较多, 没有足够的安全距离。这种环境, 铺主居然点燃还有1米多长伸出炉外的木条后离开, 掉出柴火因没人看管, 迅速引燃周围可燃物。群众发现火灾时先自救, 等火灾到猛烈阶段时才报警, 大量的易燃、可燃物猛烈燃烧迅速蔓延。死者因缺乏必要的自救能力, 未选择正确的逃生线路, 盲目的逃向起火的主出入口, 导致烟熏窒息死亡。
(三) 诱发火灾的因素多, 极易成灾
该场所除了导致此次火灾的茶水炉外, 还有较多诱发火灾的因素。一是用电设备多, 有电焊机、砂轮机、电视机、空调等, 这些设备不用时都不断电, 另外有线路未穿管、插座直接安装在可燃板材上等安装不符合要求和乱拉乱接现象。二是在过道上用液化气灶做饭, 煮饭时人常远离火源。三是用来驱蚊的蚊香离蚊帐等可燃物较近;四是铺内有机油、汽油等易燃液体, 铺主从不制止来访的客户吸烟。五是两个小孩都不上学, 父母平时常忙于生计, 小孩无聊时可能玩火。在火灾发生概率如此大的场所, 铺主一家还在本已拥挤的室内存放六辆摩托车, 即使正常情况都难通过, 再加上自救逃生和自我保护能力都不强, 极易造成伤亡。
(四) 火灾扑救难度大,
发生火灾后, 因室内易燃、可燃物多, 卷帘门半开, 氧气充足, 火灾蔓延迅速, 现场烟雾弥漫且有毒, 初期发现人员想到先自救, 救不下才报警, 因自来水水压较小, 建筑耐火等级低, 起火房屋垮塌, 人员难以逃生。等到消防人员接到迟到的报警到达时, 又因周围未设置室外消火栓, 亦无其他消防水源, 严重影响了灭火救援的进度, 火灾难以迅速扑灭。
三、防范措施和建议
多数出租屋由闲置房或木结构的老房子改造而成, 城郊结合部最多, 无消防规划, 缺乏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道, 耐火等级低, 防火间距不足, 灭火器材设施匮乏。经营者靠出租屋从事经营活动和居住, 这些场所还存在可燃材料装修、电线老化、私拉乱接、超负荷等先天性火灾隐患, 经营者消防意识淡薄、自防自救能力差。要预防出租屋火灾, 需政府牵头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宣传力度、提升群众防范能力、落实监管制度, 多管齐下, 才能将可能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 政府加大经费投入, 改善出租屋的消防安全状况
要想切实改善出租屋的消防安全状况, 各级政府必须加大消防设施等经费投入, 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水泵、水带、水枪、消防斧、应急照明、消火栓等取水和灭火设备, 逐步整改电气线路, 规范用电行为, 提高建筑耐火等级, 增加防火分隔, 消除火灾隐患, 并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 逐步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使防护能力较低的妇女、儿童和经济困难的鳏寡孤独老人能够得到最基本的生活照应和周到、安全的服务。
(二) 多种形式开展消防宣传, 提高民众的消防安全防范意识
利用黑板报、发宣传材料等贴近民众实际的形式进行消防知识宣传, 了解所处环境火灾危险性, 掌握防火、灭火的基本本领。派出所和村 (居) 委会等基层组织应大力开展“送消防安全知识上门”, “送消防安全到家”等消防宣传“入户工程”, 以温馨的方式提醒群众注意的消防问题, 逐步改变人们的不良用火用电习惯。通过在电视、电台、报刊等媒体开设专栏和开展消防知识讲座, 通过生动的火灾案例, 提醒租房人要注意消防安全, 掌握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 熟悉基本的防火灭火知识、紧急状态下的自我保护、逃生方法以及如何报警等。还可以组建义务消防组织和团体, 吸引有热情的人参与进来, 开展灭火疏散演练。
(三) 职能部门加强监督, 督促整改消防安全隐患
乡镇、街道 (社区) 等基层组织, 应充分利用入户调查、治安防控、夜间巡逻等活动, 加强对出租屋特别是“三合一”建筑的安全检查, 摸清辖区出租屋的底数, 掌握基本情况, 如人员姓名、家庭情况 (如独居) 、建筑火灾隐患情况 (如使用明火、电气线路凌乱、安全出口封堵、耐火等级低、采用易燃有毒材料装修、防火间距不足、消防通道不畅、消防水源缺乏) 等, 建立完善的档案台帐, 督促整改火灾隐患。消防、派出所等部门要落实消防监督检查职责, 加强对辖区出租屋、“三合一”场所和小宾馆、小饭店、小歌厅、小作坊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 特别要下决心整治一些棚户集中区及老式居民楼火灾隐患, 依法取缔“三合一”等严重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场所, 形成专群结合、警民联防的工作格局, 严防小场所发生大火灾。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公安消防监督员业务培训教材 (火灾事故调查) [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2]公安部令第108号.火灾事故调查规定.2009.
幼儿园意外事故案例分析 篇10
某甲是某幼儿园聘请来的幼儿班教师。某日上午9时左右, 幼儿班课间休息时, 某甲离校打电话, 几个幼儿在教室的火炉旁烤火。班中两名幼儿某乙 (5岁) 和某丙 (4岁) 因争夺位置而发生打斗, 幼儿乙用石块将幼儿丙头部打破, 幼儿乙后又被幼儿丙按在火炉上, 幼儿乙被烫伤。为此, 幼儿乙花去医疗费5000元, 幼儿丙花去医疗费5000元。对于幼儿乙和幼儿丙所遭受的人身伤害, 幼儿园是不是应该承担全部责任呢?
二、案例分析
幼儿园是不是应该承担全部责任, 首先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是幼儿园对本园幼儿承担义务的性质;二是幼儿园在什么情况下承担幼儿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很多家长都认为, 幼儿在园内出现的一切问题都应该由幼儿园承担, 都应由幼儿园负责任。他们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 就是把监护权移交给了幼儿园。事实上, 法律、法规都没有这种规定, 司法解释也没有这种规定。关于幼儿园与幼儿的法律关系, 目前大致有三种观点:一是监护关系;二是准行政法律关系;三是教育、管理和保护关系。
1. 监护关系
所谓监护, 是为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和财产权而由特定公民或组织对其予以监督、管理和保护的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以下简称《民法通则》) 第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据此, 幼儿的父母是其当然的监护人, 其监护人资格从幼儿出生之时起取得, 不必经任何程序。担任幼儿的监护人, 其监护的职责主要有: (1) 保护幼儿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 (2) 管理幼儿的财产; (3) 代理幼儿参加各类民事活动; (4) 教育和照顾幼儿; (5) 在幼儿的权利受到侵害或发生争议时, 代理其进行诉讼。对此, 不少人就认为, 父母作为监护人, 把自己的孩子放进幼儿园, 幼儿园就是幼儿暂时或临时的监护人, 幼儿在园内活动的时间内幼儿园应尽到监护人的全部职责。事实上, 这种观点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民法通则》第十六条中还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 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 (一) 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 兄、姐; (三) 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 经未成年人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没有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监护人的, 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来看, 幼儿园也并不具备监护人的主体资格, 把幼儿园确定为幼儿的监护人并承担相应的监护责任, 是没有法律依据的。监护责任是基于亲权产生的一种法定的职责, 监护职责不因未成年人到幼儿园或学校接受教育而发生转移, 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职责仅仅是基于教养机构的设置而产生的一种工作职责。此外, 根据这一规定幼儿园担任在园幼儿的监护人, 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被监护人没有父母或其他近亲属, 或者是其父母和其他近亲属无监护能力;二是被监护人的父亲或者母亲的所在单位是幼儿园。一般情况下, 幼儿园是不可能具备这两个条件的, 因此, 认为幼儿园是在园幼儿监护人的说法在法律上是没有依据的。
2. 准行政法律关系
准行政法律关系, 它是部分学者基于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结合幼儿园和幼儿之间的关系有某些地方的吻合或相似而提出来的。幼儿园不是行政机关, 它不能成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而幼儿园的主管机构或上级机构是教育局, 属于行政机关, 因而用准行政法律关系来表示。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 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 必然要对内外发生各种关系, 涉及范围广泛、内容复杂, 这种关系称为行政关系。这些行政关系凡经行政法律规范确认和调整, 具有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内容的, 就形成了行政法律关系, 它是行政法律规范确认和调整一定范围行政关系的结果。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推断, 用准行政法律关系来确定幼儿与幼儿园的法律关系是不确切的;同时, 用这种关系也难以解决幼儿与幼儿园之间诸多的实际纠纷。这种准行政法律关系在理论上站不住脚, 在幼儿园的实践中也难以把握。
3. 教育、管理和保护关系
《幼儿园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应当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幼儿园应当建立安全防护制度, 严禁在幼儿园内设置威胁幼儿安全的危险建筑物和设施, 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教具、玩具。”《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它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根据以上法律、法规可以确定幼儿园对幼儿的关系为教育、管理和保护关系。
幼儿园对幼儿是一种教育、管理和保护关系, 而不是监护关系, 那么幼儿在幼儿园发生了伤害事故, 应如何进行赔偿?在什么情况下幼儿园应该承担幼儿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 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 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 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根据过错原则归责, 只有当幼儿园未尽职责范围内的义务, 致使未成年幼儿人身遭受损害时, 应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 即损害赔偿额度应与幼儿园过错大小相联系。
本案中事故发生时, 由于被告幼儿园教师甲在上班时间私自外出打电话, 擅离职守, 使没有行为能力的幼儿处在无人管护状态, 致使幼儿乙和幼儿丙在放有火炉的教室内发生争斗, 双方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幼儿园未能及时发现和排除危险, 没有尽到教育、管理、保护的义务, 应对事故承担赔偿责任。鉴于该伤害事故系同班幼童所为, 均是没有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 思维意识、判断能力正处于发育、成长时期, 对其行为的后果缺乏正确判断, 对此, 认定幼儿园主观上有过错, 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教师甲的失职行为应有一个责任分担问题。
那么, 在上述案例中, 幼儿甲和幼儿乙的父母应承担什么责任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在幼儿园入托、中小学读书的未成年人是特殊的民事主体, 因其年龄、智力、判断力的限制, 作为未成年的监护人员负有严格的监管和保护义务, 一旦发生侵害未成年人财产或人身权利的后果, 而监护人未尽监护职责时, 应承担赔偿责任。此外, 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条规定:“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由于过错, 有下列情形之一, 造成学生伤害事故, 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 是学生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违反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纪律, 实施按其年龄和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具有危险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为的; (二) 是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 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 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第二十八条规定:“未成年学生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 由其监护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在上述案例中, 两名幼儿的人身伤害直接由于他们不遵守幼儿园的纪律所致, 他们自身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但由于他们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所以幼儿乙和幼儿丙的父母作为他们的监护人, 也必须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参考文献
[1]杨汉平.教师与学校权益法律保护[M].北京:西苑出版社, 2001:8.
[2]王利明.2000年全国律师资格考试指定用书——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6.
[3]张嘉林.争抢滑梯幼儿摔残幼儿园管理不善偿付3万余元[N].检察日报, 2005-2-8.
航空飞行事故相关责任分析 篇11
杨倩(1991-),女,云南曲靖,云南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国际法研究。
摘要:随着整个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飞机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航空事故也愈发频繁。紧随航空事业的发展,消费者的安全与权益也需要得到法律的保障。我国在199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国也是多个国际条约的成员国。各法律规定的不同,也导致了不公平的存在。法律存在的漏洞必然导致对法律权威的挑战。本文主要探讨国内外航空飞行事故相关责任,通过对国际法与国内法的相互结合来探讨。
关键词:航空事故;法律责任;实践意义
一、航空飞行及法律概述
(一) 航空飞行法律的概述。随着飞机这一交通工具的出现,航空事故的发生,相应的有关法律因此颁布。中国于1995年颁布了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对民用航空管理等做了相关规定。
国际法有关航空法律,规定了航空飞行器在成员国领空内飞行享有的权利以及需要遵循的规定与义务。同时,规定在航空事故中,航空公司与旅客之间的责任承担。中国国内有关的民用航空法律规定了飞行器享有的领空权利,为保障国家领土主权与国土完整,航空飞行有序安全的飞行,同时,也为了各方权益得到很好地保护,航空法律对各方面做了有关的规定。
(二)我国航空飞行存在的问题
1. 航空公司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安全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 多个直属航空公司及服务保障企业合并之后就于2002年10月成立,组成后来的六大集团公司。成立后的集团公司不在隶属于民航总局,而是直接交给中央管理。然而,各航空公司内部的安全监管机制缺乏。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首先是目前在国内,航空公司仅在规章制度上做暂时的应急以及善后的管理,一套完整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到目前都没有确定;其次是民航总局对分立后公司或企业的监督力度不够,没有减少违法违规等不法行为的操作。
民用航空占地激烈。这是因为有些地方政府不管一切,单纯的为了政绩,为了片面的经济增长,盲目的招商引资,不管不顾当地航空公司是否存在相当的客流量,是否盈利或亏损,航空运营是否饱和等等,这又导致了航空公司只能依附政府补贴。
2. 航空公司安全管理对策。适当合理的实行市场准入机制,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机制。国内以前的民航业都是属于国有资本,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发展,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不断前进,航空飞行航业的发展也在改革开放中不断的市场化,但随着生产的民用航空业的公共产品的整合工作,不应改革太快,应该放松市场准入机制:第一,引进民营优势基金,同时也应当加快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然后再稳步推行国有民航业的市场化改革,使得民航业能够稳而有序的过渡到市场化环境中,促进民航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在向市场化过渡过程中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与伤亡。
二、 航空运输承运人的责任
(一) 承运人的缔约过失责任。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双方合同的订立过程中,其中一方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以及法律规定的义务,导致合同另一方的利益遭受到损失,前者需要承担的责任。缔约过失责任成立的要件有:承运人方先违反合同义务;旅客遭受到损失;承运人违反的合同义务与旅客遭受的损失有因果关系;承运人存在过错。
(二) 承运人的违约责任。航空运输是根据承运人与旅客之间订立的合同来履行,一旦发生事故,承运人承担的就是违约责任,违约责任即是合同当事人不按照合同以及合同的约定来履行义务,因此产生的法律责任。
在航空运输中,承运人的不完全履行,是指承运人在航空客运合同中主要是造成旅客伤亡,在性质上,其属于不完全履行中的加害给付行为。这一行为同时也包含了侵权的性质。
(三) 承运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别在于:合同的违约责任严格按合同中的约定来规定,主要是针对财产损失进行赔偿;侵权责任主要按照侵权导致损害导致的结果来确定,不仅仅包括财产赔偿,还包括人身损害赔偿以及精神损害赔偿。
对于违约与侵权责任的竞合,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立法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禁止竞合模式,以法国为代表。限制竞合模式,以英国为代表。
在《华沙公约》与《蒙特利尔公约》中,都规定对于损害赔偿,都要遵照本公约中的规定执行。前提是对于该公约的成员国而言。公约中规定,对于英美法系国家而言,都以侵权责任为诉由提起诉讼,而大陆法系国家则是以违约责任提起诉讼。
根据公约,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以及案件处理中,一般是遵从大陆法系的做法。规定航空承运人的责任为违约责任。但我国的《合同法》第122条中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责任引起的,损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害的一方有权利选择依照该法要求损害一方承担违约或侵权责任。这样的话,受害方就有权选择侵权或违约,以对自己最有利的为诉由提起诉讼。
三、国内外航空产品责任诉讼的实践与研究意义
(一) 国外的实践。国际相关航空产品责任的诉讼实践比比皆是,航空争议诉讼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消费者为了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为了获得充分的损害赔偿,简单地放下双梯度责任的规定中的“华沙公约”为核心的“华沙-海牙”或“蒙特利尔公约的责任”制度”系统,而是以产品存在缺陷,提起产品责任的诉讼这主要是由于,在“华沙-海牙”责任体系的框架之中,产品制造商、保险人以及当局的责任不受统一规则的束缚。“华沙公约”或“局限性”对蒙特利尔公约的效力,只要消费者绕过华沙规则和责任限制。二是因为,在有关国家的涉外产品责任法律,一般对产品制造商规定严格责任原则和“惩罚性赔偿”的原则。航空消费者通过“惩罚性损害赔偿”原则来提高损害赔偿的数额,通过严格责任原则来增加案件的胜诉率。
在美国,将产品责任理论和规则引入航空事故的损害赔偿责任诉讼中,最早可以追溯到梅纳德诉斯庭逊案。该案中,原告由于乘坐的飞机舱内起火受到重伤,要求飞机制造商对其进行赔偿。法院判决,飞机制造商在设计方面存在过失,制造商需要向原告负责损害赔偿。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将实践的产品责任规则和航空事故损害的补偿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新的航空产品责任规则。与国内的航空产品责任相比,国外则较多的提起对产品缺陷的诉讼,产品责任已成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途径。
(二) 国内的实践。震惊中外的包头空难诉讼案件,是国内首例以航空产品缺陷为由提起诉讼的案件,该案开启了我国航空消费者通过追究制造商的责任,从而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先河”。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对赔偿限额的规定不满国内家人的伤害,转向东方航空公司,飞机制造商,生产事故飞机发动机公司产品的缺陷为由,在美国的洛杉矶县高级法院诉讼,纯粹的国内航空事故例外,另外,受害者也试图通过法律,美国获得更高的补偿。该案是国内唯一的航空公司提交的产品缺陷的情况下,下至2009时,中国法院正式受理。被认为是由一个有缺陷的产品,航空事故,将涉及产品的制造商,飞机所有者的责任和法律救济的缺陷产品等。
(三)产品责任诉讼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迅速与崛起,旅客大都选择飞机这一交通工具,这无疑给航空公司以及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可是在我国,航空运输中的纠纷是必然存在的,这些纠纷既损害了乘客的利益也对航空公司和制造商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的旅客损害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对制造商来说,对其有一个隐性监督作用,有利于其后续的良性发展。当产品责任已被纳入诉讼,有关产品责任案件会接踵而来,给厂家造成无形的压力,制造商提高产品质量。
事故案例分析 篇12
事故树逻辑分析 (FTA) 是一种演绎推理法, 这种方法把系统可能发生的某种事故与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一种称为事故树的树形图表示, 一种由结果到原因描述事故的有向逻辑树, 通过对事故树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为确定安全对策提供可靠依据, 以达到预测与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当前作为定性分析的工具应用在评价项目上, 对系统事故进行预测, 改进系统安全设计, 同时用于系统的运行阶段, 对多发性、严重事故进行分析, 提出改善系统安全状况的措施, 提高系统安全性, 提高系统安全管理水平。事故树分析是根据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或已经发生的事故所提供的信息, 去寻找同事故发生有关的原因, 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防止事故发生。
二、事故树法应用
高处坠落事故是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最常见的事故类型, 也是很难预防和控制的事故之一。从2004-2007年房屋建筑施工事故统计, 其中脚手架处作业和登高作业坠落事故占高处坠落事故70%左右, 这些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对安全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和影响。深入研究这两类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及各种原因发生的机理, 是降低建筑业高处坠落伤亡事故的关键。本文在研究了大量高处坠落事故原因的基础上, 遵循FTA分析的有关原则, 本文对高处坠落的这两种类型进行事故树分析 (见图1) , 其中事故树的顶事件编号为T, 底事件以X开头按序编号, 其他中间事件自上而下地按层以A-D字母开头分别按序编号。底事件从人、机、环境和管理因素的角度来考虑。事故树如图1所示, 图1中各符号意义如表1所示。
(一) 进行定性分析
高处坠落事故主要有脚手架上坠落、高处作业坠落这两种类型。对顶事件T进行定性分析, 如图1所示, 用布尔代数法得:
由此, 得顶事件T的最小割集最多有140个, 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在进行事故分析时, 本文用最小割集的方法, 而进行事故预测预防时, 则用最小径集的方法。
图2所示的成功树最小割集为:
由此可得图1事故树的最小径集, 如表3所示:
(二) 进行结构重要度分析
事故树中各基本事件对顶上事件影响程度不同。结构重要度分析是分析基本事件对顶上事件的影响程度, 它是为
改进系统安全性提供信息的重要手段。
结构重要度判断方法一般利用最小割 (径) 集分析判断方法。在少事件最小割 (径) 集中出现次数少的, 与多事件最小割 (径) 集中出现次数多的基本事件比较, 应用下式计算近似判别值:
式中:I (i) ———基本事件Xi结构重要度系数的近似判别值;ni———基本事件所属最小割 (径) 集包含的基本事件数。
各个基本事件对高处坠落事故的影响大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I16=I17=I18=I19=I20>I3=I4=I7=I8=I9=I10>I1=I2=I5=I6>I11=I12=I13=I14=I15
三、结论分析
第一, 从事故树逻辑门看, 或门占80%, 与门占20%, 可见高处坠落事故的危险性是较大的。
第二, 从最小割集看:由于最小割集个数共140组, 表示导致高处坠落事故有140种“可能途径”。这就充分说明了高处坠落事故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很大, 预防的困难性大。
第三, 导致事故发生的基本事件共20个, 其中与设备有关的只有“架体紧固件松脱”、“架体支撑变形折断”、“因磨损安全带脱扣”、“鞋底打滑”、“设备设施失修”这5个, 而与人的不安全性行为有关的基本事件占了绝大部分。人与设备相比较, 可靠性要低, 人比设备更易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而且有些不安全行为又是难以克服的。造成“人失误”和“物故障”的这一直接原因却常常是管理上的缺陷。所以防止事故发生, 应该从人、机、管理方面重点入手, 加强设备设施的管理、维修和养护, 加强人的安全技术培训, 做到人、机方面的合理管理。
第四, 从结构重要度看:不同基本事件在系统中的结构重要度不同。如基本事件X16、X17、X18、X19、X20结构重要度最大, 则其重要性在系统中占据首位, 其次是X3、X4、X7、X8、X9、X10, 再次是X1、X2、X5、X6。因此, 在判定预防措施时刻根据各基本事件的重要度排列, 结合客观实际的可能性, 从大到小选定, 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制定出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
第五, 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判定。通过最小径集方法判定了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顺序, 从而判定基本事件对顶事件的影响程度大小, 进而能更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由上述可知, 本事故树最小径集共5组, 那么只要Pi中的任何一个不发生, 则事故就不会发生。使Pi中的任何一个不发生, 则仅需要使Pi中的事件不发生, 即X1、X3、X4、X5、X7、X8、X9、X10不同时发生;X1、X3、X4、X6、X7、X8、X9、X10不同时发生;X2、X3、X4、X5、X7、X8、X9、X10不同时发生;X2、X3、X4、X6、X7、X8、X9、X10不同时发生;X16、X17、X18、X19、X20不同时发生。
综合来看, 导致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很多, 要从根源上较好地预防高处坠落事故, 我们首先应该做好坠后防护工作, 使经费投入得到保证, 安全管理绝对不能忽视, 做到防护方法得当, 强度足够, 制定巡检制度, 使设施设备得到及时的维修和养护。
摘要:文章系统研究了事故树在建筑施工安全中的应用。应用事故树分析“五大伤害”, 以“五大伤害”事故为顶事件, 用最小割集分析了引发顶事件的各种风险的组合, 用最小径集寻找预防顶事件发生的可能方式, 揭示项目特性的内部联系, 提供顶事件与基本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用结构重要度分析了引发事故发生的最重要的风险与最薄弱环节的全貌, 查明项目的风险因素, 为风险评估提供定性和定量的依据。
关键词:事故树逻辑分析,建筑施工,割集,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1]、方东平, 黄新宇.工程建筑安全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1.
[2]、黄光裕, 李西寿.建筑施工坠落事故的成因及其防治[J].安装, 2004 (8) .
[3]、郭豪收, 张建设.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伤亡的事故树安全研究[J].山西建筑, 2007 (7) .